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信息资源建设十篇信息资源建设十篇

信息资源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30

信息资源建设篇1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网络资源建设

自图书馆学诞生以来,国内对于其用语表述就一直在变化,直至当前,信息资源建设这项工作的概念依旧混乱,有的部门称其为文献资源建设,有的单位称其为馆藏建设,也有行业界称其为信息资源建设。这种混乱状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人们思维观念的分歧,同时也不利于专业术语的规范,更不利于学科理论的研究,从而影响行业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建立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发展

文献资源建设理论诞生于80年代,当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的袭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内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大,面对日新月异的图书出版市场,我国的藏书建设已远远落后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当各界在意识到文献资料的重要战略资源意义之后,国内便迅速诞生了文献资源以及文献资料建设这一历史性的概念。可以说,文献资料建设是藏书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突出文献收藏的这一概念的同时,也树立了资源特色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90年代我国正式联入因特网,面对着海量的电子信息,全球资源共享这一突破性理念得以实现,而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即由单一的物理馆藏转变为物理馆藏+虚拟馆藏。所谓虚拟馆藏,它不仅包括海量的电子图书出版物、各种学术刊物、政府及商业界的数据库以及海内外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由此可见,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各类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开发建立虚拟馆藏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赋予它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并没有涵盖这一方面的内容,它所强调的依旧是充分占有文献资源,而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则是重点强调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意识,因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由于涵盖不了当前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内容,对于丰富和发展其的呼声愈发强烈。

二、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诞生

在90年代中期,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我国的学者就陆续提出要将文献资源建设深化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观点,不少理论工作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张久珍就在《论信息资源建设》一书中揭示了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局限性,并着重讲解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其实早在图书馆界提出用文献资源建设概念取代藏书建设概念之时,情报学界就已经开始着手于信息资源建设等一类问题,而随着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互联网的引进,我国的信息机构就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是不同于图书馆界的概念,情报学界对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主要是指网络信息资源,也就是数据库的建设,而不是图书馆界的文献资源建设。1997年4月28日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了《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中强调,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由此可见,情报学界和图书馆界对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由于网络大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图书馆界与情报学界关于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同定义是可以加以整合的。

三、信息资源建设的学术定义

要想研究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必须弄懂信息资源的定义,但如何给信息资源进行定义,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我们综合国内外的各种理论观点,将其归纳整理为四大类型:

(一)宽泛型

这一类学者的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包括了信息、技术、设备、人才等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

(二)狭窄型

这一类学者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文献资源或者数据库。

(三)折中型

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信息资源建设既有广义又有狭义之分,广义的含义即宽泛型的定义,而狭义的含义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处理后整理有序的大量有用信息的整合。

(四)信息本体型

此类学者观点认为,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的大综合。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各种说法都有可取之处,但信息本体型的定义是最为合适的,经过综合整理,我们可以认为,信息资源就是经过人类的采集、开发以及组织后的各种有用媒介信息的有机结合,即信息资源建设既包括文献资源,同时也包括电子信息资源。

四、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

研究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信息资源建设就是人类对各种无序的媒介信息的有机整合、开发、组织的活动,而所得的成果就是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相比于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建设活动要宽泛与复杂的多,因而,只有将文献资源建设同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有机结合,才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要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信息资源建设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图书馆藏建设是包含关系,信息资源建设在第一层,其次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最后则是图书馆藏建设,但是,这三者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每一层都是不可分割的。

图书馆学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有机理论的综合学术,因而它必须是不断完善、丰富与发展的。从“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到现在的“信息资源建设”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转变,我们界内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研究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变化,为更好的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而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信息资源建设篇2

   一、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

   高校作为重要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为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其对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适应学校发展与建设的根本要求,明确其建设目标。

   (一)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为目标,加强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保障水平

   学科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在评价学科建设的优劣成败时,对学科信息资源的评估始终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使信息资源的建设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必须根据学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组织与建设,并适应学科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提升信息资源的服务保障水平。

   (二)以教师为中心,强化信息资源对课程教学的支撑作用

   教师是高校的基石,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信息资源的建设为这一发展与变化提供了直接的帮助与支撑。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加重,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保障是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以学生为主体,推进信息资源的终端应用

   培养好学生是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目的所在,如果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办学的意义,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也不例外,应以学生所需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与要求。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取知识外,绝大部分知识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取,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除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外,还必须满足学生的课后自学的需要。在现代信息社会,如何将无序的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根本方法。

   (四)以促进应用为基础,完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任何信息资源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应用。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以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习需要为目的,同时兼顾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后勤保障与行政管理等需要,形成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与实际应用环境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体系

   要使信息资源从无序走向有序,在浩瀚的资源中快速地为特定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是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根据学科特点及其相关性,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标引体系

   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往往会按照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标引,这种方法能较快地被高校师生所接受,但在其专属性上存在分类过粗的问题,不能全面反映学科内容。高校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学科资源内在的联系,编制适合学科特点与规律的分类体系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标引,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类的同时,还必须依照标题的主题词抽取方法进行标引,通过计算机辅助标引系统,建立关键词表,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检索的检准率。

   (二)根据教师授课与科研课题分布情况,设置树状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服务,为其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资源保障,高校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可以考虑按照学科—课程的形式设置树状架构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要,进行定题的跟踪服务,即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题(专栏)的方式,进行定题跟踪服务。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与检索体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了解、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信息作为补充。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最便捷、最吸引人的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分工与协作

   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所能完成,涉及高校各个部门、每个人员。在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部门所要承担的职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组织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个人员的工作,使各类信息资源都有所属、有所用。

   (一)信息中心承担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信息中心作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与协调者,要承担起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首要责任,通过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及时组织、各类信息。

   (二)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访、编目与管理中心

   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采访与管理部门,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范围都得到很大的提升[1],图书馆应当更多地承担文献信息数字化的责任,加强电子文献信息的采访与,加快源生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工作。

   (三)广大师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石

   仅仅依靠信息中心、图书馆等传统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部门来收集、整理、信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应当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作用,只有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才会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作为保障,什么样的信息才能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应采取内部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师生提供信息尤其是源生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信息资源建设篇3

关键词:新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新信息环境的产生,为图书馆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促使信息资源的建设出现本质的改变,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信息资源处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空间,进而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信息环境下的资源信息不仅可以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还可有效解决用户求知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同时彰显信息图书馆资源的丰富和开放。

1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目前高校读书群体的规模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衍生出电子产物,读者群体越来越偏重于电子产物,为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创建发展途径[1]。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以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原则,首先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环境,保障信息资源处于统一的发展状态,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群体,使其通过网络享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其次建设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基本都存在web版,不论是印刷型还是电子型的资源,都可得到web数字型优化;最后创设信息化的网络资源使用方法,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得到丰富建设的同时,为其配备多样化的使用方法,借助新信息环境的要求,拓宽信息资源的使用途径,为读者群体提供便捷、快速的阅读方法。

2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同样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建设方向、建设渠道以及资源体系方面,导致信息资源建设出现综合性、多类型的问题[2]。例如: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管理较为零散,缺乏合适的管理手段,而且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极其不符合读者的需求;建设方向始终处于最传统的层次,既无法保障建设方向的创新业无法保障建设方向的准确性;建设渠道较为单一和局限,不能满足大规模读者群体的需求,降低读者的积极性;传统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体系方面偏重于实体方式,实体方式所能提供的资源和面对的群体范围极其有限,由此导致部分读者因享受不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而降低为图书馆的信任。

3新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在新信息环境的要求下,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信息建设途径:

3.1利用网络手段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三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需求,传统印刷式、电子式以及网络式,实质信息资源建设中更偏重于印刷式,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手段,在保障印刷式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式与网络式资源的发展,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便于清晰管理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例如:通过管理体系,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大致了解信息资源建设中各类文献的占据比例和动态发展,进而有效制定文献购进规划,满足读者需求,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在管理体系中,规划文献的借还情况,保障文献借还过程中,可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进而在文献闲置时期,将其转化为电子式或网络式,丰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2根据读者群体的动态挖掘信息的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全体师生,图书馆通过师生对信息资源的借阅情况即可发现信息资源的建设方向,首先图书馆需根据读者的动态需求,了解热门文献的类别,大致熟悉读者群体的需求,有目的实行信息资源建设,为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规划[3]。例如:读者群体对科研类的文献需要量特别大,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信息建设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科研类文献的采购数量,同时在采购过程中,以多类型的文献资源为采购依据,拓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规模,定期组织调查人员对读者群体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确保文献供应的及时性。

3.3采用跨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保障信息来源渠道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最主要的是保障各类文献信息的来源,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仅来源于高校内部,缺乏与外界的联系,但是实际信息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合理的关系网,利用网络实现各大高校信息资源的传输。例如:各大高校可建立跨区式的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区策划,保障各大高校之间能够在统一的平台内交流,主要是对知识、文献以及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传递,以互动的方式促进各大高校之间的沟通,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借阅,进而丰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4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

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增设网络体系,不仅可以保障信息资源使用的速率,而且可满足读者的多项需求。例如: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为中心,建设信息资源网,形成以网络为中心的资源库,读者可利用不同设备访问资源网,为读者创建更多信息资源使用的便捷途径,保障读者随时随地可浏览图书馆的文献,同时信息资源网的建设还可帮助读者实现网上预订、网上阅读以及网上浏览等,既可以节约读者的搜索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3结束语

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关系到高校知识、信息的发展,另一方面关系到信息流通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推进高校进步,因此,以新信息环境为背景,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为高校学生提供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保障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付昕,杨柏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4).

信息资源建设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14-0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文献资源有了更本性的改革。信息的流动性成了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分布统一平台上,以开放性,交互性为读者提供了自助式服务。信息资源自动化给读者带来了职能化的检索手段,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的使用为读者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资源,使网络数据库集成了各种文献信息,数字图书馆成为了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

一、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定位

从藏书到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发展之源,也是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机构的优势所在,在信息环境下,尤其是数字信息资源依然是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建馆的基础,图书馆系统的收集文献资源,逐渐形成有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确立新信息环境下的资源建设理念

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模式的建立,是对文献收藏和采集。本质对资源的“占有”。在数字信息环境下,计算机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文献资源变得多样化朝着数字化模式发展,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被改变。将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储存,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人们所需要的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本质是“掌握信息源”小型面临资源的整合问题,建立一套符合用户需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要结合对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重新规划的图书馆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符合新信息环境的发展模式。

2.馆藏信息资源体制规划

结合地区发展实际,针对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进行全面的系统规划,对信息流程的分析要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对信息要进行合理规划,消除信息冗余,文献信息资源规划要兼顾图书馆藏的结构和应用环境两者之间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文献资源进行资源规划,能够优化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明确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建立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用建立的体系来衡量现有的文献资源,信息的应用服务。找到符合小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符合客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从而稳步的推进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建设。

3.文献信息的收集策略

小型图书馆在文献建立收集的过程中,要树立资源共享的新理念,从全局出发,充分利用大型文献系统提供的资源服务,积极参与全球性、地区性的共享资源建设,如外国图书馆资源数据库的建立,通过网络进行共享。资源共享可以提高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3.1在馆藏信息利用中要注重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进行结合,本地的信息资源和远程的薪资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为资源共享提高便利条件。

3.2基于地区特色,小型图书馆将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本地客户上,根据当地的情况合理收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文献资源。

3.3注重特色资源数字化,不断开发数字馆藏资源,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条件,并在地区上占有一席之地。

3.4不断扩展网络,为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服务,实现从拥有少量资源到可以获得全球资源的转变。

3.5对收录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结合权威性、准确性的标准,进行评价,提高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中小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策

在资源共享的环境下,新时代的图书馆要优化馆藏结构,建立符合资源的信息管理体系,加强文化服务功能,信息资源的竞争将体现在资源特色,技术条件和服务模式中。小型图书馆只有不断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增强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形成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服务,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结合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完善图书馆配套服务,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动力。

1.奠定数字化信息的服务基础

数字化模式下的图书馆承载信息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出现海量的信息资源,跨时空无阻碍信息需求。可以提供多层次,跨领域的信息需求,因此也涉及了信息技术对其强有力的支撑,用户需求,技术保证成为图书馆服务原则。小型图书馆要以数字化为建设的目标,建议一套适合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完善图书馆的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施,包括数字化资源体系、信息内容检索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运用印本和数字资源相结合是小型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3.强化数据库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印本资源是图说馆开展服务的主要资源,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特别是印本资源要充分显示出来,保证读者对馆藏资源有效的获取。

4.建立专业资源引导系统,选出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资源,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如门户网站,智能搜索引擎等,以信息检索的方式组合起来,利用虚拟的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关注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结合馆藏的特色及时调整资源结构,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服务。增强图书馆的发展动力。

三、突出优势,不断强化特色资源

小型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重点和优势,建立一个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对有效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保存,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共享,要加大力度发展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服务,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的接轨,逐步形成图书馆的集成化和标准化,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使图书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实现小型图书馆资源的高度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有效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提高图书馆信息功能有力保证。小型图书馆可以依据实力较强的文献机构进行互动合作,利用馆国际互借的功能传递文献信息,同时共享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为小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有效途径。

五、根据服务对象对读书馆进行适量的宣传

对图说馆进行宣传推广,及时向读者宣传新的图书资源和特色服务项目,确定图书馆在各项活动中的创新地位,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六、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

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注重人才的培养,是持续发展的根本。用户的信息的需要是变换不定的,但都存在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小型图书馆的发展还是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图书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营体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发展图书馆自动化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自动化图书馆建立过程中要遵循:领导带头,长远规划,逐步发展,提高水平。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来选择自动化系统,注意馆藏数据的保存收藏问题。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是一个过渡阶段,真正的目的是推动图书馆向网络化方向迈进。图书馆要建立多功能的电子阅览室,网上预约的现代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型图书馆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体制系,实现图书馆信息的数字化,可以极大的提高作者对资源的利用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楚玲.关于图书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5,(5).

[2]皮介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上科技信息资源指南”评述――一种基于网站的学科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3).

信息资源建设篇5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施金土工程,加快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刚才,德胜同志代表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总结了信息化工作(金土工程)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肥城局作了典型发言,并向大家演示了信息化(金土工程)建设的开展情况,市局交易中心演示了金土工程系统软件开发阶段性成果。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肥城局的好做法、好经验,按照德胜同志作的具体安排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实施金土工程为契机,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电子政务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构架基本形成,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市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投入资金550万元,电子政务平台即将建成,建成后可以实现国土资源主要审批流程、管理事项以及收发文的网上操作和运转。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基础网络、业务数据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肥城局、新泰局、岱岳区分局、泰山区分局已完成局域网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早、应用好,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各类系统的研发,覆盖土地、矿产、地质、测绘领域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相继建成应用,“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信息报备、矿山开发利用统计、采矿权登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建设用地报盘等管理系统已经安装运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即将开发完成。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依据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编写完善了《*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金土工程)建设工作规划》,并于去年4月底通过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确定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信息化建设投资框架,为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四)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高。市局和泰山区分局、新泰局、肥城局、宁阳局建立了门户网站和网页,并通过开发应用动态信息、数据查询、导航等网上服务系统,向社会国土资源法规、政策、新闻和公告,提供信息公开查询和服务,基本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需要。

(五)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市局和各县市区局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局在交易中心专门设立了信息综合科,具体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肥城局、宁阳局成立了具体工作机构,明确编制和人员,保障经费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转变,坚守耕地红线,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规划,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全面履行好我们所担负的职责,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矿产、测绘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国土资源部把基本完成金土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规划的四大目标任务之一。省厅把实施金土工程,全面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去年10月下旬省厅专题召开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对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强调要加快全省业务网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建设。

(二)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转变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和低效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地质环境、违法违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等现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保护,有利于准确掌握资源家底,更加精细地管好资源,提高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强化资源监管,化解因资源占用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科学制定资源分配政策,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有利于转变职能,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

(三)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家金土工程的实施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国家金土工程于20*年6月正式实施,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我市前几年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地籍变更调查数据库、“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和电子报件的应用,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信息化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缺少统筹规划,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快推进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三、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力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应用”的建设方针,以全面实施金土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社会服务水平,确保我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达到“金土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当前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快金土工程实施步伐。要根据省厅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我市实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规划部署我市金土工程,做到既与省厅金土工程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色,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加快推进涵盖土地、矿产、测绘三大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运行平台、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建设等内容的金土工程。要抓紧落实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加强与市发改委、市财政等有关部门沟通,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我市金土工程顺利实施。市局信息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市局交易中心信息综合科全力做好技术支持,各有关科室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局(分局)要在市局的统一指导下,按照部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要求,尽快组织实施。

(二)加快以国土资源网上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是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是在构建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库间的集成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在土地管理方面,要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将规划审查、权属审查、指标审查、占补审查、执法监察、项目审批等审批业务进行集成,建立完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与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等系统。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要以矿业权管理为主线,将矿业权管理、储量管理、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地质环境与灾害管理、地热矿泉水资源登记管理等业务在数据和应用方面进行整合,以矿业权数据库、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为支持,形成综合的矿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管理方面,以基础测绘管理为主线,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新补充完善测量标志、测绘成果等数据库,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各县市区局(分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电子政务的建设进度。当前要抓紧建立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业务网和网络视频会议会商系统,按照省厅的部署要求,配置软硬件设备,统一调试,确保今年投入使用。

(三)加快构建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金土工程要成功实施并高效运行,关键是要构建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确保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组织开发应用。要抓紧组织制定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平台环境标准、应用体系标准、数据体系标准、系统集成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在严格执行国家及部业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各类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应用,促进市、县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协调一致,确保全市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

(四)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要加快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科学设计和建设国土资源业务网络系统,建成覆盖全市的市、县两级网络。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好中心机房,配备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抓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工程实施。要建立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维护和服务。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应用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各级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五)切实搞好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等重点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行挖掘整合,建立综合的数据交换和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今年各县市区局(分局)务必要把门户网站建设起来,搞好网上政务信息的组织、和更新,整合网上政务公开内容,面向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复杂、标准较高的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办公,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把国土资源信息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列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的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市局信息办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搞好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要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二)统筹规划,强化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始终把系统及数据的实用性摆在第一位,边建边用,注重实效,逐步完善提高。要围绕需求,做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要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责,特别是加强资源监管的实际需要做好调查,搞好整体规划,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要与市局总体规划相衔接,信息化建设方案要经局信息办统一审核把关后实施,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和协调。

信息资源建设篇7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06-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开始朝着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两个方向发展。面对着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浪潮的席卷,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社会信息的激增导致图书馆置身于信息海洋之中,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作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遵循一定原则,以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系统性原则

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统一于图书馆这一整体之中。系统的相互联系性,为我们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实用性原则

图书馆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文化的需求而建设的,所以它的资源建设离不开实用性原则,当然不同的图书馆区别也是有的。如有的图书馆主要是为全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的,而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类型图书馆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各类读者的需求也不一样。

(三)特色化原则

信息资源特色化是指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风格。特色化主要包括专业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文种特色。同时,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地方情况来使自己的资源具有独特风格。

(四)协调合作原则

协调性指各级各类图书馆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协调合作。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时,可以联合议价、联合购买使用权等。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建设方面很多:如文献资源的建设、数据库资源的建设、网络资源的建设、检索功能的建设。只有将图书馆的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完整的信息资源建设。

(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国家信息战略的底线。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方式有两种:陷入方式和非购入方式。购入方式是指图书馆用货币购买文献资源,它包括预定、委托代购、邮购、复制等方法。非购入方式是指图书馆免费或使用少量经费获得各种非卖品文献,这是广辟途径扩大文献资源的重要方式。许多内部资料学术性强,情报价值高,但又不作为商品销售,对这种文献只能采用呈缴、调拨、征集、交换、赠送的方法获取。

(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而非图书馆实实在在拥有的,相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而言,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采集、组织、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自己图书馆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二是取其精华获取网络资源为读者服务,只有满足于读者合理需求的图书馆才能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网络在空间上是无限延展的,它里面包含了国内外的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资源宝库。日前,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途径主要有:购买、租赁和免费取得。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方法有:1.精心筛选信息。本着为图书馆和读者负责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把一些充满负能量的内容筛选出去,留给我们广大读者有用的、有意义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资料。2.网上直接获取信息。在因特网上浏览时,可以直接将有用的信息转移到指定的文档中以便利用。3.利用搜索引擎。网上信息均有相应的检索工具即搜索引擎。4.订阅网。档案图书馆可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配置资源,订阅一些网络空间里检索不到,但是该区域的读者还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目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另一类是非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即传统的文献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指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四)数据库建设

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数据库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目前,国内许多图书情报机构正在建设数据库,通过图书情报网络可以统筹建设各类数据库,达到节省经费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从实用性原则出发,控制信息资源数量,提高信息资源质量。实用性原则的本质是针对实际使用需要建设信息资源,它不是以信息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建立符合实际使用的规模适度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体系为最终目的。特别是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而言,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建设篇8

1.信息全球化对图书馆带来的冲击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图书馆这个信息传播中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又进一步扩大了国际信息交流。促进了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全球化,使图书馆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不同国家之间图书馆的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图书馆将面临着全球化传播中的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等信息与知识的差距,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差别等问题:另外,在因特网浪潮的冲击下,各种信息传播和服务机构纷纷涌现,使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受到冲击,面临着激烈竞争的考验。图书馆将如何与这些机构进行分工、融合、竞争与合作,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是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

2.图书馆信息网络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信息共享的快捷传播方式,已经无处不在。网络信息容量巨大、传播速度快、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使他们能快捷、方便、有效的获取信息,这就对图书馆传统的资源方式提出了挑战。

网络资源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冲破了传统馆藏资源的局限,发展成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大方面。它的发展使图书馆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多样,满足读者需要的能力大大加强,在整个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包括文献型资源、数据库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其资源的重点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因此,图书馆应该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馆藏建设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而且也能为传统图书馆馆藏注入新的活力,增强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以网络为背景,以馆藏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为主要对象,以知识和信息的开发为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信息全球化加快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步伐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手段,加快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步伐,更好地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1树立现代意识,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具有内容广泛性、访问快捷性、搜索网络性、资源动态性等特点的虚拟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使图书馆的资源由传统的馆藏扩展到整个网络的信息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种类,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由单一的实体文献馆藏转变为实体文献和虚拟文献并存的馆藏。同时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建设模式。因此,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抛弃“小而全”分散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藏书模式,用集中、开放、联合、整体发展的新理念指导馆藏信息资源建设。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应树立现代信息意识,尽快改变“重藏轻用”的“馆藏建设”的模式,从传统的文献收集、整理、组织、传播,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以保障社会的多方位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管理机构群体为主要力量。从整体上研究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以保证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

3.2充实和完善数据库资源,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的质量和规模,实际上就是数据库的质量和规模。将图书馆馆藏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及其他各类载体文献信息数字化,组织成数据库投入网络,目的是提高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是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开发和转化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网络资源,使其数字化、规范化,为资源共享提供条件。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发各种专题数据库,发挥各馆特色资源优势,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在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化、网络化的原则,同时引导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另外,在建设中应注意避免数据库总体上发展速度慢、数据库建设配置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不高、检索语言混乱等问题的出现,使网上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畅通。

3.3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体系,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在设计各自的馆藏资源体系时,应根据自身机构性质、服务对象、原有收藏基础、硬件设施、软件配置、发展目标等因素,来选择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集标准。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服务对象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师生,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次,在设计时要考虑本馆实现自动化程度、馆员素质、经费投入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资源体系的可行性及学科配置,具体的还应考虑到学科内容、收藏水平级次、信息类型、语种、出版时间、载体形式等因素,最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最佳的信息资源体系。另外,还要注意信息资源体系要随着信息环境和信息用户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证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

3.4重视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虚拟馆藏信息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要开发现实馆藏,更重要的是开发网上虚拟信息资源,即把虚拟馆藏转化为现实馆藏。图书馆应重视把网上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对其进行选择、组织、加工,对检索到的各类信息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归类,使之成为有序的、可用的虚拟馆藏资源,从而扩大虚拟馆藏信息量,以方便读者利用。同时,在建设虚拟馆藏时,应充分利用导航库技术,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信息,这样就可以把网上一些主题相关的内容集中,以方便用户检索为原则,用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导用户查找、利用信息,从而使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得更多的信息。

3.5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提高文献利用

目前,虽然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仍然是满足读者群最便利、最直接的信息资源,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图书馆提供上网服务的保障体系。但是,为了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图书馆应扩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电子出版物体积小、容量大、种类多,便于检索、流通,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电子版文献的收藏,要考虑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程度和需要,注意与印刷型文献的合理配置:更应注意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重复购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信息时代,加大电子版文献的收藏,构建有一定规模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优化馆藏结构,从而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6重视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当今社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达不到网络环境的要求,就容易造成网络运转不畅、设备闲置、毁损、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直接从事网络服务和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熟练的操作和使用电脑,能熟练的在网上浏览、下载各种文献信息,并能对下载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加工、整理,以及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并且还能对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才能及时为用户进行信息导航,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声誉。

3.7积极开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建设篇9

关键词:国土资源;金土工程;信息化建设

1 引言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通知》指出,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系统,形成“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2 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机构都刚成立不久,两方面问题急需解决。一是技术人才方面很缺乏,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来说。管理和维护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二是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不足,计算机设备配置上有待改善。

3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浅析

合理、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在信息时代提高企业、政府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为各个行业的管理、分析、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已经加入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大军之中,国土资源行业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国土资源信息化有以下特点:

国土资源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国土资源工作的过程主要是一个信息生产和维护的过程,作为信息化的主体,收集、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数据信息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就是要开发一系列用于辅助业务办公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下面简要地从机构建设、网络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及培训、方案制定过程介绍一下本溪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机构建设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机构,成立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县)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专项数据库,负责三级网络建设和管理,负责矿业权和土地使用权审批和监控系统管理,行政执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管理。

3.2网络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各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工作,是构建综合协同办公系统的重要工程,对于形成申报、审查、审批和供应于一体的三级网络运行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首先开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运行,下一步还要开展耕保系统软件、建设项目预审系统、地籍规划系统、矿产资源编号报批系统、城镇1:500地籍图应用系统,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化建设工程必须精算,通过精算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节省的资金可作为完善提高信息化工作所需要的其他设备和软件等。精算后要由政府控购采购办具体办理招投标业务。

信息化建设工程最好是分批分段进行,这样能前后照应,互相兼顾,互相补充完善,有利于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稳妥地向前发展。

3.3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任务重,开展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确保系统安装、维修、信息录入、软件开发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需要,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例如:本溪市国土资源局为配合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将信息中心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求信息中心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引进技术和人才,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计划是:

(1)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成果组要有信息中心参加;

(2)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要和信息中心合作办公,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要在局内抽调懂土地业务的骨干和国土资源局外借调懂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测绘的专业人员,组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

(3)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仪器设备的引进,包括各种软件的应用,不能和信息中心重复:

同时。本溪市也对执法监察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按照国家、省的联网应用要求,推广应用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对广大应用人员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中的违法案件综合统计、查处,以及卫星数据汇总等操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培训,使我市的执法监察管理队伍能够熟练地运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软件。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类违法案件,进一步促进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3.4构建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

(1)基础建设

①开通省、市、县三级网络;

网络是先行,网络是依靠,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持,信息化即是空谈,网络建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共享的程度,信息共享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②进行必备设备采购;

③建立办公自动化(oa)流转系统;

④网上办公试运行;

⑤进行县区级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2)完善管理工作体系

①全面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包括:全市地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

②建立全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③在三级网络上应用执法监察、耕地保护、矿产开发等各种系统软件;

④正式开展网上报批工作;

⑤对内部、外部机构提供档案咨询和查询的工作。

信息资源建设篇10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构想

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国内绝大部分院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并通过专线与internet连通的教育信息平台和网络。人们可以方便的在各类大学的网站上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样做为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和教师也可通过这个平台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和内部资源。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有利于各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依附于校园网而建立起来的校内信息资源平台同时产生,它主要用于服务校内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查询和交流。当然,对于校园网中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样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设计方案,方可建立起适合各个学校的信息平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一下校园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构想。

一、校园网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

1.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1)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即网络信息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网络信息管理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宏观协调。同时,做为领导机构,其成员应对校园网信息资源建设有总体的构想,它决定了该信息平台今后的发展与走向。

(2)信息资源管理小组。即网络信息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应用开发的指导、协调。做为具体的职能机构,它将实现网络技术与查询的信息内容的对接,将各办公室和教研室等部门上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更新。同时,负责整个信息资源硬件上的管理和维护。

(3)信息资源负责人。即各办公室和教研组网络信息的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信息上报工作。这也是信息资源平台的终端,也是教职工和学生查询相关信息的主要负责人。

2.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和规范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使信息资源在运行和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容包括:(1)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人员职责。(2)信息资源管理小组工作制度。包括值班、信息上报登记、统计、培训等。(3)信息标准和信息工作规范。主要用于规范信息资源的具体负责人,按照一定的格式和上报要求汇总信息数据,方便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和上传。(4)信息资源维护和用户操作规程等。这些规章制度,目的在于规范管理者的工作职能和范畴,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时的权限等。

3.建立用户和管理员操作平台

(1)平台构想。因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用户是校内的人员,所有用户实现身份识别,识别后进入。同时按照所分配的权限进行各项操作。在此之前,需要建立人员身份数据库,分为网络管理人员、信息负责人、教职工、学生四类。统一分配唯一的登陆信息资源代码,同时,用户可自定义用户名和密码,可选识别码,录入并确认无误后方可登陆信息资源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2)普通用户。做为信息的查询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信息的显示模式,顺序及其他设置,对所查询的信息内容不分配修改的权限。这里主要是教职工和学生。

(3)管理人员。可对信息资源进行各项处理,如记录删除、增加等操作,同时也建立信息记录更改的数据库,包括更改人,更改时间,更改内容等。同时依照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上报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领导,审批通过后进行修改。

(4)信息负责人。可对信息数据库进行浏览,并分配标识等部分权限,标注待修改的地方后,通知并上报对应管理员,其修改仍需要通过管理人员实现。

4.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

既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与信息的存放就必须有相应的要求,按照不同的分类将其分别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中,有利于各类用户的信息查询和管理人员的维护。没有强大的数据库做后台,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是空谈。根据不同的学校情况,大体可分为教学信息库、图书信息库、科研信息库、服务信息库。其中服务信息库中包括教职工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当然各类数据库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细化或是合并使用。

二、校园网信息资源平台的构想

有了校园网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支持,同时配备了相应的维护人员、用户对象、正确的建设导向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我们的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就可以以各类信息数据库为后台进行信息了。以下是构想的四方面信息建设。

1.教学信息建设

教学信息建设为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各学校具体专业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以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需求为主要目的,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等大型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Cai专用Server,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Cai课件调用,为教师备课、研究和学生自学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e-mail进行教学双方课后信息交流等。为科学实验和研究提供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有效手段,在网上建立计算中心,设立数据计算、CaD、模型设计等专用工作站、服务器,进行科学实验数据处理和快速传递,辅助科学研究。开辟网上学术交流渠道,推进学术和教学研究,利用BBS、netnews设立学术讨论栏目,专业人员可在相应栏目中发表学术观点,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2.图书信息建设

以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库为工作平台直接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如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目录的网上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电子资源的检索和利用、网络资源导航等。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不到图书馆去就可以了解学校的藏书情况和借阅情况,同时图书馆的数据库也会在用户登陆后显示其本人的借阅情况。这样极大地方便了教职工和学生对图书信息的了解,也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明确了借阅情况后,借阅人可以有的放矢,直接记录下书籍的编号等索引方式直接到图书馆借阅即可。

3.科研信息建设

主要是针对学校的科研工作状况进行查询,如科研项目的申请、确立;科研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工作环境;在用户所要浏览的科研信息方面,校内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及研究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等。这样,就形成一个科研信息的资源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负责科研的信息负责人也可将校外的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情况上传至区域,增大科研工作的沟通区域。

4.服务信息

教职工可以通过登陆信息资源平台查询个人信息,如个人的基本信息、各月份工资发放情况等;学生用户则可通过信息资源平台查询个人的成绩、评语、奖惩、体检结果及校园“一卡通”的余额情况等。

参考文献

[1]崔亚峰,刘邦奇.校园网建设纲要.计算机世界日报,199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