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十篇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十篇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5:07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1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识别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丰富信息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故障也频繁出现,这给人们正常使用计算机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也有可能造成相应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硬件管理方面要加强,及时发现硬件故障并进行处理,才能保证人们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关于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分类情况

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真故障和假故障。所谓真故障是说计算机内部某些小零件出现烧坏或老化等故障,这些故障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计算机板面的正常工作有着影响,从而使得计算机不能够正常开机。而对于假故障来说,整个计算机各个板面完好无损,但由于计算机硬件安装过程由于操作的不规范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无法运行。例如,计算机电源与插座接触不良、主机与显示屏的连接口不稳、操作不符合标准等等。

2计算机硬件故障检测的方法

2.1直观检察法

对于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检测可以通过直观检察法来检测其明显的故障,直观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看、听、闻、摸等手段来进行。在故障检查中,看是最为主要的手段,而且在计算机的维修处理工作中也广泛应用,计算机处于静态时可以观察是否有烧焦部分的发生,而处于动态时,可以通过屏幕上的错误提示找出故障所在。听可通过声音来辨别是否有异常情况。计算机在一般出现故障时,开机启动的时候声音便会出现不同,通过听这些声音可以及时发现计算机所存在的故障,从而及时解决。闻主要是在计算机实际运转过程中,检测是否有不寻常的气味,如果出现异常气味,可以通过闻及时找出故障所在。摸主要是对计算机元件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地方,而且也可以通过元件温度的感知来判断故障发生与否。

2.2插拔检测法

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中,插拔检测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相关元件的插拔,进而确定故障出现的具置。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是,将机箱打开并且将相关测试故障的卡板拔出,重启计算机如果能够正常运转,说明卡板就是导致计算机故障的所在。

2.3卡板替换法

在计算机进行插拔检测之后,硬件故障不能有效解决,就需要进行卡板的替换。主要是将完好无损的卡板同型号的替换可能存在故障的卡板,如果在开机之后故障情况消失,那就表明替换下来的卡板就是故障的所在位置。如果故障没有消除,则需要进行其他卡板的检测。

3关于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处理的有效对策

3.1电源故障处理方法

计算机的电源通电之后,计算机显示屏不能正常显示、机箱不运转、无法开机等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是电源出现了故障。主要的应对方法是检查计算机电源线路,看其是否出现断裂、烧毁,电源插头是否接触不良。如果遇到较为特殊的情况,可以拆开计算机的电源盒进行全面细致的电源检查。

3.2硬盘故障

计算机系统故障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硬盘故障而引起的。随着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硬盘发生故障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硬盘损坏引起的数据遗失并不像其他硬件那样有可替换性,一旦发生严重的不可修复的故障,损失将无法估计。常见的硬盘故障有如下几种。

(1)系统初始化时死机。这种情况比较复杂,首先应该排除其他部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如系统过热或病毒破坏等,如果最后确定是硬盘故障,应尽快使用相关工具软件整盘备份数据。(2)磁盘扫描程序发现错误甚至坏道。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逻辑性故障,通常为软件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利用软件修复;后者为物理性故障,表明硬盘磁道产生了物理损伤,只能通过更换硬盘或隐藏硬盘扇区来解决。由于固态硬盘的使用坏道故障已经不可能出现。(3)主板无法识别硬盘。BioS无法识别硬盘,这是最严重的故障。具体方法是首先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及电源线是否正确安装;其次检查跳线设置是否正确。

3.3显卡故障

显卡出现故障后,往往不能从屏幕上获得必要的诊断信息。所以显卡故障比较难于诊断。常见的显卡故障有如下几种:(1)开机无显示。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或主板插槽有问题造成的,只需进行清洁即可。对于一些集成显卡的主板,如果显存共用主内存,则需注意内存的位置,一般在第一个内存插槽上应插有内存。(2)显示颜色不正常。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显卡与显示器信号线接触不良或显卡物理损坏。解决方法是,重新插拔信号线或更换显卡。此外,也可能是显示器的原因。

3.4内存故障

内存作为计算机运行效率的核心部件,其故障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工作的稳定性,诊断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接触不良故障。内存与主板插槽接触不良、内存控制器出现故障。这种故障表现为:蓝屏及错误提示信息。解决方法是:检查内存是否与插槽保持良好的接触,如果怀疑内存接触不良,关机后将内存取下,清理灰尘并装好即可。(2)内存与主板不兼容。这种故障一般会出现在升级电脑时,选择了与主板不兼容的内存。解决的方法是:检查内存条型号是否与主板支持型号一致。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出现新的功能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相关的故障,所以掌握一些计算机故障处理常识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及时的识别故障,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解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够高效的运转,从而为人类的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何青岩.刍议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识别与处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7:72-73.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51-0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相比较其它计算机类的课程,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知识更新快,当前it硬件技术发展异常迅猛,换代的周期由过去的两年左右发展到现在的不足一年,期间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其次是实操性强,强调对it硬件的感性认知。该课程在硬件的组装和硬件维护这部分内容上,非常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硬件的熟悉掌握程度,学生只能通过不停地接触,不断地研究各个时期的it硬件平台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最后是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多且分散,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特别是CpU、主板、内存等核心硬件,各种参数、定义和专有名词很多,学生要达到全面了解有不小的难度。因此,找到一种适合教授这门课程的方法,已显得非常重要。

一、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上当前it技术的发展步伐

由于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是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技术方面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作为教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笔者每次都要被究竟选择哪本教材所困扰,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现有的教材编写不好,而是内容陈旧了。一本教材,从出版社的安排,到作者的编写、定稿,再到出版、发行的环节,少则七、八个月,多则一年,即使作者在编写的时候已充分参考了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但中间相隔的这七、八个月,有相当多的内容也已显得过时了。

(二)传统的实训室教学的方式无法完全满足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需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通常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在实训室进行实物教学和实操教学的方式符合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如果能在实物教具方面得到满足,这应该是这门课程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了。然而,由于学生在刚开始练习硬件组装及维护时,即使教师把注意事项讲解得很到位,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硬件在学生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受损,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实训室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一般只会准备淘汰下来的电脑配件或者受损已无法使用的硬件,学生在练习时始终无法接触到主流的配件,也无法了解到主流硬件在结构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教学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二、教学平台的构建

为更好地满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专门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可实现理论知识点的随时更新,学生不仅能接触到最新的硬件知识,而且还能通过平台搭建的模拟环境,实现硬件组装与维护、软件安装与使用等课程教学的需求。笔者与本校的教师合作,借助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开发了一个教学平台,平台的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

(一)基础理论教学模块

基础理论教学模块精选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共计十三节,分别与教材上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相对应。在格式的设计和内容选择上首先是方便教师教学,为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兼顾到学生自学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该模块还具备很便捷的实时更新功能,教师只要以管理员身份登录该模块,就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知识点内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如此,可以保证该模块中的知识内容与外部技术升级和资讯信息的同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教材内容过时而导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硬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

硬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是课程教学平台的重点模块,笔者在设计该模块时,充分考虑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与学中找出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模拟,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该模块分有视频资源、组件识别、装机训练、排故练习四个子模块。

视频资源子模块中存放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安装的操作教学录像,采用真人录像操作讲解的方式,通过情景再现反映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安装的全过程。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安装,总会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讲解虽然已把操作的要点讲解清楚,但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让学生在课上消化和吸收。因此,保存教师的操作演示录像,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组件识别子模块考察学生对主要电脑硬件的认知。学生通过一个人机交互的环境,判断并拖动硬件到对应的位置,放置错误硬件会自动回归原位。学生通过不断练习,逐步能够准确判断和识别电脑的主要硬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硬件技术发展的情况有选择地添加最新的硬件资料,淘汰过时的硬件信息,以保证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电脑硬件技术的发展状况。

装机训练子模块则模拟了组装一台电脑主机的全过程,学生同样是通过一个与电脑交互的界面,根据装机的步骤和提示,按流程组装好一整的主机。教师同样可根据需要对安装的硬件进行调整和更新。

排故练习子模块则是模拟了常见的一些计算机硬件故障,让学生判断和排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进程中,排除故障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调试之后进行。往常教师在进入到此教学实操环节后,由于在接通电源的电脑主机上设置和排除硬件故障有不小的难度,而且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因此通常的作法就是教师给出故障现象的文字描述材料,让学生根据描述判断故障的发生点,再以书面的方式给出排除故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对于硬件故障的表象,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变数,不可能完全依照教材中的描述表现出来,如果仅以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是一种误导。其次,排除硬件故障特别强调的是现场的感觉和对细微处把握的能力,而这又不可能仅仅从书面的描述判断中获得,必须要有现场的实践。在排故练习子模块中,模拟了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场景,虽然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效果已经是非常接近,而且还能方便学生反复练习,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软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除了硬件的组装与维护外,还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教师的授课进入到此教学环节时,通常会在通用的电脑实训室进行,虽然有部分内容可以在windows中实现,比如系统的优化、测试,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等,但有部分软件的操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CmoS参数设置、修改系统注册表、GHoSt备份与还原等,会造成系统数据的丢失,甚至破坏电脑原有的操作系统。如此不但影响到其它课程实训环节的开展,还会增加实训室的维护难度和成本。软件模拟实验教学模块内嵌了Vmware虚拟机软件,可实现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安装和使用等软件实验部分的模拟。学生使用此虚拟机,本质上与在一台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脑上操作并没太大的区别,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保存操作结果,恢复系统到操作修改前的状态,这对学生强化练习非常有帮助。

(四)考核模块

此模块是教师用于全面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模块,该模块最大的特点是摒弃了传统考核古板、严肃的界面,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通关游戏的方式。具体的设计是:总共十三关的过关游戏,游戏界面尽量设计得活泼、新颖,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每一关都有相应的题目,题目的总体设计是由易到难,每一关必须全部答对所有题目才能进入下一关。考核的成绩评定标准是学生能通过到第几关,例如,学生只通过第一关,成绩为20分,能通过第二关,则为30分,以此类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用管理员身份登录后随时调整题目的设置,以此来保证题目的更新,从而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自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平台组建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教学的效果比传统的方式要好不少,学生对此教学平台特别是其中的考核模块认可度非常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此教学平台虽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应用前景很好,但就当前而言还远不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平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调整和完善,如互动设计的启发性、知识内容的扩容性、平台账户信息的管理等。相信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此平台能更加成熟,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爱梅.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0(7)

[2]陈尹立,彭诗力.智能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研究――以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

[3]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罗祖玲.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0)

[5]关玉英,黄国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J].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基金项目】广西2011年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2011JGB272)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3

1我国当前医院信息科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发展,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与日俱进,这对于医院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医院信息管理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医院信息中心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患者信息和其他医疗工作的信息资源,而且其数量仍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计算机已然成为医院多种工作的基础性工具,包括挂号、缴费、住院等都被纳入到了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信息科的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从信息技术的普及来看,我国医院当前信息科的发展还是有着其特色和优势。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医院信息科的维护工作却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特别是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不仅从意识层面,在技术层面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缺陷。首先,是医院对于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管理层到计算机操作人员,意识问题始终阻碍着医院信息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仍然有待加强,需要从队伍的扩充和人员素质的提升两方面入手来解决;最后,信息科计算机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最新技术的引进工作不足,也是医院信息科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中的漏洞。 

2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计算机故障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计算机相关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重要性认识的缺失,特别是直接使用计算机的医疗工作人员,由于他们是非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在计算机的日常硬件维护方面缺乏认知。大部分计算机使用者认为,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是硬件人员的专业工作,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可以不用维护,尽请使用,在出现故障后送修即可。然而,据相关统计表明,70%以上的计算机故障是由缺乏日常必要维护所引起的,而更有不懂基本维护知识的操作者,由于操作不当而进一步恶化故障,从而对整个计算机系统和医院工作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为减少计算机故障,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提升计算机操作人员的硬件维护意识,使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性得到深刻认识。 

而针对当前大部分医院信息科存在的计算机硬件维护问题,重视计算机硬件维护,深入探索和全面创新维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医院发展的紧迫问题。 

3医院信息科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3.1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常识 

1)良好的维护环境 

维护环境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十分重要,包括电源接地情况、工作电压稳定与否、工作环境湿度温度状况、周边环境等,都是硬件维护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前,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检查,以保证良好、安全的维护环境。 

2)细致的观察 

观察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第一步。需要观察的事项有:计算机硬件维护环境是否正常;计算机内外的物理情况,例如线路板和元器件、灰尘多少、部件形状是否正常、指示灯的状态等;最后则对计算机安装的硬件、操作系统等进行观察。 

3)基本的判断 

计算机故障首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开机正常的情况下首先考虑重装系统,若软件环境正常但故障仍然存在,则考虑硬件问题。判断的方法可以是根据观察结果,逐次减少某些硬件或设备,或者使用性能良好的代替组件来进行判断,按照故障现象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替换和判断。 

3.2医院信息科计算机故障发生的常见原因 

1)计算机硬件质量问题 

计算机硬件质量存在瑕疵,是引起计算机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内部原因。计算机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客观技术问题和人为失误等,会对计算机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无法完全保证计算机硬件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生产所面对的客体存在差异,其需求的差异也就致使硬件的配置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计算机硬件质量得不到保障。通常会出现的硬件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硬件制作材料不达标、硬件内部元件性能差等,这些问题会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运行、配合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 

2)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为计算机硬件及其运行带来来自外部的影响。首先,外界的温度和湿度。计算机系统中的组件或者其他设备对温度十分敏感,扩充卡、电源箱体、电脑主板等部件在运行中会持续散发热量,与此同时,计算机内部温度也在不断上升,而元件内的高温会缩短其寿命,从而造成各部件接触不良,产生计算机运作的故障。同样,计算机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过大也是对计算机硬件的威胁,计算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引起了计算机硬件的故障。 

3)人为操作不当引起故障 

计算机的使用阶段是硬件产生故障的主要阶段之一,由于计算机操作者的使用习惯不一,个人专业知识水平也不等,所以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失误,这就使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或出现故障。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大多数医疗工作者所忽视的,在无形中加大了计算机维护工作的难度。所以,如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的重点。

3.3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 

1)主机与主板的维护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主机的维护也应该成为重要工作。医院信息科的计算机主机需要得到定期的清洁,最少半年清洁一次,清洁工作要做到经常、彻底,以检查和保障计算机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之中。由于主机的清洁需要拆卸,所以清洁后的组装工作也需要注意,按照正确的顺序将各部件组装好,确保计算机主机的可靠性。 

计算机主板的维护则主要集中在散热工作,主板的接触也要处于持续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计算机主板的防静电工作也十分重要,以防静电对主板及其精细设备形成损害,甚至造成主板瘫痪。主板的不正常工作状态,则必然会影响医院整个信息科的工作。 

2)硬盘、光盘、光驱等的维护 

计算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存储功能,特别是医院工作系统中需要有大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所以,计算机硬盘的维护便成为重中之重。计算机硬盘往往处于高压工作状态,高速的运转使得计算机硬盘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硬盘在受到不同强度的震动后,会产生一定的损坏现象,因此,保护好硬盘装置,减小人为操作对硬盘的损害,从而有效降低硬盘工作负荷,是保护硬盘信息资源,维护硬盘的重要措施。 

对于计算机光驱的日常维护,则主要集中于对光驱的经常性清洁,利用酒精擦拭能够有效提高清洁度。光驱的激光头不能够接触酒精,以免对光驱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只需利用气囊对表面灰尘进行清洁即可。 

3)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计算机故障的出现有着多重原因,故障的排除是计算机基本维护的主要工作。一般来说,计算机故障的排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遵循优先考虑和排除软件故障的原则,即在出现计算机故障后,首先检查是否软件出现问题,如系统注册表损坏等,在软件正常的情况下再对硬件故障进行排查;第二,检查外设工作情况,键盘、鼠标、显示器等计算机外设的故障较易发现和排除,在外设运行状态正常的前提下,转而检查主机故障;第三,排除电源故障,电源是否功率不足、输出电压是否正常,这些都会对计算机运行产生源头性影响,排除电源故障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前提;第四,由简入繁的排除原则,从线路状态检查到复杂部件问题的排查,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在遵循基本故障排除的原则下,也要讲求故障排除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替换法、排除法、测量法等。体现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开机启动后电源正常的情况下,若显示器显示不正常,只有“嘀嘀嘀”的长时间警报声,这种情况可判定为内存故障;同样发出警报声但声音是一长两短,这种情况是显示卡故障;而开机后并无任何警报提示,电源指示和硬盘运转也正常,这就需要考虑CpU是否存在故障;软件设置不当也会引起硬件运作故障,这时重新设置软件参数可以解决问题。电脑故障类型多样,这源于其故障原因不同。所以,医院计算机操作人员和信息科专业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清楚地辨别故障及其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保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 

4)医院信息科计算机维护体系的建立 

计算机硬件维护需要在一个完善的制度之内长期展开,医院中拥有大量的医疗人才,医疗队伍的建设与更新十分先进。但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却成为当前大多数医院的短板,人才的缺乏,使得整个医院信息科的计算机维护体系难以健全。因此,全面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有效的计算机硬件维护体系,是保证计算机维护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建立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制度,定期进行计算机的检修与养护;计算机维护人员队伍的建设,既可以从医院外的专业性计算机公司取得技术性支持,也需要对医院内部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维护知识的普及。 

5)计算机硬件的日常清洁和外部环境的维护 

计算机硬件故障的一个主要外部因素就是灰尘,计算机内灰尘多,往往引起机器运行的故障,因此,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要注意经常对灰尘这一“杀手”进行清洁。 

计算机内的清洁,要做到对风道、风扇的清洁,清洁风扇灰尘后,可以再风扇轴处适量滴钟表油,做好润滑工作。另外,要加强对计算机插头、插座、插槽等部分的清洁,金属引脚部位容易出现氧化现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酒精进行擦拭,也可以用金属片在金属脚上进行轻刮。清洁工具的选择同样关键,一般要选用防静电的工具,不能使用塑料毛刷,其他常用的清洁工具有皮老虎、抹布、酒精、吸尘器等。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要保障良好的微机系统工作环境。首先要注意计算机系统的安置,一般要将计算机系统置于远离高温高湿、强磁强电的环境;其次,要注意机房的定时清洁和对计算机的定时检修;病毒是侵害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威胁,要了解多种病毒,提高病毒防侵意识和技能,避免病毒对硬件的破坏,从而保证微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另外,可以加设净化保护装置,这主要是为了保持电压的稳定,以防杂乱电波的干扰。 

4结语 

医院信息科是整个医院工作的运行中枢,要提高对医院信息科工作的重视程度,而最重要的是重视信息科的安全维护工作。现代化的医院工作系统,难以摆脱计算机而独立运行,因此,信息科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工作就成为医疗工作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而要切实提高医院信息科计算机的运行水平,不仅需要从思想意识层面进行全面建设和提高,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充医院专业人才队伍,从而在出现故障后,能够做到迅速解决问题,恢复医院的正常运行,使信息科和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医院工作效率提高和医疗事业进步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广深.浅谈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5).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病毒攻击网络信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处理。

1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1.1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恶意的破坏代码和指令。病毒编制人员将病毒植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其会对计算机内部所存储的数据库造成破坏,并且会将数据盗走,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破坏,其主要具有破坏性、潜伏性等特点。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中传输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其中主要的两种方式是:

(1)程序运行时的传播。

(2)程序复制。

1.2系统风险

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在问世之后就在不断完善中,但是人们需要正视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虽然其中许多漏统看似并不严重,普通人也无法利用漏洞,但是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还是能够找到这些漏洞,并对这些漏洞加以利用,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造成破坏,从而使用户蒙受损失。

1.3信息数据存储风险

计算机网络数据风险主要来自硬件问题和软件问题。

1.3.1硬件方面

存储数据的文件或存储数据的硬盘发生损坏,从而导致存储的重要数据信息发生丢失,造成损失。

1.3.2软件方面

也就是网络问题,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漏洞,因此用户的计算机备网络专业人世利用,对计算机进行入侵和攻击,将会导数据被损坏和丢失,并且造成严重的损失。此外,间谍软件和电子邮件目前也是计算网络信息存在的一项主要问题。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间谍软件和电子软件,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攻击,盗窃信息,传播非法信息,从而达到非法目的,并且会用户的网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2.1防火墙及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防火墙是处在计算机与其它网络连接之间的硬件或软件,流入计算机数据和从计算机中流出的网络数据都需要依据特定的规则经过设定的防火墙。防火墙可以是一个专属的硬件设备,也可以使在硬件上建设一套软件。在完成防火墙安装后,防火墙会对计算的网络进行自动扫描,避免黑客和病毒对计算机网络攻击。病毒防范,主要指的是安装计算杀毒软件,在安装杀毒软件后,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确保杀毒软件的病毒数据库涵盖最新病毒,避免计算机被新型病毒入侵。

2.2安装漏统补丁,入侵检测技术

在电脑实际运行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将会出现漏洞。例如,软硬件的搭配不合理,程序设计不合理,如果放任这些漏洞置之不理,漏洞将会被不法人员利用,从而对电脑系统进行攻击。例如,病毒和黑客对计算机进行工具,电脑用户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脑用户需要对电脑中存在的漏统进行及时处理,安装漏洞补丁,有效的解决程序中存在的漏洞。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综合人工智能、规则方法、密码技术等于一身,其主要作用是对计算机网络入侵预警,对电脑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合理控制。

2.3硬件软件

在硬件方面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内容:

(1)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应用的管理,对存在问题的硬件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计算的稳定运行。

(2)加强对存储信息的管理以及存储数据所使用的硬盘的管理,避免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并植入病毒,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对于特别重要的资料应当进行备份,避免信息丢失,存储硬件遭受破坏无法恢复。

2.4设置访问控制,合理应用信息加密技术

访问控制指的是依据用户身份以及归属的某项定义对用户进行限制,对特定信息的访问进行限制,或对一些特定的控制功能进行限制。通常来说,管理用利用控制系统对目录、服务器、文件等资源进行访问。该方法主要是计算机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维护的一项主要措施,确保网络资源不会受到不合法行为防范,目前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防范技术之一。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对与计算机别重要的信息,计算机用户,可以对信息进行适当加密,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会被他人盗取和篡改。在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时,必须仔细认真,密码必须要牢记,避免忘记密码给自己应用信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对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管理要加强,提高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力度,从而将网络风险危害降到最低,确保计算机的安全运行。

2.5生物识别与数字签名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目前来看是一种先进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该技术主要依靠人识别人的身体特征与确认,更好的解决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不同的人的身体特征有都会有所差异,个人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指纹、视网膜、声音等特征。所谓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就是利用每个人身体独一无二的性质实现对电脑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比较常用的技术就是指纹识别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更加稳定、方便等对信息进行保护,因此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此外,数字签名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也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子商务的保护,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系统能够要想得到更好的保护,防范措施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采取多种保护防护策略,对各种防护策略的长处和优点进行吸取,建立网络信息防护体系,确保计算机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焦新胜.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05:195-196.

[2]段利文.探索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5176-5177.

[3]巴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3,22:100-101.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5

关键词:硬件教学;应用型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259-02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展,尤其是各种智能化电子电器产品的诞生与使用,近年来it企业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而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相对薄弱,培养的计算机硬件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计算机硬件课程不仅难教难学,且对于硬件设备和实验条件有较高要求,教学成本远远高于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因此形成了计算机专业建设“重软轻硬”和师生教学“喜软怕硬”的畸形发展现象。然而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缺了任何一样都无法运行。不重视计算机硬件教学与科研的结果之一,就是近年来计算机软件人才相对过剩,硬件人才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使用的计算机核心芯片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核心器件严重依赖国外芯片制造商,这给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隐患[2]。加强计算机硬件教学势在必行。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积极开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建设,多次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其中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很多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对学生缺少吸引力。如仍以8086和DoS操作系统为平台来讲解微机原理。二、有些内容在多门课中重复出现,降低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对课程设置产生疑问。如中断、接口等知识在组成原理、汇编、单片机、微机原理中均有涉及。三、作为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就业后没有机会构造计算机系统,许多教学内容会让他们感到没有学习的必要,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如加法器的具体电路实现等。四、与软件技术知识联系不够,如与C语言、操作系统等软件课程的关联性强调的不够,使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即软硬件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如何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设置硬件的工作方式等。五、实验教学急需改革。受实验硬件条件所限,实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综合应用型项目较少。传统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少数几个综合应用型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无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如何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这对很多高校来说,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重大命题。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计算机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的学生具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也在不断变化。我校计算机专业采取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四年的在校学习压缩到三年,第四年改在校外实训基地参加集训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优点显著,即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之初也暴露一些问题,比如伴随课程整合,学生的周学时数达到或超过30学时,这影响了学生课外文娱活动的开展。有些学生为了参加课外活动而请假,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同时课时的缩减,特别是理论学时的减少,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系统性较难体现,个别课程出现用什么就只教什么,造成学生会操作,但对操作原理模糊不清。这对希望考研深造的学生不利。

经过七年的实践,我校计算机专业逐步完善“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对于硬件类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电路基础,微机原理,组成原理,单片机四大基础课程,不再单独开设汇编语言,缩减了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的课时,增加了单片机的课时,对硬件类课程相应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增加课程设计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于部分知识点的重合,各门课选择不同角度学习或进行相应删减,比如译码器,在电路中侧重介绍其电路构成,在微机原理中介绍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对于一些过于专业的知识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或改为选修知识点,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对于硬件设计中使用的软件编程,逐步采用C,C++等高级语言来实现,通过课程设计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尝试对学生的分流教育,即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外实习基地集训,由合作单位及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学习的评价,不选择集训的学生在校组织参加考研,参加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由授课教师进行评价。

3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课时的相应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课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成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单片机的教学改革值得借鉴。以往的单片机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主线,通过试验箱完成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改革后的单片机教学,首先学习单片机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然后介绍一款具体的单片机——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使用方法、编程案例,再将学生三五人分为一组,选择不同的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实验课上学生自行讨论设计方案并逐步实现,理论课上教师讲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知识点并组织学生交流设计思路与经验。改革后的课程更受学生喜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环节也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有机环节,学生目标更明确。

4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探索

以往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主要是由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构成,对于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实践性没有很好体现。上个学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尝试采取了课程设计加设计答辩的成绩评定方式。学生分组完成课程设计,提交设计报告,组织学生参加课程设计答辩,由教师根据课程设计的完成度及学生在答辩环节的表现来打分。新的评价机制更加灵活,能够直观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当做一次毕业设计答辩的预演,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现场答辩时可能较紧张,没有完全体现自身水平,同时对教师的主观判断能力也有较高要求。未来可能将这种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进行适当结合,提高评价的公正性与全面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论

加强计算机硬件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仍是我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与实践,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硬件知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在专业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过安徽省电子设计大赛高职高专类一等奖,安徽省单片机应用竞赛二等奖,安徽省机器人大赛二、三等奖等。同时改革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在改革过程中,仍有环节需要加强,如新的培养方式中对教师要求更高,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也应相应改革等。

参考文献: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6

关键词:三本院校;硬件;教学改革;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1-0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初始,教学过程中软件与硬件两大体系并重。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硬件学接口,软件学编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门阵列芯片的普及,微机硬件体系中基本上已无分立元器件,学生面对微机硬件体系课程中提到的器件和部件没有直观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硬件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只是为了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而没有硬件方面应用的愿望,因为教学内容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进而学生不能在硬件方向上就业。然而近几年来,嵌入式电子产品蜂拥而来、名目繁多,嵌入式电子产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就给计算机硬件教学带来了挑战并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特别是三本院校的情况更是如此。那么,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形式?怎样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一、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现状分析

三本院校其实就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硬件教学现状比一二本公办院校更糟糕。他们在教学经费、实验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积淀、科研氛围等方面更逊一筹。首先是,在理念上轻视硬件教学,认为硬件知识无实用价值,无就业前景,只是象征性保留两三门硬件课程,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基本只讲理论或图示实验。学生根本不懂“接口”这一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有的甚至放弃了硬件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软件工程”。更不可思议的是:面对朝夕相伴的微机系统,绝大多数计算机学生从未打开过机箱,根本不认识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条,也不知道串、并口在哪里。其次,硬件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课程设置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是课程名称种类繁多,不稳定、变动大;其二是盲目套用一二本院校的方案,不适合三本院校的教学、师资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更谈不上特色。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剪裁时陈旧过时(部分教师偷懒),仍以18年前就讲授的8086体系为主体,不能与时俱进。学生面对现代微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架构很少介绍甚至没有介绍。比如,微处理器的双核和多核技术、串口硬盘和并口硬盘有何区别等等。实际授课时硬件理论讲授过多,实际动手实验太少。例如:详尽分析pentium处理器内部结构时,学生如坠云雾,而具有实用价值的现代微机的部件原理、性能指标、优化组合等又不讲。开设的硬件实验一般都由教师规定好内容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在实验板(箱)上拔插线路,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无思考余地,更谈不上设计和综合集成。

二、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上述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现状,其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刻不容缓。

1.学生就业是三本院校的生命线。学生就业是三本院校教学的指挥棒,学生及家长的基本诉求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好的三本院校社会声誉高,生源稳定,就业直接关系到三本院校的生存,特别是在其生源已经呈现紧张趋势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造成了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学生,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基本意义就是能拓宽就业的门路。在硬件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实际应用,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围绕和紧跟主流微机进行教学,摒弃复杂玄妙的原理剖析,粗线条地从实用角度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这使学生能在it行业从事维护、组装、销售、网络工程实施等工作。另一方面,扎实地进行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能在电子产品制作、自动控制方向上伸进一条腿。笔者所在的广东培正学院地处it行业十分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中小it企业星罗棋布,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子产品数不胜数。嵌入式电子产品人才需求十分旺盛。这些企业特别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电子电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基础,并能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其就业之路十分顺畅,工资待遇非常可观,这种现象已经被近几年就业市场所证明。

2.硬件教学改革符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要求。大学本科教育现已成为大众化教育,在此背景下,三本院校学生具有如下特点:①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及一二本院校学生,这是中学教育及高考决定了的。②对实用的技术技能感兴趣,不太习惯理论学习和逻辑思维,这是由二个因素决定的:一是自身长期学习的惯性使然;二是学习目的决定,因为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进一步深造(如考研)的要求,只想更好地就业。③学习上易于冲动,少有恒心和耐力。缺乏自信心,往往遇难而退、望而却步。④他们兴趣广泛,思维灵活,绝大多数学生表面看起来不想学习,其实他们的“成就感”愿望极强,迫切想学到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如上所述可知,不能强行按一二本院校学生的要求来强制他们学习,应因势利导。从应用角度阐述理论,采用案例教学甚至项目驱动教学。在适量学完微机硬件体系结构后,教学重点放在嵌入式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简单eDa(electroncDesignautomation)设计、简单制作方面。使学生能使用常用仪器和工具制作出简单的电子产品,于是兴趣大增、“成就感”油然而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三本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措施

谈到改革措施,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应用和实用为目标设计硬件教学课程体系并剪裁教学内容,使之为就业的二个方面服务;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使之符合三本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新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使之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1.转变教学理念,修改硬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①教学理念与硬件教学体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三本院校的教学理念首先要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服务、综合评价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诸多要素。此处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调研了学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需求二个方面的前提下设计硬件教学课程体系。如前所述,硬件教学有二个就业方向,一是以学生面对的主流微机系统知识为背景从事微机系统维护、组装、销售、网络施工等工作;二是以嵌入式系统知识为背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工作。这二个就业方向对应二条主要教学路线:数字逻辑80386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X86体系接口技术windows设备程序开发。这条路线尾节点只能作为少数成绩优秀学生深造,涉及到深层次技术,可作为选修。数字逻辑mCS51汇编语言(或aRm汇编)电子电路基础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而作为知识支撑,还有一条辅线:80386汇编语言(mCS51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体统)智能卡芯片操作系统CoS(ChipoperatingSystem)。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路线的实施,在课程设置上与教学内容上应做精心安排,80386汇编和mCS51汇编作为一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开出;X86体系接口和单片机技术合为一门《接口与单片机》开出。二条主线上其余节点就是课程名称,共有7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剪裁上要注重实用与应用,还要注重针对主流机型、设备、部件器件介绍前沿知识。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中避免分析CpU内部结构的复杂机理,从性能与发展趋势分析双核多核CpU;摒弃三块一线(CpU、存储器、io接口、系统总线)传统的主机板架构,引入现代微机的1-3-5-7式(一条总线、三大芯片、五条总线、七个接口)架构。接口知识中精简传统的且少有实用价值的8253、8255等接口芯片的讲解而重点介绍USB接口,USB接口是学生面对的最具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接口标准。数字逻辑和电子电路少些逻辑运算和复杂电路分析,加强嵌入式系统中实用的流行的控制芯片的讲解,为嵌入式系统学习和电子制作打下基础。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以aRm嵌入式系统为教材,它应用面广,最具发展前景。教学内容中实践部分是落脚点,实训简单实用的嵌入式电路板的制作,如何使用常见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手工焊接及BGa温控焊接等。电路设计学习eDa,会使用软件进行设计,如:protel、protus等软件。

2.改革硬件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必要条件。可采用如下办法:①精心制作Cai多媒体课件,对于复杂的数据流程一定要动态演示。②以学生面对的微机系统及设备为讲述对象并进行实验,如:汇编指令in/out是接口技术中最常用的指令,可以用微机CmoS数据读写(地址口地址为70H、数据口地址为71H)为案例进行讲解,学生既熟悉实验环境又方便操作,若能做成CmoS数据保护程序,则学生更有成就感。另外,直接读写硬盘扇区也是很好的接口技术案例。③案例教学法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教学和电子电路制作实训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得到“成就感”。当然,好的案例选取是要靠教师具有从业经验和项目经历并且花大量精力才能实现。④项目驱动教学,以案例教学为基础,以合适的实际项目作为实训对象则教学效果更佳。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

3.革新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事关学生眼前利益,要用考试促进平时学习。硬件教学的传统考试考核方法一定要改革,否则,改革措施就会落空。应由单一的笔试改成:笔试+实验制作+参与案例项目+职业认证+大学生科技比赛等多个环节考核、综合评定。笔试成绩只占30%,其余部分是实践成绩,占70%。一个学生不一定能同时得到三个实践环节的成绩,但是只要获得其中一项成绩即可。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再一味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例中,主要学习精力自然就放在实践环节中去了。在硬件方向就业后就不必花过多时间参加岗位培训。

参考文献:

[1]李文生,等.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22-25.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7

关键词:计算机;常见故障;维修;硬件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556-0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不仅作为工作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人们生活和娱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较快,各种新硬件设备层出不穷,导致出现硬件故障的几率愈加频繁。计算机故障会给人们使用计算机带来极大不便。该文只讨论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和日常维护, 对常见的故障进行初步探讨。

1 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及解决措施

1.1计算机CpU方面的故障

1.1.1 经常性温度过高

CpU作为计算机的大脑在工作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执行命令,因此高温和发热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经常性的温度过高,或在没有运行程序的情况下持续高温,会对电脑硬件及自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养成随时关注CpU温度的习惯。查看CpU温度有很多办法,直接办法如用手掌部分贴合CpU所在位置感受温度,或者用各种辅助软件查看CpU温度,能直接看到当前CpU的运行状态、现时温度和风扇转速等,如果CpU温度持续过高,就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降温处理。如清除CpU散热器、散热孔的灰尘,对风扇做清灰处理,还可以用一些诸如散热硅的辅助散热材料涂在CpU上强化散热能力。

1.1.2 超频造成的死机

超频即over Clock,是一种通过对电脑硬件强行设置高于其定额频率以求更高效率的工作状态。[2]虽然超频设置可以让系统运行速度达到极限,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易导致CpU运算速度过快造成运行出错,而且系统也不稳定。相应解决办法是将工作频率设置成额定水平,恢复标准设定。

1.2 计算机主板方面的故障

1.2.1电脑系统时间无法校准

新买的电脑一般无此问题。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电脑系统时间总是慢于实际时间,而且多次校准也无法解决时间变慢。这时就要考虑是否由于主板电池电量不足导致的,如果经检测的确是由于主板电池电量过低导致时间无法校准,应更换主板电池;若更换电池后时间仍然变慢,则很有可能是主板的时钟电路出现故障。此时最好的方法是与电脑维修点联系,让其进行专业检测以确定具体问题是否需要维修等。

1.2.2 电源指示灯不亮

这里的不亮是指接通电源并进行开机操作后电源指示灯不亮。电源指示灯不亮的原因不排除用户自行拆卸主板造成的,应针对各种可能进行逐一排查。[3]首先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是否有短路现象或电源接口虚插等。如果排除电源问题,则基本可以确定是主板故障。如果是主板烧毁,则应更换主板;若是发现主板弯曲变形,则应是线路接触不良导致电源灯不亮。此时应卸下主板,重新固定后再进行启动。

1.2.3 电脑不识别外置移动存储设备

这里的外置移动存储设备指的是移动硬盘、优盘等不被电脑识别,而且发出异常噪音。首先应对移动设备的传输接口进行检查,看是否将接口完全插入电脑的输入口;有的移动设备需安装驱动才能被电脑识别,则检查驱动是否已经正确安装;若驱动也正确安装,则说明可能是传输端口供电不足,如果移动设备上有第二条电源线,则应将第二条电源线插入电脑接口。现今技术的发展致使一般电脑都能满足绝大部分移动存储设备的需要,但不排除特殊设备存在传输端口供电不足的问题。

1.3 计算机内部存储方面的故障

1.3.1 长期不用的电脑无法正常启动

电脑经过长期闲置后想再次启动时,用户经常会发现无法正常启动。一般是系统发出警报后黑屏继而系统瘫痪,无法进入系统。此种情况通常是由内存松动或接触不良导致的,用户可将内存拔出后清理内存槽,再将内存插入,查看是否能开机。

1.3.2 系统运行时弹出报错警告

有时用户正在正常使用电脑,突然弹出如“非法操作”“该内存不能为read”等报错警告。如果能排除软件原因,则应是电脑硬件不兼容或内存本身故障。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检查硬件设施或更换兼容高品质内存条解决。

1.3.3 增加内存后电脑无法正常启动

由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增加内存后,原本可正常启动的电脑无法进入系统,或开机出现警报,一般可能是新增的内存导致的,此时应阅读具体说明检查内存插入方法是否正确,或是否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导致无法开机,待重新调整后再行开机。

1.4 计算机硬盘方面的故障

1.4.1 硬盘无法正常读写

一般出现两种情况表示硬盘不能被正常读写。一是电脑无法识别硬盘,表现在电脑无法显示硬盘自身诸如主板、电源、bios设置等基本信息,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判断硬盘是否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数据接触不良和断裂,更换线路后再进行读写尝试。[4]二是硬盘信息读写错误。最明显的表现是硬盘容量误读。用户有时会发现硬盘显示全满,无法写入新数据,但实际上保存的原有数据并不多。针对此错误可以重启电脑后进入bios设置,检查硬盘属性和状态。如果bios设置下硬盘属性能正确显示,则要采用软盘启动进入dos环境检查电脑分区是否正确。如果dos环境下分区异常,则应格式化硬盘后重新分区。

1.4.2 读写硬盘时噪音很大

一般在进行大数量的数据读写时,硬盘会加大转速,因此产生一定量的噪音。如若排除硬盘自身设计因素,则可断定是机箱和硬盘安装问题。可以更换机箱或拆卸硬盘重新安装后再进行读写工作。

2 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措施

2.1 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

由于生产等因素,导致每一台计算机的在使用寿命、质量水平等方面不一致,因此除却生产因素对计算机的影响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计算机的保养问题。平时使用计算机时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才能有效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首先要知道正确的开关电源。用户一般是打开电源后直接打开系统,这样做会导致电源老化,正确做法应该是打开电源后等待几分钟后再打开系统,可以避免电压突然增大导致故障。关机时也要使用系统关机的方式,即不要直接关闭电源,在系统关闭后再关闭电源、拔下电源线。而且不要频繁开关机和避免打雷时上网,如果有条件的花尽量使用正版软件。其次注意计算机要放置在通风、利于散热的位置,机器上不要覆盖塑料、防尘布等,容易引起散热不佳,导致系统自动关闭。同时要注意使用环境温度不应过热和过低,保持在18℃~30℃之间,环境相对湿度也要在40%~70%之间,过于潮湿会使内部硬件设备表面结霜、露,从而引起电路板的元器件和出点生锈发霉等,严重损害硬件设备。第三要注意防尘工作,计算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好进行除尘,防止厚厚的灰尘隔离元器件和插槽,一方面会使散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易使内部硬件设备老化。

2.2 计算机主要硬件日常维护方法

2.2.1 主板维护

主板维护需注意不能随意热插拔设备,热插拔即带电的情况下取出主板。如果用户的确需要拆卸主板,一定先关闭系统和电源后再进行拆卸。其次是注意维持设备间的联通接触,最后要防止设备静电,静电非常容易损伤细小元件,而且损伤后这类故障不易排查。

2.2.2 主机维护

主机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cpu是大脑,主机就是包含大脑、五官的头部。对主机的维护通常要在半年左右进行一次。维护工作包括清洗内部部件,将主板、散热风扇、显卡等板卡表面进行擦拭,但注意擦拭过后不要有异物残留,以防短路等。机箱也要经常擦拭,以保持外观清洁、干净。在清理内部硬件时要注意查看是否有电线叠压情况,另外要保持散热扇附近不要有线路阻挡,以免妨碍风扇正常工作。同时调整信号线长度,过长的信号线会与其他线路缠在一起,形成电磁干扰。

2.2.3 善于利用系统还原功能

winxp系统首次出现系统还原功能。系统还原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将出现问题、无法启动的系统自动还原到一个较早的、正常的系统状态,而且win7系统不仅自带还原功能,还包含了系统恢复盘制作、系统备份等更完善的功能。用户应善于利用这些功能,从而系统出现问题时不必全部格式化重装,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采用“一键 GHoSt 硬盘版”系统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安装系统同时做好系统清洁备份,一旦出现问题一键恢复、重装,便于不了解系统知识的用户操作、使用。

2.2.4 硬盘维护

硬盘既是数据存储标准设备又是用户至关重要的资料保存媒介,因此硬盘维护对用户来说非常重要。硬盘结构精密,使用不当极易损坏,因此在硬盘的维护不能像机箱维护那样采用物理手段进行。延长硬盘使用寿命一方面是缓解硬盘读写压力,另一方面是在硬盘进行读写数据时千万不要震动、摔打硬盘,否则造成的结果是致命的。维护硬盘主要是降低硬盘承载负荷,避免快速下载、反复存取大文件等。同时要至少安装一种病毒防护软件,进行定期查杀,维护硬盘数据安全。

2.2.5 光驱维护

光驱也是构成精密且本身脆弱的设备之一,尤其是便携电脑的光驱,一旦损坏几乎无法修复。因此在对光驱进行维护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因为维护行为导致破坏光驱的后果。光驱中的激光头寿命有限,在清洁激光头时不要沾上任何液体,只需用气囊轻轻吹走表面灰尘即可。其余的机械部件可以用棉签沾酒精轻轻擦拭。而且光驱在不用时一定要将光盘取出,否则会加大磨损,提前耗光光驱的使用寿命。

2.2.6 显示器维护

显示器维护主要是指清灰防尘。显示器在不用时要加盖防尘罩,而且除尘时要使用电脑显示器专用的清洁刷和清洗液,使用其他清洁设施可能会导致显示器损伤。显示器在使用前可以贴上防辐射贴膜,不仅能保护视力,还能防止屏幕划花。

2.2.7 鼠标、键盘维护

鼠标和键盘都是使用最频繁的设备,损坏几率远远超过上述硬件设施。在使用鼠标和键盘时,注意要防止液体进入内部,虽然现在有防水键盘,但也最好在键盘上覆盖保护膜,以防键盘短路给电脑带来损伤。同时鼠标要注意绝对防水,而且要在鼠标下加垫,防止划花鼠标的光电元件。鼠标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拆开进行内部清洁,注意细小部件不能清洁过度,以免造成元件损伤。

3 总结

随着计算机普及到家庭,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保养也应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硬件保养知识,才能更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因故障等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浅谈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管理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87-88.

[2] 李珺.浅谈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保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94-95.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8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趋于多样化。在诸多培养方向中,大部分专业是基于软件理论与应用方向的偏软件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而在这些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又以软件教育为主。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应用范围广、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等特点。扎实的硬件知识基础是计算机类人才正确理解计算机,掌握软件开发机理的关键,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区别于短期培训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同时,目前我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教育在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其中,具体问题如下:

1.1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

计算机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课程之间也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系统、结构不健全。

1.2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校中开设的硬件实验课程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往往提供了实验的所有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不对实验的实用性进行延伸思维,只按设定好的正确线路、程序、步骤、数据一一照做。这样的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学习,通过实验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要求。

1.3在认识方面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努力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硬件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的人才。同时,注重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2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

2.1建设思路。

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全盘考虑各门计算机硬件课程,把他们捆绑起来,统一建设。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订教学大纲,既要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讲授现象的发生,又要做到各门课程的无缝衔接。在教师方面,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搞好课堂教学。在实验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做好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加大兴趣导向的实验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建设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的课程建设方法,按照“整合─分科执行─融合”三个阶段实施。在课程整合阶段,对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这几门课程进行大纲及教案的修订工作,并重点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整合:a.《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整合。在《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这样有利于把“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介绍的一般性的知识和具体的微机系统联系起来,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b.《汇编语言》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整合。整合中侧重于硬件编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芯片的指令与功能共通性。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了解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机系统,并具备扎实的硬件编程基本功,有利于单片机和嵌入式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分科执行阶段,依照整合阶段所确定的大纲及教案,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教育,同时结合各课程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引入课程认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调动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融合阶段,在实验课程中添加例如万年历电子表设计、贪吃蛇游戏机设计等集趣味性、设计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的训练。此阶段实验的特点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学生需要融合所学硬件相关知识,独立完成硬、软件设计和调试。

3结论

本文阐述了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方法,本方法将硬件相关课程通过整合-分科执行-融合的过程,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理论上掌握晦涩的硬件知识,同时将硬件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竞赛,提高动手能力。为评价本学习系统的有效性,课题组将此系统引入了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课程系统的建立,学生对硬件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霞,李云,张炜.改革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系列课程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144-147.

[2]惠丽,吴玲,于丽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与改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45-46.

[3]刘新平,郑秋梅,孙士明,孙晓燕.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计算机教育,2008,12:117-119.

[4]惠丽,吴玲.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78-79.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9

计算机硬件基础是计算机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到计算机组成、结构、原理。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当掌握数字逻辑基础、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数据表示、计算机各硬件部分的组成及功能、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组装与日常维护等。学好了计算机硬件基础,学生在今后学习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等应用课程时将会领悟得更加透彻。

二、计算机硬件基础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现阶段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重理论,轻实践。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高职课堂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为辅,这就造成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即使听懂了也没有办法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学生虽然知道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的组成,但是依然有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拆开主机箱,不能具体说出机箱内各个部件的名字。其次,课程设计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计算机硬件基础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科学、有趣的课程设计,才能吸引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学习质量和效率。要做好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和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融入思政元素,树立国家正面形象。为了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适当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占比,给学生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突出学生主体

《计算机硬件基础》作为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对课程理论知识有全局的把控,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全面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也要尊重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表现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信心;课程的终结评价应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这两部分评价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拓展学习渠道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任课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分组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案例演示,学会归纳总结,达到增强对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的目的。教师可以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开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组织参观计算机生产基地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强调工学交替

学习借鉴“四环相扣”教学改革成果,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围绕能力标准,课程本身按模块设置,教学过程充分工学交替,考核评价采用理论教考分离与过程考核相结合,避免教师单方命题。

三、市场对计算机硬件人才的需求情况

通过在当今主流应届生招聘平台进行了解,社会市场对计算机硬件方面需求的人才主要需求量同样巨大,一般要求应聘者需要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数字和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具有数字电路设计经验;(2)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软硬件架构;(3)具有单片机、aRm等处理器硬件设计基础;(4)具有独立完成模块调试、故障诊断、维修能力;(5)熟悉计算机编程;可以看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好编程的同时,若能在硬件方向有所造诣,求职竞争力会更加大。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就业市场需求为驱动,系统规划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实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方法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 

由于计算机硬件安装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按时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教师在讲述CpU相关知识时往往要把CpU结构、功能、原理做为重点来讲,而这些知识对职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对CpU的种类、厂家、性能、与其它部件的搭配等,这些对职业学生将来就业有用的,则介绍得不多。学生对这些理论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很难记住这些知识,而等到他们就业时,这些理论已经过时了。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使面临一些简单的操作方面的问题也无从下手。相反,我们在一些电脑市场看到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什么计算机学历,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非常熟练。他们通常的经验是:做的多了、熟了,就会了,不需要懂得太多知识。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此,我们应该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大胆探索,引入一种以实际需求为教学目的的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缺乏,那么可以利用3DSmaX虚拟现实的技术来解决。学生不光可以在学校使用这一资源,也可以把这种辅助教学软件带回家进一步学习。我们可以用3DSmaX强大的建模功能,建立出计算机中的“CpU”、硬盘、显卡、主板等核心硬件,并且每一个硬件完全对比真实实物建模,内部构造也要建模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和使用空间,可能刚开始做这些硬件模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一劳永逸,这些虚拟的模型造价远远低于真实硬件的价格,并能得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不用像传统硬件教学,在使用设备的时候搬来搬去,只需要一个U盘,你就可以拥有一个计算机硬件设备实验室,便于教师随身携带,去不同场合教学使用。学生放假也可以把这个“虚拟的硬件实验室”带回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家中做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来构建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教学是一种学习方法,特别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是指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各个任务,比如:行动导向、小组抢答、网上模拟攒机、小组竞赛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是:每次任务之前,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和设备的安全问题之后,把任务直接下达给他们,每个小组从任务的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是独立完成,中途有疑问的,老师给他们提供若干学习途径:实习报告、网络、老师的辅导、小组间的互助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记录存在的问题或及时更正一些不当的做法,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适当点评,最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继续完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