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十篇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十篇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17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1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状;团体心理辅导

抑郁自21世纪以来逐步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它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抑郁也作为主要危害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因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失恋、心理失衡等原因,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因抑郁症的发作而发生行为失控的恶性事件。抑郁症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2.10%[1]。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率为42.96%[2]抑郁障碍现在的患病率为23.66%,有的同学因抑郁而出现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本研究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为主要依据,从抑郁症状的成因、症状表现及其特性等方面设计团体干预方案,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来自于某医学专科学校,通过学校广播,校报,学生会等方式募集73名自述存在抑郁困扰的大学生用SCL-90,SDS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分≥3分的学生为49人,对这些学生进行鉴别性访谈,入组条件为:①抑郁症状持续半年及以上;②具有三条及以上核心症状;③中等程度及以上影响到社会功能④了解团体辅导的设置能够持续参加8w的团体活动。排除条件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①具有精神病性问题;②具有严重的人格障碍;③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④不能按照团体辅导设置坚持参加。最终确定28人符合入组条件,随机将其中14人作为参照组成员,另外14人作为实验组成员。其他成员根据其意愿另行安排个别辅导。

实验组14人其中男生5(36%)人,女生9(64%)人均为医学生平均年龄19±2岁对照组14人其中男生4(29%)人,女生10(71%)人平均年龄19±2岁。两组成员人口统计学变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工具

1.2.1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项目,各项目均是1~5级评分。

1.2.2抑郁自评量表(SDS)[3]共20个项目,各项目均是1~4级评分。设有少量反向评分项目。

1.2.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共2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1.3方法

1.3.1干预方法团体咨询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并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0w的团体辅导,分别为每周六下午15~17点中途休息10min,共20h。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

1.3.2干预方案设计10次团体活动每次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分别为相识、增加信任感、和建立小组气氛,人际关系训练,认识抑郁,思维辩驳,智慧碰撞,情绪表达训练,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结束活动等。10次训练围绕一个主题即认识抑郁,走出抑郁。10次活动共分为4个阶段:①开始阶段,介绍小组活动规则,保密制度,建立信任,相互认识,增加小组凝聚力;②发展阶段,继续增强凝聚力,进一步建立信任,初步探索抑郁的成因,认知探讨,抑郁秀,角色扮演,角色互动,角色互助等活动;③成熟阶段,进一步进行互助探讨,实践中的困惑讨论分享,深入认知理论,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生活态度,新的行为模式;④结束巩固阶段,协调自我,自我认知矫正,提升自我价值感,展望未来,处理离别,总结回顾。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包含讨论、回顾、游戏、角色扮演、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不仅注重成员的认知方面的改变还有意识地进行行为控制训练的改变。实验组辅导结束进行小组分享,效果评价,意见反馈等主观评价的方法。

2结果

2.1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评定结果比较实验组在辅导前,辅导后,辅导结束3个月,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显著低于前测的分;对照组在辅导前,辅导后,辅导结束3个月,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实验组被试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后从缓解痛苦体验、认知模式改变、人际关系、应对方式、情绪控制、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有93%的人认为目标达成,有79%的团体成员认为本次团体辅导对他们的痛苦缓解有很大的帮助,21%的团体成员认为有一定帮助。93%的同学认知发生改变,79%的同学行为发生了改变,100%的团体成员认为总体有效(见表2)。

3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方法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4]。它具有普及性、体验性、探索性等特点。欧阳丹等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一定要在心理压力情况下才发挥保健作用而在与平时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5]。已经有相当多的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模式。近年来在精神健康领域尤其是在西方国家针对抑郁症的团体治疗逐渐成为配合药物治疗的一种主流手段尤其是在抑郁症治疗方面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发现抑郁症的团体治疗效果显著于个体治疗[6]。本研究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在校大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帮助,自我效能及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大学生抑郁的症状得到控制并减轻。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冲,洪月慧,杨思.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90-191,164

[2]杜召云.1734名大学生Beck抑郁自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

医学伦理学,1999,5:9.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122.

[4]蒋静.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视角.聚焦长三角[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抑郁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2.080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和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当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抑郁情绪会造成人行为反应缓慢、行为孤僻异常、思想情绪自闭、情感波动较大、易激动易消沉、多疑多愁多虑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害其身心健康,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导致过激行为发生。①针对高职学生的抑郁特点、分析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和疏导咨询,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1抽样调查分析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大一在校学生共计1082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中男生105人,女生977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的抑郁相关因素调查表为测量工具。SDS共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自制问卷包括基本情况、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18个相关因素。调查数据用SpSS1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依此标准,被调查1082名高职学生中,抑郁情绪检出人数318人,检出率为29.4%。其中轻度抑郁273人,发生率为25.2%;中度抑郁45人,发生率为4.2%;重度抑郁0人,发生率为0%。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较,②高职学生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并呈上升趋势。

2抑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几方面,其中和遗传素质、个人性格、家庭成长、社会环境、突发意外等有关。高职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在心理问题突显的初期,其中学习压力、适应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是引发高职学生抑郁情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③

2.1高考严重挫败

高职学生大多是中学阶段成绩不好或是高考失利成绩不理想,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身一无是处。新的大学生活开始,又没有及时的建立新目标,理想的缺失让生活失去了方向感,渐渐的找不到自我的存在价值,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2.2人际关系不畅

现在90后、95后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存在很明显的缺点,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语言表达、缺乏团队忠诚、张扬自我个性、价值观现实、嫉妒心较强、承受挫折力弱、反叛意识严重、依赖虚拟网络等是导致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困难及恶化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活比起高中生活更为复杂、更贴近与社会,恶劣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导致抑郁情绪产生的根源。

另外,目前的高职教育还是比较注重技能培养,轻情商教育。在前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教学中通识教育课程较少,而在后期的实践、实训、实习又是与企业岗位、社会行业紧密接触,学生深深感到人际关系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困惑、不安和忧虑,甚至对未来个人发展产生悲观和郁闷。

2.3期望与现实差异

现实与想象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过高的期望值也会带来情绪问题,比如高中毕业时想象中的大学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享受生活的……但实际进了大学还是要上课正常出勤、不能在外留宿、遵守职业形象要求等等,造成梦想的破灭、情感上的抵触、心情上的压抑;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很好的“应付”每门课程,及格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随着挂科门数的逐渐增多,来自心理上情绪上的莫名的紧张和恐惧也油然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低职位工作,造成求职屡屡失败,但又没有及时调整就业目标,从而容易嵌入恶劣情绪积累和滋长中……长期处于这些不良心境,极容易导致抑郁产生。

2.4职业学习压力

高职学生一般都有“双证出门”的要求,即一方面要完成各门课程学习,一方面又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这种双重压力对于本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并不强甚至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易引发紧张、忧虑和无望。同时可能会存在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教师为了达到专业教学需要采用边学边教的方式,对于本就缺乏学习兴趣、专业热爱度的高职学生而言,会进一步降低对所学专业满意度和学习动力,从而产生失落和悲观。

2.5情感恋爱困扰

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机能已经成熟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需求,但若处理不当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缺乏处理恋爱过程中感情纠葛的能力而造成身心受到伤害或情感严重挫折,又由于阅历少,经验不足,无力调适和减压,加上自制力差和挫折容忍低等,长期处于苦痛、恐惧、忧虑之中,甚至产生绝望而自杀。

2.6家庭经济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二线城市或农村或偏远山区,故贫困学生相较本科重点院校较多,在校期间除要支付学费、代管费、住宿费还要支出生活费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费用等等,这就会使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产生愁烦和苦闷。另外,高职学生的家庭情况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离异家庭的比例较高,造成这些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已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自卑、悲观、自闭等消极情绪。

3解决对策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对于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的学生必须遵守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做正规的鉴别与系统治疗;对于有一般抑郁情绪的学生,则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1)进行正确自我评价。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真实的自已,并对自已给予相对客观评价,同时学会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比如对自己说:“这次我很不错啊!”“下次继续加油!”“我很快乐,无须在意别人的眼光。”……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同时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发现自我评价不合理的认知过程,重新建立对自身的客观认识,树立自信心,寻找自我价值体现,慢慢摆脱抑郁情绪。

(2)积极进行人际沟通。首先通过自我调整训练学会在日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其次因为倾听和鼓励是抵御抑郁的良药。所以要主动养成和朋友保持联络的习惯,学会向朋友、同学倾诉内心的烦恼。再者还可以通过乐于助人、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等形式主动帮助他人,从一定程度上抵御抑郁情绪的侵袭。还能从中获得和分享助人乐趣,给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增强自身价值感,这也是应对抑郁情绪的好方法。

(3)行动代替思考。针对有轻微抑郁情绪的高职学生,可以采用行为训练方法尽量远离抑郁情绪的困扰。行为训练是一种减轻或改善不良行为的心理疏导技术。老师在帮助疏导抑郁学生时不要过度纠缠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应具体分析将如何进行目标行为的开展,指导学生实施行为训练方案。比如制定规律的生活、学习计划,多进行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参与团队辅导等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这样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抑郁情绪的蔓延。

(4)课程教育和咨询辅导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自我认识、自身调整方式,使学生能第一时间识别自己或者同学的异常情绪,展开自主性的调适或提供相关信息给老师,让大家能在抑郁情绪产生或将要产生的初期短时间内给予适当干预和疏导,以防因长时间的积压而引发的严重抑郁。普及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同时,配合各种测量手段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筛查排摸,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并针对个别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指导与服务。

(5)发挥团体辅导的作用。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采用共同商讨、训练、引导、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或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④团体辅导是目前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治疗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预防方面具有实效性,很适合用于抑郁情绪的疏导解除。其中采用的技术有“反映”“澄清”“角色扮演”“解析“,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形式,可以有效消除孤独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团体中找到共同体归属感,创造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正确激发自我潜能;与个案辅导相比较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有效模仿社会现实环境,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样能很好的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消除心理抑郁引发的过度防御,对压力进行有效释放,在互动中进步和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理念,⑤有效的预防和化解学生的抑郁情绪,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心理咨询的硬、软件建设,切实做好学生抑郁问题的辅导或咨询。

本文为2015年金华市科技局项目“高职学生抑郁状态早期筛查及干预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注释

①倪仕钢等.高职院校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338-340.

②刘冰帆等.高校新生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100-102.

③刘晓华.高职学生抑郁的表现及心理疏导策略[J].教育探索,2013.3:142-143.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孕产妇;抑郁;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65-0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娩作为女性一生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会带来重大的应激反应,产妇心情十分复杂,有即将成为母亲的喜悦,也有对分娩的恐惧和忧虑。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使她们在产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是助产人员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对孕产妇保健的内涵不断开拓,广大孕产妇的精神卫生问题也倍受关注,我们于2009年2月-2010年3月对某院孕产妇施行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研究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某院产前门诊初诊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158人,无精神病史和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排除脑部疾病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人;干预组82人,进行健康知识的干预并随访至产后6周。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①孕期健康知识辅导:由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根据孕妇不同情况(年龄、职业、文化、性格、孕周等)进行评估,制定下一次的干预计划,向孕妇介绍妊娠晚期的生理反应与异常情况、自我监测方法、临产先兆、产妇及新生儿的用物准备的相关知识,宣教分娩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分娩的影响及分娩的相关知识。②适应角色转换:及早适应做母亲心理,在心理上接受即将承担的角色,学习产后正确的喂养和活动练习,养成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保持乐观的情绪。③心理辅导:设立心理咨询热线,随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孕妇提供心理辅导,同时开展心理教育课堂,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知识讲座,了解造成孕妇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正确对待“妊娠”问题,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④加强对抑郁症的认知:通过专业医师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抑郁症知识的介绍,是他们了解避免产后抑郁症的专业信息,包括分娩焦虑和产后抑郁的预防,及如何提高社会支持等。

1.2.2评定方法根据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按1级-4级评分,以标准分50分为正常,轻度50分-59分,中度60分-69分,重度70分以上。在孕妇产后两周时,由研究人员对患者提问相关问题,填写问卷。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健康教育前后抑郁程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4

【关键词】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危机干预;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G478.2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1-0010-02

effects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inUniversitymentalCrisisintervention/XURuo-lan*,GUoZhao-hui.*CenterofmentalHealtheducation,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depressiveemotionanddepressioninundergraduatesandtoexploretheeffectsofthe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inmentalcrisisintervention.methods

130undergraduateswithmentaltroubleswerechosenastheinterventiongroupexperiencing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while100studentsatthesameuniversitywerechosenbyrandomascontrolgroup.SCL-90,SCCS,SaSandSDCwereusedtoevaluatetheeffec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inbothgroups.Resultstheinterventiongroupshowe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inpsychologicalindicesaccordingtopre-andpost-intervention,andbeforeintervention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whileafterinterventiontherewasnodifferenceanymorebetweenthem.itsuggestedthepsycho-conditionintheinterventiongroupobviouslyimproved,andtheeffectofinterventionwaspositive.Conclusionthe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hasapositiveeffectincrisisinterventionatuniversity,whichmakessenseinimprovingtheabilityofcognition,emotionaladjustment,and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inundergraduates.

【Keywords】Cognitivetherapy;Behaviortherapy;Crisisintervention;Students

心理危机干预是近年来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主题。心理危机干预的任务是要帮助当事人提高应付能力,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成长和发展。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及抑郁症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关注的重点对象。认知行为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等创建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导致个体情绪混乱、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得到矫正和改变,情绪和行为上就会相应好转,危机得以缓解[1]。本次团体辅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矫正大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负性情绪调适,以探讨认识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此次团体辅导是在“青少年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课题背景下开展的。2005年3月课题通过公开招募,在成都理工大学内选择了130名存在一定心理困扰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新生适应、人际沟通、考试焦虑、职业生涯规划等不同角度组织11个辅导小组,进行了近1a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另外随机选取校内3个班100名学生作为课题研究的对照组。

情绪调适小组是11个辅导小组之一。在招募会谈中,选取6名自述有过较多抑郁情绪困扰的学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4名;2名学生自述曾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曾经服抗抑郁药物;3名学生曾有过较强的自杀念头;另有教师1名,作为本组组长。

1.2方法开展心理辅导前后,对辅导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心理测试,测试量表包括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情绪调适小组还单独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干预前后测试。辅导组和对照组都接受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了5次大型讲座。情绪调适小组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参加公选课“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情绪、情商的理论和情绪调适的方法等心理健康知识,有的活动在课堂内学习和完成,并根据认知行为疗法模式设计团体辅导过程,依次按“情绪体验―认知建构―行为训练―反馈调整”顺序组织活动[2-5],小组活动分为8次,每周1次,一次2~4h,有的小组成员又个别辅导3~8次。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小组,进行SDS前测;(2)玫瑰之旅―情绪体验、情绪自觉;(3)开展“谁控制我们的情绪”、“主观和客观”的活动[6],介绍艾里斯的“aBC理论”,让成员们将平常的想法分为理性想法(积极的、正向性的)和非理性想法(消极的、负性的),并尝试对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4)识别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帮助小组成员认识到不合逻辑的或非理性的信念是情绪痛苦和交往冲突的基础;(5)重建积极的、合理的信念,学习评价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放弃对生活的消极人生观,代之以理性的、积极的人生观,引入认知重构的思想和信念[7];(6)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表述体验、宣泄情绪、分享感受、角色扮演等,其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训练,学习情绪的适时适地适当表达;(7)小组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学习制作提醒卡技术,鼓励学生抵御外来的伤害和攻击,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8)小组总结,并进行后测。

2结果

团体辅导结束后,情绪调适小组和其他辅导小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了后测,结果见表1,2。

在前测中,辅导组与对照组在SCL-90所有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近1a的辅导,辅导组与对照组在SCL-90所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辅导组自身的前、后测来看,除了躯体化、敌对和其他3个指标没有显著改善以外,其余指标均显著改善。

在SCCS前测中,辅导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的灵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后测中,虽然辅导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我的灵活性上,辅导组已显著高于对照组。辅导组后测中,各指标均优于前测,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达到统计学水平。

在SaS前测中,辅导组焦虑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中,辅导组焦虑均分低于对照组;辅导组自身后测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自身前测水平。

情绪调适小组在辅导前后还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后,6名学生的抑郁得分均有所下降。

3讨论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在小组辅导中的应用,干预前、后小组成员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在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缓解抑郁、调适情绪、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缓解情绪障碍。小组成员在小组里能够将痛苦的、失望的感受用话语表达出来,使情绪得以疏导,抑郁症状明显好转。(2)促进认知功能完善。小组辅导对自动思维、核心信念的认识和修正,实际上是发展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积极地、全面地看待环境、看待人生。在小组里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开放自我,重塑自我,进而改变原来绝对的表述,变为能被接受的客观的表述。(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原认为自己主动与同学交往会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学会交往技巧,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主动与同学沟通,化解双方原有的隔阂。在交往中,学生们增强了自信心,适应了环境,在学校、班里和家里逐渐有了安全感。(4)在小组中意识到并矫正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现实生活中的调整还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对小组中有的学生继续进行个别辅导,和他们一起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巩固新的核心信念,调整负性自动思维。另外,团体辅导的疗效能持续多久,还有待于追踪调查。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整合深化,强化了危机干预的效果。笔者在辅导中感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很多的困扰和痛苦,但他们乐于接受帮助,有能力通过认知和行为层面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的过程中真正地成长了,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和知识,改善了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为高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施模式。

4参考文献

[1]LDJUDitHSB.翟书涛,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45.

[2]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香港商务,2000:25-28.

[3]杨眉.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195-198.

[4]李靖.认知行为取向危机干预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66-268.

[5]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26-29.

[6]吴丽娟.理性教育课程设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0-30.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5

[关键词]独生女孕妇;心理干预;孕期;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8-125-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influenceofpsychologicalcounselingduringpregnancyoncesareansectionrateofonly-daughterparturient,soastoimprovetherateofnaturalchildbirth.methods156only-daughterparturientfromoctober2015toJanuary2017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s.therandomnumbertableweregeneratedbySpSS20.0.alltheonly-daughterparturientwere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n=78)andthecontrolgroup(n=78).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notreceivedsystematicpsychologicalcounselingduringpregnancy,andpatiensin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psychologicalcounselingduringpregnancy.the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and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wereassessedforcomparingoftheanxietyanddepressionofalltheonly-daughterparturient.themodeofchildbirthandcesareansectionratewithoutmedicalindicationwereanalyzed.Resultstheanxietydegre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igh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beforechildbirth,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15.758,p

[Keywords]only-daughterparturient;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pregnancy;Cesareansection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当前我国剖宫产率为46.5%,剖宫产率为全球第一,其中25%根本没必要剖宫产。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独生女居首位,并推高了剖宫产率[1]。虽然分娩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2],尤其是对于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则是一件重大的、难以承受的应激事件[3]。有调查显示,按研究者最保守的估计,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执行30多年来,诞生了1.5亿独生子女,近年来已陆续进入婚孕高峰期。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日益增多,医务人员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分娩挑战。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增加产妇对自然分娩过程的认知及信心,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维护母子健康[4]。目前我省仍缺乏针对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对独生女孕妇剖宫产率方面影响的公开研究报导。本研究观察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对独生女孕妇剖宫产率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提供指导,以期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产检、分娩的156例独生女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预产期在2015年10月~2017年1月,采用SpSS20.0生成随机数字表,⒃懈舅婊分为观察组组(n=78例)和对照组(n=78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7.0±2.8)岁,孕周18~23周,平均(20.4±1.3)周,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26.8±3.0)岁,孕周18~24周,平均(20.5±1.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1)均为初产妇;(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较好表达自己感受;(3)无精神病史及人格障碍;(4)单胎头位妊娠,孕前无躯体疾病、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等高危妊娠因素存在;(5)在我院住院分娩,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并接受随访;(6)入院产检时均无焦虑或抑郁;(7)患者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1)经产妇;(2)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病史或其他重大疾病病史;(3)妊娠合并其他疾病。

1.3方法

先由产科门诊护士按设定的方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因素调查表对两组独生女孕妇进行测查,收集并了解独生女孕妇对自然分娩的心态、压力,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对照组未在孕期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进行常规孕期保健教育及常规产检,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分娩心理辅导,门诊护士按计划组织该组孕妇在孕期每月第3个周六上午10点回本院母婴俱乐部接受分娩心理辅导课程,该课程是根据之前测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对孕妇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疼痛、出血、难产、胎儿性别、胎儿畸形、生命危险)进行心理辅导,包括分娩相关知识及自然分娩好处、科学育儿知识、产后可能出现负性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如何识别产后焦虑症和抑郁症及应对方法、指导放松训练方法,集体讨论对自然分娩的看法、疑虑,释放存在的心理负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正确对待“妊娠”问题,使其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她们特有的“美”,应感到自豪和骄傲,示教减痛的方法及分娩过程的应对技巧训练,坚定自然分娩的信心;期间接受电话咨询辅导。

1.4观察指标

所有产妇在分娩前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定,各有20个项目,标准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孕妇分娩前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分娩前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前焦虑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8,p

2.2两组孕妇分娩前抑郁程度比较

观察组分娩前抑郁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前抑郁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5,p

2.3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率、无医学指征时强烈要求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6、9.028,p

3讨论

我国剖宫产率为全球第一,其中25%根本没必要剖宫产。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独生女居首位,并推高了剖宫产率。虽然分娩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尤其是对于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则是一件重大的、难以承受的应激事件,心理应激会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导致子宫收缩力减弱,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增加难产发生率,增加剖宫产的几率。临床上常见的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难产有以下几种:(1)亲属好友中有难产史的产妇易于难产;(2)对分娩疼痛缺乏耐受的产妇;(3)产前存在过度焦虑、恐惧和忧郁等产妇;(4)医源性不良心理暗示可致难产;(5)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降低难产发生率,维护母子健康[6-7]。因此,有必要对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对独生女孕妇剖宫产率方面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以期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住院日期,节约资源,减轻产妇痛苦,降低产科风险,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诸多学者研究表明,独生女孕妇产前接受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维护母子健康[8-10]。

孕妇怀孕后体内激素发生巨大变化,会对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素产生影响,导致焦虑和抑郁发生[11-12],孕期焦虑、抑郁能使大脑皮层与内脏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导致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造成胎盘早期剥离,导致更高的剖宫产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娩前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提示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能够有效缓解孕妇孕期的焦虑、抑郁症状。

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包括入院产兆、胎位不正、产妇腹围过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超重等[15],而无手术指征初产妇行剖宫产术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出现脐带绕颈、羊水偏少、胎膜早破等高危因素产妇担心阴道分娩会对新生儿安全造成不良影响;(2)高龄初产、恐惧疼痛和不能耐受疼痛、无信心自然顺产、不愿或耐不住较长时间试产;(3)择时生产,考虑小孩9月份前出生方便入学和根据迷信选择黄道吉日出生等;(4)害怕阴道分娩会对体形造成影响,导致阴道松弛[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剖宫率、无医学指征时强烈要求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增强孕妇坚持自然分娩的信心,理性认知剖宫产的利弊,减少“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造成的非必须剖宫产。徐萌艳[17]研究显示,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至关重要,有信心产妇的平产率明显高于无信心产妇,难产率低于无信心产妇,表明分娩自信心是决定分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医护工作者应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方面人手,加强心理护理及重视产前宣教,使产妇对整个怀孕及分娩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及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分娩时的疼痛,坚定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能够提高产妇对体重管理、孕期营养与运动的依从性,孕期合理营养能防止出现过度或者营养不足等情况,避免出现体重增加过快,过度肥胖,从而减少巨大儿发生和减低剖宫产率[18]。孕期体重管理能够减少孕期合并症及巨大儿风险,孕期运动能够减少孕期超重,提高产妇自然分娩信心,达到有效的控制剖宫产率,因而,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孕妇每一阶段的Bmi,制定每一阶段的体质量增长目标,针对性增加孕妇饮食[19]。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小部分独生女孕妇比较依赖其某一家属,该家属观念对孕妇影响较大,针对于此类型独生女孕妇可携家属参加分娩心理辅导。

综上所述,孕期接受分娩心理辅导能够有效缓解独生女孕妇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姚丽红.“独生女孕妇”推动剖宫产率增长的主要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8-2419.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4.

[3]徐秀莲.“80后”独生女孕产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3):28-29.

[4]周仕华.孕产期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性[J].中国冶金工业医w杂志,2014,31(4):391-392.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8.

[6]惠艳梅.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178-179.

[7]吴燕黎.产前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分娩方式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158-159.

[8]黄达元,吴江平.产前心理指导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1962-1963.

[9]苏青.降低独生女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药业,2013,a01:365-366.

[10]李霞.独生子女孕妇孕期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健康指导[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16-3717.

[11]宋芬,杨玉芹,邢云香.临产妇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9):3645.

[12]任密果.孕妇产前焦虑、抑郁和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0):1577-1578.

[13]明慧,许静.崔长虹.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32-33.

[14]孟丽琴.初产妇产前情绪障碍与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8-39.

[15]张艳梅,王稀琛,李书书,等.南京某大型医院剖宫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451-456.

[16]刘世英,李增艳,张燕.无手术指征初产妇行剖宫产术的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7):796-797.

[17]徐萌艳,孙慧连.自信心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93-2494.

[18]黎凝,魏曼梨.孕期合理营养对胎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12):30-31.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3

高血压主要分布在中老年人群体,高血压患者的大部分病因是由于内外环境变化过大所导致[1]。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高血压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的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高血压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的56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80±5.30)岁;平均病程(2.80±1.50)年。观察组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50±5.10)岁;平均病程(3.20±1.8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①入院护理:进入病室前协助患者在接诊室洗头、理发、沐浴、更衣、剪指甲。②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洗脸漱口,洗脸洗手,整理床铺以及更换污染衣单。③饭前后护理:协助患者洗手,辅助患者坐好。

1.2.1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2]①入院后有专职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亲切问候患者,通过让患者感受到亲切,减轻陌生感,拉近和患者的距离。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以及主管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关心、体贴以及尊重,利用每天查房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各例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并记录。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触患者时,应对患者的生活史详细了解,通过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和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③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改善,通过对饮食的控制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量,进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并且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价,评分标准为: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焦虑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惊恐状态。广泛焦虑症患者有明显不愉快情绪,轻度广泛焦虑症患者时常出现紧张、不安;重度广泛焦虑症患者会常常感到担心、忧虑以及害怕。当广泛焦虑症患者病重时经常感受到惊恐。惊恐发作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看书、做家务时或开会,突然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感,使患者难以忍受以及心悸。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7

【关键词】抑郁症;三级预防;心理问题

三级预防作为疾病预防策略,通常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一级预防中,针对可能致病原因进行防范;二级预防中,则是防止或者减缓疾病的发展;三级预防中,则是防控已发生的疾病[1]。笔者试图将流行病学疾病防控思路引入青少年抑郁症防治中。学校以其特殊职能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入三级预防的思路进行心理健康防治,有助于学校发挥好自身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摆正位置,厘清角色

首先,宏观而言,学校作为学习场所,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青少年三观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失功能家庭”的学生影响更为重要。同侪对学生亦有重要影响,青少年处于发展社会互动的关键阶段,不良的同侪关系成为一种压力源,且与忧郁情绪有关[2],更遑论教师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作用,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从功能看,学校易被家长与学生信任,教师拥有着教育的权威性。因此,学校也便获得了代替家长进行学生教育的“授权”,在心理教育、疏导方面占据着制高点,能够在被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再次,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学人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诸多中学配备有心理咨询室,在高校中覆盖率几乎达到了100%。由于心理健康咨询价格高昂,诸多家庭不愿承担,而学校心理咨询作为针对学生的免费服务,更能得到学生家长青睐。

最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童都有受教育权,即便罹患抑郁症,也可办理休学手续,待病情好转再行复学。那些抑郁症得到治愈并复学的学童,在回归校园之后更加需要关怀。Kovacs提出:儿童抑郁症的复发是有可能的,而且病情会随之加重,病发时间亦可能加长[3]。学校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应该更加注意观察。

二、三级预防,逐级调整

笔者认为三级预防大致对应辅导、咨询、心理治疗这三个阶段,三者各有重叠,程度逐渐加深[4]。

(一)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中,学校可与辖区内社工等建立联络,为相关群体提供服务,并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促进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减少其恐惧与偏见,严防污名化。另外,也可通过团体辅导,降低发病率。团体辅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抑郁症,对于患病或者高危人群,能够起到预警作用,防止贻误治疗时机。

初级预防在初高中阶段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初中阶段,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中学学习环境、教材、方法等,学会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等;高中阶段,侧重点在于发挥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了解学生兴趣等[5]。

在初级预防阶段,学校可广泛挖掘资源,为学生、家长提供相应服务,提升其知能。并且要坚持如下原则:认识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交互影响的;矫正升学主义心态,加强道德人格教育;了解青少年人格特征,沟通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负起责任,对学生不仅要有教无类,而且要因材施教;预防重于治疗,不应该讳疾忌医,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预防效果[6]。

(二)二级预防

对于已出现症状的学生,要及早贤āJ紫扔爰页す低ǎ了解基本情况,并提供家长辅导方法,避免学生病情恶化。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介入,降低恶化可能。

对于尚未表现出症状或部分学生症状不明显这一状况,学校可以主导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筛检,查出罹患心理疾病人群或高危人群,列入“高危人群档案库”,给予特殊关怀。同时,提升同侪、教师、家长辨识能力,以及时发现身边处于潜在抑郁症中的学生。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委员,让其关注同学心理,把握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报告。做到上下沟通,一体联动,共同防御。

对于乡村、女性、非独生、父母经济能力较低的学生群体,要格外留意其出现抑郁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上述群体患忧郁症可能性大大高于同侪[7]。

一旦班级中出现抑郁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建立关系安抚程序,并了解学生身心状况与压力触发事件,另外在评估后,以个案管理方式告知其他教师、家长并且进行不定期心理会谈[8]。以此作为一个良好契机开展教育工作,促使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忧郁症,坚决制止同侪对于抑郁同学歧视,创造良好环境。

在抑郁症治疗中,对于罹患抑郁症的学生一同进行团体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给彼此以信心。后期随着小组解散,抑郁症学生内心状况虽然会有反复,但整体而言,具有较好的疗愈效果[9]。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强调复健的概念,其目的在于预防自杀以及自杀身亡者周遭出现模仿行为。在此阶段,应该建立自杀危机处理与善后处置标准作业流程。

对于自杀未遂个案,要在校内公开说明与教育辅导,并注意其他高关怀群体;安排个案转介心理师进行后续心理治疗,以预防再自杀;此阶段一定要转介相关高级心理疗愈机构,不再适合留校学习。

当自杀身亡事件发生时,要处置作业流程,包含对媒体之说明,整合校内相关单位共同对抗,并且给予自杀者学生与同侪哀伤辅导。

面对自杀未遂群体,学校应利用自身的平台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转介机构。当自杀发生后,学校要坚持信息公开,并且积极安抚家属,以此为鉴,进一步在师生群体中加强相关教育。

(四)三级预防之外,学校仍有可为

学校要加强教师智能培养,利用本校资源带动教师进行学习,使得教师既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正常个体,又能在面对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对于家长群体,学校也要进行抑郁症科普。首先,树立家长对于抑郁症的正确态度。其次,要让家长尽快发现孩子的抑郁症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研究表明:患者从有病感到向医生求助,时间间隔约为17个月,且患者年龄越大其就诊延误时间越长[10]。可见对家长的教育十分必要,要提高家长对抑郁症的判断力。再次,要让广大家长认识到抑郁症疗愈手段众多,消除学生对忧郁症的恐惧有助于其积极配合医师以及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疗愈。

另外,学校要注意加强宣导,要让抑郁症学生认识到世界因多元而多彩,悦纳自己的顺境与逆境,也悦纳其他患病的同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抑郁症作为广泛存在于V大青少年群体中并正在蔓延的一种心理疾病,需要予以特别重视。学校作为直接教育机构,责任更重。做好三级预防工作,能够更好地从源头、过程、结果三层面对学生的抑郁症进行控制。政府要对学校加大扶持力度。学校要走出去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合作,以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侣元.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0-232.

[2]吴治勋,吴英璋,许文耀,等.“台湾儿童及青少年关系量表(tRiCa)”之编制和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测验学刊,2008,55(03):535-557.

[3]Kovacs.presentationandcourse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duringchildhoodandlateryearsofthelifespan[J].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y,1996(35):705-715.

[4]刘j辉.辅导原理与实务[m].台北:三民书局,1997:2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Z].2012.

[6]魏教哲.青少年身心发展与辅导[m].台北:千华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

[7]罗英姿,王湘,朱熊兆,等.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3):274-277.

[8]温锦真,陈百芳,黄宜珍,等.发生校园心理危机时!第三级预防临床心理工作的实务与探究[a].2011台湾临床心理学会海报摘要[C].2011.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8

何为音乐舞韵瑜伽?将音乐的旋律、舞蹈的美感与瑜伽的呼吸和体式融会贯通,形成的一门具有高雅艺术特点的健身养生方式成为音乐舞韵瑜伽。音乐舞韵瑜伽可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可称之为“灵魂之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患抑郁症除了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当今患抑郁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是患病人群依然呈上升趋势,尤其很多的优秀人才因患抑郁最终选择放弃生命。非常令人痛心!

我一直在琢磨着能否用音乐舞韵瑜伽去打开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走出逆境。尤其对于轻、中型的病人,可以尝试着选择这种辅助疗法。比如在西方,就曾有人用竖琴弹奏优美的乐曲,治愈了抑郁症的病人。我国河南洛阳第五医院曾通过采用音乐疗法,对57例抑郁症患者情绪改善进行疗效观察,探讨音乐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5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除接受药物治疗外,还进行音乐治疗,对照组只采取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音乐疗法作为心理科辅助治疗具有临床实践意义,个性化音乐治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实践证明,通过单一的音乐疗法都可以有效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而音乐舞韵瑜伽涵盖了三大元素。

元素一:瑜伽

系汲取古印度的瑜伽术之精华,创编出一套建立身心灵整体健康的体系,是一门高雅艺术的健身方式。瑜伽可调和阴阳、促进身心平衡从而唤醒并重建人体自然自愈能力。

元素二:舞蹈

美感、注意、感知、记忆,是舞蹈元素中的四个功能。同时可利用心理学的规律,来调节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活动,通过集体教学,可激发和维持病人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

元素三:音乐

不同心情听不同的音乐,美国最新研究显示,音乐不仅缓解情绪,还让人爱说话。听音乐可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其实这是音乐疗法的一种,音乐疗法除了能让我们变得能言善道之外,还能缓解焦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世界上公认的音乐疗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军营。在二战中,美国设在菲律宾的军队医院不断播放音乐,结果发现死亡率大大降低,伤口的愈合速度也加快了。音乐疗法的功效实际上如同心理治疗一样。它对调解心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舒泄功能。因为音乐的舒缓或激昂的韵律,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参与到音乐的世界中了。音乐可让你的急躁情绪自然流淌,最后消失。可让你在萎靡不振时,刺激你的心灵,随着音符的跳动,让你会感到热血沸腾,治疗师从中可以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从而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音乐疗法。比如,妄想症或分裂症患者,就不应该盲目地实施音乐疗法,因为他们的联想障碍可能会让你的努力弄巧成拙。

音乐舞韵瑜伽的新创:

基于探索现代人体健康、长寿(注重自然疗法和身心灵的整体健康),音乐舞韵瑜伽结合了我国最有代表的古乐器之一:“古筝”,弹奏或聆听可以令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气质,锻炼身心健康,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音乐舞韵瑜伽功之系列套路,有崇尚素食的饮食理念,以及治愈生命和解放心灵的经典智慧,意:在建设身体的强健而充满活力的基础上,迈向健康、长寿的道路,共同建设一个真正以健康和爱心为目标的和谐社会。

瑜伽最重要的功效之一是“静心”,可以帮减轻心理压力,释放劳累一天所带来的烦躁情绪,对对心理及生理健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对于有抑郁心境的人来讲,比如伸展的战斗式和平衡式是结合的,它在于培养人的自信,因为抑郁症患者都是自卑,自信心不足,战斗式和平衡式就是为了培养这些人的自信心。“慈悲、智慧、健康、快乐、高尚、富有”,是音乐舞韵瑜伽未来发展的个性与定位,我希望以开放的心灵来沟通她的理念,赋予音乐舞韵瑜伽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宽广的空间。

音乐舞韵瑜伽可以在患病人群中,采用“放松”策略,通过尝试教学演练而辅助医疗。这种策略能防止病人对学习情境、锻炼方式及老师产生冷漠、恐惧、抵触等消极情绪。具体的方式:

①教师用前倾的、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病人;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病人;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病人;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的语言向病人说话。这些方法有可能有助于轻、中型的抑郁病人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集中到教师身上。

②教师可采用肢体语言以充满活力的、美感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病人;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面对病人以提高兴奋水平和欲望感。

瑜伽的总体精神,传达的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宇宙真理,健康、活力、生生不息于地球上的涵义。从其整体视觉形象看,犹如一个人正在盘坐,心平气和,达到超觉静态,与天地溶为一体。在跳跃年代里,有一份宁静而致远,从固体形态来讲,又象是金字塔上端放着一颗明珠,这也正隐喻着音乐舞韵瑜伽将成为为古老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这充满神奇和奥妙的金字塔就象一座坚实的发射塔,预示音乐舞韵瑜伽必将为人们所认识,并以其强健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于广袤的大地上。

由于音乐舞韵瑜伽的三大元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无疑比单一的音乐疗法更胜一筹,因为更容易使人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治疗抑郁症的音乐舞韵瑜伽疗法包括:

通过瑜伽体式和调息、舞蹈的美感、音乐的旋律去尝试能否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与一般欣赏娱乐音乐有原则区别。它是舞韵瑜伽治疗师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而开出的不同的新颖处方,让患者接触不同的音乐、动作和美感,使人体生理机能得以不同以往的健康变化。其目的:

①改善抑郁心情。抑郁症患者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容易悲伤,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整日郁郁寡欢。而抑郁症舞韵瑜伽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唤起美好的回忆,从而使患者能够以更加明朗的心情参与社会活动。

②恢复生活能力。抑郁症患者意志活动通常很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有的甚至连起床洗漱的能力都没有。音乐舞韵瑜伽治疗抑郁症,可以帮助患者重拾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为的能力,从而使患者能更长时间的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③改善睡眠状况。通过抑郁症音乐舞韵瑜伽疗法,能够使患者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可以有效缓解失眠、多梦、早醒等状况出现的频率,从而大大改善了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状况。

具体方法:

①划分病人类别,如年龄、性别、病因等。

②筛查患病原因(a、情感型,b、性格型,c、疾病性,d、不良生活事件,e、社会逆向影响等)。

②区分患病类型(轻、中、重)。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9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症(parkingson’sdisease,pD)是临床常见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退变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等运动症状和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其中非运动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巨大的伤害,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建议在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控制病情的同时注重减轻抑郁、睡眠障碍程度[1]。本研究分析了镇肝息风汤对帕金森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2例帕金森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6岁~75岁,平均年龄(65.34±8.77)岁;体重49kg~78kg,平均体重(61.35±10.51)kg;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6.12±1.80)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2013)》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颤证,症属肝风内动型,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药物滥用、酗酒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对所接受的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6例。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比性良好。

1.2治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多巴丝肼片(商品名: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每片含左旋多巴200mg、苄丝肼50mg,国药准字H39801019)治疗,1片/次,3次/d[2]。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镇肝息风汤治疗。多巴丝肼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辅以中药镇肝息风汤治疗,药味包括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羚羊角(冲服)0.5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当归15g、生地黄30g、白芍15g、柴胡10g、甘草6g[3]。将上述药味煎煮浓缩至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疗程均为12周,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变化。

1.3评价标准

1.3.1抑郁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包括17项内容,采用0~4分依次表示无症状~极严重。HamD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包括7个方面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pSQi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评分下降幅度=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

2.结果

治疗12周后,实验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帕金森症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神经系统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西医抗帕金森药物多以补充神经递质为机理,代表药物为左旋多巴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震颤、肌强直症状。抑郁是帕金森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损害、不良心理反应有关,也有研究认为可能与使用西药左旋多巴类药物导致的5-Ht减少有关[4]。

中医学理论认为帕金森症属于“颤证”之范畴,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蕴塞脑窍为标。血虚则生热、生风,肝风内动而发作为震颤,进而导致情志不舒、夜不能寐,治则以滋养肝肾、清热凉血、镇肝息风为法[5]。本研究中的镇肝息风汤以天麻、钩藤两者共为君药,功擅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龙骨、牡蛎共为臣药,可辅助君药以增强平肝息风之效;佐以羚羊角清热解毒、清肝凉血;当归活血养血、柔肝滋润;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生津;白芍养血柔肝、敛阴祛风;柴胡疏肝解郁、清退虚热。甘草为使,兼能解毒、调和诸药。全方中各药相伍,各司其职,使阴虚得以滋润,肝风得以平息,情志得以通达。

本研究中辅以镇肝息风汤治疗者HamD评分、pSQi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者,这一结果表明:中药镇肝息风汤对帕金森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英飞,贺旭.美多芭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69~171.

[2]王慧新,刘毅,李如奎.止颤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16(3):17~18.

[3]罗海龙,尹昌浩,姜爱英.止颤平郁汤配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33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94~295.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篇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3

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致残率高等特点。脑卒中发生后,可导致患者出现癫痫、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损害等症状,继而引发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不良并发症。权威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常会合并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厌世、情绪低落,且抑郁情绪会不断降低患者神经功能。为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本院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56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男31例,女25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1.3±3.7)岁。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1例,以上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相关诊疗标准[1]。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实际病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3个月后评价护理干预效果。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干预措施。

1.2.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整个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及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能够舒缓患者不安情绪。护理人员要将脑卒中相关病理知识、发病特征及诱发因素告知患者(家属),重点讲解并发症识别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脑卒中的危害性。

1.2.2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指导包括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根据脑卒中患者病情和体质差异,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并对患者服药情况做定期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对某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1.2.3生活指导生活指导主要是指对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在治疗、用药及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饮食,忌食辛辣、油腻、荤腥食物,配合高钙、高膳食纤维饮食;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度的体育锻炼,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1.2.4语言功能恢复脑卒中发生后,多数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语言障碍,护理人员要配合家属对患者实施语言功能训练,①唇闭合训练:闭唇时,口唇要尽量向鼻尖方向拱出,以增加口唇闭合时间,2次/d,5~10s/次;②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将口唇张开至最大范围,并将舌头伸出口部最长位置,再缩回口内至最短部位,2次/d,5~8min/次;针对舌头无法运动者,可应用压舌板对患者进行按摩,也可应用纱布将患者舌头裹住,进行被动训练。

1.2.5吞咽功能恢复①咀嚼肌运动指导:嘱咐患者轻轻张开口唇后闭上,并使双颊位置充满空气,鼓腮后随呼气轻轻将气体呼出,2次/d,每次5~10次;②喉肌训练:护理人员用手握住患者喉结,并做点头、空咽动作。利用吞咽肌群感知能力,诱发反射条件。

1.3观察指标入选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20~35分为轻、中度抑郁,评分>35分为严重抑郁,≥2名资深执业医师评判症状变化,抑郁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参照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所定标准,对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总分范围0~45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明显改善。56例患者抑郁评分显著减少,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56例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x-±s)

时间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干预前35.3±1.929.0±4.0

干预后10.7±1.6a7.2±2.2a

t6.8736.791

p

注:与干预前比较,a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