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综合管理可视化十篇综合管理可视化十篇

综合管理可视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06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1

本文以数字化中关村西区为例,描述了数字化园区总体架构中,数字化园区应用管理平台上的园区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数字化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并与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及交管中心等系统联网,使中关村西区交通管理迈进了现代化管理的行列。

关键词:中关村,数字园区,智能交通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概述

1、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GiS为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交通信息采集和以及管理的系统。

2、为实现对园区地下交通以及地上道路交通状况的动态管理,系统提供园区内、园区周边及进出园区实时的交通状况信息,通过对交通状况信息综合分析、统计以及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园区道路的通行能力。

3、与交管部门的相关系统相联接,对园区交通发生的紧急事件/事故及时上传。

4、在园区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整合下,本系统可与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动。当交通管理出现紧急事件时,可以依托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合紧急处置。

5、系统可以模拟交通状况和预测交通变化的发展趋势,模拟评价交通方案,为园区交通的宏观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中关村西区地下交通环廊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1、地下交通环廊简介

园区内有13条城市道路以及建设的地下交通环廊。地下交通环廊全长1.9公里,与地面道路以及园区内各大厦地下停车场相连。交通环廊如下图所示:

图-1.地下综合管廊交通环廊

2、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图-2.系统逻辑框图

三、系统功能论述

(一)系统功能结构

图-3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图

(二)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2.1集成管理平台总体实现功能

1、园区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综合集成和整合园区可视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交通监控子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及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形成了统一的园区交通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的图形管理界面,可以使园区交通管理者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方便的对各子系统进行管理和联动。

3、在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内,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与园区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

4、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综合管理,并完成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归档、打印输出等工作。

5、实现各子系统信息的一致性和融合的综合处理。

2.2集成管理平台框架结构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由可视化交通监控、交通指挥调度、交通指挥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录入与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各子系统数据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使交通管理能够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界面,管理及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集成平台构架结构如下图:

图-4GiS可视化集成管理平台构架结构

2.3集成平台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由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动态数据交换模块和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组成,实现交通管理静态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动态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该子系统采用C/S结构。

图-5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

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交通管理对象、道路及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管理者几类数据。可视化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主要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中对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包括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统计、备份等功能。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功能

(1)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录入: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录入界面对需要添加信息的各种属性进行录入;

(2)静态数据的可视化标注: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标注界面在电子地图上对新添加信息的的空间地理位置进行标注;

(3)静态数据的可视化修改:静态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修改界面对数据的属性进行修改;

(4)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删除:当静态数据需要更新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删除操作界面,对数据中需要更新的信息进行删除;

(5)静态数据的历史记录备存:删除后的静态数据保存到历史记录中,以待需要时进行查询;

(6)静态数据维护的统计: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进行分类统计;

(7)日至文件记录:记录每次对数据录入与维护的操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事件等信息。

2)静态数据内容

(1)交通管理对象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及交通枢纽,公交、地铁、出租车站;

b、园区重要单位的位置及与市政道路接口位置;

c、地下交通环廊及园区交通配套公共设施。

(2)道路及道路设施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园区道路、路口、地下交通环廊与地面交通相连以及与各大厦停车场的相连的坡道口;

b、道路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车道数等信息,道路各路口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等信息;

c、道路设计车速、道路容量、交通环廊疏散口、车道划分、应急停车道等;

(3)交通管理设施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交通标志、标识、标线、交通管理信号机和信号灯;

b、地下交通环廊及地面道路监控设备、交通诱导显示设备,地下交通环廊送排风口、诱导风机、排水设施、照明灯具、配电箱、配电室;

c、地下交通环廊消防设备及设施、防火分区、消防报警设备(消防排烟、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消防电话、消防广播、感温电缆等);

d、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设备,智能化交通管理控制室;

e、地下交通环廊顶部各种线槽及管线;

2、动态数据交换模块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模块,要建立与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的动态数据接口,从而实现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与这些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完成动态数据采集、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以及将控制信息发送到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

1)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1)与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信号配时、信号灯状况、车速、车间距、车流量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2)与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道车辆流量、地下交通环廊进出地面及各大厦停车场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车道占有率、车速高速行驶报警信息、车速低速行驶报警信息、逆向行驶报警信息、特定区域车辆行使及停车报警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3)与车辆检测记录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辆检测数据、视频信号、机动车辆进出地下交通环廊及停车场的历史纪录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4)与交通诱导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当前显示各大厦停车场的停车以及进出地下交通环廊诱导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交通诱导显示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5)与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接口,从该子系统采集信息,为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分析及制定决策的依据。

(6)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接口,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动态信息;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突发事件预案执行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7)与其它弱电系统的接口,实现集成管理平台与公安交警控制中心、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消防系统、送排风系统、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执行相应的联动功能。

2)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管理功能

(1)可以启动、暂停、停止、重启与各子系统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2)可以实现对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运行状态的监控,实时监视各接口的运行状况;

(3)可自动将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的运行状况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并生成统计报表,供动态数据接口的管理、维护及查阅使用。

3、数据处理分析模块

从各子系统采集的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模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一方面滤除采集信息中的错误信息,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产生完整、有效、可靠的交通信息,提供给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以及交通指挥子系统。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7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

2.4可视化交通指挥子系统

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由交通指挥监控模块、交通指挥调度模块和交通指挥管理模块组成,实现在园区总控制中心对地下交通环廊的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调度及管理功能。

图-8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组成

1、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信号机、信号灯的当前工作状况和配时方案,查询信号机和信号灯的相关属性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对实时交通流量态势的影响。

2)监控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视频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视频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信息及视频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实时交通流量态势。

3)监控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车辆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车辆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车辆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

4)监控交通诱导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目前显示信息。

2、综合交通指挥调度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调度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综合调度、联动调度处置、应急预案的实施等综合调度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可视化综合调度工作

控制中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可视化的界面对交通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向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发送相应的调度控制指令,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完成指挥调度任务。

2)可视化联动处置工作

联动处置工作是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的综合交通信息,及时发现地下交通环廊发生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交通违章、一氧化碳超标等事件后,系统报警并自动弹出相应的控制窗口。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紧急事件类别进行相应交通联动调度处置,如联动排送风机给交通环廊通风;联动车道信号控制系统关闭相关入口禁止车辆驶入,开放相关出口引导车辆就近驶出;联动交通诱导系统,为交通使用者提供相应指引信息等。

3)应急预案的实施

当有意外及紧急事件发生时,切换控制中心的闭路监视画面,联动摄像头转向紧急事件发生位置提供直观的现场视频图像,并进行录像录音。控制中心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可视化的界面调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预置的应急预案,并启动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进行综合指挥调度。

3、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

1)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车道信号控制等各子系统的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报表输出的综合管理工作,查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形方式显示。

2)交通信息报表以及各种报告输出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2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04-01

医院综合档案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负责医院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储存及开发利用等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医院综合档案的管理带来许多便利,也给管理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院综合档案室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实施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1符合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医院综合档案的内容繁杂、种类繁多,包括了医院各个门诊、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长期积累下来的档案资料,如人事档案、病人档案、财会档案、医疗器械档案、药品统计资料、科教图书档案、研究资料、基建档案等等。综合档案资料可以为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为医务人员的临床、实验、教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通过对综合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又能分门别类地归纳区分,可以实现在全院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共享,方便各科室随时查询、利用档案资料。所以,实施医院综合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符合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1.2提高综合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传统的综合档案管理方式是采取纸质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档案来实现。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出现记录错误、档案不完整的情况,还会使得档案查阅、更新十分麻烦,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工作效率比较低下。而实施信息化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替代人工操作,不仅可以扩大档案的信息量,还可以减少漏档、错档、丢档等失误,实现“一次输入、多次输出、全院共享”的新资源模式。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小人力、减少浪费,提高综合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2实现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策略

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医院综合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呢?

2.1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收集整理收集整理资料是综合档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开端。在信息化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室可以减少人工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方式,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方式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传送、接收等。医院各个部门或临床科室有资料需求、或档案资料更改等情况,也可以及时反馈给综合档案室,有综合档案管理人员负责采集、补充、完善档案资料,为全院各部门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另外,在进行档案整理时也可以采取信息化方式,在计算机上实现文档快速归纳分类、编目录编号、整理顺序、数据保存等,构建医院综合档案的资料库、数据库及资料目录库。这样不仅摆脱了传统重复、琐碎、单个、被动的手工归档、装订等繁杂的工作程序,还减少了人工整理时的错误,节约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

2.2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加工处理首先,对综合档案资料进行电子录入。根据综合档案的内容,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分类录入,改变人工登记慢、繁、乱的状况,还为日后的档案查询、更改、检索提供便利。其次,对综合档案资料进行电子化加工。传统的纸质方式只能保存文字和照片资料,而采取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档案资料更加多元化、形象化。除了文字和图片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应用电子扫描仪、电子视频、照相机等对图片、视频、录音、照片等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这类形象的方式特别适合对医院重要实验、重大临床手术、医院重要活动、医院重大研究成果等进行记录和保存,为医院积累丰富宝贵的信息资源。最后,对综合档案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对档案资料中涉及的数据信息,如财务收支数据、人事变动人数、各科室的病例、中西药品的数目需求量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为下一步的医院工作目标、计划等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对综合档案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比如以部门档案、或专题资料为单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提炼,并在信息系统上进行,为各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2.3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保管储存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选择多样化的保管储存方式元。可以通过电脑、网络硬盘、移动硬盘、磁盘、光盘等多种电子储存介质对综合资料进行保管储存。这样,不仅节约保存综合档案资料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保存文字、图片、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其次,运用计算机进行准确高效的保管储存。计算机是智能化的,准确率高、速度又快,不会出现人工操作时容易犯的低级错误。所以,运用计算机对综合档案资料进行编辑、编码储存,将文字图片信息转化成有声的音频或视频信息,可以加强对档案资料的保存效率。最后,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保管储存。计算机具有海量储存的功能,可以将整个医院的全部业务资料、资料同时进行保管储存。

2.4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发利用为了充分发挥医院综合档案资料的资源优势,为医院各部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综合档案进行开发利用。首先,多渠道开发综合档案信息资源。围绕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实际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开发资源,将与时俱进的信息资料与档案室原有资料有机整合起来,开发编著新的档案资料,以丰富档案资料库的内容和质量。针对档案室中许多未被充分利用的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将原有的基础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形成新的档案资料报告。其次,加强沟通与反馈。综合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与各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检索信息资源的情况,使用档案资料的频率等,从而改进检索方式、优化服务方式。最后,实现档案资料信息资源共享。以医院局域网为基础,借助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各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档案资料进行上网,实现医院全院档案资料信息共享。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全方位掌控档案资料信息的情况,动态更新档案信息内容,提高对各类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率。

总之,信息时代的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由封闭迈向开放,由单一变为多元,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综合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冯华.信息化时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长期并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

[2]董毓贵.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6).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3

新形势催生新需求

自2011年北京正式启动“平安校园创建”工程以来,首都各高校依据《关于深入推进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意见》和《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基本标准》等文件精神,开始大力推行“平安校园”的建设工作。近几年来,首都各大高校也都基本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安防视频监控体系和综合防控体系。

这其中,由蓝色星际为中国人民大学所建设的“平安校园”综合服务指挥平台项目,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校园安全技防基础建设工作,同时更为人民大学搭建了一整套包括网络指挥系统和校园综合指挥平台在内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平安校园“工程的高校之一。在2013年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的数字监控管理平台大部分为数字高清监控,少数模拟监控通过DVR接入数字监控管理平台。而且管理平台已经接入了较为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并且可以进行联动。同时,结合该系统还建有一个校园110报警求助的呼叫中心,在保卫处配备有一部校园110接警电话,用于接听学校师生及其他人员的报警。

然而,随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复杂性、多元性、隐蔽性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依靠传统的技防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新形势。国内高校在进行“平安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校园安防体系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家重点高校,以往的校园安防监控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引入更为先进的校园安全信息技术手段,从校园安全综合监测、智能预警、辅助分析决策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容,提供更加全面的校园安全管理服务。为此,中国人民大学从2013年着手进行“平安校园”综合服务指挥平台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希望通过本次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能够引入先进的校园安全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数据分析、智能分析、GiS技术等,以实现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自动化、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校园安全综合监测、智能预警、辅助分析决策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等多个方面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在对国内各大安防系统提供商进行综合评价后,中国人民大学发现,蓝色星际的BlueStarCenter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不仅能满足日常监控管理的所有基本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其开放的平台系统可以兼容人民大学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和不同品牌的相关产品,还能够根据需求定制相关应用,进行功能的更新、扩充和升级。

校园安全需全面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平安校园”综合服务指挥平台项目建设共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网络指挥系统”和“校园综合指挥平台”。

“网络指挥系统”主要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现状,希望建立一套完善的以报警安全防护、网络安全软件管理系统为主网络监控及报警系统。包括110语音段短信报警系统、微博微信服务系统、舆情网络监控系统三大部分。

“校园综合指挥平台”要求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视频监控平台,能够满足学校平安校园创建需要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包括校园网格化管理、GiS应用、应急处置、智能分析与决策等模块,还有与软件平台配套所需的it基础设施,包括值班工作站、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和存储设备等。

对于整体项目的实施,中国人民大学方面要求要充分体现可扩展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成熟性原则、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可实施性及实施规范性六大原则。在具体建设中,要利用目前最为先进的、经过实践成熟的安防技术,建成一个全新的融合校园原有的数字监控系统综合指挥服务平台系统,一方面,增加相关智能分析系统,使原数字监控平台向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满足网络监控和视频监控的双重需求,并能够将该系统融入到校园众多信息化系统(包括安防监控、智能通、车牌识别、后勤管理、医疗卫生等)中去。最终实现校园安全的全面保障。充分融合助成本节约

从2014年开始,开始进行项目实施,截止到2014年8月份,主要完成以下几项项目建设。

一、管理服务中心(校园监控中心)的建设及调控。管理服务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平安校园建设项目的核心,按照北京人民大学的要求,蓝色星际在原有主控室旁增加一间教室,与原有主控室进行功能划分,共同建设集综合值班、师生求助、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等职能为一体的管理服务中心,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空调子系统、it基础设施、不间断电源子系统和管理服务中心装修等。

二、“网络指挥系统”和“校园综合指挥平台”的建设及调试。基于BlueStarCenter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搭建了一套具备冗余功能的校园综合防控管理平台,确保整个系统包括“网络指挥系统”和“校园综合指挥平台”的稳定可靠的运行。

首先,BlueStarCenter平台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架构,软硬件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达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应用,同时系统的安装调试、应用系统开发和操作使用简便易行,容易掌握。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4

【关键词】综合安防;视频监控;数字化;管理平台

1.概述

安徽广播电视新中心位于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天鹅湖畔,分为东西两块,横跨怀宁路,项目占地面积16.3万㎡,建筑面积37万㎡。地下2层,地上46层。安徽广播电视新中心工程已于2013年6月底完工,投入使用。

安徽广电新中心人员出入、流动较大,重要的专业设备多,因此安防系统的整体安全性、防范性至关重要。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Ga586-2005《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标准要求,广电新中心作为一级防护工程。数字化安防系统设计及实施中采取了多种安全防范措施、联动控制的方式,达到全方位安全防范目的。

2.系统建设目标

安徽广电新中心综合安防系统以满足应用需求为基础,同时考虑到今后技术发展趋势等特点要求。按照高性价比、适度超前、留有余量的原则实施。采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总体设计中实现“功能设计一步到位、管线敷设及预留到位,系统要充分和有效地应用系统集成,并具有分步实施和功能扩充的条件,建成后的系统能体现安全、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广电新中心安全防范系统作为技术防范手段,主要由前端ip数字摄像机设备、数字化视频编解码器、系统管理服务器、多媒体工作站、视频显示设备、控制键盘、数字化视频存储设备、安防网络、相关应用软件以及其它传输、辅助类设备组成。能够有效地对大楼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对重点区域进行自动监测,满足监督管理要求及发生事件后的快速调用查证,为大楼管理提供可视化服务,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疏散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预防和抵抗事故、灾害的发生和加强防御控制的能力。

安徽广电新中心综合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功能包括:综合安防管理集成平台、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访客报答系统以及其它第三方系统和设备的集中监控与整合管理功能。系统范围覆盖整个广电中心,满足全部区域内的画面调用的需要。总控中心与分控中心设置大屏,监控大屏幕设计需满足可以切换本区域内的任意摄像机,轮巡显示等功能。

3.系统软件设计

3.1综合安防集成管理系统

综合安防集成系统是大规模、分布式安全监控和多级联网管理的综合性安保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对联网系统中不同种类的安防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分类、融合分析及分发共享处理,提供用户强大的安全应急处置、科学决策及指挥调度能力,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协议与具体业务应用紧密结合,提供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型、流程优化工具、科学业务决策和管理机制创新。综合安全防范各子系统应纳入综合安防管理集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监视、控制及报警联动响应。

3.2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式,在C/S模式下,可使安防总控中心和各分控站通过信息网络对广电新中心内所有被授权安防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B/S模式下,通过信息网络对广电新中心内所有安防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信息进行被授权的浏览和信息查询。

通过统一的安防监控与管理电子地图图形界面(可无级缩放),实现安防各子系统监控状态及报警信息的记录和显示、安防各子系统间实时信息的交互与数据共享、安防各子系统间的控制联动等。支持电子地图上图像显示、摄像机云台、变焦镜头控制及其他电动控制、DVR设置、录像查询、布防设置、目标跟踪、联动告警等。

提供各实时安防子系统之间的开放性实时数据通讯接口,实现综合安防信息和数据的管理和数据备份。授权的安保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和监控管理工作站,实现对综合安防信息和数据的浏览、查询、下载、打印等。

提供与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数据库及和楼宇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动态连接,安全防范系统具有独立的基于网络化的实时综合安保信息管理数据库。

与各安防子系统间的信息及数据集成,采用控制网络(智能化专业以太网络)结构连接,采用开放性的tCp/ip协议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互。

3.3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总体功能:负责监控视频分发、操作控制、管理各类视频监控图像;对于公共区域,在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优先级调度下,提供给内部以及其他需要观察监控图像的系统用户;系统可根据指挥管理及联动策略,执行任意切换、群组切换、关联切换,实现统一网络平台的全网视频监控,具有对中心数据管理、系统配置及远程维护等辅助功能。

3.4客户端软件功能

具有视频网络浏览功能。通过网页的形式,访问实时的图像画面和历史图像资料,并具有注册、登陆、认证等功能。根据权限控制、安全策略、流量平衡,系统将分配相应的画面给登陆者实施点播和控制,以及对于历史图像文件的点播。

通过B/S实现视频分控管理软件的部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直接访问和控制各视频,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C/S应用程序,不受C/S结构的固定计算机上安装运行的限制。视频网络浏览通过树状结构、条件查询的形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

4.系统主要硬件设备组建

4.1前端摄像机选型

摄像机根据安装位置的需要,配置了枪机、半球和一体化快球三种类型。对于有吊顶的区域设置半球型摄像机,对于无吊顶的区域设置枪式摄像机。出入口选用宽动态摄像机,车库出入口选用强光抑制摄像机,对于无光照或光照极低的区域设置红外摄像机或选用彩转黑摄像机。视频编码标准:H.264,mpeG4,mJpeG(任意双码流);H.264下最大帧率:高清图像分辨率不低于30fps@1920×1080,在视野开阔或重要的出入口,配置高清摄像机(1080p),其它位置全部采用标清摄像机(720p),标清图像分辨率不低于30fps@1280X720以上;协议:支持onViF协议;摄像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高于50000小时。

4.2网络传输设备

采用数字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带宽规划设计主要考虑台内部网络,包括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与分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和升级扩容预留的网络带宽,所有接入层的交换机需预留约30%的端口数量,方便后期监控扩容和其它楼控设备接入。网络传输性能指标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YD/t1171-2001中所规定的1级(交互式)或1级以上服务质量(QoS)等级。

网络建设架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万兆主干、千兆末端的设计标准,网络线缆超过iSo/ieC11801,tia/eia568B的六类标准;增强带宽和网络性能,支持1Gps以上传输;符合ULCmR阻燃级别;带十字骨架,需厂家提供20年的质保证明。

4.3机房设备

安防监控中心机房设备主要包括平台管理服务器、解码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等相关软、硬件组成,东区主楼一层安防总控中心电视墙由40台26寸液晶监视器和9台46寸液晶监视器组成;西区综合楼一层安防分控中心电视墙由18台26寸液晶监视器和4台46寸液晶监视器组成。

网络视频存储选用ipSan存储架构,RaiD数据冗余技术,支持280mbps带宽吞吐能力,配置不低于100路实时视频录像+40路历史视频回放(D1分辨率/全实时)。视频存储扩展阵列,支持安装16个及以上3.5”硬盘(SaS/Sata),不低于4GbSaS接口。存储容量满足所有终端摄像机24小时不间断存储15天的要求。

4.4安防管理服务器

安防管理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管理核心,集用户认证、任务调度、日志管理、报警管理、电子地图功能于一身,具备双机热备、自动容错的功能。提供分级细化的权限管理,严密的权限冲突仲裁机制;支持解码上墙视频通道数、分控中心、分控点的任意扩展;同时兼容标清和高清信号;丰富的报警联动方式:提供报警录像/抓帧、ptZ联动、电子地图弹出、e-mail通知、短信通知,以及触发报警输出设备发出声、光、电报警。

4.5安防平台服务器

安防平台服务器提供设备接入服务、媒体交换控制两类服务,最大可同时接入、转发、存储不低于110路4m码流全帧率实时监控图像。支持接入设备、视频通道、存储容量的快速扩展。同时支持标清和高清。支持多机集群、负载均衡、自动容错等安全特性。

4.6电视墙服务器

视音频解码服务:将实时视频码流,实时解码输出;支持mJpeG、mpeG-4、H.264视频格式以及aaC、pCm、G.7xx音频格式。

报警呈现: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息,显示和报警相关联的实时视频以及电子地图。

轮巡服务:能根据分组轮巡方案或窗口轮巡设置显示实时视频和电子地图。

中、英文信息叠加服务:能够依据电视墙监控客户端的调度信息设置相应的中、英文叠加信息:摄像头名称/状态/每秒帧数/码流等。

4.7防雷、接地、UpS供电系统

安徽广电新中心综合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包括电源防雷、视频信号防雷、控制信号防雷和接地四个部分内容。

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控制室内所有设备的接地极和设备金属外壳进行接地处理。接地的具体处理方法是:从共同接地体的接地干线上引一条支干线到中心机房,在机房安装汇流铜排,电源接地、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和设备外壳接地各单独引接地导线到接地铜排,牢固连接,以保证电气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4.8UpS供电

为了系统设备的运行安全,提高图像的质量,采取相对集中式存放UpS设计理念,在主消防及安保控制室、综合楼安保分控室和部分弱电间放置UpS主机,断电延时时间满负荷时不低于0.5小时。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5

从模块化角度考虑,该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息集成与系统管理、安全播出管理业务可视化应用、安全播出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以及安全播出预警信息。

1.1信息集成与系统管理

信息集成包括录入与维护静态数据、交互与处理动态数据等功能。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的审计、用户权限管理和安全管理。安全播出管理的最高决策层是安全播出指挥部,广电系统各个关键点的安全状况可以通过网络传入指挥部终端,并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显示。指挥部工作人员利用安全播出的各种动态和静态信息,以及根据各类信息产生的统计信息做出宏观指挥管理决策。

1.2安全播出可视化管理业务应用

安全播出指挥部可使用该系统进行可视化操作,实现人员和勤务管理、安全播出组织管理、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等业务应用。

1.2.1人员和勤务管理。

完成各台站信息、台站所属区域信息及台站工作人员信息的管理。

1.2.2安全播出组织管理。

主要是对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行监督、管理、协调,汇总上报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情况;制定紧急状态下,确保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技术方案和调度流程;在紧急状态下,对全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运行管理和资源统一调配,并协调与相关部门的有关事宜。

1.2.3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

制播和传输设备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基础,要对此类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更新和维护。

1.3安全播出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

指挥人员实施调度是基于实时准确的监控信息,该子系统可提供可视化的监控界面方便用户使用。它包括播出情况监控、播出指挥调度、紧急事件应急指挥和播出指挥应用管理等功能。

1.3.1播出情况监控。

可综合监控播出信号控制系统,包括对广播电视主要关键点播出状况的监控以及对播出事故恢复处理情况的监控,此外还可以将关键点的周边信号监测信息显示在GiS平台的可视化界面上。

1.3.2播出指挥调度。

可实现在基于GiS的可视化播出管理平台下监视省内各广播电视频道,并可对播出信号控制系统、核心传输交换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从而在指挥人员的干预下实现各系统间的联动工作。

1.3.3紧急事件应急指挥。

将制定的紧急事件应急指挥预案输入指挥平台,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平台能根据紧急事件的属性职能,快速匹配到相应应急措施,协调播出信号控制系统、广播电视监控系统、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等,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1.3.4播出指挥应用管理。

安全播出单位组织管理、人员出勤考核、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等功能由该子系统实现,还可完成各种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功能。

1.4综合安全播出预警信息

将综合安全播出信息通过省局内部网和总局安全播出平台向安全播出指挥部成员和各相关单位发送。实现在内部网中将台站类型、事故情况、灾害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信息通过weB方式用图形可视化地提供给用户。

2结语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络综合管理系统

随着新疆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新疆电力通信网络已建设成为一个由传输网、接入网、程控交换网、调度数据网等诸多网络组成的复杂专网。目前,各专业网络通过设备自带的网管系统或专业工具进行维护[1],由于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协议实现网络管理,不可避免地为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带来诸多问题[2,3]。为提高新疆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有必要进行通信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

一、新疆电力通信综合管理系统定位及需求

从整体管理的角度出发,需要建立以新疆电力公司为一级监控中心站、13个供电公司为二级监控主站和覆盖省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为监控子站的“全省联网、数据共享、分级管理”的统一通信网管理平台。

从功能角度出发,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全网性能和故障统一监控:通过对设备和网络的运行状态、告警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实时监视全网。(2)实现全网资源综合统计分析:通过查询和统计网内各通信设备的物理和逻辑资源,实现通信资源的实时在线管理。(3)实现全网工作流程统一管理: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理顺工作环节,形成闭环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4)实现对机房环境的实时监控:利用分布在机房的传感器、采集器和数据通道实现对电力公司机房、变电所温度、湿度、门禁、电源电压等的集中监控。

从系统互连角度出发,需要实现与omS系统、站内综自系统的互联和数据共享,预留与时钟系统、光缆监测系统、图像监控系统以及国网/西北网等外部系统的互联和数据共享接口。

二、新疆电力通信综合管理系统

2.1系统架构

电力通信综合管理系统采用三层体系架构,网络管理功能组自下而上为采集层、应用层和表示层;系统支撑管理功能实现安全管理、系统管理等对三层应用功能模块的支撑功能;外部接口实现与其他系统互连的功能[4]。图1为系统的详细结构:

2.1.1网络管理层功能

(1)采集层。通过CoRBa、Snmp、tCp、RS232等各类网络管理接口协议,可从电力通信网络的各类设备中获取配置、性能和告警信息。(2)应用层。完成网管的核心处理功能,根据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的管理特点,应用层分为综合监视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流程管理子系统四部分。(3)表示层。系统在该层提供B/S结构和C/S结构两种用户访问界面。

2.1.2系统支撑管理功能

为保证构成综合网管系统的各模块能够有机配合、正常运行,需要对系统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支持,包括安全管理、系统管理、测试工具、仿真工具等功能模块。

2.2.3外部接口功能

综合网管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其外部接口模块提供与上级网管的北向接口、下级网管系统的南向接口、光缆监测系统接口、统计分析系统接口、办公miS系统接口等。

2.2系统功能

2.2.1综合监视子系统

综合监视子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拓扑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配置管理。其整体功能为:(1)拓扑管理:呈现各种被管网络的拓扑,包括网络组织图、机房平面图、话务组织图、系统组织图等;在拓扑图上实现告警和性能实时监视。(2)故障管理:实时接收各专业网管系统/网元/动力监测设备上报的告警信息,并加以呈现;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快速进行故障定位,减少故障历时;提供告警经验库。(3)性能管理:完成对各专业网性能数据的集中采集,找出性能异常根源;分析网络资源容量与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预测性能趋势走向;对历史性能参数进行分析。(4)配置管理:周期性动态同步各专业网络系统配置数据;提供仿真终端等维护工具。

2.2.2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提供对系统所管辖的动静态资源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核查、盘点、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其整体功能为:(1)动态资源管理。在采集层部署采集器,动态地从厂家网管系统/网元获取子网、网元、机框等物理资源及时隙、交叉、电路等逻辑资源信息。(2)静态资源管理。以图形化的方式提供各类静态资源的维护功能,并能实现动静态资源的关联和核查。系统支持在拓扑图上手工增加、模板输入及文件批量导入等多种方式录入静态资源信息的功能。(3)查询、统计及预警。系统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查询和统计,并能输出多种格式的报表。系统可以对资源的总体情况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超过门限的资源进行预警提示。

2.2.3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

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是对电力公司各通信站、各级变电站机房中的电源、空调、蓄电池、高低压配电等设备和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等环境参数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实时监测其运行参数,诊断和处理故障,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机房环境监控也包含对机房视频图像的监控功能。

其整体功能为:(1)遥信、遥测、遥控、遥视功能。系统可对其监控范围内的所有被监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控制。(2)告警管理功能。系统可及时自动提示告警,所有告警一律采用可视、可闻的声光告警信号;支持告警条件、等级和告警门限值的设定功能。(3)配置管理功能。系统可完成对监控对象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的管理;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可在中心或远程进行现场参数的配置及修改。

2.2.4流程管理子系统

流程管理子系统可面向电力行业提供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并可根据特定电力用户的要求做相应的客户化。其具体功能为:(1)值班日志管理。对值班人的值班、换班、上岗、下岗等进行记录,并对已处理事务、未处理事务的交接提供方便的管理工具。对故障申报、代通、处理、修复等一系列过程进行完整记录和跟踪。(2)流程管理平台。以工单为纽带理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形成各种闭环的工作流程,比如电路调度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3)交流、学习功能。提供运维经验论坛、运维资料共享、培训考核等学习和交流的功能。

三、结束语

新疆电力通信综合管理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公司以通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建立了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有效降低了通信网管理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通信网络资源利用率,实现了通信管理方式向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转变。

参考文献

[1]郑媛媛.宁夏电力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07,28(177):31-34

[2]杨文清.电力通信网资源管理项目建设思路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07,3(15):4-8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7

“四位一体”广播影视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破解了农村广播影视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整合了有线数字电视、调频(应急)广播、直播卫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资源,提高了农村广播影视资源利用率。二是打破原广电部门管办一体,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传统格局,让广电行政管理部门从繁琐事务中脱身出来,将精力集中到广播影视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上,直播卫星后续维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承包给省广电网络公司,既推动广电网络公司的发展,又为农民提供了优质的广播影视服务,突破广电事业产业不能良性互动的机制。三是调频(应急)广播的建设,搭建起地方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的平台,让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突发危机事件快速反馈给地方党委政府,破解政府与群众信息不对称的瓶颈,确保党委政府政令畅通,农民群众利益诉求顺畅。四是通过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搭建的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贵州省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二、“四位一体”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职能界定

充分利用广播影视的政策资源、广电网络资源、直播卫星资源和调频(应急)广播资源,把农村广播影视工程建设、市场运营、安装维护等全方位服务整合在一起。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对象包括辖区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与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签订服务协议的直播卫星用户、建设有调频(应急)广播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

(二)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主体及原则

按照“资源整合、政企联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建设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在省、市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县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编制服务站建设规划,委托已改制组建的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具体实施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建设。在需设立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乡镇,由乡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办公用房的大小根据服务站辐射的国土面积、服务的用户数确定,一般在25~40平方米。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为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为工作开展提供必备的物资保障。

(三)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设置规模

从贵州农村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乡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直播卫星用户数、调频(应急)广播数、公益电影放映任务量和乡镇占地面积设立相应的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小的乡镇不设立服务站,可将邻近的两个或几个乡镇整合组建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如果临近乡镇较大或不属于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可将其就近并入其他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

(四)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人员配备

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人员配置以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的数量和满足工作需要为目标进行合理配置。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人员可从广电网络公司现有人员中分流,也可以按政策吸收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机构人员和从事直播卫星长效服务体系的人员,不足部分由广电网络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五)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建设中需要处理好两个问题:现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机构和直播卫星长效服务机构及人员的分类处理。贵州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前有两类放映机构:原有的电影公司和新组建的院线公司、放映队,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外包给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实施后,要妥善处理好原有电影公司的设备、放映员安置问题。对国有电影企业,放映设备可以采用资产划拨或者出售的方式处置,放映员分类划转到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工作;对私营院线公司或放映队,可以向其购买放映设备,对原有放映人员进行合理吸收。网络公司和原有电影放映机构要协商,争取达到双赢的局面,如达不成协议,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六)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一是打击非法“小锅盖”,各级广电部门主动协调公安、工商、无线电管理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清查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区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取缔私自安装、使用的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广电网络公司出台切实可行的数字电视入户优惠政策,在清理期间特事特办,对已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单位、个人进行合理的置换,确保他们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政府和广大老百姓理解、支持服务站的建设。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贵州省建设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构建农村广播影视服务长效机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这一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贵州省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仍比较落后。贵州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影响了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清卫”工作不彻底,非法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备仍占有较大市场,影响了直播卫星入户率;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老百姓不愿承担直播卫星长效维护费,直播卫星后续服务在有的地区很难开展;部分乡镇党委、政府重视不够,调频(应急)广播建设进展缓慢。

(二)缺乏有关政策支撑

在“四位一体”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建设和运行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直播卫星维护收费,原电影放映机构从业人员分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划转,乡镇调频(应急)广播建设和维护经费来源等政策性问题。广播影视资源的整合,农村广播影视服务体系的构建,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的顺利建设将有赖于这些政策性问题的解决。

(三)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队伍建设困难

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肩负着直播卫星接收器安装与维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运行与维护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任务,由于广大农村地区人员居住分散,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工作时常常需要翻山越岭,非常辛苦,工作人员收入相对较低,职业吸引力不强。如何建设一支素质较高、人员稳定的队伍成为服务站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四、深入推进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思考

继续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真正使贵州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立得稳、站得住,可持续、可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广播影视需求,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思想阵地。

(一)建设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监管模式

建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技术系统应集放映地点卫星定位、放映信息采集、放映实时监控、放映场所拍照回传、放映数据统计分析、公共财政投入比例查对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充分借助监管平台运行,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监督管理。按时向财政部门报送电影放映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时向监管平台上报已订购的节目名称、场次、故事片或科教片等信息,以便监管平台与有关监管信息进行核对,确保每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电影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高效优质开展。

(二)优化直播卫星建设及维护模式

要进一步明确直播卫星设备更换期限和设备生产厂家实行“三包”的年限,合理计算直播卫星后续服务年限(更换周期-生产厂家“三包”时间=需缴纳费用的服务年限),签订长效维护协议,用户按协议缴纳维护费,政府配套补贴。设备使用年限到期后,重新采购新设备,建议经费仍由财政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具体标准要认真调查研究后确定),政府从建设与长效维护领域退出,各级政府重点做好内容的生产和传输,进一步规范直播卫星生产领域和销售市场。

(三)对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功能进行拓展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8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装机容量

发电厂装机容量受热负荷大小、性质等制约,机组规模要比目前火电厂的主力机组小很多,但是其生产原理及系统组成与火电厂是一致的。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电厂的电力自动化控制水平也随之提高。所谓电气自动化,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身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旨在改进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运行和管理费用,是电力投资的重点。

1、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项目

(1)厂内机、炉、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检测,包括数据采集、状态监视、屏幕显示、越限报警、故障检出等。(2)计算机实时控制,实现由点火至并网的全部自动起动过程。(3)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和自动增减。(4)母线电压控制和无功功率的自动增减。(5)稳定监视和控制。采用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算机输出通过设备去调整常规模拟式调节器的设定值而实现监督控制;另一种是用计算机输出设备直接控制生产过程而实现直接数字控制。

2、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系统结构微机模块化、测量显示数字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同传统发电厂二次系统不同的是:各个保护、测控单元既保持相对独立,(如继电保护装置不依赖于通信或后台监控主机及其它设备等,可自主、可靠独立地完成保护控制功能,迅速切除和隔离故障并记录各种监视实时状态信息),又通过计算机通信的形式,相互交换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协调配合工作,减少了电缆和没备配置,增加了新的功能,提高了发电厂整体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精减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2.1功能综合化

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各技术密集,多种专业技术相互交叉、相互配合的系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综合了发电厂内除一次设备和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

微机保护是以微处理机作为基本的实现手段和方法,通过快速数字处理实现故障诊断、出口、通讯以及更为复杂的保护功能,有长记忆特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其优点是功能完善、使用及维护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体积小、适应一次系统灵活性大。

微机监控子系统综合了原来的仪表屏、操作屏、模拟屏和变送器柜、远动装置、同期及中央信号系统等功能;微机保护子系统代替了传统的电磁式或晶体管式的继电保护装置;微机保护子系统和监控系统相结合,综合了故障录波、故障测距、无功电压调节和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等子系统的功能。通过监控主机键盘可方便通过遥控方式控制一切可操作对象,操作更便捷。

2.2分级分布式微机模块化的系统结构

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子系统和各功能模块由不同配置的单片机或微型型计算机组成,采用分布式结构,通过网络、总线将微机保护、数据采集、控制等各子系统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分级分布式的系统。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微处理器同时并行工作,实现各种功能。

现场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讯数据链路,是一种小数据量工业控制通讯网络,具有通讯速率快、错误帧可自动化重发、永久故障节点自动隔离的特点。

2.3测量显示数字化

用CRt显示器上的数字显示代替了常规指针式仪表,直观、明了、精确;而打印机打印报表代替了原来的人工抄表,这不仅减轻了值班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测量精度,使得运行数据通过通讯实现了网络化,达到了科学管理、数据共享。

2.4操作监视屏幕化

小型发电厂实现综合自动化,使原来常规庞大的模拟屏被CRt屏幕上的实时主接线画面取代;常规在断路器安装处或控制屏上进行的分、合闸操作,被屏幕上的鼠标操作或键盘操作所取代;常规在保护屏上的硬连接片被计算机屏幕上的软连接片所取代;常规的光字牌报警信号,被屏幕画面闪烁和文字提示或语音报警所取代,即通过计算机上的CRt显示器,可以监视全小型发电厂的实时运行情况和对各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控制。

2.5运行管理智能化

智能化的含义不仅是能实现许多自动化的功能,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的出现为发电厂设备的小型化、智能化、扩大设备的监控范围、提高发电厂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运行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基础保证。它的运用取代了运行工作中的各种人工作业,从而提高了发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9

关键词:医院管理会计;业务;财务会计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系统也逐渐完善,新医改对医院经济改革与管理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对医院管理会计中业务以及财务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一、改善医院业务融合管理思路

在新医改的背景之下,要转变医院经济运行的管理模式,整合管理思路,凸显会计职能作用,探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手段。将医院在经济业务总量转变为重视成本效益;将传统的重视业务财务转变为业务运营管理,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构建良好的诊断环境,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规范就诊流程,通过科学化方式进行管理,深入挖掘医院内心的潜力与作用,整合医院现有的人力、财务以及物力资源,提升医院的管理能力以及水平,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要提升医院资产的利用效率,充分的发挥资产的价值与效能,在实践中通过对固定资产以及非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凸显管理会计的作用与职能,全面分析,重视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在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转变传统的医院业务融合管理模式,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预算管理,实现精准化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成本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通过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要明确重点,实现精准控制,不仅仅要更新理念,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还要杜绝浪费,实现精准化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对医院以及医疗服务成本的管理,才可以实现精准化的控制,这样才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第一,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在实践中,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与框架,实现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发展,要将收入成本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保障成本预算的精准性。例如,在实践中,要对医院中的预算项目要做到分级管理,明确具体的责任单位以及费用应用状况,编制成本预算管理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其系统监督,及时发现成本预算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成因,制定有效的应对对策与手段。第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综合医院现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要加强管理控制,重视医院核心业务流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各项开支的管理,强化资金支出的内部监督与审核,避免产生不合理的费用,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三,完善现有成本分析系统综合自身的结构特征,构建完善的、科学的、系统化且具有操作性的成本控制以及评估管理系统。加强对运营效益、业务技能的定性评价,实现定量考核分析,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分析,实现医院业务与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全面化以及流程化发展。例如,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分析以及医院运营过程进行有效融合,财务人员要掌握、了解相关知识内容,重视成本的预算分析,综合医院现有状况,完善现有的成本核算、分摊管理,了解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各个环节耗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控制方式与手段,对现有的成本控制内容进行深化完善,重视成本控制与管理。

三、重视人员成本控制,发挥价值与作用

第一,构建人力资源成本预算管理系统根据人力成本预算分析,按照岗位科学配置,凸显预算管理的价值,合理规划分析,充分协调二者的职能作用,提升成本的预见性,避免人力资源成本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例如,与医院的各个部门充分的协调,对人员经费、薪酬、培训以及进修等费用全面控制,利用本量利分析法分析各个临床科室的业务量。第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科学合理的配置薪酬管理制度,充分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综合医院人力资源成本,分析医院特征与问题,合理确定绩效方案。将员工的“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技术能力”作为考核主要标准,加强管理与控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定员定岗医院要将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病人需求作为基础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医疗科室。例如,在实践中,要综合不同岗位的具体名称、人数,制定考核标准,实现一人多岗,充分的凸显员工的价值与作用。

四、强化岗位责任,构建责任会计中心

综合医院管理的具体状况,既有管理控制基础原则,制定完善的、可行的成本控制责任管理目标,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医院成本目标,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各个科室通过负责人进行目标管理,实现规划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的同时,要提升科室运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第二,重视考核,简化流程。要提升门诊科室的考核,加强专家。主任出诊率控制,建设一卡通系统,简化就诊标准与流程。第三,提升科室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日,加强控制管理,制定相关指标,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规范科室诊疗的流程规范,制定完善的管理规定,要综合实际及时调整与控制。第四,完善责任目标成本控制制度,综合医院管理的具体状况,根据控制性基础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任务目标成本,合理的控制目标成本,将其分解到不同的职能科室之中,实现医疗成本的系统化管理,对医疗成本进行全流程的监督与控制。例如,在医疗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对比医疗成本消耗、责任目标等因素,对其进行系统的监督控制,了解问题与成因。同时,要综合医院实际状况,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与制度,充分的了解不同医疗成本项目之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问题,制定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重视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费用控制

第一,重视信息化建设医院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面广的、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医院资源计划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绩效等不同部门的有效整合,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化、共享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管理能力以及运营水平,为业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奠定基础,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第二,重视医保病人费用控制在医保与农合病人统一化管理过程中,医院要重视医保病人的费用控制与管理。在实践中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为医保病人的付费运作、医保政策的扶持、医保病源的分析等提供支持,根据医保预付制度,科学合理的规定控制额度,保障费用的合理应用。规范医保病人,实现诊疗统一合规。为了避免过度医疗等问题的出现,要通过专人系统化管理,强化监督,重视患者自费负担以及知情状况管理分析。例如,医院可以通过专家小组对病人的病历进行质量管理,掌握治疗过程,保障用药、治疗符合规定要求,对其系统监督,综合医保质量考核办法进行惩处。第三,重视医用耗材的管控要加强对医用耗材采购成本的控制,提升采购的效率与质量,规范采购的流程,降低成本,为医疗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六、结束语

在医院业务与财务管理融合的背景中,医院要综合实际状况探究有效的资金预算编制方式,强化预算管理与控制,综合自身状况明确目标,制定合理的支配开支,提升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率,保障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适当降低运营效率与成本,为医院总体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必须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数据核算的能力,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强化管理,真正的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这样才可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医院各项业务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慧明,雷铎.基于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医院管理会计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7,34(12):50-52.

[2]陈林.基于业财融合的医院管理会计应用[J].会计之友旬刊,2017(13):76-79.

综合管理可视化篇10

关键词: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前景

一、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综合网管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网络复杂业务及电力通信苛刻管理为目的的网络管理系统,其具有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两大功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大屏幕投影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光缆检测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完成远程电力网络通信机房的视频监控与照明设备的遥控;监控系统主要完成辖区内变电站各部分(调度系统、运动系统等)的监控与实时汇报;大屏幕投影系统主要完成各管理系统状况的投影显示;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种资源状况(如备品备件、电路资源等)的监管;运维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工程流程(如值班日志、通信运行报表等)的管理;光缆检测系统主要完成光缆资源、光缆情况及备纤情况的实时监控。

二、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现状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水平存在地区性差异,尽管不同地区的综合网管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地区间依然存有诸多共同的难题,其中包括设备管理问题、专业通信网关联问题、标准不一问题等。

(一)设备管理问题。建网初期对综合网管技术较低的要求致使诸多通信设备(如配线架、光缆等)未设置标准的资源管理接口或未设置接口,进而影响到电力的正常调度、通信及管理。

(二)专业通信网关联问题。电力通信网络内包含有若干专业通信网,其中网间存有复杂的关联问题,若某专业通信网突发故障,其势必对相关专业通信网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建成综合分析能力更强的分析平台,以确保网络利用率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标准不一问题。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致使诸多新技术被引入电力网络(如SDH/pDH传输网、光缆网、atm宽带业务网等),进而实现电力通信网规模的扩大及设备种类与数量的增加。不同的开发商往往采用不同的研发标准及网管系统,因此管理信息互通及兼容等问题必然不可避免。

三、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业务量随之增加,因此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管理调度平台已成为提高电力通信网络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与其他系统相比较,综合网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更广。基于此,本章节主要从下列方面对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一)网络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发展

网络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目前已成为众多学术组织与标准机构普遍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基于tmn的开放分布式管理技术已成为众多管理体系的典型代表,其甚至引领着综合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tnm旨在通过建立组织性较强的网络结构来解决不同操作系统间及通信设备与操作系统间的连接问题。现阶段,我国多数设备开发商制订网管项目的技术规范时开始逐步引入tmn原则的5层与5大功能,其中5层主要包括网元管理层(emL)、网元层(neL)、事务管理层(BmL)、业务管理层(SmL)、网络管理层(nmL);5大功能主要包括故障管理功能、计费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已逐步朝向开放式及分布式方向发展,但tmn未涉及网络管理的分布问题,受此影响基于tmn的系统必然无法有效应对电力通信业务及网络分布式的情况。

CoRBa、J2ee、microsoftCom/DCom技术皆为应用效果较好的分布式管理技术,其中CoRBa技术可支持若干种编程语言,由此提升同一分布式系统内多种语言的互通性,若把tmn管理思想与CoRBa的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合为一体,其便可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由此可见,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必然是以适应多种通信设备及多种通信协议的客观情况为前提,基于tmn网络思想及CoRBa技术而监理的平台。

(二)综合网络管理需求空间的增大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体制的改革、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及各专业管理系统的实施,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空间也随之增大,其具体包括下列三大方面的内容:

1.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各专业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建立,由此电力网络初步形成集监视、控制、调度、管理及分析功能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2.结合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电力系统体制先后经历过多次改革,以期实现电网运行成本的降低、全网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实现电力网的快速发展。

3.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迅速,受此影响网络已日渐朝着网络交换技术的ip化、分组化、网络功能结构扁平化及三网融合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此外各种专业网络业务的逐步融合也促使各种网管技术逐步朝着一体化、集中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快速发展。

(三)软件技术的成熟对综合网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前软件技术已逐步发展成熟,其对综合网管发展的促进作用越累越明显,具体包括下列方面:

1.分布计算技术与软件粘合剂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高度集成的基础,其中网络空间内SeRCiCeS、XmL、web技术对各系统的有效集成发挥着有效的粘合作用,此外net、J2ee技术对应对分布式跨平台意义重大。总体而言,上述技术对专业网络管理及线性异构网络等问题的处理可有效引导综合网络系统的健康发展。

2.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能够有效应对故障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此实现全网警告的端到端与多层次性。由此可见,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3.工作流技术是实现综合网系统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工作流是指同一工作群的人以平行工作或循序工作的形式共同实现某一目的。国内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且相关产品已研发成功。总体而言,工作流技术对综合网络管理的交换数据核对流程、作业计划管理流程及设备警告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网管系统对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即综合网管系统已成为全网不同专业资源集中运行的重要途径。随着综合网管系统业务需求量的增加及软件技术的发展,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日趋成熟。由此可见,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伊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机电信息,2011,(36)

[2]谢雪婷.浅析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J].广东科技,2008,(12)

[3]安吉妥.电力系统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