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十篇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十篇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35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1

摘要: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了其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探讨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words:buildingproject,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qualitymeasures

abstract:thebasicqualityofbuildingqualityandsafetyofthedecisive,foundationandfoundationareundergroundtakecover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completetocheckafter,oncetheaccident,remedyhard,evencausecatastrophicconsequences.thispaperexpounds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foundationconstructionsituation,analyzeditappearsthequalityproblem,anddiscusses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foundationconstructiontechnicalmeasures.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多,平均用地越来越少,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1.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白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2.2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2.3桩基施工要求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固定牢靠,防止吊桩时桩锤坠落。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时,应停止运桩。插桩时,严禁手脚伸入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应采取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及衬垫,发现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贝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套送桩时,应使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上。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桩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3结论

建筑工工程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2]黄洪.建筑工程项目管桩基础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9,(08).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房屋的居住质量和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施工作为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和安全的建筑施工环节,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劣,而且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也有直接关系;不仅关乎着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而且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随着现阶段我国国内的市场竞争形势和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也加大了力度,从提高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控制建筑物下沉的技术角度,对地基工程进行技术性研究,深入分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首先,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地理环境状况,我国幅员辽阔,导致地质条件又十分的复杂,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比较严重,例如有淤泥土质、黄土、冻土及杂填土等,另外,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熔岩土质,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重点分布,另外,由于我国的地形复杂,属于多地震地区,而地震的影响,对于房屋建筑地基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复杂的土质条件影响,导致建筑地基工程在工程的设计和勘察阶段,相关的勘察处理无法准确进行,不仅增加了房屋建筑工程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次,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多发性。由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设计和方案存在一些不适当问题,导致房屋建筑的部分或整体倒塌、裂缝,给经济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此案例,时有发生,造成工程建设施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再次,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潜在性。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过程中,从施工的主体结构工序来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基本的施工形式都是后一道工序覆盖前一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具有很强的施工隐蔽性,所以,要求在工程验收和施工监管中,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进行及时严格的验收,而且在验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施工成果进行分段验收,对施工的主体程序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要进行细致的验收,并且对相关的验收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存放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

另外,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严重性。一般来说,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从开始投入到建成使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出现的一些事故,一般是无法通过补救和修复进行弥补的,而且,由于地基基础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工程计划中基础工程建设所投入的资金成本,而且,无论是在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上,还是在工程施工的勘查设计上,施工过程中,一旦地基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都会造成建筑地基的失稳现象,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一般都是比较致命的,而且对于建筑来说,都是毁灭性的质量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产生巨大的危害。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在承受能力上,受到建筑上部结构实体的荷载,因此如果出现局部的建筑损坏,整个损坏的程度都会进行迅速的扩散,而且,一般此种地基事故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不容易被人及时察觉,从而加剧了地基基础工程危害的严重性。

最后,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困难性。所谓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处理工作,其主要的难度就在于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地基基础之间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与地基基础在整个建筑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其一,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的难度上比较大;其二,建筑地基基础承担了建筑上部的负荷,因此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自身的处理,一定会影响建筑上部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导致整个建筑在功能发挥和正常使用上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危害,在处理上十分困难。

2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效性的措施

1)对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进行准确的勘查。

建筑工程作为对施工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程,应该对工程进行勘察。为了更好更全面反映建筑施工选址的地质水文情况,应该提供准确的工程勘察报告,除此之外,要想有效地对建筑施工的地基基础质量缺陷进行预防,应该首先详细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同时还要对地质进行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来详细分析其具有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完成勘察的根本目的。勘察工作为工程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作为参考,关于建筑工程的勘察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是不容忽视且无法替代的,一定要保证其准确性,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

另外,在每一项具体工程中,当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应该首先选择合适的钻孔深度,确保其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如果深度设计不良,其压缩厚度没有达到桩基础施工的土层要求,势必会影响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导致计算数据不准确,致使桩的承载能力达不到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所以,在保证地基勘察工作的同时,要保证钻孔的深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事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合理设计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首先了解工程的前期勘察报告内容,并对其中所提供的各项参数建议值,尤其是地基承载力加以关注,以其作为参考依据,来计算出基础实际的土压力,如果怀疑工程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则可以采用荷载试验来加以验证。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中型工程的建造时,如果地基类型属于天然地基,那么应该对其地基承载力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复核。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基沉降现象时,应该立刻停止施工,并将相关部门召集起来,共同进行研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对建筑物等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防止出现人员的伤亡事故。

3)应该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作为和地基的连接结构,工程施工的地基基础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包括了地基以及上部建筑施加的压力。并且,当将建筑物的竖向体系向地基传递时,一旦地基自身的承载能力无法达到标准,就必须采用独立性的基础,如果建筑地基比较软,而上部建筑又比较高的情况下,就要选用筏形的地基基础,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地基的接触面积,而且这种地基基础比独立性地基基础更具有稳定性。另外,对于较好的建筑土质,如粘土土质,可以采用一些支撑用的钢筋混凝土人工灌注桩进行地基连接。而且,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不够,属于松软型地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地基处理,在准确计算其承载力的基础上,采用桩基和沉井基等方式进行地基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和要求不断增加。建筑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工作和生活,建筑地基作为建筑的基础不仅影响着整体建筑的质量,而且对建筑的使用安全也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现阶段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与建筑企业发展的迅猛速度,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加大了力度,因此在对待建筑地基的基础工程时要提高建筑地基的承载力与技术控制力,建筑地基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对建筑地基进行技术性的开发和研究,深入分析地基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分布着多种地形类型与地质。我们国家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分布着冻土、季节性冻土、杂填土等不同的地质类型,对待不同的地形和地质在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时要实施不同的施工方案,我国处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的交叉处,作为世界上多发地震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在建筑方面对地震的防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质给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难题。

2.多发性。我们国家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建筑物倒塌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和建筑施工问题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施工导致的,这些事件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充分说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3.隐藏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重要的衔接,有时会出现前一道工序被后一道工序所覆盖,隐藏性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隐藏性的特点使得建筑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隐藏部分的监管。

4.严重性。建筑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施工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不重视,在工程建成之后发现建筑地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弥补的,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所投入的资金。因此建筑公司在决定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时要严格考察本地区的地质环境,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只有将实际情况考察清楚了才能保证建筑地基的坚固性,只有地基的坚固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了一丝一毫的差池不仅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更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事故在修复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是在地下进行的工程,如果地基工程出现问题,要在地下进行修复,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建成的工程,它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

二、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目前在地基施工中,塌方是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坡度控制或是采取必要的支护方法等,这样就会保证基坑在外力作用下维持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塌方的产生。

2.地基缺乏保护

地基在施工时由于要进行较深的基坑开挖工作,这样地下水较为丰富,特别在多雨地区进行施工时,充足的雨水对地基的施工会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雨水充沛时进行地基施工时,需要做好防水和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使地基进水,这样不仅无法使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对地基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清除,保证无积水,同时被水泡过的松软的土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三、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稳定性更高,造价也较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可采用作支承的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灌注桩。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并在施工期间及工程完工后根据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沉降观测,对建筑物的有效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建筑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有地下室时,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参考文献:

[1]祝成展.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4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筑也随着不断地增加,但工程建筑的质量却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因为工程建筑质量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基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房屋的安全性问题,如果地基的质量不过关,那么将会导致建筑物失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又有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水平,才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是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核心,其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而在房屋建筑中地基主要是指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都属于隐蔽性的工程,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尤其是频发地质灾害的我国,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提出了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关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问题,最有名的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该塔高55m。是由1173年开始建设,但建至一半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逐渐向南倾斜,因此被迫停工,在1730年竣工后,塔身还是不断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的纠偏和地基加固,才保住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建筑物。我国国土范围宽广,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有盐碱地、冻土地、塌陷地,加之滑坡、泥砂石等灾害的侵袭,要求我们对房屋建筑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应对这些复杂的地质危害因素。我国房屋整体质量水平低,尤其是地基基础工程,有些潜在性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致使很多地基基础工程问题被忽略。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6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2.2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技术,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具体的设计技术包括:

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同时绘制出现场场地的平面图,以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过反复审核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

2)施工工艺方面,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掘较硬的土质,并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0字型移动,而自卸汽车数量应该结合挖掘机的大小进行确定,并按照生产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证挖掘工作的连续进行。针对基坑的边角位置,挖掘机难以开挖之处,要采用人工方式配合开挖,并将沙土清除到在挖掘机作业范围之外,与此同时,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3)质量标准的提出,1保证基坑地基土质符合设计的要求;2是控制允许的偏差项目,首先标高是利用水准仪检查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0~50;3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允许偏差为±0~20;4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允许偏差为±0~30。

4)土方开挖形成基坑之后,加强成品的保护工作。1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2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在夜间施工的时候,也要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2.3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基础地基质量隐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过高,腐蚀了地基基础,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

1)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变化,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

2)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3)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具备在坑内布井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减少管井的数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4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工程的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2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定期负责观察地表开裂状况、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3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4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5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3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地基是支撑荷载建筑物的,其质量一直是地基中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地基基础勘察技术、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地下水的控制技术和基坑监测技术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工程施工技术建议,以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

[2]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006.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2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3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4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5困难性

一是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二是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2.1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其次,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数量不足,再加之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一是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二是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荷载试验验证。

3、某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3.1工程概述

某住宅工程为例,该工程为框架结构7层,下设架空层,层高2.1m,上层层高均为3.om。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3.2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4、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4.1传统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有20世纪60年代法国首创的强夯法,90年代我国开创的桩地基技术等,这些传统的方法目前仍然在广泛运用,但单一的运用某一种地基施工技术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占用工期,抬高工程造价。因此,多种处理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当前主要建筑施工。下面主要针对强夯法以及注浆法进行了分析。

4.1.1注浆法

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硅化加固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一般情况下,灌注浆液的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但是如果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改为自下而上。另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性能指标、注浆孔位、孔径、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将的检查结果与现在人员的相核对。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漏孔情况的出现,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4.1.2强夯法

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保证场地平整,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需要在表面铺设0.5—2.0m厚的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者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策略,从而有效防止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另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边缘夯向中央、以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每夯完一遍,就要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下一遍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士,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如果条件充分,用小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如果夯击坑内积水,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时,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下一遍夯击。

4.2当前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根据房屋建筑地下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夯实、换填、挤密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

4.2.1粉喷桩与CFG桩的结合

CFG桩法与粉喷桩法结合的作用是利用二者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这样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因为CFG桩的嵌入而使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增强。另外,由于采用了粉喷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得到改善,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避免了CFG桩的嵌入对原先固结好的土体形成破坏。

4.2.2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其工作原理是在施工中先在填土层中处理好碎石桩体,目的是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然而再选定强夯点,借助强大的冲击能将碎石桩体击散,并将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周围的护土层,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稳定性要求。夯击加固的深度应依据土层实际厚度和湿陷等级来确定,单位夯击量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壤属性、结构类型载荷大小和打算夯击的深度等。而夯击的次数多少则由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先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具体环境等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强和改善地基与工程的强度和刚度,加强地基的稳定性,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第张坤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

[2]肖明和王渊辉,张毅;地基与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6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前言

房屋类型千差万别,地基处理永远在前。学习、研究、创造性掌握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是建设者的毕生追求,也是建筑高质量楼房的前提。因此,作为企业的施工人员和管理着,仅了解房建位置的地质结构,现有状况是不够的,还要亲临现象,根据施工点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技术,以确保地基建成后的稳固性,为提高房层建设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3)地基基础和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4)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3.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合理性

3.1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查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前提,决不能忽视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3.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查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4.工程实例

阳江市某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四个建设区,1区和3区分别为14层和l0层主体建筑物,2区为5层的裙楼部位,4区为4层建筑物。1区和3区的高度分别为58.30m、40.25m,四个区的建筑主体结构均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单柱最大荷重约为4500kn、10200kn;2区的建筑主体高度为27.60m,单柱最大荷重约为6800kn,为框架结构;4区建筑主体高度为16.40m,单柱最大荷重约为5500kn,为框架结构。通过地质勘查情况,可以发现:①场地内人工填土分布连续,结构紊乱,均匀性较差,承载力低;②场地内粘土、粉质粘土分布基本连续,其承载力均偏低;③场地内细砂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土顶板,承载力较低,属可液化土,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④场地内中砂呈透镜体分布,承载力较低,属不液化土;⑤场地卵石土分布连续,主要以稍密、中密、密实卵石为主,局部地段为松散或夹透镜体中砂。稍密、中密及密实卵石具承载力高、压缩性低的工程特性,为场地良好的天然地基土。

从工程实践中得知,素填土、粉质粘土、细砂不能满足荷载要求,且细砂为可液化土层,未经过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土能满足荷载要求,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5.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5.1人工挖孔灌注桩

(1)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一浇垫层一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一边挖边抽水一桩孔周壁的清理一支撑护壁模板一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一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一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一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一浇灌桩身混凝土。

(2)成孔工艺试验。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桩距开挖顺序。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60%时,再开挖相邻桩。

(4)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先采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5)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1000mm,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200mm,同时做护肩,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5.mpa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1.0~1.5m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2m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孔日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

5.2冲孔灌注桩

(1)设备及调试。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2)护筒。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0.2m。护筒周围应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3)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

(4)清孔。浇灌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应≤50mm。

(5)桩允许偏差。桩孔桩中心位移偏差100+0.01Hmm;桩的垂直度偏差H/100(H为桩长);桩径允许偏差+50mm。

(6)钢筋笼制安。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1.0~1.5m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2m加设一道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泌水率应控制在4%之内;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导管,导管定长偏差不超过,0.5%,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2mm,,内壁光滑平整;连接成导管时,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c。连接后在0.5~0.7mpa的压力下不漏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

1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1.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1.1基础轴线位移原因

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2控制措施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标志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标志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标志板也可以在槽开挖后钉设,从而便于机械开挖基槽。

(2)横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一样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中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候应该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复核相邻轴线距离,验证中心桩是否有位移。

(3)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均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该在基础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标志板。

1.2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1.2.1偏差原因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1.2.2控制措施

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进行基础砌筑前,应尽量将基土垫平。一般情况下,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方木或者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另外,对宽大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应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1.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1.3.1防潮层失效原因

施工中浆混用,将砌筑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了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1.3.2控制措施

施工前对基面进行清理,确保其干净、无杂物,从而保证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程度。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表面抹灰均匀,做好养护,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防潮层的强度和密实度,避免出现裂缝。

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5)取样和测试时,根据地层的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质,确定勘探点的数量,当地质性质不均匀的时候,可以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

2.2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2.2.1强夯法

在采用强夯法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夯点布置图,并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2遍,才能保证场地平整,再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控制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使用降低地下水水位的策略。或在表面铺设0.5~2.0m厚的砂石垫层或中粗砂,从而有效防止施工设备以及基础下陷和减小夯实带来的超孔隙水压力。

此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一边夯向另一边或以边缘夯向中央的顺序。在处理地基时先夯实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次夯击。

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顺序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土,然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假如条件允许,用小型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实验数据,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但是如果夯击坑内有积水的现象,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周围的土或新土将夯击坑填平,再开始下一遍夯击。

2.2.2注浆法

当采用注浆法进行施工时,是硅化加固了的土层,通常要保留厚度约为1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还要打灰土层或夯填素土。在一般情况下,灌注时浆液的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的范围内。

对于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如果越往下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则应改为自下而上。此外,还要经常抽查浆液里的配比和性能指标、孔径、注浆孔位、孔深注浆的压力值要求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标记并且注明钻孔日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漏孔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注浆并查找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技术措施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地下隐蔽工程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势必十分严重。从整个工程造价的角度来讲,基础工程造价几乎占据了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三成左右,其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安全管理力度、造价控制成效以及技术管理绩效都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重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着力提升企业基础施工技术提高基础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和技术管理十分必要。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楼房建设无论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地向着扩大化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楼房建设规模扩大化必然会造成城市用地状况的紧张,导致城市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现阶段,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土地使用成本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土地施工成本往往开始瞄准高层建筑领域。通过投资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在整个建筑工程投资中的比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建筑高度的增加势必会对基础工程质量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确保基础工程质量便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具体而言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埋置较深。基础埋置的深度,需要根据建筑规划设计的高度确定,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对于基础埋置的深度必然较大。一般情况而言,基础埋置的深度不仅要根据建筑设计规划的高度进行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采用桩基施工技术。在不采用桩基施工的天然条件下,基础埋置的深度一般确定为建筑工程规划高度的1/12左右。而在采用桩基施工的条件下,这个埋置的深度可以适当的减少,但深度不应当少于建筑规划高度的1/15,且这个深度是不考虑桩长的深度。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是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且基础施工技术会随着建筑规划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困难。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是现代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种类较多,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各项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度和规模以及设计技术难度决定着其必然要选择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不仅要确保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同时还要确保其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而不会产生沉降,应用厚度较大的箱基和筏基混凝土底板是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形式。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应当重点考虑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如何使得过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浇筑且同时兼顾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基础施工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控制工作。

3.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对于我国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在各个大型城市比比皆是,所以造成了建筑施工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深基坑施工的同时,必定需要加强邻近建筑和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因此,基坑施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在我国大部分基坑工程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中,地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基础土层的力学性能以及稳定度、形变发生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等等问题。这三类问题通常和土层基质特性有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考虑不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事故。

4.主房与裙房的基础连接特点。高层建筑为了满足一定程度上的需求,很多都设置了裙房,裙房与主楼相连。由于主楼高度很大,而裙房高度较小,因而造成的基础沉降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消除沉降差异。

二、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

1.基础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的要求。基础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施工技术标准较多,任何一项施工技术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整个地基工程的失败。具体来讲,桩基施工吊桩时不仅要控制吊桩的方向,同时还要控制偏桩的距离,吊桩应当保持与桩架垂直,且这个垂直距离应当控制在4m以下,偏吊的距离应当控制在2.5m最佳。吊桩过程中不易操作过急过快,应当慢慢操作,且在不同的方向系上至少两个甚至更多缆索,以便稳定桩身。当需要吊桩和运桩同步进行,且两者之间会发生相互的牵制时,应当终止运桩。

2.强化基础工程中测量控制。测量取数是基础工程施工的依据,任何工程技术的正确运用都应当建立在对实际工程要素和环境的精确测量数据之上,这一点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尤为重要。在桩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桩位施工来讲,应当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相符性,严格依据测量承台的桩位,控制桩位的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桩位偏差超出可接受的控制范围之内时,承台的受力情况必然会引起变化,这时就需要施工企业尽快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其进行修正,否则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作业中,测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基础工程结构繁琐,而且体积较大,必须通过准确的测量手段进行精确的放线,才能杜绝位置偏差的发生。

3.基础工程中应对基础不均沉降的方法。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且无可避免的现象。关键是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尽可能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的影响。一般而言,常用的应对基础沉降的方法有三种:第一,逆作法。逆作法主要是土量的降低来实现土量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自重平衡,以此实现不均匀沉降幅度的下降。第二,后浇带法。后浇带法主要是采用带型缝隙预留,用以连接主楼和裙房。这种方法通常在主楼完工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并通过观察沉降数据确定浇筑的提前期。第三,应力消除法。应力消除法是通过对原有基础结构中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布来实现局部沉降控制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基础工程施工中较多的隐蔽工程使得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管理变得十分困难。一旦基础工程施工中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将极易导致工程竣工后事故的发生,且问题补救起来也十分的不易。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建筑物中,基础位于建筑物的最下层,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来说,其全部的荷载通常情况下是由基础来承受的,同时借助基础将荷载传递给地基。

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1.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地理环境状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地形包括了世界五大地形;另外还有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包括淤泥土质、冻土、黄土以及杂填土等;我国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还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熔岩土质也是我国的地质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地质条件决定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所以在实际的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

1.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基础工程之间的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上难度要大大的增加;(2)建筑基础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所以在对建筑基础的事故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对建筑上部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其他一系列的连锁危害,所以施工起来非常困难。

1.3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多发性

多发性时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鲜明特点,由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建筑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倒塌、开裂等现象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浪费,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我国建筑倒塌事件的发生比较常见,这些事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

2.1基础轴线位移

在进行基础砌筑时,通常都是先对外纵墙和山墙进行砌筑,而且对内横墙部位进行砌筑时,由于基础槽中线处于纵墙基础的外侧,这样在内横墙砌筑时则无法进行吊线找中,轴线极易发生偏差,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心压力,导致整体结构的受力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施工时,对于槽边控制桩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极易在施工中由于受到碰撞而产生移位,从而使基础轴线发生位移。

2.2基础标高偏差

正常情况下,当基础砌至到室内地平处时,则需要与室内地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旦基础标高与室内地平相差较大,则会对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一旦基础下部基层标高也出现偏差时,则对于基础砌筑时的标高则很难正确把握。

2.3基础防潮层失效

进行防潮层施工时,需要对基面进行浇水,而且还在浇透,这样防潮层砂浆则会与基面进行很好的粘结。如果不浇水或是没有浇透水时,则会影响二者的粘结力度,再加之缺乏必要的养护,则会导致防潮层过早的脱水,在没有达到标准强度和密实度的情况下导致裂缝的发生,一旦防潮层开裂,则其无法有效的起到阻止水份的作用,则会导致墙体潮湿的病害发生。在冬季寒冷地区进行施工时,在受冻情况下防潮层也极易失去防潮作用。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3.1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在建筑桩基础施工前,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必要组织专业人员,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四周环境等进行勘察,尽最大的可能获取细致、正确、可靠的和高层建筑各项施工工程相干的资料,为高层建筑施工、桩基础施工等提供参考依据。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勘察,勘察内容包括:高层建筑施工场地四周所有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结构、特征、位置等,还必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地貌、施工条件、施工场地的环境等,同时对城市建设中:在本次高层建筑施工场所四周的管道、电缆、水管的各个参数进行勘察。

3.2挖土地基

在挖方前,需要探测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做好挖方前的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诸如构建排水渠做好排水系统,为挖方工作提供保证。通常情况下,地基可以使用挖掘机开挖,在挖方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确保边坡的稳定性,避免其下滑而造成坍塌。针对地基存在不同的工程特点以及地质结构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开挖技术或是分层开挖,对于较复杂的土层结构以人工开挖的方式为主,避免大型设备在挖掘过程中对周围物质的造成损坏;对于软土层的挖方施工,相关人员要对施工情况及时记录,以确保挖方施工的方案的有效性。

3.3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1)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地基处理法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处理法,在地基基础上利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的固结能力形成一种复合型地基,发挥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较强的承载力,在地基侧向形成增强粉喷桩和碎石桩的约束作用。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上部可以采用碎石桩,改善地基空城计的变形能力,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避免由于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柱对固结好的地基基础造成破坏,无论使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柱,还是粉喷桩和粉煤灰水泥碎石柱,都要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提高地基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质量。

(2)碎石桩和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法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要对地基结构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并且合理地基基础的碎石桩填土层,然后结合地基基础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强夯点,利用强大的喷压作用,将地基基础的碎石桩击散,推动碎碎石沿着桩径进入周围的护土层中,并且利用碎石桩和硬壳层在地基上部形成复合层,这种密实的碎石层可以极大地地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在使用强夯法处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夯击的夯沉量、深度和夯击次数,充分发挥夯击的效果。要按照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土层的厚度和实际实现等级来确定夯击的深度,可以根据地基性质适当调整夯击次数,可以先夯击两到三次,然后再低能量夯击一次,并且综合土壤属性、夯击深度、载荷大小以及单位夯击量,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

3.4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应该贯穿于施工的每个程序中,尤其是到施工最后必须对工程进行有效地验收,保证前期基础工程完成的效果,从而能够顺利进行接下来的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质量的主要环节是:在施工最后阶段,钻杆会拔出,要检测钻杆在拔出后的地基的质量还能否符合原设计的要求,能不能进行覆盖保护,对所有的钻杆进行核查,不合格的钻杆进行阶段性的处理,完成后的地基有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出现问题,能不能挽救,在地基基础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钻杆的核查工作,防止地基出现问题。

结束语

建筑中的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质量,所以建筑基础施工技术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需要我们根据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从而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苏洪涛.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3,24:118-119.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篇10

关键词: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桩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构成,它的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尤其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对建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那么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带动产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对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给建筑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我国目前的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需要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时代想法,我们可以利用全球化的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经过不断的改善后,对这一技术进行普片的推广,从而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1桩基础工程的概述

桩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建筑形式,根据桩端支撑的情况不同,对其进行低承台桩和高承台桩的划分,低承台桩是指桩身完全埋没于土中,承台地面与土直接的接触,而高承台桩整个上半部分都在土层表面;按照施工的方法有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在打入土中时一般采用静压、锤击等方法,而灌注桩是通过钻孔和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对其进行施工的。

2建筑桩基础的施工应用

2.1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

首先要测定桩位,而桩位的设置要根据桩基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来确立,这也就要求在定位的时候要严格的进行测量,然后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平面的计算,标记和确立每根桩的位置;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是不可控制的,为了保证桩基的确定性,在施工前要对标记的位置进行反复的检查,避免位置出现偏移。在确立好施工地点后,就要进行埋设护筒工程,护筒的主要目的是固定桩孔的位置,防止地面水的流入,防止坍塌等,为了达到护筒的效果,我们护筒的材料选用上就要慎重考虑,包括钢板的厚度、护筒的大小等都要符合现场施工的规定;在护筒的深度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的土层性质进行不同的设置,一般在砂土中的深度要高于粘土中。泥浆是施工中的辅助材料,主要用于护壁,但是护壁对桩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护壁的价值,我们在泥浆的配置上要采用合适的比例,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还要考虑土壤的性质,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不一样的配制,从而有效的保证其粘性。对于灌注桩的成空方法我们一般采用回转钻成孔,而回转钻成孔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回转钻。两者的相同点都是由钻机回转装置带动钻杆和钻头回转切削破碎岩土的,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由泥浆泵往钻杆输送泥浆,而泥浆言孔壁上升,最后流入泥浆池,经过处理后进入循环池;后者是利用泵吸、气举、喷射都措施抽吸循环护壁泥浆。在桩基成孔完成后要对钻孔进行清理,清理孔底的成渣等废弃物,一般采用换浆法和掏渣法对孔底进行彻底的清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桩基的质量。待孔底清理干净后要进行最后的吊放钢筋笼,钢筋笼的制作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标准,不管是在钢筋材料的选用上还是钢筋的间距上都要符合施工的条件,在吊放的时候,要保持其垂直度,避免在放置过程中损坏孔壁,安放正确后再对其浇筑混凝土图,使桩基具有稳定性。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都是采用灌注桩的施工工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预制桩的施工有严格的要求,桩尖的朝向应该和打桩的顺序想一致,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目前的建筑工程中一般采用振动法、静力法、射水法以及锤击法来完成沉桩施工。振动法:是利用振动桩锤的激振力将混凝土预制桩深入土中的一种方法,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对振动锤的性质进行选择,从而对工作力矩和振幅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静力法:是用桩机自重或者追加砝码的方式,将预制桩直接压入地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噪音,但是遇到比较坚硬的岩层使无法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桩基的稳定性。射水法:是在桩的内部或者外部设立射水管,然后通过高压水对桩尖出土形成一种破坏,从而消除桩尖的阻力,把桩压入土层,但是这种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层。锤击法:所谓的锤击法就是借助大锤这种工具,将预制桩打入地下,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施工方法,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在现在社会的环境保护下是不被允许的。

3桩基础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3.1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两部分,一个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未来的环境影响。施工时会对周边的桩基础造成一定的挤压,从而对其他的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在施工时会对土层施加压力,引起土层的移动,这样不仅会造成周围建筑的破坏,还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还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灰尘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长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的再次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年限,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给城市规划带来一定的困扰。

3.2施工技术不完善

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尤其是在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上,以往的技术会形成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但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施工时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失,在施工前没有对现场进行严密的勘查,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的因素等。

3.3改善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措施

施工人员技术上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可以组织他们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从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最优质的施工,待这些施工人员的技术审核达标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材料的选用上,首先要保证没有质量问题,然后还要考虑是否符合施工的大小厚度等等,根据桩基础的荷载进行有效的设置;由于桩基础施工都是在地下进行的,会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和检测,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在管理上,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核查,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及时的解决,从而保证每个步骤的规范性和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是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是人们生活的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建筑桩基础土建工程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改善也就成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提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质量问题也接踵而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那么为了进一步的改善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自我探索的同时,更好的学习国外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改善,从而最大可能的发挥建筑的价值。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金山.探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35.

[2]黄昆,赖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3):76.

[3]刘中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09):66.

[4]姜泽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00-101.

[5]金丽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