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教育教学总结十篇生物教育教学总结十篇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09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1

一、准备阶段

学院给我们开展的教育实习动员大会,让我明确了自己在实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要求。鉴于我对蔡朝焜纪念中学的教育情况及学生的大致了解,我打算利用本地现有的资源开发教学模具、利用网络和教师用书对实习期间可能要上的内容认真的备了课,然后整理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同时也上网阅读了很多关于如何当好一个实习老师和实习班主任的文章,大概了解了实习老师和班主任的一些工作,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开学前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形象,做好准备迎接开学。

二、见习阶段

2015年9月14日,我怀着希望与期盼的心情来到了蔡朝焜纪念中学,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生活,在大学积累了这么多年的师范技能终于有机会得以实践。经教导主任的安排,我被分配到高二(6)班当实习班主任与科任生物老师。这个时期我们按照实习学校的要求对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了解和熟悉,同时了解学校的一些纪律和规章制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决定在这星期多和学生接触,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姓名等一些基本情况,初步和他们建立良好关系。

生物教学方面,制定了生物教学的计划之后,就开始跟着生物科任许老师听课,学习借鉴生物科许老师的教学经验,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经常和老师讨论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尽管很多时重复课,但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时完全一样的,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反应不同,所以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中,我都要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提高教学的水平。

三、实习阶段

实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对我而言,教育实习并不仅仅是顺利毕业的必需保证,更是我能踏上教师岗位的先前准备,是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生物教师的必备经验。这次的教育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成长了很多,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任务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下面,我将从以上这两方面对我的教育实习作一番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一)班主任工作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我觉得用“心”去做才能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到最好,首先做到的第一点就是细心。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工作却一点都不亚于国家总理。班主任繁琐的日常工作包括学校安排的日常活动诸如各类评比,德育活动等等以外还要应对着种种计划外情况。中小学班级规模一般在30~50人不等。班主任作为这几十人的管理者必须要对他们负责,任何的通知提醒都不能有任何的遗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我都会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写在一本小册子上,如果是周一的早上,我就要做一个大致的一周总体计划。计划外情况除了来自学校各部门的临时通知以外还来自学生。班主任每天的必修课就是记录学生的违纪情况然后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这里颇有点“小动作”意味,但是为了班级的整体管理不得不如此。所有的批评教育都不可以延期,一旦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时机,机会就很难再出现,而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还有要及时进行的是请假学生的跟踪联系,要做的主要有确定学生安全到家,及时回校,如果是病假,作为班主任更要细心关心学生病情以及提醒学生按学校规定索取医生证明。另外体现班主任细心的地方就是活动,例如篮球赛,班主任就必须考虑到运动员和啦啦队的各方面需求。一个成功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良好契机。所以在实习期间的集体活动,我都会花足够的时间进行前期准备,而事实证明,准备充分就会事半功倍。

细心一般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那么耐心就是用于学生的个别辅导。班主任除了每天关心班级纪律情况以外还肩负重任,那就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体健康这方面不难把握,因为学生察觉有任何不舒服首先想到的都是报告班主任。相对外显的身体方面而言,更难把握的是心理变化。担任六班班主任期间,亲切的形象让我很容易就取得学生的信任,我很乐意成为他们故事的分享者。当他们主动找我说心底话的时候,无论多忙我都会放下手边的工作,找个地方耐心地倾听。通常他们说的都会是一些生活上的困惑。除了作为一个听众,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指导意见,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个不可规定期限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教育更类似于教师赋予学生的一种长期的影响。因此在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教育法。每次批评的时间我都不会拖得太长,点到为止,不过我还是以很明白的态度告诉他们事情的重要性。对于班里面的“顽固分子”(我对经常被其他老师投诉的学生的戏称)我都会不定期找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以便“对症下药”。所以说,当班主任就需要一种父母教育孩子般的耐心。

责任心是考验班主任工作能否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次班主任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展开都有赖于原班主任的信任。原班主任请假前以一种很信任的态度把工作交到我手上,请假期间从来没有因为质疑我的工作能力而来电询问。这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我每项工作都以一个真正班主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习期间,我参加过级里的班主任会议,从其他的班主任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些成功的班主任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一颗很强烈的责任心。他们为了班级的建设都是那么劳心劳力,积极地跟科任老师,跟家长,跟学生沟通以得到最全面的情况。

从上提到的是班主任工作时主要体现的“三心”,当然,要把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升华,除了“三心”,我觉得还需“两意”——善意与乐意。善意就是你要用最善良的眼光看待学生错误。以前在雷州下乡的时候,我总是很严格地要求我的学生,一旦有犯错的,我就“火冒三丈”地进行我所谓的批评教育,然而这些批评教育更类似于一种火气的发泄。下乡回来的反思中我非常后悔曾经带给学生这么坏的印象。看了一些书以后,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如果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那绝对不会是孩子的问题,只能是教育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觉得我已经能很好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例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两个学生居然在用手机玩游戏。发现的一瞬间我真的很生气,觉得他们极大地挑战着我的尊严,但是回想起雷州的孩子,我选择了平和对待。我是这样做的,我用最平静地语气要求他们把“作案工具”交出来,然后跟他们说:“好好听完这节课,然后到办公室找我。当然能否拿回手机就看你们的表现了。”结果他们并没有很害怕地等待下课,反而很积极地回应我提出的问题。下课后,我“轻饶”了他们,只要他们拿保证书就可以换回手机。一直到实习结束,他们都没有对我产生抵触心理。

第二点乐意,就是说作为班主任必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我个人的感想。班主任的工作是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当中的苦累和烦人,可能很多人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都会有数不尽的抱怨,包括我自己。相信许多人都有的一种体会就是班主任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一天的学习心情。因此在回到学校之前我都很好地处理这些负面的情绪,总是以一种很愉悦的心情去处理一天的事务。事实证明,一个开心的班主任做起事来是事半功倍的(学生总是很配合你的工作)。

总的来说,我实习期间就凭借这“三心两意”顺利地在原班主任不在校的时候完成所有的工作,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工作

在磨练中成长

在谈工作感想之前我必须要说一下我实习的实际情况,并不是为我工作中的失误找借口,只是想大家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原本打算在初中实习的我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到了高中实习,之前两个月的准备意味着“白费”(加引号的意思是没有完全白费,但所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一个新的环境,一种新的挑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不少。

我的第一节课是颤抖中进行的,尽管我把所有的紧张都掩饰的很好。指导老师唯一称赞的地方就是我的教姿教态,其他的关于板书,知识点处理、时间安排等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简直数不胜数。第一节课下来,我的感觉简直就是糟透了。指导老师人很好,她总是用不同的方式鼓励我。第二节课还是有点紧张,有点进步,但是距离及格的课堂还很远很远。那时候我真的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人民教师。第三次上课是科组公开课。本来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是绝对不能有半点的退缩,我知道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公开课前在三班上了同样的一节课,指导老师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到正式上公开课的时候,失误还是有很多。课后在办公室,科组老师们给我很认真地评课,他们给我指出了很多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开始我还难过得要死,但是后来我换个角度想,这些“批评”其实都是在为我指点方向。有人为你指点总比一个人盲目摸索要好。因此我喜欢上点评,喜欢有人听我的课。

过了两天,指导老师正式请假。每一次上课前我都会把老师们给我提出来的那些意见拿出来看看,然后很认真地在脑海中模拟上课的情景,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每一次课后,我都会反思我的不足,并且很诚恳地询问学生对我上课的意见。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他们心中对这节课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课堂的要求。我会根据他们的建议不断地改进我的课堂。随着对学生了解的深入,我上课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他们上我的课,就算是下午的课也从来没有人会打瞌睡。指导老师回来后,说我的课堂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当然,小问题还是有的。

说起我的课堂,我最自豪的是课堂气氛。每次踏进教室我都是保持最自然的微笑。实习之前,我很敬重的刘良华老师说过,如果教师没有激情,不投入,那么他的课堂将是失败的课堂。所以无论我有多么的累我也会提醒自己保持激情,投入课堂。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在许多高中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为了让我的学生改变这一观念,提起对数学的兴趣,我必须让我的课堂有趣起来。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都会进行一些修改,还有就是课堂语言方面我会很注意我的语音语调,以及运用一些很幽默的比喻。最有效的还是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积分奖励制度,虽然奖励花费了我一些时间与金钱,但是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这种学习气氛中的确提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教学工作中最大最大的收获。

当然不可避谈的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客观问题,班级的电脑在我实习期间一直处于待修的状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尤其函数图像的教学必须依赖多媒体的运用。由于电脑问题,我必须用最原始的粉笔黑板进行教学,因此画图花费了我相当多的时间,往往让我的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展开。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多锻炼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不能太过依赖多媒体。

此外,我在实习期间发现,作为一个即将走上讲台的实习生,就应该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教师看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朝夕相处的学生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在老师身上学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态度,学生也正是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生活上、思想上起到表率作用。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2

【摘要】笔者通过对某省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状况的现状研究,阐明如何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对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组合、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率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迈向大众化教育的步伐,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教育资源不足与人们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教育资源利用率进行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教育资源涵盖教育领域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其利用效率的研究,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组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高等医学教育因学制长、实践环节多等自身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意义尤为重要。

一、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现状分析

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指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与教育成果产出总量之比。教育资源投入总量指一定时间内人力、财力、物力消耗的总和(含基建投入);从数量研究角度来讲,教育成果可用当年在校生平均数代替(假设教育成果的质量相同)。其评价模型为:年度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年学生平均数/教育资源消耗。以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情况为例,其情况如表1。

由表1可知,扩招4年来,每万元基本培养1名医学生,且每万元培养的学生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培养成本提高。就全省而言,每万元培养医学生数少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医学生的培养成本高于平均水平,这个结果也符合相关研究结论。

(一)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指一定的教育工作者(含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在一定时间内培养人才的多少。培养的人才数量越多,效率越高。因此,尽可能降低教育过程中人才资源的投入量(减少活劳动消耗),提高单位教育工作者的学生培养数量,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手段。其评价模型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年学生平均数÷教职工数。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如表2。

由表2可知,4年来每名教职工培养医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说明高等医学院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扩招后得到了提高。但相比省内平均水平,医学院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另外,笔者也对4年来专任教师利用率情况进行了单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任教师利用率也逐年提高,并且提高的速率高于人力资源总体利用率。

(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物力资源是国家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金的物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等。教育部门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表明物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其评价模型为:物力资源利用率=年学生平均数÷(当年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

因学校物力资源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因此本研究仅以固定资产利用率代替物力资源利用率。本文参照类似研究对折旧问题做了如下处理:房屋按20—30年折旧,折旧率定为0.05(1/20年);设备按8年折旧,折旧率为0.125(1/8年)。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如表3。

由表3可知,4年来某省高等医学院校物力资源利用率略有上升,总体变化不大,与全省水平基本持平。说明各高校在物力资源的利用上效率不高。

(三)财力资源利用率

学校财力资源其实质是人力、物力消耗的反映。其评价模型为:财力资源利用率=年教育经常费总额÷年学生平均数。财力资源即为教育事业性费用支出,包括个人经费和公务经费支出(不含基建支出)。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如表4。

由表4可知,4年来高等医学院校财力资源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即生均占用费用下降。就全省而言,生均占用费用略高于全省水平,这也是对医学生培养成本稍高的一个反映。

另外,笔者也分别对构成财力资源的个人经费支出和公务经费支出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扩招4年来,高等医学院校个人经费利用率平均为0.4万元/人,该省平均水平为0.37万元/人;高等医学院校公务经费利用率平均为0.4万元/人,该省平均水平为0.41万元/人。

二、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对策

通过对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研究分析,笔者就如何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提高和保证教育质量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

提高和保证教育质量是高校办学的宗旨,如何达到高校资源供给和支出的有效平衡,即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实现高校办学宗旨的最有效保证。因此,高校只有在办学上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高校资源利用价值的“最优化”。特别地,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二)建立教育过程中的最佳资源结构

高校最佳资源结构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合理的资源结构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发挥最大价值。研究表明,扩招以来,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构成不甚合理,人力投入的边际效率逐年减少,资产投入的边际效率逐年增加。说明近几年教师等人力资源比较充足,而实验室、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物力资源配置不足。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提高资本性投入,将新增资本性投入主要用于提高现有人力的素质,配置急需的仪器设备和其他教学条件,切实改善学生的实验、学习等硬件环境,使高校的资源通过合理组织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增加的人力投入应主要侧重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合理配置生师比等方面。

(三)确立合理的办学规模

本研究中,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平均规模为0.97万人。相关研究发现,该省2000—2004年高校有效规模区间为2549~17685人。即,在此区间的规模扩大会实现规模效益,不在此区间的发展会产生规模不经济。2000—2003年某省高等医学院校规模均在有效范围内。规模效益理论也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持续扩大办学规模的热情敲响了警钟,提醒高校应该逐步放缓扩招的步伐。

(四)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资源的管理水平

高校的人财物资源最终总是通过人来安排管理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资源利用的效率,故提高教育资源的管理水平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途径。高等医学院校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培养一支质量过硬的资源管理人员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在各种资源的使用上充分体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特点;能够对学校资源进行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力的指挥调度、定期检查和总结;能够制定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资源的使用、考勤、奖惩、培训,等等。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宗礼.教育经济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55.

[2]刘旭东.高等医学教育成本计量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37.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生物学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素质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这就是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从这样的素质观出发,在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1树立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

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这就是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从这样的素质观出发,在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1.1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素质。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如世界是物质的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再如,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讲解《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等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的观念。

1.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未来需求来看,科学教育要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价值放到和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

①科学方法。生物学教学除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外,更需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生物学教学中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印证某一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而且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

②科学思维。在生物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生物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对生物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

③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心理素质

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介绍生物学知识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②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了解勺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4身体技能素质。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为此,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科学地对待自己体内发生的一切生理变化,愉快地接纳自己,并自觉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2.1构建好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具体制定单元课题的教育目标时,一定要全面、具体、恰当。所谓“全面”是指在文化科学、身体技能方面应指明达到的水平;在思想道德、心理、能力方面要指明通过哪些内容或活动培养哪种能力或品德。所谓“恰当”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应达到的水平。能否制定一个全面、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这是在操作上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第一步。

2.2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3重视学法设计。在教法设计的同时进行学法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这是生物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法设计以章节为单位整体设计为宜,因为这样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规划。学法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因教学环节而有所选择,要做到和教学方法有机地优化组合。总之使用要恰当,避免用得过死,绝对化。

2.4进行信息的多边交流与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应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反馈,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能够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这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志。

2.5优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标本,有利于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观察等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所以,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时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有利于学生参与出发,把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组合,相得益彰。

3努力提高生物学教师的素质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数学;教育;思维能力;策略

目前我国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数学教育的内容、方式、教学对象、工具等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在数学教育发展中逻辑思维的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理性分析的能力,是对观察、总结、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假设、演绎等方法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逐步探求出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结论。与形象思维方式不同,逻辑思维重在对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并不是对事物的特征的简单总结,而是对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原理、规律等内容所展开的深入分析。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理性价值与思维光芒正是无数学者愿意为数学呕心沥血的原因。数学教育的价值也体现在其能够使人们超越直觉的、感官的、具象的事物本身,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逐步探究出世界之源,使人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逐步从外在的特征抽象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这一规律进行推理、演绎和概括,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与逻辑思维的应用具有一致性与协调性,在数学教育中通过分析应用数学概念和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应用,从而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在数学教育中提升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因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质量、深度、创造性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以问题为主导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提问时要重视问题的启发性,所提出的问题要以发掘事物的本质为内容要引导学生重视事物或现象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论证和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对事物规律的判断、总结、归纳、演绎,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和培养教育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双线发展,要善于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课程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和建模能力,促使学生在问题中掌握思考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规范数学证明和计算过程。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概念、解题方法、数学实验、数学延伸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为教育对象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思维对象。数学知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逻辑分析与推理的作用下,更多实体事物的特征能够被总结归纳成为数学概念和原理,并逐步形成数学符号以便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原理进行论证及应用,并不断建立起数学模型以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客观事物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论证,并在教育过程中规范数学证明和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符号传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有意识地培养起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论证能力。数学是一门以数学符号为基础的学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能够通过数学符号传达自身的思想,并在不断的思考、表达、验证、创新过程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符号语言的学习,学生既能够掌握教师的语言体系,明白语言符号所代表含义,又能够根据自己对语言符号的理解进行自学,准确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更好的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语言符号与事物、表象等进行转化,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将事物或现象等描述出来,并通过总结数学材料等提出假设,通过关键变量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进行论证和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知识的转化,因而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达以及数学建模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运用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虽然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也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课程设计上每个课堂是以明确的知识点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设计围绕着具体的知识点展开,而不是围绕着思维类别和思维水平开展的。教学评价中虽然也设置了思维能力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因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沦为空谈。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切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育有必要针对思维能力培养设置专门的课程,同时以双线课程体系的方式将基本知识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要根据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设置不同的教学阶段。如幼小阶段的数学教学以实体事物和虚拟事物表象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分析事物的基本特征,自主研究和总结事物的数学特征,并逐渐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引导学生由具象转向抽象,学会抽象分析事物特征。通过这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双线发展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王慧宇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林.从教师角度探讨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忻州市第十一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7).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01-0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1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1.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1.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2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①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②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③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④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⑤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⑥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①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6

2017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学个人工作总结【1】

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现小结如下:

1、认真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a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特别是课改身份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B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2、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3端正心态,培养素质。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4、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由于科目之间时间竞争,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否则学生就放弃了本科的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2017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学个人工作总结【2】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七年级八年级共八个班生物课,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周例会,从不缺勤。

二、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从今年这届八年级开始改用人教版教材,这就需要我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把握三维目标教学。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

认真实施学校推行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本学期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业务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时组织教研活动,对学校实施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交流探讨,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其它方面

除紧张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参与学校的英语竞赛监考等工作,有人可能认为做一个科任教师太清闲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充实了。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在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抓实教研工作,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

2017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学个人工作总结【3】

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素质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性较强,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

二、业务知识能力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指导思想;教育因素;理论知识;适度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的需求,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克服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育方式。但许多教师还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而且现在高中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层次、身体心理发展因素已有很大变化。因此,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将教材、教学方法与授课对象更好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仍然是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从事任何一样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育造人类灵魂,更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作指导。由于新课改工作刚刚开始,许多任课教师对新课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科学教育方式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透彻,还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科学合理的教学教育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利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明确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解与学习,从而确保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思维方式。

(二)教师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不明确

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主要为灌输式,渗透的方法和技巧过于机械、单一且不能持之以恒。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鼓励学生自我创新的探索性w习,还是传统的接受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渗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结合科学方法教育,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进行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相伴生,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只有通过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的讲解、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才能够使广大高中学生受到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熏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学的教育方式,从中体会到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和快捷性,为自己以后在学习、成长中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提供支持。

(三)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教师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且渗透方法和方式过于随意。目前,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教授现在的高中学生绰绰有余,不想再“充电”,进行知识的补充和结构的更新,导致许多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分析、理解教材,归纳总结出好的物理方法并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只能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上的物理概念、规律,而不能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法加以引导,有目的地在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教育上下工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强调教育的任务是“传道”,而“道”正是指方法。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引导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出其中的科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再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导致科学方法教育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施,往往有很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四)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要注意适度性。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地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不仅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不能突出本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不能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

另外,高中物理的教学还是应以学生学习前人总结的显性知识为主,不能让科学方法的教学影响到学生对基本的、具体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否则,这种“喧宾夺主”的教学必将会遭到惨败的下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综合考虑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因素,把握一定的“度”来进行课堂教学,使科学方法的渗透教学恰到好处。

总之,科学方法教育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规律,只有对这些方法不断了解、积累和熟练,才能尽快地获取知识,并通过一定的网络结构深刻体会和掌握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使科学思想扎根头脑之中,这也是物理教学和物理教师的希望所在。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实验考核;成绩分析

Keywords:pharmaceuticalanalysis;experimentassessment;analysisofexaminationresult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精密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是药物分析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论,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严格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保质保量做好实验。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操作技术、科学态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评价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验技能,我们根据多年来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可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同时学生又能从考核成绩的评定中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使考核成绩能较好而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实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内容,平时考核的平均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70%和30%。由于药学各专业学生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不同,实验课程具体的内容安排也有所不同,我们对近年来本教研室承担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研究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药学03级,临床药学03级,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药成专2000级为研究对象,前四者为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而后两者为成人教育学生。其中药学03级和临床药学03级虽为同年级的本科班,但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差异较大(后者分析化学实验学时数仅是前者的1/3);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期末考核时为每人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考核,其余班级均为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考核。

1.2方法期末实验考核时间为120分钟,内容涉及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主要操作,不同时间考核的班级,其考核内容相同。

考核内容为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教师试前精密测定咖啡因的量,然后按照处方制成制剂,学生随机抽取样品,经含量测定计算出待测组分(咖啡因)的实测量,与已知待测组分的量比较,判断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成绩评价包括实验主要操作步骤表现(30%)、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5%)和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的计算等实验报告内容的书写(15%)。

1.3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

2、结果

2.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成绩比较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无显着性差异(p>0.01)。分别分析期末实验考核的三部分内容,实验操作部分药学专业平均为21.7±1.46,临床药学专业为22.6±1.15(t=4.04),p<0.01,两组有极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报告部分,t值分别为0.56和0.94,p>0.01,差异均无显着性(表1)。表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成绩比较实验考核由学生独立完成其操作部分的平均分为22.4±0.81,结果准确性部分为41.8±5.16,实验报告部分为13.6±1.05。与对照的两人一个小组的学生成绩相比,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部分,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总评成绩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绩比较由表3可看出:实验操作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平均为22.0±1.40,成人高等教育为21.9±0.99(t=0.51,p>0.01),两组差异不显着;实验结果准确性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42.0±5.21,成人高等教育为40.6±5.47(t=1.48,p>0.01),差异不显着;实验报告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12.6±1.04,成人教育为14.3±0.91(p<0.01),差异有极显着性;总评成绩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4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来确定期末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主成分分析法[1]是一种减少原始数据变量数目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样本集的输入因子数转化为主成分分数,样本集的各输入因子值转化为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形成新的样本集。一般来说,前两个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得分矢量所得的信息含量最多,足够代表原样本,选取主成分投影,可进行判别分析。以本研究对象中各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成绩和总评成绩构建原始数据样本集(n=397)。以操作、结果和报告成绩为变量,以总评成绩为变量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第一主成分为0.768x1+0.169x2+0.736x3的贡献已经达到72.3%。其中x1为操作成绩,x2为结果成绩,x3为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前的系数最大,考核中的实验操作对于考试水平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3、讨论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历届397位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为实验操作部分。与药学专业学生相比,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成绩虽无差异,但实验操作部分较好。虽然非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等基础性化学学科课程设置时学时数明显低于药学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兴趣很高,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对实践操作也能做到多问多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本科学生相比,实验操作成绩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近十年来全日制与成人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综合水平较稳定。

l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正式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2]。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3],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时也存在着质量代价问题。通过分析经历过连续大规模扩招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情况,与扩招后由于资源限制改由两人一个小组完成实验考核相比,虽然总评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但大规模扩招前独立完成实验考核的学生实验操作部分明显较好。独立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这个实验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独立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展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这让我们体会到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教室和实验室场地设备、教学资源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施实验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善朝,张军舰.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种模式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这种课程设置逐渐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弊端:普通教育课程比较单一,比例偏低;物理学科课程以分科为主,缺乏整合;教育专业课程不明显,脱离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实际;总体结构不尽合理,比例失调[1]。因此,须对其进行调整、优化甚或重构。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鉴于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种种弊端,要优化其结构体系,须遵循四种基本原则。

   1.先导性原则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导。长期以来,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动地跟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缺乏成熟的课程理论和课程观念作指导和引领,课程设置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在这方面,哈佛大学为我们树立了标榜,哈佛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美国的“第一学府”、“哈佛帝国”,不仅在于它坚持课程改革,更在于它的课程设置始终有独特的课程理念作指导思想,即最有价值的课程是学生的兴趣;大学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时代特点[2]。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亦应有自己的基本理念,即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既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又要凸现高师物理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课程设置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对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从高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具体言之,它要求课程设计者从剖析该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真正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物理学科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类课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它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应着眼于提高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力求课程设置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体现学校或专业的课程特色与水平,为学生今后的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实效性原则

   讲求实效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旨归。高师物理学专业求发展、谋出路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使该专业既具有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又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努力实现学生、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切忌脱离国情、省情、校情以及学生的实情,以求取得最大的成效。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理路

   1.课程结构板块化

   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结构板块化是指对高师物理学专业所开课程进行板块组合,通过对各板块内部结构的优化、整合,促使各课程板块尽可能彰显各自的功能,以实现高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此,将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结构划分为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大课程板块。

   所谓普通教育课程,亦称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是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往合作的能力。普通教育课程板块一般包括社会科学类课程、人文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工具类课程(如外语、计算机)等。

   物理学科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物理学科教学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物理理论课程和物理技术课程两大类。物理理论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等。物理技术课程有物理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电子线路、电工学、微机原理等。

   教育专业课程是指为高师物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巧等培养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课程,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施教,怎样育人”问题的课程。这类课程应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是高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育学、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教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师生沟通艺术、教育实习等。

   2.板块结构网络化

   诚如上述,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和地位。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三类课程板块的整体功能和作用,需要加强课程板块之间的联系,建立板块间的互联网,做到板块间的纵向联系所组成的层次网络具有顺序性和连续性,板块间的横向联系所组成的平面网络具有适应性和相关性,实现文理渗透,专业互补,整体优化。同时,要有意识地整合上述三类课程或两类课程来实现某一类课程或两类课程的培养目标。

   首先,通过协调与优化三大课程板块的内部结构,分别建立三个各自独立的局域网。具体说来,通过将构成普通教育课程的各类子课程“集团化”来建立该课程板块的局域网。此处的“集团化”,就是将不同门类具有相同功用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课程团”。高师物理学专业普通教育课程可划分为4个课程团,即思想道德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科学素质课程、工具类课程。

   同时,要通过整合理论课程、系列化技术课程来建立物理学科课程局域网。整合理论课程是指整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内容相邻或相近的物理学科课程,并及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形成新的“融合课程”,克服目前高师物理学科理论课程分科过细、门类过多、知识重复交叉、内容陈旧偏难等问题。系列化技术课程就是将物理实验设置为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系列。从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技术等实验中精选一部分内容,组成基础性实验系列。这个系列的实验侧重基础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增设一些先进性、实用性、技术性的综合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形成综合性实验系列和设计性实验系列。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个系列的实验可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材料使用、场地选择、方案设计、结果分析、时间安排上,允许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此外,还应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增加教学时数、注重实践环节等途径建立教育专业课程局域网。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可以将教育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来建设:第一大模块是物理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包括物理教学法、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教育科研方法、物理教育发展史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第二大模块是物理教育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第三大模块是物理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包括教育见习、微格训练、教育实习等课程。增加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可以通过增设教育类课程门数来实现。过去高师物理教育的教育类课程只有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物理学科教学法。根据西方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一些高校的经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应设置有10~15门为宜。注重实践环节应该做到: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安排几次教育见习或教育实习,定期到中学参加教育教研活动;延长实习时间,由现在的6~8周延长为12~15周;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学分,由现在的6~8学分增加到12-15学分。

   3.网络配置均衡化

   网络配置均衡化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应保持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的适宜比例和适时编排。一方面,适当减少物理学科课程的门数和比例,增加普通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门数和比例,特别要加强教育实践课程。具体要求是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时(或学分)的比例为30%~35%,教育专业课程占总学时(或总学分)的比例为20%~25%,物理学科课程占总学时(或学分)的比例应控制在45%以内。另一方面,逐步实现课程编排序列化。所谓课程编排序列化是指在大学四年中,不断线地平行安排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整体功能。目前,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编排是大学一年级为普通教育课程,以及1~2门物理学科课程;大二、大三以物理学科课程为主,适当开设部分教育专业课程;大四主要开设选修课,进行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这种同类课程集中安排的课程编排形式难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育教学成效低微,尤其是学生的职业意识不能得到持续强化。因此,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每一个学期都应该开设普通教育课程、物理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使这三类课程齐头并进,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教学总结篇10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传授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为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活动为主;在方法上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为被动的“为分数而学”、“为教师而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彻底抛弃以往那种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

二、树立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已不能适应现在对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植物开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植物开花可能的因素;如自身因素(是否成熟),空气,温度,光照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搜索,亲身实践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总之,创新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为宗旨,将现代的科学理念有机的结合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之中。

四、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生物学的基础观点。对生物体的形态、构造及生命的诞生、发展、进步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具体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在观察、研究与生命现象相关的问题时,有一个扎实系统的知识基础。如加强学生以思想能力为主的生物科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对假说的提出与验证的判断能力;对生物现象从内在的到外在的规律的归纳与推理的能力;知识运用与迁移的能力;数据搜集、处理和运算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注意教法的多样性,如可采用讲述法、直观教育法、自习法、讨论法、实验课等。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等,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采用自学、观察、描述、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五、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