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十篇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十篇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35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方法技巧

物理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在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从学习方法上实现改进,加强学习技巧的渗透,从而推动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缺乏技巧这两个问题。

在学习方法这个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固定明确的学习模式,往往在学习中表现出随波逐流的状态,即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模式上存在雷同,没有体现出个体差异化,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

在学习技巧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没有一定的技巧,往往生搬硬套,学习效果很差。比如,课堂做笔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该方法的使用,有的学生效果明显,有的学生则收效甚微。深究其中原因可以发现,效果明显的学生在做课堂笔记的时候,是有一定逻辑性和规律性的,笔记会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罗列,从而形成体系。而收效甚微的学生在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就缺乏这些技巧,仅仅是对黑板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记录,既没有逻辑性,也没有层次性,很多时候学生回过头来复习笔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记了什么。

二、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要学好高中物理,合理的方法与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必需凭借良好的学习方法展开物理知识的学习。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许多学生对课前预习并不重视,也没有实现课前预习。而由于教师讲解的进度较快,在课前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这就导致没有预习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从而造成学习脱节。所以,要学好物理,就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提前对所要教学的章节进行预习,明确存在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以便在课堂上实现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对课堂知识的重点记录,对于后续的复习巩固意义重大。所以,在课堂学习中,要眼、耳、口、手、心联动起来,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及时记下重点知识。同时也要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解题方法、推理等进行记录。

再次,认真对待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践运用的关键。目前不少学生对于课后练习的态度较为敷衍,认为各科练习压力较大。但是,这其中的问题还是因为学生方法不对、技巧确实造成的。所以,需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比如,在学习了力学解题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之后,就需要结合实际的题目进行练习。例如,如图1所示,在某水平面上放置一个重力为200n的木质箱子,并且让箱口朝下。在木质箱子当中,装置有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它的劲度系数k=2000n/m。轻质弹簧把重量为15n的木块顶到木质箱子内壁之中,即木块与木箱之间相互接触,在这个系统之中,弹簧长度被压缩了0.02m,试分析木块a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力?这些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通过这个题目就可以对隔离法进行运用,实现课堂知识的深化。

最后,做好复习。由于存在遗忘的问题,因此在学习后,需要合理进行复习。在学习后的一周,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复习。学习后的半个月,以重难点知识为核心展开复习。学习一个月以后,通过练习题目对知识进行检验,然后再结合教材、笔记进行复习。

(二)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除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需渗透一定的学习技巧,才能提高这些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比如在课前预习中,不能仅仅是对教材进行阅读,这样的预习效果较差。这就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视频对这些知识进行提前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做笔记也不能是随意记录,而应该根据章节知识构成,有条理分层次做好笔记,加强笔记的有效性。在课后练习阶段,不能仅仅局限在解题,而要思考解题的多样性,即实现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这样的练习。在复习阶段,除了定时复习和练习检验之外,还需要注重该章节知识点和其他章节的练习,加强复习的整体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资料、网络等实现拓展,提高认知水平。

三、结语

高中物理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因此,需要从课前预习切入,落实课堂学习、课后练习以及复习巩固等多方面的学习,同时注意一些小技巧的使用,以便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洁.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与技巧[J].新校园(中旬),2015,(12).

[2]赵丽颖.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2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能力

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联系概念、规律的纽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

习题课是习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习题教学的基本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及学生自己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边分析、边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就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四)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议——教师再评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选习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习题。精选的习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通过对这些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举一反三。

2、习题要难易适度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太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习题要具有启发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阐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涵义等,防止学生死背公式等形式主义的偏向。

(二)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以、极限思维法、图象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1、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物理解题中,常常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计算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不透,思想方法不对,思路不清,数学运算的技巧不熟练等等。由此引起乱套公式,或按曾经做过的形式上类似的题目依样画葫芦等毛病。因此,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网络搜索搜索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30-01

1教学背景

1.1教材分析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1.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教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

1.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及特点;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掌握关键词搜索的使用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搜索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掌握搜索的策略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

1.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掌握目录类、全文类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学会灵活运用关键词搜索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2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应该“事事关心”为主题引出“家乡好”、“看世界”、“中国梦”三个搜索主题,开启我们的搜索旅程。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引出搜索效果和效率问题,演示和讲解使用关键词搜索的技巧。在学生掌握了关键词搜索技巧的基础上,再开展“中国梦”小组搜索竞赛活动,在搜索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最后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搜索、网上冲浪,体验百度搜素引擎的搜索技巧,让所学知识与时俱进。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关心: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

导入:结合事事关心,开展“家乡好”、“看世界”、“中国梦”三个主题的搜索旅程,在搜索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学生的搜索技巧。通过搜索旅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在搜索实践中掌握策略与技巧,开展“事事关心、搜索之旅”

3.2.1“搜索之旅”第一站:“家乡好,风景旧曾谙”

思考:让你向别人介绍家乡旅游景点的情况,你怎样利用网络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呢?

演示:学生演示自己是怎样在网络上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

问题:教师提示还有没有其他检索的方法?

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网络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分析优缺点。

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搜索引擎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归纳分析。

归纳:目录类搜索引擎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逛”字,闲来无事用分类目录的方式了解某一类的相关信息;全文类搜索引擎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问”,直接提出问题,搜索答案。

策略:只使用某一个搜索引擎是不明智的,因为再好的搜索引擎也有局限性,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

3.2.2“搜索之旅”第二站:“关注世界,看美国政府停摆”

ppt展示:搜索题目,让学生先自由搜索,再交流经验,体验全文搜索的策略与技巧。

(1)日内瓦时间4月3日下午5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____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主持的____(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2)2013年9月20日,3名经历了环球之旅的“熊猫守护使”来到位于法国的___动物园,看望从去年年初开始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欢欢”和“___”,并与当地大熊猫爱好者交流。

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搜索引擎,同学们的搜索结果却不同呢?

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提炼关键词――搜索的基础;细化搜索条件――基本技巧;用好逻辑符号――事半功倍;强制搜索――让我们搜索更精确。

3.2.3“搜索之旅”第三站――“中国梦”小组搜索竞赛

(1)2012年11月29日,主席在参观_______展览时,指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技巧:提炼关键词)

(2)中国梦的主要动力三大来源________。(技巧:细化搜索条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实现了哪些梦想?(技巧:细化搜索条件)

教师依次展示题目,小组抢答,评选“中国梦”搜索比赛优胜小组。

3.3网上冲浪,与时俱进

有事问百度,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4归纳总结,感情提升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4

一、数学技巧技能及形成的一般条件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一些单个的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中的每一种作为一个成分进入比较复杂的活动,必须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没有错误地、并且“不假思索”地完成这些最简单的活动。这种自动化地完成简单的基本活动就叫做数学技巧。而技能就是自觉地运用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技巧去完成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复杂的活动,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形成技能和技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从外在的、实物的活动过渡到内在的、心理的、智力的活动。怎样组织好从外在的到内在的智力活动的形成,决定着这些活动的技巧和技能的形成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技巧和技能形成的结果。有些智力活动的完成可以保证高效能地学习技巧和技能,形成这些智力活动过程的组织条件是:

1.导向结构的充满。任何技巧和技能的形成都是从给学生一个指示和方向系统开始的,学生借助这个系统就能独立地完成这个活动。这个指示和方向的系统就叫做所形成的活动的导向结构。

导向结构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给学生:用活动的标准模式的方式,用词语说明的方式,同时示范动作完成的过程,用分步算法的方式等。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得这个导向结构是完满的,即它包含了全部必需的指示和方向。

2.最初活动的展开。当智力活动已经被学生掌握,而且他们有了完成活动的相当程度的技巧和技能时,这时完成活动的过程简化了,在过程中已经去掉了许多环节,组成活动的单个的操作步骤只在脑中进行,并不记录下来。

3.按基本成分掌握复杂的活动。学生应该掌握的许多数学运算的结构比较复杂,是由许多最基本的运算组成的。当学生获得了这种复杂运算的技巧、技能时,他是协同地,一个紧接一个地完成所有这些最基本的运算。但是在学习这种运算时,在形成这种运算的技巧或技能时,都应当作为一种独立运算分别一个一个的来掌握。

4.技巧和技能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形成牢固的技巧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形成技巧不能密集地进行,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和经常的练习的办法。较有效的方法是在时间上拉长技巧或技能形成的过程。为此,第一,可以在练习中编入一些训练学生掌握新的技巧或技能的练习。第二,当学生已经了解了新的技巧或技能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它们以后,训练这种技巧或技能练习不应停此,而应把它们作为新的技巧和技能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进行训练,因为所有的数学技巧和技能都是互相联系的,应当揭示和利用这些联系去练习已经掌握了的技巧和技能。

5.按阶段训练每一种技巧和技能。为了形成有充分价值的智力活动,为了使学生获得这种活动的牢固技巧或良好的技能,就必须使形成的过程包含一系列必需的阶段。形成智力活动的过程通常分以下几阶段:①学生认识所要形成的活动的导向结构的阶段。②形成物化形态的活动的阶段。③形成外部言语的活动的阶段。④形成在心里说出各活动个别成分的活动的阶段。⑤形成内在的、智力的活动阶段。在这个阶段活动迅速变成难以观察到的自动化的过程。

二、数学校巧、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把能力定义为“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个人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特点不是任何一般的个人的特点,而是只有那些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特点,决定某一活动或许多活动实现的可能性和成功的程度的那些特点,才可以叫做能力。它们不归结为已具备的技巧、技能或知识,但可以说明获得这些知识和技巧的轻易和迅速的原因。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数学能力。它包括学生的思维品质、心理特点等等。

学生的解题技巧、技能和能力是相互制约的。没有一定的能力以及发展水平,学生就不可能形成技巧和技能。同时,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技巧和技能,那么他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如,一个智力正常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这一技巧,他的解题技能和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而造成这种应该掌握的技巧没有掌握的原因,正是因为学生数学能力不完善,即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学习目的、动机、态度、兴趣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必然影响学生的数学技巧和技能的培养。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5

技巧一、抓住重点,构建网络

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应找准中心,构建知识网络,达到以点带面的复习效果。

1.通过设计三角关系,巧妙揭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者之间的关系。“碳三角”如图所示:

2.该部分知识以Co2为中心并以此展开,因此,我们也应以Co2为中心,对知识进行疏理。“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如下:

技巧二、注重实验,加强探究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在“碳和碳的化合物”中包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是各类考试考查的重点与热点,在复习时应加强理解。

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解读如下:

1.实验药品: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

4.选择收集方法的依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

5.实验步骤:(1)检;(2)装;(3)加;(4)收;(5)验。

技巧三、对比归纳,突破难点

在复习时要善于采取对比归纳的方法突破难点。

1.章节知识对比

(1)C和Co的对比:C和Co的化学性质很相似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但燃烧现象、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装置及操作步骤等有差异。

(2)Co和Co2的对比:Co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是碳的氧化物,但两者在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有着许多的差异。

2.前后知识对比

(1)H2和Co的对比:H2和Co均具有可燃性,但其燃烧产物不同;均具有还原性,但在实验装置、尾气处理等方面不同。

(2)o2、H2和Co2实验室制法对比:在复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应与o2、H2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比较,包括原理、装置、收集、检验、验满等。

技巧四、抓住主线,串联知识

抓住“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由结构决定”这条主线,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构建出有机的知识整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碳的单质为例: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金刚石坚硬,可制作钻头、玻璃刀等;石墨质软、能导电,可制作铅笔芯、剂、电极等;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制作吸附剂等。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这样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2)可燃性:①氧气充足时,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3)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碳表现出还原性,决定了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技巧五、辩证思维,认识物质

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辩证地认识物质。例如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可以用来冶炼金属,但一氧化碳也会污染空气(具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二氧化碳过多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等。

技巧六、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6

通过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标下物理讲评课有效教学模式应该包括: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难点的确立、考情分析、考点分析、延伸讲解、规律概括、技巧使用、个别指导、强化训练、教学反思十大环节。

教学重点的确立:一般情况是针对具体问题确定教学重点,我们认为任何具体的知识都是零碎的,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大的知识结构或者知识体系中才有意义,所以教学重点应该是: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结构框架。优点是使学生一开始就具有宏观认识和宏观知识建构的意识和理念。

教学难点的确立:应该有两个:一是具体知识中的难点;二是始终贯穿答题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考情分析:主要是学生考试情况分析,具有导向、反馈、激励和反思总结功能。

考点分析:就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和发现其未掌握的根本原因,同时重点分析近三年,考频较高的知识点,一般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师本人的理解,确定三到四个知识点重点突破。

延伸讲解: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实施突破,加以延伸讲解,设计一些相关的或者是同类型的问题进行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真正做到深刻理解、全面掌握。

规律概括:即归类讲解,对某一类题目的知识运用和答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和稳定的答题规律,规范答题格式,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会答一类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技巧使用: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掌握技巧和答题技巧,带有规律性的技巧使用是学生得分和得高分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个别指导:对得分率在80%以上的试题和问题,一般不在课堂上统一讲,采用个别辅导来解决,这样既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同学的每一个问题,又不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提高针对性。

强化训练:又叫矫正训练。在矫正补偿之后,分期或一次性投放矫正练习题目,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答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克服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强化复习效果。

教学反思:注重教学反思是为了寻找不足,弥补缺陷。中考复习更需要反思,其复习的结构和方法,历来是初三教师研究的重点,从目的出发,就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增强复习的效果,使学生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和思路,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做好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提高教学实效性。五个方面是:

取舍合理,目的明确:新课程实施中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转变学习方式。物理讲评课是“快节奏、大容量、立体式”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优化时间,加快节奏;其次要结构严谨,环节紧凑;再次取舍合理,提高效率。

动态生成,互动质疑: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环节的弹性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互动质疑是物理讲评课教学的必要形式。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

提炼规律,培养技巧:物理讲评课中要帮助学生提炼知识间的规律、答题方法上的技巧和知识记忆的技巧。要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地准确地挖掘出来。

变式演示,适当拓展:进行变式训练,适当延伸拓展,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与应变技巧;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7

一、在阅读中汲取和丰富写作材料

学生的作文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写作内容狭窄,材料贫乏,写作平庸,这与学生们生活圈子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厚重的生活积淀,更主要的是与缺乏阅读积累有关。虽然写作材料取自社会生活,但是学生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杂取博收,读课文、读名著、读经典、读时文,就能开阔视野,弥补生活阅历单薄的缺陷,也帮助学生了解不可能亲自去了解的生活和知识,这些生活和知识就是写作时必需的材料。精读课文,博览课外读物是学生扩大知识领域获取写作材料的必不缺少的手段,特别后者是阅读积累写作材料的最佳途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写作能力更有效。”

二、在阅读中丰富字词,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文质兼美,这些文章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而且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逐字逐句地辨读,巩固识字认字能力,记忆积累优美词汇,熟读成诵精彩段落或文中好语句,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比如朱自清的《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美丽春景。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化用课文的精彩词句,那学生习作不就生动了吗?此外一切中外古今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形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博览名作,可以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词汇,了解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学生是否写出好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而写作技巧的获得,除了依靠教师的作文写法指导及学生的写作实践外,还依赖于课内外的阅读。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课文内容,更注重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使学生的写作逐步达到“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比如练习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借鉴《回忆我的母亲》的写作方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还可以仿照《小巷深处》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许多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可以学习借鉴的样本。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关键是要用好、用活、用足课文这个写作范例。可以对范文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行文构思等方面观摩学习,当然写作技巧的学习和积累还要向课文以外的作品延伸。体会到了文章某一方面的写作特色,这样就为写作进行借鉴、模仿打下了基础。读多了,写多了,效仿次数也多了,学到的写作技巧就会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方法。

四、在阅读中发展个性,培养认识水平

学生作文是其思想认识水平的具体体现。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有限,缺乏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习作的。学生的作文思想性不强,作文主题平庸,看不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作文多数是“为作文而作文”,是“无我作文”。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怎样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怎样充满激情地感悟人生,怎样热情执著地追求真善美,怎样真诚豁达地为人处世。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文章作者说真话诉真情抒己见的基础上,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感情,用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事物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思想,陶冶情操,培养感情,写出具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有我作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范例。例如古文《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歌颂古人讲诚信的;《背影》《小巷深处》歌颂父爱母爱的,歌颂亲情的;《选举风波》描写学生生活,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学习这些课文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同时也启迪学生: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要有真情实感才有感染力!而这些文章不仅有较强的感染力,而且主题深刻个性鲜明。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8

解读考纲考点,析清命题思路。二、重视方法指导,不忘文本品味。(一)整体阅读技巧(二)具体题目解答技巧三、得法课内,运用课外。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基本技巧复习策略当中考阅读试题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杆时,对阅读复习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高强度复习没有获得相应的高分并逐渐迷茫我们的眼睛,困惑我们的心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复习行为,力图解开复习低效的症结,廓清纷乱杂陈的复习通道。针对云阳县2010年中考阅读试题平均分只有15.67分的现状,分析近三年重庆市中考阅读命题的规律,我认为我们现代文复习走进了无章可循的误区,下面我将从考点归纳、基本技巧和复习策略方面略陈浅见。

一、解读考纲考点,析清命题思路

重庆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里,现代文阅读部分明确规定: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5.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细读考纲,再分析08年、09年、10年各道现代文试题的命题规律就会发现,每道试题都是一个考点再现。掌握考点要求,析清命题思路是复习好现代文阅读的宗旨,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牢牢把握好这个宗旨,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重视方法指导,不忘文本品味

在初三教学过程中,每次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我发现学生考卷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1.文章内容不熟悉,答题不得要点。2.答题不规范,思路紊乱。3.理解词语和句子往往脱离语境,答题不全4.提取信息以偏概全。

针对学生的错误,老师在训练学生做阅读题时,要善于教方法,训练解题技巧,总结解题思路,进行专题复习。

(一)整体阅读技巧

准确解答好现代文阅读题,可采用四步法:第一步: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内容、作者的态度感情、观点;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特别注意一下,以便快而准把握文章主旨。第二步:审。即必须解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审清楚题目问什么,解题方向和思路是什么,答案有几点。审好题目,可以防止学生由于紧张、粗心而看错题干要求,出现答非所问现象。第三步:联。课外阅读经常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以学生在解题时,要迅速再现课本上所学知识,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点来解题。另外,答题时,要联系原文的内容来作答,尽量引用原文的词或句子答题。第四步:练。即对查找的信息认真分析、提炼、整合,以形成准确规范的答案。

(二)具体题目解答技巧

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先要教会学生从这几方面归纳主要内容:(1)从结构层次出发整体把握。a.全文把握行文思路。b片断把握行文结构。(2)从情节内容出发整体把握。a全文把握内容b局部概括情节或内容(3)从感情心理变化出发整体把握。a理作者的感情变化b理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解题思路:首先标出句序,合并相似相近内容,理清层次,然后概括每层所写内容要点,力争准确全面,最后使用“首先、然后、最后”连接词来连接几个层次的句子。

2.归纳文章主旨:训练学生找中心句、首括句、抒情句、议论句、点题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弄懂文章主旨,通过多次有意识的专项训练,改变学生在未读懂文章的情况下便轻易胡乱下结论的不良习惯。

3.理解,赏析重要词句在具体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与人物描写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见下表)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特点)表现人物的——品质。

②与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待背景。B、衬托人物。C宣染气氛。D、推动情节发展。e、突出深化主题。

答题格式“XX”词语写出景物的——特点,有——的作用。

③修辞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鉴赏。

解题思路:第一可以从各种修辞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妙处进行赏析。第二、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角度谈谈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专题训练落到实处,定会让学生的阅读有快速提高,但技巧不是万能的,我们还应该让品悟文本来引领技巧。2009年现代文阅读《为我唱首歌吧》第14题:理解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这是一道理解词语含义表达效果的题,许多学生答成“表现孩子们高兴的心情”。很明显只注重答题技巧,而忽略“孩子们为音乐取得巨大成功而忘记病痛”的文本内容,所以老师在讲评试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所有答案均需紧扣阅读材料,才能做到准确理解。而要做到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就必须有语言的积累,还要有较高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审美能力。教师必须通过正确的阅读复习提高学生的答题素养。有了这些,再告诉他们一些术语,一些答题技巧,答题就可保无虞了。

三、得法课内,运用课外

大部分初三教师阅读复习以各省市中考阅读材料为主,而根本不用课内阅读材料,甚至根本不教课本中的现代文。其实,正确的阅读教学观是:阅读得法于课内,运用课外;以课内养课外的做法,在阅读复习的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我在复习“重要词语在文中含义”的一组复习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有何表达效果

①他不回答,对掌柜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已))。②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自向上缩;他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9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工笔;技巧

职业中专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新课题,在绘画方面,许多学生无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为此,教师都在尽力探索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工笔画和写意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化、数只鸟,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使他们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笔墨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以整幅地作画了。

二、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

学虽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和技法尤为突出。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

三、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对职业学校也十分适用。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着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艺。

不仅如此,我们在注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要适当地教授理论知识,不过在这方面,它同纯美术有明显的区别。纯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画理、画技,训练基本功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当广泛的爱好,掌握必要的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知识。真正的艺术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教学上必须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要让学生明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尽管写意画是写意境,但不体现本质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事物的特征,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写意画主要的要求。

(二)要在学习中知晓写意花鸟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画画也是如此,在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中国画从工笔到写意是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了写意画的要素就等于了解了写意画的发展脉络。从工整的勾填法、没骨法、兼工带写法到写意画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的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写意花鸟画也同样注重笔墨、笔锋、笔迹的表现,强化笔墨在运转流动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书法的用笔,融书画为一体。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神韵意向,形成自身的特点,文人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对写意画要素的总体概括,即“诗情画意”。

(三)要培养学生写意画的技巧

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篇10

1.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认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其实不然,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总结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

3.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它起点低,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重要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指出习题出自课本的哪个地方、哪个知识点,学生就会有亲切感,不会觉得陌生,从而克服畏惧心理。只有不怕了,学生才会有积极发言的勇气。它起点低,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有重要作用。

4.精心选择例题

由于课堂例题担负着阐述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规范性解法的任务,课后的练习题、习题担负着巩固理解相应概念和规律的任务。因此课堂例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选择例题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先选“探究”类例题,目的是将方法、规律的应用示范给学生,做好评点与探究,将本题所涉及的方法、规律及解题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再选“应用”类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做好引导与错误辨析、反思归纳学生解答中的失误点与应对措施。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即选择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例题就失去了意义。太难,学生无法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就无法实现互动。要选用学生出现过错误的或可能出现错误的题,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选用这些题目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抓住解题的重点。

5.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极限思维法、图像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6.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6.1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6.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6.2.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6.2.2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物理解题中,常常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计算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不透,思想方法不对,思路不清,数学运算的技巧不熟练等。由此出现乱套公式或按曾经做的形式上类似的题目依样画葫芦等现象。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7.手段要得当

许多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概括、总结出来的。在习题教学中,师生分析物理现象时,只习惯于进行静态分析,也就是静力学问题老师好讲解,学生也好学,而对于运动的模型就无计可施,无从下手。而物理学的关键就是对于过程的分析。这就是新教材的“重过程”。分析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就是要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所以通常采用下面的手段。

7.1计算机多媒体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录像、动画等手段模拟物理事实,使物理事实能直观、全面地展示在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通常在涉及天体的运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电场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碰撞、爆炸、原子模型建立、α离子散射实验等习题教学中,可以采用媒体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题目描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