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十篇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十篇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41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1

欧洲领导人的初衷可能是在稳定市场信心,但实际上解决债务问题需要非常小心。因为债务是过去透支未来形成的,还债或者说债务问题的解决却正要伤害(债务人/债权人)现在与未来的经济。因此我们强调对于实体经济,更可能是《危机过后,痛苦开始》。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同样的,欧债危机最终真正的解决,无论是经济收缩/去杠杆化,还是货币贬值,对于中国出口都是真正伤害的开始。

从希腊的案例来看,伤害(尤其是债务人)未来的经济往往不能稳定市场对于债务偿还的担忧。看一看过去一年救援希腊(同时要求财政紧缩)的成绩单吧:希腊10年二季度负增长3.5,到四季度负增长6.6,而今年二季度是负增长7.3。一年过去了,市场更加确信希腊会违约。

日前,欧洲领导人提出解决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方案:提高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一级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比重达到9%以上)。根据可考依据,这个标准对一些欧洲大银行来说尚且不易,法国农业信贷与法兴银行只是刚高于这个标准,德意志银行低于9%。欧盟提出达标需要各家银行自己融资。如果完不成,则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向eFSF求助。eFSF一共只有4400亿欧元!如我们一直强调的,欧央行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银行看上去还是需要本国政府救赎,这可能使得债务危机蔓延。

显然,这不是解决当前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方案。正如之前我们向大家揭示的,银行要满足现在的监管要求,只能继续抛售欧猪五国债券等资产,这样也就加剧债务危机升级,正中投机资本设局。不能想象,银行会在当前0.6倍pB的股票市场融资,如果这样做二级市场将更加抛弃银行。欧洲领导人每次提出“解决方案”时市场都反映积极,可是冷静回想才发觉,这是解决方案吗:在经济衰退时要求财政紧缩?在流动性危机时提高监管要求?

欧洲银行去杠杆化的手段将不是补充资本金,而是收缩资产负债表。这才是人们担心银行流动性危机的原因:银行收缩信贷导致实体经济萧条。欧洲企业相比美国严重依赖间接融资,欧洲80%vs美国30%。

欧盟方案中当然也有一些积极信息,但是瑜不掩瑕。欧盟建议用来替代临时性的eFSF的永久稳定机制eSm应当在2012年7月启动,而不是原计划的2013年年中。但实际上现在问题实质是谁出钱,而不在名称与形式。

9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有五位成员(一共12位)表示倾向于加大资产购买等刺激政策。当时的预期无疑处于最悲观阶段,实际上最近美国一系列数据表明衰退风险很小,这也验证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美国下半年经济会好于上半年,三季度GDp能达到2%左右的水平的判断。因此在11月美联储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动作,可能仅限于降低存准利息之类。但如果未来欧债危机演化到实体萧条,那么对美国经济将产生实质影响。届时我们认为美联储除了推出争议较大的Qe3外,还有可能推行的政策工具有:

1)明确长期国债上限:如维持十年期国债上限2%至201X年。

2)购买机构债/私人部门证券(间接贷款给私人机构)。

3)用私营部门商业票据担保,提供零息贷款给商业银行。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2

一、此次债务危机可谓是“一波三折”

首先,我们对此次希腊债务危机作一简单梳理。今天年初,作为希腊政坛上一匹黑马的“激进”(SYRiZa)上台执政,对新上任政府来说,他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庞大的国际债务。迄今为止,希腊政府欠债达320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170%,其中,欠国外的债共约2675亿欧元,包括欠德国682亿,法国438亿,意大利384亿,西班牙250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14亿,欧洲中央银行181亿,荷兰134亿,美国113亿,英国108亿等。欠imF的债,其中15亿欧元(17亿美元)应在6月30日偿还,而政府又无力如期偿还,面临着违约风险。

如何解决庞大债务问题,代表国际债主的“三驾马车”,即欧盟、欧洲央行和imF一直坚持以紧缩支出为主基调的债务重组方案;另一方是天怨人怒又有强大民意基础的债务方,谈判中讨价还价、明争暗斗、斗智斗勇甚至激烈冲撞就可想而知了。6月26日,也就在希腊第三轮救助协议以及归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亿欧元债务的期限正式到期的前四天,经济学家出身的希腊财长瓦鲁法基斯拒绝了国际债权人的新的一轮救助方案,并在当日晚中途退出欧元区财长会议,谈判破裂,从此,掀起了此次“一波三折”希腊债务危机的浪潮。

面对希腊的“任性”,欧元区18国财长在紧急会议上态度强硬,拒绝延长到期的希腊债务救助协议期限。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则祭出“公投”的大旗,宣布在7月5日进行希腊全民公决,与此同期,希腊银行遭遇到挤兑狂潮,6月18日当周,储户从银行提出了30亿欧元存款,6月22日当周平均每天有5亿欧元的存款外逃。希腊政府则从6月29日起强制对资本实行管控,银行停止对外营业,如今希腊人每张银行卡每天在自动取款机的取款上限是60欧元。

接下来就是违约与全民公投的大戏上演。6月30日,希腊未能在最后期限到达之前偿还所欠imF的16亿欧元贷款,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未能按时向imF偿还债务的发达国家。7月5日的全民公投如期举行,如政府所愿,希腊人以61.3%的多数否决了债权人协议草案。公投结果揭晓后,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就立马发表讲话,称希腊人民“做出了非常勇敢的选择”,同时称政府准备立即恢复与债权人的协商,寻求解决债务危机的新的可行方案。欧盟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对公投结果虽感意外和失望,但还是用外交辞令表明立场,称“尊重”希腊人民的选择。

经过双方颠峰对决后,为了一个强大的欧洲梦,希腊与国际债权方都作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与努力,尤其是齐普拉斯政府。7月11日,希腊国会通过政府提出了为赢得救助的改革方案。该方案包括:提高船运公司的税率;统一收取23%的标准增值税,包括酒店和餐馆的增值税;在2019年前逐渐取消为贫困养老金领取者专门提供的“团结补贴”;到2016年削减国防开支3亿欧元;推行港口的国有资产私有化,并把希腊电讯巨头otex剩余国有股份转移到私有化机构;取消给富裕岛屿的30%增值税减免。7月12日,欧盟召开了“三重峰会”为希腊的命运寻找出路,包括欧元区19国财长的继续磋商、19个欧元区国家领导人的会议和所有28个欧盟国家领导人的峰会,峰会结果是,欧元区原则上同意了一个三年期以上的860亿欧元救助方案;7月23日,希腊议会也通过了债权人要求的最后一批改革措施的方案,至此,希腊政府为重启了与债权方关于第三轮债务纾困方案的谈判扫清了障碍。

难以置信的是,全民公决否定了一个以通缩为主的纾困方案,却找回来一个以更为严苛的以改革为基础的新纾困协议。尽管执政党内部对新纾困方案出现分歧、民众抗议之声不绝于耳、德国为首的一些强硬派仍持希腊临时“退欧”作为解困立场,但债务双方新的共识业已形成,这标志着持续6个多月的对峙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二、希腊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一个简要历程

希腊这个地处巴尔干半岛的小国,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来看,在欧洲的位置都是处于很边缘的状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欧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得突飞猛进,一路凯歌高奏,对于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希腊,搭乘这趟飞奔的烈车是理所当然的。1991年12月中旬,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其中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规定,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必须符合两项关键标准,即政府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及须将国债/GDp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下。这两条清楚表明加入国不能有债务的拖累,同时也预示着一旦政府不能有效约束政府预算赤字的规模,就会出现债务危机。

当时的希腊尽管没有达到入门标准,但希腊还是在2001年成功“混入”了欧元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欧元的性质是有关的,欧元是一项政治的产物,也可以说德法等国意志的产物,因而在决定应该接纳那一国时,规则总是可以为政治目标服务的。另一方面,希腊政府瞒天过海隐瞒了经济数据,由于希腊急于加入欧元区,不得以求助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做假账,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9%,这样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希腊政府则为此支付给高盛集团昂贵的3亿美元的佣金。

2004年希腊新政府上台后决定“清点财政家底”,随之假账问题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04年希腊财政赤字与GDp之比高达6.1%,而不是前任政府所说的1.9%。这在当时引起欧元区的国家,特别是法、德等国感到十分震惊与担忧。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更迭,新官上任的总理帕潘德里欧却赫然发现前任给自己留下了巨大财政赤字,无奈之下不得不对外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这一组数据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而且截止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为2800亿欧元,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大幕。

由于希腊巨额债务数据浮出水面,再加上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希腊政府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也在情理之中。2009年12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降为“BBB+”;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信用评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振动,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希腊政府债券价格下降,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一路走高。此时的希腊到了真正危机时刻,原本可在金融市场以低成本筹集资金的政府,现在只得向欧盟与imF伸手借钱了。与此同时,欧盟其它国家也开始暴露出债务危机,比如说,被媒体所称的“笨猪五国”中的四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与西班牙都不同程度出现预算高企,债务危机四伏。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作为援助的条件,欧盟(eU)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坚持让希腊着手进行财政紧缩计划,其中包括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劳动力市场以及养老保险的改革。2010年5月10日,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给希腊1100亿欧元(14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贷款以帮助政府偿还债务。由于希腊难以达成预定减少赤字目标,其债务违约风险大增,退出欧元区的概率也在增大,因为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3000多亿欧元政府债券中的绝大部分就可能不了了之。为防止希腊做出极端决定,2012年3月12日,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1300亿欧元的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希腊得到两轮债务救助,在国际债权人的监督下,从2013至2014年,希腊开支紧缩和改革政策使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希腊人在痛苦中忍耐,民众的愤怒也在不断积累,债务危机也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这种困境改变了多年来希腊政治局面,“极左”政党在今年年初大选一举上台执政。

三、为什么希腊长期深陷债务危机而无法自拨?

(一)经济严重衰退是希腊长期无法走出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腊长期深陷债务危机,首先与其薄弱的经济基础有关,希腊除了旅游业和航运业外,几乎没有支撑工业发展的任何产业,政府财政一直维持较高的赤字。

2001年“混入”欧元区,加上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举办,这些利好的因素才促进了希腊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有资料显示,从2001年至2007年,希腊GDp平均增长率为4.11%,其中2003年增长率高达5.9%,2006年增长率也有5.5%。这样骄人的数据要优于同期欧元区平均增长水平。但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紧接着希腊2009年底又爆发了政府债务危机,使希腊一下回到经济大衰退的梦魇。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经济衰退后,希腊政府又欠了一身债,2014年虽然经济开始微弱增长,可到了今年,希腊经济又陷入到债务危机中不能自拔。希腊经济衰退程度堪比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六年来,希腊真实GDp下降了四分之一,失业率高达28%,青年人的失业率则逾50%。期间三换政府,民众上街抗议示威时有发生,政治社会剧烈动荡,为“二战”结束以来发达国家所仅见。

(二)高福利以及庞大的公共部门导致政府过度举债是希腊债务危机直接的原因

众所周知,与美国不一样,欧洲是典型的高福利的国家,福利模式又不尽相同,如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国家是“地中海模式”,它们在欧盟内部相对落后,税收水平也低,非常依赖家庭性的保障。这些国家更容易遭遇债务危机,尤其是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公务员去世后,其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希腊的公务员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繁多。如此奢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怪有专家预测,除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必定会在15年之内崩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希腊的不同政党为上台执政,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

(三)加入单一货币与纾困方法使得希腊摆脱危机困难重重

一个国家一旦加入单一货币区,就意味着放弃独立制订货币政策权利。希腊在2001年加入欧元区后,就放弃了发行本国货币的权利,当经济遭遇严重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时,政府是应当采取紧缩政策还是扩张性政策?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加总需求,从而拉动GDp增长,走出经济衰退;也可以通过汇率政策实现外汇贬值,增加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改善经常项目收支,进而改变政府赤字状态;还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使公众持有的货币购买力降低,这就等于间接征收了税收,从而改善财政赤字状况。当然,这样做法可看成政府变相增加债务,只是不需要偿还就等于增加了收入。希腊加入欧元区后,这些国际上摆脱债务的通用手段却被自废武功了,因此,缺少货币政策手段的希腊,面对经济大萧条无能为力,政府债务危机不断没有化解,反而进一步恶化。

四、希腊摆脱债务危机的前景不容乐观

希腊债务违约的历史传统使得其走出危机的泥潭异常艰难。从2009年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全国罢工与示威游行此起彼伏,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欧、脱欧之声充斥大街小巷。一方面,没有欧元区国家的纾困,希腊势必破产,以致退出欧元区;另一方面,国民强烈抵止债权人的纾困条件,不愿意为了还债而牺牲眼前过多的生活福利。这种拖延违约的国民性是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有资料显示,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国家债务违约的事例就出现在希腊。早在公元前4世纪,阿提卡海洋联盟的10个城邦未能偿还提洛神庙的借款。据美国金融机构美银美林的资料显示,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希腊共发生了六起债务违约事件,在过去的192年中,希腊有90年在违约或者进行债务重组。这种历史传统消解走出债务危机的进取心,因而欠拖不决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随着8月13日希腊与债权人新一轮贷款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一场持续半年多的债务危机告一段落,但后续的一系列困难也不容忽视。

首先,希腊走出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对于希腊来说,除了占国民收入四分之一的旅游业以外,其它行业几乎乏善可陈。近几年来,希腊旅游收入大幅下降,其原因与该行业的性质相关。旅游业的景气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希腊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欧盟内部,从2009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随着希腊“脱欧”、尤其是“仇德”情绪的高涨,再加上欧盟经济多年来的衰退与增长乏力,使本来向往希腊文明与充足阳光的一些人望而却步。另外,希腊也曾在港口、物流、造船业上不乏亮点,但随着福利的改善与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升,这些严重依赖于人力的行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贸易赤字也不断加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腊经济的衰退,本质上更类似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即快速上涨的劳动力价格,导致与欧盟“边缘国家”的竞争优势下降,而创新、科技与劳动效率的停滞不前,又让其难以追赶德、法等欧盟“核心国家”。坦率地讲,今天欧盟的许多国家,尤其是南欧与中东欧的国家,都存在类似希腊的风险。没有希腊与欧盟整体经济向好,希腊要走出债务危机的前景令人堪忧。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3

针对欧盟当前的困境,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最近了一系列报告,呼吁欧盟体制转型。作为欧洲中央银行几个独立的领先研究机构之一,CepS宏观经济研究室成员都是欧洲权威的经济学家,小组每年对欧洲经济的整体情况发表一份评估报告。其研究成果在金融市场分析家、学者和高级官员中广泛传阅,并得到普遍认可。

CepS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近日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8月18日,他又就欧债危机解决方案做出评价,认为欧盟目前出台的政策可行性不高,欧洲国家如要实现经济复苏,必定经历一个“阵痛期”。

现有政策无法解决问题

随着危机的加深,欧盟成员国的债务问题“按下葫芦又起瓢”。尽管欧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再出台针对希腊等国的纾困方案,却无法抑制债务危机的蔓延。

就缓解债务危机,当前的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二是统一发行欧元区债券。丹尼尔•格罗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以上两套方案可行性都很有限。

7月21日,欧盟峰会通过草案,提出扩大eFSF的资金规模,向希腊再提供1090亿欧元的贷款,并将贷款利率由现行的4.5%降低为3.5%,还款期限由现在的7年半延长到最少15年,最多30年。

CepS不赞成这种做法。

一是因为eFSF本身定位为应急性援助,无力承担过高的债务。始创于2010年5月,eFSF的资金援助规模约为7500亿美元,用于在经济体出现危机时,提供应急性援助。当债务危机波及到意大利、西班牙乃至法国等核心经济体,就需要大约11800亿欧元的资金,这意味着eFSF自身无力承担稳定整个债务市场的重担。

其次,eFSF的资金纾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希腊债务危机只是欧元区普遍债务问题的早期预警,资本市场无法支撑过度的公共债务。尽管欧盟委员会为希腊、爱尔兰以及葡萄牙提供了低利率长期贷款,但不改变其经济模式,仍无法承受市场的考验。

最后,eFSF容易导致危机的多米诺效应。eFSF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国,当一国面临财政困难并要求eFSF援助时,可以“单向退出”,不再承担向eFSF上缴资金的义务,这也意味着,其债务负将由eFSF其他成员国来负担。然而随着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相继沦陷,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也卷入债务危机,这些经济体一旦相继从eFSF中单向退出,支撑eFSF运行的就只剩下欧盟为数不多的核心经济体。随着法国自身债务风险加剧,德国压力也在日渐增大,很难承受eFSF带来的债务负担,进而引发债务危机的蔓延。因此,简单的扩大eFSF规模,只能加重其成员国的债务负担,并助推这一债务危机多米诺的倒塌。

欧盟另一个政策选择是发行欧元区统一债券,这也同样遭到了格罗斯的反对。这一建议最初由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和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提出。据此构想,统一欧元债券的体系,将允许成员国按照统一成本进行融资,债券信用由全体成员国共同担保。与此同时,各成员国仍可自行发售本国债券,两种债券可按一定比率互相转化。

但格罗斯则对记者表示,欧元区统一债券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可行性,原因有四方面。

首先,欧元区债券只有在一个政治共同体内才能实现。欧盟是货币共同体,但是并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当前,对欧元区统一发债,欧盟各国看法不一,意大利、希腊等高负债国家支持统一发债,而德国、法国则持反对态度,政治掣肘致其难以实现。格罗斯指出,发行欧元区统一债券,意味着将纳税人消费的决策权无条件地交给其他国家,这将使欧盟强国中分裂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欧盟的解体。

其次,低债务水平是欧元区债券发行的前提。CepS所长丹尼尔•格罗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债务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发行欧元区债券是不合理的。”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说,初始债务水平高启,将导致市场对于债务危机的预期加剧,以致其债券进一步失去流动性。当前欧盟整体债务水平较高导致市场对未来债务累积的预期加剧。在这种条件下,出于避险情绪,欧元区统一债券将会如当前各成员国债券一样遭遇流动性危机。

第三,欧元区统一债券不能包揽所有国家债务。格罗斯认为,如果发行国家债务总量50%的欧元区债券,这将使余下以国家债券发行的债不具有相同的可信度,在市场上无法销售。

最后,发行欧元区债券将遭遇法规障碍。格罗斯说,如果允许将全部国债以统一债券的形式发行,将需要对欧盟协定进行更改,这一过程需要27个成员国的共同批准,也需要进行多次普通投票。同时,统一发债的举措也将与德国宪法发生抵触,正如近日默克尔的发言,修改德国宪法很有难度。

CepS的基本观点非常明确,虽然扩大金融稳定机制的资金规模和发行欧元区统一债券,是为数不多的救助措施,但是都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反而可能扩大债务危机。

调整欧洲央行职能

在简单扩大eFSF规模无法发解决根本问题、发行欧元区统一债券的举措受阻的情况下,如何稳定市场情绪、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成当务之急。格罗斯认为,调整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洲央行当前的职能分工十分必要。

当前,欧洲央行既要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角色,又要履行市场规则制定和监督的义务。CepS政策研究中心的另一位研究员保罗•德•格劳威认为,应当由eFSF来分担部分责任。

第一,由eFSF来执行诸如购买债券等具体的市场干预措施,欧洲央行只需关注整个欧元区价格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第二,eFSF在干预市场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制定干预规则并监督政府发债的责任。当前欧洲央行承担了这一责任。格罗斯指出,由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没有欧洲纳税人的代表,欧洲央行的规制往往过度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忽略了各国纳税人的利益。由eFSF来承担这一职责,将更为恰当。

在eFSF承担更多具体的执行责任时,欧洲央行应该更多的扮演最终借款人的角色,为市场注入信心。

作为单一货币联盟,欧盟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心危机时,各成员国难以向债券市场保证充足的资金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债务市场的恐慌情绪极易蔓延。

由于掌握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应当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角色,为市场注入信心。但截至目前,欧洲央行态度并不明了。

自2010年5月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已经减少了2000亿欧元的自身资产负债,也进一步紧缩了流动性;然而今年8月份欧洲央行买入意大利西班牙债券,又向市场显示了其承担最终贷款人的意愿。格劳威认为,欧洲央行没能有效为市场注入信心,也是债务危机至今不断蔓延的原因所在。

对于欧洲央行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责任,以往有三种质疑的声音,格劳威对其一一进行了驳斥。

首先,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最终贷款人,欧洲央行可能由于购买存在风险的国债而导致自身亏损。而格劳威认为,对于欧洲市场来说,央行最终贷款人的职能,是一种变相的市场稳定机制,欧洲央行最重要的职责在于为市场注入信心,而不是考虑自身投资是否盈利。通常情况下,最终贷款人的角色往往只是象征性的,旨在起到鼓舞市场的作用,不必实际执行。即使由于债券违约而导致自身资产亏损,欧洲央行依然可以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弥补。

其次,欧洲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承诺可能导致成员国过度发债。报告指出,尽管这是实质存在的威胁,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当是通过加强规制,对政府发债构成制约。欧洲央行不应该因为这一原因放弃最终贷款人的职责。

第三,欧洲央行在债券市场中积极地扮演最终贷款人会导致通货膨胀。格劳威认为这种批评并不准确,欧洲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其购买债券注入的资金只是增加了银行的基础货币,旨在为恐慌的市场注入信心,防止出现银行挤兑。这部分资金留在银行里而并不一定参与流通,因此总体货币存量没有增加,通胀也并非必然结果。其次,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变卖其他资产来平衡基础货币增量进而冲销通胀,采取这种措施,欧洲央行改变的只是自身的资产负债格局而非资产负债规模。

因此,在推动eFSF职能改变的同时,欧洲央行必须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职责,为恐慌的市场注入信心,防止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欧债何处去

从根本来讲,长期的经济增长是解决危机的终极途径,格罗斯表示,欧盟国家只有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

为加速这一转型,维持经济增长,欧洲各国面临结构性调整。但在内需疲弱的情况下,结构性调整会加剧短期困境。格罗斯对记者表示,“欧盟的这些国家并没有太多选择,为了实现经济复苏,他们必须接受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困难。这就像生了重病,吃药可能会短时间让病人更难受,但这是康复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2008年以前,欧盟各国享有充足而廉价的信贷,这使其可以用举债的方式,弥补高额的财政赤字。同时,欧盟各国进口的繁荣,可以带来高额的中间服务增值,这进一步导致其GDp的高估。但在债务危机中,需求减少,进口繁荣一旦结束,将导致欧盟各国GDp的大幅下降。

应对这一变化的措施,是合理配置资源,转向出口型经济,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1995年之前,德国正是由于进口繁荣带来大额财政赤字,德国花了十年时间以降低经济增速,缩小本国建筑业规模为其出口赢得市场。但当时德国没有高额的负债,而对于当前身陷债务危机的欧洲,金融市场并没有足够的耐性。

谈到此次欧洲债务危机的走向,格罗斯认为,经历此次危机确实给欧盟带来了重大考验,但是不至于导致欧盟的解体。

危机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裂痕。格罗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此次危机中,欧洲南方和北方所经历危机的程度不同。北方国家认为南方国家花钱太多又懒惰,因此应当通过市场对南方国家施以相应的惩罚。而南方国家则认为他们受到了过多的惩罚,同时北方国家对他们的援助不足。”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4

三国再商救助希腊对策

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20日在柏林总理府举行紧急会晤,欧央行行长特里谢也现身总理府,三方共商救助希腊对策。

目前德法两国对私人债权人如银行和保险机构以何种方式参与分担救助费用存在分歧。德国坚持私人债权人必须强制参与分担救助费用,而法国的立场是私人债权人应以自愿方式参与分担救助费用。欧央行也反对德国提出的强制方式,认为这将被视为希腊债务部分违约,从而导致市场动荡,进而使欧洲其他债务国陷入债务漩涡。

欧盟领导人峰会于21日召开,讨论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索20日称,欧盟领导人需要在峰会上达成有说服力的希腊债务危机解决方案,否则全球经济都将为债务危机蔓延付出代价。

欧元区债务问题目前已经威胁到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欧元区的领导人需要赶出一份更加大胆、更加全面的计划,解决这场已经持续超过18个月的债务危机。

根据一项发给欧盟官员的方案显示,欧盟委员会(eC)主张向欧元区的银行征收500亿欧元税款,以帮助资助新一轮希腊纾困行动。征收的税款将用于回购和清偿20%的希腊债务。目前,希腊债务余额已达3500亿欧元。

上述方案还包括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提供710亿欧元纾困贷款,同时鼓励未来8年内到期的希腊债务的私营部门持有人把所持债务换成新的30年期债券。方案中的债券交换将包含信贷方面的一些优惠以鼓励各方参与。此举可能会把希腊债务的现值再削减900亿欧元。

了解该方案的官员称,在布鲁塞尔紧急峰会召开之前,欧盟会员会于周三晚间传阅了该方案。据知晓谈判过程的官员表示,方案在敲定终稿前很可能需要进行修订,主要原因是某些条款不是受到法国阻挠就是受到德国阻挠。

据参加了与欧洲谈判官员对话的银行高管称,最终方案很可能包括征收银行税或债券交换计划,但不会同时包括这两项内容。这些高管表示,萨科齐和默克尔正就欧盟将采纳何种决定进行磋商。

欧盟委员会的方案将扩大欧元区4400亿欧元纾困基金的权力,授权该基金可向还未受到纾困的国家提供信贷额度,并对此类国家的银行实施资本重组。在过去的一年里,欧盟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实施了纾困。在极端情况下,该纾困基金有权购买陷入困境国家的债券。

或改变银行作风减轻依赖评级机构

欧洲委员会提议改变欧洲8000家银行作风,包括要求银行持有更多更好的资本、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及减轻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等方面。

欧洲委员会表示,此提议的整体目标是增加欧盟银行部门的修复力,同时保证银行继续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提供资金。

欧洲委员会认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银行机构的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导致了前所有未有的国家当局对金融机构的援助。

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委员米歇尔-巴尼耶表示:“银行已经冒了太多风险,包括投资不可靠产品、过度借贷而未检验借款人的还贷能力等,这样导致他们面临过度风险,削弱了借款人,也削弱了自己。”

欧洲委员会提议,如果机构违反了欧盟规定,提议将确保所有的监管机构都能申请对其进行制裁,并且具有劝阻力,有效性和适当性。比如说行政罚款最高可达金融机构年营业额的10%,或者对该机构的管理机构成员处以临时禁令。

7月15日,欧洲银行管理局公布了对90个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有8个银行没有通过。该测试并不涉及希腊债务违约,银行将会怎样。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5

著名学者郎咸平对德龙事件是这样分析的,德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德隆透过“类金融控股公司”结合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失误,资金链条的紧张是其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必然结果,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只是德隆问题爆发的催化剂而已。德隆的战略目标无疑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是要“做大做强”,其模式是以产业和金融为两翼,互相配合,共同前进。

但是,实业与金融毕竟性质不同,总体上讲,产业整合效益的速度无法跟上金融扩张的速度。因此就产生了结构性的差异,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完全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7月18日,“失踪”了一个多月的“德隆系”核心人物--唐万新从境外直飞北京,得以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的相关负责人见面,共商德隆危局的处理办法。唐万新的回归举动表明,中央对“德隆系”金融机构的处理行动已经正式开始。唐万新现身为达成德隆重组方案提供了可能,因为只有他这位德隆灵魂人物才能对德隆隐秘而复杂的资产关系真正了然于胸。唐万新的现在的主要活动是配合中央工作组及债权人委员会做好债务清理,特别是帮助理清德隆在所控制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连环债务。

“金融帝国”的“连环债务圈”

据不完全统计,德隆倒塌前直接和间接控制的金融机构已逾20家,形成了规模较为庞大的“金融帝国”,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各有若干,其手中握有的金融牌照之全、数量之多在全国十分罕见。然而在这20多家金融机构中,由新疆德隆本身或其控盘的上市公司直接参股的则只有数家,比如德恒证券、新世纪租赁、金新信托和南昌商业银行等;对于其余十多家金融机构的入股,德隆都采取了相当隐秘的手法,即利用多个具有潜在关联关系的壳公司持股,或委托其它企业代为持股。可见,德隆与其控制的“金融帝国”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关系。从而构成了若干个连环债务圈。连环债务是指同一系统内众多机构通过拆借、转拆借、国债回购、委托理财以及担保等多种方式形成的相互之间的三角债和连环债。这样作为最终控制人的德隆便利用这些金融机构的拆借资金和挪用资金逾百亿元,主要用于托市。由于德隆系股票崩盘,造成巨额的资金损失和关联债务,其中涉及大量的委托理财资金,包括个人理财资金。

对于这种复杂和隐秘的股权结构设计的初衷,各方看法各异。在德隆内部,这种号称“类金融控股平台”的设计,被认为体现了唐万新与其追随者建立“金融产品供应商”、金融混业经营的构想,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雄心。“当某企业需要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时,与德隆有股权纽带关系的银行、信托、证券等各种机构就分别找上门去,以不同金融机构的名义却又是以协作的方式展开服务--先看你有什么需求,然后为你度身定做个性化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也有人认为这是为德隆的产业整合提供金融支持平台;而反对的看法则认为,德隆是在通过旗下金融机构间的相互拆借、担保,掩盖其资金的真实流向。

在德隆的神秘面纱被全部揭开之前,这些解释都无从证实或证伪。但无论如何,德隆系极为复杂的连环债务圈已然形成,若以单个金融机构的负债简单累加,总额之大将异常惊人。由于德隆系操作手法隐秘,股权关系和债务关系相互纠缠,而旗下各金融机构的客户并不知情,因而在爆发全面危机之后,单独解决一个地区、一家金融机构的问题已无济于事。如果将其中一家金融机构进行破产清算,很有可能殃及其他金融机构,造成连锁性的破产反应。

在这些金融机构大量的委托理财中,情况非常混乱,不排除许多个人理财业务实为机构资金,却以个人名义登记。德隆内部即有说法称“有一半都是假个人真机构”,其原因在于:一是从历史上看个人资金最容易获得国家保障;二是以个人名义登记,部分高息收益可以收入个人囊中。

中财国企收购未果政府出面重组“德龙”

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一套传统的做法,即由监管当局出面进行债务清理,支付方面是保个人不保机构;对于金融机构本身有拯救或不拯救两种选择。若对其拯救就安排另一家金融机构来接管或合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彻底换血;若对其不拯救,则实施行政性关闭。以上所指的金融机构大多属于国有性质,如何处理问题民营金融机构以及若干个金融机构之间复杂的连环债务圈,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难题。即使是对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如果一味补救和偿付债务,也会引发更大的道德风险。

与监管当局极为谨慎的态度和反应相比,市场上的各种力量已跃跃欲试,毕竟针对德隆的重组是自1998年广信破产以来最大规模重组机会。基于这种认识,一家名为中财国企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财国企)经中介机构介绍与德隆接触。中财国企是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总后勤部等6家国有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控股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总资产20亿元,与德隆没有关联关系。中财国企的最初设想是在征得政府监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一揽子接收德隆的21家金融机构,进行资产托管。但因德隆系的情况过于复杂,其金融信用已全面崩塌,托管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而提出了对其进行彻底重组的方案,首先就是要把德隆“请”出去,将股权重组与债务重组一并解决。

德隆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方式相当隐蔽,虽然德隆自己已经承认迂回控股的做法,但一些地方监管部门至今不肯承认德隆对这些金融机构的控股事实,“只追债,不承认股权关系”的处理方法加剧了金融机构连环债务链的紧张状态,使得债务链纷纷断裂,造成许多金融机构陷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局面。在德隆事发之后,各地方各自为战,均采取所谓“关门打狗”的策略,但收效甚微。

事实上,德隆旗下的许多金融机构之所以出现巨大的资金黑洞,主要是由于德隆通过各种手段成为这些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人。为此,在化解德隆金融危机时,不能只解决德隆与这些金融机构间的债务问题,而置德隆对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权关系于不顾。由于目前德隆自身的信誉已毁,若继续让德隆间接持有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权,这些机构只能坐以待毙,等待破产清偿。因此必须通过股权重组引入新的股东,把德隆所持的股份全部置换出来,这样金融机构的牌照还能发挥价值,新股东的加入和随后的增资扩股也就能够改善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誉状况,重新开展正常的业务经营,将损失减至最小。从这个角度来讲,同时进行股权重组和债务重组可能是解决德隆金融危机的惟一可行选择。

中财国企正在试图对德隆旗下的5家金融机构的重组体现了这一原则。在它对昆明市商业银行、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南京大江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长沙恒信证券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各自债务进行了详尽了解后,发现这5家机构已经形成连环债务圈。德隆拆借昆明市商业银行的12亿元资金,流入了宁夏伊斯兰信托、南京大江信托、上海新世纪租赁,并通过担保关系关联到湖南的恒信证券,最终用于托市,损失惨重。目前这5家金融机构中除昆明商业银行外,其余4家都严重资不抵债,负资产高达几十亿元。

经过多次谈判,今年5月底,中财国企与德隆签订了这5家金融机构协议转让的框架性协议。随后,中财国企马不停蹄地与这5家机构所在地政府、银监会、证监会派出机构及德隆方面进行广泛接触,提出了一揽子整体解决以昆明商业银行为主的5家金融机构的连环债务的方案,拟注资5亿元,在连环债务的封闭回流中,解决近21亿元的关联债务,基本解决昆明商业银行与德隆系的关联债务和担保,同时减轻其余4家机构的压力,以帮助其重新树立市场信誉,恢复正常经营。这一方案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封闭债务封闭解决,通过注入5亿元资金在各金融机构间互相抵账的方式来集中解决连环债务。在这一过程中“动账不动钱”,通过同行结算和票据交换,并即时签订相关法律文件和偿付协议,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性解开相互的债务链。

中财国企认为,他们提出的基本策略对德隆系20多家金融机构的重组均适用,即“整体考虑,多种手段并举,市场与政策性措施共用,解开连环债务链,梳清股权关系”,这样才能逐步消除德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中财国企试图收购德隆旗下21家金融机构的设想最终未获认可。在担心德隆破产引发连锁反应的情况下,政府被迫出面重组德隆。

德隆危机波及社会稳定

在全局的层面上,国务院已成立了处理德隆问题的5人最高领导小组。今年6月初,中央政府已成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为首的工作小组,并由与德隆相关的15家主要债权人银行组成债权人委员会分别处理德隆的金融产业和债务问题。唐万新回国的第二天,在央行的牵头下,各方就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在此后的两周内,类似的会谈总共启动了不下10次。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高层,以及由工商银行牵头的15家债权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成员,分别与德隆面对面地深入交流了“金融实际情况、关联债务处理、重组思路”等问题,其中央行全程参与。

7月26日,《市场化解决德隆问题的整体方案(德隆公司建议稿)》(以下简称《方案》)终于成文。该方案经过与各部门的反复磋商后,又由央行执笔起草了一个总体建议上报给了国务院。德隆提出希望“通过国家政策支持,按照市场化原则,在监管机构和债权人委员会的严格监督下,集中管理、统一调用德隆资源,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人恢复市场信用,盘活资产,在运营中清偿债务。”这预示着德隆危机的处理有望成为中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化重组的“探路石”和“试验田”。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德隆将重组策略划分为产业和金融两大部分。

从德隆产业部分来看。剔除上市公司的生产性贷款后,德隆眼下生产型企业的银行负债总额约为35.7亿元,资产净值为49.2亿元。德隆估测其市场价值可达67.4亿元,资产大于银行负债约15亿元~31亿元。德隆认为,按照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完全可以支持自身生产性贷款的偿还。各上市公司和德隆关联的12.7亿元债权,目前已由德隆将5.5亿元的资产抵债,其余7.2亿元计划继续以资抵债或出售资产给予弥补。”《方案》还恳请有关方面支持“德隆将非上市公司优良资产置换到上市公司,切实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负责任的行为。”总之,对于生产型企业,德隆的重组思路是“通过封闭贷款,恢复正常运营。由债权人委员会和德隆共同管理,制定债务偿还计划。债权人委员会行使股东权力,负责监管资产和运营,德隆依照要求,改组相关生产型企业的董事会,负责运营实施,执行债务偿还计划,确保按时支付利息,适时全额偿还本金。”

从德隆金融部分来看。当前德隆系很多金融机构资不抵债、发生兑付危机已成事实。从《方案》中披露的数据可知,截至2004年7月24日,德隆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债务总额高达303.78亿元,通过关联交易和债转股等方式,合计已完成了238.01亿元债务的意向性处置,还有65.77亿元的债务未进行处置或未达成处置意向,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洽谈。由于金融机构债务如此庞杂,德隆为此建议:“采用监管机构、战略投资人和德隆三方共管的方式恢复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部门负责严格监管;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负责组建董事会,依靠战略投资人的市场信用,恢复机构存续业务的开展;德隆在运营中负责处理关联债务。”

在市场化重组的倡导者看来,政府不宜冲在前面。第一线商务性的工作可由独立重组方来操作,比如重新登记金融机构的债务,确定重组的轻重缓急。债务须重新分类,虚假个人债务要转到机构账上;本息也要分类;明确支付方式,是全部支付还是分期支付。这一切都可以由独立重组第三方出面与债权人谈判解决。同时市场化重组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债转股、削债重组、停息挂账、展期延期、增资扩股等,必要时政府可以给予政策支持,比如独立重组方需要对德隆系金融机构阶段性持股,待重组完毕后再进行增资扩股,把股份转让出去。

德隆系金融和产业的关系十分复杂,是此次市场化重组中的一个悬念。德隆系资金链出现连锁性危机后,曾以实业资产抵押作为镇痛手段之一。但是,德隆已抵押资产在金融债务中如何冲抵,德隆究竟有多少未抵押资产,在以市场化手段重组德隆系金融机构后,其产业部分能有多少可独立存活都是问号。因此,需要诸如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市场中介机构介入德隆的重组。日复一日,德隆危机的解决已相当紧迫,这催促当局在尽量减少问题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权衡中,尽快化解德隆金融风波。

德隆系与债权人的“神秘”默契

2004年8月18日,St重实披露,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已撤回了对新疆德隆集团、新疆屯河集团、金新信托、St屯河以及St重实的。

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此次撤诉的案件由借款纠纷引起。根据资料,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曾与深圳市明思克航母世界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2亿元的借款合同。2003年5月和10月,St屯河和St重实分别为深圳明思克航母的此次借款各提供了5000万元的担保,担保期限为两年。今年6月8日,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讼,要求德隆系的这几家公司对深圳明思克航母公司的2亿元借款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然而仅仅时隔两月,银行就撤回了诉讼,其中奥妙引人深思。

事实上,近来已经有多起涉及德隆系公司的借款诉讼被撤诉。其中,中富证券诉上海万浦精细设备经销有限公司、St重实借款纠纷案,因中富证券在诉讼费预交期内未预交诉讼费且未提出缓交申请,被自动撤诉;新疆金融租赁诉新疆百富北庭食品有限公司及St屯河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新疆金融租赁也撤回了。St屯河因该案被冻结的价值23.65亿元的资产将被解冻。再联系到此次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的撤诉,这是否意味着德隆系与债权人已就解决债务问题达成了默契或协议?

有业内人士从近期德隆系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中看出了一些端倪。在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诉新疆百富北庭食品有限公司及St屯河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新疆金融租赁公司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诉讼标的仅为4280.8万元,法院却查封和冻结了St屯河价值23.65亿元的资产。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新疆金融租赁与St屯河曾经有过关联关系,St屯河因几千万元的诉讼标的而被查封和冻结23.65亿元资产,或许是其保全核心资产的手段。此后,St屯河与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天山股份5100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给该公司,获得了2.60亿元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当公司与中粮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获得最高额不超过4亿元的委托贷款以支持公司番茄酱生产后,公司的经营基本能够恢复正常。而此时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也不失时机地撤回申请书,解除了对St屯河23.65亿元资产的查封冻结。

根据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的《资产托管协议》,德隆旗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紧急个人债务有望获得优先清偿。最近与唐万新有过交流的一位德隆内部人士的看法也说明德隆系与债权人已就解决债务问题达成了默契。他表示,拯救德隆“现在50个亿就足够了”,“比如债权银行可以争取获得谅解,近期银监会要求相关银行不要再逼债就是一个证明,原来被法院抢先冻结的实业资产现在已经全部解冻,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说明国家还是不希望德隆一下子垮掉,否则牵涉面太大,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而一些大的投资机构的欠款则能够缓一缓,50亿集中兑付中小投资者的欠款。”

拯救德隆的现实选择央行再贷款+华融托管

2004年8月8日,人民银行负责处理德隆危机的有关负责人口头通知唐万新等德隆管理层人士,有关德隆债权债务的所有事务将交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德隆的15家债权银行同样接此通知。央行将为德隆提供一笔数额巨大的再贷款,同时决定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托管德隆资产,这犹如一只援手,令4个月以来陷入自救中的德隆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有迹象显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拯救德隆的方案即将付诸实施。实施德隆重组方案的基本前提是:由央行提供再贷款注入到德隆,而德隆资产则交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经营,这是众多德隆重组方案中的一个。把德隆交由华融托管并不等于华融接管了德隆。

今年6月,有关部门成立了由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作为召集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处理德隆的金融产业和债务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组方案。目前不确定的是央行再贷款的金额还存在变数。对此间流传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5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提供70亿元左右的贷款,其余部分由德隆的各债权银行出资。另一说法是73亿元,这一数额与唐万新此前表示的希望争取70亿元的央行再贷款数额接近。不过,一位央行官员对这两种说法都予以否认,并表示这两个金额都不够准确,央行提供的再贷款不会这么多。

不管怎样,挽救南方证券可以理解,注资国有商业银行也不新鲜,但巨资援救一家民营企业,央行还是第一次出手,显示了相当的勇气和魄力。德隆的重组因为央行的出手可能只会成为一个特例,并不具有示范效应。但这可能是目前解决德隆问题的最好办法,央行应当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而不能因为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德隆来说,这可能是件好事,但市场其实还是很希望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因为德隆不是第一家、更不会是最后一家,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事的民营企业,央行不会每家都救。

今年8月19日,国务院向央行下达有关文件,正式批复了市场化解决德隆危机的整体方案--德隆共计200多亿元的股权和实物资产,已不能抵偿德隆超过300亿元的惊人债务,德隆将被一并交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整体托管,但这种托管为偿债式托管,而非清算式托管,也不等于重组。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在北京与华融公司签订《资产托管协议》,这3家公司都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华融公司,由华融公司全权行使3家公司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此次托管资产为截至8月31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合法拥有所有权的全部资产,范围以协议各方当事人确认的托管资产清单为准,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债权资产、无形资产、实物资产、股权资产等各项资产。

从表面上看,华融与德隆间的联系是,工商银行是德隆的最大债权人,仅新疆地区就贷款近30亿元,于是工商银行就成为德隆系债权人委员会的召集人。根据德隆系债权人委员会的统计,除企业正常的生产性贷款外,德隆的银行负债并没有传闻中的四五百亿那么夸张,合计应为160亿元,其中工行的债权在50亿元以内。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由华融托管德隆的绝对理由。

在《方案》中,德隆不仅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整体思路,还制定了各机构的具体重组计划。其中在一些棘手问题上,急需新的大量注资,以填补窟窿。在产业领域,“自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德隆生产性企业还贷总额达17亿元,在各家贷款银行只收不贷、部分银行挤兑的情况下,各相关企业采用多种办法,进行生产自救,确保了至今未发生大规模停产停工。在进入农产品原料收购旺季,出口加工定单履约生产高峰,相关企业已无力再坚持下去,继续生产性资金支持。恳请给予正常贷款10亿元。”在金融领域,更是危机四伏。“目前德隆相关金融机构中,存在的紧急问题是中富证券保证金欠款0.6亿元,德恒证券保证金欠款7亿元,12月底前须支付的个人理财资金约10亿元。”面对各种各样的资金黑洞,德隆希望以生产型企业尚有的15亿~30亿元的“余值作抵押,申请15亿~30亿的紧急贷款额度,用以解决个人债务、敏感资金以及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突发性债务的支付”。但监管层已很难有信心再将新的注资直接交到德隆手上。于是,华融的适时介入便成为一种必然--资产的所有权还在德隆,而处置的决定权在华融。华融替债权人在银行“打工”,可以视为阶段性持股,目的在于寻找新的市场伙伴,而在此过程中,德隆又具有优先权。

德隆的重组:艰辛的漫长之路

央行再贷款注入德隆,并且由华融整体托管德隆,如此复杂的制度设计,是对各方施展均衡技术的极大考验。眼下的格局至少留下了两个关系德隆未来走向的悬念。

第一个悬念是,华融整体托管德隆后,此前由地方政府或德隆主导的一些已达成的意向性合作是否还有延续的效力?比如,在地方政府的撮合下,德隆产业领域的St屯河此前已传出与中粮集团的重组信息,而天山股份已与中国非金属进出口总公司达成重组意向。根据市场化重组的游戏规则,此前的重组意向全部需要得到华融的重新认可,如果发现当中有资产被贬值变卖的嫌疑,必将被“归零处理”。

更难以把控的是德隆系金融机构的重组。《方案》披露,“德隆先后以直接参股和委托持股等方式,参、控股19家金融机构。后因停止或取消收购协议等方式,实现了7家机构的退出。”这7家金融机构中包括兰州商业银行、乌鲁木齐商业银行等,因为德隆所持的股权与在这些机构中的债务大致相当,便以退股抵债方式作了了结。

目前德隆系的相关金融机构还有12家,它们是:中富、恒信、德恒3家证券公司;金新、伊斯兰、南京大江3家信托公司;昆明、南昌、株洲、长沙4家商业银行;新疆、新世纪两家金融租赁公司。其中,中富证券、恒信证券、伊斯兰信托、南京大江国投、昆明市商业银行、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等7家金融机构已在德隆的运作下,与若干个战略合作人达成了重组协议。除新疆金融租赁由德隆资产回填、中富证券被首都机场收购外,其余5家金融机构均归属于同一个战略合作人,即上文所述的中财国企。

第二个悬念是,华融整体托管德隆后,德隆的灵魂人物唐万新的未来价值体现在哪里?德隆交由华融整体托管,此次托管为偿债式托管,而非清算式托管。其关键在于,能否在重组阶段理清德隆十分复杂的连环债务圈;能否在经营期间帮助生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迅速恢复造血机能,促使资产增值;能否准确把握合适的时机,完成退出时的最后一击。

德隆重组前途未卜。不过德隆大部分员工的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德隆的命运。他们认为,现在原来意义上的德隆肯定不复存在了,但是德隆公司会继续生存、经营下去,新的德隆与原来的德隆是两个概念了,到底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要看解决德隆危机的最终方案是什么。

由此可见,德隆未来的重组之路仍将是一个充满艰辛和坎坷的漫长过程。而一个能真正洞悉德隆的高管人员和核心人物似乎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唐万新擅长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兼顾各方利益,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因此在德隆今后的重组过程中,他可能仍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继续发挥他的价值。但是面对德隆信用体系已经彻底崩塌的残酷事实,政府和华融是否还会对他抱以足够的信任,人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手记:华融托管德隆是一种参照模式

从某个角度讲,德隆危机就是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危机,德隆问题就是资金黑洞问题。当德隆轰然倒塌时,曾经为德隆系奉献过真金白银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私募机构和上市公司等都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毫无疑问,其中商业银行是最大的受害者。

早在2001年,受中科等事件影响,德隆的资金链就已陷入紧绷状态,此后整个体系都在为应付委托理财的兑付危机而疲于奔命。据估算,近年来德隆系在股市上蒸发的市值达160亿元之巨。而兑付委托理财,3年下来累计也达百亿元以上,其中2001年40多亿元,2002年20多亿元,2003年又是40多亿元。委托理财的利息是又一大资金黑洞,这从德隆客户资金近3年的日均余额可见一斑:2001年200亿元,2002年250亿元,2003年270亿元。如果以平均12%的融资成本来计算,德隆这3年就此支付的利息和营销费用至少是80亿元。仅仅3年,以上3大资金黑洞合计高达近350亿元,德隆何堪如此重负!况且,德隆还不断斥重金用于金融机构的股权收购,这部分资金至少也有50多亿元。另外,德隆近年来对产业整合的直接投入还有17~18亿元,主要集中于一些新进入的产业。以上这些大致描绘了近年来德隆系的主要资金流向。如果放任德隆系金融风险的蔓延和扩散,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将难以估量。

眼下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德隆系及商业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已分崩离析、群龙无首的德隆自身肯定是回天无力,只会加剧金融风险的蔓延。此时由政府出面,委托华融公司整体托管德隆,解开德隆系复杂的连环债务链,整合德隆旗下的优质资产,无疑是比较合理的制度安排。而对以降低金融系统风险、防范新增金融风险为主要工作目标的金融监管机构来说,华融托管德隆也是现实和可行的选择。

德隆问题特别是资金黑洞问题,暴露了民营企业集团的产业扩张和资本运作、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和缺陷。为此我们应当以德隆问题的处理为难得的契机,对民营企业集团的多角化经营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改革民营企业集团的资本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包括监管理念、监管法规政策、监管手段和监管模式等),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通过不断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进而为建立我国真正的金融控股集团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华融托管并参与德隆重组使相关监管机构积累了必要的监管经验,将为今后处理类似民营企业集团危机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参照模式。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6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转机及破产重整中的优势、业务及相关的风险控制并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危机企业的再生有所借鉴。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转机破产重整风险控制

企业转机与破产重整的内涵

(一)企业转机

企业转机是企业陷入衰退危机,尚未达到破产原因之前,对其实施危机干预,使其恢复生机和活力。同为企业的再生程序,企业转机不同于破产重整,破产重整是在司法干预下的重整程序。转机中的企业并未达到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条件,而是在企业进入衰退早期,由企业主动进行的一种自我挽救程序。

转机管理的成功有赖于正确制定转机方案并有效实施。成功的企业转机需要转机管理专家,而非单纯的行业专家。转机负责人需扮演领导者和管理者多重角色,需要具有丰富危机处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危机企业转机管理人市场才能完成危机企业转机管理。

(二)破产重整

破产重整又名“司法康复”或“更生”,是指对已具破产原因但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实施的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程序,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在司法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其进行整顿,以使其摆脱困境,重获经营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转机及破产重整的内容

(一)提供融资服务

重整融资是重整能否成功的关键,重整融资需要寻求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融资契约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涉及包括公司原债权人、股东、管理层、雇员等在内的多方当事人。重整融资的重要问题是定价,重整公司的风险高于正常经营的公司,而其收益又不确定,重整融资会要求高于市场价格的回报,给予融资人更多的权利保障,并要重整公司负担更多义务。资产管理公司提供重整融资具有优势,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与技巧,容易对重整企业估值及风险作出判断,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手段进行融资。

(二)请求权交易

1.重整模式的新发展与请求权交易。重整是在司法框架下重新组合困境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公司摆脱债务负担以恢复营运。重整的基本目标是挽救困境企业,挽救的方式包括法人人格存续和核心业务存续。后者是在恢复公司营运价值的前提下的灵活的重整模式,包括重整拍卖、重整并购、重整资产出售等。重整资产出售是债务人企业利用重整程序作为一个平台出售公司资产,这是一种司法程序下的吸收合并。重整出售已经成为美国公司重整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据统计2002年美国依据破产法第11章实施破产保护的大公司中,过半数采取了资产出售的方式,美国破产法第11章1123条明确规定重整方案中可以规定出售债务人的全部或任何资产。

重整出售的重要特点是对重整中的公司的债权或股权等权益进行交易,这种交易被称为请求权交易,不同请求权人根据重整方案对这些资产拥有不同层级不同数量的请求权,美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重整制度,与其请求权交易活跃有着密切关系。美国法一般不会在破产条件下由于请求权的性质而限制其转让,其判例法形成一个基本原则:请求权或利益的收购者拥有和原始请求权人或股东同样的权利和限制。

破产企业实质上就是一个财产集合,权利人对其拥有相应的请求权。破产法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这些请求权。重整制度的核心在于恢复那些有继续存在价值的企业营运,请求权交易并不阻碍破产重整的上述价值,而且可以使不愿意参与重整的权利人解脱出来,又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机会。

2.请求权交易方式与程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擅长投资困境公司,在长期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累了经验和风险识别及管理能力,通过在破产重整框架下的投资活动实现增值。

第一,确定收购方案。在确定收购方案前,应了解目标公司的债权人结构和状况,与债权人私下接触,了解债权人的风险偏好,掌握影响重整计划通过的关键表决组债权人的信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应能运用自己对困境企业的专业能力准确判断目标公司的风险和价值,并能成功说服目标债权人。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债权收购方案。债权收购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收购价格以及付款方式。

第二,收购谈判。不同请求权人具体需求不同,有些请求权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大于对未来收益的需求,也愿意收到现金退出重整程序,也可以与其协商债权收购,或者进行债转股,交换重整公司新的股权,请求权清偿的清偿次序越低,收购价格也越低,实施债转股的可能性越高。

第三,控制重整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请求权控制重整中的公司,进入并控制债权人委员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达到上述目的,重整方案表决通过是重整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重整方案会把各利益主体分为若干组别对方案进行表决,请求权交易会使每个类别组的人数都可能减少,从而易于通过重整方案。投资人提出并通过自己的重整方案,或者阻挠通过对自己不利的重整方案,都可通过收购请求权获得投票权的方式实现。按照一般的重整法律规定,每一个类别组请求权人中只要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参加投票的请求权人数,且其持有请求权数额超过参加投票的请求权数额的三分之二的请求权人同意重整方案,就视为该类别组同意重整方案。收购关键组别,金额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三)提供专业服务

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处置和管理实践中,以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和企业重组为工具,强化投资银行业务能力,逐步在金融体系中形成并确立了特色业务优势。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营运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企业转机管理、重整与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在市场环境、法律背景、定价机制、业务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转机及破产重整中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1.经营管理服务。对于企业转机而言,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危机进行准确诊断,整个过程可能涉及稳定危机、获取利益相关方的支持、战略调整、组织变革、优化关键流程及财务重组,转机管理人要得到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支持,完成转机管理,需要具有较高的危机处理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在破产重整中同样可以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债权人和股东在重整中会争夺破产控制权,债权人控制论从剩余所有权及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出发,认为重整企业中债权人才是真正的剩余所有权人,主张债权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并控制重整过程中公司的经营活动。重整制度改变了以往的契约式公司治理规则,代之以债权人参与及司法监督下的治理方式。管理层既向股东负信托义务,也向债权人负信托义务。股东控制论认为,重整中的公司其剩余所有权人是模糊的。股东和债权人都可能是剩余所有权人,其利益又是相互冲突的。剩余所有权理论不适用重整中的公司治理。重整制度是把不同的请求权人约束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实现重整中的公司价值最大化,立法出于对效率和公平的考虑,重整公司治理目标常常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和解决信息匮乏问题,确定了债务人企业主导的重整方式。但这种模式存在问题,因为管理层有拖延重整程序的激励,管理层不能从清算中受益,却能从重整程序中得到控制权收益。现行重整法律一般给管理层提供了过多的控制重整权力,造成滥用重整程序。

解决Dip重整模式的方案是破产管理人模式,即由管理人主导重整程序。这需要破产管理人具有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或者在经理人市场聘请专业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破产法规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破产清算事务所以及个人可以担任管理人,实际上这些机构和个人难以胜任上述工作,而具有丰富“问题企业拯救”经验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提供投资服务。破产重整是一个综合性的程序,涉及财务、管理、法律、金融等内容,债务人企业要进行融资,发行债券及实施债转股等活动,除了作为投资者之外,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挥在资产管理及重组等方面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

3.担任管理人。在企业转机和破产重整中,管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转机管理并非一个司法程序,转机管理可以由危机企业自行实施,也可以由危机企业专业处理机构来实施,但一般由后者来完成。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与危机企业谈判确定的转机方案来担任管理人。而在破产重整中,破产法规定了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可以由债权人会议确定或由法院指定。我国破产法采取由法院在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的方式,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成为破产管理人。

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风险控制

(一)重整融资风险控制

重整融资的风险主要在于重整结果的不确定性,对融资的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对融资的监督和提高收益率以及立法和司法保护。对融资的监督可以通过在融资协议中设定相应条款的方式。

1.规定限制性条件。如规定在限定的日期出售公司资产或者重整方案得到法院批准;要求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现金流标准,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只有债务人特定的营运费用和经营活动才能使用重整融资。通过循环贷款的模式控制债务人的经营活动。借款间隔一段时间到期一次。每一次到期时融资人对债务人进行评估,如果认为债务人符合贷款条件,贷款会继续循环一次。

2.参与重整公司治理。可建议债务人管理层聘请首席重组官作为专业人士指导债务人重整。首席重组官协助管理层制定重整方案。资产管理公司有权提出首席重组官候选名单,或参与对首席重组官选任和解聘,甚至要求撤换债务人管理层。

大部分国家的破产立法并未明确规定融资人参与重整中的公司治理的法定权力。美国破产法第364条仅规定重整融资人可以享受到清偿优先权,并没有规定融资人可以行使撤换管理层或者参与经营决策等公司治理权。我国《企业破产法》对融资人的权利未具体规定,《企业破产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企业破产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管理人负责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可以聘任债务人的经营管理人员负责营业事务。《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九条规定,重整计划由债务人负责执行。可见《企业破产法》也没有赋予融资人参与重整中的公司治理的法定权力。但实践中重整融资人通过融资协议参与公司治理却在不断扩展,重整融资人利用重整融资协议控制重整中的公司的经营活动也是重整模式向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对债务人及其管理层过度操纵重整程序的纠正。为控制风险,融资人应注意将融资协议作为重整方案的一部分通过法院批准而取得强制效力,重整融资条款就具有了强制力。融资人还可充分利用立法对重整融资的特别保护。

3.完善法律制度和规则。降低重整融资风险吸引投资者,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则。美国破产法给破产融资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集中体现在第364条,该条(a)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在正常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取得无担保信贷和承担无担保债务,则该融资可作为管理费用,享受第一优先受偿权;(b)款规定,对非属于正常业务范围,在法院批准的前提下,债权人同样可享受上述优先权;(c)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不能得到无担保贷款,法院可以批准融资人获得“超级优先”管理费用请求权,或者批准融资人获得针对没有担保负担的财产的担保权益,如果财产有担保负担,则获得从属性担保权益,即该担保权益的地位从属于既有的担保权;(d)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企业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法院可以授权重整融资人获得担保利益,这种担保利益优于或等同于现有的担保利益,但必须给予原来的担保债权人以充分的保护。

发行证券是重整融资的重要方式。由于重整企业是困境企业,不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需要特别进行规定,美国破产法规定了重整中公司发行证券的豁免制度。美国破产法第1145(a)(1)条规定,为交换对债务人的请求权或债务人破产申请前的股票而发行证券,债务人可根据重整方案发行证券而不必根据1933年证券法的规定申请注册陈述。“与债务人联合制定重整方案的联营公司”或者“根据重整方案继承债务人的公司”发行证券也适用上述豁免程序。第1145(a)(3)条为投资人在公开证券市场交易请求权提供了立法支持。该款规定:根据本条(a)款(1)项指定的方式向本条(1)款规定的市场主体以外的市场主体要约出售或出售任何证券,该市场主体都不构成1933年证券法2(11)条意义上的承销商。此外,重整中的公司的一些非证券性质请求权也可以通过非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因此,我国破产法也应做出相应安排。

(二)请求权交易风险控制

企业破产重整需要一个良好的请求权交易环境与机制。比如,在三鹿破产案中,河北国信资产运营公司以20%价格收购普通债权人债权成为国内首例破产债权收购,这是一例不成功的非完全市场行为的收购,收购过程凸现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则的缺位。

立法应为请求权交易创造宽松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的规定。请求权交易更多属于市场行为,因此,破产法不应禁止该交易行为,并且不应过多限制受让人的权利,而是为交易创造条件。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受公司法限制的,以维护其人合性,但在重整状态下,这种限制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破产重整是公司一系列契约的再安排。破产法立法应关注继受者的权利问题,请求权或利益的收购者拥有和原始请求权人或股东同样的权利和限制。

由于请求权交易会产生控制权的转换,受让者可能会滥用权力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请求权受让人也可能有敌意的目的,如竞争对手出于阻碍重整而进行交易。因此,法律在鼓励交易的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限制。交易程序公开、公正是基本的原则,需要规定信息披露制度;规定受让人的信托义务;禁止操纵和欺诈活动。法院可以对交易进行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审查和批准,推行交易备案制度,在交易达到一定比例时,借鉴上市公司收购的强制要约制度,以保护中小债权人及股东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曙光,王佐发.中国破产法实施的法律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7(1)

2.斯图尔特•斯莱特,大卫•洛维特.涅:危机中的企业转机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DouglasG.Baird,aworldwithoutBankruptcy,inCorporateBankruptcy:economicandLegalperspectives,editedbyJagdeepS.BhandariandLawrencea.weis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7

还有一点根源是,欧洲一体化前期走得比较成功,但是上世纪80年代设计下一步一体化战略时,政治家和精英们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过于相信统一货币对更高度一体化的“倒逼促进”作用。

从逻辑上分析欧债危机有三种解决途径:一是通过流量紧缩降低存量债务;二是通过财政和政治联盟“内生性”解决;三是部分改造甚至放弃欧元体制。两年半危机治理实践主要倚重紧缩方案,然而最近希腊和法国选情从不同角度显示这一方案难以奏效。第二种方案甚至没有在欧盟政治决策和主流讨论中被旗帜鲜明地提出,显示其最终不过是一个理想化模式。欧元变局正在成为不断逼近的现实。

由于多方面原因,国内对欧元变局可能估计不足。对美元“一币独大”弊端的认知,使我们对欧元替代作用有很大期待。

人民币汇率争论显示,主流观点重视汇率稳定的意义,对汇率调节功能认识不足。另外看重通过人为制度和战略设计加以赶超的心态,在我国也有相当的社会心理土壤。这些因素使我们容易理解欧元设计的良好初衷,对其不符合规律和内在局限认识不够。

人们对欧元变局发生的现实可能性重视不够,分析逻辑是认为代价太大因而不可能,这一流行思路确有道理,然而忽视了关键一点:在欧洲选举政治环境中,对于像欧债危机这样久拖不决的困境,最终会由选民依据个体认知对问题做出决定性选择。

“债务危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政治问题”,最终可能会通过政治流程并以独立于精英思维逻辑的方式加以终结。

我们应从这一角度解读最新法国与希腊选情的演变。如对欧元变局估计不足和缺乏应对,事变发生时我们可能会处于被动地位并遭受本可避免的损失。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8

欧元对美元贬值的消息,曾在今年初频繁占据媒体头条。这一贬值现象可被看做趋向均衡值的调整。这不是反常现象吗?近期欧元区新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是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元的强势表明,市场并不希望欧元发生剧烈动荡,但债券价差增大,则表明债务违约(或债务重组)并非毫无可能。

早在今年10月18日,默克尔与萨科奇曾在法国小镇杜维尔,就欧元区经济治理改革等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在10月28日至29日,欧盟理事会又通过了经济治理改革方案。

近期,市场原本已普遍担忧各国债务违约,在欧盟讨论建立债务重组机制之后,此种忧虑再被放大。该机制将以类似于公司破产的规则,使债务违约更易于发生。

这个提议具有一定合理性。尽管如此,由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牵头的专门小组,于近期提交的一份经济治理改革方案中,此提议却完全不见踪影――方案将最大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强化现有规则以及对违反规则者的处罚措施上。

但处罚并不是解决当前欧元区财政问题的良策。事实上,这些处罚措施甚至对解决财政危机收效甚微,或许只能在希腊和匈牙利稍有成效。

当前欧洲有24个国家被置于超额赤字程序下,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弊端是私营经济失衡,以及欧洲银行业衰微。当危机骤起,或在其连带效应导致各国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财政问题时,推出任何处罚措施都不过是刻舟求剑之举。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终会推出处罚措施,且会深陷于毫无成果的争论和无数难有定论的争议中,这于推进欧洲进一步整合的事业殊无益处。

另外,处罚措施容易让相关各方错误理解其背后的政治寓意:“布鲁塞尔只会惩罚我们,却对当前的实际情况、社会问题置若罔闻。”这可能孕育出反欧盟的情绪,显然不是各方想要的结果。在设计制度时,多考虑用市场力量倒逼各方遵规守纪,才是上上策。

债务重组机制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但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引入泛欧元债券,其总额可高达各发行国GDp总额的60%(可称之为“蓝筹债”),由全体发行方共同担保。

相关国家亦可增发债券,但须自己提供担保(可称之为“红筹债”)。该债券地位低于“蓝筹债”,而有序债务重组机制,只能适用于“红筹债”。如此一来,此项债权制度,将促使各国用尽浑身解数,增强市场对其红筹债的信心,最终将推进各方在财政政策上严加自律。

令人遗憾的是,泛欧元债券可能只是镜花水月。欧盟委员会和特别小组的方案最终可能被采纳。不过方案中也囊括了一些有效动议,比如新的“超额赤字程序”,它有助于提高私营企业面对财政危机时的承受力,也将有助于改良各国财政体制。因此,欧盟各方将更有可能在欧洲债务重组机制上达成共识。

看似异常的欧元定价和欧元区边缘国家债券定价,是否应归咎于上述改革方案?尽管债务重组机制只适用于在其出台后才发行的债券,仅仅是对此机制出台的预期,可能已经导致利率上升。但公开讨论是否应在未来推动债务重组,还是加剧了市场忧虑。

而且,希腊的债务偿还能力也确实出现问题:高额外债、巨额赤字、政府税收疲软、社会动荡加剧、民众信心普遍低下。现在还很难看清该国走势,更难以判断其能否避免拖欠外债或面临债务重组。该国是否会带来新一轮负面效应,现在还很难说。

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上述两国最明智的应对方法应当是求助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争取更多时间应对危机。

欧元持续走强,并非主要得益于近期美联储执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不是得益于欧盟自己的经济治理政策改革。市场可能已经意识到,早先推测欧元区将面临分裂,并无充分依据,且已经意识到欧元背后尚存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9

关键词:欧债危机成因未来走向中国经济影响

一、对欧债危机的概述

欧债危机简单来说就是欧洲债务危机。其真正意义上的导火索就是希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债务危机。希腊在2001年加入欧元区,而加入欧元区必须要达到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希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缩减自身外币债务而达到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希腊与高盛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就顺利加入了欧元区。这份协议的前提就是希腊必须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偿还给高盛高额的回报。但是整个欧元区在近几年经济都不是很景气,所以加剧了希腊国内的经济危机。由于无法偿还债务,在2009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债务危机。欧盟各国也不得以陷入了这场空前的危机当中。

二、欧债危机的成因

欧债危机是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形成的,但导致欧债危机的原因是多样化的,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希腊本国债务危机较大,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希腊是以航运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2009年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12.7%,公共债务占GDp的113%,这两项数据远远超过了欧盟规定的3%和60%,希腊债务问题越来越重。由于希腊国民已经习惯了高薪高福利,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大,但是本国却并没有创造出比较大的价值;希腊政府的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独立发行货币,不能够制造通货膨胀来提高政府收入等。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希腊本国债务危机的形成。

2、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出现,欧洲各国也陷入了这场危机当中。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使全球的资本市场受到了重创,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欧洲各国也难以幸免。2007年3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2007年9月,美国政府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了两房业务;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政府出资800亿美元接管了aiG业务等,这一系列的金融事件,都对欧债危机的出现造成了影响。

3、欧洲有共同的货币,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却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当希腊国内债务问题较为严重时,希腊政府没有能力来改变现状,欧盟也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来对其提供援助,所以,很多投资者就害怕害怕希腊出现违约的现象,而放弃在希腊的投资。另外,当欧洲出现金融危机时,欧元区各国由于拥有共同的货币政策,而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使得各成员国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只会使欧债危机加剧。

4、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缺乏创新能力。因为欧洲各国一直奉行的是消费至上的观念,政府提供的福利也相当的高,使得国内的储蓄不足,财政上面入不敷出,只能通过向外借贷来维持本国的经济平衡。像英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家面对危机可能承受得住,但是,希腊、葡萄牙等这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国内的支出部分远远超过产出部分。同时,欧盟各国的创新能力不够,使得经济水平持续走低,欧元区的经济严重失衡。

三、欧债危机未来的走向

未来解决欧洲债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方向:

第一,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使欧元区形成核心价值。这样一种设想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欧盟在《里斯本条约》中没有授权欧元区可以将一个成员国逐出,任何成员国退出只能由该成员国自己要求。但是,像希腊国内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还十分希望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不会主动退出的,就算退出也会违约,损害其他各国的利益。同时,这样一种方案会使欧洲共同体破裂。

第二,世界经济实力强国向危机国家提供援助,缓解危机。世界经济市场不断波动,世界各国也在纷纷为欧元区推出救助方案。欧洲央行应当尽力购买欧元区债券和进一步寻求国际的帮助。另外,欧元区各国应当联合起来,共同解决这场债务危机,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应当主动向希腊等过提供经济援助。

第三,欧元区联合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负担相关债务,并确立全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种方案可以使欧元区各国协调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欧债危机,中国不可能不受影响。首先,欧债危机会严重影响中国对欧盟各国的出口。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技术引进地,2010年,中欧双边的贸易额达到了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出现必将导致双边的贸易受到沉重打击;第二,欧债危机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第三,我国现在持有大量的欧元资产将面临大幅贬值,据市场估算,截止2011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接近3.2万亿美元,而欧元资产大概在占10%~20%之间,一旦欧元大幅贬值,会造成我国外汇资产严重缩水。

当然,欧债危机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的机遇。例如,可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使欧盟各国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让众多的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拓展海外市场等。

五、结束语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市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应当尽量避免在危机中遭受损害,努力抓住机遇,加速国内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个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篇10

又开始了,在希腊债务危机六个月之后,一个类似的故事又开始上演了。投资者们不得不担心一个债务剧增、前景不确定的欧洲小国,因此不得不卖出它的债券。债券收益率的上涨,带动了其它情况类似的国家的债券收益率的上调。在爱尔兰多明戈尔郡的一场选举助长了市场的怀疑情绪。这些混合的信息和德国政治家的不恰当措施使情况恶化,并且演变成一场公共危机。

关于这场危机,有三个问题。谁应该为这个局面负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对欧元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爱尔兰自己。在1995~2007年之间,爱尔兰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政府却忽略了它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随着资产泡沫持续膨胀,爱尔兰的经济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因为它越来越依赖于泡沫所带来的收益。爱尔兰的金融监管者往好里说算“不称职”,往坏里说就是“”。危机的第一个信号是,政府负责为所有的银行债务兜底,这是一个错误,因为这意味着纳税人必须为银行的决策承受灾难性的损失,而今年的财政赤字达到了GDp的32%。

因此,爱尔兰与危机相伴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但是,它一直没有受到其它欧元区成员国的援助。此前欧洲对希腊的援助就不成功:它宣称希腊绝不可能按时支付它的债务。而其它成员国提供的暂时性的援助计划几乎都有所不足,特别是对个人债权人。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德国总理默克尔试图弥补的手段却显得更加笨拙。

在欧盟10月底的一份总结里,德国首脑同意,未来针对任何欧元区国家的援助计划应包括一个机制,允许逐步分摊债券违约的成本。这么做的原则是绝对正确的:除非有可能违约,否则债券投资者没有理由分别对待好的和差的贷款。但是,如果债券出现违约,让债券持有人来承担损失,而且对何时偿还如何偿还没有任何的说明,这也是说不过去的。令人意外的是,德国兵没有提出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时机也不能更坏了,爱尔兰、希腊和葡萄牙明年的财政赤字堪忧。债券持有人不得不恐惧,他们是否面临着最坏的情况。爱尔兰的问题很快就变成欧元区的问题,也成为邻居英国的心病。

第二个问题――解决方法――显示出爱尔兰与希腊之间的区别。希腊苦苦哀求,希望得到德国的援助资金,而德国则满不情愿;但是爱尔兰却坚称,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欧元区的大多数国家认为,他们必须依靠外援。

双方都不尽诚实。爱尔兰在明年年中之前确实有充足的资金(财政部大约还有200亿欧元的现金),但是在此之前他们还要解决银行的危机。另一方面,爱尔兰怀疑布鲁塞尔和柏林方面的动机也是有道理的。欧盟的动机很大部分被解读为惩罚爱尔兰那种富有盎格鲁一撒克逊风格的方式――特别是它的公司所得税仅为12.5%,对外国公司来说十分具有诱惑力。提高税率是疯狂的。爱尔兰计划明年减税幅度将达到GDp的3.8%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将辩称:这是逆风行事。但是,它寄希望于吸引更多的国外公司进驻。这类的海外直接投资(FDi)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度带来洪水一般的财富增长。iDa爱尔兰是一家服务于投资者的经纪公司,它表示,2010年的FDi将是七年来最多的。新一代的公司包括电脑游戏设备公司等,将参与建设英特尔和谷歌的运营。爱尔兰的劳动力年轻、熟练而富有适应性,租金下降的速度也远高于工资。

如果其中一方放弃姿态,他们应该会同意欧盟的援助基金应该用于稳固爱尔兰的银行,作为回报,爱尔兰要完成一些财政目标。这样的一桩交易应该会令欧元区的伙伴们满意,因为他们急于结束这种不确定性,而且爱尔兰银行也过于依赖来自欧洲中央银行(eCB)的融资。同样明智的还有向葡萄牙提供类似的计划,当地的银行也依赖于eCB的支持,而且它的债券市场也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