首页范文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十篇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十篇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48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是临床中发生压疮并发症的主要群体[1],伴随我国老龄化加剧该类病患的压疮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压疮主要由于活动障碍、肢体与神经功能退化以及循环功能下降所引发,发生压疮后病患的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2],如并发症程度严峻甚至会引发致命性感染事件,一直是临床护理学领域中所面临的的主要研究课题。本院为进一步改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针对部分病例开展了预见性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84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均为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干预组中有男23例,女19例,年龄62~84岁,平均(73.4±1.7)岁;对照组中有男22例,女20例,年龄61~86岁,平均(74.1±1.4)岁。两组样本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病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采用气垫床,定时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措施,为每位患者均设置翻身卡,保证良好的护理交接。卧床期间保证干净、整洁的病床环境,采用左卧位、右卧位与平卧位三种不同交替,并且增加营养干预内容。

1.2.2干预组干预组病例则在病床环境、心理干预与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开展内容如下。

1.2.2.1预见性健康教育定期对老年患者开展访视工作,给予详细的压疮预防知识宣教,将并发症的主要发生部位与防治方法详细交代,增加对并发症危害的灌输增加患者自身对并发症预防的重视程度。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示范的方式将预防方法详细告知,完全掌握防范内容后增加主动预防意识,进而确保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

1.2.2.2预见性风险评估应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并发症风险评估,评分结果在16分或以下者则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压疮风险,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风险程度的了解来针对性的给予预防干预处理。

1.2.2.3预见性皮肤护理经常对老年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患者如存在呕吐与排便失禁等情况则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确保皮肤干燥、清洁。采用气垫床,并每隔2h完成1次辅助翻身,卧床变换依次为左卧位、平卧位与右卧位的方式。给予适宜的肢体摆放,经常给予背部与受压部位的按摩措施,促进局部的血运循环,避免长期压迫下引起并发症。

1.2.2.4家庭养护干预要求患者家属保证老年患者家庭居室环境的干净与整洁,采用盆栽或花卉等植物进行室内装点,以此增加室内的良好生活气氛,进而促进患者面对疾病的良好心态与信心。

1.2.2.5预见性运动干预长期卧床状态下患者肌肉组织存在萎缩的风险,会影响到正常的肢体功能,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床上运动的鼓励机制,自行运动受限者则要求家属给予一定程度的协助。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实际例数,计算不同组别的发生机率,并给予统计学比较与处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病例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压疮是老年卧床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3],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肢体、神经以及循环系统障碍而引发,其多发于患者的肩胛、尾骶、髋部以及椎体隆突处等[4]。疾病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状态,也会引发继发性感染等危险事件,存在一定的生命威胁程度[5]。

良好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最有效方式,为进一步探寻最佳护理方法,本研究针对42例老年患者开展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其护理内容主要在常规病床、心理与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预防宣教、风险评估、皮肤护理与床上运动等措施。本组患者经过临床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压疮发生率仅为4.76%,而同期常规护理患者的发生率为16.67%,两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充分降低压疮发生机率,减轻病患痛苦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减少患者的生理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慧,郑聪,彭晓玲,等.泡沫敷贴在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3,1(9):788-789.

[2]胡佩芬,张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卧床患者院外压疮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9):6147-6148.

[3]张慧雪,陈秀珍,苗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91-92.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骨科;老年患者;卧床患者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1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同时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均有所退化,新陈代谢速度缓慢,因此老年人在骨折后恢复时间较长,加上长期卧床和其他各种慢性疾病的影响,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1]。如何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护理人员应思考的一个问题。2010年卫生部发出了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通过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本院骨科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全部住院卧床治疗3d以上。其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60~86岁,平均69岁。124例患者中股骨骨折41例,胸腰椎手术36例,颈椎手术12例,髌骨骨折7例,骨盆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5例。有3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心脏病,13例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14~35d,平均18d。58例在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住院治疗,为对照组,66例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住院治疗,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72岁;试验组男43例,女23例,年龄60~86岁,平均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和合并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服务,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1.2.2调查方法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等护理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口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时间选择为患者出院前1~2d进行。患者满意度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在问卷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征求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患者并发症情况记录在调查问卷最后。

1.3统计学处理对所获的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试验组对护理很满意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3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骨科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大且难度较高,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恢复意义很大,专业的护理不仅可以照顾到患者的各个方面,可以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2]。

优质护理服务从促进患者康复的角度出发,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方面均有所涉及。入院指导可以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小患者心理压力,有助于较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晨间和晚间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可以为患者营造一整天较为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好的休息。饮食指导可以为患者的身体康复安排合理的营养搭配。排泄护理减少了患者因为失禁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保持了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出院指导可以为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有助于患者出院后正常生活的展开。

3.2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老年卧床患者由于其身体的特殊性很容易发生并发症,老人卧床时间较长或者活动较少时很容易发生肌肉萎缩和褥疮等并发症,因此老年患者不能长时间卧床,应该进行适量的活动。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一方面在卧位护理中既要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同时又指导患者不要长时间采用一种卧位卧床,以避免褥疮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训练,促进患者由卧位向坐位转变,并最终实现站位,减少卧床时间,减小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满意的康复环境,其效果一方面促进了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显英.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特点[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6(5):84.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

1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骨折老人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鼓励患者作深呼吸锻炼,有痰应咳吐出来;对低效咳痰者要经常帮助其变换、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为病人轻轻拍胸部时,应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胆陈皮末、氯化胺等药物稀释痰液,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特别是局部组织如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为预防褥疮发生,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压的部位经常轻柔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长期卧床、个人卫生不洁、饮水过少是尿路感染的诱因,注意做好生活护理,清洁会阴,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膀胱自洁。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从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便秘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又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时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使肠道膨胀,很易发生腹胀。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吃些行气、消食、润肠的食物和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往外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或做腹式呼吸、热敷等,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5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手术使血流变得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并练习床上坐起,尽量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敏,张秉姝.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17.

[2]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43.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4-01

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固体物质引起的肺化学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吞咽及咳嗽反射低下是造成误吸的主要因素,而误吸是老年肺炎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伴有吞咽障碍者,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窒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中占15%~23%,常发生在睡眠中。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室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34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食物反流率,有效预防或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岁。患老年痴呆15例,食管癌12例,脑梗死7例。鼻饲时间>1年的20例,

1.2护理方法

1.2.1胃管插入深度: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第3个侧孔位置距离胃管顶端较长,若采用教科书规定的常规置管深度,即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1],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呛咳,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预防食物反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1.2.2:应采取合适的,卧床患者如病情允许,可在鼻饲时及鼻饲后2h内抬高床头30°~45°,再恢复原,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1.2.3鼻饲时间和量: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应少量多餐,鼻饲时间40~60min,每次200~300ml。如果是秋冬季天气冷,每次加热营养液50ml或100ml看情况而定,温度保持在40℃,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min增至60min。现在大多数采用的是微泵泵流质,我科室采用的是袋装输液器,剪掉过滤器后连到胃管上调节好滴数后进行鼻饲。

1.2.4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要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

2讨论

老年人由于疾病和生理的原因引起吸入性肺炎较为常见,我们采用鼻饲的方法对老年长期卧床鼻饲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或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袁亚军.老年人吸入性肺炎诊治体会(附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78

[2]张立红.管饲误吸.中华护理,2001,7月36期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压疮;护理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7-01

1临床资料压疮又名压迫性溃疡,它是由于局部的软组织持续受到压力,使血流动力学发生率改变,从而导致组织与细胞缺氧、缺血、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的坏死、变性的病理过程。本科室从2013年8至2014年2月共护理压疮患者20例,年龄在65岁以上(均为老年患者),其中Ⅰ期压疮通过定时翻身皮肤可恢复至正常,这里主要讲述Ⅱ期、Ⅲ期压疮通过护理得到愈合的具体措施。现将对Ⅱ期、Ⅲ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如下。

2压疮的因素

2.1外在因素主要有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其中主要原因是压力,剪切力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如仰卧时,床头抬高或斜坐时骶尾部剪切力加大。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床铺皱褶不平、有渣屑或移动患者时拖、拽、扯、拉均产生较大摩擦力。潮湿是一原因,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对患者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2.2内在因素有蛋白缺乏、营养不良、贫血、丧失知觉、制动、年迈、精神状况欠佳、大小便失禁以及感染等,但最重要的是压迫时间过长,影响局部供血,对患者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3护理临床实践

3.1压疮风险评估的准确、及时性。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应用量化标准对压疮实施科学而准确的评估,是压疮护理实践中的重点。根据压疮风险评估结果了解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并严格做到班班交接,对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从而降低压疮发生率,减慢压疮的发展。

3.2取舒适的卧位并加强翻身。舒适的卧位可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半卧位的时候床头抬高应以5~15°为宜[2];侧卧位最佳为30°,30°侧卧位使身体能得以舒展,不会受重力的影响而出现身体下滑现象,同时也将摩擦力对皮肤的影响减弱[3]。对老年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

3.3提供充足的营养。由于老年压疮患者都有严重的机体营养不良,受损后自行修复困难。为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补充蛋白,给予肠内(常予鼻饲管注食)、肠外(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营养支持方式加强营养。

3.4压疮疮面的对症护理。现在大型医院有多种适合各期压疮的新型敷料,只要敷料选择正确,压疮便能快速好转甚至愈合。但在现如今老龄化的社会,老年压疮患者已步入各级下层(区或社区)医院,并无适合的敷料进行运用,只能采取传统的换药方法。针对Ⅱ期压疮表皮破损者,可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清洗疮面、消毒疮面周围后,在压疮疮面涂抹人血白蛋白或生长因子,促进表皮快速生长,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好,此种方法可使Ⅱ期压疮较快愈合;针对Ⅲ期压疮无脓性分泌物者,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清洗疮面、消毒疮面周围后,在压疮疮面先用人血白蛋白湿润疮面,再涂抹生长因子覆盖疮面(均促进生长),最后用百多邦涂抹疮面周围(尤其是针对疮面周围红肿的情况改善较为明显,具有消炎的作用),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好,此种方法可使Ⅲ期压疮较快愈合。如Ⅲ期压疮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清洗疮面、消毒疮面周围后,用雷弗诺尔敷料覆盖疮面,吸收脓性分泌物后,再用上述方法即可。

3.5加强心理护理,落实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如何减少剪切力和发生压疮各危险因素,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耐心教育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行为,普及压疮预防知识,让患者有意识的自觉预防压疮的发生。

4小结

随着老年患者(院内或院外)压疮化的发展,预防压疮仍然是重点,但针对已发生的压疮,它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消耗极多的医药、护理费用,浪费了大量的护理人力。如何能够有效的快速好转或愈合已发生的压疮,减轻压疮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生命,已成为护理学领域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以改善压疮治疗的效益成本比,使压疮护理走向制度化、程序化、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董亦明,宋同一.软组织损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6.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7

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科于2010年1至11月共收治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有针对性实施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中,男79例,女31例;年龄60岁~70岁60例,71~80岁34例,80岁以上1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胫腓骨骨折6例,踝部骨折2例。以上110例均治愈出院。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计划地护理。针对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由于骨折,手术均为意外突发事件,患者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要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配合治疗。

2.2饮食营养护理: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消化道吸收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身体状况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安排饮食计划。骨折后1~2周,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骨折后2~4周,饮食上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骨折后5周以上,可食用任何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

2.3术后应激的观察护理: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适应能力差的特点,对外来的手术刺激反应灵敏,易出现各脏器的功能失调,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3?天内应细心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肿胀以及尿量变化,注意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质、颜色和数量,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防止呼吸道并发症: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加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痰训练,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应由下至上叩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患者,鼓励其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2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指导患者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少食甜食及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3天未解大便者可用缓泻剂。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灌肠,保证大便通畅。

3.3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骨折的患者,因长期卧床,代谢降低,再加上活动时怕骨折部位疼痛,又怕多饮水尿多,用便盆麻烦,致尿液浓缩、钙盐沉积等,易发生泌尿系结石及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保持会清洁,勤换内衣,每日睡前要用温开水擦洗会,对于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必须行会阴护理,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有分泌物。定时更换尿袋并保持引流管通畅。

3.5褥疮的预防:由于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及弹性随之下降,加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潮湿等物理刺激,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或应用减压贴。不能自行翻身的隔1~2小时协助翻身,可在受压部位应用透明贴,促进血液循环。

3.6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而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造成血管壁损伤,最易形成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对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提高肌肉的肌力,防止静脉血液淤滞,协助患者定时更换,每1~2小时更换1次为宜,患肢抬高,经常按摩患者下肢可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4指导功能锻炼

4.1加强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的患者,如不进行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等并发症。因此卧床期间,根据不同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可活动健侧肢体和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活动及足趾和踝关节运动。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患者也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活动,1~2周主要锻炼肌肉,有节律地收缩、放松;3~6周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4.2功能锻炼注意事项:指导老年人作运动时要有耐心,活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有专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术后1~2个月到医院复诊。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而通过手术治疗老年人骨折也逐日增多。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是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59.

[2]朱以芳.老年骨科特殊性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8:18.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8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针对现用病人服不太人性化、更换不方便的缺点,我们结合卧床病人的生活需要和护理特性将其进行了改良,选择了小圆点、碎花、有色棉织布料,制作了两侧开衩宽带连接的圆领上衣,低圆领两袖开衩上衣,隐形开裆齐膝中裤。在临床使用中,病员感觉舒适,更换方便,非常人性化,保护了病人隐私,便于各项护理操作,更加贴近临床。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人服;改良应用

卧床病人在神经内科与康复科来说,从未间断过,每天至少有7~8个卧床不起的病人。这些病人有的长期昏迷,有的瘫痪不动,有的年老体弱,有的是气切术后,还有的是地震造成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后期康复的病人,他们的生活都在床上过,常因疾病和身体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穿衣更衣都要护士协助,而现用病人服不贴近临床,穿脱困难,不方便,工作效率底,并且在临床操作中不能很好的保护病人隐私。为此,自2007年起我科护士姐妹群策群力,对病员服进行了改良,共同制作了更加贴近临床的病人服。通过在我科长期使用,效果显著。

1.材料

改良病员服选用纯棉织布全棉汗衫布定型棉等材料制作,在布料色泽上可选择玉兰底/草绿底+小白点/碎花,辅助配料方面可使用滚条系带粘搭扣

2.设计与制作

2.1双侧开衩上衣。整体结构似普通开衫,低圆领,前襟开衩可系带可粘贴,下襟自腋下开衩,开衩处以三根扁平带活动粘贴连接。前片距边缘4~5cm处订3颗粘贴扣,后片距边缘1cm处与前片粘贴扣相对应位置定3根长5cm、宽3cm的扁平带与前片进行活动粘贴。

2.2低圆领连肩两袖开衩上衣。整体结构仍是普通开衫,低圆领,前襟开衩可系带可粘贴,两袖自腋前线向袖口开衩,开衩处以系带连接。

2.3宽松开裆齐膝平脚中裤。裤裆如小儿开裆裤,中间开衩,前后分别开至耻骨联合后上方和底尾部上5cm左右,裆外附裆自后腰向前延长在耻骨联合后上方与前裆以粘搭扣相连。附裆宽度以复盖开裆左右两边缘5~8cm左右即可。

3.临床应用

我科自2007年以来先后收治了中风偏瘫35例,高血压伴脑出血术后成植物人4例,车祸脑外伤术后成植物人3例,地震外伤术后成植物人2例,高空跌落术后不起3例。车祸伤术后肢体瘫痪5例,高龄老年卧床病人25例,地震伤后卧床不起5例。这些卧床病人无论给穿脱双侧开衩上衣,还是两袖开衩上衣都很方便,省时省力。

4.体会

4.1病人服改进后,病人皮肤不会被打折皱衣服摩檫,更不会因钮扣和拉链的坚硬而产生压痕、硬伤。

4.2左右开衩上衣可方便观察皮肤情况,床上擦洗时平整揭开前片或后片衣服,即可轻松擦洗干净整个躯干,不会因捋衣服不方便而费时费力,甚至于沾湿衣服。宽而扁平的带子可避免系带而致侧卧时带来的皮肤伤害。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1

压疮又名“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常发生于长期卧床或坐位的患者的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部、枕骨结节、坐骨结节等处。目前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如下。

压疮又名“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常发生于长期卧床或坐位的患者的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部、枕骨结节、坐骨结节等处。目前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如下。

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可30分钟翻身1次。受压的局部可用软枕、棉垫、棉圈支托以减轻局部压力。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可30分钟翻身1次。受压的局部可用软枕、棉垫、棉圈支托以减轻局部压力。

避免摩擦力合剪切力的作用,为患者变换时,要抬起患者,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造成局部组织破损。

避免摩擦力合剪切力的作用,为患者变换时,要抬起患者,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造成局部组织破损。

保护患者皮肤,每天用清水清洁患者皮肤,擦洗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局部皮肤可涂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床单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保护患者皮肤,每天用清水清洁患者皮肤,擦洗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局部皮肤可涂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床单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定情检查,按摩受压部,若发现受压部皮肤发红,可用75%酒精倾倒于手掌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10~15分钟,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定情检查,按摩受压部,若发现受压部皮肤发红,可用75%酒精倾倒于手掌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10~15分钟,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

增强全身营养,长期卧床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保证正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

增强全身营养,长期卧床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保证正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

压疮的护理

压疮的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定时进行消毒,对绿脓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隔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定时进行消毒,对绿脓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隔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鼓励和协助卧床患者经常变换卧位,减少受压时间,建立翻身卡,按左侧-平卧-右侧顺序2小时翻身1次,翻身与按摩间隙性,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发生的首要措施。软枕可在患者侧卧位时置于背部、膝部,以维持并缓解局部压力,海绵圈可置于足跟及踝部。

鼓励和协助卧床患者经常变换卧位,减少受压时间,建立翻身卡,按左侧-平卧-右侧顺序2小时翻身1次,翻身与按摩间隙性,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发生的首要措施。软枕可在患者侧卧位时置于背部、膝部,以维持并缓解局部压力,海绵圈可置于足跟及踝部。

在压疮的Ⅰ、Ⅱ期创面局部用碘伏擦洗,有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表面),用无菌敷料包扎,局部可加压气圈,减少压迫。对中重度压疮采用:①胰岛素加维生素C外敷,加快组织生长和愈合。②每天用红外线灯照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细胞功能,使创面干燥,减少渗出。

在压疮的Ⅰ、Ⅱ期创面局部用碘伏擦洗,有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表面),用无菌敷料包扎,局部可加压气圈,减少压迫。对中重度压疮采用:①胰岛素加维生素C外敷,加快组织生长和愈合。②每天用红外线灯照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细胞功能,使创面干燥,减少渗出。

加强全身营养,增进抵抗力,进食较困难时给予鼻饲饮食,胃管注入混合奶,另加鸡蛋、肉、鱼、蔬菜、水果汁等。

加强全身营养,增进抵抗力,进食较困难时给予鼻饲饮食,胃管注入混合奶,另加鸡蛋、肉、鱼、蔬菜、水果汁等。

在褥疮治疗过程中,除了加强全身营养,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局部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尤为重要。

在褥疮治疗过程中,除了加强全身营养,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局部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尤为重要。

讨论

讨论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其责任感,进一步调动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皮肤护理是预防褥疮的关键和重点,做好基础皮肤护理,褥疮的发生率就会下降,甚至达到“零”。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要点篇10

【关健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1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心理因素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年龄因素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饮食因素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2护理

2.1心理护理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4~6次/min,持续5~10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分钟进行,取穴位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手法同上,3~5分钟后见效,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可反复交替按压,直至排便[3]。

2.5.2腹部按摩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次,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5):21

[2]张丹,李一凡.排便训练法预防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0,34(12):94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