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十篇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十篇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37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1

关键词:硬件;课程体系;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21-0023-02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计算机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软硬件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技术基础指软件技术基础和硬件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语言、通信和网络原理,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指本专业常用软、硬件的应用技术。在这三个层次中,硬件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还是工业控制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硬件支持非常了解。由于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硬件课程的设置、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多数学生的硬件能力都比较差,基本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对此本文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教改思路和方法。

1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硬件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计算机硬件发展速度太快,教材知识相对落后,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其次是实验条件差,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无法锻炼实践能力,学习困难较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当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方面的偏离:目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包括社会各类计算机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2)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硬件课程的教学实施比较困难,设备投资大,通常每门课程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相应辅助设备,且对实验室辅导和维护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多数高校在硬件课程及实验条件建设方面都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的时间过少,而且验证性实验占绝大多数,造成学生硬件动手能力普遍低下,其创造力无法得到训练,这导致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在教学上的不足。其中的客观原因是学校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没有条件开展自主创新性实践活动;而其中的主观原因是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过小,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指导能力也有限。另外,部分理论教学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

(3)在教材方面的欠缺:一般教材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且教材知识相对落后,许多客观条件原因限制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的更新。其一,计算机硬件发展太快,真正能反映当今世界微机领域新技术的微机原理教材太少,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几乎没有。其二,计算机硬件知识存在不直观,最新的硬件知识往往包含许多较复杂的技术,讲述起来抽象、枯燥,教学方法可视性和直观性差,致使学生对硬件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学习起来不太容易,教学效果较差。由于组织和实施教学的难度非常大,许多教师偏向于讲述旧的知识。其三,新知识的过快更新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教师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

(4)课程教学系统性方面的不完整:课程教学系统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各相关课程以及教材之间的分工与衔接不够规范。其一,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其二,在硬件课程之间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其三,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其四,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突出。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健全。

根据计算机硬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加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提高硬件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改革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高校计算机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2提高硬件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认识

计算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统一,计算机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以硬件为基础执行程序的过程,所有硬件的工作都是软件驱动的结果,而计算机的优良性能是通过复杂的硬件系统结构换取的。只有对软件的载体――硬件、硬件组成、硬件的工作原理理解才能对软件是怎样依附于硬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飞跃的认识,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各硬件课程开设时,应首先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建立起与软件之间的联系。同时介绍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应必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硬件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这门课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在开设各门硬件课程时,可开设相关课程的专题讲座及相关的学术报告,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加大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以促进学生对硬件实践的重视。从而改变大学课堂上“重软轻硬”的现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一个it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2正确处理内容先进性与教学适用性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并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适时跟踪学科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是必要的。首先作为课程教学,应尽量选用能反映目前计算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能体现出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计算机硬件教材,重点要突出基本原理思想和基本方法技术的阐述,以使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硬件知识。其次又要重视其实用性的一面,尽量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上流行技术、流行产品、流行工具的距离,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硬件、软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来独立获取、掌握新知识、跟踪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新应用的能力。使课程的组织内容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固有规律、学科的内涵及联系,以及人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在系列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来解决。

2.3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硬件和软件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计算机硬件知识必须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组成及其核心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以使学生能学到较系统的先进硬件知识。因此,首先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注意知识点的重叠和互补,以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其次要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教学之间的勾通,对软硬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穿插。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利用高级语言对硬件进行编程的实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课程中,联系“操作系统”课程中i/o管理、内存管理、CpU调度等知识,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必要的知识关联,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解决好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计算机硬件技术内涵丰富,学时少和内容多、要求高将是一个一直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一要靠系列课程内外体系的整体优化,找到一种相对来说能动态跟上计算机硬件发展步伐的教学和教材新模式;二要靠课程各教学环节功能的统一运筹、合理调动和多种教学方法模式的科学设计、统筹配合;三要靠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现代化。

2.4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才能满足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一方面必须增加对硬件实践设备的投资,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一些实验设施,尽可能建设一些与本校教学特点和教学条件相匹配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还要改变现有的硬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增加教学实践的内容,尤其是创新类和设计类的实践环节,并开设硬件综合设计的课程。

3结束语

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对推进课堂教学建设,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玲娟,郑彦,王绍橡.计算机课程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钟乐海,王朝斌,唐新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王元亮.计算机教育与素质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2

石泽全

(名山石泽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须条件,如何编制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中,要体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及数据结构最常用的一般方法。目前计算机的语言种类数以百计,但就语言构成的程序结构而言,都包括了顺序、分支和循环等基本结构,数据结构中以数值型数据、字符型数据和数组等数据为基本类型,程序设计的方法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为主。这些是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突出体现的基本知识。

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不应以某种计算机语言为蓝本进行介绍。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主次关系,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然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脱离具体语言进行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3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

一、引言

计算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家用计算机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对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二、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三、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四、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佩珠.电工电子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5).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4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

一、引言

计算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家用计算机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对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二、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三、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www.133229.com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四、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佩珠.电工电子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5).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5

而淘汰计算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且不存在被损坏的风险,方便学生操练,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建构计算机知识。

一、触摸废旧计算机,全息认识部件

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设备具有直观展示功能,把废旧的硬盘、内存、CpU等实物提供给学生,为辨认部件提供直观材料,增强感性认识。

1.拆卸计算机,认识部件

一个人可以从手、耳、眼多种器官接收信息,使用的器官越多接收的信息量就越大,对事物的理解就越全面。学生在打开的主机中找到CpU、内存、硬盘、主板等设备,在触摸中认识各个部件,加深印象。同时,通过零距离、多角度的观察研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拆卸内存时,学生发现插口上有一个小小缺口,以为是不小心弄破的。教师抓住机会说:“请仔细观察内存插槽,有没有与这个缺口吻合的地方?”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个缺口和插槽中的凸起部分刚好吻合。教师说:“请你们按不同的方向插内存,是不是都能插入?”学生尝试后得出,插入内存是有方向的,如果方向不正确不能插入。通过触摸内存,学生才有机会学到电脑部件有防插错设计。

学生通过触摸实物,拆卸设备,加深了对硬件的印象,掌握更多的硬件常识。

2.观察设备,全息了解部件功用

学生不仅要熟知硬件名称,还需要了解它们的功能。由于学生观察不到计算机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很难体会各配件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全息观察硬件设备,从多角度学习设备功能。

如CpU功能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CpU,知道上面有许多针脚,再仔细观察主板背面,有许多线路都集中到CpU插槽上,从这个制造工艺上就能形象说明CpU是计算机的中心,起着控制其他部件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拆卸设备,零距离触摸计算机,学生全息观察硬件,直观理解设备的功能。

二、对比历年计算机设备,感悟硬件发展规律

计算机发展史和发展规律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发展没有多少经历,在理解这方面知识时缺少感性认识。而淘汰的计算机设备中有不同时期的配件,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通过对比观察能直观地体现计算机发展规律。

1.查找时间标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器物、遗迹等有形物都是历史的记录和佐证。同样道理,要让小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也可以借助留下来的淘汰设备,用实物见证历史。收集不同时期的硬件设备,把它们拿到课堂上,就成为鲜活的学习材料。

教师在教学计算机发展史时,出示三块代表不同时期的主板,请学生猜猜哪块主板生产时间最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主板上标识的生产日期来验证推测。学生发现其中一块是1994年生产的,看着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主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生产的吗?”这样就把学生引入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学习中。

2.连接外接设备,感悟计算机发展规律

通过主板接口数量的变化,能够揭示计算机发展规律。生产时间越迟的主板集成度越高,主板上接口更丰富。教师利用三块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主板,让学生观察操作,感悟计算机发展规律。

学生把麦克风、耳机、网线、显示器分别连接在三块主板上,最早生产的主板需要插入相应的显卡、网卡、声卡等才能实现(如图2a所示);连接稍晚生产的主板接口,需要插入网卡才能连接网线(如图2b所示);连接最迟生产的主板,无需插上板卡(如图2c所示)。而且生产时间早的声卡插孔颜色均为黑色,容易插错;后来生产的声卡插孔颜色不同,与耳麦插头颜色一致,不容易插错。

abc

图2

通过插拔板卡和连接设备操作,学生观察到主机内部插的板卡越来越少,同时连接外部设备的操作越来越人性化,有防插错设计,直观了解到计算机设备具有集成度越来越高、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的发展趋势。

三、清理废旧计算机,操习防护知识

计算机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清理淘汰设备,了解掌握计算机防护知识和技能。

1.清理机箱,掌握计算机防尘知识

打开废旧机箱,学生可以看到淘汰的主板上有一层厚厚的灰尘,借此告诉学生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灰尘,主板热量散发不了,最终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通过形象的实物例证,学生感悟到计算机工作需要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

通过清理主板,掌握计算机防尘的操作技能。用刷子刷去主板(如图3所示)和CpU散热风扇上的灰尘,再用老虎球吹干净(如图4所示),保持机箱干净。

图3图4

2.维护内存,掌握计算机防潮知识

学生很难理解计算机防潮知识,教材中用家电防潮来说明计算机需要防潮。学生对家电防潮知识了解也不多,教师可以用淘汰设备上的金属氧化物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防潮知识。

学生观察到内存与主板插槽接触的金属片(金手指)的颜色是黄色的,有些地方颜色发黑,如图5所示。金手指变黑就是金属氧化现象,氧化是环境潮湿引起的。用事实说明空气潮湿会造成金属氧化,从而引发接触不良,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利用淘汰部件上的黑色氧化物,向学生形象解释计算机防潮的重要性。

学生用橡皮轻轻擦去金手指上的黑色氧化物(如图6所示),增加触片导电性,学习掌握清理氧化物的技能。

图5图6

四、安装废旧计算机,理解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组成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由于学生使用的计算机都是已经安装好的,他们体会不出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更不清楚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

学生利用学校淘汰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安装,教师可适当点拨,以帮助他们形象理解这些知识。

1.组装配件,认识硬件系统

安装一台计算机首先要安装硬件设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安装主板,插入CpU、散热器、内存,连接好外部设备。安装好后打开电源,学生发现开机后屏幕上只显示一行行白色的英文和跳动的光标(教师事先格式化硬盘),无法输入文字和画画,由此体会到此时的计算机只是一堆硬件,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不上是一整的计算机,要使用计算机必须要有软件。

2.安装windows,认识操作系统

学生用Ghost系统安装盘启动,把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到计算机中。安装操作系统后,学生尝试对文件和设备进行管理,如复制文件、建立文件夹、调整音量等操作。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用来管理硬盘中的文件和设备。

3.安装金山画王,认识应用软件

其后学生发现还不能输入电子文档、创作多媒体作品,需要安装相应软件才能使用。学生学习安装金山画王软件,通过安装软件认识到要用计算机学习和工作,需要安装相应功能的软件,这些软件是为某个任务设计的,统称为“应用软件”。

教师对学生在安装系统过程中认识到的计算机软、硬件之间关系,用计算机系统图表示(如图7所示)。

图7

学生通过组装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一系列操作,并结合软、硬件关系图理解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五、试验废旧计算机,掌握病毒防护技能

病毒防治是安全使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很少遇到计算机病毒,对于病毒的真正危害认识不深。如果让学生亲历病毒感染所带来的麻烦,给他们内心以强烈刺激,定会增加病毒防范意识。

1.病毒实验,体验危害

教师在一台淘汰的计算机上安装好操作系统,但不安装任何防毒软件。学生试着连接教师指定的网站,下载并打开运行软件。结果计算机运行速度马上慢下来,文件图标也变成了熊猫烧香图案。原来下载的文件中有熊猫烧香病毒,运行软件时激活了病毒,导致运行速度变慢,图标被修改。学生通过实验和操作,切身体会到病毒危害及其严重性。

2.安装防毒软件,学会技防

通过上述操作后,学生已经体会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自然想到用防毒软件进行防护。学生从学校网站下载防毒软件,并安装到计算机中,学习设置病毒库的更新。通过安装反病毒软件,更新病毒库,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防毒知识。

3.学杀病毒,培养防毒习惯

要想使计算机长久健康运行,需要有良好的防毒意识。教师以实验中有病毒的网站为例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下载的软件进行病毒扫描,确定没有病毒再使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防毒习惯:下载软件要到正规网站,并养成随时扫描病毒的好习惯。

学生在淘汰设备上进行病毒实验,体会病毒的危害,掌握病毒防护知识,培养良好的防毒习惯。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和掌握计算机防毒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2]陈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用书(五六年级合用)[m/CD].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6

关键词:系统观;计算机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传统上主要讲述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功能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互连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从2009年至今,在计算机考研统考中,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占了约1/3的分值比例。

随着计算机科学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计算机组成原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改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改进。从计算机科学的长远情况来看,未来的计算机设计、应用更需要从系统角度考虑,所以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进行教w改革很有必要。

二、教学改革原因分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但随着计算机结构的复杂化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化,通常用层次结构来描述计算机系统。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描述如图1所示,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讨论传统机器m1和微程序机器m0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思想。

但这种主要关注硬件部分的教学思想,弊端早就被感知,在国外的教学中也早被摈弃。如patterson和Hennessy教授曾指出,“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系统运行环境的硬件技术是否了解、了解多少,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软件系统的性能。同样,硬件设计者必须了解设计决策将对软件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硬件、软件应一起考虑的思想,在我国正逐步推广。如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所生产的teC-Xp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其提供的实验内容既包括对CpU结构的设计、机器指令的设计等,也包括使用Basic语言的软件设计。

从计算机考研统考对一般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所起的指导性作用来看,也在强化这种软硬件结合,即不能把计算机组成原理只作为一门硬件课程来看待。表1统计了2009~2014年计算机考研统考试卷中软硬件内容相结合的题目。

表1软硬内容结合题目统计

而从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和通信为互联网打开了大门,到了90年代,一个很重要的革命始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传播。现在值得期待的是嵌入式和互联网融合的成果――物联网的出现。很难想象未来20年计算机科学会是什么模样,但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法科思指出:计算机科学的范围正从算法和程序逐渐向系统转移。在这样的系统发展观下,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样的基础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最初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了如指掌。计算机体系中的硬件、软件、编译器以及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既简单又透明。然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趋复杂,这种明晰性不复存在,导致一种无法避免的结果,即领域专业化,使多门计算机科学领域应运而生,每个领域只涵盖学科的某一个方面。如果学生或计算机从业人员不能把多门课程知识融合到一起,他们常会产生不安的感觉,因为他们没有完全透彻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是如何紧紧地关联在一起的。

21世纪的社会结构中,计算机将成为关键支柱。过去的计算机研究以性能作为主要的优化目标,现在必须认识到常规的计算机已经被上下文计算(如传感器、移动终端、客户端、数据中心)所取代。这种转变更强调超越性能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就应强调多门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比如,计算机运算器部分内容的讲解,既需要基本的数字电路知识,也需要介绍基于FpGa或CpLD的电路设计,因为将来的系统应用可直接采用可重用的ip(知识产权)核。在基于FpGa的电路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从基本功能部件设计开始,设计CpU、存储器和接口,最终将CpU、存储器和i/0接口通过总线互连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进一步考虑我们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构造计算机系统,他们未来主要的工作只是使用计算机或编写计算机程序,所以在教学中对内容的选取也应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解。比如,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内容的讲解,应该考虑在实际语言程序中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程序中常见的问题与误解。针对流水线等处理技术与编译优化相关,可以以mipS为模型机进行介绍,利用mipS模拟器为编译技术的实验提供可验证实验环境。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重视多门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增加了很多教学内容,这无疑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所以此时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较多的教学内容下,教师不可能进行知识的详细讲解、分析,所以应该深刻理解课程的重点,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情况,在必要时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针对无符号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可启发学生分析C语言下和JaVa语言下的不同处理,最终理解计算机对数据运算的处理本质。

(2)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多较抽象,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教学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实现环节,针对一个理论知识点,给出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浮点数的ieee754表示,单纯通过讲授来掌握其表示特点非常困难,如果在实际语言环境中(比如C语言)让学生看到浮点数在机器中的二进制表示,就会非常直观。

(3)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和实践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利用一套承上启下的基于FpGa开发板的综合实验平台,不仅能完成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设计验证,也能创新性地设计CpU及整机系统。但现阶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实验和实践的课时是受限的,能突破课时限制的开放式实验环境比较匮乏。

四、小结

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但未来的系统设计不应只考虑系统软件和硬件的交互,还要考虑系统和它的受控环境。目前的计算机科学教师常忽略对学科的宏观描绘,这也限制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探讨了系统观下的教学改革情况。

参考文献:

[1]马辉,王丁磊.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0-11.

[2]王丁磊.统考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6):91-93.

[3]王志英.计算机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和系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9):1-6.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7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趋势

一、引言

中国的计算机硬件是一个程序自动根据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其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和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管理、过程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各种方法,它是根据确定的是。该算法是准确定义一系列的规则,它指出如何给定输入信息在有限的步骤所产生的输出信息。

二、中国计算机发展现状

在中国现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的发展通过机械计算机,机电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未成熟的三个阶段。在中国现代计算机硬件、外设,已经超过计算机硬件的价值,超过一半的子系统、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技术方面。设备技术集成是非常强大的,不仅依赖于电子、机械、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取决于精密机械技术、电气和电子加工技术和测量技术和工艺水平等。新一代的计算机硬件是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可以通用信息处理,而且对知识的处理,有正式的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能够帮助人类未知领域的开发和获得新的知识。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中国在有限元计算方法、数学定理机器证明、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和贡献。在计算机应用,中国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管理和过程控制等,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实践也越来越活跃。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发展非常迅速,面对社会技术学科它是基于数学、电子产品(特别是微电子)、磁性、光学、精密机械等不同学科的基础。然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一些学科知识,但是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形成一套完整的相关信息表示、转换、存储、处理、控制和使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科学的大小,包括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技术方法和技术,包括计算机系统技术、软件技术、组件技术和设备技术和装配工艺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五个分支学科,即,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织与实施、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

四、计算机系统结构

程序设计者所见的计算机属性,着重于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硬件、软件和固件子系统的功能分配及其界面的确定。硬件子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冯?诺伊曼结构,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指令驱动”方式。当初,它是为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而设计的,并未预见到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等的出现,以及适应其他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软件子系统都是以这种冯?诺伊曼结构为基础而发展的。但是,其间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变革。

五、计算机软件

软件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软件工程三个方面。程序设计指设计和编制程序的过程,是软件研究和发展的基础环节。程序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规范、工具、方法以及方法学等。这个领域发展的特点是:从顺序程序设计过渡到并发程序设计和分币程序设计;从非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过渡到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从低级语言工具过渡到高级语言工具;从具体方法过渡到方法学。基础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起基础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软件子系统可以分为两层:靠近硬件子系统的一层称为系统软件,使用频繁,但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另一层则与具体应用领域直接有关,称为应用软件;此外还有支援其他软件的研究与维护的软件,专门称为支援软件。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方法研究和维护软件的过程,以及有关的技术。软件研究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概念形成、要求定义、设计、实现、调试、交付使用,以及有关校正性、适应性、完善性等三层意义的维护。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涉及上述全过程有关的对象、结构、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

六、中国计算机硬件产业

中国的计算机硬件行业包括两个部门,即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后者也称为信息处理产业和信息服务。计算机行业是一种节约能源、节省资源、高附加价值、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力量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把电脑产业促进繁荣的政策。计算机制造业包括生产各种电脑系统,设备终端设备,以及相关的设备、部件、设备和材料制造。计算机作为工业产品,要求产品有继承,有很高的性能,价格和综合性能。计算机自适应特别反映在软件兼容性,用户和制造商可以过去开发的软件用于新产品,保持价格高软件财富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减少用户的软件再开发时间和成本。提高性能,价格是计算机产品更新的目标和动力。计算机行业提供电脑产品,通常只包括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的一部分。通常,缺乏软件子系统来适应特定的应用程序环境的应用程序软件。为了使计算机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效率,但也需要设计应用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发展此外,计算机操作和维护,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人员,这通常是一个用户不能做。

七、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结合,改进了研究工具和方法,促进学科的发展。在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现在,计算和仿真研究工作已成为第三种方式。计算机和相关的实验观测仪器,结合数据的字段记录、整理、加工、分析和绘制图表,显著提高质量和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程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手段的质量、自动化。在理论研究方面,电脑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可以代替人脑的一些功能和加强。旧的数学在纸和笔操作,现在电脑成为了新工具,如数学定理证明努力的精神工作,有可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或部分完成。计算和仿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使一些主题派生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空气动力学、气象、弹性结构力学和应用分析和面临的“计算障碍症”,在一个高速计算机和相关计算方法开始突破后,推导出了计算空气动力学、数值天气预报边缘分支学科。使用计算机进行定量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会调查和自然语言的研究,电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仿真企业工位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57-02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等多个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为后续本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主板、CpU、硬盘、显卡和内存等一些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等,考试方式基本上也是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和硬件发展的新技术相结合,缺乏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学生对技能操作掌握不精,不能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电脑故障,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不强、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因此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此,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引入一种仿真企业工位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的教学实践,以实际需求为教学目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二、教学改革的理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是当前诸多高职院校促进教学改革的热点。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依据该课程的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基于仿真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岗位,以及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按三级台阶在工位上实施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内容的学习,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组成、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依托企业工位共享企业在行业中发展的最新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等不断深入、完善的知识体系。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教学并重”、“学为主体”的“情境教学考核”的理念,以新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模块的教学实践

(一)建立校企合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学校创建了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主要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建立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实训室和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软件使用实训室。具体措施是: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实训室的建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把企业淘汰或学校的旧设备包括显示器、硬盘、主板、电源和主机箱内的各种板卡、芯片和数据线等硬件设备作为学生拆机和装机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硬件组装和“系统点亮”测试的实训任务,与此同时还完成查找故障、检测故障及排除故障等实训任务。而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软件使用实训室的建设则用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软件安装及使用实训室,可完成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等实训任务。具体做法是:把实训所需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各种板卡驱动程序等都放在服务器上,然后利用网络设备按功能划分组成局域网并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硬盘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工具软件使用等一系列的实践技能操作。

(二)依托企业工位实施三级台阶教学

1.实施一级“入门”台阶教学。根据企业工位和岗位能力要求,该课程可整合为6个模块,分别是微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组装与Cm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维护与工具软件及笔记本电脑组成与维修等。这6个模块是由20个任务来驱动,学生是在完成模块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每个模块又是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如安装操作系统模块主要分5个任务: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升级、多操作系统得安装、各类设备驱动程序的下载与安装;系统备份与还原等。以硬件组装为例来说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充分运用。首先,在学生开始学习硬件组装前,教师先通过仿真软件演示组装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微机硬件组装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ppt课件和微机硬件实物的展示,由老师讲解微机硬件知识并演示组装过程。在完成硬件组装后,再播放教学视频,使学生对硬件组装过程有更加完整和清晰的理解。看完教学视频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实践微机硬件组装。

2.实施二级“硬件管理员”台阶教学。对于组装过程中的难点部分,特别是主板接口的认识和USB接口的安装可通过模拟软件来帮助大家解决疑难。最后,为了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硬件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可通过网络课件的在线测试系统来完成对知识的检验。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不仅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课堂教学,而且对课后教师辅导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网络课件正是以它突出的特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方便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下载ppt课件、模拟实训、在线装机和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

3.实施三级“硬件工程师”台阶教学。通过留言板和课程博客专栏的使用,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师生答疑解难,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硬件技术和发展动态,使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更新,紧跟时展的步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以职业素养的培训为核心,以职业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型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

(三)学生自主模块学习的教学改革

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讲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开拓的作用。教师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不管是安排自学、讲解重点和难点,还是组织课堂讨论或在讲授中穿插讨论,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原来“满堂灌”的过程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比如学习计算机故障诊断这个内容可采用情境教学中的故障模拟法:模拟工作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故意设置诸如计算机无故黑屏、蓝屏、重启或者数据丢失等诸多的计算机常见故障,依据故障现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己判断故障原因并给出故障解决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检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激发创新性思维并最终使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达到企业工位的能力要求。而对于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和调试这个内容,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开始。具体措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采用网络课件辅助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把一个综合的硬件安装项目分成各件部件的安装,主要包括主板的安装,CpU、显卡和内存条的安装,硬盘和各种外部设备的安装,数据线和电源的安装,其他外接设备的安装和机箱面板的连线及安装后“系统点亮”加电测试等6个任务来操作。每个任务完成后都由安装本人和项目小组长进行检查,最后由实验老师综合确认,这样以此类推最终完成加电检测及整个安装过程。这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不但可以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功率,同时还可把一个困难复杂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授给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给予纠正和解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组装与调试。

(四)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考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并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考核的重点,除了内容外我们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自主型创新教学课程考核是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以动手操作为主、理论答卷为辅,加强综合知识和思维创新的考核。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性能指标、硬件的选购、配机方案的设置进行综合理解和运用。可采用粗放式的考核方式,由学生到电脑市场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做配机方案的分析、论证。模拟客户需求,按目前电脑市场行情,按高、中、低档要求分析客户需求按最优性价比做配机方案。而理论考核可采用选择、填空、判断、解决问题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考核是考试的重点,以模块方式设置实践操作环节,每一环节都作为考试范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环节。考试方式可采用临时抽签方式,由抽签决定学生操作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注重每一环节的操作训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依托企业工位的真实工作过程,按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仿真真实工作过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训室,在校企双边环境下,融合专兼职教师的特长开展教学活动,专兼职教师在取长补短中建设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融声像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一体,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型学习的能力,把握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最新技术,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自主创新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瑞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m].北京:机工业出版社,2012:190-194

[2]王志刚.电脑组装与维护[m].北京: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295-310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9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述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篇10

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们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

面对这种状况,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立足学校实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不断改革。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中学实际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选择能体现计算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

在配置好学生用机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学演示用机的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能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学阶段,学生应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方法。这就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了操作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需条件,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如何构造软件运行的环境、如何从软件中取得帮助信息、如何使用软件的服务功能等,使学生通过中学计算机课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