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十篇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十篇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32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Ⅱ~Ⅲ级,术前无心、脑、肾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为正常或轻、中度通气功能障碍,术中需行单肺通气普胸手术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7~72岁,体重在45~72kg,其中,左单肺通气16例,右单肺通气26例。手术种类为肺叶切除术16例,食道癌根治术6例(其中食管上段癌2例、食管中下段癌4例),肺大疱切除术20例。

1.2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04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常规直接动脉压(i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度(Spo2)监测。静注芬太尼3~5ug/kg,丙泊酚1.5~2.0mg/kg或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单肺或双肺通气。调节呼吸参数: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RR)12~16次/分、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etCo2)30~40mmHg。术中泵注丙泊酚8~10mg・kg-1・h-1维库溴铵1~2ug・kg-1・min-1,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和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

1.3插管通气方法麻醉诱导后,喉镜直视下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内径7.0~8.0mm),当导管气囊通过声门后,向术侧旋转90度进入气道,盲探法使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术侧支气管内,导管气囊充气后听诊双肺呼吸音,证实单腔气管导管在已插入术侧支气管,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支气管堵塞器的管径外壁,沿单腔气管导管置入支气管封堵器一定的深度,使封堵塞气囊超过单腔气管导管尖端位置或有阻力感为止,以门齿为标记记录堵塞器放入深度。稳住封堵器深度不变,将单腔气管导管退至主气管内,以后每次向堵塞器气囊内充气放气3~5ml,每次退出堵塞器0.5~1cm,同时每次用听诊法判断单肺通气隔离情况,直到堵塞气囊充气后双肺完全不能通气,证明堵塞器气囊刚好封堵住隆突部主气管,但此时堵塞器气囊远端突出部仍在术侧支气管内,然后将堵塞器气囊放气后向前推进2~4cm,再次将堵塞器气囊充气后听诊法判断单肺通气隔离情况,如果气囊充气后阻塞侧呼吸音消失,通气侧呼吸音如常;气囊放气后阻塞侧呼吸音恢复,证明堵塞器气囊封堵单侧主支气管位置到位,即算盲探听诊法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成功。侧卧位后再次听诊检查,必要时可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调整堵塞器气囊位置。需单肺通气时使堵塞器气囊充气,打开堵塞器内腔放气,必要时负压吸引,使封堵(术)侧肺萎陷。术毕堵塞器气囊放气后撤除堵塞器即变成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双肺通气。

1.4堵塞器到位准确性和通气术野暴露效果评定盲探听诊法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成功后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堵塞器气囊到位情况,如不满意可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调整堵塞器气囊位置。同时术中参照campos的标准评测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的效果:(1)优:术侧肺完全萎陷,手术野暴露满意。(2)良:术侧肺基本萎陷,肺内仍残存部分气体,但肺无通气,手术野暴露比较满意。(3)差:术侧肺未萎陷,影响手术操作。

2结果

盲探听诊法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放置成功4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堵塞器气囊都能准确到位。失败1例;一例右上肺包块患者,在盲插单腔气管导管时因右支气管狭窄而未成功,后改插左双腔管完成手术。一例食道癌患者术中突然发生通气量减少和气道阻力剧增,考虑手术牵拉堵塞器气囊部分疝出骑跨于隆突部,调整堵塞器位置后通气梗阻解除。按肺萎陷和手术野的评估分级:优35例、良5例、差1例。肺隔离时间达1.27~3.45h。全组病人麻醉整体能满足外科手术要求。

3分析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是目前常用的进行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能达到有效分离双侧肺的目的,保证有效通气和氧合。但DLt管径粗、材质硬、型号少(通常仅F35、F37、F393种)插管时易致呼吸道损伤;F28、F33DLt内径细、气道阻力高、分泌物吸引困难,不能常用于困难插管的患者以及小儿等缺点,使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univent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运用越来越多,由于其阻塞器附着在主导管内侧壁,也存在不少缺点。

支气管堵塞气囊是一种独立的填塞器,附着在6F或8F的导管远端,导管长65cm或78cm,内径1.4mm,导管远端开有侧孔,以便肺内气体排除。其套囊由硅胶制成,导管腔内有一根柔软的管芯,引导堵塞气囊进入支气管。气囊尖端细软,对气管隆突及粘膜的刺激和损伤较小,从而减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另外,由于气囊只对患肺进行堵塞,不会因为损伤和压迫健侧支气管粘膜而至双侧肺水肿造成术后急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堵塞器仅需使用普通气管导管,尤其适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和univent导管插入困难的患者,在术中双肺转单肺通气方便且气道压力变化较小,故对血液动力学干扰也小。手术结束后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不必换管。拔出堵塞器后可直接带管进入iCU病房。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2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护理;重型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0070-02

postoperativenursinginthepatientsUnderwenttracheotomyiniCU/ZHonGChen-zhu,ZHonGYu-yu,ZHonGai-jua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30):70-71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postoperativenursinginthepatientsofunderwenttracheotomyiniCU.method:37patientsunderwent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werechose.tracheotomyandcorrespondingnursingmeasureswerecarriedoutinallpatients.therecoveryandcomplicationofthepatientsaftertracheotomywereobserved.Result:27patientsdischargedfromhospitalwithconsciousness.10patientsdied.1patientoccurredcatheterocclusion.4patientsoccurredlunginfectionwhileinhospital.nopatientsoccurredcathetersheddingandincisioninfection.Conclusion:Strengtheningpostoperativenursinginthepatientsunderwent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canimprovetheprognosisandreduce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ofthepatients.

【Keywords】tracheotomy;nursing;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

First-author’saddress:DongguanLiaobuHospital,Dongguan523400,China

重型颅脑损伤是iCU常见病,患者常因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异物堵塞等造成窒息和缺氧。故为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气管切开术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1-2],但如术后护理不当,患者可产生很多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研究结合本科条件,对已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这类患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3日-2013年9月3日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男31例,女6例,平均(40.1±8.4)岁;脑干损伤4例,广泛脑挫裂伤17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6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5例。GCS评分(5.6±0.9)分。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70%。减少探视、陪护人员,严禁上呼吸道感染者进入。每天清洁、消毒地板2次,定期开窗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室内严禁摆放鲜花和喷洒香水、空气清新剂。

1.2.2套管护理每6~8h进行套管清洁消毒1次[3]。清洗时戴无菌手套。清洁后用煮沸法对套管进行消毒。具体的清洁消毒方法为: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将管上开关打开后,沿着气管套管弯度将其取出,接着导管内塞入大头棉签,边转动擦洗边用流水冲洗。每次清洁完毕例行检查,确保无分泌物或异物残留。然后用煮沸消毒法消毒,消毒时间一般为水沸腾后继续煮30min。另外,因为内套管与外套管分离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外套管内壁形成痰痂,堵塞气道,故小于30min的分离时间比较适合。

1.2.3气囊护理由于套管气囊长时间高压力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为预防该并发症笔者所在科使用压力监测装置连续监测套管气囊压力,值班护士每4h观察压力一次,保持气囊压力不大于22~25cmH2o。另外实施可能影响气囊压力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后,应观察气囊压力一次防止升高。

1.2.4气道湿化及滴药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正常湿化、过滤功能,可使痰液干涸、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通气。因而采用0.45%的盐水适当湿化气道,湿化液0.5~1ml/次,1次/2h,湿化液酌情加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敏感抗生素等[4]。这些药物具有抗感染作用,可预防肺部感染。滴入湿化液后注意患者反应,需要时吸引,防止痰痂、血痂吸水后膨胀堵塞气道。每6~8h还可行超声雾化治疗1次,每次15~20min[5],雾化液成分为:生理盐水20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

1.2.5正确的吸痰护理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吸痰可能损伤呼吸道。患者出现痰鸣音、咳嗽、Spo2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应注意无菌。同时动作要轻柔,时间不能太长[6]。具体的吸痰方法如下:首先将吸痰管慢慢插入内套管至一定深度(理想的深度为稍微越过套管末端,这样不仅对气道刺激很小,还可持续保证气道通畅),值得注意的是在插入过程中不能吸引。之后将吸痰管逐渐后退,后退过程中可轻微转动并吸引。当分泌物较多时,应稍作停留。吸痰时不要反复提插以免将痰液推下。此外,还应注意连续吸痰的次数和时间(不应多于2次,每次在15s内完成)以及吸痰前后应加大流量给氧,防止患者出现喉头痉挛、剧烈咳嗽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对于一些咳嗽反射差和痰液黏稠的患者,可从导管注入适量湿化液,之后帮助患者翻身或叩击其背部,以促进排痰。而对应那些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则可实施一定的刺激,让其自行将深部痰液从套管口排出,接着再在套管口附近处将残余痰液吸干净。

1.2.6切口护理气管切开后,用无菌纱布在皮肤和套管柄之间覆盖,避免刺激切口。根据分泌物情况及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换药时要固定好套管,避免脱管。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是否渗血、皮下气肿、线松脱等情况。

1.2.7堵管和拔管当患者病情好转,呼吸系统功能恢复至正常,分泌物减少明显后可尝试堵管、拔管。方法如下:先堵住内套管的1/2,24h后如患者呼吸无改变可全堵,24~48h后如患者呼吸平稳就拔管。拔管后伤口覆盖凡士林纱布和外敷无菌纱布,特别要注意避免纱布塞入切口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气管切开后并发症(导管堵塞、脱管、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等)。

2结果

27例患者意识清醒出院,其中11例患者出院后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及时更换导管后未发生严重问题,4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也顺利好转。所有患者未见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是因为原发疾病。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最严重的颅脑损伤类型。患者常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原因如下:(1)患者呼吸中枢受挤压或损伤,出现呼吸减弱或停止。(2)舌后坠、口鼻腔出血或分泌物阻塞咽喉部、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引起的呕吐物误吸等情况均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以致影响机体氧供,加重患者脑缺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严重者导致不可逆脑损伤。而气管切开术可迅速通畅患者呼吸道和便于清理呼吸道堵塞物,导管接上呼吸机还可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7]。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使脑缺氧改善和死亡率、致残率降低。但气管切开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术后护理不当的情况下。主要并发症如下:(1)脱管。导管固定不牢固、换药时操作不小心、患者躁动意外拔管等因素均可造成,脱管患者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因窒息而死亡。(2)气管堵塞。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功能丧失,分泌物因脱水而更加黏稠。加上患者昏迷状态下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异物难以排出,导致气管堵塞[8]。(3)切口感染。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切口和很多患者本身就存在严重疾病,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切口感染。(4)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①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过滤防御功能丧失。②患者容易出现气管堵塞和切口感染。③医护人员行消毒、换药、吸痰等操作时不注意无菌致病原体入侵呼吸道[9-12]。

本研究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中应用超声雾化(有湿化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强调吸痰时操作不粗暴和严格无菌、加强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护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在本研究中,意识清醒出院患者27例,其中出院后有一定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11例,治疗无效死亡患者10例,主要是因为原发疾病加重,与并发症无关。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4例出现肺部感染,所有患者未见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辉,刘疆.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53-55.

[2]detoledoGL,BuenoSC,mesquitaRa,etplicationsfromsubmentalendotrachealintubation:aprospectivestudyandliteraturereview[J].Denttraumatol,2013,29(3):197-202.

[3]RaperDm,wonga,mcCormickpC,etal.Herpessimplexencephalitisfollowingspinalependymomaresection: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Jneurooncol,2011,103(3):771-776.

[4]王晶晶,张凤巧,毕越英,等.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18):1496-1497.

[5]沈玉玲.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6):757-758.

[6]刘燕,王凯,黄秀莲,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全方位的舒适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1):168-169.

[7]wangF,wuY,BoL,etal.thetimingoftracheotomyincriticallyillpatientsundergoingmechanicalventil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Chest,2011,140(6):1456-1465.

[8]ZiaS,arshadm,nazirZ,etal.pediatrictracheostomy:complicationsandroleofhomecareinadevelopingcountry[J].pediatrSurgint,2010,26(3):269-273.

[9]郭建杰,蒋金泉,沈礼芹,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感染救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9):16-17.

[10]邝焕明.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3-84.

[11]赵亚芸,李小会,谈婷婷,等.循证护理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5-87.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3

[关键词]鼻咽通气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7(c)-0160-0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neasyndrome,oSaHS)是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是临床上引起心脏猝死、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1-5],oSaHS患者因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夜间长期处于低血氧状态,患者对手术和物的耐受性明显下降,国内外已有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至死亡的报道[6-7]。近年来,oSaHS手术治疗后放置鼻咽通气道(简称通气道)可降低术后缺氧的风险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并将此做为oSaHS围术期常规的治疗手段,但通气道的使用增加了患者不适和心理恐惧,影响了使用效果,尤其护理不当会加重气道阻塞,达不到治疗目的[8-9]。本研究收集煤炭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80例,对护理记录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oSaHS患者80例,其中接受改良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20~57岁,平均37.96岁;接受鼻腔扩容手术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42.60岁。

1.2使用材料

所有患者根据术前鼻孔大小,选择内径为5.0~8.0mm的硅胶管,长度视术中情况决定。

1.3留置方法

80例接受改良Uppp和鼻腔扩容术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结束后,将备好的通气道经鼻腔插入咽部,在可视下将通气道放远端到会厌缘上,近段在鼻孔缘处以胶布固定。根据患者咽部肿胀消退情况,术后24h将通气道拔出部分,已减轻管道对咽部的刺激,拔出长度的标记是,令患者张口时见通气道远端在软腭缘下0.5cm;拔除指征,48h接受Uppp患者咽部肿胀消退,平静呼吸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接受鼻部手术,于术后48h拔除鼻腔填塞物时拔掉通气道。

1.4留置通气道状态观察指标

①正常:主动接收通气道治疗48h,无要求自行拔出通气道。②异常:经护理干预下接受通气道治疗48h,无自行拔出通气道。③失败:不能接受通气道治疗,拔出通气道。

2结果

2.1患者通气道留置依从情况

本组患者全部接受通气道治疗,全部按照预定时间拔出。其中12例患者曾术后24h内后要求拔出通气道,经过心理安抚依从治疗,无自行拔出病例。见表1。

2.2通气道位置变化情况

9例术后24h内有通气道移位,2例24h内出现通气道完全阻塞;5例在48h拔出时发现通气道内部分堵塞。见表2。

2.3并发症情况

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6例患者出现咽刺痛,及时请医生检查发现通气道远端抵住下咽组织和气道位置过深,经调整后症状改善。术后所有的患者都出现头痛,咽部不适,定时服用止痛药均达到了症状缓解。

3讨论

3.1重视术前告知宣教和适应训练

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一对一的告知留置通气管的目的、方法和可能发生的不适的宣教。让患者对其引起的不适如头痛、鼻痛、咽痛,暂时性呛水等症状有初步的心理准备。并让患者进行持续2h堵塞鼻孔、张口呼吸的训练。提前感受、适应术后鼻腔堵塞的不适。降低患者手术恐惧心理[10]。

3.2加强术后的心理安抚

对oSaHS术后患者实行6h内定点巡视护理(1h/次),及时观察患者症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问题随时进行心理调整,对出现头痛的患者,鼓励患者按时服下止痛药,尽快缓解症状;对有咽部不适并有呛水症状患者,教会改变低头吞咽姿势,减轻咽下呛水的症状[11]。

3.3规范的通气道护理

3.3.1通气道位置有效固定

通气道留置在鼻腔,最常见问题是管道移位或脱出,其主要诱因是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意识和肌张力在逐渐恢复中的躁动、咳嗽引发,还有使用过粗的吸痰管及不当的清理通气道。有效固定通气道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首先,护理责任人需在接诊手术归来的第一时间,做好患者通气管的鼻外的长度测量和刻度标记以便观察,而后用防过敏的纸胶布蝶形妥善固定通气道于鼻孔外侧,以确保通气道位置固定[12-13]。

3.3.2通气道作用的观察

通气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症状、能否发挥其作用,单纯依靠患者术后反应的描述常常是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而细致的观察患者反应,耐心询问患者的症状,是通气道护理重要环节[14-15]。本组资料中通过询问症状,发现6例患者咽部刺痛明显并伴位置性的呛咳,及时请医生检查,发现通气道向下滑脱,刺激会厌引起,及时调整管道,患者症状缓解。有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经医生检查发现通气道远端抵住下咽组织,经及时调节通气道位置症状得到改善。因此严格交接班,每次用棉花或小片纸巾放在管口试验管腔通气程度,是有效观察通气道通畅不可缺少的手段。

3.3.3通气道的护理措施

咽部分泌增多是所有鼻和咽部手术后常见症状。如Uppp术后的患者,由于术后创面疼痛,吞咽减少,分泌物黏稠;而鼻腔手术后患者,因为术腔的填塞,分泌物滞留于鼻腔,分泌物和血迹易凝聚成血块,堵塞通气道内形成死道引起呼吸不畅[16]。本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通气道阻塞。因此有效清除通气道内的分泌物是确保oSaHS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护理。

3.3.3.1通气道清理的指征为确保通气道通畅,需要定时清理,在术后6h内,鼻部手术者是根据患者鼻腔堵塞状通气程度观察况随时清理,对入睡的患者依据血氧饱度(Spo2)情况而定[2],血氧下降3个百分点提示气道不畅,进行清理。Uppp手术清理指征是根据喉头痰鸣音、其他指征与鼻部手术相同。

3.3.3.2清理时吸痰管的选择在日常工作中选择不合适的吸痰清理通气道中会出现异常,如粗大的吸痰管在通过弯曲管道时容易带动管道导致通气道移位,而细小的吸痰管容易遗留管道壁处血迹造成管道内血块形成。因此需要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管内径是通气管内径的2/3效果最佳。

3.3.3.3通气道清理的技巧在清理通气道时,要力争定位准确,动作轻柔,控制时间。操作方法:先打开中心负压,将吸痰管沿通气管内壁轻轻插入,边进边吸,当吸痰管插入长度超过气管的下端口时,将吸痰管用手折住靠近与负压连接管衔接的一端,以免压力大而损伤咽部粘膜。然后以慢而轻柔的动作下送吸痰管,感觉到有阻力后将吸痰管上提0.5~1.0cm,用旋转提拉手法充分吸出气道分泌物。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以不超过通气管下端口1cm为宜。一般人插入通气管长度为鼻翼到耳垂长度[17]。每次吸痰操作时间不超过15s,时间过长,会引起缺氧。吸痰前后加大氧流量,提高了供氧浓度,有助于Spo2的提高。

3.4加强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有研究显示,放置通气道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在血流动力学比较,术前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血压乘积(Rpp)均低于术后24h、咽部疼痛、最低血氧饱和度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18],说明通气道的置放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刺激,故应加强心电监护,尤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随时报告医师及时对症处理。本组资料中由于严密进行观察,发现血压高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无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oSaHS患者的围术期中最大风险之一是呼吸道的梗阻。目前留置通气道治疗是确保患者术后呼吸畅通的有效方法[19-20]。笔者认为,即是人工创建通道,更需要对其科学规范的管理。本组资料从术前告知宣教、适应培训,到术后的每一项责任护理都是围绕保证通气道留置发挥作用的护理措施,最终为保驾oSaHS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中风险期而制定的规范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善群,钮善福,姜丽岩,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1,28(5):410-412.

[2]郑山海,吴慧莉,张斌,等.鼻咽通气道在儿童Uppp后的应用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9):1632-1633.

[3]郑红帆,倪如梅,郑舒.鼻咽通气管在不能自主排痰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73-574.

[4]洪蝶玟,李素琳,黄月英,等.胃管旁留置小管协助吸痰的方法及护理7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28.

[5]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2.

[6]田莉,林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睡眠结构的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7):885-887.

[7]黄慧萍,朱献华,姚鸿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口腔正畸矫治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1-133.

[8]英马燕,程立欣.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应用通气道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7):76.

[9]刘盛国,傅应云,何正强,等.脑卒中危险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25-3329.

[10]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1-12.

[11]窦媛媛,张玲.高血压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血脂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84-3185.

[12]王卫红,何国平,王美蓉,等.健康教育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9-2563.

[13]王秀川.高血压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44-2745.

[14]黄伟坚,李海洋,苏丹晨,等.鼻咽通气道在新生儿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口留置胃管中的使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3):3417-3418.

[15]韦华.醒脑静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β和nSe蛋白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70-71.

[16]齐向红,宋伟.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腭咽成形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50-251.

[17]高维杰,王彦,孙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调查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31-2233.

[18]王杰,蒋振华,董钏,等.鼻咽和口咽通气道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平面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8):830-833

[19]李正功,李涛平,叶红,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6):1003-1005.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4

1.1出血若术中止血彻底,一般出血不多,如气管切口过长过底或患者有其他出血性疾患,可有严重出血。

1.2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由于气管切开后,突然氧气吸入增多,相对二氧化碳骤减,缺乏足够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而导致中枢性呼吸骤停。

1.3皮下气肿由于术中切口过大,气管切口大而套管细,或皮肤缝合过紧,大量气体逸出挤入皮下。

1.4纵膈气肿或气胸为气管切开的严重并发症,可同时发生。

1.5创口感染可引起大出血以及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1.6气管切开后呼吸仍不通畅。

1.7脱管为严重并发症,可造成窒息死亡。

2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

2.1一般护理对策

2.1.1专人护理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成人一旦切开气管后,因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反应病情。小儿若无人照顾,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将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险。所以要观察病情变化,床旁备好吸引器、血管钳、氧气、拉钩、光源等急救用品,如有意外应积极处理及抢救,故应有专人护理。

2.1.2术后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半坐位。颈下不要垫枕,使颈部舒展,以利于呼吸和咳嗽。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以防套管脱出。

2.1.3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1]。气候干燥时室内应多洒水,冬季湿度不足时,室内可使用雾化器,以增加湿度。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在气管套管口处,可用两层无菌湿纱布覆盖,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管内湿润。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及切口污染相当严重的患者,长期用纱布覆盖易造成无氧环境,从而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应对切口采取氧气疗法,使切口环境改变,从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2]。

2.1.4气管切开术后由于空气未经鼻腔黏膜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不易吸出而影响通气效果,加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还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增加下呼吸道感染机会,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3]。因此病室应加强通风,气管内滴入适宜的抗生素溶液及湿化液,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气道湿化和温化。气管切开患者每天从呼吸道排水量约1000ml,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作用,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使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方法:①直接灌洗方法:用注射器吸5ml生理盐水,在患者呼气末快速注入气道,以达到冲洗的目的;②气道滴入湿化液:每1~2h1次,每次滴入量3~5ml,应在呼气末转吸气时沿气管内壁缓慢匀速滴入,避免在患者咳嗽时滴药,以免药液的浪费,滴入药液量、间隔时间药根据痰液黏稠度而定[4];③雾化:常规每4h一次,用药可用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气道湿化温度应达到32~35℃,且<40℃,以免造成烫伤。

2.2防止气管套管脱出气管套管可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带过松而脱出导致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会窒息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1套管的长度、弯曲度要选择适当,术前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适当型号的套管。

2.2.2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对于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带子要及时加紧。固定带应系死结并系紧,每天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手术后第2天,调节系带松紧,不可过松,以防止脱管发生意外。

2.2.3在取出内套管时,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

2.2.4一旦发生脱管,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安放气管套管。1周内可用弯止血钳将切口撑开,然后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超过1周者可直接沿窦道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尤其对分泌物阻塞的患者,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治疗措施。吸痰注意事项:①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②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1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③吸痰前应给予高浓度吸氧,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吸。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1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④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⑤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⑥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2.4清洁内管气管切开后应每3~4h清洁内套管1次,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干涸在套管内管壁,使内管阻塞。但要注意内管脱离外管时间不得过长,以防止痰痂干涸附着外管引起呼吸困难。一般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插入外管内,每次时间不超过30min。戴内管时,将痰吸净,内管戴好后将活门关好,以免内管脱出。若内管取出过久,外管内壁亦将有分泌物附着、干涸、妨碍呼吸,以后亦不易插入内管,遇此情况应更换外管,不可勉强用力推入[5]。注意患者颈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因位置不正导致套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损伤出血。

2.5预防感染的方法①病室的台面、地面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1~2次;②操作前后彻底清洗双手,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戴无菌手套,每次吸痰用1根一次性吸痰管,先吸进气道内的痰液,再吸出口腔、鼻腔内的痰液及分泌物;③保持喉垫局部清洁,每天更换1~2次,分泌物多时应随时更换。同时观察切口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及渗血等;④定期行空气培养及管道的细菌培养。

2.6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早拔管,防止因长期戴管发生溃疡、肉芽、甚至疤痕。拔管前须试行堵管,可采用间断堵管和部分堵管的方法。每次堵1/3或1/2,观察24~48h后,若无呼吸困难再堵1/3或1/2,以至全堵管48h后无呼吸困难才可拔除套管,准备同号套管于急救包内,以防急用。

总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要了解掌握气管切开患者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洪辉,李歌妹,杨建军,等.3例气管切开术后局部大出血的教训.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1.

2黄梅生.氧疗对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套管留置的疗效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42.

3严丽英,李玲,严寒荣.从套管口处直接喷雾湿化液湿化气道的临床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716.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5

整体化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整体化护理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然而急性呼吸道梗阻在治疗上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为主要手段,即气管切开是抢救急性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1]是抢救颅脑损伤的急诊气管切开术,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很多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增多及呕吐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常造成呼吸道梗阻或供氧不足,导致肺部感染呼吸道功能衰竭,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由为重要,其呼吸道的护理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急性气道堵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9岁,平均为51岁,占同期气管切开的0.6%,颅脑损伤患者GeS评分3~6分,损伤原因车祸外伤36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2例,诊疗方法:①开颅手术40例;②保守治疗20例,急性呼吸道堵塞发生时间1周左右10例,1个月左右12例,3个月后16例,发生于气管插管16例,气管切开术24例,拔管12例,其他8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全部表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以呼气为重,很快缺氧,Spo280%以下,面色苍白发干。

1.3气管镜所见,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肉芽组织增生,尤其是管口处增生的肉芽组织成活瓣状,且管口的下方(即气管的后壁)严重。

1.4呼吸管阻塞原因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处压迫20例;②气管切开时气管前壁,切口过大皮肤切口缝合较宽12例;③吸氧管粗硬操作粗暴造成对气管壁的直接损伤6例;④长期局部反复的感染引起局部炎性、糜烂、肉芽组织生长8例;⑤患者的自身体质8例。

1.5治疗和结果,立即做气管镜检查,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理,局部以活瓣样的肉芽为主,给予气管镜下电灼,切除;局部水肿糜烂范围较大且有管壁塌陷的情况,给予放置气管支架,结果所有患者皆行气管镜检查,气管镜下放置支架12例,切除增生的活瓣样的肉芽组织36例,更换套管保守治疗12例,最终拔管60例。

2整体护理措施

2.1气管插管的护理

2.1.1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立即通知麻醉料行气管插管,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消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2.1.2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2.2气管插管后患者痰液增多时,应及时吸出,以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和干燥后附于气管插管内壁形成痰痂。

2.3严格交接班,①定时测量气管插管长度(从牙垫至呼吸机接头距离9~11cm)及时呼吸机报警问题,并定时放气管插管气囊内气体,以防气管粘连水肿,充血、糜烂,定期湿化呼吸道;②向湿化器内加入无菌蒸溜水,每天约500~600ml,痰液粘度和吸引是否通畅,是衡量强化的可靠依据;③气管导管的气囊若冲气4~8ml,全壁受压一般不超过15~30mmHg,充气超过72h有可能严重损害气管壁。因此每隔3~4h放气5~15min预防。

2.4气管切开的护理

2.4.1正确吸氧,频繁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增加感染机会,吸痰时动作应轻柔,由深至浅,左右旋转,边吸边提,切忌反复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压力为150~200mmHg时患者由于肺部感染,气管内痰液粘稠且比较多,不易吸出,可用生理盐水10~20ml进行气管内冲洗,2~3s后吸痰,可反复2~3次,直至气管内未见明显痰鸣音为止,生理盐水可有效控制痰液附着于气管导管壁形成痰痂,若痰液多且粘稠时,可间隔10~15s后再操作,行气管内冲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若患者咳嗽剧烈,可待其呼吸平稳后再进行。

2.4.2保持呼吸道湿润,每小时气管内滴药5ml每次,湿化液为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16万单位,根据空气情况可增加呼吸道滴药次数,每次雾化吸入4次,雾化液为生理盐水4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霉4000单位,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室温控制在18℃~20℃,相对湿对为50%~60%,各种吸痰用品都应用一次性消毒物品气管套管气囊定时放气,防止长期压迫造成局部出血坏死,

2.4.4拔管时的护理,有拔管指征,准备吸引器,气管镜,一次性吸痰包,一旦出现急性堵塞给予气管镜查明原因,立即处理。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因昏迷出现舌后坠,同时可因呕吐物的误吸或口鼻出血等阻塞在咽喉部至使呼吸道梗阻,呼吸道完全梗阻,可因窒息迅速死亡,不完全梗阻可因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出血和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而重病情,因此解除道梗阻是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有消除呼吸道分泌物,牵出甜头加以固定,口对口人工呼吸,放置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解剖死腔,并为给氧呼吸机使用及气管内给药提供条件。缺点是气管插管所致痰痂是影响患者呼吸的一个重要原因,气管内插管时间越长会造成喉气管狭窄,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最常用最有效的急救手术之一,包括常见气管切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属急诊手术,如果操作慌乱盲目,粗暴不当,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气道狭窄少常见,而有出血皮下气肿及气胸,脱管,气管食管瘘,窒息死亡。

综上所述,我认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梗阻应及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时间不易过长,最好在48h,此时患者仍不宜拔管时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加强气管切开护理,一旦出现呼吸梗阻,应用支气管镜查明梗阻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上述不同处理和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志敏,白俊萍.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11-312.

[2]赵敏,刘越华.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1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

[3]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7-157.

[4]盛卓人.特殊用途的气管导管,实用临床麻醉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9.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8-03中图分类号:R651.1+5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62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由车祸、坠落伤以及硬物击伤所致,伤情急危重,病死率高[1]。患者常因广泛性脑干损伤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昏迷,丧失了正常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致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呕吐或反流物易逆流入呼吸道,可引起呼吸道阻塞、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干预,防治肺部感染至关重要。我院外二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3例,经有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5例;年龄5~73岁,平均46.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6例,摔伤2例;入院时格拉斯哥评为3~5分者16例,6~8分者27例。

2.损伤类型脑挫裂伤为14例,硬膜外血肿1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脑挫裂伤并脑实质内血肿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均经临床表现和Ct扫描确诊为严重颅脑损伤。

3.方法本组43例患者中,开颅血肿清除术22例;去骨瓣减压术14例;钻孔引流术7例。同时行气管切开术23例。在护理方面实施有效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科学合理运用鼻饲,加强营养,气管切开术,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及时有效吸痰,充分湿化气道,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有效治疗护理措施。

4.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本组43例患者中治愈21例,伴不同程度残疾12例,植物生存2例,因出现脑疝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由于病情严重家属放弃治疗2例。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痰痂堵塞气道而被迫拔管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后果。

护理干预措施

1.提高预防院内肺部感染的意识详细了解患者受伤原因及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极为重要。气管切开患者集中管理,特殊感染专用病房,出现白细胞降低时实行保护隔离措施[2],对潜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应警惕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加强病区环境管理①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一般在18~22°C为宜,相对湿度为50%~60%,因为对于脱水治疗的患者,全身及气道黏膜也可出现脱水状态,开放气道后分泌物更易干燥黏稠,故应保持适宜的湿度。②定时消毒室内空气: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60min,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物品表面及地面2次,尽量避免空气中尘埃飞扬。③严格限制陪护及探视制度,限制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视,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或不规则时提示脑干功能减弱;当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等,提示有呼吸道堵塞的可能,发现上述情况要及时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理。同时,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气,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是否有干湿性音。如患者出现高热、脓痰增多、肺部有音等征象时,应及时正确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与药敏试验,配合医师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

4.基础护理①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昏迷患者定时翻身,并用75%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处和受压部位,以防压疮发生。②:患者可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位置放低,以利于分泌物的排出,防止误吸。同时抬高床头15°~30°,有活动性义齿时要取下,防止脱出阻塞呼吸道。舌后坠影响呼吸道者,可采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丧失了正常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自主进食,加上应用脱水药物、频繁呕吐等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及负氮平衡状态,抗病能力降低。因此,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故应尽早期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以提高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机体高代谢及负氮平衡状态,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从而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伤后或术后48h可给予插胃管鼻饲,鼻饲开始初期宜以清淡流食为主,如米汤、鱼汤、果蔬汁等,每次150~200ml为宜,待患者胃肠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营养液的浓度和灌注量,可给予牛奶、鸡蛋等高营养物质,每次灌注量从开始150~200ml逐步过渡至2000ml左右。必要时,通过静脉输入脂肪乳剂、氨基酸、全血、白蛋白等高营养物质。鼻饲时注意床头抬高至30°,鼻饲后30min内不宜叩背,不宜搬动患者,尽量不吸痰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3]。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经口进食。

6.呼吸道管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干净通畅是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道梗阻的重要环节。如清醒患者应鼓励其尽可能咳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过于黏稠不能自动排痰时,应用吸痰器彻底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利索,注意切勿损伤呼吸道黏膜,避免破坏黏膜的屏障作用。②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因不能经口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净能力下降[4],给予口腔护理2~3次/d,同时,要严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霉菌感染及分泌物的性质,必要时做细菌培养,根据病因对症处理,以防止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肺部感染。口腔护理液应根据口腔不同情况选用,如患者口腔pH值为中性时常用1%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擦洗,pH值偏低或偏高时,可分别用2%碳酸氢钠或2~3%硼溶液擦洗。③定时更换,叩背排痰:每1~2小时1次,每次2~3min,使肺部及支气管内积存的痰液松动,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5]。翻身前应先吸痰预防窒息,并防止导管脱落。留置胃管鼻饲者,鼻饲饮食宜在翻身叩背后进行身,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气管,误入气道。

7.气管切开术后护理①气管套管固定牢固:气管切开后患者一般应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和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不宜变动过多,如进行各项操作或检查必须变动时,应保持头颅与躯干在同一水平,各项操作或检查后要及时检查患者颈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套管扭曲受压、套管脱出等而发生气道损伤出血及呼吸困难等。②正确有效地吸痰:吸痰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气管切开后护理的关键,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把握好吸痰时机,一般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吸痰前调节好吸痰负压器,一般压力为100~150mg[6],吸痰动作要轻柔、利索,缓慢插入吸痰管再向上慢慢提拉,每次不应超过15s,切忌在一个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或抽吸,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造成缺氧。每次吸痰前后必须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1~2min,因为吸痰时也将肺内富含氧的气体吸出,容易迅速降低血氧浓度,且回升缓慢[7],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如患者出现面部口唇紫绀,应停止操作。循环功能差的患者,应待呼吸、循环功能改善后再吸痰。③充分湿化气道: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加上呼吸运动使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阻塞道管,据报道[8],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人工气道的管理必须给予充分气道湿化。常用的湿化方法有:套管外口敷料湿化法:即在套管外口上覆盖双层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纱布,随干随洒,并定时更换纱布,改善吸入空气的湿度。湿化液间歇注入法:即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2~3ml后取下针头,在患者吸气末时沿气管导管内壁缓缓滴入,间隔时间为1次/30min,使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提高稀释痰液、湿化气道、抗感染等作用[9]。雾化吸入法:根据需要4~6次/d,雾化液为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经常清除管内分泌物,防止咯出的痰液再次吸入套管内形成结痂阻塞内管道,如分泌物过稠时,可先向管内滴入湿化液再行吸痰。④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吸痰前、后要洗手,对呼吸治疗器械、雾化器、湿化瓶等严格消毒、灭菌,并24h更换一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无茵吸痰管、吸氧管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内套管每天用2%戊二醛消毒3次,每次30min,并清除套管内痰痂。每日更换气管切口敷料2~3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气管切口用碘伏消毒每天2次,严密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⑤拔气管套管前后护理:如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能自行咳嗽,分泌物减少,无肺部感染及呼吸困难,可行堵管试验。堵管时一般第1天堵住套囊口径1/3,第2天堵住套囊口径1/2,如患者呼吸平稳,第3天可堵全堵。若24~48h无呼吸困难与发绀现象,配合医师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拔管后用无菌纱布严密固定,给予换药1次/d,直至伤口愈合。

护理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合并伤多,变化突然,病死率高的特点。本组43例患者通过上述护理措干预施,减少和避免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积极有效地救治赢得了时间,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肺部染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及时有效吸痰,拍背排痰是减少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湿化气道,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等是控制和减少肺部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此外,早期合理给予肠内营养,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熊新华.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95,55.

[2]张少坤.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10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14):1861.

[3]李艳,张艳.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右江医学,2008,36(2):241-242.

[4]郑海蓉.重型颅脑损伤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0):74-75.

[5]李新玲.重症脑外伤患者64例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0-351.

[6]孙红梅,冯悠,刘秋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气道综合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85-86.

[7]王筱君,王晓静,李俊,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287-3288.

[8]朗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32(12):731-733.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7

1995~2004年临床诊断为肺栓塞的病人共29例。随机分为溶栓抗凝治疗组15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6~77岁,平均52岁,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加抗凝治疗;对症治疗组为对照组,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1~73岁,平均53岁,应用吸氧、抗感染、抗休克、纠正心力衰竭等综合治疗。本组29例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以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惊恐较多见,体征以心率增快、发热、呼吸频率增速多见。而典型的肺栓塞三联征(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仅有3例,占10.34%。29例中,首诊为肺栓塞者5例,3天内诊断11例,1周内诊断4例,2周内诊断者2例;将大于2周诊断者统计为延误诊断,共7例。

全部病人行心电图、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和血气分析检查: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典型S1QⅢtⅢ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血栓2例,肺动脉高压13例,右心室扩大9例,右室肥厚5例;血气分析发现低氧血症者21例;经胸片、肺Ct确诊肺栓塞5例;下肢深静脉超声多铺勒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占41.37%)。

29例肺栓塞发病当日诊断情况:诊为急性肺栓塞5例(占17.24%),缺血性心脏病17例(占58.6%),主动脉夹层2例(占6.8%),胸膜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6例(占20.6%)。

结果

溶栓抗凝组中应用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的15例,其中治愈10例,显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3%,治疗无效1例。对症治疗对照组14例,其中好转4例,治疗无效10例,总有效率(28.57%)。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溶栓后2小时患者呼吸困难开始改善,胸痛减轻。但血压脉搏改善需时间稍长,一般在24小时趋于稳定,症状完全缓解需1~5天,平均2天。而单纯抗凝组症状好转在1~15天,平均7.5天。

讨论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备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均颇高,是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有密切的关系。pe的栓子70%~90%来自下肢深静脉。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约半数可能发生pe,因此,DVt被认为是pe的标志,故下肢深静脉的检查对诊断和防治pe十分重要。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血流停滞、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常见的诱因是卧床少动、创伤、术后慢性心肺疾病、肥胖、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某些凝血、纤溶机制的先天性缺陷等。急性pe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两个方面。心肺功能改变的程度决定于肺动脉堵塞的范围、速度、原心肺功能状态及肺血管内皮的纤溶活性等。轻者可无明显改变,重者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及猝死。p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际上是一广泛的临床谱,主要取决于堵塞的肺段数。从轻症患者的2~3个到严重患者15~16个肺段不等,但基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梗死,“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pe的症状和体征都是非特异性的。文献报道最常见的有:呼吸困难(90%),胸痛(88%),咯血(30%),惊恐(55%),咳嗽(50%),晕厥(13%)等。而临床有典型肺梗死三联征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不足1/3。动脉血气检查是pe的筛选方法。肺血管床堵塞15%~20%时可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约76%,pao2也可完全正常;93%有低碳酸血症;86%~95%有p(a~a)o2增大。后两者正常可能有助于排除较大的pe。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e最可靠的方法,是所谓的金标准,可惜不是基层医院能够做到的。我们体会:适时心脏及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气分析是基层医院诊断肺栓塞的经济有效方法。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8

鼾声从何而来

打鼾,在医学上被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1994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鼾症研讨会上,专家们规定每停顿10秒以上为一次呼吸暂停,睡眠1小时有5次以上大于10秒的停顿,或睡眠7小时中,大于10秒的停顿在30次左右,即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打鼾,它是特殊人群的一种特殊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打鼾的男生比女生多,比例大约为6:1。同时,男生大约在20岁以后就有可能发生,女生则大多在40岁以后才会发生。

打鼾的人气道比较狭窄,白天的时候,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空气流畅,不会发生堵塞;晚上睡觉时,尤其是熟睡时,神经都安静下来,全身的肌肉也处于松弛状态,连小舌头也下垂挂在喉咙口,导致上气道塌陷,呼吸进去的空气流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鼾声就此发生了。鼾声严重的时候会暂时停止呼吸,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打鼾的原因

打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睡觉姿势不正确,二是由于生理疾病。

有些人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歪七歪八地躺着,脑袋和身体扭成了一条弧线。可能睡梦中的他感觉比较舒服,但是鼻子就受罪了,它吸不进氧气也呼不出废气,只好改用嘴巴进行呼吸。用嘴巴呼吸不仅不能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而且会振动口腔后上方的一块软腭。软腭随着空气进入口腔并不停颤动,于是“呼噜呼噜”的声音就来了。有些人睡觉很规矩,但是生理上的一些毛病,例如感冒引起的鼻塞、鼻甲肥大、鼻咽部淋巴腺肿大等,也会堵塞呼吸系统里的空气通道,引起打鼾。

打鼾的危害

打鼾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有人甚至认为睡觉时打鼾是熟睡的一种表现,鼾声越响,睡眠质量越高。其实不然,它不仅影响身边的人休息,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特别是重度鼾症患者。重度鼾症患者在睡眠中吸入的氧气比一般人要少,身体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甚至有可能在睡眠中呼吸暂停而猝死。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9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8-0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呼吸道不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脑及重要组织器官缺氧。气管切开对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减少气道死腔、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保证脑组织供氧、减轻肺水肿,防治呼吸道感染具有积极作用[1],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但是术后由于感染、窒息、大出血及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5岁,置管时间3-10d,经治疗后34例生命体征平稳转普通病房,3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4例由于合并多器官损伤死亡。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实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的情况,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并勤于观察患者的面色、、各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心包气肿、气管黏膜切口的出血、有无切口感染等。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气管切开成功的关键,而正确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操作手段。操作不当可致缺氧和低氧血症,吸引时间过长,压力过高,管太粗等都可能导致气管痉挛、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或气道损伤等。

2.2.1掌握正确吸痰方法

吸痰前评估病人痰鸣音位置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吸引器负压调节为成人40.0~53.3kpa左右。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前后视病情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3~5升,如上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给纯氧,持续2~3分钟,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暂停吸痰同时报告医生。

2.2.2选择适当时机吸痰,

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自主咳嗽能力差,若不及时将痰液吸出则有窒息和感染的危险,若频繁吸痰则会产生不良的刺激反应,损伤气道或使分泌物增多。因此我们采取间断性必要时吸痰的方法,即患者咳嗽或呼吸抑制、气道不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进行吸痰。尽量在雾化或湿化后15min吸痰,如果过早药液不能充分吸收,痰液没有溶解稀释。对于鼻饲患者应尽量在鼻饲前或后30min进行,以防刺激引起鼻饲液倒流[2]。

2.3加强气道的湿化

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以及套管局部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粘稠,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堵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湿化的目的是维护呼吸道正常功能,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根据病情采用气管内滴药和雾化吸入可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预防肺部感染。从气管套管口给予雾化吸入,每次30分钟,每6h~8h一次。

2.4防脱管防误吸

2.4.1防止脱管:颅脑外伤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烦躁,可将病人双手佩戴手套、约束带,固定于床边,并要有床栏加以保护。特别烦躁者可遵医嘱使用一些镇静药,防止意外拔除套管。

2.4.2防止误吸: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滴入速度缓慢。并采取少量多次鼻饲,定时调整鼻饲管的位置。同时在鼻饲后30分钟避免翻身拍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的机会。

2.5舒适的

颅脑损伤患者一般头部抬高15°~30°,要避免颈部屈曲,保持头、胸、气管套管在一条线上。每两小时或适时予以翻身拍背1次,鼓励清醒患者咳嗽,拍背时手指并拢弯曲呈空心拳,利用腕关节,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奏的扣拍患者背部,这样在预防褥疮的同时可有效地协助患者排痰,提高吸痰效果。在给患者翻身时应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以影响通气而窒息。

2.6做好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可使患者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昏迷病人每天用洗必泰擦拭或冲洗口腔4次,清醒者可减少至2次,并在患者嘴唇上涂润唇膏,防止口唇干裂。定时采集标本做好痰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7病室管理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及空气温湿度稳定,室内温度以20~22℃左右为宜,湿度在60%~70%以上,以保持气道湿化,避免气管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痂形成,阻塞气道[2]。若温室过高,湿度过低痰液干结不易咳出时,可使用加湿器或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来湿化空气,湿化水每日不少于250ml,地面采用拖地、晒水等方式。严格做好消毒措施,每日用消毒机消毒至少三次。

2.8掌握拔管的时机和方法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3]。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3总结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伴呈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虽然气管切开仅为小手术,但患者往往易发生突然意外,而且病情危重,使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因此,需要耐心的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能够正确的了解病情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了解气管切开对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的重要性,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不再经鼻咽部而直接进入肺部,故空气的消毒非常重要。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加强气道湿化及叩背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避免外界病原微生物直接进入肺内,从而控制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由此可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提前拨管时间,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桂林,陈丽琴,庄彦.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8-10

呼吸道堵塞的处理方法篇10

气管切开是抢救上呼吸道堵塞和一些口腔、咽、喉手术及头颈部严重外伤的常见手术。气管切开后,呼吸通路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做好气管内套管的清洁和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5~2007年共收治14例,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平均住院25d。其中9例拔管出院,5人1年后均已相继拔管。

2气管套管的护理

2.1清洁套管气管套管有内套管和外套管两层。外套管放于气管切开口不可取下,为保持气管套管通畅,一般每4~6h取下清洗1次,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间隔半小时清洗1次。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即可将内套管取出。动作应轻柔,以防连气管外套管一起拔出。

2.2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体液平衡,适当多饮水,以利分泌物稀释,便于排出。即使吸痰,吸引时负压不宜过大(压力为40-53.3kpa)。动作要轻柔,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缺氧。并注意分泌物的性质、颜色。

2.3分泌物黏稠的处理根据医嘱给予适量的化谈剂,加强气管内滴药。现多采用灭菌用水,用剪去针头的无菌硅胶头皮针装置固定于内套管的侧壁,插入深度为6~8cm,间歇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ml/5min。若气管内有干痂,应给予雾化吸入。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法,即每隔2h雾化吸入10min,管口气雾湿度保持在32℃~35℃。避免长时间大量气雾导致患者血氧分压下降。喷雾给药能扩大药物在呼吸道内分布的范围,稀化痰液,以利痰液排出。既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又能起到预防局部感染的目的。

2.3温湿度控制室内温度一般在22°左右,湿度在50%~70%。室内引用加温湿化器,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2.4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应通畅无阻。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度,以系带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套管可由于咳嗽脱出,太紧颈部不适。注意颈部位置和套管的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中位,避免随呼吸运动,使套管上下移动,造成位置不当,套管末端压迫气管,气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