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肺功能康复训练十篇肺功能康复训练十篇

肺功能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28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d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1],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咳嗽、活动耐力差,这些症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CopD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在全世界当前死因中居第4位。随着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在国内不断地深入发展,CopD的非药物治疗特别是康复治疗引起了广大呼吸科医生的重视,在CopD全球防治倡议(GoLD2006)中也明确指出,对于中度或以上的CopD患者,康复治疗应该是常规的治疗,本文旨在观察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患者,这些患者的急性发作期都经呼吸内科临床处理完毕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医学中心的,共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58.39±4.82)岁。

1.2康复治疗方法本次对入住康复医学中心期间的患者增加了康复训练项目,每天进行2次康复训练,每次时间为1h,共进行了3个月,由专业物理治疗师进行指导训练,分别在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3个月后给予患者呼吸功能的测试,主要测试指标是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第一秒用气呼吸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1.2.1呼吸物理学治疗

1.2.1.1排痰训练法目前主要采用挤压并震颤胸廓的方法[2]。其具体步骤:①操作者的双手手掌尽量张开,放在患者胸廓上,手指放于肋间部与患者肋骨解剖走向一致并与患者胸廓紧密接触,尽量增大与患者胸廓的接触面积,通过手掌的感觉,确定胸廓的运动方向;②患者呼气时,操作者双手挤压并震颤其胸廓,挤压方向与胸廓的运动方向一致,挤压上部胸廓时从前方向后方用力,挤压下部胸廓时从前侧方向内上方用力;③挤压时不仅双上肢用力,还要利用操作者上半身的重量,用肘关节的弯曲度来调节挤压力度;④震颤频率为3~5次/s;⑤吸气时,停止挤压,但手掌仍要与胸廓密切接触,以感觉胸廓的运动和呼吸形态的变化,注意不要妨碍患者的自然吸气;⑥沿着胸廓的运动方向,做下次呼气时的挤压[3]。

1.2.1.2腹式呼吸全身肌肉尽量放松,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前,在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腹部可用手适当加压,以增加呼吸时膈肌的活动度,练习数次后,可稍微休息,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进行训练,2次/d,10~15min/次,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采用各种体位随时进行练习[4]。

1.2.1.3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先缓慢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嘴巴成鱼嘴状,用口呼气,双手轻压腹部,尽量把气体呼出,呼吸比是:1∶2~1∶3,8~10次/min,10~15min/次,2次/d。

1.2.1.4全身呼吸体操全身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我们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组推荐的一套呼吸体操的步骤[5]如下: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平静呼吸。

1.2.2肌力训练

1.2.2.1 呼吸肌训练 目前常用以下两种:①吸气抵抗负荷法:使用p-FLeX仪,该仪器有6个吸气刻度,6个吸气刻度代表吸气阻力变化,但是吸气流速也随着吸气阻力变化。吸气阻力15min增加最大吸气压的30%。只有当伴有足够的抗阻力运动时最大吸气压增大才能使运动能力增大;②死腔呼吸法:增加死腔和呼气压,训练器底部的刻度盘有3个呼气阻力可供选择。

1.2.2.2四肢肌力训练 上肢锻炼为两上肢绕圈,30圈/min,每天1次,锻炼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20min,监测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如有则停止增加负荷。下肢锻炼为从每日步行10min开始,每周增加5min,直至每天行走20min,监测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如有则停止增加负荷。

1.2.2.3 有氧训练[6] 即耐力训练,主要采用方式及注意点如下:①健身跑:呼衰轻者可用此法,先间歇跑开始,即慢跑30s,步行30s,渐延长慢跑时间,缩短步行时间,最终全程慢跑,20min/次,1次/d;②同时训练呼吸节奏:采用2:2呼吸节奏(即两步一吸,两步一呼);③运动强度及运动量:步行速度为80m/min,慢跑速度控制在100~120m/min,适宜运动心率在90~140次/min,全过程以轻松自如,不至于气喘、气短的步伐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转贴于

2结果

30例康复训练前后FVC、FeV1、FVC%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比较康复训练前、后3个月的FVC、FeV1、FVC%值,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4、-2.35、-4.19,p均

3 讨论

美国胸科协会(atS)定义肺康复治疗是通过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理支持和教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多学科方案,用以稳定、逆转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的改变,争取患者在肺功能损害和全身情况欠佳下,能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潜力,从而尽可能恢复生理及社会功能[7]。这就意味着肺部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增强呼吸功能以及提供生活质量,了解和接受部分功能丧失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大量的数据显示CopD患者康复的近期疗效还是比较乐观的[7,8]。有效的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目前运用最多的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和肌肉训练,训练的肌肉主要包括呼吸肌和外周四肢肌。尽管一部分的研究显示呼吸康复并没有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但是,呼吸康复的确能给这些患者带来多方面的益处,包括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和健康状态的改善[6]。有资料显示:运动康复后,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8~12周的运动康复所得到的益处可持续长达两年[7~9]。因此,CopD的康复治疗主要目标有:①减轻症状;②尽可能恢复肺功能;③减少残障的发生[10]。本次研究中康复3个月后的呼吸功能测试数据显示FVC、FeV1、FVC%均较康复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以排痰为主要内容的“肺物理学疗法”、“胸部物理学疗法”作为CopD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人工机械通气时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尽早脱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学者对“胸部物理学疗法”有更新的解释,即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胸部,凡与呼吸有关的物理学疗法(包括精神心理的康复支持)统称为“呼吸物理学疗法”[11]。

CopD最常见的呼吸肌疲劳问题通常是指肌力和耐力的下降,近来研究认为其可能机制为:①炎症介质对肌肉功能的直接损伤。炎症介质加速了通过泛素一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细胞蛋白的降解,进而导致肌肉组织质量的减少和出现临床上所谓的“肌肉消耗”出现[10]。同时,炎症介质可增加肌肉的氧化应激反应和活性氧簇的产生,从而直接损伤肌蛋白,造成肌肉功能障碍。②营养不良导致肌肉的萎缩。营养不良会导致atp酶等的活性下降,加重能量供应障碍,从而加重肌肉疲劳和萎缩[12]。③低氧血症:常见于CopD患者,低氧血症导致血液中含氧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高,为抵抗阻力,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从而引起右心室功能衰竭[13]。右心衰竭造成心输出量的减少,使全身多器官缺氧加重,包括呼吸肌,进一步促使呼吸肌疲劳。④高碳酸血症:在急性重症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高碳酸血症会导致肌酶活性和功能的损伤,造成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恶化。肌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正确的训练方式以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使之适应日常生活,结合其他治疗,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患者由于肺气肿致使膈肌明显降低,不少患者平静呼吸时膈肌几乎不动,患者须借助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运动,使耗氧量增加,再加上CopD患者呼吸肌无力,进一步加重了肺内通气功能障碍,使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腹式呼吸的重建,可提高肺的伸缩性和肺泡通气功能,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膈肌活动幅度每增加1cm,即可增大肺通气量250~300ml。

通过不同的康复方式,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提高呼吸效率.近年来,对CopD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CopD对全身影响的问题,得到更多的认识和重视。尽管康复治疗不能改善肺功能,但却可以改善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和健康状态等。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可以逆转CopD对全身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mannioDm.epidemiology,prevalence,morbidityandmorta-lity,anddiseaseheterogeneity[J].Chest,2002,121(5):121-126.

2亘理克治,森川亘,潼野昭.iCUにぉける重症热伤患者の理学疗法[J].pt,2000,34(2):89-94.

3粱玮,刘丽.呼吸物理学疗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18-19.

4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

5阎启英,孙银香,林江涛,等.呼吸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量化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6,35(2):235-278.

6胡向东.有氧训练和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J].现代康复,2001,5(6):34-35.

7RochesterCL.exercisetrainingi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JRehabilResDev,2003,40(5):59-80.

8GriffithstL,BurrmL,Campbellia,etal.Resultsatoneyearofoutpatientmultidisciplinarypulmonaryrehabilitation: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2000,355(3):362-368.

9GoldsteinRS,GorteH,StubbingD,etal.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respiratoryrehabilitation[J].Lancet,1994,344(2):1394-1397.

10周灵,李庆云,时国朝.呼吸肌锻炼在CopD肺康复治疗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3):271-273.

11石川朗.看护实践中呼吸理学疗法的基础实践[J].nurseDala,2o02,21(6):37-42.

12neilRm.museleDvsfimctionassociatedwithChronico-truc-tivcpulmonaryDisease[J].RespiratoryCare,20o6,51(8):840-846

13naeijeR.pulmonaryhypertensionandrightheartfailurei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procamthoracSoc,2000,2(1):20-22.

14赵磊,刘荣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l(6):563-565.

15nocturnaloxygentherapytrialGroup.Continuousorno-cturnaloxygentherapyinhypoxemic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aclinicaltrial[J].anninternmed,1980,93(3):391-398.

16刘华,王华,陈艳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75-1277.

17FuldJp,KildufLp,nederJa,etal.Creatinesupple-mentationduringpulmonaryrehabilitationi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thorax,2005,60(7):531-537.

18BrekhuizenR,wouterseF,CreutzbergeC,etal.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improveexercisecapacityi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thorax,2005,60(5):376-382.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表现为气短、活动受限、痰增多及咳嗽。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家庭肺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进行较长时间的肺康复治疗,进一步明确其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表现为气短、活动受限、痰增多及咳嗽。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家庭肺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进行较长时间的肺康复治疗,进一步明确其效果。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每例患者观察时间1年。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7.0±8.5岁,吸烟史16.0±6.7年,病程13.0±7.6年,给予健康教育及肺康复锻炼,并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早晚各吸1次)等一般治疗;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0±8.7岁,吸烟史17.0±7.2年,病程12.0±7.6年,未进行肺康复治疗,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等一般治疗,进行一般日常活动。两组年龄、吸烟史、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每例患者观察时间1年。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7.0±8.5岁,吸烟史16.0±6.7年,病程13.0±7.6年,给予健康教育及肺康复锻炼,并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早晚各吸1次)等一般治疗;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0±8.7岁,吸烟史17.0±7.2年,病程12.0±7.6年,未进行肺康复治疗,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等一般治疗,进行一般日常活动。两组年龄、吸烟史、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运动锻炼、有效的排痰方法、营养指导、心理护理、戒烟、解痉平喘抗炎药物的使用等。康复锻炼开始前给予口头一对一宣教,制作呼吸康复锻炼光盘及宣传小册子,多渠道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确保患者能按照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及评价。⑵康复锻炼:①有氧耐力训练:步行30~60分钟,或蹬车2000m/次,无阻力。或跑台速度30~45m/分,距离200~400m,2次/日。②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做上举的运动,每次2~3分钟,1次/日。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放松吸气。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采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缩唇呼气方式,2次/日,每次10~20分钟。训练时嘱患者勿勉强控制呼吸以免引起不适。④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5次/周,每次30分钟。⑤老年人易产生疲劳,应采用间歇式训练法,做每1项运动后,要休息5分钟,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值。做每项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治疗方法: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运动锻炼、有效的排痰方法、营养指导、心理护理、戒烟、解痉平喘抗炎药物的使用等。康复锻炼开始前给予口头一对一宣教,制作呼吸康复锻炼光盘及宣传小册子,多渠道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确保患者能按照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及评价。⑵康复锻炼:①有氧耐力训练:步行30~60分钟,或蹬车2000m/次,无阻力。或跑台速度30~45m/分,距离200~400m,2次/日。②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做上举的运动,每次2~3分钟,1次/日。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放松吸气。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采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缩唇呼气方式,2次/日,每次10~20分钟。训练时嘱患者勿勉强控制呼吸以免引起不适。④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5次/周,每次30分钟。⑤老年人易产生疲劳,应采用间歇式训练法,做每1项运动后,要休息5分钟,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值。做每项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

结果

讨论

讨论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治疗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Cat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FeV1%pred、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虽未进行康复治疗,但其Ca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亦有改善,考虑可能与患者长期吸入解痉平喘抗炎药物有关。

通过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治疗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Cat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FeV1%pred、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虽未进行康复治疗,但其Ca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亦有改善,考虑可能与患者长期吸入解痉平喘抗炎药物有关。

虽然目前CopD的诊治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此研究中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肺功能1年内明显改善,但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趋势,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肺功能FeV1%pred等指标何时会再次出现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样本量小,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仅局限于重度CopD患者,康复治疗对中度、极重度患者疗效有待更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出现疲劳症状[1],极重度CopD更易出现,何种程度的疲劳对患者生活质量能产生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目前CopD的诊治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此研究中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肺功能1年内明显改善,但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趋势,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肺功能FeV1%pred等指标何时会再次出现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样本量小,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仅局限于重度CopD患者,康复治疗对中度、极重度患者疗效有待更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出现疲劳症状[1],极重度CopD更易出现,何种程度的疲劳对患者生活质量能产生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柴晶晶,柳涛蔡,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4):256-258.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训练;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3-01

CopD患者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是体力受限,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或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致使最大摄氧量城进行性下降,使心肺功能随之减退。运动训练是近年来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包括外周肌肉训练和呼吸肌训练。

1运动评估

在进行训练前应对者心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肺功能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6分钟行走距离等均可作为反映CopD肺康复治疗的客观指标。

2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包括全身运动训练和呼吸肌锻炼。

2.1全身运动训练:a上肢运动训练,上臂反复负重上举超过肩水平,如:日常进行抬臂,扔球,举重物等改善呼吸肌功能,降低代谢和通气量。B下肢运动锻炼:行6分钟,每日1―2次,适当加速,延长训练时间;脚踏自行车,上下楼梯等,以增强下肢运动能力和耐力。

2.2呼吸肌锻炼:CopD患者呼吸肌的功能和阻力及弹力负荷间失平衡产生了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高碳酸血症,通过呼吸肌锻炼,可有效提高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防治呼吸肌疲劳。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主动呼吸,深慢呼吸以降低胸廓的过度充分,增加气体交换及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3运动时间:CopD患者运动训练计划应持续8―12周,每周2―5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

4结论:综上所述: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已被临床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运动训练,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健康状态的改善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英翔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4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0余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4日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心律失常,频发室上性早搏。

入院后查体:喘息貌,桶状胸,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94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血压(Bp)为155/85mmHg,双下肢不肿。

给予低流量吸氧,泼尼松龙和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多索茶碱、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开始肺康复训练,训练前接受6分钟步行距离(6mwD)、运动心肺试验、长谷川痴呆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等测试,根据患者运动心肺试验结果制定出个性化运动处方,患者根据运动处方开始康复训练。8周后进行评估。下表是患者康复前后肺功能和运动心肺试验的结果对照。

专家点评

在运动心肺试验中,我们采用Steep平板运动方案,以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试验获得Vo2max,最大心率(HRmax)等数据。该患者HRmax为166次/分,计算其靶心率(tHR)为103次/分(达到HRmax的70%),此时的运动速度为3.0km/h,坡度为3%,故以此作为患者运动强度,每次30分钟,隔日1次,共训练8周,训练时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等参数,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定。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患者肺功能指标无改善,但是患者Vo2max、运动强度和耐力显著改善,半年随访发现该患者运动耐力略有下降,6mwD为361m,较康复训练后减少了54米。因此患者又接受一项为期8周的强化训练,根据运动心肺试验结果制订的运动处方是速度4.0km/h,坡度5%,依旧是隔日1次,每次30分钟。

此后,患者每半年接受1次强化训练,患者运动强度和耐力明显改善,6mwD达到482米,生活质量亦明显改善。从2010年3月出院后至今未再住院,期间患上呼吸道感染2次,对症治疗后缓解,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tipS:

何谓运动处方

运动训练是综合性肺康复的基石,包括下肢运动训练和上肢运动训练,而下肢运动训练又是肺康复的关键性的核心内容。因此,为患者量身定制运动处方非常必要。

运动处方的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周期,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制定程序为,收集个人病史及资料、对患者行全面体格检查、获取静态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或Ct等辅助检查资料、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制定个体运动康复处方、每3~6个月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运动处方。

如何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和强度

耐力运动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力×距离×重复次数。也就是在一定强度下、一定时间内周期性的反复运动。下肢运动常采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跑步、爬楼梯、平板运动、功率自行车、游泳、各种体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应用。医学研究中功率自行车和平板运动应用较多。

运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也是康复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运动强度表示方法为:①心肺运动试验(Cpet),Cpet是确定CopD患者下肢运动强度和评价下肢运动训练效果的标准方法。Cpet指南指出,多数情况下运动平板优于踏车,因为更多的肌肉须投入运动,并需要更多的做功以抵抗重力,这使得平板运动中得到的最大氧耗量比踏车多5%~10%。②Vo2max百分数,表示运动强度。50%~80%Vo2max是增加有氧能力取得运动效果的最适范围。③心率,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一般达60%~80%最大心率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tHR),tHR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其计算方法为琼格曼(Jungmann)公式或卡沃纳(Karvoner)公式。④代谢当量(met),met表示运动时代谢率对静息代谢率的倍数。其定义是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活动强度定为1met。⑤无氧阈(at),at是一个亚极量运动变量,不受患者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其大小不仅与心肺适应性相关,还与健康状态、年龄等相关,是综合性指标,是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金标准。

运动持续时间、频率和周期

运动持续时间一般可采用15~60分钟的持续运动时间,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准备活动5~10分钟、运动时间20~30分钟、整理活动10分钟)。对于伴有明显间歇跛行、功能储备量很低、体质衰弱患者在其运动时间内不能持续进行规定的运动强度时,可以采用间断的运动方案,总和达到预定运动时间。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5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肺部对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物的异常炎症反应,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表现为气道狭窄、阻力增加。疾病的早期,在病情缓解时,呼吸功能不受影响。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受损严重,呼吸时阻力增加,气流受到阻塞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在寒冷的冬季,慢阻肺容易发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常以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和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泡沫性痰,急性发作期合并细菌感染可有脓痰。气短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特点,早期出现在体力劳动和活动量比较大的时候,随着病情加重,日常生活和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张口喘气。由此导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病情发展会出现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

慢阻肺根据病情的程度、症状和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分为0级到4级。因此,在疾病的早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和预防病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和呼吸时气急。主要治疗方法是:戒烟、注射流感疫苗加以预防。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肺功能康复治疗。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肺康复治疗应针对每个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量身订做个体康复方案,采用适当运动、呼吸肌训练、长程氧疗、营养治疗、胸部体疗、心理疗法等手段,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和发展。通过肺功能的康复治疗,可改变慢阻肺患者因呼吸困难导致的运动减少,改善心肺系统的协调能力,显著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支出。

肺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为呼吸训练、排痰训练、运动训练等。

呼吸训练:患者应学会腹式呼吸与噘嘴呼吸的正确方式,以减少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时的潮气容积。练习腹式呼吸时,注意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前,在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尽量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腹部可适当用手加压,以增加呼吸时膈肌的活动度。练习数次后,可休息片刻,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进行训练。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采用各种随时进行练习。练习噘嘴呼吸时,注意用鼻子吸气,由1数到2,吐气时,如吹口哨般的噘起嘴唇,慢慢向前吹气,维持吐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4倍。进行呼吸训练,特别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才能逐步达到运用自如,从而在慢阻肺发作呼吸急促时,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和幅度。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14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导致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为了探讨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日康复,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对25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在60~80岁。排除语言沟通障碍,老年痴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性综合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训练方法:①腹式缩唇呼吸运动,以半卧位最适宜,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尽量放松,情绪安定,平静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缩唇呼气,呼气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呼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min[1]。②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腹式呼吸法,其方法是让患者坐好,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呼气。再吸一口气后屏气3~5s,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若患者无力咳嗽不能达到有效咳嗽、咳痰,应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其方法是:患者取端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右手呈半握拳状,从下往上有节奏的拍击患者背部两侧,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左手压患者胸骨上窝气管部位,让其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翻身拍背法,由医护人员协助翻身拍背时,将掌指屈曲呈碗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自胸廓边缘向中央由下向上有节奏地叩拍患者的背部,同时属患者深呼吸。叩击时,力量要适中,过轻效果差,过重患者不能忍受。操作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情况,以免窒息。训练时交替进行,循序渐进。

1.3观测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2周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x±s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2周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检查表明,康复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2周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全球CopD有逐年增高趋势。据wHo估计,CopD将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病死率的第五位[2]。CopD患者因气道阻塞,肺和胸廓的顺应性下降,活动度小,收缩力下降且吸气时气道塌陷、闭塞,肺内气体不能有效排出,减少了肺的有效通气量,使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肺功能下降。通过腹式缩唇呼吸可锻炼患者的呼吸肌,增强膈肌收缩力,改变呼吸形式,提高呼吸频率,从而使肺功能得以恢复,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外口阻力,使气管内压增高约0.5kpa[3],可抵抗气道外的动力压迫,使等压点向大气道移位,从而避免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利于肺泡残气排出,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4]。同时腹式呼吸法还能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并提高咳嗽能力,增强排痰作用,对CopD患者大有好处。本资料表明,呼吸训练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分压的提高、二氧化碳分压的降低及肺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康复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胡英,李玉华,谢继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实施要点[J].现代护理,2006,12(24):2271-2272.

[2]张建华.呼吸康复对老年慢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506.

[3]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7.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长期坚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76-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病程长,复发率高,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1]。本文对106例CopD患者进行了呼吸肌功能锻炼,通过1年观察,我们认为呼吸肌功能锻炼是CopD患者缓解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由于呼吸训练无创无痛,简单方便,且不需要任何额外开支,容易被患者接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4年5月~2005年6月由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106例CopD患者,男72例,女34例,年龄58~77岁,平均(65.6±8.17)岁,病程10~40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3例,两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8个月后,将两组CopD患者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检查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t检验比较。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

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相关生理指标,比较见表1,呼吸运动干预前各项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运动18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1~2年内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例数比较见表2,χ2=99.48。

3讨论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结果大致相同,干预18个月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干预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和1S用力呼气容积均明显升高(p

措施和方法:两组患者每天按常规方法进行宣教、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肌功能锻炼,由护理人员和陪护做好监督。帮助实施康复训练,让患者知晓康复训练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干预组呼吸康复训练重点是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训练,缩唇呼吸是帮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护士先进行操作示范解说,用鼻吸气,闭口呼出,呼气时唇缩成“鱼口状”,将气体慢慢呼出,尽量呼出最多的气体,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3。呼气时配合收腹动作,使膈肌升高,以便呼出更多的气体,减少残气量。锻炼初始每次10~15min,每天2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每次30min,每天3~4次,最终形成一种自觉习惯的呼吸方式[2],由陪护或护理人员监督并作好记录。

缩唇呼吸训练的原理:缩唇缓慢呼气,可产出2~5cmH2o的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管的等压点更向气道的远端推移,其次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出,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阻止气道陷闭[3]。

腹式呼吸训练又称膈式呼吸训练。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CopD患者,膈肌受过度膨胀肺的挤压而下降,膈面变平坦,活动度减弱,膈肌收缩的效率降低,严重者膈肌无力,出现胸腹矛盾性呼气运动。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变患者的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驰,保证最大吸气量,因此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换气功能[4]。据报道缩唇呼吸可使气道内压增高0.51Kpa,有效地对抗呼气终末压,有利于肺内气体的呼出。

CopD患者经过呼吸肌训练2~3个月后,60%~70%的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1~2年后随访显示呼吸肌训练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好于对照组,随访结果证实了长期坚持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减缓肺功能的恶化,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功能。未进行呼吸肌锻炼者住院例数明显高于干预组。因此,应利用不同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呼吸训练知识,让患者认识到长期呼吸锻炼的重要性,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合作,定期联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还可以请长期呼吸锻炼的患者利用自身体验来影响锻炼者,让更多的CopD患

者接受呼吸训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减少住院例数,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游泳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护理对策[J].临订肺科杂志,2006,11(2):224.

[3]李宾宾.呼吸系统疾病康复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6-837.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六步呼吸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0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且呈进行性发展,表现为一系列肺功能受损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1]。多项研究显示,对CopD患者进行有效呼吸训练可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增强活动耐力,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3]。我院呼吸内科在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六步呼吸操进行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训练方法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为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于急性期加重住院治疗,均采取控制感染、平喘、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理措施后,病情进入稳定期。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6-80岁,平均(68.3±9.4)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及病史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由接受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六步呼吸操训练,待患者熟练掌握后,可出院回家继续进行锻炼,定期电话随访进行督促。六步呼吸操内容:第一步,立位吸气,前倾呼气;第二步,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第三步,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第四步,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第五步,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转体呼气;第六步,腹式缩唇呼吸。每日可进行呼吸训练2-3次,每一步骤之间进行自然呼吸30秒,每次锻炼结束后进行四肢放松运动。

对照组:不采取呼吸操等任何呼吸功能的训练。两组患者均于出院8周后回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8周均进行肺功能测定,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困难评分(mmRC)及6min步行距离(6mwt)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CopD患者呼吸时肺脏过度充气,呼气流速下降,致使呼吸肌机械负荷增加,肺用力呼吸时间延长,最终导致呼吸肌慢性疲劳[5]。临床研究证实,对呼吸肌进行有效训练有助于提高吸气肌强度,改善呼吸困难,增强活动耐力。曾雪峰等[6]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呼吸操等方法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结果证实,患者进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后,肺功能各项指标、6mwt及呼吸困难评分均较锻炼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认为,CopD患者采用呼吸操训练,具有改善肺通气的功能,可明显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氧消耗,改善缺氧,缓解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能力[7]。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40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六步呼吸操功能锻炼,肺功能中FeV1、mmRC评分及6mwt均较出院前有明显改善,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呼吸操锻炼对改善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有效性。FeV1%及FeV1%/FVC虽较出院前略有提高,但与锻炼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研究时间尚短有关,尚需进一步观察长期呼吸操锻炼对CopD患者的效果。由此可见,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六步呼吸操训练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增加6min步行距离,提高生存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3-5.

[2]李伟健.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75.

[3]殷稚飞,许光旭,沈滢,等.改良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

[5]传统“六字诀呼吸操”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0):944-945.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胸外科;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8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3(a)-0041-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mpactofpreoperativerespiratoryfunctiontrainingonrecoveryofpulmonaryfunctionafterthoracicsurgery.methods120patientswithoperationin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frommarch2015tomay2016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60casesineachgroup.Beforeoperation,thecontrolgroupwasusedroutinecoughtrainingandthestudygroupwasusedabdominalbreathingtraining,effectivecoughtrainingandpursedliptraining.Beforeandafteroperation,lungfunctionofpatientsintwogroupswererecorded.therespiratoryfunctiontrainingonimprovementofpatientsin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werecomparedandobservedaccordingtopulmonaryfunctionindex.ResultsSuctionfrequencyofstudygroupwasless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thefirstsecondtimevitalcapacity,pulseoxygensaturation,oxygensaturation,perminutemaximalventilationwereobvioushigh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with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

[Keywords]preoperativerespiratoryfunctiontraining;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Functionrecovery

胸外科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手段之一,但因其手术时间长,手术创口面积大,术中常易出现挤压肺叶以及对肺门、支气管造成刺激的情况,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1-2],造成呼吸功能下降,且术后容易发生胸腔积液,膈肌损伤,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肺功能的恢复[3]。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利用特殊训练方法,进行改善换气,从而改善肺部以及胸部的弹性,进而维持、扩廓活动力度,起到强化呼吸肌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呼吸功能。本次研究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有效改善并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护理效果良好,对临床胸外科手术具有重大意义,现具w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5~75岁,平均(45.0±1.5)岁;食道癌患者15例,肺气肿患者25例,肺囊肿患者45例,肺气肿患者15例,肺癌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6~75岁,平均(44.0±1.8)岁;食道癌8例,肺气肿14例,肺囊肿21例,肺气肿7例,肺癌10例。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5~74岁,平均(44.0±1.2)岁;食道癌7例,肺气肿11例,肺囊肿24例,肺气肿8例,肺癌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认需进行胸外科手术,符合手术治疗条件;②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协议书,全程配合治疗[4]。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精神方面疾病,同时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3方法

术前分别向两组患者介绍功能训练和手术治疗的意义,以便取得患者对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的积极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即常规咳嗽训练包括爆发性咳嗽法、分段咳嗽法、发声性咳嗽法,具体如下。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使声带紧闭,随之收缩胸肌,最后一声将气体冲出;分段咳嗽法:通过一连串小声咳嗽,慢慢地逐渐将支气管中分泌物咳出;发声性咳嗽法:深吸气,张口并保持声门开放,而后再咳嗽;均2次/d,20~30min/次,术前训练1~2周。研究组采取如下训练。①腹式呼吸法:双膝半屈使腹肌放松,分别将双手放于胸前和上腹,用鼻子慢慢吸气,保持膈肌松弛,放于腹部的手有随着向上抬的感觉,放于胸部的手保持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放于腹部的手有随之下降的感觉,5~7次/d,5~15min/次。②缩唇式呼吸法:以鼻子吸气,用缩唇呼气,在呼气时,将腹收紧,胸部稍微前倾,口唇做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7~8次/min,2次/d,10~20min/次。③有效咳嗽法:患者可取立位或坐位,头部稍向下,身体保持微微前倾,用力呼吸后屏住2~3s,然后声门打开,腹部收缩连续用力咳嗽2~3声,然后深呼吸几次再继续做,利于将痰排除。

1.4观察指标

在术前1d、术后第1天和出院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每分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第1秒时间肺活量。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各组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1d肺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每分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出院时肺功能恢复满意度的比较

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前每分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与术后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胸外科手术是治疗众多疾病的方法之一,患者因自身疾病的原因常导致呼吸功能受限[5]。临床表明,手术中因开胸面积大,手术时间久,手术中侧肺处于开放性气胸环境中,容易造成肺泡部分萎缩,肺泡的通气量也随之减少,进而增加肺循环阻力,对肺泡内的气血交换造成严重影响[6-7]。同时,为扩大手术视野常易出现挤压肺叶以及对肺门、支气管造成刺激的情况,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减少有效呼吸面积,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开胸手术影响到肺的生理功能,造成呼吸肌力减弱,肺通气量降低,造成术后咳嗽咳痰,并且术后患者体力不及,伤口疼痛等原因限制呼吸肌运动,常易引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8-11]。

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通过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发现术前采用腹式呼吸法,缩唇式呼吸法以及有效咳嗽法呼吸功能训练的患者比采用常规呼吸训练的患者肺功能良好,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每分最大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以及第1秒的肺活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能够调整患者的呼吸方式,提高胸外科手术的耐受性,对于预防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肺功能的改善及恢复都具有重要作用及重大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术前对胸外科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法、缩唇式呼吸法、有效咳嗽法),能够明显地增加患者肺活量,有效地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减轻患者手术痛苦,对胸外科术前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V应用。

[参考文献]

[1]莫柳娟,陈少芳.术前肺功能训练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0):35-36.

[2]何丽展,钟小晶,姜镭,等.呼吸功能训练器对胸外科病人疾病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2):142-143.

[3]全凤琼,李辉.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52-3357.

[4]何谦,熊骥,庞路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5,27(12):1799-1802.

[5]黄榕,孔悦,林茜,等.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00.

[6]龚秀芬,刘晓宏.呼吸功能训练预防胸部手术后并发症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59-60.

[7]林世红.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7):2559-2560.

[8]耿利琼.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5,11(17):1421-1422.

[9]杜萍,姚丽红,杨国荣,等.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呼吸功能训练与指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66-67.

[10]尹淑芳,唱蓉,李凤秋.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0):118-120.

[11]周秀侠.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5):15-16.

[12]林文基,唐文辉,王.呼吸康复方法对CopD气流受限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28-30.

[13]黄艳芳,农礼荣,肖端偶,等.机械辅助排痰对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57-159.

[14]李建芬,盍,金金,等.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21-322.

肺功能康复训练篇1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运动处方;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32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00-02

随着环境变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CopD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功能为主,而康复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2]。目前,关于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运动处方制订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法,观察康复运动处方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Jp2]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8.4±3.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8±1.4)年。对照组49例,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9.1±3.3)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9±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者[3];患者病情稳定,且1个月内未出现CopD急性加重;与本研究配合。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心功能nYHa分级4级者;存在肢体残疾或行动不便者;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者。

1.3方法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给予抗氧化剂、支气管扩张剂、pDe抑制剂等药物,咳痰患者给予祛痰药、咳嗽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并适当给予免疫调节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订康复运动处方,具体内容包括。

1.3.1运动方式通过做哑铃操或拉弹力带增强上肢肌力;通过慢跑、散步或游泳等提高患者耐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肌力训练及耐力训练联合进行。为增强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胸部与腹部,吸气时自觉鼓起腹部,呼气使腹部手稍用力帮助腹部恢复,呼吸按节律进行,保持吸与呼之比为1∶2。

1.3.2运动强度在康复运动中根据指标对运动强度进行掌握,通过检测最大摄氧量、功率、心率、代谢当量及呼吸情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以最大摄氧量为监测指标,将70%为高强度运动,针对患者情况,一般采用中-高强度训练。

1.3.3运动时间及频率因为尚无CopD患者康复运动时间及频率的相关标准,研究根据中华医学会建议[4],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min,每周2~5次,共持续8~12周,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及耐受情况酌情缩短或延长运动时间及频率。

1.3.4运动方法运动方法包括间歇运动及持续运动,为减少患者运动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可选择间歇运动方法,以最大运动负荷的50%和10%交替进行,每次运动后休息20min。

1.4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FVC(用力肺活量)及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进行测量,数值同肺功能呈正相关性;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距离同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性[5]。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运动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较对照组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气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该症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可引起肺脏生理功能损伤,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极大危害。CopD稳定期的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除基础药物治疗外,肺康复运动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6],肺康复运动治疗能对患者心血管功能进行调节,增强患者耐力与周围肌肉力量,增加最大耗氧量,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虽然肺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康复运动处方的具体制订方面,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7]。

康复运动处方的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的方式、时间、频率、强度及运动方法等。多数学者认为[8],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应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合理选择训练方式。CopD患者一般会出现氧耗量增加,行动困难及呼吸困难等,同时肌力与耐力下降,为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受限因增强其肌力与耐力。运动强度是影响肺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强度过大,患者不易完成,降低依从性,甚至可引起不适症状;强度过低则无法达到康复效果。因此在处方制订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相关监测指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研究发现,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选择最佳的运动频率,能持续改善患者活动耐力,在制订处方时,需考虑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条件,科学选择运动时间。虽然持续运动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但建议采用间歇式的运动方法,使患者在休息时得到超量恢复,提高依从性[9]。研究指出[10],科学的康复运动处方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能有效改善未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净,贺正一,刘颖,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下肢运动训练处方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2):3273-3278.

[2]尹淑金,吴一帆,欧爱华,等.运动处方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运用前景[J].广东医学,2012,33(18):2853-2856.

[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1):80-84.

[4]王桦,吴晓玲,葛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2013年修订版)指南解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4,24(1):46-50.

[5]赵东兴,周玉民,李风雷,等.改良运动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疗效[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9):678-682.

[6],菅丽.运动处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22-25.

[7]尚画雨,黄玫梅,上官若男,等.五种现代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9):882-886.

[8]王俊,冯瑞华,李秀增,等.制定疗养运动处方的要点[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410-411.

[9]王新本,周新春,滕志涛,等.运动心肺功能参数对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J].山东医药,2013,53(1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