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实验小常识十篇科学实验小常识十篇

科学实验小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3:54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1

让学生既能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又让学生能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在小学的科学教学里面是有一些矛盾的: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学生是会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又让学生在探求中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这样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的小学班级人数较多,放手让学生探求会较难让大部分学生朝着教师的确定目标出发,在一节课里面要在自由的科学探究中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就有较大的难度。

问题分析:

存在上面的问题,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1.学生个体认识不够。小学科学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就是“副科”,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那么重要,科学课只是一个“玩”的课程,如果有实验做那么上课还算投入,如果是理论较多,那么学生的上课兴趣就会全然不在。

2.教师认识不够。第一,除了学生有科学是“副科”的认识外,教师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反正不用做什么调研考试,科学课效果怎样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学生家长也不怎么关心学生的科学成绩。第二,教师认为小学科学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验都是非常的简单,上与不上、做与不做效果都不太明显,就算不讲学生也知道或者见过这个现象。第三,学生到了中学后都会重新学过小学的科学知识,当然包括科学实验,所以上与不上、做与不做没有多少关系。

为了解决上面的种种问题,我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学科

在别的教师眼里,科学学科可以是“副科”,但是身为科学教师的自己绝对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教师自我都放弃,认为自己的学科不太重要,学生又怎么会重视科学呢?只要学科老师自己重视本学科,把科学课也当作语、英、数这样的课一样,认真备课,认真上课,那么就会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也会尊敬你这个科学教师,那又有谁会说科学课是“边缘”学科呢?

二、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

能否顺利完成科学教学,有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能否顺利完成实验教学,要顺利完成实验,那么就必须要购买较多的实验材料。如果教师不能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在课堂中没有实验器材,那么又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呢?所以教师在端正自己态度的同时必须争取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在实际教学行动中让学校领导知道自己是非常在乎科学课的教育的,而科学教育中实验是非常重要,那么有哪个领导不给科学实验室购买实验材料呢?

三、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让学生重视科学学科

在有了上面的两个保证,那么教师就要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重视科学学科。让学生重视一个“副科”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必须到实验室

现在基本每个学校都有科学实验室,但是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是带学生到科学室去上课,因为带学生去实验室上课会麻烦,纪律比较难管理等等,但是我个人认为科学课就是要到实验室去上课,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2.课前必须提醒学生准备以下工具:科学书、科学实验记录本、笔盒等

由于学生要到实验室去上课,所以会经常忘带这种或者是那种工具,所以教师必须经常提醒学生带以上的工具。教师经常提醒学生,也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非常重视科学课,也让学生重新认识科学课不是“边缘”学科。这里重点提出让学生带上“科学实验记录本”,这个本子相当于语文、数学、英语中的作业本,让学生养成做完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而且实验报告要上交,教师要认真批改。

3.课堂中认真规范实验操作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准备,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内容的增减。在实验室中让学生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学生在遵守实验操作纪律的过程中可以放手实验。注意一定是要让学生在遵守实验操作纪律才能放手给学生实验,因为实验中有很多涉及安全和能否让实验成功的步骤,如果学生不按实验纪律来做实验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这样就解决了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问题而且又能准确获得科学知识。只要教师做到了规范实验操作这个环节,那么前面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4.建立科学兴趣小组

让平时那些喜欢科学的同学参加学校的科学兴趣小组,小组设定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样既能让这些有兴趣的同学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让科学兴趣小组在其他同学中起到一个先进模范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老师是非常重视科学学科的,而且在科学课里会学到很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5.以小发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在科学中会学到很多生活知识和科学原理,让学生进行小发明创造,这样不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自己也能通过运用科学改造我们的生活。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2

一、直接经验与体验式学习

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分别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探索与发现、实验及操作等行为,认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教师,从书本和课堂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老教师过分重视间接经验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尤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只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知识掌握上,强调学生重复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在学生的认知上,只强调学生对知识和规律的认知,忽视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小学科学是一门依赖于自然科学的综合类学科,对知识和规律的认知仅仅通过间接经验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体验式教学是认知和非认知的结合,是过程和结果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获取的是直接经验,就像人学习骑自行车一样,一旦学会了,即便很久不骑,也不会忘记,但是对于书本上记忆的公式或定义,较长时间后就容易遗忘。

二、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学生体验的合理性

小学科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与小学科学的教育理念相统一的。首先,小学科学和体验教学都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完整性。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不但涉及世界观还涉及价值观,完整的科学教育既教会学生做事,又教会学生做人。而体验式的学习,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还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反省。其次,小学科学和体验式教学都强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学习不但是知识的学习,还是社会性、实践性的学习。小学科学教学强调学生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技术处理日常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而体验式教学则是以学生的自主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和能力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符合两者的教育理念及教学目标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体验教学的方式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知识和经验,最终形成科学系统的态度和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

1.通过自主探索和实验获得体验

自主探索和科学实验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神秘性和诱惑力,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特殊的感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利用自主探索和实验,不但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探索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绝缘体和导体教学,老师可以准备电池、电珠,然后让学生们找生活中甚至是自己文具中的物品,来探索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最后通过学生的实验,让他们总结一下,并且发现其中的规律。最终让学生自己确定绝缘体和导体的概念。在总结和归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老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即可。在探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绝缘体和导体的认识。

2.通过观察获得体验

观察也是体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不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增加体验。例如可以考察校园,对校园内的所有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且能够为每一种植物制作标识牌,将它们的科学名称、种类、特征进行描述。对于较大型的树木,还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胸径、高度等等,最终编写一本完整的校园植物图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大部分的植物相关知识,例如植物分类、野外辨别植物的能力等,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欲望,在活动中感悟了大自然的美,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

四、结语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1]夏金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文理导航,2013(02)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4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3.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5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世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1、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不够齐全。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学校从硬件到软件的配备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诸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及科学等方面的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得以充分运用。

但是,从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来看,发现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虽然有关科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实验器材有一定量的配备,可是相当一部分却不能与小学科学实验的实际教学相匹配,如“斜面”的实验材料,这个关于“斜面”的实验材料不易于小学生的实验操作,更适合于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另外,学校对科学学科实验所需的用品重视不够、配备不足,缺乏必须的实验材料,如石灰等等。作为任课教师,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小学生,他们更没处可取,实验只能是教师说说、学生听听,甚至用实验视频代替而已,学生的实际实验成了“空谈”,难以发挥科学实验的真正作用。

2、科学课程教学缺乏专职教师。

科学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专职教师,这一现象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校往往把科学课作为“副课”来对待,教学安排上往往也是让科学学科“靠边站”。通常情况下,科学学科的任教教师大都担任着班级班主任、语文学科或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班主任除了正常的班级学生管理和所任学科的教学同时,还要处理日常的学校或班级的随机事物,占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奈之下,科学就成了“兼”课,成了“副课”,导致了任课教师倾注在科学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疲于应付。再者,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不够充裕,科学课往往被安排给一些面临退休的老教师担任,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不够,且没有足够的“科学专业知识”,上课也比较随意,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3、对科学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部分学校领导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遇到上级教育部门对科学学科的教学进行督导或检查,学校往往疲于应付,临时“备战”,强调科学学科教学是何等的重要,但事后又往往是有布置无落实。长期以来,由于基层领导的不太重视,又由于没有设立专职科学实验教师或实验员,实验室发挥不了它应有的“科学实验”功能,学生很少进去上科学课,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们对科学课普遍不够重视。再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存在着科学课被挤、占等现象。

其次是受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科学课得不到教师应有的重视。目前农村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被受关注的程度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任课教师、不论是家长还是小学生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占据了小学生相当比重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相反,科学学科没有引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及学生的足够重视,一直以来,在小学阶段许多地方农村学校将语文和数学列为主要学习科目,其他课程视为“副课”。相对于语文和数学的集体统考,小学科学在领导、老师、家长及学生的心中就成了可有可无,尤其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家长的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态度。

4、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学校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备,往往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科学实验不能正常开设。尤其是为了应对上级对实验教学的达标检查,经常是任课教师自己填写一张“实验通知单”作为检查的材料,或者自己挤出点时间匆忙去做实验准备,简单从事,不重视过程和效果,这样一来,备课时间少,课前准备不充分,学习目标不能很好达成,实验效果可想而知。

5、学校实验室不能专室专用。

学校实验室常常是全校教师召开会议、学生座谈、教师讲公开课的“专门”场所,更有甚者其它学科的教师常常就近占用实验室上课。还有多次去实验室准备上课用的实验器材,管理实验室的教师有事请假了,打不开门,什么东西也取不出来……

6、科学课受安全问题的制约。

有的科学课内容是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大自然中去的。但是现在安全问题就像是悬在每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头顶上的一根高压线!谁也不会因为一节成功的科学课、一节实用的科学课而把学生带出教室,况且请示领导也不会批准的!因为下一场小雪,领导都开会三令五申要班主任强调学生不能玩雪,不能在校园里跑!这就不难理解了。

(二)如何改善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几点看法

1、进一步强化农村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科学课程教学”的责任意识,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学校领导对科学课程工作的管理,营造广大师生重视科学课程的浓厚氛围;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课”,确保科学课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

2、科学学科教师队伍要专业化和年轻化。保证任课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科学学科教学上,并为科学学科注入活力和新思维。

3、学校实验室配备专职的科学实验员,为科学课教学提供应有的实验支持,以保障科学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4、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要端正思想,加强管理,确保学校实验室专室专用。

5、适当加大科学实验室的资金投入,配备切实可行的科学实验器材。

6、在学校范围内定期定时组织关于“科学内容”的学生活动,以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信心,积极营造学习科学的浓厚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6

一、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定义

小学生科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是小学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课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辅助手段。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或是指导学生运用特定的教学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所研究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探索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教学所需的情况,创造特定的条件,从而引起所研究事物的变化,让学生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二、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当今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经趋于完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主观因素,主要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安排不合理等。要使科学实验教学走出困境,就必须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主要以从实验中学习抽象的知识为主。科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现象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

每个学生都喜欢实验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其不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常常是毫无目的的、跟随心意随便看,容易偏离实验的观察目的。在自己操作实验器具的过程中常常不明白操作思路,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做试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操作规范。比如在《电路的研究》这一节课上,先给学生预备好灯泡、导线、电池等实验用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想办法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在实验开始以前可以先将一些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的任务要求和操作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目的达到,实验顺利完成。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刻板的说教式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有趣的磁现象》《做一个钟摆》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时,可以给学生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实验,在玩耍中将所需的知识深刻地记在脑海中。

(二)巧用电教,形象直观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电教类辅助教学工具深得教师们的喜爱。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等各类教学素材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课本知识。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子模拟实验,将那些无法用仪器演示的科学现象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此外,一些科学课中的新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演示来向学生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演示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奥秘,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大自然中并在大自然中进行研究,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温习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学生仅通过课堂知识是无法全面深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多进行科学实验,将大自然中的现象和所学课堂知识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延伸课堂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所讲解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有效评价,天天进步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始终以饱满的情感学习。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措辞,所讲的评价符合小学生的水平,才能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有如下的激励语句:“老师发现你不仅回答得很好,听得也很仔细!”“某某同学今天表现真好,字写得也很工整!”“老师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你能做到!”“某某同学今天拾金不昧,捡到东西第一时间交给老师,大家鼓掌表扬一下!”“你真棒,做得很好,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你要加油哦!”“摔倒了没关系的,起身拍拍身上的土,男子汉要坚强。”等等。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在第一时间给予评论,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激动万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做到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就要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和好奇心为宗旨,使学生以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品质去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为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难点相结合,就会使实验课教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结语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实验;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是一门充满了生活乐趣的课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合理的教学实验是离不开的。小学科学涉及的实验众多,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需要的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的过程,掌握科学小实验的操作过程,这样才能够合理地进行科学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提高对科学的认识。

一、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兴趣

1.根据情境需要选择实验材料在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选择的实验材料应该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将需要讲述的知识清晰地展示出来,提高课堂实验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选择材料。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设计的实验也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教学的情境,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在进行《相貌各异的我们》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依据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材料。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带有磁性的拼图和铁皮展板,然后给学生描述一下心中的好心人的相貌,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拼图。这种科学小实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欲望。

2.依据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材料在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实验的内容,依据实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选择的实验材料要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要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还要能够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中,而不会过分被实验材料吸引。小学科学的实验多种多样,不同的实验需要的实验材料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每种实验的实验过程,做好充足的实验材料准备。

例如在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小苏打和白醋,让学生对这两种物品有清楚的认识。然后对这两种物质的特性有清楚的观察了解。教师不同的实验过程就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若是教师直接给学生展示白醋和小苏打,学生只是记住了这两种物质,并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若是教师给出一种白色的粉末和一种透明的液体,让学生根据仔细的观察猜测这两种物质是什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进行开放的科学实验,掌握科学方法

小学科学的实验和生活都非常接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进行开放性的教学实验,让学生能够将科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摆》这一课学习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的要求,告诉同学们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然后摆动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再次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摆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学习,将思维固定住了,不利于科学的实验探究。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给同学们提供秒表、钩码、细线、支架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进行随意的组装,学生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实际就已经对钟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次询问同学们,钟摆的摆动频率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同学们主动的进行科学实验,然后就会大胆地假设。教师再次鼓励同学们对自己的假设进行科学的论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出摆的性质规律。最后教师再补充伽利略在摆的发现和利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到科学的实验过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的局限性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科学的教学场所转移到了生活实践中,非常重注学生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体会大自然。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校内外结合、室内外结合,让教师带领着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果实、花、叶、土壤、石头、鱼塘,从而提高学生感受自然的能力。

三、鼓励小组合作的实验,提高团队能力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规律,保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差不多,小组内部的成员各有特点。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小组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做好监督和引导作用,帮助小组克服重要的障碍,让小组能够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在小组工作的时候,每个成员都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将集体主义发挥出来,让同学们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完成小组实验之后,每个小组的成员要进行知识的交流和补充,在分享中进行提高,从而加深对科学实验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导体和非导体”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每个小组中都要有操作员、监督员、记录员、材料管理员、汇报员等,让小组的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8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制作;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初中生进行科学实验制作的意义

初中生都是一些13~16岁的小孩子,正处于充满想象、充满憧憬的年龄阶段。他(她)们已经开始接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自然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学习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科学知识的运用激发了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也产生了一种想法:我能不能也用这些知识做个小发明、小创造呢?于是,这种要进行科学创造的意识就开始出现了。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初中生要开始有意识的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是开始由理论走上实践迈出的第一步,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一步如果我们给他们引导好了,这对以后让他们自主的进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在对一些小问题进行探究后才一步一步的走上科学发明当中去的。

二、初中生在进行小科学实验探究、作品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初中生有创造的意识是进行实践活动、科学创造的基础。但是还需要通过很艰苦的实践检验。实践的艰苦性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

1.初中生本身掌握的知识与要进行的小科学实验制作之间存在严重的差距

由于初中生刚刚开始步入自然科学的大门,对很自然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怎么做,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如果一旦要自主进行小科学实验的话,知识的狭隘性就比较明显了。知识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往往不知道该从何、怎么做、哪里找材料、找资料、怎样才算成功等等。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知识的狭隘性带来的。有些人或许会说,学生不会做正好可以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啊。这也许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就会遇到非常大的麻烦。试想一下:比如某学校要开展一项科学实验设计大赛,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小作品,这样的话很多学生就会凭自己的想象去做,对于实际操作就不会做出正确的估计,他们往往想象的都是一些很理想状态的情况(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面),如果一遇到麻烦他们只知道问老师,依赖性态强,很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话老师怎么能忙得过来呢?所以说,学生自身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但是,并不是说学生就不可以进行小科学实验的探索了,只是学生探索的广度、深度不够,不能做出一些有影响、高质量的作品来,只能是对某些方面做一些改进。

2.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不足,有待提高

做科学实验、制作小作品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是不行的。这种不足主要是表现在学生们对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不了解、不感兴趣,很少有自己动手制作小作品的机会,体会不到实验当中技巧性的东西,也就缺乏了本身的创造力。这一点大家体会最深的就是我们国家在奥林匹克竞赛上拿金牌是常有的事,但是拿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却一个也没有。这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就反映在这动手方面我们还是做得不足。

3.进行小科学实验的条件不是很充足

很多人都会想,你要做实验那肯定是在实验室进行。现在看来,这样的话是不对的,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实验不一定在实验室做,但必须要具备一些实验室里才有的条件,比如说某些特别的仪器、设备、条件等等。这些在普通家庭里是少有的,有些是不具备的,特别是一些条件落后的学校,实验室的设施非常的简陋,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设备。以上的几点基本上是初中生在科学实验、作品制作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大部分辅导老师感受最深的头痛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1.要做好选题的准备

学生要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作品制作的第一步是选题,也就是他们要做什么,这决定了学生创造的大概方向和目标。学生们的知识性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把选题与学生能够了解的或者是经过讲解后可以接受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进行这项科学探究、作品制作的价值所在。比如,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能不能把它运用到各种器件中去,提高器件性能、能不能把它运用到工厂里去,为工厂提高利益等等。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地的调查,做出一些调查报告,研究我们选题的可行性、操作性等等,不要盲目的做。

2.做好科学实验、作品制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选了题之后,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查找资料、了解这个题目的最新动态、理论知识、查找科学试验和作品制作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等等。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走上实际操作的第一步。很多学生在找原材料中不知道去哪里找;有些材料没有的,能不能用别的材料来代替;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原则、哪些技巧、哪些方法等等。准备工作的充足与否往往决定了你对整个实验、作品的实施情况。

3.科学实验、作品制作的实施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96-01

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科学实验小常识篇10

关键词:科学课;初中生;实验;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3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19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创新的充分体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初中生对科学实验更加感兴趣,不仅轻松掌握科学知识,还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铺垫。因此,科学教师还要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择贴近初中生日常生活的实验内容,从而使初中生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初中科学教学经验,详细阐述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此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科学教师设计的实验教学活动需要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让初中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找到乐趣。适时地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个性的发挥。因此,科学实验必须要做到创新,只有创新,才会源源不断地给予初中生探究的欲望。我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会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和学习机制,促进初中生形成合作意识。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需要科学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教师要避免由于错误的指导给初中生带来困惑的现象。比如,在做“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时,先带领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和视频,让学生对导电性有初步的认识,然后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任务,有的画电路图,有的连接电路,有的做实验记录。然后当电路接好以后,分别让学生把金属丝、塑料尺子、铅笔芯、粉笔、盐水等连接到电路的待测区,监测这些物质哪个导电,哪个不导电。当初中生的实验兴趣高涨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讲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各种物质,防止触电现象的发生。

二、抓住科学实验教学重点,锻炼初中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科学课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科学教学要让中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意识,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实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科学技术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锻炼初中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我在科学课“汽化与液化”教学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我先带领初中生回顾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然后让每个小组去探讨造成玻璃上出现的一层水雾是如何形成的?最终经过讨论学生会得知是液化的作用。根据上述导入,我组织学生做水沸腾实验,实验目标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沸腾温度。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烧杯,杯中装100克温水,将烧杯放到石棉网上进行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间的孔内穿入烧杯,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然后当水温升高到90摄氏度时,让学生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至水沸腾,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最后组织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的记录画出水温变化曲线。通过这次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使初中生更好地了解了物态变化。

三、实验教学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初中生的小组合作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为初中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初中生可以在小组中发挥优势,展示才华,锻炼能力。初中科学教师在日常实验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要让初中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勇于探究、合作互助、热爱科学的好品质,就成为了初中科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比如在讲“物质的酸碱性”时,这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在做实验之前先让初中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酸性的,哪些物品是碱性的。学生首先想到的酸性物品就是醋,我还会及时补充,橘子汁、柠檬汁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酸性。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pH试纸,因为这种试纸在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自觉参与到试验中,激发初中生的小组合作习惯。我给每个小组分发足够的pH试纸,以及食醋、洗洁精、食盐水等待测溶液,然后引导学生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检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从而准确的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经过对比,食醋属于酸性,洗洁精属于碱性,食盐水属于中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