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十篇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十篇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58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1

项目型制造也称按订单设计(eto),是制造业内复杂而独特的一种生产类型。由于每件(批)产品均需要根据具体客户合同的指定要求进行大量的定制设计与制造工作,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产品,对应的整体业务过程因此具有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确定性等典型属性特征。项目型制造常见于装备制造业、国防军工制造业内,例如大型电力设备的制造、船舶制造。

eto企业业务管理需求

项目型制造业务流程一般以销售业务为起始,以售后服务业务为结束,中间贯穿以项目计划驱动的产品开发、配套采购、产品生产、产品交付等业务过程。在各业务流程阶段,项目型制造企业业务管理需求重点各不相同。

在产品销售阶段,企业的销售人员需要能够参考相近历史产品的成本情况,向客户提供合理的报价,并根据本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向客户承诺合理的交付期。企业的研发、生产等业务人员也需要参与到本过程中,对项目合同的技术可行性、交付进度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审。

在产品开发阶段,产品设计、工艺人员需要系统的知识重用手段,以根据历史产品或基型产品(由产品预研工作得出,不纳入基于客户合同的工作分解计划范围)情况,快速高效地进行产品开发或变型。

在配套采购阶段,采购人员一方面需要基于历史经验,对采购提前期较长的物资进行预测性采购(不纳入基于客户合同的工作分解计划范围);另一方面要与产品开发工作紧密结合,尽早弥补采购预测遗漏情况。

在产品生产阶段,由于各件(批)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项目型制造企业需要具有较好的柔性生产能力。

在产品交付阶段,项目型制造企业往往需要派出专门人员去对所交付的产品进行现场安装、调试、培训。在产品交付后,需要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考核项目绩效。

在售后维护阶段,项目型制造企业需要为互不相同的各件(批)售出产品有针对性地提品配件与个性化服务。这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新增收入,还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为后续产品销售打下良好基础。

eto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

基于上述业务管理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项目型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涉及到项目管理、产品数据/产品生命周期(pDm/pLm)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多种应用的结合。

工作分解计划是项目型制造企业编制计划、调配资源、核算成本等业务的核心基础,其信息化系统实现需要引入项目管理应用。

企业要记录并比较历史产品的配置情况,管理新产品设计、变更工作相关数据与流程,定义零部件在各件(批)产品的使用有效性,信息化系统需要引入pDm/pLm应用;要掌握企业生产运营与财务数据的历史与现状,规划与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情况,信息化系统需要引入eRp应用;要更好地管理已有和潜在客户情况,提供更为全面周到的客户服务,信息化系统需要引入CRm应用。此外,由于企业人员在销售与服务阶段将有异地登录使用系统的需求,CRm、eRp等应用还必须提供web访问的手段。

eto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持续升温,相关制造行业整体效益显著提升。这些行业内的许多项目型制造企业也能够拨出专门资金,开展深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一些知名it厂商也对项目型制造企业市场给予了高度重视,推介其解决方案。其中有:

以mySap、oracle11i为代表的大型解决方案。此类解决方案的功能实现较为完备,可以提供从eRp、CRm到供应链管理(SCm)的完整应用。对于pDm/pLm,此类解决方案内也提供相应功能实现。但从国内应用情况看,出于专业性以及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有效集成的考虑,企业用户一般选择专门的pDm/pLm软件系统来实现相应功能需求。

在项目型制造企业的特殊需求方面,此类解决方案内提供有针对性的功能实现。以mySap为例,其解决方案内提供有项目管理子系统(pS),不仅可以通过wBS计划来定义项目结构、工作任务,编制时间和成本计划,分配预算,而且能够通过活动(activity)构成的网络(network)管理项目执行过程,并可以将物料清单(Bom)分配到活动,将网络分配到wBS元素(element)或销售定单。

还有以微软Dynamicsaxapta、新中大a3+w3、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RS10为代表的中型解决方案。在此类解决方案内,提供eRp、CRm等应用实现,并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功能模块,能够编制wBS计划,对项目合同、项目过程、项目成本也能有所管理。但是,与大型解决方案相比,中型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完备性、系统性仍有较大差距。

最后一类是项目财务核算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式的解决方案。一部分管理软件厂商,特别是以财务管理为专长的软件厂商,能够在产品内提供项目财务核算功能模块。通过与项目管理软件的结合使用,也能够为需求量级较轻的项目型制造企业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eto企业信息化难点

目前从整体来看,与其他生产类型的制造企业相比,国内项目型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其原因包括:

许多企业仍然为职能型组织架构,未能建立起项目型或矩阵型组织架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经理职位。在企业没有较完备项目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很难有显著的管理信息化应用成效。

许多企业的工艺与生产能力配备无法适应柔性制造需求。部分历史较为悠久的企业,还受到历史延袭的“大而全”机制制约,应对市场需求的方式只能是基于预测的物料大量储备。因此,管理信息化应用很难对企业经营状况起到实质性的改进推动作用。

部分大型项目型制造企业,其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产品利润率低的特点。企业难以拨出长期、大量的资金用以支持信息化建设,引进并实施与企业规模和需求量级相适应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多数中小型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面对其他生产类型制造企业的应用需求,难以适应项目型制造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应用需求。例如,多数中小型eRp系统只能提供以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为主线的计划应用,与项目型制造企业以wBS计划为核心的计划应用有所差异。

最后,项目型制造企业还具有较多复杂的个性化应用需求,需要it厂商长期大量地投入实施力量,这与it厂商试图缩短实施周期、控制实施资源投入的实施策略是相违备的。

显然,eto企业作为制造业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复杂而独特的生产类型导致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独具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也困难重重。

链接:对eto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为有效利用it投资,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议项目型制造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采取以下做法: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本企业人员或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整体信息化整体规划,以更全面地把握自身需求,选择易见成效的试点业务领域。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2

二是认真抓好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落实。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全员安全教育、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和变换工种、复工、采用“五新”前的教育,并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扩大教育培训的面和层次,使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杜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

三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机构队伍及网络建设。各造纸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1名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组织或参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是坚持造纸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工作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教育培训,取得安全合格证书。电工、焊工、行车工、钗车工、锅炉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资质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年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持证上岗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无证上岗人员的企业依法实行查处。

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各造纸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研究分析安全形势和任务,布置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各类活动和会议都必须有书面的记录。要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加大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完善检查程序和方法,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在生产现场作业中的执行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等。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处理一起,并以形成书面材料,定期予以公布,从源头杜绝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六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设施设备管理。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安全投入要重点用于平时安全设施和装置的添置、维护和改造;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劳动防护用品的投入等。近年来由于设施设备缺陷引起的事故有所减少,但也不容忽视。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电梯等应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合格,未经检测检验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厂内机动车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制证上牌,每年应定期检验,未经检验不得续用。

七是严防硫化氢中毒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自20**年以来,我市造纸企业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5起,死亡7人,受伤11人,损失十分惨重,教训极其深刻。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在进入浆池等部位清洗作业前没有实施安全作业许可,不落实防范措施,施救不当,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因此进入浆池、污水管道、地坑、槽、罐等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制定安全作业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加强作业的监控,落实各个环节责任,切不可麻痹大意和抱有侥幸心理。

八是加强生产现场安全操作管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岗位操作规程,并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从20**年到20**年我市造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分析看,员工违章操作占了39起,占48.8%,因此加强以遵守岗位操作规程的教育活动,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废纸和成品纸堆放管理。严格物品分类堆放,堆放时严格执行《造纸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的要求,高度不超过3米,并且要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堆放场地要配备必要的消防灭火器材和设施,保证消防器材设施时刻处于完好状态。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3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可以说档案工作是既有极其纵深的历史,又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项充满旺盛生命力的事业。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满洲里光明热电公司在档案管理中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精神,认真做好了档案管理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认真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的同时也使企业获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光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满洲里市经济合作区西端,是呼伦贝尔电力公司于2000年9月依法在原满洲里市热力公司破产的基础上出资572.6万元以发起方式设立的一家控股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根据满洲里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发展热电联产、为国际贸易旅游城营造碧水蓝天的发展目标,四年来公司先后投入610万元对原有的三台14兆瓦链条锅炉进行恢复性大修,投入资金7000万元新建了3台29兆瓦循环流化床静电除尘锅炉,取缔了市区34座锅炉房、43台小锅炉。2003年公司本着为满洲里市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还城市一片碧水蓝天的发展工作目标,开工了2×12mw+3×75t/h锅炉的热电联产工程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加供热面积150平方米,年可发电1.2亿千瓦时。

目前光明热电公司有员工320人,供热面积由34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00万平方米,供热管网已环绕到城市的边缘,几年来公司通过全方位的设备技术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供热质量和供热的可靠性,为下一步热电联产投产,拆除全市所有的小锅炉,实现全市集中供热提供了基础保证。

(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满洲里光明热电公司是在原热力公司破产的基础上新组建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它的档案来源复杂、内容广泛,因此对档案工作所产生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求较高,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在修编年鉴、组织沿革、大事记、制定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和在经济活动分析、生产事故分析、供热管网效益分析及生产设备技术改造等项工作中充分利用档案的翔实资料指导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企业破产重组、资产量化和土地产权界定,供暖用户住房面积核实及取暖费的收缴工作中利用档案资料成功的解决了矛盾纠纷、维护了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在编制基建工程招投标书和生产设备、生活设施由于质量、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索赔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避免了企业的损失。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了促进公司的正规化建设、提高公司的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更好、更有效地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外网营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工作服务,自2000年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就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公司的整体工作中,给予了高度重视、建立了一套完整健全的档案管理体制。在档案管理中公司经理负责,办公室主抓,建立了档案室,实现了文书、会计和业务档案综合管理,形成了以档案室为中心,各部室资料管理人员分工负责的档案管理网络。四年来,光明热电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继2002年月公司通过满洲里市档案级验收后又由2003年00月通过了自治区00级验收。

二、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是关键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配备人员

为了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公司孙明山经理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由综合班主任负责,同时按照电力系统的档案管理标准,在满洲里档案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对原热力公司的生产技术档案和基建资料档案及综合性档案逐项、逐册进行了整理,做到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在人员配备上公司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在员工中选任了三名业务精、文化高、政治素质好、保密意识强,热爱档案事业的女同志担任了专职档案管理员和基建、生产兼职档案管理员。同时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派出档案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并在每年的自治区和市区举办的档案学习班我们都派出专人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的政治思想觉

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中公司按照满洲里市档案局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档案员职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和《党政工团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声像材料立卷归档制度》以及《实物归档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各门类档案的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表,使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大投入,解决突出问题

公司组建成立之初,没有固定档案室,档案资料也比较分散,为此公司将建立档案室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2001年公司在办公场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设置了独立的综合档案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安装了铁门、防盗窗、窗帘、配备了灭火器、温湿器使档案室达到了防盗、防光、防火、防潮、防高温、防尘、防鼠、防虫的“八放”要求,在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上我们还先后投入3万元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配置了30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柜,购买了档案专用电脑、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电脑传真机和摄录一体机、数码照相机等先进仪器设备,

三、加强基础业务工作,是做好利用工作的前提

(一)、收集、整理、鉴定、统计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我们按照满洲里市档案局的要求和规定来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及统计工作,在档案收集管理中我们按照规定将公司基建资料、供热管网资料、上级下发文件、公司上报文件及各部室、车间的有留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收集和征集,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全部作到认真整理、装订入库。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及时。

在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我们按照规定对档案立卷要求进行了组卷和编目,建立了档案管理统计台帐,对档案室内的设备,各类档案数量,档案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登记,通过认真作好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

在档案鉴定、统计中我们按照规定对所有档案资料按照标准进行了重新鉴定,目前公司档案室以收集到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文书档案000份,其中永久档案00份、长期档案000份、短期档案00份。

(二)、编制检索工具

(三)、开展微机档案

为了适应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我们还按照微机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公司档案进行了基础资料的及检索目录的微机录用,实现了数字化处理,规范了档案管理的同时也方便了档案的归档、查阅和检索。

四、档案工作为企业做好服务

(一)、开展档案晋级达标为企业晋升为(星际)企业服务

(二)、利用档案为企业联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几年来我们通过认真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方便了公司各部门的档案调阅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为公司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0年公司组建成立之初,由于供热锅炉和供热管网老化,事故频出,公司生产技术人员通过查阅设备档案,对公司三台14兆瓦锅炉和所有的环热站进行了恢复性大修,提高了设备出力保证了安全生产。当年12月在市区五道街有一处供热管网因多年腐蚀渗漏,公司生产技术人员通过调阅技术档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出故障点,进行了及时的修复,避免了一次大范围的生产事故。

2001年在公司的生产运行中,三台原有供热锅炉的燃煤燃烧不充分煤渣排放中的含煤量在50%以上,大量的燃煤没有经过充分的燃烧就白白的浪费掉,给公司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输煤系统使用的颚式碎煤机出煤颗粒过大造成锅炉燃烧不充分所致,为此公司生产人员通过调阅档案,认真分析研究,决定将颚式碎煤机改为锤式碎煤机,改造后锅炉灰渣中的可燃物下降到20%,一个取暖期可节约燃煤近5000吨。

2001年公司扩建2台29兆瓦热水锅炉,该锅炉设计没有风机循环水泵,所有转动机械的轴瓦冷却水全部排弃,造成厂用电、水的极大浪费,为此公司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通过查阅该锅炉的技术档案,制定出了加装循环冷却水循环系统,实现了循环水的闭式循环,使公司废水达到了的零排放,即为环保做出了供献,也使公司每年减少了几十万元的排污费同时每年还可以节约水资源24万吨。

2002年随着满洲里市城市扩建规模的扩大,公司5台供暖锅炉已经满足不了城市的供热需求,为此公司准备在2001年扩建2台29兆瓦锅炉的基础上继续扩建一台29兆瓦锅炉,在锅炉的建设中公司充分利用保留完好的前2台29兆瓦锅炉的技术档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锅炉扩建任务,通过档案资料的运用即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大量的设计费用。

(三)主动服务,编制参考资料为领导服务

(四)、建立信用档案为企业服务

在加强基础工作档案管理的同时我们还为公司供热范围内的1万3千家热用户建立供热基础档案,(基础档案包括用户的申请用热手续、签订的入网协议、工程验收手续、及住房面积图纸及热费缴费情况)并实现了微机化管理,方便了热用户的热费缴纳的同时也为公司的营销管理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公司作为一家社会公益服务性的企业,提供优质的热能做到让客户满意是公司宗旨目标,为此公司把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供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连续几个夏天对供热范围内的不热用户进行了供热系统集中改造,这其中档案资料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4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其客观地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在筹备、成立、经营、管理及产权变动过程中的全部内容。随着以办公自动化、社会信息化为核心的企业档案管理的深入发展,档案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档案工作未遵循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近年来,企业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达标升级。但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决策者往往只注重企业有形资产,而不重视从已积累的记载企业经验教训的档案中寻找创造效益的突破。档案室在某些人眼里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有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档案工作未遵循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2、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企业长期以来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广泛的宣传,使企业员工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造成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不高。一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主要工作是生产、经营、档案工作无足轻重,对档案室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档案人员兼职多,在现有专职档案人员中,有一大部分人员是以做档案工作为主,兼做其他工作。

3、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随着企业的重组与改制,很多企业不再具有对应的专业主管机关,这必然会使部分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出现某种真空地带。其次,由于企业正逐步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疲于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及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无法集中力量进行有关业务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的制定;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可能会反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具体档案业务的干预,不予积极配合等。

(二)部分企业重利润轻投入,造成企业档案管理的滞后。当前形势下,企业档案作为企业资产,其管理工作的优劣完全由企业自身重视程度决定。现代企业制度更要求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成本的工作,企业必然要求其档案工作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必须符合效益原则。当企业档案工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当于或者大于其成本的效益时,其日益萎缩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撇开外部因素,仅从档案工作自身来看,笔者认为造成企业档案工作遭受冷遇的原因有三:首先,现行企业档案工作微观管理方式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成本、低效益始终影响着目前的企业档案工作,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益原则产生摩擦。这是导致企业档案工作处于劣势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原有的工作思维与方式,未能跟上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服务于企业。这是造成企业档案工作现状最直接的原因。再次,企业档案本身所能产生的效益的隐蔽性使其计量化难度较大,这是造成企业管理层忽略档案工作的间接原因。为保障企业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企业档案工作改革,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意见

(一)更新观念,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要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大胆探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的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档案工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质量,增强企业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二)更新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深入,各行各业的档案数量逐步增加,依靠人工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观念上对新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用新的观念看待事物,引进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可对档案资料进行复制、扫描、取样,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检索者只要在屏幕上指出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就可以将所需的档案目录摘要等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合理用人,培养新型的档案人才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档案管理者的现代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档案管理者现代化,因此,要理解、尊重人才,关心、爱护人才,要努力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根据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要合理用人、留人。知识结构要高、中、低配备,年龄结构要老、中、青结合。要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要选择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而又坐得住的人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尤其要一专多能,既要能熟知档案管理法规和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尽快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

(四)重视企业档案利用,回馈企业投入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86-01

1.引言

企业档案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不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领域的活动,也不仅仅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所有部门中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成效的一项事业。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档案工作要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使企业档案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就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展开深入探讨。

2.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2.1创新思想观念

随着企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整体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生产品种也从原来单一的品种到多种丰富的产品,为接收和管理好档案,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不要在办公室坐等,要主动请教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车间,熟悉了解生产经营工艺流程,弄懂技术档案的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档案人员对各种科技档案、资料做到“胸中有数”。在企业无论是科技、还是文书、声像、会计档案,都是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评价。以产品为例,从设计试制到品牌的创立,无不包含着一代甚至几代领导者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无不凝聚在以文字、数据、图纸、音像等各种形式的档案载体上,比如,任何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其创业的经验、历程,是难以用金钱买得到的无价之宝。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企业各自的档案是独有的原始记录,记录着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和技术,如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等。占有这方面的档案就是占有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独有知识。如果企业的档案材料不收集、整理、保管好,在市场竞争和信息流通的今天,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资产是固定资产和一些无形资产的伴生物,它是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下产生、共存并发展完善。档案资产的实用效益是在档案利用中发挥出来的。档案资料只要管理好、利用好,就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创新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的档案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2.2.1机构创新

无论哪个企业,精干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档案工作也要顺应企业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也必须创新,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把过去只是单一的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统计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2.2.2机制创新

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机制,高效运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要激活机体,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最基本管理理念,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完善自己。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动力源之一。

2.2.3制度创新

从企业各自的实际出发,回顾多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领导支持固然非常重要,但具体活动的开展却要靠各项制度的规范和档案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看来,适合各类性质、各类机制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重要的档案分散在各部门、各子公司,不够规范,降低了利用率,制度创新已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制定较为详尽的制度,不断创新集团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工作的年度方针和目标,以及兼职档案员在档案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评价档案活动效果的方式、方法,按月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评比,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从而调动全体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科学要求按档案管理规律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需要的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制度,其含义一是指按档案工作一般规律要建立健全文件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等,用制度规范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各企业在建立各种档案管理制度时要符合本企业的实际。由于各企业规模、经营、技术、管理形态的不同,不仅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不同,而且在档案管理的形态、方式、手段上也会有所区别,企业在确定档案管理制度时应注意符合本企业的特征。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形成和广泛参与,要求提高企业全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业务知识,坚持依法治档,确保“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监督和指导。办公自动化,将出现无纸办公,企业每个岗位都能形成电子文档,这就要求每个员工懂得文书处理和归档的一整套程序,了解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在各个管理岗位上应负的责任。档案利用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联网后,企业各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档案部门要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对信息的利用和保密等问题,通过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解决。档案工作既是集团公司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集团档案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大力开发利用集团档案信息资源。

2.4创新服务理念

信息化时代,文件与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内容,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创新之首,即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信息系统深入、广泛的应用,形成了质优量大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用户群体越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就越多、越广,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信息服务强调主动服务。档案部门要对信息产生的来源、信息共享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调查了解系统用户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形式,有计划地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并转化、制作成信息产品,提供服务。在信息服务方式上,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用户对信息利用的需求,提供面向用户的信息利用平台。另一方面,在对信息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专题,收集、筛选、深层加工相关信息,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将专题信息制作成光盘,形成信息产品,为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第三是为有远程信息利用需求的用户,提供跨越空间、时间的信息服务。

3.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的创新是为档案管理工作重心转移服务,有利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发挥作用,有利于档案信息“大服务”观的形成,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集成;信息数据;电子文档

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永平铜矿档案馆使用清华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根据永平铜矿档案馆的实际情况,设置了:档案查询子系统、服务器设置工具、光盘制作子系统、借阅管理子系统、权限设置子系统、收集整编子系统、数据录入子系统、数据维护子系统、数据转换子系统、统计报表子系统、系统设置子系统、销毁管理子系统。我们档案工作者将发现企业档案发生了巨大变化。

档案载体的转变。

首先是企业档案载体的转变。在企业实现计算机全程管理后,适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近传递交换和处理。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产品图纸的设计、存储、查询和修改变得快捷又方便。例如生产或开发一项较大项目的产品就需产生上万份的图纸,而其中许多又要承袭老产品的大部分成果,因此电子图纸显示了其比纸质图纸更旺盛的生命力,保存电子图纸要比保存底图方便、省时、省力并且有意义得多。

其次是企业档案的分类变化。原有的企业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各企业档案信息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档案分类更能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状况,分类也将更详细、更科学、更规范。此外,在企业档案接收和保管上也有所改变。以往的企业档案工作者以参加科研产品鉴定、重要设备开箱及重要建设项目、技术改造竣工验收作为对其企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接收就显得有些滞后了。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如果不对随时大量产生的电子文件加以管理,势必带来以下风险:

(1)导致系统瘫痪或导致任何人均可无控制地存取信息而使系统变得不安全。

(2)大规模的、无系统的、随时可能产生的违法破坏的风险增加。

(3)使有价值的公文与档案丢失。

(4)安全措施遭到破坏的风险增加。

(5)造成文件被非法变更与删除,从而使数据丢失。

(6)给社会带来麻烦。

(7)造成不必要的延迟与公务处理故障。

(8)造成不必要的在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在传统档案管理理论指导下,人们只能将电子文件再转换为纸质文件,然后按纸质文件管理方式加以整理、归档和保存。目前的这种电子文件管理方法不但没有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还制约了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步伐。

被转化为纸质文件后的电子文件被人们存入光盘中,放入档案柜内加以保存,而很少再去利用,由此造成数据丢失与资源浪费。有人甚至将这类电子文件当成书写数据库的工具,依工作需要随时对原数据加以修改、补充,致使原文件被弄得面目全非。例如,人事部门每年的职工基本情况数据统计都在上一年度的文件上修改,这既是因为单机容量有限,也因为图个工作方便。再有,机要打字员因打印文件数量太多,不再统统存盘,或保存一段时间后便以删除。既然档案部门未规定电子文件归档,这样做也无不妥,反正已有一份纸质文件归档了。由此,造成大量电子文件损毁。

由此可见,对电子文件的产生不加管理或以传统文件管理方式来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使文件无法充分地满足本部门责任要求与其他部门要求;产生的文件被破坏或当需要它们时找不到;当文件有多个版本存在时,无法对真实可靠的版本进行识别与检索;产生的数据无法资源共享等。

以纸质为主体的传统档案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是经过长期实践、不断丰富才成为一门科学的。但电子文件与传统文件各有其特点,在许多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在管理方法上如果照搬纸质文件管理方法,就会造成电子文件的文件价值、利用价值的损失。

传统档案可以不管文件的形成、承办过程的具体情况,只要对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在它完成文件阶段使命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就行。但电子文件的归档,档案人员必须在文件的设计与形成阶段就要进行指导,承办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与对其管理并进行监督,否则将无收集、整理、归档可言。

在电子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企业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企业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的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的电子文件、电子图纸使企业档案工作者再也无法坐等档案的最后形成与归档了。他们必须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参照国家有关文件制定出本企业的《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提请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编制人员在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加入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档案管理内容。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要求计算机详细记录设计、加工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及相应的更改信息,要在不同的版本上注明当前的有效资料,以确保最终归档使用的是正确版本的图形或图纸。

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运用专门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

此时企业档案的保管也不再只以卷盒和柜架为装具,更多的经过档案人员鉴定归档的企业档案信息将存入“虚拟库房”。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系统论军备制造通用标准管理矩阵模型关键域

制造业发达是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标志。由于装备制造业能够也必须对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手段,因此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产业的竞争力,所以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水平、性能等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

国内外生产制造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装备制造管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促使军工企业的制造管理系统有效地利用制造管理的准则、方法,确保高效地制造或准备制造武器装备,同时也为评估和规范民口配套企业制造管理系统提供参考,国家急需制定一套武器装备制造通用管理标准。

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引入了系统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军工厂及军品生产单位的现状,提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符合现代生产要求的制造企业管理模式,以期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标准化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制造管理通用标准的构建

(一)系统管理理论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文将系统分为标准、信息、管理、输入、制造、输出六大部分。其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制造管理矩阵模型

1.功能说明。结合制造系统逻辑模型图,设计了一个制造管理矩阵来全面检查和控制装备制造企业的各项关键职能在制造过程中的执行。矩阵的纵轴是系统管理理论提出的划分企业各项管理职能,横轴则是制造企业生产制造装备时的各个阶段。首先,可根据美军制造企业的通用流程把制造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方案论证阶段、项目开发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部署使用保障阶段。

方案论证阶段。目标是为确定项目的边界。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在较高层次上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本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中所关注的是整个项目进行中的业务和需求方面的主要风险。对于建立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的开发项目来讲,初始阶段可能很短。

项目开发阶段。目标是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在理解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体系结构做出决策,包括其范围、主要功能和诸如性能等非功能需求。同时为项目建立支持环境,包括创建开发案例、创建模板、准则并准备工具。

工程研制阶段。工程研制阶段所有零部件被开发并集成为产品,所有的功能被详细测试。其重点放在管理资源及控制运作以优化成本、进度和质量。

生产部署使用保障阶段。生产部署使用保障阶段的重点是确保交付的货物对最终用户是可用的。主要集中在产品仓储、包装、运输和可用性等问题。

2.矩阵模型的构建。按照上述的横轴制造过程和纵轴管理职能,就可以得出制造管理矩阵模型,如表1所示。横轴以职能的阶段来组织,是过程展开的生命周期特征,体现制造过程的动态结构;纵轴以制造的阶段来组织,是自然的逻辑活动,体现制造过程的静态结构。

本文把横向和纵向的交叉矩阵块定义为域,当某个职能横穿跨一个或几个阶段的时候,将其定义为一个过程。本文将过程分为三类,分别为制造工程过程、管理要素过程和管理辅助过程。该矩阵包含了所有制造管理域,对于没有包含的部分可以通过纵轴的延长进行完善。

通过实证分析修正制造管理矩阵模型

(一)调研对象简介

618厂的全称是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它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直属大型一类、国家二级军民结合型企业。该集团公司坐落在卢沟桥畔,于1946年建厂,占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企业总资产22亿余元,各种设备4000余台,现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主要产品为军用装甲车、民用豪华大客车、有ZF变速箱、高级座椅、特种防护车、房车、折臂攻丝机、客运索道、前后桥、高压重型液压缸、扭力轴等。该集团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和严格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于1998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现为兵器工业生产现场管理五星级单位100强。

(二)修正制造阶段

根据618厂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并征求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及技术专家的修改意见。结合国内有关军标的相关规定,把横向的制造过程重新细分为六个阶段: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生产工艺定型、生产阶段。

论证阶段。项目论证是指对拟实施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能、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技术经济研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项目决策的失误,从而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综合效果。

方案阶段。方案阶段即根据论证阶段的结果提出实施方案,并通过可行性分析选择出最终的实施方案。

工程研制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则是根据所选方案确定工程的设计任务和最终结果,然后将相关要求体现到最终产品中。

设计定型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应该考核武器设备的各项功能,以确认其达到研制任务书和合同的所有要求。

生产工艺定型。生产(工艺)定型阶段制造工艺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经加工后获得预定的形状和组织性能的过程。

生产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和确定所采用的工艺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采用先进制造管理办法,如何进行生产的质量管理控制,同时注意风险管理,将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从而完善整个生产流程,最小化因为设计缺陷等问题带来的损失。

因此将表1横轴的四个阶段重新划分为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生产工艺定型和生产阶段。

(三)职能细分

实际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内容远比目前模型列出的六大职能详细具体,因此必须进行职能细分。职能细分主要参考了Cpat,并和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探讨,尽可能周全地分析各部分职能的内容,得到最终的管理职能细分结果如表2所示。

(四)关键域的确定

以职能细分后的制造管理矩阵模型为基础,建立制造管理调查表,由不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各职能在各制造阶段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对不同职务的打分人员赋予不同权重,将数据经过处理后确定了车辆类大型军事装备生产制造管理的关键域。表2为制造管理通用要求模型,通过“”表示重点的域,即在制造中需要重点管理的对象。

结论

通过上述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得到了武器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确定了哪些域是企业进行生产制造管理时应重点控制的,进而便于确定关键域中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控制,促使军工企业的制造管理系统有效地利用制造管理的准则、方法,确保高效地制造或准备制造武器装备,同时也为评估和规范民口配套企业制造管理系统提供参考,这对我国制定军备制造管理通用标准,评估企业制造管理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一种企业用于进行生产管理的管理模式,只要根据企业实际加以变化就能应用于很多企业。

参考文献: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8

 

一、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特点

 

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生产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产品多采用单台或小批量订制、设计、制造和销售;二是不同批次产品技术要求不尽相同,生产产品的工艺、工装设备投入相对较多,生产效率低、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制造成本高。因此,复杂式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不能从批量和规模上取得优势,要降低成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因素逐项追溯控制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

 

二、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第二种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对于大部分单件小批量产品而言,项目合同、产品设计方案、工艺方案的确定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以上,因此对于单件小批量产品成本的管理,关键控制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艺设计上的成本控制、产品制造过程中料工费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控制。

 

(一)设计成本控制

 

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意味着不同批量产品的设计方案甚至工艺方案都不同,且设计方案对于产品的生产影响重大,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就是推行设计环节的成本管理,不同的设计方案下产生的产品成本有时会产生较大差异。

 

设计成本的重要控制点主要包括:技术参数,选取的原材料,加工工艺(不同的加工工艺所投入的生产资源,如人工、设备、能源等不同),降低设计差错率等。在设计环节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强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评审,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工艺设计上尽量考虑工艺方法的通用性、标准化,采用合理的加工手段,提高材料及设备的利用率,严格审核确保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形成最优设计方案;二是鼓励公司全员积极参与工艺改进课题,通过改进工艺方案准确控制工艺余量,合理使用材料,包括材料的规格、用量、性能等,优化套裁方案,提高材料利用率,将材料成本真正控制在设计源头,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改进提高生产组织方式,降低加工成本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推行标准化建设,由于产品的差异会使单件小批量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因此推行标准化建设是降低单件小批量产品制造成本的重要内容;四是将投产前的设计方案与投标方案对比,可以及时发现材料品种、用量的差异,有助于锁定设计目标成本,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发现和修正设计差错,从而有效降低设计差错率。

 

(二)制造成本控制

 

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制造成本的核心控制点主要有:第一,是否按照设计、工艺定额安排、使用生产资源;第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的一次送检合格率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成本;第三,准确、合理的归集和分摊制造费用可以提高产品成本分析与管理效率,为成本管理提供及时、有利的信息。

 

1.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控制材料和人工工时用量的基本手段,单件小批量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生产、材料等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定额,并作为材料实际用量和工时结算的考核目标。在对外报价、产品设计、工艺转化等所引用的各种定额和领料、派工所参照的定额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实际发生数与定额的对比考核能很好地体现技术、工艺的优化成果,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

 

2.充分发挥财务的成本管理职能。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现场管理、物流管理、成本管理等基本上采用任务号或项目编号管理,因此其成本核算内容相对比较清晰,归集的内容比较准确,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成本核算,提高产品成本项目的归集、费用的分配等工作效率,使成本管理的重心从核算职能开始向管理职能方面转移,财务人员能够即时掌握每个项目产品的成本发生情况,便于对比、考核各项费用定额或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即时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实现各项成本的事中控制,促使企业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成本管理职能,使存货管理、定额管理、设备使用效率分析等专项管理内容转化为常态化的工作。

 

(三)全面质量管理

 

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生产,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且产量低,产品生产失败的风险较高,影响较大,质量缺陷不仅加大产品生产成本,还可能耽误生产周期,延误产品交付,因此单件小批量企业尤其是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生产的控制成本方法之一就是从根本上避免不必要成本的发生。全面质量控制,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废品损失等成本。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质量成本,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降到最低,做到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三方面协调推进,实现产品总成本最低的质量管理目标。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1当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建材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工程造价失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周期里,建材价格是上下波动的,会随着建材市场的变化而调整采购价格。而在建筑工程投标造价时,难以对建筑工程建材采购价的波动情况有效地控制。假如在施工作业中采购便宜而质量差的建材,必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失控。

1.2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干扰

在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工作中,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要求工程造价与中标价以及合同报价间保持一致。假如在前期建筑工程施工预算阶段估算失误,则会造成与实际施工成本费用间差异较大,就会造成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难以有效开展。

1.3竣工审核的真实性影响施工造价

当建筑工程施工竣工后,招标业务需对建筑工程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合同的建设标准。而招标业主的建设目的对建筑竣工审核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在建筑工程竣工审核时应深入了解招标业主真正核心需求,才能够确保竣工审核保质如期完成,以避免竣工审核反复修改以及非正常的大幅度调整。

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对策现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控制工作:

2.1优化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进度、工序方案、用料方案、施工图设计等等诸多内容。施工方案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这更突出了建筑公司施工组织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管理单位就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分析、审查,以确保所有经济指标为最佳组合方案,切实达到建筑资金节约,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前应该做好建筑施工设计图的优化工作。优化设计图,就是要提升施工图纸的准确性与经济性,减少因实际施工中其他因素所造成的资金浪费。此外,在实际施工作业中要重视对各项施工费用的控制工作,严格控制建筑耗材浪费,积极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以持续提升建材的利用率。

2.2严格控制施工变更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阶段通常难以完全避免工程变更,只能够通过某些措施减少发生变更的可能性。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作业会存在部分差异,假如在实际施工作业中遇到无法按照预先设计的施工图纸作业时就需要进行工程变更。为减少工程变更,就要求施工造价控制工作人员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图纸等方案内容。当工程施工变更对建筑工程总造价产生一定影响时,就需要深入评估是否对建筑工程的功能、外形等产生影响,以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工程资金费用支出,确保建筑工程的资金支出在工程造价控制范围内。同事,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作业阶段,除了需要控制工程变更外,还应该在前期做好图纸审核工作,尽早查找、分析施工设计图纸中所存在的漏洞,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开展前,就应该安排组织项目甲方与一方一同会审设计图纸,确保技术人员将设计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3动态跟踪施工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具具有较强的变动性,是造价管理存在诸多风险的重要因素。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难以有效开展与其动态息相关。因而,在施工作业阶段管理人员应该重视造价控制的动态跟踪与核对工作,清晰地意识到价格变动以及工程自身可能存在的变动性,对造价控制均会带来较大的影响,这要求管理人员重复了解市场动态,并根据施工进度以及市场情况分析施工后续所需要的费用成本。

2.4提升施工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所涉及的面大,复杂程度较大,具有较高的管理与控制难度。想要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求持续提升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其专业知识的专业程度、提升其市场价格的洞察能力。同时,还应该做好相关思想政治培训工作,以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此外,还应该做好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工作,促使其与施工作业人员更为高效地展开沟通工作,切实提升工程造价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龚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探索[J].经营与管理,2016,04:93~95.

[2]董林.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32:125~126.

制造业生产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评估学;半导体芯片;生产导入

1引言

当前社会,小到遥控器大到计算机服务器都离不开芯片,芯片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芯片制造的完整过程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晶圆封装及最终测试。复杂的工艺流程和高额的投入成本使得芯片制造特别是封装测试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电子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制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业,提升芯片封装测试的技术水平,扩大芯片制造业的产能和规模。中国芯片制造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企业本身,必须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将产品迅速推入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除了不断的降低成本,还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选择正确可行的技术评估方案可以加快生产导入,使得产品顺利量产,尽早的推入市场,最终赢得客户。本文主要是运用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评估等理论工具结合实际来介绍项目技术评估在芯片生产导入阶段的重要性。

2概述

2.1项目管理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于1987年在《项目管理知识指南》书中对项目管理做了一个大概的定义: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用来实现具体目标和指标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工作。

2.2项目技术评估

项目技术评估是对项目所使用的技术、技术装备和项目实施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所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的作用是对项目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以减少项目的盲目决策所造成的损失。项目技术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优化,所以对于项目技术方案也需要开展项目的跟踪评估;当人,项目实施并投入一定时期之后,人们还需要对项目技术方案的实际结果进行后评估。

项目技术评估里面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为保证项目正常运转而采用的生产技术或项目产品生产制造方法。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是项目技术方案评估的一项起关键作用的基本内容。就企业来讲,需要相关部门的技术专家通过开会商讨确定项目工艺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需满足国家对企业生产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符合市场需求,并确保此技术方案时刻围绕企业自身生产的标准化规范而不偏离。由此,对于项目的正确评估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产品的成本、质量和交期,事关整个项目实施的成功和失败,影响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3芯片生产导入的一些问题

3.1生产周期长

因为目前半导体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如果希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所以公司所有部门,人员,上至公司领导层下至工程师,都只对研发阶段比较关注,而对生产导入环节不甚重视。实际上,不合理的研发会造成生产和研发环节的脱钩,不能如期转入量产,如果在研发初始阶段就考虑生产导入的技术指标,同时提高生产导入的技术含量,或及时发现问题,改善后端生产能力,就不会造成在生产导入的时候困难重重,延误量产。

3.2工艺参数指标高

芯片封测行业的工艺参数指标随时间推进越来越高,相反,生产导入周期却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制定专业的生产导入技术评估方案。用专业的视角去制定合理的项目技术评估方案。反之,等到真正客户订单进来之后,问题重重,生产跟不上。

4生产导入阶段的技术评估方案

芯片产品的可行性分析需要保证各项可靠性测试成功,从实验室转入终端测试机进行模拟测试,若全部通过表明实验成功。产品进入正式的生产。

4.1预处理测试无偏移高压测试

进行“无偏移高压测试”是用来评估在潮湿冷凝或者潮湿饱和水蒸气的环境下非气密封装固态原件的防潮性能。晶圆的腐蚀是预期的破坏机理。试验条件包括温度(121+/-2摄氏度),相对湿度(100%),气压(205千帕斯卡)和持续时间。

4.2温度周期循环测试

这项测试是在交替极端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用来确定组件的互连和焊接能力承受机械应力。从这些机械应力可能会导致电气和/或物理特性永久性的变化。试验条件包括的时间ts(最大值),时间ts(最小值),循环次数,浸泡时间,斜坡率。

4.3高温存储期限测试

高温存储测试是用来测量半导体元器件的稳定性,包括在非电压力加载在上升的温度下的存储期间,可擦除存储器和电可擦除元器件的数据保持特性。测试的条件由温度和持续时间组成。

4.4功率温度周期循环测试

这项测试适用于那些容易温度发生飘移和在全部温度下需要进行开和关的元器件。测试条件由时间ts(最大值),时间ts(最小值),循环次数,停留时间,转换时间。

4.5加速温度和湿度压力测试

用来评估在潮湿环境下非密闭封装固态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条件要求温度,相对湿度。标称静态偏置应用到设备创建电解电池必需品以加快金属腐蚀。

4.6高温运行周期测试

这项测试是用来执行那些在极端温度下和偏移操作规范下的加速失效机理的应用。通常压力测试周围环境在125度浮动。一般的测试时间是持续1008小时。

5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导体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每个产品都非常独特。针对这种独特性的半导体项目,要求的技术含量也很高。总之,芯片制造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案,使得研发和生产顺利接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评估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大军,王立国.项目评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胡隽.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永乐园,2003年

[4]DannisLock.projectmanagement.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anonymous.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Guide.(美)项目管理协会,1987

[6]peterVanZant.microchipFabrication.themcGraw-HillCompanies,(US)inc.2000

[7]tomBell.evaluationoftechnologyin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08

[8]尹浩,新产品导入流程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