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十篇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十篇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19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1

关键词: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学习型班级;创新意义

高校校园精品文化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以及物质和精神成果中所体现的文化形态。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实施方法都有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学习型班级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型班级来源于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所谓学习型班级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善于获取、创造、提炼各方面有益知识,并以这些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为指导,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超越”、“细水长流的心智改善”、“持之以恒的愿景累积”、“长期有效的团队学习”和“逐步奠定的系统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进而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班级。学习型班级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可持续性发展,创设人人在学习、处处有学习、事事讲学习的氛围。

二、学习型班级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型班级的创建是一项长效工程。学习型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对象。良好的学风是学习型班级创建的核心,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班级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良好班风是良好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学风建设中除一直存在的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些常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表现出许多新的令人担忧的发展态势:(1)专业兴趣迷离。很多学生高考以后,对自己选择的专业缺乏了解,选择的随意性比较大,跟风选择性比较严重,未能正确策划自己的职业规划。入学以后,造成专业学习兴趣迷离或者厌恶情绪;(2)学习懈怠涉及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受大环境的影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的现象;(3)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很多学生因为学业成绩问题被留级甚至退学;(4)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5)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6)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7)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等。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面对这些学风建设的新困惑,如何更加高效地构建学习型的班级就成为现代高校必须正确对待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高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在学习型班级构建中的创新意义

校园精品活动的培育从新形势下构建学习型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难点与热点问题着手,系统地分析其内含的深层次根源和障碍,寻求克服这些根源和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依靠校园精品活动的实施,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文化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以节育人”的学习型班级长效机制建构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高校学习型班级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探讨实现高校学习型班级建设制度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先进的理念,要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固化为制,才能落到实处、取得长效,从而积极推动学习型班级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在正确发挥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培育与构建学习型班级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在方法上的突出特点是寓教于文化,即通过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感染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素质,这为构建学习型班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经验。要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培育为学习型班级的构建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实效性途径,而学习型班级有利于拓展校园文化发展的深度和效果的实现。

通过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培育,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及学习型班级长效机制建构为一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以技能竞赛为途径、以科研课题为契机、以校企共建为平台、以规范运作为模式,以专业学科为依托,以创新灵感为动力,打造系列品牌活动,确立多维成才座标,依靠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自觉行为和内在要求。这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优化学习方式,改进学习策略,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学习的精神。(2)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关键环节,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充分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强大的感召力量,激发班级成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班级学习效能最大化。(3)在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培育过程中,用整体的观念系统地思考学习型班级的发展,要根据活动反馈的情况及社会的发展,静态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学习型班级建设动态的平衡与发展,实现“以节育人”建构学习型班级长效机制。

通过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培育,坚持以“创建校园文化精品,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改进思政教育方法,全面创建学习型班级”为主题,依靠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专业化特色,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在拓展专业教学领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整合资源,挖掘和培育特色品牌,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德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切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以精品活动育人,专业水平提高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共促进”的目标,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大格局,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这对于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廓清学习型班级建设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困惑,选择正确的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方法与对策,全面化解在构建学习型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难点与热点问题,形成学校正确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积极主导“三位一体”的学习型班级的长效机制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2

【关键词】文化班级文化意义措施

Cultureconstructionistheemphasisoftheseniorgrade-threeclassmanagement

wuYue

【abstract】theentranceexaminationforcollegeisonebodilessbaton.inordertoimprovestudents’grade,theteacherinchargeoftheseniorgradethreeclasssometimesjustpaycloseattentiontotheproblemwhetherstudents’gradeislownotbutpaylessattentiontotheproblemofthecultureconstruction.theauthorinthisarticlehasmadeasimplediscussiononwhatistheclassculture,thesignificanceofstrengtheningtheseniorgrade-threecultureconstruction,howtomaketheclasscultureconstruction.

【Keywords】CultureClasscultureSignificancemeasure

进入高三,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学习成绩几乎成为学生本人、教师关注的唯一目标。家长和社会也把它看成评价一个学校质量的唯一看得见的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班主任管理方向很大一部分是放在了抓纪律和抓成绩上面,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往往是忽视了。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何在?怎样来创造一个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呢?本文将简要地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民族风俗、建筑、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2.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何在?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促进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不仅能告诉学生什么是“对”和“错”,什么是“善”和“恶”,而且一旦形成一种风气,那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还会促使学生们主动内化这些对的与善的东西。如我在任高三班主任时就提出“构建和谐班级,共创美好未来”的目标,提出班级和谐的内容就是“尊重(礼)、关爱(仁)、团结(信)、互助(义)、进取(智)”,并且以这个为核心进行文化建设。通过每周开展一个与这个核心一致的主题活动,班级学生逐渐把这些优秀的品质内化成了自己的主动行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凝聚功能,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如我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一方面大力宣扬“团结”这一和谐主题的重要性(如宣扬某个寝室的学生团结互助一起考上重点大学的例子等);另一方面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甚至是奖励。这样,班级的凝聚力逐渐得到了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促进功能,指的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班级管理措施的落实。如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因为与班主任接触频繁,无形中会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产生对立,这或大或小的影响了班级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怎样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曾经一段时间我总是找不到答案。自从通过构建和谐班级的建设以后,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完成班干部布置的任务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了。

3.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3.1确立班级目标,引领学生向目标靠近。班级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一般指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如在构建和谐班级中提到的尊重(礼)、关爱(仁)、团结(信)、互助(义)等。分目标其实就是在总的核心目标的指导下,每周或每月开展的一些具体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不使总的目标流于形式,你必须在开展以分目标为主题的活动时,一定要作总结,通过总结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和自觉性。

3.2精心装点教室,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装点好教室,首先要详细了解有哪些地方适合做怎样的装点。如把班规贴在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的地方;在教室的正前方贴班级文化的核心目标、五星红旗(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时钟(提醒学生珍惜时间)等。其次,一定要精心设计黑板报。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能为学生的高考、班级管理和老师的教学服务。

3.3用微笑等细节增强师生的亲和力,传递“和谐”文化。任何人都不喜欢愁眉苦脸,更加讨厌愁眉苦脸的人。班主任既是整个班级的管理者,更应成为班级学生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值得学生信赖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怀着对他的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的。你的这种关爱之情不能只藏在心里,17、18岁的学生是不会花心思去捉摸你的内心的,表现出来的关爱之情才能打动学生。微笑永远都是拉进师生距离、表达关爱之情的最好的方式。所以,高三的班主任虽然事多、压力大,但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你的微笑将成为学生在高三征途中最强的兴奋剂、最凉的清心果,也必将迎来学生毫无保留的微笑回赠,同时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班级氛围。还有,班主任记住学生的生日,能及时并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祝福,同样也会营造和谐的氛围。所以,高三班主任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一定要给予高度关注。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风;学风;建设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建班,文化育人,具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师生齐讨论,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校要求各班创建特色班级,并要围绕特色主题拟订工作计划。一接到工作,笔者就开始思索起来,心里想着要为学生制订一份有意义的特色计划,让他们在活动中获益。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入学,紧抓学校各项纪律规定、行为规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班会课上,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创建特色班级的事,一来征求他们的意见,二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意在让学生能全程参与、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自主地将各项规定执行完成。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我们将目标锁定为读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笔者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制订了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班约是“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我们追求“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坚信“付出定有回报”,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师生齐建设,装点教室,营造和谐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人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我们利用教室的空白处悬挂名言警句时刻勉励和鼓舞学生,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桌凳摆放整齐划一,环境卫生做到“四无”(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乱划),标语口号醒目励志,学习园地极富班级特色,黑板报定期更换等。这些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了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如果在一个杂乱无章、卫生极差的教室上课的话,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三、共创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舞和鞭策学生为班级服务,把班级建设好。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就有了自己的形象。这种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它看不到,但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教师。

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方面的状况,是班级文化建设深层次的要求。我们班的精神就是“读好书,做好人,唱好歌”,班会课就是体现这种精神的最好阵地。主题班会上,要让学生讨论并谈谈感想,让学生能有所感触。班级口号是一个班级的精神和目标所在,我们班的口号是“要做就做最好”。

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之魂。我们要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和学生榜样作用来促进班级宽松、和谐、友爱、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应当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要突出抓好传统道德和礼仪教育。学生要用好礼貌用语:“请”“您好”“再见”“谢谢”等;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鼓掌等,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文明、正确、和谐的集体舆论,这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无疑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4

【关键词】和谐班级;创建;障碍;措施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学校教育主要凭借班级教育得以实现。建设什么样的班级,如何开展高效的班级工作,对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振兴举足轻重。

论文百事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班级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正确解读这一理念,着力创建和谐班级,是现代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课题。

一、和谐班级理念的背景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和谐班级理念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我国教育改革关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相吻合。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及其相关论述,又为和谐班级教育理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不仅从大的方面促进和谐班级理念的形成,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班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家长、学生、教师的期望,以及和谐校园的创建,使和谐班级成为一种现实需要。为家长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为学生者,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和谐集体之中?为教师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得到和谐发展?因此,只有真正创建和谐班级,才能满足大家需求,实现教育目标。另外,和谐校园能否创建成功,主要还是看和谐班级的创建情况。班级是否和谐,必然影响校园是否和谐。

近几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和谐班级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并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独特感受。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和谐班级的创建,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振兴。

二、和谐班级理念的内涵

和谐班级,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主要模式,以诸种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效调控为基本保障,以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充分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现代班级教育管理理念。

和谐班级,蕴含了班级建设中各种思想、诸种要素和宏观手段,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理论意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和谐班级,学风优良、人际和谐、活力充盈、富含生机,因而又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理想追求。和谐班级突破了传统局限,实现了学生发展与社会、家庭诸种关系的有效协调,在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班级管理等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和谐班级的基本特征

民主化。民主体现为管理民主和教学民主。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不存在命令,更多的是建议。在处理有关事务时,经询意见,以协商、交流为主。教学中,教师不存在“一言堂”,更多的是意见交换,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也能自由、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

人人和谐、人境和谐。前者指师生、生生、师师和谐,这是人际和谐。其中师生和谐是最主要的人际和谐。后者指学生与班级环境的和谐。人人和谐、人境和谐,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调控教育要素、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发展和谐。和谐班级的教育活动总是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整体安排、设计。教育活动遵循学生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和谐。

社会、家庭、学校的良性互动。和谐班级,不仅能得到社会、家庭的广泛认可,而且能在某些方面得到社会、家庭的鼎力相助。反之,社会、家庭在某种条件下也能受到和谐班级的积极影响。班级与学校表现为明显的互为制约、互为促进关系。

规范并具创造活力。和谐班级,制度健全、体系完备、生活安定、秩序井然。同时,和谐班级中的师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仅能严格规范,还可以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健康、积极、多元、独特的班级文化。以典型带集体的榜样文化,以保障促发展的制度文化,以激励创效率的竞争文化,这些和谐文化使和谐班级更富活力。

四、和谐班级创建的主要障碍

招生考试制度。尽管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并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但学业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统一考试作为主要形式的存在,必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这也必然深深影响和谐班级的创建。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新课程理念内涵丰富、表述科学,并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但受传统思想、模式、方法影响极深的当代部分教育者,很难在短时期内彻底转变观念。和谐班级的创建进程及效果势必受到重大影响。

论文百事通

社会的不良风气。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主义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严重腐蚀着人们。教师,不能安心从教;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而一些带有暴力、色彩的不良影视,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误导甚至毒害学生的心灵。这些风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和谐班级的创建,任重而道远。

理论与实践的边缘化。和谐班级,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型理念。然而,对于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前还缺乏系统性、广泛性、独特性和一贯性。和谐班级的创建(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54页)明显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模式不清等问题。

五、和谐班级创建的主要措施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从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科学制定招生考试制度,大力实施和谐教育,为和谐班级的创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招生,应分类清楚、规范有序、标准合理;考试,应全面而有重点、严格而又灵活。

以人为本,推行民主治班。班主任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始终以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核心,有效发挥多方力量,使民主治班落到实处。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将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班干队伍的建设,班级制度的确定,班级活动的开展,日常事务的处理等,都应大胆请学生出马。也要充分了解、参考家长对班级管理对学生教育的想法。还要虚心听取、采纳本班科任教师的积极建议。班主任要大力发扬民主作风,但也要适时研究民主治班问题的应对策略。

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氛围。班级工作,应建设积极的制度文化。只有科学完善、行之有效、充满活力的制度,才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还应建设积极的榜样文化。要树立多元的、独特的榜样。处处有榜样,处处有生机。班级工作,要将和谐文化与和谐氛围有机结合。班主任要积极营造宽松、友爱、协作的生活、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也可以建立宣传栏、作品交流栏,还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友爱互助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氛围,有益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协调师生关系,建设和谐人际。班主任要善于创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合作研讨的机会,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民主生活座谈会、师生辩论会等,都可以使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感情加深。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不和谐事件。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特殊情况,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在所难免。班主任要洞察秋毫、善于辨别矛盾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抓住时机,巧妙排除不利因素,合理利用有利因素,化矛盾为动力,使师生之间永远处于和谐之中。

融社会、家庭、学校于一炉,促进班级工作。班主任要视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坚决防止班级教育管理游离于社会、家庭之外。班主任要很好利用社会、家庭对教育的积极方面,坚决避免其消极方面。班级工作还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家庭与社会,使教育不断朝好的方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班级工作中,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贯彻和谐班级教育理念,积极实施和谐教育。做到了,春天也就来了。

【参考文献】

[1]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燕,孟庆男.和谐教育观探微[oR].中国和谐教育网,2006.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5

关键词班级;中职教学;文化建设;思想;精神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不仅仅关乎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班级作为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树立健全人格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精神思想的引领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发挥优秀思想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中职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了当代教师关注的焦点。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全人格,高举班级文化的大旗,铸造班级建设的灵魂就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文就结合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其对班级发展以及学生优秀思想的养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从而构筑学生的精神之魂,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作铺垫。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以及高举班级文化大旗的重要意义

想要保证中职班级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培养健全人才,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班级文化以及构建良好精神文化的重要意义。

顾名思义,班级文化就是指一个班级区别于其他集体,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的进步的文化。是指班级学生在班主任的领导下,为达到集体目标而创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凝聚班集体的主要内在因素。它具有强大的凝结功能,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力,能够对学生给予激烈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了基础,是班级顺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班级的灵魂所在。高举班级文化大旗,铸造班级建设之魂对整个集体和学生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健全人才的基础。班集体是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积极向上的班级能够铸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无论学生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发挥班集体的巨大优势,激烈学生奋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心灵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才。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班级是中职学生生活的家园,是开展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代表着班集体每个个人的内在素养,是一个集体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力的健康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成员的整体竞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举班级文化之旗,铸班级建设之魂的主要对策

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对学生顺利发展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内在涵养,健全人格,坚持完善中职班级体的文化建设,铸造班级文化之魂就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良好氛围是构筑优秀班级文化的关键因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中职班级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色营造一个适于人格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内部环境。例如,教室内的桌椅摆放,墙面的布置,板报的设计等等都有助于一个班集体优秀文化的展现,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特征,营造班级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健全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作用

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健全人才,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打基础。而良好班级文化的构建,又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所以,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思想文化先进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另外,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明确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难点,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引领学生的前进方向,并定期举办思想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构筑良好的精神航向。

(三)坚持职业文化的指导作用

班级职业文化建设是中职院校有别于一般集体的主要特征,是中职文化的关键内容,也是其特色所在。因此,在班级文化的铸造过程中,要坚持进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技能教育,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班级职业文化的创建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程度,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为今后的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明确自己的定位。

(四)完善健全制度体系,坚持活动教育

因此,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中职班级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如此。没有一系列规范的制度体系,就好比无本之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良好的行为准则做依据。因此,中职班集体要规范健全一系列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细化内部规章,并健全评价和监督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班风,创设新型文化,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健全人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坚持高举班级文化之旗,铸造班级建设的灵魂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钟芝兰,彭辉,吴智富,许潘建.中职生班级文化建设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21:109-111.

[2]彭辉.浅谈中职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5:42-43.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6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原创文化

高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在一定规范下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并形成一套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用来教育同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它可以表现为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式。

本文结合周口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几年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强化育人阵地,推进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班级形象、提高班级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班级的文化品位

班级文化表现出一个班级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班级文化能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班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班级文化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让班级文化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把握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地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包括环境、制度、精神、行为等因素,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是以上各种因素全面、协调建设的一个过程。

(3)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好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要切实解决好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制约优良班级文化形成的各种问题。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院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建设模式,一体即“围绕学生成才这一中心”,两翼即“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瞄准就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建设模式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在班级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1.良好的氛围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

(1)班级环境建设方面:良好的班级环境会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也将激发师生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他们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我院近年来高度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通过开展“教室文化大比拼”、“特色班级环境建设”、“书香教室建设”、“示范班级创建”等活动,全方位地提高了班级的环境建设。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院利用“为奥运添光彩”、“纪念建国60周年”等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

(1)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活动的基础作用。班级素质拓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晨跑活动、周末文化广场、班级DV大赛、宿舍篮球赛、教室文化大比拼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学生自主策划、构思、组织、实施、开展的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开创性于一体的优秀班级文化活动,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同时,他们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充分发挥班级“原创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对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原创文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发现并推广了来自于学生,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原创文化”。近年来我院先后推广了计算机科学系由班级学生自我创作、自我编辑,充分反映班级文化、充分体现班风学风的“班级月刊”、教育科学系以宿舍为单位充分表达学生心声、展现宿舍文化的“宿舍周刊”、物理系旨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中文系的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等,这些都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了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安排辅导员开展“一个平台、一份礼物、一句叮咛”工作,积极倡导毕业生留下“一个心愿、一份承诺、一句祝福”,实现了学校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加毕业生与学校、老师的情感,增强毕业生的感恩之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确保了毕业生的文明离校。

(3)充分发挥宿舍、小组活动的支撑作用。宿舍、小组等是班级内的最基础单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开始我院借鉴社会学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的理论知识,在数学系进行“小组工作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的试点,通过借助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依据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

(4)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辐射作用。我院目前拥有艺术协会、杏花雨剧社、飞扬学社、大学生法学会、口才与交际协会、摄影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4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文学、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上述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班级文化,同时围绕大学生头脑中的“热点”,开展丰富多彩、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授融入到文化活动当中,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塑造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5)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院化学系、生物系各个班级试点开展了“名师有约”活动,即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构筑全员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工程,利用化学系、生物系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多的特点,由名师做学生学业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探索新的育人、班风建设模式。同时,还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系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抓手,在学生继续深造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两个系近几年的考研率均在60%以上,其中,2010年化学系参加考研究生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2%,考研录取率达到71%,985、211院校录取率分别为25%、51%。

转贴于

三、关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阶段,在我院的具体实践中,笔者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时段性

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大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的需求、对班级文化的需求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应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涯特点、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专题活动来促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例如:我院化学系在班风建设中采取“学风渐进式培养模式”,对于刚入校的新生以适应大学生活教育为主,大二、大三主要以专业思想教育为主,大四以升学或就业技能培养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

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以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

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展实施到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障。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例如,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教学系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建立了学生个人素质档案,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但是,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言行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7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包括“外语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能力。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它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班级建设的作用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个人能力与团体能力的提升。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对自我提升的正确认知和把握

职业方法能力注重劳动者基本法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获得新技能、知识、信息、新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正确的认知自我,掌握了自我提升的途径和方法,树立了对未来学习和职业的自信。

(二)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职业社会能力“与人合作”的培养,让学生认知到:一个人的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从而得出——只有对班级有归属感、认同感,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发展,满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汲取的营养,从而推动学生个人的发展。这包括必要的人际关系,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等属性。在长时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的面貌是这个班级内部文化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一个班级众多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心理状况也很复杂。有很多很多孤僻的冷漠的学生,成绩也很不理想,但实际上这只能说明他对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兴趣,并不能说明他的其他方面。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和一种家的归属,形成一种积极的活泼的班风,为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个性添砖加瓦。

(三)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首先是交流,而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在班级建设中,如何使其级向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并要承担一定的义务。通过“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对班级的责任感,了解对班级的义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班级具备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学生,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培养一种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事务。同时,学生以班级为家,在班级活动交流合作中,形成一种责任意识,从人格与道德的角度要求学生言出必行。珍视和逐渐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于他今后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都是一脉相承的。

(四)通过责任感、义务感培养塑造学生人格

学生逐步担负起对班级的责任感、义务感,班级朝着共同的良好的预期目标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同时也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个体的人格表现为一种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权利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从班级管理这个角度,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管理者向管理的主动参与者转变,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

(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职业社会能力“革新创新”的培养,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学生在班级建设中,有意识的进行“革新创新”的思考,让班级在学院、省市能都负有专业特色和本班特色。并以此为基础,挖掘学生自我优势和特点,建立能力本位的个人价值观。

综上所述,用职业和谐能力培养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是当前学院人才配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尤其重要。如何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重心。

参考文献:

[1]张益丹塑造有特色的高职班级文化例谈《现代企业教育》200711

[2]范慧校企对接的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职教通讯》2010年第5期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8

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3-02

关于高校班级文化的概念,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观点:物质精神说、意识形态说以及群体亚文化说等。在此,高校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高校辅导员通过引导班级全体成员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以及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符合他们身心特征的共同思想特征、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综合。班级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为一种团队精神,侧重反映了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其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高校班级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在深入分析中加以解决。

一、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历来备受高校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集体观念缺乏,班级凝聚力弱

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90后大学生,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班级凝聚力弱。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社会意识淡薄,在自我表现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其次,他们具有独立的行事作风。在各种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无兴趣,与班级想要通过组织活动来凝聚大学生的目的和想法相背离。最后,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与网络互动频繁,客观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依赖相对减弱。因此,当前高校学生集体意识弱的特征弱化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班风学风日益淡化

90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人力资源。但当前高校班级存在学风日益淡化问题,有调查显示:“在学习风气上,以及格为其学习目标的学生占56.11%,而对学习无目标的学生约占到10%。”[1]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成长起来的90后,难以适应更注重学生进行自我合理安排、独立计划和合作学习的大学教育模式,对学习减少了兴趣。其次,大学有多种活动,学生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参与活动上面。最后,他们主体意识强,喜欢独自学习,缺乏合作精神。这样,班级的学习风气就处于分散的状态之中。

(三)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他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之中,自身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里长辈的宠溺,缺少集体生活并难以适应。其次,当前大学生大多是通过电话、网络来实现与他人的交往,容易与班级成员造成隔阂,选择自我封闭。最后,宿舍是班级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二、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其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发挥受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限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缺乏示范和引导。首先,辅导员自身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将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相关经验。除此以外,高校辅导员对班级未形成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建设氛围负有责任,难以使学生体验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参与不足。第一,他们重视个人的主体意识,忽视集体意识。第二,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功利性明显。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洗礼,对其主导价值取向产生了偏移。第三,他们人际关系淡薄。目前大学实施的是学分制,这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融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

(二)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内容单一

班级活动理念滞后。班级活动理念指导班级活动的执行,而班级活动理念与现实的班级活动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实施的是学分制,但高校班级活动理念与学分制认可所有学生在智能以及个体意向方面的差异存在距离。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班级活动内容单一。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源泉和动力,是班级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制。高校班级活动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班会和团会内容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班级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单一。

(三)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受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不同场地。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成为高校学生除宿舍、班级和校园外接触最多的虚拟空间。当前高校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班级、校园和校外等实体空间,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寥寥无几。

三、解决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面对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日益突出的问题,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一)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辅导员要发挥“引导员”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压力,重视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在集体活动中先进的思想发挥得越充分,班级就越优秀。在对高校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集体活动相融合,一方面培养学生个性,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2]。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自我“充电”,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高校辅导员有两个基本职责,除了要在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3]。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培养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辅导员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

2.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要加强自我教育。首先,高校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理想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高校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是“中国梦”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明确自身的理想追求。其次,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与爱、交往、自我实现等都是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学生要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最后,学生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学生要积极主动发挥其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主体作用,全面参与班级活动的筹划、准备、实施和评价整个程序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班级活动理念,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1.创新班级活动理念。班级活动理念对一个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握主流思想。首先,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辅导员在肯定学生存在主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把握主流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以班级活动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在班级活动中引入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人本理念注重对人本身的尊重,注重对人性的正视[4]。激励理论在于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和榜样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5]。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动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获得发展。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于其内容对班级成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首先,改变传统主题班会和团会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等状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质量。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其他活动,如学术创新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趣味知识竞赛等合作型活动[6]。在辅导员的指导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下组织和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旨在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团队精神。

(三)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和虚拟空间

1.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依然是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主阵地。除此以外,班级文化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向外扩展,占领社会这一更为广阔的地域。高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为促进青年发展而提供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服务社区活动。

2.开发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虚拟空间。网络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这一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平台,开发以高校学生为主的文化型、教育型、趣味型班级交流网站,以一种方便有效的、资源丰富的网络教育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班级文化中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通过班级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班级理念的创新,班级活动的拓展和班级空间的扩大,高校学生能够认识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乐于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2010.

[2]杨丽艳.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3]李爱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4孙剑.人本理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工作

研究,2010,(16).

[5]王建中,徐安兴,丁科.激励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

启示[J].科技信息,2009,(28).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9

关于开展”创建文明示范班级”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加强班级管理,增加班级凝聚力、向心力,掀起班级之间比、学、赶、帮、超争先创优热潮,进一步营造良好学风,推动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文明示范班级”活动,现将有关方案明确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风建设、突出班级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学习环境。

二、时间、参加人员及形式

时间:从20xx年9月1日开始到20xx年11月30日结束

参加人员:全体在校学生

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三、工作目标

“创建文明班级“活动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文明班级”创建使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有明显的改变,无迟到、无旷课、无违规违纪及事故发生,班风基本形成,对学生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主动抓,敢于管”的学管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力度显著增强,班级的综合管理和建设有明显提高。

四、“文明班级”创建内容

“文明班级”创建工作主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班级文化的内容应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纪律意识、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整洁有序、团结互助等。

班级评价目标可分为班级环境布置、课间操、服装礼仪、课前一支歌、右侧通行等几个具体可行的目标,开展“右侧通行标兵班、文明礼仪示范班、特色教室、间操示范班、眼操示范班、学习示范班、拾金不昧示范班、卫生示范班、经典诵读示范班、写字示范班”等特色班集体的评选。

五、实施步骤

1、学习动员阶段(9.1——9.15)

具体任务是各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学校实施方案,结合本班实际寻找符合本班的内容,酝酿制定本班的实施方案。

2、班级申报阶段(9.16——9.20)

具体任务是制定并上报班级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9.21——11.20)

具体任务是班级结合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学校指导考察

4、总结认定阶段(11.21——11.30)

针对各班开展情况学校进行综合评定。

六、具体要求

1、搞好宣传动员,提高全体师生对创建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投入活动当中来。

2、搞好活动方案及相关法规和制度学习,力求达到大家学法、知法、懂法、尊法、守法。

3、评比遵循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坚持做到与日常检查,阶段小结、期未评比结合起来,坚持长期性。

4、贯彻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原则,坚持互动性和流动性,力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励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篇二:创建文明班级方案

三(4)班创建文明班级方案

一、班训:

我和好习惯交朋友。

二、班级培养目标:

健康自信有朝气;个性鲜明有灵气;勇于探索有胆气;乐于创新有才气;敢于表现有勇气;善于交往有慧气。

三、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大多数学生积极要求上进,思想活跃,具备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表现出了独立思考和较为主动的参与意识,具有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责任。同学间懂得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懂得如何帮助他人,如何交朋友,如何尊重他人,孝敬父母。本班还有一批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小干部。但还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对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为班主任要多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他们多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创建目标:

加强我班学生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规范学生行为,力争使我班学生做到行为文明、语言文明、仪表文明、安全文明,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五、创建主题:

(一)“环境文明”:

要求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对教室、卫生区进行彻底打扫,

尤其卫生死角,并做好保洁工作。

(二)“语言文明”:

以班级开展以语言文明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做到不说粗话、脏话,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三)“仪表文明”:

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仪表习惯,在校园内穿戴整齐整洁、得体大方。

(四)“行为文明”:

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打架、不浪费、不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五)“安全文明”:

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⑴消防安全:不玩火,爱护消防设施;⑵交通安全:不违反交通规则,上下楼梯不打闹;⑶活动安全:课下,要求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间活动,杜绝玩危险游戏。

篇三:文明班级创建活动方案

“人人为班级,班级有人人”争创文明班级活动方案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良好的班风对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起到决定作用,而开展“人人为班级,班级有人人”活动,是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首要地位的落实,推动我校良好班风、教风的形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以人为本,育人兴校的目的。

二、内容任务

(一)班级集体主义荣誉感强烈,极具凝聚力;班(团队)干部和学生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建设活动,注重教室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学生崇尚科学,自主学习,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健康向上,班级文明氛围浓烈。

(三)学生模范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班风学风好,精神面貌新,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科成绩和各项活动均在同类班级中处于领先位置。

三、实施办法

(一)明确目标:

1、创建目标: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八好:文明行为好、班风学风好、环保卫生好、团结友爱好、师生关系好、班级建设好、制度执行好、集体活动好)

2、创建口号:人人为班级,班级有人人

(二)评比办法:

1、每学期开学后,对照要求对所有班级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提高。

2、学年末,各班级对照要求进行自查总结。写好总结材料,整理好数据资料。

3、在班级自查总结基础上,对班级总结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校级文明班级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

四、活动要求

“人人为班级,班级有人人”活动重在开展,各班要采取具体措施,精心安排,把开展“人人为班级,班级有人人”活动落到实处: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争创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活动,也是树立品牌、创建一流学校的重要内容,各班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动员全体学生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文明班级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创建活动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校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组织,根据各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篇10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班级品牌

所谓文化,广义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特指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一个团体,一个单位所创建的自己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而且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重视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它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和谐班级创建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力求使教室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乐园。

生命是有个性的,建设一个班本化的、智慧的、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互动生成的班级人文环境,将班级营造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空间,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了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微型世界,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以平等自主的意识,积淀班级文化的底蕴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班级的意识导向,决定了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心理学的研究也显示,人在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下,其智商的发挥也会受到相当的影响。因此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宽容的舆论导向意识形态,也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1)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2)健全班级组织,坚持自我管理;(3)注重平等宽容,学会自我反省。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静物。所以当小错误出现的时候,我一般是提醒两次,给孩子一个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改正。我希望在我和孩子们的努力下,自主平和宽容的班级文化进一步发展。

三、打造特色文化,进一步推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就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塑造自己独有的形象,建设班级品牌。

四、以务实创新的理念,关注班级文化的发展

班级文化在班级工作的推动下,有了初步的形态,学生自觉自律,成绩优异,品行良好。如果班级文化建设就此放手,就有鼠目寸光之感了。我们必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升华,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巩固文化建设的新起点。在班级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将班级的建设深化。在以上基础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制定了更远大的目标。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了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我们还根据一个学期的情况,归纳了已经形成的班风,并且集体完成了班级总结,表彰了学生,高瞻远瞩地制定了班级全体同学在今后的奋斗目标,希望班级的文化就得到了升华,绽放异彩,演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向上动力。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01.

[2]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