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十篇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十篇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3:14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1

关键词: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6-10-02

安徽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导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安徽是农业大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近年来安徽省自然灾害发生特点

一是灾害种类多。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冷害)、低温阴雨、冰雪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在安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二是发生频率高。每年安徽都会发生自然灾害,风调雨顺的年份较少,而且灾害交替发生,相互叠加。如2009年全省先后发生干旱、洪涝、高温热害、低温阴雨、台风、暴雪等多种自然灾害;2010年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洪涝灾害、秋冬季干旱;2012年,全年先后于5月份、7月份、10月份发生3次旱灾。三是极端气象灾害发生增多。如2008年全省持续降雪24d,超过1954年和1969年(均为16d),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降雪,为50a一遇,长时间的积雪、冰冻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农业设施严重损毁,畜禽、水产品冻伤冻死,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4.4亿元。2013年7月至8月中旬,全省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均超过20d,其中沿淮西部、江淮西部、长江以南中东部高温日数超过30d,局部40d,高温日数和覆盖范围均超过2003年,历史罕见。据省防办统计,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16.5万hm2,其中重旱37.8万hm2,干枯11.78万hm2。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有45.24万hm2的中籼稻和11.93万hm2的玉米发生高温热害,结实率明显下降。四是台风影响增多。以前,沿海地区台风对我省影响较小,但是近几年受台风及台风影响较多。如2010年的第10号台风“莫兰蒂”、2012年的第11号台风“海葵”、2013年的第23号台风“菲特”、2015年的第13号台风“苏迪罗”等,都造成我省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导致洪涝灾。

2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扭转了农业遇灾减产波动的传统格局,促进了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但总体看,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2.1防灾减灾意识淡薄从农民来说,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和妇女,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对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不容易接受,很少主动防灾。从地方政府来说,对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展现代农业的研究较少,应急机制滞后,防灾减灾措施不配套,部分地方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2.2农业基础设施总体不强近年来,安徽坚持不懈开展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农业基础设施总体不强,防汛抗旱能力不足,农业“靠天收”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农业防灾减灾所需的排灌机械、抗旱机械、粮食烘干设备等严重不足。

2.3种养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未能针对洪区和旱地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而是盲目跟风,不能做到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另外,近几年,我省7~8月份发生高温热害,对水稻、玉米产量构成严重威胁,一些地区没有选择合适的品种,避开高温期。

2.4救灾资金下达滞后近年来,针对安徽农业灾情,农业部、财政部每年都下达救灾资金,支持灾区抗灾救灾,但由于救灾资金从部级到省级再下达到县级,然后到受灾农户,期间程序较多,下达时间相对滞后,未能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发挥救灾资金的作用。

2.5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大宗农作物保险保额低,比如,目前我省小麦、水稻的直接物化成本已达到500元/667m2以上,而保险保额只有270元/667m2、330元/667m2,(下转173页)(上接10页)导致农业保险的灾害损失补偿功能得不到更好地发挥。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少,与农户需求差距较大。

3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措施

3.1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农民是防灾减灾主体,农业部门要加大防灾减灾技术知识宣传力度,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明白纸,发放到农户。政府部门应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形成一个重视、关心、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社会氛围。

3.2积极主动避灾干旱和高温热害是我省最常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小麦生育期内(10月至次年6月上旬)干旱发生尤为频繁。为避免干旱和高温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首先,在品种选用上,要选择半冬偏冬性的小麦品种,可以适当提前到10月5日左右播种,充分利用9月份的降水。调整水稻、玉米品种和播种期,尽力使水稻抽穗扬花期和玉米抽雄吐丝期避开高温天气。其次是推广深耕深松、旋耕镇压、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充分接纳水分,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3.3加大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实施了小麦“一喷三防”、水稻综合施肥促早熟、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对于预防自然灾害、及时挽回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物化补贴力度,并形成补贴制度常态化,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技术覆盖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推动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田,实现稳产增产。

3.4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继续抓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扭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田旱涝保收水平。提高蔬菜大棚和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增强抗台风、防洪涝能力。

3.5研究出台新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措施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提标扩面,提高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创新农业保险产品,进一步扩大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目录品种保险,支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适度扩大生猪保险试点。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2

去年,会议认为。部系统和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坚持科学抗灾,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工作督导,不时丰富和完善农业防汛抗旱工作机制,牢牢掌握了抗灾夺丰收的主动权,有力保证了粮食“七连增”和农业稳定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强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继续趋多趋强,农业防汛抗旱任务依然艰巨。要从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大局动身,准确掌握面临的形势,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放松、措施不减弱。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会议指出。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农业防汛抗旱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当前,要切实落实抗御低温冻害和抗旱的各项措施,努力减轻灾害影响,确保春节及“两会”期间“菜篮子”产品市场供给,确保小麦、油菜平安越冬。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预案,做到技术方案早出台、救灾物资早落实、防御措施早到位,做好春季抗旱田管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抓好春季集中免疫,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二要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作用。研究提出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措施,指导农民科学抗灾。根据灾害发展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商有关部门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加强救灾种子、化肥、畜禽水产种苗、饲草料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支持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

三要搞好调度宣传。加强应急值守。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积极组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切实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合力。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3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立体式宣传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但如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而现今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仍是气象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2]。现阶段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比较偏向于平面化,不利于实际操作利用。建立自然灾害防御的立体宣传模式,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可以较好地达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要求,可以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以达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1重点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农村和偏远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防御意识淡薄,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数远超城镇,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显得十分迫切[3],而且这项工作还应当长期进行。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媒体的选择。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2.6%;另外据2003年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显示,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5.88%。因此,可以把电视作为农村的一个重点的宣传媒体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2建设立体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

深圳世界之窗的景观项目之一是以神奇的特技效果再现了20世纪末发生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特大洪水场景。而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的建设,其最终目标就是利用高科技特技手段,建立类似的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真实模拟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并宣传其防御自救措施,把灾害防御的条文、条例等平面的文字转换成立体的、直观的特技画面,使之易被接受。

3定期、反复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演习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是长期和反复记忆的过程。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其1885年发表的试验报告中指出,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同时,有研究表明,记和忆是2个过程,记是将感块转化到大脑内储存的过程,感块进入大脑后就成了记块。忆是将记块取出来的过程。而记块并不是全部可以被唤醒成为忆块,记块能否形成忆块与时间、感块、原块的刺激程度、思维过程、深部感觉、随机性和生物钟有关。因此,应定期、反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4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宣传

必须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动,使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加强各种不同气象灾害的的防御措施和自救能力[4-6]。例如,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运河煤矿运河煤矿开展了防汛抢险撤人实战演习。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有针对性地选取宣传内容很重要,如果在夏天宣传寒潮的防御,而在冬天宣传又宣传高温的防御,这很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因此,宣传一定要有针对性,夏季应做好高温、洪涝、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宣传,而冬季要着重于寒潮、低温等的宣传,可以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一定要尊重实际,只要同心协力,与公众互动,积极进行宣传,相信效果会日益显见,可以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5结语

立体宣传模式的设想,即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和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使气象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公众接收,并最大限度地在大脑里储存并形成长时记忆。此外,宣传时间应择在天气预报节目之前,建议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节目之前,选择性播放气象灾害短片[7,8]。通过各种立体式宣传,加强人们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记忆和掌握,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及时自救,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6参考文献

[1]尹文昱.大连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与防御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6):95-98.

[2]符国槐.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气象,2009,30(4):40-42.

[3]娄根龙,秦慰荣,陈德霖,等.宁波市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与建议[J].宁波农业科技,2009(4):23-24.

[4]郑彬.浅谈如何做好气象灾害预警报道[J].南方传播,2009(11):149-150.

[5]穆治霖.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5-19.

[6]张斌.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02-104.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4

关键词农业生产;问题;防灾减灾;建议;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098-01

彰武县的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是辽宁省21个重要产粮大县之一,又是辽宁省自然灾害种类较多,灾害频繁,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每年在彰武县交替发生。据统计,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90%以上。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逾5.9万hm2,占播种面积的近50%,影响人口达12万人次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13%,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彰武县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1彰武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不配套问题依然存在

彰武县排涝措施主要是以自排为主,局部地区机排,主要涝区排水干、支、斗、沟相通,达10年一遇排水标准。在治涝工程建设中,地表水排泄的工程多,降低地下水的工程少。骨干工程多,配套工程少,尤其是桥涵配套明显跟不上沟道配套的发展。配套工程方面,多年来主要打井为抗旱。目前彰武县有抗旱水源井3511眼,其中配套机电井2944眼,而降低地下水位的排灌站仅有西六甘久一处机组5台,装机容量475kw。

1.2设施农业的防洪排涝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全县有22个乡镇发展蔬菜保护地,蔬菜大棚容易受到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冷害等灾害天气影响。一些蔬菜大棚建在地势低洼处,而暖棚一般都要下返,2013年多雨,地下水位高,因此有很多大棚作物浸在水里,棚户要用泥浆泵抽出水,给农户造成很大损失[1-3]。

1.3病虫害防治不够得力

由于现在的玉米新品种多是密植及机播精准播种,加之2013年雨水充足玉米长势普遍较好,农民在防控时,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系统培训,出现多例农药中毒事件。

2建议

2.1提高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建设

一是提高旱涝灾害预警和应急减灾能力。充分利用我国已建立的覆盖全国的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等构成的旱涝灾害监测网,建立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覆盖彰武县全部城乡,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及时有效地监测预警。二是加强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三是加强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向全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网络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大面向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广大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建立防灾减灾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业施工、抢险队伍,加强安全作业培训,在专业化防控自然灾害的同时,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五是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投入。实现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协调领导机构全覆盖,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全部乡镇,气象信息员覆盖全部行政村。畅通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渠道,强化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含量[4-6]。

2.2加大工程设施的投入

全县3.33万hm2易涝耕地分布在22个乡镇,治理工程要因地制宜、防治并重、改造和更新相结合、建设和管理相结合。为了快速有效地排除洪水和降低地下水位,要提高各级沟道排水标准,对现有干、支、斗、沟进行清淤扩建,与村通油路的边沟相连,在干渠上主要交通道路设大桥,支沟上设单排涵,局部洼地建排水站。保证沟沟相通、路路相连、排水畅通、交通便利,彻底改变涝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发展。

2.3重点工程项目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建议政府要下大力气把彰武县目前旱涝区农业种植区划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搞清,有针对性地进行旱涝工程治理。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结论和作物适应旱涝能力的特点科学规划,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7-8]。

2.4科学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选择地势稍微高爽地方建设施大棚避免洪涝危害。二是设施暖棚要提高标准,避免大风、暴雨、冰雹、暴雪、

寒潮、低温冷害等造成损失。三是由于设施农业投入大,产出大,也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应加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倡导企业、棚户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2.5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彰武县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还很高,且农业生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格局,而气候条件的变化必将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影响。要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可以适当增加春小麦、水稻种植面积,研究农业气候种植结构转型。

2.6加强农田污染防治

目前全县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5万hm2,但滴灌区有很多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地膜,这样就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和环境污染,滴灌面积扩大了,污染也在扩大,建议在实施滴灌节水中尽量使用可降解地膜,切实把环保放在第1位。

3参考文献

[1]王凤霞.彰武县涝区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7,27(2):29.

[2]杨科.湖南省邵阳市气象灾害特点及应对措施[J].北京农业,2012(3):194-195.

[3]赵桂平,李大伟,李智勇.彰武县节水滴水节灌系统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05,208.

[4]李松平,严力蛟,娄伟平,等.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483-486.

[5]张惠莲.永定县烟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67-268.

[6]许本作,刘建军,伍志民.关于农业防灾减灾的思考——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09(4):26-28.

[7]刘咏梅,赵忠福.阿拉善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99-300.

[8]龙文军,温闽赟.我国农业保险机制与农业防灾救灾措施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2):189-194.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5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多发,较常年明显偏重。特别是入汛以来,台风“珍珠”、“碧丽斯”、“格美”、超强台风“桑美”陆续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一些地方重复遭受洪涝灾害;7月22日、8月25日云南盐津先后发生两次5.1级地震;重庆、四川等地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旱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国务院于8月23日召开147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的防灾救灾工作,并于8月25日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部各有关单位和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做好灾害防御和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涉及建设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农村房屋的倒塌和破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损坏和次生灾害,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工程施工工地临时设施倒塌和发生事故。我们要主动做好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深入灾区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开展恢复重建。

一、当前重点抓好灾后重建指导工作

要立足于灾区生活安定,指导地方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房屋重建工作。

要加强对恢复重建规划的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重建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在村镇规划中充分考虑防灾、应急避难和疏散要求,注意选址安全,使农民建房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滑坡、泥石流、塌陷、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提高抗灾能力。

要保证灾区的饮水安全。加强对城市供水设施抢修和水质监测等的技术指导,组织有关城市支持农村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保证灾区尽快恢复供水。

要指导地方组织好房屋重建工作。要加强对农民房屋建设和灾后重建的技术指导。针对当前农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派出专家深入灾区,指导重建房屋特别是农村民房的设计和施工。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农村民房和建筑材料的特点,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推广应用农居抗震、抗风等实用技术。及时出台有关农房建设的技术规程,提供适合不同地区,满足不同需要的灾后重建农居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指南。要有计划地组织对村镇建筑工匠的防灾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和水平,提高农民自建房屋的建筑质量。

要采取措施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研究增加城镇排水保障能力的措施,防止由于排水不畅而影响城镇正常运行;指导各地加强城市行道树养护加固工作,强化户外广告站牌的管理;研究相关措施,指导灾区做好垃圾的清理工作,防止灾后环境恶化。

同时,现在仍处在灾害多发期,有关部门要与各地加强联系,加强有关灾害的安全防范。要加强汛期风景名胜区危险区域的排查和加固,增加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汛期旅游人员的安全防范。

二、研究建立建设系统防御自然灾害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调研,研究如何指导地方建设系统防灾救灾工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建设系统防御自然灾害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查找防灾抗灾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地区已发生灾害的具体情况,针对房屋建筑、建筑施工现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农房、建筑边坡工程和风景名胜区等建设系统防汛工作的重点方面和重点环节,完善抗震、防台风等各类应急预案,并继续抓好预案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

加强村镇房屋的规划、设计和质量监管。在重视城市房屋质量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农村的房屋问题。进一步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质量监管,建设抗震防台风等防灾示范工程,保证工程按照标准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把村镇防灾内容纳入村镇建设规划,尽快出台《村庄与集镇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标准》,加强对村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要求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农村医院、卫生所、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设防标准,为村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

健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有关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线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制度。深入研究有关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标准体系,增加有关应急避难场所和相关设施。研究出台有关灾后应急供水规章制度和卫生导则,尽快颁发城市轨道交通防灾导则。研究和修订有关城市防洪规划和排水标准,提高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防灾能力。

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防灾能力建设。采取措施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防灾工作,进一步提高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加强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和管理人员抗御台风、防范滑坡等灾害的知识教育。组织制定《建筑施工灾害天气预警应急预案》,制定建筑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安全技术规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大力普及预防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切实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要将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的要求贯穿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并将其作为建设系统管理的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市长培训的必修内容。要总结建设系统的先进事迹,并在有关媒体上加强宣传报道的力度。

三、加强城乡防灾体系建设

做好城乡防灾工作,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建设系统的综合防灾体系。

加强领导,把综合防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形成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综合防灾组织指挥体系。要尽快颁发《关于加强城乡建设综合防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城乡综合防灾法律法规、灾后评估以及有关防灾技术标准,加大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健全工作网络体系,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城乡建设综合防灾工作作为建设领域“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确立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防灾思想,进一步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特别是更加重视农村防灾工作,要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6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近期省召开的几个会议精神,布置相关工作。省委、省政府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列为“十项民心工程”以来,我市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做好水利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取得良好成效。我讲完话后,市水利局***局长将传达省有关会议精神,并就今后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做好我市三防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各县(市、区)回去后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做好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各县(市、区)要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农村饮水工程是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认真抓好抓实这项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稳定社会的一件政治任务。各县(市、区)要明确任务,加快全省农村饮水民心工程实施进程,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今明两年重点解决农村***万人饮水困难问题;2004年~2008年全面改善***万人的饮水条件,达到饮用上清洁卫生水,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和供水保证率,力争到2010年按省的要求,让有条件的广大农村群众基本用上自来水。

其次,要认识到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紧迫性。就全省来说,通过近20年的努力,我省共解决了949万人吃水困难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1.1%,高于全国56.6%,但相对滞后于浙江、江苏等省市80%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我市目前形势看,截止到2002年,我市农村仍有***万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食水困难问题,其别困难人数有***万人。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偏远乡镇,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方便,经济较落后,人员居住较分散,十分不利于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的实施。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全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将从今年开始逐步展开,计划用5年时间(2004~2008)解决全市***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的契机,创造性地做好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

最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也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如果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我市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共同努力,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基础,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业,才能使农业和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民才能过上小康的日子。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是关系到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落实措施,把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推上新台阶。

按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我市已完成的《韶关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规划》和《韶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全力以赴,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的巨大合力,认真做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按省市的有关要求,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由计划、财政、水利、扶贫、环保、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严格按省市制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完成一宗,销号一宗,发挥效益一宗,把好事办实,把利益真正落实到群众身上。

2.抓住重点,由点带面。各县(市、区)要抓住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逐个突破,扎扎实实推进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

3.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建设中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建成后,一方面要及时组织验收,及时移交手续,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要建设好工程的管理机构,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实行有偿供水,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供水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资金问题是我们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当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总体规划所需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投入,安排好配套资金;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在上级的专项资金引导和补助下,利用“政府推动、政策带动、社会联动”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明确目标,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用水困难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等。***书记要求除***水利枢纽外的其他***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关系到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也是水患灾害较为频繁的山区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把水安全问题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来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我市的洪涝、旱灾频繁。在去年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我市各地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缓解各地旱情、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区及各县(市、区)近年建成的城市防洪堤,都经历了多次洪水的考验,为保障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以进一步推进全市水利建设,增强防灾抗灾的能力。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

2.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关系到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我市是个农业大市,要进一步发展我市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只有全面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才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可靠的水利工程,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没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就没有水利的现代化,就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抢抓机遇,切实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抓出成果、抓出成效。

3.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有利于我市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发展环境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患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全市发生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都以数千万元、数亿元计算,甚至出现死人伤人的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要消除水安全隐患,就必须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提供安全的水环境,也是优化我市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

(二)认真、扎实地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市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和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运行机制。各县(市、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高起点抓好规划。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要在充分论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都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订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建设规划。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注意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把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治理与保护环境、保护历史人文特色等方面相结合。

2.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决定着工程命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必须把每宗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严格落实好“四制”(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把好质量管理和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高标准建好每一宗工程。

3.改革与创新投资机制。预计要如期完成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约需投入资金***亿元,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要如期完成工程任务,需要多渠道解决资金。水利建设要实行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落实好事权和责任。一是要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二是要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中央水利资金和国债资金。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水利规费。落实水利建设基金专款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也可以水利规费预期收益作担保,向银行贷款。四是通过开发资源来筹措建设资金,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五是要大力吸收民间和社会资金。村级的农水工程建设、维护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中政策允许的每年“一事一议”制度抓好落实,既不违反政策,又能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

(三)加强领导,确保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加强领导,协调各方,落实责任,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水利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职能部门的责任,认真做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各项主要工作。发展计划、财政、建设、国土、交通、环保、林业、审计、监察、农业等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全力合作。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项目,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打好这次水利建设大会战。要急工程建设之所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绝不允许推诿塞责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到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去。

三、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目前我市防汛工作已进入主汛期,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市长***同志来到市三防综合指挥调度大楼,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防汛工作表示满意,对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敬业精神表示感谢,对我市今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度汛安全做了重要指示,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一)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由于自然因素、地理位置的关系,我市极易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三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市历届党委、政府对三防工作都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把水安全作为我市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要克服以下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1.“等、靠、要”思想。有些县(市、区)在强调安全生产的时候,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安全工作拖拉,没有落实到实处。

2.无所作为的思想。有个别基层领导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得过且过,对安全工作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这种消极倾向是一种最大的隐患。

3.厌烦、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水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反复抓、抓反复,有人对此产生厌烦心理,觉得年年都是这样,次次都是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不良情绪极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使一些小隐患变成了大问题。安全工作中所涉及的工程措施等,都需要投入,有的地方以经济不发达为理由,逃避畏惧,对困难不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而是一拖再拖,不利于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还有个别地方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我这不会有事”、“今年不会有事”,省市布置的安全措施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一到出事就后悔不及。

(二)明确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度。

三防工作是做好水安全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省有许多相关的规定、市也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三防工作责任制已成一体系,逐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省市有关规定,这些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工作制度要落实,就必须落实防汛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责任监督机制和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防汛行政责任人、具体部门和技术责任人,明确职责,严格实行。对落实责任制我们绝不能手软,不管是谁违反,都要严格地、坚决地依法追究责任,以保证制度的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也要明确,市三防办要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只有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相互协调,三防工作才能做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可持续。

(三)加强检查,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汛前各地都要对辖区内的水工程进行检查。***水库出险后,各地以“两小”工程为重点对辖区内的水工程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从各地的汇报材料来看,许多小水电站、水库和山塘仍有或大或小的隐患,不能达到省规定的有关标准,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排除各类安全隐患,责令有关单位部门限期整改,并逐宗逐项跟踪落实,确保度汛安全。

(四)固本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防工作以防为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提升三防综合防护能力的根本所在。近期,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提升我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也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去年我市成立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责任书》;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抓紧时间,确保在年底完成我市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供给保证。

2.加快我市三防仓库建设,做好三防物资储备工作。三防物资储备是做好抢险工作,把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所受灾害损失减到最少的有力保障。我市三防仓库目前还处于规划阶段,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推进我市三防仓库的建设进程,做好我市三防物资储备工作,奠定抢险救灾的基础。

3.加快三防队伍建设。一是提高三防办公人员素质,改善三防办办公条件,逐步实现三防信息化办公;二是做好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的培训工作,提高有关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和抢险技术;三是建立专业抢险队伍,加强培训,配好装备,提高抢险队伍的战斗力。

4.加大投入,保障三防经费的落实。三防工作是保一方平安的社会公共事业,各县(市、区)要做好预算,加大对三防工作的投入,对上级下拨的三防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保障三防经费的落实,推动三防工作的进程。

(五)严抓落实,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7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近期省召开的几个会议精神,布置相关工作。省委、省政府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列为“十项民心工程”以来,我市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做好水利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取得良好成效。我讲完话后,市水利局***局长将传达省有关会议精神,并就今后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做好我市三防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各县(市、区)回去后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做好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各县(市、区)要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农村饮水工程是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认真抓好抓实这项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稳定社会的一件政治任务。各县(市、区)要明确任务,加快全省农村饮水民心工程实施进程,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今明两年重点解决农村***万人饮水困难问题;2004年~2008年全面改善***万人的饮水条件,达到饮用上清洁卫生水,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和供水保证率,力争到2010年按省的要求,让有条件的广大农村群众基本用上自来水。

其次,要认识到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紧迫性。就全省来说,通过近20年的努力,我省共解决了949万人吃水困难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1.1%,高于全国56.6%,但相对滞后于浙江、江苏等省市80%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我市目前形势看,截止到2002年,我市农村仍有***万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食水困难问题,其别困难人数有***万人。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偏远乡镇,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方便,经济较落后,人员居住较分散,十分不利于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的实施。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全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将从今年开始逐步展开,计划用5年时间(2004~2008)解决全市***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的契机,创造性地做好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

最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也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如果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我市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共同努力,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基础,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业,才能使农业和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民才能过上小康的日子。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是关系到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落实措施,把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推上新台阶。

按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我市已完成的《韶关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规划》和《韶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全力以赴,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的巨大合力,认真做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按省市的有关要求,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由计划、财政、水利、扶贫、环保、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严格按省市制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完成一宗,销号一宗,发挥效益一宗,把好事办实,把利益真正落实到群众身上。

2.抓住重点,由点带面。各县(市、区)要抓住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逐个突破,扎扎实实推进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

3.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建设中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建成后,一方面要及时组织验收,及时移交手续,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要建设好工程的管理机构,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实行有偿供水,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供水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资金问题是我们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当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总体规划所需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投入,安排好配套资金;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在上级的专项资金引导和补助下,利用“政府推动、政策带动、社会联动”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明确目标,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用水困难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等。***书记要求除***水利枢纽外的其他***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关系到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也是水患灾害较为频繁的山区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把水安全问题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来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我市的洪涝、旱灾频繁。在去年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我市各地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缓解各地旱情、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区及各县(市、区)近年建成的城市防洪堤,都经历了多次洪水的考验,为保障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以进一步推进全市水利建设,增强防灾抗灾的能力。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

2.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关系到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我市是个农业大市,要进一步发展我市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只有全面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才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可靠的水利工程,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没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就没有水利的现代化,就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抢抓机遇,切实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抓出成果、抓出成效。

3.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有利于我市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发展环境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患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全市发生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都以数千万元、数亿元计算,甚至出现死人伤人的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要消除水安全隐患,就必须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提供安全的水环境,也是优化我市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

(二)认真、扎实地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市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和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运行机制。各县(市、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高起点抓好规划。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要在充分论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都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订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建设规划。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注意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把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治理与保护环境、保护历史人文特色等方面相结合。

2.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决定着工程命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必须把每宗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严格落实好“四制”(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把好质量管理和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高标准建好每一宗工程。

3.改革与创新投资机制。预计要如期完成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约需投入资金***亿元,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要如期完成工程任务,需要多渠道解决资金。水利建设要实行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落实好事权和责任。一是要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二是要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中央水利资金和国债资金。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水利规费。落实水利建设基金专款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也可以水利规费预期收益作担保,向银行贷款。四是通过开发资源来筹措建设资金,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五是要大力吸收民间和社会资金。村级的农水工程建设、维护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中政策允许的每年“一事一议”制度抓好落实,既不违反政策,又能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

(三)加强领导,确保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加强领导,协调各方,落实责任,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水利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职能部门的责任,认真做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各项主要工作。发展计划、财政、建设、国土、交通、环保、林业、审计、监察、农业等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全力合作。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项目,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打好这次水利建设大会战。要急工程建设之所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绝不允许推诿塞责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到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去。

三、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目前我市防汛工作已进入主汛期,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市长***同志来到市三防综合指挥调度大楼,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防汛工作表示满意,对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敬业精神表示感谢,对我市今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度汛安全做了重要指示,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一)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由于自然因素、地理位置的关系,我市极易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三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市历届党委、政府对三防工作都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把水安全作为我市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要克服以下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1.“等、靠、要”思想。有些县(市、区)在强调安全生产的时候,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安全工作拖拉,没有落实到实处。

2.无所作为的思想。有个别基层领导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得过且过,对安全工作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这种消极倾向是一种最大的隐患。

3.厌烦、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水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反复抓、抓反复,有人对此产生厌烦心理,觉得年年都是这样,次次都是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不良情绪极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使一些小隐患变成了大问题。安全工作中所涉及的工程措施等,都需要投入,有的地方以经济不发达为理由,逃避畏惧,对困难不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而是一拖再拖,不利于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还有个别地方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我这不会有事”、“今年不会有事”,省市布置的安全措施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一到出事就后悔不及。

(二)明确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度。

三防工作是做好水安全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省有许多相关的规定、市也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三防工作责任制已成一体系,逐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省市有关规定,这些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工作制度要落实,就必须落实防汛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责任监督机制和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防汛行政责任人、具体部门和技术责任人,明确职责,严格实行。对落实责任制我们绝不能手软,不管是谁违反,都要严格地、坚决地依法追究责任,以保证制度的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也要明确,市三防办要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只有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相互协调,三防工作才能做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可持续。

(三)加强检查,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汛前各地都要对辖区内的水工程进行检查。***水库出险后,各地以“两小”工程为重点对辖区内的水工程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从各地的汇报材料来看,许多小水电站、水库和山塘仍有或大或小的隐患,不能达到省规定的有关标准,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排除各类安全隐患,责令有关单位部门限期整改,并逐宗逐项跟踪落实,确保度汛安全。

(四)固本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防工作以防为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提升三防综合防护能力的根本所在。近期,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提升我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也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去年我市成立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责任书》;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抓紧时间,确保在年底完成我市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供给保证。

2.加快我市三防仓库建设,做好三防物资储备工作。三防物资储备是做好抢险工作,把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所受灾害损失减到最少的有力保障。我市三防仓库目前还处于规划阶段,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推进我市三防仓库的建设进程,做好我市三防物资储备工作,奠定抢险救灾的基础。

3.加快三防队伍建设。一是提高三防办公人员素质,改善三防办办公条件,逐步实现三防信息化办公;二是做好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的培训工作,提高有关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和抢险技术;三是建立专业抢险队伍,加强培训,配好装备,提高抢险队伍的战斗力。

4.加大投入,保障三防经费的落实。三防工作是保一方平安的社会公共事业,各县(市、区)要做好预算,加大对三防工作的投入,对上级下拨的三防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保障三防经费的落实,推动三防工作的进程。

(五)严抓落实,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8

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衡发展,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高“三农”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切实做好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一)充分认识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性

渔业是受气象条件影响非常大的产业,气象工作与“三农”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渔业生产、渔村发展、渔民生活对气象服务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有利于渔业增效和渔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气象为农服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县发改、科技、民政、财政、国土、住建、农水、海渔、文广新、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网站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推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整体合力。

(三)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宣传教育力度

要深入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教育、气象信息应用培训和乡镇气象协管员、农村信息员培训,提高群众气象信息运用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增强基层干部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能力。要建立气象服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制度,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发放给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由各村发放给全体村民。

(四)提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完善气象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村、中小学校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逐步建立以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为主体,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等手段为补充的气象信息渠道,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覆盖所有村,力争到户。要充分发挥渔业技术人员作用,组建气象服务专家体系,与渔业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开展气象“直通车”服务,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快捷性。

二、积极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责任感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明确责任目标,周密安排部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新局面。为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应急办、民政局、国土局、住建局、农林水务局、海洋与渔业局、安监局、气象局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搞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四个”能力建设

1.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大风、台风、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局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要加快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优化升级现有气象站网,增加灾害易发区观测站密度,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水平,力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

2.完善风险管理能力。要全面普查我县区域内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按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编制渔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候资源区划。要推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重点加强渔村基础设施建设、渔村迁建选址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渔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按照《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本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按照《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要求,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4.增强防御灾害能力。要加强渔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推进学校、企业等重点场所防灾减灾和防雷设施建设,引导渔民按防雷标准规范建房,提高防灾减灾和防御雷击能力。全县要至少建成1个农村防灾减灾和防雷科普示范点。

(三)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四个”机制

1.建立事故灾害预警信息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向气象部门传递相关气象灾害信息,气象部门接到信息经核实无误后,应按照预定流程,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进行。

2.建立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机制。要加强部门联合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重大责任性事故发生。

3.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气象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以电话、传真、短信、政府公文网等方式,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预警信息,包括气象灾情的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要根据《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职责分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行动,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全力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直至警报解除。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应急办)提出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气象部门要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应急保障。

4.建立气象灾害调查分析及灾情评估制度。气象灾害出现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开展调查分析、灾情评估等工作,仔细查找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处置能力。

三、强化“两个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

县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经费用于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用于村级电子显示屏的安装、乡镇自动气象站的维修维护以及乡镇气象协管员、村级气象信息员的培训、补贴、奖励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拿出专项经费确保气象“两个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9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防御建议;北京密云

中图分类号S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1-0244-02

1密云县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总的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中部低缓,西南开口的簸箕形。密云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境内相对高差近1700m。具有冬季冷、雨雪少,春季风大、湿度小,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冰雹、大风、寒潮与霜冻等,其中春末夏初干旱和夏季局地暴雨是密云县发生最为频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最大的气象灾害。

2主要气象灾害

2.1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从而使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导致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最终造成产量下降[1-2]。发生在作物水分临界期的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影响密云县的干旱灾害可分为春季干旱、春末夏初干旱、夏旱。春季干旱是密云县发生最为普遍、概率最高的自然灾害,主要由于春季降水稀少,气温上升快,空气相对湿度小,土壤水分丧失快造成,有“十年九旱”之说;春末夏初干旱是5月下旬至6月发生的干旱,特别是由于雨季来临明显推迟,造成从春季至夏初持续大旱,往往造成农业严重减产;夏旱是7―8月降水稀少造成的干旱,7―8月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水分蒸发快,而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因此危害较大。为避免、减轻干旱的影响,要科学、合理进行农业布局;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

2.2暴雨洪涝

暴雨是指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水过程。密云县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年际间降水差异显著等特征。降水量的74%集中在夏季,而夏季降水量的多少又常取决于几场暴雨,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是水库蓄水的主要来源,在久旱无雨年份,一场暴雨可解除旱情,有利于农业生产[3-4];但夏季暴雨也易使粮田发生内涝、淹死作物,也可引起河流泛滥,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云县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d左右,年暴雨日数最多为5d,也存在无暴雨日的年份;暴雨最早出现在6月上旬,最晚出现在10月下旬。汛期来临前应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汛期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检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警惕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发生,注意避开危险地段。

2.3冰雹

冰雹是夏半年从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圆形(扁圆、椭圆等)冰块。冰雹灾害是一种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凶猛、持续时间短的气象灾害,还因伴有大风、暴雨,常给农牧业生产,尤其对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带来重大损失。根据对冰雹观测记录统计,平均每年出现冰雹天气1~2d。其中出现冰雹天数最多为6d,有的年份无记载。从时间来看冰雹主要集中在5―9月,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其中6月出现的冰雹天气最多。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可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把农作物或即将收获的庄稼、果品、蔬菜砸坏,极易砸伤人畜、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在收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应根据现有条件,采取相应措施,防御冰雹灾害,对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

2.4大风

气象上把大于8级(17.1m/s)以上的风称为大风。大风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影响很大。影响密云县的大风有2种:一种是可现在9月至翌年4月,伴随强冷空气活动的偏北大风,该类型占全年大风日数的80%;另一种是出现在夏季,伴随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雷雨大风,该类型虽持续时间短,但破坏力强。要注意收取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采取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等措施。

2.5寒潮

日最低气温24h内降温幅度≥8℃,或48h内降温幅度≥10℃,或72h内降温幅度≥12℃,而且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称之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寒潮一般都伴有大范围的大风天气,大风之后,严寒便接踵而至,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应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防风、防低温的准备工作。低温来临时,可采用覆盖法、灌水法、喷水法、加热法等措施,改变局部小气候生态环境,减轻低温危害。

2.6霜冻

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叫做霜。密云县平均无霜期为175d,最长达到195d,最短为144d。霜冻则是指地面(或叶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温度以下时,农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各种农作物遭受冻害的温度指标不同,但大多数农作物当地面(或叶面)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时会遭受冻害,霜冻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在作物成熟前期发生霜冻,直接影响产量,受灾后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挽回损失。特别是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使作物、陆地蔬菜受害。防御霜冻危害,可采用合理进行农业布局,调整播种期,使作物在霜冻前充分成熟,避开霜冻等措施;另外可采用灌水法、遮盖法、施肥法、风障法等防寒措施,以减少低温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3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建议

3.1加强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2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气象灾害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局地性和复杂性等特征。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更加精细、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服务,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多个部门联合联动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也是高效、扎实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前提。

3.3提高信息传播覆盖面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解决信息传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增加预警方式,提高信息传播覆盖面,使“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方便偏远山区群众能够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3.4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当前气象灾害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全民参与。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展示屏、大喇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采用讲座、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4参考文献

[1]陈正洪.气象灾害应急政策研究与建议[J].内蒙古气象,2012(5):68-71.

[2]李红梅,范建忠,李星敏.近51a来陕西农业干旱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2013(6):9-12.

农机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篇10

冰雪预防措施

冰雪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一般对人身和工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不大。其最大危害是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影响,由此造成一系列的间接损失。为防治冰雪融水对公路造成危害,主要是在沟内采取适当的拦挡措施,构筑混凝土坝、格栅坝等,一方面可阻挡泥沙碎石出沟,另一方面被拦挡的物质堆积起来后还可起到稳定沟床和沟坡、减少泥沙侵蚀的作用。

此外,对经常淤积的桥涵进行适当的工程改造,扩大桥涵孔径,增加排泄能力。对于冰川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沟内采取拦挡措施,通过拦挡,消减泥石流对沟外设施的冲击破坏,使少量出沟的泥沙顺利排泄,减轻灾害。另一方面,沟内被拦挡的泥沙石块回淤后,亦可起到稳定沟床和沟坡的作用,减少沟内来沙量。在泥石流特别严重的沟内,还可设置数道拦挡坝进行堵截。

预防冰雪灾害措施关键是要在作好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先采取防护措施,如疏导牲畜,转移牧民,采取一些保温防冻措施等。另外,对草场牧区、厂矿企业及道路交通等要进行全面规划,在设置上要布局合理,利于及时疏导转移。

为了能在灾害不期而至的时候把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报系统。及时地对将要发生的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是防灾减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准确的预报,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提前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以便灾害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例如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灾害防治中心,对强降雪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第二,加强向市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力度。使民众能够充分了解针对各类灾害的自我防护方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救和相互救助尽量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不是不知所措被动地等待救援。

第三,完善灾害应对体系建设。这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抗击灾害的能力。国家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灾害应对机制,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相应的机构。目前,人民防空的工作职能正在向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的民防功能转换,因此防灾减灾就成为人防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可以将防灾减灾机构建立到各级人防部门,形成一个应急指挥网络。人防部门要发挥自己的部门优势,在普及人防知识的过程中加入防灾减灾的内容,并合理安排资金,购置防灾设备、储备防灾物资,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防灾演练。

第四,在平时的基础建设中(包括电力、铁路、公路交通等),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有超前意识,陈旧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结构抗力等级要能够满足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灾害的考验。

冰雪的主要危害

1、农业产量

油菜:大雪、暴雪天气主要出现的江淮和沿江地区是我省油菜主产区,对我省油菜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油菜较高和脆弱的植株体经不起重压造成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二是持续低温雨雪对油菜造成冻害。长期的雨雪过程过多的增加了农田土壤湿度,不利于油菜形成壮苗。

2、农业设施

此次大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对大棚蔬菜的危害最大。由于持续低温,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受冻,由于持续低温,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受冻用于早春栽培的幼苗也易冻死。

3、林业

连日大雪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重灾区主要出现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大量毛竹、杉木、果树被积雪压断,苗木被积雪压塌。气温持续偏低,造成开采茶园、幼龄茶园、茶树良种苗圃冻害严重。

4、养殖业和渔业

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

5、春季农业生产

就淮北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除了以上提到的有利影响外,冬季降雪补充了土壤底墒,对春旱发生频繁的淮北地区,可有效缓解春旱,促进小麦增产。

就江淮和长江以南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最主要的是大雪导致农田土壤水分过大,对春季易发生涝渍危害的我省南部地区来说更为不利。

另外春季的气象条件也决定了遭受冻害油菜的恢复程度。如果气温正常回暖,水热配合适宜,受冻的油菜可望逐步恢复,争取较好的产量。如春季阴雨天气多,今年的油菜产量不容乐观。

由于连续低温雨雪天气增加了对大棚蔬菜的管理难度,再加上大棚损失严重,影响到春季蔬菜的供应量。

冰雪的现象简介

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低温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

中国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冬、春季时天气、气候诸要素变率大,导致各种冰雪灾害每年都有可能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致使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