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十篇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十篇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57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1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2013年,国内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等等疾病的就诊指南已经广为人知,现将2013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

2结果

通过分析,最终决定在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讨论

3.1肺炎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的概率较高,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组链球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SaRS在我国流行后,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更加的多见,有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周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发现其中有病毒nL63基因,这一研究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病毒nL63基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同时,禽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此病毒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有密切接触史,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热、剧烈咳嗽、肺部显著变化的儿科患者就要诊断是否为禽流感病毒肺炎。由于以往甲型流感病毒较为普遍,研究人员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支原体、衣原体也逐渐的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被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可以感染呼吸道。这些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儿童病患中存在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2]。

3.2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是非常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哮喘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原因会导致气道狭窄。临床上,很容易把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等等的各类疾病判断成是哮喘,所以,对于诊断哮喘,需要明确的知道病因。婴幼儿反复哮喘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健全[3]。一般来说,针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是比较难以定夺的,因为比较复杂,所以,在病因的诊断中,哮喘患者接受治疗时候的反应,以及是否是阳性家族过敏史,这些因素是区别哮喘和非哮喘的一个可参考的因素。

3.3肺结核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的传染病,其原因多由于感染了结核杆菌,这些年,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依照有关资料显示,3个人就有可能有1个人患上结核,如果人体遇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更加容易患上该疾病。儿童的年纪比较小,不够注意个人的卫生,比如,不勤洗手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感染疾病的概率。儿童在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到结核杆菌。针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要提高治疗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正规、联合的治疗用药方法,治疗的时间通常要达到6个月,肺结核治疗药物对于儿童肝脏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用药的期间一定要注意检查儿童的肝脏情况,一旦发生肝脏异常,就要停止用药。同时,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哮喘小儿哮喘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经常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生活习惯、吸入气体等等的原因导致哮喘的发生,随着物化吸入治疗研究的深入,该疾病治愈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4]。

3.5肺间质性疾病间质性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按解剖来进行分类的话,算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从发病率来看,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病死率也比较高,对于患病比较轻的患者能够存活3~5年,如果发病比较迅速,有可能在六个月内就出现肺广泛纤维化,从而导致死亡。通过统计分析,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攀升,导致感染的因素是微生物感染、药物、吸入粉尘、大气污染,同时,有可能会出现继发结缔组织类的病症。国内对儿童肺间质性疾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对该类疾病,要多家单位、多学科的联合起来研究和分析,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和成人呼吸科进行联合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儿科肺间质性疾病的分类、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4结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要对儿科呼吸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体系,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再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3.

[2]李静,陈正贤,王首红,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3,04:12-14.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2

1.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2.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该疾病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41例慢性脑出血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率为84.40%,病原菌的检出率为68.79%,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90%,革兰氏阴性菌占64.95%,真菌占5.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吞咽反射障碍者(oR=0.796)、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oR=0.77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有胸腹式呼吸训练是保护性因素(oR=1.441)。结论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较高,一般为革兰氏阴性菌,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吞咽反射障碍、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

关键词慢性脑出血;肺炎;病原菌;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a)-0072-03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具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1]。由于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等疾病,若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即使采取各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其死亡率仍较高[2]。探讨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该研究对该院从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41例慢性脑出血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41例慢性脑出血肺炎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69例,年龄49~76岁,平均(65.76±4.35)岁。患者均近期有脑出血病史,无听力、言语交流障碍、经积极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均无精神疾病、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史。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慢性疾病史,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比例、痰细菌涂片及培养结果,双侧肺炎、机械通气、吞咽反射障碍、病原菌类别等临床资料。调查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形式,合计调查141例慢性脑出血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1.3疗效判定

痊愈和好转: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和等体征减轻,复查痰培养结果转为阴性,影像学显示胸部浸润影较前吸收。未愈:体温持续升高,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胸部浸润影较前增大或出现新的浸润影。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预后

141例患者中,预后较好者有119例,预后良好率为84.40%,预后较差者22例。

2.2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分布

慢性脑出血后肺炎141例患者中,97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68.79%。97例中,革兰阳性菌29例,占29.90%,革兰氏阴性菌63例,占64.95%,真菌5例,占5.15%。见表1。

2.3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单双侧肺炎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者、有吞咽反射障碍者、住院时间≥21d、有胸腹式呼吸训练者、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与无以上情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痰培养阳性者、有吞咽反射障碍者、有胸腹式呼吸训练者、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住院时间≥21d为自变量,以预后好差(预后好=0,预后差=l)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有吞咽反射障碍者、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有胸腹式呼吸训练是保护因素。见表3。

3讨论

长期卧床与机械通气会影响到脑出血患者的肺功能并使其产生肺部并发症,肺炎的发生率在脑出血后为7%~22%[3]。该资料中,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较高,为68.79%,高于王玉光等的调查结果(54.13%)[4]。且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29.90%,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为主,与文献报导一致[5]。提示在治疗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该资料中,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吞咽反射障碍与合并感染,与文献类似[6]。可能与长期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道的生理结构、气道纤毛功能均遭受破坏,引起自身免疫屏障破坏[7]有关;吞咽反射障碍不仅会影响致病菌与肺部的接触机会还会影响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使患者误吸率增加,最终是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依靠胸腹式呼吸来保护其出血后预后,该呼吸方式是依靠胸腔组织、横隔膜及腹部肌肉共同调控气息,强调腹部和胸部的联合运动可减少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并使其保持松弛状态,达到休息的效果,有利于肺的换气功能的改善[8]。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的患者,其呼吸道生理结构和气道纤毛功能已经被破坏,加之患者脑出血后长期卧床,甚至因为吞咽障碍而易误吸,明显增加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9]。

综上,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较高,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吞咽反射障碍、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在该疾病的治疗使,应知道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训练。

参考文献

[1]匡良洪,陈翠芳.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61-1162.

[2]李浅峰,王尧,司徒杏仙.胸式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68-269.

[3]季志复,孙桂芬.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233-2234.

[4]王玉光,孙兆家.75例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2):157-159.

[5]张莉,陈玲,左壮,等.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8):929-931.

[6]王蓬莲,赵性泉,刘丽萍,等.食险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1):873-875.

[7]齐玉琴,万又辉,张兴虎,等.老年人重症肺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3):212-214.

[8]谢均,刘泉坤,沈双,等.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2):260-262.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6(a)-0117-03

theeffectofwholenursinginterventiontoreducetheincidencerateofcomplicationofrespiratoryfailure

LiUQiu-meiwanGQiu-xia

120wardofemergencyDepartment,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ZhangjiagangCityinJiangsuprovince,Zhangjiagang215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influenceofwholenursinginterventionontheincidencerateofcomplicationof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88casesofpatientswithrespiratorysystemdiseases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with44casesandcontrolgroupwith44cases.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careand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wholenursinginterventionbasedonroutinenursing.theincidencerateofrespiratoryfailure,relatedindexofbloodgasanalysisandpulmonaryfunction,complianceintwogroupswascomparedrespectively.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respiratoryfailureinobservationgroupwas6.82%,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controlgroup(27.27%),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Respiratorydisease;Respiratoryfailurecomplication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有研究报道显示,护理干预能帮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效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1],本院在对4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8例,经过胸部X线片、Ct、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后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55.7±3.4)岁;原发病为肺源性心脏病21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平均病程(3.8±2.1)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氧气支持、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首先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并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加强护理巡视,然后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3]。①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开展知识讲座,鼓励患者积极学习、沟通;②心理干预:患者承受了对疾病的担忧和经济负担,往往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慌的不良情绪,耐心和细致地开导、鼓励患者以平和心态积极面对治疗;③呼吸肌使用护理干预:保证呼吸机的正常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鼻面罩,或者采取固定,并积极预防使用呼吸机可能出现的胃肠胀气、局部皮肤受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④用药干预:指导患者自行用药,详细讲解药物用量、时间及药物原理和不良反应,并叮嘱患者随身携带呼吸系统急救药;⑤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及高蛋白、低脂的食物,降低食盐摄入量;⑥行为干预:鼓励、帮助患者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禁烟禁酒。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评价,并记录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其中依从性分为:优良为积极主动配合;中为基本配合;差为说服后配合或者不配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3例(6.82%)呼吸衰竭,对照组出现12例(27.27%)呼吸衰竭,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6,p

2.2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2.3两组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依从性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无法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可能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并引发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困难,反复发作,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死亡率较高[4],同时呼吸衰竭除了原发病常表现的临床症状外,还表现为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导致的功能代谢紊乱,会逐步对心脑功能产生影响[5-6],因此,应当及时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干预,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7]。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感染,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改善心肺功能、合理氧疗等全面护理干预,能在延缓病情发展时缩短住院时间,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8]。

护理干预越来越多被用于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9]。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了全程护理干预,不但对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预防护理,而且从心理、饮食、用药、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鼓励、督促及引导[10],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不但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在总结经验完善自我的同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原则对护理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改,并重点加强护理中的巡视工作,对常见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给予预防措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桂香.整体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2-23.

[2]李腾,李晓华,罗梅,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37-3539.

[3]翁慧雯,卢桂芳,李春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6):101-102.

[4]刘建秀,李霞.呼衰患者拒绝氧疗的护理干预及原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2.

[5]王芳,姜超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30-31.

[6]杨芳,陈华明,李雪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0):1573-1575.

[7]刘新茹,贾红光,安立红,等.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7):616-617.

[8]刘美芳.高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7.

[9]刘兰茹,张素芬.护理干预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35.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4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因顺位;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45-02

疾病死亡原因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死因顺位可以反映各种死因所导致死亡的严重程度,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1】。

通过生命登记和统计,可以深入了解某地区人口出生、死亡、婴儿死亡和各种疾病死亡情况,这对观察一代人的生命过程,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计算预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2012年某地区的居民死因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2年某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人口资料由该区分局提供。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2】标准进行分类。使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DeathReg2005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原理是寿命表。

2结果

2.1居民死亡率

2012年该区累计人口为381994,男性190871人,女性191123人;死亡1656人,男性880人,女性776人。合计粗死亡率433.52/10万,标化率273.11/10万;男性粗死亡率461.05/10万,标化率303.65/10万;女性粗死亡率406.02/10万,标化率242.38/10万。

2.2主要死因

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害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其粗死亡率分别为147.12/10万、139.27/10万、71.47/10万、19.37/10万、10.73/10万、10.73/10万,见表1。

男性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其粗死亡率分别为178.66/10万、77.54/10万、63.92/10万、53.96/10万、25.15/10万,见表2。

2.42012年该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分析,见表5。

2012年该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因顺位前五分别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淹死。

3讨论

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期望寿命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和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男性期望寿命远低于女性,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大部分死因对男性的危害大于女性,可能是由于男性暴露于死因的机会较多而又不太注重自我保护所致。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是2010年南京市浦口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女性前五位死因为恶心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男性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3】。与其相比较,2012年该地区死因前五的疾病种类基本相同,恶性肿瘤、脑血管病都为主要死亡原因,提醒我们2012年在普遍宣传教育同时,应当抓好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普及教育工作,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和肿瘤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管理满一年的居民做一次整体评估,重新制定合适居民本人的管理方式。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金意,武鸣,周明浩,等.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5):70-71.

[2]杨建国.2009年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6):58-59.

[3]张小燕.2010年南京市浦口区居民死因顺位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2,14.113:4-5

作者简介:

张苏萍(1986-5)女,本科,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卫生管理与卫生监督,现从事卫生监督工作。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5

关键词: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谱;研究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病。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是儿童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全球针对肺炎已经研究出疫苗和抗生素,但是全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1年内的372例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资料,利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

1.2调查方法首先将我院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历,检出年龄在0~14岁的儿童。然后按照疾病分类及疾病名称以iCD编码为标准。

1.3统计分析利用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按第一出院诊断疾病进行统计)及SpSSStatiStiC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我院儿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1年期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总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8倍。

2.2我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构成分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以婴儿和幼儿居多,分别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住院人数的39.5%和48.6%。

2.3我院儿内科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构成(见表1)。

2.4我院儿科呼吸系统住院患儿病种构成分析肺炎所占比例排首位,其次是毛细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排到第3位,其下依次顺位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其它呼吸系统疾病35例,占所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0.15%。

2.51年我院儿内科呼吸系统住院患儿病种及顺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例数逐年增多,呈现上升趋势。当中肺炎均排在首位,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例数从各年度变化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例数从各年度变化趋势来看无显著变化。

2.61年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季节分布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冬、春季多见。

2.7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地区分布情况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城市比例多于农村。

3讨论

根据以上情况得出,我院收治住院患儿人数有一个逐步升高的状态,体现在呼吸疾病方面,其他的疾病相对比较稳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影响在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上,例如:婴幼儿这2个阶段,发病的季节体现在春季和冬季。据统计,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婴幼儿肺炎排在第1位。排在第2位的是毛细支气管炎位。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内支气管哮喘是排名第5位。儿童免疫力低下,容易被呼吸系统疾病侵袭。因此,研究儿童住院情况的特征和规律,可以为科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在现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状况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作为参考。

4结论

在观察研究中得出,我院近1年的收治住院患儿人数有一个逐步升高的状态,体现在呼吸疾病方面,其他的疾病相对比较稳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影响在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上,例如:婴幼儿这2个阶段,发病的季节体现在春季和冬季。据统计,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婴幼儿肺炎排在第1位[1-3]。

参考文献:

[1]陈春明,杨平.二甲医院3年儿科住院患者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131-132.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标本来源于2015年1―12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病例,年龄0~13岁,具有咳嗽和(或)发热症状,且依据第7版《儿科学》[3]标准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选取1169例进行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其中男652例,女517例。

1.2方法

当患儿病程满3d及以上时,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的igm抗体。呼吸道联检试剂由德国欧蒙公司生产,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采用德国徕卡Dm500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荧光模型判读。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受检患儿1169例,igm抗体阳性571例,阳性率为48.85%。流感病毒B检出率最高,为43.63%(510例),流感病毒a次之,为20.10%(235例),肺炎支原体84例阳性,阳性率为7.19%。见表1。571例阳性标本中,1种病原体igm阳性的标本有304例(53.2%),2种病原体igm阳性的标本有220例(38.5%),3种病原体igm阳性的标本有47例。混合感染占46.76%。

2.2性别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

116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男童652例,病原体igm抗体阳性276例,阳性率为42.33%;女童517例,病原体igm抗体阳性295例,阳性率为57.06%,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女童高于男童,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p0.05)。4~13岁女童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不同季节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居前3位的inFB、inFa、mp在不同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0,p

2.4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

4个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12.85%(32/249)、56.06%(333/594)、66.23%(151/228)、56.12%(55/98)。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p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小儿因免疫系统、呼吸道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目前,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有培养法、电子显微镜检测、核酸检测及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培养作为“金标准”,但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标本内所含病毒数量少时常因培养不出造成假阴性结果;电镜检测病毒颗粒,但电镜昂贵,对人员技术要求高,不适用于临床标本的常规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灵敏度高,但实验条件严格,易被污染。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原体igm抗体,虽然此方法易受到检测者的人为因素影响,包括实验步骤中片子的冲洗、荧光模型的观察判断等,但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

本研究显示,1169例标本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48.85%,与李东明等[5-6]报道的结果相似,但高于郑辉[7]报道的33.9%。不同病原体的阳性率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inFB、inFa、mp、piV、Lp、RSV、Cp、aDV,不同于国内有些以mp为主的报道[8-9]。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等差异造成了病原体流行的差异。同时同一份标本中检出2种以上呼吸道原体igm抗体有267例,占46.76%,混合感染最多的类型主要是inFa+inFB,其次为inFB+mp。由于igm抗体通常在发病后1周内可检出。且在血清内持续的时间一般为1~3个月,除部分病人是真正的混合感染外,其余患者可能在最近的1~3个月内先后感染了2种以上的病毒,即在一种病毒igm抗体未消失时又另外感染了其他病毒,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感染[10]。这需要临床医生注意。

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及流行与季节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inFB、mp和piV的阳性率在冬季最高,而inFa的阳性率在秋季最高,Lp则在夏季较高,了解常见病毒在不同季节的检出特点,有利于临床医师正确地选择药物及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患儿分为

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了解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现状,掌握其病原学资料,对人群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长振,饶菁菁,黄永国,等.武汉地区121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8):749-752.

[2]勾朝阳,白峰岩.南阳市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68-6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9-280.

[4]宋秦伟,朱汝南,邓洁,等.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诊嘀杏τ玫奶教[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6):440-443.

[5]李东明,张硕,陶春凤,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5):625-628.

[6]张在亭,王涛,吴焕胜,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小儿的多病原联合检测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6(12):3408-3410.

[7]郑辉,彭亮,卓广超.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35-237.

[8]浦春,方芳,欧成举,等.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对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5,3(1):54-55.

[9]许沙沙,郭连峰,吴妍,等.衡水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病原学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3):378-380.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7

【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资料的分析,总结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方法:通过数理分析,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21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内科医院感染37例,占11.53%,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道、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等,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长期卧床、泌尿道插管、原有糖尿病、皮质类固醇及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病人意识障碍等;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75-01

神经内科患者病患发作急,病情危重,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为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提出有针对性建议,笔者对本院神经内科4年中收治的32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的数据分析,以期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情治疗水

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系统收集和梳理了我院2004年5月~2008年4月,4年间收治的321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数据,其中男性194例,占60.46%,女性127例,占39.54%,年龄11~83岁,平均年龄43.15岁。经过科学鉴别和分析,确认所搜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1.2统计方法按国际疾病分析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分类,同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人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原则是有利于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更有利于课题目标的实现。为了更精确的计算结果,数据均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1.3诊断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感染诊断进行科学确定。

2结果

2.1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2004年5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21例,发生医院感染37例占11.53%,43例次占13.40%。从数据可以看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对此必须加强研究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2.2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部位根据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的科学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呼吸系统19例,占51.35%;泌尿道11例,占29.73%;消化系统4例,占10.81%;皮肤软组织3例,占8.11%,由此可见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泌尿系统感染次之,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对较少。

2.3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来源根据对数据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状态、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吸烟与饮酒史、慢性基础疾病均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侵袭性操作被认为是当前导致神经内科医院住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吸氧、留置胃管等,均损伤了呼吸道天然免疫屏障,细菌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感染。如留置各种导管时间过长管腔压迫和刺激黏膜,导致黏膜水肿渗出,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另有报道证明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发生率可达9%~70%,所致死亡率为20%~71%。

2.4数据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感染与意识,住院时间年龄、等有一定关系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有一定的关系。神经内科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易发生医院感染,另外,住院时间的长短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相关,统计资料同时显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增高,当住院时间>20d时,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年龄60岁与>60岁者相比,医院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60岁者医院感染危险性为60岁者的2.45倍因此,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意识障碍越严重,越易受病原体的侵袭。

3讨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目前已经成为提高神经内科医院治疗水平,快速恢复病人健康的瓶颈。必须加大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主要建议如下:(1)加强原发病的治疗:特别有并发症或感染的患者,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诊疗操作,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袭性诊疗带来的感染几率。(2)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外,其别要重视医治人员卫生管理,这是基层医院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4)医院应加强病人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病人对感染的重视度,以便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冬苗,孙玉玺,刘喜梅.3055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382740.

[2]闫建萍,林东,邱德胜.360例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68269.

[3]郑佳坤,赖素勇,陈默蕊,等.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5712573.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8

关键词疾病谱单病种排序构成比

临床资料

采用“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统计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初步诊断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对病种按疾病分类系统、排列前三的单病种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分析。

结果

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按疾病分类结果:门诊患者前三位以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第八。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为主;循环系统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noS为主;消化系统以胃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肠炎为主。见表1。

表1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前十位疾病顺序

疾病分类系统例数构成比呼吸系统3156638.57%循环系统1325216.19%消化系统1213814.83%肌肉骨骼系统和

结缔组织疾病829910.1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9737.30%临床与实验异常

不类于他处者26713.2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7072.09%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3481.65%神经系统疾病10511.28%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0281.26%

门诊患者单病种构成分析:门诊患者前三位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发病率分别为4%、3%、2%。见表2。

表2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单病种前十位疾病排序

疾病分类系统例数构成比上呼吸道感染1816722.20%感冒885410.81%胃炎44295.41%高血压41995.13%腰痛noS26843.28%附件炎(输卵管

和卵巢炎)26203.20%低血压noS22982.81%慢性胃炎21232.59%冠心病21002.57%关节炎noS17682.16%

单病种排列前三位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年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主要患者为0~5岁儿童,胃炎主要分布于45岁以上年龄段。见表3。

单病种前十位疾病性别差异分析:上呼吸道感染男性居多,低血压女性居多,其余各病男性稍多。见表4。

表4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单病种前十位

疾病性别差异

疾病分类系统总计构成比(%)男女上呼吸道感染1816765.7934.21感冒885453.5746.43胃炎442956.4843.52高血压419953.6046.40腰痛noS268453.5446.46输卵管和卵巢炎26200.00100.00低血压noS229840.7659.24慢性胃炎212351.5148.49冠心病210048.4551.55关节炎noS176852.1347.87

讨论

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是清水县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70%,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小孩老人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预防[2],老年人还要注意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医疗机构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建立专科特色、引进人才方面,针对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建立专业性较强、技术力量较高的人才梯队,加强宣教工作,健全体检机制,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研究,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诊治水平,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是保障身体健康、提高人类寿命的主要环节。

性别构成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清水县人口性别构成比男性较大、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较大等有关。因此,要重视男性青壮年的卫生保健,严格执行各种危险性职业的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建议他们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男性患者的发病率。

威胁老年人的主要疾病是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下降,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也日渐增多。在考虑对疾病治疗同时,重视健康教育,指导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期到达预防和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

儿童患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儿童抵抗力差,容易患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学校及家长应该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鼓励儿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本文为了解清水县2011年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掌握门诊患者疾病年龄构成、疾病谱构成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统计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患者81847人次资料,采用LCD—10进行疾病分类。结果发现,疾病分类系统前三位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为主,累计发病占全年疾病的69.59%;单病种前三位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前十位累计占全年疾病的58.00%。疾病控制的重点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为主[3]。

参考文献

1清水县统计局.2011年清水县户数和人口[R].清水县年鉴,2011:41—41.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9

【关键词】肺部感染;诊断;治疗结果;老年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60-01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为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老年人肺部感染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60-79岁,平均66.5岁,其中60-69岁50例,70岁以上20例。发病因素与季节: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53例(75.6%),吸烟引起11例(15.1%),无明显诱因可查7例(9.3%)。起病大多缓慢,隐匿,病程5-35d,平均10.5d。冬春季发病较多,以12月及3月,分别占31例(44.2%)和20例(29.1%),其它季节占19例(26.7%)。

1.2临床表现70例中发热45例(63.9%),咳嗽49例(69.8%),咳痰47例(67.4%),有呼吸困难59例(83.7%),肺部湿罗音29例(41.0%),肺部呼吸音弱23例(32.6%),心悸59例(84.9%),脉搏加快54例(76.7%),心律不齐15例(20.9%),疲乏无力17例(24.4%)精神障碍4例(5.8%),休克2例(2.3%),伴恶心、呕吐27例(38.4%),腹痛腹泻21例(30.2%)。

1.3胸部X线检查全部病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其中28例呈大片状阴影,占39.5%,42例呈小片状索条状阴影,占60.5%。

1.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4×109/L30例(43.0%),其中中性粒细胞增高45例(63.9%)。血沉增快20例(27.9%)。70例均作痰液培养,致病菌生长43例(61.6%),其中革兰阴性菌30例,以克雷伯氏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例,以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1.5感染类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18例,肺心病并肺部感染11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11例,支气管哮喘10例,脑血管病并肺部感染8例,支气管扩张7例,肺脓肿2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2例,肝硬化、慢性肾炎并肺部感染各1例。

1.6诊断情况本组病例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检查,入院时确定诊断60例(86.0%),其余10例均入院1-3d本确诊,早期均误诊为胃肠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肝病等。

1.7治疗与转归本组病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以抗感染为主,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予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左氧氟沙星等治疗,并根据病情予以对症治疗等。结果治愈49例(69.8%),好转15例(20.9%),总有效率为90.7%,病情加重自动出院5例(7.0%),死亡1例(2.3%)。

2讨论

2.1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且与感冒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是常见的诱发因素[1-3]。其发病机制是由于:①老年人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容易积聚,使呼吸道黏膜上皮易受损害;②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加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低,造成呼吸道功能减退;③老年人咽喉反射降低,胃内容物和咽喉分泌物容易吸入气管内,带入病原微生物或理化致病因子而诱发呼吸道疾病;④老年人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糠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在疾病诱发因素的作用外,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尤其是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及肺气肿,长期吸烟常有慢性支气管炎及分泌物增多等,是诱发肺部感染重要病理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并肺部感染占绝大多数,计59例(83.7%),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起病常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根本无呼吸道症状,而是以其它系统疾病症状为首发。

2.2分析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人肺部感染常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多见;②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虽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但肺部体征不明显,肺部无湿罗音41例(59%),白细胞总数

总之,对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只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才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史青.老年人严重肺部感染68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4,28(5):448.

[2]甘赞.老年人肺部感染128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4,16(2):144-145.

[3]张清君.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4,9(3):262.

[4]曾凡荣,吴平,马厚勋,等.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特点[J].老年医学与保健,1995,1(1):23-25.

[5]顾玉旗,刘宝勤.老年人肺部感染305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4,31(8):33-34.

[6]宋晓玲,刘含章.老年人肺炎95例临床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报),1998,3(6):115-116.

呼吸系统病的原因分析篇10

【关键词】急诊;抢救;危重病;死亡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9-0015-02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9.011

急诊抢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研究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早期的防治,对提高成功抢救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8±4.5)岁,其中男性患者257例,女性患者243例,65岁以下患者355例,65岁以上患者145例,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95例,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05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分析所选患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年龄,性别,既往慢性疾病史等临床资料与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以及急诊抢救的原发病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的相关性

本组500例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其中13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7.0%,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的相关性如下所述:原发疾病为消化系统者115例,死亡率为34.8%(40/115),神经系统者105例,死亡率为39.0%(41/105),呼吸系统者88例,死亡率为25.0%(22/88),循环系统者67例,死亡率为22.4%(15/67),内分泌系统者50例,死亡率为18.0%(9/50),泌尿系统者40例,死亡率为12.5%(5/40),其他者35例,死亡率为8.6%(3/35),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2.2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7例,死亡者69例,死亡率为26.8%,女性患者243,女性患者66例,死亡率为27.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65岁以下患者355例,死亡者75例,死亡率为21.1%,65岁以上患者145例,死亡者60例,死亡率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95例,死亡者100例,死亡率为33.9%,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05例,死亡者35例,死亡率为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抢救过程复杂,危重病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因此常常会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死亡,随着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和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急诊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总体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总结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导致急诊抢救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危重病患者的重点监测以及更有效的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2-3]。本组500例患者中,13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7.0%,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四个系统,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可知,年龄因素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年龄超过65岁患者死亡率达44.4%,高于年龄低于65岁者,另外,患者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死亡率高于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年龄,且存在慢性病史者的死亡率更高,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瑞烈,吴思翼,黄发贵,等.急诊抢救老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88-2089.

[2]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