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护动物有效措施十篇保护动物有效措施十篇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29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1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理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0-0028-02

1概述

某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单一目的,采用混合式开发。该水电站装机容量102mw,保证出力11.35mw,年发电量4.39亿kw・h,年利用小时4300h,为三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泄洪、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该水电站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表孔、岸塔式进水口、引水隧洞、阻抗式调压井、压力钢管、地下厂房等组成;附属工程还包括长3.5km的场内交通公路,450m长的交通洞1座,90m长的普渡大桥1座;临时工程包括5座弃渣场、1座料场等。结合该水电站所处理的地理位置,表明该水电站建设会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该水电站对环境影响,在该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时,各项环境保护监理同时展开。

2水电站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水电站工程在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主要内容有: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施工临时占地区、移民安置区、水库周围影响区等)、社会环境保护、景观保护、公路交通保护、库底卫生清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文物保护等。这些环境保护项目由水电站施工前所采取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明确其环境治理范围,在建设中由监理单位在水电站建设中指导实施。

而本水电站工程在建设中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为:1)水污染源;2)声污染源;3)大气污染源;4)生态影响源;5)固体废弃物;6)社会影响等。这些因素在本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本工程建设中对这些影响因素需深入分析,突出重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水电站环境保护监理措施

为了更有效地对水电站工程项目在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管理,环保保护监理部需结合本水电站工程特点,编制《环境管理体系大纲》和《水电站环境保护监控计划》等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方案,同时环保保护监理工程师应该每天对水电站施工现场进行巡视,确保工程建设中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3.1水污染监理

为了有效保证水电站建设中排放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不污染周围水域,不降低接纳污水的原有水体的水质等级,监理机构需要承包人对生产、生活污水等采取治理措施。同时作为工程监理施工方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污水排放的标准,并对生产、生活污水的来源、排放量、水质指标、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另外,要监督施工方对本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所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以能及时反映污染物是否超标情况。对于发现超标情况需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有必要情况时,监理机构可以委派监测单位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专门的抽样监测。

3.2大气污染监理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监理方应对大气的污染进行监督,要求施工方采取措施,保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砂石料加工及拌和、运输扬尘污染物料及各种燃油机械必须作出防尘措施。

3.3噪声污染监理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噪声危害,监理方应该要求施工方对产生强烈噪声或振动的作业采取减噪降振措施,监督施工方应选取低噪弱振设备和工艺,以达到相应标准。而施工方的生活营地和其它非施工作业区则应执行当地环保部门确定的噪声污染达标标准。另外,监理方还应结合本工程的实施情况,要求施工方对其责任区内的敏感部位的噪声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对不能达标的,监理必须监督施工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4弃渣、固体废弃物的监理

监理应监督水电站建设施工方对建设中所产生的弃渣和固体废弃物必须以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要求运送到指定的弃渣场,而不得随意堆放。而施工方应对储存弃渣、固体废弃物、施工生活临时垃圾、医院或其他医疗单位的含菌垃圾以及含有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有毒成分的废渣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避免环境受到污染。

3.5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监理

在本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方必须要求施工方在建设水电站工程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采取措施,以防止水电站工程周边环境出现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当在进行本本水电站工程道路、隧洞、渠道等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对安置区内和库周、丘陵和山坡的经济开发工程,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规进行,防止诱发水土流失。

3.6生态保护监理

监理方应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水电站工程周边环境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包括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强保护动植物资源措施,尽量减轻损坏现有生态。对乱砍伐和捕捉野生动物的行为监理方应必须立即制止,并报告环境保护监理和有关部门予以查处,发现或疑为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生长地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环境保护监理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环境保护监理单位应监督承包人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包括各种迁移、隔离保护、建设动物通道、改善栖息地环境、人工繁殖等各项措施。

3.7文物保护监理

鉴于本水电站工程周边存在文物,因此在工程建设中,监理方应要求施工方必须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应监督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窃为私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施工方必须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损坏文物,并立即将情况通知环境保护监理机构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4结论

工程实践表明,水电站工程建设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监理可有效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顺利进行,同时减轻了水电站建设对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把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可有效地对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环保进行预测与预防。本文对水电站建设的环境保护监理任务进行深入阐述,同时通过结合某水电站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监理实践进行探析,通过环境监理保护效果表明,本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监理措施对于保护水电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等具有较明显的有可行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2

关键词:水保措施内涵;认识误区分析

1.水土保持的涵意与措施

我从事水保工作十多年,做了不少水保方面的项目,参加过国内几次水土保持研讨会,听到了专家丰富经验介绍,收获不浅。从现代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水土保持实质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恢复是指“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重建的过程”,水土保持的终极目标就是恢复和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实际上就是采用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实现生态恢复和重建。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各种形式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采取的各类防治措施。开发建设项目通常会直接扰动土壤、破坏植被,减少了绿地面积,或使原有完整绿地破碎化,其结果会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平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包括清理地表植被等覆盖物导致的侵蚀、各种边坡和弃土渣场等的水土流失,如各类工程开挖面、各类道路的路坡边坡、采V(石)场、堤坝河滩湿地的水土流失等,其中各种边坡和裸地的水地保持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1.1开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任务:

(1)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绿化美化环境,建立和谐生态。

(2)必须设置弃渣(土)场专门存放废弃的土、石、渣,并采取拦挡措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农地等倾倒。

(3)项目范围内的边坡必须护砌或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

(4)工程竣工后,取料场、弃渣场、开挖面必须恢复表土层和植被。

(5)项目范围内用地的原有水土流失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1.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法,包括少耕、免耕、覆盖耕作,或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稳定岩土地质结构,或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一般来说,对水保工程措施应根据所在位置和目标,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三大类,坡面防护工程如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留沟、沟头防护工程、梯田工程等,沟道治理工程如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库、塘、堰、坝等)。

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如在高发区应切实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源头部位布设坡截留导流沟,拦截坡面径流,防止集中的雨水冲刷,在滑坡部位可布设抗滑桩、挡土墙来稳定坡面,对泥石流沟道应在发生区、流过区和堆积区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发生区的侵蚀程度,在渡过区沟道布设格栅坝、拦沙坝等工程,做到水石分家,减轻危害,并因势利导,将其引导到安全的地方。

三大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边坡防护等水保方案的系统设计中,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尤为重视植物措施防护或植物与工程措施防护相结合的方法,以其达到同时发挥防护与美化的生态综合效益。为了更好地实现水土保持的目标,各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谋求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兼顾的“生态工程”、“生态工法”、“坡面植物措施”、“植被护坡工程”等。如最近二十年来日本、欧美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在河川整治、道路工程、城市建设等工程项目中以坡面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核心的生态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论上,任何水土保持措施都应该考虑“实用、安全、经济产、美观、生态”,但不可否认,在经济条件制约和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的时候,水土保持工程本身就容易被忽略。而在不得不采取水保措施时,往往也大多只考虑“实用、安全、经济”,只有在社会较进步、经济比较富裕后才会更多考虑“美观、生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加上水土保持科技的滞后,长期以来许多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或者仅仅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或者生搬硬套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未能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实施合理的水土生态工程措施。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中的误区

2.1重工程措施,轻植物措施

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是工程项目水保方案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工艺技术多是采用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拱杆、锚杆(桩)或喷浆固坡等硬性的土工工程措施以及少量的路树绿化。这些工程技术措施虽然能够保持水土、稳定边坡,但却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周围环境的美观。这主要是因为片面理解水土保持只要把“土保住”,认为水土保持仅仅是把土、石、渣固定下来就达到目的,因而采取工程措施把土密封或固定下来就足够了,完全忽略绿化、美化和土地生产力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因而认为植物措施是纯属多余的“无用的摆设”,或能省就省。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止土体损失,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忽视对源涵养和小气候的调节,不考虑甚至于不知道防治“石屎森林(石漠化)”和化学侵蚀,更谈不上绿化美化景观、全面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水保目的。事实上,硬质化边坡工程与水土流失同样是缺乏生机。

2.2乱用植物措施,重草本植物,轻乔木灌木植物

对植物措施的意义作用认识肤浅,更不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有的甚至认为只要裸地复绿就大功告成。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不清楚不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不清楚不同植物对土壤肥力,导致所谓的植物侵蚀或绿色沙漠。要么是简单地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植物之间的关系对各主要物种进行优化配置;要私乱用植物物种绿化,使得外来特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环境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植物群落复合结构;在简单地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播种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设计的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推动群落正向演替的使用。

2.3重景观,轻植物复合群落生态功能

对开发项目水保工程片面追求美观大方、大度、大气或标新立异,如有些工程硬质水泥雕塑、大面积的单一草坪或纯林,有的仅仅将采取的植被措施进行省略或仅作为点缀,导致硬质地面或土地面积大,既违背水保改善环境的根本目标,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从而也影响了自然生态景观功能。

由于施工单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多等原因,导致水保工程中应用植物措施时存在植物类型单一化,重视易商品化经营的外来物种,忽视乡土植物使用的突出问题。由于草本植物η质吹厥视π杂庞谇枪嗄荆而普遍采用多为单一或简单的混合草种,这类植物在前期的绿化水保效果较佳,但形成的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脆弱,一旦人工抚育不到位,容易发生生态退化。另外,如果单纯采用草种护坡,即使是配合人工防蚀生草膜也仅仅能够保持坡面土壤,却不能固坡。因此应运用综合措施建植(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用较稳定的植物群落固定工程坡面。另一突出问题是在选择水保植物时,重视园艺用草和外来草种的引进,而忽视了在本地适应更好、更易于与本地其他特种结合形成良好的群落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地方植物种。近年来,已有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弊端,开发了类芦、红毛草、五节芒、棕叶芦、任豆、水翁、山黄麻、竹子等本地物种,并建立了马占相思、速生桉树或竹子等为建群种的复合群落。

2.4重前期抚育和“立效见功”的短期效果,轻长期管理维护和潜在的生态经济价值。

承接水保绿化工程的单位,往往以能通过工程验收目标,只注重前期抚育和“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忽视水保植物群落的长期管理维护和潜在的生态经济价值。有的项目对处于动态开采状态的水土流失点没有做好统一规划,水土保持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甚至出现了水土保持设施“前建后埋”、边建边毁的现象。

2.5重经济价值,轻综合效益

一些开发性的水保工程重防护主体工程的功能,重经济效益及经济价值,重工程质量,但忽视工程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方面,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认识不足,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各类水保措施本身的特点和防治重点,从而发挥它们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各自特有的防治功能,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开发建设项目中综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同时绿色植被发挥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调节小气候、美化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与灰色呆板、豪无生机的水泥石板的工程护坡坡面相比,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要求,更显和谐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吴发起.水土保持概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3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3

一、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筑面积以内的环境保护一定要做好,建筑面积以外的工厂尽量维持原状,防止该地区环境污染附近的区域。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控制、合理的废物排放,污水、施工废水等,减少建筑活动的负面影响周围的环境。施工企业建立在项目经理领导、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部、材料部门、质量部门、等)在环境保护的管理系统。

二、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准备详细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计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混凝土施工计划,同步与工程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建设认真的做好建筑面积和生活营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该地区附近的区域。

1、采取措施来防止公害和污染。

项目在开始工作之前,详细的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声污染,事先通知,随时通知施工进度,并建立投诉热线,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影响到建设工作,优先考虑以防止污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材料在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工地现场,时间的选择和安排人员清楚;污染引起的施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他们。

2、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

开挖过程中要预防和控制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施工开挖中,地表土壤和砂卵石层可以直接使用矿山机械,通常用于岩石开挖。施工凿裂法尽可能使用凿裂纹方法适当辅以钻探和爆破方法施工,湿作业尽可能减少产生灰尘的速度。凿裂纹和钻井施工采用湿作业尽可能减少灰尘;水泥、粉煤灰渗漏的预防措施过程中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保持良好的密封,密封系统从罐车卸到储罐,储罐应安装报警,所有出口与袋式过滤器,并定期检查密封性能和维护;混凝土搅拌系统防尘措施。搅拌混凝土应该安装除尘器,除尘设施在地板生产过程中同时操作使用。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和法规,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机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泄漏的汽油、柴油、机油、确保进气和排气系统,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使用高质量的燃料如0#柴油和无铅汽油,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混凝土、压载和其他分散建设道路和现场工作区域。保持道路平整,排水畅通,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水除尘,道路洒水每天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得少于2次,建筑区域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物质。因为工作需要,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预防措施,在实现。

3加强噪声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选择施工机械及工具。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需要使用的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和司机,混凝土振动棒和其他工程机械噪声监测,机械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修理或交换,直到满足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交通噪声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速,喇叭声音,避免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在敏感地区,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减少噪声。混凝土和砂浆搅拌机的合理安排,如机械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气压缩机及其他工程机械的高噪音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工作;如果无法避免打开操作,应建立隔音、隔声屏障,或减少施工噪声;使用阻尼代表大型设备振动,为了减少噪声源;加强设备维修和维护。

4、水土保持。

合理利用土地根据设计和合同的要求。不因堆放、运输或临时建筑的数量占据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建设工作表面土壤妥善保管、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的表面或覆土;建筑活动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其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的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不是砍滥伐树木,不破坏草地等植被等;进行土石明挖和临时道路建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的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不稳定,滑坡、崩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管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的存储和使用废弃的压载水,防止弃渣块河,水沟,如通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5、生态环境的保护。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工地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砍伐树木在建筑工地外,在施工过程中,全体员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知识,注意保护动物和植物资源,尽量减少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创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没有野生植物的狩猎和日志记录,没有任何建筑面积水域捕捞水生动物;发现建筑区域内外在使用的鸟巢的或动物巢穴必须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工地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存,建立必要的栅栏和保护;项目完成后,去除有必要保持设施施工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及其附近的建筑垃圾,环境恢复。

三、结束语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4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重要意义;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利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便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本文现主要针对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加以阐述。

一、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在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改变小地形,防止土壤侵蚀这是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防止山洪和泥石流危害山洪导排工程的作用;拦蓄坡地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

二、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基本内涵以及类型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为治理水土流失而修筑的一系列工程设施,以此来确保水土利用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当地水土起到保护作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依据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以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重要意义

水土流失不但会导致大量优良土壤流失,良田遭受破坏,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升高,河泛现象多发。只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方能保证土地质量,进而保障当地农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对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有着显著的成效,通过一系列诸如梯田、台地、水池、水窖等设施的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涵养水源,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大大降低了水灾、旱灾、沙尘暴的发生率,进而实现农业增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全国各地,特别是山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不同规模的工程设施不断建设起来,但就修筑梯田而言,近10年内我国已有约500万亩田地完成了梯田改造,逾1.5亿群众直接受益。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超2000万山区人民得到了更好的农业种植条件,生活水平不同程度提高。

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一)山坡防护工程

山坡治理工程,即治坡工程,指的是通过改变局部地形而实现含蓄水土的治理措施。在进行山坡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对当地地质状况的实地踏勘,确定雨水的常见流径,并对这些区域实施地形的局部改造,对水流实施拦截,从而防止坡地处水流过量、过速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等,同时,还可促进经过截流的水流下渗,从而增加土壤湿度,提高农作物、牧草等的可利用土壤水分。除部分可拦截的水流外,尚有部分水流无法得到充分拦截,针对这一状况,山坡治理措施将修筑相应的排水设施以及支撑性建筑,如水平阶梯、鱼鳞坑、挡土墙等等,依次实现水源涵养并充分防控泥石流的发生。

山坡坡面治理是水土保持山坡治理中十分重要的治理措施,尤其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治理意义,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措施之一,包括斜坡的固定工程类型以及山坡截流沟量项主要内容。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搞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搞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钱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二)山沟治理工程

山沟治理工程,即治沟工程,指的是以加强沟床的稳定性,减少水体内泥沙含量,降低山洪、泥石流等山区自然灾害发生率为目的而开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沟工程通常修筑于山区沟道之中。

常见的山沟治理工程包括谷坊工程、沟头防护工程,以及各类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等。通过这些工程的修筑,可以实现对径流内泥沙含量的调节,且可建设部分基本农田。

山沟治理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三)山洪排导工程

山洪排导工程主要通过修建排洪沟、导流堤等改变山洪下泄路径,使山洪沿着人们预定的方向方式下泄,从而躲开建设在下游的工厂企业、居民区、道路、农田、城市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政治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气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四)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为保持水土而修筑的小型水利工程其类型多种多样,常见有小型水库,小型蓄水塘坝、引洪灌地、引水上山设施等。各种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其作用不同,但总体上通常会起到拦截坡地径流以及地下流经的潜流,并可将水体含蓄起来,供附近农田、林地、草场灌溉所用,并最终起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五、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为尽早在全国范围内从根本上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必须建立一套科技成果推广运行机制:第一,更加重视加速成果转化、扩大应用范围,把水土保持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生产单位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紧密联系机制;第二,通过示范、推广、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先进科技成果在生态建设中的科技贡献。第三,继续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使科技成果推广与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第四,全面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水土保持实践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多元化投人机制。

结束语

总之,开展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民生、维护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推动民生水利的有力手段。在国家大力倡导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力度,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5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城镇建设;重庆市

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及建厂、修路等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导致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1]。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2]。近年来,重庆市城镇建设工程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其工程建设活动扰动土壤结构,破坏原生植被[3],堆置固体废弃物或直接倾泻废弃物到河道,极易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水土流失。本文以重庆市万盛区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工程为例,分析此类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这不仅有效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而且对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南门村江流坝社,是旅游商业购物街、安置房及其他配套建筑新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30381m2,总建筑面积13417m2,工程挖方总量约1.2万m3,填方总量约0.9万m3,表土剥离约0.3万m3。

1.2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区属副热带东亚季风环流范围内,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多年平均降雨量1282.4mm,年内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的67.2%。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可达88%。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土壤侵蚀容许值为500t/(km2・a),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2.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建设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主要表现为面蚀,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本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613t/(km2・a),为中度侵蚀,其水土流失面积为9035m2(不含微度侵蚀面积),计算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项目原生地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统计表

名称地类面积(m2)坡度(°)林草覆盖率(%)侵蚀等级

项目建设区土坎梯田梯土7602--微度

建设用地13744--微度

林草地6478~1545~60轻度

坡耕地37925~8-轻度

24418~15-中度

118215~25-强度

97325~35-极强度

合计30381---

表2工程原生地表侵蚀模数计算表

侵蚀等级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合计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面积(m2)4439244111829739035

比例(%)49271311100

侵蚀模数(t/km2.a)10003750650011500-3613

2.2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

2.2.1损坏地表植被,降低水土保持功能

项目区的各种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将毁坏具有较好水土保持功能的原生地表植被,使地面失去了植被的有效保护,降低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2.2.2土地退化严重

本项目在施工期将扰动原有土地,工程完工后虽可以部分恢复利用,但其土壤厚度减小,加上雨滴的击溅以及径流的冲刷作用,使土壤中n、p、K等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2.2.3加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层次,可能形成新的病害斜坡,加剧重力侵蚀的发生;其次建设过程中弃渣的乱堆乱放,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以重力侵蚀为主的地质灾害。

2.2.4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会扰动地表,使地表土层和植被完全剥离,大大降低了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土壤抗蚀能力;工程建设的开挖和土壤、泥土的堆弃将占压土地和植被,并将对项目区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遇大风和大雨易产生水土流失,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范围及周边环境。

3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1.1分区依据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依据主体工程总体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以及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划分。

3.1.2分区原则

(1)分区内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生态特征具有相似性;

(2)分区应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协调一致;

(3)分区内建设时序以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相似。

3.1.3防治分区

根据该项目建设特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水土保持采取分区防治的方法。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为主,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直观体现本方案设计内容,将项目区划分为五组地块,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区面积也将按此划分进行统计,详见表3。

表3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序号名称项目建设区(m2)直接影响区(m2)小计(m2)

1一组地块10826181700

2二组地块241111143525

3三组地块699220449036

4四组地块19106237521481

5五组地块7903561146

合计30381650736888

3.2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3.2.1因害设防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3.2.2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

首先需优化工程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进一步优化土石方的平衡方案,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同时本项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的不去破坏原生植被,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3.2.3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并行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洒水,减少扬尘量,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和清场、清基废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3.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上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已有的防治措施,合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各种工程地形单元新增的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拟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详见图1。

图1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预防保护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预防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增强水保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与保护、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期以及严格控制运输流失和扬尘;工程措施具体包括修筑沉沙池和排水沟;植物措施具体包括栽植乔灌木及种草等;临时措施具体包括临时堆渣防护、场地围栏和场地清理。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具体包括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

4结论

(1)通过对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结合项目施工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项目建设区采取预防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2)对项目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使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和弃渣得到有效治理,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得到恢复和改善。本工程施工扰动面积30381m2,工程直接影响区面积6507m2,防治责任范围共36888m2,永久建筑物13417m2。经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工程措施面积6939m2;植物措施面积9114m2。

参考文献

[1]汪仁杰.城市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8,5(2):9-11.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6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问题;管理

众所周知,文物对历史研究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历史时刻的见证物,也是窥映历史的“古镜”,为了使得文物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以为后人进行行为研究活动时而提供宝贵参考意义,则需要探讨为其建立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保存场所,而博物馆就是保存、陈列、研究、收集文物资料信息的场所,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因此,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则需要不断地对现有的保存方式以及措施进行创新,并且将目前文物保护错误方式进行不断地改善,从而探讨一些新的保护方式以及措施来对文物进行保护,以实现文物保护科学性、安全性的目的,因此,本文以下将博物馆文物保护、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最后,本文将文物保护工作的未来管理模式进行了综合阐述,继而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1.试析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关于文物保护资金短缺以及设备较陈旧的问题分析

根据目前来看,很多市级博物馆因缺乏文物保护资金而常年不更换保护设备,设置连续很多年都不更新保护设备,以至于文物遭到二次破坏,致使文物很快失去了其自身价值。另外,市级博物馆因缺乏文物保护资金,以至于其所引进的保护设备缺乏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防潮、防湿功能的科学技术设备,致使文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大大降低了博物院的自身价值与意义。

1.2关于文物保护库房条件限制问题的分析

为了突出博物院的文化教育机构身份的特征,往往选择博物馆地址的时候,均选择古旧建筑,以实现博物馆特点能够与文物保护工作相互融合的目的,但是古旧建筑的面积有限,以至于文物保护库房的面积不大,同时,库房的空气也不流通,致使博物馆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将该馆中的文物混合摆放,这样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着在,而且对文物本身造成二次破坏。

1.3关于博物馆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问题的分析

根据目前博物馆管理人才配置现状来看,不仅总体管理人员数量较少,而且文化保护人员的配置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文物修复、鉴定、保护等管理方面缺乏相应技术人才,这样极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探讨改善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的相关有效措施以及建议

文物具有着研究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因此,其是我国较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因此,对文物进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以及改善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则本文以下针对上述内容而提出几点有效建议与对策,从而实现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的目的。

2.1针对文物保护资金短缺以及设备较陈旧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地方相关政府需要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相应的提供资金、人才支持,使得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设备得以更换,以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并且有效保障文物自身价值,从而为后人进行历史研究活动时能够提供相应参考价值。

2.2针对文物保护库房条件限制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库房环境、条件对文物保护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博物馆库房条件受到限制,则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因此,需要改善文物保护库房环境、条件,从而有效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另外,由于文物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将影响文物价值、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了解,从而针对这些环境因素将其所放存环境进行改善,从而保障其质量与价值,例如:安装空调系统与抽湿机以调控室内温度、湿度等;定期杀菌消毒以保障文物遭到微生物的侵袭等。

2.3加强博物馆管理队伍的建设

由于目前博物馆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现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需要对博物馆管理人员进行重新配置,并且加强对文物修复、鉴定、保护等管理方面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另外,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例如: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人才;积极指导本馆管理人员前往其他博物馆参观学习,从而对本馆文物保护工作现状进行有效改善。

2.4做好文物登记工作

为了保障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则需要及时对文物进行建档、清点与登记,从而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文物数量与质量的信息资料,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文物保护工作方案提供有力可靠依据,另外,在对文物进行登记工作的时候,如遇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并且做好相关防控工作,以保障文物的安全。

3.探讨文物保护工作未来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则需要积极应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信息网络技术来对文物库房进行管理,从而保障文物库房管理实现信息化、科学化、规划化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进而有效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另外,加强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使得广大百姓以及文物爱好者能够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队伍中来,从而全面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现状而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及建议,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进而实现保障文物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工艺价值的目的,继而为后人进行行为研究活动时而提供一定的宝贵参考意义。另外,笔者希望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博物馆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全面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文物展览水平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彼得・冯・门施,黄黎.博物馆学与经营管理学:敌人还是朋友?―欧洲理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经营管理学的当前走向[J].中国博物馆,2007(01).

[2]唐丽.抓住机遇迈向未来―关于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思考[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7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预防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21【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727-5123(2013)01-076-01

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路建设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公路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气候和气温的影响;②噪音和震荡方面的影响;③对土地和地下的影响;④对河流以及地下水的影响;⑤对动植物及物种的影响;⑥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的影响;⑦对生态体系的影响;⑧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⑨交通事故的风险系数。因此,公路建设规划中要有环保方面的要求和考虑。

1目前山区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山区公路建设资金非常有限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从观念上、技术上和建设规模上与规范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给公路建设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各种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利于公路长治久安;②不利于生态保护。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防护措施落后,造成公路路基水土流失。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土石方作业,破坏了原由的植被覆盖,出现大量的次生裸地。目前,防护措施多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护面墙)、拱形截水骨架等防护方式,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若设计时与现场地质情况不符,处理不当,势必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破坏。

1.2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不当,施工现场扬尘和运输遗撒。新改建工程中,挖掘出来的大量废渣堆放不当,造成边坡失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导致公路堵塞,影响交通行车安全。甚至导致河道、农田冲刷和淤积现象。同时由于沙石料、石灰、粉煤灰等长期堆放,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遗漏、抛洒,晴天随风飘,雨天随地表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城市、农村、土地、大气、水源受到污染。

1.3山区、丘陵的绿色植被遭到破坏。绿色植被遭到破坏有可能导致生态失衡的危险。公路施工作业面长,一条道路的修建往往涉及几十公里的生态环境,它甚至危及稀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1.4施工机械噪声排放。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和沿途居民的正常作息及动物的生存环境。

1.5存在火灾、爆炸发生的危险。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不到位,对职工安全教育疏忽,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诸如电、气焊操作不规范,易燃化学原料随地丢弃,炸药管理不严,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发生,造成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预防对策及措施

2.1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分类、控制、改进,达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废气物产生,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收集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职工进行培训,让职工了解环境保护常识。

2.2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或竣工后产生环境破坏问题,应在工程设计和招标中给予考虑。诸如,在路线设计时要合理规划选线,使路线尽量避开村庄和城镇;要充分避让沿线环境敏感区,如文物保护区、生态森林区等。同时,在招标文件中要对承包商履行环保措施提出严格要求。

2.3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与施工方法、机械设备、工程质量等原因密切相连的。防止因施工使河流、农田等受到侵蚀和淤积,做好施工防水便道的修建,尽可能的多修涵洞、小桥,以满足洪水通过。在岩体松散或构造不稳定地段,严禁爆破施工,破坏边坡稳定,造成岩体崩塌和水土流失;在取土坑周围应建设排水应急系统,防止河道、农田污染淤积;完善施工过程中排水设施的建设,防止地表水的冲刷及下渗,造成对植被生态的破坏。

2.4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躁声、水源、大气、土地污染和生态影响等,都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生态影响方面,可以考虑从设计减少占地、施工后占地复垦、水土保持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又如水污染方面,跨越水域的桥梁施工要选择枯水期进行水下部分施工,施工过程中的淤泥、渣土不得抛入水体,生活用水和施工废水及生活垃圾严禁直接排入水体,水源周围500米内禁放沥青、油类、石灰、水泥等物料,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督等。

2.5勇于引进新技术,构建综合生物防护体系。综合生物防护是利用多种生物相互配置,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以期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的一种综合生物防护方法。具有改善山区公路目前的防护现状,发挥生物防护防噪音、防污染、保持水土、稳固路基、景观、保障行车安全等生态功能。

2.6建立相关政策法规。诸如严格执行机械废气、油、噪音排放标准;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评价制度;严格执行水污染物及固体废物排放规定;对由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法规、标准规定造成土地、森林、水源、野生动植物、生态及文物保护区等环境资源造成破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相应处罚,使其承当法律责任。

2.7积极作好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验收主要是调查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建设期间环境管理情况,检查对所提环保措施的落实、效果及达标排放情况;目的为公路正式营运作好环境保护的准备。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环境保护目的、环保执行过程、环保效益、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实践的检查、验证和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主要环境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对环境影响的回顾分析和进一步的预测评价,达到总结项目环境保护经验和教训,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和环境管理工作改进建议,实现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可持续性。目的是间接作用与项目的决策,是项目决策的信息反馈,并指导新项目建设。

3总结语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建设资金等的限制,容易产生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公路建设、环境治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JtJ/t006—98)

3刘书套主编.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1

4晏晓林.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综述[J].公路环境保

护,2005(2)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8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

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继续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卫工河生态化改造,深入开展辽河、浑河沈阳段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水质改善。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土地整治规划实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程度的评价可以包括土地整治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首先,土地整治活动前期几乎没有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其次,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多强调新增耕地规模、农用地整治规模、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宜耕后备土地开发规模等经济目标,较为普遍的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再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缺乏定量的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及评价体系,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对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审核重视不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风险监测与风险防治投入不足。2.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的生态问题考虑不够土地整治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施工、速效化学材料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土地整治效率和短期效益的土地整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无论是未利用地开发活动、农用地整治及建设用地整治活动,大型施工机械对表土层的碾压,爆破、机械噪音等对生物栖息地的扰动,施工过程中的扬尘等都给土壤结构、生物多样性等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负面效应。同时,不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布局及施工时间,不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也会对不同尺度的生态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3.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机制亟需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土地整治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监测工作关注较少,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机制。在过多的追求“数量”及短期“经济效益”的土地整治活动中,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风险意识淡薄。同时对生态效益及影响的评价多停留在针对固定项目的定性分析上,缺乏项目间的比对分析及定量评价体系,导致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价结果客观性不强,亟需建立相对应的监测及生态效益评价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规划重点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9

关键词:水土保持,现状,措施

abstract: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sanimportantworktothepeople'slivelihood,waterandsoilconservation,LiZaiDangDai,ever-lasting,itisnotonlybeneficialtothecontemporarysociety,andbenefitthedescendants.itcannotonlyimprov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in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lsoplayanimportantrole.thispaperexpoundsthewaterandsoilresourcesconservationanduse,focusonth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thecultivationofgrassmeasuresandengineeringmeasures,toimplementthemaineffec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tothebriefanalysis.

Keywords:soilandwaterconservation,thecurrentsitu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曾阐明,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和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减少其水旱风沙灾害,发挥其有利因素,对受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水土资源的保持与利用

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为国民经济服务。保护为了利用,利用必须保护,两者相辅相成,总体效益更为完善,是科学发展观,人地合一保证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水土保持的内容与要求已为大家所熟知。中小型的水土利用复杂多样:一是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植树种草培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三是营造水窖、坑圹、涝地,就地调蓄雨水,提高当地抗旱防旱能力;四是引洪漫地,放淤改土,引水垦荒既增加耕地数量,也提高土壤质量;五是开发小型水电,直接缓解能源匮乏,间接维护林木发展;六是大中型灌区的浑水灌溉、中小水库的吸泥排沙,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增肥保墒。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3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似不应就问题论问题,而应当追根溯源,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与战略措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土资源流失是当前环境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加快大大减小了耕地面积,削弱厂土壤肥力,破坏了地形完整,降低农业产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另外还会间接地破坏城镇.限制交通行业的发展,淤积河床、水库、湖泊、渠道,阻塞江河。影响航运、灌溉、发电.甚至造成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目前。很多下游河床闪为泥沙淤积影响已高出地面3m~5m,部分地区甚至已大于lom。限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需要立即开展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水土流失很严重的地方更加需要加大处理措施。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将水土流失分成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三大形式

4.1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主要足利用农业技术.采用正确的耕作矗法,优化地形趋势,降低地表径流,改善七地的肥力,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改进农作物产量,维护土壤的安全而避免造成破坏性作用。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中极为常用的一项措施,能够对水土保持起到有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深耕:对耕作层加深处理,不断提升土壤渗水能力,降低径流。预防干旱。(2)中耕:利用疏松表土.提升渗水能力.降低流径,预防干旱。③等高耕作:主要是沿着商线方向实施耕地、播种、除草等处理,避免径流沿着犁沟集中下流造成冲刷。④沟垄耕作(垄作区田):在坡地作垄.种植作物,且在适当地佗置做好分栏处理,扩大土壤水分.降低冲刷。⑤草田轮作:将蓿、草木樨等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对土壤团粒结构进行转变,扩大土壤渗水、蓄水和抵抗径流冲蚀的效果,改善土壤的作用力。⑥等高带状间作:在坡地上按照等高线方向的作物进行布置,以保证土壤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水土的流失面积。

4.2工程措施

保证水土资源的完整性。常采取的措施包括:优化小地形。蓄水保土,避免水土散失。合理分配水土资源及施工方案。在施工:建设时主要将其分成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山坡防护工程;(2)山沟治理工程;(3)山洪积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七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梯、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士墙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堆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积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灌地,引水上山等。

4.3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宅要用于扩大地面植被。避免坡面七壤受到雨冲击和暴雨径流的冲刷。一般措施有造林、植树、封山育林、育草。

5实施水土保持的主要效果

水土保持措施通常都是通过蓄水保土、控制侵蚀等措施来体现效果,以对农业及生产活动创造出有效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产耸。

(1)扩大地面植被覆盖度,降低雨滴对地面的造成的伤害作用,扩大地面糙率、降低表径流速度;

(2)优化小地形,用平地代替坡地,缓解地形条件对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

(3)扩大活土层,优化上壤性质,改善土壤人渗的能力;

(4)实施蓄水拦泥.消除有害的部分;

(5)将“二跑田”转为“三保田”。扩大农业产量。

保护动物有效措施篇10

论文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已经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它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采购商和消费者等多种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但这种壁垒与其他贸易壁垒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保护的利益多元、涉及的领域多元、发挥作用的途径多样等。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式,有助于我国理性应对企业社会责任壁垒。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已经由来已久,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展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激化后而提起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时期往往有不同的含义,从公司的慈善捐款到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再到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其内容不断丰富。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的一种出口壁垒,它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采购商和消费者等多种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壁垒影响国际贸易的方式

(一)通过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议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授权国家可以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为理由,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即对违背一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进口产品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

1.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允许各成员方处于特定目的或原因,采取偏离Gatt1994的措施。这些措施中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有以下几种类型:有关环境保护与卫生检疫方面的贸易措施。这类措施主要体现在第20条(b)和(g)项。其中(b)项允许成员方采取“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g)项允许成员方采取“与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该条主要是为了处理进口国保护境内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而采取的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有关社会道德、文化方面的措施等这种类型的措施主要体现在第20条(a)、(e)和(f)项,是指为保护公共道德所必需的措施;与监狱囚犯产品有关的措施;为保护具有艺术、历史或考古价值的国宝所采取的措施。该条授权进口国可以以保护公共道德、文化等理由对进口产品采取措施。以上两项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密切有关,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2.《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该协定的导言中明确指出:“期望对适用Gatt第20条(b)项使用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的规定,特别是对Gatt1994第20条(b)的规定制定详细的规则”。由此可见,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是为了保护进口成员方境内居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安全的措施。SpS协定适用范围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大领域,主要是防范病虫害、污染物、添加剂等。根据该协定,进口国可以对没有达到标准的产品实施限制措施,从而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

3.《贸易技术壁垒协定》。一些国家为了促进货物有序流通、维护环境和人类、动植物健康,而对产品纷纷制定了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产品的技术标准及其认证程序本身并不构成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它可以逐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贸易的发展和充分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又能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它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及防止欺骗性行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成员方可以在不违背tBt协定的前提下,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动植物健康为目的,利用国际标准和合格的评定程序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

以上三项将企业应该承担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以及保护社会道德、文化方面的社会责任以国际条约的形式规定下来,赋予进口国以此为理由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的权利。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它们是被法律化的企业社会责任。

(二)通过推行非政府组织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影响国际贸易

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人权等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领域,国际组织决议之类的规范性文件越来越多,它们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约束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法律意义,因此被称为“软法”,例如,比较引入注目的是Sa8000标准即是这种性质的软法。这种软法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第一,可以被一些国际条约直接所采纳,使其成为条约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具有约束力;或者被一些国家法规所采纳,从而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强行推广。

第二,虽然不是国际条约的内容,但可以通过国际条约而具有国际法上的效力。例如,SpS协定第3条第2款规定,凡是基于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应被视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并被视为与本协定和Gatt1994相符合的措施。一般而言,一项SpS措施与国际标准越相符,其合法性越强。即如果成员国实施的SpS措施符合国际标准,便享有一种“自动符合SpS义务”的利益,也就不必为证明其合法性而费尽心机。所以,wto和SpS协定使世界卫生组织“软法”在国际法上获得了地位,尽管这种地位和作用仅限于食品卫生问题。

第三,不具有法律效力,属于自愿认证体系。以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自称的Sa8000就是一个自愿认证体系。它虽然不像法律或通过法律发挥作用,但却可以通过消费者和采购商的行为而得以推广。随着人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同,围绕着捍卫消费者权益、劳工利益和环境保护的三大公众利益,西方社会掀起了一系列既深入、广泛又持久的社会运动。这是一股能左右消费潮流的市场力量,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也愿意为了社会责任付更多的钱购买同样产品。这些自愿的认证体系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通过消费者和跨国采购商的推动有时会起到比法律更快、更显著的作用。

(三)通过跨国企业推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影响国际贸易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尽管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实践依然很强势,但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开始接受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实践。此外,来自社会的压力包括舆论压力和各种法规,也从另一面促成了这一运动的发展。一些大型的企业纷纷开始制定生产守则,由被动的应对变成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壁垒。例如,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像耐克、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等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品牌形象受影响,纷纷要求其产品配套企业、合作企业遵守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并且这些跨国公司、零售集团已经开始在其他国家设立劳工监督部门。这些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跨国采购中大力推行其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方式的特点

企业社会责任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式与其他的贸易壁垒有明显的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的利益多元

尽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它的内容却在不断的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大致包括产品质量、消费者保护、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等,其不但注重产品本身的性能、国内产业的安全等,而且注重产品的生产过程,劳动者的利益等。其他的贸易壁垒一般只注重保护的是进口国国内产业安全的保护。所以,企业社会责任所保护的利益是多元的,它既关注企业的外部社会责任也关注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

(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多元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丰富的,有一些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国际法所吸收或者成为一些国家的立法,这样企业社会责任变成法律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另一种形式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自愿认证体系。因此,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国家、跨国采购商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等。其中,国家以国际条约或国内法为依据,对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实施限制;跨国采购商通过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订单附加企业社会责任条款来影响国际贸易;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通过各种运动抵制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从而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

(三)企业社会责任兼具软法性

不论是关税壁垒,还是我们所熟知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非关税壁垒,都是以国际条约和相关的国内立法为依据。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国际条约和相关的国内立法外,还有一些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守则、国际组织拟定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这些生产守则或标准本身都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软法,例如Sa8000即是一个自愿认证的体系。这些软法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通过非政府组织、消费者和跨国采购商的推动而实施。这些跨国采购商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商业诉求,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营销理念,但这依然不能是我们否定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应对企业社会责任壁垒的建议

(一)政府的积极引导

通过积极引导和舆论宣传来增加企业及公民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共识。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传播和报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有些媒体由于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致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歪曲报道也使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误解。因此,媒体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加大报道传播篇幅和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准确传播和报道的职业操守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