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十篇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十篇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4:44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工学交替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62-02

经济要发展,物流要先行;物流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到2009年,全国有2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招收硕士生、280多所本科院校招收本科生、近730所高职高专院校招收专科生和1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88万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约35万人。而目前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2009年―2011年我国物流业振兴发展的10大任务、9项重点工程和9项政策措施。其中“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9项政策措施之一。2009年5月29日,教育部教高函[2009]13号《教育部关于报送的函》,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了2009―2011年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这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良好的前景。但物流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如何培养,才能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就业呢?成一个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本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就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进行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定位。

1.1就业岗位分析

我们通过对江苏省内50多家物流企业相关人员的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业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等,使得我们对物流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有了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物流岗位主要分布于仓储与配送服务、物流运输服务两个领域。

仓储与配送服务领域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仓储与配送中心客户服务、配载作业、理货作业、商品分类与养护、配送线路优化等内容;就来的主要岗位有物流业务主管、采购员、单证员、仓管员、理货员、配载员及客服人员等工作岗位。

物流运输服务领域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运输企业客户服务、集装箱运输组织与多式联运管理、车辆技术管理、运输市场开发及运输现场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主要就业岗位有运输业务主管、调度员、计划员、理货员、运输业务员及客房服务员等工作岗位。

就江苏省内物流企业调查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理货员、配载员及客服人员等较多。

1.2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物流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调查,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岗位工作有有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具有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力。如热爱本职岗位,乐于奉献,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

(2)职业通用素质能力。如具备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理设备的操作能力;具备进行物流服务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能运用物流专业术语、习惯用语、常用口语,进行基本的商务沟通。

(3)仓储与配送服务领域基本工作能力。如能按照客户要求制定物理配送方案,编制送货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能进行货物的验收入库,能根据货物性质进行堆垛、拆垛作业的能力;能进行订单处理、货物盘点、流通加工、数据信息分析,熟练操作仓储、配送软件,并能对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能按客户的订单进行备货、分拣、配载、送货等操作;具有使用和维护装卸搬运机械、计量器具、保管、养护检验、监控、分拣、包装等设备的能力。

(4)物流运输服务领域基本工作能力。如能根据货物的特性选择运输方式,制定运输方案和计划的能力;具有货物装卸搬运的基本操作;具有运用各种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则,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具有进行各种货物运价的洽谈和利息结算的能力;具有审核各种运输单证的能力。

物流企业岗位工作实行岗位证书准入制,目前我国在物流工作领域推行的证书主要物流师、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和单证员等。岗位证书准入的推行,明确了岗位工作能力,也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有力抓手。

1.3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江苏高职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立通、服务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区域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有事业心、责任心,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既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又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现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制与人才目标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形成学业无岗、企业招聘无人的窘境,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课程的体系重构势在必行。

2“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通过和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的多轮探讨,结合物流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了“三循环”工学交替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所谓“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知规律,依次完成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过程。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所谓“工学交替”,是指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结合、合作育人,即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作,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弥补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真正达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三循环”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两个层面,一是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首先安排的“职业角色体验”,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安排的“轮岗实训”,是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最后安排的毕业顶岗实习,以管理、改善现行方案实证式案例分析来完成毕业论文,并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结合,实现高度的融合。

第二个层面是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

3课程体系的构建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专业课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课程开发思路。

从本质上讲,物流具有从属性、派生性和服务性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物流服务质量决定了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一般而言,物流市场的调研和开发活动是物流服务提供的前提条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核心,物流服务质量的检查与反馈是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动力,物流服务的统计、核算与效益分析是保障物流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围绕岗位工作项目(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化、分方向”的设计思路,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仓储与配送服务和物流运输服务方向)+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四个相对衔接、交替上升的模块,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基础模块主要开设:“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实用英语”、“办公自动化”、“体育”、“军事理论”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思想品质、公共基础类课程;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主要开设:“现代物流基础”、“物流市场开发与调研”、“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统计”、“物流法律法规”、“采购管理实务”、“物流仿真技术”、“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管理实务”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其中职业主干课程为“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管理实务”和“供应链管理”3门;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为仓储与配送服务、物流运输服务2个方向。

仓储与配送方向主要开设:“仓储机械技术”、“条码技术与应用”、“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和“商品养护实务”等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课程为“条码技术与应用”、“仓储管理实务”和“配送管理实务”;

物流运输方向主要开设:“运输机械技术”、“运输组织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和“运输保险”等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课程为“运输组织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我们还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商务应用文”、“国际货运实务”、“报关与保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经济法概论”、等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如“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工作任务分析,采用课证融合或校企合作,体现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通过工学交替,达到物流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教书育人,把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始终,努力培养复合型、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和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理实一体,让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以实现高度岗课证的高度融合。

(本文为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2008年交通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2007a15)的研究成果之一;2007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结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JY07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商业经济,2008,(9).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2

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训锻炼,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具备从事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3

1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现代物流产业是在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存贮、交易、卸运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交通、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管理经验的引入,加之物流产业的发展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必然派生出更加旺盛的物流需求。物流园区的出现正是适应这种物流需求的增长趋势并发挥其自身优势,把现代物流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1.1物流园区的功能和作用物流园区是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节点。它依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位于大型交通枢纽附近,一般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相连结。物流园区是基础设施的一种。它在社会属性上既有别于企业自用型的物流中心,又有别于公路、铁路、港口等非竞争性基础设施,是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物流功能区域。物流园区的功能要根据园区选址位置的交通区位条件、物流需求构成、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关政策环境来确定。一般而言,物流园区基本上是多功能的综合型物流园区,至少应该具有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一些专业性的物流相关功能。现代物流理念强调的是物流成本的最小化、物流服务的全程化和物流管理的标准化,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产业的空间载体同样具有相应的作用:

(1)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物流园区是多家物流相关企业在空间和业务上的聚集,从而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带,实行规模经营,在一定服务水平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物流园区的建立,将带动运输、建筑、生活服务、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物流园区周围形成相互协调的系统工程。

(3)减少物资流通环节:物流园区内部通过科学的整体规划,考虑各种物流企业业务类型与相对地理位置的关系,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减少了物流在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换距离,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服务体系。

1.2物流园区的建设思路物流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工业园区一样都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但物流园区的选址、布局和规模都有别于其他园区,它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第三利润”。物流园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的规划园区的建设进度、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传统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方法虽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建设项目,但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能使整个建设过程达到最优化。建设项目比其他项目的持续时间长,其不同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强,因此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来支撑和引导。

2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理念项目管理是充分考虑不同项目所具有的时效性和交付产品的唯一性原理,通过科学的计划与控制,按时、按量、高效完成项目的管理方法

而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工程项目从计划到完成并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把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物流园区的建设中,不但能提高建设过程的效率,而且能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从而降低园区建设成本。

2.1物流园区建设的组织结构规划项目管理以目标的明确性、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环境的适应性受到项目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青睐,而其中又以组织的灵活性最为突出。物流园区的建设往往采用传统职能型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组织结构常常缺少重点,每个职能单位都有自己的核心职能业务,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项目的责任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项目给单位带来的利益不同时。因此这种组织结构在跨部门之间的合作时就显得工作效率比较低。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周期较长,若按照传统的组织结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但得不到发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演变成阻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在项目管理理念中,项目完成的基础就是各部门能够相互协调,责任明确。因此其组织结构主要为项目主体服务,以完成项目为最高目标。如图2所示,项目型组织结构能使资源在项目中充分共享,项目经理协调各部门的项目职员,而项目职员又负责协调该项目与本部门核心业务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解决不同部门的协调问题,从而提高决策系统的反应能力,提高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

2.2物流园区建设的工作细分和责任分配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纷繁复杂,对于管理者而言就需要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有整体的把握。项目管理思想中,运用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图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独立、内容单一、易于成本核算与检查的工作单元,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进度计划、资源分配和费用预算。建设物流园区的工作细分原则可按照最后所交付的成果进行。上层以物流园区建设最终可交付成果为向导进行分类,下层进一步细分各项工作,直到最下层工作能够进行单独人员和物资配置以及成本预算为止。为了方便各项工作之间的信息交换,利用编码技术对wBS图中的工作进行统一编码,由高层向下层用多位码编排,使每项工作都在整个项目中有唯一编码。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纷繁复杂程度也使项目中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显得尤其重要。权责分明才能保证组织结构发挥优势,保证工作按期、按质、按量完成。运用项目管理理念中责任分配矩阵表来确定各项工作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分配这样一来,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都能找到主要负责人和需要配合的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也能根据工作和责任分配表对建设质量进行控制。超级秘书网

3结语

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物流园区建设,并进行组织结构确立、工作结构细分和责任分配,基本完成了物流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使物流园区建设能够按时、有序地进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工程进度按时完成和建设质量有效控制等)。然而物流园区建设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如天气影响、人事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所制定的组织结构、工作细分和责任分配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物流园区建设的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需要根据外界条件的反馈进行不断滚动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战权.物流园区规划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4

流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生态环境状况对物流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物流发展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从企业经营战略、政府政策层次、供应链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制定符合绿色物流管理的措施和策略,才能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给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实现了服务、信息、物质从生产到销售流动,对服务、物质、信息等方面的保护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各项事业低成本、高效的运转奠定了基础,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物质、信息、服务的实施、计划和控制。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等,在此基础上需要信息活动的调控,物流活动需要信息活动的支持,只有保持信息的通畅,才能保证各种物流活动协调向前推动,才能从根本上节约物流活动环节成本,为实现物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的范围广、环节多、周期长。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开始,对生产全过程提供物流支持,最终实现对营销活动的协调和控制,只有对全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才能保持整个链条处于一个系统范围内。物流管理不仅需要对各种实物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实物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物流已经对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获取更多收益的重要保证。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时展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现代物流越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只有发展好现代物流业才能保证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现代物流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丰厚的利润,因此现代物流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换、物质交换、服务交换越来越频繁,对现代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才能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视,实现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强,因此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物流活动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物流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保持物流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样要求物流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经济、物流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越来越频繁的物流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废弃物增加、交通堵塞等。此现状与全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不对称的。因此,只有对绿色物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好现代物流管理的政策,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物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物流活动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三者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三方利益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物流活动得到很好的发展的同时,必然带动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又反作用于物流活动,导致物流活动更加平凡,产生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式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很多物流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只有转变物流活动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力量,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现代物流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是很强烈的,所以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公路货车运输的频繁,导致能源消耗过多,对城市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交通的频繁性对城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压力;物流商品包装的豪华性和一次性,另外,使用的材料具有污染性,导致垃圾增加、资源浪费加重,所以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当前很多商品采取分散性加工流动模式,资源很难得到很好的利用,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流通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很难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物流对推动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文明的程度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须以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因此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重大课题,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已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能牺牲下一带的环境和资源,只有按照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社会各项事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物流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按照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式发展,才能实现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商品的流通、生产和消费对未来的商品流通、生产和消费不产生影响,才能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活动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只有改变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单向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当前只有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物流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现代物流系统从根本上说必须是符合消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健康系统,才能保证经济环境与经济效益共生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的模型。绿色物流必须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基础。只有把资源消耗的减少为根本目标,才能更好的把现代物流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现代物流管理必须从储存、包装、运输、装卸、加工等环节进行展开,才能实现绿色物流和专业物流的目标。绿色物流贯穿于整个物流环节的始终。只有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保证物流环节实施的规范性,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绿色物流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都和节约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角度对物流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才能保证物流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绿色物流发展的策略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5

   一、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给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实现了服务、信息、物质从生产到销售流动,对服务、物质、信息等方面的保护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各项事业低成本、高效的运转奠定了基础,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物质、信息、服务的实施、计划和控制。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等,在此基础上需要信息活动的调控,物流活动需要信息活动的支持,只有保持信息的通畅,才能保证各种物流活动协调向前推动,才能从根本上节约物流活动环节成本,为实现物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的范围广、环节多、周期长。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开始,对生产全过程提供物流支持,最终实现对营销活动的协调和控制,只有对全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才能保持整个链条处于一个系统范围内。物流管理不仅需要对各种实物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实物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物流已经对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获取更多收益的重要保证。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时展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现代物流越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只有发展好现代物流业才能保证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现代物流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丰厚的利润,因此现代物流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换、物质交换、服务交换越来越频繁,对现代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才能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视,实现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强,因此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物流活动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物流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保持物流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样要求物流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经济、物流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越来越频繁的物流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废弃物增加、交通堵塞等。此现状与全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不对称的。因此,只有对绿色物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好现代物流管理的政策,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物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物流活动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三者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三方利益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物流活动得到很好的发展的同时,必然带动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又反作用于物流活动,导致物流活动更加平凡,产生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式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很多物流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只有转变物流活动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力量,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现代物流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是很强烈的,所以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公路货车运输的频繁,导致能源消耗过多,对城市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交通的频繁性对城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压力;物流商品包装的豪华性和一次性,另外,使用的材料具有污染性,导致垃圾增加、资源浪费加重,所以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当前很多商品采取分散性加工流动模式,资源很难得到很好的利用,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流通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很难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物流对推动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文明的程度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须以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因此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重大课题,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已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能牺牲下一带的环境和资源,只有按照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社会各项事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物流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按照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式发展,才能实现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商品的流通、生产和消费对未来的商品流通、生产和消费不产生影响,才能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活动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只有改变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单向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当前只有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物流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现代物流系统从根本上说必须是符合消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健康系统,才能保证经济环境与经济效益共生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的模型。绿色物流必须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基础。只有把资源消耗的减少为根本目标,才能更好的把现代物流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现代物流管理必须从储存、包装、运输、装卸、加工等环节进行展开,才能实现绿色物流和专业物流的目标。绿色物流贯穿于整个物流环节的始终。只有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保证物流环节实施的规范性,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绿色物流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都和节约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角度对物流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才能保证物流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绿色物流发展的策略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6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7.09.150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情的变化,大学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同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的“机械热”,到60年代的“电子自动化热”,70年代兴起的“财会热”“土建热”,80年代出现了“企业管理热”“经济热”,90年代初开始了“国际贸易热”“国际关系热”,90年代后期至今,风头最劲的专业变成了“网络与计算机热”,21世纪“物流热”被认为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新的热潮之一。

目前,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由于国内500多所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的课程。但是,我国物流人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方面,物流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大量的是非物流专业人员。另一方面,物流专业大学生所选择的职业大多数以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居多,涉及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作的很少。物流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但从高校物流人才就业情况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并非本物流专业的工作居多。

2国内外物流教育的比较

2.1国内外物流教育学院设置的比较

国外的物流专业多归属于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业工程学院。物流教育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其中,美国院校最多,其次是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所开设的物流课程及专业定位与其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相互对应。并且,物流教育课程分布在经济学院、商学院、工学院、信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里,而很少单独设立物流专业。

国内开设物流专业的各大学,采取了纵向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一些大学设置了物流学院。但是国外各大学虽然已普遍开设了物流课程,采用的是横向一体化的课程专业体系,单独设立物流学院的大学数量比较少。

2.2国内外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2.2.1国外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国外的物流课程,是在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内容基础之上设置的。主要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

(1)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有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战略采购、管理技术的分析方法、仿真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与商业相关之间的学科。

(2)土木工程学院开设的物流课程包括:港口规划管理、运输系统分析、智能交通、车辆系统、运输管理与政策、道路网络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等。

(3)工业工程学院开设的课程包含运营规划与控制、工业物流、库存系统等。

2.2.2国内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1)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规划、采购学、企业战略、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2)物流工程主要课程包括:物流系统、商业物流系统、社会物流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学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物流学基础、物流市场、货物运输与配送、仓储管理与仓储技术、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等。

3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可参考的教育模式

3.1瑞士酒店管理教学模式

瑞士酒店管理教学模式,素有“全球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美称。其教学模式为,瑞士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主要是过外语关及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学期进入学校的酒店实习。第四个学期学习酒店管理理论。第五学期开始实习。第六个学期进行理论学习。反复如此,等到学生毕业时,全球各大酒店纷纷来学校招揽人才。一部分毕业的优秀学生即可做到某一酒店的部门经理一职。瑞士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值得我们高校物流管理教育效仿。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我们高校培养的目标,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然而国内的教育者总是高高在上,不肯深入企业做一番实际性调查工作,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学生在如此的教育方式下,只能是变成纸上谈兵,最终只是毫无实际的庸才。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被物流企业所选择的原因之一。

3.2高校与企业的联盟

物流管理教育走高校与企业的联盟,构筑物流产业供应链合作关系,是高校物流教育的出路。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当前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的状态。目前,高校同企业的联系较少。一方面,高校教育不能深入企业作一番辛苦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只注重暂时的盈利,不能从物流系统角度上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些都妨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通过校企结合教育方式,可以使大量的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方向转变,丰富其增值服务。同样促进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实现交易内部化,增加物流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另外,企业通过校企结合方式,还可以使高校转变成自己的人才供应商,以确保向现代物流管理转型所需的人才。此外,企业通过校企结合关系,可以将企业内部培训外包给高校,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化培训质量,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打造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高校通过校企结合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实操平台,调整教学方向,使理论教学更加合理、系统化,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的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管理专才、复合型人才。学生则可以通过该平台,增加实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校企结合最终能解决物流教学及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实现高校、企业、大学生的三方互惠的效果。

走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符合物流管理应用性的特点,也符合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是我国高校物流管理教育成功的有效模式。

3.3日本“宽口径”物流教育

日本是物流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工业化生产与物流管理相结合最为有效的国家。日本许多大学都设有物流专业,除基础课程外,还包括专业引导型课程和两类专业课程。日本大学的物流教育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型课程、专业课程三大类。其中,基础课程,以英语、数学、物理为主。专业基础型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运输学总论、环境学。专业课程有,运输工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工学、中转站学、交通计划学、交通经济学、信息处理学、运输信息开发学、物流管理学、智能工学、国际交通学、信息系统学、信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运输信息开发学、海上运输系统学、港湾工学。日本的大学专业课课程设置不仅强调多面性,更突出专业性,可以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的扎实基础知识。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使数学、物理、计算机、物流管理、信息处理、经济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知识面变宽,更主要可以适应物流领域专业化的需求。另外,日本的大学通过与物流企业、物流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及时掌握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物流课程的设置与有针对性地培养物流人才相结合,使日本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得以保障。

3.4美国“实践型”物流教育

美国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名为“技术准备计划”的职业教育计划,而其中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该计划的核心,它不仅是指实习、参观等形式,而且是指一种更为深入的、广泛的、内容全面的教学规划,并且它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及时融入了行业变化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形成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首先,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本科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或设立了独立的物流管理专业,或附属于运输、营销和生产制造等其他专业。其次,在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若干职业资格。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上述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3.5英国“模块化”物流教育

英国许多知名大学设有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部分院校还有研究生教育。目前,英国的物流高等教育已被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认可,其中不少课程颇具特色。包括:供应链管理、采购及供应链管理、制造设计及控制、物流及运输管理、供应链应用及政策等。在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制方面,英国实行iLt物流认证体系,其标准及相应的培训课程模块被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众多国家广泛采用。

3.6德国“双元制”物流教育

“双元制”模式是一种由国家立法、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也即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是德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双元制”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保证产业升级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促使企业方面的培训及时得以落实,并推进校企合作机制,改进学校的教学。目前,已有多所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很多高等专科大学也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专门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在企业接受物流职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培训,这种形式称为“双元制”。同时,德国政府非常注重加物流教育推广工作,如组织物流企业向公众推出开放日活动,鼓励建立普及物流知识的网站等。

4结论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

1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物流的相关概述

1.1区域经济的概念

区域经济实际上也就是“地区经济”,是指分布在各个行政区域部分的国民经济。它的形成原因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这样的劳动地域分工随着时间的延长,受到历史、宗教、地理、政治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伴随着经济上有一定往来的不同,地方之间逐渐形成了有着各自特色的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域是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缩影。经济全球化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区域经济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经济区域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国家内部的不同地方之间的经济往来;第二种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

1.2交通运输物流产业的概念

所谓物流便是将运输的产品从其生产地移动至计划消费地的一个过程,对这一移动活动实行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包括的业务类型较多,主要运输产品类型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产品信息等,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需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最小化。物流对于全球而言都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活动,其能够较大程度的影响经济发展,保持交通运输物流产业的健康性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并且,物流属于服务型工作,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因此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世界性经济活动关联紧密。当前,国内致力于商品与信息等方面的全社会性发展,其中物流行业具有极大发展空间,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而伴随着国与国之间互动合作的增多,跨国物流也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大国之一,伴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深入,未来我国可能会成为物流发展的一大中心点,以及跨国物流的重要始发区域和送达区域。因此,我国将来的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3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

交通是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条件,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就足以看出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交通运输才能建立起不同地方的连接,才能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根本要求就是促进物品之间的转换或流转,这样才能形成经济上的交往。三者之间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发展好了,区域经济就会稳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好了,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表示,在特定的区域空间以内经营的基础性经济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会使得相关地区的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的业务量发生急剧增长和扩增,而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的顺利进行,往往会影响特定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现实督导优势。就这一方面进行分析,认真处理好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型业务发展任务,这对促进国内区域经济事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有着不可轻视的支持作用。

2当前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2.1不够重视交通运输物流产业

现在大部分人已经能够意识到交通运输物流产业的重要性,也能够认识到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还是不够重视交通运输物流产业,这种重视程度不是在对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而是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到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其本身的优势和价值上。在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这方面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这也就导致交通运输以及物流方面不能最大化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社会和人们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交通运输物流都是一些较为基础的,大众化的购物交易服务。并且由于现在市场需求的限制,我国的物流业务水平也还是处于较为基础的水平,这也是物流运输分散的主要原因。在遇到一些特殊的物流业务时,相关企业就需要立即做出一套合适的方案,因为其时间的紧急性,方案的不足也会增加,这样一来,企业的不足也会暴露出来。这是大部分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让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进步。

2.3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因为物流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数据化时代产生的,近些年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其专业人才储备供不应求。再加之随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对于物流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急需培养相关的优秀物流管理人才,才能够保证物流行业更好的发展。但目前由于市场的需求,很多企业招聘的人员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也缺乏物流管理人才,这样一来,导致物流行业不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内部的专业标准化也很难建立。

2.4缺乏物流机械化技术

随着信息数据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作业,逐渐与数据时代接轨,特别是在电子设备以及机械方面,他们的使用开始更加集中化和高端化。但是由于物流行业发展周期较短,它的技术水平并不成熟,很多都还无法达到机械化水平,这样一来,降低了其工作开展的便利性,不能很好的做到省时省力,从而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特别是在部分地方物流行业还没有渗透,地区之间的连接不够,从而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大部分地方的物流管理仍然是人工完成,这样不便于物流行业间建立信息连接和信息交流。

3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

3.1加强区域间的物流管理

通过以上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必须要加强区域间的物流管理,防止在交通物流运输中出现不规范、不集中的现象,以此来促进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的规范性。除此以外,在区域经济中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的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对自身内部进行改革创新,与之相关的专业人士应该积极的对该类企业进行引导,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发展方向,这样更有利于与现代社会的信息数据化时代接轨。同时,各个地区相关行业的人员都应该重视交通运输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努力使其走上现代化和信息数据化的道路,从而更好地促进各地区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

3.2加强小地方交通建设和物流建设

受交通建设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交通质量和物流运输也会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该地的区域经济。我国幅员辽阔且受到地势地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个地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偏远的地区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不发达地区的物流行业就极易受到限制。比如,在完成物流运输时,需要物流工作人员自己规划路线,费时费力,并且无法保证物流运输的路况情况,对物流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有的地区,因为交通运输不够完全,而人工物流的费用也就相对增加,直至到基本无物流运输,这样一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完全受到限制,也就导致越偏远的地方区域经济水平越低。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及其单位应该重视这类问题,首先是应该大力建设该地的交通运输,其次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物流人员,加强交通运输的水平以及物流运输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从而促进当地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强本地与外地的经济来往,让本地的特色真正的“走出去”。

3.3培养物流专业的优秀人才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逐渐提高,但是物流行业还是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现在很多的物流工作者并不是专业出身,对于物流行业发挥其最大价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即使这种情况下,依旧不能满足现在市场和人们的需求,很多的物流岗位也无法招到专业对口的合适人员。如此一来,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影响物流行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到该问题,加强培养相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只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才能促进物流行业的真正质变。促使物流行业能够真正的进步发展,有强大的专业人员作为后盾,形成规范、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物流行业是能够促进两个不同地区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并能够互相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促使物流行业更加的规范完善化,从而更好地促进两地之间的连接。另外,物流行业的规范发展能够提升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但是当下的物流行业并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对于交通运输的建设,完善物流管理的模式和内部优化,大力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从而推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桂豪.浅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2).

[2]吕雪.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16).

[3]张金鹏.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对策[J].数字化用户,2018,24(8).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8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9

关键词:铁路公路系统;建筑工程;材料供应与管理;问题解析;针对改进;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阶段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建筑工程材料供应管理运营体系还普遍存在着物资采购流程机制尚需完善、仓储管理操作水平有待提升、运输配送安装体系细化规范不足等一系列集中典型的阶段性问题,这些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建筑工程运营体系的安全、稳定、协调发展。

继续坚持倡导切实灵活、集约多元运营发展的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的原则指引,持续深化切实灵活、多元集约的供应管理方法模式的建立构筑,扎实有效地进行一系列供应管理适配机制的细化改进,适时有效地完成建筑材料供应管理体系从宏观到微观的功能转变,从而全面实现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供应管理运作体系的改进调整与建筑工程运营系统总体发展的协调双赢。

一、进一步细化完善工程系统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机制

1.1细化材料品种分类的采购管理

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建筑工程架构庞大、细目众多,所涉及的材料物资的品种浩繁,所以相对应的采购管理方式也可谓林林总总,具体到部门环节的管理核算途径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进行的采购流程包括生铁、型钢、圆钢、钢轨、道岔、平地机、轮推、水泥、砂石、木材、金属等基本材料造价编制、物资品类统筹、运输装卸费用支出等关键环节,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务必要在相关主管部门的规章细则指导下,分阶段、多渠道、细途径地进行采购成本的总体核算,尤其是对于材料的收发登记、帐表账册记录整理,都需要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基本操作。而伴随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适配,从而使得之前普遍通行的原材料设备进场模式开始逐渐衍变成为现阶段的成品、半成品采购模式,这种新阶段下的新态势也直接增加了材料采购作业的难度系数,特别是对于成本核算部门的作业结构调整、操作手法改进都提出了新的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就要求相关采购管理人员立足企业实际、反复参照对比,切实针对地制定契合实效的物资采购与成本核算。

1.2拓宽纵深材料分类管理方法的途径模式

一方面,加强对铁路公路系统所需的基本钢材、道岔、连接件、轮推、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工程消耗量大、适用范围广、成本投入多的a类材料设备的重点管理,尤其是在采购分类上,需要单独列出造价采编清单;另一方面,需要同时兼顾水泥、砖石、砂料、土灰等种类繁多、小项细碎的B类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针对归纳,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这种突出重点、兼顾细节的灵活多样的分类管理的途径方式,不仅在宏观整体上保障了基本导向的正确牢固,而且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针对改进、有序调节,从而快速有效的提升分类管理的总体效能。

而在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作业之时,相关人员则需要秉持指标性限额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合理地对所需材料设备的种类、造价、装运等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对应备录,从而在严格依照采购物资预算定额分析总量的基本原则导向下进行合理实际的供应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过供导致的货币消耗与效益损失。

1.3贯彻落实公开平等的材料设备采购投标

相关决策管理人员务必保障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材料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向,严格规范采购招标的流程操作,并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审核,确保“阳光投标、阳光报价”机制的稳定有效铺展。

工程项目的采购部门务必依照本项目的预算总量与工程实际进度规划制定具体细化的采购方针计划,在进行公开招标之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必须邀请三家以上的相关竞标单位参与全程投标竞价。而相关主管领导、采购管理部门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也务必参与旁听监理,从而增加采购投标的实际透明度,及时有效地保障竞标单位以及工程项目的实效利益。

二、持续加强提升仓储管理操作作业实践水平

2.1夯实打牢物资入库检验基础

基于运送至仓库的待入物资的运输流程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制约,所以相关采购人员务必在到仓前1至2天通知库管人员,以便让其统筹安排妥当物资到库后的安放储存位置。而在物资到库进行仓检之时,相关库管人员应当协同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督导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监理单位代表人员共同进行实地实时、逐一比照地开箱验收,依照合同条款的细则条目,详细反复地对入库物资的的数量、规格、质量,同时也要对重点物资进行随机清点、抽样核实,对于数量短缺、规格实效、质量低劣的物资要坚决不予入库,从而确保物资整体质量的良好稳定。而在确认物资的整体检查结果符合相关规定之后,参验的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开箱验收单据的签字核对,然后将到库的物资进行有序入库安放,最终完成一整套严密规整的流程操作。

2.2科学集约地进行物资储存安置

鉴于在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运转高峰期的物资入库流程频繁、种类繁多,尤其是一些质量体积大、应用范围广的大宗物资仓需要根据施工作业需求随时调拨、反复调换,所以科学有序、规范集约的物资储存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情况,相关库管人员可以采取班组结合、分工负责,即将常用的砼料、水泥、砂石、钢材等物资等都交由专职专业的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理,并具体划分明确权责归属,杜绝班组作业安排分配上的人员交叉重复,做好分区、分架存放及时迅速,明码标识规范严格。

而在具体细致的流程性操作中,相关库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仓储区的材料物资的整体化分区摆放安置,力求类别了然、标识醒目、台帐明晰;其次,货物设备一经检测合格准予入库后,分类管理的相关然员务必及时迅速地进行材料物资的类别规格、型号标识、数量质量分类别累排放安置的条码标贴,从而便于相关人员的查找调拨查,并做到定时盘查、实时排查、随机抽查,最大限度保障材料物资基本信息的准确全面。

2.3严格细化物资出库的程序操作

物资出库是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工程物资供应链条上的最后一道流程,也是必要而关键的决定性组件,严格实施规范细致的物资出库办理手续,预防控制冒领、误领以及领后补办手续程序等失调现象的发生频度,是物资出库管理作业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物资出库的流程操作之时,一方面,出库手续务必要具备施工方领用人、施工单位物资负责人、仓库管理人员以及公司仓库主管部门负责人四方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库,对于一些签字部门不全、签字不明确的不合规范的提交手续,坚决不予出库;另一方面,严格把关物资出库的货物设备对应调拨,最大限度地降低冒领、误领、领后补办相关手续等现象的发生频度,明确划分相关手续经办人员的权属责任,加强其职业道德塑造与实践技能锻炼,从而形成认真踏实、切实沉稳的管理氛围。

三、兼顾优化工程系统物资配送体系整体效益

一方面,相关人员需要立足企业整体实际,切实合理地选择经济实用的材料物资配送中心的规划理念与组建模式,要基于生产集约化、流通专业化、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导向,合理统筹规划、切实确定规模,避免重复浪费规划建设,立足工程系统现有的仓储运输的基础设施,及时有效地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车库库区改造、运输车辆更新换代、运输人员技能培训等等适配措施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拓宽材料配送业务的渠道途径,从而在整合优化物流配送组件配置的基础前提下形成高效专业的物流配送运营机制。

另一方面,相关领导决策层应当择取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集约的运营机制。首当其冲的是需要建立铺设结构严整、人员充足、调运迅速的材料物资配送管理中心,从而确保配送作业的材料采购输送、材料调度划拨、材料信息数据管理的迅捷高效;其次需要突出转运中心的辅助效用,进一步有效担负配送中心的运转职能分化适配,加强对于材料进货提运以及及内部分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力度;最后则要巩固加工中心的材料加工、类别分装、装运配组,做到协调同步、迅速效率。

四、结语:

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建筑工程的材料物资供应管理机制作为一项具有制约性、协调性、辅的步骤程序化工程,在整个铁路公路建筑工程运营体系中发挥着连接、调节的关键效用。牢固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正确指引,从保障物资供应管理系统根本的财力安全以及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稳定协调运转的基本前提出发,持续深化改进材料物资采购作业机制、仓储管理操作水平以及运输物流配送体系,继而稳步提升建筑材料供应管理体系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建筑工程运营系统稳定、科学、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云.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如何加强废旧物资管理[J].交通企业管理,2010(9).

[2]李瑞俊.铁路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7).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篇10

一、科学管理,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一)路段建设工程。工程已于中旬开工,目前正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形成通车能力,年3月全面竣工。

(二)建设南支路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待东区项目停车场完工后即可实施道路建设。

存在问题:道路红线内涉及由城投集团在惠民工程中拆除房屋后的地块。城投集团认为拆迁时投入大量资金,该地块部分用于道路建设后剩余部分没有利用价值,待有明确说法后方可交地。

工作措施:加强与城投集团协调,尽快解决建设用地问题。

(三)双庆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清单组价和审查工作,正在进行招标前准备工作,近期进入招投标程序,力争年内动工。

(四)总部经济城e线西延线工程建设项目。总部经济城e线西延线大道立交桥段已完成立项、可研、环评和管线综合设计,并取得设计条件,力争尽快通过审查;下穿铁路段正着手立项、可研、环评等工作。

(五)培华东路接沙河段道路(六医院门口)改造工程。9月初动工,11月4日正式竣工通车。改造后的道路全长约9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9米-3.5米,同步增设雨水管道一根,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工程总投资65万元。

二、强势突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引进区外资金工作目标19220万元,已完成22376万元,占全年目标的116.42%;引进省外资金目标10000万元,已完成12445万元,占全年目标的124.45%;固定资产投资目标8000万元(含物流办),已完成13060万元,占全年目标163.25%;引进入驻工业区总部企业2个,完成全年目标100%。

三、高度重视,市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扬尘治理道路硬化工作情况。加大对区管公路的管养力度,对区属200余条道路进行了逐一排查,并对路面出现的病害进行维护,确保道路平整、安全、畅通,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硬化地面20760多平方米,完成了市城管局、区治理办下达我局的道路硬化整治任务。开展禁止脏车入城污染环境的执法检查,检查运渣车辆90余台次,堵住主干线公路进入中心城区的尘源。对交通运输企业、客运站开展检查12次,督促其及时清洗公交站台(含遮雨棚)、做好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扬尘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川陕路及熊猫大道片区货运站场清理整治工作。按照《关于下达年成都现代物流工作专项目标任务的通知》(成物流办〔〕37号)要求,我局负责关闭区范围内川陕路周边货运场站9.5家。截止目前已签订3家,其余6.5家已达成初步意向。我局将继续做好宣传和执法工作,并加强协调沟通,按照市、区清理整治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做好有关工作。

(三)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保畅工作情况(委目督〔〕33号第21项)。我局积极开展我区新增公交场站交地的协调工作,按市委、市政府交通缓堵保畅目标要求,我区年“198”区域新增的保和胜利、新民、青龙狮子公交场站用地已分别于5月底、6月底和10月底完成移交,全面完成了年新增公交场站用地交地任务。

(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作情况(委目督〔〕33号第22项)。按照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市公安交管局《关于做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成公交〔〕203号)要求:我局负责完善龙青环线、成洛路道路标志、标线、信号灯,修建三环龙泉跨线桥等。龙青环线由于道路改造,经夏区长批示(第6号)不再实施;十陵立交桥产权不在我区,属三环路公司,故修建三环龙泉跨线桥不应由我局实施,并且工程量很大,投入资金上亿,也无法作为隐患整治实施(据了解兴城公司准备启动此项目)。根据我区道路安全实际情况,我局会同区安监局、市公安交管五分局进行实地踏勘后,确定整治三环路立交双龙路口、二仙桥路口、成南高速入城段等三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设计。目前,整治工作正按计划实施,将于12月上旬完成。

四、努力创新,现代交通服务业健康发展

定期召开区现代交通服务业推进小组办公室例会,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动态信息。在积极促成龙港物流总部楼建成投入使用方面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现代物流企业5家,引进品牌汽车4S店2家。中心城区物流集中配送试点工作,已向市物流办上报了可行性报告,并将四川盛世物流作为中心城区物流集中配送试点单位上报市物流办审批。

五、精细管理,交通行业管理规范有序

(一)企业改制与维稳工作。积极促进区汽车运输二公司的改制工作,及时上报反映公司改制困难,寻找解决途径,协调和处理因该公司企业改制所引发的上访等事件。贯彻《条例》,健全机制,加强排查,畅通请诉求渠道,落实领导每日接待日制度,工作态势平稳。

(二)安全管理。紧紧围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年”活动各项工作举措,以“抓教育、反违法、治隐患、强监督、降事故”为活动主题,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着重整治区域内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截止目前无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三)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证效率,截止目前共受理实施行政审批5193件,其中道路运输证3594件,道路运输许可证1523件,道路运输许可(企业)46件,穿越公路管线埋设9件,停车场备案21件。开展非法营运整治行动,联合交警二、三、五分局和市交委执法总队对非法营运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违法违规车辆80辆,暂扣非法营运车辆40台,执法效果明显,非法营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开展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服务”活动及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对区内管辖的322家维修企业和136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考核率达100%。

六、构建和谐,作风建设上新台阶

(一)积极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作风纪律整顿,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彻底解决部分人员对管理重要性认识不深、抓管理主动性不高、守纪律自觉性不强等问题,从根本上扭转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的状况,全力塑造交通新形象。

(二)全面提高党建工作。强化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监督。改选基层党支部1个,发展党员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