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管理会计的四要素十篇管理会计的四要素十篇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40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1

1.相对落后混乱的财务管理落后混乱的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财务预算上不足,盲目性很大,而且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其二,融资能力差,效率较低,企业往往存在较高的负债率,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金额较大,融资的理念单一,现阶段还仅仅限于银行贷款、银行授信、增资扩股等方面,对合同保证金、风险抵押金、保修金、赊购物资等渠道考虑较少。其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较多的单位都是以包代管的,制度上约束力较小,无账面价值的账外财产经常出现。其四,在收支管理上存在较多的不足,比较注意工程结算收入,但是对于其他的财产性收入的管理意识比较单薄,成本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按照目标责任书规定进行相关工作。

2.施工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欠佳施工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欠佳是目前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企业的人员对会计的基本规范都了解甚少,而且施工企业不重视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或者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因为施工企业的流动性较强,在进行一项工程的时候,各方面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以至于对最新的会计规范了解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管理。

二、加强施工单位会计管理的方法

1.健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保证财务人员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施工单位需要考虑会计管理的有效性、严密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之间的能动作用,合理地设置相应的岗位,并划分好工作权限以及职责分工,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以适合本单位的发展为基准,并在执行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使得财务工作有依可循。

2.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会计管理发展的基础,目前会计财务人员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相应的财务制度规定也不断的在变化,这给会计财务人员带来了挑战。规范高效的会计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其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其相应的职业道德;其二,需要定期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以满足会计管理不断发展的要求;其三,加大业绩考核力度,将不胜任工作者进行淘汰;其四,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以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要适应国家经济新的风向标,对企业预算、核算等管理决策的选择上要与国家的长远经济目标相比配。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分别从全面预算、成本、绩效和信息与管理报告四个模块,分析供给侧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并探讨通过企业战略和价值创造模式的变革影响着管理会计四大模块内容的转变。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

一、引言

供给侧改革是在“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经济背景下提出的。现如今,国内需求正向个性化、多元化和对接“服务型消费”方向转化,出现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服务以及创新不足的局面。供给侧改革,要求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需求,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企业作为微观层面,顺应和促进国家宏观层面的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如何优化内部运营机制,如何有效管控成本,是否要加大创新投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调整等问题都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二、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经典的管理会计学科主要包含全面预算、成本、绩效和信息与管理报告四个模块,供给侧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会通过企业战略和价值创造模式的变革冲击着管理会计四大模块内容的转变。

(一)对管理会计“全面预算”模块的影响

企业全面预算是企业为了实现预定期内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在对历史经营数据和对未来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企业在预定期内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与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量化描述。[2]基于当今供给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除了预算要素投入的数量,还要规划在执行预算环节中如何提高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并优化各要素在企业运营中的有效配置。供给侧将全要素分为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和创新四大方面,本文将全要素细分为基本要素和派生要素,用公式表示为:全要素生产率=基本要素生产率+派生要素生产率其中,“基本要素”指的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要素,只要有人类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存在,资本、技术创新等要素可以逐渐产生;“派生要素”指的是资本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1.全要素互补关系分析

所谓互补关系是指要素之间必须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同一功能或达到同一目的。要素之间互补关系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和技术水平水平下,各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匹配关系,偏离这个最佳匹配点,任何一个要素单方面投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各要素中的“短板”。将全要素生产率表示为Y,互补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如下:Y=min{L/α,n/β,C/γ,i/δ}L、n、C、i分别代表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创新;α、β、γ、δ分别代表四个要素的生产技术系数,全要素生产率Y取决于最小者。企业作为经济与科技的关键结合,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从单个企业角度看,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既定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成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因素。

2.加大创新层面的全面预算管理

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驱动增长”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也需要“熊彼特新动力”。宏观层面,中央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微观层面,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供给侧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领域。

(二)对管理会计“成本”模块的影响

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的成本不仅直接影响到成品定价与竞争策略,也决定了产能配置和运营优化目标。综合来看,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降低制度易成本。府取消和下放了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些举措,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并进一步推进行政改革和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2.降低企业税负负担。通过税收制度改革实现减税,全面推进“营改增”降低增值税税负和流转税比重;推进税制改革和税率优化,对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减税范围和强度;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税收的优惠面,如特定行业、“三农”及微小企业、新型战略产业等实施精准降税措施。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革银行现有主要依靠中间业务赚取利润的盈利模式,使金融资本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符合企业需要的直接融资产品,在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增长和优化支出的前提下,适当适量进行债务置换。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

(三)对管理会计“绩效”模块的影响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绩效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是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它主要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绩效管理是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相融合的系统管理,通过员工和组织管理理者共同参与、相互沟通的方式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加值等,这些方法通常情况下是根据相关的绩效评价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将投资报酬率、营运能力等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体系的唯一发展成果,从而忽略了企业组织的长远目标。平衡计分卡改变了以往单一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传统做法,在评判标准中既包含定量指标,又涵盖了定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定性指标包括质量与创新、顾客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等。平衡计分卡中的多指标衡量平衡了企业财务与非财务、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结果与动因之间的关系。将平衡积分卡引入绩效管理,需要将其指标进行逐级分解,层层传递,从公司到部门,最终传递到每位员工,保证员工目标、部门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有助于群策群力。

(四)对管理会计“信息与管理报告”模块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采用eRp系统来管理企业资源,将生产计划模块、采购计划模块、销售执行模块、利润计划模块、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模块等集中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化的资源配置、风险管控和数据共享。但是,现有的eRp系统管理会计软件功能中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功能满意度明显差于财务会计。同时,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主要依靠于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借助于历史信息完成的决策,往往不具有相关性,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严重损失。结合供给侧改革,企业应积极调整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管理会计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性与有效性,促进管理会计决策的准确性。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的新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供给端管理就是要强化“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3]如何把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度挖掘客户的有效需求,建立持续盈利的经营模式这就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结语

尽管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互联网+”的新时代,但是存在着有效需求被抑制,供需错配的现象。供给侧改革必须与“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结合,加快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同时,对于微观层面,企业在制定企业制度时,要与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长远目标相匹配,并且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思维转向决策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向,完善管理会计的体制及风险控制管理,提高管理会计系统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作用。财

参考文献:

[1]贾康等.“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际行政学院学报,2015(06):12-21.

[2]王慧聪.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3

会计学对于新的经济现象,传统会计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多维会计研究正是从这些传统会计忽略的要素入手,通过对经济活动产生问题的剖析,揭示传统会计的缺陷。建立多维会计(主要是三维会计)模式,体现其全面、真实、动态反映经济活动现象的优势。

一、当前会计领域能够产生多维会计可能性条件分析

(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维会计的提出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信息技术一直是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技术因素。财务处理的信息分类、信息大小受制于信息载体的性质,传播速度和方式。当会计的维度由二维向三维过渡时,现代计算机技术无疑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维度的增加,会计信息量将成几何级数增长,这些通过一张磁盘、一张光盘、计算机自动处理以及网络和无限传播方式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

(二)二维会计合乎逻辑的扩展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继承性的,否则二维会计向多维会计的扩展只能走完全创新的道路,也不容易被传统理论和社会所接受。幸运的是,二维会计本身存在这种合乎逻辑的扩展(主要是向三维扩展)。二维会计恒等式是“资产=权益”,他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与价值信息相对应的要素。现金、固定资产是脱离人本身的技能而客观存在的资源项目,说明了“价值在哪里”的问题。而权益项下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以人的利益为转移,反映了一种价值的归属,即“价值属于谁”的问题。很自然的,那么价值的本源在哪里呢?由于人的行为是经济价值的创造、影响、导致等意义上的动因,可以反映价值的导向。所以,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将行为作为第三维度,建立“资产=行为=权益”的三维立体会计模式。

二、多维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以及传统会计的缺陷

(一)多维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任何一种计量工具都具有它产生的特征,二维会计也不例外。一是二维会计带有明显工业经济背景的烙印,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工业经济深化的产物,这是二维会计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二是二维会计的资产和权益要素与产权多元化相适应;三是形成了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四是采用复式记账规则;五是二维会计不再像一维会计那样反映实物流向,而是从价值流向对实物进行纪录,充分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的功能;六是二维会

计确立了现代会计丰富完整的内容体系。

(二)传统会计的缺陷

笔者认为会计既然是环境的产物,与其发展演进定的背景是分不开的。那么,传统会计有什么缺陷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

1.会计对象“见物不见人”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生产物质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只有将这三者结合统一,才能完成社会生产。传统的会计惟独忽略了劳动者或现在称人力资源的这一决定要素。

2.现行会计只反映计量物力资本所有权,而不反映计量人力资本所有权

在现行会计系统中,权益反映的是对物质性资产的要求权,没有反映对人力资源及其行为的要求权。而忽略这一信息,不将行为及其导致的主体联系对待就无法分析价值的本源。

3.会计将在立体空间进行的动态经济活动平面化、静态处理,与经济活动的现实不符

经济活动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因素都是在一个动态化、立体化的空间中进行的。然而会计的账务系统将动态的信息转化为二维平面性的信息,严重扭曲了事物的真相。

三、多维会计(主要是三维)的特征因素:行为维度的提出

(一)多维会计(三维)的特性

多维会计不是凭空建立,而是建立在传统会计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基础上的。这里主要是对三维会计的研究。三维会计是在资产、权益两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将行为作为第三维度纳入会计系统而形成三维立体动态会计系统。因此,三维会计自身也就具备了人本性、人权性、动态性、立体性的特征。

(二)多维会计(三维)的结构与空间

什么是三维会计结构和三维会计空间呢?

三维会计结构通过立体解析几何的方法将它的基本结构描述为:构成立体空间的资产、权益、行为三个要素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三)行为因素在多维会计(三维)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行为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行为可以表示价值。行为创造价值,是将行为作为对价值的决定、导致、影响等劳动表象上的活动,其内因是一种行为本身的反映心理活动的属性。价值是劳动价值,它通过心理活动作用于劳动表象的力量创造出来。如果没有行为,一个事物本身可能只拥有使用价值而不会有行为价值和交换价值。

(四)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道德对行为的制约

说到这里,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必须要提出:行为既然是内心活动作用于劳动表象的反映,那么什么制约行为?什么因素能够对行为产生倾向的作用呢?笔者认为答案是道德。道德制约着行为,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同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其对待同一件事物的行为是有巨大差别的。那么,通过道德的制约,行为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作用于会计这一工具,联系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等各种社会问题,笔者总结了图2的模型。

四、多维会计的展开和应用前景

(一)四度空间:动力因素的设想

笔者在对三维会计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并联系对价值本源的思考后,自然联系到一点:行为的本源又在哪里呢?只有“动力”最为合适。当把“动力”这一因素也融入会计模式中后,不难发现,资产――权益――行为――动力这四个要素无论从因果关系还是内在制约上,都可以构成一个循环的四维会计模式。和三维会计应有三维空间模式一样,四维会计也一定会有四度空间。

(二)多维会计与财务管理

现在人们对财务管理的主流认识是将财务管理看成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然而,从多维会计角度看待财务管理,则会发现财务管理的一点局限性:

1.行为因素的提出使人力资源成为决定性的要素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理念指引着人的行为进而通过人的活动影响资金管理以及资本的变动。而始终紧紧围绕财务管理展开管理,割裂了人的作用,是财务管理在产生的那天起就一直没有重视的。笔者认为这也许是为什么在广大企业中对财务管理不重视的一种直接原因。

2.财务管理的目标有点狭隘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只片面强调了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尤其是员工的利益。以利润最大化也存在着没有考虑利润存在的时间、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等问题。这些都是财务管理本身难以克服的。

由于多维会计同财务管理的密切关系,若付诸实施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影响。表现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种转变――价值增值。在将人放置核心地位以后,人的行为也必然会随着劳动者地位的提高而产生积极的行为表现。使行为在价值增值目的的引导下着眼于行为的所有方面,通过对人行为复杂性的分析,把握影响人行为的动因,探索人行为的规律,来提高行为的价值。

(三)多维会计反映了更高的会计信息披露程度

对经济主体的经营信息汇集、披露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且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披露的质量不断提高。当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变动是由人这一行为主体的不同运动来影响的时候,仅仅约束“资产=权益”这一平衡式也会因为不适应环境的变迁而遭到被淘汰的命运。多维会计增加的行为把一个重要信息――企业价值的源泉揭露出来,让投资者和相关的利益者更加明晰了人力资源对价值变动的作用和程度,进而掌握了企业动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现行会计中是隐藏的,而在多维会计中是作为信息披露的一部分而变成一定程度上的公共信息的。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4

成本是企业控制各种劳动耗费的手段,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成本管理有助于落实责、权、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传统手工核算成本的时效性、准确性受到限制,已很难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会计领域工业会计最难,而工业会计中成本会计最难!

1979年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总帐、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管理等模块已经非常成熟,唯独没有一个象样的、通用化的成本核算及管理软件。98年底,金蝶公司成功推出了《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这一运用电子计算机现代化手段进行自动化的成本核算、分析及管理的先进工具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轻松的解决方案。

二、适用范围

目前,《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适用于采用品种法或类品种法的工业、加工、制造企业。

三、模块结构

四、系统特点

(一)界面清晰、思路流畅、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完整地保持了winDowS的操作风格,并继承了金蝶财务软件的一贯风格,使得系统在界面上看起来清晰流畅。操作起来简单易懂、易学易用,快速上手。

(二)与金蝶软件其他模块无缝联接,自动获取费用发生数?

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自动和金蝶软件的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业进销存、总帐等模块挂接,挂接时能自动获取工资、物料耗费和固定资产折旧数及其他任何要素费用的发生数,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能自动生成记帐凭证(含费用发生的凭证、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分配的凭证和完工入库的凭证三大类)。生成的凭证可传至总帐系统。成本系统和其他模块之间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科学的整体。这样不仅减少了重复输入,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成本计算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三)高度自动化

成本管理被称为工业会计的一大难题,难就难在数字繁琐、计算复杂。因此,成本管理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自动化问题,金蝶成本管理系统目前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高度的自动化。

1.自动从金蝶总帐、工资、固定资产、进销存等模块获取各项要素费用的发生数。

2.自动完成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自动完成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自动完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5.成本计算过程中自动产生记帐凭证并传至总帐系统。

6.自动生成成本计算过程中的一系列帐表。

7.自动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

(四)规范而清晰的成本核算流程

第一步:进行要素费用(如: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等)的归集和分配

第二步: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步: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四步:进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这样的流程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且对用户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即使是对成本会计原理不太熟悉的用户通过系统的操作也能快速领略成本计算的奥妙,在短时间内学会成本核算的庞大体系和原理。

(五)丰富的报表体系

软件的最终结果是输出一系列报表,用户通过这些报表达到对业务的控制和分析。金蝶成本管理系统不仅全自动完成成本计算,而且还能输出成本会计所需的一系列成本核算帐表。这些帐表包括以下四大类:

1.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表类: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

2.成本计算的过程表:辅助生产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

3.成本计算的结果表:生产成本明细帐、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4.成本分析报表:要素费用分配分析表、产品成本结构分析表、产品成本比较分析表、产品成本趋势分析表。

(六)灵活的处理

金蝶成本管理系统可以说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系统除了提供一系列自动输出的报表和规范的成本核算流程之外,还提供了用户灵活处理的余地,表现在:

1.可以自由定义成本科目体系,可有选择地修改系统产生的凭证。

2.可以设置自己需要的费用分配部门、费用要素、成本项目等。自由选择成本会计政策。

3.既可与金蝶软件的总帐、工资、固定资产、工业进销存几个模块无缝联结,又可独立运行,独立运行时须由用户输入费用发生数。

(七)系统提供了多达七种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

(八)强大的自定义成本报表功能

系统提供了按成本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数据性质(期初数、本期发生数、期末数)四个标志随意组合的成本数据和类似于eXCeL的表操作功能,让用户自定义成本报表。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基本职能;基本要素;特点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23-0062-03

提及会计的要素问题,不管是财会人员还是非财会人员,总会大致说出会计的两个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利润=收入-费用”并从中归纳出会计的6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应该说,这种会计观念的普及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结果,也是会计学科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表现。20世纪以来,随着公司制的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会计学科也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速度之快却有目共睹。管理会计功能的不断扩展使有些学者坦言,未来的会计将内化原始会计核算的部分并朝着大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的美好前景可谓令人向往,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目前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文献的缺乏,使得人们对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质、基本假设、职能、要素等含糊不清。缘由有二:一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外来学科,外国“重实践、轻理论”的研究模式无法给予国内研究理论上的参考;二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理论远落后于实践,理论上的模糊有待实践加以明确。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作为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不能因为以上现实因素而任之。此点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原因所在。虽然如葛家澍、余绪缨、李天民、孟焰、唐国平、张兆国等一批国内权威学者涉足此类研究,但目前管理会计学科体系依然很不完善。就管理会计的要素而言,其产生的背景决定了管理会计与会计学科、管理学科存在一衣带水的关系,也造成了当下管理会计要素与会计要素、管理要素相混淆的局面。本文旨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管理会计职能履行的角度结合管理会计自身特点梳理出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拙见,仅供学者斟酌。

一、会计要素概述

要素是什么?《辞海》把要素定义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因素。按照以上对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即构成会计的基本因素――会计与要素的关系好比高楼之与钢筋、水泥和沙石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没有明确的基本要素,会计学科大厦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会计要素在内容上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1],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2]。

会计要素在学科分类上可分为财务会计要素和管理会计要素两部分。针对财务会计要素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其认知基本大同小异,要素的划分涵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其中以美国的划分方法最为详细(如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核算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业主提款、业主投资、全面收益)。除此之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5个。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则为财务报表设置了7项要素。1992年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6大会计要素的定义,把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总的说来,以上人们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性[3]。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要素研究,提及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文献资料则少了很多。葛家澍、余绪缨提出:“(管理会计)各种成本报表是由各种性态的成本所构成;而备选方案和业绩评估报告则离不开按货币时间价值折算后的未来现金流量。”[4]因此,他们认为成本(各种性态)和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应是管理会计的两项基本要素。孟焰和孙丽虹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一文中提到管理会计基本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从中强调了现金流量对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5];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又将管理会计的要素细化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规划、决策、控制、责任会计制度、业绩评价等[6]。陈良华和戚啸艳在《会计学》一书中提到: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管理会计委员会提出了8个管理会计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计量、传输、信息、系统、计划、反馈、控制、成本习性[7]。

二、管理会计的要素

管理会计的要素是管理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由管理会计的对象本身及对象的目标、本质决定的。对于管理会计要素的理解,归结起来有三种不同角度:其一是立足于逻辑思维的角度,从要素是对象的具体化、目标的载体出发来谈要素。其二是从管理会计现有的报表体系出发,分析各报表的构成来逆推要素。如前文提到的葛家澍、余绪缨学者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观点即是基于该角度。其三是从管理会计各职能履行的过程出发,来探究管理会计的要素。本文对要素的探讨即是基于第三个角度。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在特定的环境中应当具有和发挥的作用。它是管理会计的内在功能,主要回答了“管理会计能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管理会计的职能具体包括哪些呢?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具有四方面的职能,即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8]。任素芳和高俊英则提出管理会计的职能可概括为: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等[9]。孟焰(2004)更是将管理会计职能作了细化,指出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考核经济责任、反馈经济信息、参与协调组织等。对于职能的认识,个人比较同意隋志纯和蔡永鸿归纳的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和管理两种职能的继承和发展的论述。从管理方面而言,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基本职能。从会计方面而言,会计活动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具备了对生产过程的事后反映和监督两种职能。而管理会计承担着事前、事中会计管理的职能,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两重性,使得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成为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的综合与发展。因此,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未来)、控制(现在)与评价(过去)[10]。当然,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职能仍处在不断发展中,所以会不断催生出一些新的职能,如有些学者提出“资源整合”“创新”等管理会计的新职能概念即是为了适应当下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职能的新要求。但总的说来,当下管理会计的职能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计划职能”和“监督职能”。计划职能包括预测、决策(预算)职能,监督职能包括控制、考核和评价报告职能等。

而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即是其职能履行的过程――职能履行结束,管理会计的工作也就宣告结束。那么管理会计职能履行所体现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反映资源的要素

管理会计的工作伊始即需要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下,资源的概念并不是某一单一资源的概念,所以应注意与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要素相区别。会计上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其空间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并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意义上的资源早已突破了资产的范围,不单单仅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往往涉及几个乃至多个跨地域的企业。除此之外,管理会计所涉及的资源类别也更多,囊括了人力、物力、资金以及信息、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的资产要素就不适用于管理会计。那能否找出一个类似于资产的词来替代上述各种资源呢?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涉及资源种类众多,而且这些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发生的,何不以经济学上的投入一词来概括。投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如:要“生产”披萨饼――所需的鸡蛋、面粉、热能、烤炉以及厨师的熟练劳动即是投入。投入基本可以涵盖项目所需的所有资源。至于以投入一词来概括是否恰当,有待后来学者加以验证,本文仅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二)反映资源耗费的要素

会计上某一目标的完成,一方面表现为产出增加或商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原有资源的消耗。管理会计在其职能执行过程毫不例外也要消耗资源,那么如何对资源消耗要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定义呢?当下能较为全面体现资源耗费的概念有成本、损失、负现金流量等。

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成本即我们熟知的费用概念,而广义成本一般被定义为企业价值的支出、牺牲或放弃。如195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或创造有形或无形资源而有意放弃或将予放弃一定量的价值”即是属于广义的成本概念。广义的成本概念看似与管理会计意义上的资源耗费相近,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只立足于过去和当下而未能有效考虑资源耗费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性。从历史经验看,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经相对弱化了会计年度分期的标准,认为以特定项目的寿命期限作为分期更具合理性。即,一个项目有可能短于一个会计年度也有可能跨越几个会计年度,与之相应,特定项目资源的消耗可能发生在寿命期的任一时段,因而资源耗费的要素应当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故以成本来定义管理会计的资源耗费要素显然存在缺陷。而损失虽然也表现为价值的丧失,但其含义从某种程度上更侧重于经营失败的结果,本身含义较为狭隘,显然也不可行。负现金流量概念是从组织内部现金流出的角度来定义耗费。虽然组织内部某些资源的消耗并不一定在当期直接表现为现金的流出,但是其资源耗费追根溯源表现的即是组织内部现金的流出,且现金流量能较好地对资源消耗的时间性进行解释,所以不妨将负现金流量作为管理会计投入耗费的要素。

(三)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

任何项目的完成,不可回避的一个流程就是要对项目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业绩的考核与评价不仅体现项目执行的最终结果,而且对于某些可持续性项目的后续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管理会计的要素应当体现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一般意义上反映业绩的要素有利润、损益、利得、净现金流量等。会计上的利润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具体表现为收入与费用上的差额;损益则包含减少和增加两部分。以上二者均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区别在于呈现经营成果的方式不同。而一般意义上的利得则是与损失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净现金流量是企业特定时期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至于哪个更能全面概括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时间价值因素引入决策,从而使决策更具现实指导意义,那么对业绩的反映自然也不能脱离时间价值的范畴。利润、损益、利得不管是基于何种角度对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不可避免的弱点在于无法有效考虑时间价值,这是管理会计工作所不能接受的。故以净现金流量作为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相对更为合理,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四)反映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

组织安排生产的过程是组织在组织内部多个部门之间将总目标细化为子目标并加以执行的过程。目标执行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性。管理会计的差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生产前后的产品产量差异、质量差异;也可能是当期产品市场销售数量差异、市场份额差异等。而对差异的分析则体现为管理会计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职能的发挥。通过对目标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节点,从中落实组织内部各方的经营责任最终达到矫正差异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要素中反映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对于经营组织责任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反映:各级部门对上级所分派资源的充足程度、执行过程的尽责程度、子目标的实现难易程度、意外发生的控制程度等。故经营组织责任本身更多体现在主观层面。那么如何定义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就必须作进一步考量,这里,不妨将满意程度作为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此满意程度是一个涉及多方的概念,不单包括上级对下级的满意程度,也包括下级对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满意程度。当然满意程度的具体划分标准应以各个项目组织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管理会计要素的特点

(一)货币计量要素与非货币计量要素相结合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职能逐渐偏向于管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管理会计仍然与会计核算息息相关。其管理的过程,不管是资源的投入、消耗,还是经营组织的业绩评价依然离不开货币的计量。不同的是,原有会计具体核算过程的一部分已逐渐被内化为管理的基础,成为实施管理的最初阶段,如管理会计预、决策阶段的预算编制即以以前年度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础;另一部分依然在管理会计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控制阶段的经营组织责任落实以当期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础。除此之外,管理会计实施管理的过程还突出了非货币计量的方式。如人力资源要素、环境资源要素的计量,组织内部责任要素的计量等,均采用的是非货币计量方式。因此,管理会计的要素从计量方式上看,是货币计量要素与非货币计量要素的统一。

(二)要素是一个体系,具备层次性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对要素的理解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素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另一方面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要素具有层次性。具体来说,要素相对它所在的系统是要素,相对于组成它的要素则是系统。同样,管理会计的要素也是一个体系,具备层次性。首先,就上文阐述的管理会计职能履行方面所体现的要素而言,从资源的投入、资源的耗费、业绩考核到组织经营责任的归属,前后要素在时间上即体现为层层递进的关系。具体来说,没有资源的投入后续资源的耗费就无从谈起;没有对组织的业绩加以考核也就无法有效落实组织内部各部分的经营责任。所以管理会计前一阶段职能履行所体现的要素应是后一阶段职能履行所体现要素的基础。其次,就单个管理会计要素的内部而言,各阶段的要素可根据情况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更为具体的子要素,如资源投入要素可进一步划分为人力资源要素、技术资源要素、资金资源要素等;资源耗费的要素可进一步划分为购买原材料现金流出、设备使用现金流出、职工工资现金流出等;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可进一步划分为对上级所分派资源的满意程度、执行过程的尽责程度、子目标的实现难易程度、意外发生的控制程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唐国平,孙贤林.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素[J].会计研究,1999(3):55-56.

[2]孙兰婷.会计基本要素的探讨[J].齐鲁珠坛,2005(3):12-14.

[3]杜兴强.关于会计要素几个问题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4):30-37.

[4]葛家澍,余绪缨.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会计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孟焰,孙丽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0):67-70.

[6]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陈良华,戚啸艳.会计学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6

   【关键词】战略;咨询;基本范式;研究

   战略类咨询项目的主要工作由四个步骤组成,即经营宗旨确定、外部环境估定、内部环境估定和战略分析与选择。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工作实现四个目标:明确一个机构或企业的宗旨;建立起若干年之后的奋斗目标;选择适应自己机构或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战略的相应政策。

   一、确定企业宗旨

   企业或机构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宗旨是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有关企业目的的陈述。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的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中应考虑的五大变量:

   (一)经济力量

   在战略类咨询项目过程中,经济力量分析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众多的学者研究表明,共有27项经济因素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核心的经济因素有六大部分:(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通货膨胀率、利率的水平和价格政策;(2)国民适应经济变化的行为,即失业水平,居民的平均收入,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地区和消费群体的差距;(3)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本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价值,银行信贷的方便程度,股票市场的动向;(4)外经贸政策,即进出口情况,劳动力和资本输出的变化;(5)财政政策,即政府的赤字预算,税收政策和外债的承受能力;(6)国际经济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和环境

   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口方面的变量多达34项,但主要的因素可分为四部分:(1)社会因素。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婚率的高低、单亲家庭的增加、儿童生长和保健的状况、社会职责感;(2)文化因素。即人们的价值观、士气、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行为准则,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对工作的态度变化,职业分布的变化;(3)人口因素。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人口在民族和性别上的比例变化,人口和地区再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差异;(4)环境因素。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废品再利用政策、水及空气污染、生态平衡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三)政治和法律

   通常影响企业的政治、法律方面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政府政策的稳定性、税率和税法的变化、企业法、雇佣法、反垄断法、广告法、环保法、关税、专利法的改变。政治运动、国防(军费)开支、进出口政策、政府预算和货币改革,各地方政府的特殊法律规定,对外国企业的态度等。

   (四)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计算机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高速发展,机器人柔性工厂,高效药物,太空通讯,激光技术,卫星通讯网络,光导纤维,生物工程和生命工程等革命性的技术变化已经给企业生产过程和技术带来了巨大影响。技术革新可以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供应者、供货、竞争者、顾客和市场销售手段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通常来自相同行业,甄别竞争对手主要考虑对方的强项、弱项、能力、机会、威胁、目标和战略。收集和评价竞争对手的信息是形成战略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鉴定竞争对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综合型多部门经营的企业一般不提供销售和利润方面的信息,私有制的企业更不出版和公布任何财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三、内部环境因素的评价

   内部环境的分析是对自己组织的长处与缺陷的分析,而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不一样的根本点在于,企业或机构内部能够控制自己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或机构的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作业、研究和开发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

   (一)内部管理分析

   管理因素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激励、人事和监控五方面,而这五种职能又与战略管理的各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从战略制定阶段来讲,管理的计划职能更为明显,这里所指的计划主要针对企业或机构为将来做好准备的管理活动。从战略实施阶段来讲,涉及到组织、奖励、人事三项管理职能;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全部的协调职权利关系的管理活动;激励管理主要是指调动全体职员积极性的全部活动;人事管理活动主要是指人员安排或人类资源管理;从战略评估阶段来讲,则是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管理是指所有保证实施结果与计划相一致的活动。

   (二)市场营销分析

   美国学者J.evans和B.Berman对于市场营销分析指出了9项市场营销的功能:(1)消费者分析;(2)购买供应;

   (3)推销产品/服务;(4)产品和服务计划;(5)价格;(6)流通;(7)营销研究;(8)机遇分析;(9)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主要从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合理的产品价格来考虑。而广义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全社会的利益理应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范围,各个机构或企业与社会的各方利益总是相矛盾的,不可能有一个使得每一方面都满意的战略。不过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具体分析,类似中国的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财务分析

   财务状况是经常被考虑作为一个最好的评价企业竞争状况的衡量标准,确定一个机构财务优势和不足是有效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企业财务因素的变化会改变和终止现有企业战略或实施过程中的战略计划。筹资决策必须考虑近期和长期两方面对流动资金的需要。两个关键的财务比率能够表明一个企业的筹资决策是否有效。一个是负债与股东总资本的比率(也称债务与自有资本比率),另一个是总债务与总资产的比率(也称债务与资产比率)。分配决策主要考虑每股分红,分红支付时间是否稳定,再购买股票或股票的保险。分配决策会影响投资者和股东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和股票在股市上的表现。

   (四)生产/运行

   企业生产/运行是企业的投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各个行业的市场需求不同,企业的投入加工、生产也不尽相同,但生产运行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美国管理学者罗杰尔·斯格洛德尔提出了生产运行管理中的五项职能或五个决策领域。(1)加工系统决策;(2)生产能力决策;(3)库存决策;(4)劳动力决策;(5)质量决策。

   (五)研究和开发(R&D)

   对于研究和开发业务来讲通常有两类,一个是利用企业内部的研究和开发力量,另一方面是利用外部的科研和开发力量。目前决定研究和开发预算的方法有四种:(1)如有可能,投资所有能够研究和开发的项目;(2)按照总销售额提成投资;(3)与竞争对手投入相等的数量投资;(4)根据需要来确定,即有多少新产品需要替代落后的产品,估算的投资额。分析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需要具体分析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具体管理人员能否抓住时机,看准市场,组织协调,筹集资金,利用企业内外的人才资源共同发展。

   (六)计算机信息系统(情报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用于收集、记录、储存、分析、报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回答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企业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及有关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类关键的数据资料。信息管理系统仅仅有数据库还不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精选其精华,分析和判断企业战略选择所需要的关键数据。

   四、战略分析与选择

   战略分析与选择阶段是企业或机构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战略分析和选择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命运。通常的做法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为投入阶段,也称基础调研阶段,主要包括内部因素评价表、外部因素评价表和竞争对手的分析表:第二步为组合阶段,也称综合阶段,主要包括Swot分析组合演变方法、战略定位和趋势变化分析方法、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四方格方法、内外环境九方格模型演变方法和大战略模型方法;第三步为决策阶段,主要包括战略计划的数量模型,以上三阶段实际是九大模型的组合。

   以下简要介绍这九大模型的特点:(1)外部环境因素评价表,重点放在研究评估企业或机构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2)内部环境因素评价表,主要用于概括整理企业在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生产,研究,开发和信息方面的关键优势和不足;(3)竞争评价分析办法,主要是用于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不足、战略和目标,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方面;(4)Swot(tows)组合方法,Swot是由英文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四个单词的第一字母构成的,其基本出发点是每一企业的战略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机会中获利(So)、克服弱点,从机会获益(wo)、利用优势,避免威胁(Stt)、使弱点最小化而排除威胁(wt);(5)战略定位和趋势变化分析办法(space),表明它们座落在一个有四个象限的坐标中,坐标的四个象限空间中有积极、保守、防御和竞争四个含义,而坐标轴线又代表资本实力、竞争优势、环境稳定性和工业实力。这种以坐标形式出现的战略分析,更具有客观性,容易理解和操作;(6)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四方格方法,是以相对的市场定位和工业增长率为坐标,来判断一个分厂或某一部门在企业、市场和行业的地位;从而为多部门的集团企业进行经营组合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7)内外因素九方格模型:将企业集团的各个分厂和分部放在九个不同的方格中加以确定他们的位置,其横向是内部环境评价的总权数,分成强、中、弱三部分,其纵向是外部环境评价的总权数,分成高、中、低三部分,从而构成九方格模型;(8)大战略模型是以竞争定位和市场增长率这两个评价参数为基础而构成。每一个象限排列战略可选顺序,并列出可采用的战略选择。

   一般而言,战略类咨询项目如果按上述程序来做,通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5]王玉.企业战略管理-一理论与方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7

论文摘要:会计继续教育是提高各类会计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经过近六年的试点和逐步推行,不仅提高了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正在逐步迈向规范化和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会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会计继续教育的角度看,要促进地方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必须掌握和更新一般会计核算技能外,还得适应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掌握服务业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水平。

然而,目前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着培训内容狭窄、方式单一、机构不稳定等问题。会计继续教育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采取的是单一的大一统式教育,整体内容上偏向制造业的会计制度及规范的学习,忽略了其他各行业如服务业的会计制度及规范的培训,使得服务业会计从业人员得不到相应的业务和技能学习,从而影响了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当前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创新会计继续教育方式,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一、服务业会计继续教育的调研分析

为了了解服务业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提高服务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笔者对绍兴服务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www.133229.com调研中共发放调研表70份,回收61份,有效回收率87%。被调查对象中参加继续教育次数5次以上的占73.8%,3-5次者占18%,两项加起来共占91.8%,表明被调查对象参加继续教育次数较多,对继续教育的看法较为可取。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对继续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关于继续教育的目的,调研表设计了四个方面供被调查对象选择,即年检需要、加强业务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其中,认同年检的占到24.59%,认为能加强业务素质的占到60.66%,认为能提高专业技能的占到67.21%,认为可以加强职业道德的只占到42.62%。看来加强业务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是目前的会计继续教育能达到的目的。

从希望继续教育的目的调查看,希望提高业务素质的占到73.76%,希望学习会计法的占到39.9%,希望加强职业道德的占到50.78%,希望完善知识结构的占到54.08%,希望提高专业技能的占到60.64%,希望提高管理水平的占到39.3%。

从调研来看,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年检需要,而是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二)会计人员学历普遍较高,但职称差异较大被调查对象

中本专科学历占到90.2%,整体素质不错;高级会计师比重较低,只有1.64%,会计师占到18%,助理会计师占到42.6%,助理会计师以下职称者占到37.7%,职称层次多元,差异较大。

(三)继续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会计人员要求培训内容更丰富

被调查对象中接受过会计法教育的占77.02%,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占73.74%,接受过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教育的占80.03%,接受过电算化会计教育的占73.74%,接受过其他后续教育的占50.78%。可以看出,前四项是会计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内容。

被调查者中91.8%认为继续教育对自身工作有一定影响。然而,被调查对象对继续教育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讲授新会计理论与知识的占65.6%,希望讲授会计案例的占62.32%,希望讲授理财技巧的占78.67%,希望讲授投融资知识的占45.92%,希望讲授证券知识的占45.92%,希望讲授经济法的占39.36%,希望讲授管理学知识的占44.28%。还有被调查者提出应该开设一些与本单位业务有关的培训内容;选单项的被调查者较少,占34.4%,65.6%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培训内容多元化。

(四)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但普遍选择的教育方式依然是课堂按教材讲授对于继续教育形式,被调查者中选择老师课堂按教材讲授的占63.96%,其中单独选择课堂按教材讲授的比例是57.4%,网络学堂授课的占14.76%,课堂讨论的占到6.56%,案例教学的占21.36%,模拟演练的占6.56%,其他的占到3.28%。由此可见,除了主要的老师课堂按教材讲授这种形式外,选择网络学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形式的需求人数占到42.6%。由于多种教育形式没有得以实施,会计人员对其作用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被调查者中认为目前继续教育的形式呈多元化的没有,为0%;认为形式单一及比较单一的占70.49%,觉得还可以的占29.51%。很明显,会计继续教育形式多元化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需求。

(五)培训机构和师资的选择有更多要求被调查对象中认为会计继续教育应该由财政局直接组织的占到19.67%,认为由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的占到54.1%,认为由高校组织的只占到16.4%,认为由中介组织的占到24.67%。对于师资的选择,被调查者中希望由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来讲授的占到81.94%,希望由高校教师来讲授的占到18.04%,希望由教育培训机构自有师资来讲授的占到6.56%。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由会计师事务所和财政局来组织是较为普遍的看法,同时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高校教师还将是未来培训的主要师资。

二、服务业会计继续教育方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服务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会计人员需求,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从会计事务工作到会计管理工作的角色转换。为此,针对服务业的会计继续教育方式,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以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观念创新:重视提高服务业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而且影响整个会计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锅饭式的会计继续教育让服务业会计人员觉得所学不能致用,从而只是为了应付年审而参加培训,浪费了精力、财力和物力。服务业会计人员掌握着整个服务业的资金运作、核算与管理,对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要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会计继续教育必须从提高服务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着手。会计管理处除了自身创新观念,采取措施帮助提高服务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外,还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服务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主动安排会计人员参加各类继续教育。

(二)内容创新:根据服务业特点设置培训课程要提高服务业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在考虑各服务业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开设培训课程,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率。服务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首先,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基础,了解掌握会计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所有服务业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需要。

其次,根据不同服务业的需要设置分行业的培训课程,进行分行业的会计技能培训。可以根据旅游、餐饮、金融、保险以及租赁等不同服务业的特点,由财政局会计管理处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的会计继续教育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让其会计从业人员充分了解所在服务行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范,真正学以致用。

第三,增设管理类课程,以完善服务业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管理水平。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完全出台,会计准则的变革步伐从快速走向稳健,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也应逐步从以熟悉、掌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为主,转向以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服务上来。要发展服务业,必须提升服务业的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服务业的会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善于利用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管理。

因此,结合绍兴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内容上还可以增加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经济法等方面的内容。

(三)形式创新:根据服务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会计管理处可在全面掌握各类服务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如从业人数、年龄结构、职称现状、学历构成、用人单位性质等等)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构成的继续教育方案。

第一,针对服务业的无职称人员,可以考虑用“以考代训”方式完成继续教育考核,鼓励这部分人员通过自学或参加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主办的初级职称培训班,获得会计员或助理会计师评审资格。

第二,已获取会计员以上或初级资格的从业人员,由于各人学历层次不同,取得会计师考试资格的年限亦不同,因此不能实行完全的以考代训制度。凡通过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学分计入当年继续教育考核,而未考年份,则必须参加各项目的培训。

第三,会计师是会计管理处和行业主管部门应重点关注的对象,这部分人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对这部分人员应根据其实际需要,设置各类会计继续教育项目,如外贸、金融、证券、期货、投资、融资等。每年初将各项目的培训信息上网公布,供会计师选择。项目的培训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在一周至一月,尽量避开财会工作高峰期。

第四,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群体中的精英,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更应注意方式方法。一般来说,这部分人员有较高的学历,且在服务单位担任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处长等领导职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因此,对其继续教育可“以会代训”,“以文代训”和“以授代训”。可以组织高级会计师参加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听取学术报告,交流学术心得,其在各类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也应视为完成继续教育的内容;个别突出人员还可让其以教师身份作各种学术报告,参加中级以上各项目的培训辅导,各项工作亦都应算作完成继续教育考核。

(四)机构4i新: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可以由财政局会计管理处、财政干校、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组成。该委员会的职能是:贯彻执行财政部等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各行业会计继续教育的实施办法,对培训进行具体的指导与考核。常设机构设在财政局会计管理处,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确定各项培训的具体内容,并分解落实到各类培训机构。

为扶持发展服务业,可以重点发展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培训的主要基地。会计主管部门作为继续教育委员会的常设管理机构应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发送各类培训信息。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培训执行机构在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组织培训。

在培训师资力量上,师资队伍构成应多元化,应该组成一支由高校会计教师、高级会计师、会计管理人员构成的开放型的会计继续教育辅导队伍,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由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培训任务聘请相应的专家点题、拟题、授课,为服务业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条件。同时,会计管理机构应尽量稳定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以便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内容早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使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另外,管理机构还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培训工作的组织落实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员的学习情况按规定进行考核,以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06119号文件。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8

一、后备干部界定和要求

1.后备干部的定义

第一,后备干部是市级公司基层管理人员中的优秀管理骨干,是分公司中层干部的培养对象。第二,后备干部既要具有管理欲望,又要具有统筹全局的培养潜能,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具有基层管理经验或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第三,后备干部人选,原则上要求具有多岗位工作经历。第四,后备干部的数量原则上应根据公司中层职数l:2的比例培养和储备,在年龄上要形成梯形年龄结构。

2.后备干部素质要求

第一,政治素质。政治上表现成熟稳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移动事业,遵纪守法,作风民主,为人正派,清正廉洁。第二,职业素质。认同公司企业文化,执行力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涵养,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第三,业务素质。具有所从事岗位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第四,管理素质。有较好的全局观念和组织能力,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能力。第五,心理素质。具有健康、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能独立承受和应对工作中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方案目标

1.显著提升每位后备干部的四类、12项管理才能

2.提供每位后备干部四类、十二项管理才能评定表(期初、期末)和mBti性格测量表

管理才能评定表(期初、期末)和mBti性格测量表,可以为公司任用后备干部提供参考信息。

三、项目方案理论根据

本项目设计的理论根据是map管理才能评鉴模型和行动学习法。

1.map管理才能评鉴模型

map管理才能评鉴模型(managerialassessmentofproficiency),是美国trainingHouse公司投入巨资开发的评量系统,是一套最先进、高度客观且能有效评量管理才能的工具,能为组织与个人的管理能力发展提供最明确的指标。

map管理才能评鉴模型涉及四类、十二项管理才能。这些管理才能契合后备干部晋升后的管理职责。

map管理才能评鉴模型图示如下:

2.行动学习法

行动学习法(actionLearning)又称“干中学”,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领导企业扭亏为盈、参加业务拓展团队、参与项目攻关小组,来发展他们的管理能力。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真实案例为对象,以角色扮演为手段,以团体决断为要求。

四、项目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历时一年,从2014年3月——2015年2月。

五、项目方案构成

“后备干部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项目”,由行动学习计划、课堂学习计划和专业顾问咨询计划构成,以行动学习计划为主。

行动学习计划,是通过工作实践学习、锻炼管理才能的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是通过课堂或培训学习管理才能的计划。

专业顾问咨询计划,是通过管理才能咨询顾问提供的咨询服务提升管理才能的计划。

项目倡导:行动学习计划由后备干部个人制定和实施、检查和控制;课程学习计划、专业顾问咨询计划,由公司制定、实施。

1.行动学习计划

(1)行动学习流程

(2)行动学习流程说明

第一,期初,每位后备干部评定自己的12项管理才能水平,作为制定管理才能提升目标的基础数据。

第二,每位后备干部根据12项管理才能基础数据,制定出自己的12项管理才能提升目标。

第三,每位后备干部根据12项管理才能提升目标,制定出自己的《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确定了将12项管理才能从期初实际水平提升到期末目标水平的具体行动路线,包括课堂学习路线和行动学习路线,重在行动学习路线。

第四,每位后备干部严格实施本人的《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公司针对12项管理才能中的各项能力提供相应的咨询、培训、辅导、实践机会。

第五,在实施过程中,每位后备干部定期评定自己的12项管理才能,结合评定结果和期初制定的管理才能提升目标,调整《十二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

第六,期末,每位后备干部最终评定12项管理才能,总结《十二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结果,撰写总结报告。

2.课堂学习计划

公司为后备干部安排如下培训课程,辅助后备干部提升管理才能。后备干部可以自主选修培训课程。

3.专业顾问咨询计划

公司聘请map管理才能专业咨询师,在制定和实施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过程中为后备干部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后备干部解决具体问题。

专业顾问提供下列咨询服务:第一,map管理才能评定方法咨询和评定结果解读。第二,map管理才能提升目标设定咨询。第三,map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制定咨询实施咨询。第四,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六、项目实施管理措施

项目实施期末,对《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和12项管理才能提升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对后备干部进行相应的奖惩。

第一,将出色完成《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出色实现12项管理才能提升目标的后备干部,纳入未来一年优先任用后备干部。

第二,对基本完成《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基本实现12项管理才能提升目标的后备干部,纳入未来二年优先任用后备干部。

第三,对完成《12项管理才能提升行动计划》的85-95%、实现12项管理才能提升目标的85-95%的后备干部,继续保留后备干部身份。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9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著名财经院校的会计学教材体系来看,多年来成本会计学的内容几乎没有改进,内容陈旧。大部分教材只侧重于成本方法的介绍,对成本分析和控制、成本管理的方法介绍较少且深入度不够。并且在教学中没有把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且缺乏经典的案例教程,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方法,难以在观念上形成成本控制的理念、成本分析的技巧、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一是缺少客观的工业企业制造环境。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或很少对工业企业的制造环境进行系统地介绍。由于缺少对工业企业制造环境的介绍,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关部分的成本核算,当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独立地对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二是注重生产领域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缺乏前瞻性。多年以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变化不大,只关注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核算,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因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目前,大部分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成本核算为主,成本分析为辅。其知识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教学内容体系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成本会计的总论,主要介绍成本会计基本概念和框架流程;第二部分是成本核算基础,主要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第三部分是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等;第四部分是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其分析。而企业经济环境新的变化要求革新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给传统成本课堂教学所讲授的成本内容和控制方法带来了挑战。

  

(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目前,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通病,其根源之一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成本会计课程亦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未摆上应有位置,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

  

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形式一般采取讲授式和接受式的传统教授方式,使得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于保证。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学计划中会计实践教学所占有的学时数比例很小,甚至达不到10%;专门的成本会计实践模拟实验更少。成本核算工作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中的难题,由于教学课时较为紧张,同时部分学校缺少教学实践基地或者教学模拟实验室,加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高校各类专业课程大多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而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日渐消蚀,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一是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高校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无法对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三是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多数高校对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小发明、小创造等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参加科研立项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科研活动、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及科技服务科普宣传活动等基本上没有给予相应的学分,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eRp沙盘模式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它是将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学生通过模拟的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管理活动体会企业整体的运作流程,感受eRp的核心理念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这种现代教学方法融合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教师评议于一体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构建三维模块立体化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三维模块立体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自身素质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三者结合起来,旨在培养会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用社会需求的一种立体式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这里的三维模块指的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专业实践模块、素质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三个基本模块。这三个模块的设计都是围绕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综合素质而设计的。其中专业实践模块又包括专业单项实践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两个层次,素质实践模块又分为基本素质实践模块和职业素质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素质实践模块完成后最终进入综合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升华版,是整个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落脚点和制高点。这三个模块之间既层级递进,又各有重点,构成了会计实践的完美组合。

  

(二)加强专业实践模块的实践训练,提高教学实践效果专业实践模块主要指的是对专业能力的训练,包括专业单项实践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是整个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专业实践模块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专业实践模块既可以通过实践验证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专业单项模块。为了加深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课可以随课程的讲授随堂实验,也可以单独实验。专业单项模块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加以活学活用。在进行专业单项模块训练时,要遵循针对性、全面性、深入性原则。按照成本会计的内容设计专业单项模块,如: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核算、人工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核算等,成本会计课程实验设置要全面,不能为了省事而不设置或不进行实验;实验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宽度及深度,要涵盖理论知识的范围,同时加强实践内容的深度,以便能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专业单项训练由于是以巩固专业课知识为主,因此在操作时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整套实验。

  

(2)专业综合模块。专业综合模块是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知识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再次检验,同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成本信息是企业高效管理所需的关键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内涵的拓展就必然成为当代成本管理的显著特征。产品生命周期内发生的成本归结为四个梯次:第一梯次(制造成本)是指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第二梯次(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

  

包括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等过程中的成本;第三梯次(顾客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上述经营者发生的成本,而且包括顾客使用成本;第四梯次(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在第三梯次成本的基础上,还将诸如弃置成本等其他社会成员承担的成本纳入其中。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市场竞争的变迁,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理念的演化,成本管理范畴的内涵与外延依上述四个梯次不断拓展。在专业综合模块模拟企业:以单个产品订单为主线,以角色扮演、完成任务为驱动,注重企业业务流程,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缩短学生从毕业到进人工作岗位的心理转换期,使学生入职后就能很快适应企业环境。由于专业综合模块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实践时间相应地也应该长一些,一般最少要两个月左右,或者穿插于整个学期来完成。

  

(三)注重素质实践模块的实践,实现一专多能的会计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学生作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的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21世纪最缺的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实践模块就是在一专多能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下,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置的。素质实践模块包括基本素质实践模块和职业素质实践模块两部分。

管理会计的四要素篇10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课程;影响因素;影响机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55―05

一引言

自1997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以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得到了广泛和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信管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大体上是由基础课程(如外语、数学、德育、体育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计算机类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组合而成。

从专业设置考虑,信管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这里所说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的人才。然而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相比,尽管信管专业也开设了大量计算机类课程,但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弱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明显偏向于计算机应用专业。那么,影响信管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类课程的显著因素是什么呢?这些影响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呢?这些问题的有效探究对提高信管专业教学质量、改进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分析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学习的各类影响因素,提出影响因素和课程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之后,面向信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amos管理统计软件为数据分析工具,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对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学习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剖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提供直接依据。

二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影响因素的识别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大学课程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综合学者们的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得出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学生、教学和环境三方面来阐述[1][2]。

1学生因素

乐伶俐(2007)[3]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大因素是学习态度,体现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上。李兴蓉等(2009)[4]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认为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樊明(2007)[5]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研究了学生态度对教学成效的影响,认为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学习成效,学生学习课程所能支配的时间以及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2教学因素

在教学方面,学者们主要侧重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对教学成效的影响。宋子斌,吴鸿(2005)[6]基于大学本科双语教学,梳理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教师的水平与知识、学生的水平、教材的质量等。郑洁(2007)[7]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等方面,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成效的最主要因素,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则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周坤等(2009)[8]重点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下的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反馈等。加涅和梅耶(1997)指出与学生学习活动关系最紧密的是教师的“教”,包括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师的知识水平与人格特征[2]。以上研究表明,教师以及教学的特色对教学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3学习环境

皮连生(1997)[2]认为社会、学校、家庭、班级和课堂等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王云海等人(2006)[9]也强调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条件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作用。刘巧芝等(2009)[10]认为大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综上,文献考虑了影响课程学习的一般性、通用性影响因素,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充,特别要考虑课程实践基地、实验性教学平台等因素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影响信管学生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成效的因素分为教学特色、学习环境和学生自身三方面。其中学生自身方面因素又细分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学习行为两方面。每一方面因素又包含若干具体影响因素。

教学特色方面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实验/践环节、教师授课风格等教学影响因素。

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图书资料、开放式平台、课程体系、学习氛围和就业压力等学校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学习态度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动机和主动性等自身内在因素。

学习行为方面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后复习和练习等学生学习行为因素。

三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学生态度、学生行为、教学特色和学习环境四类因素是如何影响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成效呢?学生态度、学生行为、教学特色和学习环境四类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又是什么呢?为了对此进行探索性研究,构建两个概念模型,分别为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见图1所示。模型中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均为正相关关系。

模型a:直接模型。不考虑学生态度、学生行为、教学特色和学习环境内部之间的影响关系,四类影响因素直接影响课程学习成效。从理论上讲,这种直接影响关系肯定存在,只不过各类影响因素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强弱和显著性程度不同而已。但由于没有考虑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关系,可能会导致结果的扭曲。

模型B:间接模型。在直接模型基础上,考虑了学生态度、学生行为、教学特色和学习环境内部之间的影响关系。

间接模型与直接模型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模型仅考虑学生态度、学生行为、教学特色和学习环境与学习成效之间的直接关系,其目的在于发现四类影响因素对学习成效的相对影响强弱关系。间接模型在直接模型的基础上,加进了四类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其目的在于考察四类影响因素内部的关联机制。

四变量测量和数据获取

1测量变量设计

因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潜变量,不可直接测量。为了测量潜变量,需要为这些变量设计测量变量。每个潜变量的测量变量都要可测,能从某个角度反映潜变量的一个方面,且线性组合起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该潜变量。

图1所示模型中的潜变量的测量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

2数据获取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专家访谈和学生访谈的方法设计初步问卷,之后进行小范围的问卷发放,进行小样本分析,经反复修正以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余分别从教学特色、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五方面的21个问题展开(如表1所示)。问题采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7级正向计分制,分别用数值1-7表示。

由于华东理工大学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主要设置在大三和大四,因此,调研面向信管专业高年级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进行。通过现场发放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正式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86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81.4%。其中大四学生111份,大三学生68份;男生107份,女生72份。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阐释

1测量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系数来检验测量信度。基于SpSS16对数据分析结果为:问卷整体为0.890,教学特色的为0.792,学习环境的为0.637,学生态度的为0.744,学生行为的为0.638,学习成效的为0.728。系数在0.6表明测量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可见,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2测量模型检验

建立结构模型前,需要检验测量模型的合理性。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分别对教学特色、学习环境、学生态度、学生行为和学习成效的测量模型进行检验。在社会科学中,推荐的标准化因子负载的最低水平通常为0.4。结果发现,除了“出勤行为”和“图书资料”的负荷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所有的观测变量在相应的潜变量上的负荷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把学生出勤行为和图书资料剔除后再次进行测量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所有观测变量的p值均小于0.01,且观测变量在相应的潜变量上的负荷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表明测量模型较为稳定和合理。

3模型比较与确立

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的分析结果见表2。

本文对假设关系成立的检验标准为,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1的为假设成立,高于0.1的则认为该假设关系不成立。

从表2中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的拟合指标来看,x2/df值都小于3,RmSea值都小于0.08的最高上限。tLi和CFi值高于和接近理想值0.9,GFi和nFi值虽未达到0.90的理想值,但也高于0.80的一般要求。因此,对于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的拟合情况均可以接受。但在直接模型中,“学习环境学习成效”的影响关系不成立,与以往文献研究和直观感觉不相符合。因此,综合模型的拟合情况和假设检验情况,本研究接受间接模型。接下来,基于间接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和学生成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分析。

4模型分析

标有路径系数的间接模型的修正模型见图2。

图2中的变量间作用关系见表3。作用关系分全部、直接、间接三类给出,全部作用为直接和间接作用之和。

在总体上。首先可以得出各影响因素对课程学习成效的作用关系,课程学习成效=0.45教学特色+0.75学生态度+0.16学习环境+0.43学习行为。学生态度、教学特色、学生行为、学习环境四类影响因素对学习成效的作用比例分别为41.7%、25.2%、24.2%和8.9%。

5结果讨论

(1)学生态度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学生态度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正向作用最大,是影响学习成效的最大影响因素(41.7%),即信管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态度越好,课程的学习成效越显著。学生学习态度一方面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行为间接影响课程学习成效。

改进学习成效的最有效途径是改进学生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有效途径是改进课程教学特色,即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条理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考核方式的综合性、课程提供的实验/实践平台以及教师的授课风格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

(2)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学生学习行为与课程学习成效具有直接正相关性,学习行为的好坏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课程学习成效(24.2%)。学生行为受学生态度、学习环境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可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成效。

(3)教学特色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教学特色不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其通过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以间接方式影响课程学习成效。教学特色虽然不直接影响课程学习成效,但对课程的学习成效具有相当的影响力(25.2%)。因此改进教学特色是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改进教学特色,可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教学内容。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如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具有跟时展紧密结合的特性,内容需要实时更新,在课程内容上,除了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外,还需要反映课程所涉及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前沿,积极吸纳国内优秀教材的优点,与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保持同步。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参与式与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多媒体教学、开放式教学平台等。通过积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单纯灌输知识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调动“教”、“学”两方面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③提供实验/实践平台。这一环节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薄弱,会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特别是一些技能训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保障。④改革考试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信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方式,需要避免一次性“”,制止学生“临时抱佛脚”冲刺高分数。需要边学边考,以查促学,进行不定期考核。除了采用试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论文、报告、现场操作、项目设计和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考核。⑤改进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否吸引学生,一方面需要历练,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因为老师面对的永远是年轻的大学生。可通过传、帮、带,通过优良教风的传承和课程建设的接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老中青“结对子”等途径,探讨和改进授课风格。

(4)学习环境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学习环境对课程学习成效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8.9%),改善课程学习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进而影响课程学习成效。

改善课程学习环境,可从:①重点构建开放式教学平台,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信箱、e-Learning系统、智能答疑系统等,加强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多途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课程学习。②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根据课程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设置课程的先后顺序。人们认识世界往往是从微观到宏观,信管专业技术类课程主要研究和解决微观的、具体的问题,因此,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学习可先于经管类课程。②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计算机类课程可通过项目开发、小组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课下学习、探讨和研究的时间,创造良好的班级、团队学习氛围,促进课程学习成效,尤其是动手能力的提高。

学习环境对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作用,在四类影响因素中是作用力最弱的(8.9%)。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类课程时,自主学习和开放式学习的程度还较低,开放式教学平台、图书资料等的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六结束语

本文将影响信管专业学生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成效的因素分为学生态度、学生行为、教学特色和学习环境四类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调研方法,探讨了四类影响因素对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态度、教学特色、学生行为、学习环境四类影响因素对学习成效的作用力度依次减弱,其中,学生学习态度对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力最大,达41.7%,课程学习环境对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力最小,为8.9%。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调研方法对教学影响因素和教学成效进行探讨,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得研究结论具较好说服力。但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研究调研对象仅限于笔者所在高校的信管专业学生,取样样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研究仅限于一般层次上影响因素和学习成效的关系探讨,没有对各影响因素与学习成效的关系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考察,如深入考察学生学习的各种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影响关系和机理,这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德琪.汪•玛格丽特等人对影响学校学习因素研究评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2):14-2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3]乐伶俐.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07,(5):32-33.

[4]李兴蓉,郭红生,张连刚.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57-60.

[5]樊明.学生课程成绩及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影响因素--以劳动经济学课程为例的经验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6):102-106.

[6]宋子斌,吴鸿.影响本科双语课程教学因素的实证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4):475-480.

[7]郑洁.构成因素与提升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4):30-33.

[8]周坤,张敏,董满秀.论研究性学习方式下体育教师教学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