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十篇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十篇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4:51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1

关键词:中学化学;读教材;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04-001 

一、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读懂教材、掌握化学知识的系统性 

学生阅读教材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方法少,效率低,因此教学中须加强指导。 

1.分类指导 

各类化学教材都有其知识结构和体系,分类指导阅读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教材的知识特点,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且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第一,理论性教材的阅读指导:现行中学各类化学教材都是以物质结构为主线的,它与电离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等编织成化学理论体系知识网,其编写系统常有如下几种:其一,由里到外,由微观到宏观。如物质结构部分就是从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类型以及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这一线索编写的。再如元素化学也多采用从结构到性质,制法,用途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写法。让学生明确这些线索,就能在阅读时明确主线,理清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其二,围绕一个中心逐层分述。如化学平衡理论便是围绕化学反应的程度这一中心,先从初中的溶解度平衡引出概念,然后研究化学平衡的性质,化学平衡移动到规律以及后几章的应用——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再如摩尔,胶体,电解性质溶解等章节的教材也是围绕一个中心逐层分述的。学生了解这类教材的编写线索,就能根据中心,逐层深入,使知识连贯。其三,事实与结论相互阐述。就是对多数概念或定律的写法。如强弱电解质这二个概念就是从不同的酸,盐的同浓度溶液导电强弱电实验事实分析其化学键级性的强弱,离子的多少而得出结论的,然后又从电离度,电离常数的大小这一定量角度加以说明。阅读这类教材时就要引导学生着力找出事实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把概念或定律的来龙去脉,使用条件,范围,量的规定性,易混淆的地方弄清楚。 

第二,元素化合物教材的阅读指导:这类教材比重大,内容多,其编写系统多有如下特点:从编写顺写看,多从感性认识(典型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实验)到理性认识(周期系),又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在周期律指导下进一步分族学习元素化学);从内容看多从原子结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盐编写,如硫硫酸一章的编写就是以单质硫为中心,从氢化物到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盐:从文体看都是说明文,多从物质结构或从实验现象说明物质的性质,又从性质说明用途,鉴别和制法:从写法看有些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叙述,有些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说明,还有些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如有机化学的编写。教学中只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掌握上述课文的阅读线索,就能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化繁为简,化厚为薄,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 

第三,习题的阅读。课文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分部分,阅读这类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规律。如有机化学的习题共三章,可归纳为十大类,每类均着重启发学生看题型,找关键,找规律,如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这一类典型习题便可以从一题多变讲题型:从一题多讲方法(最简式法、直接求组分原子的摩尔法、通式法,根据方程的比例法、代数法、燃烧法):从多题一解讲思路:各种题型各种解法的中心都是从不同角度确定c、H、o原子的摩尔比。这样就能从有限的习题中以少胜多、以少见精,做到触类旁通,既减轻负担,又提高效率,至于其它技术性材料、工业产品制备材料等也需分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分段指导 

如课前预习,应指导学生粗读,了解梗概,明了大意,找出难点,以便课堂上听课心中有数:课堂上阅读,要指导学生精读、推敲关键词,吃透重点,攻破难点:课后复习,要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按章节理清线索,知识归类。有条件的话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3.读书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正确使用划线、标记、归纳,编号,批注,摘记、从不同角度做读书笔记,用归纳法归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按化合价的递增找出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比较石墨和金刚石、碳化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氧族和碳族的异同。这样通过做读书笔记,便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之融会贯通,知识系统。 

二、启发动脑。使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思维的规律性 

学生阅读教材存在的另一个问题:读而不思,不求甚解。因此,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熟读深思。 

首先,从教材中学会分析综合。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课文围绕核外电子排布三原理进行分述,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然后运用原子结构简图等表达形式具体勾画36号元素前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综合,把握矛盾的总体,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析具体物质的性质。学生明确这种分析一综合一分析的思维方法,就能从事物的个别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2

一、计算课中数学阅读的技巧

在教学计算课时,部分教师往往认为这类课的教学过程很平淡,只要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就能将题做正确。在潜意识里,学生认为计算课是不需要数学阅读的。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对算式的阅读指导,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

在计算课教学中,对数学算式的阅读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多数学生的习惯做法是,拿到题目后略加思考,边做边看,这样导致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漏掉小数点、不思考怎样简算等,致使简算复杂,结果不准确,而教师往往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粗心”,实际上这和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算式有直接关系。

二、概念课中数学阅读的技巧

在概念课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对数学概念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比如,在教学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时,应指导学生阅读“对边平行且相等”,明白结论的成立必须“相等”和“平行”同时具备。又比如,在教学什么是倒数时,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让其明白,倒数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概念时要把重点字、词勾画出来,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哪些字、词非常重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挖掘概念中字、词、句的真正含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将这种阅读技巧运用于概念教学十分有效。

三、解决问题课中的数学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3

一、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等问题,已经困扰了语文教师好长时间。特别是课改以来,许多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不会教了,甚至部分教师不清楚语文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至于教到什么程度更是一片茫然。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收获甚微……通过认真学习课标,我觉得语文课程必须抓住“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那么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

根据新课标“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读、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首先应该花工夫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基础,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

二、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标实验稿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课标修订稿保留了这一基本理念。这就要求现行的语文课程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什么是语文素养?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温儒敏教授是这样描述的,他说:“‘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温教授把语文素养界定在三个重要方面:听说读写能力、文学文章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而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语文的本质,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怎样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呢?首先是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并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是学校教学时间最多的学科,语文的思想内涵最丰富、最具感染力。语文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说到底,语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课程。所以,学校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其次是要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根据温儒敏教授的界定,语文素养是一种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当今社会的口头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听和说”是“读和写”的基础,小学生的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先说出来然后再写出来。降低了习作难度,让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可写。

阅读能力更需加强。课标修订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倡围绕教材主题推荐多种媒介的读物,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故事会等,交流分享读书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人人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实施语文课程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强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要改变作业现状,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学习语文还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要密切相关,把语文课程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应用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4

关键词: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研究,是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理念开展的,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和效率的一项实践研究。该研究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构建“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思想和学习习惯为基本特征。

一、“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1.目标导向

以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引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引领、导向、评价功能。

2.整体建构

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出发,以阅读教学目标为结构原点,整合教材资源,唤醒学生主体,回归语文素养,构建合理流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目标导向―整体建构

以目标导向为核心,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整体拓展阅读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以“结构”为载体,关注语文学科本质知识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科素养及其特定的结构形式为教学目标,整体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语文认知结构的教学,其核心的实施策略是“整体建构”。“整体建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整体,还包括具体的阅读策略,以及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整合,也就是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材料的呈现、阅读方法的选择、阅读效果的反馈等,这几个要素之间也要构成一个“结构”,以语文阅读认知结构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主动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程序,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以“建构”为主线,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建构”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主体,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表达特色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建立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里的建构,还包括课型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这样建构才是真实有效的。

3.以“教学设计”原理为依据,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品位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思想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构建了适合学生主动体验阅读过程的教学过程,侧重于阅读方式的转变。体现阅读教学系统性、结构性、序列性特点,兼具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特点,这是“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的动力机制,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科特质和教学品位。

三、“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整体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是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构建立足于“学生、文本、知识、生活”四个方面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课时目标,以语文知识为显性标准,以学生的认知实际、身心特点、文本表达为起点,合理定位、准确陈述、动态观照阅读教学目标。围绕“阅读素养”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要具体陈述从文本阅读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二要全面设计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关注阅读心理品质的养成,三要陈述运用的方法策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本质即言语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维能力;人文性的实质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语文科应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没有纯粹的言语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

2.整体设计阅读教学内容

从本质上说,阅读教材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事实、概念、法则、原理,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技巧的系统掌握的操作步骤,三是促进世界观形成的认识、观念及规范。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阅读”内容的整体结构性,其外在线索是“主题”为主线的单元教材,以及“阅读”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建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整体建构阅读教学过程

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力图站在语文学科思维方法、语文专题学习思维方法的高度,来审视具体的语文问题所需要遵循的语文思维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学科思维方式的核心是“语言实践性”,即将语言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最根本的语文思维方式,应该贯彻在任何情境的语文学习中,包括阅读教学,形成“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回溯文本、探究特色―建构结构、概括方法―拓展延伸、深化感悟”的四步阅读法,这样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我们为解决“阅读”专题问题而构建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解决语文专题学习任务而提供

支撑的核心思维方式。

4.整体设计阅读教学方法

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我们提出的基本课堂教学程序是:

在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程序中,我们运用知识分类原理,确定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行为,以“语文知识结构和阅读技能结构”为核心,以“主题、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为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掌握呈结构化、概括化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文体导读法”等方法策略,结合基本的教学流程环节,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必弃之如敝屣”。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文体导读”等方法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5.整体实施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阅读素养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衡量“阅读”教学的效果。一是将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积累相结合,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词语解释与造句、书写、词汇、语法、修辞相关知识等)融入阅读教学中,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避免孤立地教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就会根基不牢。二是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张扬个性阅读、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尊重文本的整体统一性,避免解读的随意性。三是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的统一性,阅读的具体对象不同,我们要努力寻求最为恰当的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5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内容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XX.6-XX.8)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实施阶段(XX.9-XX.5)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第二阶段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总结阶段(XX.5-XX.6)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卲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1999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XX.9196.。

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XX,(7)5960。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6

关键词:阅读自学能力物理

一、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特别是农村高级中学校多数学生都是走读,很多时间都是在家里,如果不培养他们自学,这些时间就会白白浪费。另外,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开始,学生不易读懂,也不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

二、在物理实验中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学课本内容时,会遇到课本上有一些“观察”、“实验”的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体会,能使他们较快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三、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四、在课外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课外自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首先纵览全文,了解概念。物理教材中的课文以议论文形式居多。阅读时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常是全文的关键词或主题句,是表达内容的核心,往往也是文章的论点。接着要弄清论证的依据。论据常以物理实验现象、日常生活事例和已学概念、规律等形式体现。然后要了解论证的过程。论证过程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架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是文中精彩部分。阅读应保持连贯流畅,尽快把握全文大概。其次是精读细研,发现疑点。通过了解全文大概,学生不难发现文中难点。这时应针对文中难点,字斟句酌,反复研读。剩下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待上课时解决。学生做课外自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写自学笔记。所以开学初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自学本”,随时收发以备检查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我要求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在自学本上通过以上步骤归纳出本节知识点并找出他们认为的重点和难点,不必详细纪录能体现本节知识即可。特别强调学生必须书面记录下自学过程中不明白或者有疑虑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又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能力。

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7

一、数学阅读的概述

数学阅读是指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书本提供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个体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二、数学阅读的分类

(一)阅读教材:(1)阅读前言,新教材的前言描述了各个章节的重点,以及各个章节对生活实际的用处。(2)阅读概念,要正确的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数学符合。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对纵向的和横向的类似的概念进行区分,(3)阅读定理,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会探究定理的证明方法,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还要思考定理是否可以逆用、推广引伸变用。(4)阅读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推导过程,并观察其特征把它记住,了解公式应用的条件,才能进一步对公式运用、逆用、变用。(5)阅读例题,先要认真审题,试着自己解题,然后与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还要对照注意自己的书写格式,进一步探索新的解题途径。

三、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实现,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1)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很多学生只是把课本当做习题集,老师让做作业才把课本打开,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样老师很多时候代替了学生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阻碍学生“数学语言”发展,使其数学智力和接受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因为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阅读材料,所以数学阅读必须和思考相结合,不是简单的识记内容,重视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有助于个别化学习,终身化学习。比如,我在“绝对值”一课中,我让学生阅读绝对值的定义,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距离”理解,从而绝对值的认识也就更加透切。(2)老师要给于一定的阅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数学阅读往往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快乐的读.

四、数学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8

一、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多数学生都是走读,很多时间都是在家里,如果不培养他们自学,这些时间就会白白浪费。另外,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

二、在物理实验中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学课本内容时,会遇到课本上有一些“观察”、“实验”的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体会,能使他们较快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三、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四、在课外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课外自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首先纵览全文,了解概念。物理教材中的课文以议论文形式居多,阅读时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常是全文的关键词或主题句,是表达内容的核心,往往也是文章的论点。接着要弄清论证的依据,论据常以物理实验现象、日常生活事例和已学概念、规律等形式体现。然后要了解论证的过程,论证过程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架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是文中精彩部分。阅读应保持连贯流畅,尽快把握全文大概。其次是精读细研,发现疑点。通过了解全文大概,学生不难发现文中难点。这时应针对文中难点,字斟句酌,反复研读,剩下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待上课时解决。学生做课外自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写自学笔记。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又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能力。

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9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9-0137-01

数学阅读是指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书本提供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个体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实现,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终身化学习。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充分认识到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靠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因此,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数学课本是教材编委专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意识。

1.概念、公式的阅读。正确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并能把符号与语言进行互译。

2.“探究活动”的阅读。北师大版教材的开放度比以往增强了许多,不仅知识点的学习是开放的,而且练习题的开放性也增大了许多。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随处可见,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中考题觅见踪影,通过对探究活动的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设计题”和“课题学习”的阅读,沟通了生活中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虽然新教材设置的“设计题”和“课题学习”数量不多,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1.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

2.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引导也不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更没有提供机会和时间给学生阅读。这种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了训练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阅读后,还应采取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阅读效果,及时指出阅读遗漏或理解错误的地方。

3.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多数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造成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理提炼归纳,让他们在演算中注意。

4.数学阅读过程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5.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数学的阅读特点要求阅读教材要边阅读边思考,要抓住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进行阅读。但这种阅读方式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于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时就要让学生慢慢养成从前文的叙述到后面定理、定义形成的连贯阅读过程。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展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渠道

课外阅读时在学生无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觉学习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书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得到效益和收获。相对于前两种阅读来讲,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要求学生既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又要有不怕苦的精神。教师善教往往在于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理解的能力。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所能讲授的内容毕竟有限,所以众多的老师都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实战应变能力。若是全体学生都能培养起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其数学成绩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数学对于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既符合现代“终身学习”的要求,又有助于个别化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之,数学教育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1]石达林.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2008.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篇10

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教学内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也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如今的数学教科书更像一本自学指导书,文字部分只给出基本概念,要探索的问题和重点难点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特殊的图框中,关键的探究结论都未给出答案,要求自己填写。因此这样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一、正确评价数学阅读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因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强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将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一种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风气,同时有利于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教师的视野及知识结构。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1)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能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水平的发展,准确叙述解题过程中有关的观点和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

(2)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培养阅读能力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3)新课程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不会阅读,那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方式,更不可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学实践表明,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而学生每遇到此类题的解答便觉得困难重重,得分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数学的方法。从上可知,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

三、边读边想

读的同时不能脑袋空空,有时候文字中涉及以前学过的一些概念,当你读到的时候是否能清晰再现这条概念的具体内容,若不能则应马上复习巩固,如果不弄清楚,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这个小的环节实际上是一种对旧知识的巩固。数学阅读也就是不断温故而知新。对于一些概括归纳的语言,读的同时要想每一字每一句是不是都理解了,心中还有没有疑问。若在哪一处有困惑自己没法解决的可用笔做记号,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在阅读代数中运算方法的小结性文字时,由于文字比较长,阅读时需要分几段来理解并记忆,在记忆的同时应该对照具体例题的步骤来记,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另外要重视对书上图框中的提问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是课程中重点要攻克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认真思考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边读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