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管控体系方案十篇财务管控体系方案十篇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09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

1前言

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不仅仅要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要相应的调整自身的内部管控体系,使得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协调,全面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壮大。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想要优化企业内控体系就不得不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应用为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优化提供了便利。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概念及原则分析

2.1目标成本管理概念分析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无非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每一阶段的财务管理都有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多种财务管理目标相互交织共同指导企业财务工作推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故,财务管理目标是指服务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的众多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共同致力于实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目标成本则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成为企业考量某些财务目标是否确立的重要标准。构成企业发展的众多财务目标缺一不可,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优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控制不可或缺。

2.2目标成本管理原则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制定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具体原则包括如下:第一,要遵循全面原则。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方案必须要遵循全面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内部环境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方案与企业当前具体发展情况相协调,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效用正真发挥出来;第二,要具备完善的配套体系支持。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管理方案时需要相应的配套体系支持,确保目标管理方案的真正落实;第三,目标管理方案需要完备的监管体系。待企业将目标管理方案制定结束之后需要相应的监管体系,监督目标管理方案的有序施行[1]。

3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必要性分析

3.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财务管理质量关系企业自身运营可以收获多大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对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实现对财务管理的控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首先,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通过的明确的财务目标,可以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追踪实际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出现的方向偏差,确保既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成。其次,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管管理中风险控制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科学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便企业通过成本控制日常经营资金流的运转,避免盗窃、滥用等情况出现,确保财务安全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3.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毫不夸张得说,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得多寡,所以合理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之一。企业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对生产中各环节成本进行控制,优化企业生产结构,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促进企业成本的科学降低。例如,企业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相应的降低每件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综合增加企业的盈利。另外,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便于企业进行内部财务核算,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促进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下去。

4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策略分析

4.1全面考量内外部环境因素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的制定上需要全面科学,充分考量企业当前发展内部与外部因素,提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施行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首先,财务部门需要充分掌握相关企业发展内外部信息。财务部门需要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从分析的现状出发制定完善相应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为下一步方案的有效执行提供支持。例如,财务部门对企业近五年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对企业近五年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核算出企业收益年增长率、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具体特点等,进而预测企业财务未来一年可能支出的具体成本,并围绕此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控方案。其次,完善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案授权审批程序。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目标成本管控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案授权审批程序,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可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在成本目标控制方案审批程序完善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应岗位职责、确定审批标准等方面进行控制。例如,企业制定层级审批制度,不同的层级负责不同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案审核。第一层级为企业领导,主要负责企业各项目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目标等工作;第二层级为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成本审核、复核支出成本计划等工作;第三层级为财务部经济,负责制定相应的方案执行制度及流程等工作。根据企业不同适当增加目标成本控制层级,全面提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水平。

4.2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配套体系

企业需要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配套体系,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的真正落实。首先,科学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预算工作。企业需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科学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需相应成本。企业在进行相关成本预算时可以适当选择多种方法,多次核算提升数据的精准度。例如,财务部门在财务成本预算预测上可选择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定性市场调查法等,提升预算科学性。其次,完善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体系。企业需要完善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体系,从基层财务人员道上层领导,实现系统性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执行体系,进一步保障方案的真正落实[3]。

4.3完善企业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监督体系

企业需要完善目标成本控制方案监督体系,确保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的执行质量,促进企业发展。首先,企业需要完善相应的财务目标控制监管部门与岗位。企业需要完善财务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岗位与管理部门,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财务管控工作的有序推进。企业需要注意在岗位设置方面要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具体情况适当设置岗位数量。例如,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小型私企一般设置2-6人财务管理监管人员即可,确保监管工作的开展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其次,企业需要完善相关的岗位职责。企业完善相应财务管理监管体系之外,要明确监管体系中各成员的基本工作职责,保证权责明确,确保监管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例如,在基层财务监管人员工作内容方面,可以设置其负责监管组织财会人员正确、及时、完整地处理账务,及时办理银行结算与现金收支业务,第一时间进行财务登记等日常财务工作等监管职责,确保相关监管人员可以监管财务人员做好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式比较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选择方式,企业可从科学制定目标成本管理方案、完善配套体系、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李玉玫,刘学艺.造纸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实践———评《造纸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实用手册》[J].中国造纸,2019(7).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体制;内部管理;会计信息;对策

近些年,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传统型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高效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已经被提到医院建设发展的日程上,其能够为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能量[1]。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为精细化管理等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结合相关问题,对强化内部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进程中应用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概述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是针对某一经济主体,以维护其内部经济资源运行的安全性为目标,此时内部控制可以被视为一种整体性的控制体系,以确保内部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对于医疗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大幅度地提升财务体制建设质量与会计人员对内部财务信息管理能力,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注入能量。这一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在财务会计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医院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类型,积极探究强化内部财务控制水平是极为必要的。

二、目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进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内部控制性质认识缺乏全面性

在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进程中,众多二甲、三甲医院已经深刻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在确保资金流动顺畅性、科研成果高效产出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但是在应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却表现出众多缺陷。例如将财务审计部门与财务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能混淆在一起,误以为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体制的建设与应用,等同于内部控制体系实效性发挥的环境。目前很多医院对内部控制性质的认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其在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率、维护院内资产安全性、成本压缩、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强化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流通性等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制缺乏完善性

陈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与形式在众多医院发展进程中已经根深蒂固,财务内部控制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政策导向层次上,在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环节上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基于医院各项业务运行管理进程中,与多个职能部门产生牵连,以及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规章机制辅助这一实际状况,最终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现象衍生出来。另外,在资产管理机制的编制与推行的环节中,没有得到与资产亏损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协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尽管大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编制上体现出全面性,但是其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其监督体制、责任追究机制的实效性被掩盖,形同虚设。总之,因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制在编制上缺乏完善性,致使院内财务会计人员、各职能部门在对该体制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医疗事业的运转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增加了虚假确认收入,甚至是私吞公有财产等现象发生的概率。

(三)内部审计环节缺乏合理性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最大的功效之一是对财务内部控制应用的实效性进行客观点评,在此基础上为财务管理人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实际上很多医院仅仅是开设与内部审计部门相关的机构,将那些对审计程序略知一二的人员安置于工作岗位上,其在职责上与财务管理部门存在重叠的部分,可见其特质性是严重缺乏的。内部审计设计环节上合理性的缺乏还体现在院领导长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在追究异常状况之时监查、评估与维护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三、强化内部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进程中应用效率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医院组织机构是基础

医院内部组织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事业发展的水平,医院内部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对医院事业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也就是说医院内部组织是医院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之一,其最大的功效是使医院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化,这样各部门能够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展,在运行的进程中构建出一个具有系统化、自我管治色彩、自行检查工作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此时的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协同性与制约性共存,大大降低了财务腐败等问题发生的概率。

例如,会计与出纳业务整合在一起,会计与出纳员每日在固定的时间点上对账目信息进行核对,做到每日清算结算,从而规避了监察工作没有及时开展而造成财务错差现象的出现[2]。此外,医院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使财务收支款项的制定体现出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审核、批准与付款等环节的细致化,从而实现强化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目标。另外,医院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提升了医院财务部门的地位,强化了其权威性,使得医院财务信息更真实、透明,规章体制的建立与实施,也保证了医院财务部门监督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完善会计资金全程监管体制,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会计资金应用形式应被全程监管,这在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完善会计资金全程监管体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将医院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医院财会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基础,继而落实会计核算电算化系统建设工作,从而保障资金收入与支出始终处于相对独立的模式中,以此途径去降低财会人员做假账、盲目做账等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医院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购置、输送、入库、出库、使用等环节所需资金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其所发挥的实效性也是巨大的,具体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一是推动了财会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确保了财务工作运行的稳定性;二是与资金运转的全部财务信息均被整合进数据库中,为财务监管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具体体现在各个环节资金支出的方向均有专员记录,(特别是在会计资金操作、运转环节上,审计步骤是极为严格的,出票环节也是极为仔细的),并将各类出票统合进财务档案管理体系中;三是提升了σ皆夯峒菩畔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不论是在医院财务管理或是监控环节,均需要全面、精确的数据信息提供帮衬,正因如此,医院在出票进程中,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进行,纸质会计档案的制定与保管具体是由医院档案室负责,档案在保管三十年之内不可废除及在内容上做出改动,而电子档案应该被存储于光盘或硬盘内。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的保管,其环境务必清洁卫生,并且信息资源定期地被输送与记录,从而避免或杜绝了数据信息丢失这一现象的发生[3]。因此,为了确保医院财务内部管理中内部控制得到切实的应用,且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实施调整与优化是极为必要的。

(三)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做好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

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若想得到切实的应用,对良好的医院文化环境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提升,宣传工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借此途径应使全院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应用在医疗事业持续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把内部控制体制演变成一项系统性工程被长期建设。此外,为了内部控制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医院内部文化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必要的,要使全院人员的思想受到优质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财务内部控制应用效率也会有显著提升。

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是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各科室各项预算务必要应用整体化预算模式,财务会计人员应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每一项预算资金均纳入医院整体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中,同时参照本院医疗事业发展状况,对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此去实现拓宽各科室预算范畴的目标,从而确保预算管理体制应用的精确性与严谨性。此时医院每一笔资金的流出均被详细地列入预算管理体系中,继而预算机构再对其进行细致地审查详批,从而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人员能有序地依照预算项目落实各项工作,在预算机构与审计部门的协助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应用情况得到整体化监管,成本控制、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等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加大对财务管理人才团队建设力度

内部审计部门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效率,其在建设的整个进程中务必要体现出特色。其宗旨是确保财经法纪的实效性、财务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率,实现优化医疗事业运行效率的大目标。为了使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预警功能发挥出来,其可以不定期地对财务部门、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基建科等部门的常规经济活动进行监查、评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将各类风险蔓延的势头扼杀在萌芽中。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性质是较特殊的,财会人员在长时间内很可能就固守一个岗位,这对其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负面作用,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每日记账、算账、报账的环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体系维护资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实效性。所以为了切实解决内部控制体系应用效率低下这一问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是必要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设置时,院领导一定要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将内部审计专业人员配置其中,鼓励其积极学习会计、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从而打造出由复合型人才组建的审计团队,使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用性的发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4]。医院还可以定期地派遣内部审计人员去社会培训机构或高校学习深造,以达到强化自身实践能力的目标,最终使内部审计业务运行的质量有所保障。

四、结束Z

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医院在支票管理机制、财务审批机制以及收入管理规定等方面存在诸多的缺陷,这对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医院迫切地需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质量与财会人员对内部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力,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注入能量,也使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与效益提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秀成.浅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24:161.

[2]祝丽华.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2:32-33.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3

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因此企业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框架进行设计,财务预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扮演财务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功能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扮演风险控制的功能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整体框架由三大部分组成。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分别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其防范风险的不同作用。其中以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风险预控的两个重要机制,以投资预控模块、筹资预控模块、经营预控模块和分配预控模块为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相结合的实施主体,以企业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构建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控制制度、企业信息系统、企业风险分析、企业免疫系统作为二者结合的五大运行平台。借助于五大平台,实现企业财务风险在各个模块的评估、预测、处理和控制的功能,而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

2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筹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企业通过筹资活动为其生产经营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有了资金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筹资活动包括提出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审批、编制筹资计划、实施筹资方案和筹资后管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防范筹资环节当中产生的环节性风险,需要财务预警体系支撑。所以筹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即对筹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资本结构的预警和分析,制定出周密有效的筹资方案。设计筹资预控模块预警控制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指标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弥补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即通过该指标的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在各个循环中都存在风险,因此,为了反映筹资风险的大小,预警控制指标的选择可以从资本结构、支付能力、偿债风险这三个层面,通过设定的指标警示,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筹资结构、期限结构,不断完善筹资方案,减小筹资风险。通过对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单项功效系数,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投资是否存在风险、风险的程度如何、同时通过指标也能看出在投资环节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2)投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投资是企业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投资活动中包括:提出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审批、编制投资计划、实施投资方案和投资后管理。各环节的都可能存在风险。为控制投资风险,所以投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投资分析决策,制定出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和方案。投资预警控制指标的制定从三个方面(即投资结构、投资能力、资产利用效率)来反映投资风险的大小,其中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指标是区间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对外投资数额越多,主营业务不突出,风险较高,如果指标值太低,则反映资产利用率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反映企业效益好,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企业有可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活动支出,。若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企业无多余的资金,需用筹资弥补。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反映企业快速扩张。现金再投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可用资金多,企业该指标一般在8%-10%比较合适。我们可通过这些指标的警示,及时调整投资的数量、期限、方式等,不断完善投资方案,减小投资风险。通过对投资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投资风险预警值。通过分析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3)运营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该模块的指标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营能力预警指标体系,参与模型运算,分析预警企业运营风险大小。运营能力预警控制指标有:获取现金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说明整体资产利用效果较好;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低,说明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如果严重,将造成财务危机;盈利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越稳定。企业的投入所赚取的利润也越大。第二部分是运营流程预警指标,该部分指标作为采购、生产、销售流程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以上流程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同时也要求企业对内控方案实时调整,已达到内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财务风险。通过对运营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通过设计好的运营能力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运营风险预警值,通过对比警度来评测运营是否存在风险。通过警情分析的结果对应收账款或者存货内部控制措施及时调整。

(4)分配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4

【关键词】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复杂的资本市场和严峻的竞争形势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解决企业潜在问题、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财产损失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相关理论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查错防弊发展到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强调企业全员的参与性的同时不再单纯地被作为一个程序,而是更加突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时至今日,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即企业为达成一定的战略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和完整合法性、保证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简言之,内部控制的基本观点是管理有效、报告可靠、经营合法。

企业内部控制是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和股份公司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确保企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因此,将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是十分必要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且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的系统,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从内部牵制概念的产生到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不断地得以发展和完善。

二、《萨班斯法案》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和相关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众多,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

1、《萨班斯法案》颁布的背景

《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源于美国安然和世通等知名公司的财务信用问题。安然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拥有美国近五分之一的能源的交易,公司的业务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占据着世界500强前十的位置,但是,正是这样一家全球知名的能源企业却在2001年被发现存在着虚假盈余等一系列的财务丑闻,据调查,安然公司自1997年以来共虚报利润5.8亿美元,2001年末,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令。至此,曾经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璀璨夺目的公司因财务虚假问题如昙花一现般消亡,其结局引人深思。

安然公司财务作假被披露以后,相继又出现了一系列的财务作假丑闻,如作为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的美国世通公司、全球通讯公司、施乐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型公司,许多上市公司申请破产,这些不断发生的事件严重打击了全球投资者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引发了众多学者和公司高层对公司诚信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关注。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于2002年7月由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法案—奥克斯利法案》,简称为《萨班斯法案》,其出台的目的是为提高公司相关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公司的责任,使得公司的会计、审计活动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公司投资者的利益,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证券法律根本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以前的信息披露转变为实质性的管制,对于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萨班斯法案》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安然、世通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体现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该缺陷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合理和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而《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维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进行合法合理的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欺诈和企业经营活动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整个法案共有11个部分,其中,前四个章节是核心内容,主要是在成立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加大企业财务报告责任、强化企业的财务披露义务和加强企业内外部审计工作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整部法案从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等方面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此,仅对其中的两个部分进行重点阐述。

首先,加大企业财务报告责任。《萨班斯法案》重点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该法案的第302条款和第404条款。第302条款和第404条款要求企业在提交定期财务报告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还需要提供一份有个人签阅的书面证明文件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同时应根据企业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负责,评估实施效率,及时发现问题。除此之外,该法案强调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年报时应体现管理层对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情况。

其次,加强企业内外部审计工作。《萨班斯法案》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审计人员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法案不仅强调了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和作用,而且强调了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高级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守则。法案规定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成立审计委员会且至少有一名财务专家监管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同时,法案规定由美国政府和证监会组成监督检查机构,该机构保持独立运作,自主制定预算和相关人员管理,主要负责审计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以及对会计和审计机构的监督。

三、《萨班斯法案》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

《萨班斯法案》自出台以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治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逐渐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和《萨班斯法案》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特提出以下几项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应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点。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意识环节淡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不够,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必须予以重视。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制定企业相关发展计划时将内部控制划入其中,并作为一种战略任务进行规划和实施,另一方面,企业应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从而在思想上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做好准备。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顺利实施才能保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萨班斯法案》是结合美国资本市场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来制定的,其要求的程序正义性是建立在英美法系的制度框架、商法条文和众多会计师以及律师的基础上,法案规定自2006年7月15日,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必须执行《萨班斯法案》,这对广大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而言,必须严格按照法案的相关规定调整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使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减少财务犯罪行为,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监督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是减少、、弄虚作假等一系列财务问题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加强审计相关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定和实施的监督,赋予审计机构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权利,同时,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情况和企业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实行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4、加大企业信息披露的力度

企业信息的公开性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安然、世通等众多公司的财务丑闻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广大投资者对于这些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了解不够,真实的情况掌握在公司少数高层的手中,这些高层隐瞒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外传播错误的信息,利用手中的职权蒙蔽广大投资者使之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赚取高额的利润,多起财务作假等丑闻的发生充分说明了准确的、透明的企业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从而使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决策。

四、结语

《萨班斯法案》的出台起源于安然、世通等公司的财务丑闻,其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止财务报告舞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根据《萨班斯法案》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伟:浅议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2).

[2]周银斌:基于萨班斯法案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3]卢中伟、韩秀明:萨班斯法案给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5(8).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5

一、集团公司对财务决策权的合理配置

经营管理的重心在于决策,不论何种管理决策理论都涉及到财务决策特别是涉及到企业长期资金来源、资金投放方向和投资项目的战略性决策。而决策的效果和效率首先取决于决策权的配置。理论上讲,集团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应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但在实务中,股东会和董事会所拥有的财务决策权要部分地授权给经理层来执行。这就需要研究财务决策权在股东会和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分割与配置问题。

一般认为,财务的决策分为2类:1是财务战略决策;二是财务战术决策。即使是在授权制度下,财务的战略决策权也必须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而一般的或日常的财务决策,则可授权给经理层来作出。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公司法》的要求,董事会保留的财务战略决策权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或审批公司年度财务预算与决策方案;制定或审批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决定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方案;决定公司的重大筹资和投资行为s制定或审批公司注册资本的变更和重要资本经营方案;聘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决定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报酬事项等。

二、集团公司对财务执行权的合理配置

财务执行权属于企业内部控制范畴。本文涉及的是授权批准控制,目的是取得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能有效地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因此,公司的经理层具有3种财务控制职能:一是经由董事会授权进行日常财务决策;二是为董事会制定财务战略决策拟订方案;三是负责实施董事会制定的财务战略决策方案。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经理层为董事会拟订的财务战略方案包括:。拟订公司内部财务机构设置方案;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体制方案;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副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等。

经理层在实施董事会的财务战略决策方案时,必须采用职能专门化的授权实施体制。即日常的财务活动主要由职能化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负责实施。

三、集团公司对财务监督权的合理配置

《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一章中,确立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社会会计监督和政府有关部门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国务院去年以第283号令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因此,财务监督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规章制度等,对企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控制和督促。财务监督在公司内部是分散配置的,主要有2大监督体系。一是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包括横向财务监督、纵向财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员工财务监督。二是外部财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的财务监督、出资者的财务监督、债权人的财务监督和担当“经济卫士”身份的注册会计师的财务监督等。

在企业内部,财务治理权要注意处理好它在集团公司与分公司之间,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集团公司与非子公司性的成员企业之间的配置。

一、集团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财务治理权配置

集团公司对其所属的分公司的财务治理,按权限集中或分散的程度划分,通常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分权结合型。确立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财务治理体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分公司是集团公司内部的一个非法人实体,不具有法人企业应享有的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财务治理权;二是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这种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又必须与财务权利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换句话说,财务体制的设计必须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有鉴于此,本人倾向于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以集权为主要特征的财务治理体制,即在资金、投资、资本运作和成本的主要管理决策权均在总公司,同时通过会计委派制等方式,加强对日常财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二、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治理权配置

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独立的财务治理权,公司董事会和经理会依法对其内部的财务战略和日常财务决策制定方案并负责执行。但是,子公司毕竟是被集团公司所控制的企业。集团公司对其子公司拥有财务与经营的控制权。因此,子公司董事会决定的重要的财务战略方案,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查批准,方能实施。主要包括:审查批准于公司的基本财务制度:审查批准予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策方案;审查批准予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审查批准予公司的增资方案;审查批准子公司的合并、分立、出租、出售和破产方案;审查批准予公司的重大筹资和投资行为以及其他对集团总体收益水平带来重大影响的财务行为等。另外,集团公司还拥有对其子公司的财务监督权,主要包括: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主管;对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评做法监督对集团公司财务政策的执行情况;决定于公司的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和总经理的年薪和奖励等。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6

关键词:集中管控;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任何行业的建设过程都是极为复杂的,所涉及的各类成本涵盖范围也较广。由此,无论是在基础的成本预算环节,还是在最后的总体预算环节,都必须通过改革整理方式对传统预算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克服。以往的管理模式很难获得实际控制效果,这会致使运算过程中出现不必要错误,增加企业运营的基础负担。应用财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可以有效地完成当前目标的总体需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财会系统做出管理。由此更好地使其应用在不同的预算发展领域内完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细致化落实。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预算管理系统基本结构从当前的财会行业预算管理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来看,主要的预算系统包括基本财务管理系统、会计分析子系统、会计核算子系统、预算风险管理子系统等系统。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会按照系统的不同内容做出联合,两级联合部署机制较为受欢迎。首先,财务管理分析子系统会对财务管理过程做出认真确定。分析财务管理内容的基础之上,实现财务的集中管控。其次,这也可以从各类数据的实时管控角度入手,实现总体公司以及各下属单位的联动发展。在管控过程中,其内部的风险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配套管理系统都显得十分重要。它会被公司实际应用到各细节管理领域内,结合事业单位发展过程来看,在预算管理系统结构构建过程中,科学的系统架构有着较为强烈的作用意义。

(二)预算管理系统功能特征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较为强大,其可以实现各行业管理能力的全方位覆盖。在管理过程中,由执行管理层对其做出确认,由此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控发展机制。需要管控人员在集中管控模式下进行管控过程中的多层次、多维度处理,按照形式多样的财务管理数据对其下属业务进行展示,由此满足不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需求。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参与到全面发展的管理过程中,结合预算管理机制,对其现有管理状况做出调整。在联合财务信息以及其他部门业务部署过程中,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共享水平。努力提升其具体的财务决策能力,保证后期的财务发展领域预先化的处理可发挥出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意义

(一)改进传统工作方式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成功构建,可以使预算管理过程变得更为科学。这也是企业借以重新做好资源配置、完成企业管理升华的一类过程,在其系统中,财务数据也能够彻底地反映出近些年来企业经营的具体状况。故相关预算管理人员可按照经营结果以及经营方向制定与之对应的一些“晴雨表”。传统的记账模式都是按照手工方案去进行记账,这样制作出的一些表格不仅不够准确,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一份表格所能够折射出来的内容是非常受限的,手工帐制作模式并不实用。在企业中,每一个部门都必须做出财务报表之后的综合能力反映。按照企业部门规划附上说明,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某一个企业的报表信息所占的内存本就庞大,更不必说全省份的报表信息,不仅不利于数据的有效传输,也可能无法对报表内容做出精确的处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依靠预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对其管理过程做出优化。按照系统报表发展方案,在报表体系内对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提高企业管理的实际效率。

(二)优化管理方法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对管控方法做出一定的优化,这是真正普及全员预算的基础,在预算系统构建过程中,每一位预算者都可以按照预算内容对其做出相应的贴近。每一时期,每一项预算的内容有所不同,工作人员可以借此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预算控制平台,启用之后,每一项预算内容都会在预算体系内有所体现,这可让原本的预算控制朝着多项化的预算方向发展。在同种预算模式改变之下,企业的每一种经营费用都会得到预先展现。它会由企业的专门控制部门去对其做出处理,按照财务发展实际在预算管控过程中发挥作用,实现管控内容的转变。企业的所有费用都必须按照财务部门的规定下放到相应的业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这些自动化的管理过程会对企业的重点项目以及基本管理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按照自动化预警方案的规划,引导相关部门对其管控内容进行熟悉,并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全员预算,展现其实际的管控发展意识。

(三)强化系统集中控制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强化现有系统的集中控制作用,在服务管理发展体系内,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信息服务构建的基本作用过程也显得较为明显。它能够借助扩散开发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由此挖掘出体系内的一些现有资源。对其做出定制处理,按照销售成本、销售内容、销售过程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从全维度开展运营展示出企业经营的基本状况,这是后期企业经营者进行公司角色转换,完成公司内容发展的一种基本命题。在维度控制过程中,它展示出了企业经营的基本状况。其次,加大数据之间的分享力度,有助于提高后期的决策以及分析能力,这会为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集中管控下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具体方案

(一)做好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功能构建行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多是由多类子系统构成的,其涉及财务管理分析、财务管理核算、财务管理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按照其实际系统监测情况,企业管理人员也必须结合其系统发展特点对其做出有效管理。一般情况下,可提高财务管理的根本效率,加强实际监督力度的体现,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将信息系统有效地分为上下两个等级。按照总公司或者直属单位对其进行统一化的处理,结合不同管控内容,针对公司已有业务对其做出相应的管控。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管控发展状况在控制过程中了解公司发展实际。如此,企业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能够保障在信息网络以及数字共享过程中确保使用的完整性。在系统总体框架构建模式下,相应人员要按照此框架结构对其进行管理。

(二)系统总体功能框架构建系统的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以往的各方案管理过程中,它可以确保整个传统管理流程的基本审核功能全面发挥,主要分为预算审编、审核调整、分析评价上报以及最后的预算制度等几方面的内容,按照实际管控过程的不同,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也必须采用不一样的评价结果。在预算编制系统发展体系内,通过对项目的及时申报在员工完成申报之后,对其所反映的数据进行一定的评估。系统会根据处理信息并按照审核项目的不同,对其做出调整。最后,审核人员可以再次对其做出管理,按照审核系统发展的多样化,在跟随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合适的调控。接着依据其辐射状况,结合企业发展过程对数据执行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按照数据编制以及查询执行状况,在系统对接过程中对系统安全软件做出汇报。特别是对于系统的审批过程来讲,它更应该整合到公司已有的发展理念内,以便后期做好分析处理。

(三)进行系统完善部署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nC平台对整体财务工作做出有效管控,结合信息化管理措施,其预算系统也会有所差别。按照预算功能发展特性,它们会在全面预算系统建立过程中与其他财务管理过程进行协调,由此形成一个统一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是确保财务管理发展的根本要素,在形成连接管理内容的同时,还可对各管理发生点做出及时的管控。相应人员需要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已有管理内容、管理数据状况,对部分档案实行一定的共享。在不耽误日常行程的情况之下,对于档案数据做出有效管理。根据实际的档案保存状况,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有利于其他数据信息的快速整理。将公司的运营决策提升到一个战略地位,在调控财务管理过程中提高其最终的工作发展效率。

(四)确保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对于财务预算系统的构建,其必须与企业的全过程覆盖工作相连。在确保公司全过程工作理念内,维持每一个工作运销环节的实际发展。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工作过程中,它都应该配套一个与之对应的系统。对工作细节做出管控处理,按照整体化预算方案,在审批发展理念内做好日常行为的规范化。整个预算过程必须包括目标预定、审批调整、执行评价等一系列流程,在每一个评价过程中,管理人员都要对这些管理过程做出全方位的审核。加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预算管控意识,积极配合财务运算系统,对其做好工作。结合信息化预算管理方案,对其做出确定。按照实际管控过程要求,让每一项工作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确定。此种操作方式更具简便性,它也可以打破以往在经营过程中的时间、空间限制,减少人力资源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系统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它还要通过日常审批方式,实现数据发展的逐渐透明。在共享发展理念内,充分发挥出这些财务信息的系统作用,使得审批人员能够根据审批发展方向调整后期经营策略。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7

美国安然与世通事件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法律遵从问题备受关注,2002年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法案,简称SoX法案)。严格地说,SoX法案并没有对信息系统提出要求,但法案中404条款对内控体系建设有明确要求:公司除了有正确完整的财务报表外,还要有确保报表正确而完整的控制体系,公司管理层每年需对内控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外部审计师要对内部控制体系和控制效果进行测试并出具审计意见。

由于上市公司的各个与财务数据相关的主要业务流程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如果信息系统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方面不足,这将降低数据和自动控制的可依赖性,增加管理层和审计师在测试方面的工作量,从而对整个内控体系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加强信息系统的控制体系建设成为上市公司it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

信息系统总体控制

信息系统控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总体控制(GeneralComputerControl,简称GCC)、应用系统控制(applicationControl,简称aC)和电子表格控制三部分。

信息系统总体控制指的是内部控制中对信息系统相关部分的控制,它保证由信息系统支持的流程控制是可靠的,生成的数据和报告是可信的。信息系统总体控制涵盖了it管理和运营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1.控制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监控等。

2.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组织、逻辑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第三方管理、事件响应等。

3.项目建设管理:包括方法论、立项审批、项目启动、需求分析、项目设计、系统开发实施、系统测试、数据移植、用户培训、文档管理、验收和上线后审阅、商业软硬件外购等。

4.系统变更:包括日常变更、紧急变更等。

5.信息系统日常运作:包括机房环境控制、日常监控、批处理作业调度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问题管理等。

6.最终用户操作:包括最终用户作安全制度、电子表格管理等。

应用系统控制

应用系统控制指的是业务流程中内嵌的信息系统相关控制,信息系统应用的潜在风险直接影响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控制目标:

1.完整性:所有的交易都经过处理,且只处理一次;不允许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处理;例外情况的发现和解决。

2.准确性:所有的数据(包括金额和账户)是正确和合理的;例外情况被及时发现以保证交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3.有效性:交易被适当授权;系统不接受虚假交易;异常情况被发现和处理。

4.接触控制:未经授权,不得对系统或数据进行修改;数据保密性;物理设备的保护。

上市公司内部可能应用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应用系统控制之前,首先应对公司应用的信息系统进行判断,界定是否属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关键应用系统,判定原则包括:

1.该应用系统是否用于进行有关重要交易事项的生成、授权、记录、处理或报告;

2.该系统是否生成关键的表单和数据供财务部门使用,直接作为记账依据或生成财务报表;

3.该系统是否生成关键的表单和数据为其他作为记账依据或生成财务报表的系统使用;

4.对应用系统的依赖程度,即是否有来自系统的计算结果,应用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计算、检查、核对过程的控制;

5.上述应用控制是否是惟一依赖的控制措施,是否存在手工控制可以达到控制目标,弥补风险。

符合以上判断条件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关键应用系统应按照应用系统控制进行控制,控制分为5类,即访问控制、职责分离、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其中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和职责分离(SoD,SegregationofDuties),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SoX法案404条款要求的重点之一。如2005年1月11日的Complianceweek的报道,在2004年SeC上登记的上市公司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就是SoD。根据业界最新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4月份,在所有报告的实质性漏洞(materialweakness)中,SoD一项就占了5%以上,因此必须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关键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实现用户的授权适当和合理分工。

电子表格控制

目前电子表格在上市公司的生产运营、信息管理、数据分析、财务核算与报告各个环节广泛运用。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宏及表间链接等功能增加了电子表格计算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增加了电子表格数据完整性及计算准确性的风险。SoX法案404条款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关注在编制和维护电子表格过程中的相关控制。即使相对简单的电子表格计算的一个偏差也可能会对财务报告及披露产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内嵌在电子表格中的宏或其他功能可能会严重影响电子表格中数据的准确性。公司需要对电子表格实施的控制是否能支持重大会计事项及披露进行谨慎的评估。

在SoX法案中需评价的电子表格是指由用户程序(如excel、access、Lotus等)编制的各种支持财务报告及披露的电子表格或文本文件,包括直接或间接作为财务记账依据的电子表格、用于财务相关信息核对的电子表格、以及支持财务信息披露的电子表格,所涉及的使用部门通常包括财务部门编制及使用的电子表格以及由其他业务部门传递至财务部门供其作为会计核算及报告披露依据的电子表格。

对电子表格的控制包括开发控制、变更控制、版本控制、存取控制、输入控制、安全控制、存储归档控制、备份控制、文档记录、权限控制、逻辑检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

链接:信息系统控制的实施体会

1.对于it人员和业务人员来说,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系统控制是符合SoX法案提出新的管理体系。因此,要结合内控实施好信息系统控制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分认识信息系统在内控项目中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从而提高对信息系统控制的认知程度,降低执行、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阻力。

2.信息系统控制不仅涉及到it部门,更重要的是要在业务流程中体现控制,因此信息系统控制应以信息和财务为基础,企管、审计、电子商务、销售、人事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安排,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才能确保信息系统控制执行到位。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8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用友政务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涵盖了基础信息库、项目库、部门预算编审、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总账、非税收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资发放管理、现金管理、政府债务、公务卡、政府采购、资金监控、单位账户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综合查询,以及决策支持等系统。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财政一体化业务的信息化改革也逐渐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管理理论在中国财政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中得出的经验,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政务)研发出了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

用友政务的财政一体化业务系统是依据“金财工程”的整体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按照统一平台整体规划的原则精心设计与开发的。该系统在全面支撑公共财政业务的同时,具有灵活的资金控制机制,适用于各级财政部门进行综合业务信息管理。

用友政务的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涵盖了基础信息库、项目库、部门预算编审、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总账、非税收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资发放管理、现金管理、政府债务、公务卡、政府采购、资金监控、单位账户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综合查询、决策支持等系统,可以形成统一的门户。

用友政务的财政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是一个基于网络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业务信息交流的系统平台。其基础功能部分用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基础数据、文档性的内容等,并在此基础上,以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为核心,建立与政府财政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所有应用系统的身份验证通过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确保一个统一的身份验证体系。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9

关键词:会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信息化最大的促动力在于网络迅猛普及发展,渗透于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的业务逐渐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网络在企业内也开始大量地应用。不仅是各个部门,网络也把异地的分支机构也连接起来。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或者病毒的侵扰,而且内部人的非法访问成功的几率还很高,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子商务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信息化的发展就像最初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和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差异很大,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操作方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风险。其次,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趋向扁平化,内部控制由程序执行,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业务人员大大减少,给个人身兼多职带来可能,因而导致控制风险。再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某些环节变通的方法,而集成系统就必须经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最后,由于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单一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如某产品入库的具体数量若只有仓库确认,如果有差错,将直接影响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统计。

(三)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发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辨认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地加以处理。把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风险防范的工具,将能大大减少错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信息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应用风险,电子数据可以被方便地改写和删除、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内控体系不再仅仅依赖过多的检查、审批、核准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建议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2006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抵御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控制风险。具体说来,涉及一下几方面:

1、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2、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应加强职责划分,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监督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控,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同时,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会计管理有效性的实施。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单位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三)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作为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的载体,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会计管理的整体成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数据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

会计委派制不仅是传统会计管理下的一种手段,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更应发挥特有的作用。当前,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的延伸监管不全面。现行财务负责人制度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监管范围,主要定位在“一级”企业层面上,对有产权关系的“二级”、“三级”企业,即控股、参股企业的延伸监管尚无具体规定。一些由产权代表或董事会确定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在确定其权责范围时中常常出现偏差。信息化环境下,有利于委派下的财务负责人将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当然,这对会计委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赖于会计委派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委派负责人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财务负责人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好一名财务负责人,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素质,以满足这一职位的要求。包括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负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总体思维能力。历史赋予了财务负责人新的使命,也对财务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负责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资产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保持敏锐的触角,捍卫所有者权益。其次,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熟悉审计规范和技巧。同时,会计委派人员还需要系统掌握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最后,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进行沟通等。这样才能使财务负责人的监管作用真正实现。

(五)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应建立严格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设定数据输入与输出权限、批准、复核、文件备份、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系统软件及杀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使会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2]杨硕珍.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谷文辉.电算化会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篇10

关键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为了确保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不同经济活动的性质及重要性程度,结合企业所拥有实际资源的存量情况进行的分配、组织、调整、管控等系统性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经营周期内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某一经营周期内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某一经营周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已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及其他发展资源进行有效运作及监督,不仅能够就单个经营项目完成资源的配置,更能够通过灵活分配企业不同经营项目之间的资源,实现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稳步运行。如企业在分配财务资金时,可以对经营项目的预算分为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对于刚性预算,企业应当坚持非特殊情况不予调整的原则,对于弹性预算则可以根据经营项目的轻重缓急予以灵活调配,既能够保证重点经营项目的顺利开展,又能够保证企业其余经营项目发展的机动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1]。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金,是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以其为导向,明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做好事前规划;其次,通过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使财务人员依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案,结合财务内部控制的分工与控制要求,在事中对业务部门经济活动的发展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监督,一旦出现超过全面预算管理所规定上限的情况,财务人员可以及时预警,剖析相关业务部门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问题,查找资源消耗较多的环节,寻求解决方案,促进成本投入与业务发展的平衡[2];最后,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分部门、分项目、分层次地划分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将财务内部控制中管理考核的各项指标与全面预算管理所明确的预算项目的分配与执行情况相对比,事后确定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之间实际运行的效益差别,精准地找出效益低下的责任方与原因,并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基础薄弱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与企业其他内部控制活动有高度的关联性。目前,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由于受企业其他内部控制活动及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措施的控制基础相对薄弱。具体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活动时,除要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加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责划分、控制目标及控制活动外,还需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将其与相应职责部门的内部控制一一对应。而在实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时,部分企业财务部门虽然对自身要承担的角色及履行的职责较为了解,但是往往没有对业务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就为其制定及分配任务,造成全面预算管理活动设计失效的情况,导致与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的财务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和业务侧的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相脱离。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存在未进行充分调研就设计与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情况,业务部门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控制活动时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无法顺利执行相关控制活动,最终导致相关内部控制活动运行无效[3]。因此,当前部分企业由于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嵌入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前未能做足充分调研,缺少与其他业务控制活动的关联性,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嵌入的控制基础较为薄弱。

(二)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嵌入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在经营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风险管控。而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经营成果的好坏放在首位,容易忽视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十分普遍。部分企业认为,将公司资源放在设计管理制度与流程上是浪费精力,很少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细化,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嵌入全面预算管理时也是浮于表面,仅做粗糙的预算规划,只要实际经营成果符合盈利需要即可,对预算超标与否并不关注。部分企业虽然在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与精力,但是对二者的实际运行过程并不关心,认为只要方案设计具体、有效,运行就必然会有效,而忽视方案运行情况是否与实际经营管理相适应,若设计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出现运行无效的情况,企业管理层就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应对。除此之外,企业在设计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时也存在人才缺失的情况,往往通过外包的手段来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导致最终形成的方案与企业实际脱节,不能有效应对风险。

(三)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

无论是全面预算管理,还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其方案的设计都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进行,而将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与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结合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要求更加严格。目前,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设计,往往由企业财务部相关人员兼顾,但这些人员工作的重点往往更倾向于数据的核算与分析等基础工作,对于管理层的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普遍了解不够,专业水平有所欠缺。因此,企业亟需专业的部门或者工作组来设计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在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设计完成后,财务部往往还兼任监督执行的职责。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制定者同时兼任监督者的情况,因此在评判相关措施及方案的执行效果时,容易出现主观意愿上的倾斜,想当然地认为执行有效,难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不利于相关措施及方案的完善。

三、全面预算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思想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其他经营活动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因此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就需要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加强各职能部门、各层级人员的思想建设,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的环境。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在设计财务内部控制方案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将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与其他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勾稽。另外,要积极调研,听取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见,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更加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使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在实际执行时能够得到员工的支持与认可[4]。与此同时,要加强基层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思想认识,调动其参与相关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及时反馈方案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把控、事后分析等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措施的精准性与科学性。

(二)开展控制活动,加强风险评估

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更倾向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资源进行事前预测以及分配,因此在进行相关控制活动的设计与执行时要重视开展风险评估。在设计层面,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外部风险因素,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制定相关的风险评估措施。例如,当外部市场价格上升时,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层面的财务内部控制应执行怎样的评估活动,如何根据既定的标准以及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下一步动作;当内部资源出现使用超标情况时,应当执行怎样的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是否需要根据经营项目的性质、实际情况及重要性程度来重新分配预算资源等[5]。在实际执行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层及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意义。在实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时,相关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流程实施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并且将内部控制活动的相关资料留档备查。另外,在执行过程中一旦触发内部控制措施既定的预警机制,应当立即向对应的管理层汇报,并与相关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探讨应对措施,妥善应对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三)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及机制建设,做好预算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专业且复杂,既要有效拆分预算制定、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一系列步骤,又要将拆分的全面预算管理措施嵌入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因此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当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团队,使其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与措施,又能贴合实际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案,不仅要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与财务内部控制相契合,而且要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匹配。同时,企业也需要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措施的评价机构,并使其独立于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部门。评价机构按照既定的标准,根据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定期测试相关控制活动效果,在检查相关内部控制运行留档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测试结果,做好预算评价,对于超过预算标准的事项要分析具体原因,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持续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高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方的积极性,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推动相关控制措施的优化,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措施的建立健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真.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21(22):72-74.

[2]侯睿.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财务资金内部控制分析[J].财会学习,2021(18):64-65.

[3]王向东.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思考[J].财经界,2021(15):125-126.

[4]杨李飞.内控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21(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