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茶艺的问题十篇关于茶艺的问题十篇

关于茶艺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13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1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需求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59-03

当前,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和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茶文化感兴趣,同时,中国人也希望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要把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英语是必需的语言工具之一。大部分开设有茶艺、茶文化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茶艺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经过需求分析调查,如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和社会就业需求等,只是盲目地跟风开设该课程。同时,所选择的课程教材不合理,如高职课程选择了本科院校的教材,教材难度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层次需求;或者即使选择了高职高专教材,但教材内容却比较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茶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对高职学生茶艺英语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对茶艺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更合理地设置课程,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茶艺英语相关词汇和知识,培养学生茶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笔者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艺专业的5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并获得了相关的数据。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问题共12道。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你希望开设茶艺行业英语课吗?”这一问题中,84%的学生表示“希望”,6%的学生表示“不想开”,1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你认为学习茶艺行业英语对自己的将来就业有帮助吗?”这一问题中,64%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帮助”,20%的学生表示“有帮助”,1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6%的学生表示“没有帮助”。

“你希望在什么时候开设茶艺行业英语课?”这一问题中,36%的学生回答“第二学期”,52%的学生回答“第三学期”,12%的学生回答“第四学期”。

“你认为最适合的茶艺行业英语课时是多少?”这一问题中,20%的学生回答是30课时,54%的学生回答是40课时,16%的学生回答是50课时,10%的学生回答是60课时。

“你觉得自己在英语方面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这一问题中,10%的学生回答是“听力”,10%的学生回答是“口语”,56%的学生回答是“阅读”,24%的学生回答是“写作”。

“你觉得自己在英语方面最大的劣势是什么”这一问题中,22%的学生回答是“听力”,64%的学生回答是“口语”,4%的学生回答是“阅读”,10%的学生回答是“写作”。

“你希望通过茶艺行业英语的学习使自己掌握哪些能力?”这一问题中,66%的学生回答“扎实的行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行业英语听、说、读、写、翻译)”,18%的学生回答“较强的英语人际沟通能力”,16%的学生回答“对国内外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

“你最感兴趣的茶艺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是什么?”这一问题中,78%的学生回答是“听力和口语”,10%的学生回答是“阅读”,6%的学生回答是“写作”,6%的学生回答是“翻译(口译和笔译)”。

“你认为以下哪项茶艺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最为重要?”这一问题中,52%的学生回答“听力和口语”,10%的学生回答“阅读”,6%的学生回答“写作”,32%的学生回答“翻译(口译和笔译)”。

“你认为以下哪些教学环节可以提高茶艺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最多选三项)?”这一问题中,60%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30%的学生回答“教材、课件及其他参考资料”,90%的学生回答“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80%的学生回答“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及课堂参与度”,回答“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质量监督与保障措施”和“其他”的学生为0%。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最多选三项)?”这一问题中,100%的学生选择“趣味的”,0%的学生选择“严谨的”,70%的学生选择“以学生为主导”,10%的学生选择“以老师为主导”,20%的学生选择“传授型”,80%的学生选择“交流型”。

“你希望的茶艺行业英语授课教师是?”这一问题中,40%的学生选择“公共英语教师”,38%的学生选择“专业教师”,22%的学生选择“企业中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员”。

二、学生学习需求视阈下高职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实训和考核等方面对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课程设置。根据问卷调查数据,84%的茶艺专业学生希望开设茶艺英语,64%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他们今后的就业非常有帮助。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茶叶贸易公司来学校要求选派茶艺专业的学生跟随公司到一些国家或地区去帮助公司进行贸易和宣传工作,比如到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等,这样的机遇对学生、学院和公司来说都是共赢的。因此开设茶艺英语这门课程是必要的,该课程的宗旨是对学生进行有关茶艺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能在毕业时获得更多的求职机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就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的是课程计划的首要环节,是后面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们更倾向于在完成公共基础英语学习后的第三学期开设茶艺英语课程。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课程课时以40课时为宜。

(二)教学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学生是想通过茶艺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用英语从事茶艺工作的能力,因此,茶艺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整个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紧紧围绕茶馆茶艺服务及茶文化宣传工作进行,学生以茶艺服务人员的角色完成工作程序的实训,使英语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教师应根据茶艺师职业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来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活动,采用任务驱动和情景教学法,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和茶艺服务技能,以促进他们职业能力的形成。

茶艺英语课程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艺英语词汇和相关术语,如茶具介绍、各种茶叶介绍和泡茶用水的介绍等;二是接待礼貌用语和咨询服务用语;三是茶馆实务;四是茶艺解说。教材内容以实用和够用为主,不能含有太多难度太大的茶叶专业词汇,所选文章也不能太长,茶艺服务对话长度和难度要适中,文章和对话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茶艺英语知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根据问卷调查,学生选择较多的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趣味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让教学内容具备趣味性,同时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不宜过多,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项目教学法过程的主要步骤有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估,体现了“以学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准则。如给学生分配任务“用英语介绍不同茶叶冲泡技巧”,教师要先给学生分组,分配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项目任务的实施方案,然后学生们独立去用英语介绍不同茶叶的冲泡技巧,最后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教学场所不应只局限在普通的教师,可以把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放在学生所在系部的茶艺实训室里进行。作为茶艺英语课程教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把教学场所放在茶艺实训室进行,借助茶艺实训室的资源,把各种茶叶、茶具等作为形象直观的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相关的茶艺词汇和表达。除了相关的茶艺词汇,学生最想掌握的是各种茶道的会话和表述。为此,可把茶艺实训室当做实际的茶艺馆,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准备每一种茶类茶艺的表演,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来准备、表演,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学内容。

茶艺英语课堂教学还可以借助于学校的外籍教师,笔者在教学时把学校聘请的美国外籍教师请到茶艺实训室跟学生交流,外籍教师对中国茶艺很感兴趣,学生把外籍教师当做茶艺馆里的外国客人,向他们介绍和表演中国茶艺,这样的真实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师资。行业英语的教学和发展需要既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又有一定的行业知识的教师。行业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质量是影响行业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国内情况来讲,公共英语教师对具体的行业领域进行学习探索非常少,而行业领域的专业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的也并不多见。那么是让公共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来教授行业英语呢?这成了行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把基础英语教师挂靠到各专业系部,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多了解各专业的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各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计划,便于行业英语教学的开展。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专业信息,使他们能适应行业英语教学要求。如教授茶艺英语的公共英语教师可以到相关的茶厂、茶艺馆或茶文化产业园顶岗实践,学习行业知识,了解茶产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以此丰富自身的行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茶艺英语教学质量。公共英语课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

(五)实训。实训是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茶艺英语课程实训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可以在茶艺实训室进行,教师利用茶艺室的资源来创设相应的茶艺馆环境,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训。校外实训可以借助社会平台来实现。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大大地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到广西来进行贸易和投资,从世界各地到广西来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广西正在大力发展茶产业,在广西的主要城市中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很多星级国际大酒店也开设有茶艺馆或品茶室,到茶艺馆品味中国茶文化的外国人也很多。茶艺英语课程教师可以联系一些星级酒店或茶艺馆,利用课程学习期间或假期让学生到茶艺馆去顶岗实践,从而提高茶艺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借助地方举办的各种博览会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在广西南宁,每年也会举办“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参会的商家为了吸引海内外客商也会在展位中开设品茶区,需要有茶艺员来给客人泡茶和介绍,经常会有外国客人来品茶,这也需要茶艺员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但很多公司没有相应的这类人才,因此公司会和开设有茶艺专业的院校联系,借用学生到展位来帮忙。茶艺英语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茶博会”去锻炼自己,提高茶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以赛促训,强化技能”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不断地训练,在校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英语茶艺大赛,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或地方举办的英语茶艺师比赛。技能比赛成为又一种形式的实训,在准备比赛和正式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茶艺英语应用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达到了以赛促训的目的和效果。

(六)考核。以往的茶艺英语考试,教师就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很少进行过程考核,过于强调终结性、鉴定性考试的结果,这样会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平时的努力,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的作用,使得整个考核不能全面、客观和科学,学生没有能真正地掌握茶艺英语应用技能。本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评价的方式都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形成性评价。茶艺英语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因此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闭卷考试、口语考试、现场操作和技能竞赛等,但是要做到与实训项目、考核内容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考核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使用。通过各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茶艺英语知识,还可以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茶艺专业开设茶艺英语课程势在必行,符合社会行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开设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的设置,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层次的课程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帮助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茶艺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茶艺英语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钟卫红.需求分析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J].广西教育,2011(6C)

[2]沙迎雪.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中的运用与反思[J].世纪桥,2011(19)

[3]程善兰.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1(10)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2

常常有人问起,中华茶艺有关闻香杯、品茗杯分开来的品茶方式起源于何人?何地何故?

1979年左右,一批台湾南部的爱茶人士,时常七八个人聚集一起泡茶。其中有很多是200多年前来自广东省潮州府,包括现在的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和丰顺县等移居到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的后裔,他们大都沿袭着故乡“潮州工夫茶”的习俗,经常相聚在一起斗茶。为了让泡茶的人斟茶方便,每人用两组杯子。一组放在自己面前,另一组推向自己前面的中间,然后各人取各人的一杯茶品味,审评所泡茶的优劣。刚开始的时候,两组杯子是一样的,渐渐地,有人认为杯子一样容易误拿别人的杯子,为了避免搞错而分为两种不同的杯子。很快地,又有人认为,应该将闻香的杯子做得高一点且要束口,香气才能集中,不容易很快散发,而品茶的杯子需要就口。必须杯沿较宽一些且似v字形斜口,品味较方便,闻香杯与品茗杯分开使用就此形成。

上世纪70年代束期,台湾正是茶艺之风兴起之时,这种分为高口的闻香杯与宽口的品茗杯分别开来品茶的方式,很快就从南到北的流传开来。1980年,我在林馥泉先生那里学茶的时候,已经有闻香杯与品茗杯分开使用的情形了。1981年,我住在台北内湖。家里来人时,朋友间品茶也已经开始用闻香杯与品茗杯了。但印象中,陆羽茶艺中心教学却似乎未曾有过闻香杯、品茗杯分开来用的经验。我在陆羽茶艺中心上茶艺课时,只用一只杯子,将一只或两只小杯放在当时所谓的“茶船”内转动地烫杯,然后提起小茶壶在“茶船”沿上绕一迁,发出“嘎嘎”响声,称“关公巡城”,然后将小壶的茶分别斟入小杯中,称作“韩信点兵”。

中华茶艺应该与时俱进,逐渐走向精致化才是发展之道。中华茶艺的美是大美,是意境的美,大美是感官之外的美。如果,中华茶艺只强调感官之美,没有意境,没有技艺,没有礼法,还谈什么“道”昵?中国的茶业过于粗糙,缺乏文化的深度,好不容易发展出具有文化创意的茶艺,当富有西方情调的咖啡传入中国来,茶艺很快就面临后继无力的窘态,这个问题绝不是茶艺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为的环境问题。不同的环境可以孕育出不同的果实。茶到日本几百年,到西方一二百年,却可以维持不坠的美好年代。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茶艺界人士,以为省略了器皿,就可以多卖几斤茶叶。而不重视茶器的应用,好像茶艺就只有那一杯茶,越是如此,茶产业越会壁垒重重,茶文化发展越窒碍难行。喝茶的人转向咖啡馆,喝咖啡的人愈来愈多,现在咖啡馆也卖茶。如果茶艺馆只重视那一杯茶,那么喝茶何磐在茶艺馆,在咖啡馆也能喝茶,这就是台湾茶艺馆逐渐式微的重要原因。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校教学;茶文化;创作题材;油画作品;创作初探

随着当前高校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如今关于油画创作艺术的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应用也不断成熟,教学活动作为从内涵到形式的系统化活动,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需要在融入相应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元素,从而实现油画创作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对油画创作艺术活动进行优化过程中,尤其是要对创作元素和创作理念进行丰富,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最佳创作效果。

1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油画艺术是发源于西方的艺术体系,通过对油画艺术体系进行全面认知,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其不仅是具体的艺术元素应用,同时也是油画艺术的系统化创造。油画艺术作为整个绘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该艺术体系的具体内涵和理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不仅融入了丰富价值理念,同时正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思维,使得该艺术体系传播具备教学价值和可能。因此,当前我国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但是这一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整个油画艺术作品的教学与创作活动,因此认知其问题,是提升整个教学活动效果与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而言,其问题和不足,主要有:首先,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具体油画艺术创作理念和元素的系统化融入,尤其是很多高校未能认识到油画艺术不仅是对创作元素的客观应用,同时也是将具体创作理念全面系统化应用其中的重要过程,而开展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油画艺术作品的教学思路和内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对油画艺术创作理念进行全面认知的过程。但是客观的说,当前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油画艺术创作理念的系统化认知,从而是的整个教学活动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在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创作理念的创新性,尤其是在整个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中,其未能将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从而使得油画创作作品中缺乏必要的内涵和底蕴,不仅如此,当前在开展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时,缺乏对油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全面推广与普及,而随着当前油画艺术作品的具体内涵与理念不断完善,想要实现油画艺术作品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对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进行系统化融入,通过具体丰富和优化,从而赋予油画艺术作品中应有的价值内涵。最后,当前在进行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时,其未能将这一活动的相关元素与时展的具体需要想融入,尤其是对于当前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来说,创新艺术理念,丰富设计元素,完善油画艺术设计的具体价值体系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要求。客观的说,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该教学活动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最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2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认知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茶文化体系,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元素,还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都值得我们系统化传承与应用。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实际上是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理念内容。所以,认知茶文化,实际上是对当前整个社会进行丰富与完善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当然,完善应用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也能够为我们当前开展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化创新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对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着成熟的发展体系,尤其是整个茶文化作为物质元素与精神理念的有效融入,因此想要实现对茶文化体系的成熟全面认知,就不能停留在传统认知状态,必须在融入时展趋势和人们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完善理念内涵,在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基础上,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理想传承效果。茶文化体系中的最大价值内涵在于其将具体的文化理念和元素融入到相关物质元素基础上,而这些理念不仅包含丰富体系化的人文理念内涵,同时其中也包含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认知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并探索该内容体系的具体应用思路,就极为必要。结合当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状况看,目前多数人未能对该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和多样元素形成全面认知。同时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只有将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融入到社会发展应用过程中,才能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实现茶文化的最大利用价值。在当前油画作品创作教学过程中,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极大影响了人们对整个油画作品艺术的认知和应用效果,因此如果能够融入茶文化的具体元素内容,其不仅能够丰富油画创作的元素理念,同时也大大提升油画创作的具体水平。特别是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的有效融入,能够实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3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对于高校教学活动开展而言,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思路进行研究,尤其是随着当前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通过有效丰富教学元素,优化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与完善。从当前整个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当前该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应用和了解,从而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油画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且与我国社会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属性特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西方油画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油画创作艺术。当然,随着油画作品创作艺术不断提升,如今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也形成了完善的油画创作教学体系。但是从当前整个油画创作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也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油画创作教学开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融入。从而使得学生所创作的油画艺术作品缺乏相应理念和内涵,进而影响了油画作品的具体展现效果。不仅如此,目前在油画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由于其缺乏系统化的元素理念,从而影响了其具体的创作效果。对于油画艺术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的创作效果,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绘画素材融入其中,通过丰富创作素材,进而提升油画艺术作品的价值内涵和观赏效果。目前在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未能将文化元素以及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具体理念相融入,从而大大影响了油画艺术作品创作的理想效果和最佳价值。很多学生对油画艺术不仅缺乏全面认知,甚至连基本的兴趣都极为匮乏。因此,想要满足该艺术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承,就必须注重创新该教学活动,实现该艺术的理想教学效果。

4以茶文化为题材的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思路分析

在将茶文化融入到整个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其想要实现系统化融合,以及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做到:一方面,要寻找到合适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创作元素,从而实现油画作品创作的最佳创作效果,不仅如此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价值与效果,必须寻找到合适的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茶文化题材元素中。容纳了一系列生态绿色理念,而将这一理念系统化融入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其不仅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相应素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教学的理想效果。油画创作时,其应用的素材直接关系到整个茶文化元素的理念内涵,因此如果缺乏对素材的有效应用,其必然限制整个油画创作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选择完善的油画创作元素,通过融入合适的内涵理念,从而增加学生对整个油画作品创作的具体价值理念认知。从以往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活动开展来说,之所以未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关键的问题和不足在于其未能融入全面的价值理念,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油画创作价值和理念内涵的全面认知。油画创作不仅是对相关元素的应用,同时更是对这一理念元素进行有效应用,赋予绘画者自身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油画创作的最佳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油画创作艺术而言,当前在开展油画创作活动时,由于缺乏对创作理念和内涵的有效认知,从而限制了整个油画作品创作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对于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来说,完善的教学活动,不仅影响到具体教学效果,同时也对学生掌握这一艺术体系有着重要影响,现对于传统教学活动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元素融入,以及未能将具体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影响了整个油画作品创作的具体效果,因此只有选择以茶文化元素融入,才能有效提升整个油画作品理念内涵认知和具体创作活动的有效融入。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以茶文化为题材,开展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活动,其不仅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实现了茶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田敬红.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的东方语境研[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5):91-94.

[2]童琳华.论福建油画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风格的传承与发展[J].文艺研究.,2014(3):161-163.

[3]邵大箴.探索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发展意识和区域性特色———谈泉州油画的历史与现状[J];美术观察,2015(2):43-45.

[4]郭辉莹.浅析道家“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影响[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17):216-218.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人文素养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的故乡。茶也是中国人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乐土。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对茶的自然美学形态的称赞与肯定,寄托了对山水自然的憧憬与向往。如今,饮茶已经成为一种兼具高雅与通俗的艺术,可在高雅之堂进行,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茶艺课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另一方面是希望茶艺课程能帮助高职生修身养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确实,茶艺是茶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具有严格的规范仪式和一定的审美创造意味。就高职茶艺课程而言,其中隐含着大量的人文因子,可以有效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质的提升。

二.高职茶艺课程中隐含的人文因子

所谓茶艺,即茶与艺的有机融合,从广义角度而言,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办法,实现物质与精神享受的艺术;从狭义角度而言,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受一杯茶的学问。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基于狭义角度,引导学生如何将茶的色、香、形、味泡出来,以及引导他们懂得去享受、品尝一杯好茶。同时,高职茶艺课程还注重茶艺表演,这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隐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中国人所特有的自然、恬静和清淡的人文气息。由此可见,高职茶艺课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人文素养元素。

很明显,茶艺学习对学习者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都有一定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比如淡定从容、自然稳重,这些都是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内涵。尤其是茶艺所依赖的文化土壤,能熏陶学生的精、气、神,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人文品位,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关键是教师要将这些人文因子挖掘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茶艺文化还具有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民俗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茶艺成为一个可被感知的审美对象,呈现出特有的意象与情趣。掌握这些意象与情趣,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三.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茶艺课程中隐含着大量的人文因子,需要教师用心挖掘,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种种原因所限,高职茶艺课程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从目前来看,高职茶艺课程中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高职生将茶艺课程想得过于简单,认为茶艺课程只是泡茶、饮茶,而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好,他们对茶艺课程兴致缺缺,没有领略到茶艺课程的独特魅力,也没有感悟到茶艺文化的精彩之处。

2.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形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进行茶艺表演时,看起来花样百出,极富欣赏性,但是泡出来的茶却不怎么样,他们对如何泡好一壶茶知之甚少,对茶艺文化的本质特征缺乏足够了解,在表演时只注重动作的协调性,却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在表演中将茶艺文化传达给学生。

3.师资力量薄弱

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茶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缺乏足够的茶艺文化知识,不了解历代饮茶方式和茶具的发展历史,在教学过程中错误百出,这样的教师如何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确实,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方能使茶艺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四.高职茶艺课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

1.在理论课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

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中积淀着生命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提升民族骄傲感。中国茶艺的宗旨是“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经济”。这个宗旨具有振奋人心的鞭策作用。所以,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详细阐述茶道的哲理,使学生了解学习茶艺的重要意义,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好茶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鉴于部分学生不了解茶艺职业的发展前景,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茶艺工作是一项具备文化意涵、受人尊重的时尚职业。当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了,人文素养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茶艺表演中提高人文素养

茶艺表演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方面,茶艺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审美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进入茶艺教室,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仪态美和语言美。当表演茶艺的学生走上讲台时,所有学生都变得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洗器、投茶、冲泡、摇荡、敬茶,表演者的所有动作落落大方,礼节优雅恭让。柔美的音乐,袅袅的茶香,这些都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空灵静谧的世界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茶艺的美感,使思想境界和性格情操都得到熏陶和感染。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将茶艺课程作为一种美的享受来看待,徜徉在古老文化的怀抱中提升审美情趣。

另一方面,茶艺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茶艺表演中,有很多学习内容具备很强的合作性,在一般情况下,茶艺表演需要三个人同台合作,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在整个过程中密切配合,不能因为某个环节出了差错而破坏整体和谐之美。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3.在泡茶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要想泡好一壶茶,不仅要有良好的泡茶技巧,还需要有上好的水质、优等的茗茶、合适的茶具、适宜的冲泡时间和良好的心境等,不管缺少哪一个环节,都无法泡出真正的好茶,也无法品出茶的真味。在泡茶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前后衔接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起整体精神。另外,学生在泡茶过程中还要对所泡之茶进行相关解读,要用婉转亲切的语气向茗者解说茶词。为此,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广泛收集茶词、茶诗、茶联等素材,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陆羽的《茶经》等文化典籍,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并在泡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茗者。

4.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高职茶艺课程可以多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茶艺知识竞赛、茶艺表演竞赛、自创茶艺比赛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祥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飘散着浓郁的茶香味道,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些比赛活动中开动脑筋,敢于创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积极用于实践。同时,教师要多带领学生走进茶山、茶厂、茶馆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提前感受职业氛围,领略茶艺的独特魅力,进而尽快调整身心,努力学习,发挥自我、创造自我,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带来产茶基地、茶艺馆、茶馆等地方进行实习,引导学生严格遵守茶艺师职业要求,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工作。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以整齐的发型、得体的着装、优雅的手型、姣好的面容提供服务;要以亭亭玉立的站姿和怡然自得的走姿展现精神风貌,为他人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这种亲身感受的过程无疑会让学生充分体味到茶艺的魅力,提高人文素质。

五.结束语

在高职茶艺课程中渗透着大量的人文因子,可以有效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关键是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这些人文因子挖掘出来,很明显,茶艺教学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泡茶、品茶和茶艺表演,还在于这些过程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这对高职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白仲兴.浅谈茶艺专业课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茶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5]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6]冈仓天心.茶之书[m].张唤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杜,2003:2-22.

[7]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336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5

1、前言

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世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很快。美国的软饮料是以碳酸饮料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饮料一直处于增长之势。茶饮料消费在西欧尽管每个国家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是处于上升趋势。

2、我国茶饮料工业的发展阶段

1986~1998年,是我国茶饮料发展的导入期。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果味红茶、奶茶等,但都是试销或区域销售。到1998年为止,我国已涌现出40多种茶饮料,其中调饮式茶饮料占75%左右,清饮式茶饮料占25%左右。这一时期的茶饮料工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市场份额小、售价较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茶饮料发展进入成长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茶叶消费逐渐向快捷、方便、营养、保健等方向发展。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

3、当前纯茶饮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①原料问题:为降低成本,国内大部分茶饮料厂家以中低档茶为原料,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问题较突出。国内现在建立了一些绿色生态原料基地,但以有机茶为原料的厂家并不多。有专家认为,解决原料问题的最根本办法是采用有机茶为原料。

②设备工艺问题:有的厂家对工艺缺乏了解,盲目推广“茶饮料无菌冷灌装线”,导致产品的安全性较差。茶饮料货架期内沉淀、变色、变味等难题不能完美解决,配方制作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我国要从整体技术水平上缩小同国外的差距。

③质量问题:茶饮料行业标准在某些方面的要求还相对偏低,尤其是内含物质成分浓度、卫生指标等,与国际上向更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纯茶饮料发展趋势相悖。

④茶渣问题: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茶渣。随着茶饮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张,如何综合利用这些茶渣显得日益重要。国内外液态茶饮料的生产流程依不同的产品(如纯茶饮料、果味奶茶、茶汽水等)不同的包装方式而不同。但是用茶叶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备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

4、技术攻关解决办法

4.1关于原料问题:

高品质的茶饮料需要有合适的、高质量的原料作保证,因此茶叶的选购和拼配技术至关重要。由于干茶在贮藏过程中也极易发生品质劣变,因此应尽量选用新茶来加工茶饮料。茶叶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下会产生许多陈味成分,出现不爽的气味。茶叶经烘焙后不仅可以降低茶叶水分含量,确保茶叶贮藏品质,除去茶汤苦涩味和青臭味,保持茶叶特有的香味,也可以改善茶叶香气,补充茶叶本身香气的不足,有效去除茶叶陈味。由于烘焙会造成部分香气的逸失,因而高档茶宜采用低温短时(<80℃、<2h)烘焙,以保持原有的幽雅香气;低档茶宜采用高温烘焙(100~120℃),以提高茶叶香气,去除原有的青臭味。

4.2关于工艺水平问题:

研究表明,参与冷后浑形成的物质在提取温度提高到50—60℃时,开始大量溶入茶汤。所以为了达到既保证提取率,又获得无冷后浑的产品,有人提出分段提取法,即在50℃以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摄取后,将茶渣在90℃以上作第二次提取。前者用于生产即饮型软包装茶饮料或冷水溶性速溶茶,后者作为普通速溶茶产品,两者产量比倒约为2:1。

4.3质量问题:

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审评和检验标准:如

1、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低。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经抽查检验,有的茶饮料咖啡因含量为

2、个别产品微生物超标不予投放进入市场。

3、存在食品添加剂:茶饮料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将甜蜜素作为限范围、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4.4关于茶渣问题:

生产冷水溶性速溶茶、冰茶、即饮型软包装茶饮料过程中,为了提高茶的外观质量和风味,需要控制或清除茶汤冷岳浑沉淀物。常用的方法有:

离心膜分离技术

将茶叶提取物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连续离心分离,除去沉淀物并进行酶解,但由于离心分离沉淀物的数量受茶提取物浓度和温度影响很大。在低浓度下离心,浓缩过程又重新出现沉淀,所以在高浓度下离心,结合酶解处理,效果较理想。对于低浓度的提取物,可以通过超滤,反渗透等技术达到去沉淀和浓缩的目的。

酶技术

在加工过程中,将茶叶提取物在一定浓度单宁酶、蛋白酶和果胶酶作用下,使果胶、蛋白质和大分子量的多酚类物质降解,降低大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凝聚力,而达到控制冷后浑粒子形成的目的。一般认为,利用固定化酶手段较为经济、高效。

物理化学技术

由于蛋白质和多酚类等物质的分子表面均带有不同的电荷,通过异性电荷相吸的作用,使分子之间加速凝聚,进而形成胶体状粒子。所以有人提出在茶汤中加入电解质中和大分子物质表面电荷,从而达到防止沉淀形成的目的。还有研究表明,冷后浑粒子是由于多酚类、蛋白质分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加入氢键反应剂可以破坏或抑制氢键的作用,抑制冷后浑形成,加入各种糖类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茶叶中萃取茶汤的浓度因为原料、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同而各有差异,水与茶叶的比例一般为1~15∶100。如果浓度大易产生白色沉淀。为降低成本及避免成品在销售时产生混浊,可以以1%的茶叶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0~95℃,萃取时间为5~30分钟,萃取后用250目尼龙布过滤除渣。

参考文献:

[1]孙静.茶饮料生产工艺和生产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J].甘肃农业,2007

[2]孙其富.我国茶饮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06)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6

茶叶总产值的增加,总产量地位已经提升到世界老大,但也伴随着茶叶销售的难度增加,这对中国茶叶行业来说是难题,也是机会。如果茶企能够做强茶叶品牌,很好的解决卖茶问题,产值也会跟着增加,这就是机会,否则就是难题,甚至还是危机行业命运的风险。

与中国茶叶行业相关的图书很多,可谓是汗牛充栋,但与茶叶实战销售密切相关的著作很少,所以,继《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火爆热销之后,近几个月来,作为中国第一本茶叶销售实战专著,《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也是非常火热,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推出的抢先版更是吸引了茶企老板,或是以高价抢购揽入怀中,或是积极参加“茶金会”,以尽早让《点茶成金》常伴左右,及时吸取其中养分,快速完善卖茶思维,系统提高卖茶技能。

其中,《点茶成金》有一个观点说,“卖茶”与“采茶”一样,是一种“技术活”。随后,作为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作者之一谢付亮先生分析说,“卖茶”技能不仅可以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而大幅提升,而且可以通过在实践中的反复操练而达到“炉火纯青”。“卖茶”也许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卖茶”从来不曾是“艺术活”,未来也不会是一种“艺术活”。

谢付亮先生在培训课程和演讲中,也经常强调,卖茶是一门技术活,可以通过认真系统的学习,一步步掌握卖茶技能。这给很多茶人,尤其是刚刚进入茶叶行业的茶企老板和终端销售人员,或者刚刚进入茶叶行业的企业总部销售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但是,作者的这句话引起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争议,例如,部分看到或获悉这一观点的业内人士说,既然卖茶是一门技术,那么就是有章可循的,就是可以看得见提高过程的。但是,卖茶并不是那么简单,很难做到有章可循,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卖好卖坏,都要看感觉,所以,不少人并不认同《点茶成金》作者的这个观点。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在多种场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卖茶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真正的规律,或者说,即使有规律也说不清楚,需要用艺术的心态去拿捏才行。把卖茶当作一门技术,会抹杀调人的特殊性,也会抹杀掉人际交流的互动性,甚至会造成一个人失去该有的幽默感。

因此,这类观点的持有者毫不犹豫地强调,卖茶当作一门技术并不合适,为了更好的卖茶,应该把卖茶当作一门艺术,然后好好的去修炼,一边泡泡茶,一边找一找感觉,以在日常泡饮和销售中,提高卖茶的艺术修养。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销售应该是具有的一定的艺术色彩,所以,围绕卖茶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线上线下存在的争议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有人称之为“艺技之争”,也有人称之为“两术之争”,甚至还有人在谈论靠技术卖茶还是靠艺术卖茶时,郑重地提出:大家可以不用去计较了,直接强化普及“艺技卖茶”的技能就可以了。

于是在大家都在述说“艺技卖茶”、普及“艺技卖茶”的同时,跟风者顺着“艺技卖茶”的谐音,“艺妓卖茶”也骤然出现了,顿时雷到了一批茶人,艺术、技术、艺技还是艺妓?“艺妓卖茶”,一瞬间搅乱了卖茶的思维,放佛让茶叶行业嗅到了“娱乐至死”的无穷味道。

回到我们今天所谈的根本问题上来,卖茶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通过对《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的精心阅读,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已经将卖茶的销售根基、市场真相和沟通技巧,做了非常精细的分解,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茶叶销售脉络,能够一步步按照书中提供的操作技巧,持续不断地提高卖茶技能。

这样看来,《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一书说卖茶是一门技术活,倒是没有什么大的不妥。而且,只有将卖茶当作一门技术,积极创新,积极普及卖茶技能,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提高茶人的销售技能,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和复兴,做强中国茶叶品牌。

陈宗懋院士也强调说,要把我国茶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在观念创新的主导下,进行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根据市场确定茶产量,特别是名优茶、特色茶,确保市场占有率,创新品牌地位;从产品定位、产品营销、产品包装盒、产品宣传上下功夫,树立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经营理念等。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7

关键词:南昌采茶戏;存在问题;继承与发展

       一、关于南昌采茶戏的介绍

       南昌采茶戏是流行于中国华东地区赣中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是我国传统戏曲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唱腔属于民歌体,与曲牌体结构形式较为接近。戏曲素材主要来自于民间,当地的民歌,小调,灯彩音乐。南昌采茶戏的声腔系统是由灯歌小调、专戏专曲、采茶本调融合形成的,南昌采茶戏演唱的主要声腔有正调和杂调之分。正调包括下河调、本调、凡字调;杂调有高腔、鱼鼓及民歌小调等。

       写农村、演农民是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其中较有影响的南昌采茶戏分别是取材于南昌本地真实故事的的《鸣冤记》《花轿记》《南瓜记》《辜家记》,被合称为“南昌四大记”。

       二、南昌采茶戏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南昌采茶戏在全国的地方戏中虽然只是小有名气,而在南昌本地却是广为流传,被当地人民津津乐道的。由于它的故事情节就是来源于民间百姓生活,故事内容的生活化气息很浓、表演形式幽默诙谐、唱腔朗朗上口、身段载歌载舞,是南昌周边地区的观众最熟悉、最爱看、最亲切的家乡剧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观众对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南昌采茶戏逐渐经受着与流行和新潮流争舞台的考验,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危机,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南昌采茶戏目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年轻演员和剧团人才的引进。剧团最年轻的演员是1984年招的文艺学校的学生,二十多年来未引进各行专业人才。由于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剧团乃至整个剧种将有可能面临萎缩和停滞不前的威胁。二是经济的问题,剧团的专业人员报酬不高,剧团经济现状时有出现拮据的状况,设备陈旧、人员老化、人才短缺、作曲、舞美设计和道具制作等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民营剧团剧目单调、新剧目的创作又受到资金的限制而略显粗糙,由于资金引起的人员和器材,道具到剧本的危机,影响了南昌采茶戏专业演出的市场效果和社会反响。最后是市场的问题,南昌采茶戏虽说有戏迷,有欣赏市场,但作为欣赏和观戏主体的农民由于农忙和生活不富裕的原因,演出价格提不上去,导致演出的经济效果并不乐观,市场难以继续扩大。

       三、南昌采茶戏的的未来发展

       在新时期,改革是使包括南昌采茶戏在内的所有大小剧种想巩固并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成。有继承有发展才不会与现实脱节。传承和振兴南昌采茶戏,需要戏曲艺术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要把采茶戏当做“文化名片”来打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振兴南昌采茶戏贡献力量。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剧本、导演、音乐、演员(不同行当)、乐队、舞台美术、灯光音响设计等为一体,只有在最完美的配合下,才能达到最完美的艺术境界,缺一不可;首先考虑的应是观众需求、观赏价值、艺术品位、社会效益。要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以求达到寓教于乐的精神文化境界。其次是出戏、出人、出成效。在稳定的基础上,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包装,融进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同时,创作出讴歌新时代文明、和谐、贴近社会的新作品,让它们被老戏迷以外的更多观众所接受中国的农村就是一块最大的市场,农民就是南昌采茶戏的忠实观众。综上,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主要是以以下三方面为主:

       1.重视人才的培养

       南昌采茶戏要发展,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的戏曲工作者,给南昌采茶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以更贴近农民生活和受众市场。加紧对南昌采茶戏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的宣传和教育,以利于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

       2.重视与其它产业的结合

       采茶戏剧团要重视并不断整理自己的传统剧目,传承一些相应的表演程式,发挥这个南昌采茶戏写现代农村、唱现代农民的剧种优势,体现剧种音乐特色,保留一些精彩唱段。同时南昌采茶戏将走出市场,并开拓新的市场,与其它产业向连接,包括将南昌采茶叶的振兴与赣南、赣中日益发展和昌盛的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利用一切交通工具和各旅游景点,大力旋床南昌采茶戏等地方戏曲,以扩大剧种的影响力和培养新的观众群体。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之路,还要与大众传媒紧密结合,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南昌采茶戏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节目广泛而紧密的结合,开辟戏曲类栏目,也是南昌采茶戏在新形势下振兴和改革的必有之路。

       3.重视巩固农民市场

       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发扬采茶戏的优势。要在不断巩固农民市场的前提下,开辟更多的观众。在表演艺术和音乐上,南昌采茶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把传统程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编排了现代剧目,免费送戏下乡,接农民进城看戏。采茶戏剧组与爱好采茶戏的个体经营者合作,把传统戏制作成光碟,投放市场,赢得市场氛围。通过赛事和媒体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南昌采茶戏剧团要多与其他地方的戏曲协会进行交流,通过举办专题戏曲会演、评演及各种赛事,有效的提高了南昌采茶戏的知名度以促进南昌采茶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8

关键词:南昌采茶戏;存在问题;继承与发展

一、关于南昌采茶戏的介绍

南昌采茶戏是流行于中国华东地区赣中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是我国传统戏曲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唱腔属于民歌体,与曲牌体结构形式较为接近。戏曲素材主要来自于民间,当地的民歌,小调,灯彩音乐。南昌采茶戏的声腔系统是由灯歌小调、专戏专曲、采茶本调融合形成的,南昌采茶戏演唱的主要声腔有正调和杂调之分。正调包括下河调、本调、凡字调;杂调有高腔、鱼鼓及民歌小调等。

写农村、演农民是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其中较有影响的南昌采茶戏分别是取材于南昌本地真实故事的的《鸣冤记》《花轿记》《南瓜记》《辜家记》,被合称为“南昌四大记”。

二、南昌采茶戏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南昌采茶戏在全国的地方戏中虽然只是小有名气,而在南昌本地却是广为流传,被当地人民津津乐道的。由于它的故事情节就是来源于民间百姓生活,故事内容的生活化气息很浓、表演形式幽默诙谐、唱腔朗朗上口、身段载歌载舞,是南昌周边地区的观众最熟悉、最爱看、最亲切的家乡剧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观众对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南昌采茶戏逐渐经受着与流行和新潮流争舞台的考验,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危机,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南昌采茶戏目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年轻演员和剧团人才的引进。剧团最年轻的演员是1984年招的文艺学校的学生,二十多年来未引进各行专业人才。由于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剧团乃至整个剧种将有可能面临萎缩和停滞不前的威胁。二是经济的问题,剧团的专业人员报酬不高,剧团经济现状时有出现拮据的状况,设备陈旧、人员老化、人才短缺、作曲、舞美设计和道具制作等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民营剧团剧目单调、新剧目的创作又受到资金的限制而略显粗糙,由于资金引起的人员和器材,道具到剧本的危机,影响了南昌采茶戏专业演出的市场效果和社会反响。最后是市场的问题,南昌采茶戏虽说有戏迷,有欣赏市场,但作为欣赏和观戏主体的农民由于农忙和生活不富裕的原因,演出价格提不上去,导致演出的经济效果并不乐观,市场难以继续扩大。

三、南昌采茶戏的的未来发展

在新时期,改革是使包括南昌采茶戏在内的所有大小剧种想巩固并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成。有继承有发展才不会与现实脱节。传承和振兴南昌采茶戏,需要戏曲艺术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要把采茶戏当做“文化名片”来打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振兴南昌采茶戏贡献力量。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剧本、导演、音乐、演员(不同行当)、乐队、舞台美术、灯光音响设计等为一体,只有在最完美的配合下,才能达到最完美的艺术境界,缺一不可;首先考虑的应是观众需求、观赏价值、艺术品位、社会效益。要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以求达到寓教于乐的精神文化境界。其次是出戏、出人、出成效。在稳定的基础上,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包装,融进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同时,创作出讴歌新时代文明、和谐、贴近社会的新作品,让它们被老戏迷以外的更多观众所接受中国的农村就是一块最大的市场,农民就是南昌采茶戏的忠实观众。综上,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主要是以以下三方面为主:

1.重视人才的培养

南昌采茶戏要发展,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的戏曲工作者,给南昌采茶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以更贴近农民生活和受众市场。加紧对南昌采茶戏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的宣传和教育,以利于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

2.重视与其它产业的结合

采茶戏剧团要重视并不断整理自己的传统剧目,传承一些相应的表演程式,发挥这个南昌采茶戏写现代农村、唱现代农民的剧种优势,体现剧种音乐特色,保留一些精彩唱段。同时南昌采茶戏将走出市场,并开拓新的市场,与其它产业向连接,包括将南昌采茶叶的振兴与赣南、赣中日益发展和昌盛的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利用一切交通工具和各旅游景点,大力旋床南昌采茶戏等地方戏曲,以扩大剧种的影响力和培养新的观众群体。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之路,还要与大众传媒紧密结合,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南昌采茶戏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节目广泛而紧密的结合,开辟戏曲类栏目,也是南昌采茶戏在新形势下振兴和改革的必有之路。

3.重视巩固农民市场

南昌采茶戏的未来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发扬采茶戏的优势。要在不断巩固农民市场的前提下,开辟更多的观众。在表演艺术和音乐上,南昌采茶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把传统程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编排了现代剧目,免费送戏下乡,接农民进城看戏。采茶戏剧组与爱好采茶戏的个体经营者合作,把传统戏制作成光碟,投放市场,赢得市场氛围。通过赛事和媒体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南昌采茶戏剧团要多与其他地方的戏曲协会进行交流,通过举办专题戏曲会演、评演及各种赛事,有效的提高了南昌采茶戏的知名度以促进南昌采茶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10.月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茶艺课堂激发巧用

随着养生保健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由喝茶转变为品茶,茶艺也应时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也顺应形势,开设了诸如茶艺服务等课程。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都是标准的“90后”,他们喜欢使用电子产品,习惯通过网络搜集信息,经常通过各种网络通信平台进行信息沟通。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充满着浓浓的古典气息的茶艺课程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茶艺教师如果能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充满了古典气息的茶艺课堂中,运用时尚的载体,必定可以创设出深受学生喜爱的茶艺课堂。

一、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茶艺所需的优雅环境

茶是大雅之物,因此,茶艺服务人员的语言、手势、姿势、表情等都要符合“雅”的要求,要努力做到言谈高雅、举止优雅,给顾客一种高雅的享受。而中职学生由于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茶艺的“雅”的充分认识,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部分学生举止随意、高声交流等情况,与茶艺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营造茶艺服务所需的优雅氛围,提升学生对“雅”的认识,让学生在这种优雅环境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动力,要让学生掌握茶艺服务的技能,首先要让他们对茶艺课程产生兴趣。

90后的学生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如果教师平常能注意收集与茶有关的电影与音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必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乌龙茶这一模块时,就与学生共同观看了以乌龙茶为背景的电影《茶王》。电影中不仅介绍了乌龙茶的产地、历史渊源等知识,还有大量的乌龙茶冲泡的情节。学生观看电影后,不仅对乌龙茶的相关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模仿电影中的角色,进行乌龙茶的冲泡,技能掌握的质量和速度都明显优于往常。

三、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茶艺服务人员要掌握茶文化的发展史、各地的饮茶习俗等相关知识,传统课堂的知识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网络所包含的资源却是极其丰富的。现在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通过网络搜集信息资源的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认识茶和茶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错误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引导学生,向学生推荐正规的、专业性强的网站。

四、巧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技能操作的关键点

在传统的茶艺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感知、模仿,遇到复杂的技能,教师还需反复示范,教学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我们能将传统的教师示范与现代化的视频示范相结合,就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视频可以无限次地停顿、回放,对一些相对复杂的技巧,或者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对视频的操控帮助学生总结出操作要点,加深学生对技能操作关键点的认识。

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把操作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这是传统课堂无法做到的。

五、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

教师普遍都有这样的认识:纠正一个错误的习惯比养成一个正确的习惯要难得多。因此,教师在学生技能形成之初,就要促进其正确的操作习惯的养成。教师除了在学生练习技能的过程中巡视指导,还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巡视学生技能训练的机会,将发现的问题用便携式摄录机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及时播放,让学生通过视频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自行练习阶段对自己的一些错误操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旦播放视频,这些错误动作就会被放大,学生的重视程度自然会有所提高。而且学生会对这种在屏幕上放大的错误印象深刻,在日后的练习中一定会注意避免,其技能的形成会更准确、更牢固。

六、巧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1.通过远程视频连线,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价

将业内人士请进课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顺利从“学位”过渡到“岗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将业内人士请进课堂不可能常态化。而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法,则可以轻松化解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邀请业内人士在特定时间,远程观看学生的实践操作,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做出点评,这样的方式既便捷又高效。

2.引入“微弹幕”评价,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90后的学生勇于评价、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近两年,“微弹幕”很流行,学生们大都喜欢用这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将“微弹幕”引入评价环节,让学生利用“微弹幕”对技能练习情况进行互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种新型评价手段的使用,也会让传统课堂充满活力。

七、巧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的及时互动、良好沟通

1.在线答题,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传统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并不能使教师真正地、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现代化的在线答题系统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在线答题,教师可以对答题的正确率、反映出的知识薄弱点等一目了然。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教学。

2.无纸化作业,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现代家庭大多拥有网络,学校也有电子阅览室,这为无纸化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完成作业后,可通过网络平台上传,教师既能及时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一对一的回复,实现了师生的良好交流。教师还可以挑选出优秀的作业,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参考、借鉴,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八、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对茶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茶还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功能,例如感恩、包容、分享等。有人提出茶有四大社会功能,即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当今,有些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茶的社会功能的足够理解。其实,信息技术手段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茶的这些社会功能。例如,教师在茶艺授课过程中,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为你的父母敬上一杯你亲手泡的茶,并请父母拍摄冲泡茶的视频。这看似是在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实则是通过为父母泡茶,让学生与家长之间多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分享。

茶艺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茶艺教师如果能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古典与现代相融合,那么一定能创设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型茶艺课堂。

参考文献:

[1]梁卫华.试论以茶艺推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9).

[2]徐华.浅谈中职学校茶艺课教学[J].赤子,2013(17).

关于茶艺的问题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华茶艺;竞赛;人文素养;创新能力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餐旅管理学院自2014年开始,在旅游酒店专业和餐饮管理专业中实施茶艺课教学改革,在深刻理解中华茶艺竞赛规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创编彰显地方特色的茶艺教学内容,将茶艺创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避免将茶艺竞赛沦为培养机械“套路化”熟手工的操作技能竞赛,同时又传播地方民俗民风,赋予茶艺竞赛人文内涵,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通融”的形式,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培育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适合旅游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现以2016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编创参赛作品“苏轼如茶”为例,探究中华茶艺技能竞赛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苏轼如茶”茶艺编创主题思想

“苏轼如茶”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花甲之年,东坡被贬惠州,“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岭南,东坡经历了“茶味人生随意过”的三年时光,茶已融为苏轼生命与情感中的重要部分。东坡曾自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次贬谪,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茶是东坡抚平创伤,却依然笑语南风的选择,其散文《叶嘉传》可谓苏轼人生的缩影。在惠州,苏轼思想和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东坡人格的成熟定型期,并对岭南文化及对其后的文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文化寓于茶道、茶道传承文化,“苏轼如茶”,展现点茶法,将茶与岭南文化结合,展示东坡人格魅力和精神,极具地域特色,彰显地域文化。

2“苏轼如茶”茶艺表演的文化解读

2.1展现古人饮茶方式,创新国饮传承茶饮之识,源起华夏,饮茶始于西汉,盛于唐,兴于宋,自西汉以来,饮茶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大体说来,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饮法。唐宋时期的饮茶方式与当代的泡茶分饮式差异巨大,唐宋盛行团饼茶,团饼茶不能直接烹饮,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用茶罗筛选出粉状颗茶末,再放到茶盏里注水,用茶筅击拂。宋代,茶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斗茶成为宋代最流行的茶饮技趣之一。“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2]。茶与苏轼一生相伴,苏轼不仅嗜茶,还精于茶事,他本人也是一位斗茶高手,他的《水调歌头桃花茶》就描述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团茶的制作劳民伤财,下诏“废团为散”,自此以后,中国人饮茶就以饮用散茶为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通过创编“苏轼如茶”,展现宋代点茶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知晓古代人饮茶方式,增强对中国古代茶文化知识的了解,人总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只有了解从哪里来,才更可能预知将要往哪里去,只有掌握的茶的历史,才能真正进行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2彰显地方特色,展现东坡寓惠文化东坡曾自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三次贬谪,花甲之年东坡被贬岭南,“一自东坡谪海南,天下不敢小惠州”[3]。在惠州,苏轼思想和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东坡人格的成熟定型期,并对岭南文化及对其后的文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本校地处岭南,怀着对苏轼的敬仰和怀念设计了“苏轼如茶”,它立足地域特色,展现东坡寓惠文化,体现了茶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通相容:茶席设计茶具简洁、质朴、流畅,展现宋代简单而又精致、朴素却不失精美审美追求;茶席从颜色搭配和器物的选择上,彰显东坡“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的生活哲学———茶席色调以深褐色和米黄色为表现色,同时用荔枝、窗棂、挂画等物象,展现东坡对岭南风物的热爱。细沙为铺寓意水,以青山为缀,茶托似舟,勾勒东坡在贬谪中,在惠州的山水中寄寓感情,抒怀的场景,烘托东坡在逆境中保持旷达超脱、开朗乐观、闲适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2.3主题传播正能量,实现东坡精神的展现和传承。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需要,更是一种精神需要。在不同的日子里,茶在东坡的生命历程中总有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苏轼性格豪放中带有沉稳、理性和内敛,这与茶的淡雅和清高如出一辙,他用茶性一般的冷静和恬淡的态度,理性看待周围的一切,从容应对生活的困境,笑纳生命中的阴晴悲欢、枯荣灭生。“苏轼如茶”,以茶为载体,用揉入宋代点茶法的茶艺表演再现苏轼在岭南“茶味人生随意过”的生活及宽阔胸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透过茶感知东坡人格魅力和生存智慧,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能够重拾信心,充满希望,实现东坡精神的传承。

3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以茶文化为载体,营造茶文化实践氛围,探索高

职院校文化创新育人新途径《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4]”。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高职中华茶艺技能大赛不仅看重学生的冲泡技能,更关注创新能力及其创作茶艺作品主题正能量的传播[5]。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餐旅管理学院2011年开设茶艺课程,2014年在中华茶艺技能大赛背景下,进行茶艺课程改革,探索茶文化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为导向,建立“课赛融通、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学生茶文化实践活动,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模式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校园人文环境。“苏轼如茶”创新茶艺正是教学成果之一,它立足本土深入挖掘茶艺表演中的人文内涵,弘扬东坡精神,通过课堂教学、校内选拔、选手集训等形式,引导学生与东坡对话,让学生理解茶艺创作作品的意图和文化内涵。赛后实现优秀作品成果转化,进行路演推广,开辟高校文化育人的新途径,让东坡精神浸润学生思想,实现东坡精神的传递,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所学所知外化为自身言行。

参考文献

[1]张星海.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的实践创新与发展思考(J).中国茶叶2014(11):18-19

[2]王梦石.中国茶文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3]张友仁.惠州西湖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7

[4]国发[2015]6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