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十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十篇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37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1.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1.4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2

作为基础性学科,中职语文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中职语文学科内容来看,在教学内容中涉及人文、艺术、历史等多种题材,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中职院校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审美水平较低的问题,如何有效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提升中职学生审美水平,对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综合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学科中承载着大量感性内容与艺术知识,通过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可以进行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美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发现美和感知美的能力。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语文学科是与审美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例如,在中职语文课文《诗经・秦风・蒹葭》中,不仅蕴含了大量人文知识,同时文中描述的场景也是一副美丽的自然画卷,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利用中职语文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可以弥补审美教学缺失

在现代中职教育体系中,明显存在着审美教学缺失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下,中职教育趋于浮躁,很多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开展,都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直接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融入美学元素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弥补中职教育审美教学缺失的重要措施。

(二)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美学认知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美学元素和美学教育,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审美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观念,进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契合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多种美学元素,是开展美学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机融入美学教育观念,准确进行课程引导,提升学生的美学认知和接受水平,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深入挖掘语文教学材料,发现其中的文字韵律美感。

三、利用中职语文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美学教育情境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中职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创设美学教育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代入感,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于中职语文的热爱程度,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引入多种教学元素,可以通过话剧、演讲等多种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还原为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中职语文审美教学实际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首先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语文教学环境,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美学想象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美学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现代教学设备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网络上有很多名师的课程视频,也有很多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课件和视频,都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展示,学生可以在互动中提升学习体验,强化自身审美感受。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依托XminD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学的丰富性,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多元、立体的审美体系,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可以有效融入美学元素,让学生通过新媒体,感知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文字美和结构美,提升自身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学知识的能力。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正是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美学教育的知识宝库。

(三)丰富中职语文美学教育模式

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帮助学生深入语文世界,提升审美层次。例如,在讲解《雨中登泰山》一课的时候,其中有很多优美的文字描写。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搭配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搭配合作的学习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深入引导,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所描绘的场景,提升自身参与度和代入感,深刻体会其中的美感,感受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候的内心思绪,进而提升自身审美认知能力,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取向。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中的文字美和思想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取向。

审美没有统一的标准,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审美能力,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个性化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的审美体系,进行多元化的美学教育。对于审美,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要避免“千人一面”现象的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模仿造句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抒发内心感情,提升审美能力。

四、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3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医学职业教育是以为医技行业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高、实用性大的高级医技人才为目标的,它的行业明确,目的性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更好地实施教学呢?要给予化学教学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于教学始终。

一、正视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职业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转化升格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精髓,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医学职业院校各专业都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化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应紧扣专业目标,其任务是为专业目标服务的。依据教学大纲,理清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哪些是拓宽知识,大胆取舍,轻重得当,学以致用。但绝不等于脱离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学非所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讲解到实验要求,都要服从于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1.注重教学整体效果

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因此,(1)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2)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3)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医技人才。

2.合理安排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3.注重学生思维开发

学习化学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阅读;(2)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硫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上课时先将学习提纲提供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将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的鉴别讲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又有了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作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增强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5.发挥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课时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教学,比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取舍,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可将一些性质验证实验如氯和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等改为演示实验,或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而将课时集中用在一些技能性强、临床常用和后续课程也需要用到的实验上,如托盘天平的使用、固体物质的称量、液体的移取、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等,作为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人人会用,熟练掌握。

7.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

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程序化、规范化、精确化,防止学生走过场、大而化之、草草应付,良好的习惯、认真的作风不是说说就会有的,而是在平时的要求中逐渐养成的;(2)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的成功与精确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之所以有精确度要求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客观地对待实验结果,失败或误差大不要紧,关键是能找到失败与产生误差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来说,其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的,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冷静思考出现的现象、自主解决实验中的各个问题,是我们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先纯.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9(09).

[2]张丽娟.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J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56-01

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中,中等职业学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不仅承担着青少年的专业技能教育,也承担着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一、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一)音乐课不受重视。在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时候都只是作为副课,每周开展的课程仅限于一节或者两节,甚至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还没有音乐课程的开设。因此,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教师也没有多大的教学积极性。与其他的学科相比,音乐所处的教学地位有待提高[1]。而且,由于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的做法也影响了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课的错误认识,很多家长不支持子女学习音乐,很多学生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音乐。

(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着音乐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很多音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缺乏教学创新,对音乐的认识也不够充分。二是在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音乐课不受重视,缺乏音乐教师,导致音乐课程无法正常开展。

(三)教学方法尚待改进。在一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程也仅仅局限于单向教学的模式,学生对声乐技巧和相关乐理知识的接受也只是通过教师的试唱、练习等方式进行的。这种缺乏创新的单向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被动式教学,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于音乐教学评价,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是以选唱的办法展开的[2]。教学缺乏系统的评价办法,而且评测成绩也没有及时录入学生的总成绩,这样学生也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管理优化建议

(一)完善教学管理体系。针对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没有重视音乐课的问题,必须推动教育理念的尽快转变,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针对具体的教学体制标准,健全当前的教学管理体系。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应重视音乐课程的设置,健全音乐课程的教学管理。在音乐的教学工作中,科学制定教学任务,完善教学检测系统,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开展满足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音乐课程。

(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在中等学校教育中,要想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一是专业化培养。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对此,学校可以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入手,通过提高选拔门槛,吸收专业的音乐教师以及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办法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二是开展教师学习交流。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组织关于音乐教师的交换活动,加强音乐教师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技能。也可以实行教学考核制,给音乐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其主动学习,以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学方法丰富与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方法[3]。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创新,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学习和总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对音乐教学的学习和教学大纲的研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展开教学。二是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全面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程度和对音乐技巧的理解选择适合的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作用来辅助教学,通过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结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音乐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教师有必要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为提升教学质量作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蔡斐.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普修课协同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杨霁霞.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D].河北大学,2014.

[3]程燕.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15):304.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5

关键词:职业情感教育;价值;目标;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07―0067―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代职业社会的日趋完善,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成份,作为职业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职业能力怎样,己经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考察当前职校生的素质状况,分析未来职业社会对人的能力需求,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中等职业学校所应强调的素质,应该是职业素质,其内容除己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职业认知因素、职业能力因素之外,还应包含职业情感因素。职业情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所应负载的重要教育内容,作为职业素质的有机架构之一,应该引起职教界的积极关注。

职业情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所选择或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能满足自身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我们都知道,个体所从事的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叫职业。它的概念比起具体的岗位或工种要宽泛一些,因为在同类职业中,往往还可以包含若十个工种或岗位。过去,职业学校往往囿于专向性课程和单工种技能,强调“专业思想”教育和“爱专业”的情感日标,忽视或拒斥同类职业内的适应性与相近职业间的可迁移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日前快速多变的社会生产需要,最终也使得“爱专业”的情感无可依傍。因此,我们提出的职业情感,它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情感、劳动情感以及自尊感、价值感的基础之上,又包含了相对狭隘的专业情感,是对某类职业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内心体验。职业情感教育,就是要在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下,使个体的职业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对待职业的态度趋于稳定和成熟。

一、加强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三个圆重叠的部分,才可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是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学校创业指导有关教育任务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教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不喜欢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在接受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教育时能有什么实效。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如果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向往和追求,就不可能珍惜在校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为了胜任即将从事的职业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时代,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和自觉性欠缺的劳动者,不但无法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中发挥作用,也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发展。

刚入学的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往往是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影响,是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不真正了解。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谆谆告诫:“不是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是职业指导的重要依据。职业院校应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看到各行各业都有各领的成功者,理解“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职业”,形成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中职生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动力因素。一个人有了职业理想,才有了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中职生只有明确了职业理想,才会为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中职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3.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能够帮助中职生顺利就业并乐于从业

纷杂的社会职业中,不同的职业理想将引导人们选择不同的职业,一个合理而恰如其分的职业理想能以巨大的感召力指引人们正确进行职业选择,唤起人们从业的热情和勇气,在成就事业的征途上奋力拼搏。一个人一旦在心中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会为具体的目标去积极地准备,努力奋斗。由此看来,职业理想教育在中职生就业、从业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职业情感教育的目标与基本途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产生分歧时,个体就会经历不协调状态。教育和心理治疗就是通过精神上的积极关注、情感上的融洽和谐,使人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建立起相关,重新获得协调。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接受职业准备教育时,绝大多数都会经历“不协调状态”。我们实施职业情感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职业悦纳感、职业道德感和职业审美感这两项职业情感目标,让校园中的理想自我与职业社会中的现实自我融为一体,获得新的陇调。

(一)职业悦纳感

情感教育说到底,就是“爱”的熏陶和濡染。职业情感教育也不例外。它的初始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形成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上的亲近与悦纳。

从学校的角度看,职业学校的重要德育内容之一,就是要培育职校生爱工作、爱劳动、爱事业、爱职业的真挚情感。从某一具体职业(或专业)的角度看,爱的情感则更加丰富、细腻,渗透或体现在某一职业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个富有职业情感的人,职业的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特点,职业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需要,职业范围内的一切内容都是他自觉关注的对象,有关职业的一切变化都和他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认为,这种“物我同一”的相容性、互动性,这种“唇齿相依”的顺遂感、一体感,就是职业悦纳感的基本表现。

职业悦纳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多方面条件是否能适应某一职业、对某一职业是否能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超出于职业兴趣的一种更为稳定、持久理性的情感状态。其培育途径主要有:

1.在新生入学之初,有计划地组织提供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与咨询,为学生的职业情感发展提供初始的参照依据。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提前开设,并辅之以定期开展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

3.在各专业课程之外,尝试开设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以促进对相关职业的诸如职业延革、职业价值、职业资格职业待遇、职业保健、职业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4.文化、专业课程围绕职业规范、职业特点及其它职业文化积极开展相互渗透,努力增强课堂内的职业化气息。

5.在班集体建设与班务活动中,注重体现与本职业相关的教育主题、文化风格与象征性的物化环境。

6.建立并保持与本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专业权威人士的密切联系,注重情感交流。

7.利用每阶段社会实践、下厂实习、社会服务、校内执勤等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展现特色,体验情绪。

(二)职业道德感

职业道德感是个体对自身及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职业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职业道德感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它属于道德认知的范畴。而职业道德感则是与职业道德行为相伴相生的情绪感应,是品质习惯的内省与理智、外律交互作用的结果。

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说过:“道德感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对它的约束,而是作为‘自为的存在’本体内蕴藏着向善的欲求。这种欲求满足的强弱使主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自认为达到了善的要求,会产生自豪、愉悦感;反之,则会产生内疚和自责,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在职业活动中,职业道德感所表现的“向善的欲求”,既有其内在的衍生依据,也有着外力强化的作用。

职业道德感的重要特征是它的践履性。一方面,职业道德感以主体的践履行为作为最终的实现形态。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只有从受教育者在职业生活、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表现来把握;职业道德情感的形成水平,也只有从个体长期、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中来判断。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感专注于对职业行为进行有效调控。在职业活动中,道德感具有信号功能。个体职业道德情感的表露,可以使他人了解自己的需要、态度、思想和心理状态,从而接受、配合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也可以使自己更好地知觉和体验他人的职业情感需要和反应,达到分享他人情感、及时修正自身职业道德行为的目的。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遵循职业道德感的形成机制,把握其基本特征,把教育旨归从认知、明理,延伸到激情和导行。职业道德情感培育的方法很多,根据我们的实验情形归纳,基本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

1.创设道德训练情境。情境是人为创设的充满特定情感的空间,是唤醒或激化情绪、促进道德内化的有效教育时空。职业学校的校园布置,应该体现现代职业社会的共有道德观念。职业学校的教室专业实习室、专业实训工场,应该创设出对应某一职业的训练情境。从物化的职业环境,到特定的规范、制度、程序,到师生共同营造的职业文化氛围,使职校生时刻都处于特定职业道德规范的无形约束与衡量之中。

2.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加强师德教育,使全校教工首先成为教师职业的榜样。对专业教师还应在体现本专业的特有职业规范上提出明确要求。树立本班、本专业职业道德规范执行最好、最自觉的学生榜样。宣传、学习社会上相应职业的劳模、先进典型,开展沟通与交流。

3.强化职业道德舆论。发挥集体舆论,特别是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激励和引导所有集体成员,巩固、发展合乎职业道德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对违背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进行批评与帮助。长期坚持,渐成习惯,成为班级风气的主导。对道德感或职业道德行为特别淡漠的人,要结合心理辅导与矫正,做好细致的说服转化工作。

4.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职业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应特别注重渗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应特别注重活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可操作性、主体实践性和道德感悟性。在主题班团活动、校园执勤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会、技能比武活动、技术考核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中,都要有所设计和要求,以潜移默化地培育、濡染职业道德感。

5.丰富职业道德体验。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中的出色表现与点滴进步,尽量让他们更多地直接感受正面的情感体验,品尝成功与进步的愉悦情绪。对出现的问题也应及时、恰当地作出处理,使违背了职业道德、做了错事的学生内心产生懊悔和自责,以帮助其建立直觉的道德感,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志。

教育是使人学会生存而且生存得更好的事业。渗透在中等职业教育全过程、全领域的职业情感教育,不仅能帮助职校生克服职业学习与职业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扫除情感障碍,学会在职业社会中的生存,而目能使他们在由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中,高质量地完成由表象到内质、由冲动到理性、由兴趣到更多“自知自为”的职业准备,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自身职业情感的进一步适时迁移与扩张奠定稳固的基础,使之能持久地获取高激励、高成效的回报。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

[2]滕人轶,姜秀英.基于目标导向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学生工作,2004,(8).

[3]马征杰,翟宝清,青云,等.陕西理工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3-94.

[4]刘永忠,薛宇红,刘飞清,等.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5(1):13-19.

[5]黄林楠,蒋菊,魏有兴.关于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分析研究[J].前沿,2005,(1):116-120.

[6]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10-12.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6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教学质量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挑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转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思想以及过分专业化、单一模式化的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及综合提高的,开放式、多样化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基础教育。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技人才,强调实用性,但如因此而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性,则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日益发展的21世纪,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在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普遍认识不足。在国内的中等医学教育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数、理、化、语文等基础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基础文化教育环节十分薄弱。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大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减再减。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在系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科学文化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产生影响,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另外,由于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每个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唯有这样才能适当不断发展的社会卫生事业的要求,而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医学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观念,不仅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文化教育。

二、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看,现有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缺乏专业结构层次特点,在课程安排上追求专业化、基础化,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其动手能力、创造性较差。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围绕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加强综合教育并与劳动结合,对个体的全面发展目标不仅是重视名次发展,还重视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发展;课程内容日趋合理,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也应朝着综合、多样化方向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中等医学教育应造就医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医疗保健、预防医学人才和具有全面思维能力的医生。因此,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围绕面对21世纪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应抛弃那种过分基础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取消那些知识已老化的课程,不断增添具有新知识的课程。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打破学科间界限,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融洽性。再次,应遵循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科间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基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改革基础学科如不断加强优化组合,势必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优化基础学科应从系统、科学、整体的观点出发,加强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删去那些重复、繁杂的内容,增强实用性内容,改革前后课程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课程结构,应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最后,应增设人文学科和文献检索等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卫生宣传教育等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的人才规格,要求必须确立新形势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新的培养目标则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乏味,只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教师只起知识传导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人去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和书籍,自学能力也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等医学教育进行系统改革、整体优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中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此,应提倡创造性教学,即应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教学,首先,在知识的传授上,应加深面向过程,即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过程作为学习重心,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创造精神,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上,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应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以唤醒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诱导,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再次,形象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避免公式化地表达自己的判断等。最后,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素质和水平,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

四、加强毕业后的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从学校教育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以致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继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毕业后教育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多渠道地建立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可脱产进修,也可在职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在培训内容上应强调学以致用,讲求实效,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培训目的以及学习基础,设计各种各样的“搭桥”课程,在课程组织上可根据内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求教与实习等多种形式。另外,培训者在培训中应针对地区实际,提出切合本地需求的操作,按照人才需求来进行设计、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并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被培训者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工作、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再教育、技术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养,是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等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医学教育理论,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关键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便使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7

关键词:操作性教学;技能训练;以赛促学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计算机教学中,教材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是: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软件,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查找所需知识;会安装操作系统、常用软件,能处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故障。但学生所学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3.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计算机只是用来玩游戏和娱乐

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以上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根据自身的计算机教学经验,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解决策略

1.对教材进行取舍

要注意教材的选取,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上课时不仅要给学生加入最新的相关知识,还要剔除内容陈旧、实用性差的重复部分。另外,对教材上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实际应用技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性教学方法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做,少讲多练,讲课中可从一些实例入手,讲解演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将计算机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门课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操作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硬件资源的优势,制作相应的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抽象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示和讲解,简化学生的认识难度,深化学生的认识程度,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创设,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计算机课程比较适合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一个章节一个任务模块,要求学生分模块掌握。比如学到word软件时,就分为认识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图片与文字排版等几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3.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训课教学效率

实践课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付诸行动,进行操作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在实训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使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的实施。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要求每组配备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及相应的工具软件。最好能做到设备略有富余,以便在设备遭到损坏后能及时得到补充,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教学生组装计算机时,我会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一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安装一个部件,同时要将该部件介绍给其他成员,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组装计算机的认识。

4.以赛促学,真正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

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的地方,就是职业学校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可以是全校范围的,也可以是分专业或分班级的。如举行班级计算机组装比赛、全校范围的计算机打字比赛、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既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又可提高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职业是练出来的。如我教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时,就是让学生分组,每月进行一次比赛,每次比赛给表现出色的学生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经过一学期的比赛后,95%的学生能独立组装各式计算机,能担任计算机及局域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总之,计算机教学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又因为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更新非常快,所以计算机老师在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更新提高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科学的头脑探究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为今后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时代呼唤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此,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是每个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尽的责任。广大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随着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是培养各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学校的重心自然放在专业课上,这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闲科、副科,在课程的设置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学每学期的课时和学制方面进行的缩减和限制,忽视了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不够全面,英语水平低下,就业竞争能力差。

2.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较差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英语基础知识很差,参差不齐,少数成绩较好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简单日常会话,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个别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二十六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由于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他们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英语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从而造成了英语教学的困难。

3.英语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

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大多数中职学校语音设备落后、老化,加上投入不足,使得必要的教学设施薄弱,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在英语教学软件的方面,一些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错位和偏差,没有积极地开发适合现代生源英语基础的软件,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

4.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满堂灌,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服从地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毫无选择地接受老师教授的一切。在当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课还处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中,往往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对策

1.改教材

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中国目前的中职英语教材一直未定型,各地对教材的选用比较混乱,存在许多盲目性。因此在相对同类专业中,要有一套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实用性的配套教材。这种教材应该是:(1)内容适度,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逻揖性、实用性,由浅入深,不应是跳跃式的,不应过深、过难或过易,生词密度也要适当。(2)学生在校既要学一技之长,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基础与专业结合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专业术语、单词、简短专业性文章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3)增加口语实训内容,加强口语交际,将听说课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听说课课程设计以听为辅助手段,以说为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大量地听说练习,逐步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突破口。要提高中等职业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改进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语言学家毛鲁曾说过:“tolearnit,doit…onlybypractisingcommunicativeactivitiescanwelearnto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因此,要将过去以讲授语法为主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流式、自学式相结合的教学;将过去单调的读、写模式转变为“听、说、读、写、译”训练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将过去静静、沉闷的课堂,转变为积极、活跃的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改考试形式,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水平

目前,中职英语的考试方式单一,多趋向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说过:如果你不会“说”,光知道那个空该填什么,那个题该选择哪个是没有用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雅思考试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重视语言应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多借鉴。学生的英语成绩,应当包括口试、笔试两方面,这样既检测了学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探索,总会找出一条能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英语教学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英语教师应在服从全局改革的要求下,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美平,谈中专英语教学改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Vol.19no.6Dec.2003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5702

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多年来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了许多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在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英语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被动,学生遭罪”的局面。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观念陈旧,英语教学与学习不受重视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由中专、技校或成人高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因此在许多教师甚至校领导的观念中,高等职业教育要么是中专的延长,要么是本科的压缩,这就导致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错位,极其不利于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同时,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也并没有得到学生、教师,甚至学校的足够重视,这是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现状不乐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1.2高职院校生源整体素质不高,英语基础较差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则更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和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过正式的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虽经过三年高中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另一种是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的“三校生”(中专、技校、职业中学),他们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的学习极感吃力,更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还抱着英语学习对日后的就业、工作用处不大,要彻底放弃学习英语的态度,这就使得英语教学很难取得成效。

1.3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欠缺,缺乏教学效能感

英语是所有高等院校都要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的现象,大多数教师每天忙于应付教学任务,缺少时间和机会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逐渐成为了“教书匠”,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发展新动向,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由于英语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现代教育观念还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和偏差,导致教学与现实脱离的现象不在少数。此外,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也使得许多教师缺乏教学效能感,出现了职业倦怠思想,进而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形成了一个教、学相互产生负面影响的恶性循环。

1.4教材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及受普通本科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职的教材体系与教材内容主要还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材的选取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仍然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为目标,以英语aB级考试通过率为考核指标,忽视了对各专业的行业英语的教学,与实际就业岗位严重脱离。另外,部分教材对于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生来说内容偏难,同时也不适合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1.5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缺乏、简陋、落后现象,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而英语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师继续扮演着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者的角色,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学科性,强调听、说、读、写、译并重,而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2应对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问题的策略思考

2.1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同隶属于高等教育而又不同的两种教育形式。他们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单一的外语人才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已经不再吃香,企业更愿意招聘“专业技能+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中只把专业技术的教学当作重点,而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的教育观念,加强对英语教学和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2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要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就得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及其英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理解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所处的不利位置而使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同时还可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增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教师也才能因势利导,逐渐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难不断地获得解决,兴趣也就会不断发展,于是学习成绩也就能不断提高。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相应减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也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高职英语教学规律,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丰富行业知识,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增强自身教学校能感,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4做好教材的选择与开发工作,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也即必须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英语教材的选择还应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打破材、学大纲、案的框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用不同的教材和内容。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这些都会极大地帮助学生借助教材掌握一定的实用性的英语。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英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而学习效果特别好。同时,英语教师也可根据本校情况开发出具有本校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

2.5英语教学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也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语音教学设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保障其英语教学效果。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是复杂的、有挑战性的,是一项系统工程,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各方共同作出努力:国家教育部应更加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督促高职院校搞好各项教辅手段建设;高职院校管理者和英语教师也应积极交流探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把英语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符合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83―02

1多媒体教学概述

含义多媒体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指多媒体计算机,还包括ppt、投影仪和通信设备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计算机,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所以多媒体教学实际上也可以被称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同时具备计算机功能及多媒体功能,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但使用到了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功能,而且使用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符号控制功能、语言功能、文字功能、声音功能、图形功能、图像功能和动画功能等,这些功能应用的本质在于对相应多媒体信息的应用,即将各种多媒体信息按照多媒体要素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和交互操作,最终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被理解为智能化教学系统,因为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设备不但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而且应用到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职能化。

特点

1)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其他媒体为辅助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能够实现媒体中多个功能及信息的交互操作及处理,与其他媒体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对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2)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不仅如此,还能够实现不同科目教学之间的互动,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3)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和血液,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4)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不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使教学打破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更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商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5)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等特性,能够使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及加工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中等职业教育概述

含义与范畴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给予职业教育,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高中教学和高中后职业培训;其目的是基于九年义务教育背景,实现技能型、高素质型及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B,以此为社会提供素质更高、技能更高的劳动者;其地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对整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都起着推动性和关键性作用;其执行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学历与初中学历同等的人员,学制一般为期三年。

特点

1)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新课改和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下,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教育教学,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实现理论教育,学生要根据实际需求及要求实现理论学习,以学以致用,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2)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组织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多数职业学校执行班级授课制,中等职业学校也不另外,就是将相同专业、相同文化水平和相同工种的学生组织在一个班级,然后根据班级综合学习能力及知识水平制定针对性授课内容。班级组织的形式一般包括全班、小班和个别,不同班级教学内容及形式不同,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多样性。

3)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中。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社会劳动者,其教学内容必定更趋向于实用性,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评价也更偏向于实用性,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

4)直观性,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中。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定会通过增加实践课程来实现技能培养,而相应的实践课程需要契合度高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最好是能够直观地、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和传授给学生,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直观性。

3多媒体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多媒体作为较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已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中的应用,使用到的功能包括文字功能、图像功能、动画功能、视频功能和交互式网络等。这些功能主要通过计算机显示器、语音传播器和文字输入设备(如键盘、手动画笔等)实现,能够实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教学环境的营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使用到的多媒体设备除了计算机以外,还有视频展示台、功放机和投影机等。

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和教学汽修专业课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用于教学的汽车实例展现给学生,然后利用电脑屏幕中的图片功能和文字功能,将汽车零部件相关图片展现出来,并利用动画功能及虚拟工具,结合信息技术,模拟出汽车零部件,并对完整的汽车模拟体进行零部件拆卸,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去感受汽车各个部件的组成部分,以加强对汽车零部件的了解。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还可向电脑提问,电脑会向学生说明或示范相关的正确操作方法;还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测验,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

应用于教学形式的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应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多媒体技术作为创新教学形式的关键,被广泛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形式创新是必然的。

1)利用计算机信息存储量大、运算速度快、存取方便和使用灵活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研发相应的教学软件,如设计专业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3dmax模拟软件等。2)中等职业学校要鼓励并支持讲课生动的教师,利用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屏幕、话筒、音响、影碟机、功放机、多媒体集中控制器、网络直播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_创出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如以前的多媒体教学以ppt教学为主,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屏幕和音响,在ppt的基础上实现视频教学形式的创新,并利用网络直播设备(如摄像机)录制教学内容,传播到学生学习网络上,以实现网上教学。

应用于学生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因材施教效率的关键。

1)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及数据收集归纳功能,将学生的学习偏向、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及知识基础水平总结出来,然后根据资料整理结果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该过程中会使用到计算机的文字输入器(键盘)、信息接收器及交互式网络等。

2)利用视频显示台、投影仪和屏幕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对于重难点教学内容,要利用视频展示台中的动画功能、计算机中的图片功能,将需要记的重难点内容凸显出来。

4)利用网络直播设备与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上的交流,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应用于学习效果的优化赤瑞特拉(实验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两个心理实验。一个实验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相关,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人类信息获取的来源多数为视觉,高达84%;来源最少的是味觉,仅1%;而来源于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比例分别为10%、3.5%和1.5%。这说明人只要能够看得见和听得见,就能够获取大量信息。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同时看见和听见,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多媒体计算机不但能够将信息以声音的形式传播出来,还能够以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的形式传播出来,所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中的声音传播器、文字输入器、屏幕显示器及信息传输器等,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内容的传授,将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及听觉来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调查显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电脑屏幕获取的知识内容是整堂课内容的70%,听到的内容为20%,其他的为10%,足见多媒体计算机中显示屏对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增加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