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十篇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十篇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02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1

一、兴趣是学生捧起书本阅读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必由之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作为促进学生阅读的动力,提高指导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听过的精彩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评选出一位“故事大王”,并且告诉学生要多看书,争取在下次的比赛中胜出。这样,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翻阅各种课外读物,寻找最精彩的故事,争取成为班级的讲故事高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资料,从校园生活、科学教育等方面确定命题,通过广泛阅读、查阅资料,编辑出独具特色的手抄报。这样的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选择阅读内容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重点

小学生受年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鉴赏课外读物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很难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正确引导,给予好的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课外读物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典范性、针对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学习报》《我们爱科学》《作文与阅读》等少儿报刊,让学生在这些精心编选出来的课外读物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从原著中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并从中了解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由此深化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教育部推荐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名家之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保证

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阅读指导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创新指导策略,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各不相同,单一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掌握不住文章的重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和泛读:短小精悍、意义深远的文章或段落应使用精读法,以积累课外知识;对故事性、记叙性较强的文章或段落要使用泛读法,以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并合理使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学会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一些生字词,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使用工具书,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动因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这个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和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积累语言并形成好的语感,最后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学生、文本是相互依存、制约并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为此,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要主动适应学生,不能强迫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使开展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要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再者,要关注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特长,积极进行自我发展。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然后再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开展阅读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关键是独立,这里的独立不是指学生无师自通,而教师讲、学生学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唯有训练,才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性,阅读训练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想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和提升阅读质量,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加入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精髓,通过反复训练和运用,最后内化成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由此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不应该被课堂和课文制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开辟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阅读。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扩宽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阅读的作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从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二)引导课文理解

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在《沉香救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沉香为什么救母,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阅读起来就变得轻松,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的文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教师引导好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在课外阅读上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能完成。首先,课堂上要进行阅读方法教学;其次,教师要给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最后是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学会自主进行课文理解。阅读教学结构要在继承上进行创新,构建的阅读教学结构,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其次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最后还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译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8).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3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按照阅读目的要求,能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些规定不仅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课外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科学地使用阅读策略和方法,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又相对较少,仅凭课堂上的阅读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正好适应这一需要,它已经成为学生感受英语、使用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准确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我对我区四十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不能对阅读材料从语篇整体角度进行分析;48%的学生不能通过分析找出策略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40%的学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42%的学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可见相当多的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科学地使用阅读策略和方法。针对于此我做了如下探索:

1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保证他们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体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憧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讲英语故事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讲成语典故大赛等,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

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课外阅读重点应该放在针对问题快速捕捉信息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教师应让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重点采用略读、跳读、扫读、查读、猜读、复述故事或写读书笔记、长句理解指导策略等方法和技巧,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

3合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可选择趣味性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适中的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科普小品等阅读材料。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对于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百科类的图书、报纸、网站等;对于期望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去选择专门的图书、材料;对于喜爱文学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文学著作。我向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阅读新视野》、《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鲁宾孙漂流记》等。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读一些英文广告;听一些英文歌曲;看经典的英文版大片等,让学生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

4从阅读技巧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从阅读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阅读策略的能力:

4.1训练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眼脑并用,进行快速扫读的习惯,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等不良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材料,做好阅读练习,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4.2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等构词法来推断词义,提高阅读速度。如:“home”与“town”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hometown”,“pleasant”加上表示否定前缀“un-”,派生出反义词“unpleasant”。阅读中还经常出现转化词,如Haveyoubookedyourticket?中的book由名词转化为动词“预订”,只要能抓住单词本义,就能弄清它们的引申义。

4.3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词义的习惯。有时它们所在的句子、段落也会提供很多暗示和线索。如:“motherwastall,fatandmiddle-aged.theprincipaloftheschoolwasanolderwoman,almostasplumpasmother,andmuchshorter.”句中的“plump”是生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plump和fat是近义词,那么plump的意思就能快速地猜测出来。

4.4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推理过程。Carrel(1984)指出推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5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找准主题句,快速理解全文。阅读文章主要是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它是文章的概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合理分析语篇结构、捕捉大意,找准主题句。要让学生明白无论读书还是看报,首先要关注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读懂了标题,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阅读的方向,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5进行课外阅读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要想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评价,就应建立起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评定更要重激励;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效果更要重态度。还可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并设有“最佳读者”、“最快书虫”和“阅读标兵”等奖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地引导,探索出一条以策略和习惯促发展,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4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不仅能巩固课堂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课外的阅读,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而且唯有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泛读,才能达到新课标对读的其他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还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等等。学会阅读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使学生能终身学习和发展,其实质就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使学生具有离开学校,离开老师仍然能够自觉自主地汲取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个能力,人才可能做到终身学习和发展。在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对材料的整合:有意识地去吸取语言材料和对知识的积累。指导学生要作好阅读笔记,摘录、背诵等,这对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在教学中以教材和与学生阅读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养成写英语作文的习惯,帮助、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的根本最终落实到口语与书面表达中,尤其是书面表达,使读的语言输入为说与写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又通过说与写的语言输出活动加深学生对读的理解,真正达到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朗读、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

首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掌握的原则是:

(1)阅读材料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

(3)文章体裁多样化;

(4)语言地道、规范。

其次,告诉学生泛读的阅读方法不同于精读。泛读广泛、大量、快速,重点应放在对问题快速地捕捉信息上。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下:①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知其大意;②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③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④注意深层意思的理解;⑤把理解题目作为提纲来读。

最后,注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让注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阅读目的,可以选择泛读方法:快速泛读、浏览、跳跃式的阅读。精读方法:注意文章中的关联词、一词多义、一语双关,它可以预示文中前后内容的联系和暗示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这时要慢读。提倡快速捕捉信息的阅读方法,其途径主要有三种:①自上而下模式,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不断的视觉信息中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处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②自下而上模式,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从字母到单词和短语,从短语到句子到段落,最后从段落到全文,最终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③交互模式,也就是说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种途径在阅读中交互出现,它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相关的语言能力和所读文章的类型。

3、建立英语课外阅读的测评体系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每个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除加强课外阅读方法训练之外,针对英语课外阅读的测评体系必不可少。笔者认为英语课外阅读测评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内容构成:

1)、表述课外阅读资料的内容。随机抽选几位学生,尽量用英语介绍所阅读的相关资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又扩大了全班学生的知识面,为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每周确定一节课为课外阅读课。进行限定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课中,学生自带英语类课外报刊、杂志等资料,可自行阅读或互相交流资料阅读,要求采用默读方式进行,同时注重阅读速度的练习。下课前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阅读内容的表述,以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成效,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5

一、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梳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和掌握写作方法,而是一个获取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的过程。因此,中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高效获得生活和成长信息,正确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也就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文章。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1.观念引导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经常地、反复性地教育学生明白知识的宝贵,读书的重要,阅读必不可少,也就是“书中有黄金”、“书中有智慧”的道理。这些道理不应是生硬的、苍白的说教,而应当用真实典型的事例去影响,诸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创立统筹方法和优选法的故事,诸葛亮祭东风的故事、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等等。要让学生从观念上确立:力量来自智慧,智慧来自书本。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之中,才能把阅读当作他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a.教师以身示范。如适当展示自己勤于读书的形象和博学多识的一面,使学生产生敬佩、羡慕和效仿之情,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的效果。b.树立榜样带动。教师积极发现课外阅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榜样,产生带动效应。c.开展竞赛促进。如开展名著讲座、知识竞赛、名著介绍、专题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d.进行展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或较大范围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间产生相互影响和鼓励作用。

3.制订方案,奖励优秀

教师可安排和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际,制订出个人的课外阅读阶段计划,内容主要是阅读的份量、内容、途经及阅读的时间安排和阅读的目的意义。这种计划要注意与课内学习不冲突、与课程目标相接近。教师还必须适时适度地对制定的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情况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绝不能让制订计划流入纸上谈兵和有头无尾的岔道。

4.优化课外阅读环境

由于城乡差异、社区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也由于学校文化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差异的存在,造成学生个体课外阅读的环境条件优劣悬殊。因此,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弄清这些外部环境的优劣情况,并积极想方设法去改善和优化这些环境条件。特别是要努力取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这主要是提供一定量的读物,安排一定量的阅读活动时间,提供相对优越的阅读场所等。教师也可倡导学校及学生间资源共享,还要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书讯信息等。

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了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会富有成效,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争取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额世界。

三、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择书有依据

社会发展,万物共生,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中学阶段,学生虽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但由于其人生阅历、经验不足,面对浩如烟海的报刊图书经常是良莠不分、难辨善恶。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加以正确引导。正确选择读物的依据,主要是趣味性、思想性、关联性、时代性。中学学生应选择趣味性强的、思想上进健康的、与课内学习相关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图书开展课外阅读。

2.读书有侧重

正如做任何事情都有先有后,有主有从一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也应当是有博有精。要让学生明白哪些书属“博”的范围,应泛读,哪些书书属“精”的范围,应细读。泛读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更不要说是都去精读。但为了获取更多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就应该学会粗略地、“一目十行”地读。这样才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精读是仔仔细细地读。形象的说,就是“一行十目”地读。对重要的文章、书籍要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读,对重要的语段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体现的艺术特色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必要时,还应作记号、做摘录、写读后感。一般地讲,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都属精读的范畴,这对充实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知识以及净化学生的品质有极大的好处。同志说,《红楼梦》党的高级干部至少要读五遍。就是这种道理。读书有侧重,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人一生应该读的几部书。

3.理解有层次

一般地说,根据阅读理解的程度情况,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表层理解指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深层理解指能清楚的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是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三种层次由浅及深,是读者阅读理解水平和阶段的不同体现。所谓“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红楼梦》得了相思病”、“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阅读理解观念正是反应了这种不同的理解层次,作为读者必须仔细地把握。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6

1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也离不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技能。从本质上讲,教只有通过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要把学生真正置于阅读教学主人的位置上,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心理,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再次是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帮助教师教;再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去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在“独立”,但“独立”不是指望学生无师自通,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办法也行不通,只有靠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在训练中,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其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训练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其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

3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它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1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

阅读活动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学生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2引导和加强学生理解课文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阅读能力,并随着理解课文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3.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吕淑湘先生曾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30%,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70%。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制力,但完成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引导、督促。首先要在课堂内严格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其次是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最后是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3.4优化阅读教学结构

优化阅读教学结构的实质就是使阅读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和探索,自己理解、运用和发展的过程。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构建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更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的阅读教学结构。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7

   一、        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高潮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就先让学生看题质疑,从中梳理出“徐霞客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徐霞客是如何阅读大地的?”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读物众多,方法各异,以上所提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感悟,更多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形成。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有“法”可依,他们定能“读得更快,读得更多,读得更深,读得更透。”

   二、        立足于课内,辐射于课外。

   牛顿、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习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 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课前布置查找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普罗米修斯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 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引导学生感悟“读好书”的好处时,冰心多次提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好书,教师顺势而导:《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你看过这几部作品吗?你是否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呢?紧接着教师随手拿出事先准备的《水浒传》,选择“虎松打虎”片断,声情并茂地读起来,高潮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下课后老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着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虎松打虎”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 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韩非子》;学习《孔子和学生》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        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8

(洛阳市洛龙区第三初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阅读理解,在现在的语文考试结构中,占了非常高的分值比重。它是一项综合性考题,能有效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做出检验。本文将从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明确内容,理清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针对题目,提取符合要求的语句,组织答案等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学生或者教师同仁有所帮助。

http://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因为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要领,往往失分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无谓的失分。语文学习对现代文阅读理解不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类语文练习中阅读理解能力所占比例大,而且逐渐以考课内向考课外拓展延伸,某种程度上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不用怕了,下面笔者就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谈一些浅见。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发展现状

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而且富于创见性地提出了新的具体规定和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对于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意见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了解叙述、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理解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切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结合起来,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向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又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严重偏离,部分教师却仍死守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不放,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者。另一部分教师则急功近利,明明还没有深入解读新课标,却急于“落实”,使阅读课堂流于形式。

第二,教学目标错位,很多教师错误地将阅读教学视作提高成绩主要途径,不惜将侧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解读,而不是阅读方法的培养上,学生毫无兴趣,更不用说积极、主动、有感情地投入。

第三,教学内容褊狭,很多教师将阅读重心放在范文讲解之上,不仅在课堂内未进行相关延伸,而且很少进行课文阅读推荐和赏析,更未让学生自主讲解、即兴发挥和延伸写作。长此以往,虽然学生对课文烂熟于心,可碰到课外阅读却往往不知所云,束手无策。

第四,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一的讲授法和朗读法等传统方法教学阶段,而对强调互动性的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文献搜集法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导致阅读课枯燥无味,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也随之错误定型。

2.自主、合作、探究――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改革之策

要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最重要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全力引进和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成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革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教师应当系统学习现代教育论和新课程标准,尽量把阅读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园地。朗读课文、改编作品、设置疑问、“名师解答”,既让学生全力参与,又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并树立起课堂小主人的意识,由此生发对各个科目的热爱。

其次,深化教学目标,提倡个性化和创新式阅读教学。革除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短视行为,延伸阅读内涵。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选取不同文体中的典型篇章,给予示范讲解,教授学生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方法,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然后再采取自愿与推荐方法,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展开不同文体的专题讲解与探讨,并进行方法总结。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在教师讲解《中国石拱桥》,向学生传授说明文有关知识后,剩下的篇章则可以由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探讨,以通过阅读巩固说明文基础知识之余,熟知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并激发他们绘画中国建筑的兴趣,最终使阅读与绘画等审美活动结合起来,拓展阅读教学的功能。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9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青年人要与书为伴,这是真理。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语文课外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人们对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应该比较清楚,比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要么继续深造,要么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管他们选择怎样的道路,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都离不开学习,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课外阅读将最大限度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而这些都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中职学校课文阅读的现状和加强对策。

一、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语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能够迅速地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形成这种语感。语感一旦形成,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增强,今后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能快速地理解内涵,学习知识也就不会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

2.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课外阅读的面要宽得多,阅读量也要大得多,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国防科技、文学艺术,不管什么内容,只要你愿意,它们都可以成为你的课外阅读材料。很显然,课外书读得越多,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就越多。课外阅读可以拓展课堂知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使学生接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才能了解身边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课外读物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占有很大比重,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为了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表现社会、生活、人性中让人崇敬敬仰的精神道德情操等等,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而且这些文学作品都讲究以情动人、以理育人、寓教于乐,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具备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当然,除了文学作品之外,课外读物还涵盖着更广泛的内容,这些读物,都可以对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每天阅读时间在一至两小时或超过两小时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学生的很少一部分,大多数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还有部分学生则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有90%的学生一学期都没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课外书。有些学生即使借阅了专业书,一般也不能将其看完,常常是翻看不到几页就搁置一边,尤其是对一些专业理论书籍,学生反映太枯燥,对此毫无阅读兴趣。

2.课余时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

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比普高的学生要多,但是这些课余时间用在阅读上的学生很少。除去一部分的学生能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之外,大多数的学生把平时的空余时间用在聊天、上网、睡觉上面。有的女生在空余时间织毛衣、绣十字绣,双休日则基本都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到外面去闲逛。甚至于每天的晚自习时间,学生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在做完每天的作业之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把多下来的时间用来发短信、聊天等,课外阅读所占用的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方法不科学,阅读效果不好

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其课外阅读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学生明明看过某部作品,但要求他们介绍其中的内容时,却说不出什么来,这说明他们的阅读效果并不好。大部分学生只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看和随便翻翻。在平时的阅读中许多学生从来没有做读书笔记、记读书卡片的习惯,一般也不会采用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看书之前也不会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看过之后基本上不会再看第二遍。这说明,很多中职生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

三、加强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1.学校要转变观念,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首先,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将课外阅读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之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有必要建立有规模、有组织的体系制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和读书竞赛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图书资源的管理与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基地。图书馆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硬件之一。学校图书馆是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直接的作用,所以要努力搞好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需要逐步完善自己的管理措施,还要根据学生要求不断增加藏书量,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另外,可以仿效大学图书馆,设置专门的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以在此自主地阅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阅读场所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图书馆、阅览室要坚持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的指南,增加开放时间,力求把借阅与指导结合起来,形式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2.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作用,开辟阅读新视野

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自由翱翔,他们阅读的内容已不再拘泥于课本,从语文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网络阅读中,你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以浏览各种各样的内容,小说美文、人物传记、中外名著等等,网络阅读已逐渐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传统阅读所无法企及的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去了解更多课本之外的信息与资料,比如作者事迹、文章写作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等。在做好课下准备的前提下去学习课文,会对课文有更清晰的了解。网上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条崭新的途径,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网上阅读论坛,由班级同学组成一个编辑小组,负责班级网站管理。在网上阅读论坛中设置一些栏目,比如说“名家故事”、“美文欣赏”、“名著阅读”、“个性展示”等,学生可以在里面增添一些最新发现的作品,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论坛中。网络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成果的平台,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平等、舒适的环境,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论坛上整理学生的阅读心得,组织学生进行辨析,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视角和阅读感受,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3.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1)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多数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过多的关注与思考。课堂教学虽重要,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世界是不完整的,课堂中的阅读仅仅是阅读世界中很少的部分,它只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学生要想达到高效率的阅读,就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文质优美的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可以针对课适当的延伸。在学习与名著名人有关的文章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名著资料、名人事迹等,适当对作品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进行解说,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很多都得益于课外阅读,他们在课外的广泛阅读,多数是来源自教师在课内进行的教育和引导。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多了,在课堂讨论或写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学生的阅读行为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如果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能激发他们在无限的课外时间内读更多的书,促使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2)教会学生几种阅读方法

①精读。精读法是为了达到对读物的透彻理解而进行仔细、深入的阅读。它的主要特点是深入、细致和反复,即在阅读时对读物内容进行反复的思考和品味,对其中许多方面的理解要达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②略读。略读是一种观其大概的读书方法,它只求对读物大体的涉猎或粗略的通读,了解所读材料的梗概和要点,一般不做深入的研究。略读的目的虽与精读不同,但也要集中注意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捕捉重要信息。

③浏览。比如拿到一本书,先翻翻目录,了解这本书的概貌;打开一张报纸,扫视一下各版的标题。浏览的目的在于调查和寻找与自己学习或研究有关的资料,为选择性阅读作好准备;同时,也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迅速获取新的信息。因此,浏览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读书方法。

④速读。速读,就是快速、高效地阅读,常被人们形容为“一目十行”。它不同于略读和浏览,是在目的更明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用眼、科学用脑,快速而高效地获得知识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

4.教师要对学生课文阅读做出积极的评价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给予评价。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对阅读效果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阅读评价要客观真实,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挖掘其阅读潜力,使他们对阅读投入更大的热情;对阅读效果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阅读迈向一个新台阶。另外,教师要注意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全面了解,及时对阅读情况进行反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着自己的成长。

总之,阅读是现代人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也是对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作为中职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刘亚婷借助网络平台开创阅读新天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1。

[2]江玉英课外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彭兴杭职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引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课外阅读理解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那么,如何通过加强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课外阅读是时展的需求。据资料显示:近20年,全世界每年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超过50万种,这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在出版。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的信息量之广,信息更新速度之快,对人类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阅读量的增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小学语文统篇教材的阅读量仅为30万字,小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量仅是103字左右。语文课堂充斥的是繁琐的分析和知识点的讲解,能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这项阅读指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第三,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加强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1、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1)迁移法

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流连忘返”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细细体味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学生们理解了人们流连其中不忍离去的原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三读法”

①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②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③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①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②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③写读书笔记。一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四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2、拓延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阅读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方能吸引学生,从而使课外阅读向纵深发展。

(1)趣味性与专题性结合。

以趣激读,小学生的阅读中低年级应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感性阅读为主,趣应是让孩子们坚持阅读的良方,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殿堂,感受文字带来的无穷魅力,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会爱读书,乐读书。在这些趣味书籍的引导下,再适量结合年段特点,开展一些主题读书活动,就可以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趣味阅读的层次上。高年级的课外阅读应由感性走向理性,以理性阅读为主,重在读书明理,读的积累,读的拓展,读的丰厚与深邃。以专题为主,也穿插趣味阅读,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