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市场经济的利弊十篇市场经济的利弊十篇

市场经济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2:48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形式;新动向;原因;预防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定义及类型

1.定义

会计舞弊是指公司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编造假账,是会计主体为

实现其目的而违背会计准则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2.类型

会计舞弊可以分为管理舞弊(managementFraud)和非管理舞弊(employeeFraud)。管理舞弊是指管理层蓄意利用财务报表,为追求机会利益实施的欺诈。上市公司管理舞弊不仅直接引起股东和其他使用者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而且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与社会关系的健康性。

非管理舞弊又叫做非管理层舞弊,一般是指无管理层内部工作人员参与的舞弊活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授意或指使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作出的选择,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危害

1.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但会计舞弊产生的失真会计信息将严重误导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无法作出正确决策,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2.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重大影响。会计舞弊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误导证券投资行为,使投资者无法辨别公司是否提供了真实的会计信息,只能依据优质公司和劣质公司的分布概率所计算出来的证券价值期望来决定自己的投资选择。

3.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较为严重,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特别是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会计舞弊案被揭发,使得人们对会计行业的信用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令人堪忧。

三、会计舞弊手段

1.收入、费用陷阱

目前,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主要在收入上作文章,许多上市公司以收入弄虚作假,而收入陷阱又是花样百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操纵收入的主要手段。它是指通过伪造合同、发票、印章等方法,虚构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结果。

(2)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这是指故意提前或延迟收入确认时间,使当期收入提高或降低。

(3)混淆收入的性质。这是指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刻意满足增长比率、发展前景,而伪装、歪曲收入的性质,给公司的收入业绩戴上一个闪亮的光环。

2.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1)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

许多上市公司在计提折旧时延长折旧年限或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虚增利润,这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这也是许多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舞弊手段。

(2)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

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四、非会计手段舞弊

1.现金舞弊

现金被人们认为是最可靠的资产,由于现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使得现在不少上市公司将其作为造假的工具,不再只是被作为的贪污、挪用的对象。现金舞弊其实是一个粗浅的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现金舞弊一般表现为上市公司虚构货币资金,隐藏账外资金,隐瞒货币资金受限制的事实而不披露等,使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货币资金不存在、不完整或者所有权受到限制,使投资者产生重大误解,甚至被欺骗。

2.隐瞒重要交易

主要包括对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担保事项、重大投资行为、重大购置资产行为等的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3.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进行舞弊

债务重组舞弊就是利用重组后产生的收益对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舞弊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根据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进行债务重组,产生一定的重组收益,上市公司经常会在债务重组上做文章。经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将一个公司从亏损变为盈利简直易如反掌。

五、会计舞弊的预防

1.加强道德伦理约束,减少舞弊的动机

会计舞弊本身就是伦理缺失的表现,要加强道德伦理约束,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进而而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舞弊是作为“经济人”的管理层利用正式制度的缺陷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表现,而正式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也就是说,制度永远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对于会计舞弊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经济的手段,还需要伦理的调节,通过道德之手遏制自利,实现“经济人”和“伦理人”统一,从而降低舞弊行为的发生。全面有效的会计伦理系统应该涵盖不同主体的伦理规范。

2.减少舞弊机会

(1)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有效治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本途径,也可以减少无比的机会。一是要逐步转变认为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原则人为设定、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避免的传统思维模式。二是规范会计准则的制订,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不确定事项,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规范不确定性措辞,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范围,以利于减少主观判断的差异。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6日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含义及特征

财务舞弊是指相关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治理层、管理层、员工或者是第三方,为了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在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加工过程中采用违反国家会计制度或者客观经济事实的手段,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等特征。

财务舞弊的特征:(1)财务舞弊的主体。财务舞弊的主体主要是参与经济活动的治理层、管理层、员工及第三方。但主要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隐瞒注册会计师及相关监察部门,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2)财务舞弊的客体。财务舞弊的客体是各种会计数据。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中各种数据的修改和变动,所有数据的变动都是为了在会计报表上显示的数据能够反映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时间较长,金额巨大,财务舞弊行为涉及的范围广,并且舞弊被揭露后影响重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展及影响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展过程。1720年的英国南海公司破产事件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由于该舞弊事件的发生英国国会出台了《泡沫公司除缔法》,之后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民间审计的出现。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财务舞弊造成的。在20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总统哈丁鼓励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的干预,由于缺少政府对企业的管制,会计和审计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有许多企业发行无面值的股票。例如,1925年道奇兄弟公司进行重组时,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仅为8,500万美元,而重组时却按账面价值24,000万美元被收购。美国火柴大王克鲁吉支付股利从来不是靠营业利润而是通过发型一批新的证券取得收入。可见,在大危机前的这一段时间,美国的许多企业必然存在的严重的会计造假舞弊现象。2001年11月1日美国安然公司宣布破产,而安然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是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公司监管制度形同虚设。2004年德隆的瓦解案件,反映出了公司通过利用财务报表造假、关联担保和关联交易等方式骗取银行巨额贷款,挪用上市公司现金。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影响

1、影响公司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运行。上市公司在公司经营状况出现危机或者为了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而对相关的会计资料做“文章”,使会计资料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公司当前的经济现状和公司实力。如果公司长期出现亏损,而会计资料反映公司状况良好,则这样就会出现“泡沫经济”的现象。使得当公司的问题真正暴露时,会使市场经济以及与该公司相关联的利益主体受到严重的伤害,影响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使公司的声誉和市场经济地位受到动摇。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旦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暴露必然会迅速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公司的股价下跌,产品滞销生产难以进行,以及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的抵制,转而销售其他公司产品,从而造成公司品牌竞争力的降低以及公司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减弱,经济地位的动摇。

3、投资市场不活跃,上市公司筹资出现困难。由于长期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最后以致公司破产清算,从而使一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产生一种畏惧感,使投资者难以放心大胆地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不利于资本、证券、股票市场的活跃,市场资本的流通。由于投资者的投资减少,使上市公司在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时,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带来上市公司的筹资困难。

4、使投资者以及关联公司的利益受损。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最终不能维持公司的经营现状造成公司的破产,从而使一些投资者以及与该公司有经济往来的关联公司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一)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不合理的后续计量模式,以及后续支出费用进行不合理的划分。企业在使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对房地产按月计提折旧或者按照无形资产有关规定按月摊销成本,计提或者摊销的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不需要计提或者摊销。因此,有些公司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随意地变更计量模式,控制公司的经营利润。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在持有期间发生的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有的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进行不合理的划分,应资本化的费用化,应费用化的资本化,从而也能实现控制利润的目的。

(二)对技术开发阶段的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的修理费进行不合理的划分。对开发阶段应费用化的进行资本化,或者应资本化的进行费用化。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中改良、单元换新、大修理等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显著提高的后续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进行资本化的费用,进行费用化。而发生的改善、部分换新、日常修理费等应费用化进行资本化,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三)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操纵利润。若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经营状况较好,利润较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则会多计提折旧。相反,当公司经营状况较差时则会把计提的折旧转回,以控制利润。

(四)通过关联担保、关联交易等方式达到舞弊的目的。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实行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的方式,有的公司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由于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在公司之间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者亏损时必然相互掩饰,维护自身的利益。有些公司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给予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公司提供担保,维持公司的经营。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上市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利润低下以及亏损等现象。但是,为了维护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公司与其他各方的合作关系以及公司在外界的声誉,从而采取舞弊的手段,制造虚假的会计凭证来粉饰公司的利润,掩饰公司的内部问题。

(二)外部的经济竞争压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而通过财务舞弊手段来更好地塑造公司的形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立于不败之地。

(三)会计制度、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健全。我国当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舞弊的政策法规,但实际上并不够完善健全。有些政策存在着漏洞,使得一些公司在出现亏损时,或者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利用会计政策中的漏洞来虚增收入利润。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如固定资产的计提方式,存货的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方法。有的公司也对应确认的收入不确认,来减少税收。

(四)公司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虽然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经济运行监督体制。但是,仍未达到完全防止公司舞弊的目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对外公布的,但是在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下,仍然存在舞弊现象。而公司的内部机制也不够健全,上下级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使得公司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会计处理轻而易举的进行财务舞弊。

五、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会计政策、法规、制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对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戒;另一方面应针对当前发生的财务舞弊行为,对会计政策、法规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完善,使欲进行舞弊的人员无机可投,减少舞弊行为。

(二)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从外部方面应加强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达到及时、准确、真实性。公司内部应建立一套上、下级之间严密监督的管理体系,使各层之间能相互监督。监事会的职能要充分发挥,强化监事会监督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检查公司的财务。

(三)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增加审计委员中的专业独立人士。内部审计制度依附于董事会或者总经理或公司内的其他职能部门,这很难形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制约。审计委员中的专业人士增加会减少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概率,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

主要参考文献:

[1]康金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J].财会通讯,2009.7.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3

【关键词】会计舞弊,舞弊手法,形成原因,防范对策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会计舞弊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会计舞弊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成为市场经济的毒瘤。如何识别与防范会计舞弊行为已经成为当代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

会计舞弊的危害性表现在:(1)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2)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秩序;(3)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5)助长个人的行为;(6)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二、会计舞弊的行为及成因分析

1.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2.经济利益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

股票期权、融资、操纵股价、侵占资产等经济利益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为了配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维持股价或使股价达到预期波动水平,往往通过会计舞弊,借助不实的财务信息来达到其目的。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舞弊手段掩盖侵占公司资产。除了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形式违规长期直接占用上市公司巨额款项之外,控股股东或关联方(包括形式以及实质关联方)还常常通过上市公司为其违规提供担保、账外融资等方式变相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为了掩盖“内部人变相侵占公司资产的行经,往往采取舞弊手段隐瞒事实真相。

3.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会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但管理层会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会计舞弊行为的识别

1.从内控测评人手。由于会计舞弊大多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对会计舞弊审计应从企业的内控测评人手,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分析资产质量时应侧重于以下问题:存货在流动资产、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有没有大幅增加,或者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三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较是否过高;企业是否有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亏因素;关联方是否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应重点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以分析企业财务灵活性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确定企业在资产管理效率、财务资产方面的状况。

3.对比企业财务指标水平。企业财务指标水平对比可以参照的标准有经验标准、历史标准和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由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成,也是审计中比较常用的标准。历史标准是以企业某一时期经营业绩历史数据作为标准。审计人员将当前的财务比率与与历史标准相比,可以发现涉及会计报表项目的重大或不寻常波动情况。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发展确定的,能够基本反映同行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查阅相关行业的专业研究刊物、统计报告等了解行业标准数据。通过企业财务指标与上述三个标准的对比,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分析会计舞弊的潜在风险,也非常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审计决定。

四、如何防范企业会计舞弊行为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4

关键词:管理舞弊内部控制制度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近年来管理舞弊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舞弊案件中管理层通过多计资产、虚增收入、虚减费用、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推迟确认和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方式来进行舞弊。管理舞弊的最终后果是扰乱经济秩序,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基于管理舞弊严重的危害性,对其进行研究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舞弊的概述

(一)管理舞弊的含义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将其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按对组织经济利益的影响分为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和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舞弊按实施主体不同分为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管理舞弊一般指公司决策层为谋求公司或个人不正当的经济或政治利益,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造假行为。

(二)管理舞弊的现状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发生多起舞弊事件,上市公司高管外逃造成巨额损失。调查发现,2005年度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企业有84家;因涉及到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有2家已经出具调查报告被公开处罚;被证监会公开处罚及两个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有58家。在对大量上市公司舞弊案件的调查中,发现管理舞弊一般是公司自上而下的“一条龙造假”行为,管理层是绝大多数财务舞弊事件的背后主使,因为管理层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职位往往使其具有逾越内部控制规定、操纵会计记录、隐瞒关联方关系等一系列能力,进而进行管理舞弊。

(三)管理舞弊的方式管理层为了能够取得最大的利益,经常会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舞弊:(1)滥用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在上市公司为高管人员带上“金手铐”的同时,也助长了高管人员利用盈余管理、甚至财务舞弊等方式滥用股权激励的行为。(2)利用内幕消息谋取不正当利益,高管人员利用内幕消息谋利的手段呈现多样化和隐蔽化趋势。(3)选择性信息披露,选择性披露行为往往是不正常证券交易的前奏,如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均以优先获取内幕信息为前提,从而使部分投资者获利或转嫁风险,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导致股票市场丧失公平。(4)强势投资者合谋操纵市场。(5)高管人员辞职套现,高管人员辞职套现主要是为了逃避相关规定,尽快将所持股份变现。如目前创业板市场上众多高管的辞职事件充分说明了高管辞职的目的即为套现。

二、管理舞弊的理论分析

(一)舞弊的三角形理论认为舞弊主要是由压力、机会与借口构成,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压力因子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机会因子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

(二)Gone理论“G”表示“Greed”,即贪婪,但该贪婪已超越了基本义,指道德水平的低下,虽然它属于个人主观方面的属性,但客观的社会价值、道德环境也对它造成影响。“o”表示“opportunity”,即机会,是实现舞弊行为可能性的途径与手段。机会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尽力防范确保这种风险要素低于一定水平。“n”表示“need”,即需要。“e”表示“exposure”,即暴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舞弊被发现、揭露的可能性,二是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及程度。四个要素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就决定了舞弊风险的水平。

(三)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它认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由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组成。一般风险因子是指那些主要由进行自我防护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潜在企业舞弊者进行舞弊的机会;企业舞弊发生时发现企业舞弊的概率;企业舞弊发现后企业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企业舞弊者进行企业舞弊的动机有很多,但大多数与经济需要有关。

三、管理舞弊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监管机制存在缺陷(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惩罚不当。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为管理舞弊提供了契机。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暴露出相关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这为管理舞弊提供了钻空子的条件。如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现行会计原则,产生的预提、待摊、应计项目,常被用来人为调整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以调节虚假业绩。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经济项目,而现行会计政策不能满足这些经济事项的核算需要。在此情况下,企业使用会计政策时可能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如以造假名噪一时的蓝田股份,后来演变成St生态(股票代码:600709),其利用会计准则中税收返还的漏洞,虚增资产998万元,从而使2002年下半年扭亏为盈,并于2003年1月摆脱被停牌的状态,重新恢复交易。尽管会计法的修订使得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加大,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管理舞弊被查出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查出,对舞弊者的处罚也不足以警示后来者,而未被查出获得的收益则相当可观,于是违法行为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管理者甘愿铤而走险,管理舞弊的现象因此屡禁不止。(2)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根据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通常由董事会按照法定程序,在经理市场上通过考核录用公司经营者。而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提供、监督与考核经理能力与业绩的经营者市场,在国有大中型公司中,经营人员大都由作为所有者的政府部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录用方法选拔产生,这使得经营者的形成机制失常。另外,企业和市场都缺少对职业经理人有效的约束机制,企业内部只注重对经理人的政治约束,道德约束和员工约束,不注重合同约束。而职业经理人市场也缺乏对经理人的声誉约束。由于外部监督机制存在种种缺陷,一旦管理者具备舞弊动机,便可凭借其权利和对制度缺陷的了解完成舞弊活动。外部监督体系的缺陷给管理者提供了舞弊的机会。(3)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公司管理者经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选择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信息未公开披露之前,向特定人士或特别类型人员披露有关重大信息的行为,通常包括时间、内容和对象等特定因素,信息选择性披露能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甚至引起股票市场的股价异常波动。高管人员直接负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天然地享有信息优势。为了自身利益而进选择性信息披露,选择性信息披露的对象通常是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机构投资者、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特殊投资者。通过选择性信息披露,从而使部分投资者获利或转嫁风险,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导致股票市场丧失公平,达到管理舞弊的目的。

(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都是由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组成,一方面表现为管理者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贯彻和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控环境在管理者和企业文化两个环节都存在缺陷。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培育重视不足。尤其是在管理、控制的每个环节中,不注重对企业文化的优化和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没有最终形成一种企业文化,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内部人控制”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的利益偏好时,会计核算和监督不是以兼顾利益集团为核心,而是以经理人为核心。会计不在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内部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得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控制权,财务报表由内部人来编制,成为内部人滥用控制权的工具,必然会在需要时选择舞弊。(3)内部控制监管不利,内部审计弱化。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没有相应部门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不能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督促和修正。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持续性程度不够,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现阶段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要么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要么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且在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的责权利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双方容易互相推诿,不能很好的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三)激励机制存在问题(1)激励机制不相容。由于公司契约具有不完备性的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契约存在“漏洞”,便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委托人和人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由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他们的效用函数通常不一致。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消费。委托人通常寻求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在委托――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法权威,获得了一种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剩余索取者即所有者或公司董事会往往无法控制公司,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的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观察和监督,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实施舞弊从而提供了条件。(2)无风险报酬激励机制存在缺陷。无风险报酬激励工具是基于管理层本人素质及所任职工作岗位等过去事实因素而确定具体数量的激励工具,无风险报酬激励机制缺乏灵活性,其激励数量的多少不能随管理层当期行为表现及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变化而调整,而且这类激励机制无法统一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出资人利益,从而可能使管理层不再关心企业的利益。另外,在激励数量基本不变的工资制或个人收入固定的年薪制情况下,管理层如果感到自身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满足,他们可能会为了谋取私利而采取一些不正当行为。(3)短期激励工具存在缺陷。短期激励工具是基于企业目前实际经营状况与结果等“现在”因素而确定具体数量的激励工具。管理层过于重视公司经营的短期结果与指标,容易促使其更多地关注于自身利益,以及为取得利益发生的行为对企业经营及表现的短期影响,导致管理层更加务实地关心公司的短期业绩与表现,而较少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公司潜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行为出现短期化的趋势,如推迟公司正常的支出,而尽可能提前反映公司的销售行为。一旦管理者发现不良业绩会对其收入造成威胁时,即感觉到“压力”的存在时,就有可能产生舞弊动机。

四、管理舞弊的治理

(一)建立对管理层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1)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是缩小管理舞弊空间的重要手段。为此,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并颁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目前的重心是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并加大相关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否则,再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也是枉然。改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违规收益与成本之间失衡的状况,提高惩戒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成为约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违规行为的重要因素,完善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处罚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实施非处罚性监管和强化司法审判两方面:(1)实施非处罚性监管措施,有效提高处罚威慑力。完善非行政处罚性体系,使用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责令暂停履行职责、暂缓受理申请等方式,可以对高管人员的失信和违规行为做出快捷反应,有效弥补行政处罚或司法审判程序复杂、进程缓慢、取证困难等不足。②提高诉讼可能性,强化司法审判对高管人员的约束力。因此,完善以司法救济为特征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借鉴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建立民事诉讼,集团诉讼、衍生诉讼等机制,建立有伤害、必有救济的司法体系,强化投资者民事诉讼权。具体来讲,通过引入司法诉讼机制,提高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违法行为进行司法审判的效率,从而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对管理舞弊行为严重的上市公司应依法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遏制管理舞弊行为的危害;引入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以法律手段使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受到严厉惩罚;从法律上赋予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舞弊行为主体提讼、申请赔偿的权利;从立法、执法方面强化处罚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2)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迫切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规范有效的经理市场不仅是建立经营者市场竞争选聘机制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国企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真正创造出管理决策层能上能下的公平竞争环境的必然要求。在建立和规范经理市场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经营者职业声誉机制的建立。建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诚信体系和不适当人选制度。通过建立、完善诚信档案,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诚信监管,将失信和违规高管人员列入不适当人选,不适当人选制度成为高管人员“经济身份证”上的污点,有利于提高高管人员的违规成本,进而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信誉机制可有效的对职业经理人的舞弊行为进行约束,一旦由于舞弊导致声誉下降,职业经理人在市场上便失去竞争力,很难在被其他企业聘任。在企业内部,企业一旦决定聘用职业经理人,就必须签订非常详尽的工作合同,该合同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技术专利的保护、核心竞争力的保护都要体现出来。(3)完善高管人员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高管人员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保证之一,应该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信息披露制度,对信息披露的对象、范围、时效性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强化对股价异常波动与信息披露联动关系的调查与处罚,加大对选择性信息披露的调查与惩处,清除内幕交易滋生的土壤,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建立统一的平台,详尽披露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信息,持股变动状况、任职状况、违规受罚情况、离职后去向、与大股东关系等,以便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知情权,为投资者通过直接投票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创造条件。

(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加快管理者的职业经理化进程,引入对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考核机制,实行持证上岗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这无疑加大了经营者发生道德风险和做出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因此,强化管理层的品行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管理层品行档案,也是预防舞弊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健康的企业文化,应该重视“人为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建设。“人为”是指每个人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为人”则更进一步要求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大家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培育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更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强大凝聚力。(2)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监督与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对内控的总体效果进行监督评审,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内审机构应该直接设在董事会之下的审计委员会。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

(三)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1)要明确激励的方向。由于薪酬通常是个体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当今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它往往被用来作为对经理人激励的方向,并据此来设计激励制度。所以,管理层薪酬结构的多元化是当今激励机制的一个典型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管理层股票期权等风险收入机制的形成。在股票期权这一激励制度下,管理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被很好的统一起来,以股价表现为基础的风险报酬完全成为激励因素,激励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薪酬结构应更多关注多元化,就是要把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手段和原有薪酬激励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2)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规性监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应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控制度为前提,否则容易演变成高管人员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这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国有上市公司显尤为突出。明确实施股权激励的要素与标准。建立一套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动态、科学的考核体系。激励要素包括:股票价格确定、审批机制、股票来源、独立财务顾问的聘请以及信息披露要求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存在行权条件过于宽松、行权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建立股权激励非法所得返还机制。如果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财务舞弊行为取得的股权激励收益被监管部门处罚,即使财务舞弊行为已经过较长的时间,也应由上市公司追缴或由监管部门罚没这部分不恰当的股权激励收益,以便抑制高管人员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而产生的舞弊动机。

参考文献:

[1]付光武:《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类型及审计对策》,《当代财经》2003年第9期。

[2]赵世君:《审计职业界失职的成因及对策》,《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手段

1引言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会计舞弊行为是指管理当局通过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数据,或不实陈述企业经营活动状况等手段来欺骗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达到自身不合法需求的一系列犯罪行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市场与经济的稳定性,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行为尤为严重。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行为的研究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意义。

2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2.1利润舞弊类型

利润舞弊又可以分为多种舞弊形式:一是虚增利润,主要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减少准备计提、亏损挂账、关联方交易等方式来提高经营业绩;二是虚减利润,主要通过推迟确认收入、增加准备计提、使用加速折旧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达到避税的目的;三是巨额利润冲销,主要通过一次性将积压存货、坏账、闲置固定资产等资产作为损失处理,以回避新任经营者的业绩责任。

2.2资产负债表舞弊类型

对资产与负债进行粉饰也是财务报告会计舞弊的主要方式,这之中也分为多种舞弊方式:一是高估资产,通过虚构资产交易业务、为资产评估编造理由等方式来争取外部投资,或便于在股份制改革中获取更多利益;二是低估资产,主要通过隐瞒或有负债或将负债隐藏在管理企业中的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以获取银行贷款或其他筹资。

3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分析

3.1内部原因

在企业内部方面,出现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谋取个人利益,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虽不够完善,但上市公司管理层人员大多依照这一模式招聘,因此,管理层人员也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因此,在经营业绩不佳或管理层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报酬时,往往会通过财务舞弊来达到目的;二是为了应对ipo阶段的审核压力,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为了通过ipo审核,或为了获取高额融资,会利用投资者不熟悉企业信息的优势来粉饰财务报告;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三会一层的议事规则,但是由于委托问题或二职合一的问题存在,使得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给了财务舞弊一定的可乘之机。

3.2外部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会计准则无法约束准则之外相关事项,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无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进行预测,因此也无法进行约束,这是大部分法律法规和准则都存在的问题;二是舞弊成本较低,目前国内虽然一再强调要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但在查明舞弊行为后所进行的处罚也以经济惩罚或行政处罚为主,当上市公司认为财务舞弊谋取的利益要超过舞弊成本时,依然会铤而走险;三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因雇佣关系的影响而大大削弱,同时会计行业的内部竞争也使得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会因争取更多客户而产生与客户合谋行为。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对策

4.1公司自身层面的治理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首先应从内部入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公司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对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核心地位,确保内控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应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构建和谐的高层关系,加强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健全的公司会计制度,明确内部会计机构的岗位分工与相应职责,确保权责分明与职务分离,同时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水平的培养,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此来保证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2中介机构层面的治理

中介机构是证券市场稳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会计舞弊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介机构层面的治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施行:一是加强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对于保荐机构而言,应以保健项目质量为核心,对于审计机构而言,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二是提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道德水平,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道德水平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的规范性。

4.3政府机构层面的治理

政府机构层面的治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二是完善地方政府监督体系,除了证监会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外,地方政府也应当对辖区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三是提高财务舞弊成本,制定舞弊行为追责制度,严惩团体造假行为,加强执法力度。

5结语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背景下,真实可靠的信息是提供市场效益的基本前提,所以,无论是从监管层面、企业经营层面还是资本投资层面,都应坚决抵制和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企业自身应加强内控监督力度,中介机构则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只有多管齐下、协作监督,才能真正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J].商,2016(35).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6

关键词: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审计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各种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因此,针对财务舞弊行为的相关问题研究已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及长远发展,必须对财务舞弊现象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

1财务舞弊的研究背景。

财务舞弊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会计信息的失真既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会对相关机构和人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肆意泛滥,不仅破坏了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还引发了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证券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得实施以及有关制度的推出,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针对上市公司的现状及未来变化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财务舞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财务舞弊的现状。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仅有数十年发展,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却不断发生,一些财务舞弊大案的发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2001年起至今,中国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共313起,平均每年35起;市场禁入决定自2006年起共73起,平均每年18起。自2009年起至今,证监会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3起,市场禁入10起,罚款金额共计3954万元。单从被处罚公司的数量上看,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演越烈。财务舞弊问题一直是财务工作的一个顽疾。在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财务舞弊或许会成为一些公司的“救命稻草”。财务舞弊伴随着会计行为就一直存在着,由于早期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较少,所以那时的财务舞弊危害性不大,也就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形成,社会群体的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财务舞弊的危害性,意识到规范财务行为的重要性。为此,应缜密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研究治理的策略。

2.2财务舞弊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作为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在维持其相关利益、发展其合作关系、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就成为财务报告自身作用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上市公司为了从资本市场得到更多的利益,想方设法对财务报告进行包装,所用手段也越来越多,使得财务报告反映出的企业经营状况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在误导投资者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存在了重大的财务风险。分析舞弊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财务舞弊的指标主要体现出以下问题。

2.2.1现金与利润数据悬殊。

很多上市公司净利润很高,而现金流量为负值,这时的净利润实际上是一种有潜伏财务风险的纸面利润。

2.2.2虚增本期收入。

有些上市公司利润并不是通过其主营业务形成的,而是利用其他一些投机行为得到的,其中很大部分是股票、证券收益和其他一些营业外收入。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得到短期利益,配合庄家隐瞒费用和支出,虚增本期收入,为使利润总额在某个时期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市公司会在报告日前做出一笔假销售,人为制造收入,再于报告日后退货,将成本费用计入待摊科目,降低本期成本。

2.2.3高额应收款虚增利润。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大多数行业已进入买方市场,赊销行为普遍存在,而应收款作为一个收入项目因其自身的波动性也给上市公司虚增利润带来的一定的可操作性,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在某个时期做出账面利润,可以通过与关联企业的巨额赊销来增加销售量,从而操纵利润。

2.2.4利润调节手段层出不穷。

有的上市公司通过虚增应收款来增加利润,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将巨额重组费用从当年费用中一次性扣除来降低当年利润。

2.2.5会计政策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不尽完善的会计政策也给企业的财务舞弊提供了可趁之机,有些上市公司利用一些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如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来操纵利润。

2.2.6关联交易的普遍运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联交易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经济现象,正常的、健康的关联交易可以促进关联企业的良好发展,但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关联交易往往存在着不正当因素,关联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来虚增收入,降低费用,尤其是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不公平交易,更会虚增上市公司的账面利润,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财务舞弊的识别与解决策略。

3.1财务舞弊的识别。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在曝光之前,通常会伴随一些征兆出现:①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第三年的经营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面临退市的威胁,或者是费用的增长速度比收入的增长速度快,持续的经营亏损状况使得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敌意收购的威胁;②存在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或极为复杂的交易;③虽然账面表现为盈利但却入不敷出,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年出现负值;④公司的董事或管理层成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⑤全行业出现亏损或行业竞争过度,或者是整个公司行业不景气;⑥公司管理层经常变动,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或是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等。鉴于这些征兆,应从以下几方面识别并防止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

3.1.1分析主营业务所占利润比重。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时,要着重分析主营业务占其总利润的比重;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所示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由此来判断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渠道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存在通过其他收入项目来增加利润的现象。

3.1.2判断经营业绩的真假。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应注意公司的生产车间是否正常生产、主要生产设备是否严重闲置、存货数量增减等现象。如果报表反映出的经营状况与实际情况变化不符,说明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就存在着作假的可能性。应关注资产负债日后有没有大批量的退货,并查明这批退货是否为年末集中“销售”的部分;通过检查可疑的记账凭证、发票存根、账簿记录与发运凭证来查明已入账的收入是否在相同期间已开具发票并且发货,从而识别公司是否有虚假的经营业绩。

3.1.3审查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项目因其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成为上市公司报表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应当引起投资者的特别关注。在分析报表时,如果发现虚拟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过大,或者是变化速度过快,则表明该公司有可能利用虚拟资产来操纵利润,所用的手段包括虚拟资产多计少摊等,一旦发现出现这种情况,就要重点注意报表附注中关于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政策,检查虚拟资产明细账,找出本年度增幅较大及未予正常摊销的虚拟资产,作出正确的判断。

3.1.4分析资产减值准备。

一般而言,在分析财务报表时,连续盈利且在短期内有融资计划的公司往往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不足,而业绩不佳面临亏损或退市的公司又往往会提取数额过大,因此对于这些经营状况面临重大变化的公司,要将其计提政策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科学合理。

3.1.5分析现金流量。

利润的质量的判断,是通过将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若企业的净利润长期高于现金净流量,那就意味着与高于现金净流量的净利润相对应的那部分资产有可能属于虚拟资产,公司很可能存在报表虚假情况。

3.1.6审查关联交易事项。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所获得的利润大多都体现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利润”和“财务费用”等具体项目中。应通过计算各个项目中关联交易所产生的盈利额占该项目总额的百分比以及此类项目所占企业利润总额的百分比,由此来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方企业的依赖程度。同时,还应向其工商部门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材料,包括验资报告、股权转让备案登记资料等,另外还需特别注意控股股东的工商登记资料,了解其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以有效识别出利用隐性关联交易编制虚假报表的行为。

此外,要仔细辨别差错更正,以防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应对故意混淆财务舞弊和财务差错的行径加强监管,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会受财务舞弊者的侵害。

3.2财务舞弊的解决策略。

3.2.1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民事诉讼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舞弊成本。

通过对舞弊企业的经济惩罚,一方面可以补偿投资者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本,遏制其违法冲动,提高对财务舞弊者的震慑力。另外应加大对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由于目前的行政和民事处罚虽对财务舞弊者形成了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应当加强对财务舞弊者的刑事惩罚。

3.2.2内外结合防范舞弊。

必须多管齐下,内外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因利益驱使导致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①建立其相应的监控机制对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必须严惩不贷,不能有丝毫放松;②提高相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③全面、及时、准确的沟通信息,尽力避免信息不对称;④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制度。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经常是围绕新发和增发股票而滋生的,因此证监会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应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对公司各项会计指标进行全面考核,最大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

3.2.3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留有较多的选择空间,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准则和制度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规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可靠性,从根本上杜绝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

的分布情况,对那些缺乏分类知识、不懂图书排架、不能将图书归位的读者加以辅导,减少乱架现象。②帮助和指导读者学会使用计算机检索,主动帮助读者查找难查的图书。对读者提出的常见问题及时给予答复,对读者不清楚的事项及时解释,协助读者尽快地找到所需要的书籍,节省读者的时间;③指导读者取书轻拿轻放,不要的图书放回原架位或放在指定位置再由老师放回书架;④对于违章读者,批评要适当,还要注意场合。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而是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针对读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从而自觉抵制各种不道德借阅行为的发生。一般来说,只要事先将后果向读者讲清楚,要求读者严格按照规定借阅图书,读者是能够做到的。

4结语。

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解决图书的乱架问题,是评价开架借阅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是图书馆由闭架到开架过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更新观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馆员思想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式,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志臣。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的探讨[J]。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舞弊 危害 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什么是会计信息舞弊?有关舞弊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所作出的阐释:“舞弊是一种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它以诱使他人丧失有价值的财物或法定的权利为目的。”这一定义为国外定义会计信息舞弊的蓝本。朗文词典的定义也颇为相似:“舞弊是利用欺诈的手段获利的一种行为,该行为可能受到的制裁。”由此可见,从一般意义上来定义的会计信息舞弊,通常包括欺骗性、秘密性、危害性和目的性等。

一、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

近十年来,我国会计信息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现象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从深原野、东方锅炉、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麦科特,直到银广夏、东方等公司的舞弊案,各大案、要案频频爆发,加上一些无法统计的案例,会计信息舞弊已经激起千层浪,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从1999年开始,财政部先后进行了4次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公布了8份公告,抽查结果发现,从酿酒业到外贸、电信、汽车、机械以及医药、纺织、民航、冶金、石油石化,无不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舞弊问题。

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是市场中履行包括管理人员报酬计划在内的诸种契约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越,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的危害。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离不开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通过财务会计予以反映,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管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便于企业预测、决策与规划未来。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映生产成本的会计信息;赊销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反映顾客以往付款情况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虚假,企业管理当局势必难以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长此以往,必然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据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指导整个经济工作;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据以作出决策,以决定买进、卖出或保留企业的股份;贷款者据以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应要求何种担保或者条件;雇员据以确定企业的目标是否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企业能否稳定发展,对自己是否有充分的吸引力。如果这些决策都是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必将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并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相关政府部门以此作为税收、资源配置的依据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会计信息舞弊必将带来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会计信息舞弊虽然有着奉命行事的因素,表面上是为生存所迫,其实作为直接职能部门的专业财会人员,则是职业道德沦丧的表现,而一旦丧失职业操守,无疑将是自绝生计。我国上市公司包装成为“伪装”,“企业编造,会计师事务所视假为真或串通作弊”的情况比较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这是会计行业的大忌,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行业将毁于一旦。“不做假账”尽管只是会计师最起码的操守底线,但却显得份量很重。舞弊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大毒瘤,严重影响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4.对证券市场的危害。在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调节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全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绩优股神话破灭的故事。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夏,大量的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于不顾、肆无忌惮的会计信息舞弊行为使我国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冲击,投资者的信心备受摧残。企业会计信息舞弊会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导致证券市场上严重的逆向选择,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驱逐效应循环下去的结果只能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土崩瓦解。

二、会计信息舞弊的因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表现为投资者不能象经营者那样及时地、充分地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经营者的行为,使其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企业管理当局存在舞弊动机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为其操纵契约中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管理当局凭借自身对公司的管理权威,即因为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专门知识从而在有关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占有及公布上享有的信息优势,可以借助舞弊等手段实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良意图,会计操纵成为现实。

2.公司治理结构失效。公司治理结构是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畸形直接导致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关系的扭曲。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成为作为预防和发现企业会计信息舞弊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控制因素———公司治理结构失效的根源所在。在这种内部控制弱化的情况下,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管理当局的行为加以约束,必然为其舞弊动机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可以认为,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失效或者部分失效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出于业绩考核。古今中外,大多数报酬计划都是通过数字即盈利来衡量管理业绩并对之进行奖赏的。我国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也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完成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投资回报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等。这些财务指标的,都离不开会计数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进行披露,不但关系到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情况,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企业经营者会计期间经营业绩的认定,从而到经营者职务的升迁、薪酬的提高等等。为了达到业绩考核出成绩,企业就会对会计信息人为地进行调整,以使企业财务报表更“好看”。

4.为了发行股票及配股。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同时,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绩优股”形象,企业在改制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但每年应不低于6%.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便成为企业的“生命线”,那些达不到条件的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粉饰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信息舞弊。

5.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众所周知,在市场条件下,银行等机构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金融机构给企业贷款往往热衷于“锦上添花”,越是现金流量好、经营效益好的企业,金融机构越盯得紧,越想让企业贷款;而真正急需资金的企业,因为现金流量不佳,经营效益不理想,金融机构就越不想贷款,担心资金的回收,不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因此,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也经常对会计报表进行乔装打扮,编制对其有利的会计报表。

6.减少纳税。,很多企业想尽办法减少纳税。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为了少交营业税就少计收入,将收入长时间地挂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中;为了少交增值税就将企业应视同销售行为涉及的金融不计入应纳税额;为了少交所得税就少计收入多列支出等等。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基于资金筹集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候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三、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防范对策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培育合格的交易主体的基础,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有效生成的基础。我国现有产权制度主体的缺位是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会计信息舞弊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会计信息舞弊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督的职责。同时适当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现代企业,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而契约的不完备给会计信息舞弊提供了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契约的一方管理当局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出现会计信息舞弊等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所难免。因而,会计信息舞弊的预防,首先需要完善对管理当局的权、责、利作出规定与安排的公司治理结构,它是会计信息生成的直接内部环境,不恰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诱发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在有效运作的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公司良性运作的基础。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董事会;(2)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5)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3.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最根本的外部规范之一,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利益关系者行为的基本依据。、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真实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它可以消除舞弊行为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的舞弊留下了空子,也增加了舞弊审查和认定的难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舞弊行为能够逃脱投资者和监督者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披露制度在相关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蒙蔽投资者。因此,建立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以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质量要求为准则,制定科学、有效的披露制度,改进信息披露的、确定信息披露的标准、并加大对虚假信息者的惩罚力度,消除制度性缺陷引起的舞弊可能。

4.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5.加强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一个含意较广的概念。它既包括政府对游戏规则的制定,也包括政府对违规者的惩罚机制,具体可以落实到法律制度上。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带有强制力及处罚权的硬性的约束机制,会对理性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它会在短时间内影响舞弊收益与舞弊成本的对比关系,因为这种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对行为主体形成的威慑是显形的、外在的。在监管措施严密、执行有力、处罚到位的情况下,会有效遏制行为主体对违反监管政策的那部分利益的追求,因为在他们看来,与这种利益伴随的风险过大,以至于不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6.道德环境的重塑。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相比,具有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特点,同时,道德约束的效力经常而持久,无时无刻不对行为主体产生作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力量,而不带有消极制裁的意味。在治理舞弊的各个层次中,只有道德约束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起到作用,这是任何刚性的治理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呼唤诚信的回归,培育一个与市场经济运行相符的社会道德环境,是治理会计信息舞弊的最终目标之一。

1.邓伟强。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对策。注册会计师,2002(12)

2.王乔,章卫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会计,2002(12)

3.李爽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8

舞弊就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层、第三方或者职员运用欺骗方式获取非法或者不当利益的一种行为。财务舞弊的主体是企业或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具有故意性、信息失真性、欺骗性、目的性及危害性,结合舞弊审计实践,财务舞弊又呈现动态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新特点;上市公司或企业的财务报告是财务舞弊的对象;财务信息失真是由财务舞弊导致的,从而将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2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以及传输的权威标准,对于增强我国会计核算规则的顺应性,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质性趋同”是新时期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实现的。

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危害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新会计准则,较好地实现了准则的特点———趋同性。但是,任何准则的完善都是有弊端和缺陷的,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情况,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但是这也会给财务舞弊提供机会,扩展了一些新的舞弊空间。

3.1限制上市公司的发展财务舞弊在管理层方面会导致相关管理事务不能被正确决策,在财务信息方面则是破坏了它的准确性,而且公司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同时,财务舞弊通过所获得的短期利润会助长管理层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层丧失工作斗志,相关员工没有工作的热情,上市公司内部的激励体制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3.2降低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证券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之一。在资本市场上,评定投资的回报率以及安全性需要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情况而定。可见,作为证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财务报告是至关重要的。证券市场规则的破坏是由财务舞弊所生成的财务报告引发的,会导致市场的波动,促使其应有价值与股价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偏离。长此以往,证券市场该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必将弱化,将危及证券市场的有序进行、正常发展。

3.3降低了会计行业的整体信用会计从业人员公正的形象会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削弱,会计信息的公信力会被损害,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则会被其影响。如果在上市公司内部有财务舞弊,将会被看作短视行为,是不顾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行为。短期提高经济效益则是运用非正常手段,一方面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一定会对会计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可见,会计行业的大忌是财务舞弊。

4审计上市公司财务预防舞弊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4.1优化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评价机制,建立上市公司管理层期权激励体系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财务舞弊大多与业绩评价有直接相关,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个人切身利益与业绩高低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做出关联交易、虚假投资、虚构业务等舞弊类事件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评价做出了定性的规范,指明了评价机制的优化和完善方向———要尽可能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多种层次和多个角度的评价,要在评价机制中添加非财务的考核指标,要倡导高级管理层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到良好契合,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全面而真实的评价,制止个别高级管理人员为了短期利益而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将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纳入到新会计准则的有效调节之下。市场经济鼓励个人通过自身高附加值、专业性的劳动来实现自身利益和收益的提升,管理层是上市公司的中枢和核心,上市公司管理层绩效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现实运行与长久发展,作为上市公司应该建立起针对管理层的激励体系,以收入的增加、福利的提高来确保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和绩效。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股票这一手段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当前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股票类的期权激励方法,即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做出股票期权的承诺,这样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对期权股票的获得来取得自身的利益,而上市公司可以在管理层更为出色的工作下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这种激励体系的关键在期权,这就会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短时行为,同时也可以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舞弊现象起到根本上的遏制作用,这一做法不但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时也能够实现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共赢。

4.2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规范和处罚是保证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正常开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规范是从日常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控制,而处罚则是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罚具有惩戒的作用。在新会计准则条件下,更应该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高压态势,利用经济制裁、刑事处罚和资格取缔等措施,让舞弊者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强制的手段制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产生。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金额,可以利用《会计法》中对处罚的规定,采用按比例处罚的方法,增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违法成本,这有利于实现对舞弊的警示作用。同时,可以根据《会计法》的精神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人员处以相关资格和资质的降低和取消处理,这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讲无疑具有重大的震慑作用。此外,要建立起整个社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正确舆论环境,通过舆论监督和环境诱导帮助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建立起自觉抵制舞弊的思想,从内在与外部两个环境建设中,做到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

4.3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相关人员素质培训无论是上市公司财务的实际工作,还是新会计准则的执行都需要上市公司财务和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实际情况,在结合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财务相关人员展开教育与培训,建立固定的教育结构和特定的教育模式,聘请专业的讲师,不光培训专业的能力,更要培训专业的财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考察机制,严格筛选,强化上市公司财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从建立规范的制度开始,打好基石,使财务人员风气清廉,为杜绝财务舞弊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高发人群要做好职业道德和诚信思维的建设,以牢固的职业道德底线和过硬的财务专项素质来预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

5结语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9

关键词:会计舞弊委托有限理性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会计舞弊比比皆是,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给会计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许多人从会计、证劵等多个角度对会计舞弊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对会计舞弊进行识别的方法和模型。现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对会计舞弊的动因、机制进行分析,为会计舞弊的治理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一、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会计舞弊属于舞弊的一种,因此国外将舞弊动因理论应用于会计舞弊规范研究中,形成了以下四个主要的会计舞弊动因理论:(1)冰山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会计舞弊应该从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去考察。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只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发现的,只是会计舞弊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舞弊的行为由于具有其主观性、个性化,总是被可以隐藏起来。结构和行为就像是海面上漂浮的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部分(结构)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行为)往往更加庞大而不易发觉。外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上的漏洞,还要更多的关注被隐藏起来的个体的行为。(2)三角形理论。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产生舞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albrecht进一步研究认为舞弊是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舞弊压力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六种:包括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舞弊机会存在与否或数量的多寡,还进一步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规范舞弊行为的法律系统;该职位所属的行业性质及其在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涉足该领域各种力量的强弱。舞弊者常用的藉口有:法律条文本身含混不清,被人曲解利用;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也是被迫的,无可奈何;我们只是为了暂时渡过困难时期;没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凭自己的贡献应获得更多的报酬;我的出发点是为了一个很好的愿望等。因而,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既要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消除舞弊机会,还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压力”和“藉口”。(3)gone理。bologua等人在1993年提出了gone理论。该理论认为,舞弊由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gone理论实质上表达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既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有机会,并被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舞弊。gone理论中“贪婪”和“需要”与行为人个体有关,“机会”和“暴露”则更多与组织环境有关,这一点与二因素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与三角形理论比较,四因素论把舞弊的动机解释为需要,把其道德价值取向解释为贪婪,并且增加了一个“暴露”因素,认为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大小以及被发现和揭露后的惩罚强弱将会影响舞弊者是否实施舞弊行为。(4)风险因子理论。bologua等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风险因子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treadwaycommittee(1987)提出了著名的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该理论建议任何组织实体可以通过下列四道防线来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加比赫拉·瑞扎伊(zabihollahrezaee)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认为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包括逃避纳税、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提高股价并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获取上市资格或避免退市风险、掩盖资产滥用的事实、隐瞒管理上的失当行为。他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无效是导致会计报表舞弊的主要原因。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我国对于会计舞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蒋义宏(2002)主持九五财政部重点课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分别从会计报表粉饰问题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入手,对虚假会计信息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刘峰(2003)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陈汉文研究表明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李东平(2001)等研究了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关系等。随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业绩操纵问题己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有效运行。蒋顺才、刘雪辉和刘迎新(2004)会计信息披露的最优水平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

二、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

(一)委托理论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所有者对企业进行着直接的管理。但是随着资本的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所有者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精力、时间、相关知识、管理能力的局限性的限制,不得不将企业交给他人代为控制和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关系由此产生。在委托关系中,用于私人信息或者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被称为“人”,不拥有私人信息或者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则被称为“委托人”。由于委托人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关系的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初的委托理论的模型是静态模型,时间被作为一个常量存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委托关系不可能是一锤子买卖,随着时间推移,委托关系势必会出现终止、变更等一系列变化,因此委托理论的模型演变成了动态模型,主要的四个模型是:重复博弈的委托模型、人市场声誉模型、棘轮效应模型、强制退休的模型。下面仅论述前三个模型。伦德纳(radner,1981)和罗宾斯泰英(rubbinstein,1979)使用重复博弈模型证明,如果委托人和人保持长期的关系,贴现因子足够大(双方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帕累托一阶最优风险分担和激励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长期的委托关系可以更有效的处理激励问题。国内外的实证研究都曾有人将公司高层的任期作为变量,coso(1992)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现,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任期比非舞弊公司短;beasley(1996)运用logi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会计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国内相关文献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由此可见,作为监管角色的独立董事起发挥抑制舞弊作用的程度和其任期的长短是有一定关系的。独立董事的频繁更换往往意味着舞弊风险的增大。在人的行为很难、甚至无法证实,显性激励机制很难实施的情况下,长期的委托关系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利用“声誉效应”(reputationeffects)。伦德纳(radner,1981)和罗宾斯泰英(rubbinstein,1979)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这种情况。法玛(fama,1980)在其研究强调人市场对人行为的约束作用。他将经理人市场价值的自动机制称为“事后清付”(expostsettlingup)。他认为,在竞争的市场上,经理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从长期来看,经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即使没有显性的激励合同,经理也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因为这样做可以改进自己在经理市场上的声誉,从而提高未来的收入。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82)模型化了法玛的思想。虽然该模型是在一些特殊情况(经理人是风险中性,不存在未来收益贴现)下建立起来的,但它证明了声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问题。并且,它还说明努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因为随年龄的增长努力的声誉效应越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是年轻的经理越是努力。声誉模型告诉我们,隐性激励机制可以达到显性激励机制同样的效果。从声誉模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认识:一是建立完善有效地人市场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往往采取的是行政委派的方式来任命企业高管,使得人市场机制完全失效,事后清付往往可以通过平级调动来避免,因此会计舞弊就会变得肆无忌惮。市场机制的缺位成为了滋生会计舞弊的政策温床和避风港。二是在对成长中的人进行激励时,应当将声誉这一隐性激励包含在内,从而降低会计舞弊风险的同时降低成本,使得委托人和人的效用函数能在更低水平相切。由于委托人将同一人过去的业绩作为标准,而过去的业绩与经理人的主观努力相关——人越是努力,好的业绩可能性越大,自己给自己的“标准”也越高。当他意识到努力带来的结果是“标准”的提高,人努力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种标准业绩上升的倾向被称为“棘轮效应”:。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和ricart-costa(1986)研究了相关的问题。在他们的模型里,经理和股东之间风险分担存在着不一致性。原因是经理把投资结果看成是其能力的反映,而股东把投资结果看成是其金融资产的回报。人力资本回报和资本回报的不完全一致性,是股东在高收益时,认为是资本的生产率高,从而在下期提高对经理的要求。当经理认识到自己努力带来的高收益的结果是提高自己的标准是,其努力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同样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棘轮效应会弱化激励机制。这一理论对于绩效审核标准有着深刻意义:股东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资本回报率上,应当将人力资本回报和资本回报相结合,综合衡量评价经理人的工作成果,单纯以增长率为衡量标准只会增加经理人的压力,因此提高舞弊发生的概率。

(二)有限理性

古典决策理论基于“完全理性”假定认为决策者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绝对理性的“经济人”,而herbert.a.simon教授认为:决策者应该是“管理人”。管理人与经济人有两点不同:第一,经济人寻求最优,即从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中寻找一个最优的,或者说是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进行最优化选择;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即在一定环境中寻找一个符合要求或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而无需对所有的方案都进行评价和选择。第二,“‘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认为,他自己头脑所感知的世界,是对真实世界作过重大的件化处理后所得到的一个模型。”管理人具有的是有限理性,西蒙教授在书中指出:“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信息使用者总是自己的评价标准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而这一评价标准往往是”有限理性“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一些财务指标,如净利润、市盈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信息,财务指标走低的公司并不一定意味着经营状况的恶化,譬如成长型公司。使用者只关注于这些数字而不关心其产生的过程,管理层就不得不投其所好,努力使报表看起来状况良好。当盈余管理已经不足以达标时,会计舞弊便悄然发生了。编制报表的管理层本身就是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公司股价、管理层的薪酬、升迁、能否保住工作等敏感问题,恶劣的经营状况有可能导致公司无法进获得融资、上市公司这一壳资源被剥夺的状况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层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或者受经济大环境所累,往往会采取会计舞弊这一简单有效的途径,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内部人控制理论

“内部人控制”理论是在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时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教授创立,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中介绍了这一概念,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内部人控制”是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内部人员(主要是管理层)在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一种经济现象。这个理论主要论述的是处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依据青木昌彦的观点,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公司可以经由有效的外部市场机制去实现对经理层的约束。但是对于经济转型国家而言,政府放松对企业的控制,使市场经济制度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可是相应的政策、管理体制却一时难以跟上,结果,使得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被“内部人”所掌握,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即所谓的“冰棍现象”)、损害企业职工的利益,甚至将企业拖垮。在我国内部人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产生的:一是政府放权让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以及利润留成;二是企业组织形式转型,建立股份制公司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三是通过自发性和非正式的私有化,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引发了诸多会计舞弊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最根本原因是产权不完整。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往往存在多层委托关系:全体人民——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企业管理层。这一委托链条越长,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就会加深。全体国民是企业资产的法定所有者。但是,由于财产归全体人民所有,任何个人都不独立、直接拥有企业资产的使用权、收益权、管理权和转让权,他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监督约束人,因此他的所有者地位可谓有名无实。在这种委托关系中,政府是法定的第一级人,它往往通过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来指派企业管理者,也就是说,不存在人市场,因此人也就不受到任何市场竞争约束,而政府对其指派的人的约束有限且极不规范,企业管理层成了没有完全收益权的、企业实际所有权的拥有者。由于各级地方政府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资产营运的情况与他自身的相关性不大,因而缺乏对人实行激励约束的积极性。即使其有心实施激励机制,人市场的缺乏也使得这些激励行为无法发挥最大效用。韩洪灵、袁春生在其文章《市场竞争、经理人激励与上市公司舞弊行为——来自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的经验数据》中指出:“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程度与舞弊行为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我国经理人市场使得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和报酬激励机制都难以发挥抑制舞弊行为的作用。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效果受制于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程度。治理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更好路径是优化经理人的选任机制和竞争机制,而不是仅仅强化其激励。治理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更好路径是优化经理人的选任机制和竞争机制,而不是仅仅强化其激励。”至于企业的中小股东,由于自身地位、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投票权也无法真正发挥,他们也不愿意承担高额的监管成本,因此搭便车的情况泛滥,他们往往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进行舞弊是不可避免的。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不对称的奠基性的研究为他们赢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具体来说有两种表现形式:企业的管理层了解信息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管理层了解的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从公开渠道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信息提供者还很有可能隐瞒不利于自身的相关会计信息,甚至向外部披露虚假和不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人为的加剧。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人,管理层拥有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并向包括所有者在内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由于监督成本的存在,委托人不可能直接、巨细无遗的监督人的行为,而只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间接了解人是否按其意志行事。人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自然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着最深刻的了解。委托人追求的是企业价值价值最大化,而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那么管理当局为了获取高报酬和逃避惩罚便可能指使会计人员报告虚假会计信息,以夸大其业绩,掩盖其过失。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不仅仅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披露的成本,还包括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对公司的一些负面影响,譬如融资成本上升、诉讼、竞争劣势等。上市公司就更加不愿意披露过多的会计信息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和内幕交易问题的出现,为人不断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逆向选择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已拥有了另一方所不具有的某些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影响后者的利益,于是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很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选择。委托人对于上市公司状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人,委托人只清楚人大致的经营状况。如果在签约前,人拥有私人信息而委托人没有,如股东在聘用经理人员之前并不清楚所聘人员的能力而经理人员清楚,则就出现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他将按照一般价格出价,结果能力强的经理人员退出企业,而能力一般或较差的经理人员进入企业。能力低的经理人员可以通过会计舞弊来粉饰报表,而通过努力、如实披露会计信息的经理人员却有可能因为报表不如前者好看被降职甚至解雇,这将极大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这和金融市场上的“劣币驱良币”的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风险问题是指在签约后,人清楚自己的行动选择和自然状态,而委托人却或因不可观察、证实、或因成本太高难以接受而不知道、观察不到人的行动本身或自然状态本身而产生的问题。道德风险是委托双方在交易达成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因此,交易达成后,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人就会在工作中做出于已有利但可能对股东不利的选择。人往往会利用自身占有的信息优势进行会计舞弊,实行“内部人控制”。就会计信息而言,由于其委托—关系已经确立,所以其后果主要是道德风险。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也与一般信息不对称有所差别。会计舞弊便是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效用的同时做出的不利于所有者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内幕信息,经营者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获得额外的收益。他们有可能尽量少的披露会计信息,或者披露失实的会计信息,从而为自己牟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公司高管提前抛售手中持有的本公司股票,他们比外部信息使用者提前知道了内幕消息,利用时间差赚取差价,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

三、结论

会计舞弊的动因是复杂的,对会计舞弊的防范、发现任重而道远。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可以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样的。首先是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上市公司的高官应当从经理人市场择优录用,而非政府指派。表现不力的经理人应当被淘汰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继续留在企业中。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投资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报表信息和财务指标,而应当从更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毕竟会计信息仅能在某一程度上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小股东们往往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明确、完整产权关系,填补监管缺位,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内部审计、薪酬委员会等机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消除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淑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连竑彬:《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岳殿民:《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及识别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西蒙著,杨硕等译:《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5]韩洪灵、袁春生:《市场竞争、经理人激励与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8期。

[6]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7]刘峰:《信息披露:实话实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8]李东平等:《“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

[9]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beasleym:an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betweentheboardofdirectorcompositionandfinancialstatementfraud,theaccountingreview,1996.

[11]beasleym:boardsofdirectorsandfraud,thecpajourna,l1998.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表现形式;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频繁发生,导致人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盈利能力产生了怀疑,对社会公众的利益带来了较大的损害。当前人们对会计舞弊越来越关注,这导致会计舞弊已不再是单纯的会计范畴,而成为社会的热问题。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已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针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及措施,更好的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规范,确保我国股民权益和国家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

1.货币资金方面的会计舞弊

首先,是对公款利益的侵吞。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采用多头开户及大额存单等形式将银行存款中的部分款项记入到应收款科目中,而在存单到期后,则会将本金取出并入到其他银行存款账户中,而存单中所得到的利息则被侵吞。也有部分会计通过频繁开发、并户、销户及公款私存等形式来达到侵吞公款利益的目的。

其次,是公款私用的挪用现金行为。这种行为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表现了几种不同的形式。首先,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往往利用工作中的便利条件,在对现金收入进行开票时不按规定进行,利用舞弊手段来对现金进行贪污。其次,财务人员通过虚列或是对工资名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涂改来实现公款私用或是对现金进行挪用。

2.原始凭证方面的会计舞弊

首先,巧立外目,虚列支出。上市公司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为了谋取私利或是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虚构事实或是虚列支出来套取公共资产中的现金,将其用来进行不正当支出,或是占为已有。

其次,票据方面的会计舞弊。部分会计人员往往利用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的时机,利用私自购买的收款票据来对各种事务支出进行虚设,还有利用票据管理中的漏洞借助其他单位来借开票据,虚设工程支出。在这种行为过程中,开票主体往往与实际经济业务不存在关联,所开出来的这种票据属于严重的舞弊行为。

3.会计核算方面的会计舞弊

(1)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的舞弊形式。会计凭证的失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会计工作人员为了故意掩盖非法或者违规的经济内容而私自编制虚假的会计凭证,进而形成貌似真实的虚假经济内容,因此一般存在会计舞弊的上市公司在账面经济指标上都非常华丽;第二种情况是对经济内容进行虚构,使用虚假票据进行报销等手段实现舞弊。

(2)固定资产核算不实的舞弊形式。比如某基础建设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很长时间,在会计账目上却长时间处于在建工程之列没有进行规定结转,致使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折旧,接受的馈赠资产不按规定入账,导致账外资产的问题等。

(3)设小金库、搞账外账的舞弊行为。在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单位往往存在着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这样可以为部分人员谋取私利提供较好的便利,从而给集体的利益带来较大的损失。在一些经济较好的单位,通常会利用账外账来获取不法利益。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治理对策1.完善会计理论规则的研究与制定

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大对会计舞弊理论研究的力度,做好会计舞弊问题的预防工作,针对实际工作中各种较为常见的会计务必头发业,从而对会计无比如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对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从强化会计规则入手,有效的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对于会计舞弊人员及行为要加大处罚的力度。

2.加强会计监督

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督力度,能冠军进一步扩大审计业力覆盖的范围,对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审计进行强化。

首先,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审计,及时发现会计信息中存在的不法行为和违规行,还原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其次,加强对账户的审计。通过调查和审计账户中资金的流向,及时揭露出被审计单位资金存在体外循环及账外设账的行为。

最后,在审计工作中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从而更好的在审计过程中对侵吞单位资产的违法行为进行揭露,确保单位资产得到有铲的保护。

3.道德与法律法规建设两手抓

(1)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民觉悟。通过会计道德教育和道德宣传,让人们在思想层面充分认清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恶劣影响和后果,进而号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上市公司间能够相互监督,构建其强大的道德监督体系,对会计舞弊行为主体施加道德压力。

(2)完善会计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可结合当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审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中的漏洞与不足,逐渐对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严防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加大惩处力度。构建完善的惩戒机制,进而大大减少上市公司舞弊行为。

三、结束语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不仅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还对国家宏观经济调m能力带来较大的影响,在社会上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会计舞弊的形式进行认识,从多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对会计舞弊行业的治理,维护好资本市场的正常循序,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芬娥.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