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脊柱术后康复训练十篇脊柱术后康复训练十篇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7:34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1

【摘要】:脊柱骨折是比较严重的外伤之一,它可以导致患者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的严重障碍,甚至还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由于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而且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早期开展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康复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费的开支,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功能恢复。本文重点谈了一些关于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特殊康复训练的体会。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但是一般来说造成脊柱骨折的暴力比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交通肇事所引起的脊柱骨折的占有很大一部分。同时脊柱骨折往往伤情比较重并且十分复杂,必须加强手术之后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否则缺乏必要及时的康复训练,就不能很好的恢复更多的机体功能,不仅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还会延长康复时间,给患者带去更多的痛苦。

一、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脊柱骨折及脊髓患者手术之后,必须使病人的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严禁使患者的脊柱作过伸或者过屈的搬运动作,应该使脊柱在没有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同时用手平抬平放至硬板床上,并且使病人偶尔可以滚动。对于那些颈椎损伤的病人,必须要有专人扶托下颌与枕骨,使颈部保持中立位,病人躺在硬板床上时用砂袋或者枕头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急性期刚做完手术一月之内的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要注意关节正常活动与有效,功能活动范围应该避免对脊柱的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例如髋关节的外展正常活动度为45度,而有效的活动度为20度,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对脊柱的内固定情况十分了解,如果有必要时必须咨询为病人进行手术的医师,例如脊柱骨折手术内固定采用的后侧入路的患者必须卧床一个月以上才能坐起来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采用胸腔镜方式行内固定方式的话坐起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提前两周,但是必须要佩戴保护性支具。在做关节活动训练时,过度的活动也将会对脊柱的平衡造成影响,所以脊柱及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应在一定范围活动的进行关节活动练习与等长肌力训练以防再受到损伤。

二、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1、精神康复

在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精神康复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应该把精神康复训练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之中。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承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同时更由于手术后期康复训练比较单调,患者在很容易形成厌恶与烦躁的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后期的康复训练。因此必须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以科学的讲解与指导,解除各种顾虑,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康复训练,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2、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后的临床情况十分复杂,治疗过程也比较长,手术之后患者需要卧床一段间,所以脊柱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卧床锻炼阶段,第二个就是下床锻炼阶段,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

2.1、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

患者进行脊柱骨折手术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四肢、腰背肌与呼吸练习,例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但是动作要平缓,允许引发轻度的疼痛,或者仰卧,用头部与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尽量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但必须记住不能使身体屈曲和旋转。手术4周以后可以翻身向下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就像拱桥的形状,进而锻炼背部的肌肉,同样要避免身体屈曲与旋转。手术6周以后患者可以在床上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同时两个上肢尽量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此外患者可从俯卧的位置用双手支撑下床,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脊柱不能弯曲,患者在直立位可以进行身体后伸、侧弯,但是要切忌屈曲。

2.2、第二阶段的功能锻炼

患者在脊柱骨折手术后的8周之后就可以下床锻炼了,而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就是锻炼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为第二个阶段的下床功能锻炼打下基础。由于是刚下床患者可以进行上下轮椅锻炼,患者可以从床上移至轮椅前,一手拉住手环,另一手将两下肢下垂,然后将两脚放在轮椅的踏板上,然后握住轮椅外侧椅把,依靠两手的支撑使身体抬起并移至轮椅上。同时患者还可以练习站立,站立时应该使体重的重心应落于髋关节之后,踝关节之前,尽量使身体保持平衡然后开始扒床边站,慢慢过渡到扶双杠站,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直站,扶墙站立,在站立时还要注意应该使两足的之间距离与肩同宽。站立之后就开始进行行走锻炼,开始时应该先扶着双杠行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扶双拐走,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扔掉拐杖开始自己行走。联系行走时看护人员必须要时刻注意,加强保护,例如对患者进行提腰、推膝或者护行等保护。

三、结束语

脊柱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手术之后的康复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脊柱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尽早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脊髓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1997

[2]张青莲.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7(c)-0053-0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引起疼痛和进行性僵直的炎症性疾病[1]。主要病发于脊柱和骶髂关节[2]。a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炎性疾病[3]。aS患者常伴随脊柱、骨质疏松、软组织挛缩、肌肉萎缩、骨盆畸形等症状。aS患者主要见于青年男性,侵犯主要脊柱、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尤其是髋关节更容易受到炎症的破坏,影响患者的健康[4]。髋关节受累的发病率为25%~50%,而且50%~90%为双侧受累[5]。目前对于治疗aS患者主要依靠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08年2月―2013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27例(38侧侧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该院骨科收治的27例(38侧髋)a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国家aS的相关诊断标准。该组27例(38侧髋),男女比例为男19(26髋)例,女8(12髋)例。年龄24~52岁,平均29.8岁。aS病程6~27年,平均17.5年。17例行单侧tHa;11例行双侧tHa,其中双髋同时置换8例,分次置换2例。aS患者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1.0°。aS患者均患有髋痛或行走困难,且生活自理困难。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aS患者进行术前X线片检查,观察髋关节骨质及周围相关组织的具体情况。用全身麻醉,关节后外侧入路,健侧卧位或逐侧实行手术。通过X线片了解aS患者髋关节的具体状况,尤其是对挛缩的软组织及有无其它并发症。对于股骨头及颈交界处行横断截骨,然后在髋臼缘保持15°前倾角对股骨颈进行第2次截骨,非骨性强直者采取先截骨后髋臼成形的方法,松解软组织,以股骨头与髋臼之间存在的脂肪层作为辨认真臼的依据,髋臼锉打磨至真臼,标准全髋技术置入假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侧髋,12髋例行骨水泥型假体,其余行非骨水泥型假体。按Harris评分[6]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侧髋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aS患者的临床疗效。

1.2.2术后康复首次术后常规负压1~2d,注射抗生素。术后48h后,要在医生和护士共同配合及协商制定的训练计划下,开始引导患者做康复训练。训练主要侧重下肢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锻炼。但用骨水泥的患者术,则需要手术3d后进行站立康复训练。术后半个月,扶拐杖训练负重行走。生物型的患者与术后1个月的患者,则扶拐杖行下床训练;3个月患者则可以肌体的负重训练。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表示为(x±s),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结果

按照Harris评分对27例(38侧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1髋,良11髋,中6髋,优良率84.2%。对aS患者进行随访,证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疗效显著。且患者无感染和脱位等状况的发生,未有发现任何并发症。在术后住院的康复训练对关节的康复有明显的改善;出院后随访的各种不适合症状逐步减少,步行基本恢复正常。相关情况见表1。

表1手术前、后髋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比较分析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不断加重,且有部分的患者还伴随着相关的并发症,患者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能够缓解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主要依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tHa可修复髋关节生理结构和恢复正常功能,促进aS患者早日康复及恢复正常生活[7]。目前,随着科技对医学领域不断的革新,尤其对医疗设备及技术的改进;如制作工艺和材料的更新,手术的日渐完善,tHa的不断改善。更多的aS患者接受了tHa治疗,且效果显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畸变及相关并发症容易导致非功能位强直,目前tHa是治疗aS患者的髋关节病变的首选。但aS常伴有其它并发症状,影响aS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康复。

目前,若aS患者髋关节出现疼痛和僵硬,且药物对其治疗无效时;则可以进行tHa治疗。tHa在治疗aS患者时,可以减少肌肉组织的萎缩和功能组织的恢复。何况目前的临床药物治疗对髋关节的康复存在很大的影响,且易导致肌肉萎缩。aS患者一般伴有骨质疏松的症状,髋臼成形时切忌用力过猛,容致髋臼穿孔和骨折。髋臼成形方向应保持10~15°的前倾角及40~45°的外展角。对部分股骨头骨质的保留,任存在很大的争议。在行tHa手术治疗的时,要注意假体置入要避免对周围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对置入角度的把控也要到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对特殊的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可以降低手术的难度。对骨质条件较差的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可以减少aS患者的卧床时间,改善骨质疏松萎缩以及代谢异常,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该研究27例(38侧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评定,优良率84.2%。且患者无感染和脱位等状况的发生,未有发现任何并发症。在术后住院的康复训练对关节的康复有明显的改善;出院后随访的各种不适合症状逐步减少,步行基本恢复正常。

综上,只有及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相关症状及情况进行了解,tHa对治疗aS患者的疗效显著,tHa对髋关节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所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覃荣周,李东,程松苗,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的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7-98.

[2]盛长健,刘健.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177-179.

[3]mollJm.Criteriaforankylosingspondylitis:faetsandfallacies[J].BrJRheumatol,2008,27(2):34-38.

[4]廉永云,裴福兴,杨静,等.强直性脊柱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2(21):1623-1626.

[5]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66-2291.

[6]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0.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3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脊柱侧凸手册并指导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在手术前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脊柱侧凸手册能有效地提高围术期健康宣教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脊柱侧凸手册;功能锻炼;健康宣教;焦虑;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30

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一种脊柱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偏离脊柱生理曲度方向弯曲或旋转,青少年多见[1]。其畸形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而导致截瘫的发生。当Cobb角>40°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因手术创伤大,手术及护理并发症多[2-3],在手术前后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及顺应性,给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的保障。因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杂,如何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并加以运用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我科室将自行编写的脊柱侧凸手册运用于ai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13~25岁,平均(17.7±3.55)岁,病例均符合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诊断标准[4]。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理解力、执行力及自主能力正常。术前均无神经症状,无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后由同一主刀医师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对照组按脊柱侧凸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按不同的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

1.2.1脊柱侧凸手册内容脊柱侧凸手册由我科根据多年的aiS治疗护理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编写。参与手册编写的人员包括1名该手术方式的主刀医生(主任医师)、4名主管护师以及3名护师(骨科工作经验10年以上)。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一般知识介绍。包括病房环境,安全、作息、陪护、探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我科在脊柱侧凸治疗上的成就、骨科一般情况介绍等。(2)脊柱侧凸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简明扼要地介绍脊柱侧凸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3)常见术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等。(4)围手术期自我护理重点知识介绍。内容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吹气球、爬楼梯、深呼吸等)、折返训练[5]、床上排便训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翻身的方法、疼痛的应对以及正确的表达情绪、饮食指导、腹部按摩、支具佩戴的方法以及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5)出院指导。(6)附表-功能锻炼计划表。经培训后科室每名护士均能熟练掌握该手册的全部内容。

1.2.2干预方法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在手术前完全了解手册的内容。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功能锻炼并填写功能锻炼计划表,在术前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按不同阶段落实功能锻炼。

1.3效果评价(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6]。手术前指导两组患者填写SaS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级评分,其中5,9,13,17,19项目为正性情绪,按4~1分计分,最低分20分,最高分80分,≥45分为有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2)功能锻炼依从性。统计患者功能锻炼计划表数据,了解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严格依照锻炼计划按时按次完成功能锻炼视为依从。(3)满意。出院当天使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共发放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术后并发症及满意比较(表2)

3讨论

青少年aiS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多,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充分纠正患者术前存在的不利因素,做好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肺部并发症、腹胀、呕吐、疼痛、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切口不愈合、下床行走时下肢无力,等等。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自我照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术前需要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折返训练、床上排便训练等,术后仍需继续行呼吸功能训练、颈肩部及四肢的运动。因护理人员的宣教能力不一,患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训练的项目多,加上本疾病患者为青少年,自制力相对不足而导致宣教效果不佳。我们按照照护群集管理[7]的方法,将脊柱侧凸护理程序中的关键元素聚集在一起,制作了脊柱侧凸手册,将宣教内容书面化、系统化,保证患者获得一致的照顾。

3.1减轻患者术前焦虑脊柱侧凸除影响心肺功能外,还影响患者外形的美观程度,因此患者有较强的矫形愿望。然而,住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无知、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对术后的不适以及对手术矫正效果的担忧等都是导致患者焦虑的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存在着不良的影响。传统的脊柱侧凸护理宣教模式多遵照“入院介绍术前锻炼术前宣教手术准备术后指导术后宣教出院指导”阶段性的宣教方法,患者所了解的疾病知识不完全,总是会对未知有一定程度的担忧。而且,手术后再进行术后的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往往因为疼痛、疲劳以及其他的不适感而影响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锻炼的执行力,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我科将脊柱侧凸手册与传统的阶段性宣教相结合,在手术前让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在住院不同阶段再给予相应的知识宣教。患者在手术前充分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一定了解,知道术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顾虑。观察组手术前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学习脊柱侧凸手册了解了手术前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了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在手术后只需护士稍加提醒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疼痛等对学习锻炼方法的干扰,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对照组20例并发症包括腹胀19例,尿管拔管后再次置管1例;观察组10例均为腹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了解了术后面临的疼痛、腹胀、翻身以及床上活动等相关知识,在术后早期进行饮食控制、腹部按摩、经常翻身、功能锻炼以及患者面对疼痛时正确的表达疼痛,尽量不哭泣不大声呼喊等减少了气体进入胃内产生腹胀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总之,脊柱侧凸手册的应用能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启彬,邱贵兴.脊柱外科新手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3-109.

[2]秦柳花,张缘,蔡娟,等.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全程护理指标监测和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34-336.

[3]徐莉杰,张义玲,海涌,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39-541.

[4]邢泽军,仉建国,于斌,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后远端交界区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29-33.

[5]王晋贤,方煌,李光辉,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折返训练及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6):3-5.

[6]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7]汪晖,黄海珊,邹建,等.照护群集管理在防范转床信息错误风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0a):2605-2606.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脊柱弯;畸形手术护理;康复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theidiopathicscoliosisdeformitypatientscare.methodsReviewinoctober2005tomay2011,for10casesiwere"idiopathicscoliosispatientswith"theclinicaldata.Results10casesofidiopathicscoliosispatientsafterthesurgery,throughthecarefulnursingalldidnothappenanycomplications.ConclusionForidiopathicscoliosisdeformityofthepatientsshouldstrengthenthepsychologicalcare,topreparefortheoperation,pulmonaryfunctiontraining,skincareanddietnursing,wellpositiononpostoperativefunctionexerciseanddischargeguidanceisanimportantpartoftheoperationisasuccess.

[Keywords]Scoliosis;Deformitysurgerynursing;rehabilitation

脊柱弯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极段向方弯曲凸出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变化、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1]。因此及早发现并重视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可将脊柱侧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状性脊柱侧弯和退行性脊柱侧弯等不同类型,其发性脊柱侧弯约占全部脊柱侧弯人群的70%左右。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科收治了10例“特发性脊柱弯”的患者。现将护理及康复治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例,均为青少年,年龄13-22岁,全部为女性,两侧发育大小不一,并足前屈做等腰试验,可见胸廓旋转畸形加重,有肩胛骨不攀高,即“剃刀背”畸形,骨盆不对称,cobb角平均65o(40o―95o),其中kingⅠ型2例,kingⅡ型2例,kingⅢ型6例,考虑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入院后经各项检查后行脊柱后路矫形+植骨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身高较入院时增高5±2cm,侧凸矫正率63%,躯体平衡明显改变,术后随访,无脱钩、断棒等并发症发生。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特发性脊柱弯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总感觉自己的体形与正常人有异,诸如驼背、身材矮小等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担心手术后身体不便会给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站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手术,让患者了解手术只是暂时的痛苦,通过手术能矫正畸形和控制畸形的进展,恢复躯干的平衡,建立一个坚强稳定的脊柱,所以手术是必要的。

2.1.2肺功能训练:为了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呼吸训练有利于提高呼吸功能,我们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和有效的咳嗽,具体的方法是:(1)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再把气完全吐出,尽可能达到最大通气量,3次/d,5~10min/次;(2)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在患者呼气2/3时,用力咳嗽,3次/d,5~10min/次(3)利用简单的器械辅助,如向装有水的瓶内吹气或者吹气球训练3次/d,5~10min/次。

2.1.3皮牵引的护理:术前2~3周作颈―骨盆的牵引,使椎旁挛缩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松动,以便于手术时使畸形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具体的方法是:患者平卧于床上,枕颌吊带置于颌下牵引,牵引的重量5kg置于床头,骨盆吊带置于骨盆的合适位置,牵引的重量每侧5~10kg置于床尾,并抬高床尾,保证有效牵引[2]。

2.1.4练习: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方法,了解正确的轴向翻身的要领和重要性。同时训练患者俯卧位,2次/d,30min/次,提高前胸及髂部皮肤的耐受性,以适应手术的需要。

2.1.5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三日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储溜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并指导患者练习指压按摩解除卧床患者便秘的方法,防止术后卧床引起腹胀和便秘,解除因卧床而不敢多进食东西,担心解不出大便腹胀的痛苦,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促进早日康复。方法是:(1)按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右下腹部,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沿升结肠、降结肠、已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1次/d,10一15min/次,于早餐后或排便前30min进行。(2).指压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于每日排便前进行。取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由轻至重,逐渐加力,3一5min后可有酸胀感,酸痛感和肠蠕动,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min[3].。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6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利更好地适应手术和术后康复。

2.1.7皮肤护理:术前三日每日清洗皮肤即可。

2.1.8术前禁食12h、禁饮4h,并给予开塞露30ml塞纳,尽量术日晨大便一次防止术后腹胀。注意保暖,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呼吸,分泌物增加而导致手术推迟,给予心理护理,嘱放松思想,晚上早休息,保证睡眠,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24~48h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5~30min/次,并记录,病情平稳后30~60min/次观察记录,48h内给予地低流量吸氧1~2L/min,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2d/次雾化吸入缓解气管插管引起的气道干燥及不适,以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由于患者年龄不大,加之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改变,应严格注意输液的速度,速度不能过快;在血压、脉搏平稳的情况下,注意输液的量,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小时测量尿量一次。24h内拔出尿管,嘱多饮水,鼓励自行排小便,避免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

2.2.3伤口的观察及护理:虽然背部没有大血管,但由于手术创面大、波及段长、剥离深、加之取骨出血,因此渗血较多。所以术后应平卧6h,6h后轴向翻身45・,侧卧不超过20min,达到有效压迫伤口。我们用棉垫患者背部垫平包扎,让患者感觉舒适。(1)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伤口引流液呈淡血性。第一1d一般为200~300ml,如果引流量多,24h超过500ml时要考虑是吸引负压过大造成,还是创面渗血过多而引起,应及时做相应的处理,调节负压并及时通知医师采取止血措施[1]。第2d在100ml之内,如果引流过少说明引流不畅,应查找原因。检查引流管是否折曲、脱出、堵塞等。引流管一般放置48h。(2)注意切口有无红肿、有无渗出液,保持敷料清洁、固定。

2.2.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及活动情况,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关节的活动,强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食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饮食指导:术后三日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三日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肛纳、潘泻叶泡水口服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褥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起平卧位,轴向翻身45,2h/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康复指导:

3.1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术后24h内应限制在简单的上肢、下肢锻炼,如:上肢的抬高,手指的抓、拿、捏,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的踝泵锻炼,脚趾活动及深呼吸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锻炼[2]。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

3.2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较大的手术亦与血流缓慢、淤滞有密切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和麻醉,下肢肌肉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所以术后及可进行双下肢“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2次/d,每次40min,可促进深静脉血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2一周后开始进行背肌训练,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并抬高臀部约1~2寸,坚持5s,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的姿势。

3.310~14d后可扶病人坐起。首先侧卧,然后让胳膊扶床并且向下用力,从卧位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瞩患者不要紧张。

4、出院指导:

4.1修养的环境清洁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有利益身体康复。

4.2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4.2.1站:抬头挺胸,脊背平直,收缩小腹;

4.2.2坐:两脚平踏的地面,背部平靠椅背,背部尽量坐满整个椅面;

4.2.3躺:睡硬板床,侧卧时,双腿屈曲且双腿间夹一软枕;仰卧时,双膝下可垫软枕,勿俯卧。

4.3搬起重物时减少身体负重:

4.3.1抬物品或检东西时,尽量保持要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代替弯腰,使物品尽量靠近身体。

4.3.2拿取高处物品时,用矮墩垫高身体再取物,勿踮脚取拿[2]。

4.3.3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

4.3.4继续功能锻炼。如有不适,及时返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吴新军,钟渝,陈雍华.脊柱侧凸围手术期的护理.重庆医学[J],2005,34(7)∶1017-1018.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5

基础知识介绍

疾患描述下颈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下段颈椎椎体前2/3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因外力所致而受到破坏,并引起颈痛,颈椎活动受限等症状。

病因多为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病理性骨折,部分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无明显病因,多见于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

症状及体征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骨折处颈椎棘突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压痛,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椎体楔形变,骨皮质不连续。

Ct:椎体前2/3可见骨折线,椎管完整,脊髓硬膜囊未受压。

mRi:椎体骨折,硬膜囊未受压。

康复目标骨折愈合,减轻长期卧床综合征,避免远期出现颈痛、颈椎曲度反张。

综合康复

运动治疗大部分青壮年患者建议卧床治疗6~10周。卧床期间行颈椎围领保护制动,四肢肌肉主动训练、关节活动度(Rom)维持训练,轴向翻身每2~4小时1次,以预防压疮。

老年患者必须每天进行胸廓理疗3~5次,按摩排痰,放松坐位,施行以下手法,胸背轻拍法,用手掌手指轻拍胸廓上方、侧方、下方及上背部,做3~5遍。

颈痛完全消失后,一般在伤后1周以后,开始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离床活动后进行颈部及四肢肌力增强训练。12周后可祛除围领。

根据骨科医生意见,部分不适宜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于伤后2~4周内颈椎围领保护下离床活动。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改变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工作时每半小时进行颈部活动1次。

日常生活:患者1年内卧硬板床,受伤3个月后逐渐地祛除围领。

运动:游泳、散步、登山。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远期可能出现慢性颈部疼痛。进行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调整、颈部肌肉的适当锻炼,是防止长期颈痛的关键。

药物治疗

伤后1周内如疼痛剧烈、酌情口服镇痛药物。减轻急性期疼痛的最好手段是颈椎制动。急性期使用降钙素喷鼻剂,1~2次/日,口服钙剂。

转诊

颈痛持续3个月以上,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有无脊柱不稳。如有确实的颈椎不稳定证据,建议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

下颈椎附件骨折

基础知识介绍

病因多为较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但在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等椎体已经破坏的患者中,暴力可不明显,即所谓病理性骨折。部分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无明显病因,创伤后颈部疼痛。

症状及体征颈痛、活动时加重;骨折处颈椎棘突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压痛、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检查X线片:椎体棘突骨皮质不连续。Ct:可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椎板骨折。

康复目标骨折愈合、避免远期出现慢性颈痛。

综合康复

运动治疗伤后4~6周内颈椎围领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颈痛完全消失一般在伤后6周以后,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然后开始颈部肌肉无痛等长收缩训练。部分患者的骨折可能长期不愈合,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训练程序为先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数天,无疼痛后再依次加入后伸运动、前屈运动,观察1~2周无明显的疼痛加重后可加入侧屈运动练习。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改变同下颈椎压缩性骨折。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远期可能出现慢性颈部疼痛,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调整、颈部肌肉的适当锻炼,对防止日后长期颈痛十分重要。

药物治疗

同下颈椎压缩性骨折。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康复干预;胸腰椎骨析;内固定器;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013-03

nervesfunctionalrecoveryevaluationofRSSinternalfixationtopatientswiththoraco-lumbarfracture

XieLi-ya

(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ShangqiuCity,Shangqiu476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nervesfunctionalrecoveryofRSSinternalfixationtothoraco-lumbarfracture,andprovidefoundationforRSStocurethoraco-lumbarfracture.methods:Forty-eightcaseswiththoraco-lumbarfractureweretreatedwithRSSinternalfixationandearlyrehabilitationtrainingfromJan2005toJan2007.Followuponeyear,spinalfractureimageologymeasureindexesandaSiaspinalcordinjurystandardwereusedtojudgethetherapeuticefficacy.Results:thespinalfractureimageologymeasureindexeshadgreatimprovement,thedifferenceofheightofinjuredvertebrae,translationaldisplacement,Cobbangle,compressionareas(p<0.01)andsagittaldiameter(p<0.05)had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preoperation,post-operationandoneyearfollow-up.patients'aSiascoreshadgreatimprovementoneyearlater.Conclusion:RSSinternalfixationisafinemethodtotreatthoraco-lumbarfracture,whichofferthepossiblerecoverytospinalcordinjury.andtheearlyrehabilitationtrainingisanothersafeguardtonervesfunctionalrecovery.

[Keywords]Rehabilitationtraining;thoraco-lumbarfracture;internalfixation;Functinalrecovery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复位和固定,最大限度恢复椎管的容积,解除神经压迫,纠正畸形并防止畸形复发,并能够早期活动。临床研究表明,各内固定钉棒各有其优点,其中,RSS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且易于被医生及患者接受[1]。2005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R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对其进行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并对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以评价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8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48例,其中,男40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18~57)岁。全部患者均有高处坠落史,35例为胸腰椎损伤,13例为其他腰椎不同节段损伤。骨折类型:爆裂骨析36例(75%),为轴向负荷所致的脊柱过前,中椎损伤[2];12例(25%)为压缩骨折。入院作了全面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并进行了分级,24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术前a级患者7例,B级6例,C级9例,D级2例。

1.1.2纳入标准①胸腰结合处及腰椎不稳定骨折;②应用RSS钉棒系统治疗,术后行正规的康复治疗;③随访6个月以上。

1.2方法

1.2.1RSS钉棒系统内固定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伤口,长度平均为10cm。显露伤椎及上下各一椎体的椎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基底部。按weinstein法定位[3],注意掌握矢状角(SSa)及横切面角(tSa)[4]。为确保每1枚螺钉的植入精度,术中使用C臂X线监视器,确认正确的矢状角(SSa),椎弓根探子凭手感徐徐探入,取出椎弓根探子,用克氏针沿其隧道确认其周围均为骨质后,再置放RSS螺钉。最后1枚螺钉置入后,再次确认所有置入螺钉的位置,根据术前临床表现、Ct及mRi检查结果,行半椎板减压或全椎板减压或未行减压。安放RSS杆,撑开螺杆复位,复位满意后,紧固并放置横向连杆,锁定。将伤椎及相邻的椎体上下小关节面凿毛糙,取咬除的碎骨行椎板、小关节突或横突间植骨术。

1.2.2早期康复干预设计、实施、评估,均在骨科专家的指导下。

术后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双下肢、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下肢有无感觉异常、运动障碍以及排尿异常。术后卧床1~4周,第3天行高压氧治疗,一般连续20d,同时床上做直腿抬高练习,10下/次,2次/d,开始角度不应过大,在患者无疼痛等不适的情况下,逐渐增加次数和角度。1周后下床,开始上、下床应先佩戴支具,下床时俯卧位,双下肢先慢慢从床边滑下,在上肢的协助下身体直立。同样上床时患者的上半身先趴在床上,然后再将双下肢抬到床上,注意防止直接坐起上、下床。早期活动应循序渐进,少坐,可直立慢走,加强腰肌锻炼。同时防腰部摔伤及扭伤,睡硬板床,避免腰背部的屈曲和扭曲,术后4周内避免长期间久坐、骑车或开车,每45分钟即应有5min的站立休息,持续佩戴腰围支具3个月,避免负重及弯腰活动。术后晚期康复治疗,患者3个月后去除腰围支具,应继续练习直立行走,以锻炼腰肌。对脊髓损伤,具有可能恢复步行功能的患者,主要防压疮及防止肌萎缩、关节挛缩和保持运动功能。在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时应意防止摔伤。不能步行者,则主要训练残留肌力及熟练使用轮椅。

1.3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及术后1年,对X线平片进行伤椎高度、Cobb角、矢状面水平移位等项目的测量,通过Ct测量椎管受压面积及矢状径。

神经系统评价采用aSia损伤分级[5]。a: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D: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指标间采用配对t检验,神经系统评价结果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像学测量指标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手术后及术后1年各影像学测量指标情况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其中,伤椎高度由(42.4%±11.8%)恢复至(89.6%±9.7%),术后1年仍保持在(91.3%±11.2%);水平移位几近完全恢复;Cobb角由术前(25.6°±4.3°)恢复到术后(7.8°±3.5°);椎管受压面积由术前(51.0%±10.3%)恢复到术后(20.1%±8.2%);受压的矢状径从术前(51.6%±12.0%)恢复到(82.1%±5.7%),而且各指标随访1年,均无回退,治疗效果保持很好。

2.2神经系统功能测评结果

本组患者中,24例患者具有神经系统症状。但术后随访1年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损伤加重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见表2。

2.3不良事件及副反应

发生RSS钉棒系统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2例患者术后局部压痛,经对症及抗感染治疗痊愈。

3讨论

RSS钉棒系统是根据脊椎生物学原理设计的,特别适用于胸腰段骨折。它可使受伤椎体接近解剖复位,脊髓减压,脊椎稳定,为脊椎功能恢复提供可能。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后及术后1年各影像学测量指标情况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该系统固定复位可靠。但有学者报道,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手术矫正的有部分丢失。但本组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和随访后凸畸形相比只丢失(1.2°±1.1°)。骨块复位满意无丢失且在随访中发现RSS钉棒系统还有自动复位作用,随访中发现骨折块平均前移(1.4%±0.9%),因此RSS钉棒系统能解除或减轻骨折后骨折块移入椎管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给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提供必要条件。本组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损伤加重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RSS钉棒系统的断裂和螺钉的松动是其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的发生与钉棒系统本身的材料和设计,手术技巧,患者自身的情况以及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有关。本组48例患者中有1例螺钉断裂,原因是撑开复位作用的椎弓根负荷过大。1例螺钉松动,根据解剖生理特点胸腰段及腰骨后段是关节突骨关节面的移行处,是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骶椎的转换地,是躯干的应力集中处,是胸腰椎及腰骶椎生理弧度转换处,是肩背部负重集中区,另外如脊柱的前中柱缺损,则载荷大部分加于后方的器械上,易导致器械失效[3]。因此在脊柱的移行节段或前中柱缺损的患者行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防止钉棒系统断裂,内固定材料以钛合金制作为好;以利于术后影像的检查[6]。老年患者在康复治疗时应注意螺钉的松动。本组有1例螺钉松动,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年龄较大(已52岁),骨质疏松所致[7]。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在强调制动的同时,应积极促进神经系统恢复,可给予脱水、吸氧及扩张脊髓血管及高压氧治疗,以改善受伤部位脊髓的血液循环,加速血肿及渗出的吸收,促进水肿和肿胀的消退,增加脊髓的氧饱和度,减少脊髓组织的坏死,减少粘连及瘢痕的形成,加速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对防止神经系统粘连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双下肢直腿抬高可使神经根产生3.0~4.0mm的活动度。特别是术区的神经根,在神经根管内滚动和滑动对防止神经根粘连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开展角度应适宜,以防止神经根受刺激而水肿或椎管内微血管破裂血肿形成,导致疼痛加重。下床活动时佩戴支具可以限制固定节段脊柱前屈活动,保持力通过脊柱的中柱向下传导,避免椎弓根螺钉过度承重,支具在脊柱内固定术后的运用对于提高脊柱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率,减少内固定的失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因此要建立良好的穿戴支具的监督机制,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下地活动应循序渐进,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增加腰背肌的力量,尽量少弯腰,因为弯腰时胸腰椎的负重明显增大[9]。康复治疗主要目的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功能进一步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10]。术后3个月可逐渐恢复工作,半年后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RSS钉棒系统对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复位满意,手术矫正的后凸畸形术后丢失少,手术效果维持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而且通过早期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能够得到满意效果。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效果及减少内固定断裂、松动并发症的发生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阳仁华,周洋,王辗栓.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5):198.

[2]卢文灿,仉建国,邱贵兴.胸腰椎骨析的治疗[J].中国骨科杂志,2007,27(3):221.

[3]韦庆甲,刘兴华.胸腰椎骨折术后椎弓根钉弯曲及断裂8例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2002,42(4):45.

[4]邹吉林,魏福堂,沈忆新,等.后路RSS-Ⅲ型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1):119-120,145.

[5]关骅,陈学明.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64.

[6]邹军,王与荣,赵建宁,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68-1769.

[7]马宏伟,段宝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与运动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869.

[9]郭志民,周军,郭延杰,等.支具外固定对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的运用236例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16.

[9]赵红卫,方煌.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评定标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5):306-309.

[10]alvineGF,SwainJm,asherma,etal.treatmentofthoraeolumbarburstfractureswithvariablescrewplacementorisolainstrumentationandarthrodesis:caseseriesandliteraturereview[J].SpinalDisordtech,2004,17:251-264.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7

摘要目的:探讨图谱式宣教对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实施术后宣教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4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口头讲解式术后宣教,观察组给予口头讲解加图谱式术后宣教。分别于术后24,72h及1周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效果、患者满意度和锻炼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方法掌握、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锻炼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谱式宣教对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脊柱术后;图谱式宣教;功能锻炼;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因外伤引起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普遍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但术后的康复训练由于住院时间短,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少,在我国社区康复开展滞后。因此,采取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对脊柱术后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1]。临床上,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常以语言指导为主,辅以示范性指导,通过口头宣教及书面资料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2],患者常常由于年龄、地域、文化、受伤程度等不同,不能完全理解掌握锻炼的方法,护理人员常需反复多次宣教[3]。我们受此启发,将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图片分解并配以文字说明,然后装订成册。利用图谱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脊柱手术患者94例。入选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颈、胸、腰椎体骨折行手术者。(2)年龄18~70岁。(3)神志清,无精神障碍者,有阅读理解能力。(4)愿意参加此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对照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25~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讲解式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1.2.2试验组术后24h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告知患者锻炼时须注意的事项,询问患者锻炼后的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并发放图谱式功能锻炼宣教手册。包括:(1)握力器的锻炼。适合人群:颈椎前、后路手术。目的:锻炼手的握力。方法:根据自己的握力,准备弹性适中的握力器,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练习。每日3次,每次10~20回,之后逐步增加。(2)对指锻炼法。适合人群:颈椎前、后路手术。目的:锻炼手的灵活性。方法: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练习。以拇指-示指,拇指-中指,拇指-无名指,拇指-小指顺序练习,每日3次,每次10~20回,之后逐步增加。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功能锻炼时间、锻炼依从性等3项指标内容。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每天功能锻炼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掌握锻炼方法、依从性及满意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3.1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对脊柱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椎体骨折复位及腰背肌功能的恢复,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并发症发生,增强手术效果[4],脊柱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赖于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5],可患者由于对康复知识不了解,导致康复时间延长或并发症发生。发放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手册满足了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从而预防并发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2图谱式功能锻炼对脊柱术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针对脊柱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并进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为保证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准确性,将功能锻炼步骤拍成彩色图谱,利用图谱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使患者易学易懂,便于掌握和记忆;口头讲解、示范是护士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的常用形式[6],其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并易于开展,但对患者而言比较抽象,有时因护士的表达能力差而影响效果。而利用图谱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因图谱直观易懂,易被患者接受理解,让患者更好地掌握锻炼的方法,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及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小结

功能锻炼是治疗脊柱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采用图谱与语言交流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能帮助患者增加康复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坚持功能锻炼,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锻炼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让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林新平.早期功能锻炼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8):57-58.

[2]张春仙.骨科病人护理中如何实施健康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4-25.

[3]刘华易.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89.

[4]张娟.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69-70.

[5]钟伯利.阶段性功能锻炼督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杂志,2012,11(4):391-392.

[6]何春红,钟小芳.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09,3(6):99-100.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09-132-02

脊柱转移瘤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骨转移瘤患者中约占20%[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压迫症状;神经刺激性症状;疼痛;部分患者不全瘫或全瘫等。手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能够让脊柱的功能有程度不同的恢复,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术前与术后良好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2]。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41例,将其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1~72岁,平均(48.6±11.2)岁。疾病类型分为:肺癌9例;乳腺癌16例;甲状腺癌8例;肝癌5例;前列腺癌1例;其他不明原因转移癌2例。发病的部位分为:颈椎9例;胸椎18例;腰椎14例。

1.2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脊柱转移瘤患者已经饱受病痛折磨,其对肿瘤的知识了解比较多,除具有肿瘤患者常存在的恐惧、焦虑不良心理以外,还具有更矛盾的治疗心理,悲观厌世的情绪与求生的希望交替存在,而且这种心理状态伴随着整个治疗过程,所以临床上对其心理疏导更为重要,护理人员要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的心理变化,采用不同的措施给予疏导,比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可以给予患者积极性的暗示[3];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同一病室,安排病情较轻的患者,让脊柱转移瘤患者从他人康复中看到希望,增强自己战胜疾病信心;向患者多介绍些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悲观情绪,使之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2)疼痛的护理:脊柱转移瘤患者由于肿瘤对神经产生压迫,使患者出现持续性的疼痛。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止痛的药物,指导患者翻身时,动作要缓慢,并且让脊柱保持直线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易于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应多食用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同时给予患者全身的支持疗法,增强其抵抗力[4]。(4)术前练习:①床上大、小便训练:部分患者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术后在床上大、小便较困难,所以术前应加强练习。②卧位的练习:对颈前路手术的患者,应加强仰卧位的训练,具体方法为:肩部垫一薄枕,让颈部充分暴露,每天练习2次,每次保持30min,逐渐延长时间。对颈后路手术的患者,训练其俯卧位,具体方法为:患者的胸部与额部各垫一软枕,取俯卧位,双手于身体的两侧平放,每天练习2次,每次保持30min,逐渐延长时间。③食管与气管推移练习:其目的在于减少术中对食管与气管的牵拉损伤。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二指插入手术侧颈内的血管鞘与脏鞘间,向非手术侧持续地推移与牵拉。④呼吸功能的训练:目的在于术后减少肺部感染的并发症。方法为:深呼吸运动与有效咳嗽练习。(5)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术后去枕平卧达6h,采取轴线翻身,避免内固定物移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对引流液质与量进行记录。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有异常,要及时汇报医生,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输液的速度,及时补充其血容量,要注意观察患者肺功能的情况,避免出现肺水肿症状。(6)脊髓神经功能观察:间隔1h要记录1次患者四肢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提示脊髓可能形成血肿或水肿,要立即汇报医生,采取措施给予处理,对骶骨肿瘤的患者要经常询问其大、小便功能状况,骶神经损伤会对的括约肌产生影响[4]。另外,还要加强呼吸系统的护理,观察颈部是否有肿胀,患者的声音是否嘶哑,伤口是否有出血症状,严防喉头水肿与颈深部血肿的发生[5-6],将气管切开包备好待用。(7)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术后第1天,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与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被动练习,增强其关节的活动功能,术后第3天起要逐渐增加训练的内容与时间,不应操之过急。定时给予患者下肢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其血液的循环,避免深静脉形成血栓。(8)褥疮的预防护理: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并且处于制动的状态,所以要预防褥疮的发生。间隔2h要给予骨凸处按摩,每次保持5min以上,或协助其小翻身1次,给予患者使用气圈或气垫床等。

2结果

41例患者除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并发症外,其余患者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压疮、喉头水肿等并发症,均治愈出院。1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

3小结

脊柱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护理难点之一,术前较充分的准备、术后对病情细致的观察、正确的护理措施、合理的康复指导均可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机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秀凤.腰椎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4):259-260.

[2]米亚玲.脊柱转移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期护理支持[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145-1146.

[3]盛海红,万昌丽.高位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2,12(2):103.

[4]张逵,卿红英,伍晓华.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华西医学,2011,26(3):448-449.

[5]邱红梅.跳跃式脊柱转移瘤脊椎重建术的观察与护理[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6):848-849.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 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损伤是指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它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可致截瘫。如果颈段脊髓损伤后可致四肢功能障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改变,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颈脊髓受压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往往因创伤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患者恢复较慢,治疗费用较高[3,4]。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96例,本文主要就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年龄17~82岁,平均45.5岁。其中78例患者急症入院,18例患者于院外住院后转入我院。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

1.2方法

1.2.1治疗原则:治疗愈早愈好;整复脊柱骨折脱位;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患者;预防及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的并发症情况;脊柱和脊髓功能重建与康复。

1.2.2非手术治疗:合适的固定、防止因损伤部位的移位而产生脊髓的再损伤。一般先采用颌枕带牵引或持续颅骨牵引;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地塞米松入20%甘露醇静脉滴注消肿;甲强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组非手术治疗27例。

1.2.3手术指征: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内压迫脊髓的功能;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1.2.4手术禁忌证:切口附近有感染性伤口;发热、低蛋白、贫血患者;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的患者;外伤性脊髓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的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2结果

69例患者手术治疗,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无死于体征异常引起的呼衰、严重坠积性肺炎、压疮和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病例。

3护理体会

3.1术前护理

3.1.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是呼吸变化;对烦躁患者要采取加床档、约束带等安全防范措施;采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时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情况。

3.1.2预防并发症:主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枢性高热等。在护理时候需要密切观察。给予气垫护理,定时翻身,骨突处给予透明贴保护;助患者翻身叩背,教会患者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运动,如吹气球,2~6次/d,每次15min;鼓励患者多饮水,会阴护理1次/d;被动活动肢体,预防血栓形成。活动方法包括:踝关节的跖屈背伸、环转、内外翻,脚趾屈曲伸直,及床上足部负重练习,并可使用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颈髓损伤四肢瘫痪者,由于自主神经失调,汗腺不能分泌,皮下血管扩张,体热不能散发,刺激增强细胞新陈代谢,可出现39~40℃高热,可应用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5]。

3.1.3心理护理:护士要给患者真诚的关怀、安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恐惧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3.1.4体位:颈髓损伤颈部制动呈中立位,颈托保护,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若体位或翻身不当,可加重脊髓再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持续颅骨牵引者应保持有效牵引。

3.1.5术前准备:备皮(以切口为中心周围20cm),合血,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排痰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前8h禁食水。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尤其观察呼吸状态,观察有无气管黏膜水肿或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2卧位:轴线翻身,颈髓损伤患者给予颈托固定。

3.2.3神经功能观察:严密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4伤口及各种管道观察:观察有无渗血、渗液、血肿,引流液颜色和量,保持引流管及其他管道通畅。

3.2.5预防腹胀、便秘:卧床、麻醉、手术创伤均会导致肠蠕动减慢,易引起腹胀、便秘。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多食蔬菜、水果、萝卜汤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亦可口服缓泻剂如:四磨汤、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等。必要时给予甘油(开塞露溶液110ml/支)110ml肛入。

3.3康复训练适当功能锻炼是促进sci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有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和住院期间与患者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时间有关,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功能恢复越多,并发症越少[6]。功能锻炼采取主动与被动锻炼四肢肌肉和关节功能。如下肢截瘫患者卧床时,为防止肢体畸形,足下垂和肌肉挛缩发生,每日被动活动下肢关节,踝关节可行背屈、内收、外展,膝关节可行伸屈活动,髋关节先行抬腿(屈髋)运动,再行内收外展活动。不做被动活动时应保持瘫痪肢体关节处于功能位。定期按摩下肢肌肉。特别强调未瘫痪部位的主动运动,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为扶拐下地做好准备,同时可在仰卧位或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在上肢的帮助和上身的带动下,借助辅佐工具,如双杠、支具、四腿拐等,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如每天站立及行走能达到2h以上,将可防止骨质疏松[7]。

综上所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差,恢复慢,医疗费用高,患者及家属都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我科通过对以上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脊髓损伤.中华骨科杂志,1997,17:340343.

2brackenmb,holfordtr.effectoftimingonrecoveryofsegmentalandlongtractneuologicfunctioninnascis.jneurosurg,1993,79:500507.

3党耕町,孙宇,刘忠军.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外科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581582.

4sekhonlh,fehlingsmg.epidemiology,demographicsandpathophysiologyofacutespinalcordinjury.spine,2001,26:212.

5黄红云.脊髓损伤后并发截瘫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脊柱术后康复训练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8~20岁,平均年龄12岁。脊柱右侧凸出15例,左侧凸出10例,严重畸形伴活动障碍11例,术前原发侧弯角度Cobs角30°~70°平均45°,术后平均身高增长5.5cmCobs角25°~35°,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行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住院3~5周,无并发症发生,拆线后行石膏背心或支具固定。

2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患者因脊柱侧弯畸形长期带来的不适,所以对治疗要求迫切加之顾虑手术治疗能否消除侧弯畸形。因此,徘徊于乐观与恐惧之间。对此,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热情接待患者,并向他们介绍医学上新技术、新方法及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与信赖,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术前准备

2.2.1完善术前检查除了脊柱方面的检查外必须认真完成心肺功能各种检查,包括憋气试验,进行全面系统特殊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常规血液系统及药物过敏试验、交叉配血以备手术中输血。

2.2.2术前肺功能训练及其他准备脊柱侧弯常导致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因此,术前1周护士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吹气球等肺部训练3~4次/d,20~30min/次,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要求患者进行手术卧位姿势,床上大小便,肢体主动活动训练,为矫正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并注意提高患者术后机体抗感染能力,在饮食上应加强营养,多补充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等食物。

2.3术后康复护理

2.3.1术后患者的搬运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正确、谨慎搬运到床上,由3~4人协作,动作要求协调一致,保持脊柱水平位不得扭转,以防断棒或拔钉,全身麻醉未清醒者,头应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出现呛咳窒息,持续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

2.3.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由于手术创伤大,难度较高,易损伤脊髓神经,当患者麻醉消退后要密切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反射功能,要指导患者主动行足趾和踝关节伸屈活动,若出现肢体感觉减退或障碍,应考虑是否因过度矫正或切口内血肿形成,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紧急措施。

2.3.3各种管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在位通畅,切口引流者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一般术后放置引流管48~72h,48h或72h后引流量小于50ml时可拔管。若引流量在48~72h后仍不减少,应考虑有无内出血或脑脊液外漏。根据病情可保留导尿管2~3d后拔除,以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使用便盆应先让患者侧卧,将一软枕垫于背部,再放置便盆,保持脊柱的水平位,以免产生断棒。

2.3.4翻身护理术后平卧4h,并给予垫海绵垫,以压迫止血,翻身时采用轴型滚动式操作。有肋骨切除者禁止侧卧。手术矫正剃刀背畸形术中行肋骨成形还有可能损伤胸膜,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防止翻身造成气胸。

2.3.5观察敷料外观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切口渗血严重者应及时通知医师,查明原因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外观干燥,必要时给予加压包扎,以利压迫止血。

2.3.6石膏固定护理与观察术后2周拆线后即可行石膏背心固定。嘱患者在饮食上应少量多餐避免消化不良,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石膏综合征。如出现上述症状,应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若有血压、脉搏、呼吸、尿量、面色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对症处理。

2.3.7出院指导指导患者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四肢活动,同时配合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吹气球等呼吸功能锻炼,出院后6个月内不要做上身前屈动作及上肢提拉重物,避免身体负重及加重脊柱活动度,并定期来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