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十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十篇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53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心理障碍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73-01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意志、情感等各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上体育课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发生。因此,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并对其加以有效的疏导,对顺利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初中生体育课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逆反心理的影响

初中阶段正处在情绪波动强烈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强,遇事容易产生极端情绪。而有的体育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合理的教学方式,遇到学生犯错误,轻则训斥,重则体罚,这让学生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久而久之,一上体育课心里就有障碍。

(二)恐惧心理的影响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初中学生身体先天条件不足,运动能力较差,在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时,内心充满了恐惧;由于体育项目本身充满了危险性或复杂性,容易引起失误或受伤,从而产生了不敢尝试的抵触情绪;还有的学生因为曾经经历过动作失败或受伤,这也导致了他们对体育项目有恐惧心理。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有的学校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重视不够,随意占用体育课时间,导致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副科。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直接诱发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涣散。

(四)教师因素的影响

教师因素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往往以中考的要求为练习的标准,上课内容显得单调枯燥,学生不能体会到上体育课的乐趣。

二、初中生体育课心理障碍的种种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主、客观两大因素,主观因素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客观因素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三、初中生体育课心理障碍的疏导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带有很强的冲动性,同时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只要教师掌握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那么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障碍是可以疏导的。

(一)及时沟通,科学疏导

相关调查显示,一些经常受到老师与家长批评和惩罚的学生,心理上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想让学生克服体育课的心理障碍就需要体育教师更多地关心、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教师的及时疏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互信,消除隔阂

当前,由于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往往会因一个动作完成得不到位,而导致情绪低落,或者因为求胜心切,与同学间发生过激行为。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前,要先与学生建立起师生互信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入情入理地进行心理暗示,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教师的疏导,进而改变自己对体育课的消极心理状态。

(三)创新模式,灵活运用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当前学生的兴趣点,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尝试把一堂课一分为二,前半部分由教师进行体育中考项目的讲解与练习,后半部分则安排一些学生兴趣较大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实现快乐课堂的教育模式。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男女生生理结构的差异,为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把难度大的动作分解成几个不同的小部分进行练习,降低练习难度和强度,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的a生。

(五)团队影响,矫正缺点

在学生的集体活动中,从众心态是他们突出的一个特点,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害怕孤立,对脱离集体的个人行为感到惶恐不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通过团队的活动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思想观念,保持和履行正确的集体规范。

四、结语

在体育课堂中,初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作为新课标引导下的“新”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年龄特点、心理发育程度等差异,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根本上调整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万旭亮.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成才之路,2009(14).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2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吸引了较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本文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路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报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策研究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4](俄)乌中斯基著.张佩珍,郑文樾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8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课题编号:Ycjj2014004)的阶段性成果。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3

关键词:心理疏导初三语文教学策略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需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新奇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乐趣。只有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得到消除,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学好语文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因此,在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冷静反思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法。

一、心理疏导在初三语文教学策略中的现状研究

初三对学生而言,是即将面对人生第一次重要考试。因此,家长和老师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压力变大。有的学生由于读书时间过长,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情绪,学习的热情也逐渐减退。甚至会出现忧郁、自卑、焦躁不安等消极心理。初三的学生比较容易偏科,学生认为语文答案有不确定性,所以不愿意去多下功夫学习。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各个学科的任务都较重,学生迫于中考的压力,就算积极学习语文,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因此,语文学习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语文具有交际作用和人文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心理疏导在初三语文教学策略中的渗透运用

(一)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环境

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心理环境的塑造可以从学习的心理气氛,上课的心理气氛和集体的心理气氛等方面进行。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民主,不能让学生产生偏心的感觉,多激励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要有计划和目标的。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在初三开始时,开些主题班会,如励志成才、我的目标等。尽量少些理论,帮助学生多些实践。

(二)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对语文成绩不大好,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将一些简单的题目留给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上来时,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要留给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应让学生从生活中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欲望。

初三的紧张复习和备考状态,学生的压力很大,这种激烈的竞争会让学生感到很疲惫,觉得心里很阴霾。但是,语文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好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看到效果。因此,学生常常会觉得语文很难,甚至对自己感到怀疑和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阶段性的计划,细到每日、每周、半月和一个月,让学生看到自己一点点的变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让学生慢慢进步,慢慢具备抗挫折的能力。对学生意志力的引导,教师可通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让学生明白自信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都会有些变化。自尊心强,很敏感,学习的压力,可能会让学生变叛逆。因此,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多些互动,在课堂上多些幽默,使课堂气氛活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有责任心和爱心来帮助和鼓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学生、生活及心灵上的交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如海伦・凯勒等,教会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四)通过初三语文教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找到真善美

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从生动而具哲理的文章中学到知识,还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疏导,帮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真善美。《傅雷家书两则》能够学生明白,人生中不仅有高潮,也有低潮。学生在人生中受到挫折时要勇敢、坚强。做到勇者无惧,不卑不亢。再如《雨说》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春雨比拟成人,以此象征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相信学生能够从这些文章中感受到真善美。初三的学生在压力状态下,处于情感的转变期。语文教学的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情感是改变心理的重要因素,相信学生在这种真情实感中,更加的积极向上。

三、结束语

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将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状态以及阴霾的心理中释放出来,让学生有想学、要学的欲望,主动探究学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中考应对能力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彩清.初三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疏导的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1):96-97.

[2]王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4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00后”,这个时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阶段,由于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以前的初中生有很多的不同,相比于以前的学生,他们具有热情和激情、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具有更加强烈的生活欲望。但是,由于在初中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智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使得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比较不稳定,并且体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上的叛逆性。当学生生活在客观的环境中时,出现了和环境不相符合的心理活动,就会对客观环境产生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就是叛逆心理的初期形态。叛逆心理是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常见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却对每一个学生以及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初中老师对学生的管教会让学生更加容易叛逆,这让老师的工作更加辛苦和力不从心。但是,面对这一问题,老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手段,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略了语文教育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作用。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课程的标准有了明确的说明:语文课的开设和改革,目的是要让语文教育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同时要重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人文氛围的熏陶。通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的教学很拿手,缺少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教育方法,对叛逆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策略

1.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品味作家的思想和心境,给他们以最大的自由空间,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一个良好的熏陶和影响。相比于老师和家长苦苦相劝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作用。老师在课文讲授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和课文相关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流行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和思考,能够体会作者更加深层的含义,对自己的心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然后老师再进行一些讲解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就会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时,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杂志和中外名著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学生阅读》《名人传》《飘》《简・爱》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作为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眼界,也可以很好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他们能够自己分辨善恶,树立远大的志向。

2.关爱学生,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处在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对于很多的事物和行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说教以及管理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不成熟群体,教师要更加地关爱他们。而要想了解学生的想法,首先要做到的是和学生成为朋友,被学生接纳。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和师生关系,要主动和学生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苛责和管束。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更加的关注,不让他们对学习和老师产生排斥,不要总是一副严厉的面孔来面对他们,要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他们才更加愿意讲出自己的心里话,打开心结,积极地面对自己成绩的问题,进而改正学习上的不足和缺点,提高自己的成绩。

在生活中,老师也要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课堂上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坚定他们的信念,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干预和疏导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需要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同时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语文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01―0028―01

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是,随着初中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学习时间的增加,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随之加强,给初中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条件,这也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自己的学习动机不够清楚了解,学习压力过大,畏惧考试,甚至出现厌学的心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升入较好的高中,以便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甚至有的认为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目标。当学生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班主任就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注意对这类学生进行特别的心理疏导。另外,随着年级不断的上升,离中考越来越近,部分学生会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神经紧绷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特别注重初三学生的心理状态,随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2.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有的学生对青春期发育期间面临的一些问题感到不知所措,会比较害羞,有的女同学不敢抬头挺胸走路,拉开与男同学相处的距离。另外,有的学生比较早熟,出现早恋的行为,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极大的影响。针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正确看待青春期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刻意回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根据对中学生进行相关调查表明,有25%的初中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和家庭成员、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不擅长和人交流,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另外,有4.5%的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很难和他人愉快地融洽相处,这类学生经常给人一种缺乏耐心、不合群、爱发脾气、孤僻等不良感觉。为了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就需要对这类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学生个人情绪问题。初中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发展比较关键,容易出现情绪化、暴躁、孤僻、依赖等不良现象,班主任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情绪变化和影响的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到情绪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教会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策略

1.学习方面的心理辅导。班主任需要辅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意识,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对学生的不良学习方法进行纠正,教会学生如何计划学习,充分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网络;疏导

在农村,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都用在了展示课件与公开课上,而未能充分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在校上网的需求。近几年,已有近一半的农民家庭拥有了电脑并接上了互联网,家庭购置电脑、使用互联网的出发点大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但在很多家庭中,因为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加之每天都在农田或者蔬菜大棚忙碌,他们对网络知之甚少,有的家长甚至不会上网,这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即使学生是在自己的家里上网,父母不懂网络,就难以对孩子的上网举动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迷恋网络,和他人交流的欲望减弱,乃至上网成瘾,导致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普遍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并且逆反心理严重,很多教师和家长知道上网会出现各种问题后,只是一味禁止学生上网,而不注意疏导教育,这反而更激起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

学生上网,我们应该“疏导”而不该“堵截”。因为学生家长对网络知识缺乏,这个“疏导”的重担只能落在教师的肩上。

一、教育学生理性上网

教师必须让农村初中学生了解“互联网太大了,这里面充溢着瑰丽,也暗藏着丑恶”的道理。教师有要针对性地约束、规范学生上网,对上网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坚决制止学生到网吧上网;对所上网站进行必要的挑选,对上网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最好的办法是给学生专门设立一个网站,经过这个网站与其他健康网站链接。学校要举行各种与网络有关的知识竞赛,指导学生有目标地上网;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乐趣,使他们不至于沉溺于网络。举办“网络安全”等知识讲座,告诫学生“在网上不能告诉陌生人真实姓名和电话”等,培养他们的网络文明行为。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和他们一起剖析网上的一些现象,引导他们形成“网上的东西并不全是好的”的认识,逐步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同时,教师要和家长多联系,指导家长有时间要多和孩子一块儿上网,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欢乐,也监督孩子不要进入不健康的“黄与黑”网站。节假日,家长应多关心孩子,防止他们到街头网吧上网。

二、网上聊天,弊大于利

当今,网上聊天交友已成为青少年也包括农村初中学生的一种时尚。可是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疏远了现实生活,影响了真实社会的人际交流。

如:有一名农村初中学生,一步一步堕入了网聊、网恋的泥潭,他的母亲沉痛地说:“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缠在我孩子的身上,我真想一头撞死在电脑上,让孩子们清醒过来。”

网聊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有些网聊上瘾的学生,一天不网聊就像丢了魂似的。因为他们自身有很多愤怒想要宣泄,而在网上骂人是最佳的方法。同时,网聊的人中有很多坏人,如讨价还价的毒贩子、诈财骗色的无赖以及很多居心不良者。在网聊中,很多聊天室成心诳骗他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所以我们说,网聊弊大于利。我们要教育学生,尽量不去网聊,实在要聊时最好利用QQ群的方式,切不可进入聊天室。

三、网络游戏,一分为二

在上网的农村初中学生中,绝大多数热衷于游戏。尽管有些游戏对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推断能力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如果把游戏视作电脑的唯一功能,沉溺于此,只会对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学生常常是被游戏中刺激的效果、精彩的画面所吸引,而对此中的意义缺少准确的认识。当前很多游戏实际不是为中小学生开发的,此中很多血腥、暴力乃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我们要教导学生,他们现在还处于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应该把电脑作为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高档的游戏机。此外,还可以激励爱好玩游戏的学生,若是自己想要编出更好玩的游戏软件,就要刻苦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杰出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多元化教法分析研究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摆脱单纯利用教材、单一进行示范的陈旧模式,采取多元化教法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笔者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引入信息媒体辅助体育教学

信息化手段在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部分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功能还存在疑虑,教学中运用不多。这是一个误区,多媒体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各种体育相关的信息,从体育明星的知识、趣闻到一些精彩赛事的场景再现,从体育高难度动作的分解慢动作演示到放松学生身心,这些方面都是多媒体展示作用的良好契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设计环节统筹兼顾,精心搜集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穿插运用,使体育教学工作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体育学习与训练,这是推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利抓手。

二、体现学生主体开展体育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是适应初中生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改革,重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但接下来的训练过程则要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体育动作示范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训练巩固,可以挑选出一批学生特别是动作训练较好的学生,分布到每一个小组帮助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动作的规范训练,掌握技巧要领,从而使学生由单调模范教师动作转变为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训练,掌握的效果更明显。在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一人示范,其他学生观察,牵头的学生对训练效果进行点评,让大家直观地看到规范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容易出现哪些动作上的不规范或者错误。整个训练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他们自我训练、相互点评、共同帮助,较好地完成了体育项目和动作训练的目标任务,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三、运用校本课程推动体育教学

多元化教法中校本课程的运用是重要的环节,各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体育文化,其中不乏群众基础好、具有一定普及性的体育项目。教师在校本课程编撰过程中就要充分融入这些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将校本课程作为体育教学一项重要的补充,将乡土体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合理运用,取得显著的效果。例如本地在秧歌舞方面有着许多爱好者,秧歌舞甚至通过广场舞等形式走进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部分内容作为选修项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这一校本课程内容形成了对现行教材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想象,在学校的一些庆典活动中,出现了一支原汁原味的秧歌舞队,其所引起的效果是非常轰动的。校本课程的运用让体育教学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延伸,将更多的体育文化融进教学,实现了体育教学素质化程度的有效提升。

四、实施心理疏导促进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除了包括身体健康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要善于发挥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功能,特别是对于这些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心理疏导的意义格外重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消除一些心理障碍,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学习生活。笔者在室内课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分析了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方面容易遇到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人际交往缺乏技巧形成的自闭自卑,以及易冲动、盲目讲义气、叛逆等问题。将这些学生已经有或有可能在今后遇到的心理问题,统统摆上桌面和大家一起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内容相当一部分能够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笔者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形成的过程,以及采取的疏导措施,使学生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对于自己面临的一些困惑如何去做也有更清醒的认识。经过教师的疏导,特别是教给他们排遣消极情绪的方法之后,许多学生表示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好,无论是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矛盾,都更自如,这是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五、组织课外活动补充体育教学

体育多元化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空间的拓展,课外活动是这两个方面有效结合,更好地发挥对学生成长促进作用的有效载体。除了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一些足球队、篮球队、体操队、武术队等兴趣小组之外,教师要对课外活动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使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通过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运作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了健康膳食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营养膳食的基本常识,了解每天应当摄入多少营养,分别通过哪些食物来实现,当前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哪些,是什么导致小胖墩的出现等。这些方面的营养膳食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急需补充的内容,通过讲座让他们对合理膳食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并根据这样的健康知识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同时带动家庭成员科学营养膳食,避免营养不均衡或营养过剩对身体产生的影响。这些方面的课外活动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可以充分体现体育学科对学生成长的保障功能。

综上所述,采取多元化教法推动体育教学工作,与学生成长联系更加紧密,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学生热爱体育学习,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8

【关键词】学生精神贫困心理疏导初探

一、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的精神贫困现象及其深层原因:

以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为例,全校学生2600多名,经济条件一般的只有200-300人,其余学生都是贫困和特贫。以我所在的服装生产与管理班为例,全班45名同学,45名同学都是来自山区和坝区的农村户口。3人单亲,家庭条件一贫如洗,而其她的同学中只有5名同学家境一般,其余都是贫困和特贫,这样,贫困的学生占到了本班学生总数的89%。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忽视和偏见,一般家庭多将大学教育认为是高中教育的必然结果,而职业教育是不得已的第二选择。导致了职高学生中以农村家庭居多,而学生中多为普高竞争中的失败者。

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职业高中学生和他们的同龄人相比,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因为大多是由物质贫困现象所带来,所以将其称为精神贫困现象,其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精神贫困’那样给人们带来持久而深刻的痛苦”。

其具体表现是:

1.自卑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和长期的社会偏见,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时往往过于理想化,一些理想化的职业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师等等往往是学生盲目向往的目标。而我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所进行的调查中,没有一名学生对于她们将要从事的服务行业在早期教育中有过设想。职高学生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普遍缺乏信心,产生了自己将会成为人下人,低人一等的想法。

2.自闭由于自卑的原因,很多职高学生出现了自闭的倾向,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初期,许多学生不喜欢同其他人交流,课间休息时偶尔只有两三名熟识的同学会进行交谈,气氛十分沉闷。自暴自弃自卑加上自闭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了自暴自弃的现象。我班一名阳X同学在被多所学校开除后转到我班就读,他平常表现中规中矩,可是在一段时间间隔后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发火、打架现象。仇视和焦虑

同时我还注意到,以上心理问题还导致了一些仇视和焦虑现象。城里的同学和农村的同学,家境稍好的同学和贫困的同学往往各自形成自己的小集团,互不往来,彼此之间会就一些小事进行相互攻击。而某些同学还常常生活在焦虑中,我班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周X,她家庭特别贫困,父亲早丧,她经常会在和别人谈话时抱怨自己命运多蹙,对于未来生活的细枝末节都充满了担心。

虽然这些现象并不是普遍的,但是确实有着不少的苗头,同时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以一种单一的形式出现,通过同学之间的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不仅影响了同学的学习,同时还影响了他们将来的工作。

我班有一同学在实习时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她平时自闭,交流能力很差,一次到车间实习时恰逢领导检查,对于领导的提问她一概用沉默应对,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次糟糕的经历后她更加沉默寡言了,对于受到的伤害往往逆来顺受,心理状况极端压抑。

二、心理疏导的对策和实践

对于由于物质贫困带来的精神贫困问题,必须认识到这是由种种困难结成的一个连锁的系统,单一的手段对于这种系统往往成效有限,相应的对于这种复杂的系统必须采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途径应该包括对于一些共性问题的解答和对于单个特殊问题的重视。

1.共性问题

其一: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高学生的共同心理问题在于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我国长期以来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存在不足,这一现象正逐步受到关注,更有人指出:“职业价值观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了“尊重人”和“尊重劳动”这两个基本价值。

具体说来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还应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结合上面的两个基本价值,让学生知道任何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尊重,因而职业的高低贵贱观念是无意义的想法,接受自己的职业,为自己能够获得独立的生存技能而自豪并由此引导其对本身技能的热爱。从而让学生安其心而乐其业。

其二:开展团体心理咨询,主动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疏导和干预。

上面所说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仅仅限于理论的层面,而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团体心理咨询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团体咨询是一种影响职业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模仿、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具体的方法有:幻想技术、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等,实际上,团体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一个虚拟的职业环境,利用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给职高生创造一个适当的心理过渡和心理适应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解决很有好处。

2.特殊问题

疏导的时机选择: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需要选择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烦躁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心情愉快时容易接收批评”。同时,学生个体也有差别,有的学生对公众场所的批评常常很难忍受,而有的学生则对私下的批评反应迟钝,而对公开的批评反应积极,表扬也是如此,因而,因人因时因地的开展心理疏导,把握好时机,是对学生开展这项工作尤其要注意的。

总之,职高学生的精神贫困现象和心理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个别的问题,种种已经浮现的现象显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该象对待物质贫困一样对待精神贫困,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作为这项工作的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陈启文,高校贫苦学生的“精神贫困”及其对策研究,云梦学刊,2007(7),123-125

[2]崔海魂,景宏化,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学会做事》,中国职业教育,2006(8),5

[3]周清华,张光旭,谭林斐,团体咨询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职业教育研究,2008(1),87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9

关键词:初中;问题学生;转化;健康成长;策略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性格等极为叛逆的时期,因而在这一时期他们存在的问题特别多,这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对于这些所谓问题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积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转化,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心理特殊时期、健康顺利地成长呢?当然,对他们进行隔离、疏远等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及特点来对症下药,采用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走出“问题”。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笔者积极探索后,认为可以利用如下策略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

一、深入了解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

在每一个班级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行为等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问题学生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心理不成熟

其实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只是思想及行为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点偏差,并非道德败坏,因而并非坏学生。他们之所以会出现思想及行为的偏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情绪及行为方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首先是在情绪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碰到问题容易激动且不可自控,所以在许多问题上难免会有不正确的思想或行为。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果教师认真了解,会发现许多问题学生之所以会出问题,与其家庭有着极大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问题学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么教育不当,要么家庭不和,甚至父母离异。有的父母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正常沟通,这就导致了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二、积极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转化问题学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而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转化,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及时疏导,使问题学生得到心理健康的培养

作为教师,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也不容忽视。因而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多了解学生的动向等,发现了问题学生就要及时进行疏导。比如,有位同学老爱逃课。我经过了解,是因为他父母对他疏于管教,因为他学习原本就不好,所以也不对他抱任何希望,因而他就自暴自弃,经常逃课玩游戏。教师就可以疏导他:自暴自弃,只会让父母更加放弃他,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关心,就应该更加努力做个好孩子,父母看见孩子的进步,自然会很高兴,从而又渐渐地开始关注他。

2.积极表扬,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

问题学生并非坏孩子,及时疏导,他们会有所转变的。因而作为教师,一旦发现问题学生有所进步,要积极进行鼓励并表扬,故意放大其优点,使其为自己的进步而骄傲。久而久之,这类学生自然会越来越进步。比如:有个问题学生有一个阶段不犯错了,教师就大力加以表扬,并希望其继续进步。这样,相信他们会越来越进步,也会越来越健康地成长。

3.加强关心,促进问题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问题学生本来内心就极为孤独,对此教师一定要多关心他们。“爱可以融化一切”,只要教师多给予问题学生关心与爱,相信问题学生能更快地走出“问题”,健康地成长起来。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问题学生,多帮助他们学习,经常和他们谈心,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多和他们交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这样,问题学生的转化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当然,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自然不止这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相信只要广大教师积极撒播自己的爱心,那么所谓的问题学生一定能得到转化,从而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华.谈如何让问题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J].中小学教育,2012(13).

[2]黄顺容.怎样让问题学生健康成长[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1).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6―0023―01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叶圣陶先生的这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老师的责任与使命。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而班主任工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生理心理正发生着很大变化。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因素又促使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关注的是一些特殊群体孩子的成长,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论述离异家庭孩子初中阶段的心理问题。

一、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类型

1.自卑抑郁型。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没有完整的家庭而导致自卑、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如人,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世界里,害怕和别人交流,内向、孤独,时间久了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产生抑郁,很可能出现自杀、报复等极端行为。在学校一些细节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孩子的感受,可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孩子学习阶段经常会有亲子活动,一般父母和孩子会一起玩,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但却有很大隐患,离异家庭的孩子呢?他们怎么办?这些孩子本来就非常脆弱,在活动中他们看着别的同学其乐融融,自然会想到自己,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

2.放任粗暴型。这些孩子主要是父母双方都没有监管,或者是管不住。由于放任自流、,他们易爆易怒,情绪波动大。由于缺少监管,很多会混迹街头、游戏成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在学校自然不服从管理,违反纪律,如果不正确引导,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温暖缺失型。离异家庭的孩子都缺少来自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关爱。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快速发育,青春期的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些孩子相比其他孩子更缺少爱。所以当有同学对他们好时,很快便会投入别人的怀抱,他们很多会谈恋爱。初中学生对爱还是比较朦胧,又缺乏保护意识,谈恋爱不但会伤害双方,而且有的处理不佳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应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即使是离异家庭,也应该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成长坏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父母感情有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一块应达成共识。溺爱、放任等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关爱就是陪伴,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点一滴都在孩子的眼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一方面是自己陪伴,陪伴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父母可以看书,还可以商量着和孩子的同学、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学习,玩耍,这样孩子会觉得温馨,不觉得孤独,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父母一方带孩子肯定会非常累,但是陪伴不能或缺,你的辛苦最好能让孩子亲身感受,这样孩子会感恩父母。

2.学校应给予更多关爱。除了家里,孩子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学校是个大家庭,孩子能否快乐健康的成长,首先这个家庭要温暖。作为老师就要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关爱,这种关爱中不能只谈学习,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用心交流。其实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不是学生能否考上清华北大,而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密切关注这些孩子的交往,引导一些品德优良的孩子多给予他们关心,最好能让他们都成为好朋友。同龄孩子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没有隔阂,往往更能打开他们的心结,走出心理的阴影。在一些班级活动中要鼓励这些孩子多参与,甚至老师和他们一起玩,给予更多的温暖。平时的一举一动应给予充分关注,注重细节,多引导,及时疏导,积极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