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十篇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十篇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5:41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保障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

(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曾被强制戒毒的;

(四)因、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

第六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

第七条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

(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

(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

(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

(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第八条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

第九条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经营

第十三条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或者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迷信的;

(六)宣扬、、暴力以及与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

(一)贩卖、提供,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

(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

(三)制作、贩卖、传播物品;

(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

(五);

(六)从事、迷信活动;

(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不得、;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

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第十七条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

第十九条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

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

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一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

第二十二条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

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

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

第二十七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第二十九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

第三十条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

第三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需要查阅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等资料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提供。

第三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三十四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对列入警示记录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第三十五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互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有权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应当记录,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三十七条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在必要时,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由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的案件。

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认为案件重大、复杂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

第三十八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会员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公安部门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娱乐场所实施本条例第十四条禁止行为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照明设施、包厢、包间的设置以及门窗的使用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或者中断使用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留存监控录像资料或者删改监控录像资料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规定配备安全检查设备或者未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规定配备保安人员的。

第四十四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的;

(二)以现金、有价证券作为奖品,或者回购奖品的。

第四十五条娱乐场所指使、纵容从业人员侵害消费者人身权利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向公安部门备案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6个月:

(一)歌舞娱乐场所的歌曲点播系统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的;

(二)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屏幕画面或者游艺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内容的;

(三)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

(四)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的;

(五)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超过核定人数的。

第四十八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变更有关事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的;

(二)在本条例规定的禁止营业时间内营业的;

(三)从业人员在营业期间未统一着装并佩带工作标志的。

第四十九条娱乐场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或者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第五十条娱乐场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悬挂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五十一条娱乐场所招用未成年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每招用一名未成年人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第五十二条因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其投资人员和负责人终身不得投资开办娱乐场所或者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娱乐场所因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或者撤销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娱乐场所因违反本条例规定,2年内被处以3次警告或者罚款又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2年内被2次责令停业整顿又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三条娱乐场所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或者消防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娱乐场所违反有关卫生、环境保护、价格、劳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解决;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娱乐场所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四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办娱乐场所,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知其亲属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发现其亲属参与、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不予制止或者制止不力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批准文件、营业执照的;

(二)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不依法取缔,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通报后不依法查处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利用职务之便,参与、包庇违法行为,或者向有关单位、个人通风报信的;

(六)有其他、、行为的。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所称从业人员,包括娱乐场所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保安人员和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其他人员。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9年3月26日国务院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新华社北京讯,2月14日《人民日报》)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保障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

(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曾被强制戒毒的;

(四)因、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

第六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

第七条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

(一)居民楼、博物馆、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

(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窗体顶窗体底端医院、机关周围;

(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

(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第八条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

第九条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经营

第十三条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或者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迷信的;

(六)宣扬、、暴力以及与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

(一)贩卖、提供,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

(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

(三)制作、贩卖、传播物品;

(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

(五);

(六)从事、迷信活动;

(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不得、;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

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第十七条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

第十九条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

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一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

第二十二条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

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

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

第二十七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第二十九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

第三十条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

第三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需要查阅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等资料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提供。

第三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三十四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对列入警示记录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第三十五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互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有权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应当记录,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三十七条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在必要时,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由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的案件。

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认为案件重大、复杂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

第三十八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会员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公安部门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娱乐场所实施本条例第十四条禁止行为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照明设施、包厢、包间的设置以及门窗的使用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或者中断使用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留存监控录像资料或者删改监控录像资料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规定配备安全检查设备或者未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规定配备保安人员的。

第四十四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的;

(二)以现金、有价窗窗体底端证券作为奖品,或者回购奖品的。

第四十五条娱乐场所指使、纵容从业人员侵害消费者人身权利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向公安部门备案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6个月:

(一)歌舞娱乐场所的歌曲点播系统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的;

(二)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屏幕画面或者游艺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内容的;

(三)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

(四)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的;

(五)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超过核定人数的。

第四十八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变更有关事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的;

(二)在本条例规定的禁止营业时间内营业的;

(三)从业人员在营业期间未统一着装并佩带工作标志的。

第四十九条娱乐场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或者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第五十条娱乐场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悬挂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五十一条娱乐场所招用未成年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每招用一名未成年人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第五十二条因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其投资人员和负责人终身不得投资开办娱乐场所或者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娱乐场所因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或者撤销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娱乐场所因违反本条例规定,2年内被处以3次警告或者罚款又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2年内被2次责令停业整顿又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三条娱乐场所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或者消防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娱乐场所违反有关卫生、环境保护、价格、劳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解决;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娱乐场所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四条娱乐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或者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办娱乐场所,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知其亲属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发现其亲属参与、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不予制止或者制止不力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批准文件、营业执照的;

(二)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不依法取缔,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通报后不依法查处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3

根据《**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在本市开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从事文化娱乐经营活动以及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文化娱乐市场的主管部门。**市社会文化管理处负责本市文化娱乐市场的具体管理工作。

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县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业务上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各级公安、工商行政、卫生、物价、财政、税务、环保、广播电影电视、旅游、劳动、房产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协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本细则。

第四条(开办营业性舞厅的条件)

开办营业性舞厅,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其中经营场所的标准及配套设施的要求包括:

(一)营业场地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二)舞池面积占营业场地面积的比例:交谊舞厅为40%以上,迪斯科舞厅和歌舞厅为30%以上;

(三)有2个以上的出入通道,出入通道口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和向外开启的门;

(四)舞池与休息座设置分开;

(五)有衣物寄放室;

(六)举办演出活动的,设置固定的演出舞台。

第五条(开办营业性音乐茶座的条件)

开办营业性音乐茶座,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其中经营场所的标准及配套设施的要求包括:

(一)营业场地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

(二)出入通道口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和向外开启的门,其中营业场地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的,设置2个以上的出入通道;

(三)举办演出活动的,设置固定的演出舞台。

第六条(开办营业性卡拉喔凯厅的条件)

开办营业性卡拉喔凯厅,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其中经营场所的标准及配套设施的要求包括:

(一)营业场地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

(二)供点唱的歌曲在1000首以上;

(三)出入通道口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和向外开启的门,其中营业场地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的,设置2个以上的出入通道;

(四)设置包房的,市区不少于10间,郊县不少于5间,每间包房的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上;包房门无内锁装置;包房门或者沿过道一侧的隔离墙离地1.2米起安装透明材料,透明材料面积在0.4平方米以上,透视清晰。

第七条(开办营业性游戏机房、游艺机房和台球室的条件)

开办营业性游戏机房、游艺机房或者台球室,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其中经营场所的标准及配套设施的要求包括:

(一)游戏机房的营业场地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游艺机房的营业场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台球室的营业场地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

(二)游戏机房、游艺机房内部通道的宽度在2米以上,台球室内球台间距在1.5米以上;

(三)出入通道口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和向外开启的门,其中营业场地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的,设置2个以上的出入通道。

第八条(举办各类表演活动的营业性餐厅的条件)

举办各类表演活动或者设置卡拉喔凯设备供顾客娱乐的营业性餐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场所的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取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上岗合格证》;

(二)营业场地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

(三)有演出活动的,设置固定的演出舞台;

(四)设置包房的,包房门无内锁装置;包房门或者沿过道一侧的隔离墙离地1.2米起安装透明材料,透明材料面积在0.4平方米以上,透视清晰。

第九条(开办营业性文化游乐场的条件)

开办营业性文化游乐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场所的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取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上岗合格证》;

(二)有符合标准的经营场所;

(三)活动器具的安装和使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

(四)消防设施齐全有效,并取得消防合格证书;

(五)有规定数额的注册资金;

(六)有必要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成立演出队的条件)

成立营业性演出队,应当符合《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条例》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条件是指:

(一)有具备中等以上学历、熟悉业务并取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队长资格证》的负责人;

(二)有必要的乐器等演出器材;

(三)有2套以上的表演节目。

第十一条(成立时装表演队的条件)

成立营业性时装表演队,应当符合《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条件是指:

(一)有具备中等以上学历和一定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并取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队长资格证》的负责人;

(二)有8名以上取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演员证》的演出人员。

第十二条(申请开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应当提交的材料)

申请开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场所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取得的《上岗合格证》;

(三)经营场所建筑平面图;

(四)经营场所的消防合格证书;

(五)活动器具的名称、种类和用途等资料;

(六)经营场所的房地产权证书或者房屋租赁合同。

第十三条(申请举办文化娱乐比赛活动应当提交的材料)

以广告性赞助形式或者收取报名费举办文化娱乐比赛活动的,举办单位应当按照《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组织机构成员的名单;

(三)比赛的组织安排情况;

(四)费用预算报告及落实情况。

第十四条(禁止举办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禁止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医院、陵园、公墓、中小学校、幼儿园、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等场所内举办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

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200米的范围内开办游戏机房和游艺机房。

第十五条(照明要求与声级控制)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内的照明和声级控制应当符合卫生部批准的《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的规定。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从事经营活动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噪声影响他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十六条(人员容量标准)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人员容量标准,按以下人均拥有的营业场地面积计算:

(一)交谊舞厅为2.5平方米/人,迪斯科舞厅和歌舞厅为2平方米/人;

(二)音乐茶座和卡拉喔凯厅为1.2平方米/人。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各种娱乐项目,应当分别核定人员容量,分别售票。

第十七条(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应当根据核定的人员容量,合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具体标准由市公安部门会同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音像制品的使用规定)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使用激光视盘等音像制品的,应当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目录,并交验证明音像制品出版单位、著作权人的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文化娱乐活动内容的要求)

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营业性餐厅举办的文化娱乐活动应当文明、健康,不得播放或者表演反动、和其他内容不健康的节目。

营业场地面积不满150平方米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营业性餐厅,不得举办时装表演、歌舞表演和其他大型表演活动。

第二十条(游戏机房从事经营活动的限制)

游戏机房的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经营活动:

(一)设置含有反动、、色情、凶杀暴力等有害内容的游戏机;

(二)设置、苹果拼盘机、牌机及类似的游戏机;

(三)利用游戏机从事换取现金、奖券、奖品的有奖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游艺机房从事有奖经营活动的要求)

游艺机房的经营者利用游艺机从事有奖经营活动的,应当将奖品目录报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价格管理)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必须实行明码标价,做到价目齐全、标准准确。对消费者规定最低消费水平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必须在门口标明最低消费水平的数额。

第二十三条(合同备案)

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从事营业性表演活动的,当事人各方应当按照《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签订书面演出合同,并按照下列规定向市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演出合同备案手续:

(一)在星级宾馆内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从事营业性表演活动的,报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在其他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从事营业性表演活动的,报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所在地的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演员变更)

营业性演出队和时装表演队变更演员的,应当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五条(稽查)

文化娱乐市场的稽查人员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娱乐经营活动进行稽查。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稽查人员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稽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向当事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

第二十六条(行政处罚)

对违反《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条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委托**市社会文化管理处行使。

第二十七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文化游乐场,是指设置主题游戏、缩微景观欣赏,穿插文艺演出等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

第二十八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细则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4

一、我市歌舞娱乐场所无证经营的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从事歌舞娱乐经营活动的场所114家,其中已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合法歌舞娱乐场所58家(八步区25家,平桂区3家,富川县14家,钟山县8家,昭平县8家),未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即擅自从事歌舞娱乐经营活动的场所56家(其中八步区4家,平桂区2家,富川县36家,钟山县14家),占全市歌舞娱乐场所的49.12%。

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为了招徕顾客,基本上都集中在居民区、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繁华地带的附近,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和县城,只有5家场所(平桂区2家,钟山县3家)坐落在乡镇。这些场所经营者为节约成本,往往因陋就简,不少场所根本就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隐患。

二、我市歌舞娱乐场所无证经营的危害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的经营业主法律观念淡薄,安全意识欠缺,场所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设备不足、应急通道狭窄、应急通道被杂物堵塞、未安装应急灯等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威胁了消费者和周围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给监管部门带来高风险的安全监管责任。

(二)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正常休息

合法经营的歌舞娱乐经营场所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安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而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少安装或不安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营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噪声扰民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休息,群众意见很大。

(三)扰乱歌舞娱乐市场的经营秩序

由于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在建设过程中投资较少,与合法的歌舞娱乐经营场所相比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在经营上对合法歌舞娱乐经营场所形成一定冲击,挫伤合法歌舞娱乐经营场所的积极性,扰乱了歌舞娱乐市场的经营秩序。

(四)损害了歌舞娱乐场所的形象

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大多是因陋就简,往往两、三个包厢就是一家歌舞娱乐场所,而且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往往没有专业的保洁人员,由工作人员兼职打扫卫生,场所基本上都存在脏乱差的情况。给消费者、特别是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市歌舞娱乐场所的形象。

三、歌舞娱乐场所无证经营问题的成因

(一)场所硬件条件不合格

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一款和《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在房屋用途中含有住宅的建筑内、居民住宅区和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但无证歌舞娱乐经营场所出于节约成本和便于招徕顾客的考虑,基本设置在自家住宅楼、商住两用楼或居民区中,不符合娱乐经营许可证的办证条件,导致无法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

(二)经营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是2015年国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后,一些无证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业主不清楚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所需要办理的手续,误认为只要取得了营业执照,就是合法经营。二是大部分无证歌舞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存在侥幸心理。他们心存侥幸地认为无证经营不一定能查到,而无证经营约束少,可以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管,有效逃避税费、装修等成本支出,一些经营者宁可冒着违法经营风险,也不愿意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三)办照办证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对申办企业提醒不到位

根据《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在申请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之前,先要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和消防、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办理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条件较松,只要有合法身份和经营场所就可以,但消防、环保部门的证件较严格。文化部门的许可证必须拥有工商营业执照和消防、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才能核办。如果经营业主在办理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时不提醒和宣传不到位,一些申办企业会误以为有工商营业执照就是合法经营了,往往会拿到营业执照后就投入装修,如果得不到消防、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或是场所设立不符合法律规定,文化部门无法补办许可证,就会出现新的无证经营场所,查处起来成本很高、难度很大。

四、整治歌舞娱乐场所无证经营问题的对策建议

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的规定,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予以取缔。但实际操作中极为困难。一是歌舞娱乐场一般投入资金较大,少则5万—10万元;多则几十或几百万元,立即取缔关门,业主损失很大,抵触情绪较大,执法难度风险大。二是文化部门执法是弱势执法,没有强制措施;无证经营业主往往置文化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的通知不理,照常营业。如果仅凭文化部门去监管查处,收效甚微。不彻底整治歌舞娱乐场所无证经营行为将后患无穷,何时出问题也无法预料。为做到标本兼治、把无证歌舞娱乐场所问题治理好,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执法,信用惩戒

以日常巡查为主,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巡查密度和力度,确保市场检查持续不断、严查违法经营持续不断,使良性循环有序检查形成常态化。对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歌舞娱乐场所,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和《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在责令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场所停止违法行为的同时,将场所经营业主依法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予以信用惩戒。

(二)加强立法,保障执法

自2017年10月之后,《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修改为《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从事无证经营的,由查处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而目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并未进行修改,并未赋予文化部门查处无证歌舞娱乐场所的有效手段,导致文化行政部门在查处无证歌舞娱乐场所时,只能责令其停止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行为,而无证歌舞娱乐场所经营者拒不停止的,文化行政部门也缺少相应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手段予以取缔。建议参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处罚,赋予文化行政部门对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给予罚款、查封场所、扣押从事经营活动专用工具、设备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以保障取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办照办证部门信息沟通,负起向申办企业提醒宣传的责任

工商部门在受理歌舞娱乐场所企业申办营业执照时,应向申办企业提示宣传:申办歌舞娱乐场取得营业执照后还必须获得消防、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文化部门的许可才能开展合法经营,否则仅有营业执照就开展经营的属违法行为。同时工商部门受理歌舞娱乐场所企业申办营业执照后应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告知消防、环保部门及文化部门何时何处何人申办了歌舞娱乐场所企业,方便这三个部门的监管,及时督促申办人办理相关证件。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无证经营的现象产生。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5

提要:《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5条第2项的合法性可以从两种路径出发进行。无论是作为《刑法》第54条第4项的具体化规定而存在,或者是作为罪犯被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之后产生的附随后果而存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5条第2项都存在违法因素。这项规定导致多方面的实质危害,应当予以修改。

一、的提出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5条第2项规定: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以下简称“不得在娱乐场所内从业”)。该规定禁止正在或曾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事某种社会活动,属于对公民的“职业限制”,实质上是对公民经济自由的限制。对《条例》第5条第2项合法性的讨论,有两种路径,一种路径是将《条例》的规定看作是对于《刑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具体化,是下位法对上位法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那么所要分析的是,“在娱乐场所内从业”是否属于“担任国有公司、领导职务”的具体类型;一种路径是认为《条例》的规定与《刑法》第54条第4项之间并非原则规定与具体落实的关系,而是应该将“不得在娱乐场所内从业”看作是罪犯被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之后产生的一种附随后果,该种附随后果并非剥夺政治权利本身所具有的内容。那么所要分析的是,作为附随后果,“不得在娱乐场所内从业”是否与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之间具备足够的关联程度。本文将从两种路径出发分析《条例》规定的违法性,进而指出其实质危害,最后提出修改建议。

二、“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不属于“担任国有公司、企业领导职务”的具体类型

通过将《条例》第5条第2项与《刑法》第54条第4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权利限制范围、主体范围方面,还是在权利内容限制方面,《条例》第5条第2项均属于违反上位法规定的违法规定。

1、权利限制范围方面,《条例》第5条第2项超越了《刑法》规定的范围。《刑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国有”一词作为定语是仅限定国有公司,还是既限定国有公司,又包括国有企业,是判断《条例》是否符合上位法的关键。如果刑法规定的内容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国有公司和任何企业(不仅包含国有企业,也包含非国有企业,当然也包括娱乐场所)的领导职务,那么,《条例》的规定在适用范围这一点上还是符合刑法的规定的;但如果刑法规定的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国有公司和国有企业的领导职务,那么条例对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的娱乐场所从业资格进行如此限制,则属于扩大权利限制范围,过多地限制权利主体的经济自由,因为从我国实际情况看,90%以上的娱乐场所在经济形式上都属于非国有企业,基本上属于私人投资、私人经营的私营企业,不属于刑法规定的国有企业。从这个角度看,《条例》的规定属于超越《刑法》的立法原意,存在着违反上位法的嫌疑,应当通过《立法法》规定的行政法规监督程序进行监督,如有必要,有关机关可以予以撤销或者改变。

我们认为,从立法原意以及前后逻辑顺序看,《刑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范围还是国有公司和国有企业,而并非对担任所有企业领导职务的限制。理由如下:第一,从设立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目的看,是通过该种刑罚的设立达到剥夺罪犯参加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是一种接近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例如选举代表、担任公务员等;按照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经济生活分离的原理,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无论如何不会成为政治权利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在泛政治化时期,才会将从事经济生活的权利看作是一种政治权利。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情况下,担任国有公司和国有企业的领导职务与担任私营企业的领导职务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前者是代表国家对国有公司和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实质上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因而可以被纳入剥夺政治权利的范围;而后者纯粹是私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与国家政治生活无关,应当被排除在剥夺政治权利的范围之外;第二,从《刑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前后逻辑顺序以及语义关联程度看,无论是在“企业”之前的国有公司,还是“企业”之后的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都是一种国家政治生活的形态体现,均是作为国家权力行使的特殊类型而存在,而在这些特殊类型之中的“企业”一词应该是国有企业的一种简略表述;或者是说,国有公司的“国有”一词的界定效果能够及于“企业”。

2、在主体范围方面,《条例》的规定超出《刑法》规定的范围。《刑法》第54条第4项是指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在被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完毕之后,无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处于何种类型,该类人的政治权利即完全恢复,在政治权利的享有上等同于普通人,该种应有之意在选举法的选民登记制度当中有充分的体现。而《条例》第5条第2项规定的是“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需要引起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曾”字,一个“曾”字即代表了过去和现在两种类型,包含了两类主体范围,即正在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当然不能在娱乐场所内从业或者开办娱乐场所;以及曾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不能在娱乐场所内从业或者开办娱乐场所,而这一点已经超出《刑法》第54条第4项所限制的主体范围。

3、在权利内容限制方面,《条例》的规定也明显超出了《刑法》的规定内容,存在违反上位法的嫌疑。《刑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是“领导职务”;而《条例》第5条第2项规定的是“开办”或者“从业”。对此,需要区分投资者和从业人员两种不同的类型。而对于投资者又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开办者是投资者,但仅仅是股东而不担任娱乐场所的领导职务,对于该种情形的限制属于扩大限制范围;另一种情形是开办者既是投资者也是管理者,对于该种情形的限制还可以说是符合上位法的规定。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也存在扩大解释范围和限制解释范围。前一种情形是包括娱乐场所领导人员在内的所有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另一种情形则是仅指娱乐场所领导人员之外的其他娱乐场所的普通从业人员。对于前一种情形还可以说仅在限制范围上对上位法有些许扩大,但对于后一种情形则属于明显超越上位法规定的违法规定,因为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普通员工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在普通商业场所就业不是一种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体现。

三、作为附随后果,“不得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与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之间缺乏足够的关联程度

如果《条例》第5条第2项为“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设定了“不得在娱乐场所内从业”的附随后果,那么这种附随后果通过剥夺政治权利的连接适用于应当或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四类犯罪[①].因此,要判断《条例》第5条第2项的规定是否合法,必须分析作为附随后果的“不得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与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关联程度。这个问题又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政治权利与经济自由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关联,以至于在剥夺政治权利的基础上,需要附带地限制作为经济自由的娱乐场所从业;第二,“不得在娱乐场所从业”与应当或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四类犯罪是否具有合理的对应,以至于“不得在娱乐场所从业”可以有效地适用于这些犯罪。

(一)政治权利与经济自由缺乏合理的关联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6

治安好,旅业兴。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包括旅游住宿业有了很大发展,社会安定、治安良好,旅游者有安全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特别是旅游住宿业治安状况的好坏,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国十分重视旅游住宿业的治安管理。*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年11月10日,公安部了《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这是我国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的基本行政法规,也是我国旅游住宿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法制保障。

2.旅游任宿治安营理的主要内容

(1)开办旅游住宿企业的治安管理

《办法)规定,开办旅馆,其房屋建筑、消防设备、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治安法规的有关规定,并且要具备必要的防盗安全设施。这一规定在于保障旅馆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申请开办旅馆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经当地公安机关签署意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才可以开业。经批准开业的旅馆,如有歇业、转业、合并、迁移、改变名称等情况,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后三日内,向当地的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备案。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从治安管理的角度出发,便于掌握旅馆的有关情况,加强对旅馆的治安管理。

(2)对旅馆经营中的治安管理旅馆的经营,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要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治安保卫组织或者指定安全人员。我国的旅游住宿企业,形式多种多样,有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客栈等,凡是经营旅游住宿业务的,按照《办法)都必须设置治安保卫部门,如饭店的保安部等。为了加强治安管理,《办法)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同时,旅客住店登记时,旅馆必须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并要求旅客按规定的项目如实登记。在接待境外旅客住宿时,除了要履行上述查验身份证件、如实登记规定项目外,旅馆还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送住宿登记表。

旅客住店时,往往都随身携带一些财物,为了保障旅客财物的安全,减少失窃、被盗等治安案件的发生,《办法》规定,旅馆必须设置旅客财物保管箱、保管柜或者保管室、保险柜,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对旅客寄存的财物,要建立严格、完备的登记、领取和交接制度。这种规定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在旅馆,常会发生旅客财物丢失的事件,造成旅客与旅馆之间的纠纷。旅馆建立财物保管制度,可以减少这种纠纷的出现。

旅馆对旅客遗留的物品,应当加以妥善保管,并根据旅客登记所留下的地址,设法将遗留物品归还原主;如果遗留物主人不明,则应当揭示招领,经招领3个月后仍然无人认领的,则应当登记造册,并送当地公安机关按拾遗物品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是法规的规定。对于旅客遗留物品中的违禁物品和可疑晶,旅馆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同时,旅馆在经营中,如果发现旅客将违禁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带人旅馆,必须加以制止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安机关对违禁将上述危险物品带人旅馆的旅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如果因此造成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并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旅馆企业开办歌舞厅等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馆也从以往单纯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发展为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特别是旅游星级饭店也规定必须要提供上述服务项目。对此,《办法》规定,在旅馆内开办舞厅、音乐茶座等娱乐、服务场所的,除执行本《办法》有关规定外,还应当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管理。国务院*年3月26日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该《条例》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内容主要如下:①禁止在娱乐场所从事下列活动:第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第二,危害国家的或者领土完整的;第三,危害国家安全、利益或者社会稳定的;第四,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第五,宣扬、色情、迷信或者渲染暴力,有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第六,违背社会公德或者诽谤、侮辱他人的。②任何单位未经文化、公安、卫生部门审核,并领取营业执照,不得从事娱乐场所活动。③娱乐场所提供的各种娱乐项目、服务项目等的收费,必须明码标价。④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使用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等。⑤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⑥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持有居民身份证;其中,外地务工人员还应持有暂住证和务工证明。外国人及其他境外人员在娱乐场所就业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等等。

该《条例)对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设立、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等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是旅馆企业开办设立娱乐场所必须遵循的。

(4)严禁在旅馆内、嫖宿、、吸毒、传播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旅馆,是一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场所,任何人只要持有效证件即可在旅馆住宿、就餐以及娱乐。因此,难免会有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间,进行某种违法犯罪活动。为此,《办法》规定,旅馆内严禁、嫖宿、、吸毒、传播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上述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处罚有关人员,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旅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发现违法犯罪分子、行迹可疑的人员和被公安机关通缉的罪犯,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不得知情不报或者隐瞒包庇。如果旅馆工作人员发现犯罪分子知情不报或者隐瞒包庇,公安机关可以酌情予以处罚。如果旅馆负责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其所经营的旅馆已成为犯罪活动场所,公安机关除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外,还应当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该旅馆依法处理。

(5)公安机关对旅馆治安的管理职责

公安机关是旅游住宿业治安的主管部门,依法负有以下职责:

①指导、监督旅馆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②协助旅馆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业务知识的培训;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区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充分结合效能建设年各项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证了全区文化市场的平稳有序,为“平安世博”、“平安亚运”营造了健康、安全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一)《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于12月30日颁布实施。为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条例》,我处决定将确定《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年。一是编印《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宣传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译成藏、汉两种文字、语言,印制成宣传册,录制成cd光盘发放到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安排部署各地(市)将《条例》相关宣传材料发放至各县文化市场行政部门以及各类文化经营场所。二是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日,广泛宣传新修订的《条例》。利用“3·14”、“3·15”、“4·26”等法规宣传日,在闹市区设宣传、咨询点,向过往路人散发《条例》宣传册,解答有关《条例》的疑难问题,并将《条例》涉及“娱乐”、“演出”、“网络”等重要条款分市场整理内容,以文字、图片、卡通等形式制作展版进行宣传。雇用专用法制宣传车,在法制宣传期间在闹市区播放藏、汉两种语言录制的《条例》cd光盘。组织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向各类文化经营单位上门发放《条例》。同时,充分利用卡拉ok场所电视屏幕、网吧电脑屏幕、歌舞娱乐场所电视屏幕等界面广泛宣传《条例》,力争使《条例》家喻户晓。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深入报道新修订的《条例》。协调日报、商报、拉萨晚报等新闻媒体单位,对新修订的《条例》做专题报道。四是举办《条例》法规培训工作。培训以受训主体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利用今年全区文化局长会议契机,邀请区人大法律专家对全区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向各地(市)安排部署地市一级文化经营单位培训班;同时,深入基层组织培训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开展。

(二)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5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顺利完成全区地(市)、县(市、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由我处起草上报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党委宣传部于2月8日召集各相关单位,召开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专题协调会,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明确了目标,为下一步全区文化市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提供组织保障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全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中央、文化部和党委政府以及文化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先后开展或参与了“三大节日”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敏感时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中小学校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封堵网络歌曲专项整治,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查处第八批网络文化产品经营活动等行动。据统计,仅第一季度全区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606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144家/次,受理举报20件,办结案件22件,责令改正21家/次,警告37家/次,罚款14,700元,责令停业整顿13家/次,没收各类非法音像制品54956盘(张),吊销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4家。一是“三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区党委政府及文化厅党组的部署,我处于12月15日至3月15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元旦、春节、藏历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今年3月,国家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加大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了文化部文件核心内容,及时掌握了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惩处新规定,在本地区大力开展了以禁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内容的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有力震慑了顶风作案的违法者,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此次专项行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里共出动执法人员364人次,检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82家,对违法接纳未成年人的12家网吧给予停业整顿的处罚,并予以罚款共计28,400元。三是开展中小学校周边文化市场整治行动。根据全国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文化部以及党委政府关于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整治工作指示精神,我处有效开展了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向全区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开展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整治工作。5月3日至5日,我处执法人员对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第一小学、海城小学、拉萨师范学校周边环境开展整治行动。专项行动中,全区共检查网吧、音像、歌舞娱乐场所等文化经营单位350家次。四是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检查整治行动。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处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向全区安排部署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整治行动工作,各地(市)充分结合日常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增强了处置文化市场领域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是开展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国家文化部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会同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有效开展了全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封堵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含有不健康内容的不良信息。

(四)演出经纪实体不断充实,演出市场活跃有序

上半年,我区培育发展了2家演出经纪公司、2家艺术表演团体,共审核批准各种大中小型演出4次,赴藏演出团体来自尼泊尔、香港、台湾等地。演出经纪单位承办的外籍演员演出活动日益活跃,大大丰富了我区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演出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五)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上半年,我处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措施,在探索建立文化市场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授予全区3家网吧“文明网吧”荣誉称号。区文化厅、区公安厅、区工商局在全区范围内经过层层遴选,从296家网吧评选出3家网吧,授予“文明网吧”称号。旨在通过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二是网吧监控平台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网吧监控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已全面完成。我处已经布置好网吧监控平台设备机房,与网通相关部门衔接并做好了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待设备安装完毕,网吧监管系统将全面投入使用,将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全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实时监控。三是对全区娱乐市场管理进行调研。根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关于开展娱乐市场管理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我区娱乐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分析了我区娱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明确了娱乐市场管理的工作思路,并根据我区实际向文化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娱乐场所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市场客观规律的认识,找准那些长期制约文化市场发展的保守观念和习惯性做法,找准文化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找准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根本方法。

(二)加强监管,对各类文化经营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及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市场领域各类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力震慑违法行为,积极营造健康、安全、有序的文化市场氛围。

(三)《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年初制定的《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做到使《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五)深入基层,对农村文化市场进行调研。对阿里、昌都及边远县(边境县)文化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调研情况,调整管理思路,拟定管理措施,积极培育、规范和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积极完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鼓励农牧民办文化。

(六)网吧监管平台系统力争投入使用。在文化厅大院内建立《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远程视频图像监控中心》,早日实现与中央监管平台上下联通,为实现对全区网吧的实时监控奠定基础。

(七)加快卡拉ok场所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步伐。继续做好全区有条件的卡拉ok场所内容管理服务系统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力争完成10个包间以上卡拉ok场所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八)推进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沟通文改办,趁全区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中央要求,整合力量,在地(市)一级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

(九)举办部分省(市)参加的文化市场执法培训班。

(十)在日喀则地区举办《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培训班。

(十一)召开“优秀歌舞娱乐场所”、“文明网吧”经验交流座谈及歌舞娱乐场所优秀节目展演会,通过座谈、展演达到互相交流、共同促进的目的。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8

近一、两年来,我县室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几乎遍布全县城乡,加强对室的规范管理,营造室发展的和谐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这已成为摆在我们有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和监管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营业性室达46户,大多分布在城区及各乡镇街道,集中在城区居民住宅区及市场周围。从经营规模上按拥有自动麻将机的台数和营业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4台以上自动麻将机,设有独立包间,这种类型主要设在城区宾馆、酒店内,共3户;中型:营业面积在20-50平方米之间,拥有两、三台自动麻将机及一、两台麻将桌、扑克桌,这种类型主要设在市场周围,共4户;小型:营业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拥有一、两台自动麻将机及一、两台麻将桌、扑克桌,这种类型主要设在居民住宅区及沿街门面房,共39户。其中,城区有8户个体工商户,门店前段经营的是营业执照上核准的经营项目,后段经营的是室。

室的经营模式:室一般是以按时收取包间费、“炸弹费”和挖坑“抽头费”而获利的。包间起价费为50元,每小时加收5-10元。“炸弹费”按玩资大小收取,每次2元、5元不等。挖坑“抽头费”从扑克挖坑赢家抽取,一般挖赢一次抽1元。这样以来,一个小型的室一天的纯收入少则也在上百元,其获利远远高出副食、百货、服装等行业的经营户。

调查发现,进入室娱乐的人员,既有中青年人,也有老年人;既有社会闲散人员、离退休人员,也有在岗的职工干部;既有男性公民,也有女性公民,可以说不乏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员参加娱乐活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营业性室是一种投入不高、有一定市场及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行业。其数量已占我县实际经营个体工商户总数1500户的3%以上,对这一行业的监督管理又如何呢?止目前,全县虽有8户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了营业执照,但均为其它经营项目。46户室均未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全部为无证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可以说我县的营业性室基本上处于盲管的非法经营状态中。

二、经营性室无证无照经营的危害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我县经营性室大量无证无照经营,基本处于一种失控脱管的混乱状态,必然对我县社会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1、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室的无证无照经营,免除了准入成本,逃避了国家税费,经营成本很低,对其它市场主体来说,形成了不公平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2、许多室聚众,致使大量年轻人沉迷其中,浪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家庭团结,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助长了歪风,败坏了社会风气,与和谐文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这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3、许多室在居民住宅区无序开设,且昼夜营业,严重干扰了群众的正常生活,而有的室设施简陋,开设在危房和一些临时性建筑中,通行不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营业性室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在登记法规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相对健全,监管机构众多的情况下形成这种大范围无证无照经营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从法律、法规角度讲,营业性室作为一种娱乐服务场所,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其设立和日常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其行业主管部门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室首先要在文化部门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再到公安消防部门办理消防安全意见书,然后分别到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和《环境保护批准文件》,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室的管理有文化、公安、卫生、环境保护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五家之多,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室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名为娱乐服务,实为),对室的管理形成了政出多门,家家管而家家都不管的局面。另外,过多过高的前置行政审批要求,客观上阻断了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途径。

2、从管理者角度讲,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强是造成室无照经营的又一个原因。规范市场主体资格,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是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所在,面对大量无照经营存在,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确置若罔闻,不认真去学习法律、法规,积极探索监管方法,在认识上存在着畏难思想,认为营业性室名为娱乐服务,实为,如对其登记,存在着规范主体有功,日常监管有过的问题。

3、从经营者角度讲。一是经营室的大多是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对社会抵触情绪大,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开办室只为养家糊口,拒绝办照,不服从管理。二是前置条件多,手续复杂,费用大,导致了经营者不能及时办照。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对室似管非管的态度,使营业性经营者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开一天门算一天,捞一把算一把,大不了缴些罚款而已,反正既不用

办理证照,又不用缴纳税费,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这样一来“黑户”室遍地开花。

三、对室进行注册登记的行政法规依据及具体操作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无证无照经营的室均是以个人或家庭出资开设的,向公众提供娱乐服务的营利性场所,从市场管理的范畴来讲,国务院《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个体工商户可以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它行业”,第二十六规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个人经营或者家庭经营盈利性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信息传播、科技交流、咨询服务以及各种培训等项业务的,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第七条规定:“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个人或者家庭,应当持所在地户籍证明及其他有关证明,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以上规定中已明确将以“体育娱乐”为经营方式的室纳入了此范围,而且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其经营活动才是合法的。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讲,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这里不但明确告诉了我们经营娱乐服务的要办理营业执照,而且告诉了我们办理营业执照前必须办理的前置条件。从以上可以看出,对室进行注册登记,依法纳入规范管理,其法规依据是完全充分的。至于现在营业性室存在的问题,是注册登记后日常监督管理中需要严格加以规范的问题。

营业性室的设立,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作了明确规定,申请人应首先向文化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由文化部门对申请人的资格,经营场所位置、面积等按照《条例》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进行审查后发证,然后申请者再到卫生、消防、环保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消防安全意见书》、《环境保护批准证书》,最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四、搞好集中整治,规范室的经营行为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9

关键词:娱乐场所;新型;泛滥;控制

当前,在广西诸多娱乐场所中滥用新型问题日益严重。所谓新型是相对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传统而言,主要指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新型”的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等。如何去打击控制娱乐场所新型泛滥现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娱乐场所新型泛滥现象

(一)娱乐场所滥用新型现状

1、娱乐场所新型的历史性

新型最早滥用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主要在酒吧、夜总会、迪厅中使用。90年代后期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势头,滥用群体主要是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群体,但是目前,吸食新型的群体已由过去以社会无业青年为主,逐步向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并向其他社会各阶层如公司职员、演员和国家公务员等扩散。在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歌舞娱乐场所,吸食“冰毒”、“”的现象相当普遍,蔓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吃惊。[1]

2、娱乐场所经营者对新型的错误认识

诸多娱乐场所经营者为了招揽生意、刺激消费和凝聚人气,对交易和消费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甚至包庇、纵容贩卖和吸食行为。在某些娱乐场所,购买、就像买啤酒一样容易,一些迪厅、夜总会还会出现从事着“陪嗨”(陪客人吸食、)职业的女孩,在“钱”和“毒”的双重诱惑下,她们给所谓的客人“助兴”,客人给什么药就吃什么药,并且保证服务到位。[2]甚至有些经营者安排保安人员对公安部门排查工作进行阻碍、通风报信等,例如笔者在崇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实习期间,随支队领导到凭祥市对某家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时,有一名保安人员见民警立刻转身背着民警通过对讲机把民警来意通知老板,当民警冲入包厢时,现场只有零碎的残留物,而吸食者逃之夭夭了。使公安机关不能及时打击非法吸食违法行为,这进一步导致了吸食新型现象的泛滥。

(二)新型违法犯罪呈上升的态势

根据“中国国家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和“国家药物滥用测中心”发表的2001年监测和研究数据,我国“”的滥用人群主要集中在16—25岁之间,占总数的73%,初次服吸的平均年龄是22.5岁,比阿片类初吸者年龄低4岁。[3]从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的人数急剧增加。我国1988年首次公布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5万人,1989年增至7万人,1991年上升到14.8万人,1992年为25万人,1994年为37万人,1995年为52万人,1997年为54万人。据广东省公安部门统计,1980年至1990年,全省共查获吸毒人员3000多名。1991年后大幅度增长,每年呈成倍递增趋势。1991年为5000余名,1992年为8000余名,1993年为16,000余名,1994年为28,000余名,1995年为60,000余名,1996年约为10万余名,1997年估计高达20万人之多。在上述吸毒人员中,80%以上是青少年。如果根据惯例按"每发现1例显性吸毒者,实际上就有10例隐性吸毒者"计算,数量更加惊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人数急剧增长的趋势已波及几乎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尤以西南、东南、西北地区最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有吸毒问题的县、市已占全国县、市的70%。[4]由于现在吸食新型以青少年为主,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使得很多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效仿,其社会经验等欠缺,往往会由于某些情绪的波动等因素导致本不该发生而事实存在的违法犯罪现象,这些人群的增加无形中引发很多因而违法犯罪的事件。

二、我国娱乐场所新型泛滥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期引发新型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物质上的满足触发了精神的空洞,在加上如今网络的发达,给很多人提供了崇拜西方资本主义遗留的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很多人不能正确的判断好差,现在许多人爱慕虚荣、赶潮流、奔时尚等思想,蒙蔽了很多人的双眼,给年轻人提供了寻找人间幸福与满足的虚幻感觉,不知不觉中使人们掉入新型的深渊之中。

(二)社会对新型宣传、认识不够

由于我们广西地处边疆,地方财力在禁毒方面的支持不是很大,综合治理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禁毒宣传的覆盖面还不广、深度也不够,导致一些地方对吸毒高危人群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帮助,戒毒出所人员回到社会后因就业、生活等问题无法得到安排解决又重新吸毒甚至犯罪,从而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很多人认为新型的毒性比传统弱,道听途说其能使人找到幸福的归宿,这样很多人都以身试毒,以为吸食新型只是使人快乐,忘去烦恼、时尚等错误认识,导致很多人不惜一切陷入毒潭。

(三)新型易合成且价格便宜

该类作用大而快,合成简单,原料价格便宜而极易获取,是造成该类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新型可以再传统的基础上再提炼则成,也可以运用易制毒化学品,再通过化学反应也能合成。由于我国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条例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因此为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新型在合成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不大,因此在贩卖时价格自然不是很高,这样的价格在市场上,让一些吸食者提供购买新型的平台。

(四)打击新型违法犯罪法律法规滞后

2004年11月,我国将氯胺酮列为一类管制,加大了管制力度,氯胺酮流入非法渠道明显减少。但是受暴利和消费市场的刺激,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各种非法渠道制造、走私、贩卖。相对于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新型,国内相关打击处理新型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对于近年来流行的氯胺酮问题,目前的司法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真空。如对吸食氯胺酮行为的处理,目前的规定认为鉴于氯胺酮等精神药物与阿片类在成瘾机理、诊断和治疗原则方面不同,有关部门还尚未对其制定出明确的成瘾标准,因此,对滥用氯胺酮等精神药物的违法人员,只能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不宜参照阿片类成瘾标准强制戒毒;对贩卖、走私氯胺酮的犯罪行为,量刑标准无法可依,审判定罪也明显偏轻,这样间接导致了新型问题的泛滥。[5]

三、打击娱乐场所新型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堵源截流,强化查缉吸、贩毒工作力度

当前我们广西新型犯罪形势十分严峻,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而且严重威胁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制止新型泛滥,减少犯罪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打击犯罪就成了公安机关面临的严峻任务。只有加强对新型流通的路线进行查缉,堵截流向我们广西的毒源,并结合群众的力量宣传禁毒人民战争的理念,为控制毒情打下基础。做好禁毒情报工作,强化吸、贩的工作力度。

(二)各级部门应协作配合,落实具体措施

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禁毒主力军作用,禁毒、治安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各级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协作,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好国务院2006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重点学习《条例》及《广西禁毒条例》等禁毒法律法规,不定期对娱乐休闲场所营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由党委、政府牵头,公安、工商、经营业主等多方层层签订防范责任书,让各方都清醒认识到自己责任,这样才能为责任倒查制度提供依据,也为把禁毒工作和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禁毒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不断推进地区禁毒工作的新发展。

(三)强化管理,加大对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

1、加大对娱乐场所的检查、暗访工作力度禁毒部门应主动会同工商、文化、治安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对各种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对容易滋生问题的歌舞娱乐休闲场所开展的公开检查行动,对群众反映存在问题的娱乐场所要及时通过暗访、清查等手段进行查处,收集线索和资料,既不被一些娱乐场所的假象所迷惑,也可防止阵地控制实施不当而加大工作的难度。例如笔者在崇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实习期间,随支队领导到宁明、大新等县城进行检查娱乐场所时,大部分都是通过暗访等方式,对宁明县“壹百度”、“美音美KtV”等娱乐场所清查中,虽然我们发现很多娱乐场所在包厢构造方面的不合理,给我们清查制造很多假象,但是我们的工作做到位,暗访力度加强,识别这些假象,最后还是对违法者给予相应的法律惩罚。

2、坚决整治涉毒娱乐休闲场所

公安机关应严厉打击寄生在娱乐休闲场所的吸、贩毒分子,挖出一批隐藏在幕后的毒贩,破获一批案件,摧毁一批贩毒网络,捣毁一批贩毒、吸毒窝点。对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吸贩毒活动的不法经营业主要严厉处罚,对涉毒问题严重的娱乐休闲场所,要坚决停业整顿或依法取缔,深挖和打击涉毒娱乐休闲场所的后台老板和保护伞。

3、加大娱乐场所特情力量建设

禁毒部门对娱乐场所安排特情,尤其让特情对娱乐场所内发现的禁毒情况进行布置行动计划,在外的特情实施阵地控制等方面任务,但在选择特情人员方面要考虑周密,在任务分工方面合理,对特情定期进行教育。尽量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等,这样做法让我们民警掌握违法犯罪证据方面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这对打击娱乐场所新型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对整治其他涉毒娱乐场所起到震慑作用。

4、建立娱乐场所涉毒问题举报奖励制度

在公共娱乐场所广为张贴禁绝新型的宣传画,公布举报电话,公开悬赏征集涉毒线索,发动群众检举吸、贩新型线索,广泛开展新型违法犯罪举报奖励活动。鼓励人民群众检举揭发娱乐场所涉毒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形成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共同抵制新型的良好氛围。对举报线索,各地要及时调查、严格保密,对查证属实的要予以奖励。

(四)加强社会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新型危害的认知度

加强社会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新型危害的认知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如媒体传播、讲座、开办禁毒课程等;要科学地开展宣传教育,以新型极易严重危害健康乃至生命,极易产生暴力行凶行为而殃及他人和社会,也会形成强烈心理依赖的科学道理和典型事例开展以理服人的宣传教育,使公众充分认知新型的严重危害及成瘾机理;要重点针对青少年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教育与宣传,让青少年领会到“要做好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的良好思想。加强青少年对新型危害的认知教育,防毒拒毒的技能教育,切实提高并不断强化他们的禁毒意识。[6]

(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禁毒业务执法水平

各级公安禁毒部门要贯彻落实“三基”工程,开展岗位大练兵,组织全体缉毒执法民警学习禁毒法律法规、基本业务知识,加强对民警的识别查缉、警务技能、信息化应用等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和实战锻炼,不断提高全体民警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同时,要抓住禁毒人民战争的有利契机,发动刑侦、治安、基层派出所民警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将他们纳入禁毒民警的培训计划之中,使其了解掌握新型的基本知识及办理案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以形成合力,重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还广西一片净土。

(六)完善禁毒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目前我国《刑法》对氯胺酮等新型犯罪的定罪量刑没有明确规定,公、检、法三个部门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氯胺酮等新型犯罪存在着不同意见,造成犯罪分子被抓获到案后,往往量刑偏轻。犯罪分子正是看到了这个法律上的漏洞,转而以从事氯胺酮等新型的贩卖、走私活动来替代原来的贩卖海洛因犯罪活动,一旦“东窗事发”被抓,定罪量刑明显要轻,而获取的利润不比贩卖海洛因少。法制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犯罪活动的泛滥。因此,应尽快制定关于氯胺酮、等新型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应对当前禁毒斗争的需要。[7]这样才能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以至于净化我们的社会,让我们早日步入法治社会.

(七)建立现代化的缉毒体系

尽快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缉毒体系,建立专业化的缉毒队伍,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打击犯罪尤为重要。为了有效的禁毒,我国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政府25个部委组成的国家禁毒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制管理。这样的禁毒体制要求禁毒体制要求禁毒工作由各级政府领导、公安缉毒、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快缉毒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建设,加强情报、侦查和控制工作以及网上的缉毒斗争,并逐步建立我国的禁毒评估体系,对禁毒工作进行监督并作出正确的评价。[8]这样建立现代化缉毒体系能更好的完善大禁毒系统,也为广西缉毒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2]林丹,娱乐场所常见及危害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2月第15卷第1期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篇10

关键词:餐饮娱乐业;环保;前置审批

 abstract:withthexiancityrestaurantindustryentertainmentoftherapiddevelopmentofserviceindustry,catering,songhalloflampblack,noiseproduced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frequentlyoccurred,causeresidentsstrongdissatisfaction.Statisticsshowthatthenumberofcomplaintsdiningenvironmentpollutionareontherise.themainreasonfortheproducepollu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partmentinterventionlagsbehind,thesecondistheowners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nsciousness,threesourcesofpollutiontreatmentfacilitiesisnotperfect.therefore,toapplyforanewbusinessentertainmentplace,accordingtotheexistinglawsandregulations,theownerforindustryandcommerceinbeforethelicense,shouldfirstdealwiththeexaminationandapprovaloftheeiareasonablelocation,theuseofcleanenergysources,installpollutiontreatmentfacilities.inordertocontrolenvironmentalpollutionfromthesource,reduceresidentscomplaints,andconstructtheharmoniousandstablesocialorderofpurpose.

Keywords:diningentertain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Leadforexaminationandapproval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蓬勃兴起,餐饮娱乐业的发展速度也迅猛。但是,由餐饮娱乐经营场所的油烟、气味和噪声等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日益加剧,并逐渐演化成为居民投诉的焦点问题,由此而引发业主和居民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目前,广州、武汉、南京、太原、三亚、徐州等大中城市正下决心加大力度解决餐饮娱乐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其餐饮娱乐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居民投诉量在不断增加,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城市管理者的当务之急。下面以雁塔区为例,就餐饮娱乐业存在的环保等问题及环保部门对新开业的餐饮娱乐业执行前置审批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餐饮娱乐业存在的环保等问题

二.1涉及投诉的场所绝大部分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也未进行环保验收。

近几年,雁塔区的经济总量及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列13区县之首,餐饮娱乐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总量也居全市前列,而且档次高、规模大。调查显示雁塔区全区的餐饮娱乐企业规模以上有569家,而每年到环保部门进行环评审批的餐饮企业却只有聊聊几家,绝大部分餐饮娱乐场所在没有进行环保前置审批的情况下就开门营业了。其中有的由于选址不当,有的因为环保设施简陋,有的就根本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所产生的油烟、噪声、异味、污水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休息和正常生活,导致居民大量投诉和反复投诉。

今年的群众投诉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投诉的渠道看,投诉渠道更宽,有市长专线,市政府网站,市政府新闻监督,政府互动平台,西安新闻监督,市局领导,“12369”,群众来信,接访等渠道。二是从投诉的数量看,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三是从投诉的对象看,绝大多数处于居民区内和沿街底层商业用房。四是从投诉的内容看,主要集中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气和营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楼上或附近居民造成污染。有的KtV因营业时间过长,排风机、空调机、音乐等产生的噪声使人无法入睡。也有少数小餐馆没有安装油水分离设施,污水就近接入下水管道,且常年累月不疏通,管道被油污和残留物堵塞,造成污水横溢、臭气熏天,夏天变成蚊蝇滋生地,严重影响小区的生活环境。五是从处理投诉的效果看,处理难度不断加大而处理效果却越来越差,经统计,所有被投诉的对象绝大部分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也未进行环保验收。

二.2环保部门面对的是有义务接待投诉而无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