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十篇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十篇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4:19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1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新媒体传播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它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并将之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来,是我们应当认真应对的一项重点课题与难点课题。纵览我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应用,其形势并不容人乐观,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发挥,阻碍了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这种传播优势的研究和应用。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当其冲是要了解这种传播优势之所在,有的放矢,增强研究和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效性。基于以上的论述,笔者对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以下的概括和论述。

1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的优势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的优势,而这项优势是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在现实中,各种互联网网站比比皆是,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用户只要随意点击某个网站,就会出现许多所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囊括了方方面面,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兴起,这出现了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传播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网络贴吧等等。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这种互动性传播方式不仅具有极强的新颖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是其所不具备的。以新闻评论为例,对于这项内容,传统媒介通常只是简单地发表或阐述它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而受众者只是被动地接收这些信息,要么听要么不听,没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和自由。可见,传统媒介的这种传播方式严重限制了受众者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与这种传播方式不同,互联网新媒体在发表评论的同时,受众者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受众者以很大的互动空间。在新闻评论的过程中,这种传播方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实现了传播的双向介入,而且增强了传播的实际效果。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有着强大的好奇心,比较容易接收新鲜的事物。正是基于这种年龄特征,他们特别容易为互联网传播所吸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网络传播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正是年轻人的积极参与,使得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在不断扩大。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介的“势力范围”必然会不断缩小,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在一般情况下,传播是由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受传者是最最活跃的因素。在实践中,谁能充分利用这一活跃因素,谁就会占据传播界的主导地位。传统媒介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传统媒介缺乏有效的、及时的互动。而互联网新媒体却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优势,可以博得广大受传者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增强其传播的实际效果。

2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方式多向性的优势

在以前,传播媒介的传播形式都是单向的,或者是一对一的传播,或者是一对多的传播。例如,对于电视传播来说,它的传播对象或者是面向具体的观众,或者是面向所有的观众,而传播者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媒介的单一声音。这种传播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直到互联网新媒体出现以后,这种单向的传播方式才被打破。有了互联网新媒体以后,在同一的时间或者同一的地点,不同的人可以传播不同的声音。对于一部分受众来说,这种多侧面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通过兼听或者比较等方式,来具体评判信息的真伪。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受到了传播媒介的充分尊重,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的传播关系,这是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新变化。在传播过程中,虽然传统媒介也在尽量做到公正和全面,但是受传播者所接触的面以及所处位置的限制,要想实现这种公正和全面,必须积极地应对这些限制或挑战。而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恰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限制条件,朝着公正和全面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多向性的优势,这是传统媒介所无法匹及的。

3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受众随意性的优势

在生活中,媒介传播形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受众接受信息随意性的大小。对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来说,它们严重制约着受众接受信息随意性。在这些传播环境中,受众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在接受信息时没有丝毫的随意性可言。可想而知,信息传播如果没有随意性作保障,那么其效果和效能也很难得到最基本的保证。而与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切实保障了受众接受信息的随意性。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受众可以有选择地接受信息,不会受到任何地外界干扰,自由度非常大。而且,受众还可以随时地更换信息,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无限次地随意更换。再进一步讲,对于这些网络信息,受众有随意表达自己意见或建议的自由,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可见,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随意性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信息的利用和表达上。长期的实践反复证明,信息传播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基于广大受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而要想调动广大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切实保证他们接受信息的自主权。换句话说,要想激发广大受众的参与热情,必须保证他们接受信息的随意性。从这个逻辑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受众接受信息的随意性是增强信息传播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方面,互联网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传统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总之,在互联网新媒体所有的传播优势当中,受众接受信息的随意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4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服务性的优势

在现实中,广大受众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涉及到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信息的获得,都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来实现。例如,在以前,我们只听说过电视征婚或者报纸征婚,而在现在,网络征婚逐渐流行起来。与网络征婚一样,网络新娘也是一个非常热潮的词汇。而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与互联网新媒体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男女双方得以相识、相恋、相爱,最终由女方嫁到男方,形成了网络新娘。而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些情况在以前不是敢想象的,也是不被人所认同。通过这种变化,充分显示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威力,显示了其传播服务性强的优势。现如今,类似这种变化举不胜举,给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对于网络接受者而言,它们获取网络信息、满足各种需求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方式方法在不断创新。这种变化深受接受者欢迎,使网络传播形成了一种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服务性更加突出和强大。在实践中,反映一个事物是否具有服务性,要看这个事物是否能给服务对象带来帮助,是否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而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其服务对象始终处于一种惬意的氛围当中。例如,当服务对象想查询某项信息时,他们不用再去查阅繁琐的纸质资料,也不用进行各式各样的服务咨询,而只用将所需的内容输入电脑,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筛选出有用的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中,这些信息不仅可以浏览,而且可以下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迅捷性、合理性、全面性,让广大受众充分享受到上帝般的待遇,这正是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服务性强的充分体现。

5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丰富性的优势

在现实中,一种传播媒介是否具有传播优势,有很多的衡量标准,信息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信息量与传播优势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信息量越大,传播优势越明显;相反,信息量越小,传播优势越不明显。当然,这种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信息量与传播优势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在以前,传统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这与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体。在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环境中,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这严重阻碍了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地增大信息的传播量。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互联网新媒体应运而生,互联网新媒体一经产生,便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信息的增长速度和水平在明显地加快,切实保证了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对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来说,其传播者和接受者遍布世界各地,其信息传播量也无以计数。面对着这么庞大的信息量,广大受众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新媒体下的传播平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信息“大超市”。在所有的传播优势当中,信息丰富性是最基本的优势。互联网新媒体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信息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它的传播优势,这是长期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结论。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互联网新媒体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加强这种优势的研究和应用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想将这项工程做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目前我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我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最后,我们要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加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应用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文德.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分析.甘肃科技,2005(12).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2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传播;网络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021-02

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信息传播环境下,互联网信息传播极大地推进了整个世界对于中国的知晓和沟通,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和平发展的信息环境作出了贡献。中国的互联网国际传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来,除却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共同点之外,基于中国国情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国际传播在中国的发展基础

1986年,中国发出了第一封邮件拉开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互联网开始为中国公众的信息传播服务。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普及,网络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来自全球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更快更广泛更直接的传递给了中国的公众。

首先,网络国际传播得以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变得简易、可操作性强,大大降低了互联网的门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行预订等的用户规模都在扩大;微博等社交媒体,吸引了将近半数网民的参与。而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如电子邮件、论坛/BBS、博客、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则有所减少。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次,中国公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互联网为国外文化产品的引进提供了平台,人们通过互联网收看美剧、日本动漫、收听黑人音乐、欧美电影等,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同时广告在互联网的大量投放为互联网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了行业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在过去的五年里均呈快速发展态势,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中国互联网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起来的,它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一些人将台湾歌手邓丽君飘洋而来的歌声批为“靡靡之音”,港台音乐遭到抵制。随着人们思想的开化和文化去政治化的意识,港台音乐在内地又红极一时。互联网信息传播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而且架设起中国与世界进行全方位信息沟通的桥梁,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了解世界开辟了最迅捷、最有效的信息传播通道。

二、当前中国网络国际传播的特点

近十年间,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正在告别互联网早期公共信息传播与私人信息传播的初始形态,完成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初级到高级的历史进展,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潜能。

(一)可传播内容的范围扩大

网络传播为公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当电视走进公众的生活,人们通过电视可以观看到大型体育赛事、实时的国际事件等,网络更优于电视,它不受时间与次数的限制,传播的内容范围也不仅局限于此。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在网络上点击查看自己所需的内容,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解决了信息的自由流动。

互联网还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善,网络让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的购买。人们只要点击国外商品的官方网站,就可以预订和购买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商品,在互联网上完成挑选、下单、付款的一系列过程。产品/商品的国际流通,不仅有利于商务沟通交流,也让中国消费者通过对国外产品的解读,加深了对国外的理解,有利于更加客观的认识世界。

(二)传播载体多样化

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并且与计算机互联网相比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计算机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移动用户的隐私度远高于计算机网络用户的要求。不同于互联网公开透明开放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信息不容易被搜集和监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传播更自由,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不安全状况的发生。

(三)由政府主导的网络国际传播

在中国,政府仍然在互联网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国家通信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行业管理,包括对中国境内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中国在网络连接点设置防火墙,拦截了部分国外的数据包,导致部分网站不能访问,网民需要“翻墙”方能浏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众“翻墙”浏览国外的网站属于违法行为。

尽管政府的牵制使国内无法完全畅通的在互联网与世界共享信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信息侵略,降低了不客观的恶意舆论对中国网民的不良影响。互联网受政府控制检测的同时,也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政府形象,保护了国家和国际话语权。中国政府不断完善互联网发展与管理政策,使其更加符合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内在规律及客观需要。在实践中,注重借鉴世界各国发展与管理互联网的有益经验,共同促进世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

三、当前网络国际传播的制约条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在全球已经名列前茅,但在科技等软实力方面仍然受到自身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制约。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手段希望在互联网领域继续保持其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从这场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中提升国际话语权。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在web2.0时代,以个人为中心的应用已经摆脱少数商业精英力量的控制,信息传播的内容多样性、互动便捷性与个性化订制功能大大增强,信息生产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大众,推动着互联网朝着亲和开放的方向发展。网络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公众自由浏览、检索、下载,垄断着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西方国家难以垄断互联网的话语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传播中长期难以发声的劣势处境有所改善。但发展中国家想要打破西方国家对信息的封锁、出于政治需要的价值观强加、对国际事件的歪曲报道等问题归根结底仍需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实力,西方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雄厚、科技发达,在网络传播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更新网络科学技术,控制全球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无论从殖民时代,抑或是当今的网络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新闻议程设置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近些年来,美国凭借其发达的高新科技,充分利用网络走在全球的社交平台的最前端。

(二)我国对信息传播的控制与保护

我国政府充分的意识到互联网将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了关于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在国际上,互联网曾被认为是一种民主化甚至是革命意义的传播工具。西方国家对全球信息传播议程的控制,并没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消失。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涵盖范围更广的信息技术协议,从而在信息技术领域里进一步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国际上,一些极端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斗争。因此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本国的互联网进行着监管与控制,防止西方国家的政治言论的渗透。

(三)城市化程度相对不高,农村比例大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国际传播都具有边缘化的特点。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本身,信息的主要传播对象是针对城市用户群体,而很少有针对乡村的传播。

首先,农村网民占中国总体网民的比重小。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中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农村人口,人数超过7亿,其中网民仅有1.36亿,仅占农村人口的五分之一。农村网民所占的相对比例较小。

其次,农村网民相较于城市网民不关注国际信息。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口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国家政策、民生等问题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国际传播的信息内容与他们关联度小,因此对国际事务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相对城市网民较少。我国农村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作为网络传播载体的计算机设备及其使用技术难以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也是制约国际传播的因素之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变革,导致现代传播生态格局和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构。随着互联网与手机的融合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成为了国际传播争夺话语权的重要工具。中国应该在互联网国际传播中坚持传播,防止被美国宣扬的“互联网自由”观念所渗透;并且也要加快科技研发的脚步,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方面取得新成果,提升自身在国际传播秩序中的话语权,在重构“中心”和“边缘”的国际传播格局中赢得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田智辉.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7).

赵云泽.论网络传播对国际传播秩序均衡化影响[J].国际新闻界,2003(6).

黄艾.国际传播的研究热点回顾与趋势展望――2012国际传播文献综述[J].对外传播,2012(12).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中国会议,2006.

《政府白皮书》中国互联网状况[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06-08.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3

[关键词]互联网站;体育信息;信息传播;特征

1、互联网站体育信息传播的特征

1.1体育信息摄取和传播频度相对较快。新闻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和传统报纸媒体相比较,网络信息传播在传播时效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报业媒体无法比拟的,各大型网站在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之后,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传播到另外一个角落,这种高效率的传播途径使得大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任何体育信息,包括赛事状况,调查发现,对于赛事而言,有95%左右的信息浏览人员都希望在第一时间甚至同步了解到赛事的状况,而不是之后的几个小时,大众对于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就迫使互联网站在体育信息的获取时必须做到高效,另外,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赛事及体育明星的重大信息,都必须第一时间告之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体育爱好者,所以各大网站在体育信息更新方面更新频率非常快,调查发现在体育信息更新频数方面,基本上各大互联网站都能做到与事件发生的同步革新。

1.2体育信息的高度互动与参与性是网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任何一个网站而言,免费的信息获取需要网站承担较大的支出,为了在收益方面有更卓越的表现,就有必要了解大众对于信息的兴趣程度和关注程度,所以几乎所有的网站管理人员都会对自己网站的信息参与和浏览人数进行及时的统计和分析,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首次允许运动员可以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发表自己的博客,这为运动员会赛事观众及支持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观众可以了解更多队员在赛事期间的心得体会、情感变化,通过这个网络交流平台,也可以让观众对队员了解更多,反过来,队员受到观众的支持和关注,对于提升他们参赛的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

1.3体育信息的自由选择性为用户的信息获取提供了诸多方便。相比较报业而言,互联网信息的容纳数量是巨大的,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轻松的在各大网站搜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这种便捷性在传统媒体中是无法实现的,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版面限制信息容量相对较小,这本身就使得二者在市场角逐中网络信息传播更胜一筹,比如对于赛事密集的奥运赛事和足球世界杯,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关注的比赛和体育明星。

1.4娱乐化发展成为网站体育信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伴随着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于体育所赋予的价值,体育的休闲娱乐功能在大众生活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互联网站在体育信息传播中也具有明显的娱乐化趋势,以前的网络媒体受人们观念的影响,在体育信息报道中,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的状况,这和传统媒体的风格是完全一样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信息的获取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精神、体育明星、体育传奇色彩等方面的内容上,这就要求网络媒体在信息选择上需要注重这些信息的挖掘,信息的趣味性、可阅读性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所以带有故事情节的各类报道逐步占据了体育信息传播的大多版面章节。所以体育信息娱乐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媒体报道的主流趋势。

1.5媒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资源共享成为当今体育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即便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网站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体育信息都能够及时地采集到,这需要传统报纸、电视台及其他互联网站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发展,所以在面对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时,这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一份报道,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搜狐网站与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等国内知名电视合全国众多卫星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平面媒体构建了一个专业的媒体联盟,而新浪、网易等知名网站与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世界知名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体育信息的摄取和报道编制了一个立体式的网络联盟。这些短期联盟一方面可以提升各个媒体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资源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2、互联网站体育信息传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面对各大互联网站体育信息的传播与发展,我们在看到成绩的一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不间断观察国内外众多互联网站对于体育信息的选择和传播,我们发现信息的过于集中是普遍存在的通病,也就是说在现有的信息传播中,各大网站对于信息的选择和传播方面,可以选择的内容非常有限,各大网站在同一时间所报道的内容惊人的相似,这对于任何一个网页浏览者而言,通过一个网站就可以查询到所有的体育新闻信息内容,这势必造成网站资源的相互耗损。另外一方面,目前的体育信息传播大多数还是以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和体育人物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与体育相关的其他信息传播相对较少,这也反映出来,信息需求人员对于体育信息的获取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信息面相对较窄。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信息的选择方面,各大互联网站除了信息的共享之外,更多时候,应该拓宽体育信息的涉及面,这样对于信息获取人员而言,就不会把体育信息内容局限在某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对于体育信息的获取和学习以及获取人员的可持续获得信息,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在体育突显娱乐功能的同时,更多的体育信息需要我们借助媒体来传播,而在众多媒体传播中,互联网的传播途径无疑是最快最便捷的,网站的发展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用户,与此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访问量,提升网站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国素质教育人才的发展战略势必会为网络用户的增加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网络体育信息传播中我们看到了取得的众多成就,但是在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努力解决,为体育信息的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慧.中国体育电视转播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4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它构建起来的网络空间消除了传统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将人类带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革之一就是人类传播方式的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有着与其他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新特征,是最便利、快捷、综合的传播方式。一、传播技术的飞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技术也实现了飞跃,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传播开启了人类传播历史的新篇章。(一)传播工具的创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表现传播工具的不断创新,即传播工具从较为原始、简单发展到复杂和尖端。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把传播媒介的作用看成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人类最初只能通过自己的感官如耳朵、眼睛、嘴和手等来交流信息,有了文字以后加之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人的感官第一次得到了延伸,可通过书本、信件、报刊来传播和接收信息。在有了电话、广播、电视和通讯卫星等现代传媒以后,人的感官又一次得到延伸。[1]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感官再一次得到提升,而且这一提升是综合、全面的。网络是集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传播媒介之大成,在网络传播中,传递的不是单一的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也不是它们的简单集成,而是把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把原本需要通过不同“通道”传播的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纳入同一通道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原有的不同媒介的技术鸿沟已不存在。(二)传播性质的综合。根据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按照受众的数量可将传播活动分为个人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不同类型。个人传播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群体传播是点对多的传播;而大众传播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传播成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定向的活动。大众传播的载体是大众传媒,它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也是一种舆论工具,大众传媒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同时是信息和舆论的控制者。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面,乃至面对面的传播。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个人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突破了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二、网络传播的特点传播技术的改进之所以能带给人类一个全新的时空概念和生活方式,其原因在于这种技术或者方式拥有不同于以往技术或方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自身获得了比以往媒介更强大的符号负载力量,能够更有效地击穿时空阻隔,达成更为有效的沟通。[2](一)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从技术层面而言,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网络信息交流系统中,不同型号、不同厂家、不同系统的计算机能够共存于同一个网络之中,不同网络可以通过网络协议相互传输信息和交流信息,而且,这个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可以兼容新的技术。“包切换”方式连接的无中心的分布式网络,使互联网避开了中央控制的问题,任何一国的政府都难以将互联网封闭在边界之内,人们总有办法突破限制,连接到外界中去。由于所有分布于不同家庭、单位、地区和国家的计算机被连接起来,整个世界将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系统的整体,人们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很多人曾设想的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目标成为现实。(二)海量性。计算机采用了比传统信息处理方式远为先进的记录、处理和传播方式,将所有的声音、文字、图像等都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经过压缩来高密度存储。网络传播的单位是比特,计算机以及由它组成的互联网系统,其能存贮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反观传统的媒体,书籍、报纸因为版面和保存的原因,其承载的文字是有限的;广播、电视限于频率和时段的原因,也不能传播大量内容。而且计算机网络不仅是因为个体的存贮量大,它更可以将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分散地存储在与网络相连的各个节点的客户服务器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储量是网络传播的一大优势。(三)迅捷性。网络传播具有快速扩散能力。它消解和降低了传播载体的连接障碍,网络传播所需要的全部配备就是一台电脑,一台调制解调器,一根连线,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实时地把信息送上网络。与传统媒介不同,互联网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网络传播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上的空间概念,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无阻碍化。[3]网络传输中,信息是以光速传播的,世界上的任意一个接入互联网的节点,可以瞬时地交流,几乎是没有“时差”的。近年来手机上网技术的普及,使网民上网更加便利,进一步提升了网络传播的迅捷性。(四)综合性。网络传播的一个吸引人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提供传统媒介所不能提供的表现方式,而且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综合的表现形式。过去,报纸以文字方式传递信息,而广播以声音来传递信息,电视则在广播的基础上,以“音画结合”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而网络是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全部整合为数字信号来传播。互联网技术综合了原来所有的传播媒介,成为了一个集大成的传播系统。(五)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的最基本的特征。网络传播交互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直观的表现是人与机器的互动,更深层次的看,交互性体现为不同网络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网络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活动,任何一方都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对于传播方式而言是质的飞跃,因而具有革命性。它深刻改造了长期习惯于单向灌输的传统媒体。网络学家尼葛洛庞蒂对这种变化有详细而形象的描述:“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a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的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4]#p#分页标题#e#三、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网络传播正在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其特征在于它已经成为“融媒”,不能再以固定空间为衡量标准来看待现在的传播形态,网络融合了原有的各种传播形态和传播渠道,同时且共同发生着作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融合,传播方式和时效也与传统时代完全不同了。[5](一)“传”与“受”的辩证统一。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结构基本是稳定的,传者就是传者,受众就是受众,不轻易互换“身份”。在网络传播中,信息的生产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不是固定的,是随时互换的。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受方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搜索、主动寻觅,传方的主动变为受方的主动,传方的推出变为受方的拉取。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传受主体双方的不平衡关系,它除了保留了传统大众传播中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还运用了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传受关系是交互式的,传播的角色变换是实时的,这进一步形成了“传”与“受”的辩证统一。(二)全新的“议程设置”环境。“议程设置”是重要的传播权利,它决定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话题。在现实社会中,个人很难获得“议程设置”的权利,大众传媒几乎垄断了“议程设置”,公民议论的话题都是由传媒经过筛选后提供的,人们不得不接受媒体为他们设置的“议事日程”。由于传媒的报道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这也就影响着民众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控制传媒也就控制了话语权。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民也能主动参与议题的设置,传媒不再拥有对议程设置功能的垄断权,而且媒体要想在网络空间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主动迎合网民感兴趣的议题,网民成为了议程设置的主体。(三)小众化与分众化。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诸如小众、分众、个性化等概念也开始成为网络传播的主流词汇。小众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而言的。典型的小众化传播,就是传播对特定的信息针对特定的用户的传播模式。所谓分众化就是根据受众的特点划分受众群体,而后划分不同的媒介组织,定制不同的媒介信息来满足这些不同群体的需要。[6]分众传播就是指面向一个有清晰特征的受众群所进行的“窄播”。分众传播的思路,就是如何从获取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为目标转向以获取某特定部分人的注意力为目标。因为网络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传播内容要想吸引大多数人的关注是很困难的,只有牢牢抓住小部分网民,才能最终实现“积小成大”。(四)传播的去中心化。网络传播展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趋势。网络技术本身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从隔离到兼容、从集中化到分散化的过程,分散多元的网络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呈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权力思想。[7]传统媒介的传播结构是:信息传播者在交流中处于决定传播内容的支配地位,实施着以传者为主体的“中心———边缘”的传播结构模式,“把关人”则担负起信息审核的责任,有着最终的决定权。网络传播的互动方式打破了“中心———边缘”传播方式,传播主控权力被削减。网络还颠覆了传统媒体把关人地位,网民通过网络这一新平台新环境可以自主选择、自愿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看法等,网民也可以履行把关人的任务。[8]当“把关人”的权力瓦解后,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实现了网络传播自由、多元和开放的优势。平民化的网络主体,消解了精英、权威对现存社会的话语主导权。(五)网民个体力量的凸显。网络传播有许多新型的载体,它们赋予了网民前所未有的传播权力,个体所拥有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超越组织,超越政府,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最为典型的就是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用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互联网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微博加以发挥,融入了个人性、即时性、互动性等新的特征,将其打造为一个开放式的个人信息分享平台。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微博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其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微博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使“自媒体”或“个媒体”特征更加突显。网络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前台,整合了既有的信息系统,动态中平衡着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草根”群体的不断涌现和壮大正体现了网络传播的特点。[9]网络传播的发展使得话语权回归到民众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网民都能够成为网络中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获取者。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5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政策传播;政府传播

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动力。指出,要将互联网信息建设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以实现互联网在新常态下的“大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在借助互联网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发展外,更关键的是依托互联网持续国家创新治理的探索,加速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改变着人类政治生活的方式和获取政治话语权的新型渠道。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科学技术与政府机构密不可分,国家必须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方法、策略为国家制定计划,采取措施,以及改进和提高科学方法提供了合理的方法。[1]互联网作为现下及未来的国家发展重点战略,以“融合、协作、分享”的精神和先进的技术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公共政策的传播带来新契机、新要求、新动能、新挑战。学界对于传播的定义为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包含人类一切的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根据不同角度,传播被分为五种类型: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公共政策传播是公共管理学与传播学的结合,其传播类型涵盖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信息仅限于人际间和组织内。本文研究的是公共政策如何从政策主体端的政府传播到政策客体端的公众,不属于内部传播形式。大众传播指传播主体借助传播工具进行广泛传播的传播活动,政府在传播政策的过程中必定要借助传播媒介将政策传播至公众,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因而将公共政策传播归于大众传播的一种。现代社会的传播行为基本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但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性,政策传播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大众传播活动的特征:一是政府作为管理国家的唯一社会组织,具有远超于一般传播主体的独特性和权威性;二是政策传播作为政府执行国家政策的重要环节,相比一般传播活动具有高度的强制性;三是政策信息区别于一般的传播信息,政策内容受到政策主体的严格控制。公共政策传播是政策成功施行的保障,传播的高效能为政策的成功奠定基础,[2]因此,公共政策传播成为政府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诺伯特•维纳据其控制论思想提出,信息及其传播作为有机联结社会的重要“黏合剂”、“动力源”,一个社会中具有主要影响力的传播格局及手段的改变,直接决定着此社会未来的组织方式、构造逻辑和运作法则。[3]政策信息及政策信息的传播,作为政府管理国家、社会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的信息传递及发展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建设符合未来国家发展趋势的政策信息传播格局,正确的精神导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必不可少。将互联网与公共政策传播进行融合,以新思维、新技术加快公共政策传播的更新与改造,是突破传统政策传播困境的新诉求,也是规范发展现代政策传播、提升政策执行力的有效路径。探求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是实现公共政策传播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最终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意义所在。

一、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的演化态势

传统公共政策传播,因时代背景的特点和技术约束,传播模式多注重于控制和宣传,政府作为政策传播主体,具有高度主导性和强制性。这一时期的政策传播性质偏向于政策宣传,因此多以“直线型”传播为主要方式,具有单向性。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普及的广泛性,创建了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4]公共政策的传播,从控制和宣传演变为协商和互动,由“直线”、单向改为多方式、双向的政策传播形式,经历着从信息封闭、垄断转为全面开放、网络共享的变化。互联网技术对传播形式、速度的极度丰富和全面提升,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信息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演化阶段。

(一)政策传播的途径拓展

传统的公共政策传播模式中,政策从政策主体到达政策客体间的途径是单一的。单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传播途径的单一性。传统的公共政策传播采用“直线型”传播方式,是与政府部门的科层制特征紧密联系的。这种体制性的传播途径多以文件为载体,按照政府的层级机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级传递。众多的环节和狭长的渠道导致政策信息传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超过规定处理时间的政策信息滞留,还会致使随后的政策信息堆积阻塞,降低政策传播效率。单一性的另一方面是传统政策传播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由于“直线型”的政策传播方式,单向上行和单向下行的政策传播途径都无法实现政策信息的反向回馈,形成政策传播的宣传性特征。公众能够接收政府的政策信息,却不能反馈意见,不仅降低政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政策的科学施行。互联网背景下,政策传播形成了多方式双向的传播方式。相比传统“直线型”政策传播,互联网的应用使政策传播拥有更多方式。政府信息的网络化建设和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政策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被公众以多种方式获取,政策信息由“直线型”传递方式转变为“水波型”扩散方式,公众不再局限于处在“直线末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能借助互联网主动、多方式的获取政策,消除因下发过程中政策阻滞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互联网改变了政策传播的单向性。互联网共享、交流的特征实现了政策传播途径的双向可交流性和可反馈性。美国未来学家p•萨福认为,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工具,也提供了更加快捷、有效、经济、便利的公共沟通渠道。[5]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重新定义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双向可交流的政策传播反馈途径,满足公众对政府政策提出建议的要求,畅通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交流渠道,是实现公民话语权和人民当家作利,也是保证公共政策民主、科学的重要实现方式。政策传播的目标群体除去作为政策信息的接受者,还可能借助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政策信息反馈者、加工者、再决策者,提升了政策运作中的互动性,极大改善了政策传播效果。

(二)政策传播的效果优化

J•克拉帕等人认为,大众传播活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以单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和影响通常是有限的。[6]传统政策传播模式下,传播途径集中于广播、报纸等手段,层层下发的文件到达政策客体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着政策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效果。此外,传统政策传播模式下的政策传播还具有易逝性,由于技术限制,政策信息没有匹配的备份储存库,经信道传递后即消失,政策信息的储存难度大。除却收集报刊外,公众没有其它有效途径获取已的政策信息,给政策传播和政策实施带来不便,不利于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互联网技术引入后,政策传播由线下逐步向线上发展,极大地提升着政策传播的效果。一是信息传递速度的突破正优化着政策传播效果。网络作为一种数字化传媒,其“超时空性”可以使信息实现存储和实时传播,不受限于时间和地域。基于数字基础的非线性传播能够突破传统政策传播所需要经历的重重关卡,打破速度限制,政策信息从网络途径散布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比传统政策文件下发,网络资源和共享平台对于政府公共政策传播而言的改变,是抛弃了层级制和单线性的途径短板,使政策传播的速度由慢向极速突破,以此实现政策传播效率的提升。二是政策信息的可存储化优化着政策传播效果。互联网技术下,政策信息的同时,所有数据便自动收集、上传至网络后台,加之云技术服务将所存数据需要的空间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上,不再占用物理空间,实现数据在线永久保存。政策受众可在政策后的任意时间通过网络调取、查阅政策信息,不再受政策信息时间的限制,避免因错过政策而承受损失。政策信息的可储存延长了政策的生命力,同时提升了政策传播的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的现存问题

(一)政策传播存在“形式主义”,信息更新不及时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政策传播发展的初期,为响应国家政策发展网上政务,部分政府并未清晰界定互联网的概念,匆忙创办政府网站,盲目开通政务微信、微博,只在表面形式上符合互联网的要求,却缺乏实际的互联网运作,导致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部分政府表面设立政府网站,创办若干政务微信、微博,但实际却疏于运作,导致网站长期得不到更新,政策信息滞后,内容不完整,公众无法及时查询和知晓相关政策内容,存在典型的披着互联网的外衣,却没有体现互联网内涵的形式主义。此外,互联网要求更加注重政策传播过程中多个途径间的分享与联合,但部分政府的政策传播途径建设却依旧浮于表面。表面创办政府网站、开通政务微信、微博,单以政府连网的举措滥竽充数,实际上并未以互联网精神和技术更新实质内涵,多种政策传播途径尚未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表面工程”与“形式主义”导致数字鸿沟继续扩大,造成公共政策传播效果未及预期要求。

(二)政策传播监管乏力,难以回应公众诉求

技术升级使传播行为的成本缩减,公共政策的传播变得更便捷,但网络开放的特征使得不规范、不法途径也随之增多,给政府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政策传播过程监管乏力,缺乏公众的互动参与,难以体现互联网时代的共享与互通价值。目前国家仅颁发了150张网站新闻许可证,按照规定没有许可证的网站不具备刊发相关政策信息的资格。但实际中政策新闻经合法途径后,同一信息能够轻易地从不同来源获取,一些并未获得国家新闻转载授权资格的网站,也向公众传播着同样的信息。部分微信、微博等传播途径同样没有官方传播的授权,却在广泛地肆意传播。以“网约车新政”为例,在官方部门政策后,除了具有传播资格的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网站转载之外,还有一些诸如智能交通网、本地宝等不具备传播资格的网站转发了政策的全文信息。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提高阅读量,部分以此牟利的商业媒介会在转载中更改标题,攥写夸大、恶意的评论,给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极大地损害。因此,政府急需对散布不实政策信息的政策传播途径实施有效监管,利用网络技术监管政策信息传播的全过程,避免因不良政策信息的传播给政府、社会、公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政策传播反馈阻滞,缺乏公众互动参与

参与模式理论强调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对政策施加影响的方式和机会,提高公众在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7]政策的反馈途径作为政府获取民意的有效途径,是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基本方式。传统的政府政策传播以自上而下、单向输出为主,提供给公众能够反馈建议的渠道不够畅通。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政策反馈途径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整体看来依旧进度缓慢。部分政府的政策传播反馈渠道未能打通,导致政策传播反馈严重滞后。2016年国务院抽查全国政府的网站建设情况,有14.7%的网站不达标,缺乏在线互动功能,即公民缺少与政府交流的有效途径,公众的政策诉求难以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合理的政策建议也难以得到采纳和回应。一些政府的官方微博账号,在有不少网民关注、享有深远传播影响力的情况下,却禁止网民发表评论。就目前情况看,互联网背景下政策反馈途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政务微信、微博与网民的交流次数远小于其粉丝数量,政务网站、公众号等功能还是注重“一对n”的宣传,而非互动与交流,政策反馈途径的建设明显力度不够,导致双向交互的沟通途径发展滞后,政策传播还未真正脱离政策宣传阶段。

(四)政策传播途径间互动不足,联动建设欠缺

互联网对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提出的创新要求,不仅限于在传播形式上创新,更注重众多政策传播途径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新要求下部分政府部门在政府网站、政务微信与微博、客户端等多点布局,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分发政策信息,力图构建政策传播途径间的互动机制,以互联网融合的内涵打造联动的公共政策传播生态系统。但实际运作效果显示,由于各政策传播途径的传播对象不同,传播目标存在差异,导致传播途径各有特点,因而政策传播途径间难以形成高效的互动模式。虽然政策信息传播的出发点相同,实质上众多政策传播途径各自为营,传播路径依旧受限于各自擅长的传播领域,传播途径间缺乏交集和互动,并未形成预期的政策传播网络。此外,政府间“信息孤岛”的存在加剧了政策信息共享与传播的难度,政府的政策传播途径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实现联动作用。因此,如何兼顾众多政策传播途径的特征,通过技术手段糅合各传播途径的长处,打破“信息孤岛”,融合众多的政策传播途径,是互联网对政府政策传播创新建设提出的新挑战。

三、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

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块跨越国界的“在线空间”,互联网成为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已经到了一个无阻碍的、崭新的阶段,技术手段的进步更新政策传播的理念、创新政策传播的内容、丰富政策传播途径的形式、升级政策传播的工具,进而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

(一)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创新政策传播理念,避免政策传播的形式主义

党的十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作为今后发展的五大理念。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需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重塑政府政策传播新理念,强化和重塑政策传播途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等新理念新思维。目前,部分政府部门对互联网政务管理模式还缺乏客观、深入的认识,依旧默守传统的管理模式,奉行政策强制宣传的工作主旨,消极对待互联网治理方式,造成“形式主义”盛行。技术政治理论认为应在技术政治化的过程中,借助政治强有力的社会调节手段,指引技术向人类期望的方向发展。[8]互联网的前缀,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政务服务上网那么简单,而是要求施政思路的整体改变。如果政府无法及时调整治理理念,从根本上求新求变,依然滞留在简单的“政府上网”层面,办事方式简单叠加,反而会给公民增加麻烦。因此,政府要通过政治过程引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率先垂范引入互联网精神重塑治理理念。用辩证眼光看待互联网给公共政策传播带来的影响,在管理理念上吸纳互联网共享、融合、人性化等精神,在数据开放、政策传送、社会互动式管理方面展开创新,促进政策协调,政策信息公开促进共享和开放,进而促进思想、信息、数据的更大范围、更快速度流动,通过构建传播网络的创新体系来助力“互联网政府”的建设。

(二)以人性化为主旨创新政策传播内容,加强政策传播监管政策信息

作为国家制定的大政纲领,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政策内容也多以严肃、官方的文字或语言为表现形式,刻板的政策宣传成为政策传播的主要特征。但因时代变化,政策受众对于政策内容的偏好发生着变化,现代社会中人们趋向于追求新鲜事物,传统、严肃的政策内容难以吸引公众的注意,降低政策传播效果。此外,政策内容过于专业、语气严肃,解读政策的困难和被动大大降低了公众获取政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创新公共政策的传播,提升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政府需对政策内容进行适度创新。政府部门可以在政策内容上进行平民化阐释,将官方语言转化为易懂的大众语言,并辅以生动、拟人的图表视频等表现形式,使政策信息在海量信息中引人注目。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创新政策内容,能够降低受众的政策解读难度,提高受众的阅读意愿,同时也能拉近政民距离,利于政府亲民形象的树立。网络时代信息的数量无法以单位衡量,不实、虚假的政策信息威胁着政府的管理和公信力,因而政策传播内容的创新同样需要监管的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应从技术上寻找突破口,利用数据挖掘和云计算对政策信息的传播进行严格地审查和筛选,对不具备新闻传播资格的传播途径,以及传播虚假政策内容的网站或微信、微博等采取惩治措施。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规范政府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是保证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良好发展的前提,也是树立政府易沟通、竭力服务形象的有效路径。

(三)以多元化为方向创新政策传播方式,加大反馈建设力度

社会发展下人们步入分众时代,即因为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人们的需求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同。根据分众时代的特征,在公共政策的传播中,根据不同区域以及政策受众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政策传播方式,对政策传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乡村中政策的传播以广播、宣传手册为主;城市中政策的传播则以报刊、移动媒体为主。因此,政策传播应创新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把握传播规律,提升政策的传播效率。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多元化政策传播方式的代表,政府部门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大政府网站、“两微一端”等政策传播新方式的建设,满足分众时代下公众的不同需求。长沙市的政府官方门户网站将“政民互动”作为四大板块之一,包含在线交流、市长信箱等功能,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并针对年轻群体开设微博账号“中国-长沙”和微信公众号“中国长沙”,与公众展开交流;此外,长沙市政府还开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的app应用程序供公众下载,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创造新平台。网络时代的政府政策传播以协商和互动为主要特征,因此创新公共政策传播同样需要促进政策传播反馈途径的建设。政府作为政策信息的方,要不断完善政府网站自身的互动交流功能,将政民互动、政民对话作为网站的基本服务功能之一进行建设。对于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政策传播途径,要发挥交流互动的功能,听取公众的意见,安排新媒体营运人员对公众提出的疑问做出回复。对没有或者更新缓慢的政府网站、停止更新或关闭评论区的政务微信微博等勒令整改,畅通公众与政府的交流渠道,确保公共政策传播反馈途径的高效建设,为构建公民的网络化参与机制提供助力。

(四)以“互联网+”为前景创新政策传播技术,形成政策传播途径的联动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途径得到拓展,但各传播途径间并未形成联动机制,导致政府传播尚未达到系统化、最优化的效果。因此公共政策传播途径创新还应符合互联网融合、协作的精神,推进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技术促进众多政策传播途径间的互动与融合,形成政府政策传播的联动机制,实现“1+1>2”的政策传播效应。“互联网+”是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为技术核心,融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新生态。政府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纸媒、广播电视与网络等政策传播的途径归集,形成多元维度结构支撑的政策传播途径。2015年两会报道中,光明日报的《炫融特刊》是融合性政策传播途径的成功尝试,通过将音频、图片和网友评论等功能融入报道中,实现了众多传播途径间的“打通、共融”。此类“融媒体”打通众多智能终端,完成由纸媒到移动媒体的传播三级跨越,促进着报网一体化、传播途径立体化与传播过程生态化。[9]政府可借鉴光明日报的技术路径,借助技术融合政府网站、报刊杂志、政务微媒体等众多政策传播途径,以众多政策传播途径间的协作,形成政府政策传播途径的联动机制。此外,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GBCp(政府-企业-公众与社区-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三角模型,以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为中心,政企社协作尽快完成“云+网+端”的设施布局,以基础硬件的升级创新政策的传播技术,增强政策传播的影响力,打造立体多维的政府公共政策信息传播格局。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政策传播创新,是利用技术手段和内涵对公共政策传播进行的创新。技术对传统政策传播的持续改造,极大地拓展了政策传播途径的形式,优化了政策传播的效果。联动、融合、互动、规范的创新政策传播发展,促生新的公共政策传播生态系统。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将成为发展多维立体的政府传播格局、促进政府治理进步、推动政府现代化治理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张付.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渠道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11).

[3]喻国明.用“互联网+”新常态构造传播新景观——兼论内容产品从“两要素模式”向“四要素模式”的转型升级[J].新闻与写作,2015(6).

[4]马小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政策创新研究——基于信息传播变革的视角[J].理论观察,2016(4)

[5]卢山冰,黄孟芳.传播学理论百年回眸[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3).

[7]刘熙瑞.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8]刘同舫.技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J].学术论坛,2005(8).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6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采编和传播的频度加快,体育信息传播表现出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受众由被动变为主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跨媒体竞合发展。未来,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将更加注重新技术的结合和使用,将促动“受众“向“用户”转变,各综合门户差异化趋向加剧,网络视频将会成为网络体育信息的主要传播形式,且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现代传播手段和经济形态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休闲娱乐等领域,体育信息已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信息资源。infoseek搜索引擎显示,全球排名前10位的搜索主题中体育排在第6位川。目前,在国内的大型门户网站中,提供较为丰富的体育信息和资讯的网站主要由综合性门户网站、地方性门户网站、垂直型门户网站和专业体育网站组成。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目前,体育信息类门户类网站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仍是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家。本文对体育信息的和传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也主要以这些网站为参考和分析对象。

1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特征

1.1体育信息采编和传播的频度加快

由于受众对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的巨大信息量和网络受众极易流失的关注焦点,使得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注意到了信息的更新频度对门户网站的巨大影响。由于网络本身具有时效性的特点,网络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最新新闻信息,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添加或更新信息。体育信息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体育新闻类相关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数量上。《大众软件》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对四大门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测。所有评测人员分成4组,花费1个月的时间分别跟踪更新速度、更新数量、内容深度以及特色服务。评测结果表明:新浪网综合得分32.125分,排名第一。多次的网络评测发现,新浪新闻信息数量更新巨大,日更新就有数千条之多。虽然搜狐也有较高的更新数量,但是和新浪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网易的较差表现导致在评测中总分偏低。在更新速度方面,新浪和搜狐的更新速度比起腾讯和网易更是遥遥领先,并且24h不间断更新。除了对门户网站网络编辑要求越来越严格外,更新工作的效率和总信息量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网站考核指标。调查显示,在新浪和搜狐网,新闻信息编辑的信息处理平均时间在60s到1103之间[3]。可以想象,如此短的时间内,是很难保障体育信息的完整和准确的,这也是目前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方面的一个主要特征。

1.2体育信息传播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

网络传播的信息传输方式呈现双向互动交流方式,不但有受众和传播者的纵向互动,还有受众和受众之间的横向互动,特别是后者。网络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换意见的平台,把原本仅限于人际传播的交流放到一个更为宽泛的媒介平台上进行,让每个受众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互动特色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增加个人媒体内容和特点,让用户之间分享博客、照片、视频录像,组成虚拟社区。互联网的互动特色,特别是weB2.0技术的应用,让广大网络用户拥有更多更好交互式的网络体验。另外,通过对重大体育新闻事件的讨论、交流,甚至是争锋,受众的意见能快速地整合成为社会舆论,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够影响到体育新闻事件的进程,如新浪体育的“正方VS反方”和“热点调查”,针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极大激发了网友的参与热情。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北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首次允许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发表博客,延伸了运动员与观众交流的平台;普通人更可通过论坛、博客、播客等新形式参与奥运、记录奥运,获得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互联网的互动性,论坛、博客、播客网站的兴起,让网络用户更注重自我的表现,更积极地参与到相关体育话题的讨论中。

1.3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受众由被动变为主动

网络赋予了用户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由地选择偏爱的媒介形态获取信息,这一点很好地契合了公众日益增强的媒介自主意识。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更自由的体验体育和参与体育的空间。因此,门户网站完全有能力为公众打造一个多样化、多层次、自主性的体育资讯平台。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受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表现为:(1)用户信息选择的主动性。用户消费模式已经从接受选择变为选择接受,网络受众可以随时自由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媒介表现形式。如在第29届奥运会之间,部分网站的受众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定制个性化的奥运信息服务。(2)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检索技术,人们可以获得更具个性的体育信息。如新浪体育和搜狐体育站内都设有新闻搜索引擎,用户可以随时查找到想要的新闻信息。(3)用户参与创造传播内容。全民共同决定和编织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让人们在具有最大个性选择的聚合空间内实现共享。

1.4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娱乐功能的回归,体育大众传播开始出现娱乐化倾向,由以往的以赛事报道为主的“竞技体育”传播格局向赛事报道、体育故事、体育明星、体育娱乐、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多元传播方向转变。特别是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网络信息媒介商业化运作力度加大,体育信息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与娱乐天然接近的休育新闻的报道将这一倾向发挥得尤为明显。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是对体育报道的传统外延进行延伸,着重于和体育相关的人、体育故事、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传播挖掘。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在内容上强调文化和娱乐含量;在传播符号的运用上,抛弃新闻八股文,追求语言符号的轻松诙谐,突出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符号的“夸张软化’,和“娱乐’,特征Ls]。如各大门户体育频道不论是其页面设置、报道内容还是语言风格,无不体现着娱乐的印记。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和必经的发展阶段,但过分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会导致媒介信息告知功能弱化,从而背离社会的根本性需要。可以说,现在门户网站的体育新闻信息仍然具有较深刻的泛娱乐化倾向,这不能不说就是适度的、合适的。

1.5跨媒体竞合发展

整合资源,寻求联盟合作,是获得盈利的手段。网络环境下,信息处于大而无量状态,任何一个综合型门户网站所能控制和掌握的信息、技术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门户网站不仅应加大内部体育资源的整合,还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和网络传播密切相关的话题,也成为网络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首先,由于网络媒体目前还不具备新闻采访权,因此体育网站一直与体育相关的报纸、杂志、电视台等保持着密切合作,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资源不足,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把这种跨媒体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峰。如搜狐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全国12家卫星电视台、35家平面媒体、近80家广播电台构建了媒体报道联盟。搜狐还牵手华奥星空,将中国运动队、运动员的信息及资源注人搜狐体育奥运矩阵。为取得更多的内容资源,新浪、网易还与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及图片社GettY等国际媒体进行合作。其次,体育网站与国内外体育组织之间横向合作、资源整合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合作体育网站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如搜狐与北京奥委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新浪成为英超俱乐部、F1英美车队等合作伙伴。腾讯则开通中国乒乓球队官方网站。再次,网络媒体内部的竞合也如火如茶。自搜狐成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之后,新浪、腾讯、网易三家门户网站迅速宣布成立奥运报道联盟,及至9月6日新浪召开奥运战略会时,相关网站已经达到了40家,更有平面媒体无数。即使各家媒体结盟,互相之间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各类媒体边缘淡化并相互渗透融合的现象。因此,跨媒体的“体育联盟”以及体育网站与体育组织的横向合作,应用于体育领域的互联网服务呈现出空前的竞合发展趋向。

2我国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发展趋势

2.1更加注重新技术的结合和使用

其一就是传统基于内容资讯服务矩阵的门户模式逐步演变为价值链超长的复杂系统。受技术创新、服务聚合力不足、市场分流等因素影响,用户聚合速度和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大型综合门户网站在与web2.0,p2p,DCDn,CDa文件共享新媒体技术手段,以及互联网其他核心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中获得蜕变与新生。这也促进了门户网站在体育信息传播中更加注重新技术的结合和使用,对于优化体育信息传播结构,提高传送率、到达率和有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其二就是无线互联网转型初显端倪,新技术新应用酝酿市场再度整体突破。2007年,中国无线互联网整合、重新定位市场格局的一年,也是无线互联网企业重新寻找市场机会的一年,无线互联网门户、无线互联网搜索、无线互联网社区、无线互联网商务、无线互联网娱乐、游戏、无线互联广告等无线业务得到快速发展f}7。在提升技术实力方面,各网站全力投入,如,2008年5月奥运火炬在珠峰传递时,搜狐同时进行4路视频直播的卫星直播车开上了5000多米的大本营,更是让业界眼前一亮。

2.2将促动“受众“向“用户”转变

互联网进入we62.0阶段后,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广大网民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提供者和传播者,参与、互动、分享的特性被发挥到淋漓尽致。奥运会绝对是一次广大网民参与的狂欢,因此,各家网络媒体在奥运报道中充分整合博客、播客、社区、论坛等资源,以期获得最大的传播效益。如,新浪除了开通专门报道奥运的奥运站之外,还专门启动了“我的2008,世界睁大眼睛看”活动,为网友打造了一个囊括文字、图片、视频、理财、公益、娱乐等多项活动于一体的大平台。目前,大型门户网站都从一站式的以资讯互动为中心的网站服务,向一体化的完全以用户行为、需求、体验为中心的整合网络服务系统的转变。用户原创内容在综合门户体育内容资讯中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既改变了门户的体育资讯服务方式,也正在深层次地改变着互联网用户对门户体育资讯内容的阅读方式,以及用户与门户之间的参与、互动方式的全方位的转变。

2.3各综合门户差异化趋向加剧

经过几年的发展,门户网站已逐步成为一个跨媒体的综合性大平台,经过第29届奥运会的洗礼,网络媒体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制定并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对于提高网站的竞争能力,扩大网络受众,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互联网内容与商务整合时期的到来,各大门户将会基于多样化服务的广阔平台,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抓住核心用户,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多样化与差异化结合,利用差异化建立利润屏障,从而获得行业竞争优势。如早在2005年4月,搜狐实施战略转型,放弃紧盯新浪的市场定位,而转向了内容建设战略。20(k1年年初,网易对首页进行全面改版。此后的一年多时间,网易分期分批对各个频道进行全面优化,展开大规模的内容建设,并相继推出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用以配合内容建设进程。新浪新闻把最快和最多做到了极至,网易的新闻做得越来越深度、活泼有新意。而搜狐要做的是个性化特色。搜狐拥有巨大的互联网资产,Chinaren,Go2map,17173、焦点、Goodfeel、搜狗,搜狐的战略是采取优势互补,整合统一品牌下。因此,在门户网站的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只有保持自身的特色,并不断创新,才能在互联网这个市场中占据领军市场,处于行业主导地位。

2.4网络视频将会成为网络体育信息的主要传播形式

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社会。网络视频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现在人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宽带观看或分享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视频内容,网络视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视频传播可以克服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向度和单线程的节目编排特点。网络视频传播可将不同赛场、不同媒体的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整合到观众的选择列表里面,真正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这正是网络视频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和传播的魅力所在。由于体育比赛的项目多、信息内容丰富,体育视频成为视频网站传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体育视频的网络传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是奥组委第一次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进行授权。CCtV.com获得了北京奥运会所有的网络传播授权,而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以及ppS、悠视网、ppLiVe,酷6等视频网站相继签约获得央视网的奥运开、闭幕式以及赛事视频转播权,从而促进了体育视频在网上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2.5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网站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四大门户之间,同样存在与门户网站与垂直网站之间。这四大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可谓硝烟弥漫,针对奥运的争夺从搜狐成为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后就没有停止过。抢得先机的搜狐立刻受到了其他门户网站的阻击,搜狐宣称的奥运权益,持续受到来自其他门户网站的质疑和挑战。处在搜狐压力之下的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网站,成立了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战争”联盟。作为反击,7月19日,新浪、网易、腾讯宣布三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奥运报道联盟”。但是三家网站随后又了各自的奥运报道计划,可见各方在奥运争夺中都有自己的打算。在体育网站市场中,4大门户网站依然是领导者,尤其在体育报道战略中,“门户派”以绝对的技术、资源等优势领先。新传宽频、华奥星空等专业体育网站构成了第二阵营,但相比门户网站,实力差距明显。由于各大门门户网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同时门户网站市场几乎已经饱和,各网站间为争夺用户、获取盈利,其间的竟争与博弈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四大网站还受到来了各专业体育网站的挑战。因此,四大门户之间在将来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2014年8月19日,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在校大学生,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科学信念的重大职责。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人数迅速增加,95%的90后大学生都是网民,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伴随不同的网络时代面临着不同的形势。如今,互联网信息传播经历了门户网络、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微博等不同方式,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开放、便捷等新特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情形下,分析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特性,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大胆创新,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性

移动互联网作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媒体,整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功能,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访问采用wap协议的网站。因此,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而且具有移动网的实时性和便携性,尤其还具有互联网所不具有的高隐私性等特点。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最新的网络媒体,其主要网络终端是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而今天,手机作为生活必需品,其普及性要远高于个人电脑。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17亿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总量占96.4%。

2013年12月4日,首批4G牌照发放,移动4G时代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工具。腾讯、网易、新浪等新闻门户网站以及QQ、微博、微信、易信,YY、陌陌等社交媒体都实现了手机客户端访问操作,网络信息传播的渗透性迅速增强,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突发性增强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信息通过pC端来实现传播和共享,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受限,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pC端方式做了位移,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及时传递。智能手机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终端设备,同时具备文字视频音频编辑功能,信息采集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链条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记录并信息,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公民记录、公民报道迅速兴起,信息传播的原创性增强而真实性下降。这一变化在提高公众参与性、拓宽公共舆论空间的同时,使得网络舆论的可控性减弱,突发事件频频曝光,网络舆情更为复杂。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增强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客户端取消了浏览器进程,弹窗式、智能式信息推送方式成为主流,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中搜搜悦等客户端软件都支持个性化订阅,个体信息获取的选择性大大提高。而QQ、微博、微信、易信,YY、陌陌等客户端构建了一条社交化链条,个体在这个平台上对信息筛选后再进行二次传播。这个选择的过程使信息逐渐从“公用”转为“私享”,比如在微信平台,个体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时订阅、放弃各种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认可的信息转发给特定的人,为这些信息找到真正的受众。信息传播在接受和环节都更为自由。

(三)网络信息传播的联动性增强

基于客户端软件的社交与分享功能,如微信的朋友圈功能、网易、新浪的内置分享功能等,个体可以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递,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二个源头。传统的链条式信息传播方式被改变,裂变式信息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流,网络热点信息转发精准、快速。网络热点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同时在公众平台与私密平台扩散式传播,任何一条3分钟以上的信息会很快被转走,无法彻底删除。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网络信息传播新格局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形成干扰

新的信息传播格局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方式,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携性,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原创性的增强与信息源的不可控性导致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舆情监测难度加大。西方国家以网络为手段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境内反对势力在微信等平台传播视频、反政府宣言等;各种非法言论、红色黑色谣言在网络中传播。大学生群体涉世未深,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弱,对新传播途径的接受性强,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与理解受到了网络不良信息的严重干扰、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的正面教育不如学生在网络上用一分钟时间看到的一则负面新闻或消息的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较大冲击,课堂教育的作用在弱化,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足以应对当下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复杂的形势。

(二)移动互联网导致信息接受的局限性

不同于互联网的公开透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为私密。通过移动客户端的分享功能,信息更容易在大学生各个社交群体中迅速传播。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和订制圈内信息占大学生个体信息源的比重较大,导致大学生信息接受的同质性和局限性。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社会媒介、社交圈文化等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同龄大学生面临着相似的人生困惑、同龄青年人解读社会矛盾、道德冲突时易采用相同的稚嫩视角,因此,在缺乏有力监测和引导的网络社交圈内,更容易出现偏激言论、失控情绪,导致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不理智行为。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虽然带来了无限的信息空间,但就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和引导而言,实际上局限作用更明显。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

(一)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微博等,但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开拓新的阵地。互联网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拓展教育空间和时间,抢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各高校应打造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同时,开通公共微博、微信,QQ等账号,并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声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大学生们的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内容,深挖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切实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笔者认为,以上措施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个人自觉。

(二)加强网络自律教育,培养网络文明素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恶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功能重新进行定位,远离消极与粗俗的网络信息,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和吸收正确信息,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网络文明素养,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让大学生能够自主、自觉、自律地使用移动互联网,在校园内形成崇尚健康与文明的良好风气,保持运用现代媒介的健康心态。此外,学校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保持和家长、社会的紧密联系,运用合力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挥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尽管网络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然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塑造和引导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阳光、最具时效性的方式,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使网络教育和课堂教育相互支撑,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畅.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1,22(5).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8

“比特(Bit),已经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那个时候我们对互联网没有深切感知。今天,当互联网技术已经日益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际,我们或许要重新审视尼葛洛庞蒂16年前这一判断的洞察力。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传播向着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扩张渗透;多媒体信息的和谐集成形成强大的传播能量;丰富的信息数据库成为各种信息服务的基础支撑;信息接受者和使用者同时加入了信息的传播与创造;信息产业的生产线正在向着广阔的外部产业延展从而推动着信息生产总体模式的变革;物质世界正在因人类赋予的信息表述能力而参与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些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现象已成趋势,信息生产的总量与日剧增,信息交流的障碍日渐突破,信息使用的效率日益提高。人类个体生命的需求潜能和创造潜能正在被日益深刻地开掘出来。

仅最近十年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增长了2385.21%,中国网站数量增长了10123.9%,中国域名数量增长了11139.9%,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增长了80792.79%。

人们在体验着网络信息传播所主导的各种服务、感受着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工具性功能的同时,能够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科学发明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时段,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着社会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方式。

互联网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共享

中国各个地区、各个层级、各个类别的专业媒体和组织机构纷纷在互联网上建造了自己的信息传播与信息服务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功能丰富、结构多元、布局广泛、规模庞大的信息传播集群。这一信息传播集群正在释放着日益强大的信息传播能量。

在互联网技术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今天中国公众的知情范围不断扩大,公众表达空间不断扩展,公众监督权利不断加强,公众协商机制不断完善,中国公民信息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社会的建造都赢得了新的空间。尽管这一过程充满了各种障碍与坎坷,但是互联网平台所推进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今天,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正在告别互联网早期公共信息传播与私人信息传播的初始形态,完成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初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如果说几年前新闻传播学界谈到的媒体融合,更多地还是指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和经营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把历史上不同媒体形态的独立演进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那么今天,随着Blog、tag、SnS、RSS、wiki、twitter、microblogging等标志着web2.0新一代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普及应用,我们则更加深刻地感到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进步与变革。

今天,信息的传播者正在从制作信息到聚合信息,从信息到经营信息,从输出本体信息传播能量到整合网络信息能量。与此同时,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这个变化是深刻的,它不仅推进着网络信息总量的急剧扩张,而且推进着网络信息的更大范围的更加便利的共享。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共创信息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人类在长期历史间创造并承袭着的信息传播模式,正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本质性改变。互联网正在将信息传播的能量从网络延伸到网络之外的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与改变。

互联网推进了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

互联网所推进的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加大了信息提供的总量,深化了信息价值的开掘,提升了信息使用的效率。

互联网不仅是伟大的技术革命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十余年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变革期:

web1.0时代:这一时代其主要的信息提供模式仍然是机构为主体的公共传播。我们感受的是信息总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获取的及时、全面、精准和便利,大型门户网站和网际搜索引擎在满足我们综合性信息需求的同时,帮助我们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实施导航、检索、诠释和分析。每个人与世界范围的信息联系起来,人类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观察视野。

web2.0时代:这一时代信息的提供模式从形态上看是以视频信息为主的多元媒体形态的融合,从信息传播的渠道上看是以移动网络为主的宽带网络的应用,从信息传播目标上看是以满足人的多元社会需求而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从网络信息的结构的演进功能上看是网络社会结构的形成。web2.0时代,我们感受的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时空界限的突破,个人信息传播能量的扩张,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起各式关联,网络社会的属性清晰显现,网络世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能量交互变得更为顺畅,更为直接,更为强大。

web3.0时代:它将是物体全面互联、客体准确表达、人类精确感知、信息智慧解读的时代。这个时代将生成一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全方位连接起来的信息交互网络,我们感受的是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聚融的全新的文明景观。在这个或许可以被称之为web3.0的时代,人类将赋予物质世界自我表述、自我展现的机能,在与客观世界的直接信息交互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级别的与物质世界和谐共生的智慧。

今天的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推进着人类社会与客观世界的全程信息交互系统的建设。在这个系统中,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新的信息模式和社会结构形式正在形成,而且过去看似完全被动的物质客体也将因人的智慧而得到主动表达的智慧机能,这一技术的应用趋势推进着人与客观世界的全程信息交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运行效率的提高,推进着人类社会与大千世界的和谐共生。

互联网让人类拥有了另一种文明形态——数字文明

今天的网络数字技术推进着信息传播的两个发展趋向:

一是个体信息能量的深度开掘。微博(microblogging)信息传播模式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一个手机短信的传播载体之上,已经构建起个人的信息集散平台、个人的公共对话平台、个人的社会关系平台。RSS,博客,有文字记录功能和多媒体交互能的即时通讯平台,标示地理定位信息的数码相机,有线与无线的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包括ipaD在内的千姿百态的个人信息终端,所有这些技术都使得个人信息的获取、创造、传播和使用获得了日益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数字技术在满足个体信息需求的同时,正在深入开掘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信息创造与信息传播的能量。

二是网际信息能量的规模集成。以维基(wiki)为其代表的网络信息工程建造的技术原则与技术模式,正在日益全面地聚集着网际信息的能量,推进着互联网信息的整合与整个网际范围的信息协作。互联网信息的全程连通、全程采集、全程分析、全程使用已经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趋势;基于个体生命信息创造的整个网际的信息协作已经成为今天宏大网络信息工程的主流建造方式。

今天的网络数字技术正在以满足人的信息需求为核心目标,以扩张个人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强化社会的信息关联能力为主要途径,全面调整着互联网的信息创造机制、信息获取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和信息使用机制。

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信息控制技术正在不断突破着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时空限制,正在把信息创造与信息使用的自由越来越多地给予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度,把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度与人类的文明世界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推进整个人类文明能量之间的沟通。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生产的方式,前所未有地推进着人类的信息知晓、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推进着人类为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而进行的共同创造。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9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舆论;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发展,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作为媒体的后起之秀,网络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络已经成为独立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外的“第四媒体”,也称“网络媒体”。(1)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们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随着网络舆论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工具逐步发展成为民意表达的方便快捷的“媒体舆论场”,(2)舆论的传播环境也实现了由大众媒体向网络媒体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方便迅捷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造成了互联网上舆论的泛滥。总之,网络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已渗透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与分析,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

1、网络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开放性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获得发表在网络上的任何观点,也意味着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联网。web2.0技术下的互联网,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得更加明显,表现在网络使用者不仅是互联网信息的浏览者而且是信息的参与者与创造者。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地球村”。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上网设备,就可以接入互联网浏览政府网站,了解最新政策动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也有审核制度,但相比传统媒体,网络的审核力度还是要小得多。除了反动、色情、暴力之类的言论外,一般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不会受到阻拦。即使就某一事件而言,可能不同网民的意见多有分歧,但丝毫不影响每个网民自由地与他人就各种问题进行交流。

2、主体的隐蔽性

网络传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虚拟性,也是其本质特征。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传播主体通常使用昵称、iD或网名。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使用者可以利用虚拟代号隐去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主体的隐蔽性有利于网络使用者摆脱现实社会的压力,真实地反映他的思想。在BBS舆论空间里,舆论主体的iD是虚拟的,一个人可以拥有一个iD身份,也可以拥有多个iD身份。目前我国的论坛注册无需身份证登记,任何人进入论坛可以虚造自己的身份资料。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在BBS中对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民众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发表意见时,通常要提供真实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这就给意见表达者带来了顾虑,特别是在一些曝光违法行为和揭露事件真相的新闻报道,往往会害怕打击报复或者负面影响而顾虑重重。

网络主体的隐蔽性所带来的保护功能使人们不必有所顾忌,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言论和揭露违法现象,调动了广大民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网民的多元化

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显示:从年龄结构看,网民以青少年为主,但近年来中老年网民明显增多;从社会阶层看,网民以青年学生、自由职业者为多,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网民明显增加;从文化层次看,目前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各种学历的网民比例逐步增加;从城乡结构看,网民主要集中在城市,但近年来农村网民明显增多。

4、传播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地域、人际对传统媒体的限制,各种信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上,并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web2.0时代的互联网方便普通使用者随时随地把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到网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是一种交互式的、互动性很强的信息传播,正如保罗,萨福等学者的观点,“同其他人发生联系”、进行跨越时空的互动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每个网络使用者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各种话题,发表观点,扩展影响,通过BBS、帖吧、博客等工具实现与各种信息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网络使用者之间针对某些话题的互动、网络使用者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由于传播的互动性,网络使用者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彼此影响,少数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各种事件、现象表现出“一边倒”的舆论倾向,更易使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

5、途径多样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舆情的传播形式也丰富多彩,例如新闻跟帖、网络论坛/BBS、电子邮件、网上调查、网上签名、博客/个人空间等。还有即时通讯群,主要是QQ群、mSn群等。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者,针对某个话题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表达出来。平台的多样性给了用户极大的方便。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篇10

摘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基于互联网这一物理基础而出现的新媒体对传统的电视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越来越分众化的市场中,电视媒体要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必须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关键词:《纸牌屋》;全媒体信息时代;电视媒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

2014年,13集美国电视连续剧《纸牌屋》的热播成为媒体界的一个划时代的方向标事件。这部政治剧除了内容逼真、直射现实之外,最为引起热议的就是它的传播方式,这部13集的连续剧没有像传统电视剧一样一天播出几集或一周播出几集,而是一次性放出所有剧集,最为关键的是,它的播放媒体不是在电视台,而是在互联网,在netflix公司的宽带用户终端进行播放,这似乎与电视媒体毫无关系,但却引起了对电视媒体生存之道的讨论。在全媒体的信息时代,电视媒体还有哪些优势对抗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纸牌屋》在互联网上的热播似乎只是信息时代电视媒体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

在短短的十年之前,电视媒体毫无疑问占据着现代传媒界的主导地位,图像与声音的传播技术加上卫星直播技术的发展,电视传媒在当下真正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同步,这种现代化立体传媒也在全世界独领几十年,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快对这一局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方式的挑战:

1、传统的电视媒体基本上都依靠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直播两种方式进行传播,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的用户占了绝大多数。这几年,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在城市里,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大大超过有线电视网的用户,特别是无线宽带技术的发展,宽带用户更是呈几何数的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首选。

2、在接收终端的方式上,宽带互联网相比于电视媒体更具多元、便携、及时等优势,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一个信息的接收、交换过程,这种终端相比于电视机更加方便、低成本。

二、传播理念的挑战:

1、传统的电视媒体基本上都是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受众与电视媒体的互动存在着技术上的障碍,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点对点交互式的传播更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筛选、回馈和互动,受众的体验更加立体,接受信息更加主动。

2、在全媒体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记者”于“受众”之间的角色转换,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一部电视摄像机的基本功能,这样的方式决定了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更加即时、快捷,传播的过程更加简单,传播的成本也更低廉,正是这种低成本的互动带来了人们对互联网的青睐,造成互联网信息的平民化与多元化,相应的,就排斥了电视媒体的官方化、权威化与说教化。

3、智慧城市与“无线”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即时化,与电视媒体的直播相比,这样的即时传播更加迅速,传播成本更加低廉,传播范围更加广泛。通过互联网与“无线”获取技术,成为“掐线族”与“低头族”的80、90代人已经摒弃了电视媒体。

三、传播内容的挑战:

1、从技术的角度看,只要能在电视媒体上播放的视频内容,在互联网终端上都可以播放,或者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播放,从这一点上说,技术层面上互联网传输的内容其实已经涵盖了传统的电视媒体。《纸牌屋》在互联网上的热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互联网传输的内容相比于电视更加多样,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和播放无须经过繁杂的审核程序,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传播的内容更加原创。更加真实,当然这也是它在信息传播上的一个弱点,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更容易被复制。

作为传统与主流的传播媒体,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趋于边缘化,除了上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内部主观因素,就是一些电视媒介不尊重市场规律,自身盲目发展,无视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造成的,主要表现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传播方式过分依赖固有的有线电视技术和卫星技术,在传播方式上排斥或远趋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一作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地频频出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相互掐架,毫无疑问,依靠强大的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电视媒体在在这场暗战中似乎处于胜方,但从单纯的技术角度看,在传播理念和营销方式上,电视媒体已经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电信运营商之后,这与电视媒体固有的高高在上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在传播内容上,电视节目的创新趋慢甚至停滞不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电视媒体在内容上背离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娱乐化的趋势愈演愈烈,造成全国各卫视台内容趋同,选秀成风,功利化倾向严重,节目的专业化和艺术性缺失,节目的公信力下降,收视群体不断流失,电视用户快速萎缩。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主要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代表未来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看电视。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电视的开机率仅仅为30%,电视收看人群的年龄结构显现出老龄化趋势,40岁以上的人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目前,国内电视台只剩下两个赚钱的支柱:热门电视剧和王牌栏目。而《纸牌屋》在互联网的播出已经拉开了互联网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的大幕,在未来的几年,随着互联网公司执行力的不断提高和营销方法的改进,相信类似《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也会在互联网视频网站实现首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提高,客观上挤压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而电视媒体要在这一趋势下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大胆创新改革,才能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