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十篇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十篇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6:32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1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和加快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现就财政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实践“*”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扩大经济总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民营经济尽快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实现“翻两番”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财政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应把握的原则

(一)要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享受国民待遇,对民营企业要实行“三同”、“三不”,即同环境、同政策、同待遇,不加码、不歧视、不干扰。

(二)要与中央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国务院三令五申,各地不得擅自制定减免税和越权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严肃性,任何地方不得超越权限出台涉及税收的优惠政策,对违反国家统一规定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一律废止,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要依法加强管理。依法管理,也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规范、迅速发展。要鼓励民营经济依法按市场规律运作,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高新技术、环保、社会福利等国家鼓励行业的民营企业,以及安置吸纳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民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彻底清理“三乱”。协同监察、物价、工商等部门,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对省制定的专门面向民营经济的收费项目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清理,对保留项目收费标准过高的要适当降低;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制定收费目录,把收费项目、依据、标准等向全社会公布。以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彻底脱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票款分离”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三乱”行为,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三)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公交、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资,参与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对民营企业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财政可给予一次性资助或奖励。支持和鼓励省内外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通过购买、承包、租赁、联合、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退民进”,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四、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贯彻公共财政和国民待遇原则,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经济发展资金在扶持对象上不再区分所有制性质,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政策待遇。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吸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在符合国家项目立项政策的前提下,高新技术贴息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可以向民营企业倾斜。建立和完善主要面对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再担保服务的力度,通过贷款担保、贴息等方式,拓宽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聚集社会资本,壮大民营企业的实力。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2

高新区管委会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质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扶持,全力营造政策上支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经济上实惠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整治站位,加强工作领导。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程,定期对民营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研究部署和协调检查,真正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作为评价单位工作作风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调整以及奖惩的有效依据。

二、大力营造氛围,强化政策落实。深入学习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培训、展板、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宣传解读,让民营企业家全面了解政策导向,充分把握政策红利。主动对接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降低企业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完善政策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各项扶持政策在高新区全面落实落地。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3

**市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健全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开辟和拓宽创业领域,大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总量提升、经营者素质水平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长。

二、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我市切实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抓好。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投资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金融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等。引导民营经济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自觉服从宏观调控,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推动和扶持民间投资向政府鼓励的产业领域集聚,推动和支持民营经济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支持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支持发展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

三、大胆放手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亲自抓,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抓、共同抓。破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四、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抓好对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以监察部门牵头成立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督查机构,强化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每一项政策的激励引导效应,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以补充完善,不允许任何部门、单位打折扣,不允许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推诿扯皮。

五、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通过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统一到落区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上来,鼓励全民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表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XX年年2月,龙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龙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龙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龙州市消费者协会、龙州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协会共同表彰XX年度贺州市101家“诚信经营户”。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六、提高行政效能,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政务环境

各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全区开展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开展机关绩效考评,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认真整治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散漫、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现象,查处行政执法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政务环境。XX年年,龙州市个体、企业登记机关围绕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想办法、探索新举措,提出一切为了企业、方便企业、服务企业,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如:个体、企业登记机关按照自治区工商局的要求,放宽了企业登记审批权限,企业登记除部分特殊行业外,其余企业的设立、变更登记均实行“一审一核”或“审核合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100%能做到当场办结,XX年年企业年度检验工作中,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个人独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合伙企业及分支机构、有限公司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分支机构100%做到当场办结。同时还建立了企业联系人登记机制,加强了与民营企业的联系。

七、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各县(区)人民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放宽个体私营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放宽个体私营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协调工商、公安、卫生、文化、商务、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新闻出版、药品监督管理、烟草专卖、通信管理等多个部门,在条件成熟时,对不涉及国家社会和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自然资源开发、公共资源配置和不属于国家专营专控的行业实行“登记注册互联审批制”,即:按照“一家承办、抄告相关、互联审批、限时完成”的政务流程开展企业登记,帮助非公有制主体尽快进入市场。

八、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各县(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损账补偿和奖励、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权或股权转让吸引民间、区外和境外资金。支持发展典当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设备租赁业,发展了典当公司2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1户、设备租赁3户,为私营企业融资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守信用、能增加就业、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全市商业银行优先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万元。

九、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就业政策,大力促进自主创业

十、完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开辟和拓宽创业领域

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扶持和促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和改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登记管理,简化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引导民营经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引导鼓励农民、涉农企业及有关协会组织注册和使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推广成功运用农业“公司+农户+商标”经营模式的典型经验。

商务部门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外引内联。加大招商引资和“百企入桂”的力度,实施我市个体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以加强经贸考察洽谈为手段,努力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扩大民营经济与各类经济体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凡办理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均可申请办理进出口经营资格备案登记,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出口加工企业进入出口加工贸易区。民营企业在出口退税、产品认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和参加国内外展销洽谈活动的摊位分配上,与其他出口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推动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投资办厂和参与境外资源开发。

各级发改委、经委等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质量管理、网上交易、法律事务、信用评估、人才培训等各种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信息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等信息和政策导向。

十一、大力推动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支持、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的发展;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业特别是以粮食、重要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入股兴办非公有制企业。对农村新办个体私营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解决企业初期发展的困难。

指导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与农业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履行种养合同,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和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注通中介经纪活动的,免于工商注册登记。

十二、发挥社团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发挥各级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发挥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提高素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组织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学习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法制意识,使其真正做到“文明经商、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爱国敬业、奉献社会”,从而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我市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如民营经济总量小,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事第三产业的占90%;知名产品少。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4

1经济增长方式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民营企业粗放型增长问题由来已久。1979年)1995年,民营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政推动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递减。1995年)26年,市场经济引导下企业增长方式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阶段,从总体上看,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民营企业的增长方式具有粗放与集约并存,以粗放为主的特征。同时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凭借其独特的人文及地理优势,及时把握发展的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利因素居于主导地位。从总体上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了经济由迟缓开发粗放型向开放性现代集约型区域经济的过渡阶段。民营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突现,这些企业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和规模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少;产权结构方面和企业资本结构方面不合理,而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制约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法律防范意识不强;同行业恶性竞争导致了企业的亏损,产业化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绝大部分还属于传统的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待实现;国际竞争实力不够,科技实力制约其外贸走出去的战略。鉴于此,本文探寻如何从产业法方面进行调整,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从而协调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工贸城市。

2经济增长中产业法的调整与政策取向

从上世纪8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益探索与实践。目前制约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来自于国家在制定有关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政策(如产业法)上不完善的外部因素和民营企业内部自身与生俱来及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若干缺陷两大方面的因素。根据科学发展观及十一五规划的内涵,笔者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产业政策建议:(1)加强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的产业政策倾斜和体制创新。(2)对创新型增长方式经济实行财税扶持政策。(3)实行金融扶持政策,鼓励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4)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教育,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5)优化民营企业的产权和资本制度结构。(6)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品牌发展战略。(7)扩大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权并享受同外资企业同等国民待遇,减轻税赋,鼓励民营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具体包括如下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进行产业法调整的领域:投资(金融融资)、税收优惠导向、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或者平移、高新技术创新、环保产业、完善产业政策政府进行宏观政策导向、开拓国际市场。

3对制约民营经济增长各个环节的调整建议

第一,融资难是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生存状态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难以成气候的一个关键原因。规模小、资金短缺、投资方式单一势必造成民营企业产品开发难、市场开拓能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客观上反映了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存在缺陷,所以加快国内外金融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是改善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针对目前我国现行的各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取消,比如取消对校办企业、劳务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利于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修订,比如按照产业政策导向和发展序列要求,统一对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和通讯业、农林水利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民营企业给予优惠;三是保留,比如保留对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优惠。第三,对于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或者平移、高新技术创新。传统产业是指以传统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产业,是指工业化过程中起支柱和基础作用的产业,主要是工业,也包括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传统产业虽然在很多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但仍有很多的薄弱环节,需要发展和改造:(1)深化改革,健全体制,进一步完成计划向市场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2)进行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的改造急需技术的支持,利用新技术可以加快其步伐,跳过某些阶段。为了实现升级,必须进行技术创新。(3)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国家要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加大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募集技术改造资金。这样才能实现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第四,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问题及建议。高新技术产业指的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新的产业部门。相对与传统产业而言,高新技术产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发展高科技产业最重要的是开发这种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它比任何产业更需要人才。(2)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开发性质,所需资金投入量大,且回收时期长。(3)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谓创新即类似于发明,是别人没有启用或实践的东西,那当然存在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下的效果预期问题,所以这需要一定的洞察力,预见力和冒险精神。(4)高新技术产业涉及产,学,研三个方面,是它们的有机结合。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环节。坚决树立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尽管这是长线投资,但却势在必行。(2)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1999年我国首次在国债中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大了投资力度。(3)处理好和传统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必须由传统产业提供原材料、能源和市场,而且必须为传统产业的改造而服务。这样才能协调产业结构,真正实现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综上可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明智之举,而其调整的主要方向就是以人才为基础,以传统产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符合国内外需求为导向,以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为目标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薄弱环节,从而在整体上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的升级。第五,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的建设,既是一种义务,一种利他,也是一种责任,一种自利。为此,民营企业应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建立生态化生产体系,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绿色产业转移,实现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态化和工农业一体化。走绿色化、集约化、社会化经营战略,这种经营模式就要求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自觉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地位,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生产核算体系,作为衡量企业效益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第六,提高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是企业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其中服务者的角色最重要。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提供迅速发展的有力支持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发展经济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服务,而不是自己去发展经济,这同样体现在政府对企业发展对外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上。政府对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政策支持可包括三点:一是法律保障。即民营企业必须在一个良好的规范化的法律制度框架下生存发展,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经济权等得到法律的保护,民营企业在债务、产权和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纠纷等问题时,政府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在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过程中,国家的法律保障对于民营企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规避许多风险。如发达国家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不恰当的倾销指责和惩罚,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交涉,如对国际上侵权与被侵权事件的处理,政府具有完备的法律依据加以援助。二是技术、信息支持。在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主角,民营企业要突破技术瓶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是非常关键的,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国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形成有机的结合体,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为民营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创造一个创新环境。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政府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如利用我国驻外领事馆的商务处、经参处等汇编一些国际商业、投资情报,利用外资委等机构进行投资、资信等的调查。三是财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初创时期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创业或上规模、上档次,政府的财税金融支持很重要,如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政府基金的扶持、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等,对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5

市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健全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开辟和拓宽创业领域,大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总量提升、经营者素质水平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长。

二、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我市切实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抓好。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投资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金融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等。引导民营经济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自觉服从宏观调控,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推动和扶持民间投资向政府鼓励的产业领域集聚,推动和支持民营经济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支持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支持发展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

三、大胆放手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亲自抓,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抓、共同抓。破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四、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抓好对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以监察部门牵头成立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督查机构,强化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每一项政策的激励引导效应,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以补充完善,不允许任何部门、单位打折扣,不允许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推诿扯皮。

五、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开展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宣传活动。今年4月份,在全市范围开展主题为“抓服务、上水平、讲效能、促发展”的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宣传月活动。印发各种宣传资料43000多份,出动人员共370多人(次),出动车辆共67车次,设立服务咨询台16个,制作宣传板报22个,悬挂横幅30多条,现场接受群众来访咨询200多人次,张贴宣传图片40多张,流动广播累计150多小时。

通过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统一到落区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上来,鼓励全民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表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年年2月,龙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龙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龙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龙州市消费者协会、龙州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协会共同表彰年度贺州市101家“诚信经营户”。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六、提高行政效能,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政务环境

各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全区开展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开展机关绩效考评,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认真整治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散漫、、吃拿卡要等现象,查处行政执法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年年,龙州市个体、企业登记机关围绕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想办法、探索新举措,提出一切为了企业、方便企业、服务企业,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如:个体、企业登记机关按照自治区工商局的要求,放宽了企业登记审批权限,企业登记除部分特殊行业外,其余企业的设立、变更登记均实行“一审一核”或“审核合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100%能做到当场办结,年年企业年度检验工作中,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个人独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合伙企业及分支机构、有限公司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分支机构100%做到当场办结。同时还建立了企业联系人登记机制,加强了与民营企业的联系。

七、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各县(区)人民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放宽个体私营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放宽个体私营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协调工商、公安、卫生、文化、商务、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新闻出版、药品监督管理、烟草专卖、通信管理等多个部门,在条件成熟时,对不涉及国家社会和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自然资源开发、公共资源配置和不属于国家专营专控的行业实行“登记注册互联审批制”,即:按照“一家承办、抄告相关、互联审批、限时完成”的政务流程开展企业登记,帮助非公有制主体尽快进入市场。

八、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各县(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损账补偿和奖励、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权或股权转让吸引民间、区外和境外资金。支持发展典当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设备租赁业,发展了典当公司2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1户、设备租赁3户,为私营企业融资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守信用、能增加就业、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全市商业银行优先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万元。

九、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就业政策,大力促进自主创业

各县(区)认真落实政策上扶持、市场准入、收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自主创业。至今为止,工商部门共为839户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16780元,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106000元;为12名高校毕业生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240元,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1元;为15户退役士兵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300元,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4000元;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民季节性从事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和经纪活动的免于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各项规费;认真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至10月底,全市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3户,会员120人。

十、完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开辟和拓宽创业领域

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扶持和促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和改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登记管理,简化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引导民营经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引导鼓励农民、涉农企业及有关协会组织注册和使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推广成功运用农业“公司+农户+商标”经营模式的典型经验。

商务部门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外引内联。加大招商引资和“百企入桂”的力度,实施我市个体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以加强经贸考察洽谈为手段,努力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扩大民营经济与各类经济体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凡办理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均可申请办理进出口经营资格备案登记,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出口加工企业进入出口加工贸易区。民营企业在出口退税、产品认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和参加国内外展销洽谈活动的摊位分配上,与其他出口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推动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投资办厂和参与境外资源开发。

各级发改委、经委等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质量管理、网上交易、法律事务、信用评估、人才培训等各种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信息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等信息和政策导向。

十一、大力推动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支持、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的发展;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业特别是以粮食、重要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入股兴办非公有制企业。对农村新办个体私营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解决企业初期发展的困难。

指导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与农业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履行种养合同,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和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注通中介经纪活动的,免于工商注册登记。

鼓励、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注册、使用商标和地理标志,实施品牌战略,利用知识产权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其增加经济效益。龙州市是农业大市,提高龙州市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对富民兴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虽然目前贺州市已有19个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还有24个农副产品商标正在申请注册。但贺州市农副产品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迫切需要实施农副产品品牌战略。龙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鼓励、引导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同时,更要着重引导发展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加商标、公司加协会加农户加商标、服务站加协会加农户加商标等多种产业化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品牌战略。另外,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整合农副产品商标品牌,积极协调企业通过商业化动作,采用商标许可使用、建立质量体系等,着重一个农产品商标、一个拳头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

十二、发挥社团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各级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发挥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提高素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组织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学习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法制意识,使其真正做到“文明经商、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爱国敬业、奉献社会”,从而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6

一、我市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政策大多涉及到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而这些政策,多数是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早就享有,现在也正在享有的,但是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的。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就是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主体环境。从落实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有的贯彻比较好,如市委2号文件中的鼓励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类民营企业发展、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多措并举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发展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社会地位等,在实际贯彻落实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部门配套实施措施相继出台。**年全市十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32条政策措施通过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市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建设局、民政局、检察院、司法局、人事局、药监局、农开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局、海事局、卫生局、城市管理局、**海关、物价局、农业银行等19个部门单位先后制定出台部门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市民经局、工商局、税务局、质监局都将省市民营经济相关支持和部门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近2万份。市民经局印发的《**全市民营经济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首次纳入市政府全市年度主要工作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督察考核力度。根据市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服务组,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并成立10个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组,免费发放了3万册《交费明白卡》,制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实施办法》,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去年相继成立的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市职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干部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等一局四中心,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直通卡服务的内容和办法更加明确,为直接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保障。在加强引导、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进展。在银企合作方面,**年全市共落实银企合作项目236个,金额32.53亿元,项目数量比上年增长22.9%,金额是上年的1.07倍。**年3月召开的银企合作联席会上,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319个,意向贷款金额46.72亿元,比**年的合作意向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25.59%和24%,其中,民营企业项目资金占1/3以上。在担保机构建设方面,到今年4月份,全市各类担保机构已达13家,累计为1200余家企业和个人实施担保总金额近10亿元。仅市区4家担保机构就为859户企业提供担保金额3.7亿元。在引导行业组织建设方面,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等一批行业组织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法律咨询服务和以商引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省“333”工程苏南企业家东陇海产业带投资考察、苏南企业家苏北行等投资考察活动,为让更多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了解**、投资**积极搭建了服务平台。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放开,在金融、担保、教育、卫生、公用事业中民营企业不断进入。按照市委2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推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求,去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配合市委统战部推荐一批优秀的非公代表人士进入市工商联的领导班子,7位民营企业家增补为市政协委员。先后推荐我市民营企业(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等省级以上表彰27个。去年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8名“创业之星”和8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今年,市政府表彰了20名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0家纳税先进民营企业和24家先进民营企业。这些表彰推荐活动不仅建立起了激励机制、营造了舆论环境,而且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于自己社会地位在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和很低的五个选项中,33.3%的企业家选择较高,63.3%企业家选择一般,只有3.4%的企业家认为社会地位较低。对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土地等资源利用上,仅有20%的企业家认为不平等,16.7%企业家认为很平等,63.3%企业家认为是基本平等的。7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支持较以前有所改善或大大改善。对于政府部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有40%的企业家认为较好或很好,56.7%企业家认为一般,仅有3.3%企业家认为较差。对于行政事业性收费,70%企业家认为很少或较少,26.7%企业家认为较多,仅有3.3%企业家认为仍然很多。对于**年企业发展,53.3%企业家表示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30%企业家表示要加大技术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些调查数据说明,随着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市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激发全面创业热潮,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已达73129户,注册资金12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已达10638户,注册资本108.2亿元,实现现价产值791454万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增加值131141万元,同比增长19.92%,实现出货值43535万元,同比增长7.49%,实现营业收入753748万元,同比增长16.47%,实现利税43496万元,同比增长26.06%,实交税金总额12457万元,同比增长27.26%。

二、当前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中还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的讲贯彻落实还存在部分缺位或短腿,抓落实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市民营经济发展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有39个,但近半数还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在我市有的还没有涉及或虽有涉及但还未进入实施,在全市的学习、贯彻、落实中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发[**]7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苏政发[**]40号)即“十不准”中还有部分不准的现象在我市时有发生。有些已经出台实施意见也还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连发[**]2号)的32条意见中也还存在部分内容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首次告诫制执行在一些部门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落实到位,有的即使多方面协调仍难以改变,首次教育为主要求根本无法落实,三乱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仍有企业不断反映还存在搭车收费、乱收费、收费中自由裁定收费以及乱罚款现象,执法部门对企业不满的处理方法是鼓励私了,越靠向上反映,处罚越是重,或越是免不了被罚,多检查、重复检查,一些民营企业敢怒而不敢言。许多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里发展环境虽有好转,但是与外地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有的两头在外的本地贸易企业干脆在外地注册、在连开展业务,税收交在企业注册地以便企业享受优惠和到位的服务。

2、市委2号文件中规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会与市政协经科委于今年6月初调查显示,我市现有的大部分行业协会改革还没有启动,有的新成立的协会官办色彩很浓,许多协会都聘请了市领导担任名誉会长,其效果和影响并不能如愿,一切运作仍然是官办形式,未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规范化运作,仍依附于政府部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企业家办会原则还未得到落实,有的除了收费很少有其他作为。

3、省委7号文件中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主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政策并未得到落实,如我市国有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后,在改制前属于国有企业时的职工档案仍由企业自我管理,但改制后新聘用员工的档案就必须由市人才服务中心代管,不公平、不平等十分明显。每年要缴纳委托管理费用,不仅增加了企业费用开支,也给企业员工统一档案管理带来不便。

4、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和引导年满20年工龄退休并给以合理补偿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鼓励政策和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未能发挥应有的政策引导效应。

5、政府用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和奖励资金大部分没有兑现。比如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方面,虽然省财政给予了1840万元担保扶持资金(是3年借款),而市县政府至今都还没有配套资金支持,因此在引导民间投资入股担保机构方面也没有大的突破。市县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难以真正到位,目前政府出台的对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的操作办法也只是针对申请国家、省里的专项资金而言的,缺少市县一块。

6、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已经显现,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土地证久拖未办的情况仍十分突出,使许多企业因土地证长期办不下来企业资产无法抵押,企业贷不到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进一步投资发展。拆迁难也是许多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企业的难点。

7、招商引资承诺说了不兑现或是难以兑现,一些参与引资的民营企业和引进来的企业对此都有共同的反映。

9、民营企业对政策知晓率还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不知道和不确切知道的达76.7%,仅有23.3%企业家表示知道。90%民营企业对于财政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不知道或对如何争取不了解,只有10%的民营企业申报争取过。对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培训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0、融资难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至**年7月底,金融机构为私营个体企业短期贷款2.26亿元,仅是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163.77亿元的1.38%,与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近50%以上的贡献极不相称。

三、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的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50%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政府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政策的落实力度。座谈会上企业纷纷反映,实际上目前民营经济政策出台的已经比较多,但是政策虽好落实难。为此,我们建议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民营经济政策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创业主体知道了解自己应有公平、平等的经营环境所包括的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用好政府鼓励、引导、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资金。

1、对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市主流媒体,形成宣传合力,向宣传交通法规那样,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全面系统的强势宣传,把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到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创业者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方便,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税、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典型的年度表彰要形成制度。

2、注重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更为直接的宣传、培训,按会员意愿把民营企业最关心、最需要的政策信息,通过民间组织自我教育的形式加以宣传,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业组织的发展和引导上强调民间化,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五自”原则,多引导、多鼓励,少设障,逐步推进改革,减少官办行业组织。

3、建议尽快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专项培训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真正管好、用好培训经费,要让真正开展有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单位得到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开展有关争取享受政策扶持的操作性的实务培训,完善培训规划,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受训面,加强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沟通渠道。

二是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

1、加大领导协调力度。加大市县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协调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县区尽快完善实施细则,把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政策逐一列出来,把民营企业发展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一一列出来,专题会办协调,明确落实部门,确保协调效果。

2、下大力气解决政策措施落实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和清除民营企业进入我市服务业、文化、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行业的门槛,简化审办手续。对违反首次告诫制的部门和个人等反面典型给予严肃处理,真正体现公正、公平和平等。强力推进全市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建设全市工业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解决民企融资难,对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需县区财政配套支持的应到位。选择恒瑞、康缘、鹰游等大企业先行试点“民营企业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主管理员工人事档案”,发挥员工人事档案的应有作用。对工作年限满20年的机关人员离岗创业给予更大程度的鼓励性补助,大张旗鼓的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走进创业、兴业、纳税、奉献的建设者队伍。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外部生存环境改善入手,得出了优化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健全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是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健康、顺利发展的保障的结论。

1优化外部生存环境

2002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几次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加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当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把发展私营个体等民营经济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但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情况来看,政府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大力气在外部环境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条件,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于当前现状,民营经济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1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体制环境。政府部门应尽快调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使一些经济活动如融资、市场准入等,改变过去由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管的行政机制,使民营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一个符合时常经济规则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应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系统规划中,使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能够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科学合理、自由宽松的环境。

1.2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纪主体,根据市场公平原则来进行资源的交易和配置是其应有的权利。“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取消一切限制企业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各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凡是对外国资本开放的领域,民营资本均可进入。这为我们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政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1.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给予民营经济必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目前,由于没有明确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法律不予保护,或按民事纠纷处理。从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来看,有关民营企业立法缺乏系统观念。近年来,我们逐渐革除了计划经济的立法模式,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责任方式来制定民营企业法,这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立法观念的改变并未反映出民营的特点,结果导致本应由法律法规特别予以保护的内容从已经颁布的法律文件中遗漏。例如:民营企业的财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头等难题。现代公司的资本构成以私有财产为一般,以国有财产为特殊,所以有必要强调对国有财产给与特殊的法律保护。1999年,哈尔滨市人大制定《哈尔滨市私营企业条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应及早制定《黑龙江民营企业保护条例》,使民营企业主敢于放胆放手从事生产经营。

1.4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财务融通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财政扶持。借鉴沿海发达省份及国外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予以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优惠与扶持:

一是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二是财政补贴。补贴是政府为使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如吸纳就业、科技进步和出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可以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三是创立直接融资渠道。设立“(二板市场)”和创业投资基金,直接为民营企业融通资金。

2健全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

2.1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民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紫荆融通、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管理诊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给予经费扶持和政策优惠。此外,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为民营企业进行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发挥政府于民营企业之间桥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构建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上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2.2互助合作体系。建立互助合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更多的合作机会,扩大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合作辅导中介机构,使促进企业间综合性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该种机构通过宣传合作观念,举办合作资讯交流和管理经验交流会,策划各项合作方法并办理实质性合作,可在民营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造就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群落。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又能积少成多形成产品规模优势,从而对民营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助益。

2.3研发体系。黑龙江民营企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期间,民营企业研发辅导体系对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促进企业升级、集团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民营企业谈发福到体系应由重点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的发展,可设立民营企业转向科技发展基金,将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重点得像民营企业转移,以尽快改造民营传统产业,改变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装备落后、工艺落后、产品档次比较低的现状。研发体系在将成果迅速转化为民营企业产品的同时,还有利于加强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沟通交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4育成体系。中小企业育成辅导体系起源于美国,后经日本和台湾进一步完善,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辅导制度。虞城中心是对中小企业提供可利用的空间(土地、办公室),共同的志愿服务(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以及金融、营销、经营管理等综合服务,主要队创乐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西扼住,预成中西医颁布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通常为官助民营性质。育成服务在黑龙江尚属空白,非常值得借鉴。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8

关键词:民营旅游经济;问题;对策

“十五”时期,济南市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期间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民营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市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营旅游经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功不可没。但是民营旅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迅速发展。本文将对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

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民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来,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方面,民营旅游经济占济南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旅游经济中比较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税收,旅游经济隶属于纳税大户的第三产业,民营旅游经济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民营旅游企业纳税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济南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

旅游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是其重要职能。根据国际经验,旅游行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五个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民营旅游企业现有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极大地缓解了济南市的就业压力。

二、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现状

(一)民营旅游企业数量、比例大幅增加

目前,济南市星级酒店共有75家,其中民营星级酒店15家,占20%;国际、国内旅行社共有196家,其中民营旅行社达到80%以上;旅游景区有54家,民营景区达到现在达到18家,占33%。

(二)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快速增长

2006年全市接待旅游者1720.6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7.6%,实现旅游总收入146.3亿元,比去年增长19.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3.6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3.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17.9万美元,比去年27.9%,其中民营旅游企业接待旅游者数量接近总人数约20%,实现旅游收入接近25%,实现快速双增长。

(三)民营旅游企业规模增大

现在济南的民营旅游企业从资金投入、从业人员、市场份额来看,虽然没有达到旅游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规模,但是都比以往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从业人员数量、素质有所提高

从从业人员来看,大批专业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民营旅游企业中,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为民营旅游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多数民营企业注重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重视规范化发展,加强了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建设。

三、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近年来虽然取得较快的进步,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具体问题如下:

(一)在整个旅游经济中的比例不高

民营旅游经济近几年虽有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在整个旅游经济中比例过低,尚未达到经济发达城市水平,甚至落后于烟台、莱芜等兄弟城市,没有发挥出民营旅游经济活跃、灵活的优势,是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损失。

(二)外部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观念转变慢,没有形成发展民营旅游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在政策上故步自封,未能有针对性地出台能刺激民营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三是有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办事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仍然存在;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企业实力有待增强

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总体投资规模小,产业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民营旅游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名牌龙头企业更少。同时,民营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资本积累缓慢、经营者素质亟待提高,各类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

(四)企业融资困难

人们一直受“投资少、见效快”观念的影响,认为旅游企业所需资金数额较少。实际上,除旅行社外,旅游景区和高级旅游饭店所需资金数额较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需要借助外来资本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是民营企业自身经营条件所限,融资渠道受限,银行对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民营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绝大多数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制约企业发展。

(五)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素质人才是旅游企业成功的基础。经过调查,济南市民营旅游企业虽然每年都有大中专毕业生加入。但是由于就业观念、薪金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数量较少。另外,已经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安心在民营旅游企业长期就业的比例也很低,人员流动性较强,致使很多民营旅游企业为招聘员工大费心思,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六)企业改制工作进展缓慢

济南市旅游企业改制工作早已启动,部分旅行社已完成改制工作,但是旅游饭店、旅游运输公司的改制工作进展不快。

四、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济南市民营经济经过“十五”时期的迅速发展,具备了加速突破的条件。济南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为新一轮民营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创造条件,使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非公有制经济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济南市也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较完整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另外,济南市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民营经济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这体现了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也必将促进民营经济及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济南市旅游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济南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根据修订草案规定,济南市政府有望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工作。2006年,济南市财政安排了1000万元的旅游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招商引资和改制力度

政府要出台更富有成效的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在旅游行业投资创业,壮大民营旅游经济总量,努力形成济南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各类资本相互融合,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鼓励一切符合条件的法人、自然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济南市投资旅游业,切实做到能支持的最大限度地支持,能变通的最大限度地变通,能简化的最大限度地简化,能保护的最大限度地保护。

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他们真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源。扩大民营旅游经济总量,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吸引省内外和国内外资金来济南投资旅游业,增强民营旅游经济的实力,提高民营旅游经济的水平。

另外,加快国有旅游企业改制步伐,是增加民营旅游经济在整个旅游经济中比例的良好举措。

(三)改善民营旅游经济的外部环境

按照“加快经济发展、优化服务环境”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提升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台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旅游经济的具有可操作性实施办法,加强宣传,努力形成关心、支持民营旅游经济发展,尊重保护民营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舆论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借鉴民营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制定促进民营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四)拓宽民营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和提高融资效率

政府要通过政策导向提供对民营旅游企业的资金支持功能;通过构建多层次民营旅游企业融资体系,除了银行融资方式,也要逐步培育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私人股本基金、担保公司等多种主体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鼓励中小板上市及创投私募,在股票债券市场上市、发行等方面,积极支持民营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在担保、融资方面,财政对民营旅游企业提供以下支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凡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均可享受;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民营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促进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政府要通过相关措施,切实引导中小民营旅游企业提高综合素质和信用能力。

(五)提高民营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当前民营旅游企业招工难、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的现实情况,旅游管理部门要搭建人员招聘平台、增加相关培训,切实解决民营旅游企业的人员问题。政府还可以牵线搭桥,促进民营旅游企业和旅游教育院校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六)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相关环节

改制工作要规范相关制度,完善人员安置,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通过改制,扩大民营旅游经济比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已经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尽一步的迅速发展。通过改善宏观环境、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相关政策,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相信济南市民营旅游经济会有更快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明,丁颖.地方政府在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行为中的功能[J].经济纵横,2007(2).

2、韩娜.中国民营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2).

3、济南市旅游局.济南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R].2006(12).

4、董艳琳.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引导与规范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19).

5、编委会.200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正副本)[m].国家旅游局,2006.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9

论文关键词:民间投资,融资,准入,制度,对策

 

国务院2010年5月13日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此提出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降低民间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的成本和风险,完善担保体系的政策措施。并且,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尽快制定措施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连接枢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末,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装备体系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升级换代,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重要工商贸中心集散地。然而,民间投资融资问题一直影响着济南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私营、个体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民间集资和自身积累,导致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企业负担重。其次,济南市的金融系统的直接融资一开始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民间投资,且市场进入门槛过高。由于大部分民间投资单位规模较小,产业层次低,客观上加大了上市的难度。最后,民间投资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已进入“二次创业”过程,一些高科技民间企业正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迫切需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来扶持。所以,面对如何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改善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

2009年济南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济南市将不断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助机制。同年,济南市中小企业与建设银行建立了信贷绿色通道,如济南市经委与建设银行山东分行济南经营管理部举行了中小企业绿色信贷通道,其目的在于通过政府搭台,重点支持我市中小企业与银行进一步加强联系,互通信息,通力合作,支持中小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近期,央行已经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幅度有所调整,且明确要求增加的贷款额度用于中小企业和农业领域。因此,济南市应该继续贯彻有关政策,从信贷政策上进一步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大信贷投资比重,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不断创新民营企业信贷产品,全面制定和实行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估和授信制度。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要把支持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摘要的服务优质的中小商业银行。

第二,减少对民营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加大基层行、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授信政策和授信程序,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第三,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积极试行非全额担保贷款民间投资,扩大票据融资业务和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授信服务,探索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款。

第四,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同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经批准可开展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

二、逐步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方面,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各种配套措施,指导和协助企业上市融资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改变以往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的做法。其一,对“二次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吸收部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控股企业的股份,进行扩张,改组为上市公司,或是从股票市场上买壳或借壳上市求得迅速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香港联交所等境外市场上市。同时要提高上市公司效益,增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或恢复各类产权交易市场。其二,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开拓基础设施的特殊债券市场,由社会公众购买基础设施企业发行的债券,将民间资金转化为投资;其三,建立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制度,包括对民营企业的选择及成长性民营企业的判断,上市前相关业务操作知识的培训。

另一方面,建立针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性扶持资金。一是,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出台针对垄断行业民营企业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国有资本的引导,调动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也可以支持民营企业共同出资,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的资本支持,鼓励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同时,有关主管部门还可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1]二是民间投资,建立符合济南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民营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例如,设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基金。该基金的资金来源可是国家财政预算,也可吸纳民间资本,其用途主要是:资助民营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重大技术创新投资风险的补偿;贷款贴息;建立民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赞助等等。

三、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2010年济南市银企协会成立3周年来发展单位会员1000多家,并积极搭建融资担保平台,为会员企业贷款25亿元,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另外,济南市银企协会成立于2007年3月,由齐鲁银行的前身济南市商业银行发起成立。为助推中小企业成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济南市应该进一步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吸收社会力量、企业群体和其他资金人股,建立和扶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另外,对于一些风险高的行业,财政可出资组建担保基金,为民间资本介入这些行业提供有限担保或全部担保,以分担风险;

信用担保业是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产物,但是,济南市的担保机构起步较晚,多数规范性差,规模小,布局分散,担保机构自身抗风险能力也较弱。这些已明显跟不上非公企业迅速发展的步伐和融资担保需求。在目前济南市的市场经济尚不发达,信用制度尚不完善,银企制度尚不稳定,“信用信贷”对象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信用担保业起着政府投资“放大器”和银行投资“减压器”的作用,也是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启动器”和融资信用的“孵化器”。作为政府和银行,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民间资本提供一个平等的信贷环境。目前,济南市已经出台了《济南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济南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同时,济南市己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市担保中心已发展会员企业100多户,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3家,其中各级政府财政设立的担保机构13家。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状况。为了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济南市应该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第一,严格审核,慎重担保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在制定信用担保方案时,制定严格标准,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收费标准、严格代位补偿。做到积极稳妥,慎重担保。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积极支持符合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以企业经济效益为基础。对a级以上企业优先给以扶持,其反担保采用信用担保方式。对B级以下企业,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及是否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据情给以扶持,其反担保采取不动产抵押方式。[2]

第二,银企配合,共防风险。建立信用评价制度、运行监测制度、分级代偿制度、工作责任制度、代位追偿制度等制度。同时,建立市级信用担保平台以及符合济南市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制定符合济南市实际的民营企业信用及信用担保制度以及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等政策措施。另外民间投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建立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

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和落实鼓励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担保体系的扶持力度,重点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积极试办由专业协会、同业协会、企业之间联合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推进济南市和所辖县市两级担保网络建设,力争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家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成立3-5家担保公司。以此,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四,组建贷款担保基金协会。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可以参照南方城市的做法,由济南市政府出面牵头设立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担保基金协会,吸收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协助其获得银行资金融通,通过为其获取贷款提供担保,帮助银行防范贷款风险,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信心,并为银行发现、扶持和培育优质客户。

参考文献

【1】李金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1):21.

【2】李宗芳.中小型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法律环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1):44.

【3】张健.山东与江苏、上海、浙江、广东五省市投资比较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2):34.

【4】顾达华.国内民间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研究,2004(6):56.

【5】孔凡河.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困境[J].特区经济,2006(8):76.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4-0068-04

作者简介:邹红(1963-),女,江苏南京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南京实现民营经济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南京民营企业的起步和初始发展主要是依靠原始要素投入和资本拉动,技术支撑体系薄弱导致其缺乏持续发展后劲。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南京民营企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采取多种有效对策促进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一、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九五”、“十五”期间,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有的重复,有的缺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实施不到位,尚未形成系统的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不完善,有的是国家层面上的问题,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但有的是政策出台和实施时,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导致政策的成效不大,比如南京企业信贷再担保政策、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科技型民营企业扶持政策等等。因此,政府要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导向,对现有的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该完善的完善,该重新制定的重新制定。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已经和将要出台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结合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要求,研究和制定一批可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瓶颈”问题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为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民营企业改制步伐,充分重视以人才和技术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构成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使南京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重构为产权清晰、目标明确、有效治理的企业,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2设立专门资助民营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

只要民营企业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南京市和各区、县各级政府可适度集中财政资金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要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用最大化,真正为那些处于技术到商品跳跃阶段的企业“雪中送炭”,促进科技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可以用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优先推荐民营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创新基金项目,凡经批准的项目,市和各区、县财政应该配套国家和省下拨资金的50%-100%;凡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民营企业,提供配套扶持政策;设立担保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3科技计划要面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

南京市各级政府制定的科技计划要面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规划中要建立独立的评估制度,特别是第三方的评估。同时也要着重发展针对项目管理人、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评估。

4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

要积极调整财税优惠政策,除了落实已有对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普适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以外,重点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实施特定的减免税政策,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应该通过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来充分调动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改善其自主创新的条件。财税优惠政策要减少对非创新活动和低附加值生产活动的支持,加大对促进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要将政策的重心由鼓励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向激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转移,并根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实施间接优惠的财税政策措施。

5全方位保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利益

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利益实现。例如,在政府采购中要加大对民营企业高科技产品与服务的采购份额,要积极促进民营企业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民营企业作为专业厂商积极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

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灵魂和核心作用

推动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要注重民营科技企业家的作用,要使创新“主角”从农民企业家转向民营企业家,再从民营企业家转向民营科技企业家。多年来,南京民营经济发展每一次大的跨越,都是主要靠创新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前,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农民企业家的创新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民营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进入“十一五”以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要依赖于民营科技企业家。因此,要把依赖于民营科技企业家的自主创新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南京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要注重依靠民营科技企业家提升南京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科技企业家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必须让民营科技企业家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灵魂和核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政府和舆论部门要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家强化创新意识,打消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守业观,树立开拓进取,依靠自主创新、依靠人才资源的集约发展观;破除重模仿轻创新的技术依赖观,树立敢创自主技术、敢创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观。要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家跳出南京,跳出中国,运用全球眼光谋划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立足于“自主创新、自有品牌、自我提升”,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打响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有关部门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通过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家的作用,争取在南京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像联创科技、南瑞继保、东大金智、南大苏富特等进入行业全国百强企业之列的民营科技企业。

三、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和利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源

南京科技文化方面的突出优势,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南京有48所高校,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543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1个;中国科学院院士4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万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为976人,是全国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现在,南京已有不少民营企业较好地利用了南京的这种优势。在全市被认定的49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就有250多家,占50%强;全市被认定的154家软件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80%以上;全市有4家民营软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行列。但是,南京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86%,而在南京就地转化的仅有26%。可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南京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条件的利用还很不充分。

因此,必须进一步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和利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源,推动民营企业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善于做好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利用有利条件,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中力量突破领域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形成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创新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开展合作创新,求得新发展。要推动民营企业间组成针对特定技术创新计划的策略联盟,合作承担技术创新任务,共同分享技术创新成果。要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有效的技术协同机制,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有机结合,重点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起点,提高模仿创新水平。要积极鼓励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联合设立研发中心,重点加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应该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形成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民营企业专业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产品配套链;鼓励民营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申报,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品牌,为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提供配套。

四、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

针对南京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面临的不利因素,政府应充分发挥现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机构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配套的技术诊断与指导;依托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培育科技孵化器,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尤其要大力加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信息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其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协调技术供求,提供交易过程中的专利、合同登记、知识产权变更等配套服务,从而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

把要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作为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内容。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方式,在民营企业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区域,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技术人才等技术支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实施环境友好型生产;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向民营企业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在强化中介技术服务的过程中,要帮助民营企业改善技术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同时,考虑到南京目前民营企业自主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不强,政府可为其提供费用较低的实验、中试场所。另外,由于自主创新是“两头在市场”,即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其信息均来源于市场。所以,政府应鼓励信息经济的发展,通过灵敏的信息网络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五、强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

强化对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是提升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凡是经济发达、自主创新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支持。因此,南京必须借鉴成功经验,重点从两大方面强化对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

1强化各级财政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直接支持

一是强化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措施。随着南京财政收入的增长,要以建设公共财政为导向,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应根据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需要,设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专项支持基金。

二是建立统一的自主创新的政府投入体系。为了把财政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落到实处,应该实行政府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三统一”,即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可以在财政部门内部先明确一个主管处(科)室,统一协调管理南京自主创新的政府资金。

三是设立支持研发的各类财政专项基金。要通过设立研发中心人员培训基金、消化吸收专项基金等,支持促进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支持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研发中心,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引导并鼓励科研单位和民营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2优化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机制

要通过提升盈利空间、改善金融环境等,促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强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要促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对省和市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地给予信贷支持;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政府可以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

要引导、促使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帮助。据了解,为支持江苏“十一五”发展,浦发银行将启动“浦发创富江苏行”的活动,浦发银行南京分行将在未来五年间,累计向江苏提供5000亿元融资支持,其中,仅向中小民营企业累计融资就将达800-1000亿元。对于这一融资机会,应鼓励南京自主创新民营企业积极争取和把握。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难题,应该积极加速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包括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在内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在南京自主创新过程中,要将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纳入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为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南京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135家,其注册资金总和约为138亿元,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机构有37家,低于100万元的61家。信用担保基金总量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众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信用担保的需要。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南京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银行、政府、企业互动机制,深入开展银政企三方合作模式,推动银行、担保机构与融资企业互动,为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健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