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会人员管理办法十篇财会人员管理办法十篇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2:30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1

实行工资基金管理,对于控制增加职工和工资总额,制止乱发奖金和一切不合理的工资支出,防止消费基金失控,控制货币投放,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各级劳动人事、计划、财政、银行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严格监督检查,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本办法从一九八四年第一季度起执行。

附: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核算,严格控制增加职工和工资总额,制止乱发奖金和一切不合理的工资支出,防止消费基金失控,控制货币投放,实现有计划地使用工资基金,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的指示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资基金管理范围: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属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奖金、津贴等,均包括在工资基金管理范围之内。工资总额组成,按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执行。

凡属工资总额组成的支出,不论现金或转帐,都必须全部通过开户银行监督支付;不准在各项业务收入中坐支,不准从银行、信用合作社套取现金支付,也不准采用其他形式变相支付。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奖金、津贴之外,动用自有的现金,向职工发放实物和变相奖金。

二、经国务院批准下达的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应按隶属关系逐级下达到基层。

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下达工资总额计划时,要抄送劳动人事部、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

各省、市、自治区下达工资总额计划时,要抄送人民银行省、市、自治区分行。

国务院有关部门下达给直属单位的工资总额计划,还应同时抄送有关省、市、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劳动局)、计委和人民银行省、市、自治区分行。

凡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开列户头的单位,均应将工资总额计划抄送同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三、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劳动工资政策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如实编制按季分项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及各基层单位的生产任务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核定其人员和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核定后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要抄送同级劳动人事部门、计划部门和单位所在地的开户银行,银行根据核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监督支付。

各基层单位每月要将上月工资基金支付情况在报有关部门的同时,抄送开户银行,以便检查监督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执行情况。

凡追加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指标的,应按照劳动工资计划的审批程序办理。

对国家没有下达工资总额计划的部门,其基层单位要根据上年实际支付的工资,编制按季分项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报主管部门核定后送单位所在地开户银行。人员减少的要相应地减少工资。需要增加工资的,也应按照劳动工资计划的审批程序办理。

四、实行奖励、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制度的单位,都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对于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违反工资基金管理,滥发奖金、计件超额工资、加班工资、浮动工资、各种津贴、擅自在计划之外增加职工和工资基金的,银行发现后应一律拒付。经检查发现滥发工资、奖金、津贴和实物的应报告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对主要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处理。情节严重的,除对有关领导人员给予必要的处分外,并由政府通知银行追回滥发的工资、奖金等,上缴国库。

六、计划外用工的工资基金,一律不准增加。现有的计划外用工,要继续清退,并相应地核减工资额。

七、各基层单位调进、调出的职工,可由主管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和计划部门核增、核减工资基金计划,并抄送开户银行。各基层单位隶属关系如有变更,劳动人事部门和计划部门要相应核增、核减主管部门的工资基金计划,并抄送同级银行。

八、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要在当年的第一季度末以前下达到基层单位。在年度计划下达前,各基层单位的标准工资可暂按上年第四季度实际支付,奖金、津贴、计件超额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可按照上年同期核定数发放,待年度计划下达后,银行再根据主管部门核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进行监督。

九、各级劳动人事、计划、财政、银行、统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互通情况,并由劳动人事部门牵头,定期研究,及时处理工资基金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32-02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出现的“合而不作”、“合而无作”状态下,学校自主创办“校办企业”构建“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校办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独立性,不愿意按照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的要求,从而缺乏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财务监督机制,出现大量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保证校办企业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高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学校集中管理模式和企业分散管理模式,本文相关研究内容侧重于企业分散管理模式。

1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层面的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在创建过程别是创建初期往往出现资金不足、场地有限、设备缺乏等现象,不得不伸手求援于学校;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学校往往也积极向校办企业进行投资,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参股、控股。学校为了鼓励校办企业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十分“慷慨”地将资金、固定资产、教学设备、土地等资产提供给校办企业使用,没有办理相关借用、租赁等手续,鱼目混珠在一起,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没有分离,造成学校与校办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2)观念陈旧,把校办企业作为本校的二级机构。

学校一方面希望校办企业发展、壮大,并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又不放心校办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处处干预校办企业的内部事务。校方观念落后――将校办企业作为自己的二级机构、自己的附属单位,在人、财、物等许多方面控制着企业,校企不分。学校和校办企业之间没有筑建“防火墙”,校企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3)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分为学校集中管理和企业分散管理两种模式:学校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学校的财务部门负责对校办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决定校办企业的财务核算和决策。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对校办企业进行严格核算和严密监控,但企业工作起来先报后行,没有自,严重影响企业的运作效率,不符合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企业分散管理模是指校办企业自主设立财务部门对企业的业务运作进行核算,学校仅起监督作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校办企业有了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力,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但是如果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管功能容易导致校办企业权力过大而虚构成本,为个人谋私提供了便利条件。

(4)财务监管不力,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对校办企业往往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会计委派制度,但是仍然是审计、监督不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指标不明确、审计程序不合理,再加上一些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资质,使得审计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实施。会计委派人员既作为企业方在企业内部实施核算监督职能,又代表学校监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运行,是双重角色的扮演者,其职能上是矛盾的,如果会计委派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则不能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的职能和作用。

1.2校办企业层面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核算不科学。

校办企业对于学校提供的资金、固定资产、教学设备、土地等资产实行拿来主义,不与学校办理相关借用、租赁等手续,在成本核算上不将上述资产消费计入投资成本,造成利润虚构。

(2)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

由于校办企业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如果待遇不高或者利益分配不当,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差、效率低。同时我国校办企业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各方面均处探索阶段,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经验,校办企业尽管也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各种财务指标体系,但仍然存在制度不健全、指标不明确等管理问题。

(3)校企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较低,职业素养较差。

目前大部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是由学校相关部门抽调过去的人员,他们也许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面是专家,但对企业财务管理有可能还欠缺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办企业的正常运行。另外,很多校办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缺乏必备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知识,有的校企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比较陈旧,知识结构有待更新,人员素质影响了企业的健康运行。

2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2.1高校层面的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理清产权关系,明确校企权责。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学校不要直接参股、控股,使校办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对于学校的资产企业如果使用,学校必须以租赁和转让的形式转划为校办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不能以投资的形式参股、控股。企业使用的学校的土地、房屋建筑、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专有技术等资产,学校要求企业必须立定校企双方租赁、转让、出售协议,办理合法手续,并以公允的价格标准收取租赁费用、转让费用和销售所得等,学校资产不得参与企业投资。

(2)彻底改革观念,坚决不能把校办企业作为本校的二级机构。

校方要彻底改革办学理念,不要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更不能将其作为学校的二级机构。学校和校办企业之间需要筑建“防火墙”,规避学校与企业的联带责任。这样以来学校领导不要担任企业董事长、监事、总经理等重要职务,不要在人、财、物等许多方面控制着企业。然而,由于校办企业主要承担教学功能,学校有权力对其实行监督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可以对企业的教学功能实施监管和检查。另外为了防止私设“小金库”为小集体、个人谋利益的行为发生,学校也可对校办企业的财务实施监管和检查。

(3)科学化财务管理机制。

科学化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干涉了校办企业自主经营的规律,违背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要求,但是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实施的会计委派制度对有效监督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并且依据《会计法》中“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的规定,学校执行的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是一致的。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委派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福利待遇、轮岗管理、纪律约定、激励机制等方面要求做到科学规范,才能保证会计委派制度顺利进行。

科学化审计管理:学校是否能够有效监督校办企业,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是关键。高职院校审计工作是在上级审计机关指导下开展工作的。首先需要在审计方法上进行改进,由传统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部经营过程审计转变,提高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其次需要改变审计重点,即以财务审计为重心向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审计上转移,为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分析出谋划策。

(4)提高财务监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学校委派的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有些学校的这类财务监管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非财经类人员。因此需要深入广泛地对这些人员培训《会计法》、《经济法》、《税法》、《会计实务》等财经类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十分迫切。另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财务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条件鼓励财务人员进修学习,提升其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建议学校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评聘相应的技术职称;要求其参加高校统一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财务监管人员、审计人员最好具备相当于会计师资格的人员来担任为好,或者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更有利于财务监管工作的实施。

2.2校办企业层面的财务管理对策

(1)加强成本核算,规范核算体系。

校办企业需要建立科学而统一的核算体系,完善会计报表、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明晰学校与企业的资产,准确、全面地核算各类资产成本,长期使用的土地、建筑物、设备准确列入固定资产等账目,科学计提折旧,核实利润。转变思想观念,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倡导校办企业开展全额成本、费用核算,科学地评价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财务从单纯的成本费用核算型转变为决策与执行并重的成本费用管理型,从单一的财务管理扩展到企业资金筹集、资产使用、产品设计开发、物料采购供应、销售服务等生产全过程的成本费用管理,这样才能促使校办企业尽快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

(2)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校办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从而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另外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评价机制:一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本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机制,建立部门业绩档案,动态管理和监督经营者业绩,为有效实施经营者优胜劣汰机制提供依据。

(3)完善校办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机制。

校办企业需要对财务人员建立信息建档,了解他们的从业资质及工作岗位;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供各种继续培训机会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鼓励并支持他们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完善财务人员管理机制。

3结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校办企业”的产生,“校办企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经营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只有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才能使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稳健,才能有利于校办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才能使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类拔萃。

参考文献

[1]张弘毅.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函授党报(自然科学版),2010,(6):71.

[2]严春燕.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5.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分析;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财务分析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政策决策、基金预算管理、收支计划管理、基金运行风险监测、政策和管理效率评估提供支持,但做好财务分析并非易事。多数财务分析报告未能客观反映各项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真实状况,没有对е伦纯龀鱿值脑因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也没有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致使财务分析在基金管理中逐渐边缘化,使用价值低。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分析质量不高的原因

多数财务分析仅限于对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将基金收支同比(或环比)变化、当期结余率、社会保险费实际收缴率等指标计算一遍,加上一些套话,没有对基金筹资和支付的增长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对基金平衡的作用进行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办机构对会计认识片面,忽视了会计的控制、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是造成财务分析流于形式的根源

多数经办机构对会计的认识局限于传统范畴,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仅作为记录基金收支规模、反映资金拥有量的一种手段,忽视了其在促进基金可持续运行,为制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基层经办机构大多仅设置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岗位,财务人员身陷基金日常拨付、会计核算等大量、繁杂工作当中,难以抽身进行数据核理、分析。因此,经办机构对财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也要求不高,只要求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和具有娴熟的财务会计操作技术。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所有业务从制定政策、设计经办流程到审核、审批自己都全程参与了,对业务心中有数,不需要借助财务分析结果。对财务分析的不重视,使财务人员的分析技能难以提高,分析方法陈旧、落后,分析报告使用价值低,财务分析逐渐伦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鸡肋。

2.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滞后性是影响财务分析质量的基础

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没有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各级经办机构会计核算指标设置不统一,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大,造成会计指标的连续性较差,使不同经办机构之间、同一经办机构不同会计期间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差,严重影响了财务分析的质量。财务报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待一个会计期间结束以后才能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不能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查询,影响了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3.财务与业务相互隔离是制约财务分析质量的关键

财务与业务隔离,财务人员没有全面了解业务开展情况,无法对反映业务活动成果的财务数据着手分析,更谈不上对基金运行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在业务活动开始前,没有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对业务表单、关键数据提出需求,无法对基金收入、支出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不能反映各项业务收入、支出的详细情况。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隔断了业务收支计划与财务收支结果之间的联系,财务分析难以反映基金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造成分析结论表面化。

二、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对策

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发挥财务分析在基金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经办机构应当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将财务分析作为基金管理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健全、覆盖面迅速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会计工作重心日益从事后核算、监督向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转移,经办机构应当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改革会计工作模式,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管理工作,全面了解业务开展情况,参与业务经办流程的设计,根据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要求对业务表单、基础数据提出需求,为后续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做好准备。将每个季度一次的定期财务分析,调整为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地进行财务分析。适应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会计岗位,配备专业人员。

2.加强财务信息化建立,做好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

经办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基金会计制度,建立明确的会计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依法对基金进行会计核算,统一会计指标的核算口径,保持前后各期会计处理方法的稳定性,使不同经办机构之间、同一经办机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反映基金运行的结果,而缴费人数、缴费人员年龄结构、离退休(职)人数、基金实际收缴率等业务信息是形成基金运行结果的根源,所以,经办机构应当建立起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杜绝业务管理系统外特殊业务的办理,密切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联系,提高数据准确率,实现实时查询。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手段。在经办机构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传递、反馈流程,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社会保险经办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充分地传递给相关人员,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3.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财务人员作为分析主体,其专业能力是影响财务分析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是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首先,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专业知识,不仅是会计核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将会计从记录经济活动的层面上升到管理层面。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级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对基层经办机构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其次,财务人员应当从管理的角度了解业务经办活动,理解各方对于财务分析的需求及其要达成的目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揭示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和建议。最后,财务分析报告应尽量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大众词汇,做到直接了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意义;问题;措施

一、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的意义

首先,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它关乎党群关系,关乎政府形象。街道办事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它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专门管理街道工作,是当地的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等,街道办事处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是行政村,和当地居民关系较为紧密。因此,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它是居民判断党和政府是否廉政、勤政的重要参照,对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关注度需要提升到战略高度,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财务工作。

其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的发展。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街道办事处更是要抓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街道办事处规范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提升点。这样有利于提升街道办存在的现实意义,使街道办可以做好自身服务角色的转变,提升其服务职能和公共职能,使其得到群众的认可。

再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基层组织,它的财务管理能够让政府知晓基层经济发展,知晓基层的经济数据,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在金融危机影响到财政收支的现状下,在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历史号召下,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能够让街道办事处的行为更加科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等,最终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一般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会计人员较少,很多街道办事处难以招聘到合适的财务会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多是随意搭配的,他们的专业水平较差,不能够按照专业的规范进行会计处理,因此造成账务处理很不标准。另外,街道办事处的财会人员调动较为频繁,财务类岗位也没有办法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的交接较差。

第二,财务基础薄弱。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设计和执行,这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无序。很多街道办事处没有相应的预算、决算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街道办事处的经费支出、办公开支等没有有效的监控,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也没有计划,审批混乱,资金安全性差,运营效率差。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不完善。首先,在核算上由于技术素质不够,很多会计人员并没有分清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造成很多不符合固定资产的项目入账,而有些应入账项目却没有入账。其次,在管理上简单粗放,容易产生账实不符的现象。例如,有些固定资产并没有定期盘点,没有及时对调入、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记账;有时候街道办事处无偿使用所属社区购置并入账的办公设备等并没有开具调拨单等。

第四,财务核算不真实。很多街道办事处按照其内设部门分别设账,向财政部门提供也不是合并报表,而是行政经费账的报表,这就会导致报表难以全面反映街道办的总体财务,影响了政府部门分配社会资源,也不利于廉政建设。街道办容易出现财务核算不实,决算不准的现象,如街道办将收取的道路改造配合劳务费计入暂存款科目,就导致收支不准确等现象。

第五,重大事项履行不规范。首先,很多街道办在工程管理上不严格,如有些街道办在办公楼装修中并未将该工程单独核算,完工也没有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等,这就缺乏对工程质量、竣工及结算的管理。其次,有些街道办事处的大额支出没有相应的合同,有时有些街道办在做宣传、广告等支出并没有和设计公司及其他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结算也没有签字验收等;另外,有些街道办事处并没有通过政府采购系统进行采购,而是自行购买一些设备。

三、街道办事处现存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街道办事处定位不明确、职权不匹配。在我国目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下,街道办事处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除了有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外,还有事业、经济、城管等职能,职能迅速膨胀,大量的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任务压力导致街道办的工作重心容易发生偏离,经济职能压力大,容易导致政企不分,这就会让街道办难以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财务工作。

第二,领导不重视,法制意识不强。街道办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领导并没有理解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仅仅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认定为财务人员不贪污、数据准确即可。为了各种目的街道办领导也会大力进行投资等,财经纪律性不足,在财经法律意识的认识上较为薄弱。而有些街道办的领导在接待费等的开支也没有限制,对公款的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甚至用公款搞个人娱乐,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权力滥用现象严重。

第三,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目前很多当地政府仍然没有对街道办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市区级政府并没有对街道办、乡镇等进行有效系统的财务监督,没有设立专职的机构,也没有配置专职的人员进行该项工作,主要还是靠财政部门的会计科人员兼任,这就容易导致当地政府无法直接了解到街道办的财务水平和资产分布情况,也没有正确地将这些单位的财务预算纳入正常统一的预算内,街道办财务人员碰上相应的问题也难以向上级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等,容易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单位的经济信息等。

四、街道办事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街道办事处职能,集中精力做好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过于膨胀导致其精力分散,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政府要规范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转变自身的职能,作为基层政府组织的街道办事处,它需要剥离职能中的“非政府”因素,将其职能范围收缩至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将原本属于社会和市场的职能交由市场和社会来承担,以利于其他组织作用的发挥,并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对街道经济的带动效应。这样街道办事处才能够有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提升自身社区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才能逐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这种职能的收缩可以参考上海市的社区建设改革方案,它的方案主要是对社区职能的重新划分。对于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能要区分工作内容,只有对社区街道内的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内容才是以街道办事处负责牵头进行;对于监督专业管理的职能,如公安、工商、税务等,由专业部门承担,街道办事处则只是起到监督、督促和配合的作用;对于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街道办事处也只是承担和当地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事项;对社区自治指导工作,街道办事处主要是指导、帮助、服务当地社区内的自治组织和自治制度的建立等。这样的改革能够为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剥离,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职能的体现。

(二)领导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

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将其财务管理、街务公开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大事情抓好抓牢,将该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人员考核和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年终政绩考核内容。审计部门也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抓紧这项工作,可以进行任期事中的审计,加强对这些领导干部的经济监督和审计。

同时,当地市区政府还需要建立专职的部门,配置专职的人员加强对街道办和乡镇政府等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对街道办事处等宣传最新的财经法规和政策,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辅导等,市区政府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服务。街道办事处需要定期向是区政府提供月度、季度、年度的报表,由区政府进行审核以查错防弊,并发现其主要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提升。

(三)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财务核算中心,以集中反映街道办和其所属部门的财务收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整个街道办的财务状况,可以在街道办及其所属部门内成为财务核算中心,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将所属单位的资金和财务活动纳入街道办的财务中心管理,进行统一的资金核算和会计核算。对人员的招聘要加强对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和评估,进行公开的招聘,在招聘中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门槛限制,减少关系户的影响;在招聘后要加强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动态考核和提升,通过形式多样的考核和培训等加强财务人员的自我提升和相互提升。

街道办事处也要加强自身的相关财务制度建立,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等,加强资金使用的预算和审批等,严格单据报销制度。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防范违法违纪现象,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国有资产不受到挪用和贪污。街道办事处可以从以下制度入手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要加强街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要实行岗位分离制度,加强内部的授权审批、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实物管理、审计监督等制度;加强对票据等会计资料的审核和审计等,严格落实国家的资金发放政策等。另外,街道办事处也要加强自身的预算编制执行工作,根据上年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情况,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人员要从工资发放、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文化建设投入等方面进行预算编制,并严格执行该预算,提升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果。

总之,街道办事处作为国家政府的重要基层组织,其工作影响到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的稳定,因此,需要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街道办事处目前财务管理的意义、主要问题,并分析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单位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姚芳.社区管理中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2、何海兵.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j].当代中国研究,2006(1).

3、邹尚勇.加强薄弱村财务管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财政所[j].科技信息,2008(30).

4、邹尚勇.切实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财政所[j].科技信息,2008(30).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意义;问题;措施

一、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的意义

首先,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它关乎党群关系,关乎政府形象。街道办事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它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专门管理街道工作,是当地的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等,街道办事处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是行政村,和当地居民关系较为紧密。因此,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它是居民判断党和政府是否廉政、勤政的重要参照,对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关注度需要提升到战略高度,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财务工作。

其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的发展。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街道办事处更是要抓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街道办事处规范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提升点。这样有利于提升街道办存在的现实意义,使街道办可以做好自身服务角色的转变,提升其服务职能和公共职能,使其得到群众的认可。

再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基层组织,它的财务管理能够让政府知晓基层经济发展,知晓基层的经济数据,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在金融危机影响到财政收支的现状下,在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历史号召下,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能够让街道办事处的行为更加科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等,最终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一般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会计人员较少,很多街道办事处难以招聘到合适的财务会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多是随意搭配的,他们的专业水平较差,不能够按照专业的规范进行会计处理,因此造成账务处理很不标准。另外,街道办事处的财会人员调动较为频繁,财务类岗位也没有办法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的交接较差。

第二,财务基础薄弱。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设计和执行,这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无序。很多街道办事处没有相应的预算、决算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街道办事处的经费支出、办公开支等没有有效的监控,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也没有计划,审批混乱,资金安全性差,运营效率差。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不完善。首先,在核算上由于技术素质不够,很多会计人员并没有分清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造成很多不符合固定资产的项目入账,而有些应入账项目却没有入账。其次,在管理上简单粗放,容易产生账实不符的现象。例如,有些固定资产并没有定期盘点,没有及时对调入、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记账;有时候街道办事处无偿使用所属社区购置并入账的办公设备等并没有开具调拨单等。

第四,财务核算不真实。很多街道办事处按照其内设部门分别设账,向财政部门提供也不是合并报表,而是行政经费账的报表,这就会导致报表难以全面反映街道办的总体财务,影响了政府部门分配社会资源,也不利于廉政建设。街道办容易出现财务核算不实,决算不准的现象,如街道办将收取的道路改造配合劳务费计入暂存款科目,就导致收支不准确等现象。

第五,重大事项履行不规范。首先,很多街道办在工程管理上不严格,如有些街道办在办公楼装修中并未将该工程单独核算,完工也没有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等,这就缺乏对工程质量、竣工及结算的管理。其次,有些街道办事处的大额支出没有相应的合同,有时有些街道办在做宣传、广告等支出并没有和设计公司及其他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结算也没有签字验收等;另外,有些街道办事处并没有通过政府采购系统进行采购,而是自行购买一些设备。

三、街道办事处现存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街道办事处定位不明确、职权不匹配。在我国目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下,街道办事处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除了有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外,还有事业、经济、城管等职能,职能迅速膨胀,大量的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任务压力导致街道办的工作重心容易发生偏离,经济职能压力大,容易导致政企不分,这就会让街道办难以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财务工作。

第二,领导不重视,法制意识不强。街道办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领导并没有理解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仅仅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1] [2] [3] 

认定为财务人员不贪污、数据准确即可。为了各种目的街道办领导也会大力进行投资等,财经纪律性不足,在财经法律意识的认识上较为薄弱。而有些街道办的领导在接待费等的开支也没有限制,对公款的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甚至用公款搞个人娱乐,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权力滥用现象严重。

第三,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目前很多当地政府仍然没有对街道办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市区级政府并没有对街道办、乡镇等进行有效系统的财务监督,没有设立专职的机构,也没有配置专职的人员进行该项工作,主要还是靠财政部门的会计科人员兼任,这就容易导致当地政府无法直接了解到街道办的财务水平和资产分布情况,也没有正确地将这些单位的财务预算纳入正常统一的预算内,街道办财务人员碰上相应的问题也难以向上级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等,容易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单位的经济信息等。

四、街道办事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街道办事处职能,集中精力做好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过于膨胀导致其精力分散,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政府要规范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转变自身的职能,作为基层政府组织的街道办事处,它需要剥离职能中的“非政府”因素,将其职能范围收缩至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将原本属于社会和市场的职能交由市场和社会来承担,以利于其他组织作用的发挥,并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对街道经济的带动效应。这样街道办事处才能够有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提升自身社区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才能逐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这种职能的收缩可以参考上海市的社区建设改革方案,它的方案主要是对社区职能的重新划分。对于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能要区分工作内容,只有对社区街道内的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内容才是以街道办事处负责牵头进行;对于监督专业管理的职能,如公安、工商、税务等,由专业部门承担,街道办事处则只是起到监督、督促和配合的作用;对于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街道办事处也只是承担和当地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事项;对社区自治指导工作,街道办事处主要是指导、帮助、服务当地社区内的自治组织和自治制度的建立等。这样的改革能够为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剥离,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职能的体现。

(二)领导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

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将其财务管理、街务公开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大事情抓好抓牢,将该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人员考核和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年终政绩考核内容。审计部门也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抓紧这项工作,可以进行任期事中的审计,加强对这些领导干部的经济监督和审计。

同时,当地市区政府还需要建立专职的部门,配置专职的人员加强对街道办和乡镇政府等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对街道办事处等宣传最新的财经法规和政策,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辅导等,市区政府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服务。街道办事处需要定期向是区政府提供月度、季度、年度的报表,由区政府进行审核以查错防弊,并发现其主要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提升。

(三)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财务核算中心,以集中反映街道办和其所属部门的财务收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整个街道办的财务状况,可以在街道办及其所属部门内成为财务核算中心,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将所属单位的资金和财务活动纳入街道办的财务中心管理,进行统一的资金核算和会计核算。对人员的招聘要加强对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和评估,进行公开的招聘,在招聘中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门槛限制,减少关系户的影响;在招聘后要加强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动态考核和提升,通过形式多样的考核和培训等加强财务人员的自我提升和相互提升。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6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模板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为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公司运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功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在加强战略控制和运营执行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法纪,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壮大经济实力、全方位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加速践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主体上,服务于各项战略制度;细节中,勤俭节约、高效务实,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把控运营监控,降低费用消耗、增加积累、灵动筹资、科学投资。

一、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

第三条公司设置财务部,并设置主办会计、成本会计和出纳等会计岗位。

第四条财务部的职能:

(一)贯彻执行《会计法》及国家有关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配合企业年度目标任务的制订与分解,编制并下达企业年度财务计划,编制并上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指导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参与经营核算管理,反映、监督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自行检查监督财务纪律;

(三)积极为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向总经理上报各项基于财务筹划的合理化建议,促进本公司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调拨和融通,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理控制使用资金;

(五)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制,制定成本管理和考核办法,及时探索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六)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协调部门关系,指导各部门财务数据填制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解释财务制度中涉及到具体业务部门的操作细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七)对工商、税务、银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深入沟通,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八)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主办会计岗位职责:

(一)按照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记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传递及时;

(二)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相关指标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向总经理提

(一)贯彻执行《会计法》及国家有关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配合企业年度目标任务的制订与分解,编制并下达企业年度财务计划,编制并上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指导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参与经营核算管理,反映、监督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自行检查监督财务纪律;

(三)积极为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向总经理上报各项基于财务筹划的合理化建议,促进本公司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调拨和融通,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理控制使用资金;

(五)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制,制定成本管理和考核办法,及时探索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六)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协调部门关系,指导各部门财务数据填制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解释财务制度中涉及到具体业务部门的操作细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七)对工商、税务、银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深入沟通,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八)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主办会计岗位职责:

(一)按照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记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传递及时;

(二)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相关指标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向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三)妥善保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财务计划,参与监督监督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调拨和融通,积极与其他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国家机关的沟通和联系;

(四)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一)相关成本项目凭证、账簿的编制,如,原材料、产成品等;

(二)进行产品成本分析,编制成本报表,参与项目生产管理;

(三)规范监督公司材料领用情况,复核监督仓库期末盘点,监督相关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四)对职责范围内的会计资料的整理、保管,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流程,提供建议方法解决方案;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出纳岗位职责:

(一)严格执行国务院现行的《现金管理办法》,对本公司现金管理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认真执行库存现金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不坐支现金,不得白条抵库;

(三)建立健全现金出纳的各种账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四)严格执行支票管理制度,编制支票领用登记簿,使用支票须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生效;

(五)及时与银行沟通,做好对账、报账工作;

(六)配合其他财务人员做好各种账务处理;

(七)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贯彻执行有关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二)监督公司财务计划的执行、决算、预算外资金收支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三)详细核对公司的各项与财务有关的数字、金额、期限、手续等是否准确无误;

(四)审阅公司的财务计划资料、合同和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便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积累证据;

(五)纠正财务工作中的差错弊端,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经济行为;

(六)针对公司财务工作中出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会计核算办法及细则

第九条会计年度按公元纪年法,自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记账方法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十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一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中各种文字记录用中文记载,数目字用阿拉伯数字记载,记载、书写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不得用铅笔及圆珠笔书写。

第十一条财务工作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出纳记账,都必须在记账凭证上签字。

第十二条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会同总经理办公室专人定期进行财务清查,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

第十三条财务工作人员应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上报总经理,并报送有关部门。会计报表每月由会计编制并上报一次,会计报表须主管会计签名或盖章。

第十四条财务工作人员对本公司实行会计监督。财务工作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第十五条财务工作人员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及时向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书面报告,并请求查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处理。

财务工作人员对上述事项无权自行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财务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七条财务审计每年一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事项实行审计,并做出内部审计报告,报送总经理。

第十八条本公司严格执行《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等行政法规,财务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会计主管办理交接手续,由总经理助理、主管副总经理或指定专人监交。

其他财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主管监交。第十九条本公司以单价20xx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共分为五大类:

(一)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二)生产设备(生产线、设备);

(三)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

(四)运输工具;

(五)其他设备。

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一)房屋及建筑物20xx年;

(二)生产设备20xx年;

(三)电子设备3年;

(四)运输工具5年;

(五)其他设备5年。

固定资产以3%-5%作为净残值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当其购入下期计提,固定资产提完折旧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后各期不计提。

购入的固定资产,以进价加运输、装卸、包装、保险、税负等费用合计作为原值(税法规定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抵扣);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还应包括安装费用、材料及人工费;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为原价。

固定资产必须由财务处连同其他职能部门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及固定资产的计价,必须严格审查,按规定经批准后,于年度决算时处理完毕。

第二十条所有办公用具、用品的购置统一由后勤部编造计划、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购置。

所有用具必须统一由办公室指定专人管理,办理登记领用手续、办公柜、桌、椅要编号,经常检查核对。

个人领用的办公用品、用具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和外借,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如有遗失,照价赔偿。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采购、销售与仓储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切实提高购销存等各环节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智能化。

三、现金及支票管理

第二十二条支票由出纳或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支票使用时须

填写支票领用单,经总经理批准签字,然后将支票按批准金额填列,加盖印章、填写日期、用途、登记号码,领用人在支票领用簿上签字备查。

第二十三条支票付款后凭支票存根,发票由经手人签字、会计核对(购置物品由保管人员签字)、主管人员审批。填写金额要准确无误,完成后交出纳人员。出纳员统一编制凭证号,按规定登记银行账号,原支票领用人在支票领用单及登记簿上注销。

第二十四条对于报销时短缺的金额,财务人员要及时催办。第二十五条公司财务人员支付(包括公私借用)每一笔款项,不论金额大小均须总经理签字。总经理外出应由财务人员及时通知,同意后可先付款后补签。

第二十六条公司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职员工资、津贴、奖金;

(二)个人劳务报酬;

(三)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四)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

第二十七条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库存现金限额为5000元(须由银行审核的,以最总审核数为准),超额部分应及时存入银行。

第二十八条财务人员支付现金,可以从公司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存款中提取,不得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第二十九条公司职员因工作需要借用现金,需填写借款单(借

据),经会计审核;交总经理批准签字后方可借用。超过还款期限即转其他应收款,在当月工资中扣还。

第三十条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的,凭发票、工资单、差旅费单及公司认可的有效报销或领款凭证,经手人签字,会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出纳支付现金。

第三十一条发票及报销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会计审核,经手人签字,金额数量无误,填制记账凭证。

第三十二条工资由财务人员依据总经理办公室及各部门每月提供的核发工资资料编制职员工资表,交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签字,财务人员按时提款,下月初发放工资,填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三条差旅费及各种补助单(包括领款单),由部门经理签字,会计审核时间、天数无误并报送总经理签字,填制凭证,交出纳付款,办理会计核算手续。

第三十四条出纳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现金、银行账目,逐笔记载现金、银行收支,账目应当日清月结,每日结算,账款相符。

四、会计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凡是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件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应归档。

第三十六条会计凭证应按月、按编号顺序每月装订成册,标明月份、季度、年起止、号数、单据张数,由会计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

(包括制单、审核、记账、主管),由会计主管指定专人归档保存,归档前应加以装订。

第三十七条会计报表应分月、季、年报、按时归档,由会计主管指定专人保管,并分类填制目录。

第三十八条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外出,凡查阅、复制、摘录会计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

五、处罚办法

第三十九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财务人员应予解聘。

(一)违反财务制度,造成财务工作严重混乱的;

(二)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的会计凭证、账表、文件资料的;

(三)伪造、变造、谎报、毁灭、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四)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或虚报冒领、骗取公司财物的;

(五)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非法谋私,泄露秘密及贪污挪用公司款项的;

(六)在工作范围内发生严重失误或者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公司利益遭受损失的;

(七)有其他渎职行为和严重错误,应当予以辞退的。

附则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7

一、增强领导财务管理意识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要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要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要把财务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因此,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一)增强领导责任意识《会计法》第四条、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以及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因此,增强单位领导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依法理财、依法用财、依法管财,努力为单位掌好权、尽好责、服好务。

(二)增强领导管理意识做为单位负责人,要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利用文件、报刊、电视、网络,加强对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单位领导了解财务、熟悉财务、支持财务。带头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按章理财,依法办事,只有这样,各项制度执行就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三)增强领导民主意识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理财,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收支计划,按制办事,制度上没有的要通过单位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这样可以减少经费开支上的随意性,使资金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得规范、用得合理,为单位管好财、用好财、理好财奠定基础。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经济事业越发展,财务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财务人员责任重大,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责任感,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学会“做事先做人”,要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使财务人员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持原则、热情服务的理念。只有把职业道德融入到财务工作当中,才能有善谋之心、创新之胆、创优之劲、担当之责,才能做到“常在江边走,就是不湿鞋”。

(二)提高财务人员法制观念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正确掌握国家有关财经纪律、财政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法设置财务账簿,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坚持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职责,不违法办理财务事项,不伪造会计凭证和财务账簿,不编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不建立帐外帐、不设立“小金库”。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经济建设时代,知识速度加快,财务人员不继续汲取与工作紧密相关的新知识,所学知识就会很快过时。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丰富的学识改进财务管理,同时还要加强财务人员会计继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财务工作新需要。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根本。在建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只有这样,制度建立才不流于形式,财务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财务规章制度,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真正形成以制管权、以制管人、以制管事、以制管钱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实行财务“一枝笔审批”,制定单位负责人、分管财务领导、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内审、稽核人员稽检范围,强化纪检、监察人员工作职责,使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促进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规范公务接待,加强车辆管理,严禁公款旅游,促进廉政风险建设,落实风险防控措施。购置大宗物资设备要经单位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并落实款源后,由单位物品集中采购小组采购,采购时对供应商的选择要采取招标、询价、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单位物品集中采购小组要参与上述全过程及合同签订,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需要时到办公室办理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手续。规范工程经费支出,工程完工后要进行验收,结算时要附有与工程内容相对应的税务发票,并附有工程竣工结算验收清单及“工程价款结算帐单”。对有些支出需要有合同、协议的,结算时要附有合同、协议。同时还要求票据报销时,必须要有经办人、证明人(实物验收人)、审核人、批准人在原始凭证或报销封面上签字。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是部门及其系统内部所属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制部门预算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保证单位正常运转、事业发展,又要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预算要全面、准确、真实。

(一)真实编报基础信息提高部门预算基础信息编制工作认识,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是编制年度部门预算重要依据,因此,在编制部门基础信息时,要精心组织,认真校核,保证基础信息填报质量,加强与人事部门的协调,严格按照《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报表填报说明》填报,确保预算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为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二)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原则,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根据部门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本单位主要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编制部门预算,按照部门预算构成和日常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标准,结合单位组织收入、财政供给政策据实编制,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量力而行,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强化部门预算管理首先要加强部门预算控制、执行、分析,要做到先有收入,后有支出,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其次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依法积极组织单位创收,同时还要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实行预算事后监督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五、加大财务管理监督力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财务监督工作的基础,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形成一个有效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成立财务监督机制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其组成人员要有纪检监察、工会、职工代表等,落实内审、稽核人员稽检工作职责范围,要求财务人员参与单位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调研和决策,参与制定单位各项计划和管理,参与合同签订、工程招标、验收、大宗物资设备采购、车辆维修等,参与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单位员工财务知识教育,促进大家进行、接受财务监督,支持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把财务监督这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综合治理,协调推进,切实提高财务监管工作成效。

(二)开展财务稽检活动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业务工作,要求内审、稽核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求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负责对单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重大收支项目进行审核、分析、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财政、审计、税务、主管部门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限期纠正和整改,严格惩处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可开展事业单位“履职点评”活动,接受人大检查与监督,通过履职点评,构建法治单位和人民满意单位,促进和谐社会。

(三)落实财务公开制度落实财务公开制度,是营造“和谐”财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杜绝,促进廉政建设的手段。财务公开包括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公布,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执行情况,接受民主监督,听取职工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充分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只有通过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一览无余地置于职工的监督之下,才有可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从而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六、提高财务现代化管理

提高财务现代化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新观念,形成人本管理为机制,流程管理为导向,数据管理为核心,必须做好: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会计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岗位职责,实行会计电算化,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按照财政部规定,结合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使单位经济活动项目都能在所置科目中反映,全面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会计电算化的实行,既替代了烦琐的手工记帐,又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为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8

一年来,会计科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积极做好全区的会计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会计科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乡村财务管理状况调研,探索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XX]32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XX]34号)和昭财会[2008]20号文件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为服务好“三农”,切实推进我区基层会计核算体制改革,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健康稳步发展,于20098月14日起对辖区内20个乡镇办事处,152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对当前农村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剖析。根据调查结果,我区在XX年己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把原来的农经管理站合并归财政所统一管理。各乡镇办事处把本辖区内所有村级财务集中到乡本级财政所统一管理,开设统一的村级专户。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工作。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为实现“三个确保”,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根据市财政局的有关精神,现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

二、评比表彰先进会计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学先进、创业绩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加强全区会计队伍建设,促进会计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会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全区“先进表彰”工作安排,对全区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严格评选,自下而上评选出了全区共表彰15个先进会计工作集体,56名先进会计工作者。学先进、创业绩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项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表彰规格高,规模大。区级以区政府名义进行表彰。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严。全区开展的“树榜样、学先进、促发展、创业绩”活动,自始至终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各单位通过党组集体讨论通过,并经过纪检监察部门把关签章认可的。三是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性广、素质高,涵盖了各行各业。由于各级领导及财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措施有力,表彰活动达到了“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促进工作”的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会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参与组织全区财政法规知识竟赛工作。

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宣传学习普及财政法规知识,全面提高了财政、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按照本次竟赛的安排和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开展财政法规知识竟赛活动。要求全区财政、财会人员进行上网答题,并将答题过程作为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在全区会计行业形成了人人参与财政法规知识竟赛,学习业务知识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财政干部、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开展“五五”普法法规知识竟赛活动,广泛开展财政法规宣传教育,促进财会人员学习财政法规知识,成绩合格,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2009年继续教育的考核内容,确保了全区网上答题成绩的良好性和答题率。

四、新办理2009考试合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办证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服务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我区根据市财政局昭财会[200912号文件精神,在申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本着方便会计人员、缩短办证时间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依法行政,认真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请、办证、变更、调转等工作。今年共颁发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86本,补发证22本。

五、认真组织开展全区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工作。

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对全区持证会计人员1420人,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为加强和完善会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全区注册登记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已近1100人,以财政会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完善系统使用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云南省会计条例》、《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实际,对在辖区内办理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行注册登记。这是实施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后首次进行的注册登记,也是XX年换证结束后,时隔5年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工作。此举主要目的: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是统计在岗和未在岗会计人员,确保全区会计从业人员数据信息库的真实完整;三是完成会计人员学历、职称职务等信息的变更工作,确保会计人员信息真实、准确;四是清理假证,打击制假、造假、做假行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五是清理无证上岗人员,严肃会计法律法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六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对异地工作的会计人员完成调转工作,规范管理。

六、全面完成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通过宣传和组织,热情服务、精心准备,会计类报名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一是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2009年我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名人数为80人,通过考试,合格人数11人(中级6人,初级5人),比上年的99人,减少19人,二是做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人数为39人,比上年的32人,增加7人,增长21.18%。三是做好会计从业资格全省统一考试报名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261人,比上年的298人,减少37人。

会计考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由于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纪律,认真抓好每次考试报名工作,每次报名和考试组织工作都圆满地完成。这对于公平、公开、合理选拔会计人才,促进广大财会人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财会队伍业务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存在问题

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待提高。

2、仍然有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还较薄弱,还需要加强和规范。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内部控制,具体来说是一系列发挥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目的是为了保证实施企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确保企业、单位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欺诈、舞弊行为的发生,以免对企业、单位、社会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主体之一,其财务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部分高校过分片面的强调宽松和搞活,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现象普遍存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集体表现出一种“混乱”现象,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原因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深

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对国家相关财经方针、政策、法规等理解不深,普遍缺乏经济犯罪风险防范意识,对高校财务管理、控制作用认识不够;导致决策者不能有效的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规范、约束经济行为、防范财务风险的手段来使用,而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能成为捆绑手脚的绳索,更有甚者认为不违规、不冒险办不成大事。对内控制度认识的扭曲,导致内控制度无法在部分民办高校立足。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各环节不严

目前,多部民办高校都已经开始或实施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还存在着诸多漏洞、管理混乱等问题,如:账目设置不规范、财务收支手续不完备。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新增资产不入账、固定资产报废随意出售现象;关于民办高校工程的审计工作,存在着工程完工不审计、委托有关部门审计等违规操作。另外,还存在着空白支票等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不严、财务印章随意摆放、电算软件密码长期不更换,以及会计档案调阅不按规定审批、登记等内部控制制度环节执行不严问题。

(三)财务会计稽核监督力度不够

第一,稽核内容存在局限性。民办高校财务会计稽核工作偏重于会计规范化,审核内容多是采用凭证要素的完整性,而忽视了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忽视了对业务合法性的考虑,同时也忽视了会计报表数据与会计账薄数据的衔接性,以及勾稽关系是否正确。第二,稽核方式过于传统。民办高校财务稽核工作主要是对凭证正确性进行稽核,忽视了印章、空白凭证、业务操作授权流程的监督,对会计业务缺乏全程的监督。第三,稽核时间过于滞后。当前,绝大多数会计稽核工作基本都是手工,并且是事后稽核,问题已经产生,没有起到稽核工作应有的预防作用。

(四)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内控作用发挥

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否得到加强,各项规章制度能否有效、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民办高校多渠道筹措经费格局的形成,使得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工作日趋复杂,加之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电算化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何谈检查与监督。敬业精神方面,不同的会计人员有很大差距,部分会计人员责任心不足,得过且过;法制观念淡薄,听之任之,甚至不顾财经法纪,利用工作之便和制度执行薄弱环节来钻空子,谋取私力,给民办高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管理措施

(一)坚决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各民办高校会计人员岗位的设立要严格把关,坚决做到一人一岗,对“不相容职务”坚决由不同人员担任,如钱账分开、账物分开、现金收支与对账工作分开等。另外,坚决执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做到某一业务至少有两到三人熟悉或精通其处理方法,同时利用岗位轮换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合理规范财国业务审批授权制度

授权制度,是指民办学校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要通过必要的授权和批准程序来对其进行控制,即明确规定高校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具体审批程序,要求严格按着规定程序审批办理,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的发生。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民办高校财务人员可以按着所批准权限办事,同时强化信息反馈制度,严格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防止行为的发生。

(三)严格执行内部稽核制度

会计稽核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范会计风险的一道有效屏障。《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时,要严格执行内部稽核制度,做到先审核后报账,对经审核发现不真实的假发票、假凭据要坚决退回,真正使内部稽核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四)强化审计,建立内控评审制度

通过审计等内控评审,深放调查、探讨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管理的健全性、严密性和有效性,可以及时发现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弊端经济活动及其原因,以报告等方式向学校主管领导提供意见,以引起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促使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民办高校财务内控机制的最终成效还要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一,对民办高校会计人员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无证者、不懂业务者、有劣迹者不能上岗,把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第一关。第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民办高校会计人员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要以“不做假账”为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职业行为,提高道德修养,做到依法理财、依法办事,同时培养他们抵制歪风邪气的精神。第三,采取多种方式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张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3(08).

财会人员管理办法篇10

第一条为切实转变财政职能,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理顺财政和部门关系,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根据《黟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黟县会计结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县财政综合支出预算的执行机构,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主要是县直全额预算管理的党政机关,公检法司机关,义务教育及城市基础文化设施管理单位。

第四条中心以提高效益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减少拨款环节,降低政府机构运营成本。实行预算决策权与预算执行权相分离,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相分离,资金使用权与会计核算权相分离,增加单位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五条县政府批准设立“黟县会计结算中心”,副科级机构,隶属县财政局。

第六条县会计结算中心定编10人,人员从县财政局内部调剂和从县直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在职人员中公开选调。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会计、资金会计和统管会计

第三章职责和任务

第七条中心负责制定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八条中心负责执行综合财政支出预算,办理部门和单位支出资金的拨付;负责资金的结算、会计核算、财务处理和会计档案管理。

第九条中心负责审核,办理各统管单位的预算支出,办理公用经费备用金的支付,办理各专项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及时与各有关银行和统管单位对账、结账。

第十条岗位职责:中心负责人组织和督促各岗位会计严格按照财政、财务法规及时、规范做好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总会计负责各统管单位综合预算支出指标的考核、调整,复核各统管单位的支出原始凭证;资金会计负责各统管单位资金的核算,及时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统管会计负责审核各统管单位支出原始凭证、财务核算工作及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单位财务经办员负责管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经办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的具体业务,管理和使用备用金,负责登记各种备查账及各种票据的管理。

第十一条配合政府采购中心执行政府采购办法,做好统管单位采购资金的管理。

第十二条中心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反映各统管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协助统管单位做好财务管理。

第三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专业银行设立一个国库支付账户,用以办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的结算业务。

第十四条单位财务经办员报送的支出原始凭证必须合法、真实、完整,有经办人签字及领导审批意见。中心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的凭证不予受理;对内容不齐全或审批手续不全的凭证应予退回,要求单位补齐手续。

第十五条严格审核程序。单位财务经办员报送的凭证必须经中心统管会计初审,总会计复审后,交资金会计办理付款,未经中心审核的凭证不得入账。

第十六条中心实行政务公开,做到优质、文明、准确、满意服务,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中心实行内部制约制度,中心的银行印鉴由资金会计和总会计分别保管,严格按程序办理资金结算;资金会计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八条中心内部各会计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加强各岗位互审,建立内部制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