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十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十篇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12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1

关键词:幼教教育;创新思维;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84-02

创新是民族之魂,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又富于幻想,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实施正确的教育,使幼儿更好地发展,对于发展其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创造兴趣,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兴趣是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力的催化剂,对幼儿来说,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兴趣尤为重要。不少伟人都是由从小萌发的好奇心,而促使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如:爱迪生、鲁班、瓦特等。在幼儿时期,他们对许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与兴趣,总会出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现象。如:为什么太阳有日出日落?积木、铁球放在水里为什么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等等。这正是创造力的初步萌芽,世界上万物都可成为培养创造力的材料。我们要时常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幼儿能勇于创造、乐于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首先要重视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增加和减少的语言,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在音乐学习中唱歌时的即兴表演动作,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的构思和设计,等等,都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

三、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

例如,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海绵。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然后,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也浮了起来,几次反复后,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

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中,教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很简单,但是发现了道理,并且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进行的,孩子兴趣有着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动手操作中还强化了思维活动,发挥创造力。

四、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在思考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刺激幼儿的思考与语言表达。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立即回答,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幼儿提出的较容易的问题或经过幼儿努力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幼儿提出的问题较难,若直接告答案,他们就很难理解,这时,就可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

如教师讲述故事时,让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则应该由教师向幼儿作出正确的解释。此外,教师还应抓住时机进行早期的语言训练,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促使智力超前发展。比如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如果有幼儿能回答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其他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如果一时不能立刻回答,因势利导。

如常识课《浮力》,幼儿问教师“为什么铁不能浮起来,而木块能浮起来呢?”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能装水的容器和天平,启发幼儿称水、木块、铁块的重量,鼓励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当幼儿发现了木块、水、铁的重量不同时,实际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在幼儿提问到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成功的思维能力训练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并进行适度的引导。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创造力就处于最佳状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能点燃幼儿智慧的火把,创造思维有机的渗透,使幼儿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提高。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在大力提倡创造思维教育的今天,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教育应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教师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应注意他们的创作过程,而不追求创作的结果,给予孩子以创造的自由。要以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和训练,我们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研究、探索,才能真正“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未来的人才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昕.幼儿园科技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开发试验[J].学前教育研究,2001,(7):36.

[2]王小平.探索指纹的秘密[J].幼儿教育,2002,(8):18.

[3]李星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J].幼儿教育,2002,(8):19.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2

大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用美术图画来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智。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美术;图画;心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43-01

幼儿的心智是孱弱而单纯的,譬如一张白纸,父母是向上填色作画的画师,幼儿教师是另一种身份的画师。这个时候,画师涂抹什么颜色,孩子的心田可能就会形成什么颜色,所以,早期的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因材施教。从幼儿的教材我们也能够直观地看出,孩子们往往会喜爱那些图文并茂的画册和课本,乐于接受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信息,而美术和图画无疑就是一种最佳的方式。所以广大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可以利用美术图画来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智。

我从事幼儿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所教的是美术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完成自己的幼教教学工作。

一、教育学生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对于幼儿而言,其逻辑思维能力要远比形象思维能力欠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幼儿身上轻易看到,比如说目前颇为流行的一些动漫图画书,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很难发现其中的图文意思和乐趣,但孩子们却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具体到一些需要用逻辑思维能力来处理的问题,幼儿因其年龄、阅历、心智等特点,就要远远输于成人了。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美术教师能否用美术这一特殊的教育工具来打开孩子们形象思维的头脑,然后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呢?这就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能充分给孩子们机会去自由想象和创造,那么他的想象力就会因为学习美术而获得提高,久而久之,他的形象思维也会因此而获得发展。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们,搞好幼儿美术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认清教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育学生应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

传统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贯彻执行的教育目标。美术教育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之一。所以我常常要求我的学生们,应该充分认识美术教学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敬业才能爱岗,才能够主动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从而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最终能完美地胜任将来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

三、教育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美术绘画是培养幼儿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幼儿因为刚刚接触世界,所以对一切知识都会感到好奇,而正是这种好奇心,才会激励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好奇心越强,探究的心理就越强烈。实践证明,好奇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好奇心没有了,他的心就老了。绘画无疑是培养孩子们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一个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这一点认识,我常常向学生们强调,应努力从他们自身去发现规律,情商能带动智商,像他们一样,美术学得好的同学,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很强,所以美术教学应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为基点,这样才能够培养兴趣,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四、教育学生应正视绘画对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原则提出以培养孩子的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幼儿美术课而言,一支画笔,一个灵感,孩子们就能在一张白纸上创作出自己头脑里酝酿的一个小世界,这不能不说是很神奇的事情。我告诉学生们,将来在对幼儿授课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孩子们的画会画得很不成形、杂乱无序,或者根本就让大人看不懂,但是我们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并尊重他们的创造成果。我给我的学生们举过一个例子:比如可以给孩子们命题画画,让他们画一条小河,然后画一只小白兔想法过河的画面。于是你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画面就形成了。有的孩子为小白兔安上了翅膀,是想让小白兔展翅飞过了小河;有的孩子给小白兔做了条西瓜船,让小白兔划着船过河;我们都应该尊重这些创造,正是通过这些创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思维空间无限拓展,其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这就是美术课所特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值得我们每一个幼儿美术教师从中挖掘探讨。

总之,幼儿美术教学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美育思想,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进行幼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向学生们贯彻这点认识。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他们作为特岗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方法有效途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幼儿爱好。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催生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幼儿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4

【关键词】数学构造幼儿思维能力

1.获得乐趣,引入数学之门

我们把抽象的数学教育变为形象的数学教育,使幼儿喜欢数学,亲近数学,从“老师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爱学”。小班幼儿学习“2”的形成,老师通过《两只小动物》的游戏,让两个幼儿为一组,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老师的引导语,理解和学会了“1”添上“1”是“2”的数概念(数学关系)。中班幼儿在穿手链和项链的过程中掌握了排序的规则。用色彩鲜艳、品种多样、大小不一的彩珠穿起的项链是孩子们钟爱的物品。也许刚开始,幼儿的穿编有随意性,但随着幼儿的实践,孩子们就会按不同的排序规则加以精心设计,所穿编出来的手链、项链各不相同,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自然也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2.幼儿创新思维的的基本要素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三者都能通过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从探索新事物的本质、规律即从创新活动考虑,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由于具有整体性、跳跃性(而不象逻辑思维那样具有直线性、顺序性)所以往往比逻辑思维更适合于幼儿的探索和创新的需求。事实上,创新活动中关键性的突破只能靠形象思维或直觉思维,而不是靠逻辑思维。3-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活动中有效的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对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个环节:生活经验积累、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想象能力。

3.培育幼儿创新思维的途径

3.1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

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开展活动与表现机会。在幼儿的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从成功和失败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对幼儿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支持,对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应看成是一种探索中的看法,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其自悟,决不给以简单的否定,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幼儿顾虑少了,就会充分地联想、交流、表现;就能展开想象、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创新。

3.2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

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高尔基指出“游戏乃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只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事物联想起来,把学具操作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语言和动作,利用儿童好动、好胜的心理,摆一摆、猜一猜、赛一赛;让幼儿当科学家、小医生、小机灵等,激发幼儿观察、联想,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关系,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创新的能力。

3.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来进行。必须注重幼儿具体操作实践,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例如提供吸管、纽扣、贝壳等让幼儿自编式题,幼儿根据吸管的粗细、长短、颜色、摆放位置等编出多道式题,幼儿逐步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

3.4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创新思维的训练。

爱创造的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形、时空等数学内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例如:利用上下楼梯的机会让幼儿想出不同的办法去数一数一共有几级楼梯,结果幼儿想出了各种的方法:有的是一级一级的数、有的是两级两级的数,还有的想到每层是10级,一层一层加起来就知道是多少级了。在学习测量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如在操场上利用自己的小脚、木棒、绳子、胶圈、椅子、小车等等物品来作为测量的工具。

数学无时无刻地存在于周围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必定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创性,加强幼儿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4.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原则

数学是思维体操,幼儿通过周围的现实环境和在教育创设的特殊环境中获得有关数学知识之时,思维能力也同时得到训练。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游戏中或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都必须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训练。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5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综合艺术;教学模式

幼儿园音乐综合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为音乐可以称之为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方式,音乐教育优美的外在形象,崇高的特性情感,它对于我们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非常强烈的助推力,较有成效地提升人的形象思维力。

一、音乐与游戏有机结合

幼儿只因年龄小,活泼好动,特别喜欢参与游戏。音乐游戏活动是一种将生活节奏和生活情趣融合在一起的娱乐活动,在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去学习音乐,是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学习及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幼儿可以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依据自己的思维、想法去自由表达,全面锻炼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美感的欣赏能力,通过幼儿对多种音乐游戏活动的参与过程,努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锻炼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

音乐具有动听的优美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鲜明的艺术形象等特点,它从倾听、思维、歌唱、表演等方面让幼儿充分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产生美感、激发想象,赋予幼儿美的享受。教师可以提高音乐向幼儿进行理解美、欣赏美、感悟美及缔造美的教育,也就是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教育。音乐在幼儿的语言运用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创造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优良环境,给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良好时机。抓住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好玩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音乐语言,将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趣味化。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6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7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8

(一)为幼儿创设自由交谈的机会和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

在工作中应多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体会到:幼儿语言能力是在实践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在任何不同时间,不同地方都让幼儿主动说,并为他们创设自由交谈的机会。在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群既可爱,又喜欢说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来园,小朋友见了你会说:“老师,早上好!”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咳嗽几下,他们会主动说:“老师,你生病了吗?快买点药吃吧!”看见我脸色不对会说:“老师,你生气了,我再也不太气了,我听话。”他们总是想主动把最好最乖的一面展现给你。幼儿能主动说话,往往是从兴趣出发。我们应从幼儿兴趣入手,多为幼儿创设自由交谈的机会和宽松亲切的说话氛围,让幼儿有主动表达的愿望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在自由交谈中,我们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生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进行训练。如在区域活动时,在科学去观察天气变化,今天是晴天,没有风,天气特别暖和都有点热。看他们那么自然无拘无束地说话,我心里十分高兴。鼓励幼儿积极去说,对有些幼儿说的不对或词不达意,我们不要急于纠正,要慢慢去引导,让他们自己来改正。我们对表现好的幼儿要予以表扬和小红花奖励。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和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语言教育活动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说、读、诵等形式来完成的,但这些不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在教育活动中,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说话的能力,还应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并能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多变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组织一节语言活动课《错在哪里》时,我用图片、游戏等形式来启发引导,让幼儿想一想,大胆说。有的小朋友会问:“他们为什么错呢?”我并不是及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让小朋友自己动脑想、大胆说来解决答案,并改正过来。通过与小朋友的交流无形就让幼儿明白所学内容的主题。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鼓励每位幼儿主动来说,让他们成为活动课的小主人,无拘无束的去讨论。这样,他们及巩固了知识有使孩子们有了兴趣。同时又给与幼儿人人参与的机会,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宽松的语言环境。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9

关键词:创新能力;幼儿;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一、幼儿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一)幼儿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即抛开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创新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先进性、连续性和风险性等主要特性。创新能力就是在前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是科学追求的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二)幼儿创新能力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是人类更多的依靠知识创新,并使之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也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来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现在的幼儿,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社会的重任。幼儿时期,孩子的意识形态处于萌芽状态,对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势力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儿童的创新奠定了心理基础。儿童期是创新活跃阶段的起跑期,因此儿童时期是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实践的磨练的关键期。创新推动知识进步,创新创造财富、展现自我。保护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个性建构的重要基础。

二、幼儿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幼儿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大班阶段就完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大部分内容,学生每天要做的就是完成作业,没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教育的功利化磨平了孩子的个性,抹杀了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幼儿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

功利教育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在看到它对于提高升学率的有效作用时,也必须看到它对于学生身心的双重损害。对于功利教育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从表面上看,功利化教育损害的是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兴趣,这是功利教育的显性危害。但事实上,功利化教育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其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使孩子的个性被磨平,造成孩子创新意识的缺失,这是功利化教育的潜在危害。

三、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功利化教育长此以往将导致社会“创新意识的缺失”。在面对这样严重的危机时,教育部门应当确立素质教育的综合改革目标、家庭教育目标不要建立在父母的虚荣心上,更不要建立在功利心上。学校教育应当改变教育方式,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义。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将学生从功利化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显现。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认为幼教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教育方式,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鼓励创造的环境氛围。

幼儿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刚刚绽露,十分脆弱,教育要提供一个友善和赞赏的环境,从而保证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展。物质方面,为孩子们提供了时间、空间和材料,提供场所,使儿童在参观、游览、玩耍时接触自然和社会,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和玩具,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气氛,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的思索、想象、选择、做出决定。

提供丰富的感性刺激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新的形象、新的设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对旧事物表象的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因此,早期教育应通过各种活动,让儿童与身边事物积极接触和交往,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增长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激发想象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产生幻想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也是成人进行创造型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这些幻想异想天开,看似天方夜谭,实质上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发明创造的前身,幻想能促使人追求未来的一切美好事物。要创新就要冲破常人的思维,不求全符合实际,只有大胆地想,才可能大胆地做,幼儿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可从多种途径引发幼儿的想象力,美术绘画、音乐、讲故事、游戏、对话、日常生活均可成为引发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多角度观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引导幼儿认识周围事物、丰富知识时,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种答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他们观察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等,使他们逐步认识周围世界,在参观中启发他们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强他们对事物形象的辨别,提高观察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也是推动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智慧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动作。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活动恰恰是一种直观的动作思维,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活动本身使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活动中也接收了许多新的信息。

幼儿时期的好奇、好问、好动,萌发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每一次机会,把它转化成强大的创造力,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作者:桑敬民,北京教育丛书《功利教育对孩子的伤害》,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年Z2期。

[2]作者:杨顺利,《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及其对策》,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小学,重庆教育周刊,2008年

[3]作者:姜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作者:徐刚,上海教育丛书,《幼儿园“生存”课程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版。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途径篇10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创造性思维

一、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期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丰富想象,激发创新意识

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无数的“为什么”就挂在了他的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好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情景引导。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我们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

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

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诗歌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诗歌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好处。

(二)营造氛围,激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状态支持下的实践活动,是发现新方式来处理某种事物或事情的思维过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提倡探究式的学习,不直接提问问题,而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主张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采用让幼儿多观察、多思考的教学方法来获得知识,以此营造创造的氛围,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启发引导,突破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思维表现了某种趋向性,这种思维定势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即人们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便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势将使人们“轻舟熟路”、“得心应手”。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指人们形成某种定势后,对解决不同问题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思维定势常常阻碍了人们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聘用制,难以发挥独创性。

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乌鸦和狐狸》教学中,当讲到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想办法让乌鸦开口时。我提问:“它是怎样让乌鸦开口的?”甲幼儿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请你唱一首吧!”乙幼儿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唱一首给我听吧!“由此可见,乙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甲幼儿的影响,产生了一种倾向,出现了定势。这时,我在肯定幼儿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疏导,这一疏导,开阔了幼儿的思路,他们各自思考着,互相议论着,纷纷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从这些见解中可以看出幼儿改变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在对问题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得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不拘泥于一条途径,产生大量的设想,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由一点到多点的思维形式就叫做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多向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扩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发散思维训练,拓宽了幼儿的思路,增强了幼儿思维发展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开发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可以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着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