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产品设计调研十篇产品设计调研十篇

产品设计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6:57

产品设计调研篇1

引言

产品设计属于工业设计领域里的一门专业学科,而市场调研在产品设计流程里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指运用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有目的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产品的市场信息和资料,了解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产品设计提供客观和正确的资料,设计出符合市场或满足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1。在很多高校教学内容中,市场调研这一部分要么被忽视,要么只是讲述一些现有的、常规与常见的调查手段,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重视市场调研环节,而市场调研如何在产品设计流程中体现它的重要性呢?

“事理学”与市场调研的关系

产品设计在很多时候被人误认为就是工业设计,而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教授多次提到产品设计只是工业设计领域里的其中一门学科。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产品设计,他始终强调我们的设计应该从事物情理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设计目的,而不仅仅是空谈一种设计理念和创意2。柳冠中教授所倡导的“设计事理学”,就是以“事”作为思考和研究的起点,从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归纳、判断事物的本质,以此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产品设计流程中市场调研所要做足功课、收集资料的过程,只有详细分析“事”的原因,才能实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这一定理。

案例回顾与分析

2013年,首届拉共体——欧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一款名为“Suit”的健康办公椅横空出世,这款办公椅是由中国aSiS思尚企业前后投入近5年的时间,携手北京协和医院以及清华美院共同研发的原创产品。而以清华美院的石振宇教授为首的a-one设计研发团队历时三年半才将这款椅子研发出来,“要设计,先研究”这是石教授对设计要求的一贯主张。a-one团队在调查时发现,对于以“坐”为主要工作姿态的上班族来说,他们的健康与办公椅是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合理的坐具设计就成为了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这把看似简单的座椅设计却包含了人类学、解剖学、力学、热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等极为庞大而又复杂的学科知识,其设计难度可见一斑。为了收集座椅的研究资料,a-one团队首先将世界上最好的几把座椅作为主要集中剖析的目标,通过拆解它们来学习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方式。其次,在人机实验研究中又进行了座椅尺度实测与人机活动研究,人体脊椎与坐姿舒适性研究等。在材料工艺研究中,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了解材料性能、生产水平和制作工艺等,并试制了几款沙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石振宇和他的团队终于设计出了第一款椅子。然而,虽然这把椅子造型漂亮,但是预期的“舒适”目标并没有很好的实现,所以a-one团队将之前的设计推到重来,并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进行了深度“舒适”体验研究,最终成就了这把名为“Suit”的健康办公椅并走向了世界。笔者也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项目,企业要求设计一款中小学生折叠课桌椅,方便中午不回家的中小学生在课室内休息。但经过调查发现,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好的休息而不影响他们正常的身体健康发育,这款折叠课桌椅在展开使用时需要考虑更多的空间摆放,而现有的课室空间不足以摆放所有学生的课桌椅。如果只是为了折叠功能而不考虑中小学生的发育健康问题去设计折叠课桌椅,那么这款设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健康而设计的。

市场调查教学现状分析

很多企业在确定项目设计要求时,对“国产”设计师的不信任,一味的相信国外的设计,借鉴或山寨国外的产品,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崇洋”,那是因为大部分国外优秀的产品是经过详细、深入的市场调查所得出来的结果而设计的,是经历过市场和消费者考验的。而在高校教学中,对市场调查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很多产品设计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因为这些设计创意都不是消费者所需求的,只是设计师的灵光一现的想法,虽然有创意却无法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只有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从人们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找到根本和正确的设计解决方案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石振宇教授认为高校教学应该加强实实在在的设计研究的培养与教育,他说,“只有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能推行一种很认真的做事态度,从教育到产业转型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结束语

产品设计调研篇2

关键词理论教学设计实践设计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7

1产品动因分析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一款产品作为载体,进行动因分析,找出关联因素,确定调查的任务目标。一件产品从实现上讲,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应包括:人的愿景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与设计相关的约束因素,只有清楚了解到这些因素后,获得相关必要数据,才能迅速地感知用户的心理、生理需求。①

(1)人的愿景因素。人类发展到今天,不仅具有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具有抵御伤害、解决困难与困境的需要,因此今天的很多产品都致力于关注社会、人性的回归,关注人的情感、生命、健康,关注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对于人们的愿望和诉求,需要了解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例如哪些产品能够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哪些产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哪些产品在关注弱势群体,哪些产品属于防护与救援设备等。(2)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群体的生存、行动方式,它的核心体现在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无形层面上,其中,价值观念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当今社会,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直接影响了设计的体现,但是我们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和规划未来的文化。(3)环境因素。“绿色、环保、低碳”是人类在总结工业化惨痛教训的经验基础上得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4)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业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要调查:哪些产品所利用的技术是先进可持续的,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哪些,我们是否能够掌握产品的关键技术等等。(5)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产品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和考量指标。就企业而言,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产品价值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就社会和生态环境而言,降低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制造的加工成本,减少制造污染,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提高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6)约束因素。主要指一件产品开发制造要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国际、国家标准,知识产权专利约束标准等。iSo系列是人类在总结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标准。设计要符合这些标准,包括质量检测标准,设计标准,生产装配标准、使用标准、安全标准、人机标准等。

2产品高品质因素调查

选定产品类型后,我们需从这个产品的高品质因素出发,去调查哪些产品是同行业同类中最好的品牌,这个产品最好的质量是什么,最好的特点是什么,只有找到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的超越和创新。

产品的高品质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1)符合高标准。一般是指国际标准,例如iSo9000;(2)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精益求精的能力,优秀的企业员工、良好的售后服务等;(3)高品质的技术,例如现有技术能持续多久,未来是否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高品质的设计。所谓高品质,不仅强调设计合理、合情,符合人机工程学,更注重创意的纯正化、细节化,反对华而不实、纸上谈兵的表面堆砌,而产品的细节主要是指加工、设计细节,一件好的作品最能打动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就是它的细节,细节传达真情,影响品质;(5)可融性。是指产品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目的、任务和场景,减少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维修问题;(6)文化品位要高。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严重杜绝模仿、抄袭,倡导独立的风格和特性。

根据以上几点要求,通过对专家用户和普通用户进行有效定位后,进行访谈,列出访谈提纲,并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效度分析,总结访谈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根据李克特量表计算方法,构建产品一级、二级、三级高品质因素框架,加深对产品参数的了解,最后根据框架内高品质因素的排序进行问卷调查,准确定位调查人群,确保问卷的有效度,掌握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具有的设计优点,为以后的用户行为调查和设计指南提供有效的引导,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合理的社会、经济价值。②③

3产品用户行为调查

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我们就要针对用户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愿望或期望、审美、使用环境、心理状况等要素,对产品进行调查,找出用户对产品的不满与挑剔,探索新的价值,建立企业―市场―用户之间的联系,满足用户需要。只有在前期大量积累设计所需的真实数据,探索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清楚地知道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建立科学务实的设计方法。

第一,我们要对用户的类型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可能是大部分人也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要想获取用户需求方式的突破口,就应该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入手,找到引领趋势的“先头部队”,才能正确把握产品的用户类型。一般用户类型可分为正常用户和非正常用户。正常用户指的是偶然用户、新手用户、普通用户、专家用户,从偶然用户逐步过渡到专家用户,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但是发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少。非正常用户一般是指老年人、残疾人、病弱人群、婴幼儿等,为这部分设计产品时,更要清楚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第二,我们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动机,即目的。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安全感、审美感、归属感等。一般来说,人类的需求包括:所固有的生长发展需要;人际之间各种互动关系引起的需要;能满足人特性及发挥人特点的需要;由于某种匮乏、缺失、危机引起的亟待解决处理时的需要。针对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状况,我们需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进行调查,看用户在各个行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还要仔细观察用户在操作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认知变化以及随时间场合的变化不同需求的变化,以此来定位用户的基本需求因素,进行用户需求特征分析,找出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所需具备的条件。

第三,用户的使用方式,主要通过用户的操作方式和认知方式来调查了解。首先,是用户在操作时所需要的行动条件:意图引导、操作引导、评价引导、非正常状态下的引导。其次,是用户的认知需要,所谓认知主要是指可确认性、可见性、可识别性。用户进行任何行动的第一步及最后一步的感知意图,决定人的意向,包含情感和视觉上的感知过程,感知的动作链是连续的,是每个人长期学习、生活所获得的知识库,经验、符号的形式等都能够影响人的感知。

4产品的可用性调查

4.1概念

可用性是指一件产品被容易使用的程度,也可以指在合适的环境下,由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产品。产品的可用性有三个指标:有效,主要是指精确性、完全性、可靠性;效率,主要是指达到目标所消耗的资源;满意度,主要是指使用的舒适度及可接受度。

4.2调查方法

通常采用两种调查方法:一般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情境演绎法由用户、场景、道具和任务组成,分析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操作过程,通过场景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效率,使产品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减少或避免脱离现实的调查,让使用者自己发现问题所在,真实反映产品的可使用性和满意度。

在情景演绎中,要遵循人与产品的互动原则:产品要适合任务,支持用户有效地完成任务;产品能够进行“自我描述”,也就是常说的人和产品的互动,不言自明,让产品“会说话”;用户可控,不能让人被产品控制,应一直做到用户满意为止;用户期待,跟用户日常生活习惯、经验、特性相关;产品在人机系统上能够容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突发或偶然的失误时,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适合个性化定制,能够灵活多变,例如在人机上稍作修改就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减少成本投入;人机系统能够引导和支持用户的使用,适合各种类型的用户进行学习和理解。

5设计指南的建立

通过对产品的高品质、用户的行为以及可用性的调查及分析,最终得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需求列出设计要点和清单,根据清单列出产品的功能,确定产品的设计基准和开发的总目标,从而完成整个设计调查的流程和目的。

6总结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理论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我们基本上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方法、形式、内容及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调查往往是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或设计总监经常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具有长远全局的特点,首要目的是调查、发现、预防和改善与生活方式的规划以及与产品有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环境问题。④现如今,工业设计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与探索设计调查这门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设计去规划一个美好的生活?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注释

①(美)norman著.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②(美)arleneFink著.如何设计调查问题[m].黄卫斌,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产品设计调研篇3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实用性角度,而且开始注重产品设计效果的呈现。其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开始对产品设计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基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设计心理学开始被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文章结合设计心理学内涵以及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结合设计心理学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以及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用户模型三方面建立具体分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以人为本;应用

工业设计革命以来,出现大量机器、工具,其基本设计思想是机器的功能和生产效率,并没有把操作者放在首位,而是把使用者看作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迫使人的操作要适应及其的速度、强度和行为方式,形成“以机械为本”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下生产出的许多机械工具,给人造成了巨大体力和精神符合,严重危害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心理学为基础,来改变这种设计观念,使机器在设计上适应人的特性,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进入20世纪以后,科技日益膨胀,新的产品不断被创造出来,在产品需求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是要求物理和生理的需求,然后才是满足心理的需求。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者才开始将目光投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设计“以人为本”的产品。竞争激烈的今天,设计心理学对于把握消费者心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起到了至关性的作用。文章对产品设计和设计心理学进行综合分析,并为如何实现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策略思考。

1设计心理学内涵及其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体现

(1)设计心理学内涵。设计心理学是是设计师必须掌握一门理论课,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心理需求的方面,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设计心理学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规律来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其应用在现代设计领域能够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有效的心理表达来展现出产品设计的灵魂,实现产品设计和艺术发展的有效融合,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产品设计。(2)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设计人员可以综合应用设计心理学来满足不同群体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有效设计。在产品设计使用的过程中,工业设计人员会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编码处理,之后,用户通过对产品的使用破解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密码,使之完成对产品认知的工作。工业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不仅需要具备简单的操作功能,而且还需要能够在产品设计精神理念上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在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所获得的信息建立相应的用户模型。

2我国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

伴随工业制造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产品设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工业设计效果和预期发展目标之间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需求者的需求忽视,存在过多的个人印记。产品的设计没有充分了解需求者对产品性能、易理解性等方面的需求,最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比如我国工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味注重从国外引进车辆,没有结合实际国情来对汽车进行创新性设计。同时在汽车设计发展中也没有充分考虑人们自身气质、性格和汽车设计之间的关系问题。以至于设计出的外形模仿痕迹比较大,生产出来的汽车缺乏本土化特点,加上一些汽车外观、功能设计的不合理,在人们的具体操作中会降低对这类工业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有些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味追求在产品上表现出个性化的色彩。这种标新立异的产品设计方试虽然能够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但是,产品的设计还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在设计者个人能力和素质不够强大下,是无法设计出成熟的工业产品,导致所设计出来的产品缺乏市场适应性。(2)产品从生产到投入市场反馈周期较长。反馈主要是指向用户提供信息,在信息的支持下让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操作结果等进行了解。在原有的产品还没有正式投入到相应市场中,产品设计人员就已经研究出新的产品。但是在这些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研究、信息采集等,在一些小规模的产品投入到市场进行运营的时候,产品设计人员并没有对产品的市场流通进行相应的反馈,表现在没有对产品的操作难易程度、操作失误率、是否达到到使用者社会心理预期等问题进行考量,由此无法为工业人员的后期产品的生产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3如何将设计心理学应用在产品设计中

(1)理念的转变。产品原有的设计理念是以“机械为本”,而忽略了人是使用者的基本问题。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要求,产品的设计开始注重人的感受,即产品设计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企业领导需要向产品设计人员灌输一种人本化的理念,即让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中更加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以用户为产品设计的基本中心。要切记产品的设计不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压力。(2)结合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要求确定科学的产品设计调查方法。产品设计和大众对产品的心理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以往,大众比较关注产品的功能、质量问题。伴随社会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都得到了提升,在关注产品功能、质量的同时还更加注重产品的审美设计。针对大众用户对产品需求的这种变化,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到用户对产品的真正需求。为此,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把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但是在实际的用户需求调查研究中,遇到的阻碍因素较多,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把握用户对产品的实际需求心理,加上一些用户不配合调查,用户需求调研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提升产品设计调研工作的有效性,产品的设计调研需要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来有区别的进行,结合用户群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法,提升产品设计的针对性。(3)结合调研结果建立用户模型。通过用户调研模型的建立,提升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产品设计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结合所获取的真实数据信息来建立科学、正确、真实有效的用户模型。比如通过用户概念模型的建立,就能够帮助用户更为全面的了解产品性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提升问题解决时间。其次,产品设计人员需要认识到用户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一会影响用户模型建立的正误。为此,在进行用户需求调研的时候,相关人员要确保获取真实的用户信息,减少用户模型建立失误的可能。再次,在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分析和产品设计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发现调研工作以及产品设计工作不全面的地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变化和产品的设计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同时,产品的设计也深受设计师个人意志、思维的影响。设计师的个人思维和意志最终决定了产品呈现的效果。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产品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产品设计观念,并在产品设计中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可见,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创新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为了实现产品设计和艺术美的表达有效结合,需要相关人员结合设计心理学发展和产品设计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设计心理学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李珂,张伟社.论设计心理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115-116.

[2]陈旭.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J].机械设计,2013(03):105-106.

[3]何玉莲.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01):110-112.

[4]徐娟.国内设计心理学领域中的眼动研究综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03):72-75.

产品设计调研篇4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78-01

工业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论。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当中存在的问题,从“人—物—环境”关系出发,提出“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学说,针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产品计划或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这个产品被确立成为设计研究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在著名设计方法专家詹尼士于1969年出版的《设计方法》一书中,按照设计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将它分为两大部分:“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詹尼士将“设计方法”部分大致归为3类,即“发散”、“转化”和“收敛”。其中“发散”包含调研、收集和整理资料,“转化”包含激发创意和解决问题,“收敛”包含设计的评估和验证。

在设计方法中的“发散”阶段,用户研究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方法,对用户研究的关注,最初主要出现在人机工程和交互设计等计算机领域,体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目前,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扩展,用户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设计来源,利用各种用户研究进行产品开发和企业战略制定已经成为趋势。

用户就是传统行业的消费者,用户研究是一种理解用户,将他们的目标、需求和知识与产品设计相匹配的方法。目前的各种用户研究方法引入了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信息组织学等研究和设计方法,如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已经在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中开展多年的用户研究方法—人种志观察法。人种志观察法在设计学中也被称作现场调查法,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一般指深入用户环境收集资料与数据并进行研究的方法。深入调查法是现场调查法中常见的一种。

一、深入调查法的概念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深入调查法,是一种半参与式的人类学调查方法,与纯观察法相比,深入调查法所考察的对象一般更为具体,强调对个体的深入观察,并收集尽可能详尽的个人资料。深入调查法通过实地研究所获取的资料,以定性研究为主,帮助设计团队了解用户的行为、生活方式、社会需求、动机及兴趣等与所设计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深入调查法中按照不同方面可以分为个人、家庭、饮食、出行、通信等关键考察点。其中个人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和随身物品;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居住环境;饮食包括:食物的种类、菜系,饮食的时间、地点;出行包括:使用的交通工具、常去地点、假想的旅游目的地;通信包括:使用的通信设备、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特殊的关注点。

二、深入调查法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工业设计中,除了最普遍的问卷调查法以外,深入调查法还有很多应用的途径和方面,以下就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深入调查方法:

1.设计师可以邀请用户将自认为重要的东西编成一览表,以此来判断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格,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人们的活动、感知和价值,也有助于设计师揭示用户的行为模式。以世界知名设计企业iDeo公司为例,他们在设计一个手持电子设备的项目中,他们的用户研究团队要求人们展示并描述他们每天操作和面对的个人物品。之后设计师们根据这些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设计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功能和用户所能接受并喜欢的产品造型。

2.请参与的用户采用图画或图表将他们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视觉化呈现。此方法适用于揭示假设的真伪,发掘用户如何感知他们的体验以及达成他们目标的活动过程。同样以iDeo公司为例,他们在设计一款在线银行产品时,邀请用户在纸上画出他们的钱,由此来了解和探寻产品潜在用户对资金财务的态度的观念,进而设计出符合用户心中期望的产品。

3.对一个产品进行历史研究,比较和这个产品相关的产业、组织、群体、细分市场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惯例。这能帮助明确产品使用和用户行为的趋势和周期,总结出这个产品的发展历史规律,进而能够准确地推测出此产品未来的功能造型和使用方式,最终设计出符合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产品。

产品设计调研篇5

关键词:包装设计;设计方法

Contentabstract:packagingdesignis"packaging"thesourceoftheindustry,isacollectionofcreating,wisdom,information,technologyprofessionalintegrationoftheverystrongartisticactivities.packagingdesignis20centuryofoneofthefastestgrowingserviceindustry,itisabarometerofeconomicdevelopmen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acountrylevel,canfromthepackagingdesignlevelreflectedin.inrecentyears,packagingindustryhasdevelopedscale,intensive,collectivizationandtointernationalformscaledevelopment,thepatternoftheglobalization,becomethenewgrowthpointof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importantpillar.

Keywords:packagingdesign;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包装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

(1)设计本质

包装设计的物质层面:是包装设计文化的表层体现。主要包括设计要素的物质载体,具有物质性、基础性的特点。如各种包装设计产品,交换商品的场所,包装设计部门等。

包装设计的组织层面:是包装设计文化的中层。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连续性,主要包括规范设计行为,矫正设计的组织制度协调设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制度的完整可以促进包装设计的发展,使包装具有文化的价值。

包装设计的观念层面:是包装设计文化的意思层,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生产等方面的进步,必然带来对包装设计文化的冲击,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观念、审美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心理观念和生活观念等方面的变迁。

(2)设计原则

根据包装设计的规律总结出来原则为:科学、经济、安全、美观。

科学:是指包装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包装的功能,达到保护产品、提供方便和扩大销售的目的,符合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经济:要求包装设计必须符合现代先进的工业生产水平,做到以最少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安全:是要求包装设计保护产品,不能使产品在各种流通环节上损坏、污染或被偷窃。

美观:是消费群的审美需求。包装设计必须在功能与物质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为被包装的产品创造出生动、完美、健康、和谐的造型设计与装潢设计,从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美化人们的生活,培养人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市场调研

调研方法

访问法:通过访问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信息的一种方法。按不同的调查方式可分为面谈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和留置调查。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活动情况,取得调查结果的方法。

实验法:通过小规模实验来研究是否进行大规模推厂。各类展销会、试销会、交易会、定货会均可视之为这方面的调查形式。

调研内容

目标市场调研:包括消费者、销售地点、消费层次以及预想与实际之间差异性的调研。其中,消费者调查的项目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国籍、宗教、收入、教育、居所、购买力、社会地位、家庭结构、购买习惯、品牌忠实度等,可按需要选择相应的调查项目。商品及包装调研:收集品牌名称、主力商品的风格、造型、材料、色彩、同行业竞争品牌的商品及包装情况。

企业内部相关情况调研:营销实绩调研、各品类的价格范围、该品牌的中心价格带以及商品结构的调研。

调研分析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就是在调研基础上通过因果关系找出问题和隐患。通过市场分析,企业会发现不同的消费群及其在市场需求上的空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商机。

包装分析: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建议,主要针对现有包装、同行业包装分析、最新包装发展趋势等。根据分析结果来考虑包装的设计、组成、文化含量、功能成本与主体商品的成本比值与售价的比值等因素所构成的实体因素,以求准确定出设计方案。

(2)包装设计定位

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向消费者表明“我是谁”,品牌定位要求在包装画面上主要突出商标的牌名,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等。

标准色彩:包装色彩比文字、图形更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使用企业形象标准色或辅助色,会令产品包装形成独特面貌,在消费者的头脑里形成固定的品牌色印象。

标志和辅助图形:商标的图形作为包装的主要视觉元素,也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企业的象征性辅助图形,如光明牛奶包装上的水滴图形,因其简洁明朗,个性突出而起到第二商标的作用。

标准字体:品牌名文字经过专门设计,富有代表性又别具一格,是重要的视觉形象识别手法之一。我们熟悉的“可口可乐”、“日本索尼”,以及大量的化妆品外包装设计都是独特的线形文字标识,它们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品牌形象。

产品定位

在包装设计上明确地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产品,使消费者通过包装上的图形、色彩、文字等了解产品的属性、特点、用途、用法及档次等。它在销售中起直接介绍产品的作用,也是直截了当的表现方法。具体形式如下:

产品图形定位:重点突出商品形象,常用摄影或写实绘画的方法来使消费者觉得产品真实可靠。通常这种方法用来表现产品本身的造型是比较完美的和优雅的,也可以利用透明包装或纸盒开天窗的方法让消费者直接了解包装盒内的产品。

产品文案定位:对产品本身不必作过多的描绘,而应着力于产品有关信息的详尽文案介绍。

产品性能定位:也就是以产品使用后的结果作为其视觉化的说服力。表现方法是将产品特性的主体感的真实证据反映在包装的展示面上。例如:绘画工具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画面等来表示产品的性能。

消费者定位

消费对象定位:产品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必须考虑到特定消费者的兴趣和爱好。儿童用品可以用儿童喜爱的形象、妇女用品可以用优美的有关图形形象,来引起她们的兴趣。

礼品性定位:设计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着力于高品位或典雅的装饰效果来提高产品身价,同时也体现出送礼者的身份及审美感。

总之,包装的视觉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同等地传达给顾客。在多数情况下,一件包装只能突出一个重点,对非重点的内容可采取缩小或放置背、侧面的处理手法。定位设计构思,可有效地帮助我们从重点人手,构想出简洁的、个性突出的产品包装设计来。

1、《包装设计》于静李航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10月

2、《包装设计与实训》曾沁岚沈卓娅编著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6月

产品设计调研篇6

(1)定量调研定量调研建立在数字、逻辑推理和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这种方法很适用于科学研究,但用于与设计有关的调研时往往不成功,而社会调查的形式更适合设计师的需要。定量的市场调研其实是将统计学与注重于问卷改进的社会调查相结合,可以对问卷的答案进行评估,为未来的设计提供参考。

(2)定性调研定性调研处理的是主观的材料,如文字和图像。这一研究方法力求了解设计领域里问卷调查的质量。这种形式的调查运用个人或小组面谈、文献检索、实地考察等方式以求了解或解释社会行为。如,调研者想深入了解青少年的购物习惯,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在商场跟随被调查的青少年对象,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回顾调查记录,可以找出共同点,从而提出有关青少年购物行为的理论。在有关视觉沟通的设计中,大多数调研实践属于定性调研。设计师必须努力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开发针对不同群体的新项目。

(3)直接和间接的调研这里指调研范围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直接调研原来是指某个组织为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调研。如化妆品公司可能会结合观察性调研与问卷调查两种形式,搞一个针对中学女生的购物行为的调查,了解未成年少女的购物习惯,然后会把由此产生的数据用于货物的包装、物品在橱窗或柜台里的摆放以及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用途。间接调研是指重新研读以前调查中所搜集的数据或者别人已经公开出版的资料,缺点是,虽然节约人力物力,但并不是总能符合调研者的实际需求。

(4)构成性调研与综合性调研构成性或探索性的调研往往用来深入了解与项目有关的领域或用来帮助确定面对的问题。因为在创新的专业领域,发现并清理沟通上存在的问题事关重大。构成性调研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多调研方法可以用在构成性调研中,包括文献检索、趋势预测、问卷调查和客户使用等。

2、调研的策略

(1)竞争对手分析分析竞争对手是一个评价自己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的过程,它利用公开的情报资源———在网上或其他媒体的与该公司有关的资料来决定对手的竞争力。搜集到的情报经组合得出对手公司的概况,其中可能包括历史、产品、市场、品牌定位、人员、设备和营销策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调研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2)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注重调查人类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市场调研并非指单一的调研方法,而是涉及多方面的调研策略,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层次和比较大量的取样来进行调查研究。市场调研搜集任何有关营销问题的信息,包括推出新产品、品牌资产、消费者如何做出购物决定的过程、广告效果。根据有待调查的问题或项目,市场调研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采用并综合多种不同的调研方法比单一方法得出的结论更准确。

(3)客户试用客户试用,也称为可用性测试,采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来衡量产品在达到项目要求(经费预算、规模、技术要求)的同时,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是否容易得到,功能是否完备,使用是否方便等等)。

产品设计调研篇7

关键词产品色彩设计;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78-02

1引言

色彩、形态、材质被称作产品的三要素,色彩设计在整个产品设计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产品的功能实现、宜人性、易用性、生产成本控制等有关,产品色彩设计能力成为工业设计师设计能力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正经历从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设计色彩产品色彩设计的蜕变,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更加突出对设计实践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相应做出改变。不同于色彩构成和设计色彩的设计基础课程特征,它更具备设计课程初步的特点。

2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理论知识体系的架构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至于该教些什么,不妨从教学目的和目前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研究入手。

明确教学目的产品色彩设计课程要教授学生掌握设计色彩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产品色彩设计的相关原理、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表现方法、设计管理等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进行产品色彩设计相关市场调查分析、用户研究、课题研究等活动,并能熟练运用工具进行设计实践。

分析目前国内产品色彩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产品色彩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对设计对象研究的缺失,漠视色彩与产品功能的关系,忽视材质对色彩的影响,忽视工艺与色彩的关系,特别是缺乏对先进工艺产生的色彩效果的了解;对用户情感和文化需求的忽视或非正确满足,色彩意象的模糊表达和对色彩用户认知方面知识的缺乏,对色彩文化属性的知识储备不足,对符号的简单复制性应用;感性设计大于理性分析,大多数设计师没掌握感性工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仅凭经验和“行情趋势”简单草率设计;缺少产品色彩管理的意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不知道如何通过色彩设计成就产品的家族化、品牌形象,通过色彩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更不了解人工智能在产品色彩设计领域的相关应用等。这既表现出产品设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中色彩设计模块部分知识和能力的缺失,同样也是教育的缺失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在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前教学体系下存在的问题之后,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自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强调实用务实、理论与实践兼顾、反映学科前沿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构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

整个体系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模块:基础理论部分和设计与管理部分。

1)基础理论部分分为概论、色彩的自然属性与色彩体系、色彩的心理属性、产品色彩设计的美学基础、产品色彩的实现方法五个单元,分别讲述了课程由来(从构成到产品色彩设计)、课程目的与要求、色彩与产品的关系(与功能、形态、人机、形象等的关系);色彩的自然属性、色彩体系;色彩与知觉、色彩与行为、色彩与情感、色彩与文化、影响色彩认知体验的因素;产品色彩设计的创造法则、形式美原理、产品色彩与流行色;设计阶段的色彩实现、生产阶段的色彩实现。

2)设计与管理部分分为产品色彩设计流程、产品色彩设计原则与方法、产品色彩计划与管理三个单元,分别讲述了产品色彩设计调研、定位、设计、表达、评价;产品色彩设计原则、具体设计方法、色彩意象与用户需求关系;产品色彩战略、产品色彩计划、产品色彩管理以及其与产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计划、管理的关系。

3教学方法改革

从最初对感性主观的绘画色彩的沿袭,发展到理性严谨的色彩构成,再逐步演变到融科学性、社会性于一身的设计色彩和产品色彩设计[1],知识体系和研究应用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因此,产品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也要相应进行改革。本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还是以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主,因此,课程中应坚持实践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2]。这种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习主观能动作用,以课题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设计实践的能力,并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

课题设置课题的选择与设置是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的关键和前提,课题的设置与组织要遵循五大原则:

1)知识点覆盖全面,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

2)课题具有连续性、递进性与差异性;

3)单人课题与团队课题相结合;

4)难易结合,应用与研究兼顾,包涵创新因素;

5)注重研究和设计实践。

本着突出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与设计结合式教学的特点,产品色彩设计课程的课题内容确立如下。

1)产品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相似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使得人们对色彩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知觉系统综合体验的结果,于是色彩拥有了冷暖感、进退感、轻重感、软硬感、华丽与朴素感、兴奋或冷静感、低俗或优雅感、积极或消极感等情感属性,这些跟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密不可分。久而久之,色彩就具有了特定的意象。该课题的训练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现有产品色彩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进而能够正确运用色彩情感属性实现色彩意象的表达。

2)商务产品色彩设计。商务产品主要指跟商务活动相关的产品,包括办公电器、办公文具、办公家具、商旅用品、商务信息产品等。这类产品的设计通常以无名性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为主,造型简洁,色彩以无彩色和中性灰色调为主。但是最近也出现时尚化、个性化的倾向,色彩设计方面体现为性别感、有彩色运用的增强,同时会尝试使用较为炫丽的材质和肌理。该课题要求学生按照产品大类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设计产品关联性强,可以在共同调研的基础上实现个人设计与小组交流的结合。

3)时尚产品色彩设计。时尚产品主要是个人消费品,包括生活日用品、家具产品、个人交通工具、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等。这个课题针对消费主要群体――时尚年轻人群进行设计,在对目标用户群体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男性、女性分别展开产品色彩设计。同样延续小组集体调研和设计讨论加个人独立设计创意的形式。

4)文化型产品色彩设计。色彩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喜好和特征不同,色彩认知和表达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并发展着文化。该课题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地域色彩文化或者民族色彩文化进行研究,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色彩设计。需要强调的是文化型产品色彩设计往往不仅仅局限于色彩和材质的应用,还表现为特有符号和纹样的应用,因此,该课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5)基于品牌形象的产品色彩设计。产品色彩设计是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学生往往只是针对眼前的一个单件产品进行色彩设计,没有站在产品系列化、家族化、品牌形象的高度考虑产品色彩设计问题,更不要谈基于此的色彩管理、人工智能配色了。该课题要求每组学生选定一个成功品牌,基于此进行延伸产品的色彩设计。

6)儿童和老年人产品色彩设计。儿童和老年人群体规模庞大,消费潜力巨大,针对他们的专用产品设计层出不穷。因此,该课题要求学生在分组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产品进行色彩设计。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色彩与年龄、心理的关系,还要注意色彩指示功能等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方面的意义。

教学组织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可以综合应用、开展设计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意义,而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保障。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师讲授、学生集体研讨、课下分组研究、研究和设计成果汇报交流、师生灵活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围绕设计课题,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和实践结合、设计和交流兼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需要指出的是,考虑课题的特点,应大力推动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利用信息化辅助设计手段和激光烧结、三维扫描、三维打印等科技手段开启产品色彩设计教学的新纪元。

考查方式考虑课程特点,推荐以考查形式给出课程成绩。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与评价。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情况、平时研究与设计开展情况、平时设计交流参与情况等评定给出,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依据设计报告册给出,占总成绩的40%。设计报告册中要反映课题研究和设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参考文献

[1]王雯.20世纪产品色彩设计简述[J].创意与设计,

产品设计调研篇8

以下几种调研是我们常见的无聊调研。

一:为即定决策找理由的市场调研。

某医药企业已经确定要在某城市做产品推广的样板市场,因为行业和企业自身已经公认,这个城市是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无论成败都能够为产品的全国市场拓展提供经验。市场决策者本身其实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市场营销思路,部门设置和销售渠道也已经确定。但是在产品上市前,却偏偏要开展一次大型的市场调研。内容包括城市人口、人均收入及可支配消费资金、人口密度、人口分配、主要社区经济状况、家庭人口、消费意识;竞争产品名称、数量、渠道、销售状况、消费者认可程度;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承受范围、对产品的需求消费意识等。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调研部门设计问卷、采点、组织调查员,聘请了数十名大学生开展入户调查。轰轰烈烈前后进行了近2个月才完成。调查的最终结论就是:这个城市可以作为该产品的样板市场。调研结束后,这些问卷和调查分析也就束之高阁了。最终,市场进度还是按原定计划开展。

这种调研可以说是最无聊的调研,既然已经决定了市场营销的方向和战略,企业本身已经对市场整体状况有了把握,却还要通过形式化调研给自己找理由,只能说明决策者对自己不够有信心。其实这种调研无论花多大的成本,思虑多么周密,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在帮自己证明原来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为了调研而调研。

某保健品企业一直主要以开发终端渠道的方式拓展市场,看到很多保健品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发展迅猛,自己本身的产品也很适合会议营销,一些商也通过会议营销取得了成功。于是决定聘请会议营销的专业人才来开发市场。但是该企业聘请的操盘手却是某知名品牌的职业经理人,该经理人根本没有操作过会议营销。

在开始大规模市场开拓前,该企业按大中小市场选择了几个样板市场,这些城市里的会议营销都正在风风火火的开展。其实这种市场,只要企业寻找到执行力强的队伍就可以直接开展市场营销工作了。但是企业在组建队伍前,还是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市场调研来论证这些城市是否适合会议营销模式。接下来又是设计问卷、组织调研队伍、实地调研、调研分析、结论可行。调研过程中,公司招聘的实战人才兢兢业业但也牢骚满腹,别的大小企业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会议营销,你一个小公司却在论证能不能开展会议营销。这不是纯粹浪费时间吗?

其实这种调研根本没有必要。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和一种成熟的营销模式,我们根本不必要考虑它是不是正确,而要考虑的是我们企业和产品自身是否适合它,应该如何改进更能够适应这种市场的发展。

三:对结果已经作出限制的调研。

最常见的是价格调研,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调查问卷问消费者对产品的定价接受程度,往往设定好3到4个价格,然后让消费者选择。乍看起来很科学,消费者能够接受哪个价位当然就选择哪个价位了。其实很不科学,首先,如果是一个大众化产品,那么消费者的接受范围一定是大众化价位,其他价位当然消费者不选择,这根本不需要通过这种调查来研究。如果是一种新产品,而这种产品消费者马上能够理解,那他们一定会同具有类似功能或属性的产品比较,选择中间价位。如果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那需要通过教育消费者才能被接受,那么价格同样也有一个教育过程,通过调查怎么会得出正确结论?退一步说,调查问卷对价格往往已经作出限制,消费者当然会在限定范围内选择,即使有消费者有其它认识,有几个被调查者会详细同调查者探讨分析它的心理价位。一般这种调查的结果,只要限定价格不离谱,60%的被调查者会选择中间价位,30%会选择较低价位,10%会选择高价位。

其实这种调查方法是在已经明确消费者选择价位后,问卷设计在即定价位基础上调整了上下限定价位。也就是说,设计者是在确定了调查结果后设计了调查问卷。这种调查难道不无聊吗?

四:把专业的事情交给普通人评判的调查。

很多营销决策者因受自身知识层次和领域的局限,对一些专业事务缺乏判断力,但因为开发市场就是开发消费者,很多决策者喜欢把问题拿出来让消费者评判。例如产品包装设计,很多决策者认为,消费者喜欢的就是好的,消费者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不喜欢的当然就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了。

其实不然,设计本身虽然是一种市场化的表现方式,但设计首先是要把产品属性和品牌定位准确的表达出来,而不完全是要消费者喜欢。设计有风格之分,风格本身是针对不同的欣赏人群的,设计水平有高低之分,但风格无好坏之别。专业化的视觉设计除了要满足当时市场欣赏习惯之外,还需要有前瞻性和独立性。好的设计是能够传达产品本身外,还需要通过宣传手段教育消费者理解设计同产品属性及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我们不能问消费者喜欢红黄蓝绿白,而是要告诉消费者某种色彩基调是我们要表达的。通过市场教育让消费者认可设计表现同产品和品牌属性的一致性。

产品设计调研篇9

关键词:感性工学;坐具设计;感性量化;研究方法

感性工学,主要通过探讨人的感性来得到人们需求的产品,凭借人的喜好来设计产品。它包含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其中常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它是对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包含我们常见的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等。

感性工学作为一种产品研发方法,它主要研究人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们对自己存在的或心里的产品或概念转而翻译为设计方案和各种参数数据。

感性工学的设计过程可以从基于感性层面的产品背景分析、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识、产品形态元素的感性设计实验、结果验证等这几个方面展开。感性工学设计过程有如下特点:

第一,注重感性实验过程。它非常注重实验过程,实验是对最终结论进行验证的科学依据,使之后的设计具有非常准确的理论和可靠的数据支撑,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二,通过准确的数据支撑。它的设计过程也注重用户于对产品的感性分析,而这些分析都来源于调查的详细数据,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是通过数据呈现。

本文介绍如何运用感性工学对坐具产品的进行设计。坐具的种类众多,按照它们的使用环境可分为各种各样的椅子,不过本次研究以结构最普通的椅子为样本,排除专门为某种环境或某种用途而设计的座椅。具体操作如下:

1基于感性层面的坐具产品背景研究

1.1从设计者的角度分析

首先,座椅作为承载用户对于“坐”的感受之物,研究其相应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过程是重中之重。根据马斯洛心理学,在人们满足了最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后,大家就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精神上的需求。而感性工学原理正为座椅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设计者应以充分的实验数据组建设计的构架,通过对人情感的量化并转化为设计要素,将情感以数据呈现出来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2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

在满足座椅基本功能的同时,丰富使用者的现代生活方式,正是人性化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所向。

1.3从坐具产品本身的角度分析

座椅本身在满足“坐”之后,对于人们感性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重视。从最开始的草席,到后面胡床、明清座椅、现代椅、沙发、蛋椅等的出现,座椅本身“坐”的表达越来越精确,与使用者之间感性情感的传递越来越紧密。

2人对坐具产品的感知功能研究

2.1人对坐的认知

座椅的主要功能是“坐”,所以要达到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目的,作为重要的设计依据。

第一,人如何感知坐。从心理学上来说,“坐”并不是一种物理上的刺激,它只是我们通过对相对持续和不断变化的体验而得到的认识。

第二,影响坐感知的因素。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对于同一件座椅坐的感觉不一样,有舒适的,有趣味的。比如对于一个公园的座椅,有坐着不舒服,但是对于正在忍受疲劳的人来说,坐着很舒服。这说明人对于“坐”的感知与做事情的内容、个人身体、做事的目的和态度相关联。

第三,座椅感知的内容。比如坐沙发感觉是软、舒适,公交车站座椅是硬、结实、不美观,再比如蛋椅是美观、舒适。

2.2人对坐具产品的感性需求实验

本次对于坐具产品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调查问卷设计,有两部分:一是调查目的,不同人群在各种环境下对“坐”的体验以及对于“坐”的情感需求。二是问卷设计,基于上面进行的调查目的来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问卷分析,首先对得到的问卷结果进行筛选,去掉一些作废的问卷,并将有效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以得出更加精_的目标人群及相关特征,为后期进行的调研访谈选择合适的参与人选。

第三,调查总结,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在“坐”的呈现上,怎么才能使人对于“坐”的感知更近,从根本上应答人的情感需求。

3坐具产品的感性工学实验

三个实验:一是座椅要素的提取;二是座椅设计感性要素的提取;三是感性要素与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下面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一和第二个实验,第二阶段对座椅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第三个阶段是提取座椅的感性要素与设计要素之间关系。

第一阶段:收集大量座椅样本及进行座椅感性词汇收集筛选。实验用坐具样本的收集主要参考大量坐具专著与参考书,选定坐具后在网络,书籍,期刊等媒体收集相关图片。

第二阶段:选择出代表性座椅样本及代表性座椅形容词,对实验结果验证探讨分析。此阶段是为了从第一阶段调研中的产品样本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座椅样本,然后让受测者对这些样本进行主观描述,从而统计感性词语。挑选代表性形容词也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首先将所选的感性词汇和代表性产品样本加以结合。运用语意差异法制作评估问卷,让没有接受过设计方面训练的测试者进行主观评测,数据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挑选出反映椅子感性意象的几对词汇。同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受测者对上面几对形容词进行打分,比如-2,-1,0,1,2.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座椅样本在感性意象语意认知空间中的分布图。

第三阶段:感性要素与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首先,运用问卷调查归纳出构成椅子的主要元素及形态分类,比如座椅的外形形态元素构成,座椅外形形态元素特征,座椅靠背形态元素构成,座椅靠背整体形态特征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各部件的造型形态元素与意象语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制作分类形态元素表和意象语意调查问卷,依据被访者的主观感受对椅子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以-2,-1,0,1,2分评价)。此次打分选择具有设计教育背景的在校大学生,将问卷进行分析和整理,运用计算机软件,统计出的各个样本在各意象语汇下的平均数。

第四阶段:结果验证评价。首先,感性程度分析,这个阶段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坐具的的视觉质感和造型视觉舒适感。其次,体验效果分析,就是坐着感觉舒适。

4坐具产品的感性设计方案

基于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结合设计要素分析,以“坐”为总的出发点,设计出座椅的设计方案。

5结语

本文从感性工学的角度进行,对坐具形态语义和造型方法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总结出感性工学在坐具设计中如何应用。为设计师利用感性工学研究产品时更为方便。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徐伟峰,付永民.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3(5):406-409.

[2]梅宜冬.从感性观点探讨数码产品造型意象特质[D].台北:大叶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徐江.面向消费者偏好意象的产品造型法则建构研究――以手机产品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胡新明.产品设计中感性的认知与表达探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产品设计调研篇10

在数字时代,工业设计的产品慢慢的走向智能化。智能化产品慢慢取代传统的产品,这就是信息时代带来的革新。在高等院校中,工业设计应符合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工业设计也应该向智能化产品设计进行转变。现在以人为本的国情中,产品的设计也转向以人为本,这就从工业设计延伸出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用户、环境、技术、行为方式为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并致力于这种行为进行设计。通过会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达到用户的目标,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智能化产品也应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进行设计。然而,随着产品和用户体验日趋复杂、功能增多,新的人工物不断涌现,给用户造成的认知摩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对交互设计的需求变得愈来愈显性,从而触发其作为单独的设计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呼声变得愈发迫切。

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多媒体让交互设计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化,多学科各角度的剖析让交互设计理论的显得更加丰富。现在基于交互设计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投入市场,而很多新的产品也大量的吸收了交互设计的理论。多媒体的广泛渗入,移动设备产品的交互设计越来越多给与用户以创新体验。

二、移动设备交互设计的课程改革

数字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智能化产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智能化的产品也结合了计算机的应用。智能化的产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应该从始而终,无论是概念式的交互还是实体式的交互都应以人为本,这一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设计过程中,无论是资料的收集、用户调研还是概念设计,乃至模型的制作都离不开实践调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概念式的交互设计应该把用户的行为方式考虑进去,结合用户使用产品的愉悦情况、使用的步骤进行分析;实体式的交互应该把用户使用产品的安全性能考虑进行。之所以要考虑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取证证明。这一些列可以按照企业的设计流程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型大学对整个专业的设置应该围绕实践进行分配,然而针对于移动设备交互设计这一门课程的实践改革建议如下:

1.移动设备交互设计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再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跟工作岗位接轨。主要实践体现在:

(1)作品收集、讨论,分析作品中所使用的概念设计、用户模型、界面流程结等作品本身特征,并作出总结;

(2)用户调研:通过用户调研的手段(介入观察、非介入观察,采访等),调查了解用户及其相关使用的场景,以便对其有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时候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为后继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3)概念设计:通过综合考虑用户调研的结果、技术可行性、以及商业机会,为设计的目标创建概念(目标可能是新的软件、产品、服务或者系统)。整个过程可能来回迭代进行多次,每个过程可能包含头脑风暴、交谈(无保留的交谈)、细化概念模型等活动;

(4)创建用户模型:基于用户调用得到的用户行为模式,设计师创建场景或者用户故事或者storyboard来描绘设计中产品将来可能的形态。通常,设计师设计用户模型(persona)来作为创建场景的基础。确定移动终端交互设计的用户模型(大概3-5种,选择3种进行实验)、选择合适的用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不少于3种);

(5)创建界面流程:采用wireframe来描述设计对象的功能和行为。在wireframe中,采用分页或者分屏的方式(夹带相关部分的注解),来描述系统的细节。界面流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的操作流程,并完成图标设计。之后,发企业同行讨论、修改;定稿后,着手开始实验;每次app界面设计后,附加电子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同app设计同步评估界面设计、行为方式、结构框架的反响及可行性,及时作出修正、废弃、继续等决定;

2.移动设备交互设计的校企合作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在教学中得到实践学习,应充分发挥校企结合,把社会资源引入到校园中来,结合实际的项目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进行锻炼。引用实际项目,从最开始的市场调研部分到最后的原型成立部分,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学习。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