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矿产资源现状十篇矿产资源现状十篇

矿产资源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0:12

矿产资源现状篇1

关键词:地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分析;石家庄

1石家庄地热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按地质特征及富水性石家庄市可划分为4个热储层: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馆陶组热储层、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及元古界长城—蓟县系岩溶裂隙热储层、太古界热储层[1]。

1.1山区地热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太古界热储层仅见于平山县温塘镇,该热储属于构造型热储,热储层由片麻岩构造破碎带组成[2],分布范围较小,厚约120m。平山县温塘镇地热矿产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目前温塘镇地热矿产田正在开发利用地热矿产井不足8眼,井深在80~100m之间,主要用于洗浴、疗养等。

1.2平原区地热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石家庄平原区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馆陶组热储层和基岩热储层。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主要分布于山前大断裂以东,目前石家庄地区单独开采明化镇组热储层的地热矿产井很少,据调查仅藁城市小丰村有1眼地热矿产井,出水温度为42℃。馆陶组热储层主要分布于山前大断裂以东平原区。平原区地热矿产井大多开采馆陶组热储层,用于生活供暖、洗浴游泳等。基岩热储层为多层结构,目前,藁城市陈家庄有地热矿产井1眼,开发利用奥陶系基岩热储,井深3249.42m,井口水温82℃,出水量26m3/h。石家庄平原县中无极县南部、藁城市中部地区地温梯度大于3℃/100m,其中无极县城东北部地区地温梯度大于4℃/100m;晋州市中、南部马于镇、总十庄镇、东里庄镇,辛集市西部、南部新城镇、马庄镇,以及赵县东部谢庄镇、范庄镇等部分区域地温梯度大于3℃/100m;深泽县东北部地温梯度为3~4℃/100m。根据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地层厚度等将平原区划分为无极—藁城地热矿产异常区、辛集地热矿产田、深泽地热矿产异常区和新河凸起地热矿产异常区。目前,石家庄平原区正在开发利用地热矿产井共计40眼,其中深泽县9眼,藁城市1眼,辛集市30眼。深泽县地热矿产井的开发利用主要应用于生活供暖方面,地热矿产供暖的应用大量节约了煤炭能源,以温泉浴、度假村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辛集市地热矿产主要应用于生活供暖、皮革工业等。该市部分住宅楼盘设计为地热矿产供暖形式,部分地热矿产井实现了梯级利用地热矿产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当地房地产经济带来了革新。另外,地热矿产水在皮革加工工业中的应用,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辛集市皮革加工业的长足发展。目前,辛集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皮革市场。

2石家庄市地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地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缺乏规划指导,开发不合理:石家庄地区地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没有统一的科学规划,造成了地热矿产勘查杂乱或滞后,开发无序。部分地区存在乱开滥采现象,地热矿产井分布过密,井距偏小,造成部分地区地热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地热矿产水的集中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过速,可能引发地面沉降问题。

②地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石家庄地区地热矿产井得开采多用于洗浴、供暖、水产养殖等项目上,地热矿产资源的利用停留在最原始阶段,梯级利用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普遍存在地热矿产资源利用率低、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的现象。地热矿产企业缺乏更细致的经营方式,大多数地热矿产井开采利用形式单一,热水单纯用于供暖或洗浴,尾水排放温度高达50°左右,易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热污染,且综合效益低下,严重浪费资源。

③浅层地热矿产缺乏系统性勘查:石家庄地区空气污染严重的事实让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愈加注重,浅层地温能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能的分布、地温场特征、资源总储量、可利用资源量等不清,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还缺乏科学有力的基础底数支持,大批涌现的浅层地热矿产项目急需大量的基础性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④地热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相关规范、法律法规尚需完善:地热矿产资源与固体矿产资源存在较大区别,其流动性强,致使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上与固体矿产迥异。

⑤对地热矿产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人民群众对地热矿产资源的认识不够清晰,往往将地热矿产资源与水资源相混淆,认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致使地热矿产资源开发过度且得不到有效保护。地热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等,且埋深一般在1000m以深,有的甚至在4000m以深,补给途径遥远,因此要保证地热矿产资源的持续稳定开采需要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避免开采过度,导致地热矿产资源枯竭。

3对策研究

①加强勘查评价工作,全面开展石家庄市地热矿产资源勘查和调查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规划。2006年河北省地勘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针对全省地热矿产资源做了调查评价,圈定了地热矿产开发有利地段,为地热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已有的地热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结果开展全省及地热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县、市地热矿产资源规划的制定工作,为地热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有序性提供依据。

②积极推行地热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将地源热泵、回灌等技术引入地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地热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相互结合,如洗浴尾水经一定处理后用于养殖、种植,养殖尾水处理合格后用于种植等;深层地热矿产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利用热泵技术,如供暖尾水可经热泵加温后再次利用,提高热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地热矿产水人工回灌实验研究工作,力图实现地热矿产水的循环利用。

③补充浅层地热矿产的基础性勘查工作。目前,石家庄地区浅层地热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尚存在空白。目前应开展浅层地热矿产勘查评价,摸清浅层地热矿产的资源量、可利用资源量,制定开发利用方案,做到合理规划布局。

④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在技术和政策上为地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支撑。

⑤确保对地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有力。严格执行开采登记管理及审批制度,禁止乱开滥采情况出现。

4结语

石家庄地区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矿产资源,地热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综合利用程度低,人民群众认知不足等问题,相关规范、法律法规亦尚待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实现石家庄地区地热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胡君春,郭纯青.石家庄凹陷地热矿产资源研究[J].地质与资源,第17卷第4期.2008.

矿产资源现状篇2

1.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制约了市场化配置进程;

2.矿业权出让及流转市场建设滞后,不适应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的要求;

3.矿业权招拍挂出让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4.少数地区和机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影响了公平竞争有偿出让制度的全面落实;

5.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补偿机制还不完善;

6.基础地质工作滞后,制约了矿业权的市场出让。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内蒙古

一、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矿产资源配置全部实行计划管理,所有的矿业活动都由国家包办,国家对矿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矿产资源不具备优化配置的条件,矿业权没有法律地位。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单一的国家所有体制被打破,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公司相继出现,一度出现了“千军万马战矿山”的局面。第三阶段,《矿产资源法》修订后,国务院及国家矿产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和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得到落实,矿产资源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规。第四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巩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规范矿业权市场出让行为,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不断探索中建立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

二、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现状

从2005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对非煤矿产勘查开采矿业权全面实行市场有偿出让,彻底解决矿业权出让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双轨制”问题,矿业权收益由2003年的3000多万元猛增到2005年的12亿元。2006―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矿业权全面市场出让制度,矿业权收益由2005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0亿元。截止2010年底,全区招拍挂出让矿业权1600多宗,价款收益21亿元。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自治区矿业权交易市场,2008年底,自治区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交易服务中心,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登记发证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出让工作全部纳入到该中心统一进行市场出让,具备条件后矿业权二级市场的交易在也将纳入中心这一平台统一运作。全区矿业权交易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交易服务中心章程》、《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交易服务中心交易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稳步推进了全区矿业权市场的建设。内蒙古矿业权交易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完成7个批次近200宗探矿权出让工作,成交总价款近85亿元。其中,在2011年1月28日举办的拍卖会上,内蒙古东胜煤田转龙湾井田采矿权拍卖价款78亿元,创全国单个采矿权拍卖价款之最。

三、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制约了市场化配置进程

1996年全国人大修改通过的《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规章,到目前已过15年,其中一些法律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虽然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出让矿业权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根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仍制约着矿业权的市场化配置,造成了管理上的政出多门,引发了管理机关和相对人的一些矛盾,矿业权出让制度上的不统一,客观上也产生了滋生腐败的隐患。

(二)矿业权出让及流转市场建设滞后,不适应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的要求

我区矿业权市场出让的制度及配套的矿业权市场出让交易平台基本建立,但无论是从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发展需求。矿业权二级市场流转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矿业权流转至今尚无进入统一交易平台依法交易的政策规定,信息披露平台不健全且不及时,转让方和受让方缺乏交易的环境,相关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相互冲突,导致通过企业资产出售、股权变更、矿业权入股等隐形交易、私下转让等非法交易问题还比较严重。

(三)矿业权招拍挂出让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矿业权招拍挂市场竞争出让,体现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但也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在招拍挂市场出让竞争过程中,出现了“围标”、“胁迫”等一些恶意竞争现象,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国家利益,恶化了竞争出让环境,亟须强化法律打击措施。

(四)少数地区和机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影响了公平竞争有偿出让制度的全面落实

一些地区以招商引资的名义,擅自与投资者签订合作协议,引入企业和个人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不申请办理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并为无证勘查开采开绿灯,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阻碍了矿业权市场的健康发展;现有的矿业中介机构类型较多,中介费用大多由矿业权人支付,监管难以到位,易发生中介机构与矿业权人互相串通,侵害国家权益问题。

(五)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补偿机制还不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资源大区,承担着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矿产原材料、初级矿产品及油气、电力等能源的任务,同时也承受着矿业开发导致的环境治理、劳动就业转移、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压力,但目前国家尚未建立矿产资源输出和接受地区间的转移支付补偿机制。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家在矿业权价款、补偿费、资源税等税费分配方面,仍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分配比例,进一步加大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六)基础地质工作滞后,制约了矿业权的市场出让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尤其是基础地质工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地质勘查资金逐步增加,地质工作形势喜人,但由于长期受损的地勘队伍发展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地质找矿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基础地质工作的滞后,使矿业权市场出让的地质资料依据不足,后续商业性勘查风险不能合理控制,矿业权科学设置对矿业布局优化的作用没有完全到位。

四、推进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一)尽快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

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市场优化配置,确定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地位,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是关键。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推进配套管理制度建设,矿产资源必须有偿使用、矿业权的取得必须也只能通过招拍挂竞争方式取得,矿业权出让必须依法在阳光下运行。

(二)全面落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竞争出让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资源配置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发展煤炭资源开发转化产业链条为目标的招标方式出让煤炭矿业权的制度和办法。加强矿业权交易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规范出让行为和交易活动,形成依法、独立、公正的交易机构和交易场所,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改进监管方式,加强对出让程序和现场监督。

(三)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实行符合地区实际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

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在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向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煤炭转化、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项目配置,以形成煤炭开发―煤炭转化―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防止煤炭资源的无条件过度开发,避免走资源开发、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老路。建议国家从支持内蒙古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出发,支持内蒙古煤炭资源管理创新,赋予内蒙古在煤炭资源配置方面一定的自,支撑内蒙古按照以上方式配置资源。

(四)在矿业权规费收益分配上给予我区倾斜支持

考虑内蒙古自治区在矿产资源开发中重点加强了矿业产业链的建设,向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国家对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在矿业权价款、补偿费、资源税等税费分配方面予以支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分配比例,进一步加大对内蒙古的倾斜支持力度。其中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价款的90%留给内蒙古自治区用于矿区治理和涉矿农牧民的补偿安置;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质工作和矿政管理工作。

(五)进一步加大矿业权市场监管工作力度

要建立和完善探矿权的退出机制,对于“圈而不探”,没有勘查实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勘查成果要求或者没有达到最底勘查投入的探矿权,应坚决收回或核减勘查范围;要出台政策提高单位面积勘查投入标准,严格执行勘查实施方案,落实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网络建设,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推进卫星遥感监测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对一些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典型案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提高查处违法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

(六)建立统一的矿业权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在大力推进矿业权一级市场建设,非煤矿业权全面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的同时,积极培育和规范二级市场,完善矿业权市场交易规则,细化和规范交易机构的运作程序,严格界定转让行为,推动矿业权人以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方式进入二级流转市场公开交易,逐步建立起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和环境治理成本的矿业权转让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政府、国有地勘单位、社会投资者、商业性地勘公司,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资源资本一体化市场,从而促进矿产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七)加强国家计划地勘项目的监管

建立健全独立的社会中介监理机构,加强地勘单位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国家计划勘查项目的监管责任。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地勘基金收益分配制度,保证地勘基金的安全使用。在矿业权处置方面,基金投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原则上由项目矿业权登记注册的发证机关进行处置,由国土资源部登记发证的,建议矿业权处置委托项目所在省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法》,2003年

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8号

4.《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0]99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104号)

6.《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4

矿产资源现状篇3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建议

一、浅究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数量比较多,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富矿是非常少的,大多数都是贫矿,以我国的铜矿为例,其平均地质品位仅有百分之零点八七,根本无法和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相比较,其中品位大于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一的铜矿在总资源储量中所占的份额非常低,与此同时,在资源储量大于两百万吨以上的大型铜矿床品位基本上占有的份额也非常低,高于百分之一品位的大型铜矿中的资源储量仅占总资源储量的百分之十几。我国的铝土矿有高铝、高硅和地铁的显著优势,但是基本上都是属于难选冶的水硬铝土矿,曾有关部门统计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百分之七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从侧面印证了矿山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大。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范围非常广,虽然各省、市、自治区等均有产出,但各区域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锡锑的主要分布地区是湖南、云南、广西等地;长江中下游地区、赣东北和西部地区主要分布的是铜矿;稀土的主要集中地区在内蒙、江西和四川;铝土矿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地区较为常见;钨矿和钼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湖南、江西和陕西、河南、吉林;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部地区。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受我国人口总数的影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人均占有资源量是很低的,仅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百分之五十二,因此,相对来讲,我国还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就有关部门2003年的数据显示,矿产资源总量大约能够占到世界的百分之十二,其潜在的价值居世界第三位。铜矿、铝土矿、铅、锌、镍、(钨、锑、稀土)、(钼和锡)其储量在世界中的排名依次分别是第十位、第九位、第三位、第三位、第九位、(均居世界首位)、(均居世界第二位)。从这些排名我们可以看出,小金属,如钨、钼、锡、锑、稀土等探明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并且因其质量都比较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而那些经济需求量相对来说较大的大宗矿产资源,如铜、铝、铅、锌、镍等储量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在中国属于短缺、急缺或者是不足的矿产资源。

在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这点在铝、铜、铅、锌矿产中表现更为明显。以铜矿资源为例,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能够占到百分之七十多,单一型铜矿仅能占到百分是二十多,以共伴生矿形式产出的汞、锑、钼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到各自资源总资源储量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三。由于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的共伴生元素比较多,如果能够对此进行合理的综合回收,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便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需要有关人员注意的是矿石的组份比较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选冶的难度,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合理改善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恰当地处理好国内与国外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要充分考虑国内资源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就目前中国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经济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我们对矿产资源的损耗量呈现递增的状态,国外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已经用自己的实际发展历程深入地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在发展矿业中无论是国内生产的还是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在海外开发的,在国内和国外资源需求出现矛盾时一定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另外,矿产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就我国本身的资源现状来看,仅靠国内供给是完全不能满足的,如果一味地想要全部依赖国外市场也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国内资源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坚持适度的原则。

2.根据实际情况规范有色金属资源和矿业的开发秩序,确保矿山开发的合理性。第一,提高开采效率,对有色金属资源和矿业的开发秩序进行全面的规范。通过观察中国近些年矿业开况就会发现,中国矿业开发的秩序比较混乱,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情况非常明显,并且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中国的矿业经济损失异常严重。虽然在各级政府的治理整顿中,矿业的秩序已经有了一定的好转,乱采滥挖现象已经得到明显的遏制,但是受体制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侵害探采矿人利益,扰乱采矿秩序的情况依旧时有发生。所以,在以后矿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继续强化治理措施,严格执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出现。

第二,重视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在我国可再生利用的有色金属社会蓄积量呈现的出不断增加的态势,这和我国有色金属消费水平的提高有莫大的关系。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未来再生有色资源和国内供应量比重有一定的提高。这一方面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国家和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并减少了一次性资源开发所需的极大利益。

第三,为更好地保护资源,要合理地控制原料生产供应自给率。合理控制原料生产供应自给率,提高资源保证程度是我们的重要措施,按照目前资源现状和今后需求预测,今后铜、铝、铅、锌、镍原料供应自给率都有自己最适宜的份额,如果控制的好,可普遍提高五至十年左右储量保证年限,在以后的时间内自给率视勘探程度来逐步调整。

3.恰当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有色资源开发的重点在对国外有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并且还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大对外开发力度。在开发初期我们可以先将开发的重点放在周边国家,并且要根据各种有色金属的实际用量大小决定以哪几种资源的开采为主。同时,国家还应该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国家的外交、商务、金融、安全等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达到政策协调的目的,并且这还有利于我们动用各种手段,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开发活动给予政策、法律、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护,对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山所生产的产品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应该视同国内产品一律免征进口关税。另外,还可以结合国家对外经济合作项目进行资源开发建立国家海外风险探矿基金。

三、结语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其中资源问题是重中之重,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有效供应关系是一件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国家、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关系的协调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杰,赵春晖.有色金属成为我国最短缺的基础原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09-10.

[2]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著.中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矿产资源现状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贵州矿产资源企业现状对策

一、相关理论介绍

(一)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趋势。”矿业全球化主要表现为:(1)矿产勘查全球化;(2)矿产开发全球化;(3)矿产贸易全球化;(4)矿产资本的全球化;(5)世界矿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并购加剧。矿产资源是一项不可再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对于矿业而言,经济愈发达的地区,其消耗的矿产数量就愈多。据统计,25%的发达国家控制着75%的矿物原料。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国家是中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目前,贵州省的矿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3。可见,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加深,矿产资源的全球化分配势不可挡。企业需要对行业类主要输入输出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宗教、地域文化进行仔细分析和了解,以便做出产品、营销、谈判策略。

(二)矿产资源安全理论

矿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的基础,矿产资源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持续、及时、稳定、经济、足量的获得所需要的矿产,主要表现为:数量要充裕,质量要保证,价格要合理经济,结构搭配要稳定。矿产资源全球范围内的争夺加重了民族主义经济和国家地区贸易摩擦。对于贵州省内矿产资源企业而言,其主要是处于国内产业链低端,为中东部沿海企业提供原料,直接出口矿原料到国外的情况较少,致使安全意识淡薄,矿产开采结构不合理,方式不规范,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二、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现状分析

贵州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贵州省内的矿产种类达110种以上,储量大,其储量排名前十的如下表1所示。良好的开发环境,使得目前贵州省内有贵州铝厂、瓮福磷矿、赤水天然气化肥厂、盘江煤电、开阳磷矿集团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当然,由于资金和交通环境等限制,市场上还存在如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众多的中小微型矿产企业,他们属于市场利己者,生命力强,能够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但是在技术、人才、企业素质和资金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国发2号文件规定将在贵州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西南交通枢纽和大力发展贵州省工业化。在东部产业内迁的大背景下,贵州省怎样将政府政策与市场调节进行结合?怎样避免“资源陷阱”?本文从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生产环境,结合新时期新环境,为贵州省资源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表1贵州省矿产部分矿产资源排名

名称单位基础储量资源总量全国排名

重晶石亿吨1.231

汞矿吨11029307071

铝土矿千吨1368923954712

稀土吨14460372

磷矿千吨51193625612762

镁矿千吨15049321313

锰矿千吨25335718133

锑矿吨371512450944

煤矿千吨15124909530852955

(一)大型企业为龙头,众多中小微型企业并存

贵州省矿产行业主要结构是大型国有企业(如开阳磷矿、赤天化、瓮福集团)为骨架,中小微型企业(广泛存在的小型煤窑、中小型采矿企业)为血液和肉体。其中,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去处多出口到国外;而中小型矿产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缺乏,设备落后,规模化批量化小,其生存空间多为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企业提供基础能源,缺乏资源的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价值低,大部分贵州省矿产能源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二)中小微型企业素质低,缺乏观念、人才和技术

矿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多年以来,其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贵州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输出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磷化工、铝工业和铁合金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贵州的各种出口矿产品,占据全省出口总额的1/3以上。但是,在贵州省的7461个矿山当中,大中型规模的矿山不到110个,小型矿山达到3218个,小矿4126个。这种现状导致采矿规模效益不明显,产量低,企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端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用不上。另外,由于贵州的交通环境落后,矿产资源广泛分布在各地市县,生活环境较差,直接导致贵州省矿产资源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利用方式落后,消耗高,污染高,采富弃贫情况严重,资源浪费大。

(三)矿产质量好,物流成本高,风险大

贵州矿产,总体上看质量较高,其分布在乌江干流附近,开发条件较好,但是贵州省落后的交通设施导致物流成本高,传统的开采方式和频发的地质灾害使得安全事故频发,投资风险大。

(四)缺乏配套产业,产业链条短

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省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等配套产业。以煤矿为例,贵州省的煤矿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除少量的火电厂和煤电煤化工企业以外,大部分出售原煤给珠三角一带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带动效应(产值、就业等)没有得到发挥。

(五)政府政策倾斜,投资和出口成为主要动力

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国家出台了国发2号文件,提出将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这对于贵州矿产资源企业乃至贵州省实现跨越式迈进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看,贵州省城镇化水平较低,省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明显,因此,投资和出口将成为拉动贵州省内矿产企业成长和省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矿产资源现状篇5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usesurveyofcoalresourcesinJiangxiprovinceresultsandsummaryworkflow,andproposesthesummarizedexperienceauthorlearned.

关键词:煤矿;利用;汇总

Keywords:coalmine;use;summary

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025-01

0引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7号文件)及《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单矿种省级汇总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2010年8月),江西省在完成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之后,按要求进行煤矿省级汇总。

1汇总成果构成

1.1江西省煤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报告

1.2附表

①江西省煤矿核查矿区基本情况一览表;②江西省煤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总表;③江西省煤矿累计消耗资源储量汇总表;④江西省煤矿压覆资源储量汇总表;⑤江西省煤矿上表资源储量汇总表;⑥江西省煤矿(原)未上表资源储量汇总表;⑦江西省煤矿保有资源储量表;⑧江西省煤矿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表;⑨江西省煤矿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表;⑩江西省煤矿开发利用简表。

1.3附图

①江西省煤矿核查矿区资源分布图;②西省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③江西省煤矿资源储量利用建议图;④江西省煤矿典型矿集区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图集。

1.4江西省煤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数据库

①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②省级单矿种资源利用调查成果汇总数据库。

2汇总流程

煤矿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是煤矿汇总的基础,因此,汇总前要确认全省煤矿核查单元成果数据库无错。下面主要介绍数据库汇总、核查矿区专题图层提取及汇总图件的制作。

2.1数据库汇总

①生成统一的省级核查成果目录结构,目录结构(如图1):将全省煤矿核查矿区数据库文件夹放置在上图中“核查矿区数据库”对应的各行政区分属文件夹内。拷贝一个空的单矿区库放在“汇总aCCeSS数据库”目录下,作为汇总库,并在录入系统的系统设置中指定“储量核查库”数据源到这个汇总库中,指定“图形库路径”到“核查矿区数据库”。②矿区批量导入,将上图中“核查矿区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库统一汇总到汇总库中。③省级汇总库初始化及生产矿产地和矿产点属性表。如果矿区编号的前6位代码与新的行政区划代码不一致,则要在录入系统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修改。④省级汇总报告数据提取:自动提取出汇总报告所需要的插图、插表。

2.2核查矿区专题图层提取

按照实际所需的矿区内容选择“根据图件对应的数据库中专题图件表中的参数”进行叠加,叠加完成后则会自动生成下列17个汇总图层,并放入“汇总GiS图层”目录下。

2.3编制汇总图件

本次汇总需提交四大类图件,分别放在“汇总专题图件”目录下,形成五个子目录。

2.3.1江西省煤矿核查矿区资源分布图

该图主要反映煤矿资源在全省的分布及资源储量的总体统计性特征,包含主要图层(如图2):地质底图点、线、面;矿体线、面;矿产地点、矿产点、核查矿区编号;核查结果汇总表点、线;核查矿区一览表点、线;占用结构图点、线、面;矿区规模储量分布图点、线、面;煤类储量分布图点、线、面;勘查程度储量分布图点、线、面。

2.3.2江西省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该图主要包括两张图,一张是全省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体分布图,主要反映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概貌及统计性特征;另一张是放大表示的矿集区索引图,表达各矿集区的资源利用情况。各图包含的主要图层如下:

①开发利用现状总体分布图。地质底图点、线、面;核查矿区线;资源储量利用面;核查矿区编号;矿体面;矿集区点、线;资源储量利用总表点、线;资源利用一览表点、线;统计直方图点、线、面;煤类构成点、线、面。②矿集区索引图。地质底图点、线、面;核查矿区线图层;核查矿区编号点;采矿权线、点;矿体边界线;资源储量利用线、面;采矿权属性表点、线;资源储量利用总表点、线;资源利用一览表点、线。

2.3.3江西省煤矿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建议图

该图底图为全省地理底图,主要要求从资源储量合理化利用角度,在上图的基础上,表达资源开局的思路和建议。图面内容和上图大致相同。

2.3.4江西省煤矿典型矿集区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图集

该图在开发利用图二的基础上对典型的矿集区分别进行图件的制作,每个矿集区图包含的主要图层如下:地质底图点、线;矿集区范围线;核查矿区线;采矿权线、面;资源储量利用线、面;矿体线、面;采空区线、面。

每张图集上还要用插图或者插表反映出矿集区的主要统计性信息,并对每个矿集区作简要统计性文字说明。

矿产资源现状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省、市人民政府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整合总体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按照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企业平等商议,公平、公开、依法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现有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靠拢,促进矿产资源的依法有序开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业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布局较为合理,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通过对我县的铁、铅、锌、锡、钨等重要矿种和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使我县矿山企业“多、小、散”局面得到明显改变,矿山开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得到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业经济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一)矿山开局明显合理

依照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地质条件、矿区生态状况,合理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重新划分矿区范围,科学确定开采规模,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

(二)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的矿山设置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或矿体内设置有多个采矿权,形成多个极小面积的采矿权,由于矿区范围的限制而导致原矿的产量无法提高,开采规模无法达到采矿许可证所设定的规模,且这些小选厂资源利用率低,排污无法达到要求,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以优并劣、扶优扶强,使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的优势企业聚集。实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过程中,通过实施或引进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共生、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废石、尾石等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开发利用。凡是开采技术和选矿工艺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指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的矿山企业,要限期整改,整改期满仍未能达到要求的,要依法进行关闭。

(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监管监察,全面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凡是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矿山企业,安全监管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通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通过整改,使因矿山开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全县矿山安全得到明显的提高。

(五)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制的指导意见》和《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在我县全面起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收取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制定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整合,实施固体废弃物集中贮存、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重点矿区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得到预防与控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国家对有关矿产资源总量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规定,综合考虑开发现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地质状况和矿区生态环境等,对我县的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

根据矿产资源的自然赋存状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企业重组、改造、改制,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山。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重点是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和对全县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我县的主要矿种是铁矿和铅锌矿,优势矿产是铁矿。要根据全县矿产资源分布的实际状况,针对不同矿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做好整合工作。矿产资源整合不搞一刀切。对在一个矿权内有多个开发主体、布局不合理的,要采取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进行整合,彻底消除一矿多开的现象。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整合工作要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五)统筹兼顾,公开公正

针对一个具体矿区的整合,先制定具体的整合方案,整合方案要广泛征求矿山企业的意见,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对整合的具体方案和整合的过程要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整合范围

全省重点整合的矿种是:煤、磷、铜、铅、锌、钨、锡、钛、金,以及其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整合的重点矿区是:影响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密集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

根据省、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我县整合的重点矿种是:铁、铅、锌、锡、钨。重点整合的矿区是:镇矿区,明矿区、乡矿区、荷花乡矿区、中和乡勐蚌—新歧—横槽等矿区内的探矿区和采矿区。同时对开采方法和采选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及生产规模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进行整合。

矿产资源现状篇7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62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7-193-2

0前言

为加强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甘肃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地质工作为甘肃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在加大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1勘查目的和任务

“甘肃省临泽县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详查”项目是临泽县富海金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进行工作的地质勘查项目,其目的和任务如下:

(1)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及矿化蚀变带分布特征,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矿床成因等。

(2)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临泽县富海金泽金矿体进行地表槽探及深部钻探工程控制,通过工作基本查明区内金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及分布变化情况等,探求控制的(332)资源量。

(3)基本查明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4)预期提交新增金资源量(332+333+334)500kg。

(5)工作周期:2011年9月―2014年3月。

2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勘查区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乡政府所在地西南5公里处,属临泽县倪家营乡管辖,其地理极值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

东经:100°03′15″~100°04′00″

北纬:39°00′45″~39°01′7.5″

勘查区内人烟稀少,仅有少数汉族牧民。矿区附近的倪家营乡为汉民居住区,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牧业。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土豆、荞麦及少量果品、枣子等。

3区域地质概况

3.1构造

勘查区位于华北板块中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南台子向斜中部。

(1)褶皱。南台子向斜:主要由下白垩统组成,轴线方向约305°,长度大于8公里,西端翘起,稍紧闭,东端较开阔,两翼倾角35°~45°,南翼稍陡。

(2)断裂。区内断裂由大磁窑口断裂带组成,该断裂带由三条相距很近,近乎平行分布的断层组成。断层走向约310°,略呈波状弯曲,最长者大于13公里。该断裂带分布于下白垩统中,属压性逆断层。

3.2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区内矿产主要为金矿,即富海金泽金矿。其次,在该矿区东侧新发现一处金矿点(即狼窝沟金矿点);西侧亦新发现一处金矿(化)点。

4勘查区地质特征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o3n)和下白垩统新民堡群(K1xn)及第四系(Q4)。现分述如下:

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为一套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建造。岩性为变安山玄武岩、蚀变安山凝灰岩、变英安凝灰岩、变质砂岩、变砂砾岩等,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变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凝灰岩中。

(1)变安山玄武岩(o3nαβ):呈灰绿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基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及少量磁铁矿、方解石,次为褐铁矿,含少量帘石、榍石。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岩性。

(2)蚀变安山凝灰岩(o3nατ):呈灰绿色,变余晶屑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辉石、和绿泥石及火山碎屑、晶屑、凝灰质等。该岩性也为区内主要的赋矿岩性。

(3)变英安凝灰岩(o3nξτ):呈灰绿色,变余晶屑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少量辉石和石英、绿泥石及火山碎屑,晶屑、凝灰质等。

(4)变质砂岩(o3nmss):呈灰绿色,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岩屑及绢云母等。砂质胶结,属空隙式胶结类型。

(5)变砂砾岩(o3nSsg):呈灰绿色,变余砂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砾、灰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凝灰岩等。砾石粒径一般为2~4cm,最大10cm。属空隙―基底式胶结,胶结物为砂质。

分布于测区西南部,为一套湖相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杂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下岩组(Klxna)和上岩组(Klxnb):

(1)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下岩组(Klxna)

为紫红色、黄绿色、杂色砂砾岩。

(2)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上岩组(Klxnb)

下部为灰黑色、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底部含砾岩透镜体。上部为褐色、绿灰色泥岩及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

(1)第四系上更新统(Q3pl):主要分布于区内北部,以洪积物为主。岩性为碎石、砂砾石、砂、亚砂土等。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厚约5-10米左右。

(2)第四系全新统(Q4al-pl):主要分布于区内中北部。以冲-洪积物为主。岩性为砂砾石、碎石、砂、亚砂土等。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厚约5米左右。

5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5.1资源形势分析

国际黄金价格从2002年开始上涨以来,逐年攀高,到2010年突破了1500美元/盎司,2103年价格有所下降,根据全球黄金价格的历史走势及波动情况,本次报告的经济意义概略研究中,黄金价格取近3年(2011-2013年)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314元/克(表2)。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投资网(2013)。

5.2矿床开发的技术条件

5.2.1矿床资源量

经对资源量计算,富海金泽金矿区共求得(332+333+334)金矿石量228925吨,金金属量635.20千克,矿床平均品位为2.77×10-6。其中332级金矿石量79536吨,金金属量249.07千克,平均品位3.12×10-6;333级金矿石量为91526吨,金金属量251.93千克,平均品位为2.71×10-6;334级金矿石量为57863吨,金金属量134.20千克,平均品位为2.25×10-6,矿床规模为小型。

5.2.2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临泽富海金泽金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及蚀变脉岩型三种。根据前人在富海金泽金矿(原倪家营金矿)开采选矿试验,对该矿区的氧化矿石及半氧化矿石多次堆浸试验结果,金的浸出率达70-8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矿区中现存多为氧化及半氧化矿石,从新开发选矿应以全泥氰化法提金效果会更佳,更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5.3矿床开发内、外部建设条件

(1)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距临泽县城20公里,区内东西两侧有临泽(县)~肃南(县)公路通过,矿区有便道与公路相通,并与312国道相接,同时,兰州铁路经过临泽县城,有火车站,交通条件较好。

(2)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东侧1公里处有常年流水的大沙河流过,其上游为梨园河,矿区北侧附近有西干渠(引梨园河水),水量虽不大,但水质良好,为祁连山积雪融水,可满足矿山生产及生活用水。

(3)矿区地形较陡峭,相对高差一般100~200米,矿体均处于地下水基准面以上,当地年降水量少,充水因素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坑涌水量很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底、顶板岩石(安山玄武岩、安山凝灰岩)稳定性较好,平硐开采不需支护,所处地形条件适宜露天开采和地下硐探开采,采矿方法以直接采矿法和中段平硐采矿法为佳。

(5)矿区北侧倪家营乡有电网,可引至矿区供电用之,生产、生活用电均可满足。矿区建筑所需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和生活及冬季取暖用煤,均可就地取材,拉运用之。

(6)矿山开采所需人员可由当地倪家营乡的富余劳动力解决。当地经济落后,矿山开发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以上条件,故开发利用本矿区金矿资源是完全可行的。

5.4矿床经济概略评价

经对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详查评价,本矿区为小型金矿床规模。该矿区由于前期开采过,对矿山破坏较严重,根据实际情况只能对该矿床进行概略性经济评价,仅供矿山建设参考。

矿床经济主要指标的确定为:

采矿贫化率(p):20%。

采矿回收率(ε1):90%(硐采不易损失矿石)。

回采率(K):85%。

矿区矿石平均品位(α):2.77×10-6。

选冶回收率(ε0):采用堆浸法提金,浸出率80%。

现行黄金价格(J):236元/克(2013年价格)。

生产成本(C):按经济指标,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估算一吨原矿采、浸、冶,总成本为150元/吨。

矿山规模(g):按年产2万吨小型矿山设计。

精金矿品位(β):即黄金产品成色暂按100%折算。

332+333+334矿石量(Q):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为22.89万吨。

6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次工作运用钻探工程结合地质测量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地层、构造和矿化蚀变分布特征与成矿的关系,基本查明了矿区金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和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物质成分、品位变化等情况,对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从控矿因素等方面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初步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取得以下主要地质成果:

矿区金矿体主要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的变安山玄武岩、变安山凝灰岩及石英脉中,矿体产状较陡,形态较简单,规模中等,厚度、品位变化比较稳定,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已探明(332+333+334)矿石量22.89万吨,资源量635.20千克;其中332级资源量249.07千克,占总资源量的39.2;333级资源量251.93千克,占总资源量的39.7;334级资源量134.20千克,占总资源量的21.1。为一小型金矿床。

通过质量检查,所获取的地质资料符合《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的要求,质量可靠,资料齐全。

7总结

临泽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主要产于区内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地层中,成矿受地层、岩性控制。其次,受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次级裂隙构造和火山岩的节理裂隙构造所控制。同时,矿质热液与区内的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体有关。其岩体呈小岩株产出。据有关资料得知,沿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成矿带在该矿区东西两侧的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凝灰质砂岩中亦找到类似的金矿。如:东侧的狼窝沟金矿点和西侧的老虎沟金矿等。该成矿带多被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地层所覆盖,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零星出露,沿该成矿带还有可能寻找类似富海金泽金矿的小型金矿点,开发这些金矿点,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勘查区受到地形影响较大,加之前期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使矿山矿体受到严重破坏,对现在勘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已发现的较好的矿体,进行深部控制,提高资源量和资源级别。

参考文献

[1]席立永;马金虎;戴首平;丁媛媛;孙伟;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形势的初步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1期.

[2]《把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矿产资源基地的研究》课题组;把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矿产资源基地的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12年02期.

[3]杨强;雍卫华;国内外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矿产资源现状篇8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阐述资源风险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对矿产资源安全利用的策略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路径选择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经济安全;矿产资源;供给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26

矿产资源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现如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矛盾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我国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路径选择面临严峻的考验[1]。

1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1.1生产方式落后

现阶段,一些行业的矿产开采存在严重的生产方式落后问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采矿界因为缺乏监管造成的只采富矿不采贫矿、专吃白菜心等严重破坏和浪费矿区环境资源的问题。在矿产生产利用过程中,选矿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然而一些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且设备较为落后,使得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

1.2过量出口

近些年,全球范围内矿产资源市场价格大幅度提升,在诱人经济利益的吸引作用下,使得矿产资源生产总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规模开采、过量出口使得我国已探明钨矿储量快速地被消耗,2007年全年钨矿实际生产量为9万吨,但是消耗储量则超过了20万吨,结合现阶段探测速度保有储量只能满足不出几年的开采需求[2]。

1.3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面临行业监管不规范,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大多数的企业过度对有色矿产优势资源进行抢占依赖,对于一些存在开采难度的珍贵矿产资源不予理睬,造成滥采滥挖的现象频繁发生。

1.4价格处于劣势

自有色金属产业框架角度出发,有色金属矿产加工能力甚至要好于有色金属矿产开采、选冶能力,大量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滋生,造成有色金属原料严重匮乏,在国内市场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疯狂从国际市场采购,国内价格处于劣势,对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安全度造成负面影响[3]。

2资源风险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2.1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

现阶段,我国面临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的问题,矿产资源被肆意开采浪费、社会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不断提升需求,使得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存在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进一步则会导致大部分矿业企业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匮乏而出现破产的风险。矿业企业的破产将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在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我国将逐步面临一系列矿区闭坑、矿区接替情况,这些情况无不会使得矿产资源供应变得愈来愈紧张,使得矿产企业生存变得愈来愈困难。相关统计信息显示,预计到2012年,我国现已探明储存量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一半以上的矿产资源难以得到供应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形势严峻[4]。

2.2贸易风险大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过分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对环境、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导致我国诸多优势矿产资源被长期低廉出售,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使优势矿产面临枯竭。虽然近些年我国已对问题严重程度有所察觉,加大了矿产资源出口控制力度,然而一些不法人员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对国家矿产资源进行私自非法开采,通过破坏国家长远利益换取自身眼前利益,贸易风险不断扩大。

3产生影响的原因

3.1地理因素

自地理因素角度而言,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处,有着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矿产资源、诸多矿产种类,然而大部分矿产均为贫矿、共伴生矿以及难以冶炼矿,富矿、单一矿及易冶炼矿储量并不多,造成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

3.2人为因素

自人为因素角度而言,受技术能力不足影响,使得浪费现象频繁发生,此外,由于矿产企业经营规模不够大,造成企业在自身专业技术内容上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经费,此类情况在小型企业粗犷的开采经营方式上便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矿产资源大量流失。

4矿产资源安全利用的策略

4.1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4.1.1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力度

全面促进我国政府相关主管机关开展智能变更工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且要完善矿业秩序,保障矿权归属安全。通过对充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有效结合,强化地质找矿力度:一是借助公益地质工作对商业矿产勘查进行有效引导,减少商业矿产勘查风险,促进勘查疗效提升;二是全面组建良好地质勘察单位,对其展开现代企业规章设定,作用于将其转变为独立的矿产勘查企业,并投身到国际地质勘查市场中,为国内外市场起到推动发展作用[5]。

4.1.2发展集约型产业

对我国优势矿产调控政策机制展开构建、规范,自矿业生产开端提升矿产资源管理力度,持续不断推行保护开采特定矿种的针对性整治工作。对新的采矿许可证进行暂定颁发处理;对战略性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严格禁止在生产期间的低质量反复建设,促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型开发。

4.2实行双向贸易发展方式

实行双向贸易发展方式,即“引出来”、“走出去”战略,实行“引进来”战略,对国外资金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并对国外先进矿产资源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借鉴;实行“走出去”战略,对国外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组建矿产产业基地,自国外进口国内稀缺矿产资源[6]。

4.3加强矿区环境保护

前人经验显示,对于矿区环境进行先损坏后补偿、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观念是难以行之有效的。务必要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加强对矿区环境的切实保护工作,强化清洁生产推行力度,促进矿区形成环境生态化管理体系,逐步提升矿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路径选择的有效性,务必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资源风险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展开当前实时动态分析,不断钻研,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行双向贸易发展方式、加强矿区环境保护等,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矿产资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宇,李瑞军,王海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3,13(22).

[2]李士彬,李宏志,王素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13(4):99-104.

[3]olssontinam.economicevaluationasaComponentofQualityeffectivenessResearch:methodologicalandpracticalBenefits[J].Child&YouthCareForum,2012,41(2):137-148.

[4]王淀佐,姚华军,贾文龙,等.有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10):4-6.

[5]普红.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0(3):70-72.

矿产资源现状篇9

[关键词]钨矿资源主要特点地质特性

[中图分类号]p57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2-85-2

1我国钨矿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钨矿资源从成矿期来看,可以分为前寒武纪成矿期占大约2%,加里东期占大约4%,海西期占大约9%,印支期占大约2%,燕山期占大约83%。而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中国的矿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成矿域,即特提斯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这说明我国钨矿资源的空间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在1994年,苗树屏、康永孚等人将我国的钨矿分布划分成了5大成矿带,即华南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华北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则是我国钨矿床的发育区域,也是现如今世界分布最密集的钨矿地区。中南玲成矿区域成矿的条件非常优越,所以矿床的类型也丰富多彩,该区域拥有世界上最主要的钨矿类型,如江西大吉山钨矿和广东锯板坑钨矿为代表的石英脉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为代表的花岗岩细脉浸染型、以夕卡岩为主的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代表的层控多因叠加型和广西大明山钨矿代表的层控型等钨矿类型。

2钨矿原料的特点

2.1钨的化学特性及其在地质作用的行为

钨是自然界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化学元素,几乎在各类的岩石中都会含有,但是含量会比较低。在表生作用中,因为含钨矿物都比较稳定,常常能形成砂矿。但是在酸性的条件下,含钨矿物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的钨并以wo3的形式溶于地表水中,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些钨的次生矿物,有时会以矿物微粒或者离子的形式被铁锰氧化物或粘土吸附而集聚于铁锰矿层、泥质细砂岩及页岩中。近几年在古老的变质岩系中常常会发现有钨的矿源层和控钨矿床层,说明在地质变质作用的过程中,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富集。

2.2钨矿石矿物组成

钨的重要矿物均以钨酸盐的形式存在。在成矿作用的过程中能和[wo4]2络阴离子相结合的阳离子仅有那么几个,主要有Fe2+、Ca2+、pb2+、mnz+,其次也有a13+、Zna+、Cuz+、Y3+、Fe3+等,因此矿物的种类是有限的,目前在地壳中也仅仅发现有20余种含钨矿物和钨矿物,即黑钨矿族:黑钨矿、钨铁矿、钨锰矿;自钨矿族:铜白钨矿、铝自钨矿、自钨矿;钨华类矿物:水钨铝矿、高铁钨华、钇钨华、水钨华、铜钨华、钨华;不常见的钨矿物:斜钨铅矿、钼钨铅矿、钨铋矿、钨铅矿、钨锌矿、钛钇钍矿(含钨)、硫钨矿、锑钨烧绿石等。

3我国钨矿床的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中国钨矿床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5亚类20型,如表1所示,现在将我国钨矿的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做如下简述。

3.1斑岩型钨矿

该类型的钨矿床的形成主要和火山与次火山作用晚期的相关联弱酸性钙碱系列的浅成与超浅成侵入体有很大的联系。与钨矿化有着关系的斑岩主要是二长花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其矿化最主要的分布是在岩体内,有的产生在围岩与斑岩体之间的接触带,个别的矿化产生在围岩之中。矿化呈现为细脉浸染状,它的品质低,但是规模很大,常常会有辉钼矿与其伴生,且围岩的蚀变常常会出现分带的现象。矿化会呈现出浸染状、细脉状和网脉状,矿体通常呈现透镜状、层状和不规则状,与围岩并没有明显的界线。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辉钼矿、白钨矿,其次有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铋矿等。

3.2夕卡岩型白钨矿床

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是我国钨矿床主要的类型之一。在7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勘探的是斑岩型黑钨矿和石英脉型黑钨矿等。当时我国钨储量组成主要的是黑钨矿,约占总体储量的50%以上,混合钨矿约占大约30%左右,而白钨矿约占20%。70年代以后,我国白钨矿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至此彻底的改变了我国钨储量基本结构,目前白钨矿更是占了大约71%,而储量大部分都是来自夕卡岩型白钨矿床,但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大部分是贫矿。这类矿床的分布和生成主要和中深-浅成的中酸性的岩浆岩有着密切关联,矿体的形态很复杂,大多是不规则的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也有的似层状、呈层状或形态比较简单的透镜状。夕卡岩钨矿的围岩有时会有白云母化、大理岩化、斜长石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叶蜡石化等。其中矿石矿物主要是辉钼矿、白钨矿、方铅矿、辉铋矿、锡石、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等。

3.3石英脉型黑钨矿床

此类型的矿床也是我国钨矿主要的类型之一,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因为开发早,产量多,矿床的规模大,所以在中外很是出名。矿床主要分布在湘南、粤北、赣南成矿区带里。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的侵入体关系非常密切,矿体常常产生在岩体内外的接触带。矿体围岩的蚀变主要会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云英岩化等。矿石最主要是由黑钨矿和石英组成,其中含有辉钼矿、辉铋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毒砂、锡石、闪锌矿、磁黄铁矿等。

3.4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

斑岩型钨矿区常常会伴生钨爆破角砾岩,它的矿石成分主要是辉钼矿和黑钨矿,其次有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其矿石主要以胶结构的形式存在。矿体主要会产生在爆破砾岩的体内,也有的会产生在角砾岩体围岩所构造的裂隙中,从而形成钨矿脉。这类矿床品位比较富,但是规模往往较小,所以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大多是中小型的富矿。

4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

中国钨矿成矿具有多元成矿特点成矿物质的来源广,如壳幔混合源、混合源、壳源、层源以及岩源等;含矿建造的层位多,如上侏罗统、泥盆系一石炭系、寒武系一奥陶系、震旦系以及元古宇等;成矿的环境具有多样性;其作用具有多期性;另外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例如在各种矿化流体、岩浆热液、岩浆阶段、变质作用以及表生作用中,都能够活化并迁移,富集成矿。中国钨矿成矿具有复合控矿、岩浆岩多种因素、构造以及地层的特点。容矿、供矿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地层沉积建造,不同类型钨矿的形成分别受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控制。如在硅铝建造则通常产生角岩或交代岩,形成角砾岩筒型钨矿床、脉型、细脉浸染型以及岩体浸染型;但碳酸盐岩建造一般则形成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或夕卡岩;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由不同构造的岩浆机制形成。在各种成矿条件下联合控矿,一定会产生多型矿床的生复合和共生。

矿产资源现状篇10

一、我县矿产资源特点能够实现资源整合

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约60公里处,交通发达,全县目前发现矿种有20多种,现有矿山企业61家,其中发现矿种有:铁、金银、石英岩、钾长石、石灰岩、高岭土、大理石、建筑石料等,唐县已成为保定市重要水泥建材生产基地。在现已开发的矿产中有几种资源储量占保定市比例较大:水泥用石灰岩占26.6%;磁铁矿占18.6%;高岭土占57.12%;水泥配料粘土矿占12.3%;水泥配料石英砂岩占100%。除此之外,唐县矿产资源还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矿种虽多,勘查程度不高;企业个数多,储量占有少。全县已发现的20多个矿种,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地质勘查程度不高,多数矿是群采发现的,储量规模较小,也造就了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通过矿产资源整合就会使得这一现状得到明显改变,使矿山开局趋于合理。

第二个特点是矿种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产积聚区。如铁矿、黄金等金属矿产集中分布在军城以上的石门乡、羊角乡、黄石口乡、川里镇一带山区;高岭土、瓷土集中在齐家佐、白合一带;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建筑用灰岩大部集中在白合、迷城;建筑用石料、片麻岩分布在北店头乡、高昌镇。而矿产资源整合要求矿山规模化和集约化我县的矿种分布相对集中的资源特点能够满足这一点

二、矿产的开发利用现状要求资源整合

到目前,全县共办理采矿许可证44个、探矿权11个、冶金许可证6家。由于多数企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办理的采矿手续,那时采矿权是完全走审批模式,矿山企业准入门槛低,根本不要求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最低矿山储量规模,所以形成了矿山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现状。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和各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引发了很多问题:安全隐患多、资源开采中采富弃贫、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等系列问题。总之,矿山企业如果不扩大规模,已经不适应现在政策和市场的要求,矿产资源整合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为响应保定工业西进发展战略,唐县县政府确立了工业强县发展思路,矿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赖和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的稀缺特性导致各地矿产开发一度升温,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矿业,一些外地企业,纷纷落户唐县。如冀东水泥有限公司、首钢石灰石公司、保定东部矿业有限公司、北京晶美矿业有限公司多家外来企业纷纷在我县投资建厂,与本地矿山企业形成公开竞争局面,这种竞争明显有利于我县矿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矿产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我县矿业的长远发展。重点矿种利用现状如下;

1、磁铁矿:

全县现保有资源总量1500余万吨,多为贫矿,矿石品位在15%--28%,平均品位23%左右。铁矿类型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矿石低硫、低磷、易选,铁精粉深受钢厂青睐。现全县有铁矿开采企业3家,年设计开采铁矿石合计26.5万吨,采出矿石供应本地铁选厂加工铁精粉销售;3家铁矿开采企业周边均有一家铁矿探矿企业,其中秦王、马庄尔—僧贯铁矿区存在深部找矿潜力。铁矿企业中内部也在竞争重组,其中山东投资的保定东部矿业实力较强,兼并了唐县本地的下柳树沟铁矿,成为唐县最大的铁矿矿业公司。

2、水泥用灰岩:与周边县相比,我县石灰岩资源储量巨大,质量优,开采条件较好,是我县的优势资源。现已查明资源量11465万吨,未查明资源估计在2亿吨以上,矿石成分Cao50.6%-53%,mgo1.43%-1.63%。目前只有冀东水泥有限公司一家设有采矿权,冀东水泥业是通过收购一家大的本地水泥企业(原保定八达水泥水泥)的矿山和工厂,并整合了3家小的矿权,使当地水泥用灰岩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是我县通过资源整合达到矿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个范例。由于当地水泥用灰岩资源丰富,当地矿业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3、瓷土(高岭土):占保定市一半以上资源量,已查明保有资源量1120万吨,8家企业设计生产规模合计38万吨/年,年生产原矿石约70万吨。矿石主要销往山东等地做为建筑用陶瓷原料,其中西峒笼村高岭土质量很好、质地细腻,可做为化工和卫生陶瓷的原材料,因为地下开采,产量较小。几家企业中保定旭通公司实力较强,在马家峪设置了一个采矿权,基本整合了当地资源。总体看来,我县瓷土矿仍有较大整合潜力,要改变多家企业争相出售初级原料,深加工程度不够的现状就必须探索资源整合,成立集团共同投资精加工产品。

三、矿产资源整合是我县矿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唐县全县矿业总产值8亿元,矿业从业人员3000人,在原料保障、脱贫致富、就业安置、财税收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矿产资源整合才能够使我县矿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