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工程网络教育十篇生物工程网络教育十篇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37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1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网络教学;现代化教育

网络对于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要,网络教学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能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式的变革,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文化与价值的层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叫生物工程,是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而成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同时也为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领域。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把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相融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着重研究包括基因工程制药、抗体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在内前沿技术研制新药的原理、方法、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等。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技术新,而且更新速度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会成为高校教研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利用生物技术知识面广、更新快等特点,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进行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同时初步探讨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希望以此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数据库及相关教学软件系统,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学生只要在网络存在的环境,就可以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甚至考试。网络教学的整体功能支持以及资源环境是网络资源得以体现的前提和必要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其所构建的网络数据环境中顺利的进行学习及测试。构建优秀的网络教学可以消减老师及学生使用时的条件障碍,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教学进行实用性、快捷性、功能性评估,可以发现其存在的某些障碍性问题,有利于界面及功能改进,同时改善师生的用户体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网络技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深入,在教育中更是的应用广泛。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的距离,产生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所有的教学资源与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但是,也不能抹杀教师的教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网络获取正确的信息,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养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生物技术制药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经历的漫长的时间,从最早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到本世纪新兴学科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其覆盖面很广,应用更为广泛。生物技术制药通过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物理化学、药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成进行新型生物药物的制造,对于当代药学专业学生是必备课程。但是,各高校的药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相对薄弱,以作者学校为例,仅开设了药学基因组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学等少数相关课程,还有很多相关学科课程则根本没有涉及。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阐述生物技术相关原理,更要强调制药学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分不清重点,同时因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而学习困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的基础学科,可以温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学科,从而提高学习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2.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技术新,而且更新速度快由于生物制药技术的急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师应把最新的知识、技术等内容每年都要加入教学中。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在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技术制药》为教材的基础上,查阅文献便于扩展补充新知识。如在网络教学内容中补充了转基因动物制药、海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研发靶向药物、人类基因组学、代谢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等专题。在网络教学中不断补充前沿知识,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1.做好网络课程课件和素材的充分准备。搞好课程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优秀课件和素材的准备,因此,一方面,要购置一些研制好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优秀课件,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实际自行开发研制相关课件。要根据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特点研制、使用视频课件和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另外,网络课程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及其辅导队伍。鼓励和支持在校研究生从事本科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2.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一方面,对网络课程教师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帮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另一方面,组织有条件、有积极性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学习相关教学课件的制作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3.要合理安排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电脑资源,为准备学习生物技术相关内容的学生创造充足和便利的上网条件。4.建立网络教学评估考核体系,对生物技术制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够有效监控和评估。通过在线测试,以及考试结果来了解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5.加大生物技术制药网络课程数据库和网页资源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主页的相关位置,设置网络连接,使学生只要有网络就可学习、测试,这样就不拘泥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在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学习,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概念大变,网络教学是立体多维的。

四、展望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2

随着intemet的发展和普及,远距离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以intemet为依托的现代教育体系中,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内。远程网络教学(远程大学)班级的规模和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个班级可能达到几千人、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这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远程大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遍布世界的intemet把各种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和公共文化设施联接在一起,给远程大学的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远程大学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自己感喜好的知识,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

面向21世纪的物资流通高等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必须建立在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上,并由此去有效地牵引其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通过网上实现物流教育,对于物流教育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实现远程物流教育是物流教育信息化、时代化的必然趋向

1.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和21世纪人才特征要求相比,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摘要:强调了过窄的专业教育,忽视了复合知识的传授,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在教育设计模式上的反映是基础理论、专业定位有待优化;在教育组织模式上的反映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①基础理论不够扎实。由于在思想观念上过分强调以行业为中心、过于重视专门人才培养,因此,文化基础的教学在课程开设缺乏应用能力的培养。经济理论,非凡是宏观经济理论、管理经济理论的知识含量明显不足。

②教育模式比较陈旧。“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根源于教育的组织模式。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强,非凡是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和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

2.远程物流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技术,是一个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育新问题,开发和使用各类学习资源的领域,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美J.D.Finn)。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的进程中已经发挥了关键的功能,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英Romiszowiki)中以证实。从手段观的角度来看,经历了视觉教学(Visualinstruction)、视听教学(andio-visua1instuction)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Basedinstrucstiotion)即通常讲的从幻灯、广播、电视、电脑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媒体的制作和选择的内涵已发展为一系列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过程;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探究领域由单纯的辅助教学或教学手段发展到教育或教学的评价技术,上升到课程的设计和评价,带动教学管理组织。实质上,教育技术的进步弓愧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较有效地牵引了教育资源最优化。

远程化、网络化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最高形式,将更为有效地牵引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它在远程网络教学(远程大学)。继续教育、开放性教育、“个别化学习”环境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为教育思想和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面向21世纪的高等物流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必须建立在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上,并由此去有效地牵引其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三、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的变化和创新

面向21世纪的物流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其运作根本是实行开放性教育、促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增长,为此,教学组织模式要向“信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相对于传统的物流教育模式的变化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摘要:

1.物流教育的功能。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承继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化”了摘要:一方面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中,远程网络物流教学使每个学习者都是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扩散、交流、共享和增值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物流教学模式。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是以把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凡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来源则是多样化的,除了教师和教科书以外,各种信息媒体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校、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

3.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在传统物注解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是机械的、死板的。学生的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全依学校的铃声和作息制度进行。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则是可以分离的。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到课堂上去听,哪些课程则注册虚拟课程,采用自学和最后通过考试的方法取得学分。远距离教育在全世界的蓬勃开展,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选择任何物流课程学习。

4.教学组织形式。效率低下的个别教学和农业社会生产的分散性是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强调集约化、批量化的生产,班级授课制运应而生,但教学效率的提高却是建立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而利用远程网络进行物流教学,各种授课方式可以灵活地进行。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

5.教育和工作的关系。传统教育的模式把人的一生分为两截,前端为受教育阶段,后端为工作阶段,把受教育和工作人为地割裂开了。如今,一次性受教育的模式终结了,物流工作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模式诞生了。信息网络是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它为物流工作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四、构建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的原则

网络化物流教育环境是实施网络化物流教育工程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外各种“网络化教学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但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已实施的网络化教育工程来看,为确保应用效果和投资规模相适应,远程物流教育工程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应确立为摘要:

1.教学为本、效果为主。网络化教育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场所。假如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运用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应用多媒体手段,课件形式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在课件中真正表现出来的知识和内容却很少),学员通过学习并没有达到很好效果的话,那么,再好的教育环境也将失去其实际的意义。因此,物流教育环境建设成功的标志,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上,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物流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水平作文章。

2.坚持实用、强调开放。远程网络化教育环境一定要实用、经济,要符合教员、学员的教学培练习习惯和教学要求,避免一味追求高起点而忽略基本的实用性。应该坚持普及和专用相结合,突出特征,突出特色。同时,远程网络化教育环境很重要的特性在于其良好的开放性,一定要坚持统一标准下的开放性原则,使各教学站点之间具备互相兼容、信息共享的功能,并且教学站点中各种系统都要有良好的扩展和升级性能,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需求。

3.统筹布置、集中管理。网络化教育环境的建设涉及的方面多、投人大,对教学的影响深远。要完成这样的工作,必须要有全局观点,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分步实现。要坚持统一管理,由于建设涉及教育组织模式、教育设计模式等诸多方面,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五、远程物流教育网络模式构想

1.远程物流教育环境

21世纪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将是以网络化、案例化、设计性实验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集成的开放教育。在综合分析多种网络化教育环境模式的基础上,将基于intemet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作为实施远程网络化教育工程主要的教育环境模式,但在实际建设中,根据教学站点所要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摘要:教员教学探究站点、基于广播电视逆程信息网的远程教育站点和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等部分。

(1)教员教学探究站点

在网络基础上建立个人信息站点。用信息站点的工作方式进行网络化备课,远程授课、辅导、学术探究、实验设计、案例捕捉和信息交流。

(2)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

通过建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将上述信息站点和物资流通科研机构、物资流通企业、大专院校和学生通过intemet联接起来,把物资流通的教学、科研环境建立在intemet的基础上,从而实现

物流教育开放性远程教育的目标。

2.远程物流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基于internet的远程物流教育网络,在客房端的机器上,可以使用windows95(98)/nt中文版。有关网络测览器,使用netscape4和ie4能满足需要。有条件的可以再安装lotusnotes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现有的网络环境已能基本满足web测览方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modem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但也能在基本上满足网上在线学习的要求。

3.网上物流教育的组织

有关网上物流教学的组织模式,目前尚未结论性的探究结果。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远程网络化教学组织方案供实践中探索,以寻找适合开展远程网络化教学的组织的模式。

(1)教师个人物流教学探究weB

基于个人weB的物流教学探究站点是远程网络化物流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在网上完成整个课程或专题的讲解讨论。布置练习、测验评分、统计、教学评估等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员可通过这类教学探究站点向各类教学站点进行集中授课、布置作业、解答新问题;向网上用户公布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解答新问题;在国际网络范围内进行管理案例捕捉,直接引人课堂。基于个人weB的教员教学探究站点的内容组织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计

划、相关课程教材、网上相关学科资料)、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课程表)、课程教材(电子版教科书、教案、讲稿及教学注记、教学投影及课件)、作业和考评(课程作业、学习牵引链路、探究专题、考核和成绩公告)和交流论坛(集体备课论坛、新问题及解

答、学员学术探究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等。

(2)物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远程网络化物流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嵌人“在线式案例教育技术”、“网络型多媒体教育技术”、“系统化情景教育技术”、“设计性管理实验”等,促使物流教学方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组织手段。

远程Cai物流教学必须达到以下的总体功能摘要:教员通过系统能将Cai课件中的图象、文字、动画、声音等媒体信息传递到各类教学站;学员能利用系统进行Cai的个别化学习;教员可通过教员教学探究站点向学员布置作业、解答新问题、专题考核、统计成绩,基本实现在网络上完成整个课程或专题的讲解讨论、布置练习、测验评分、统计、教学评估等全部教学过程;能无缝地联接internet,以便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和进行远程教学。

在远程网络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进行多媒体数据加工软件、多媒体编著整合软件等开发软件的共享。网管员进行集成、刻录、上网。

4.交互手段的使用

远程物流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是保证远程物流教育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和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虽然不如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和有人情味,但对学生来说,反而对向教师提问感觉更方便和随意。加强交互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如在BBS上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间的讨论,或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多人合作的任务和作业等。

六、结论

利用web形式,开展远程物流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现有网络软、硬件环境下,亦有诸成功的尝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面前,物流技术的探究和物流教育的创新已经落后,实现远程物流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今后,还需在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究,以使网上物流教育趋于完善摘要:

1.加强网络物流教学中交互手段及方式探究。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3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网络性能分析;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42-02

收稿日期:2013-07-10

作者简介:徐慧(198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网络与服务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201227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p2p技术的网络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2012FFB006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1]。“网络性能分析”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方法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的教学经验展开讨论,提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阐述网络性能分析核心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并思考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一、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网络性能分析方面的本科教材比较少,而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性能分析方面的本科教材就更加有限。尽管“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教材的局限性给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相对于其他知识体系比较成熟的课程,“网络性能分析”课程仍缺乏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结构。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材局限性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网络性能分析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解决方案的兴趣,进而指导学生开放思想,不断地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网络性能分析的知识体系结构。

二、网络性能分析核心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网络性能分析而言,为了给学生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提出第一个核心问题,并围绕该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网络性能的初步概念。

(一)量度网络性能的重要性

“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的相关先修课程已从一些角度考虑过网络性能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如从速度的角度分为高速和低速等)的层面上能否确切地比较两个网络的特征。

在引导学生思考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知识,并希望学生通过经验逐步意识到,这种定性方法不足以确切地比较两个网络的特征,而需要使用定量的量度来精确地描述网络的性能。

(二)网络性能的度量指标

通过这一核心问题的提出,指导学生结合真实的网络服务体验,如即时聊天工具和iptV业务等,逐步了解网络性能的度量指标,并结合实际为学生解释延迟、吞吐量、丢包率等主要的网络性能度量指标。

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网络性能度量指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可以通过道路交通堵塞的例子说明吞吐量与延迟之间不是独立无关的,即将吞吐量类比为道路车辆,将延迟类比为车辆拥塞情况,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例了解吞吐量与延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吞吐量的增加将导致延迟随之增加,以及当吞吐量接近网络容量的100%时,延迟急剧上升等事实。按照这一思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在某一时刻网络正在传输中的数据量,学生这时则比较容易得到采用吞吐量与延迟的乘积这种方式。

(三)网络性能指标的测量

关于网络性能指标的测量问题,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常用的网络抓包工具观测网络流量,监视网络性能。这一解决方案在相关先修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并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网络性能指标测量问题形成一个比较容易掌握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从多视角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核心问题。

一方面,指导学生尝试将网络测试方法学应用于网络性能分析中。网络测试方法学相关的标准RFC文档详细介绍了按照网络体系结构逐层的主要技术指标[2]。由于暂时没有网络测试设备的支持,可以通过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测量网络性能指标,依据现有的实验条件,也可以考虑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实现网络性能指标的测量。

另一方面,鉴于先修的网络管理相关课程已经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管理事实上的协议标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Snmp)的理论体系,引导学生相互间讨论网络管理理论在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并尝试应用基于Snmp标准的网络管理应用开发方法实现网络性能管理功能。

从多视角思考“如何测量网络性能指标”这一核心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方案实现网络性能指标的测量。当然,这同时又需要研究测量结果的可信度问题。

(四)网络性能指标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考虑到网络性能指标的测量结果,指导学生讨论其可信度问题。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无论是采用网络抓包工具、网络测试命令,还是网络管理方法,发送用来测量网络性能的通信量本身有可能又会影响网络的性能,进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可信。

另外,从精确测量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条件的不断变化、网络业务的突发行为等对网络性能指标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目前存在缺乏学科交叉培养、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而物联网工程教育与物联网技术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采用提出的这种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时需要注意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在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考虑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引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引进国际先进的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行)工程教育模式。

作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学模式以工程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工程技术知识,加强动手操作能力,这将有利于推进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在将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教学时,考虑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性能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建立网络性能分析知识体系,最终具备网络性能分析的实践技能,能够参与物联网性能相关研究、开发与应用,承担一定的创新性工作。

(二)利用多层次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课程实践的角度,湖北工业大学全天(包括晚上与周末)对所有本科生开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高网络性能分析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性能分析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投入大量经费建设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010年,湖北工业大学与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和武汉思美特科技公司联合建立物联网实验室和科研基地。2011年,湖北工业大学与台湾晶心宏科技有限公司确定合作关系,作为一家集成电路企业,台湾晶心宏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相关设备用于建立联合实验室,并请来企业资深培训师通过直接上机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嵌入式开发。

所有这些实践平台从多层次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性能分析”课程实践提供了开放场地与各种硬件设备的支持,有利于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物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性能分析的新问题,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寻求解决方案。

考虑到“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是湖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旨在探索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性能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我们提出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并将网络性能分析核心问题驱动的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良好。当采用这种问题驱动式方法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时,我们积极探索从网络工程专业过渡到物联网工程专业需要注意的内容,最终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R].2010.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4

关键词:网络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天空教室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多且学科发展迅速。该课程主要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展、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发病机理和防治的科学[1]。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是医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医学细胞生物学应用英语或双语教学在我国医学本科教育中还处于探索阶段[2],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实践证明开展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的研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已经积累了不少医学细胞生物学多媒体资源[3],[4],但适用于双语教学的网络课程还鲜见报道。经过近年来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我们已经制作了集丰富文字、插图、视频、音频等为一体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网络课程,对于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件平台

该网络课程是依托校园网、利用天空教室软件平台制作而成。“天空教室软件平台”是由国内知名教育技术厂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符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一套网络教学系统,各学校可以购买使用,其功能包括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建设及管理等,系统中的所有模块均操作简便,而且可以修改或增删模块中的内容,功能强大,是制作网络课程的较佳选择,配合Skyone工作平台的离线备课功能,可随时录入与更改信息,易于网站管理[5]。但其也有不足:比如用其开发的网络教学系统风格模式比较单调,缺乏个性和变化。鉴于这一问题,我们对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网络课程中“在线课程”这一主要模块,先利用“Deepthroat网站生成系统”制成内容丰富的网页,然后再利用天空教室软件的导入功能把网页导入到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中。Deepthroat网站生成系统是一种较好的网页制作工具,容易制作特色风格的网页,但因为网页做好后需要放到服务器上运行,购买服务器就会增加开支,若放在其他部门的服务器上,管理与更新网站内容就很不方便。因此,将“天空教室软件平台”和“Deepthroat网站生成系统”两种工具相结合构建网络课程,相得益彰。

二、主要模块

“天空教室软件”列出课程创建时的多个初始节点(模块),可以自由选择、修改和增删。我们制作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网络课程包含10个模块(图1),其中核心模块“在线课程”有“英文”和“中文”两个版面。

三、主要资源建设

课程的主要资源包括“在线双语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自测题库、音频视频、电子书和师生互动”等模块。

“在线课程”模块英文版面的文字素材主要以GeraldKarp编写的CellandmolecularBiology—Conceptsandexperiments(影印版,高教教育出版社,2006)英文教材为基础,该书与其他细胞生物学英文教材相比,虽然内容不够丰富,但资料翔实、结构体系完整,并且语句简单易懂,比较适用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学习。在电脑上先按章节建好文件夹,用扫描仪以300dpi以上的分辨率扫描全部章节内容,以原书页码次序命名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然后应用aBBYYFineReaderpro10光学文字识别软件按章节批量打开扫描图片,逐页读取、识别,该软件识别英文准确率很高,可达90%以上,然后人工纠错,保存为word文档,这样,教材全部内容就转换成了可以编辑的文字素材了。依照教学大纲,参考详细的中文教案,精编文本内容,缩减至原书文字的30%左右,精选专业词汇使用粗体字,并加注中文注释,因为该书中插图只有英文释义,所以删除所有原插图,然后插入相应的有中英文对照的彩色图片,这些彩色图片主要由网络、上述英文教材及翟中和等人编写的《细胞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等教材插图,经修改加注中英文释义而成。每个章节的内容前面添加学习目标,后面适当增加应用及进展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及Brucealberts等人编写的“molecularBiologyoftheCell”(4thedition,GarlandScience出版社,2002)。中文版面主要依照比较详细的中文授课教案,配以上述中英文对照图片制作而成,利于学生学习专业英文时参照。

“音频视频”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词汇录音和动画精选。专业词汇按照章节列出,中英文对照,请发音纯正的老师朗读,数码录音笔录音。精选部分内容制作动画及选取一些从网络上下载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动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子书”模块包括GeraldKarp编写的《CellandmolecularBiology—Conceptsandexperiments》(影印版,高教教育出版社,2006)英文教材、翟中和等人编写的《细胞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中文教材,以及《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中英文对照读本。

四、优势与创新

通过使用与改进,我们认为该网络课程具有一些优势和特色。(1)制作了比较详细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英文网络课程,与教材相比,其优势是学习者可以利用金山词霸等网络词典即时翻译。由于该课程描述形态和结构的常用句型较多,学生借助词典学习了几个章节之后,就可以记熟相应的句型,而且专业词汇后面都加注了中文注释,因此学习一段时间后不用词典也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多数学生反映借助该网络课程既省时又省力,学习效果较好。(2)把专业词汇按章节列出,录音包括中英文对照词汇读音与拼写,学生可以边听边写,也可以闭目静听。(3)利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和“Skyone工作平台”的离线备课功能,可以随时录入与更改信息,易于网站管理。(4)结合“Deepthroat网站生成系统”制作在线课程,弥补了天空教室网站风格模式缺乏个性和变化的不足。(5)留言簿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促进网站的改进和更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英语交流能力。(6)利用网络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活动,不仅教学内容的表达上更加丰富,而且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体现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对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化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龙岗,陈同强,林卡莉等.导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袁娲[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2):51-54.

[2]张思河,陈志南,邢金良等.医学本科生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59-62.

[3]杨慈清,李小英,张光谋等.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与经验[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2):156-158.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5

网络德育:现实性与虚拟性的融合

1.虚拟性是网络环境的本质属性

网络有着自身的特质,在所有特质中,虚拟性是网络环境的本质属性之一。在现实世界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在网络这个庞大的虚拟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以比特(bit)来计算并且存在的。在这个数字化空间里,你可以实现学习、交友、娱乐、网上讨论等各种活动,但这些都是数字化的运动组合方式,不具有现实环境社会行为的实体性,只具有功能上的实在性,而且,凡是现实环境中存在的活动都可在网上进行且不受时空束缚。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平等的符号关系,人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喜怒哀乐可以在网上不加掩饰地表达,可以大胆地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在这方面,网络因为其虚拟性而变得真实。

现实的社会关系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一般是客观存在的,而网络中的关系则是自主选择,经常更变的。如在进行网络交往时,人们所看到的只是电脑屏幕和键盘,交往对象也只是一个个符号(在交往双方看来,我们自身也是如此),并不直接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感性个体,职业、财产、地位、名誉等都不出现,人们的个性特征、精神属性也表现得不充分,人们的一切“身外之物”、社会属性都被剥去,人们的物理特征或自然属性也不见了。也就是说,作为网络主体的人在网络交流过程中是不充分、不完整的,甚至代表着交往对象的符号也是不确定、不统一的,网络中的主体特别是行为主体,常常与现实生活中的主体不相对应。因而,网络社会相对现实社会而言,带有很大的虚拟性和藏匿性。

2.网络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并存

网络既展示着现实,也显示着现实不可能出现的事物――虚拟。当我们进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后,就会发现网络上所见的有现实中存在的现象,但并非都是现实中已经实现或可能实现的。如果说现实是人类一维选择的结果,即多维选择性中选择的一种可能;而虚拟则是多维选择的展示,其中既包含变成了现实的可能性选择,也有尚未变成现实的不可能的选择。在客观世界中,现实如果选择了一种可能性,则其他的可能性一律排斥;在虚拟世界里,虚拟则可以兼容现实,把现实的可能性与非现实的可能性融于互联网,则显示出虚拟世界的精神分量。

网络世界虽是虚拟,人在虚拟世界中的交往活动似乎只是一系列0与1的数字关系,但本质上是现实社会的人以现实社会的思维和语言在虚拟世界进行交流和交往的一种表现。人们在网络上不仅可以获得许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各国的风俗和文化,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获得自然的力量。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依然是肉眼凡胎,从网络上获得的知识技能、道德和规范,必须经由现实生活的检验。

从网络道德关系来说,网络道德是一种虚拟的道德,但由于参与虚拟空间交往活动的人是现实社会的人,因此,网络道德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现实道德。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并经过了筛选,它的运行机制反映了人们社会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保障社会的有效运行行之有效。可是,一些人置身于网络空间,认为找到了自由翱翔的天地,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不必履行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其实不然,人们的网络行为也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网络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应该是统一的。

从网络人际关系来说,我们不仅需要网络的数字化交往,更需要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交往。数字化交往虽然展现的似乎只是数字与数字的关系,但表面的数字关系所掩盖的恰好是深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借助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们之间形成了现代化社会新的互动模式。既然网络社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走向数字化生存就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蕴涵着复杂的数字伦理和网络伦理问题,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3.网络德育是现实德育与虚拟德育的融合

网络是现实与虚拟的并存,其实,网络德育也是现实德育与虚拟德育的融合。在网络德育中,现实性是虚拟性的基础,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延伸和发展,虚拟性中也有现实性,虚拟性也影响现实性。现实性和虚拟性并存是网络德育的重要特征,网络德育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现实德育是它坚实的基础;网络德育也不是星外来客,他们是现实社会的主体。网络德育的现实性是德育物理空间在网络上的反映和延伸,主要表现为不可逆性和客观性。不可逆性即网络德育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因为网络德育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其发生具有不可逆性。客观性是指网络德育活动创造了新的社会文明赋予了网络的全新的意义和实质,是网络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得以真正产生和发展,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网络已经渗透到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现实”和“虚拟”学习环境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虚拟对象”“虚拟试验”“虚拟设计”等优化方式越来越普遍,在教育和教学上,虚拟也面临着新的突破,德育的“模拟教育”,学生的“模拟学习”“模拟成长”等,在现实生活与网络领域相融合的发展中,都将成为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

现实德育向网络德育的现代性转换

互联网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网络德育是现实德育与虚拟德育的融合,这是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联系所决定的。尽管在物理空间的现实行为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同样,在虚拟空间人的生存、交往和生活也是物理空间不能替代的,但虚拟空间所存在的道德失范、网络犯罪等,其实都是物理空间所存在的严重道德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体现,或者说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由此可见,由于网络德育和现实德育的主体――人既生活于现实物理空间又生活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所以,作为现实空间的现实德育与处于虚拟空间的网络德育可以转换。因而,我们在开展网络德育时,务必要把握网络德育的特性,将现实道德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运用到网络德育中并不断地丰富网络德育,实行现实德育向网络德育的现代性转换。

1.网络德育体制:树立整体育人观念,实现从单一现实德育向现实德育与网络德育相结合的整体育人观念转换

在网络领域这个新空间,学生进行虚拟实践活动,这是一种在虚拟领域中以信息活动为主的活动,包括对信息、流向、选择、整合、优化等过程的活动。现实德育体系是以语言、文字活动为载体的现实实践活动,网络领域的虚拟实践是在学生现实实践的延伸、优化和发展,因此,网络德育体系与现实德育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其联系的主要点是,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内容上、原则上是基本相同的。学生在虚拟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关系。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推动学生学习、成才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心理、道德问题。正是因为现实德育与虚拟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现实的德育目标、内容、原则可以而且应当向虚拟德育领域拓展和转换,虚拟领域可以而且必须丰富、优化、延伸现实的德育目标、内容、原则。在网络德育环境下,应树立整体育人观念,实现从单一现实德育向现实德育与整体德育相结合的整体育人观念转换。根据学生成才的要求和网络领域的特点,研究和创立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的德育理念、目的、方法,形成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领域的网络德育体系。

2.网络德育内容:单纯物理空间确定内容向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选择内容转换

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网络以其开放性、多样性、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跨时空性等特点给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德育的内容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网络大大增加了德育的信息量,有利于克服德育内容单调,信息贫乏的不足。网络不仅加快了主导性思想德育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主导性信息的影响,而且在多元信息的相互渗透和碰撞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共性的普遍的思想、道德信息和价值观念,如全球观念、普世伦理、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成为德育的新内容。网络德育内容涵盖了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伦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国情教育、网络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网络优秀文化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网络德育的内容体系。其二,在现实的生活、学习空间中,学生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和确定信息,要受到时间、空间的很大限制,只有在网络上,才可能获得大量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开展广泛的比较并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确定适应自己发展的目标和规范。因此,大量个性化德育资源的出现,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真正满足了受教育者日趋个性化的需要。

今天,互联网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去适应它,在实施网络德育时,应使单纯物理空间确定德育教育内容向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选择德育内容转换,促进互联网与现实德育的有效融合,找准人文与科技的结合点,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

3.网络德育方式:单向传授向多向互动,自主选择方式转换

在一定意义上,开展德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的相关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由于受时空的限制、观念的禁锢,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在这两个环节很难充分实现。传统的德育多采用教师选取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单向被动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对德育的要求。网络环境的精髓在于交互性和平等性,能够在虚拟的情景下展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甚至于陌生人之间的思想分享和观点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所以,网络德育的教育方式应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单向教育方式为双向交流、多向互动、共同提高。

同时,在网络德育中,教育者应充分地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受尊重的心理诉求和个性选择。教育者、受教育者应处在平等互动的同一个平台上,双方以平等、诚恳的态度进行交流和讨论,启发和影响受教育者,变传统的灌输式、命令式、说教式、号令式的工作方式为启发式、参与互动式、讲座式、对话式的德育工作方式,平心静气地分析存在的问题,选准切入点,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与网民进行交流和讨论,尊重受教育者正确的选择,能够宽容他们的失误。

4.网络德育时空:学校德育向社会、学校和家庭德育与虚拟德育相结合转换

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且突破了现实德育的时空限制,将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机整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德育的时空。由于网络德育的超时空性,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重要的在于构建健康的网络德育环境。网络德育环境是环绕在网民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网络社会不同于以往的人类生活空间,但也不能脱离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实社会之外,当前我们重要的任务是优化德育网络环境,突破现实传统德育单一的时空观,构建新型的网络环境,把社会、学校、家庭德育与网络虚拟德育相结合。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网络克服了人类技术的障碍,使地球成为“地球村”,打破地域、年龄、经济能力等对文化消费的禁锢,使未来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文化圈,进入平等、共享民主的时代。在网络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延伸到千家万户,使整个社会逐渐联为一体,社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网络德育,网络也以其开放性和覆盖面广的特性,在新的领域里拓宽和深化网络德育的社会化。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德育必须走出校园,加强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联系,高校网络德育也应根据社会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也要理解高校,支持高校、支持办学。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干部应自觉地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

从学校的角度看,首先,学校应根据互联网的特点,成立专门的机构,投入相应的资金,为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其次,教育者熟练掌握网络知识。高校网络管理,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另外,建立优秀德育网站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在新形势下,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校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学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加强网络监管也是重要的一环,高校要主动构筑网络“过滤器”,筑好“防火墙”,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降低学生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作为学生最直接的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社会和学校做好网络德育工作。在信息化浪潮中,家长应主动掌握网络基本知识。以便在新时代面前不落伍。父母应当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接触和适应社会,避免孩子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家长应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做好“政治把关”工作。并运用一些封锁方法阻止小孩接触不健康网站。

参考文献:

[1]曾长秋,薄明华.网络德育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1.

[2]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

[3]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6

[关键词]网略环境合作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一、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落实探究教学,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努力的一个目标。在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的探究教学理念融为一体,将是对物理探究教学的一种创新。

1.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在探究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发挥集体协作的效应,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的是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要求的教学目标,发展目标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主要为:(1)面向信息时代,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认知能力。(2)面向真实世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3)面向发展世界,培养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面向合作时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5)面向个人未来,强化主体意识,促进自我认知智能和个性发展

2.网络环境下物理探究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中,根据把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教学中认知工具的方式不同,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情境-探究”模式。物理教学中的探究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意和个性展现的过程。情由景中生,但不是被动消极的,它必然基于人己有的经验并反映自身特有的个性,面对同一景物,由于每个人不同的主观体验,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境”。网络环境能适应人的个体差异,物理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的工具,最常用的是“情境-探究”模式,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的关系有:情景资源共享、意见表达工具、情景资源展示、信息加工工具、测评工具、创设情境、思考讨论、实践探索、意见建构、自我评价。

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来创设情境;意义表达可利用netmeetingiCQ或BBS等工具;情境资源的展示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信息加工工具是指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知识重构;测评工具主要是指利用数据库建立形成性练习题库,利用SpSS统计分析或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和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主题-合作探究”模式。这是在校园网络或与外部因特网相联系的环境下应用的一种探究模式,其教学过程为:调查、确定探究主题、分组活动(讨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创作工具、网略资源等形成、展示作品、意义建构、作品评价。

在教学时,可利用因特网检索作为调查的一种方式,在分组活动时可借助netmeeting、internet,phone,iCQe-mail、Chat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在形成作品时可利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也可利用“几何画板”“作图”“作曲”工具、电子文稿制作或网页开发等信息“集成”工具创作作品,并向全体学生展示。最后,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并正式完成作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网站-专题探究”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物理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并要求学生构建“专题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的主要过程是:组织学生对某一重要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广泛收集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文体、图形、图像、动态资料并加以整理;把收集到的素材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深入研究的结果,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形成专题学习网站;把建立的专题学习网站向全校或其它学校;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课堂教学或自主讨论学习,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上充分发表意见和进行提问质疑;对本专题学习内容有兴趣的师生,可以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站上,使专题学习网站得到扩充和完善。

二、网络环境下物理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地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探究教学模式,可采用如下策略:

1.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统一

物理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教学的意图是在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发展目标(即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为了把教学目标化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要求学生利用学习工具制定个人成长档案,其中应包括学期初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学习过程进展的记录、在学期末的学习经验体会。要求合作小组成员的个人成长档案在期末的课题作业“小组网页”中体现出来,并讨论交流。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相对讲授法而言,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精选,把功夫花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多种形式放飞学生的学习上,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时,应对教学软件的应用讲深、讲透、用活,以课题作业的形式带动相关软件的学习,又可利用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超越课本自主学习,激励他们在课题研究中探索。

3.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协调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我发挥、自我探究”学习。但在自主探究式学习时,可能会存在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不全面,甚至会出现学生遇到困难可能放弃努力的情况。所以,它常适合于知识的获取阶段。合作学习能互相启发、激励,促进知识的构建,适合于完成一些比较难的学习任务。但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有机协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供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物理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会操作多媒体设备,更需要有能力设计教学、会自己制作课件、网页,还需要有教会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具有自我监控和自我学习评估的能力。总之,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渐入佳境,新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必将在实际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敬朴.课程改革战略管理三题.学校管理,2005,(1).

[2]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教育研究,2005,(5).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7

论文摘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必须从修好“路”、造好“车”、供好“货”、定好“轨”四个方面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

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然受到各种网络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整合各种教育环境资源,努力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的定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种交往、互动、视听、匿名、虚拟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道德、言行和心理等方面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可以随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中在线参与,进行多向交流,信息交互,营造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氛围。简言之,就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教育主客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为了更加清晰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引入平台的概念,称之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以突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环境基础作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是围绕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周围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环境系统,它由物质环境平台、精神环境平台和制度环境平台组成(见图1),物质环境平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校园网络;精神环境平台包括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影响下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及思维方式和网络信息内容;制度环境平台包括与网络有关的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理论上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自从2o世纪90年代初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的建设是在环境理论的指导下建设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这就为创新和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可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这一层面的研究旨在把环境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回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如何实现这一重大问题,主要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原则、标准、过程、规律、具体途径、评价体系而展开。从网络的认识工具、交流工具这一物质属性来看,它无疑是一种处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介体,网络环境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传导和相互沟通更为灵活与快捷,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性得以极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突出地表现为人与人的互动和交流行为,表现为各种形态的思想意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伴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等都取决于实现这些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的物质基础。’在网络时代,技术网络环境平台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现基础和运行机制。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成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密切互动的立体环境,成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自组织的信息空间,成为全新的人际交往和文化环境,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短兵相接”的重要阵地。研究这些新情况对丰富和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网络从最初仅仅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手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环境平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交往关系,重构着社会的话语体系、组织模式,生发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要从网络技术及其带来的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入手,实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的真正突破。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经历了十多年发展,从强调“内容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建设,到注重人际互动与沟通的BBs、QQ等网络新技术应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正在发展的网络技术环境,并将经历着更长时期的动态发展历程。伴随着环境平台建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论都需要从其逻辑起点、基本范畴、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重新反思,不断地调整、充实、创新与完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从网络技术环境的视角出发,从分析网络对现实环境的影响及网络的社会本质入手,立足于网络环境平台,讨论网络环境平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影响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等方面的问题,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视为当前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形态,全面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深入发展。

(二)从实践上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满足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而言,网络所带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发展。以往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认识,是把它作为一种自然环境、一种制度环境、一种精神文化环境,而从来没有在技术这一视角上给予过多的关注。正是网络技术世界的出现,使得技术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第一次显示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今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称作是一种技术环境。这种技术环境平台的建设必然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一是带来了新型的学习、思想交流方式。对于青年学生而言,网络技术不仅构成信息交流的手段和载体,而且创造出以网络环境为平台的新型学习、思想交流方式。在学习方面,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对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日趋广泛,他们可以随时查阅和学习放在网络上的教学课件、参考资料;在思想交流方面,网络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交流带来更简捷的平台,学生可以快捷的获得各种思想信息,也可以随时交流思想。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已经把网络当作自己新的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二是创造出一种具有显著的青年亚文化色彩的话语体系。如果没有BBs这种网络环境载体,诸如BF、mm、GG等语言符号都不会出现和流传,正是这种技术环境创造了与之相应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网络话语作为网络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成为网络社群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载体和工具,同时也是网络交往社会中的身份标识物和维系社群存在的重要纽带。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技术因其虚拟特性使得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去除了性别、种族、角色、地位等因素,创造出网络话语这样一个最为重要的意义中介。因此,网络技术环境平台不仅创造出一个新型的生存空间,并且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意义符号,可以说,技术环境创造了生活,也创造了生活的话语,这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当人们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时,就能有序地从事各项实践活动,并产生积极的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揭示其运动变化的特性,把握环境构成的各因素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的规律,才能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德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和活动场所等。没有这些条件和场所保证,教育活动就无法开展。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的建设正是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来满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修好“路”,构筑完备的校园网络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性、实效性、主导性正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努力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跑”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因此,高校必须首先实施铺“路”工程,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在校园内部主要楼宇之间铺设光缆,搭建校园网的主线路,网络光纤主干将覆盖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图书馆等节点。全校主干网中,要根据节点的具体情况,分别考虑由主控机房到各节点的数据传输率,为最终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

第二,校园网对网络系统的要求需具备可靠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实用性、安全性等,网络方案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在保证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校园网要求足够的带宽,使用户不受网上的繁忙程序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网络应用的要求,特别是多媒体的需求。

(二)造好“车”,开发系列特色网站

高校在铺好“路”的同时要大力实施造“车”工程,不断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系列特色网站,精心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树立品牌意识,创建知名网站。只有创出品牌,才能留住老朋友,迎来新朋友,所以网站的内容必须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实效性。比如我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著作文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等都是专题性、专业性网站中的成功典范。这些学术网站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德育网络化进程。要通过宣传提升网站的知名度,以“品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热门网站或著名高校知名网站的链接,建立内容共享的伙伴关系,这样不但在本校内发挥网络的德育功能,还可以扩展到校外大学生。

2.充分发挥网站的各项功能,提升点击率。组织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网上学生自觉接受德育信息的内在动机。比如学生有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因而制作新奇的、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内容的德育网站、网页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加网上的点击率和停留时间,带有刺激性的网上比赛和内容将会刺激学生们的上网欲望,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形式多样,还应当经常推出适宜的竞争性活动。同时,学生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因此应该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如请名家学者,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人物在网上和学生网民直接对话或组织网上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生心理带有一定的从众性,针对这一特点,应该更多地设置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心理的网上讨论的内容。作为网上讨论区的版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对网民发表的意见进行整理,删除负面或者毫无价值的意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正面向上的讨论氛围。

3.重视各种BBs的建设。BBs即互联网中的电子公告栏,使用者可以具有相当自由度地将自己的言论“贴”上去,与其他使用者具有相对自由度的网上对话。由于其具有匿名性、自由性,又能很好地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要求,BBs很快成为年轻网民钟情的交流方式。从事BBs德育要求教育者正确有效地引导BBs上的舆论,确定科学的工作原则。要建设健康向上的BBs,要派专人负责监控BBs上的舆论导向,如遇上热点问题出现情绪化意见,要及时作出反馈。要把校园德育的调研工作与BBs中权威人士的座谈工作结合起来,德育者可以根据一段时间来BBs中同学们反馈出的思想动态,展开网下的调研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做到德育的虚实结合。在大量的调研工作后,要有针对性地请权威人士去BBs与同学们直接对话,解决一段时期内同学们思想上存在的某些思想认识偏差。

(三)供好“货”,创建健康网络信息

为确保网站建设的“车”开到哪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货”就充足地供给到哪里,学生求知的目光就集中到哪里,高校要实施积极的供“货”工程。

1.发挥网络教育方式多样,直观形象的优势,把网络德育工作与“两课’’教学改革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网络的平等性、虚拟性、直观性优势,改革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强化“两课”教学的启发引导作用。一是增强生动性。组织编制多媒体课件,将“两课”课堂搬到网络上,这些课件集讲授、辅导、答疑、测试于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深受学生喜爱。二是增强互动性。开辟网上论坛,组织网络课程调研,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公布“两课教师”的电子邮箱,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敞开思想、提出见解,使老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融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于平等互动的交流讨论中,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以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内容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大学生辨析、思考和选择。

2.发挥网络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把网络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以高尚的精神熏陶学生。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教育基地拓建到网上,开设网上对话课堂,邀请著名学者、艺术家做客校园网,举行精彩演讲或与学生网上交流,为学生提供网上“知识大餐”。同时要紧扣时事热点开展网上活动,强化正面引导,积极营造健康、生动、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3.发挥网络信息丰富、方便快捷的优势,把网络德育工作与网上服务相结合,用炽热的真情关心学生。一是要积极实施网上助学工程,在网上建立贫困生档案,构建信息、招聘、考勤和工资发放系统。二是及时关注和解决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网上大型调研,开设党委、校长电子信箱,举办校领导网上接待日,为学生排忧解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要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24小时在线招聘、求职服务。三是以网站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为学生减压释疑,创建大学生的心灵家园。

(四)定好“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为确保网站建设的“车”沿着信息高速公路“跑”的稳,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德育网络管理的基本制度。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8

关键词:网络学历教育;隐蔽课程;校园文化

所谓隐蔽课程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各种要素,如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影响、各种集体和文娱活动等等。隐蔽课程不是校方按照教学目的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而是隐藏在学校生活经验中的一种无形课程,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隐蔽课程的研究多局限于普通教育中。实践表明,在网络学历教育中也存在隐蔽课程,对它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提高网络学历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网络学历教育中的隐蔽课程特征及其作用

1.网络学历教育中的隐蔽课程的特征。与普通教育中的隐蔽课程相比,网络学历教育的隐蔽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单调性。普通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时较多,与教师、同学接触频繁,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发展个人爱好,其隐蔽课程较为丰富。而网络学历教育课时较少,通常只通过网络点播课件学习或使用光盘学习,在有条件安排集中辅导的教学机构,辅导期间与教师有短期接触,但往往是匆匆见面,又匆匆分手。又因学生工作、家庭负担较重,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动性不强,与同学接触机会有限,很少自发组织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隐蔽课程较为单调。②隐蔽性。普通教育工作者处在对学生正规教育环境中,容易体会到隐蔽课程的存在,承认它对学生思想行为有较大影响。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身处没有围墙的大学,又受到传统成人教育观念诸如“人性不变论”等的影响,常常感觉不到隐蔽课程的存在,甚至不承认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有影响。③非预料性。普通学生经历正规学校教育,比较注意自身修养,判断事物也较为客观,对隐蔽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行为反映较为一致。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多已成年,不同的人生经历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再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常使他们对隐蔽课程或漠然视之,或对其反应大相径庭。

2.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的作用。与对普通教育学生的作用相似,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即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正面作用与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是积极的作用;负面作用与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要求相反,是消极的作用。与对普通学生作用所不同的是,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而言,正面作用效果往往不够显著,而负面作用却常常更容易奏效。原因是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受社会某些不正当风气影响较大,对之有切肤之痛。使他们往往不愿相信美好、善良的事物,而对于一些黑暗、丑陋的东西却深信不疑。针对这个特点,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下大力气控制负面影响,自觉利用大量正面影响,撞击被教育者的心灵。

二、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的要求

由于网络学历教育中隐蔽课程的存在和其不容忽视的作用,给网络学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网络学历教育应坚持终生教育的观点。常有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已经成年,其人生观和思想已无可塑性,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只需重视教书,没有必要再谈育人。事实并非如此,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可塑性极强,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虽然某些学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动机也不如普通学生单纯,但本质上是上进的。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要看清这一点,坚持终生教育的观点。坚持终生教育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并且相信在长期地、艰苦地努力工作中,一定会给网络学历教育学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从单调而有限的隐蔽课程中受益。

2.要提高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网络学历教育一线上的网络学历教育教师,是能否使隐蔽课程起到正面作用的关键。因此,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外,还应热爱网络教育事业,具备过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政治上要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业务上应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在教学和管理服务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公正无私。只有这样,才能博得绝大多数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尊重和支持,才能在无形中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要尽量组织必要的辅导活动,网络学历教育教师在辅导期间,要尽量增加与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接触。在接触中,要以诚相待,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乃至于生活中的困难,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在短期接触中感受到教师人格的力量。对于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对出错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根源,恪守教师职责——满足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增强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完善自我的信心。网络学历教育教师工作环境特殊,要求他们要有“慎独”的精神,自觉地注意为人师表,使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在有限的隐蔽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获取知识的技能的同时,也能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增加拼搏进取的勇气。

3.不断完善网络学历教育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网络学历教育制度,也是构成网络学历教育学员隐蔽课程的一部分,有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是不同的。有了完善的制度,是否能照章办事,对学员的影响也较大。完善网络学历教育制度,需要全体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而坚持原则和严格执行制度就需要抵制歪风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在严格、有序、合理的制度中求学,对他们产生正面影响,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负面作用,使之失去求学的兴趣,降低甚至丧失完善自我的信心。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9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发展过程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学习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互联网网络以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及获取信息的快捷性等特点,正在并将持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价值观、行为等方面,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消极的因素。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发展,在高校中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高校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科技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状况

1、缺乏有效的监督高校校园网络体系

网络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同时我们也要针对其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因素给予备案,想好对策,以防突况的出现,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高校的网络管理者要熟练的运用网络控制技术,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遇到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关闭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要利用有效的网络控制技术进行监管。在情况出现后,要及时的取用有效的手段控制情况,把损失减低到最低,最后我们要形成一个备案作为以后工作的参考。

2、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些高校网络载体只被用作形象工程看待,没有体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另外就是有些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落后的思想认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我们教育前进的方向。在信息时代中,我们要多接触新鲜实务,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好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高效的特性。

3、缺乏相关运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对于高校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目前高校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思政部教师。而熟悉信息传播的网络技术人员却不善于是想政治教育。导致很难整合这两部分人,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滞后。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没有及时更新

随着高校不断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不断出现相关的教育新方法和新道路,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做到对个体的关心和引导;第二,缺乏很好地开展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第三,不能有效的对沉迷网络和网络诈骗等进行监管。第四,没有系统性的网络教育计划经验作为参考。第五,依靠网络程度过高,在系统崩溃出现的情况,正常的教育进度会受到影响。

5、网络软硬件设备条件不足

学校要建立一个学习的平台,这个需要涉及到平台的构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程的设计等。然后是日常的运营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目前普遍的高校都没有设置这样的岗位。以网络作为载体进行学习,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要求高,所以学校要配备足够的计算机,设立独立的计算机教学室提供学习。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相关对策

1、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督

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责任制度,使网络管理者具有责任和义务,网络管理者要从信息源头上做好防范预防工作,通过软件监控、屏蔽、过滤不良信息,为大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网络环境。再次,政府要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使网络信息服务有了法律保障。

2、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认识

以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渐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范围,首先高校要充分注重结合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落实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目标,组建一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小组,全方面严抓严管,形成强大的教育系统。同时加大人员、资金、技术的投入比重,为建设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提供技物质上和经济上的保障。

3、积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力度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促进融合了现代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因此,必须将重点放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上,使高校思想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有了人才保证。组建一支既有较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又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的复合型教育队伍,队伍中以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优势互补为原则,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4、更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必须有效控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强度,坚持教育资源显隐相结合,努力建设有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出新颖、有效的、适应现代大学生信息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尊重以为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关注度和点击率。不但要建立形象生动的网页网站,而且要充实大量的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线学习资源;同时要大力建设在线学习、网络源共享、在线交流平台,积极宣传教育主旋律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的作用,正确辨析网络舆论,有力批判错误的思想观点。

5、积极申请国家教育财政和技术支持

针对新型的教育模式,无论是师资、技术人员还是硬件条件都需要高校重新建立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作为支持。在充分考量之后,凡是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的项目。高校应主动、积极向国家申请财政或者是技术层次上的支持,以便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除了向国家申请支持之外,高校应挥发其自身优势,积极呼吁社会人士和历届的校友对学校的网络教育建设给予意见和物资上的支持。

四、结题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展的一种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本来就有的虚拟性,不能取代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同时,不能削弱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二者相互补充,形成共识,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学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51~52

生物工程网络教育篇10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网络建构主义探究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9-0063-0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来自教育,现在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网络。教育与网络是现代知识经济的两大重要组成要素。把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必将使教育教学发生新的变革。[1]如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在,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建设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如何利用网络实现与学生的即时交流和教学互动、如何建立专业教学网站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方面等。这些教学研究工作是重要的和必须的。目前,多数高等学校的网络教学硬件条件日臻完善,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也出现了大量内容重复的教学网站,这无疑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广大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现有的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基于这个前提,现把我们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总结成文,与同行商榷。

一、网络对现代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占主体地位,学生被迫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便利,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网上有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图像和文字及他们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见解,让学生可以在课外去参考这些网上资料,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教师可利用网络,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2]

1.网络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网络是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工具,具有开放性,方便交流和合作。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很容易误伤。首先,海量的网络信息存在多而杂的特点,存在大量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上的专业信息。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对待网络,不能盲目崇拜,要善于准确有效地应用网络组织教学。[3]

2.网络对教与学的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古代对教师的一种定义。在网络社会中,所有有能力、有经验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技能、经验,成为一名施教者。知识总量的迅猛增长也迫使人们必须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则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网络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习的队伍,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他们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施教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社会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1.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上网条件的便利使得人们乐于在网络中获取知识,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网络环境下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已由学校扩展到全社会,所有社会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并传播、传授知识,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由传统的一个对多个变成了多边互利的关系,师生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3.网络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育者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4]尽管有报道称“亚洲各国(主要是中国和印度)政府因为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正在改变集中地教学课程和改革教学组织形式”,[5]但班级授课制仍然是我国高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各种有利的学习环境。计算机虚拟实验可以部分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互动也使课堂教学时间能被更加有效地利用。在此方面已经有较多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

二、网络环境下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是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倡导的,布鲁纳主张采用“探究学习”,即主张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6]“探究法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相信只要透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及探索,无须老师太多的干预及控制”。[7]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实验教学,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促使其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有文献报道,“对中国学生,探究式教学较之于直接讲授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有效”。[8]现在,在国内高校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我们在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把这种科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指导思想。

(二)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分子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如何为学生构建脉络清晰、系统性强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培养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本文设计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式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网路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学科知识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

1.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把教师看做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学生学习结果的裁判员。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视学习为负担,缺乏创新欲望。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来自于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营造学生勇于表达,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和接纳的热烈课堂教学气氛是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起点。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关于课堂的民主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和营造方法已有多篇文献见诸报道。

2.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网络环境

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探索及体验,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备受重视,但这种方法往往忽视知识结构。用问题探究法时,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从探索活动中获益。现代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如启发发现法、类比研究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目标掌握法等多种方法;而真实的日常教学必然是多种教学法的混合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将探究式学习自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目前班级授课制下最合理有效的方式。

对于理论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时宜采用改进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根据教学指导进行预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通常在每次上课结束时布置下一次上课教学内容的网络调研任务。网络上的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非常丰富,与本科阶段的实验内容相关的文字、视频及图片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查到,这为我们利用网络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对相关知识的查询,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的现有资源。课上以讲重点、难点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讲解。教学中将探究式学习合理穿插于讲授法之中,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流畅性和对事物深入分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学科中重大科学理论发现为契机,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进行思维的“时空穿越”,教育学生合理把握科学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强烈愿望。在讲解学习内容时,先就已经学过的知识,介绍相关知识被发现年代的研究形势,那时人们已经知道哪些,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你“穿越”成为一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如何确定你的研究课题,你会必然性地思考这个问题吗?通过这些设问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趋势把握的敏感度。

发起讨论也是重要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起对分子生物学重大发现的成功原因的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素质的教育必须包括指导学生学习批判性思考”。网络为教学的协作与会话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网络讨论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将讨论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为了方便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在教学网站上建立班级的BBS供学生讨论用。如果教师因网络知识或硬件条件所限无法建立专用的BBS,也可以申请各大网站提供的微博作为班级的讨论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意见。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的参与非常重要。教师在讨论中要扮演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作为学生建构意义上的帮助者与促进者。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调研网络上的专业信息内容,在讨论时及时推荐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将在网络上找到的有用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在这个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丰富,积累的这些教学资源,又能应用于以后的教学,教学相长。

三、展望与反思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效果通过我们对学生的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思考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知识整合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自学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对如何提高个别学生网络讨论的参与度还需要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白素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172-173.

[2]梁华.基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探讨[J].文史博览,2006(2):54-55.

[3]张国权,吕少文,李红等.网络环境下组胚实验课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2):202-203.

[4]胡碧.浅析高校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2011(6):55-57.

[5]LimwK.asianeducationmustchangetopromoteinnovativethinking.[J].nature(London,U.K.),2010(7295):157.

[6]HerronmD.thenatureofscientificenquiry[J].educationalpsychologist,1971(2):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