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康复指导十篇骨折康复指导十篇

骨折康复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17

骨折康复指导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20例,重物砸伤3例;开放伤10例,闭合伤2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48h。

1.2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均给予立即清创,同时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克氏针等固定手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6h内或者6d以后,手术方式选择解剖钢板或者锁定钢板内固定。

1.3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2.5年。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愈合不佳,二次手术皮瓣覆盖创面后痊愈。6例晚期合并创伤性关节炎,但均能行走。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pilon骨折累及胫骨下关节面,几乎住院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顾虑,取得患者手术前后的积极配合。

2.2术前准备该型骨折均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在pilon骨折的同时,还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在做术前准备时应详细检查。特别是开放骨折患者,常常只注意到开放的伤口而忽略了隐蔽的损伤,如头颈部损伤、脊柱骨折、腹腔脏器损伤等。对于闭合性骨折,手术时机为伤后6h内或者6d以后,原因为伤后6h~6d小腿及踝部软组织张力较高。伤后6h内未手术患者应注意抬高患肢,必要时可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以便消除肿胀。

3术后早期护理

3.1摆放术后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患肢抬高30°~40°,置放于布朗氏架或者垫高的被褥上面。这样可以尽早消除肢体的肿胀,减轻切口疼痛。对于有石膏托固定的患者,应保护好内外踝、跟骨结节等隆突部位,防止形成压疮。

3.2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Q2h,特别是术后的72h内。当发现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患肢足趾温度低,趾端苍白、青紫等情况时,及早通知医生,尽早做出处理,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3.3疼痛的护理术后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常规使用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可以调节镇痛药物的用量,随时观察可能的副反应,必要时给予强效镇痛剂。

3.4切口和创口的护理对于有外固定支架或者克氏针固定的患者,应做好钉道的消毒及护理,能暴露的钉道及创面或切口,尽可能不用敷料覆盖。不但可以通风,防止细菌在局部的停留,减少创口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便于观察肢体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也便于创口和切口涂抹碘伏等消毒液。

4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第2天即可做足趾的伸屈活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以及小腿肌肉的舒缩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功能恢复,也可以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早消除肢体水肿。术后3~5d,当肢体肿胀消退后,即可坐于床旁或者立于床边活动双下肢。术后5d即可扶双拐练习步行。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可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利于骨折端的早日愈合。

5讨论

pilon骨折早期并发症多为创面不愈合和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原因主要是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张力太高,引流不畅,开放性伤口清创不彻底,以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2]。

术前抬高患肢,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对于消除肿胀,减少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术后早期的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切口和创口以及钉道的细心护理等措施,亦能起到及早发现以及补救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骨折康复指导篇2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75-0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易疲劳,不爱活动,常伴有各类慢性疾病,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明显延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骨折康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骨痂的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对于功能恢复的确认程度。

1生理方面

1.1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1.2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1.3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会合,随着血肿被增生伸人的纤维组织所分隔和通过异物巨细胞。吞噬细胞等作用吸收代替,骨折断端之间及周围,即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充填。血肿的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亦涌入血肿内及断端间隙内,与髓腔内骨膜产生的骨细胞相会合,形成桥梁骨痂及接近骨折线部分的内外骨痂。位于断端周围的部分纤维组织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幼稚的成软骨细胞并产软骨基质,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新生骨。

2心理方面患者的心理需求

2.1急躁、焦虑心理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住院手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医疗费用,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常责怪家人未悉心照料,埋怨医护人员未尽心尽责,在住院期间与病友、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争吵。

2.2抑郁失落心理老年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大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因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而痛苦沮丧,加上对医护人员的生疏,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和反常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在康复期间习惯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锻炼时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适应代偿性,往往伴有睡眠、食欲及肠道功能障碍。

2.3自责消极心理由于骨折患肢丧失负重功能,因而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只能卧床,加重了家人的负担,使其产生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为了不麻烦别人而节制吃喝,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充足的营养对骨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严重的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另外,老年人骨折伤前疾病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骨折后即有可能诱发伤前疾病,又存在着潜在继发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病情会好转,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

3康复护理指导

3.1康复的目标使患者获取康复知识,树立健康的意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老年患者达到尽可能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得到恢复。

3.2康复护理指导的方法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要针对患者复杂的躯体及精神状况、过去的生活经验、现在的生活方式、文化、种族及娱乐等实施恰当的沟通技巧,如语言、文字、手势等。特别要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交流的方式方法、语调语速,使患者在交流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3.3康复护理指导的内容指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进行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及时解决不适、疼痛、睡眠障碍等问题。讲清疾病的预后,诱导患者,使其增强参与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做到护患合作。结语:老年骨折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对于其骨折也应该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双方面的治疗,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以达到现代医学治疗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建中.老年骨骼疾病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87~488

[2]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5

骨折康复指导篇3

【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盆骨折患者施行围手术期有效护理,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有效护理,观察护理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本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均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之后有1例患者因尿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患者在手术之前施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全面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康复指导

【abstract】objective:Studyoneffectivenursingcaretothepelvicandfracturepatientswhoareintheperioperativeperiodforthesakeofreducing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happening,andcooperationwithpertinentrehabilitationinstructionstothepatients,soastopromotetheirrecoveryasearlyaspossible.method:Selecting60casesofclinicaldatathatthepelvicandfracturepatientswerereceivedandcuredbyourhospital,theeffectivenursingcarewasimplementedonthepatientswhowereintheperioperativeperiod,atthesametime,inordertopromotepatientsearlierrecovery,rehabilitationinstructionwasmadetotheafter-surgerypatientsbasedonobservingnursingeffectandsummarizingnursingexperience.Result: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perationwasmadeoneachpatientaftertheirconditionsweregettingstable,therewasonecase,afteroperation,thatconcurrenturinarytractinfectionwashappeningduetourethralinjury,butaftersymptomatictreatment,thepatientwasrecoveredanddischargedfromhospitalwithsatisfactoryclinicaleffect.Conclusion:theactiveandeffectiveemergencytreatmentbeforeoperation,andoverallnursingcareintheperioperativeperiod,andproperrehabilitationinstructionsafteroperation,maypromotepelvicandfracturepatientstoberecoveredasearlyaspossible,andclinicaleffectisworthytobeextended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pelvisbonefracture;encirclessurgerytimenursing;analysis;Recoveryinstruction

骨盆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撞击骨盆或者暴力挤压所导致,患者除了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腹部、胸部、头部联合伤,治疗方法或者护理措施不当,可以给患者造成较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1],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对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骨科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8~79岁之间,平均年龄35.8±3.5岁,因外伤所致骨折患者42例,交通外伤18例。有20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并发症:伴尿道损伤7例,脾破裂3例,腹膜后血肿2例,肾挫裂伤2例,颅脑损伤2例,合并四肢骨折5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4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并对症治疗,进行正确的护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2]。在手术之前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制动和防压疮护理,对术后患者施行预防切口感染护理、预防尿路感染护理、预防便秘护理,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观察患者的康复疗效。

2结果

本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均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之后有1例患者因尿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讨论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后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心理状态比较复杂,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特点,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要对老年患者的意见要听取和采纳,使患者能够树立积极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从而预防骨关节并发症的发生[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3.1.2健康状况评定:在手术之前完成各项检查,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积极的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能够接近生理状态,能够更好的耐受手术。骨盆骨折患者多是由于较强的歪理所致,常会伴有头、胸部、腹部、四肢的合并损伤,而且骨盆内有丰富的血管,因此患者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应该及时将病人转到急救室,建立静脉通道[4],护士要配合医生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并检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意识、皮肤色泽、每小时尿量、瞳孔、神志、直肠有无出血,以及下肢的运动感觉。

3.1.3制动护理:为了维持患者骨盆的稳定性,尽量的减少患者搬动的次数,以避免骨折的再移位,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出血是护理的基本原则。将患者安置在充气垫的硬板上,患者不能随意的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健侧翻身[5],并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生命监测:由于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比较长,在手术中的出血比较多,因此手术之后48h内要严密的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每2h挤压引流管1次[6],给患者实行功能心电监护,并正确记录引流量,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汇报医生。

3.2.2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骨盆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切口比较大,并且损伤周围的组织比较多,术中出血较多,因此患者在手术之后切口处容易形成血肿并继发感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药彻底的止血,在手术之后除了要加压包扎外,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伤口周围肿胀情况、体温、波动感和牙痛,并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3.2.3术后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有的患者在骨盆骨折是会伴有尿道损伤,因此患者在术后要留置导尿,与预防尿路感染,这对于预防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十分重要。保持导尿管的密闭、无菌、通畅并定时的夹闭尿管,每隔3~4h开放一次。鼓励患者多饮水[7],如果尿液出现浑浊,伴有血块时可以使用庆大霉素8万U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冲洗膀胱,并保持会引的清洁。

3.2.4术后预防便秘的护理:骨盆骨折的患者由于骨折的刺激,可能会造成患者植物神经的紊乱,加上患者卧床的时间比较长,导致肠蠕动减慢,因此患者出现便秘。可以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少食用或者不服用产气的食物,可以食用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有便秘的患者可以口服缓泻剂或者开塞露通便。

3.2.5术后一般护理:每天按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室内禁止吸烟,每天给患者拍背2~3次,协助患者及逆行那个扩胸运动,并知道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自主排痰,必要时可以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和肌力的变化,注意患者患处肿胀、疼痛和血液循环情况,患者下肢一旦出现肿痛、皮肤温度升高、严禁进行按摩,防治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3.3术后康复指导

3.3.1术后西医康复指导:患者在手术成功后要尽早的的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减少脂肪栓塞和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已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患者的功能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活动范围有小到大,由单关节到多关节,使患者逐渐适应,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和屈伸运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的静止性收缩锻炼,被动活动膝关节。在2周之后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下肢关节,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并指导患者逐渐扶拐不负重行走,在手术后的3个月要进行X复查,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功能锻炼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

3.3.2术后中医康复指导: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中药熏蒸疗法,为了使中药充分分的发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消炎止痛的作用,将红花、没药、乳香等中药制成熏蒸药袋,使用前将药袋放置于熏蒸罐内,浸泡加热后使用,每次熏蒸的时间为30~40min,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受寒凉,注意劳逸结合,护理人员在使用熏蒸机器时,应该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和控制舱内温度。此外还可以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在针灸时选择患者相应穴位,以毫针针刺30min,目的是通过针灸穴位,可以达到驱寒、通络、化湿的作用。

患者在手术之前施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全面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张海峰.骨盆骨折合并伤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6,22(6):416

[2]乔彩霞.严重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l,1(1):15

[3]甘玉云.人工假体置换、翻修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25

[4]李建英,汪贵茹,王建英.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0

[5]姜德红,李定国,王万春,等.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1):61~63

骨折康复指导篇4

【关键词】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护理;康复指导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主要受伤原因有高处坠落、暴力打击、汽车压轧等,患者所受到的痛苦较大,会有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以解除疼痛、恢复股胫骨连续性及双下肢活动,但在此期间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也会对患者恢复速度造成较大的影响[1]。根据以上情况,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对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进行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的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34.5±4.1)岁。损伤原因:直接伤21例,间接伤7例。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发现脊髓内感染的情况,2例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治愈。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指导胫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粉碎性骨折,患者会有严重的疼痛感,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手术方式、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健康指导等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缓解患者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树立与病魔进行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2]。

1.2.1.2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并对手术周围皮肤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存在伤口的情况,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简单固定,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要专业轻柔。做好皮试和备皮工作。要求患者在手术前12h内禁食,手术前6h内禁水,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0.5h给患者服用术前药[3]。

1.2.2术后护理

1.2.2.1术后观察护理人员要对于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及切口出血量进行认真的观察并作详细的记录。胫骨手术由于手术创口大,进行切口的位置靠近关节等特点造成患者易在术后出现出血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观察和护理。对于患者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对于患者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等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对于相关数据进行记录[4]。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切口要进行定期观察,观察切口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床单清洁,对于患者使用抗生素,但对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给予营养补充,让患者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钙质、易消化的食物。护理人员要做好基本护理工作,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护理人员要对各项监测项目数据进行认真观察,一旦发现数据出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2.2.2康复指导由于患者担心自身进行活动后会出现骨折、感染、出血等情况。护理人员要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让其了解进行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其缓解内心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在手术后第一天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股二头肌、胫前肌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肌肉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循环,每天需重复进行200次,可分5次进行。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下肢要进行定期按摩,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的发生[6]。患者在2周后就可进行自由行走,但身旁必须有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进行看护,防止意外的发生,刚开始需使用双拐,再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可使用单拐进行行走[7]。

1.2.2.3并发症的处理1例患者由于年龄偏大且有高血压,害怕疼痛不愿主动进行锻炼,护理人员发现后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对其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和按摩、热敷等方法治疗后,其术后不良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还有1例患者出现小腿内侧压疮,主要原因是换药不及时和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对症治疗后治愈。

2结果

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后,2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100%,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术后出现不良症状,另一例为小腿内侧出现压疮,但通过处理后均痊愈,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脊髓内感染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恢复了独立进行自理活动的能力。

3讨论

进行胫骨平台内固定术的患者以青壮年为主,通过该种手术可以解除患者痛苦,而且不会对患者关节造成影响,但良好的手术效果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护理人员要在术前、术后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防止意外的发生。要定期给患者进行更换和局部按摩,保持病房整洁,给患者营造温馨的环境,在术后1~2d后鼓励患者进行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这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有利于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的发生[8]。在患者出院前要对其进行正确康复指导,在手术后3个月内要避免负重行走,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合理的控制饮食,营养均衡,促进骨折的尽快恢复。本院对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积极进行锻炼,促进了血液的循环,加快了骨骼进行愈合的速度,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和好评,但由于本院进行实验的病例数还较少,部分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的内容还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通过以后更多的相关试验加以改善和调整,以达到帮助患者进行快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胫骨平台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恢复速度,提高患者今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10,20(4):219.

[2]齐斌,张满江,王亚军.胫骨平台骨折解剖与非解剖复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12(3):214.

[3]于小萍.高龄老年人股骨胫骨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2):38.

[4]徐俊芳,吴菊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预防.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59.

[5]马双娣,马丽波,马丽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及训练体会.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2(5):243-244.

[6]许红璐,陈燕,杨秀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10,13(2):145-146.

[7]帅浪,范红先,张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7(5):213-214.

骨折康复指导篇5

关键词:心理干预;个性化指导;骨科患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速度的提高,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以及人们久坐、运动量不够造成的缺钙,使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治疗骨折患者,临床不仅要实现解剖意义上的治愈,还要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让患者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1]。骨折的发生大多属于意外,患者在突然间发生骨折,心理上没有准备,情感上短时间内无法接受;骨折所致的疼痛和肿胀,加剧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骨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极大提高了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6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入院后均经X线拍片确诊。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4例。实验组患者男120例,女64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36.7±5.4)岁;其中锁骨骨折21例,肱骨骨折32例,尺桡骨骨折28例,骨盆骨折31例,股骨骨折26例,胫腓骨骨折46例,有1/3患者合并多处骨折。对照组男98例,女86例;年龄35~79岁,平均(39.5±5.7)岁;其中锁骨骨折28例,肱骨骨折24例,尺桡骨骨折29例,骨盆骨折27例,股骨骨折34例,胫腓骨骨折42例,35例患者合并多处骨折。排除语言交流障碍、精神疾患、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神经压迫症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的缓慢收缩和舒张运动。

1.2.2实验组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干预和个性化的指导。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骨科患者大多因发病突然,短时间无法接受,心理上有强烈的恐惧、焦虑、不安甚至绝望感。有的患者因此变得非常暴躁。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倾听其心声,有预见性地解决患者生活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及精神上的需求,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让患者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和关心,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3]。

1.2.2.2健康宣教向患者宣讲骨折基本知识,告之患者要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以防患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导致的功能障碍。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2.3个性化指导向患者讲明,在骨折康复锻炼的开始阶段会发生疼痛,但疼痛是暂时的,会随着康复锻炼而逐渐缓解。针对锁骨骨折教会患者手指爬墙运动,以锻炼患侧肩关节;上肢骨折患者用三角巾悬吊,悬吊时注意手臂保持功能位,并嘱患者做握拳运动,以促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骨盆骨折应用坐便器解大便,蹲下的角度不可过大过猛;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卧床时,患肢抬高制动,以减轻水肿,骨折后期鼓励患者下床行走,适当做蹲下、起立动作,防止下肢关节僵硬变形。康复锻炼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鼓励患者要持之以恒,对依从性高的患者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刘红梅等[4]文献资料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种。完全依从:患者心态积极平和,完全遵从康复锻炼要求;部分依从:患者心态不稳定,康复锻炼不连贯;不依从:患者负面情绪较重,不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或(%)表示,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实验组完全依从166例,完全依从率(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心态情绪、患肢疼痛及功能、患者社会活动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科患者由于突发创伤,缺乏心理准备,心理情绪反应较强烈;骨折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上不方便,甚至依靠家人帮忙,加上骨折部位的疼痛,患者常发生烦躁、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拒绝治疗。

本院针对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解决患者心理及生活上的护理需求,并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感化患者,鼓励患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骨折,树立康复的信心。

骨折完全愈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完全愈合包括解剖学上的愈合和康复锻炼。骨科康复锻炼决定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康复锻炼指导。首先告之患者锻炼会伴随疼痛,但不能因疼痛而放弃锻炼。锻炼时间长了疼痛自然会有所缓解;其次结合骨折部位和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康复锻炼方法;最后鼓励患者要持之以恒,对依从性高的患者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完全依从率为90.22%,患者在心态情绪、患肢疼痛及功能、患者社会活动等方面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及个性化指导可提高骨科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兴贵,刘贵芳,胡艳娣.骨科患者出院指导在康复期中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77.

[2]张晓.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386.

骨折康复指导篇6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康复训练;施行意义

[中图分类号]R27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b)-0192-03

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不断发展,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不良事件不断增多[1]。膝关节周围骨折主要有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手术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式[2]。临床上通常以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为原则来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良好的复位和固定能为患者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选取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式及施行意义,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48.62±9.83)岁;骨折部位:16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48.39±9.17)岁;骨折部位:17例股骨髁上骨折,14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予以患者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肌肉锻炼。研究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其内容主要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复位、固定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方法,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重点向患者讲解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争取患者主动配合进行康复锻炼。②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骨折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着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现场演练的方式讲解相关步骤,保证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相关训练技巧。

1.2.2术后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锻炼,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活动量,且嘱咐患者不可屈膝、下蹲,尽可能地锻炼肌肉和关节。①被动训练:护理人员予以关节被动训练,术后1~2d,进行关节屈伸被动运动,屈伸角度为30°,每天训练1h左右,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屈伸角度。②主动训练:术后1~2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训练,锻炼50~100次/d;术后3~6d,护理人员将患者膝关节垫30cm左右,指导患者进行伸直膝关节训练,锻炼50~100次/d;术后6~8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坐位,进行直腿抬高、膝关节伸屈训练,锻炼100~200次/d;术后9~10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屈膝屈髋训练,锻炼100次/d;术后1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抱小腿中下部屈曲训练,锻炼100~150次/d。③恢复期康复指导: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果骨折线相对模糊,骨折位置对位正确,则形成骨痂、拆除外固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膝关节存在较严重粘连情况,则予以理疗,并进行伸屈牵引膝关节的训练。给患者应用关节松动术,向外、向内侧推动髌骨关节,上下推动髌骨,胫关节内旋、外旋、前后及侧向滑动,术后予以冰敷以减轻炎症。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主动屈伸受累关节,并逐渐增大屈伸角度和锻炼次数。④心理指导:护理人员主动询问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倾听患者主诉,耐心地解释相关问题,并告知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充分利用健康肢体完成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了解康复训练对患者身体康复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家属多支持、鼓励患者,从旁监督、协助患者努力完成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术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情况。膝关节Rom是指膝关节活动时可到达的最大弧度,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8个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优: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范围≥91°;良: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为61°~90°;一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关节活动范围为31°~60°;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结构,对运动的要求较高,且膝关节骨折通常导致膝关节结构及其周围组织受损[4]。因此,许多患者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软组织肿胀、压痛等症状,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5]。相关研究指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骨折处愈合,能避免骨痂硬化持续升值,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6]。有学者指出术后1周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最佳康复训练时期[7]。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林,李景进.中药熏洗法配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5):116-118.

[2]潘艳,周玲,胡三莲,等.图谱法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19-521.

[3]张英霞,德琳.兔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时机选择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1):44-46.

[4]张丽红,孟立芳.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54-3056.

[5]单志文,徐建华,刘会娟,等.穴位按摩配合训练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4):602-603.

[6]李肖媚.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7):5561-5561.

[7]田艳玲,邵雯君,肖艳波,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747-748.

[8]周水利.中西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132-134.

[9]肖星明.\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292-4293.

[10]赵晓梅.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9-210.

[11]陈红明.功能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93-94.

[12]YauDt,ChungRC,pangmY,etal.Kneemusclestrengthandvisualacuityarethemostimportantmodifiablepredictorsoffallsinpatientsafterhipfracturesurgery:aprospectivestudy[J].Calciftissueint,2013,92(3):287-295.

[13]meyerC,SzalayG,altV,etal.triplefractureduringrehabilitationafterrevisiontotalkneearthroplasty[J].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2014,22(11):2662-2664.

[14]Gilberta,LiCS,Sanchetip,etal.thenaturalhistoryofkneeosteoarthritis:india-basedkneeosteoarthritisevaluation(iKare):astudyprotocol[J].JLongtermeffmedimplants,2013,23(2-3):93-104.

骨折康复指导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培训;骨折;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8-0082-02

talkingabouttheiimpactofHealtheducationandtrainingofnurseson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Fractures/LiUQing-mei,QiULi-wei,wanYao-fe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18):82-8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mpactoftrainingonhealtheducationofnursesfracturepatientrehabilitation.method:45casesoffracturepatientsfromJanuarytonovember2011inauthor’shospitalinpatienttreatmentforthecontrolgroup,85casesoffracturepatientsfromDecember2011toDecember2012inauthor’shospitalinpatienttreatmentforexperimentalgroup,whichreceivedroutinecareof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weretreatedwithroutinecare,healtheducationandtraining,basedonobservedtreatmenteffectswerecomparedinpatientswithknowledgeaboutthesituation,patientsatisfaction,adherenceand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Result: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elf-healingcapabilities,wasexpectedtohealandfunctionofX-rayofrecovery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andtraining;Fracture;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HuidongCounty,Huidong516300,China

骨折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折多是由于外伤导致,具有活动受限,恢复时间延长,并发症明显增加的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骨折患者的康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部分患者由于未能及时进行康复,出现后遗症。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预见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及治疗效果[2]。本文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讨论护士健康教育培训对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9~65岁,平均(42.17±3.02)岁;按照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中学学历2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1例;其中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25例。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5例骨折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20~67岁,平均(41.57±2.86)岁;按照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学历3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45例;其中上肢骨折44例,下肢骨折41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经检查无肝肾功能衰竭,腹腔脏器受损,严重心脏病,神经系统受压及其他重大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培训,主要包括,(1)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骨折的知识,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保证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案,适应症,注意事项等方面。(2)心理干预:患者由于骨折会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患者入院后应安排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环境,防止患者出现陌生感,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饮食干预:患者机体为高代谢状态,因此应积极给予营养补充,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饮食指导,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证患者每天的饮水量。(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型肌肉收缩、舒张运动,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在能力范围内自理活动[3-5]。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知识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试验组患者自我康复能力、X线预期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知识知晓情况

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恢复训练、出院指导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满意度和依从性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患者由于疾病出现疼痛、并发症等不适情况,影响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患者由于恢复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6]。部分患者认为出院后治疗结束,过早的进行体力劳动,出现固定部位松动甚至不愈合的情况,部分患者过于谨慎为及时参与康复训练,导致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7]。传统的训练,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重视,缺乏相关监督,使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增加,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残疾[8]。

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骨折的性质、治疗及康复的具体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及相关注意事项[9]。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积极性、自我保护能力和依从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护意识,从被动治疗到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0]。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自我康复能力、X线预期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恢复训练、出院指导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骨折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知识知晓率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大敏,周彩萍,郑晓丽,等.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952-954.

[2]柳晓芳,王志坚.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8):2009-2010.

[3]周秀珍,曲雅丽,柴素英,等.个性化康复指导卡对股骨干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530-532.

[4]华银娣.论健康教育在促进患者康复中的价值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2,14(27):277-278.

[5]曹虹,赵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7):1929-1932.

[6]杨萍,路潜,王晓丹,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抑郁及康复状况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75-177.

[7]许莉萍.中医医院护士健康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0):931-934.

[8]庄永秀,陈子江,刘晓芳,等.社会心理因素和应对方式对四肢骨折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7):1765-1767.

[9]黄晓兰.对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3,33(3):183.

骨折康复指导篇8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13

【摘 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方法:选择2014.1-2015.1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例。a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要低于相应B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康复护理;实效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一般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问题,故该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保守治疗是治疗该类骨折最常见的方法,但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常需长久卧床,增加了其发生便秘、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为尽量促进骨质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中医康复护理从中医的角度,运用康复护理方式,训练患者自我康复意识,以达到康复为目的[1]。本文为评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1~2015.1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例。其中a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64~88岁,平均(68.9±4.8)岁,住院时间9~22天,平均(14.2±4.0)天;B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3~89岁,平均(69.3±5.6)岁。住院时间10~23天,平均(13.9±3.2)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1.2护理方法

B组实施常规护理,a组除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体: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常伴有焦躁、恐慌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骨折患者早期多有瘀血,易伴随有腹胀、便秘等症状,故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其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中后期多吃钙质类食物,注意健脾胃、补肝肾、强筋壮骨,多吃骨头汤、鱼汤等食物促进骨折愈合。③疼痛护理:为消除瘀肿早期可用四黄散外敷,中后期为促进血液循环,可外贴狗皮膏等。④体位护理:卧床期间最好保持脊柱平直,躺于硬板床上,最好处于平躺仰卧姿势。⑤并发症的护理:骨折患者的胃肠功能常出现紊乱,此时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外,还可对患者腹部实施热敷或按摩,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指导其按揉下腹部促进排尿。⑥功能训练: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展上肢体运动,中后期可指导患者用仰卧姿势进行功能锻炼。定时对患者全身各部位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或按摩。⑦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服用汤药进行调理,对体寒患者给予热性汤药,体热患者则给予寒性汤药。还可在骨折处用适宜温度的中药包进行外敷。

1.3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2]。其中,若护理后患者大便正常,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则可评为显效;若大便、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则可评为有效;若缓解或加重则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所选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指患者身心的康复护理。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包含形体功能的康复,还包含心理情感的康复。本文探究了中医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的75.00%,且前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也明显降低。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心情难免会低落,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该类骨折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恢复,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躁、忧愁等情绪。且脊柱骨折患者一般都存在血虚气滞,胃肠功能紊乱,失去自主排泄大小便能力等多种问题。故本文中医康复护理组从心理、饮食、体位、并发症、药物以及功能训练等多方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了细微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伍洁云.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98-99.

骨折康复指导篇9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创伤性肘关节僵硬;围术期

肘关节骨折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上下关节面弧度较大,骨折愈合后极易发生僵硬的现象[1],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给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我们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到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围术期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5~73岁,平均(58.19±10.27)岁;肱骨踝间骨折5例,肱骨外踝骨折6例,肱骨内踝骨折3例,肱骨上踝骨折2例,肱骨下端骨折4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尺骨近端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2例;受伤距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8±0.52)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6~72岁,平均(57.93±10.49)岁;肱骨踝间骨折4例,肱骨外踝骨折5例,肱骨内踝骨折6例,肱骨上踝骨折2例,肱骨下端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6例,尺骨近端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3例;受伤距本次手术时间4个月~2年,平均(1.12±0.61)年。所有患者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已达临床愈合,肘关节活动度均≤60°,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经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后疗效欠佳,排除合并心、肺、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及患者对本次分析均知晓同意,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切开松解术。对照组围术期实行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日常基础护理,回答患者及家偬岢龅囊苫笪侍獾取9鄄熳樵诙哉兆榈幕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其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其性格、生活背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如对预后缺乏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鼓励和安慰为主,以使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而对预后过分乐观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客观的向家属或患者讲解手术风险;与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获得的情况实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对疼痛明显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其通过听音乐和观看喜爱的电视剧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促进对护理工作的配合。②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患者麻药退去且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检查患者患肢运动感觉,了解有无屈伸功能及神经损伤;嘱患者行握拳、松拳锻炼,以促进体液的回流,减轻肿胀;术后第1~2d,指导患肢离开创面,慢慢上举,若患者感到困难无力,则嘱其做2~3次深呼吸后再进行上举,当患者上举完成后,护理人员给予其语言鼓励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当患者能主动完成前屈和上举动作后,指导其加做肩后伸、肩水平外展、内收等动作。③术后中期康复护理:术后第3~4d开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练习,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行3~5次/d;指导患者做伸直肘关节练习,若在伸直过程中,患者痛感强烈,则让其休息片刻,后鼓励患者行主动伸直训练,2~3次/d。④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导患者逐渐增加伸屈活动范围和时间,每次运动结束后使用冰袋敷20~30min,以防止关节内出血造成粘连;切口拆线后,鼓励患者行日常生活中免负重项目训练,如梳头、吃饭等。⑤出院后康复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告知坚持进行患侧肘关节锻炼的意义,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嘱患者勿盲目锻炼,并按时随访。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护理前、后肘关节活动度,采用Rom评分[2]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进行判定,得分越高代表活动度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护理前肘关节活动度得分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护理后肘关节活动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肘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功能要求较高,受创后极易引起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约10%~15%的患者会发生创伤性肘关节僵硬[3]。松解术是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存在急性复发性肘关节僵硬、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多种并发症[4],给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都形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中的两组患者一组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经比较显示以行综合康复护理的一组护理后肘关节旋前旋后和屈曲得分更高。肘关节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为逐步牵开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5],但肘关节松解术患者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难以较好的配合功能锻炼的完成。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从术前开始便积极的对患者实行心理康复护理,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亲情和护理人员的关心,有效的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且在患者难以完成某个动作时给予鼓励,并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逐步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的修复肘关节功能,使肌肉耐受力得以明显增加,故关节活动度更好。因此,综合康复护理是改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富兰.康复护理干预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中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2968-2969.

[2]罗运彬,罗雪华.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129-135.

[3]张玲,曾珍,邓明月.肘关节僵硬镜下松解术后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109-111.

骨折康复指导篇10

【关键词】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之后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恢复,预防废用性萎缩,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患肢的康复,必须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锻炼。

1.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

1.1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使四肢肌肉作舒张收缩活动。前臂骨折时,可作轻微的握拳及手指的伸展活动,上臂仅作舒缩活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而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功能锻炼。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使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1.2骨折中期

2周以后患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也有某种程度上的连接,骨折部日趋稳定。此时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可在医生指导和他人帮助下,逐步活动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强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

1.3骨折后期

骨折愈合后,功能锻炼主要方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各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此时如仍残留关节僵硬等功能障碍,功能锻炼更应积极。配合理疗,中医方剂熏洗,特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时间、形式、强度及骨折约定期复查,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2.康复功能锻炼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以功能训练为主,辅以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包含高频电疗、直流电离子导入、光疗法、微电流疗法、热疗、音频及超声波电疗等。

功能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①被动活动是当肢体不能随意活动时,可进行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按摩远端肢体,以助消肿和缓解肌肉痉挛,为主动活动作准备。被动活动的外力可以是机械力,也可由治疗师、家属或患者的健肢帮助进行。被动活动应从远端关节开始,要作多方向的活动。禁止冲击性或暴力性牵拉,以免导致新的损伤。被动活动应在无痛或微痛的范围内进行,若有明显的或持续的疼痛均表明有损伤,并可反射性引起肌肉痉挛,不利于功能训练。②主动活动:活动的全过程均由患者自主完成,是功能训练的主要方式,既有增强和恢复肌力的作用,也可防治关节僵硬。主动活动应在不增加或减弱骨折端应力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引起骨折端间的剪力、成角及扭转应力的活动均将影响骨折愈合的顺利进行,都应禁用。等长收缩既可预防肌肉萎缩及增强肌力,又能促进骨折端的紧密接触,克服断端分离趋势,常用于骨折早期的功能训练。

3.功能锻炼中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骨折多数是由意外造成,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打击,容易引起惊慌、忧郁、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1]。针对心理准备不足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给患者讲解骨折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信心。术后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给患者介绍功能锻炼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主动配合,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3.2不同时期护理

3.2.1早期护理

术后2周内,局部反应较明显,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肿胀。早期骨痂未形成,不应过度锻炼,劳逸结合,切勿操之过急。早期上肢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抬高患肢,将患肢向心性肌肉按摩,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训练,有助于消除肿胀。

3.2.2中期护理

术后2至5周内,骨痂逐渐形成,骨折部位肿胀程度减轻,骨折端稳定。此时期应适当进行关节和功能位锻炼,根据患者骨折病情恢复具体情况制定锻炼方案,在不影响骨折固位稳定的下,可较大幅度活动。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活动。在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有意识得将肌肉紧绷,能使肌肉等长收缩。股四头肌的锻炼:仰卧,两换抬腿,伸直膝关节,足跟稍离地面,保持5s,放下。反复交换双腿进行锻炼,每天早晚一次,一次约5min。腓长肌的锻炼:按摩小腿部位,做双足背屈活动,每日2次,具有预防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作用。不能自主锻炼的患者,可使用Cpm康复机进行被动下肢锻炼,每天2次,每次约25min。当X线显示骨折端有骨痂大量形成时,可扩大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度。中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肌肉力量,活动关节。

3.2.3后期护理

术后5周以后,骨折端的骨痂形成足够多,外固定物已去除,患肢会感觉很轻松,关节活动基本能恢复正常。此时期还需要进行肌肉和关节的全面锻炼,加快患肢功能恢复,活动以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最大限度。注意在锻炼时不能增加骨折端的旋转、剪切等不良作用力,锻炼的力度和部位不正确是导致关节痉缩和僵硬的常见原因。

3.3出院指导

骨折康复过程比较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详细指导,让患者在家进行康复锻炼。在家锻炼应循序渐进,锻炼的强度和时长应根据患者的承受力为限,避免锻炼不当引发再次骨折。上肢的锻炼以增强患者双手的握力进行锻炼,下肢锻炼以患者负重行走的能力进行锻炼。

4.健康教育

骨科护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也是护士自身价值的自我体现。健康教育应涉及医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护理技巧等。

5.小结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护理措施,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辩证护理在不同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骨折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骨折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患者护理的全过程需用辩证的观点,将动与静相结合,功能锻炼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骨折炎症扩散,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骨折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对骨折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