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理合作协议十篇能源管理合作协议十篇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28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1

关键词:自愿环境协议;协议类型;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08603

1引言

自愿环境协议(Veas:Voluntaryenvironmentalagreements)式环境管理是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企业自觉自愿基础上,以契约形式承诺改进环境质量的环境政策工具,把它应用于企业环境管理中,对创造更为和谐的柔性化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资源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从工业化国家企业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看,企业环境管理由强制性到自律性,再向自愿行为发展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在过去,我国多是选择传统的强制的环境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和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指令控制手段在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方面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已暴露出愈来愈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命令式和经济管理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行政干预不能奏效的时候,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灵活的方法,自愿环境协议可以有效地弥补单纯行政手段的不足,与强制性的环境管理有本质的不同。自愿环境协议是适应发展需要的,因其充分调动企业自身力量应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吸引企业积极主动的作为环境管理主体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其富有社会参与性、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改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各社会组织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发挥全民监督的作用;有利于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我国环境政策框架的完善。自愿性管理比政府强制规范在改善环境行为上更为深入。在日本1964年第一个实施自愿性环境协议之后,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形式各异的Veas,协议覆盖了能源、工业、气候变化、废气管理和空气污染等多个领域。实践证明Veas是个很成功的环境政策手段,对我国环境管理有借鉴作用。

2国内外自愿环境协议比较

2.1协议主体不同

我国目前签订的自愿环境协议一般都是政府与企业协商后签订的,类型比较单一。国外自愿环境协议的主体较多,行业协会与政府签订协议、单个企业与政府、行业或企业单方面承诺等。如德国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是由企业在1996年“全球变暖工业宣言”中单方面做出的。虽然协议是单方面提出的,但也是在与政府部门协商后形成的。企业没有达到自愿协议的预定目标,政府将制定规章或增加税收,督促企业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在法国,有一项自愿环境协议在24个部门之间达成,包括工业部和环境部,制造业和商业协会等,以减少对汽车处置的环境影响。

2.2协议期限不同

我国签订的自愿环境协议的期限都较短,一般2~5年。国外也有部分协议的期限较短,但是同时也有长期的协议,如为5~10年。如荷兰政府与工业企业签订的减排Co2协议期限较长从1989~2000年、2001~2012年。

2.3协议指标及评价体系不同

我国对自愿协议的实施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在山东的试点项目中设定了13项指标主要包括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工序能耗、余热利用、节能量、节能率、So2、Co2的减排量、节能效益、节能管理情况等,涉及环保、节能乃至经济领域,有些指标达到了,还有些没有达到,无法界定企业整体的节能目标是否达成。指标过多也造成了统计工作的冗长,因此指标的设定宜简不宜繁。

指标太多,效果评估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国外也认为效果评价是实施自愿环境协议的难点之一。如何将节能成绩区分为是节能政策产生的效果还是企业原有节能工作的成果。国外普遍选用能效指数(ie)这个指标来设定工序的基线能耗值,再将实际的工序能耗值与其相比得出比值,通过比值大小的变化直观地反映企业进步情况,方便企业自我评价。

2.4激励政策不同

在我国长期的政府强制手段的背景下,政府有许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手段,对于超额完成环境目标的企业则基本上没有进一步的奖励措施,缺乏对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的激励措施。这就导致难以激励企业主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目标的积极性,企业节能动力不足。又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性很强的节能政策,法律法规、财税优惠政策以鼓励开展节能减排的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阻力较大。

政府在山东试点中给予企业的鼓励措施有:现有优惠措施的实施优先考虑试点企业、免除试点企业省内能源节能审核和能源审计、对试点企业的节能项目融资事宜提供协调担保、对企业进行表彰宣传等。这些鼓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参与自愿环境协议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措施的力度不是很大。国外激励企业参与自愿协议的手段比较全面,主要有信息支持、技术支持和培训、公开表彰和奖励、能源和环境税收优惠、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资源产权确定及交易、环境基金支持、排污费进入产品价格、减免能源和环境审计等。国外支持政策依据专门的税种,我国不可能根据自愿协议设立专门的税种或特别的优惠激励政策。但是从长远看自愿环境协议与能源税或碳税结合、自愿环境协议与能源服务公司结合等都是自愿环境协议的发展方向。

2.5协议涉及范围不同

我国开展的自愿环境协议主要企业来自石化、钢铁、电力、水泥、机械等排污耗能大户。目前尚没覆盖所有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国外的自愿环境协议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全面。如法国政府与铝、玻璃、钢铁、水泥、石灰、橡胶等7个行业以及许多企业都签署了自愿协议;德国自愿环境协议几乎所有高能耗行业(建材、钢铁、有色、化工、造纸等)和能源部门(电力、油气等)14个工业行业协会;澳大利亚参加自愿计划的有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企业,机械加工、金属制品、钢、铁、铝、水泥等生产企业,以及食品加工类企业。

3完善我国自愿环境协议的建议

3.1多模式推广自愿环境协议

自愿性环境协议是企业、政府和(或)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种协议,协议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可以是具有法律效力或无法律效力的。它旨在改善环境质量或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国应不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节能自愿协议工作,根据协议的参与者不同可以是企业与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自愿协议、行业协会组织有代表性的企业联合与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自愿协议、企业单方面发起等多种形式的自愿环境协议。根据协议的类型可以是自愿参与型协议(政府针对各行业规定了一系列需要企业满足的条件,企业自愿选择参与或不参与)、单边协议(企业单方面承诺的协议,没有任何公共机构参与,这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管理行为)、协商型协议(政府与企业就特定的环境目标进行协商而达成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了要达成的环境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就企业要达到的环境目标、政府须提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以及企业不到预定的环境目标将要接受的惩罚措施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我国也应该在实现协议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改善环境的管理。如丹麦的自愿协议更强调改善管理而不仅仅是降低Co2排放。

3.2合理设定目标年限

我国自愿环境协议因处于试点阶段,需要尽快知道试点效果并检验及适应性,因而节能协议的年限较短。在以后的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节能减排需求可以签订不同年限的自愿环境协议。可以是2~5年的,也可以如荷兰的长效协议。短期的可以较快地看到效果,但是考虑一些节能技改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长期协议可以给予企业更多的时间采取更加灵活的节能减排措施,最终达到改善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使企业的自主性更强,更加有利于刺激企业改善管理来达到节能减排。长期的协议适合于那些自身环保理念比较高的企业,可以是企业在完成短期的协议目标后选择签订期限更长的协议。

3.3完善协议指标及评价体系

在企业用能排污情况及节能减排潜力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设定自愿环境协议的目标。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强化和完善支持、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能耗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节能目标的制定、评估的准确性,继而影响自愿协议的实施。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自愿协议指标的数据库,节能环保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工序能耗和部分技术经济指标作为自愿协议指标,根据各企业的现有能源消耗情况和节能潜力,并参考国际先进的能效水平作为国内先进企业节能自愿协议的目标值,以国内先进能效水平作为一般企业节能自愿协议的目标值。指标的设定宜简不宜繁并结合当前形势适时更改。建立清洁生产审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实施和推广环境质量标志等,以此来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推动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企业树立全新的环保形象。

3.4完善我国自愿环境协议的激励政策

国外的自愿环境协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离不开其全面保障协议实施的相关配套手段及措施。如日本的法律框架、管理机构、公共财政、重点用能企业管理、设备能效标准、标识、节能奖惩、节能宣传、节能优惠政策(补贴、贷款优惠、贴息等)等方面全面推进了节能降耗活动。美国的法律框架、管理机构、公共财政、节能基金、激励政策(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设备能效标准、标识和认证、节能项目等方面促进了自愿环境协议的实施。荷兰的法律框架、公共财政、税收政策、激励政策、设备能效标准、标识、节能奖励等等都保障了自愿环境协议的顺利实施。

节能自愿协议应避免单纯的行政干预,而应与经济激励结合进行。根据我国国情,自愿协议的支持政策应以现有政策为主,注重政策的配套使用,对签订自愿协议的企业给予减税和免税、表彰和奖励、提供信息和技术帮助、提供政府的财政支持、减少对企业的核查评估等政策支持。并进一步参考国外的激励措施,完善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包括利益诱导(既可以是经济利益诱导性的力量也可以是精神利益引导性)、示范的力量。

3.5多领域推广普及自愿环境协议

自愿环境协议可以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公共机构、农业、旅游等,无论是大中小企业,都可以在相应的节能减排方面制定协议。如造纸厂排放大量的废水,可以与政府签订协议,规定日排放量和水污染程度的等级;钢铁冶炼行业内的企业之间也可以签订协议,限制排放量大的企业减少日排放量,从而改善环境的空气质量。之前将重点放在了工业企业上,因其能源消耗及成本都较大,较重视节能工作。现在应制定规划,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自愿环境协议的试点范围,向其他高能耗行业,如建材、石化、造纸、有色等推广应用,还可以推广到农业、运输、旅游等行业中,以及考虑放在商业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上,这些方面的节能潜力也是巨大的。济南大学就是第一家签署节能自愿协议的高校。济南大学把学校的节约与节能工作提高到为社会负责的高度,自我施压,树立节约型学校的理念。中国移动移动签订了第一家通讯业的自愿协议。这些为在其他领域推广自愿环境协议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4结语

我国应鼓励企业参与自愿环境协议,用协议中的共同利益点把企业与环境部门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使自愿环境协议成为强制管理和经济管理手段的补充,使其成为节能减排管理的一个新方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武,陈彬.自愿还是强制:节能减排期待企业内在需求[n].科学时报,20070808(3).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2

关键词 环境自愿协议;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展望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6-0118-07

自2003年在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山东济钢和莱钢公司实施我国第一个环境自愿协议试点项目以来,江苏南京、山东青岛、新疆克拉玛依等地相继开展了试点探索。从各地试点类型来看,目前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谈判型的环境自愿协议,政府作为协议参与的主要方,并通过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来引导企业参与,而且初始促成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主因往往是源自政府对企业的“邀请”,企业积极主动参加的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企业尚对参加项目是否能给自身带来利益以及带来多大的利益存在疑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为关键原因之一即为我国现有政策框架内可用于促进环境自愿协议的激励性政策资源不足。目前试点中地方可选用的配套激励政策资源主要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供免费宣介服务、给予企业荣誉称号、相关环保专项资金优先扶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等。从已有研究来看,主要是针对排污费用于环境自愿协议可行性的探讨,有哪些可行的激励性政策工具特别是直接利益调控型激励政策工具可创新用于配套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实施,还尚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我国经过6年来的环境自愿协议试点工作,已经摸索了推行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一些经验,未来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加强环境自愿协议发展的激励政策创新,以推进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试点向行业和空间上的扩展。

1 国际进展

环境自愿协议是一种集行政管制、经济激励和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环境政策机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环境政策发展的前沿和潮流,用于改进区域、行业部门或企业的环境绩效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不仅在一些oecD成员国广为受到重视,而且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和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国际能源署在评估了350项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后发现,只要正确地设计和实施项目,就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既定的环境经济目标,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行政管制成本,充分调动环境治理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同国家由于制度环境、政策空间不同,实施的环境自愿协议形式也有很大差别,既有直接的污染物减排项目、碳减排项目,也有清洁生产项目、节能项目或节能减排耦合项目。美国已经实施了联邦层面的50多个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主要涵盖面向节能的能源之星项目、废物处理项目、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等,以企业自愿参与为主。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如丹麦、荷兰、瑞典、法国、德国和葡萄牙等实施的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政策领域则更为宽泛,包括环境标志、废物处理、绿色供应链、水效率改善、气候变化和改进能效等项目;在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模式选择上,则既有单边承诺型、公共自愿型,也有大量的政企谈判型;既有在联邦一级实施的项目,也有在区域和地区层面实施的项目;既有单一行业部门项目,也有多行业部门项目。但无论是oeCD成员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自愿协议实践均表明,环境自愿协议中的激励政策是否到位被认为是项目是否有效以及能够取得多大成效的主因,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激励政策的设计和使用被认为是该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激励政策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现有政策框架下已有的政策资源;二是创设新的激励政策为环境自愿协议的实施提供配套和支持。各国所采取的激励政策的种类和多寡有很大差异。欧洲的荷兰、丹麦等国家支持政策多样,不但包括政府主动提供信息、技术、宣传等方面的帮助或指导,而且在能源审计、评估、税收、信贷融资方面也实施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而加拿大、英国等一些国家采取的激励政策则较为单调,常采用补贴、碳税或能源税减免等。

1.1 财政补贴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常被许多国家用来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利用财政激励的方式有贷款补助、融资优先权、信贷便利、利率优惠、财政补贴等形式。英国政府给予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企业一定的补贴,并通过竞卖方式激励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丹麦开征了碳税,政府承诺只要企业参与工业能效项目,就可获得碳税减免或退返优惠,而且碳税收入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能源审计、能效项目示范、开发新能效项目的补助贷款。荷兰政府重视运用公共财政支出手段扶持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资助项目的类型非常宽泛,包括节能项目、技术进步项目、各类环保治理项目、新能源项目等,也实施了能源投资补贴返还政策,允许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企业的节能投资从所得税中扣除。

1.2 税费政策工具

一些国家通过给予特定税费减免政策优惠来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案例多发生在已经开征能源税和碳税的一些欧洲国家,这些国家常采用能源税、碳税、气候税税率减免优惠鼓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丹麦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碳税税率减免程度取决于该企业用能类型、能效目标设置水平等因素,在其实施的工业能效项目中,对参与企业给予享受三年内降低碳税税率的优惠,如果企业承诺进行能效投资并在4年内收回,企业也将得到碳税、特定污染排放税退税优惠。英国在气候变化自愿协议项目中碳税减免的政策优惠程度取决于企业完成协议中的目标的情况,如果协议减排目标按照时间表如期实现,则可享受气候税减免80%的政策优惠。瑞士政府也对碳排放削减企业提供碳税税率减免优惠。

1.3 其他政策手段

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免费的环境和能源审计、免费的能效和环境行为评估服务,或以财政投入和补贴的方式承担企业部分审计和评估的费用来支持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丹麦要求参与工业能效协议项目的企业必须进行能源审计,达标企业可以享受能源审计和核查费用30~50%的补贴;荷兰要求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必须进行能源、污染物减排审计,其中政府提供50%左右的审计费用补助。瑞典国家能源管理局则为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免费提供能源审计。

政府通过提供技术帮助、开展培训、授予企业荣誉奖励、为企业免费宣介等来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也是许多国家常采用的做法之一。澳大利亚、加拿大政府会为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手册、提供相关技术和政策法规信息、免费开展管理培训等。丹麦政府为参加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潜力评估、推荐最佳使用技术(Bat)服务等。各国实践也表明,获取公众认可、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一个很大动力。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挑战项目中,参与企业可以在产品和公众信息公开中使用温室挑战成员的标志;瑞典国家能源管理局在新闻媒体上宣介那些参与项目并成功达标的企业。一些国家也通过在现有的政策法规框架下,给予企业例外豁免来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如荷兰允许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毋须遵守强制性的能效标准;德国也允许参与环境自愿项目的工业企业可不再必须开展有法律约束的能源审计。

2 我国环境自愿协议相关激励政策评估

结合国外实践状况,我国目前可以直接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税费、信贷等。本处就各类政策工具的应用状况、支持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环境财政政策

2006年,财政部在政府预算支出科目设立了“211环境保护”科目,共10大款50小项,使环境保护在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科目中有了户头;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设置的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于集中解决阶段性重点环保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财政投入均是以工程项目、政策投资的形式下达落实,重点用于化工、钢铁等重污染行业部门污染治理。但是目前的财政政策体系尚未考虑如何促进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的实施,尚未对各地在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时可以运用哪些财政资源予以明确规定,也没有政策导引、指南为行业、地方开展环境自愿协议试点提供支持。

2.2 环境税收政策

尽管中国已出台了多项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但现行税制还没有设置专门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税类,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有关的税收政策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中的一些规定。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人,减按90%计人收入总额。企业购置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与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相关的企业增值税政策规定,主要是给予符合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企业免征或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政策优惠,如企业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等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企业利用废液(渣)生产的黄金、白银等可免征增值税;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副产品石膏、硫酸等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利用石煤生产的电力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因为缺乏整体把握,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范围和力度不足,不仅优惠手段和形式比较单一、受益企业面较窄,而且由于申报程序复杂,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比较难、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尚未有关于税收激励政策与自愿协议机制衔接的规定。我国也没有开征碳税、水资源税、生态保护税等税类,事实上,从国外经验来看,这些专门的环境税类是配套实施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的主要政策手段。

2.3 排污收费政策

我国目前排污收费征收采取属地收费、分级管理方式,并实行收支两条线,排污费收入作为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从排污收费征收和使用方向来看,钢铁、化工、造纸、水泥、电力等高污染行业既是征收大户,也是实施该政策的主要调控对象。2005年,电力行业征收额达31亿元,占当年征收总额的25.9%;化工行业和钢铁行业则分别占5.8%和5.0%。排污收费政策为污染治理筹集了大量资金,也对高耗能行业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政策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收费标准偏低、排污费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征收强制力弱致使征收率不能保证(许多地方的征收率低于50%),排污费返还观念没有转变等。而且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较好的企业排污费征缴率高,而生产经营较差的企业执行率差,没有真正起到治理污染的激励作用。我国的排污收费政策具有“准税”性质,也是众多环境经济政策中最为企业所熟悉的政策类别,应该考虑如何创新排污收费政策使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设计之中。

2.4 环境信贷政策

环境信贷又称“绿色信贷”。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用信贷工具促进环保给予了高度重视。2007年4月,总理在节能减排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同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利用金融服务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强化环境监管与规范信贷管理紧密结合,在11月份又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这些政策文件旨在促进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动,利用金融信贷工具引导企业从事环境友好的行为。政策得到中央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中国工商银行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国家开发银行一方面严格控制向“两高”行业贷款,另一方面建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环保贷款发放额年均增长35.6%。地方金融系统、金融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也积极推动环境信贷的实施,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市出台了有关环境信贷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从各地环境信贷试点实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省份和金融机构,还没有实质性推行绿色信贷政策;二是信贷部门、环保部门两部门尚缺乏信息沟通机制,特别是企业的环境表现信息,金融系统还难以及早获取以支持其实施停贷或收回贷款;三是已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文件原则性强,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操作性也较差,也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也尚没有利用信贷政策支持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规定。

2.5 其它相关政策

不同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我国的环境审计还未成为一项规范性制度,涉及的领域还基本局限在对政府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企业环境审计尚处于试点阶段,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察和排污申报来实施的,仅有浙江杭州等地开展了企业环境审计试点探索。我国能源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在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中,政府部门、企业和审计机构的责权利分工界定尚不明确,全面开展能源审计的工作时间还较短,虽然不少地方开展的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试点项目中采用了给予企业免于能源审计的优惠措施,但在国家层面尚无政策对此予以规范,这也意味着地方试点实践上尚存在无法可依问题。政府和行业部门为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免费宣传,授予企业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试点企业荣誉称号是各地试点实践的普遍做法,但是在方式和灵活性上还仍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如何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措施也不得力。

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中,主要是《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有关于环境自愿协议的规定。《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三条指出: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的名称以及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的成果;对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自愿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国家应对实行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支撑和扶植,包括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和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培训,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成效显著的企业,由相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表彰,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该办法还规定排污收费可以优先进行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这些规定可以进一步创新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实施。

3 加快激励性政策资源创新,深入推进我国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

我国要高度重视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的实施,为促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和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建议未来有关的环保政策创新改革,应给予地方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时有更多的政策资源可支配、更大的政策创新空间和灵活度来设计和实施优惠政策。可参考国外经验和我国在清洁生产制度中的一些政策规定,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新能源、环保产业等相关法规政策中设置环境自愿协议优惠政策规定。环境自愿协议激励政策创新不仅应考虑如何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挖掘可用于扶持自愿协议项目的政策资源,如改革补贴、财政信贷、排污收费、技术服务政策等,也应根据制度和政策环境的可行性,创新一些新型政策手段来深入推进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如在国家层面设计新型的环境税、碳税、能源税等,明确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在达到既定的目标后,可以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各地也应在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类激励性政策手段,加快推进环境自愿协议试点实践探索。

3.1 高度重视财政政策工具对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支持作用

财政政策工具是国外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常用的手段,财政政策工具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应重点考虑以下两点:一是用于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财政资金的来源如何考虑?二是财政资金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的奖励标准如何设计?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考虑:①在目前的一些环保专项资金支出政策中增添可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规定,明确指出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环境基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中可结合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视各地情况抽取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环境自愿协议项目;②中央财政政策应允许地方财政设置相关专项预算支出来扶持企业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该工作应紧密与当地的环保、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考虑。

对完成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目标的企业的奖励资金额度可根据协议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污染减排目标没有实现,则达标基准值以下的减排量不予奖励,如果实现减排目标,则给予达标基准奖励,如果超目标完成协议设置的减排目标,则可根据超标完成的情况,通过设一个奖励系数,据超标完成目标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标准设计如下:a=∑ai×f1×(eri-eoi),(esi

3.2 利用环境税收工具为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提供持久性政策动力

在国外,利用税收工具促进环境自愿协议实施是常用的做法之一。在国家层面,我国应加快税制绿化进程,环保税收政策创新改革考虑与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相衔接,相关规定应有一定的弹性和柔性,允许地方通过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从我们在湖北、安徽等地的调研来看,许多好的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因为缺乏细化、可操作规定以及地方宣传不到位,造成不少企业对环保税收优惠政策不甚了解或难以获取优惠政策,阻碍了政策效能发挥。中央层面要重视税收优惠政策设计的可操作性,各地或行业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时,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为环境自愿协议参与企业提供激励。

建议在现有环保税收政策中纳入环境自愿协议相关

规定,并明确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环保设备和产品、环保型建筑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可给予减免税额、降低税率、提高税前扣除比例、再投资退税等税收优惠;允许企业抵扣其购置的环保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并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给予税收返还配套政策;对于回收和利用废旧物资的,应在现行增值税法规定的基础上提高抵扣率;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项目的所得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实行环保投资、再投资的税收抵免或者退税优惠。

建议结合中国税制绿化进程,创设新的税类并通过实施减免税率等优惠政策来为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提供政策激励。目前中国开征能源税、碳税、污染排放税等环境税类的制度基础、技术条件、社会氛围等均已经具备,应该深人可研论证,尽快开征。在税率设计上,考虑根据实施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的节能减排投入或污染物减排目标情况,给予不同的退税率减免优惠。

3.3 强化信贷政策工具对环境自愿协议实施的激励功能

环保与金融风险控制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国家层面上,环保部要进一步加强与证监会、银监会、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合作,通过融资授信准人、环境信用修复等环境金融联动政策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选择,使之决策朝有利于环保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信贷风险的控制。应开展信贷政策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试点探索,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给予优先融资的优惠,同时在融资手续等方面简易程序、减少准人限制。出台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利好金融政策激励商业性银行奉行“赤道原则”,加强对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指导,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污染行业信贷指南等,更好地为银行评贷、审贷提供支持,促进商业银行积极、自觉支持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央和地方都要重视构建环保、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可通过定期联席会议、联络员制度或者让金融系统参与或列席环境执法决策等方式,加强环保相关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沟通。

3.4 利用排污收费返还政策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通常意味着企业需要在现有政府环境管制目标下承诺实现更高的污染物减排、能效目标,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污染治理。从前述分析可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是排污收费的主要来源,由于我国的排污费具有“准税收”性质,可借助国外税收政策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做法,实行排污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政策,在环境自愿协议实施中可以考虑将部分排污收费资金作为专项资金,补助给企业用于实施计划。此项政策需要经国务院批准。2004、2005年排污费减免额分别为1040万元和272万元,占总征收额的0.13%和0.02%,减免比例很小,建议排污费改革考虑增加适当减免比例,灵活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3.5 加强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3.5.1 应认识到公众参与和环境信息公开在环境自愿协议中的作用

从国外实施的情况看,有效的公众参与是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我国公众环境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深度不够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环境自愿协议实施全过程都应设置便易的公众参与渠道。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签署前应进行公示,对于公众有异议的企业不予支持。企业环境和能源审计评估报告应予公示,公众投票打分结果应作为企业评比先进的依据之一。积极吸纳公众包括nGo成为自愿协议的签署方,发挥社会力量监督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实施,鼓励媒体和公众对企业违规现象进行举报。

环境信息管理和是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涉及各方利益,贯穿协议的签署、执行、评估等实施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的产、排污情况,政府激励政策的承诺兑现情况、行业协会的履职情况等信息均应按照要求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等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交流平台,方便企业查询有关信息,包括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环境监测计量跟踪技术和设备、节能减排经济分析和方案比选等信息。

3.5.2 政府应做好项目参与方的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

对于参加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政府要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特定行业污染控制政策、技术、管理现状和国内环境自愿协议实践等知识进行讲座,提高企业对环境自愿协议的认识,增强其履约能力。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参加自愿协议政策培训,使其了解环境自愿协议的功效,产生参加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动力。对于开展试点的地方政府,上一级政府领导小组或试点项目技术组也要在试点工作实施前给予下一级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

3.5.3 重视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绩效评估,并多角度支持达标企业

对企业阶段性达标和最终达标情况进行评估是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最为重要部分,是政府决定是否给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给予企业优惠政策的重要判据。评估的组织实施可由项目领导组、技术组来完成,也可由政府认可的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来完成,阶段性评估的时段选择依据设计的环境自愿协议文本来确定,可以是季度、半年,也可以是年度等,对完成阶段性目标的企业,要落实项目协议中的政策优惠措施。对如期按照要求完成协议目标的企业要加大宣传,树立社会榜样形象,扩大政策对更多行业企业的吸引力。

尽快建立规范的企业环境和能源审计制度,结合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将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与在重点行业企业推行环境自愿协议结合起来,通过能源、减排审计程序减免,结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加强环境和能源审计政策对于企业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支持。继续运用好荣誉奖励政策,把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和推进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参与的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类型,可选择授予企业环境自愿协议试点称号、碳自愿减排试点企业称号、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试点企业称号并挂牌等。也应该继续利用好我国现有清洁生产政策法规中有关环境自愿协议的规定,深入推进我国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3

【关键词】集中监控资源统计分析工作流程统一管理

一、系统概况

河南电力省调由网络监视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总体要求如下:

(一)本工程建立的数据库与省电力公司现有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数据库互为备用、同步更新,各子系统的可以进行数据共享。

(二)实现全网的告警和集中监控处理,采集各类通信设备的告警信息和网络事件,将收集的告警及事件入库保存,供告警统计和查询,并按照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三)完成对整个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实现对通信网资源的灵活查询、分类统计及智能分析等功能。

(四)根据需要,实现通信运行管理流程的灵活定制,实现通信运行值班日志,故障处理、电路调度等工作流程管理。

(五)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和数据共享,包括D-miS系统、国网、华中网资源管理系统等。

(六)应能实现综合监控系统运行、日志和安全等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自身网络监视、系统进程管理、系统备份和恢复、系统日志管理、版本管理和安全管理。

二、建设目标

(一)实现全网性能和故障统一监控

通过对设备和网络的运行状态、告警信息的实时采集、综合处理和数据存储,实现以可闻、可视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实时监视全网;以各种组合条件对全网性能和故障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达到对电力通信网全网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和评估的目的,为全网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现全网资源综合统计分析

通过查询和统计网络内各种通信设备的物理和逻辑资源,实现通信资源的实时在线管理,为网络结构优化、资源智能调配等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资源管理系统是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网络监视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在统一建模、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管理全网各类物理、逻辑资源,实现对全网资源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高级应用。资源管理系统重点在于描述通信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各种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通信资源的查询、调配和统计分析功能。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后应实现以下功能要求:

1.为通信网系统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通信网资源基础数据包括系统各种主辅设备的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物理资源包括设备、机架、板卡、接口、设备属性等,逻辑资源包括各种通信系统的通道、电路、带宽、承载业务以及各种关联关系等。

从采集角度设备资源可分为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动态资源指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电源等能够通过系统自动获取配置信息和性能信息的设备,静态设备指配线系统、备品备件、仪器仪表等需人工录入的设备。

通过对系统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规划、设计、技改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为方式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在通信网络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可按照多种原则如最短路径、最小转接次数、负荷均衡、多物理路由、线路系统可靠性等原则进行网络资源调度方案设计。

(三)实现全网工作流程统一管理

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理顺工作环节,形成闭环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业务管理主要包括运行日志管理、电路调配管理、故障工单管理等。

三、工程范围

河南电力通信网管理系统省调工程包含主站1个。具体站点如下:

1个省调调主站和7个局端机房监控子站:7楼光纤机房、8楼光纤机房、9楼微波机房、9楼atm机房、9楼电源机房、7楼电源机房、8楼行政机房;

四、主要软结构及功能

(一)操作系统软件

本系统服务器端配置windows2003操作系统;

客户端配置windowsXp等操作系统。

(二)数据库软件

本系统配置oracle9i标准版,进行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

(三)应用软件(实时监视、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三大系统所含各功能模块)

1.实时监视:实现全网性能和故障统一监控,包括:网络监视、告警管理、性能信息管理等。

2.资源管理:实现全网资源综合管理,包括:资源数据管理、拓扑管理、配置信息管理、资源管理、高级应用(资源统计分析、调度方式管理、故障智能诊断、检修预处理)。

3.业务管理:实现全网工作流程统一管理,包括:工单管理、运行公文、日常安全管理等。

(四)协议(接口)转换软件(传输网管、微波、电源、接入、调度交换设备等)

华为传输协议转换软件;eCi传输协议转换软件;noKiaSDH协议转换软件;马可尼SDH协议转换软件;郑开微波协议转换软件;鸭郑微波协议转换软件;京汉微波协议转换软件;斯威夫特Sm50、Sm60、e40电源协议转换软件;noKiaDn2协议转换软件;哈里斯交换机协议转换软件。

(五)防病毒软件

本系统配置防病毒软件Sophosanti-Virus(网络版,200用户),进行全网安全防护。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4

一审法院认为,某某粘土矿与张某某于2010年12月1日签订的《转让协议》,是双方在等价有偿、平等自愿协商基础上达成,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在《转让协议》签订后,张某某按约支付了价款,某某粘土矿也与张某某一同在工商行政部门办理了变更登记,该转让协议已履行完毕。本案中,《转让协议》是对粘土矿进行转让,是对采矿企业的转让而非采矿权的转让,故该转让协议不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强制性规定。某某粘土矿以转让标的属矿产资源,应以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为合同生效要件的诉请属于法律理解错误,故判决驳回某某粘土矿的诉讼请求。

某某粘土矿(原投资人黄某某)不服该判决,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认为,探矿权、采矿权不得转让为一般规定,转让为例外规定,且转让不得牟利。本案中,某某粘土矿原投资人黄某某和《转让协议》约定的受让人张某某均确认,《转让协议》约定的是对某某粘土矿的资产和采矿权许可进行转让,而转让前,双方并未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转让并获得准许。由此,本院认定该转让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的强制性规定,依法应确认无效,某某粘土矿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上诉理由成立。故二审法院判决撤销原判,确认某某粘土矿与张某某于2010年12月1日签订的《转让协议》无效。

本案中两审法院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判决,其原因在于两审法院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事实认定:一审法院认为某某粘土矿与张某某签订的《转让协议》是对采矿企业的转让而非采矿权的转让,不需要受到《矿产资源法》对矿产权转让的限制性规定的规制,因此认定《转让协议》合法有效;二审法院则认为《转让协议》约定的是对某某粘土矿的资产和采矿权许可一并进行转让,属于采矿权的转让合同,由于双方并未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转让并获得准许,因此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应依法确认无效。因此,本案的焦点问题在于某某粘土矿与张某某签订的《转让协议》的合同性质以及效力的问题。

一、关于矿业权转让的界定

何谓矿业权的转让,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只是笼统地规定:“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除上述情形外,采矿权不得转让。”而国土资源部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对矿业权的转让作出了如下定义:“矿业权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此暂行规定中所列的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转让方式,基本上是对现行《矿产资源法》规定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资产出售及企业资产产权变更等转让方式的重申。但与现行《矿产资源法》不同的是,该暂行规定扩大了矿业权转让的内涵和外延,将矿业权的“出售”明确列为矿业权转让的一种方式。此外,该暂行规定第六十七条规定,矿业权可以通过赠与、继承、交换等方式转让。可见,我国现行矿业法律、法规及规章将矿业企业的合并、分立、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资产出售、企业资产产权变更以及矿业权的“出售”视为矿业权的转让行为。

本案中某某粘土矿与张某某签订的《转让协议》,虽然在表面上表现为对粘土矿的转让,实质上是矿业权转让的一种形式。从内容上分析也可以得知双方协议的实质含义是对某某粘土矿的资产和采矿权许可的一并转让。因此,本案中某某粘土矿与张某某签订的《转让协议》实质上是一份采矿权转让协议。

二、采矿权转让合同和采矿权实体权利的转让之间的关系

关于采矿权的转让问题,《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仅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条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依据该办法,转让采矿权需要具备的条件为:(1)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2)采矿权属无争议;(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4)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对如何转让的问题作出了补充规定:“矿业权转让的当事人须依法签订矿业权转让合同。依转让方式的不同,转让合同可以是出售转让合同、合资转让合同或合作转让合同。”我们可以看出签订矿业权转让合同是转让采矿权实体权利的前提。换言之,采矿权这一物权的转让必须通过签订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方式进行。

即使是在合同本身没有瑕疵的前提下,受让人能否获得采矿权,也还要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采矿权人资格。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而且关系到国家利益,故矿业权的转让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审批管理机关,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由其审批发证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审批。”《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37条规定:“各种形式的矿业权转让,转让双方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可见,审批是取得矿业权的必要步骤,也就是说矿业权转让合同必须经过审批才可以生效。

此外,《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7条还规定:“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或者《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探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可见,受让人的资质是需要着重审查的,因为原矿业权人士经过严格审批、具有一定条件才取得矿业权的,只有受让人亦满足一定条件、适于开发矿产才能继受权利,否则可能会造成很多没有资质的企业规避法律取得矿业权的情况发生。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转让合同获批后,也不必然意味着受让人获得了矿业权,成为了矿业权人。矿业权转让合同经依法批准后,还应进行变更登记。《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转让的决定,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领取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也就是说,在矿业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在转让双方依法办理矿业权的变更登记之前,矿业权并未发生权属的变更,只有在受让人领取了矿业权证后,才最终取得了受让的矿业权的物权。

三、关于本案中《转让协议》的效力

根据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及相关配套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矿业权的转让需满足法定的条件,并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批准。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5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公司都只会“一招鲜”。过去10年间,我们调研了162家通信公司,惊讶地发现,只有1/3的公司会尝试以上提及的所有方式。一些公司全靠内部研发,其他公司则只习惯于协议合作或合资,当然,还有一些已经把自己打造成并购专家。当我们问及这些公司为什么苦于无法获得资源或能力时,很少有管理者会意识到困局都是因为自己的那点“长处”。

我们发现,以5年业绩表现为考察周期,采用多种方式获得资源的公司,要比只依靠合资方式的公司,存活率高出46%,比只依靠并购的公司高26%,比只依靠内部研发的公司高12%。如果公司的高管考虑了获取资源和能力的所有手段和方式,那么战略失败的概率只有1/5,但如果并没有通盘考虑所有可能性,失败的概率就高达54%。所以,“战略执行问题”只是搪塞的借口,失败的原因就是公司高管并没有想清楚公司发展的路径。

我们为那些欲获得成长资源和能力的公司的高管,提供了一张决策导图。

你拥有与战略目标相关的资源吗钥

内部研发肯定比整合外部资源更快且更有效,但前提是公司已有的资源与外部差距不大,或者你的公司已在特定的领域内占绝对优势。以色列的梯瓦制药公司(teVa)是全世界最大的非专利药品制造公司。近些年,梯瓦已开始利用内部科研力量和外部长期合作的科学家生产专利类药品。印度的制药公司neulandLaboratories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生产基地拓展药材的生产,拓宽研究领域和扩建厂房。

但如果内部发展所需的新资源和新能力,对现有核心业务造成威胁,迫使公司退出现有市场,那么内部发展无疑会受到支持原有文化、组织流程者的反对。这些反对者为维护既得利益,甚至会封锁新发展所需的资源。

我们发现,公司采用全新的架构模式比在原组织系统内增加新部门的效果更好。

英国的医疗影像设备公司emi曾计划自主研发新一代Ct扫描仪,但此计划最终流产,原因是公司内部在资源调配、跨实验室的技术交换和市场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复盘此事,如果在公司原有组织架构之外找到并获得新技术,可能会有更好的结局。比如,emi可以求助X光设备商picker,picker无法在市场份额上对emi构成威胁,但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或许picker可以成为emi的合作方或被收购方。

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印孚瑟斯(infosys)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当公司开始向医疗机构提供软件服务时,公司选择了在外部寻找资源,尽管这一服务所需要的技术研发与现有公司业务有颇多相近之处。公司认为,医疗服务的软件咨询业务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支持。为了避免内耗,新成立的印孚瑟斯Bpo子公司,与母公司通过技术协议的方式合作。

在无法获得外部资源时,有些内部竞争是有益的,管理者应妥善利用内部竞争的动力。但一旦出现双方核心竞争力冲突的情况,应立即隔离。一点忠告:内部矛盾并不是靠人力就可以避免的。

你与合作者是否就资源价值达成共识钥

如果内部研发的能力不足,合作协议将是不错的选择,这是从外部获取资源的最简单方式。比如,大型制药公司一般都是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购买准入资格、获得进入海外市场的渠道。

但是,协议合作要求双方以坦诚、透明的态度对待合作协议,如果双方对共享资源的价值,在一开始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合作注定失败。如果一方不如另外一方对资源价值的了解深入,它就会因为担心被利用而不愿意签订协议;深知资源战略价值的一方也不愿出让。博世公司(Bosch)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等产业。博世曾考虑从日本电装公司(Denso)获得空调技术,但日本电装公司深知此空调技术的核心价值,博世最终决定放弃协议合作。

协议合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量化资源价值。著名的制药企业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前身之一瑞典的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astra)曾希望与美国的默克公司(merck)签署一项简单的合作协议:将阿斯特拉的抗溃疡药物奥美拉唑(prilosec)引入美国市场,默克公司只收取每单位1美元的药品许可费用。但它很快就发现,在美国出售药品必须经过临床试验,为新药打开一片全新的市场还需要一笔费用,两项支出折算为单价后远超过1美元。

如果资源的现值或未来价值不确定,双方就很难在条款上达成一致,也就很难得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协调沟通的过程是费时费力的长跑,协议中涉及的问题可能会因公司自身能力的而被放大或缩小。一位经理向我们解释说:“如果你具备较强的数据能力,就不会问太多‘该怎么办’这样的低级问题。你的想法越多、思考越深入,花钱买‘不懂该怎么用’的风险就越小。”换言之,公司需要先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有效利用交换得来的技术资源。

如果你缺乏某些能力,那么就要考虑更为松散的合作方式,比如,跨公司的部门合作,或者成立独立的合资公司。完全独立于双方的管理体系,可以防范合作方的投机行为。创建合资公司并不一定是完美的手段,但可以预留足够的权力真空地带,合作方都无法完全掌控合资公司。

合作要多深入钥

如果协议合作和合资公司都无法让你实现目标,或者为获得想要的资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尤其是这一合作涉及战略性资产时,你最好的选择是直接收购。

为了获得治疗阳痿的药物西力士(Cialis)的活性成分,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决定买下它和iCoS一起创办的合资公司礼来-iCoS。因为礼来发现,该药品的进一步研发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合作的有效性,与其进行长期协调沟通,不如直接终止合资。

当然,并购是获得资源的极端手段,通常伴随着巨大的代价,甚至对并购双方都有毁灭性的风险。但是,较之合资和协议合作关系,对于想要获得资源的一方来说,并购的优势在于可以掌控和任意调配全部资源,创建稳定的发展平台。以强生为例,并购就是这家公司的一项长期战略,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发现可被收购的公司,将其整合进强生的业务链。从解热镇痛剂泰勒诺到药物涂层心脏支架,都是强生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和商业化的。

并购是获取资源的最后选择,因为收购和整合意味着后续要处理太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事务。切记:过度依赖收购只会让你的整合能力越来越差,给公司发展带来风险。某些情况下,长痛式的合作也比收购要好很多。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6

关键词:中韩渔业冲突海洋渔业资源共同开发中韩渔业协定

一、引言

2001年6月经过多年谈判结果的《中韩渔业协定》开始生效。自此中韩之间关于在相关海域捕鱼的冲突就不断发生,特别是2005年规定的"过渡水域"安排被取消之后。2008年在一次韩国海警同中国渔民之间发生冲突之后,韩国方面加大了对海上所谓违规捕鱼的执法力度,纠纷数量进一步上升,上方之间的冲突激烈程度进一步加深,甚至引起人员伤亡。据统计"2004~2007年,韩方共扣留了2037艘"非法作业"的我国渔船,并逮捕我国船员20896人,仅缴纳的保释金就达到了213.55亿韩元。"①

二、纠纷的成因分析

近些年中韩渔业冲突规模和激烈程度不断升级,除韩国方面习惯采取强制措施暴力执法,较少与中方政府进行谈判协商相关非法捕捞问题政治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国际法律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渔业和渔民难以适应性的规则造成的。围绕国际法规则的变化,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造成中韩渔业冲突的一些客观性的原因。

(一)国际法的变化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随后东海和黄海沿岸的中、日、韩三国分别批准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方②。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2条之规定黄海和东海属于典型的半闭海,并且该条约第123条规定了闭海或半闭海沿岸国家应在生物资源养护、海洋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展开合作。

同时,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设置了专属经济区制度,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个沿岸国有权划分其属于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并在此区域内享有对生物资源的排他的开发、管理和养护的权利。黄海和东海在国际法上属于半闭海,且其宽度不足以同时满足各自专属经济区的要求。和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一样重叠区域的存在使得专属经济区划界存在较大的困难,加之在这一海域中韩、中日、日韩之间都存在有领土争端,这使得要在这一海域确定权利界限在短时间内不易实现。为了维护该区域的渔业资源,遵守海洋法公约第123条项下关于合作的要求,结束该区域捕鱼的混乱状态,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三国均有意向通过建立一定的合作机制对该海域的渔业共同开发问题进行一定的安排。《中韩渔业协定》在序言中也明确表示为了"养护和合理利用共同关心的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上正常作业秩序,加强和发展渔业领域的相互合作。"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中韩渔业协定》于2001年开始生效。

《中韩渔业协定》协议中体现了双方关于专属经济区的要求。按照海洋法公约对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设定,沿岸国享排他的对于生物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权利,仅仅在沿岸国没有能力捕捞全部可捕捞量的情况下才允许通过协议许可其他国家捕捞剩余部分。③但实际上,入渔他国专属渔场的困难是很大的。目前的《中韩渔业协定》的框架和目标都是为了养护相关区域的渔业资源,落实海洋法公约的义务,但是这种渔业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对于长期在这片广阔的海域捕鱼的中国渔民来讲一时难以适应。

(二)渔业协定所引起的问题

按照《中韩渔业协定》的规定,协定分别在其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八条分别创设了三种特别水域,依次是"暂定措施水域","过渡水域"和"维持现有渔业活动水域"。协议规定的"过度水域"位于"暂定措施水域"的两侧,从中韩渔业纠纷发生的区域来看,两国冲突最集中地发生于上述两个区域。

在"维持现有渔业活动水域"所发生的纠纷一般位于该区域的边界。海上分界线不是非常明显,渔民有误入韩方水域的可能性,或者韩方海警执法船也可能到区域外扣押中国渔船。中国沿岸渔民认为现为韩方一侧的"过渡水域"一直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如《中国渔业年鉴(2005)》中得到确认:"……中韩渔业协定过渡水域适用专属经济区管理的新情况,加强对中韩渔业协定韩方一侧过渡水域和暂定措施水域进行现场管理,防止未经许可的中国渔船按传统作业习惯进入韩方水域生产。"我国在谈判过程中没能充分意识到,协议的该项安排对我国渔民传统捕鱼区的影响。

(三)我国国情比较特殊

《中韩渔业协定》签署后,由于捕捞渔场范围为被压缩和捕鱼配额所限制,影响了我国沿海近3万艘渔船和近30万渔民的正常渔业生产。我国沿海人口众多,其中多数以渔业为生,据统计2009年我国涉海行业就业人数中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超过540万人,占比超过60%。受协定影响的省区渔业从业人数占比非常大。在没有长期准备的情况下,使得这部分人脱离渔业进行转产,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我国渔民转产难还有一些根伟棘手的问题:

第一、我国渔业从业人口巨大,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我国沿海渔民素质普遍较低,对这部分人进行转产首先要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投入巨大不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这部分人对其他行业的适应能力也比较低。渔业协定生效之前,我国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协议签署后突然强行要求渔民离开传统的捕鱼区,其效果也不会太明显。同时,渔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协议规定和国家政策,因此违反协议进入韩方水域。

第二、我国渔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在协议签署之前韩国已经对其本国捕捞业进行改造。韩国加大了远洋捕捞的比重,减小了对金海域唱的过分依赖。而我国渔民因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对近海渔场的以来比较严重。

第三、近海渔业产量下降。由于近海海岸的污染等原因,我国近海海产品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鱼类品种和质量也较十多年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基于此我国渔民不得不到更远处的海域捕鱼,所以便经常进入协议规定的韩国水域。同时韩国方面以保护本国渔业资源为由不断减少在相关区域的配额。

三、纠纷解决的出路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原理分析,中韩渔业纠纷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本区域内资源的争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韩渔业协定》的目的都是在保护相关资源的可持续和有效利用。不过《中韩渔业协定》带给中韩双方的似乎并不是像协定序言中描述的那样,而是不断升级的冲突、血的代价和中方渔民的生存困难。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渔业纠纷产生和发展基本上是在《中韩渔业协定签署》之后,所以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目前以渔业协定为基础的渔业资源共同开发制度存在一些问题。相比于俄罗斯同挪威就巴伦支海"灰色地带"④渔业资源进行共同开发及其他相似案例的实践来看,中韩之间的渔业协定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一)、加强联合执法及信息沟通

由于《中韩渔业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渔业资源共同开发的框架性安排,更没有涉及双方海域划界的任何问题,所以对领海之外的重叠区我国均可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行使必要的管辖权。在中韩协定水域中执法应当是共同的而不应当是目前协议规定的单方权利。正因为这个原因,韩国方面取得了在"过度水域"中单方面行使管辖权的优势,所以我国渔民在此水域遇到问题就只能被动的接受韩国方面的管辖,遇到暴力执法等问题我国也只能被动的进行抗议。所以在整个协议水域中韩双方都有必要建立联合的共同的执法队伍。这样才不使我国在处理渔业纠纷上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执法的公正性、透明度及有效防止"暴力执法"或"非法执法"问题的发生。另外,有必要将原来协议中规定的"过度水域"的条款取消,参照中日渔业协定及俄罗斯同挪威就巴伦支海"灰色地带"的做法,将协议水域作为整体共同置于联合渔业委员会的协调管理之下,双方在协议区采取联合执法的方法。

(二)、加强双边渔业技术交流

根据《中韩渔业协定》,中韩双方的目的在于对相互关心的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共同的管理和养护,以期能够保护渔场的生态,维持平稳的渔业产量。同时,海洋法公约还特别规定了相互合作的义务。

中国渔民去靠近韩国一方去捕鱼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沿海渔业资源的减少。从整个协定海区来讲,渔业资源也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当中。养护渔场可以提高单位面的的渔获量,从根本上解决渔民捕鱼难的问题。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众多的渔民基数,单纯通过设定休渔期等自然蓄养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协定去内渔业资源恢复和提升的要求,所以中韩双方都有必要建立相关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技术合作机制,提升海区的渔业养护效率。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可以加强中国近海养殖和非捕捞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原来以出海捕捞为生的渔民进行转产,减小对协议区域渔场的压力,减小中方渔民冒险作业和非法捕鱼的机率。

总结与展望

纵观历史与现实,引起中韩渔业纠纷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是《中韩渔业协定》的规定未能全面的估计中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在执行该协议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政府的困难和努力并不能消除渔民为了生计而冒险进出已不能自由进入原传统渔场,所以才造成中国渔民同韩国执法者的经常性冲突。中韩渔业纠纷问题已经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韩之间的共同开发机制。只有切实采取联合执法措施和渔业信息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中韩两国在渔业资源共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为两国的长期有何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参见熊涛,车斌中韩渔业纠纷的成因和对策分析[m]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月

②中国、韩国和日本均在1996年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该公约相关规定三国均在各自批准加入之日起第30日正式成为海洋法公约的缔约方,并开始享受公约项下的权利和承担相关义务。

③参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62条第二、三款。

④1978年1月1日俄罗斯同挪威签订《关于双方共同监管巴伦支海域相邻地段渔业捕捞和渔业活动的临时协议》,该协议将共同开发的位于巴伦支海中部的一片面积为6.7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灰色地带"。

参考文献:

[1].熊涛,车斌中韩渔业纠纷的成因和对策分析[m]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月

[2].高岚君,《中韩渔业协定》法律效力分析[m],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8月;第3页

[3].傅玉祥,柳正.中国渔业年鉴(200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165页。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7

通过行政调解,及时化解争议纠纷,维护合法、公正、公平、合理、稳定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预防行政责任过错,遏制侵权纠纷,化解与土地、矿产有关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自愿原则。在调解工作中,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式和调解结果。

2、合法原则。行政调解要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框架内开展调解工作,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公平公正原则。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协商处理利益纠纷,体现公平正义,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一方时,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平等。

4、注重实效原则。加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5、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上级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受理下级国土资源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国土资源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民事纠纷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国土资源中心所受理。

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国土资源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民事纠纷。

1、当事人(被申请人)不愿接受调解的;

2、已向人民法院的;

3、已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

4、已经复核复查的;

5、申请人与申请调解事项无法律意义上的利害关系的;

6、调解已无实质及程序上的法律意义的。

1、申请行政调解应向国土资源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①行政调解申请书,需明确被申请人,具体的调解请求和事实根据;

②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申请人身份证明,委托人身份证明及其他应当提交的证明材料;

③申请行政调解事项的所有相关材料。

2、国土资源管理机关收到行政调解申请后,应当认真审查有关材料,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不予受理的,也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3、被申请人同意接受调解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5日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逾期未提交者视为拒绝调解。

4、调解争议涉及第三人的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

1、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应当在收到被申请人同意调解回执后5个工作日内,口头或书面通知调解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进行调解,告知实施行政调解的时间、地点及组成人员。

2、在行政调解过程中,行政调解人员原则上不得少于2人。调解主持人由具体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受委托的调解员担任,负责主持行政调解工作,调解员具体承担调解准备、记录和调解工作。

3、行政调解人员可以采用调查证人、现场勘验、询问当事人等方式就双方的争议事项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争议的事实及矛盾纠纷的焦点。

4、行政调解人员依据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及在行政调解过程中收集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找准纠纷的焦点及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引导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行政调解协议

5、调解双方经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调解人员应当于3日内制作调解协议书,经争议双方签字确认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后送达。

6、在调解过程中一方或双方要求不再调解的应终止调解;经两次调解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也应当终止调解,并告知双方其他解决途径。

7、行政调解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终结,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经调解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8、情节简单,法律关系清晰,争议不大的调解,可以采取口头申请,口头通知,及时调解的快捷方式进行,但调解人应当书面简要记录相关调解事项、过程、结果,并由多方签字认可。

1、达成行政调解协议。行政调解人员应制作《行政调解协议书》。

《行政调解协议书》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争议的案由及基本情况;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

2、未达成行政调解协议。行政调解人员应制作《行政调解终止通知书》,根据案件性质告之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诉讼的权利。

1、已成功调解的纠纷,行政调解人员应当在10日内对当事人进行回访;

2、回访方式包括:电话回访;实地回访;信件邮寄等其他方式回访;

3、回访内容包括:协议履行情况,协议履行是否发生纠纷,纠纷是否有激化的情况,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8

[论文关键词]对赌协议;法律经济分析;射幸合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一、对赌协议法律性质初探

对赌协议,源于英文Valuationadjustmentmechanism(Vam),直接翻译成“估值调整机制”,也称“估值调整协议”,是国际资本市场中一种常见的投资工具。

对赌协议是投资方和融资方之间因为融资安排而订立的协议。对于这种协议,目前我国法律尚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这种协议在合同法上属于无名合同。对于这种无名合同,应当适用何种法律调整,协议是否有效,都是在实践中有争议的问题。

(一)对赌协议与射幸合同

对赌协议的射幸性目前为学界主流观点。以合同的效果在缔约时是否确定为标准,合同分为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射幸合同,是指合同的法律效果在缔约时不能确定的合同,保险合同、合同、有奖或有奖销售合同均属此类。

因此射幸合同有如下特点:第一,当事人主体在订立合同时对特定行为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二,当事人均具有获得损失或者利益的可能;第三,射幸合同的成立不依交易标的物实际出现与否为转移;第四,射幸合同要求缔约人对交易风险独自承担责任。

以此分析对赌协议,当交易双方当事人签订和设计协议的时候,虽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地位优势不平等等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投融资双方对交易风险和交易规则是应当清楚明白的。这也为交易双方自担风险提供了基础。射幸合同交易的是“幸运”,对投融资双方来讲,具体表现为将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表现、财务指标、股价高低等因素,因此将来的利益如何分配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为对赌协议具备射幸合同的一般属性,因此其具有射幸性。

(二)对赌协议与附条件的合同

有学者主张对赌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附条件合同,当条件成就或未成就时,确定投资方与融资方各自权利与义务”。我国《合同法》第45条对附条件合同作了明确规定,“所谓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此条件的成就与否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与消灭”。附条件合同之“条件”即为当事人所约定的决定合同生效或解除的不确定事实。

对赌协议和附条件的合同很容易让人混淆。因为两者之间都包含了“不确定性的事实”。在附条件的合同中,“不确定的事实”是影响合同效力的条件。也就是说,当这个不确定的事实出现时,合同有效,双方履行相应义务取得相应权利;当这个不确定的事实没有发生时,合同就不会生效,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发生权利义务关系。而对赌协议之中的“不确定性的事实”,不论有没有发生,合同本身在签订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效力。其影响的仅仅是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如何分配的问题。因此,附条件的合同中的“不确定性的事实”是对于合同效力影响的条件,而对赌协议中的“不确定性的事实”是对合同已经生效后合同内容——投融资双方权利和义务大小及分配影响的条件。

所以,要明确区分对赌协议和附条件的合同,因为附条件的合同的内容是确定的,只是生效与否不确定,其不具有如对赌协议一般的射幸性。

二、对赌协议法律效力探析

(一)射幸性角度审视对赌协议法律效力

对赌协议是一种射幸合同,因此,首先从它的射幸性讨论其法律效力。就射幸合同而言,因为其具有投机性和偶然性,常常容易造成显失公平的情形。因此世界各国对射幸合同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谢海霞[5]教授认为:一方面,一些射幸合同因为符合法律要件而合法,如保险合同;另一方面,一些射幸行为因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禁止性规定,或者合同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无效。例如,合同作为射幸合同的一种,世界上除了个别国家,多数国家都将视为违法行为,合同不受法律保护。而对赌协议并没有造成显失公平的情况:

首先,从对赌协议经济学的本质来讲,它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方的赚钱手段,它更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充分的融资渠道。虽然是高风险、多陷阱的,但是对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而言,资金来源无疑是它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水源,仅仅是这样一个发展支持的机会就能够构成交易双方充分的对价。

第二,对赌协议是一种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来说是激励强度最大,对投资者来说是风险控制最优、对经济效率来讲是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激励机制。不仅仅是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保证。正是因为交易双方的不断博弈,使得社会资源加以整合,在动态的波动中趋向最优。

第三,对赌协议是一种金融工具。美酒也好,毒药也罢,这只是对其高风险、高收益的一种形象描述罢了。风险和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肯定是成正比的。这也是所有其他金融工具所具备的特征。如果不是这样,说明市场出现了套利机会,在广大投机者套利完毕后,市场又会趋向均衡,或有少数群体进行了内幕交易。因此,对赌协议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是由需求产生的。

(二)司法实务角度审视对赌协议法律效力

关于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因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我国司法实践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自从首例对赌协议的判决出台,我国司法实践对对赌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开始逐渐明朗。

2012年底,号称我国对赌协议第一案的海富投资案判决生效。再审判决对赌协议部分有效,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份生效判决,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将提供权威参考,关系着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的对赌协议在我国是否能够得到司法认可的问题,也意味着一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仅有理论讨论没有案例支撑这一尴尬局面的结束。

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只认定了部分有效,但是其论证思路及理由仍表明司法机关对这一市场行为的认定。司法机关所依据合同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对交易双方的具体行为进行了效力认定,无效的部分仅仅是因为违反了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并不影响对赌协议本身的效力。因为任何一份合同都有可能存在违反法律强行性规定而无效或者效力有瑕疵的情形。

三、对赌协议施行面临的风险与出路

现阶段我国主管机关对于涉及能源、国计民生领域和投资并购协议审查严格,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在较长时间内将处于不确定状态,甚至由于无法得到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而被取消。另外,国内民营企业以对赌方式引进海外投资,若企业没有实现预期指标,管理层将要割让股权甚至丧失企业的控制权,同时可能破坏企业自身的治理,进而在企业战略决策和利益分配方面侵害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管理层对对赌协议这一投资工具还比较陌生,缺乏对赌的实践经验,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施对赌协议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尊重契约自由原则

合同的本质就是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意思表示的合意,实现意思自治,保护当事人的缔约权利,尊重当事人的缔约自由是契约自由原则的具体体现。契约自由原则包括当事人充分享有订立合同及约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和当事人的自由合意应具有的法律效力。私募股权投资对赌协议中,如果一方为取得高倍溢价的投资而签订对赌协议,司法实践在排除对赌协议部分内容的违法性后,判决对赌一方依照承诺承担补偿责任,维护了对赌协议的部分效力,是对协议各方当初关于对赌合意的尊重,对树立契约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经济价值的不平等并不会影响合同的有效,因为这是在市场条件下,交易双方充分施展自身议价能力而自愿签订的协议。从投资方的风险来看,投资方实际上面临着更大和更不可控的市场风险,对赌协议的内容体现了法律所要求的等价有偿原则。付出代价,换取成长,法律不应干涉市场经济行为。

(二)有利市场经济发展原则

波斯纳在他的代表作《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开拓了一个新的法律分析领域,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法律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经济原因,并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罗培新教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抑制股权转让成本的法律构造》最后所提出的商事领域应当以效率目标的观点可谓一个更明确的呼应。

“在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对效率有着极高要求的商事领域,司法市场有简洁明快的解决纠纷的需求……尊重情感、伦理等在其他法律场域中可能要被考虑的多维目标,在商事领域则很难顾及。对于效率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学的效率分析。正如有学者指出,商法领域内的学术争议,更多不是集中于法院是否应当追求效率,而是法院应如何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

(三)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原则

在厘清和明确立法对于对赌协议应当持有的态度之后,更明确的管理方式不可或缺。2014年1月8日中央领导提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三项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上海自贸区内,“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试水引人注目。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9

乙方:_________

为了明确各自的的权利和义务,更好的开展工作,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签订协议后,经甲方授权,乙方在当地成立_________网站分支机构,并以甲方名义在当地开展工作,办公地点及办公设备乙方自行解决

2、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便于开展工作的相关文字资料,办班或举办讲座,在师资方面有权要求得到帮助。可优先优惠运作联合会策划的各种项目。

3、协议签定后,乙方须上交加盟合作费人民币_________元,时间为签定协议即日起一年。合作双方满意可续签。

4、乙方每次开公开课或内训课需要甲方帮助设计课程和聘请老师,需提前25天申请,老师的讲课费用和差旅费由乙方负责。

5、乙方给当地学员发_________资格证书,按实际证书成本费支付给甲方:初级(_________元)、中级(_________元)、高级(_________元)、特级(_________元)。其他证书都是按实际价格支付,各种不同证书有不同补充协议。

6、乙方以甲方的名义在当地开展工作必须遵纪守法,按照协议条理开展工作,否则,撤销合作协议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条 甲方给予乙方以下支持

1、品牌资源:享受_________品牌带来的影响力及连锁加盟体系,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体系、统一运作模式等,还可联系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部门以及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参与主办有关大型社会活动。

2、项目资源:甲方将为乙方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专业培训及系列课程、权威资格认证及管理咨询项目,并不断开发新的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项目,以适合培训市场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

3、人力资源:甲方为乙方提供政府官员、中外知名专家教授、高级培训师、著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资源,为加盟合作者节省公关经费,节约讲师课费等许多费用,辅助合作伙伴建立永续的人力资源保障。

4、管理模式:甲方为乙方提供完善的管理系统及人事培训,传授_________培训认证管理模式,规范并完善合作伙伴培训认证体系,使其更具号召性、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

5、协助运作:结合_________先进的培训认证模式及系统体系,甲方为乙方提供管理支持,指导并协助合作伙伴在所辖区域内的培训认证教育市场运作。

6、市场支持:甲方将细分市场,保证加盟机构在同一城市或地区仅此一家,以确保该加盟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结合_________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形式多样的市场活动,加强及扩大乙方的市场影响力。

7、资料支持:甲方为乙方提供目前所有的培训认证教育教材(或讲义)、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研修班证书、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证书及培训认证市场宣传资料,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培训市场,获取利润。各种证书的价格补充协议规定。

8、网站支持:甲方_________网站将宣传乙方,并乙方关于公司简介、管理培训、资格认证、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在内的最新信息。

9、信息支持:有专业部门收集国内外教育市场信息,综合分析提供给乙方,以便乙方随时掌握国内外教育流行动态、各类教育资讯。

10、策划支持:甲方将为乙方提供论坛、年会等大型活动的具体策划方案,利用成功的策划方案进行复制和推广。

11、办事处支持:甲方可作为乙方_________办事办公寓所,轻松实现乙方驻_________办事处的部分功能。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及协议的期限和解除

1、甲方有权指导和监督乙方开展工作,有权对乙方违规违纪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双方无法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时解除。

3、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能源管理合作协议篇10

乙方:_________

为了明确各自的的权利和义务,更好的开展工作,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签订协议后,经甲方授权,乙方在当地成立_________网站分支机构,并以甲方名义在当地开展工作,办公地点及办公设备乙方自行解决

2、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便于开展工作的相关文字资料,办班或举办讲座,在师资方面有权要求得到帮助。可优先优惠运作联合会策划的各种项目。

3、协议签定后,乙方须上交加盟合作费人民币_________元,时间为签定协议即日起一年。合作双方满意可续签。

4、乙方每次开公开课或内训课需要甲方帮助设计课程和聘请老师,需提前25天申请,老师的讲课费用和差旅费由乙方负责。

5、乙方给当地学员发_________资格证书,按实际证书成本费支付给甲方:初级(_________元)、中级(_________元)、高级(_________元)、特级(_________元)。其他证书都是按实际价格支付,各种不同证书有不同补充协议。

6、乙方以甲方的名义在当地开展工作必须遵纪守法,按照协议条理开展工作,否则,撤销合作协议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条 甲方给予乙方以下支持

1、品牌资源:享受_________品牌带来的影响力及连锁加盟体系,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体系、统一运作模式等,还可联系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部门以及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参与主办有关大型社会活动。

2、项目资源:甲方将为乙方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专业培训及系列课程、权威资格认证及管理咨询项目,并不断开发新的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项目,以适合培训市场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

3、人力资源:甲方为乙方提供政府官员、中外知名专家教授、高级培训师、着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资源,为加盟合作者节省公关经费,节约讲师课费等许多费用,辅助合作伙伴建立永续的人力资源保障。

4、管理模式:甲方为乙方提供完善的管理系统及人事培训,传授_________培训认证管理模式,规范并完善合作伙伴培训认证体系,使其更具号召性、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

5、协助运作:结合_________先进的培训认证模式及系统体系,甲方为乙方提供管理支持,指导并协助合作伙伴在所辖区域内的培训认证教育市场运作。

6、市场支持:甲方将细分市场,保证加盟机构在同一城市或地区仅此一家,以确保该加盟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结合_________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形式多样的市场活动,加强及扩大乙方的市场影响力。

7、资料支持:甲方为乙方提供目前所有的培训认证教育教材(或讲义)、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研修班证书、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证书及培训认证市场宣传资料,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培训市场,获取利润。各种证书的价格补充协议规定。

8、网站支持:甲方_________网站将宣传乙方,并乙方关于公司简介、管理培训、资格认证、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在内的最新信息。

9、信息支持:有专业部门收集国内外教育市场信息,综合分析提供给乙方,以便乙方随时掌握国内外教育流行动态、各类教育资讯。

10、策划支持:甲方将为乙方提供论坛、年会等大型活动的具体策划方案,利用成功的策划方案进行复制和推广。

11、办事处支持:甲方可作为乙方_________办事办公寓所,轻松实现乙方驻_________办事处的部分功能。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及协议的期限和解除

1、甲方有权指导和监督乙方开展工作,有权对乙方违规违纪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双方无法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时解除。

3、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