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程专业学十篇建筑工程专业学十篇

建筑工程专业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0:14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1

关键词:建筑力学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17-02

中职校对口单招班参加高考,建筑力学这门课是建筑专业班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最能拉开分值的专业课。但是单招班建筑专业考取本科的越来越少,大多数能考取专科,还有一部分是落榜的,同学们辛苦三年没有得到他们希望中的回报,并且对中职学校而言在社会上的声誉也会变差,对学校的招生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建筑专业的中专生对建筑力学这门课没有兴趣,学不好呢?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考虑原因。

1教师方面

上学期间,学生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在学校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才会有好老师带出好学生,坏老师迫害学生的说法。小学生将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初中生开始有顶撞老师的现象,而职校老师会有被学生欺负到哭的例子,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变了,所以每个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会不一样。老师的鼓励和老师为学生设身处地考虑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在乎,这样学生做任何决定前都会考虑一下老师的感受;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就会有“既然老师不在乎我嘛要在乎“这样的想法,在乎都是相对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的是不可缺少且无法代替的,老师对学生真的很重要。

2学生方面

学生进职校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没有考取普通高校,在家没事干在外没有合适的工作,于是进了职校,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义就是在学校里面混混日子。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如果开始没有学习好的话会越听越难,然后越难就越不想听,由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遇到反应慢没有听懂的学生就会大声指责,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更加不想听课了,觉得这门课的老师是针对自己的,更严重的还会在这门课上和老师对着干,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还有的学生对建筑专业本来不感兴趣,只是因为家长选了这个专业,那么学习的时候就提不起兴趣,并且觉得只是帮家长念书的。

3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庭给孩子选择建筑专业都是因为觉得建筑专业毕业后方便找工作,或者家族中有做建筑这一行的,所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本来就对建筑专业没有兴趣再加上家长的做主使得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家长的放纵不管或者是管得过严也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学生心中没有魄力,学生就会有反抗的情绪,而这个情绪就会引起学生厌学。

知道学生不愿学习的因素,那么就可以从那几方面来制定改变计划,引领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建筑力学这门课专业性比较强,光用文字或者口头解释无法让学生们很好地接受并理解的。普通的教学不能帮助教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学愿意学。不同的教学法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以下讲两种教学法及其对于建筑力学这门课的讲解所能达到的帮助。

(1)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工作任务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情境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处理来进行学习。布置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活动,使得新知识、新能力的习得成为可能。老师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很重要,因为如果老师布置的任务脱离学习,学生将会无法完成,导致教学又变成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一个模式。因此为了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老师在布置学任务的时候必须符合问题性、动机、情境、开放性、复杂度、意义这6个维度的特点。任务引领法的重点就是使教学任务与工作相对接,需要设置问题情境,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情境的。

平面汇交力系所涉及到的物体平衡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学生对于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会有好奇心。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胜任感,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这样的自我感受能够督促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2)角色扮演法。设计特定的情境;扮演者在模拟的、真实的情境中,从所扮演角色的视角出发,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老师确定学习目标和领域,向学生阐明角色扮演类型,对整体过程进行安排和分配,计划和组织扮演过程等。学生必须熟悉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和角色扮演的目标,查找相关资料。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与其他角色协同尝试着承担并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才是主角,需要自己写剧本,老师的作用是检查学生写的剧本内容。角色扮演法比较有新意,在学生看来像是演戏,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不是回答问题、不是考试,自己可以展示一下,只要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班级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轴线拉伸和压缩杆件这一章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法,让学生安装老师布置的任务,扮演其中角色,自己感受拉杆和压杆,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再好都需要老师恰当运用,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老师要多看到学生们优秀的一面、闪光的一面,谁都希望被表扬被鼓励,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蠢的,鼓励赞美可以使差学生变好学生,谩骂瞧不起会使好学生变差学生。

除此之外,家是学生一个坚强的后盾,家长的理解和表扬对学生也会重要,“干得漂亮”“你真棒”“我爱你”这样的话如此简单,家长却吝啬得不愿说出来。当家长和老师在指着学生的时候,有没有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表情,有没有反思过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表情让学生不愿意学习,这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对中职专业课――《建筑力学》这门课的教学研究,不管是建筑专业课还是其他课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要到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希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早点重视。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

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区别于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它是以应用性专业,它是建筑工程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高职院校毕业办公室了解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从而一线的监理工作和施工技术,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行政管理方面的学生较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多数从事于一线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应用性,突出建筑工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主旨是为社会培养现场技术人员,即具备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型技术人员,这是现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主旨。

2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实践教学宗旨进行制定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了促进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确保管理工作和组织领导到位。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学为例,学校需要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配合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分实习小组,从而实现从院校领导、实习指导老师、小组长等完善的实习管理,并在实习过程中,不同职位管理人员负责不同的分工:院系领导主要负责实习学生在试下单位工作阶段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实习阶段的技术方面的解答、指导,规范学生基本操作;组长主要负责改组成员的日常工作。二是实践教学核心是优选实践教学内容。并严格按照“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挑选过程中,需要依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选择原则,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在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由简单的理论课程逐渐向多门课程的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递进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现场实习,在新生刚入学的阶段,通过让学生现场实习、工程制图体验,初步认识施工环境、业务流程,对建筑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认知力;第二阶段,技能实训,开展建筑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计量计价等实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编制建筑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能力;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研究发现,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人员数量较少,知识储备不足,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并增加了实际教师的工作量,阻碍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地应对实践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国家注重实践教师的培养,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在教师考取实践教师资格证后,才可以从事相应教学工作,针对脱产的实践教师应根据国家相关制度给与一定的奖励,并提供正常的工作待遇,从而有效地确保实践教师的队伍的良性发展。二是严格控制管理实践教师的队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择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例如,可以从施工单位选择优秀的技术人员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现场技术等培训;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到施工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从而快速积累丰富的现场技能,为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了提高高职学校建筑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根据建筑技术课程的特点,建立实训基地,并设立相应的试验实训课程,并模拟与技术现场相一致的条件,从而实现学生动态示范教学及操作实训的需求。例如,模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让教师可以结合建筑理论课程进行教学、实操演示等现场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在强化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需逐渐完善校企合作,在校外进行培训、学习,逐渐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的方式。且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需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及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工作素质等全面发展。

作者:闫俊玲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3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拉动内需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基础建设任务量将逐年递增,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将持续增加。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3893万人,但其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仅占7.98%,大部分仍是只受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因此要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充实大量受过专业学历教育的基层技术人才,而且目前建筑工程体量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建筑行业、企业将需要大量能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然而现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遵循于专科层次的教学计划,而专科层次的教学计划通常是本科计划的“缩写版”,这样就造成高职工民建专业的教学计划不能完全适应于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教学计划

教学改革应本着“以岗位和岗位群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生产一线需求为根本,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宗旨,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同时开展课程群建设。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应改变以结构为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以结构为教学中心是为培养设计科研和更高层次施工管理的人才,这应当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基层施工管理人员,建筑结构知识宜以能解决一般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结构问题为度。因此我建议在课程整合上,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整合为建筑力学,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抗震设计整合为建筑结构,将建筑设备、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整合为建筑水电知识,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造价控制、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整合为建筑工程造价,这样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压缩至12门。

二、认真处理好专业与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建筑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教育特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模块,二是以专业能力需要为基本依据构建基础课程模块,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专业理论基础,突出其应用性,明确其适用条件以及基本原理,不强调理论的推导过程。三是体现课程体系的动态性。课程体系是由各种可变的组合模块组成的,基本的课程模块使大专业的基础保持相对稳定性,专门化课程模块视其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而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动态调整。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建筑工程、国际工程等专门化课程模块。

三、认真搞好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素质特点,学院也应鼓励有实力的老师参编、主编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鼓励教师编写反映新标准、新规范或者新技术、新工艺的补充教材或讲义,鼓励教师编写、完善各种教学资料。自编教材讲义要求及时新颖、反映最新技术发展和标准要求,适用于当地推广应用。争取在3-5年内通过不断选择试用和本专业教师自编、参编、组织建设一套体系完整、内容新颖、便于组合取舍、富有特色、适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要求的教材体系。

四、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目标: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对校内专职教师,采取外派进修、培训、安排到企业行业锻炼等方式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支持教师读研,读博,提升学历层次;鼓励在职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参加注册师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系部和学院应给予政策,资金,资源上面的扶持。(二)应建设一支学术造诣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学校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兼职教师主要从施工企业、相关院校、规划设计单位,聘请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以改善学校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并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

五、完善实训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对于校内实训场的建设,首先应加强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系密切的重点实训场所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满足各项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筑工程系重点实训场所主要有:建材实验室、土工地质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工程施工实验室,CaD实验室等。除满足各项实训教学要求的需要外,还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各工种上岗能力进行技能鉴定。2.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结合生产、科研发展实训场所。在设备添置方面坚持既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又注重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设备,并兼顾生产科研设备的添置。

六、修订考核方法,制定考核标准

原有的考试模式以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为主,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从而造成学生记住了很多公式却不具备实际工作能力。为适应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采取笔试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提出清晰和明确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应以“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准确的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科学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办学模式。需要依托该专业就业导向、就业需求制订合理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提升教育质量,走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当今企业特别需要能直接上岗的毕业生,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技能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实迫切的教改目标。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育基本上仍是以知识的积累和延伸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随着建筑工程专业结构性的调整和职业教育实训力度的加大,目前实践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1、实训设备、场地不足。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专业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学生数量猛增,但校内生产实习的场所狭小,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生均仪器设备值不高。这样,学生实习中动手机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建筑企业的实际上岗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2、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落后。在黑板上建高楼、书本里搞管理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大力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本位、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匮乏。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具有生产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更是缺乏。部分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一线的施工管理、质量技术要求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筑人才。正是目前我们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的原因所在。

1、调整教学计划,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从当前就业市场需要看,职业院校的学生比较容易适应现场,而且务实、留得住,有利于施工队伍的稳定。结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日趋务实的实际现状,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应该是宽基础、强技能。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更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要。并可以适当调整专业设置,按照建筑工程大类设置专业,分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建筑工程可以分为给排水、测量员、材料员、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工程造价、工程监理、钢结构工程等方向。

2、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训实践以及顶岗实习实践三种形式。课堂实践是基础,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及作业来实现;课外实训实践是培养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此可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岗位状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顶岗实习实践既是生产一线实践的准备,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实践的补充,它可以达到反复实践、全面实践的要求。不同的实践学习任务就要有不同的实践场所。这就需要学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发展校外实践基地,为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立“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训技能教学课时应超过总学时数的50%。此外还需要推行订单培养,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并且可以在三年的教学时间内可以按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施实践教学。即指与理论结合的课堂实习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校园技能认知性实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外工地参观性实习、以实践技能提高的单位顶岗性实习、以就业为目的的就业实习五部分。此种教学模式大大改善了以往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增大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毕业后进入企业,不需岗前培训和适应期,可直接工作,为企业进行培训上岗节约了资源及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直接对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学生就业更加顺畅,使企业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此模式符合就业导向。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了岗位需要,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做到了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践;教学

1.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是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主要砝码,建筑工程类毕业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并能够尽快上岗工作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类院校都将实践性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由此看来职业类院校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是职业类院校教学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教学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为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我国职业类院校办学时间相对较晚,在办学条件和教学思路上无法与高速扩大的办学规模相匹配,在实践教学体系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制度和规章,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严重脱节,实践教学只能算得上是理论教学的附加产物,是依附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在课程中的地位不突出,学生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也比较低下。

2.2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有限

现在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多数是来自其他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或是硕士毕业生,他们离开学校后直接进入教育工作岗位,虽然理论基础知识非常丰富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很欠缺,没有在建筑工地实际操作的经验很难在操作技术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这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例如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胜任,因此职业类院校本校教师师资力量比较有限。

2.3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基地短缺

由于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基地,这样才能满足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但是当前大多的职业类院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老旧多年不能更新,教学基地管理不完善,甚至有的学校教学基地一地多用,演示性的内容很多,但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内容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出的毕业生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4缺乏校企合作制度

进行校企合作式教学,是在当年市场需求下发展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企业同学校一起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就学校而言它们将企业看成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底,就企业而言它们将学生看作是免费的实习生,二者之间的配合很少,没有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职业目标进行一个统筹的规划。另外很多企业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直接上岗,没有跟多兴趣去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尽到作为校外教师的责任。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对本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专业内具体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实践模块。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原有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教授的方法,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走进一线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书本所学的内容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和创新,为今后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

3.2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

3.2.1重视对基本技能的培训。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一般是通过理论课程的课内试验和实践课程的实际操作为主。3.2.2重视一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结合。学生的一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进行校内实训完成的,校内实训除了应该让学生适应专业岗位性工作,让其掌握未来岗位应用的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一些其他相关的技能,例如计算机技术、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3.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3.3.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职业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最基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施工,实训场地要与实际工种建筑工地相吻合,构建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实训基地。3.3.2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即校外企业实习训练也是学生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基地不足的一个弥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操作场景,在快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学生上岗工作的适应期。3.3.3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或者引人一批同时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另外应该积极的聘请校外教师,加大企业教师的福利待遇,使学校师资水平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升。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6

关键词:《建筑力学》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后续学习《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及从事相关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扎实的力学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都较强,且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再加上学习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建筑力学》是所学课程中非常难学的一门课程,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开展这门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建筑力学》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力学组成。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这三门课程是分三个学期学习,课时较多(一般230学时左右),学生学习起来有个循序渐进加深理解的过程。而对于《建筑力学》课程普遍安排在一到两个学期(我校共安排84个课时),也就是说,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在较少学时内,在仅有简单的高中力学基础上,跨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到结构力学内容的学习,这个要求本身对学生来说是很高的。这也是《建筑力学》课程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难学课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那么,从力学体系而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是学习结构力学的基础,三大力学的内容是相互联系,必不可少的。但《建筑力学》课程课时较少,教学过程中如果按三大力学教材的授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压缩,则不能突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力学知识的需求特点,也就不能满足本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相似点的模块划分,增强知识间的联系,删除繁琐的公式推导以及理论性强而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章节;对于后续的专业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方程,是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基础,而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是强度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授课时必须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因此,作者认为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的需求程度,讲授内容本身的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详略得当,合理安排课时进行授课,适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高专教育,真正做到“必须、够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一)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兴趣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在《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兴趣的培养,如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建筑力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的问题。生活中很多平常的细节都可以与力学结合起来,如:开关门可以用来解释力矩的作用效果、剪刀可以模拟剪切变形等。通过讲解力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使之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对力学产生兴趣。结合建筑力学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从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然后用建筑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予以解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而高职教育要求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更加直观的认识物体的受力变形的实际变化,如有条件,还可以增加力学试验,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触觉感受,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确定适当的考核方式

考核应遵循“形成性考核”的原则,加大平时的考核,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期末考核试题的设计应突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

(四)加强师生交流

在教学过程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以上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建筑力学》教学的几点分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彭苗.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会教育,2009,6:36-37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建筑工程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和市场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各级人才来满足其对用人的需求。人才是分类的,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来造就。当今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艺的复杂,企业非常需要一批现场的新型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培养是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的。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的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以下在高职高专院校多年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基础上,试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建筑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筑企业非常需要一批既懂施工技术又懂现场管理的一线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层次思考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技能和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建筑企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二、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指的是教育教学过程、方法和手段,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实现办学模式由课堂封闭式教学向实践开放式教学转变,弱化理论推导,强化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创建工程环境,走工学结合之路;人才培养由设计型向施工技术管理型转变;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转变。

围绕这一模式特点,我们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路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具体教学改革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加强基础理论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应用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方针,我们制定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方案,对一些课程进行压缩、整合,如把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整合为建筑力学,强化工程应用;建筑制图课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需要,精简画法几何内容,加强专业施工图教学,加大实训力度,重点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为后续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工程感;计算机的课程强化应用训练,开设CaD课程,为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基础。

2.改革专业课教学,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应用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我们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专业课重点放在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内容上。如建筑材料增加了新型建筑材料内容;建筑施工技术讲授具有普遍意义和较高使用价值的实用技术、工艺传授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介绍国内近年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和正在推行使用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将钢筋混凝土与砌体课程合并为一门课,利用CaD进行结构设计。在许多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上述专业课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实习、实验课程及设计相结合。如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结合现场组织教学,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等课程引入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丰富专业课内容,同时使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增加了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技术课程建筑设备、建筑电工,还陆续增加一些道路、桥梁、地下施工等技术课程,为适应现代经济管理,开设了一些管理课程如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与概预算、建筑法规、建设监理等,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应用型、技术型、管理型复合人才。

3.深化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往评价教学质量简单地采用传统的评价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注重实验、实习、实训课堂的教学质量,只把它们作为专业课的附属、补充,不作为独立课堂建设。而实习、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搞好实习、实训教学要做到:以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和技能为宗旨,深化实习、实训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改革,将实习、实训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来抓。加强实习、实训教材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在建工程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做到:(1)协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定位测量、抄平放线。(2)了解施工有关文件,掌握现场各工种及工艺过程。(3)参与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编制及现场施工管理。这样让学生在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实干中去学,积极参与工程施工问题的处理,鼓励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体会到工程感和成就感,锻炼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与此同时,教师改变教学封闭状态,深入工地现场,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进一步完善、丰富课堂内容,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

4.发挥考试作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在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时,应减少定义、概念、论证性考核,重点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题目较多的应是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无固定标准答案,需要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评价,去灵活运用,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是高

“基本素质”指的是:政治思想素质、科学工作态度、施工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把基本素质教育融会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职责及社会价值。让学生坚定信心、充满希望,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珍惜、忠实自己的职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学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团结奋斗、相互协作”的工作作风。加强基本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早日成才奠定基础。

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问题是职业教育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是由普通理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影响较深。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教育思想更新,从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客观现实出发,分析我们教育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寻找提高办学质量的途径。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强。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我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调入,他们的优化组合为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但学校要长远发展必须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双师”的培养途径可采取:

1.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要求教师带课题定期去现场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2.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培养教师具备工程师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8

【关键词】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

《建筑工程预算》在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较之其他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细致的心里素养。因此,要学好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其他专业课的有关知识,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严、细、勤、实的良好学风。而现实情况是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平常积累的知识并不充分,而且,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教学中,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预算知识并进行操作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其主动学习

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活跃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降低起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职校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如普高的学生,面对新的课程,他们有一种既想学,又怕学的心态,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且充分讲解,采用慢镜头、小步子的手法,帮他们搭起思维的小台阶,让他们拾级而上。对于建筑工程预算,更要分步讲解,增加实例练习,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譬如在讲土建工程量计算时,先从简单的、直观的、贴近生活的计算内容开始,如计算教室的门窗的面积;计算教室某一道墙的体积等等。先让学生感知最基础计算并加以运用,由此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较复杂的计算,学习自然有信心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这时再配合施工图纸来让他们计算相应内容,就可以很容易办到。

2.增加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任务,将他们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笔者在上第一堂建筑工程预算课时,先准备了一套图纸,让学生欣赏一番,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导入,这样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就能充分发挥学习潜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师生就能和谐地融为一体,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3.注意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应注意语言的妙用,尽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美国《时代周刊》曾刊登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曾经搜集万个学生来信,发现学生喜欢幽默型的教师,这足见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相声、喜剧中的幽默艺术引入课堂,不露声色地加以点拨,并使其具有善意的教育作用,从而令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激趣。即使发现学生有倦怠迹象,也不要马上加以指责,而应该使用幽默的语言调动他们的情绪。此外,教师在授课环节上还要注意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应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所提的问题要能够跟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讲砼工程量计算中,当我们讲柱子的工程量计算时,可以顺便让学生先说说柱子的施工工序,由此引出柱子工程量的计算,但不忙着解释,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思考,在他们经过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作讲解,这样适时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

4.运用启发式语言,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但不能硬牵着他们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过分施加压力;要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作出结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不能急于求成。如在计算砼基础工程量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理解起来较困难,这时教师应该耐心引导他们,不要为了赶教学进程只顾自己讲解,用算式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要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以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积极活动。

5.应用直观教学增强形象性和实体感

中职生大多由于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空间想象力很差,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利用身边现有的建筑物和教具来进行直观教学。比如讲面积计算时,可利用所在教室、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数的建筑物,将它们计算的区别讲解清楚。在讲梁、柱、板砼的工程量计算时,可将教室的梁板柱作为例题来讲解具体的应用问题。对于看不到的构件,可使用教具,或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这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是面向一线的教育,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能够指导实践并运用于实践之中去。在教学中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来讲解,学生不仅容易理解、掌握,而且还会实际应用;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讲课本第六章一预算实例时,我给学生配一套很简单的与例题内容相近的图纸,每讲一部分内容,均给学生相应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计算内容,另一方面又给学生一次独立识图的机会,提高了识图的能力,一举两得。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识图过渡到以后较复杂的识图过程。

建筑工程预算是依据施工图一点一滴的将工程量计算然后汇总,再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最后得出该工程的造价,要求预算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耐心、细心进行培养。首先,在平时的作业中要体现出计算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其次强调我们的计算结果代表经济效益,是衡量工程盈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工程是否超出投资的重要指标,故此,容不得半点马虎。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职业能力评价;模块化;技能抽查

一、职业能力研究的必要性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之一。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就是要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供求关系上的最大程度平衡。而实现这种平衡关键是要认识到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间存在差别,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对于这部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进行研究。

二、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评价现状调研

据研究的需要,职业能力评价研究课题组成员于2014年8月-12月对北京、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山东、云南、福建、吉林、内蒙古、河北12个省高职教育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校企双方的汇报,研究了校企双方的有关书面材料,深入到部分职业院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20个企业、20所职业院校的调查问卷共计600份,收回435份。召开座谈会5场,共190名教师、20名企业代表参与。调研课题组还对若干教师与企业职工进行了个别访谈。

调研结果表明:只有22%的院校感觉现阶段的职业能力评价有效果;46%的院校认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评价满足企业的需要;44%的院校认为目前的职业能力评价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组织方式,让学生原本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在枯燥乏味的讲解下变得荡然无存,出现了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状况。99%的人认为,要达到学生满足企业要求的良好效果,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建立职业能力评价模块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懂技术、精造价、会管理,能从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和工程造价咨询等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一线的岗位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针对以上的调研结果,选择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进行职业能力评价模块研究。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评价可采用技能抽查的方式,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分7个模块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即:工程识图及绘图技能考试模块、施工组织技能考试模块、工程测量技能考试模块、基础工程技能考试模块、主体工程技能考试模块、屋面及防水工程技能考试模块、装饰工程技能考试模块。

模块下学生需要评价的职业能力如下:1.定额消耗指标的确定能力。给定相关数据信息和背景条件,学生按相关规范和定额编制要求完成人工消耗指标、材料消耗指标、机械台班消耗指标的确定,填制定额项目指标表。2.定额套用能力。学生熟练使用《湖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2006),快速套用相应定额指标,并根据给定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准确计算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的总消耗量。3.工料单价的计算能力。给定相关数据信息,学生按规定的方法计算人工工资单价、材料单价、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并能结合定额消耗量指标计算确定工料单价。4.土方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方法要求对土方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5.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方法要求完成对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6.砌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方法要求对砌筑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7.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方法要求完成对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8.混凝土工程软件图形算量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在计算机上完成混凝土工程图形算量的操作。9.砌体工程软件图形算量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在计算机上完成砌体工程图形算量的操作。10.混凝土柱软件钢筋抽样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在计算机上完成混凝土柱钢筋抽样的操作。11.混凝土梁软件钢筋抽样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在计算机上完成混凝土柱钢筋抽样的操作。12.混凝土板软件钢筋抽样能力。给定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在计算机上完成混凝土板钢筋抽样的操作。13.楼地面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装饰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办法要求完成对楼地面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14.天棚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装饰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办法要求完成对天棚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15.门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装饰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办法要求完成对门窗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16.配管、配线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电气照明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办法要求完成对配管、配线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17.给排水管道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给定建筑装饰施工图纸,学生按相关规范和计价办法要求完成对给排水管道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

四、职业能力评价指标

评价除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检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如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效率、成本、纪律、工作态度、操作规范等。从而促进各学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的教育。专业技能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三等,优良分值范围为80-100分,及格分值范围为60-80分,不及格分值范围为60分以下(见表1)。

五、小结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致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懂技术、精造价、会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依据职业能力321评价体系,调研该专业职业能力评价的现状,提出: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评价可采用技能抽查的方式,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分7个模块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评价考核,即:工程识图及绘图技能评价模块、施工组织技能评价模块、工程测量技能评价模块、基础工程技能评价模块、主体工程技能评价模块、屋面及防水工程技能评价模块、装饰工程技能评价模块。评价除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检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如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效率、成本、纪律、工作态度、操作规范等。从而促进各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的教育。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量化评价,对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都有了明显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斌.试论高技能型人才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J].教育

与职业,2006,12(36):20-21.

[2]和震.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1):42-44.

[3]周明星.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问题一兼评职业教育的三

种基本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3,9(25):8-11.

[4]毛宗山.素质教育学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11-30.

[5]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

大学出版社,2002:420.

[6]任聪敏.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

(18):12-15.

建筑工程专业学篇10

关键词:中职;建筑专业;创新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职建筑专业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中职建筑类专业在教学基本内容的要求上与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有很多相同之处,只是在要求的难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可以借鉴2004年10月28日,教育部、建设部联合了《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为契机,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推动该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培养方案》相适应,教学过程应建立起与企业需要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的综合性、模块化教学的训练项目,《培养方案》要求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

这种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课程学习中保存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即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2)以学生为中心,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行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3)通过合作式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5)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按照《培养方案》建立的全新课程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建筑工业出版社都出版了相应的关于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新教材。这就为在建筑专业的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可能。建筑类的项目划分可大可小,比如,在进行施工组织总设计时,可采用整个小区的所有施工项目作为一个大项目,而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即把某个单位工程作为一个项目。也可以把单位工程的每个分部工程作为一个项目。从《培养方案》建立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它就是把单位工程的每个分部工程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作为一门课程,其突出优点是,每一项目都对应于一项职业工作,做到学和用统一,学生学完一个项目即可做一项职业工作,无需再进行知识、技能的重组和融通。在教学内容方面,《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以满足职业工作———建筑施工需要为度,摒弃了超越这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同时加强了与职业工作有关的技能训练。

2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1选择合适的项目

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当前的工程实际情况;既可以是直接采用专业性项目,又可以是经过精心设计、整合成形的项目。项目的选取应符合以下特征:首先是实践性,应符合当前行业的实际,引进真实项目,不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策划与设计,否则会与现实脱节,学生不感兴趣,对学生将来工作帮助也不大。其次是启发性,项目的选择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蕴涵一定深度的问题,能启发思考。问题越能诱人深入,越能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第三是典型性,所选项目要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第四是目的性,项目选取要适应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通常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三部分,而钢筋工程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又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因此,选择钢筋工程作为首要项目。另外,我们选择了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工程实例,依据工程分部的特点,将其分解为“梁板式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工程”、“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工程”、“框架柱钢筋工程三个项目”,作为具体实训课题。通过实训可促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识读施工图以及钢筋绑扎和质量检测的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实训,完成多个方案,通过该项目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学过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师角色

由于《培养方案》按项目教学法建立的全新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横向跨度较大,如《建筑工程基础》,包含了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力学、结构设计等相关教学内容。《混凝土结构施工》包含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工种训练等课程或教学环节中的有关教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老师,不仅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具备综合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2.3解决新课程体系中相互交叉的知识点

《培养方案》按项目教学法建立的全新课程体系,把完成一个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作为一个项目,把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程,而完成各个分部工程施工所需的知识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如在“基础工程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中都存在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的内容,为避免重复,在采用新教材进行项目法教学时,应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进行统筹考虑。

2.4做好实训的评估总结

实训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操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实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评估的过程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具体的项目评估时,教师要详细分析全班各套方案的各自特点,指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最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的方案供大家实施。评估的过程也是实训项目成果展示的过程,将各个成果摆在大家面前,由学生介绍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目标、方法、手段以及体会、收获,可以使师生了解其操作的方方面面,看到其独到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通过评估,选出优劣,可以鞭策学生做好下一个项目,激发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实践的兴趣。所以,实训的评估总结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

3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3.1教材

传统教材单体知识性强、理论性强、各学科知识相互交融少,这与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能性强的特点不符。目前我校正在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用书。

3.2课时安排

项目教学法每周都要留一定的课堂时间用于汇报和交流各小组的工作,必然会占用原来课堂授课的时间,教师要压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时间。

3.3教师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他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才能随机处理,胜任此教学法。

3.4学生分组

学生分组往往是容易忽视的环节。由于采用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成员的数量、工作的分工都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5人左右的人数可以避免意见不统一,互补的搭配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分工要明确,避免产生依赖。

3.5学生个体

由于采用的是自主式学习,要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后进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无所事事。要采用“一帮一”的措施,让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3.6考评

项目教学法对每个组成绩的考评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必定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甚至有失公平。所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考试成绩一般要结合理论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评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