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十篇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十篇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1:45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1

一、总体要求

坚按照推进长江经济带和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加快解决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能力、监督管理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健全环境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到2023年,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座、提档升级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千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新增雨污水管网205公里,全区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处理达标率达100%,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新改建城区雨污水管网35公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渠江等国省控制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全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系统。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深度融合。到2023年底,力争主城区基本建成分类处理系统;城区生活垃圾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理,乡镇及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信息化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城镇排水管网改造修复进度。按照《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21—2023年)》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改造更新进度,在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修复工作,新改建城区主干道管网10公里、城区次干道管网25公里,进一步提高城区生活污水收集效能。

(二)加快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照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在2023年底前,新建建制镇雨污水管网205公里,实现全区建制镇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新建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2座,提档升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8座,全区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处理厂(站)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

(三)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严格按照《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各建制镇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日常运行管理;区住建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依法查处超标排污行为,并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列入年度总量减排任务;区财政局负责保障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运行费用;纪委监委、审计、水务等部门负责做好资金使用监管、工程审计、入河排污监督等工作。

(四)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根据人口密集程度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服务半径、覆盖范围,按照区域共建、共享原则,科学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面推进压缩中转站新(改)建项目建设。到2023年底,新建乡镇片区压缩垃圾中转站3座,提档升级3座压缩中转站,不断增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五)加快厨余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加快补齐全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健全完善厨余垃圾收运系统,结合厨余垃圾产生量及其分布情况,合理配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车辆。引导集贸市场、超市、食堂、餐饮服务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居住区安装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就地处理。综合利用厨余垃圾开展生物处置和生产工业油脂、生物柴油、土壤调理剂、沼气等,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循序渐进”原则,以“全过程分类”为目标,在龙安、大龙、大安、石笋等乡镇垃圾分类示点建设基础上,加快建立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配套完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设备。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逐步推进全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有机融合,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和运输环节“二次污染”。到2023年底,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力争达30%以上。

(七)持续推进存量垃圾治理。充分利用焚烧处理等技术手段逐步消纳悦来镇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积极运用污水处理设施,协同处置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结合“农村清洁行动”,加强垃圾规范化收运处置,避免形成新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八)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平台建设。严格按照《城乡垃圾处理信息系统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加快推进全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网络建设,做好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监测,积极推动区本级监管平台与省、市级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和区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做好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住建局,由区住建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作为当地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前期论证、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关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2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政发电〔〕1号)和《自治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第174号政府令),建立污水处理长效机制,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促进全市节能减排和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目标的如期实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过去两年,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个旗县区所在地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形成16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规划的目标任务。但目前各地污水处理厂存在着设备利用率低、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污水处理费征收困难、运行资金缺口大、管理体制不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效益发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统筹规划,协同动作,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发挥应有效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等综合措施,建立责权统一,体制顺畅,监管到位,规范运作,进管入网,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实现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有序运行,逐步实现旗县区所在地城镇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确保从“十二五”开始各地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三、主要措施㈠明确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自治区﹝﹞174号政府令和我市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要求,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要坚持各负其责、权责统一,科学划分市、旗县区的责权。市级主要是统筹平衡,抓好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旗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理和运行。通过依法征收污水处理费和适当的财政补贴,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管理,财政、发展改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

㈡加大财政对污水处理厂补贴力度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属于公益性质,各地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考虑城市长远发展,普遍存在建设规模比污水实际产生量偏大的问题,运行初期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污水处理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根据自治区〔〕第174号政府令,按照保本经营的原则,旗县区财政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补贴,由当地物价主管部门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核定本地污水处理成本,核减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后,不足部分从2011年开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市污水处理厂由市水务局负责监督管理,运行费用除计征的污水处理费外,不足部分从2011年开始由临河区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安排解决。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困难旗县。

㈢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各项优惠政策各旗县区要严格按照政发电〔〕1号文件的要求,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各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对各地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房,免缴房产税。电业部门要对污水处理项目用电实行优惠电价。土地部门要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允许投资建设、运营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在合同期限拥有划拨土地规定用途的使用权。水务部门征收的排水费三年实行先征后返。同时,各旗县区要认真落实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环境。

㈣理顺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渠道根据自治区政府《关于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政发﹝﹞77号),由市政府制定出台《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污水处理费的收费主体、征收对象、收费标准、管理使用等容,尽快使全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使用纳入规范化轨道。各旗县政府要加大对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理顺渠道,科学收缴,加强管理。污水处理费按非税收入收缴程序缴入同级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减免挪用。

㈤提高污水回用率和管网收集率各级要出台支持性政策,用利益导向机制引导污水回用。对于新上工业项目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中水。结合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科学设计排污管网,加大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增大污水处理量,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㈥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督考核

1、加强对各旗县区政府的监督。从年开始,市委、政府要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纳入旗县区目标考核体系,对财政补贴不到位、优惠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节能减排不达标的地区,要追究当地主要领导责任。市委、政府督查室要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联合督查,督查结果向市委、政府进行专报,作为各旗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通报。

2、加强对主管部门的监督。各地环保和水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日常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的监管,实现对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全部联网监控。同时,要加强对进入城市管网工业企业排放污水的监督和监测,对于排水超标企业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水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行业监督和管理,会同城建等部门制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运行信息报告制度,对于处理不达标的污水严禁排入各类水体。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3

新法规处罚力度翻了50倍

据了解,由国务院制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对此,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道,该条例明确了排水户的概念,同时,还将之前的排水许可证更名为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而最大的影响就是该条例的罚则,将使北京的罚款额度高出50倍。按照《条例》规定,排水户未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办理了许可证,但未按照要求排放污水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可向社会予以通报;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依据2010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对不办理排水许可证,擅自接入公共排水和再生水管网的,仅面临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国务院的条例,北京市的罚则将同步上调。”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罚款的高限从1万元提高至50万元。

持证排水户“有点少见”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办理了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约为五六千家,而按照2013年8月官方给出的全市8万余排水户的总量,持证率相对较低,不足10%。以知名的餐饮一条街――簋街来讲,2013年8月的检查中,大大小小200家商户,符合规定、取得合法排污手续的只有3家,其他的大小餐馆全都违规排放。

“之所以持证率不高,有很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该负责人指出,2010年北京市才开始正式要求排水户办理排水许可,对于排水新户好办,但对于老排水户来讲,就很难一一要求其前来办证。“2013年全年我们办了2000份许可证,从近两年的办证数来看,较前几年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该负责人也预测,随着新条例的实施、罚则的加强,北京市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办证的高峰。

明年办证条件将按排水户性质进行分类

据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实施,住建部还将对许可证的办理办法进行相应的修订,包括办理条件、办理范围、办理对象、许可证的有效期等都将进一步细化,“会针对排水户不同的行业,分类制定办证条件”。

而对于北京市来讲,对《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的修订也将在今年进行前期调研,明年完成修订。“比如针对餐饮企业,是否将目前这种先运营再办证改为先办证再运营,修订稿中都将有答案。”该负责人说。

>>>>>>>>>>>探访

簋街商户:检测五次交了1300元才办下证

在簋街这条长达700米的食街上有着大大小小商户200余家,按照2013年夏季排水集团的统计,这条街上符合排水再生水管理规定、取得合法排污手续的只有3家,其他的大小餐馆全都违规排放,一些餐馆老板甚至还不知道排放污水要经过主管部门许可。今年1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簋街调查排水许可证的办理情况,不少商户都表示,已经接到了相关部门要求办理许可证的通知,对于违规排放污水要重罚的情况也已经知晓。

簋街清洁情况有所改观

在簋街的路边,雨箅子周围有数条常年被油污侵袭而留下的痕迹,呈现出与地面颜色对比强烈的黑色,并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油光,但走近之后并没有强烈刺鼻的味道,也没有污水溢出。相较于以前夏季簋街下水道堵塞严重、污水遍地的情况,目前的簋街已经有所改观,多数雨箅子和井盖附近都没有垃圾堆积。“最近查得这么严,谁敢啊!”一位商户这样说。

办理排水许可证需要数月时间

“兰溪小馆”是位于簋街西口的一家连锁饭店,大堂经理方女士展示了他们一个月前刚刚办下来的排水许可证。方经理说,2013年9月份左右他们接到了要办排水许可证的通知,同一时间,簋街多数商户也都接到了通知。随后方经理到水务受理大厅提出申请,并把饭店处理过的污水水样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会不定期地来检查他们的污水处理情况,每次都会采集水样进行检验。“前后大概有五次左右,一共要交1300多元。”方经理说办证申请的那段时间,污水的检验就像消防检查一样都是突击进行的,“就餐高峰期就会有人过来检查”。在多次污水水样检验都合格后,排水许可证才能发放给商户。“兰溪小馆”从申请办证到领证前后大概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办证的关键在于排放的污水是否合格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系列部署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实现环境监管执法规范化、全面化、效能化、智慧化为准则,促进区域环境安全,为建设生态提供坚实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全面覆盖,明确职责、责任到岗”的网格化监管原则,将环境监管触角向下延伸,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没有盲区、消除隐患,确保排污单位得到有效监管、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稳妥解决、环境秩序得到有力维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

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将全镇划分为镇级、村(居)级和镇区网格。根据党政同责原则,镇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按照镇级负责监管,巡查小组负责巡查的原则,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环境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一)镇级网格

全镇辖区范围为省定三级网格,镇长为网格长。设立7个监管工作组,分别由镇园区办牵头工业污染监管、能源总量监管、企业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监管;镇公安派出所牵头机动车污染监管;镇村建办牵头建筑扬尘监管、乡镇环境卫生监管;镇水利站牵头水资源监管;镇农技中心牵头农业污染监管;镇城管队牵头城区环境卫生监管;镇环保办牵头畜禽养殖污染监管。由各分管领导牵头分管单分别担任各监管组组长。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本级网格运行管理,构建职权清晰、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的环境监管机制;指导、监督村(居)和镇区网格的建立、运行情况和责任人的履职情况。

2.负责对本网格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有效监管,严防较大以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事件的发生。

3.本级网格重点监管对象名单,负责其日常监管,督促其依法公开环境信息、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4.负责调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环境与污染纠纷等,及时调查核实乡镇和特殊网格上报的环境违法线索,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5.负责整合负有环境监管职能的部门监管力量,定期召开环境监管专题会议,分析环境监管执法形势,确定、下达阶段性环境监管重点任务。

6.为村(居)网格和特殊网格(镇工业园区)提供环境监测等技术支持。及时将建设项目审批等环境管理信息下发到相关属地。

(二)乡镇级网格

我镇为单元划分为省定三级网格区域,网格长由镇长担任。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巡查工作组,配备4人以上的专门巡查人员。工作职责:

1.负责本级网格运行管理。

2.确定重点巡查对象,对网格内有环境影响的各类建设项目和污染物排放、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燃煤锅炉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工地道路扬尘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焚烧垃圾和秸秆烟尘污染,以及其他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等,开展日常巡查和现场监管,及时制止、处置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涉嫌环境违法的,及时向镇级网格报告。

3.调处各类环境初信初访和矛盾纠纷。

4.督促落实镇级网格下达的环境问题整改要求。

(三)特殊网格

镇工业园区为特殊功能区域,单独设置网格,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为网格负责人,配备4人以上的专门巡查人员。工作职责:

1.负责本网格运行管理。

2.负责对重点监管对象的日常监管工作,调查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3.调处网格内的环境与污染纠纷。

4.接受镇级网格的指导、督查、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单位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要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网格管理人员的选择使用,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部门职责

镇环保办

1.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工作。

2.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总量控制、企业环境行为监管等环境保护制度,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3.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和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等专项规划。

4.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

5.负责本区域内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6.负责本区域内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7.负责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报政府批准后实施。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本区域环境污染事故,协调处理污染纠纷。

8.参与制订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建立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管理制度。

9.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和推动本区域环境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开展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管理。

10.协调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协调相关部门对环境违法问题进行联合监管,落实污染源监管责任。

11.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12.负责落实产业政策,严格限制类、禁止类、淘汰类项目审批。

13.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

14.组织拟订全镇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

15.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16.组织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工作。

镇园区办

1.负责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与升级,严格技改项目备案,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2.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

3.参与编制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

4.推进全镇新型工业化和工业产业转型与升级。

5.指导督促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相关制度。

6.加强煤炭经营监管,推广使用经过洗选的优质煤炭。

7.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作为企业负面信息纳入镇信用信息目录。

镇公安派出所

1.依法侦查污染环境刑事案件,办理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

2.负责机动车环境准入管理,执行禁鸣区规定,查处驶入限行范围、时段的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

3.负责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的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丢失、被抢、被盗,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4.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交通、火灾、爆炸和泄漏等各类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5.负责对比邻居民住宅商业店铺、家庭住户、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以及移动污染源的防治,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镇市场监督管理分局

1.负责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回收过期失效药品的监督管理。

2.负责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打击购买使用餐厨废弃油脂等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

3.负责对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被责令停业、关闭的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根据环保部门的抄告意见,依法责令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拒不办理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4.加强对市场车用燃油质量监管。

5.对擅自从事小餐饮经营服务的,或在规划用途为住宅的建筑物底层和内部设立产生油烟、噪声、异味污染以及安全隐患的餐饮、加工、娱乐、宾馆等经营场所,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6.负责组织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减少因产品质量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7.负责对环境监测机构和排污单位环境监测计量器具配置、周期检定、使用情况的计量监督管理。

8.负责有机溶剂产品监管,执行国家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

9.负责燃煤锅炉、容器等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参与因锅炉等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调查处理。

镇水利站

1.组织划定河湖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加强分区管控。

2.组织实施水产养殖业和渔业船舶节能减排项目。

3.指导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依法处理在河、湖泊、水库违法围栏围网养殖等行为,负责依法查处渔业水域内非法养殖和非法捕捞行为,加强对境内水域渔船拆解的管理,防止出现环境污染。

4.负责依法对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镇国土所

1.负责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和监管,做好生态用地供给等工作。

2.配合环保、农业等部门开展受污染土地修复工作。

3.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编制各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镇财政所

1.负责编制政府年度环境保护预算,将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优先纳入财政预算计划,统筹安排环境保护资金。

2.根据环境保护工作需要,逐年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组织研究和实施相关财政政策,将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有关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镇公路站

1.负责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实施码头、船舶及交通干线污染治理。

2.对职责范围内船舶的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推进船舶油气动力改造。

3.负责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开展交通专项规划、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4.负责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编制实施码头、装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

5.负责对机动车维修单位使机动车达到排放标准的维修工作进行监管,开展汽修行业污染整治。

6.负责与水源保护区相邻属于交通管养的事故多发公路路段防撞措施的环境保护监督落实。

7.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

8.负责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

9.会同和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对机动车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镇水利站

1.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包括收集管网、处理厂、污泥)、湖泊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水务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开展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负责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执行河湖泊排污口设置许可、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计划用水与节约用水等制度,合理调度水资源,保证水源水量要求和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组织实施河道清淤。

3.组织开展地下水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负责全县排水管理和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行业管理,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4.监督、检查、考核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监管。

5.负责湖泊的保护、管理、监督,依法查处违法填占湖泊等违法行为。

6.负责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施截污工程,管理截污设施。

7.做好全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巡查和监管。

8.参与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镇农技中心、兽医站

1.依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负责制订农业、畜牧业专项规划及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2.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建设;依法对农药、化肥、农膜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及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和监测。

3.负责指导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4.组织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加强分区管控。

5.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组织实施畜禽及其他农业节能减排项目,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减少畜禽养殖污染;负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督工作。

6.负责依法对农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7.负责编制、实施林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及全县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工作。

8.负责监督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

镇安监所

1.负责监督检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参与因安全生产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镇村建办

1.负责督促建设单位完成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负责编制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加强绿化保护和公园噪声监管。

3.参与指导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规划、建设。

4.负责实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收集小区污水接入城区污水管网。

5.负责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6.负责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场粉尘整治工作。

7.负责把环境保护列为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城乡规划重要内容,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8.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严格执行基本生态红线管控要求。

9.负责调处因规划引发的各类环境纠纷和。

镇城管队

1.负责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垃圾、皮革,建成区露天焚烧落叶、露天烧烤的指导、督促、监管工作。

2.负责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收集、处置等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负责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管理,生活、餐厨、建筑垃圾处理场(厂)及飞灰暂存和处理场规划、建设、特许经营。

3.负责城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对运输垃圾、渣土、土方和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的监督管理。

4.负责禁止小区住户私自将污水接入雨水管网。

镇村建办

1.牵头组织好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环保设施规划到位、建设到位。

2.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完成环境整治任务的自然村庄达到省市规定要求。

镇园区办

1.负责招商引资的产业引导。

2.负责督促加油站、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稳定运行。

3.促进绿色流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防止产生污染。

镇文广中心

1.负责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场所,不予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2.协助环境保护部门督促广播电台、电视台落实电磁辐射设施的申报登记及污染防治工作。

镇卫计中心

1.负责饮用水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饮用水水源污染突发事故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2.负责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贮存、处置过程中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实施监督管理,对医疗废水处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做好医疗卫生机构的核与辐射装置环境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4.会同相关部门就环境污染事故对公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进行诊疗。

镇供电所

1.负责执行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出的对淘汰、关停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依法采取停、限电措施的决定。

2.负责督促输变电企业落实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3.负责执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差别电价等节能减排电价政策。

镇园区办、农商行

1.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银行的授信管理,严格依法依规管控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贷款,严格执行企业环境信息行为等级信贷政策。

2.实施绿色信贷,支持企业污染治理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

镇中、小学

1.负责普及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

2.负责组织实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3.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

镇园区办

1.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力度。

2.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推动水环境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3.开展产学研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镇监察室

负责对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行再监督,对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到位、环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镇司法所

1.负责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公民普法的重要内容,推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全民教育。

2.指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3.加强对环境保护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镇党政办

1.指导、协调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2.研究提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能配置和调整意见,并协助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

3.加强镇环保监管能力建设,配齐配全各网格监管人员。

镇纪委

1.负责对环境保护财政预算和支出情况的审计监督,监督有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开展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离任审计。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各村(居)及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绩效考评;开展政府环境履责合规性审计、政府环境履责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环境履责财务审计。

镇统计站

1.负责将环境保护有关数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2.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及时提供数据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减排统计核算、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审计和环境问题(事件)问责调查。

3.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统计,严厉查处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三)规范运行机制

1.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镇级网格要对镇和特殊网格的运行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网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督导落实。

2.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等媒体的作用,畅通举报平台。完善举报办法,多渠道掌握违法排污信息,对反映的环境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定期邀请镇人大代表,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要积极宣传网格化监管体系的成效和典型经验,及时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镇级环境监管网格每半年对本级网格运行情况进行自评,对下级网格进行评价,研究改进措施,评价结果逐级上报。镇政府将对镇和特殊网格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兑现奖惩。

(四)强化保障措施

1.提升监管能力。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原则,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各村(居)要重点做实本级网格,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增设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办公室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两个机构,要利用现有资源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本级网格配备不低于4人的专门巡查队伍。组织开展网格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履职能力。支持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保障网格监管所需的车辆和装备,保证网格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夯实监管基础。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监管机制,突出加强基层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环境监管信息平台,着力提高整体监管效能和水平。结合环保大检查,整合现有污染源数据库和移动执法系统,完善“一企一档”环境管理基础台帐,逐步建立要素齐全、数据准确、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数字化监管信息平台,提高网格化监管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5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城镇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垃圾简单堆放、填埋,破坏了城镇生态环境,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加剧了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严重影响我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市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治污项目只有思茅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思茅区垃圾处理场,其余9个县城未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2)》要求,决定从年开始,举全市之力建设10个污水处理厂和9个垃圾处理场,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所有县(区)均拥有较为完善的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体系。计划到2012年,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年的8.64%提高到80%,日处理能力由2万吨提高到12.5万吨。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年的6.64%提高到80%,日处理能力由120吨提高到685吨。

19个治污项目总投资86879万元,已到位298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9300万元,统贷资金6557.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781.12万元。截止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2349.26万元,占总投资的25.7%。

(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年开工建设的思茅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分主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两个项目实施。主城区排水管网工程总投资8084万元,已完成投资4483.5万元,完成55.5%。思茅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总投资7973万元,完成投资6700万元,完成84%,已于年9月30日投入试运行。

年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厂区项目于年6月9日进行了招标,管网施工图正在调整完善中,污水处理厂进厂道路及供电供水正在组织实施,备料工作抓紧推进,总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1997.24万元,配套管网6054.58万元)完成投资642.57万元,完成8%;墨江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厂区项目于年7月15日开工建设,总投资5607.75万元(污水处理厂1747万元,配套管网3860.75万元),完成投资376万元,完成7%。

计划年开工建设的项目中:江城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于年9月25日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0万元;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厂区项目于年6月15进行了招标,厂区正在进行三通一平,总投资6670万元,完成投资300万元;县、县、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目前进入招标阶段;孟连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发改委批复,项目进入初设阶段;西盟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通过初设评审待批复。

(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年开工建设的县、县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650万元、2400万元,工程于年12月竣工并投入试运营。

年开工建设的5个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12716万元,完成投资5050.23万元,完成40%。其中:县垃圾处理场总投资298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903.30万元,完成30%。完成了库区土方清理工程、库区土方开挖工程、进场道路土方开挖工程、库区土方回填工程、项目部驻地建设工程、锚固沟工程等;县垃圾处理场总投资276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105万元,完成40%,完成场地平整、库区的清理及各挡水坝的坐标定位。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综合楼、地磅房、边坡挡墙、调节池、截洪沟、2号涵洞等工程建设;墨江县垃圾处理场总投资3202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完成56.2%。完成锚固平台、道路路基、库区边坡、管理房主体工程、垃圾大坝和调节池建设。防渗工程正在进行边坡和调节池防渗膜的铺设、地下水管网的安装。垃圾中转站及压缩设备、垃圾压缩车和洒水车已投入使用;孟连县垃圾处理场总投资227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096万元,完成48%。已完成垃圾库区填土平整、截洪渠和垃圾坝的浇筑;西盟县垃圾处理场总投资1493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45.93万元9.7%,该项目由于涉及基本农田,前期工作滞后,进展稍显迟缓,目前正在开展库区三通一平工作。

年开工的县垃圾处理场于3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616万元,完成投资1360.08万元,完成37.6%;江城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于6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049万元,完成投资303.76万元,完成15%。

(三)建成项目运营情况

思茅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2万吨/日,工程总投资5695万元,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4年4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年9月投入运营。该项目由市自来水总厂运营管理,运营初期,由于污水处理费偏低,企业出现亏损,难以维持正常运营,后经市发改委及时调整了污水处理价格(由原来的0.6元/吨调整为现在的1.2元/吨,与自来水费同时收取),扭转了企业亏损的局面,污水处理得以正常进行。目前,该工程已实现满负荷运行,各种设备运行良好,污水处理规模基本达到设计要求(1.9万吨/日),各项出水排放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效地减轻了对思茅河水体的污染。

思茅区垃圾处理场于2004年投入运营,有13个工作人员,70个垃圾收运人员。垃圾场投入使用后,按80元/吨、每户8元/月、每桶8元/次收取垃圾处理费(全年收费280万元左右)。城区日产垃圾130吨,做到了日产日清日处理,垃圾处理采用三轮车定时定点巡回收集、中转站、密闭运输、垃圾场、分层压实、覆盖土壤的方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沥液集中收集进入污水调节池。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目前运行正常。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市、县政府于年成立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级抓规划协调、州市负总责、县级抓落实”的原则,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形成了相互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市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与各县(区)签订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书,为项目规划建设和营运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坚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处理工艺。

(三)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建设和运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以Bot和BCt等方式参与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目前,我市与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治污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原则确立了我市与省政府确定的省级投融资平台合作关系。县、县、墨江县已与省水务投资公司签订了污水处理厂合作协议,其他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正积极与相关投资公司洽谈中。

(四)逐步建立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各县(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以及收费对象的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照“能够补偿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运营成本和投资者合理回报”的原则,采取一次听证、分步实施的办法,科学合理确定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县、县、县、西盟县、墨江县污水和垃圾处理及思茅区污水处理,县、县垃圾处理共13项新调整的收费标准已组织听证并获得了批准,县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已完成听证待批,孟连县、县、江城县污水处理和江城县、孟连县垃圾处理共5项收费标准即将开展听证工作。

(五)强化项目监管。各级党委政府把治污项目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市治污项目建设推进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派出督查组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进行督查、指导。市治污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省政府、省治污办对治污项目建设的相关规定对全市治污项目的报建、可研、初设招投标、可研及初设评审、项目建设及设备、材料等招投标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管,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区)配套资金落实困难。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点多面广,历史欠账较多,多数供水企业处于负债经营,难以有效支撑城镇污水处理收费体系,加之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对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的投入资金有限,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全市19个项目总投资86879万元,应配套项目资金17375.8万元,而目前配套资金仅到位3781.12万元,占应配套资金的21.76%。

(二)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工程建设进度受影响。治污工程对建设用地的地形和标高有着严格要求,县、县、县4个污水处理项目选址涉及基本农田,县、县、、县、县5个垃圾处理项目需占用国有林地,受国家当前严格的土地、林业政策影响,建设用地报批征用难度大、耗时长,部分项目未能按要求在6月30前完成前期工作,致使2107万元的省级统贷资金暂缓拨付,13371.5万元不具备省级统贷资金下达条件。省级统贷资金不能及时下达,严重影响了全市治污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虽已完工,但配套项目还未完善,思茅区二期污水处理厂虽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但未能按要求在今年9月30日按期投入使用;县、西盟县垃圾处理场和县污水处理厂年底完工有较大困难;西盟县、孟连县污水处理厂年内难以开工。

(三)项目投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我市大部分城镇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相对较小,难以达到投资企业所期望的盈亏平衡点,难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治污项目建设。虽然市政府已经与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治污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与省级投融资平台的合作关系,但仍有6个县(区)的具体合作洽谈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价格机制建立难度大。各县(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较低,要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0.8元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费每户每月15元以上的标准有一定的难度。城镇生活用水、城镇污水、城镇生活垃圾三费合一的收费机制尚未建立,收费成本高,收费难度大。

(五)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大量增加,而我市还没有规划建设污泥处置设施,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不容忽视。

四、建议

(一)加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新增投资支持治污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各县(区)要把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具体任务、时限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同时按照“绿色通道”的要求,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监管。治污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不断优化设计,狠抓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资金、档案的管理。同时,加大项目督查力度,采取目标任务倒逼制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三)加快投融资平台搭建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搭建治污项目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的要求,切实推进各县(区)与省水务投资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四)尽快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督促各县(区)尽快完善价格机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使污水处理费、生活垃圾处理费达到保本微利的标准。加快建立生活用水、污水、生活垃圾三费捆绑的收费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治污处理项目收费改革,为项目运营打下基础。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6

一、工作目标

(一)环境质量目标。

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322天以上,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满足国家二级标准。嘉陵江在入境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时出境断面总体达到Ⅱ类水质,保持Ⅲ类水质标准,小安溪水质有所改善。城区公共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100%,镇街达到8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56分贝和68分贝以内。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城区绿化率提高到46%。全区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二)污染物减排目标。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5%,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在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8%。

(三)污染防治目标。

全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6%,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率达到45%(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二、主要任务

全面开展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创建工作,实现创模指标全面达到市级环保模范区要求。完成市下达的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强力推进沿江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保障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库区水环境安全。加快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一)打好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攻坚战。

结合我区实施“美丽·五城联创”工作,动员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对“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逐步改善环境质量”、“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美化城乡生态环境”、“加强环保能力建设,高效科学环境监管”、“加强创模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五大创模任务,80项子项目,300多个创模工程进行攻坚决战,确保年底6大类30项创模指标基本达到市级环保模范区要求。

(二)全面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

1.大力削减污染物存量。

一是落实减排任务。根据市下达我区的“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到相关镇街、部门和相关排污单位。二是推进工程减排。实施《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重点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治理工程、水泥旋窑脱硝工程;加快沿江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治理;全面完成盐化公司、重啤六厂废水治理项目。三是强化结构减排。实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环保搬迁和产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实施水泥立窑关闭计划,关停市富丰水泥集团特种水泥有限公司2台水泥立窑。四是加强管理减排。实现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全覆盖,加强现有火电机组、旋窑等设施排污监管,全面开展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并确保正常运行,严格国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监测,确保全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设施监管,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稳定达标率。完成2家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

2.严格控制污染物增量。

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土地利用、区域流域开发、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规划环评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完成工业园区及拓展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市环境保护区域限批实施办法》、《市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豁免名录》。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项目环境准入和新建项目总量指标审批、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工业项目新增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为新上项目腾出环境容量指标。对未完成污染减排项目或因违法排污导致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一律实行新建项目限批。

(三)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乡空气质量。

一是严格实施《区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试行办法》(府办发〔〕9号),加强餐饮服务业的环境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执行餐饮服务业环保审批关口前移,规范餐饮服务业设置,禁止在城市建成区无公共烟道的综合楼、住宅楼内新建、扩建餐饮项目;已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餐饮服务业,责令限期治理,经限期治理后仍未能达到环保要求的,实施停业、关闭。二是加强城区扬尘污染控制。以“美丽·五城联创”城市管理攻坚战役为契机,强化城区车辆带泥、冒装撒漏、施工扬尘等污染联动执法,并建成城市入口规模化集中洗车场4处;房屋建设、市政维护、片区开发、园区建设、房屋拆迁、道路建设、土地整治、园林绿化及管沟工程等项目要制定施工扬尘控制方案,落实技术规范和扬尘监管责任制;城区道路实行全天候保洁。三是继续开展城区基本无煤区建设工作,合阳城街道、南津街街道、钓鱼城街道建成区基本无煤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继续对城区违规燃煤户进行整治、取缔整改燃煤炉灶,完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巩固措施。四是推行清洁能源工程。在云门、涞滩、三汇、钱塘等重点场镇,对餐饮娱乐业开展推行使用清洁能源试点工作。五是控制机动车污染。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完善机动车排气检测电子监控管理系统;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和限行管理工作,核发环保分类标志,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确保新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新车国iV标准;实行黄标车在部分区域的禁行,查处在限行区内行驶的黄标车和未取得环保标志的车辆,加大对超标车辆上路行驶违法行为的查处;对提前淘汰的老旧汽车落实经济补贴;推进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

(四)保障饮用水源和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库区水环境安全。

一是搞好项目包装。抓住中央加大环保投资力度,重点安排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和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契机,围绕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场及收运网络建设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次级河流整治、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质监测、环境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积极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二是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继续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整治,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有水污染的项目。切实巩固丝绸、造纸、电镀、水上餐饮等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成果,深化化工、医疗行业污染整治。保护农村中小型集中式人畜饮用水源,彻底取缔17座具有饮用水源功能的水库网箱养殖及肥水养殖,解决农村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治理城镇生活污染。展开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垃圾处理场及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作。建成涞滩、沙鱼、太和、钱塘、三汇、云门、大石、草街、盐井、铜溪共10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开工建设三汇垃圾处理场。改造城区污水管网9千米,完成凉亭片区污水二级干管建设,城区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率均达到85%。建成城区地埋式垃圾站27座和建筑垃圾消纳场。四是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小安溪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污染源监管和水质监测,基本完成规划批复的建设内容,全面取缔流域禁养区畜禽养殖,完成限养区、适养区养殖污染整治,完成流域内工业污染源整治。完成南津街街道4个村环境整治项目。开展江河湖库漂浮物的清理工作。完成涞滩、龙市、太和、铜溪、燕窝5个镇的堤防工程河段整治。五是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工业园区核心区、草街拓展区、草街农创园、渭沱化工产业区污水处理厂,渭沱化工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基础工程,核心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工程量60%。

(五)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美化城乡环境。

一是开展市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和苗木森林”五大工程,深化“绿化长江·行动”,重点抓好主城及沿江沿路绿化。狠抓园林绿化,完成城市森林工程建设1200亩,完成7个社区公园建设,高标准打造东津沱、白鹿山、高职教城、花滩等四个滨江公园,完成涪滨路景观改造,沙溪入城道路景观,花果山城市公园二期工程,南津路与下南路交叉口西北侧公共绿地绿化景观,南屏大桥南北引道等城市桥梁道路、广场、节点绿化及市街增绿工程。完成农村新造林8万亩,完成经果林3000亩,完成通道森林1500亩,完成水系森林工程5500亩。二是开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对采煤、采石、采页岩等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做好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搬迁企业原址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推进原址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作;实施《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开展统筹城乡试点项目,推进有条件的镇街开展环境污染集中整治,促进试点的镇街达到“五个80%”,即80%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得到保护,80%的生活污水得到集中或分散处理,80%的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转运,80%的居民使用天然气或沼气等清洁能源,80%的规模化养殖污染得到综合处理。完成19个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工程,其中:涞滩镇11个、云门街道3个、南津街街道4个、铜溪镇1个;改善沼气服务网点5个,新建户用沼气池4000户;加强耕地保护,完成土地整治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三是推进绿色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巩固涞滩镇创建市级环境优美镇工作成果,开展草街街道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开展涞滩、沙鱼镇创建市生态示范镇工作,创建市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社区2个。

(六)开展噪声污染整治,改善声环境质量。

一是对噪声不达标且扰民的企业下达限期治理,督促完成污染治理工程。二是严格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娱乐场所夜间营业的行政审批,合理设置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所。三是强化噪声扰民的执法监管,重点开展中考、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期间的环境噪声专项执法。四是巩固城区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整治建筑施工噪声、机动车违章鸣号、公交客运车辆运行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文化娱乐场所噪声、船舶噪声和社区复合型噪声污染。继续开展城区从事门窗、防盗网等加工产生噪声的摊点整治,城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2个。

(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严格实施《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府办发〔〕8号),规范全区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畜禽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按计划实施关闭或搬迁,年完成小安溪流域禁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建成区内畜禽养殖场搬迁工作。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实施限期治理,对限期治理期满后仍未能达到环保要求的实施关闭。对新、扩、改建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行小型及分散养殖户畜禽粪污沼气池处理,沼液、沼渣还田。对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粪便生产有机肥,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灌溉农田。建成3个畜禽养殖场粪污沼气处理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八)提高环境应急能力,保障环境安全。

一是修订完善政府、部门、镇街、企业四级环境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二是推行排污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三包”承诺制,对污染物排放、周边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进行责任承诺,督促企业签订“三包”承诺书,执行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造纸、电镀等相关行业环保守法准则。三是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开展铅、汞、铬、镉、砷等重金属污染整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控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时排查环境污染隐患。四是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强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利用或处置环节的监管,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许可、转移联单、经营许可和进口废物环境管理,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强化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对无主危险废物实施无害化处置,开展电子废物的环境监管。五是加强辐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强重点辐射源监督检查,及时收贮废旧、闲置放射源,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放射源和电磁设备数据库,推进放射源在线监控工作。六是落实环境应急工作。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推进分级负责制,强化应急管理、环境监测、处置演练和人员培训,组织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督促企业完善应急机制,落实风险评估,健全相关制度。七是抓好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继续开展群众长期投诉的环境污染积案的处理和化解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开展环境问题大下访、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抓好环境突出问题的解决,逐步解决环境热点问题。

(九)提升公众满意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1.推进宣传教育。

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突出做好创模宣传。大力开展创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等“十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模宣传活动。倡导生态文明,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和环境文化创建等活动;加强党政干部环境教育和培训,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常规培训内容;推进青少年环境教育,强化环保从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巩固和深化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地方教材的使用,继续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确保每学年环境教育12课时以上。强化全区环保系统新闻和网络宣传、舆情监控体系建设。

2.强化公众维权。

建立完善突出环境问题协调联动和快速反馈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义务监督员和市民视察或参观环保创模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组织环保投诉者参与污染调查和执法监督,开展协商与座谈,共同处理污染问题,回访污染问题处理结果,保障市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充分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作用。

(十)以谋划“十二五”工作为重点,探索环保发展新道路。

一是开展环保绩效评估。开展“十一五”环保规划绩效评估,总结“四大行动”、总量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境机制及能力建设等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二是确定环保工作思路,突出环保重点工作,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区政府批准实施。三是编制环保专项规划。在“十二五”环保规划框架下,编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环境能力建设等专项规划。四是加强环境相关规划的立项、编制、审查、批准、实施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环境政策与法制建设。

一是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协调办好环保世纪行活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二是落实环境政策,深化火电、水泥、化工等行业排污权交易工作。实施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将环评审批、竣工验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环境违法等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加强排污费征收和稽查工作。三是执行污染源限期治理办法,严格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污许可监管,排污者不得超浓度和超总量排污。四是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典型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

(二)完善和创新环保工作机制。

一是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坚持环保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继续将环保工作纳入镇街、部门党政一把手及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年初分解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增强考核效果。二是落实环保综合决策机制。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环境问题,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引进项目时,环保先期介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能因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三是完善环保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加强环保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实施统一环境规划,统一环境执法监督,统一环境信息的环保“三统一”制度。实行上下联动、左右联合,建立部门联合环境执法和重点环境案件移送督办制度,坚持环保创模和总量减排工作调度会暨环境形势分析会制度。四是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将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努力争取上级资金,鼓励企业增加投入,积极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向环保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格局。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7

第二条在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以下称运营单位)是指依法取得城镇污水处理运营资格,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运营管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运行监督管理是指对已建成运行(含试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督管理工作。

区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和水量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推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依法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运营单位,并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在核定实际污水处理量及处理成本的基础上,签订委托经营协议或服务合同。特许、委托经营协议或服务合同的文本格式、内容应符合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示范文本和有关政策规定。

特许、委托经营协议或服务合同签订后30日内,应报上一级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污水处理厂建设竣工后应进行试运行。试运行由建设单位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同时告知污水处理主管部门。

污水处理厂自试运行之日起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必须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试运行三个月仍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建设单位应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说明延期的理由及拟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方可延长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主要出水水质指标稳定达标并经环保验收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备案。

第七条运营单位的管理、技术、实际操作人员必须经省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后上岗。

第八条运营单位应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等规定制定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水质检验制度和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编制《运行与维护手册》,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九条运营单位应按照环保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要求在进、出水口和关键水处理构筑物等位置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区环保部门联网。

运营单位应正常使用、维护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必须按有关规定对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装置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损毁。

第十条运营单位应建立生产运行台帐,并按月、季、年定期向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及时准确报送进出水的水质、水量、污泥处置、设备运行、运营成本、安全生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等方面信息。

第十一条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超过设计标准导致出水超标的,运营单位有举证责任和应急处理的义务。发现超标后,应及时向区环保部门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报告,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取证核实和处理。

第十二条运营单位应保持污水处理厂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停运。因设施大修、检修、维护等需全部、部分停运或导致处理能力明显下降的,运营单位应提前15个工作日,向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时间恢复正常运营;可能造成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直接排放自然水体的,须经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对于因突发事件造成污水处理厂全部或部分停运的,运营单位必须立即启动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在2小时内报告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恢复正常运行后,应及时向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运营单位和其他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应安全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标准,并对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第十四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对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户实施排水许可制度。

第十五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加快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拓展污水收集管网服务范围,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管网的设计、建设、改造工作应优先或同步于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在一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

第十六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水量和污泥进行定期监测,并建立监测档案。

区环保部门应当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水量进行监督检查。环境监测机构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做好对自动监测仪器的比对监测和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运营单位应予协助配合。

第十七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进行检查;

(二)查阅、复印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四)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扰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十八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可委派监管员,对运营单位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管,对协议、合同中的规定内容实施现场监督。

第十九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制定运营单位市场退出、临时接管或不可抗力等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建立服务成本定期监审制度,通过完善相关定额和标准、进行区域同行业成本比较和绩效评价、公布经营状况和成本信息等措施,加强对运营单位的经营成本监管,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激励运营单位改进技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鼓励运营单位在保障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

第二十一条实行按水量、水质核拨污水处理服务费的运行机制。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应根据运营服务合同或协议,每月核定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水量和水质监测情况,联合出具核查报告,有关部门根据核查报告核拨污水处理服务费。

第二十二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工作。

第二十三条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考核制度。考核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区住建和环保部门每年对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组织一次全面检查考核。不定期抽查结合日常监管工作随机进行。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运营单位经营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综合评估运营单位污水处理达标率、处理成本、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评价运营单位的运行绩效。

第二十五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每年度向社会公布运营单位经营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二十六条城镇污水处理厂接纳符合设计标准的污水,其出水水质超出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由区环保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征收排污费。

第二十七条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一)拒绝区环保部门或者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事项的;

(三)未按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规定与区环保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四)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或者未经区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污水处理设施的;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出水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六)随意倾倒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的;

(七)造成水污染事故的;

(八)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环保部门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8

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全面完成书记、省长提出的两年内全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工作目标,我县把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时间节点,强化工作调度,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片区的生产生活污水统一收集,达标处理,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产业集聚新园区”。

(一)片区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是全省第二批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项目之一,选址于片区东北角反修水库下游童家村,建设规模前期为0.2万m3/d,近期为0.4万m3/d,远期为1.3万m3/d,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小的污水处理厂。

(二)2008年7月,县政府确定出台了《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规划建设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监察局、审计局、工业园区办、城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县发改委、规划建设局主要负责人分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

(三)指定了项目法人机构。为了便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经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指定县城司为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法人代表机构。

(四)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10月8日开工建设,相应的配套收集管网工程于2009年5月1日开工建设。到2009年11月,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竣工,完成投资3710.68万元(其中,厂区1389.01万元,管网2321.67)。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质量状况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片区的工业园于2006年底启动建设,2008年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且先后有等一批企业落户在园区,并已开工建设,但由于受2008年前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部分落户企业放缓了投资建设步伐,直到2010年初才开始全面启动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园区仅3家企业正式投产,从业人员不足200人,生产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就金啸铜业一家,加上镇区常住人口相对较少,致使污水总量和浓度均严重不足,日进水量约360立方米,仅为设计能力的18%,影响和阻碍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

三、下一步打算

片区是市“吉泰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和工业新城。下一步,我县将从两个方面入手,推进污水处理厂按照设计规模正常运营,确保片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实效。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截污主干管;工程变更;原因;问题;对策

东莞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共有35项,按照远期规模一次性建设,总里程887.77公里,日收集总规模约578.5万吨,分三批进行建设,服务范围覆盖全市32个镇街、松山湖产业园区以及东莞生态园。主要采用玻璃钢夹砂管、HDpe管、U-pVC双壁波纹管、钢筋混凝土衬胶管等管材;根据本市水文、地质和地形地貌实际情况,设计上主要采取大开挖、支护(普通钢板桩支护和拉森钢板桩支护)开挖和顶管施工方案,少量采用牵引管;配套污水中途提升泵站共37座,设计总功率约为5200kw。

截污主干管网布局从城市总体规划、远期发展规划,以及建设条件、建设投资、地理和气候条件、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排污口情况,截污主干管沿我市主要河涌和主干道路敷设,要求达到“近期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8%,其中市区达70%,寒溪河流域达75%,石马河流域达80%,南畲朗排渠达85%,挂影洲中心涌达75%”的目标。

一、产生变更的原因

由于截污主干管网全部敷设在地下,属隐蔽性工程,施工范围广,工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众多。因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更也非常多且费用巨大。根据已审核的变更资料分析发生大量变更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工作论证不够,具体如下:

(一)地质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不够准确,部分地质勘察报告反映的情况与施工现场不相符。我市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特别是水乡片为冲积平原,基本上是淤泥和流砂地质,施工难度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展。地质勘查报告并没有完全真实反映实际的地质情况,如厚街西环路等路段的地质勘查报告显示的地质条件为砂砾岩,但经揭露的实际地质为中风化花岗岩,且当时的地勘钻孔深度才9米,而管道埋深在11米左右,导致原设计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不能正常进行,必须变更。施工单位提出变更方案,要么改线要么爆破。为此,建设单位多次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专家对爆破成孔方案进行论证,最终一致认为必须进行爆破成孔后再顶管,这样既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也缩短了施工周期,并最大程度上节省造价。但该变更增加的费用超过了3千万元,占原合同金额的15%左右。

(二)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不够完善,导致施工过程中原设计的方案不可行,需要不断变更,甚至出现变更中的变更。由于设计前期时间紧迫,设计单位未进行详细全面的实地考察,很多方面考虑不够周详,部分项目出现设计缺陷。如石碣镇崇焕路段的管网,原设计为大开挖施工,但该路段是石碣镇的交通枢纽,过往车辆及行人非常多,不具备放坡开挖施工的条件,因此,必须变更。但在后来的顶管施工过程中又发现,该路段的地下管线、光缆、箱涵等纵横交错,且埋深深度与截污主干管网差不多,顶管施工方案被迫放弃。如此反复的变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且导致施工工期一再拖延。有些项目将管径在800以下的管道设计为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但在实际施工中,现有的顶管机械和施工条件只能顶进管径在800以上的管道,导致产生大量的管径需增大的变更,使下游的管道也不得不随之增大。

(三)部分管网建设需要征地拆迁,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镇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只能改变管道的走向或施工方法,避免产生社会矛盾。目前,共有11个项目因拆迁补偿、用地性质变更限制、群众的认识偏差、受规划调整未定而无法开展征地拆迁等原因影响,很多项目只能对管道进行改线变更,由此增加了管道长度,加大了管道直径和管道埋深,从而增加了投资。

(四)部分区域的规划调整导致截污主干管网工程需要重新设计。规划调整影响大,涉及费用多。管网设计完于较早时期,随着各镇街的快速发展,现实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按原设计图纸施工遇到重重困难,如首批工程大岭山项目的变更量占工程总量的80%,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问题尤显突出;此外,市政规划的调整,导致部分项目延误甚至重新设计。如东部统筹的规划调整,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导致企石、南畲朗项目管网需重新设计;从莞高速路的规划影响了常平东污水处理厂用地,导致该项目无法动工。大量的管网设计变更,不但导致施工工艺的改变,施工工期的拖延,还会引发新的勘探、征地拆迁等工作,导致工程费用大量增加;

(五)由于城市发展快,原设计时的地形地貌发生重大改变而引起施工方案的调整。我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许多原先设计时是空地,如今已是高楼大厦或道路,使有的项目规划设计一改再改。如道项目设计时西部干道仍在规划中,如今西部干道的道段已完工,使得该段约5公里管道无法施工。大岭山项目设计时,还没有常虎高速,现在常虎高速早已建成,管道过常虎高速大岭山入口的匝道处无法施工。东城牛山原管线路过的空地,如今是一座学校,管线需要移位。桥头镇凯达华庭小区是后规划项目,现已建成,导致管道穿越小区受到阻拦而无法施工。可以说,由于城市建设导致变更管网设计或无法施工现象普遍存在,不得不改变管线走线。

(六)施工单位投入不足,人员、机械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东莞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属于市重点工程,按照建设规模划分,应归属于一级市政工程,在招投标时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应具备一级市政工程承包资质,但施工单位在中标后,没有按照相应的资质条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案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黄江项目,设计为机械顶管,但施工单位强行采用人工顶管,主要目的就是想节省造价,但却造成路面大量塌陷,既影响了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居民的安全,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酿成了严重安全事故的恶果。

(七)清单漏项多。招标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是由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再经市财政投资审核中心审定的,按道理不应存在较大偏差。但由于当时项目多,工程量大,任务紧,预算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等原因,招标工程量清单出现了许多重大漏项错项,如大岭山项目漏算了约3公里管道的造价,长安新民项目的深层搅拌桩,工程量只有一米。另外,由于招标时很多未确定因素,部分本应包含在清单内的项目被划出了招标范围,如泵站内的道路、围墙、大门、园林绿化等均未包括在招标范围内,如今为了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营和安全,不得不重新调整设计和补充招标,全市35个项目的增加费用仅此一项就超过了1亿元;同时还有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管道、超越管、雨水管等漏项,增加的费用也高达1.6亿元。

二、变更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工程变更存在现场签证与现实不符情况。工程变更的现场签证主要由镇环基办和监理单位负责,存在着现场签证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类型:

1.个别工程变更签证的工程量与现场不符,如凤岗竹塘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干管043号变更,凤岗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理公司根据现场完成情况办理了施工现场签证单,施工现场签证单签证的F’箱涵和G箱涵的长度分别为33米和14米,市环基办与市财政局有关人员到施工现场对F’箱涵和G箱涵的长度进行了核实,核实的结果分别为24米和10米,比签证量减少约30%。经市环基办现场调查核实,监理单位不负责任,存在未做完先报的情况。

2.部分变更项目费用审核数额差异大,个别镇环基办对上报的变更工程费用没有认真审核后就上报市环基办,市环基办和市财政局审核后发现数额差异较大。如东城牛山013号变更,市环基办和市财政局核减率均在90%以上。目前全市50万元以上的变更项目经市环基办审核的平均核减率为43.25%,市财政局审核的平均核减率为46.08%。

(二)有些工程存在先施工后补办变更手续的现象。根据市环基办《关于污水处理工程变更管理的通知》(东环基建办〔2008〕15号)的规定,“对于变更项目预算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报市环保基建办审核后,报市主管领导审批;50万元以内的(以镇街财政分局审核数据为依据),由镇街领导小组审定,经镇街财政分局审核后,即可实施”。但在执行上不够严格,存在先斩后奏现象,有些变更超过50万元的工程施工完毕后才上报市环基办。如虎门宁洲截污主干管网工程的第027号、037号及044号变更,均是已完工后再报市环基办审核。

(三)市镇两级对工程变更持有不同意见,不但严重影响工程结算效率,甚至可能为工程结算时埋下法律诉讼的风险。由于市镇均是建设单位,出具的意见不统一将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如樟木头项目第010号工程变更,经镇街审核同意将过河段由围堰施工更改为顶管施工后即开始施工,后报市环基办审核不同意变更,维持原设计方案施工,但河两边的工作井已施工完成。

(四)个别项目没有及时报送变更资料,滞延了审核时效。如2008年市府办转给市财政局要求审核的全市截污管网工程变更,目前仍有3项资料没有送审,使审核工作无法开展。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将需要报送的审核资料(如原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等)送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导致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无法按时提交变更资料送市财政局审核。如沙田003号变更、虎门宁洲019号变更、清溪长山头008号变更。

三、对策

上述问题是通过召开工程变更审核会以及审核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部分变更时发现的,至于其他镇区截污管网工程是否存在类似问题、是否存在其他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比例等暂时无法核实。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的变更较多,市级部门无法对每一个变更签证内容逐一进行现场核实,而且该工程基本上是隐蔽工程,事后也难以核实。因此,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现场管理人员以及监理公司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们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财政投资造成较大的损失,将会加大工程超概算的风险。为解决存在问题,避免产生结算风险,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变更的管理:

(一)从变更审核程序上进行规范,严格按照下列流程图进行变更申报审核。

(二)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2006]126号),镇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代表当地政府履行业主管理职责,负责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鉴于截污管网工程多数是隐蔽工程,工程完工后很难对施工现场进行核实,各镇街要严加督促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理单位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严格审核变更发生的工程量,以防施工单位弄虚作假。

东莞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变更审批流程图

(三)进一步加强现场签证监管。现场签证的责任主体主要是镇环基办和监理单位,应进一步强调其各自的责任。市环基办应会同其他成员单位不定期地对工程变更的现场签证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将情况通报相关管理部门追究经济、法律责任。

(四)严格工程变更审核程序。各镇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应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尽量减少工程变更的发生。如确需发生变更必须严格按程序审批。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大对工程变更的检查力度,如发现工程变更违反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或技术不合理、经济不合理等情况,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根据市环保基建办《关于污水处理工程变更管理的通知》(东环基建办〔2008〕15号):对于变更项目预算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报市环保基建办审核后,报市主管领导审批;50万元以内的(以镇街财政分局审核数据为依据),由镇街领导小组审定,经镇街财政分局审核后,即可实施。因此,对于50万元以内的工程变更,由镇街审定并报市环保基建办备案;对于50万元以上的工程变更,必须按程序报批。凡50万元以上的工程变更,经市环保基建办和专家组现场办公同意的,允许先施工后报变更手续;未经市环保基建办和专家组现场办公决定同意,先施工后报手续的,或市环保基建办不同意变更,形成事实变更的,则工程变更增加费用由提出变更单位自行支付,减少工程费用的则如实核减。

(五)对于市镇两级环基办持有不同意见或金额较大的工程变更应聘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经论证不需发生的工程变更由镇街环基办应责令施工单位尽快按招标施工图纸施工。

(六)充分发挥镇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力量,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市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东府〔2008〕148号)精神,将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预算、结算、招标最高报价值、进度款及竣工财务决算的评审业务下放到镇街,由各镇街财政分局参与全市截污管网工程的管理,加强对工程变更签证的监督,市财政局按镇街财政分局审核的结果支付工程款。

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篇10

一、突出治污减排,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目标

去年底,经上级考核认定,全年共实现cod净削减量为8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95%,列潍坊市各县市区第一;实现so2净削减量为14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40%,超额完成责任目标。在已建成银河、舜河两大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6万吨的基础上,分别扩建二期工程,辛兴镇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去年共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5万吨。新建设的4处乡镇污水处理厂,相州、林家村、舜王已破土动工,昌城土地调整和地质勘查已到位并完成工程招标。这4处污水处理厂将在今年11月建成运行。密州、龙都、贾悦、皇华4处乡镇(街道)通过铺设排污管网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金安热电、恒阳热电、润生淀粉、良丰化学、泰盛化工、兴贸玉米、同路、龙光、等8家热电企业全部建成炉后脱硫治理工程,并安装在线监控与省市联网,实现全程监控。大力推行集中供热,对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800余台锅炉等进行取缔。

二、严格执法,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去年以来,先后组织环保、城管、市政、水利、建设、畜牧等部门4次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潍河、扶淇河、涓河、铁沟河的53个入河排放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复查,对16个雨污混流排放口落实了部门整改责任制。去年7月份,组织七部门联合对市区饮用水源地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莎沟水库、引涓干渠周边的工业企业、养殖户、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诸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到乡镇(街办)部门,明确了整改时限。同时全面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对潍河的枳沟、九台、古县等断面严密监控,对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和古县断面的监测,达到每天一次,确保污水处理厂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二是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按照省级环保部门关于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河流监管的“四个办法”的要求,对新星纸业、兴贸玉米、润生淀粉、金安热电、恒阳热电、泰盛化工、良丰化学7家国控、省控企业每月监察不少于4次,对10家潍坊市控企业进行旬查,对全市69家重点企业本着从严从细、不留死角的原则,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监察频次,发现问题,依法处理。去年以来,共开展环保专项行动8次,对13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罚款79万元,对23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对土小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在去年排查和取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防止反弹。全年共排查土小企业20家,对死灰复燃的5家小电镀厂采取断电措施予以取缔。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所有项目都进行了现场勘察,去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248件,环保验收20件。

三是加强在线监测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的“三级五大网络”要求,在环保局建成了“环境监控中心”,对10家水污染治理设施和7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控。目前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并入“三级五大网络”,使在线监测设备与省、市联网,实行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环保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抓好综合整治,生态市建设突破实质性进展

一是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工办、环保、发改、农业、林业、规划、市政、城管、卫生、水利、财政、国土、经贸、畜牧、广播电台、统计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准,统筹整治农村“脏、乱、差”。按照“三清”(清理粪便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了“村集、乡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办法。在进一步提升城市两大水厂运营质量安全的同时,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扫尾和提升改造,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以水土保持、退耕还林为重点,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了对全市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二是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创建“生态市”的决定,加强创模工作。目前,在创模考核指标的32大项指标中,已有26项达标,向国家环保部报送创模申请的相关材料已经定稿,正在编制创建规划。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工作。去年以来,皇华镇已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昌城、辛兴正在实施创部级环境优美乡镇;辛兴、贾悦、昌城、林家村、枳沟、桃林6处乡镇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成9个绿色社区、5处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