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十篇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十篇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9:32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1

1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融资方式

1.1出口买方信贷

我国的工程承包商的一类融资方式是以提供给国外业主足够的信贷支持,由于国外购买了中国的高新技术或机电设备,我国的进出口银行给予支持态度会为买方提供充足的出口信贷,以此帮助国外买方即期的资金支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进口银行要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否则提供给国外买家的出口信贷业务将无法进行。除此之外,在执行进出口的买方信贷时,进出口银行要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不合格的业务将无法执行,在处理风险的转移时有两个方法,一是国家对财政或主权担保的方式,二是业主本身承担担保责任。这类融资方式对买方来说太过繁琐复杂,要经历很多手续才能完成信贷,在信贷过程中还会花费高额的费用,不利于业主对此类融资方式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此类融资方式的优势也是比较显著的,在资金周转方面比较灵活,承包商不会面临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所以对承包商需要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小的。

1.2出口卖方信贷

我国的银行对于国外买方购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设备持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因此,会为本国的承包商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这种出口卖方信贷的方式也是我国融资方式之一。只要出口合同的总资金不低于30万美元,现汇支付的实际比例与国家相关规定相符合,在国内进行设备制造,就可以得到出口信贷的支持,由此看来,出口卖方信贷的适用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这类融资方式的手续比较简单,出口方只要有良好的信誉,进口方只需提供出口信贷银行的认可保证即可获得信贷,而且申请时间短,大范围内都可以使用,对出口方来说融资成本很低。这类融资方式有个缺点就是风险过大,因为国外买方要采用按期付款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承包商在回收工程的承包款时使用延期付款方式,在面临还款与利息的同时,承包商的负债率大大增加,承包商要面临的风险就会加大。

1.3租赁融资

租赁融资就是出租人与承租人彼此约定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租人把物品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为出租人提供分期付款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对承包商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不但不会提高负债率,在某些情况还能降低融资成本。购买进口设备的谈判和签约入关手续非常复杂,中间环节的各种审核多不胜数,而租赁融资就可以直接避开这些问题,承包商由于资金不足陷入困境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在很多情况下,租赁对减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都有积极作用,有些项目为了赶工程进度,在施工期间会购买工程需要的各种设备,工程结束后,这些完好的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为了利益考虑,承包商会选择转卖设备或直接运回,但是转卖价格太低或是运输费用太高都会影响公司的利益,而租赁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租赁融资自然也有不足的一面,承包商若是以租赁融资的方式进行投标,往往会大大降低承包商工程项目中标的可能性,不仅如此,租赁设备的价格比购买价格高得多,有些工程的施工工期过长的时候,租赁融资对承包商而言无疑就有加重施工费的可能。

1.4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一种内部的个体推销的融资模式,国外买方把购买的产品作为担保凭证,以此来延期支付工程款项。补偿贸易包含综合产品支付、直接产品支付和间接产品支付三种形式,综合性产品支付就是在补偿时同时使用直接产品和间接产品;直接产品支付就是国外买方在支付时直接使用自己的工程项目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其他的支付形式;间接产品支付就是国外买方在支付时使用其他的产品而不用自己工程项目生产的产品,具体选用哪种补偿方式国外买家根据自己的处境决定。

1.5项目融资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项目融资可以有长时间的贷款期限,还能得到高额的贷款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是项目公司把自己公司的现金流和收益作为补偿贷款的资金来源,直接把项目公司的资金作为保障,以此获得贷款银行或者承包商的追究权。项目公司的债务资产来源一般有项目所在的国家政府、短期内的资产市场、主管出口的信贷公司、该工程的承包商和原材料提供商等。一般来说,承包商不会为所有的项目提供资产,除非该项目是由承包商所发动或项目的股东之一是承包商,当然,为该项目公司提前垫付工程所用款或提供信用保证函时承包商也会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自己利益考虑,承包商不会轻易随便采用某一融资方式,若该项目研究的实际可行性比较高,实力较可靠的承包商才会考虑,承包商对项目的工程技术也要熟练掌握,以此应对工程中某些不可抗拒的危险,比如由于外力因素项目被迫延期或者项目支出超出预期计划。此外,项目所在国家若是不稳定,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被勒令停止,这也会影响承包商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正是因为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各种国际工程承包融资方式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2国际工程承包融资风险对策

2.1风险分散型策略

近年来,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有不少于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共同合作承包工程,这种与其他企业合作或兼并重组的方式有利于企业风险的降低,除过共同担任风险而降低各个承包商的风险,这种联盟式的活动还能让各个不同的融资进行优势互补,在国际市场中也能提高竞争优势。由于不同的承包商身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彼此相互合作能提高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都能得到最大发展,而且在某些方面联合体可享受优惠政策,这为承包商承担大型项目的能力有积极作用,自身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2.2风险降低型策略

1)项目进行到不同阶段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这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融资手段来安排期限贷款。若要进行长期贷款,最好不要用短期贷款的形式来处理长期资金,要根据项目的经济寿命和现金流量来灵活安排。

2)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采用分散化和多元化的易于及时转换的融资方式,不要过度依赖于某种方式或几个渠道。承包的项目周期比较长时,为了提高收益率,可以提前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保证在项目实施期间将风险降到最低。

3)加强保险观念,合理利用索赔。索赔是承包商获得经济收益的正当手段,一旦在工程中有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工程延误甚至损失,承包商都可以通过咨询工程师向业主提出各方面的合理索赔。索赔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是最有效的资金来源之一,管理人员应提高索赔意识,扩大索赔空间,将索赔收入争取到最大。

4)关注保函的使用。一般来说,如果保留金是合同总价的5%,当临时验交证书下发到工程时,承包商就能提交一个金额为合同额2.5%的保留金保函,一旦业主拿到保函后就要向承包商退2.5%的现金,这种方式能形成更多的流动资金,也能有效减轻工程项目的压力。

5)使用信用证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最近一种新型的信用证模式在国际上逐渐兴起,这种方式对承包商的运作风险能有效降低,而且分批付款的方式能缓解资金压力,避免了货物从出口国运至承包商所在国再运至工程项目所在国的重复过程,节省了时间和运输费用的同时,各方面的危险也能降到最低,各种责权也更清晰明了。

2.3风险转移型策略

风险转移就是自身条件过硬、有实力的承包商凭借自身优势中标得到总承包合同后将工程包分给多个分包商,以此来减小自身的压力和风险。各个分包商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融资能力,可以提升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对总承包商来说也是有积极作用,更能分担总承包商的融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总承包商可以将相应的汇率风险合理转移给分包商,以保证能控制各工程环节的顺利实施。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2

1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现状

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营业额由1985年的6亿多美元增加到2010的约900亿美元,增加了近150倍;同时,截止2010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企业数目已达3000家,工程项目涉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且愈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Bot(建设-营运-移交)等合作模式。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已经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发展结构来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2003-2008年间于全球六大市场的营业额增长迅速,例如亚洲市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营业额由2003年的692664万美元持续增长至2008年的2890266万美元,非洲市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营业额由2003年的260125万美元持续增长至良好的基础。然而,面临当今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的新环境,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及行业内企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2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存在的问题

2.1工程承包业务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中的企业整体业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十分有限。除了少数央企和部分发展较快的专业性较强的省市公司外,我国从事国际工程承包运作的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在国内完成了部分资本积累,但是其在国际市场上欠缺资金和品牌方面的优势,难以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限制较多;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项目数量的增加是导致营业额增加的主要因素,而项目质量方面的提升难以衡量,且相对于发达国家,改善幅度有限。

2.2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不足

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也由以往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拓展到技术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结合体。若一国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融资能力的工程承包企业,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机会。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融资渠道狭窄。国际盛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在我国还未真正地展开;国有商业银行在向工程承包行业提供巨额贷款时,往往需要担保或者抵押;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是十分有限;二是融资担保困难。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国际设立的保函专项资金规模较小,而且资金使用程序繁琐、支持范围有限、审批周期较长;三是融资成本较高。当前我国针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贷款利率为3.8%,比国际通行的工程承包贷款利率高很多。

2.3复合型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导致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外大承包商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经验丰富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经理;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等各阶段核心管理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人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国际工程造价估算人员;国际工程报价人员;国际工程相关法律人员等均为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严重缺乏的人才。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得到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按照国际管理行事,就必须具备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外语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符合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2.4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风险与收益的复合体。通常,风险会导致工程项目实施失控,如进度延期、计划修改、成本增加等,最终致使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是工程建设失败。国际工程项目还有其自身特点,如持续时间长、技术新颖、工程规模大、所处环境复杂等,这些进一步加剧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是还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工程承包企业相媲美。此外,地缘政治动荡和国际突发事件也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了环境上的风险。近几年,一系列针对中国工程人员的恐怖事件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不断发生。所以,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的重要因素。

2.5发达国家市场准入障碍愈加严重

作为后起之秀,我国部分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初露锋芒,这给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及承包商带来了困扰,其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设置了愈加严重的市场准入障碍。例如,2011年2月,华为收购3Leaf案被迫放弃,期间美国以华为公司“与中国军方有联系”可能危害其国家安全等为理由强迫华为公司放弃对美国3Leaf公司的金额为200万美元的并购。之前,华为公司在华为在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部门、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中悉数失利。可见,发达国家无论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还是处于保护国内市场的考虑,其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大企业的市场准入障碍越来越严重,阻止了像华为公司一样国内大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拓展。

3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对策及前景展望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3

关键词:融资工程承包走出去;融资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将迎来又一个战略发展机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施工建设、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工程承包企业越来越接近,而融资正成为影响工程承包企业的业务开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银行金融机构对工程承包企业的融资支持,是提高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1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现状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企业,可以说党的十报告为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有效的为工程承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纷纷走向海外,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1429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868.2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完成营业额516.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164.9亿),同比增长10.1%。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国际承包商积极布局业务,使得我国承包工程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市场竞争,承包商的资金需求日渐增加。

2工程承包融资模式及存在问题

2.1我国工程承包融资模式的方式

①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就是工程承包企业与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筹集资金用于购买相关的工程施工设备。融资租赁属于工程承包企业的个人融资模式,融资租赁在中国企业工程承包中很少采用。②国家援助贷款。国家援助贷款具有很强的援助成分,其主要是国家政府对项目所在国提供无息的或者低息的贷款用于支持援助国的工程项目建设,此种融资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例如我国在非洲国家的许多工程承包就是采取此种融资模式。③出口信贷。出口信贷主要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就是将贷款提供给项目业主方,用于支持中国企业承揽国外工程。卖方信贷就是将贷款提供给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由中国企业带资进行项目建设。

2.2我国工程承包融资方式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不断走向国际竞争市场的同时,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成为影响工程承包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工程承包融资难主要表现在:①融资模式落后。影响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模式单一、落后,企业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融资能力,而基于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缺陷,要求企业采取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但是我国企业目前仍然过分依赖于出口卖方信贷融资模式,采取这种模式不利于工程承包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且采取此种模式也会给企业的盈利造成巨大的风险,使得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下降。②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工程承包市场主要是面向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而我国出口信贷保险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导致我国企业在与世界国家竞争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保险机构对一些国家的承保条件要求比较高,结果加剧了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成本负担,使得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另外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很难从银行部门获得贷款。

3融资支持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建议

3.1发挥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融资支持工程承包企业走出的作用

首先,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工程承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要建立全品种授信管理体系,健全对企业国际业务审批体系,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对企业的海外项目进行跟踪,为其提供设计一揽子项目服务方案。其次,银行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企业承包的工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满足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提前考虑企业承包工程的履约、预付款等授信额度,以此满足企业招投标的需要;再次,银行金融机构要提高跨国承包风险意识,针对工程跨国承包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风险,强化对工程流程的监控,并且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

同时银行部门也要定期无偿为工程承包企业提供外汇汇率风险报告。实现现金管理与外汇避险工具的结合。银行部门要创新汇率避险工具,增强企业境外投资的汇率风险,实现企业的增值。

3.2加快推进银行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

大力设立海外分支机构,通过收购、参股海外金融机不断构获取国际资源和经验,同时要加强行网络布局,充分发挥行的服务功能,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3.3银保合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作用

银行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丰富的业务品种,满足工程承包企业的需要;其次,银行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与外汇风险管理部门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利用信用担保体系为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提供完善的保险担保,减低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

3.4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支持走出去

银行金融机构要创新融资方式积极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发达国家限制我国出口的产品,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出口,以出口产品改为出口服务。

3.5融资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不仅仅做工程承包,还要提高本地化经营等

中资企业“走出去”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随着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中资银行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和客户基础,如果中资企业要保持其在海外经贸投资的持久发展,就需要和当地国家以及社会的利益共融,不仅为自己负责,还要为当地的人文社会环境负责,而能否与当地的文化体系相融合是中资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资企业应以强化跨文化管理作为思路切入点,结合各自企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努力探索新的海外合作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4

【关键词】国际;市场;开拓;风险;策略

1、绪论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大多国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如外部环境的制约、宏观市场的调控、内部管理的松懈、经济效益的下滑,致使企业进入了经营困境。同时在财政、资金支持等方面也为国内建筑企业出台了税收优惠、对外优惠贷款、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一系列鼓励政策,有利于国内建筑企业“走出去”,提高“走出去”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国内工程承包企业来说,走出国内困境,开拓国际市场,是目前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开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状

2.1.1业务领域广

在市场开拓方面,自对外承包工程之初,就以非洲、中东为主要市场,逐步遍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国内企业在非洲的份额由2011年的51.8%大幅上升到55.3%,超过非洲地区昔口宗主国家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总和,首次位居第一。2012年全球325强中国内企业在欧洲市场营业额为1088亿美元,中东市场营业额775亿美元,亚洲731亿美元,由于欧美部分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出现萎缩,中国承包商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海外营业额同比下降了11.7%和16.5%。中南非地区以31.7%的增长率居增幅榜首位,其2009年营业额为275.2亿美元,北非地区以30.8%的增长率居涨幅第二,营业额为292.9亿美元。基本形成了“亚非为主、巩固中东、开拓欧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2.1.2项目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就国际工程项目慢慢由单个的项目变成比较大的项目群,并且项目群每年都在增加。所以,仅有单一的国际工程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国际工程公司为了独自承担一个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小。那么现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特点就是多家国际工程公司和众多的专业型公司组成联合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联合体的模式去参与竞争,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这就要求利益的相关方都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便能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为自身在市场博弈中谋求立身之地。大的国际工程公司开始了兼并整合的过程,向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而专业型公司则更倾向于向做专做精的方向发展,已取得显著的市场效果。

2.2.3项目融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一般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都要求总承包方通过去融资能满足这些国际工程项目的所需的资本。从目前,我国国际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分析,融资比较顺利的只有中东。而其它四个区域的大多项目需要靠融资来解决,对总承包商的资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总承包商来说也提高了项目运作的风险。而化解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分解风险程度,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这也就势必要求分包商也要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做大做强,还是做专做精都是积蓄能力,抵抗风险的两个途径。而选择何种途径,那就需要根据各自的自身情况,审时度势,准确定位。以此来适应市场的需求,谋求自身的发展。

2.2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开拓存在的问题

2.2.1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狭窄

我国企业在国外所承担的项目大多为公路、铁路、房建、安装、电站等项目,所属的国家主要在非洲、中东,而对于欧洲、美洲涉足较少。行业单一,市场过于集中,业务范围狭窄,而且在国外单独实施承包工程的能力较差,大多企业不得不依靠大型窗口单位来支持。

2.2.2承包方式比较单一

除了非责任方的联合承包方式或分责任的分别承包方式,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可以承包外,国际上还有很多形式的承包方式,我国不少工程企业承包不了。有不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分到的份额主要是施工分包,难以扩大到工程总承包(包括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型业务份额,参与项目融资的能力更是薄弱。长期以来,不少国内承包商所参与的国际项目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技术含量低的普通土建和安装工程。而这些工程项目往往是竞争激烈、利润极低、风险较高的项目。西方发达国家的承包公司一般不再参与这类工程项目,而是参与技术性强、利涧丰厚的项目,比如项目前期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咨询监理或epC总承包。因此,这些普通土建和安装工程的主要竞争对手一般不是西方国家的承包公司,而是众多的获得对外经营权的中国工程公司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外国公司或所在国的当地公司。

2.2.3获取工程项目信息渠道相对狭窄

我国大部分工程承包企业缺乏对国际工程承包信息的了解和调查,获取国际信息的渠道都是靠中介介绍或者一些大型工程公司进行介绍。因此不少企业获

得信息的渠道狭窄且不畅通,加上投标能力弱,导致中标机会少。

2.2.4缺乏复合型人才

尽管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拥有一批专业人才,但是这些专业人才的知识往往比较单一,不是很全面。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缺乏既熟悉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掌握工程技术同时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工程承包业务的多样化,地域的多样性,要求企业拥有多样化的管理资源和雄厚的技术支持。核心人才的匾乏、管理和技术支持体系不适应国际趋势,给中国不少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3、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存在的风险

3.1宏观环境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因政治、法律、经济、自然、社会人文、市场因素等宏观环境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如果项目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更多,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使情况更复杂,产生影响更大。主要包括:政治及治安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市场风险等。

3.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包括:(1)规范风险。若标书文件中对技术规范的规定不明确或太苛刻,承包商又没有进行澄清的情况下,承包商可能由于各方面原因未依照业主要求严格按国际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结果可能蒙受巨额损失。(2)合同条款。些承包商可能缺乏国际工程合同条件研究及系统分析,以及缺乏深入研究项目合同条件;对国际工程承包一些惯例掌握不透;或无条件遵守招标文件的任何要求,对于招标文件中不合理的要求也没有加以澄清和拒绝;对合同条件理解的局限;无法规避由业主起草的合同中所预设的各类“陷阱”,为项目的执行和索赔可能带来风险。(3)责任划分。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责任划分是否明确合理,对于承包商的工作范围的界定,以及对于业主的责任是否有明确规定。(4)报价过低。在中标后的履约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任何失误都会导致承包商增加额外开支,这就使承包商的履约风险增加。(4)支付风险。承包商可能面临业主支付能力差,延期付款,咨询工程师拖延签署结算帐单,造成承包商垫资过多,现场运转困难等风险。(5)违约罚款。风险在于对合同违约和工期延误的罚款的规定是否合理,包括罚款的基数、比例以及罚款的最高限额。

3.3承包商内部风险

承包商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管理模式、资金风险、分包风险、采购运输、人员管理、进度成本、环保风险。

4、国际市场开拓的策略及措施

4.1主要策略

4.1.1组建专业队伍

建议利用企业的综合优势,适时组建专业化的国际公司是解决目前开拓国际承包市场的最佳方案之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化优势,形成专业化国际工程建设人才队伍,掌握国际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层次分重点开拓国际市场,更有效地承揽、执行好大、中型等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1.2联合策略

(1)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资与合作,借助他们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建立跨国企业,进入更多国家的承包市场。(2)与国内大企业的联合,既可以是同行业联合,壮大规模,增强实力;也可以跨行业联合,优势互补,扩大承包领域。如中国电力企业可与工业企业联合,电力企业承担大坝、厂房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工业企业提供成套技术设备。(3)与金融机构联合,即银企结合,提高融资能力。很多企业的融资能力极差,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灵活的制度,联合国内、国际银行、财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有机会获得规模较大、利润较高的投资或融资等项目。

4.1.3多方位结合策略

国内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最大的优势是,有一批懂得经营,英语流利的人在。同时又因为在国外多年,所以对所在国的风俗习惯、法规、法律都非常熟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将这种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以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笔者认为国内企业应走多方位结合之路,将对外承包工程、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多方位经营,既可分散风险,又可获得综合效益。

4.1.4科学管理战略

国内企业要想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将工程成本降低,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方法,选择科学管理战略,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利润,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

4.2基础性工作与实施措施

4.2.1加强风险管理

(1)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风险无处不在,承包商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有必要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增强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2)公司法人代表或者决策团队实行年薪激励机制,采用结果导向的年薪制分配模式,将战略目标进行第一次分解。可参照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运作。(3)项目经营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项目经营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实行不同的目标管理。(4)实施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实行集中加矩阵式项目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保证业主的需求信息和项目的成本信息不失真地传送到公司决策层和各职能部门,项目客观信息不间断流动。(5)董事会要设立专门机构对公司战略发展进行动态研究、策划、监控的部门。

4.2.2有效整合公司资源

(1)充分利用国际公司的品牌优势和商务优势,与有资本优势、技术优势、

人力资源优势,讲诚信、重信誉的公司结为战略联盟,实行优势互补。(2)充分利用公司的商务经验和信息渠道,为公司战略发展和战略转移服务。(3)充分利用公司驻外机构的优势,支持公司除工程之外其它业务,如贸易、劳务、文化交流等业务的发展。

4.2.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1)调整机构和职能。要把公司目前纵向集权为主的传统管理体制,调整

为纵横结合的扁平化管理体制。(2)理顺关系。要建立从决策、执行到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全方

位、全封闭式管理。(3)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激励、约束、创新机制。

4.2.4提升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管理制

度,结合公司实际,对现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公司管理制度进一步修改

和完善。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将三个管理体系整合为一,并持续评审、改进和完善。(2)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公司局域网改造,设计一套覆盖公司各项业务、各项工作的软件,实现公司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信息化。(3)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2.5加强国际人才的培养

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分一杯羹。关键看企业是否拥有高素质、复合型、开创型的人才。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驻国际市场的根本。复杂、系统的国际工程需要有国际商务、工程技术、外语、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企业应制定国际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加强培养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订完善的选拔标准及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国际人才管理制度,采用多方位多层次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4.2.6制定合理的市场开拓规划

有计划、合理地开拓国际市场。首先对国际市场进行区域划分,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设立办事处(可单独设立,也可邀请当地有良好基础的企业或政府部门加入),提前介入,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架设信息桥梁,并了解当地市场的各方面的信息,供区域总部提前布局。选择一个市场基础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作为施工承包切入点。在该市场占稳脚后,再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向前延伸提供设计、咨询服务;承担交钥匙项目;投资、融资和项目前期研究等领域。

4.2.7提高融资能力

资金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业务扩大,需求益甚,融资能力

须不断增强。要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提前预算,采取措施。通过融资渠

道、融资方式的变化和调整,不断节约财务费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要积极探讨资本运作,采取发行企业债券、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

等多种形式,为公司发展筹措资金。

5、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大批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不断开拓国际承包市场。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相比欧美大型工程公司,具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承包的都是那些欧美大型工程公司不愿意承包的门槛较纸的项目,而面临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内的工程承包企业,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这对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针对中国工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希望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传.国际工程公司市场与运营经验系列专题之二战略联盟:从竞争到竞合[J].施工企业管理.2010(02)

[2](法)皮埃尔・杜尚哲(pierreDussauge),(法)贝尔纳・加雷特(BernardGarrette)著,李东红[译].战略联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4]亚行支持东盟基础设施建设[J].国际融资.2011(11)

[5]张宇,孙开锋.解读2011年度enR国际承包商225强[J].工程管理学报.2011(05)

[6]吴朝阳.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及对策思考[J].国际贸易.2011(03)

[7]郭建新.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8]袁彬.后金融危机时展国际工程承包的对策[J].建筑.2011(01)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5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01-0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承包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市场多元化已经形成,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07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64亿美元,累计签订合同额3295亿美元。此前的2006年10月31日,中土集团与尼日利亚签订了83亿美元的尼铁路现代化项目合同,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新签合同额5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针对充满生机和挑战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自身营销水平和战略水平,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好转,世界工程承包市场资本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未来几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会比较平稳。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扬、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各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的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中主要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国际建筑工程服务贸易冲突和贸易壁垒。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过渡期结束。中国建筑业正式开始与国际建筑集团在国内外市场同台竞技。是防御还是进攻?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全球化,尽快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更加迫切。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化的现象加剧,世界贸易冲突和贸易摩擦将会经常发生,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急剧扩大,针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贸易争端大幅上升,而且这种冲突和摩擦将长期存在。

另外,缺乏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法律研究,不熟悉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也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市场经常面临的问题。

(2)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对国际技术标准掌握不够。

目前我国多数工程承包企业在执行国际工程中,特别是设计与设备供货阶段,有关设计标准、制造技术以及包装标准等,均采用中国的GB标准或相关行业/地方标准,而由于西方国家在工业和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地位,一些市场或国家在建造工程师,明确要求采用诸如英国标准、德国标准或者美国标准等。由于目前我国的设计与制造标准为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系统(即“国标”体系),与国外的通用标准互不相通,对外承包企业在国际工程投标、设计、施工中仍然使用国内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常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同时我国的对外承包企业普遍缺乏熟悉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专业人才,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当地法律法规方面不能迅速适应国际承包工程技术环境的要求,导致在进入某些国际市场时遇到较大的技术壁垒。

(3)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业主结构的变化。国际工程的发包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投资作用的加强,带资承包成为时尚。项目融资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项目融资能力逐渐成为承揽工程承包业务的关键因素。由于受资产规模偏小,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渠道单一,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对承包工程的支持力度不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有限。融资能力成为阻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业务的“瓶颈”。

(4)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占90%以上,其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比较而言,我国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大部分企业技术投入不足,缺乏自有技术。在一些项目上严重依赖国外的专利技术,且大多集中在产业链条低端的、利润较低的施工领域。承包工程营业额的增加主要依靠项目数量增加的外延型增长,缺少工程咨询、工程管理、投资顾问类的企业。另外企业在市场营销、市场融资、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水平还需提高。

(5)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行业影响深远。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给对外工程承包行业除了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已初现。项目类型不同,受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电力工业、电子通讯、制造及加工业等类项目由于国内采购设备占合同总价比重较大,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范围将接近于合同总价。房建、交通等土建类项目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范围将是设备及材料采购成本、管理费用、融资成本及企业利润等多方面。特别是对于,Bot、Boot项目,由于投资回收期很长,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会对这类项目产生长期的影响,据估算,人民币每升值2%,给国际承包工程全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约3.5~5.5亿美元。

(6)近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对企业国际工程承包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渗透,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减少,对各国基本建设行业的影响将是持久和深远的。目前,笔者所在的世界水泥工程承包领域,招投标项目减少,自2008年底就有不少项目叫停,或者业主陷入资金困难造成项目不能如期启动,还有个别正在执行的项目出现资金支付困难。随着金融危机冲击波的扩散,金融危机对承包工程更深层次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即:工程承包投资规模缩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在少数国家执行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及安全成本可能增加。

2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主动迎接挑战,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以立于国际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直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作为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在当今的许多产业领域,差异化已成为一些企业跻身市场的制胜法宝。国际承包工程企业也应认真审视自身的资

源情况和竞争力条件,运用差异化理论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对接目标市场,争取效益的最大化;研究市场细分格局,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相对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由于企业业务的同质性,大家所从事的专业相似,又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少、门槛较低的房建、道路等领域,结果许多企业仅以中标为目的,不计成本和利润,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越加突出,投标报价远低于合理的价格水平,利润空间甚小,甚至亏损。不但损失了相关企业的效益,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利益。为避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内部之间低层次和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一定要走差异化竞争之路,通过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企业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差异化发展,通过营销、市场、技术、经营管理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从理性经营考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承揽项目。一定要从理性经营出发,结合自身的实力和优势,量力而行。为此,企业应认真审视自身的资源情况和竞争力条件,运用差异化理论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对接目标市场,争取效益的最大化。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应认真探究国际市场的细分格局,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①业务差异化。

适应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趋势,选择有主导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利用专业化优势和分包技能,寻求市场间隙的利益,从而避免与其他企业的直接竞争,创造人无我有的优势,展开错位竞争。

②营销差异化。

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和专有的渠道。建立相对独立的出口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最大限度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的市场和客户,提供及时迅速的交货、方便周到的售后服务,较高的合同履约和良好的信誉,加强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③市场多元化。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阶段性的差别,工程承包市场的规模、水平、模式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行业领域,市场细分的作用也日渐明显。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细分不同消费群体的特殊偏好和要求。比较各个存在差异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角色行为规范标准以及明确总体市场动向,这一点对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走出去”的经营战略中非常重要。

④经营管理的差异化。

根据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推进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组织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塑造在公众和市场上的独特的形象和角色,提高社会知名度。实施差异化策略,首先要把科学缜密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作为基础。差异化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外承包企业只有不断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调整经营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外承包企业也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2)模式升级策略。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epC(设计-采购-施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式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中广为采用的模式,国际承包方式的这种新变化,一方面要求承包商必须实现设计和施工结合,设计和前期的研究结合,后期的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单纯的工程施工业务利润逐渐降低,承包商的业务开始朝着项目的前期和上游发展,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工程承包企业成长迅速,竞争力增强,从自身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上都为其转向总包商和管理型公司创造了可能。实现这种转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业务上要升级。国际市场的发展表明,国际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DB(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承包方式,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在当前国际市场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企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业务升级迫在眉睫。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应利用国际建筑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深化的有利时机,加快业务模式的升级,不断向总承包方向发展。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知识密集型项目渗透。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道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核心技术,确保竞争优势,转变当前单纯依赖低成本要素在国际市场进行竞争的不利局面,向epC、Bot、“工程换资源”等高端市场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次管理上要升级。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商务公关能力、融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强化设计、咨询、施工和运营管理能力,尽快熟悉和掌握发达国家标准体系,努力提升企业的实力和档次,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养长期的竞争优势,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对外工程承包大企业集团,实现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再次发展方向上要升级。我国有一定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工程承包公司应调整经营和发展战略,有目标地向总包商和管理型公司发展,积极介入项目研发与规划、可行性研究等上游业务,进而成为总包商的先导,推动设计、施工和营运企业的联合和一体化发展,增强承包工程行业的整体实力。同时要寻求外部资源,将其体现核心竞争力以外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提升承揽高端项目的能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这一发展方向亦是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应对竞争的大方向。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随着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对经营计划做出大幅度的调整,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如瑞典的Skanska建筑集团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卖掉了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公司,放弃在南非的采矿业,撤离印度的民用建筑市场等,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外,把业务主要集中在“能够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国市场。而土耳其承包商由于国内市场萎缩,开始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3)合作共赢策略。

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和对承包商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了整合资源,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本地化运用能力,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相继实施业内资产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西班牙的GrupoaCS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3月收购了总部位于马德里的GrupoDragadosSa公司,此举使公司的规模扩大了1倍多,GrupoaCS的排名也由2002年的第98位一跃而达第20位。另外,合作成为工程承包企业之间的共识,目前国际上以联合体、项目公司模式运作进行项目竞标的现象很普遍。这种合作既体现了企业的集群效应,提高投标的

成功率,又可在项目实施中优势互补,提高施工水平。在合作共赢方面,国外的承包商早已走出成功之路,在许多大型工程上采用联合体或项目公司模式进行运作,包括在中国投建的项目,有的项目是与中国公司合作进行的。如总投资为40亿美元的广东南海石化项目,就是由美国柏克德公司、中国石化建设公司和英国福斯特惠勒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项目管理承包商进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pmC由三家公司联合组成,集合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柏克德公司以管理和综合能力见长,福斯特惠勒公司在化工领域有丰富经验,中国石化建设公司具有熟悉国内情况和人工成本方面的优势,这种联合体模式有利于项目的总体效果,也实现了共赢。影响较大的合作的还有北京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项目,很多项目都是采用项目法人招标方式,由中外企业联合体共同承揽项目。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也积极尝试了以联合体竞标的实践,如2006年10月30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所属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组成的联营体中标总投资83亿美元的尼日利亚拉各斯至卡诺现代化铁路项目,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标的最大项目。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要在竞争观念上与时俱进,由以往单纯的“对抗性竞争”转向互动的“合作性竞争”,以双赢或者共赢的竞争观进行资源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首先,要促进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要加强工程承包企业与设计单位、生产企业的战略联盟,企业之间要互相取长补短,弥补当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上的不足,提高工程承包业务的技术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大型企业承揽的总承包项目越来越多,也为一些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分包机会。参与大型工程项目的分包业务,促进了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专业的材料、设备、施工、劳务等的分包商。从而尽快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横向分工体系。

其次,大型工程承包企业可以借助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低等有利条件,加强与国外知名总包商合作,共同参与大型工程项目的竞标或者承揽分包业务,通过与先进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承发包合同项目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建设热火朝天,投资主体也越来越广泛,这样必然涉及到项目的承发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情况也更复杂。同时我国工程及相关单位也必须了解国际项目承发包的规则,来参与国际竞争。下面就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工程承发包模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按合同的计价方式

1.总价合同承包根据总价的不同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与调值总价合同。

2.单价合同承包商对每一分项工程填入单价,以单价和工程量的乘积之和,再加上开办费、基本费用项目和指定分包工程费构成标价。

二、按承包者所处地位

在工程承包中,不同承包单位之间、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与地位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承包方式。

1.平行承发包。采用这种方式,业主把任务分别委托于多个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其关系是平行的。

平行承发包适合边设计边施工、涉及行业较广的项目。对质量控制较有利。但是其对项目组织和管理来说,难度较大;对投资控制和进度协调不利。

2.总承包。一个项目的建设全过程或某个阶段的全部工作,让一家承包单位负责组织实现。采用总承包方式对业主的项目管理有利,而对进度和质量控制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对承包商来说,责任大,风险高,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3.分包。分包是相对总包而言的,指承包者负责一个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工程,在现场的活动由总包统筹安排。

分包有两种方式:一是业主指定,并与业主直接签约,直接对业主负责,仅仅是在现场的活动由总承包商安排。二是总包自行选择分包商(Sub-Contract),分包直接与总包签约,对总包负责,但是前提是该分包商的选择要得到业主的认可(这是国际惯例)。

4.转包。转包就是中标的承包商将工程的承揽权转让给另一家承包商,可以收取一定的转包费或无偿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另定其他合同条件。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法律和法规对转包的限制也不一样。在我国:转包非法,但是在世界某些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里,转包合法。

5.联合承包。当工程项目规模巨大或技术复杂,以及承包市场竞争激烈,而由一家公司总承包有困难的时候,可以由几家公司联合起来建立联合体去竞争承包合同,以发挥各家的特点和优势。

三、按承包内容(范围)

1.设计施工总承包。这种合同方式又称为“交钥匙”或“项目总承包”。对业主来说,项目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均较有利,但因为有此能力的承包商相对较少,业主的选择范围较小,还有就是承包风险大,合同价也较高,质量控制较难。对承包商来说,虽然风险较大,但利润也很可观。

2.阶段承包。阶段承包的内容就是工程某一阶段或某些阶段工作。如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勘测设计,建筑安装施工等等。在施工阶段,按承包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包工包料、包工部分包料和包工不包料。

3.专项承包。由于专业性较强,项目某一阶段由专业分包单位来承包,也称专业承包。如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地址勘测、供水水源勘测等;在施工阶段的深基础施工,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通风设备、电梯的安装等等。

四、成本加酬金合同承包

这种承包方式的特点是按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加上商定的总管理费和利润。适合于开工前对工程内容尚不十分清楚的情况,如边设计边施工的紧急工程,或遭受地震、战火等灾害破坏后需修复的工程。具体做法:

1.成本加固定百分数酬金。承包商和业主事先谈妥酬金,以支付公司管理费和利润。随着工程的进展,业主支付工程的直接费。

2.成本加固定酬金。工程成本实报实销,但是酬金是事先商定的一个固定数目。

3.成本加浮动酬金。这种承包方式要事先估算工程成本和酬金的预期水平。如果实际成本恰好等于预期水平,则工程造价就是成本加固定酬金;如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水平,则减少酬金;如实际成本低于预期水平,则增加酬金。

五、Cm模式及系列招标承包

1.Cm模式。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也称为两阶段招标,或快速跟进法(Fasttrack)。这是起源于六七十年代北美地区,它的基本出发点是缩短建设周期。

当采用Cm模式时,Cm公司的早期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承发包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相互脱钩的弊病,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获得有关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建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费用,也能提高工程质量。Cm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Cm/non-agency(非型)和Cm/agency(型)。

2.系列招标承包。系列招标承包是指一个公司在成功的完成一个项目合同之后,其他几个相似的项目按同样的单价、技术规范及承包条件授标。

六、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有时也称“公共工程特许权”,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建造模式,来弥补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制,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所有权,通过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将设施无偿的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际的日益频繁。工程建设的量和规模也更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对国内外任何一种承发包模式从它的概念、合同、组织、方法及招投标等多方面去全部理解。同时,尽快掌握国际工程市场的一些通行的模式、规则和惯例也是我们能否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丛培经主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7

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的合作模式

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根据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之间的合同关系,将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完全劳务分包模式和劳务借用模式。

1.完全劳务分包模式

在完全劳务分包模式中,劳务分包公司根据总承包商提供的工程项目设计图纸、工程量和施工规范等文件,向总承包商提供完成项目全部劳务工作的合同金额,双方协商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在该模式下,总承包企业负责全部设备、材料和施工机械的采购,负责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与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和外方代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劳务分包商负责提供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劳务,商负责组织和管理现场劳务人员的施工,完成劳务分包协议中的施工任务。在完全劳务分包模式中,劳务分包商直接支付劳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总承包商根据协议向劳务分包商支付劳务分包合同款,不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劳务人员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与劳务分包商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发生联系。1996年,在本人参与实施的我国援刚果(布)共和国某体育场维修项目中,总承包企业与国内的某建筑公司的劳务合作,就采用了完全劳务分包模式。

采用完全劳务分包模式主要有几项优点:一是总承包商从对现场劳务人员施工的组织和技术性工作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做好项目采购、结算和合同管理等工作。二是采用完全劳务分包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总承包商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如在援刚果(布)共和国某体育场维修项目中,总承包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只有5人(其中包括项目经理1名、总工程师1名、总会计师1名、物资采购员1名、翻译1名),劳务分包企业在现场的国内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达30人,施工高峰期的国外工人多达120人。三是该模式对于公司成长初期,公司内部项目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较少的工程承包企业,以及管理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其优势尤为明显。

完全劳务分包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由于现场劳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由劳务分包公司在国内支付,往往造成劳务人员现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工程抢工期阶段该矛盾尤为突出。二、现场劳务人员由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直接领导和管理,一旦总承包商和劳务公司现场的管理人员发生矛盾,往往会造成劳务人员的集体对抗,使总承包商陷于被动。基于大局的考虑,总承包商往往向劳务分包商妥协。三、如果现场劳务人员对劳务公司内部的工资或奖金分配产生不满,往往会把情绪发泄在工作上,对总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由于总承包商很难直接干预劳务分包商的内部分配,对此矛盾,往往束手无策。

2.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的劳务借用模式

在劳务借用模式下,总承包商内部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图纸和工程量等文件,确定项目施工所需技术工人的工种和人数,据此,以劳务借用的形式与劳务公司协商,最后签订劳务借用合同,并按所借用劳务的工种、人数和借用期限,向劳务公司支付劳务借用费用。在该模式中,总承包商同时与每个借用的劳务人员分别签订项目人员聘用合同,在聘用合同中明确劳务人员与总承包商双方之间的责、权、利。总承包商对所聘用的劳务人员进行直接管理,并按照劳务聘用合同和现场工劳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劳务借用模式中,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之间是劳务借用关系,与每个劳务之间是聘用关系。

2000年,本人参与实施的苏里南共和国某住房项目,总承包企与国内的某建筑公司即采用劳务借用模式。基于总承包商与该建筑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具体操作过中,在总承包商确定了项目施工所需技术工人的工种和人数后,该建筑公司提供多个后备人选,由总承包企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面试和挑选,最终确定拟借用的劳务人员。

劳务借用模式的优点一是由于每个被借用的劳务人员均与总承包商签订项目聘用合同,直接由总承包商组织和管理,劳务人员的纪律性和服从性比完全劳务分包模式明显提高;二是由于劳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根据项目聘用合同和劳务人员现场的工作表现由总承包商直接支付,劳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

劳务借用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总承包商必须具有足够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否则,将出现现场管理混乱。二、总包商现场管理人员与劳务人员的合作是临时性的,相互之间有一个彼此了解和适应的磨合期,期间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三、总承包商必须与劳务分包商建立起长期的互信共荣的合作伙伴关系。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的完全劳务分包模式合作一般不会长久,一旦完全劳务分包商通过总承包商的项目“借船出海”,在下一个项目中,完全劳务分包商就可能成为总承包商的平等竞争对手。而在劳务借用模式下,总承包商与劳务分包商往往能形成一种长期的互信共荣关系。

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的合作模式

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在国际工程中是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国际工程承包中,大型工业项目或公共项目中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经常会超出总承包商的经验或能力,业主要求该专业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或施工经验的专业分包商来完成。根据专业工程合同金额的大小以及专业技术的复杂程度,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可分为专业工程完全分包模式和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两种。

1.专业工程完全分包模式

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之间的专业工程完全分包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总承包商将整个专业工程作为一个合同包,完全分包给专业分包商,由专业分包商负责专业工程的物资采购,施工机械设备的供应,专业工程的施工人员的招聘,专业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人员工资和奖金的支付等。总承包商按照合同向专业分包商支付合同款,并负责专业工程的竣工验收。

2.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

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之间的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与专业工程完全分包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下,总承包商负责专业工程施工的物资采购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设备的供应,并组织专业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商通过提供专业技术和专业人员,对导。在专业工程劳务合作模式下,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服务合作。

一般来讲,当专业工程合同金额较大,技术复杂程度较高,施工难

度较大,甚至涉及一些专利或核心技术时,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多采用专业工程完全分包模式。反之,当专业工程合同金额较小,施工难度较低时,专业分包商不愿意为此发生过多的管理费用,总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多采用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个大型项目经常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工程,如前面提到的非洲某国体育场加固维修项目,工程结构加固采用粘钢加固技术,总承包商就粘钢加固的专业工程与国内某专业工程公司采用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由国内专业工程公司提供工艺技术并派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同时,该项目中的电子显示屏和扩声系统,也采用了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另外,该项目中原体育场的灯塔照明系统由法国人建造,由于整个灯塔升降系统全部是法国人的设备,国内的技术和设备无法对其进行维修,如果全部更换,成本会很高;如果采用专业工程技术合作模式,法国人不感兴趣,最后,该专业分项工程采用专业工程完全分包模式,由法国的专业工程公司分包。

总承包商内部的项目联营体模式

国际工程承包中,总承包商经常以联营体的模式进行项目总承包。联营体(JointVenture简称JV)合作模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契约式联营体(ContractualJV)、合伙制联营体(partnerJV)和联营体公司(JVCorporation)。由于合伙制联营体多适用于一种长期性的商业经营活动,而且一般要求商业经营活动所在国有相应的合伙人法作为基础,所以,在国际工程承包这种以项目为特征的管理模式中较少采用。国际工程中,总承包商内部常用的项目联营体模式以契约式联营体和联营体公司为主。在国际工程的招标文件中,业主一般明确要求总承包商可以采用的联营体类型。

1.契约式联营体模式

国际工程中,总承包商的契约式联营体模式,一般由总承包商与设备供应商、专业分包商或者设计公司等,按照联营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分工和出资比例,按照协议的方式组成1+1、1+2、或1+3等形式的一种联营体。“1”表示契约式联营体模式中,一般要求以某一个联营体成员为核心,代表联营体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负责对外联系。加号后面的“1”、“2”、“3”表示联营体中从属成员的个数。

在国际工程契约式联营体模式中,联营体成员之间共同签订项目合作联营体协议,该协议是契约式联营体模式中各成员之间合作的法律依据,协议规定了联营体各方在项目实施中权利、义务、出资、利润、担保、保险和亏损划分与分摊。在总承包商契约式联营体模式中,项目管理的最高机构是联营体管理委员会,负责项目管理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联营体管理委员会由各成员按照在联营体中的出资比例和责任大小来分配委员的名额,委员会组成人数一般为单数,设联营体委员主席一名,一般也包括商务经理、技术经理和财务经理等职务。委员主席负责联营体的对外联系、对内协调和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商务经理主要负责联营体对外的商务谈判、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技术经理负责项目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现场管理工作;财务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财务管理。

2002年,刚果(布)共和国某水电站维修项目,由我国某工程承包公司与国内某水利电力公司,采用契约式联营体合作模式,联营体双方实现了各自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上的优势和水电施工技术上的优势互补。总结契约式联营体模式在国际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应用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有几点:一、在联营体协议中,应当清晰地界定联营体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处理好联营体各方对财务的共同管理,如设立独立账户等;三、建立有效的项目设备、材料、机械采购和监督机制;四、把工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划分成技术工作、合同管理工作、项目采购工作等,明确在以上工作中,由联营体哪一方负责,另一方协作,并以此来分配责、权、利。

2.联营体公司模式

在总承包商的联营体公司模式中,联营体公司是各成员以顺利实施承包项目为目的,依据一国的公司法,共同出资并注册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有限责任的公司。总承包商的联营体公司模式,其运行机制和结构与公司基本相同。联营体公司模式与契约式联营体模式相比,前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后者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以契约形式组成的联合体,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理论上讲,契约式联营体各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联营体公司模式的有限责任特点,可以将国际工程承包风险在联营公司与联营体成员的母公司之间进行有效隔离。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8

[关键词]国际工程;中国企业;工程承包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8-0045-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正式的2011年国际承包商排名榜单,有50家中国企业跻身世界前225位。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商会和承包工程企业,到普通的建筑施工队伍,无不为这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我国的工程企业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加入国际大循环的步伐加快。如何清楚地认识当今世界上各国工程承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渠道,了解当今国际工程承包业界的特点和总体发展趋势,认识我国同类企业在争夺国际工程这一大蛋糕时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存在的根源。以前车为鉴,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首要问题。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就是一国的承包单位接受外国企业提出的筹建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条件,同意承担该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并取得一定报酬的一种劳务合作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包括国际技术贸易方式或国际劳务合作方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1.承包份额过于集中。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日前推出2011年最新国际承包商225强排行榜,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发达国家的公司数占了80%左右,合同额也占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这些发达国家公司资金之充裕、实力之雄厚、信息之灵通、经验之丰富,在国际承包市场中占垄断地位。

2.竞争激烈、风险大。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发达国家和承包商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综合经营和抵御风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竞争中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应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具有更渊博的业务知识和更高的经营水平。

3.需求内容多样。所有的工程项目都要按照特定的要求来建造,在某一时期可能要集中力量兴建重点工业项目,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大力发展交通等等,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机会。

4.实行承包制。如上所述,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采用承包制,不同于其它工业品市场的订购销售方式,施工单位(企业)和建设单位通过签订工程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付诸实施。

(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新趋势

1.电子网络广泛应用。在工程招投标上专门的处理软件已普遍使用。通过鼠标和浏览器,招标信息就可以迅速地发送到世界各地,投标书也可即时传回,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在项目设计上,可以利用激光和电脑控制对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工程结构做出极为精确的测算。在讨论设计方案时,还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征求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专家意见,而无需把大家集中到一起。

2.内外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许多公司加大了对本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如加拿大的BFC公司拿到了多伦多国际机场的机场终端建设项目,该项目总价值为18.5亿美元。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国的工程市场将越来越引起承包商们的高度重视。

3.设计——施工一体化。鉴于越来越多的业主希望承包公司能提供一揽子工程项目解决方案,承包公司开始考虑将投标重点放在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整套方案上。因此,设计——施工方式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承包国际工程的发展状况及困难

(一)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状况

1.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迅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在对外援助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完成海外工程营业额来看,承包工程营业额从1979年的0.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4.2亿美元。特别是2001年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悉,我国目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有3168家,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的企业业绩排名显示,2011年我国有50家工程承包公司进入225家国际最大承包商行列,从企业数量上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从工程承包方式来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从低端产业向多元化、高技术含量和跨行业发展,产业领域迅速向高技术含量的石油化工、电力工程、矿山建设、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拓展。

2.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动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工程市场是一个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领域,是国际服务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开放工程行业的跨境消费和商业存在,减少了国际工程承包商进入发达市场的市场准入限制条件。我国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开展跨国承包事业给予积极的扶助,政府适时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开展境外带料办工装配业务,对外援助、外交途径、信息服务以及制定有利的财政金融政策,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承包商开展海外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培养好投资主体、跨国经营人才和外派劳务三大资源。增强“走出去”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同时完善激励、服务监管、协调机制,为承包商提供积极有效的保障。积极开展对国际劳务市场和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的分析研究,及时把握国际劳务市场和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推动对外劳务合作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开拓业务创造条件(唐晓玲,2007)。据了解,为在行业内倡导社会责任理念,为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性标准和行为框架,对外承包商会2010年底编制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一年来,29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自愿作为首批实践单位,在行业内率先执行《指引》,其中央企15家,地方企业14家。

(二)我国承包国际工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规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企业承包国际工程有各种各样的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问题与困难也正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1.投标阶段面临的问题。(1)财务问题。财务能力制约着承包商是否具备独立投标资格,能否在投标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目前,无论是国内工程还是国际工程,在招标阶段都要求承包商提供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我国的招投标示范文本、合同示范文本虽然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现阶段对国内工程要求不是很严格。加入wto后,土木工程施工,特别是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出资,通过国际招标的项目一般都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出版的FiDiC合同条件。其中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免税物资及税收保函,这几个保函对承包商的财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制约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要难题之一。(2)技术问题。国际承包商在海外的承包工程要充分重视技术上的问题。有些工程施工环境要求承包商采用新技术、新工法、新发明,而事实上参与竞标的国际承包企业并非都能掌握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技术,甚至在国内从未涉足此类技术;特别是有时业主为了节约成本,加快工程进度的需要,要求承包方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因此,承包商在投标前要事先做足功课,充分了解该工程所要求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标准,投标量力而行。(3)报价过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已10年有余,作为“走出去”最成熟的方式和最重要的载体,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迅猛崛起,竞争力显著增强。但在这种增强的竞争力中,有一些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低价。一个工程项目,有十几甚至二十几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参加竞标。如沙特的项目、承建波兰高速公路失利等等。过低的报价大大降低了承包商的利润额,而且在承包商中标后的履行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任何失误都会导致承包商增加额外开支,这就使承包商的履约问题出现。中国的国际承包公司在技术设备上同西方国际承包商还有一定差距,在投标竞争中,不具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以低价取胜,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施工组织方案实施。我国承包商与外国承包商相比,施工技术本身差距并不大,但在采用先进的机具设备运用于施工方面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承包商大多采用“当地化”经营策略,或者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子公司,建立强大的社会关系网;扩大融资渠道;购置先进的大型机械,注意项目质量、成本控制,使财务、融资能力不断增强。相比之下,中国公司凭借以往建筑劳动力价格低廉来承揽项目的优势近年来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已经愈来愈不明显。而大型国际承包公司由于财务能力强,且大胆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使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得以采用实施,投标竞争力明显增强。(2)工程进度控制。在现场管理工作中,控制工程进度被列为第一重要的工作。工程进度的拖延不仅影响承包商的声誉,而且将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恶果。例如,进度拖延可能造成延误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而遭到拖期罚款,导致工程管理费用增大,垫付周转资金的利息增加;有时因连锁反应使各分包商受到损失而向承包商索赔等等。中国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造成亏损的原因,多数都同拖延工程进度有关。在将分部工程内容分解和归纳为工程单项式工序、计算每项工程内容的工作量、计算单项工程工作周期,以及编排施工先后次序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科学地施工组织受到影响。(3)遇到意外事故。国际承包工程周期很长,在国外特殊环境下,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困难和复杂问题,往往会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或风险。特别是国际工程项目投资金额大,一旦遭遇突发的重大事故、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局势动荡都会给承包商带来毁灭性打击和无法估量的巨额经济损失。尽管一般合同标准条款中规定了业主所应当承担的风险,但除此之外,一切人为和自然风险都由承包商来承担。例如,工程所在国因局势动荡发生政权更迭导致国际投资“打水漂”;工程人员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意外伤残或死亡;已完工程受到某种自然力(地震)作用损失;工程现场出现火灾或水灾,施工机械出现损坏等。

3.施工完毕后可能面临的资金回笼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内出口企业“走出去”前景被看好,但海外危机四伏令承包合同金额巨大的国际工程风险如影相随,复杂的自然环境、频繁变动的政策、落后的基础设施,都在考验着中国公司,非洲政治风险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近年来,北非和西亚局势持续动荡,国际工程承包以及投资项目无不令人担忧,中国在当地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被战争梦魇所笼罩。如2011年利比亚内乱,我国企业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或被反政府军征用为战争指挥所,或设备和厂房被战火摧毁,导致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遭受难以计算的“天量”损失,无法得到赔偿和兑现工程款。

三、中国工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要取得成功,针对先前所提到过我国工程企业现存在的若干问题,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国际工程市场信息的研究

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应着眼于国家、社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完善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积极与世界领先的研发机构交流,发挥企业知技术中心、专业研究所的作用(邱慧芳、刘秋燕、郝生跃,2010)。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都需要大量信息的时代,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工程市场信息,将会影响政府与企业决策的准确性,时间长了会引起严重的失控。加强信息研究是提高我国承包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靠企业单枪匹马难以获得足够有效的信息,很多时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驻外机构协调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努力。例如,由驻外使领馆提供宏观经济社会观察和发展研究,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和往来,在开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开拓非洲市场方面,帮助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前首先对目标国的国情、政治生态、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性、不间断的梳理信息,未雨绸缪;行业协会协助企业获得有关项目文件、工程技术和资金要求等信息;银行机构提供相关融资、合作方信用登记等信息。应当承认,以前我国企业由于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相关信息分散在各单位甚至个人的手中,没有进行统一整理和归类,没有一个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加强对国际工程市场的信息开发和研究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广泛收集研究各项信息,并推广这些研究成果,以便逐步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与咨询队伍的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筹资、扩大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障碍

1.政府对外向型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作为国家外汇来源,不少国家的政府都给予它们一定的补贴,以支持它们开拓国际市场。如日本针对建筑企业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建立了海外损失备用金制度。英国专门设置了国外项目基金对投标前的调查实行补助。第二种是咨询服务项目,其补助率比一般项目更高,可达报价额的2.5%~3.5%,最高可达报价额的5.0%,最低亦不少于5万美元。这些国家采取上述补贴措施,其目的就是提高本国承包商的中标率。

2.建立对外工程承包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为了开拓业务,可以考虑成立专业性的金融机构,主要经营有关国外工程和合资企业的信托存贷款、债务、各种担保函件、资金调查等金融业务。这种专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和外国银行或财团加强联系,组织财团贷款,在国际上广泛开展集资活动,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保证对外承包企业资金的及时周转和使用。

3.以支援支持承包,以承包配合对外支援。如果我国公司在某国有承包项目,可相应考虑提供援助项目,或提供援助项目时,努力争取我国公司承包,或对我国承包的项目,从援助中给一笔低息贷款、垫付延期付款等。目前国际上用国家信贷资金争取承包工程,或得到承包工程同时给予政府贷款的事屡见不鲜。

4.积极灵活地利用外资。利用国际集团和银行的资金是解决对外工程承包资金问题的渠道之一。世界银行每年都有近300亿美元用于采购货物和工程承包项目,而且1/3以上用于亚洲各成员国。亚行每年向发展中国家贷款用于工程建设和设备购置的资金大约为20亿~40亿美元。对此,我国外经公司要积极参与投标,进而获得优惠贷款并扩大市场。

(三)调整经营结构,加强横向联合,走综合化,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针对前面提到的我国工程承包公司大多实力比较弱,力量又分散,对一些中小型项目尚可竞争一番,一遇到大项目或超大项目,则绝大部分只好望而却步,无力承担。现在,我国的承包公司很多设立了集设计、咨询、供货、施工等于一身的集团公司或松散联合体,但承包商之间的联合则很少。事实证明,这种联合对增强公司竞争力是非常有效的,在承揽大项目时其优势更加明显。如韩国承包工程项目把全国都动员起来了,全力支持,要钱有钱,要技术力量有技术力量。而我国的公司不仅联合不够,相反在国际市场上自相竞争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整体利益和公司利益。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与协调,同时发挥公司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作用。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应相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横向联合,建立综合性的工程承包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建材、贸易等行业的整体优势,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施工企业要实行内部机制改革,使管理与作业层分开,甚至可以打破企业间的界线,将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统一管理;作业层人员,可以按照工种自由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施工组织并统一由一个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也就是要在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人才、资金、设备市场,在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在市场竞争中,集团可以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由专门从事投标、报价工作的人员积极地在国内外承揽项目,一旦中标后,就可在集团内部招聘人才,组成项目经理班子,再由项目经理部选择施工人员和设备,在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下统筹项目的管理和施工。工程结束后,项目经理部自动撤销,人、财、物重新回到集团内部市场,等待下一个项目重新组合。

(四)加强多层次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外承包涉及工程、管理、金融、保险、法律、外语等多方面专门知识,对于一个涉外工程的项目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相应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之外,同时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企业高层、主管机构都应充分重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联合高校或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选送到国外学习培训、邀请外国专家到国内讲学,或者联合国外合作公司在国际项目实践中培养人才等等各种方式,逐步打造出一批国际工程管理专家。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性质,派出人员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决策层,这一层的人作为国际工程企业家,应有国际战略管理眼光,熟悉国际工程市场的运营管理,具备较高的应对国际管理风险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第二层次是参谋班子,作为智囊团和助手应熟悉目标国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精通外语,注重公关技巧,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第三层次是项目管理班子;第四层次是技术工人队伍。人才的培训既要通过高等学府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大批年轻接班人,又应重视现有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采用多种措施,提高人才素质。特别要下功夫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经理级人才。

从目前形势看,国际工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广泛,因此,要从市场发展形势和我国的实际条件出发,制定远近结合的培训计划,采取切实可行、因人施教的措施,使我国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从人才上得到保证。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9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项目总承包方式有以下几种:交钥匙总承包方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以及Bot、Boot等多种项目建设和承包方式。中材科工集团现在承接的国外水泥总承包工程通常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即所谓的epC模式和交钥匙总承包方式。

首先,它不像施工承包或施工总承包那样有一套详细的施工图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因为勘全过程的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巨大危害性,及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将各种可能的风险加以科学、有效管理,趋利避害。

1.认识风险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既是危险也是机会。通常大的机遇伴随着较大的危险。从集团承接的国际合同来看,单条生产线由2000吨/日已上升至目前的5000吨/日,合同额由几千万美元达到目前的2亿多美元,风险是直线上升的。

风险大致可以分为项目风险、组合风险和系统风险。

同样的风险。说到底,工程建设承包方式的变化是一个风险责任划分方式的变化。与其他承包方式不同的是,由于工程总承包获利较丰,因而与其对应的风险也较其他工程承包方式为多、为大,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社会性、全局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如交钥匙总承包必须面对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的风险;而设计加施工总承包面对的只是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目前我国进行总承包项目管理与国际承包商差距很大,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容察、设计本身也属于工程总承包的范围。勘察、设计环节的风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

其次,工程总承包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业主还款时间长,涉及到总承包企业融资模式设计、业主还款能力评估、业主抵押物担保准备、工程移交转让的纳税、项目所在国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问题。因此,随着国外总承包业务的增加,所来带的汇率风险、采购风险、政治风险等正逐步显现。面对如此多的风险,如不进行认真预测,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集团可能面对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大力发展国外工程总承包,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国外工程总承包险状况,在项目经理来看可能是很大的,但是对于企业经理来讲,由于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资源,具有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把该风险放到组合风险当中,那么风险可能就不是很大。同样,组合风险对于企业经理来讲可能很大,无法承受,但是如果再高一层,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将该风险放到整个的投资系统当中,由于投资的多元和分散,那么较大的组合风险也可能就变得可以接受。一般来讲,项目风险≤组合风险≤系统风险,因为非系统风险可以被合理分散,在系统内部消化。

2.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实际是关于将来风险事件的设想,是预测一个项目有哪些可能存在的风易引发大的风险。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种:

(1)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承包商先期就设备采购进行的资金筹措而导致的风险。采用epC方式的国外工程总承包根据合同约定的不同,有时需要承包商解决工程部分资金。例如贷款利率高、贷款条件苛刻、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金融机构的承诺不能兑现、国际形势及诸多政治因素可能对资金筹措造成影响等等。随着集团国际水泥工程业务的发展,将来很可能采用Bot(建造—经营—移交)方式,其资金需要量更大,因而这种风险将更加突出,成为项目成败的主要风险之一。

(2)政治风险。国外总承包项目特别是Bot项目因时间较长,有时要经历东道国的不同政府执政时期,甚至有的国家会发生政变等政局动荡,后续政府有可能不承认上届政府的承诺,致使项目无法再进行下去,项目前期投资回收无保证,甚至会迫使投资者低条件提前转让。政治风险的主要构成是,政局的稳定程度、政策变动因素、社会稳定程度以及国际信誉。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外汇储备情况、货币自由兑换、外汇汇出、官方银行利率及信贷管理制度;业主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及其信誉;结算汇率变化;市场情况,其中包括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国家的偿债能力。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法律的完善程度和变动情况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包括专门设计和规范epC所要求的法律文本,出现金融、工期和费用索赔等纠纷时,能否得到及时仲裁或处理,保障投资人的建设和经营权、投资收益和抵押品赎买权。法律风险的主要构成是法律完善程度、项目获准法律条款及项目违约法律条款。

(5)环境风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项目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雪量、风力、晴雨天数,特别是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洪水、风暴及海啸等;项目对社会及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污染的限制因索。环境风险主要构成是自然灾害情况、资源与环境保护情况。

转贴于

(6)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项目承建或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经营者的行为疏忽,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获利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设备维护更新情况以及运行条件等。

3.风险应对

对于国际水泥工厂总承包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分散和保险、风险自留等对策。

(1)风险回避对策。在项目运作前期,如发现项目所在国政局动荡,发生政变的可能性非常大,当地水泥市场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预期的重大工程没有上马,主要客户不存在或政策重大变化不利于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又没有别的办法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以免造成大的损失。

(2)风险减轻对策。风险减轻对策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对于已知风险,可以动用项目现有的资源应对。例如,国际水泥工厂建设周期一直在不断压缩,最快已可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建设和试运行,大大减轻项目进度风险。减轻可预测风险或不可预测风险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法将那些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风险变为已知风险。显然,这样做需要投入资源,也就是花钱买信息。例如,为了减少工程地质方面的不确定性,就要购买地质信息或进行仔细的地质勘查;为了减少项目使用阶段维护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即减少项目设计阶段以及实施阶段质量保证体系的不确定性来实现。

(3)风险预防对策。风险预防通常采用技术措施或者管理措施来防止风险因素的出现或者减少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①汇率风险的预防。在合同中规定的支付货币和贷款货币一致,可避免外汇风险。若合同计价货币为当地货币,根据国际惯例和联合国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缔约指南》,应在合同中规定保值条款或汇率风险条款,以预防汇率风险;可以采用不同币种的债权和债务并存的方法弥补外汇风险,即采用多种货币组合贷款或者组合支付;进行汇率保险;建立汇率风险的监测系统,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的汇率预测机构在提供预测服务。项目管理者除了利用这类服务以外,还应当建立自己的监测系统,对已经发生的汇率波动及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进行监测和分析;掌握支付时机,提前或延期支付。如果预测应支付的外币汇率上升,而持有的货币相对疲软,则应提前支付。反之,应推迟支付,以期获得汇率上的好处。

②技术风险的预防。重大技术的决策往往影响整个项目的利益。因此,对重大技术要认真进行评估,尽量采用成熟技术,而不要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投机性的设计或者不很成熟的技术。

③合同风险的预防。合同风险的预防就是把工程总承包合同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尽可能地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进行合理地划分,通常按照“谁能最有效地防止和处理风险就由谁来承担该风险”的原则进行风险分担。工程承包合同从总价合同到成本加酬金合同有多种合同类型,具体采用哪种合同类型要根据以上原则和实际情况选定。

(4)风险分散对策。分散对策也是国际工程中常用的对策,主要把风险分散给其它单位,如联营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共同承担风险。通常要求联营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接受业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使他们分担一部分风险。有的承包商直接把风险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业主规定的各项赔偿如数订入分包合同,将这项风险转移给分包商。一般国际通用的分包合同范本中有明确规定,如承包商请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业主承诺为承包商在投标、履行合同、归还预付款、工程维修中的债务、违约或失误负间接责任。得到这种承诺,项目业主就把由于承包商行为方面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转移到出具保证书或保函者。特许权协议(Bot)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风险分散模式,政府(或委托人)在不增加债务的情况下,近期(特许期内)获取服务、远期(特许期满后)得到项目设施,将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的风险转嫁给投资人。

(5)风险自留对策。我们应当看到,风险回避、分散与转移虽然减少或回避了我们可能造成的损失,但与此同时,获利的机会也随之减少或消失。因此,我们在可能承受的前提下,应该自留风险,也就是自留获利机会。在识别了风险、进行了风险估计分析并比较权衡了其它的风险对策之后,可以主动将风险留下,并安排相应的应急措施、适当的财力准备。它与其它风险管理方式相比,应该更经济合理、更及时有效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方式。

4.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的几项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一致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管理体系,从组织体系上分别落实风险管理与控制责任。目前,国外工程公司的总部大都采取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各事业部在组织结构上基本相同,大都设有项目控制部、设计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等。这种组织形式经多年的验证,非常适合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集团目前各从事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受历史形成的结构影响,除少数单位(如中材建设)与国际通用形式相似外,其它单位组织结构形式多种多样,非常不规范,有的仅有一个项目部,这非常不利于项目风险的管理。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工程公司的组织模式,健全与国外总承包项目管理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并使之切实运行,实现风险管理的健全职能。

(2)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才。目前集团水泥工程建设方面的懂技术且管理经验较丰富的人才较多,但懂国际商务的人才不多,二者相结合的人才则更少。因此,应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一方面吸引和招聘社会上优秀人才的机制,通过内部培养技术人才与水泥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应采取招聘的办法迅速补充通国际商务的人才。高度重视这二者的相互学习,以迅速形成一个较大的既懂技术、懂国际商务又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并采用切实有效的长期性激励办法留住人才。

(3)提高国外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篇10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内在特性

1、引言

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已不满足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纷纷进军国际工程市场。工程总承包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工程市场的进入模式有哪些;二是如何选择适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市场进入模式。

2、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四种:出口模式、契约模式、投资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这些是大多数通用行业的市场进入模式,不能将这些模式进行简单的套取来获得工程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模式,需要结合工程行业自身的特点,来建立适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市场进入模式。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得出工程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基本的模式有十三种,分别是Bot项目、独资项目、合资项目、项目联合体、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分公司、办事处、战略联盟、许可经营、目标国、援建项目、项目换资源。

2.1Bot项目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

2.2独资项目

独资项目是指企业不依靠外部的资金来承接项目,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风险和所有利润。这种模式并没有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在有项目的时候就进入目标国承建项目,在项目完成后就退出该国。

2.3合资项目

合资项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合资的形式来承接国际工程项目。由于一些项目需要带资承包的,一家公司无力提供全部的资金,需要与另外的一家或几家公司合资来完成该项目,这样就形成了以合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模式。

2.4项目联合体

项目联合体是在国际工程国际分工越来越明确的趋势下形成的一种合作模式。工程业发展迅速,一些项目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一家工程企业只能承接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为了取得工程的中标,会与别的工程企业组成项目联合体来投标。

2.5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建立一个共同拥有的独立企业进行投资和经营,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

2.6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就是通过在目标国新建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进行投资与运营,企业独资承担所有承接项目的全部风险和收益。

2.7分公司

分公司是总公司为了国际化的发展,在目标国设置分支机构。分公司不同于独资企业,它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的管辖而不具有法人资格。

2.8办事处

办事处是非独立核算的非法人机构,不可以有购销的行为,不用交税和报税,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资源承诺度比较低。

2.9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就是一家或是两家以上的工程企业或是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项目合作、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2.10许可经营

许可经营是许可证持有的企业将将企业的注册商标、专利、技术等有限的授权给目标国的企业使用,获取被许可方相应费用。

2.11目标国

目标国商是为国际工程企业提供目标国的法律、经济、政治、社会和金融方面的信息,使工程总承包企业能够迅速准确的了解目标国的市场信息。

2.12援建项目

援建项目是工程企业为目标国无偿或部分无偿的建设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设施等基础设施,或者为目标国提供无偿的技术支持。

2.13项目换资源

项目换资源的目标国是一些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工程总承包企业通过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或是企业建设项目来获取自然资源。

3、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及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

之所以对应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公司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是因为不同的进入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在特性,能适合公司对特定环境的需要[1]。Hill,Hwang和Kim[2]将市场进入模式的特性分为三种:控制、资源承诺和传播风险。控制是指操纵企业资源,进行运营和战略决策的权力[3],工程企业在进入目标国承接工程时,采用的进入模式不同,那么对企业资源的控制程度也是不同的,企业的技术资源和资产资源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必须在进入目标国市场之后依然保持对企业资源的控制权。资源承诺是指专用资产如果用于其它用途就会不可避免会丧失一定价值的特性[3],资源承诺度高的模式,在退出目标国时,付出的成本比资源承诺度低的模式高。传播风险是指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比较优势被该国企业不正当利用的危险,由于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时必须依赖技术、营销或管理方面的一定优势,在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时,就会面临传播风险[1]。本文对上述十三种进入模式内在特性的总结为表1。

表1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

在选择市场进入模式不仅仅要考虑模式本身的内在特性,还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因素,张一弛、欧怡[1]总结获得了较完整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其中外部影响因素为目标国家的市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及企业所在母国的市场、政策、生产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公司战略、国际经营经营、自身资源、所处行业及产品的知识价值、隐含性、适应性等因素。

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发展时,须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在深刻了解每种模式的内在特性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影响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出最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为国际化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一驰,欧怡.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述评[J].经济科学,2001(4):13-14.

[2]Hill,C.,Hwang,p.andKim,w.(1990).anelcetictheoryofthechoiceofinternationalentrymode.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1:117-128.

[3]Kim,w.andHwang,p.(1992).Globalstrategyandmultinationals'entrymodechoice.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FirstQuarter:29-54.

作者简介:彭素荣(1986-),女,湖北黄冈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09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