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十篇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十篇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03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1

随着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快递网络健全,加之我国政策大力扶持,电子商务日益壮大,深入到国民经济及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分为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消费者对消费者(CtoC)三种模式,以互联网为基础、不受时空界限,极大的便利了贸易活动,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子商务规模以万亿计,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淘宝和天猫,引领电子商务潮流,创造了“双十一”购物节,单日交易额上百亿,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繁荣,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电子商务对实体经营公司的影响分析

1.电子商务对实体经营公司的冲击

(1)电子商务拉低商品价格,使实体经营公司利润降低。网店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网络购物平台比价方便,网店为了吸引顾客,通常会压低商品价格,通常绝大部分网店商品比实体店同类商品便宜10%~20%,甚至达到50%,实体店没有价格优势,在网店低价格冲击下,实体店也相应降价,导致利润率降低。(2)实体店成为电子商务的免费体验店。随着电子商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实体店能买到的东西,网络购物平台都有销售,鉴于网络购物平台具有价格优势,而不能体验商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实体店感受商品实物,对价格不满意的,记下货号,然后在网络购物平台寻找同类商品,寻求低价购买,于是经常有在商场试衣服然后在淘宝下单、在国美体验电器在京东下单的情况,实体店成为电子商务的免费体验店。(3)电子商务抢占实体店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生产商或批发商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销售额,通常会发起网络团购订单,数量大、价格低,实体店没有任何竞争优势。(4)电子商务影响品牌信誉。网络平台不受空间限制,同一品牌经销商多,网店良莠不齐,网络平台充斥次品、伪劣商品,不同网店售后服务、商品质量差别较大,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又不能鉴别,对商品质量印象较差,最终归咎于品牌本身,使得信誉受损,不利于实体店品牌销售。

2.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1)资源及市场重叠产生的冲突。电子商务与实体销售在同种或同类商品的销售上存在资源与市场重叠的情况,这种重叠不可避免,由此导致在客户资源上相互争夺,电子商务依靠较低的价格及高效物流网络,极大的方便了顾客,让他们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物,传统客户被网络销售的便利性吸引,传统客户转变为网络客户,实体销售的客户资源流失到网络销售平台。(2)电子商务与实体经营公司的经营成本存在差异。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网站运营的形式,只需要提供网站运行费用即可,另一种形式是以网店的模式开展的,运营成本主要是网店运营费用。相较于实体销售店,网店省去了店租、税收、水电费用、装修费用等,相应的人力成本也较低,低的运营成本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相应的价格优势也更大,对顾客的吸引力更大。现阶段人员工资、房租、水电、装修成本不断上升,实体店要维持正常运营及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商品价格不能太低,面对网络销售平台的价格冲击,实体店没有很好的办法,电子商务与实体销售的这种成本矛盾客观存在,难以调和。(3)厂商缺乏有效管控,经销商对销售渠道变动预期不足。电子商务多是自发性的,各经销商或商为了增加销售额,在网上进行销售,这种自发性组织的销售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操作,厂商对经销商自发的网上销售行为没有很好的约束力,会引起市场混乱;在销售渠道方面,实体销售受到时间、区域影响,销售渠道相对规范,一些企业建立起了成熟的实体销售渠道,且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客户忠诚度。而电子商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价格、销量透明,同质化竞争激烈,面对电子商务超低价格的冲击,经销商不能很好的进行价格控制,导致实体销售渠道抗风险能力低。

三、找好战略定位,协调电子商务与实体经营公司冲突

1.优势互补,以实体店为体验店、网店为销售店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并非偶然,其不仅是一种业态,也是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现实生活的一种交融,企业应该顺应时展,尊重客户生活方式,实现电子商务与实现销售的统一发展,实行客户线下体验,网上下订单的模式,既能满足网络购物用户需求,也能照顾到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在价格上采取统一定价或者网络与实体店区别定价,统一定价应缩小网店与实体店的价差到客户可以接受的程度。

2.电子商务作为实体销售的有力补充

电子商务虽然便捷,但是缺乏体验感,对顾客来说,消费体验也是很重要的,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固有的个人需求比价格优惠更重要,到实体店亲身体验才会更加踏实,因此,可以把电子商务作为实体销售的补充。利用网络通信的便利,进行产品宣传,开展促销活动,扩大销售覆盖面,提高实体店的人气。同时还可以使用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等。

3.区别对待实体销售与电子商务

实体店作为品牌体验店、高端店,提供高质量商品和售后服务,售货价格也更高。网店售价较低,用于处理实体店的库存或者过季商品,既能减轻实体店的库存压力,也能维护品牌形象。商家在开发商品时,开发专门用于网络销售的商品,进行错位销售。新品上市时,可现在网络平台进行试销售或展示,当产品进入成熟期,可在实体店正常销售,产品不受客户欢迎后可再转入网上低价销售。

作者:李旭单位:大庆油田物资公司

参考文献: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马克思;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根源

1999年8月邵易波和谭海音在上海创立了易趣公司,正式拉开中国网上购物的序幕,2002年,易趣与eBay结盟更名为eBay易趣,致力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由于电子支付体系及智能物流的缺乏,eBay易趣并没有完成在中国开创新经济形势的使命。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投资创办了淘宝网。通过自建电子支付平台及独立的信用体系结构,真正构建起了网上大规模多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真正催生了网络经济形态。并且这种势头在之后的10年中锐不可当,随后诞生了各种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网上娱乐、网上媒体等等经济形态,最终把中国真正推向了实体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的新时代。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和互补。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一段时期的新型经济形态时,就必须抱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已有文明提供的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创新和变革,从而发现经济形态产生的本质。我们来看看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过程。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物质变换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利益交换活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产权关系、企业制度以及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种二重交换活动使经济社会具有普遍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物质、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关系体系所具有的一切属性。这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关联共同发生作用的。道格拉斯·诺思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形态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成为21世纪的主流,从而带动了网络技术、网络通信、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生活、网络社会、网络世界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GDp越来越依赖于以电子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正像工业革命把95%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一样,现在信息革命也把绝大部分从业者从传统制造业中解放出来。风险资本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青睐,指引了经济社会的取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经济就是互联网技术变迁和信息革命的产物。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从国民经济构成和主导产业的意义上说,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从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和知识资本的作用来说,网络经济又是“知识经济”;从信息网络作为第四代传播媒介,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也可以说是“媒介经济”。分析信息、知识、媒介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同时具备可复制性、规模化、共享性的特征,所以网络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表现在虚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三个方面。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3

科技经济1体化是科学技术与经济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1种社会化现象,它大体阅历了3个阶段:在工业化开始的第1阶段,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已经经存在着亲密的互相作用瓜葛,先进的思想家已经经认识到“出产力中也包含科学。”这1阶段与经济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机械力学、动力科学。因为科技经济1体化在这1阶段的初始性,关于它的钻研仍处于定性的阶段。二0世纪以来的第2阶段,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量的扩张扭转了经济系统的宏观性状,也扭转了科学技术自身的社会功能。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经济系统内生变量的命题,以定量的方式刻划了这类科技经济1体化的新进展。哈贝马斯说,科学技术已经经作为“独立的变数”而成为第1位的出产力。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1体化在发展机制方面也臻于成熟,熊彼特提出的立异理论在必定程度上揭露了科学技术与经济1体化的微观与宏观转化机制,动态地说明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1体化过程。到第3阶段,科学技术同时在量以及质两方面扩张,构成了网络经济。从全世界规模看,一九九九年互联网用户已经经到达二.六亿户,二000年全世界信息产业总值已经到达近一0000亿美元,全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额约为七000亿美元,全世界的电子商务总额约二000亿美元,全世界的信息技术产业以高于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二—三倍的速度在发展,一九九八年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对于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达一四.七%。可以说,网络经济作为科技经济1体化的特定形态已经经成为1种现实。

网络经济是科技经济1体化的1次质的奔腾。科学从对于自然物的认识,发展到对于能量的认识,再到今天对于信息的探索,正在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出产方式以及交往方式。信息技术对于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扭转是总体性的。信息技术的利用,减少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本钱。信息、知识已经经成为1种主要的出产要素,互联网成为经济的1种载体,电子商务同样成为经济运行的1种主要手腕。网络经济已经到达了信息技术系统与市场经济系统的合2而1,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传统的经济概念也产生了质的变化。网络经济已经经显示出史无前例的发展动力,经济的运行已经经呈现了新的特征,以至呈现了“新经济”的概念。自二0世纪九0年代以来,美国维持了一0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经济的信息化被认为是发生这类结果的主要缘由。

鉴于网络经济与科技经济1体化的这类因缘瓜葛,因而通过科技经济1体化来理解网络经济的运行法则就是1个首要的视角。本文认为,与科技经济1体化相对于应,网络经济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法则以及市场货泉法则的结合来理解以及认识。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依照两重法则结合运行的结果,仅仅用信息技术法则或者者仅仅用市场货泉法则都没法完整架构或者说明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法则可以作如下的初步陈说:信息技术的价值或者早或者迟将转变成巨大的市场价值,在这1进程中它表现为1种预期价值,这类预期价值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前导,因此既有动力机制作用又有比较高的风险性。在网络经济中,1些不同的定律表述了这类预期价值。如摩尔定律,它是肯定性较强的1种预期价值,其内容是:二0世纪六0年代之后,半导体的集成度每一一八个月翻1番,与此同时半导体的价格以六次级数在降落。半导体机能每一一八个月翻1番的局面已经经延续三0多年,估量至少还将延续一0—二0年。梅特卡夫法则对于预期价值的表述是,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结点数目的平方。雅虎法则对于预期价值的表述是,“只要雅虎继续节制着挑战所有历史先例以及逻辑的价格/收入比,互联网将继续是投放金钱的巨大场所。”这1法则试图说明财富货泉的转移方向是在信息资产安排物资资产中构成的名义价格对于传统财务收入维持较高比率之处。上述预期价值拥有3个特色:(一)它是以信息技术价值为基础的,因而其预期内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这类预期价值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定盘星,人们老是通过这样的预期去重组资本市场,进而试图实现其市场价值。就这1点说,这类预期价值拥有驱动网络经济发展的踊跃作用。(三)这类预期价值老是超前并可能常常高于市场货泉价值,其表现是在网络企业事迹增长的作用尚无传递到股市以前,预期已经经把增长趋势放大或者缩小数倍、数10倍而作用于股市,这就使网络投资拥有比较高的风险性。人们往往用网络泡沫来表示这类风险的存在。

所谓市场货泉法则是指下列的判断:市场货泉价值是信息技术价值的实现情势,网络经济终究必需使信息技术价值转化为市场货泉价值,网络经济的发展归根结柢将通过市场货泉价值患上以确立以及确证。简单的说,网络经济必需拥有效益,必需有自己的利润回报。这是传统经济学原理在网络经济中的反应。就这1点来讲,网络经济仍然不能完整离开传统,网络经济仍然是经济。

总的来讲,网络经济应当也将通过信息技术法则以及市场货泉法则之间维持的必定张力来发展,网络经济中的新现象也需要通过两重法则的某种结合来进行解释。

网络经济的两重运行法则有助于咱们理解美国的新经济现象。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过去10年超过了历史上一0六个月延续增长的记录,到达了一二0个月延续增长的水平,年均增长率为三.五%,近五年四%以上。与此同时,美国近五年的年均失业率为四%,年均通货膨胀率为二%。美国高科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经占到了全国GDp的三0%。这些情景1方面说明在美国信息技术价值转变成货泉价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网络经济确切能够实现其市场目标,它的发展是相符市场货泉法则的。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新经济确切患上到了科学技术价值层面的强劲支撑。因为网络经济的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处于非固化状况,呈现了其收益随范围扩展而延续上升的势头。美国历史上经济的增长率超过二.五%就可能呈现物价水平的延续上升,乃至低速经济增长也会带来物价攀高的“滞胀”现象,而这次高速增长因为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剂以及进级引发的,高增长伴同着低本钱,因此使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原有链接分离了。一样,也因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劳动出产率的大幅提高以及就业结构的优化,使患上增长进程伴同着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降落,因此原来传统的菲利浦斯曲线描写的游戏规则被突破了。总之,信息技术法则在这里患上到了应有的体现。

对于网络泡沫也需要从两重运行法则的角度来认识。从信息技术法则看,因为信息技术价值老是表现为必定的预期价值,这类预期价值与其可能实现的市场货泉价值总有1个时间差或者价值差,所以如果依照股票价格脱离公司的基本面即算泡沫的话,那末网络经济的运作老是伴同必定的泡沫、必定的风险。网络经济恰是通过预期价值会聚资本而患上到发展的,在这1意义上必定的网络泡沫可以视为网络经济发

展机制中不可防止的1个部份。与传统经济泡沫不同的是,网络泡沫在信息技术价值的支持下,1般情况下不容易成为毁灭性的泡沫。依据传统的经济理论,股市涨幅一五%到二0%即为泡沫经济,而近1阶段的情况是,纳斯达克指数可以1年内连创六0次新高,涨幅高达八五.六%。从历史上看,美国股市的市盈率平均为一四.五倍,而近阶段维持在三0多倍。虽然二000年中网络股市大幅缩水,纳斯达克指数今年3月跌到一八00点,但较一0年前依然超越一0倍以上,目前又回升到二000点以上。呈现这类情况的主要缘由是作为经济原动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仍然不减,经济强劲发展的基础仍然存在。同时,美国经济中的什物经济部份情况仍好,金融业不断立异,通过信息技术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吸引了国外的更多投资,从经济全世界化中患上益很多。所以,以历史上经济泡沫的情景作简单类比来预言网络泡沫的幻灭,立论是不够的。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斯特·瑟罗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在《纽约时报》上著文认为今天美国网络股的兴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七世纪二0年代产生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这1批判疏忽了网络泡沫继续具有信息技术价值支撑的事实。一样,美国经济学家格雷斯曼在《低估互联网宠儿》中所认为的股票1离开利润就难以定价的观点,也疏忽了影响网络股的因素不单单是利润,还有信息技术预期价值的1面。这后1点偏偏是网络股的特色所在。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经济特征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何?网络经济将来的路在哪里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目标的距离。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基础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七个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

1.快捷性

消除时空差距是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联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其次,信息网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上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应是对市场变化发展高度灵敏的“即时经济”或“实时运作经济”。最后,网络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球化经济。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三大产业分类法也受到了挑战。为此,学术界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用以涵盖广义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了。对于诸如商业、银行业、传媒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说,迅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还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边缘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间的相互结合和发展新产业的速度大大提高。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尔定律(moore'sLaw):这一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命名的。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实践证明,30多年来,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预计在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适用期。

二是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Law):按照此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三是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非摩擦的基本规律其实很简单——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也就是说,富者越富。”

四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Law):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10年),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吉尔德断言,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经济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内在的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

边际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显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在工业社会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是普遍规律,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与此相反,网络经济却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也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2)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这是由于一方面信息网络能够发挥特殊功能,把零散而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5

【摘要】网络经济在追求效率和经济的同时,带来了社会经济多层面的问题,使得传统法律规制失范。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商业欺诈、侵犯隐私、网络产权、违反公平正义、知识产权侵权、虚拟财产保护和继承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超出了现有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平衡各方权利需求要求,是政策解决工具选择的价值体现。商业伦理重构为网络经济法律困境寻找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网络经济;法律困境;商业伦理

网络经济是人类社会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传统经济衍生物,是近年来出现的创新型经济领域概念,是网络发展改变社会结构的经济反映,其称谓见于1998年10月lee.w.mcknight与josephp.bailey编著的《网络经济学》一书,曰“interneteconomics”,似乎约定成俗为此称谓。对于其概念的内涵,国内目前尚存在不同的观点①。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教授将网络经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对网络经济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网络经济的上述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扩大了,网络产业发展了,表现为全新经济形态的网络经济也就必然水到渠成了。”[1]笔者认为,乌教授对网络经济的内涵界定较为妥善,能够揭示网络经济的表达内容和本质特征。

 

一、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困境

网络是一个高度自由和意思自治的领域,其经济模式下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环节也因为基于网络技术和服务而具有网络自身特性。网络经济的发展往往不仅要求信息技术的跟进和创新,更是需要整个配套网络环境供应链的有效衔接和配套,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网络经济在硬件技术上与西方国家相差无几,但是,网络技术的建设并不代表了承载网络经济运行环境的健全。比较突出的是配套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信用机制的滞后,层出不穷的诸多法律问题不断制约着这个新型经济圈的产出价值。困扰网络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法律问题:

 

(一)网络商业欺诈

虚拟的交易环境通过网络平台产生了企业、个人、制造商、物流、仓储、银行等一系列民事主体之间的关联和互动。然而,正是基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同时,被各种商业欺诈和侵权所困扰。网络虚假拍卖、网络短信电话诈骗,虚假广告信息、虚拟物品交易欺诈、假冒伪劣产品在线交易、网络服务欺诈、虚假价格欺诈、网络实时合同诈骗,有人做过统计结果显示计算机网络诈骗目前已是世界各国增加最快的犯罪活动。

 

(二)网络民事侵权

网络侵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另一类是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2]网络经济模式下,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个人信息滥用、人格权侵权呈现主体、行为、结果等多样化多层次发展趋势。不法商家或者机构,擅自买卖或非法传播注册会员或有交易信息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谋取不正当利益。尤其是当侵权主体本身在经济活动中处于强势垄断地位时候,侵权的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使得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公开,难被权利人控制,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巨大造成的不可处理性问题,给传统侵权责任认定标准、构成要件、规则原则等带来了新的难题。[3]团体或经营实体实施的网络侵权行为往往破坏力要比单个民众更强大和可怕。这些群体掌握着大量的公众信息和相关隐私,当公众的隐私和信息作为商品被经营时候,这些主体成为最危险的侵权方,也成为往往法律难以驾驭的难题。

 

(三)网络产权的保护和继承

实践中,有如下几类网络财产因为产权界定不明存在很大的法律困惑。一是电子商务过程中,网上店铺由于个体或者机构的经营管理积累了包括信用累积、顾客资源、点击流量、智力创新资源、网络商品等一系列内容的网络财产,当店铺的所有人因为死亡等原因而使这些资源和财产成为事实上存在的具有价值的遗产,能否被其合法的继承人继承,备受争议。二是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超常性,有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工作一直滞后。而且,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之间,又存在着单纯的复杂矛盾关系。如果单纯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则有可能损害网络共享,如果单纯强调网络资源共享,又可能导致对知识产权的忽视。[4]基于此矛盾的困扰,使得网络经济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比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有过之而不及之势。三是当自然人死亡时候,其网络虚拟财产和邮箱、qq等网络个人财产能否被继承人顺利继承,亦是网络经济发展给法律提出的思考。

 

(四)扭曲的个人价值观冲击法律价值指引

网络经济中,色情交易,网络、违禁品交易、信息安全、黑客横行……这些行为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为法律门槛设置了更多的要求。网络经济时代正将人类带入一个祸福并至的崭新世界。它模糊了空间地理概念,正打破我们按地域划分人群的方式和传统的分工形式,同时,网络经济也对我们用以约束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传统习俗、伦理道德、法律规则等提出了全面的挑战。[5]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法律追求的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运用法律追求的价值正确引导网络经济中各方主体价值取向,并运用法律强制手段予以规范和控制,是新型经济向传统法律提出的考验。

 

综上所述,与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伴随而来显失公平、违反公平正义、扰乱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网络侵权和违法行为愈演愈烈,而传统的立法手段囿于复杂的程序和各方综合权衡,对网络经济暴漏出的弊端和缺陷监管上处于滞后的状态,法律手段的调整处于被动状态,预防和风险控制往往比惩罚与救济更符合网络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更具有效性。商业伦理的重建,承接社会担当此时便弥足珍贵。

二、商业伦理重建的法理基础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院讲授道德品行的学问,提出了ethikas(伦理学)这个术语,此后,伦理就成了与道德品行有关的概念。进而,把伦理学的概念引申到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伦理的概念。[6]劳拉﹒纳什把商业伦理定义为“研究如何将个人道德观规范运用到商业企业的行为和目标中。它不是单一的道德标准,而是研究企业如何影响代表企业的个人针对特定问题的立场。”[7]纳什提出商业伦理处理政策的三个基本问题:(1)选择应该遵循什么的法律并决定是否遵守这些法律;(2)在

主流法律之外的经济社会问题之间进行选择;(3)在自己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优先性之间进行选择。[8]教育学家寇北辰先生将商业关系理解为“商业活动中商人与相关利益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商人与国家法律法规、商人与消费者之间利益、商人与其他供应商之间、商业中的同行业之间等的关系”。[9]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已构成一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地,人们认为网络经济(networkeconomy)就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economy),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是联结无数企业和消费者的一个庞大的虚拟网络市场。[10]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机,减轻物资的依赖,减少中间环节,特别是,网络经济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新型网络伦理文化。[11]笔者在此将商业伦理引申到网络经济规范中,认为,在网络经济中,商业伦理是指网络经济中,规范和调解参与网络活动的各方主体关系总和,是各方利益体的价值取向理性选择。

 

伦理在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传统上一直都将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关系重要手段。西方的伦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都有着重要的哲学派别和人物(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黑格尔、摩尔、罗素等等),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伦理学探讨的是生活幸福论,而近点从霍布斯至罗尔斯以来,则重在论证“正义”的价值取向。他们关注的是建立一个以契约与义务为核心的社会规范,追求正义为目的的伦理思想。中国的伦理则一直以儒家作为主流学派,道家和佛家相辅相成。以义取利、崇尚节俭、富而好礼和均贫思想是儒家的中心内容。在整个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关于伦理、秩序的论述,占了重要地位。[12]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非常注重一个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如何让个人或者企业科学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不得不强调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固然重要,但是在所有的要素背后,起统领作用,具有上升到灵魂所在的重要位置的应该是伦理、信用、理念。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讲信用和注重伦理层次的规范,那么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将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发展空间内裹足不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成员的伦理建设往往不相一致,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大相庭径的短暂混乱期,但总的来说是一个相互适应和选择的变迁过程。一旦约定成俗,便成为社会经济的规范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解和制约。网络经济亦不例外,需要在自身发展中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相应的商业伦理来指引价值取向以及解决法律所面临的困境。有了共同伦理价值取向的选择,法律便多出一只万能手来从预防和监督上维护网络经济中各方主体的合法益。

 

三、重建商业伦理的设计思路

(一)建立有序的诚信机制,规范经济参与主体行为

诚信在拉丁文中的符号表现是bonafides。fides来自动词fieri,为“已经做成”之意。之所以后来把它转义为“信”的意思,乃因为西塞罗(cicero)及其斯多亚(stoa)哲学同道利用其词源学意义,把fides解释为“行其所言谓之信”(fiatquoddictumest,appellatamfidem),此语相当于中文表达的“言必行,行必果”。[13]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较滞后,信用体系与经济利益体及产业链间的衔接往往处于缺失或者仅仅有名无实的状态,企业的资信状况、个人的信用状态以及自信查询和求证等都比较混乱。建立和诚信机制以及信用查询制度对于商业伦理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经济规范以法律引导为辅,网络自治为主

网络的发展是基于自由和便捷高效,是一个完全无边无界无时间限制的平台,如果法律规制过多,势必影响正常的交易及经济活动的进行,但是,如果过于追求自由便使得网络经济负重前行,瞻前顾后,势必受到一些影响。所以,解决矛盾的根本之策便是加快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完善现有实体经济相关法律政策,使已有的法律适用性延伸至网络经济体中。让法律成为网络经济环境的保卫者,让网络自治成为该经济体的主要调解人。制定行业内部规范,让行业规制和企业自律成为主导。

 

(三)建立符合网络特点商业伦理规范体系支持

结合中国已有的传统伦理与西方经典伦理理论,加强对网络经济主体的道德教育和伦理塑造,提炼和鼓励符合当代网络经济的伦理文化。“一个真正的伦理学体系,必定是要建立在不可替代或者难以推倒的具体方法之上的,而不是涉及内容的广泛、概念的新颖或者自圆其说的灵动转折”。[14]自主原则、无害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是支持网络经济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应用到网络经济中即是要求网络活动的参与者要充分尊重利害人的自主权利,尽可能的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同意和知情前不得将其有关产权或者其他利益相关得以应用。

 

四、小结

网络经济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但是借助该经济载体而滋生的法律困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每个国家基于国情的不同,表现的法律问题形式和重点各异,在法律不是万能的现实情况下,商业伦理的重建对网络经济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是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选择。可以说,当完整而又成熟的网络伦理体系形成了,那么,网络经济面临的法律问题便自然不会再困扰经济的发展。

 

注释:

①国内主流的观点有2种:一是,网络经济师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以高新技术革命、金融创新为基础的现代商务经济;二是,网络经济就是以互联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收入来自于网络相关产品和服务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j].学术研究,2000.1.

[2]马骏驹,余延满.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051.

[3]纪良纲.商业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8.

[4]纪良纲.商业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8.

[5]宋海龙.网络经济时代伦理规范面临的挑战与出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6).

[6]刘光明.新商业伦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3.

[7]nash,l.(1990).goodintentionsaside:amanager’sguidetoresolvingethicalproblems,5.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

 

[8]约瑟夫•;w•;韦斯(josephw•;weiss).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9]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430987.html[eb/ol].访问时间2013年1月15日.

[10]孙颖.网络经济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j]

.学术交流,2004.8.8/125.

[11]刘光明.新商业伦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8.

[12]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7.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6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网络经济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来,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转贴于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

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网络安全;网络支付;网络消费;商业信用

在互联网信息化趋势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了网络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催生出了很多网络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网络经济而言,本文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解释,狭义的网络经济指的是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产业经济;而广义的则指的是,如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网状运行行业组合成的产业群体。近些年网络经济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也开始迅速发力,如网络游戏、网络支付、广告、网络直播、音乐以及在线视频等,可以说由于网络文化的日渐盛行,才带动了许多网络经济模式的创新发展,虽然发展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新的问题的出现,必然也会随之出现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推动网络经济不断循环向前发展。

一、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网络经济发展速度快:从近几年国家互联网普及和渗透率等数据来看,我国网民人数持续增加,在智能手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网民的购物行为、网络在线直播、网络音乐、游戏、网络体育等,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网络经济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网民规模数量逐步扩:从国家互联网发展的权威数字来看,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10亿左右,互联网群众规模的扩大与增加,使得国内网络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市场容量。大规模的网民基数,是一切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高速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商务化程度:在网民基础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互联网群众的网络商务行为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近些年网络群众的购物消费、网络直播、网上阅读、网上支付、网上看电影、听音乐、看体育赛事等,这些网络行为覆盖的网络群众面积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网络经济存在的问题

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网络资源建设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网络资源分布情况相对并不理想。网络经济的发展,受到网络资源的严重制约,不发达地区的网络经济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层次上,同网络资源优势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针对具有购买力的目标人群范围不够大:我国网络经济具有覆盖范围广,并且针对性薄弱的特点。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依然集中在35岁及以下年龄的人群,这一人群的网民总数占我国网民总数的68.6%,已达到我国网民总人数的2/3。而在这部分网民群体中学生人数占据总大比例,学生网民的消费过于集中在网络阅读、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领域,对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交易的快速发展相对缺乏足够的购买力。而促使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也说明我国从事互联网广告宣传的企业的广告投放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虽然点击率较高,但是潜在的受众范围较小。网络安全担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给攻击者提供了便利,信息安全的常规性风险、数据资源的集聚性风险和新技术应用的潜在性风险相交织,为信息安全攻击提供了温床,黑客攻击、虚假信息、数据滥用、隐私泄漏等问题更加难以控制,网络攻击、诈骗的门槛正越来越低。病毒传播、域名劫持、漏洞攻击、拒绝服务、apt攻击等手段层出不穷。同时,攻击者更加注意策略的选择,信息攻击更加难以追溯定位。由于技术水平和人为因素,计算机软硬件的“缺陷”和“漏洞”仍然难以避免。由于新的安全威胁的不断涌现,防御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矛锐利了,盾当然应得到加强,所以,“防御”将跨越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在日趋激烈的对抗中不断调整。网络经济的法制环境不够健全:由于我国针对网络经济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网络经济在管理机制、投诉机制、监督机制等机制方面存在诸多的法律漏洞。网络版权缺乏保护体系;未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的非法网络经营行为;虚假信息;网络诈骗行为;网络虚拟财产盗窃行为等,都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这就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阻碍。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不断的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网络经济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将使违反网络经济法律的行为受到相应的惩罚,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通过网络经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的、平稳的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三、网络经济发展创新的对策思考

政策层面:各级政府部门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网络经济的支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及引导措施意见。第一,要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创新活跃、基础设施完善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要引导和培育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云计算核心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云计算产业示范园区,云计算数据中心集聚地,实现跨区域共建共享;基本建成以国产密码为支撑的全省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制造、农业、金融、医疗、物流等领域建成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应用生态。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面,将引导建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支持企业机构联合承担国家和省云计算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应用等项目。第二,在产业资金支持上,要加大对云计算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在项目核准、电力保障、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和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稀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研究与制度,定期相关信息。扶持网络企业与培训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科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研发中心与实践基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高网络速度降低收费标准、云计算与大数据良性发展等系列措施,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经济重要领域的创新,创造网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促使网络消费,为网络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掌握网络发展趋势,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强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的融合,从而创造网络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技术层面:积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加快4g网络和高速光纤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网络安全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以发展推动网络安全,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切实解决网络发展中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比如蚂蚁金服推出的新技能--“刷脸”购物,观众可以通过“扫脸付”体验这项全球领先的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在当前越来越多人使用微信等网络技术支付资金的情况下,这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有效提升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可以说,“刷脸”购物,支付只要真心,安全就在身边。90%的企业都关心云的安全问题,安全性已经是阻碍云计算发展的更快的最大因素。针对云安全的防护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云计算独有的特点。通过对云安全的威胁和明确各方面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安全控制措施,结合云计算独特的特点和最新技术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传统安全防护模式无法应对高级威胁的挑战,安全防御的重点转向了检测与响应。实现快速检测和响应离不开协同。通过数据的协同、智能的协同和产业的协同,我们才能建立有效应对安全威胁的新型防御体系。支持技术业务创新。支持鼓励新一代移动通信等热点领域的技术、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在5g方面,大力推进5g标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力争在2020年启动5g商用。法律层面:网络空间不是违法者逍遥法外的地方,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网络,依法创办网络,使互联网在法制的轨道上发展。网络经济法律的完善是法治国家与法制社会必不可少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必须依法治理。依法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国家通过互联网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依法保障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另一方面也对相关案件依法处理,以形成法律的震慑效应,进而维护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能在世界经济体系外独立存在。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开展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法律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密切关注国际网络经济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网络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开放性战略,支持国外企业、国内企业、社会团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使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创新。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也在给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带来更多的改变。网络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网络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找准这些问题的根源,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防范和化解网络经济的风险和不安全等因素,从而促进网络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新,涂圣伟.当前网络消费发展的问题、趋势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02).

[2]张曦晔.网络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4(01).

[3]郑德荣.我国网络视频信息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4]王来富.关于不确定性对互联网双边平台策略及双边市场反垄断规制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8

(一)网络经济犯罪的概念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领域中,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实施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工具或者以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信息网络为侵害对象,实施的违反《刑法》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网络经济犯罪可以认为是上述两者的复合形式,它是指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主要的犯罪工具或犯罪手段,利用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实施的经济犯罪。

网络经济犯罪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犯罪类型,而是犯罪学意义上的概念。从本质上说,网络经济犯罪是传统的经济犯罪在手段上的翻新,是传统经济犯罪在手段上的智能化、复杂化和高科技化的新型经济犯罪。

(二)网络经济犯罪的特点

网络经济犯罪与传统经济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或使用受害人(单位)的公私财物为目的,与传统经济犯罪相比,网络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有:

1、犯罪主体智能化。网络经济犯罪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施的智能性、知识性和科技性的经济犯罪。犯罪行为人多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具备相应的经济业务知识与技能,利用其职业性质、特点及条件来实施犯罪。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日趋专业化、严密化,无论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还是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的破坏,犯罪实施人大多受过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或非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或精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既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漏洞,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高智能化和高专业性。

2、犯罪行为隐蔽性。由于计算机本身有安全系统的保障及软件资料形态的多元化,加之网络经济犯罪的专业技术性和犯罪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经济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犯罪行为人通常是在异地通过远程控制操纵网上成百上千台主机向多个目标主机进行攻击,或者利用网络欺骗的方法将真实的地址隐藏起来,受害人很难发现。另外,内部人员的网络经济犯罪使其更加隐蔽化。部分网络经济犯罪系被害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作案,由于作案人员熟悉专业的业务知识,善于利用内部管理上的漏洞,能够善于利用工作职务之便,逐步隐蔽地实施犯罪行为,使其更加容易掩盖犯罪真相。

3、主观动机多元化。网络经济犯罪与一般经济犯罪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观犯罪动机多元化。有因经济利益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诈骗、贪污、盗版等而犯罪的;有因经济困难而又心怀不满,外在困境和内在需求的极度不平衡而犯罪的;有无明确的作案动机,而仅仅把自己的行为视为一种智力游戏或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水平或是为了获得一种强大的权力而触犯刑法的;有因各种不当欲望的极度膨胀或没有宣泄的正常渠道而利用网络来展示“才华”而犯罪的。

4、犯罪趋势国际化。由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互联性和跨域性,网络经济犯罪消除了社会制度、国境边境的界线,网络经济犯罪相应地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犯罪分子只要拥有一网的终端机就可以通过因特网到网络上任何一个站点实施犯罪活动。

二、网络经济犯罪的原因分析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犯罪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破坏银行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功能,实施盗取银行卡的有关信息,制作伪造的银行卡以提取现金的犯罪行为;有通过破坏或修改经济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或应用程序,以达到实施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经济犯罪活动的目的;有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网络传销、网站等活动的;有利于网络非法截获、复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服务信息数据商品的;还有网络诈骗、网络、网上销赃、网上盗窃商业秘密、制作虚假广告等等。网络经济犯罪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与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及世界观有关,更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与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联系。

1、法律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已经相继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将网络经济的安全管理纳人了法制化轨道。但是,法律本身的发展一般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现实需要,目前,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防治计算机犯罪的有关法律不十分健全,仍缺乏防范和打击网络经济犯罪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

2、高额利润的驱使

高额利润是网络经济犯罪的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形容为利润而冒险的资本家:为了100%的利润,他们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了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斩首的危险。相对于网络经济犯罪的巨额非法所得,网络犯罪成本可以说几乎是零。正是高额利润的诱惑,使得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

3、网络经济的技术安全保障存在不足

网络经济开发商往往只看重网络极大推动了经济活动运行的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而忽视了网络经济的技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储密度高,存储介质极易被携带出去,并且容易被有意或无意的损坏,本身的脆弱性;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复杂而庞大,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很不健全;计算机程序的设计上多数软件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等等,这些都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管辖权的确定

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跨地域性、超越时空性、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分离性等原因,传统管辖权所获得的基本联结点变得不好确认,由此给传统刑法管辖规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发生地确定困难。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采用的就是以属地管辖为基础,以属人管辖为原则,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的刑事管辖原则。为了有效打击犯罪,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确定我国对网络经济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同样应该坚持以属地管辖为基础的管辖原则,但是应当对传统刑法理论的属地管辖原则加以适度扩展,对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地做出广义的解释,网址、实施网络经济犯罪的行为人所利用的计算机终端、服务器等设备所在地、受到网络经济犯罪的行为人侵害的系统网络、设备终端等设备所在地等都可以成为行使管辖权的联结点。如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侵犯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及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案件,被发现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对行为人通过侵入、修改受害单位或个人系统程序、系统参数等手段实施网络经济犯罪的案件,被侵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终端的所在地可视为网络经济犯罪的犯罪行为地;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盗窃、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诈骗等犯罪案件,犯罪行为人操作计算机的地点和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均可视为犯罪结果地。

四、网络经济犯罪的防范对策

网络经济犯罪是一种高智能犯罪,防范措施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从法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着手。

1、加强立法,充分发挥刑事法律的威力

网络经济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对其防范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立法或通过判例来解决案件。目前我国已有《保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但总体来说,我国有关计算机网络经济犯罪的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首先,应尽快制定计算机犯罪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保护制度。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无国界性,各国都应按照共同的国际规则来制定计算机犯罪法。电子商务交易是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而实现的,为使电子商务交易正常进行,应建立健全统一的实体法。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结合具体案件通过有效的司法,规范计算机犯罪行为。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破坏网络安全的犯罪,司法实践中,在规定量刑方面应当加重,把法定刑提高,并且增加财产刑,对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处以重罚或者没收财产。再次,制定行政法律法规。通过建立相应的法规条例,加强对互联网及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的行政监察与管理,重点加强对网络经济一般违法行为的约束,加强网络经济参与者的守法意识。最后,国际公约方面。针对如今网络经济犯罪往往是跨国界跨地区的有组织犯罪的特点,而且犯罪行为地与结果地一般不在同一地点,应该尽快通过国际组织设立一个关于互联网管理的国际公约,以便更有利于打击网络经济犯罪,加强国际间的司法协作。

2、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

加强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的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还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为了防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或网络系统的非法侵入,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电磁屏蔽、身份鉴别、信号干扰、用户识别、监视报警、选择性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安全机制管理方面,主要是密钥管理、加密、数字签名及访问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加密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将信息加密后存贮在计算机里,并注上特殊调用口令。这样,窃密者突破一般口令进入计算机后,也无法将信息调出。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密,窃密者即使截收到信号也一无所知。对媒体中的文件进行加密,使其以常规的办法不能调出。

3、提高侦查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的能力

由于网络经济犯罪具有高科技性、高智能性等特征,所以网络经济犯罪侦查应转变传统侦查观念,以科技、智能等手段作为支撑后盾。要从公开和秘密两个方面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提高主动出击的能力;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经侦、网监、刑技及企业单位之间联手打击合力,加强国际、地区之间的刑事司法合作;从原始固定、外部勘查、信息保全、信息解读、依法提取、系统分析、综合利用等方面重视对电子信息和信息痕迹的勘查;平时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网络经济犯罪侦查能力。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经济信息传播优势

新媒体下的经济信息传播包括网络中的财经新闻和商业广告、证券的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网上货物的买卖,以及商业银行定期发送到客户手机里的理财产品广告、理财信息和信用卡信息,还有一些电子期刊和手机报中的财经信息等等。

新媒体打破了印刷与广电模式的限制:(1)使多对多的交流成为可能;(2)使内容的同步接收、交流与再分配成为可能;(3)使传播行为脱离于国界、疆域之间的关系;(4)提供实时性的全球接触;(5)将现代或后现代的主体置入网络性的工具中[1]。由于it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普遍应用,为经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提供了一个快捷和成本相对低廉的平台,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依靠互联网而存在。

一、网络广告针对性较强、分众化程度较高

媒介是广告的载体,随着媒介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告市场也在悄然起着变化。在广告的投放过程中,若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力量,那么就可以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广阔的覆盖率。

网络媒体中广告信息的针对性要比传统媒体的针对性强。网络广告一改受众被动的接受模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让他们主动地选择广告信息,这样就提高了网络广告的针对性和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在新媒体广告中,受众不会像在传统媒体中那样无目的地、毫无准备地、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他们在打开电脑想要了解相关广告信息的同时,也在有目的地搜罗着与其购买目的相关的信息。不谈专门的广告网页,就拿最普通的某一网站页面中的广告信息来说,当你点开这一页面时,网页中的广告只会占据很小的一个空间,并且有的网页还可以将广告窗口关闭,你扫一眼,当发现是你所感兴趣的信息时才会点入页面进行进一步地查看,若不感兴趣,则随时可以关闭,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受众主动选择广告信息的优点是传统媒体现在无法比拟的。

在我们的传统媒体中通常可以看到一种产品的广告,不管我国的地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在全国各地各家电视台纷纷播放,这样做是某种程度上资源的浪费,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而网络媒体中的广告则较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在一些针对性较强、分众化程度较明显的网站上,就会出现同样针对性强的广告。比如:在年轻人都爱去的人人网或某个时尚论坛网站,广告信息会偏向于新颖奇特,比较时尚或当下较流行的内容。鉴于网络投放广告的高效率,麦当劳和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在近几年缩减了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转而增加了在多媒体市场的广告投放比率;再比如,中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公司也准备将自己的电视广告业务与Google网络搜索业务结合起来[2]。

二、权威网站中经济信息比其他信息可信度高

网络中的经济信息包括权威网站中的财经信息、财政政策和网络商务交易方面的信息。而网络中经济信息较之文艺或娱乐信息来说,可信度要强许多,这是因为经济信息的过程中没有类似于文化信息的刻意炒作,水分较少。而且网络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买卖双方也都秉承着诚信和互惠的原则正逐步走向正规化,网络买卖的可信度也随着这几年网上的“淘宝热”而逐年递增。

由于网络具有高度渗透力和接触重要的消费市场的潜力,因此网络也面临更多管制和管理的风险。它越来越像商业媒介(销售货物和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必须达到财务上的安全性[3]。可见网络经济信息的安全性对于网络商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商务平台无疑已经成为其日常商业运作中的普通一环,那么在这样一个没有现金流却有着成千上万实际资本进出和交易的平台上,经济信息的可信度就尤为关键了,无论卖家或是买家都会无比重视这一环节。拿淘宝网举例,截止到今年初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店铺就有5090家,2008年我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其中淘宝网2008年的交易额为999.6亿元,占网购市场的80%。真正想经营网络店铺的商家是十分重视诚信的,这其实跟传统商业中以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一样的,唯有以顾客为上帝、诚信经营才能在商海中得以生存发展。网络店铺的商家一般会长时间在线,以便顾客随时“光临”,一旦你有意询问老板的货物,不管最后买卖成不成,老板的“口气”永远是客客气气的,让你感觉到荧屏背后是一张笑脸;而同时老板也会在网页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他的货品,从款式性能再到颜色搭配等等,甚至照片的颜色与实物颜色有差别时卖家都会以文字形式表明出来,以防买家收货后说老板不够诚信;买方在看中货物准备购买的同时,会较详细准确地填写其收货的地址及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一般都是真实的。在利用网上银行交易时,买家会更加谨慎,这涉及到其资金的流向问题。总之,网络交易的买卖双方都会较严肃地看待网络经营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商业经营现象。

但是,不容否定的是现在网络经济信息中也存在着一些欺诈的虚假信息,也就是说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营方面的漏洞,因此要加强网络经济中的风险防范,完善涉及网络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认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地位,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并防范和打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肃清一些网络“毒瘤”。

三、网络经济信息传播具有直接性、可再生性和全球性

网络作用于经济,对经济施加重大影响的途径是提供便利和廉价的信息交换和处理手段,降低经济信息的成本。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4]。网络经济的直接交互性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商业活动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几乎零成本地获得各种信息,对商品的品种和价格进行充分的选择,获得更大的消费者剩余。从广义上说,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机环境”上,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全方位高效应用。它渗透到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环节,节约了资源,加快了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如果说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直接经济,那么,当今的新经济则是建立在网络上的更高层次的直接经济。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经济形态的一次回归。直接经济理论主张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减少传统的中间商层次,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益[6]。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机器大工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标准化、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各种商品的能力,那么网络经济的生产力则表现为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7]。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这一特点与实物显然不同,一般实物商品交易后,出售者就失去了实物,而信息、知识交易后,出售信息的人并没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了出售者和购买者共享信息与知识的局面[8]。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零消耗和可复制的特点,使得依托网络平台的传受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得以发展和普及,这是不同于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模式的。网络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资源――信息资源――是可再生的,同一个信息,你消费了之后仍然存在,别人照样可以消费。一条信息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同时共享。正是由于因特网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限,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9]。同时,在网络中信息的接受者也将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才会使信息传播者的范围呈几何级增长,信息的到达率越来越高。

网络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因特网中,经济活动与空间距离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任何一家企业一上网便可以面对全球用户,产品通过因特网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向世界”[10]。网络经济是对市场发展变化高度敏感的速度经济,这也就意味着要超越时空的局限,使各个金融中心的即时经济信息的与接收零时差。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网络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社会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顺利实施,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1]。然而,网络经济在打破空间限制的同时,也引来了全球化的竞争,整个世界在成为你的客户和朋友的同时,也变成了你的竞争对手,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网络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增强了,全球化只有在网络时代才真正成为现实[12]。

参考文献

[1][3]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00页,第115页

[2]程浩,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浙江大学学报,2009

[4][5]路桥,网络经济的核心价值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6][8][11]魏兆连,国外网络经济发展及经验借鉴研究,吉林大学,2009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就业变迁影响

一网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使网络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网络经济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信息与网络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信息和知识为主导资源的经济形态,是以计算机信息网路技术为基础、以各种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目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在中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发展,中国的网络成熟度以及网络普及程度都有极大的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最新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拥有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同时互联网的商务应用呈现出平稳发展态势。在经济领域,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带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产业边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务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衍生了新的产业新的行业。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上的就业人数的增加。由此可见,网络经济不仅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二网络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1.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与1993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分不开的。1993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为网络经济创造了载体。与此同时,国际互联网的用户、覆盖面和影响范围高速增长,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使互联网成为商机无限、前景广阔的网上市场,吸引各国企业竞相上网,企业上网为网络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都在开发内部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网络对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信息收集与反馈等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产业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水平迅速提高。互联网发展与运用还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如工业咨询、软件服务、外包服务等工业服务业蓬勃兴起。信息技术在加快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推动减排治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型企业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采购、销售等基础性应用向上下游企业间网上设计、制造、计划管理等全方位协同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普遍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网络经济发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产业新的行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就业选择。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与服务经济的结合、是个性化生产与经济一体化的统一。网络经济的这种特点使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更为纷繁多样,使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日渐扩大,劳动者不仅包括网络经济生产、实现过程中的决策者、工人和服务人员,还包括网上交换过程和后续服务中的劳动者。此外,也包括从事网络社会文化创造、知识传播、技术开发和管理的人员,比如网站管理人员、软件编写人员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就业数据显示:我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3年的116.8万人增至2009年的近173.8万人,达到了年平均增长9万人。

在网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信息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整个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以及传递与处理信息的通讯技术网络,由此导致了对编程人员、数据符号分析人员、电脑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大量需求。可见,网络技术拓展的就业空间,决不是原有就业职位的简单复制,其工作职位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网络经济相应部门的顺利运行。所以,随着网络技术对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发展中知识与信息含量的增大,对劳动者提出了较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从而导致了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职位的技术化变迁。

三网络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变迁

1.网络生产力的产生

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并呈现出日益综合化的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现代科技逐步融入人们的经济生活,在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及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为网络生产力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网络生产力的产生也得益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及竞争的日益加剧。工业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就已经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速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从本质上要求必须有一种全新的整合生产力与之相适应,而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生产力正是适应这种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竞争日益具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资源可以在全球流动,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客观上成为网络生产力产生的又一推动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升。网络生产力顺应了人类变革大工业生产力的需要,适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网络生产力是相对于工业生产力(或机器生产力)而言的,它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其物质技术基础和标志,标志着人类依靠信息网络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能力。网络生产力是一种全球运行的生产力。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世界被紧密联结在了一起,跨国生产、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国际金融等实施的效率大为提高,世界真正结成了“地球村”。不仅如此,网络生产力还大大加快了各种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的速度,推动了全球的技术创新。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新兴技术和创新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迅速在全球范围得以传播和运用。因此,网络生产力已经突破了工业生产力的地域界限,成长为一种真正全球运行的生产力。

2.网络经济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在网络经济时代,马克思所预言的“自动工厂”已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成为了现实。如今,置于计算机信息网络指挥之下的机器体系已经取代体力工人从事着众多繁重、复杂、精细的工作,生产呈现出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征。而马克思所做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精神生产力”的生产比物质生产力更为重要的科学论断在网络经济时代也得到了印证。信息、知识和智力已经取代传统工业生产中的土地、资本等物质要素成为生产的主导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将在网络产品的生产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对而言,物质资源的作用则要小的多。为此,在生产中,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引进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因此,从事网络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劳动者”,有些岗位还要求他们必须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天赋和才华。以软件产品的研发为例,具备基本的软件编写知识和技能只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拥有不断提出新创意的能力则更为关键。创新的过程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信息技术职业”是指那些包括创造发明、操作控制及维修保养能促进电子商务和其他互联网或于网络活动有关的活动的职业。其中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系统分析员和计算机编程人员等属于信息技术的“核心”职业。创新的扩散使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技术人员需求增加,另外还带来了对于具有销售、市场及业务规划等方面知识的人员的需求的增加。随着更多的公司对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对于项目经理和会谈判并能产生经营成果的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的不断扩散,整个社会计算机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倾向于高学历和和一些专业技术性人才,而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人员的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产生一种挤出效应,与之相对应的,前者的薪金水平大大超过后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是一场带有技术歧视性质的革新,与信息技术创新相似的是电气化的创新都很偏向于对技术专业性劳动力的需求。

四网络经济发展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网络经济并非只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它已经从各个层面对社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网络经济无疑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网络生产力在工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构成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核心要素。网络生产力拓展了劳动者的就业选择,促使劳动者向知识型劳动者转变,网络生产力使计算机信息网络成为新时期生产工具的主体,使劳动资料自动化、网络化;网络生产力进一步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使信息资源成为一种新颖的劳动对象。网络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深刻变革使生产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

对于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我国来说,网络经济正在变革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经济关系,使社会生产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虽然当前我国还在为实现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工业化而努力,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网络经济的影响也已经渗透了进来。网络经济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是新的挑战。因此,对于我国企业和政府来说,重视网络经济对生产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探寻应对的方针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经济的到来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基本形式从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加工和制造转变为信息和知识的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劳动者从传统的以体力耗费为主转变为以智力耗费为主,也使劳动者知识和智力的发挥程度成为判别其劳动优劣的标准。这些新变化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日益呈现出知识化、智力化的趋向。

知识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的核心要素,创新则是企业竞争的灵魂。作为知识的运用主体和创新的实施主体,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比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民受教育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高层次人才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依然不高,整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因此,为迎接网络经济的到来,政府必须进一步健全人才的培育机制,加快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精、尖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耀、张春法、曹宝明、姜德波、李群.网络经济学.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圣兵.网络经济与就业的二元化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顾纪瑞.美国网络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