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格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4:02

母亲格言篇1

1、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穆尼尔纳素夫

2、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斯托夫人

3、母亲的酒杯里永远盛满了爱。——王得春

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5、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6、母亲是本翻不尽的大书;母亲是座看不尽的远山。——蒋祖慧

7、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8、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9、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乔治·华盛顿

10、做媒和做母亲是女人的两个基本欲望—钱中书。

11、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2、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13、母爱,你如春天里温暖的阳光,也像婆裟的大树,让我淋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借着大树的绿荫庇护,如小草一样茁壮成长。——张聪慧

14、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

15、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16、母爱是世间最真挚的爱。——董宝平

17、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希思

18、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19、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舒婷

20、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21、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22、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23、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多萝西·埃诺博士

2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5、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母亲始终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打,历经千心万苦也心甘情愿。——凡人格言

26、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歌德

2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2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29、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30、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31、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32、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3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34、母亲是伞,是巨英,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英里的巨子。——席慕容

35、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

36、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穆尼尔·纳索夫

37、她让我感到了美的诱惑!——达尔文

38、一个无知的母亲,好孩子的爱抚,只不过是一只奶瓶而已。——凡人格言

3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40、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41、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奥利弗·温戴尔·荷马

42、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

43、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44、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45、一把梳子梳不尽母亲的愁,一声呼唤割舍不掉母亲的惦念。母亲是不需要儿女们赞美的语言,也不希望看到儿女们浮华的感叹,只要儿女们报个平平安安就能催开母亲的那张日夜牵挂的笑脸!无论你是咿呀学语的娃娃,还是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在自己伟大的母亲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叮咛、唠叨、挂牵会时刻伴随她直到生命的终点!——艾君

46、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诺埃尔

47、年轻的时候,她说我是一个好孩子。有这样一个忘我牺牲的模范母亲,又怎能不做一个好孩子呢?——李斯特

48、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朱子治

49、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50、阳光是灿烂的,但比不上母亲对我的爱。——王伟

51、母亲是首诗,写满了勤劳、善良、自豪和挂牵;母亲是孩子走路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社会道理;母亲是孩子生命的保护伞,保护着孩子在磨砺中闯下去的勇气;母亲是孩儿搏击风雨的靠背,回到母亲身边一切困惑就会得到安慰变得坚强。——艾君

52、孩子和母亲之间溢着深深的、真切的、不尽的爱。这种爱才是孩子和母亲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我们民族生存的真正价值。——灏冰

53、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茅盾

5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5、母亲是伟大的!——鲁迅

56、军人的妻子,是孩子的妈妈,又是孩子的爸爸;军人的妻子,是女人又是男人。——刘玉森

57、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8、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母爱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坦然反映出来;母爱是无私的,无私的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孩子;母爱是真挚的,真挚的母爱是在母亲的叮咛、唠叨呵牵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艾君

59、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60、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61、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6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63、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雨果

64、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天丰富,仿佛农民看见自己的庄稼日渐成熟,母亲的心里是充满幸福、喜悦的。——杨沫

65、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6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67、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6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69、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查尔斯·卓别林

70、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

71、婴儿在母亲怀抱中哺育成长,从母亲获得最初的感情和思想……可以说精心培养儿童心灵的是妇女,是伟大的母亲。——康克清

72、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73、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菲席尔

74、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亚伯拉罕·林肯

7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76、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亲格言篇2

母亲节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字串7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版权所有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版权所有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母亲格言篇3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情境回顾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再现亲情齐背《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

糜()嬉()文绉绉():

佃()户轻薄:质问:

面红耳赤:侮辱:

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严厉刚强宽容)”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4)过度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小结:母亲的为人和作者感情

对“我”:严格————待人:宽容

怀念、感激、敬爱{

对亲人:和善、忍让————对人格:认真、不马虎

五、存疑求援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六、心灵共鸣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配乐朗读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七、课后作业:

1、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文作品。

八、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母亲的性格特点:慈爱严厉刚强宽容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早训、催上早学严厉

重罚、舔病眼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明确: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

《我的母亲》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情境回顾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再现亲情齐背《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

糜()嬉()文绉绉():

佃()户轻薄:质问:

面红耳赤:侮辱:

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严厉刚强宽容)”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4)过度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小结:母亲的为人和作者感情

对“我”:严格————待人:宽容

怀念、感激、敬爱{

对亲人:和善、忍让————对人格:认真、不马虎

五、存疑求援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六、心灵共鸣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配乐朗读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七、课后作业:

1、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文作品。

八、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母亲的性格特点:慈爱严厉刚强宽容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早训、催上早学严厉

重罚、舔病眼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

母亲格言篇4

【关键词】依恋;安全依恋

一、依恋及其形成

依恋是一种社会性情感联结,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表现为儿童对抚养者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依恋形成的主要阶段是6个月-3岁,是在婴儿与成人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依恋最早是产生于母婴之间,因为母亲是婴儿接触最多、最广泛的抚养者。在与母亲最亲密、最密切的感情接触与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其通常表现为:婴儿将其多种行为,如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喜欢与母亲在一起,在母亲身边感到安全、轻松,与母亲分离感到焦虑、紧张不安,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寻找母亲,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会使其感到安全。虽然婴儿最初的依恋对象是母亲,如果父亲与婴儿交往的时间增多,婴儿也会形成对父亲的依恋。坎普斯的研究表明:父亲积极参与抚育越多,婴儿对父亲依恋越深,依恋安全感越强。依恋的形成是相互的,父母对婴儿的精心护理和关爱,婴儿对父母产生依恋,但婴儿的微笑、发声、长相可爱及满足父母希望等也吸引父母对婴儿的依恋。

二、依恋的类型

由于婴儿与抚养者相互作用的模式不同,依恋也存在不同的类型。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儿童早期的依恋可以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依恋又可分为淡漠型依恋、缠人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73%)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与母亲在一起时能愉快的玩游戏,自信的探索环境,能与母亲进行近距离或远距离交往,不总是注意母亲是否在场,在紧张情境下迅速回到母亲身旁,寻求保护和安慰;在母亲鼓励下能很好与陌生人交往。当母亲离开时,探索的行为会受到影响,有的哭泣,如果不哭泣,也明显的表现出一种苦恼但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对玩具的注意力减少。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近和安慰,并能很快的与母亲做游戏。

淡漠型依恋的儿童(11%)的人际关系趋于冷淡,疏远。与母亲在一起时,很少关注母亲的行为,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他们影响不大。在自由活动和其他不同程度的压力下,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很少,也很少与母亲主动交谈,与母亲的分享行为少。对陌生的人和事物,表现得胆子大,不退缩,能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母亲离开时,不哭泣,悲伤程度小,对母亲的归来不积极的欢迎,也无明显的喜悦。

缠人型依恋儿童(70%)表现出依赖、退缩的特征。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缠在母亲身边,和母亲的身体接触比较频繁,探索活动不积极;对陌生的人和事物拘谨、退缩;与母亲分离时表现出反抗,哭泣,悲伤的程度高;与母亲重聚时急切的寻求母亲的安慰,但是不容易平静下来。

混乱型依恋儿童(9%)对母亲有较多的身体接近或接触,与陌生人交往少、不友好。有的儿童分离时表现出混乱的不适宜的行为,有的儿童表现为既亲近又反抗母亲的矛盾行为。

三、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

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安全型依恋是一种高质量的依恋,最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影响儿童的探索欲和能力的发展

安全依恋的儿童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会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积极而愉快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高智力和能力水平。一项以孤儿院的19个月的发展落后孤儿为实验对象的实验研究表明,改变他们的抚养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对温柔的充当母亲的阿姨形成依恋,4年后实验组平均智商提高32分,而在孤儿院中的对比组落后21分。20年后追踪调查发现,实验组中有三分之一进了大学,而对比组的大多数儿童则不超过三年级水平,可见依恋关系的确立可以提高智力水平。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父亲对自己的婴儿越是关心、照顾,婴儿以后就可能越聪明、机灵、好奇、愉快,其智商往往也高。

另外,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儿童把父母作为安心学习语言的“语言基地”。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如能在这一阶段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和条件,不仅能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儿童口语表达的质量。在这一阶段,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语言发展至关重要。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就意味着父母与婴儿交往的时间多,与孩子说话,逗他玩的时间多,这有利于刺激婴儿调动各种感官感知父母的语言,积极地模仿父母的语言,父母自然就成为婴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基地,在敏感而热情的父母的关注和有意的教导下,儿童的语言技能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研究也表明:母亲亲切的拥抱,热情的对待早期婴儿的程度预示了2岁时这批婴儿在认知、语言能力上的发展程度。而在孤儿院成长的婴儿因缺少父母充满关爱的精心照顾,婴儿多有语言发展迟滞或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问题。由此可见,婴儿需要成人的精心护理和教导。

(二)影响儿童性格的发展。

儿童在2岁左右显露出性格的萌芽,对父母的爱有依恋感。4岁左右具有想独占父母并讨父母欢喜的感情,6岁左右,孩子初步形成性格的特征。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难改变。因此,儿童早期形成的性格往往可能成为他一生性格的雏形。早期亲子之间的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首先,安全依恋的建立,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从而形成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能够毫无惧怕地离开母亲,自如地到处探索,他相信可供他依赖的人不会丢弃他,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和他在一起并为他提供必要的保护。这样,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并由此推及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信任,儿童就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影响他以后对待周围的人的方式。其次,安全依恋的建立,会促进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从而会帮助其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研究者发现,对父母或幼儿园阿姨依恋较强的儿童,其自我认同感也较好。如果儿童缺乏依恋感,他往往很少与大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他的一些想法和行动也就难以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连他自己也会对这些想法和行为产生怀疑。缺少自我认同感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有的甚至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恐惧心理。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行为退缩,产生自卑的性格特征。

(三)影响儿童情绪的发展。

婴儿是以情绪的方式同世界发生联系的,婴儿不是“知觉的人,认知的人,而是一个体验焦虑,快乐和愤怒的人”。早期持久的情绪经验对其一生情绪的发展至关重要。婴儿期能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儿童具有稳定而快乐的情绪。“情绪是早期婴儿适应生存的首要心理承担者”。婴儿生理需要的满足最初是通过向母亲发出情绪信号得以实现的。如果母亲能对信号作出迅速的反应,母婴之间积极而又愉快的相互作用将得以保证,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发展起来。处于安全状态中的婴儿,他是快乐的,富有爱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而缺乏依恋安全感的婴儿,经常担心母亲离开而处于焦虑、恐惧、不安状态中。或者由于需要延迟满足而遭受挫折感,产生失望、愤怒等负性情绪,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情绪多变,甚至成为感情冷漠的人。

(四)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模式。

婴儿期的人际交往对象首先是父母或亲近的成人,1岁以后出现与同伴的交往,早期儿童的依恋会对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是儿童在与周围人和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形成的反应方式与决定这种反应方式的认知方式逐渐沉淀定型,形成最初的“内部工作模型”,即儿童对自己、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和认知模式安全依恋有利于儿童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具有依恋安全感的儿童,对父母有信赖感,这样,父母就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父母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就自然成为儿童的榜样,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也可以学到许多行为规则和交往的技巧。同时,儿童也乐意接受来自父母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积累成功的交往经验和掌握交往技巧。其次,有安全依恋感的儿童所具有的健全人格特征,为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儿童的合作、友善、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成正相关,而攻击与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大多数研究也得出了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的相关较为一致的结论。

总之,早期儿童的依恋质量会对儿童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现实的,又是长远的,它“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为使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因此,应该创造良好的抚养环境和条件,提高儿童的依恋质量,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昭兰.[m].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德.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04.

[3]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2):39,37.

[4]储召生.关注儿童依恋感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08-05(4).

[5]郑晓边.儿童行为障碍与矫正[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4.

[6]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选辑[z],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94.

[7]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母亲格言篇5

关键词:父亲语言;产生原因;特点

儿童习得语言的整个过程都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人影响,而儿童接受最早最多的语言刺激来自其父母。所以,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化的第一步,而父母是孩子语言和行为的启蒙老师,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行为产生重要的一步。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正确的语言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父亲的角色定位

受中国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以及母亲愿意主动承担带孩子的责任和惯性思想的影响,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有相当多的母亲不仅承担了抚养责任和教育责任,父亲角色缺席。但是,父亲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量,父亲更多地参与子女的生活和教育,会增加对子女的积极正面影响。

社会赋予父亲的性别角色决定了他与母亲肯定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性格培养及行为导向、发展期望。从家庭看,受中国严父慈母模式的影响,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也就是工具性角色,这与母亲所扮演的角色有大大的不同,母亲角色体现在对家人和子女的的照顾养育上,这就是家庭中传统的分工模式。

二、父亲语言的不同特点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要意识到语言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1)时代性

养不教,父之过。在古代,父亲言传身教,尤其是有学问修养的父亲,通常会用家训或者家书的方式来训诫教导子女,像著名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在家中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各有出发点,但思想品德的教育仍是主流的共识。诸葛亮教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志当存高远。古代父亲教导子女多是寓言于教,十分重视诚意正心的品格培养。在现当代的家庭教育中父亲仍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与古时不同,这时的家庭教育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个性和行为的发展与培养,给与孩子更多的关爱,而不是一味强调望子成龙。

古时父亲语言里更多透露的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而我们新时代的父亲,因为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会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2)权威性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就言语行为而言,特定的社会角色具有特定的言语特点和言语规范。性格对言语交际影响重大,它往往决定着交际主体的言语逻辑、言语行为,制约着言语交际的方式、风格、过程及对于交际效果的预期。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每个父亲不同的性格上,父亲的言语活动被他本身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比如在《红楼梦》里的贾政,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其子贾宝玉的不学无术和叛逆大为不满,在他看来男人就应该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与经济之间。因此,动不动就骂宝玉畜生、该死的奴才,还曾亲自抡起大板子朝宝玉狠命打去,随后还要用绳子来勒死他。他的语言常有震慑的效果,《红楼梦》第九回写到,贾政见到宝玉来请安,说去学堂,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宝玉听后也不敢出声,只好悻悻而去。父亲是家庭中常常说一不二带有很强男性自我意识的角色,因此,话语会有强制的权威性,需要树立一家之主的风范,维护良好家风。

(3)趋新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父亲与母亲的家庭角色有了更加明显的不同优势和特色。在语言上不再是一种工具性的表达,更趋于新颖的感情式表达。例如,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先生在他最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就写了很多父亲与子女相处的情节,例如,文中身居要职的田福军见女儿晓霞不愿同他一起坐车,而是非要自己去挤大卡车,在听了女儿的解释后,笑呵呵地回应说,小伙子!那你去吧,给咱好好押车!把顽皮大胆的女儿比作小伙子,语言幽默,化解尴尬,时代进步了,父亲与孩子之间更多了些亲昵与逗趣。在现代当教育中父亲扮演了小伙伴的角色,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探索外部世界。

三、父亲语言不同特点的原因

(1)受性格、职业、教育程度等的影响

父亲的语言态度常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如性格温和、冷静的父亲常常是以柔和的方式来对待子女,有耐心、不厌其烦、用词精细、语气舒缓,并且会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会多谈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即便是有意见分歧或者孩子犯了错,也会用征求的方法和疏导性的语言来试探以解决问题,并最终加以鼓励,多用委婉的疑问句,比如你觉得这样做是否合适呢?,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下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这一类父亲的职业可能会是医生、教师、作家或者是从事文职行业的工作者。而性格刚烈的父亲对子女的说话方式比较干脆利落,句式单调,有时甚至会简单粗暴,对于培养孩子言语交际的敏感度不是很强,这多见于一些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和纪律性的职业,其本身十分看重规范和准则,所以这种职业素养多会体现在他们的说话和行为方式上,有权威性、强制性的特点,喜欢用第一人称,常是命令口气的祈使句或肯定句,可能会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多是我觉得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这样做,懂什么,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没有我,你能有今天的成绩嘛,不要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了这一类型的句子。

当然,还有因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语言特点的不同。其实,早有研究表明高教育背景的父母言语参与程度和言语变通水平明显高于低教育背景的父母。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有别于母亲,语言风格不像母亲那种喜欢重复、絮叨,父亲的语言更具有抽象性、分析性和针对性,词汇丰富、文雅考究、互动频繁,倾向于对孩子的行为选择,而不是直接明确的行为指导,对孩子的语言有更多的规范化、礼貌化的要求,会让孩子在成长的早期接触一些复杂的、带有逻辑的句式,像不仅、而且,因为、所以这种关联词语等等,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2)地域、文化、社会的影响

从地域来看,地域方言的种类也会影响孩子语言的发展。如果父亲是河南人,母亲是上海人,孩子就会分别习得河南话和上海话,而这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大不同,像河南人说我们就是俺们,上海人则是阿拉。所以,孩子在父母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就会分别学会河南话和上海话。再说文化方面的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侧重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重视言语的礼貌得体,还强调书面的学习,我们常常会用乖不乖、要不要听话的话语作为衡量一个孩子好与坏的标准,同时,在古代社会父亲作为封建家庭的大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语言习得的内容、速度和方式;而在西方社会中,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文化观念也十分重视孩子的说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语言,强调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追求个性发展。最后谈到的是社会对父亲拥有不同语言产生的影响,大多数社会人都会接受和学习社会所认同的语言,也就是主流的交流言语,比如普通话,那么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就会跟孩子说普通话,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闭塞的地区,说的仍是当地的方言;还有因为社会分工、地位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也使得每个父亲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进而影响到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父亲语言在家庭教育中的特点及影响,浅析了产生这些不同语言特点的原因,特点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性格、职业、受教育程度四个方面作了叙述。综上所述,父亲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将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语言使用的得当也决定了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形象,甚至能影响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使用正确的语言,做到规范、得体、礼貌,多一些关爱和鼓励,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苑馨蕊.母亲语言的特征及其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母亲格言篇6

关键词:悲剧命运社会环境

《丰乳肥臀》是莫言花费多年精力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余万字,这是截止目前莫言写的最厚的一本书。莫言说过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90年一个下午,他从北京的地铁口出来,猛然间看见一位农村母亲坐在地上给他怀中的两个孩子喂奶,两个又黑又瘦的孩子坐在她左右,每个人都叼着一个,当时莫言感觉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正是这一幕给了莫言灵感,帮助莫言完成了一直以来想写本书送给自己母亲的心愿。

《丰乳肥臀》讲述了上官鲁氏的八个女儿和她的几个女婿的故事。文中的母亲上官鲁氏其实就是莫言母亲的化身,她的一生经历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在真实生活中,莫言的母亲在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从小就跟着姑母。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嫁人,从此就开始了艰苦的生活。莫言的母亲缠了小脚,过多的体力劳动和艰难的生活使她很快衰老。她一生中共生过八个孩子,夭折了四个,而莫言正是她最小的孩子。莫言回忆,每年冬春母亲都要发胃病,疼得她满脸的汗珠,其实早已分不清哪是汗哪是泪,但是没钱买药,就只能挨着。母亲的腰上还生过毒疮,痛得她直不起腰来只能扶着墙行走。但尽管这样,却还要承受着公婆的苛责与打骂,还要准备一家人的伙食,还要喂牲畜。当母亲终于端不住喂牛的水摔倒时,他们关心的不是母亲的身体,而是那个粉碎的盆,而母亲也下意识的去拼凑那个盆。有次母亲生命差点垂危了,没有钱给母亲治病,莫言和他的兄弟姐妹蹲在墙角哭泣,幸亏审理的医疗队来了,母亲才捡回一条命。后来莫言的母亲患了哮喘病、妇科病、面神经麻痹、严重的肛肠疾病,她的很多病都是在坐月子时期种子的病根。1994年1月29日莫言的母亲去世了,在莫言痛苦了很久之后,决定创作一部作品献给母亲,他想起了母亲挺着大肚子在地里劳作的身影;想起了母亲说自己下午生产,中午却还在打麦场劳作,直到羊水湿透了双脚踩被允许回家,当夜暴风雨,又拖着刚刚产后虚弱的身子去大卖场将抢粮食的情景;想起了母亲把碗里的菜团子分给前来讨饭的女人的孩子;想起了母亲用米汤救活一只小猪......

而小说中的上官金童,是小说中母亲和一个传教士的儿子,也是小说中母亲唯一的儿子,是她经历了生了八个女儿之后才得到的宝贝儿子。上官金童从小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母亲上官鲁氏都会给他吸吮乳汁,这也让他养成了一看见女人的就无法自控的怪癖。同时也正是上官鲁氏一直以来的溺爱造成他长至十五岁仍要喝奶,不能同正常的孩子一样饮食。上官金童长大后金发碧眼,身材高大,但却也只是一个离开无法生存的人。而上官金童与莫言之间莫名的也有一种关联。虽然莫言不是混血儿,不是金发碧眼,没有上官金童那样高大的身材和帅气的外表,没有他那样对的迷恋,但莫言曾说过,自己和上官金童有一样的怯懦性格,经常能做出一些孩童一样幼稚的决定。而上官金童对的迷恋实际上也是许多人对封建主义的迷恋,封建主义那老套的东西,在今日的中国社会中,实际上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母亲格言篇7

关键词:幼儿行为;家庭成因

前言:

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笔者深入幼儿园、家庭进行观察和调研,选择两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对研究对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男孩,6周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一整天的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说话,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他,并对问题答案给予许多明显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他也一声不吭。课间,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手脚协作能力很差,跳绳从未成功跳过一下。一些小朋友悄悄对笔者说:“老师,他是‘哑巴’,从来不说话的。”笔者试探地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请他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小朋友说:“以前我们请过他一起玩游戏,但是他每次都不理人,现在我们都不喜欢跟他玩了。”

笔者友好地尝试跟他接近,主动跟他一起玩,逗他说话,小男孩并没有怕生的表现,没有排斥表现,甚至有时抬头对笔者笑,但从来不与笔者说话。班里的老师说,这位小男孩有语言障碍,说话模糊不清,刚进幼儿园时,不但不说话,也不听教师的指令,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小男孩可以按教师的指令行动了,有时候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还可以说几个单词,但很少成句。通过家访,得知小男孩的父母至今仍两地分居,父亲是个生意人,母亲当过教师,家庭经济条件相当优越。小男孩2岁前由祖父母抚养,2岁后跟在父亲身边,一直上幼儿园才由母亲带养。小男孩的母亲对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对儿子的自闭症很着急和忧虑,曾尝试过许多矫正的办法,但收效都不大。男孩的父亲则认为,儿子的自闭症是遗传于妻子,他认为妻子也不爱说话,非常文静,有点孤僻。在教育观念上,父亲认为对孩子应该从小管教,理由是现今社会风气腐化,道德败坏,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从小严加管教可以防止孩子以后误入歧途,而母亲却认为孩子有行为障碍,应宽容地对待孩子。

案例二

某男孩,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故态复萌。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幼儿合作,几乎每天都会受到教师的处罚。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这个男孩的接受能力较差,作业很马虎。见笔者主动跟他玩,跟他说话,表现得很开心,就主动与笔者分享玩具,常常缠着笔者,但好动的行为收敛不多。教师说他可能有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的行为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因为班上孩子较多(30多个),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在与教师访谈和家访中,得知男孩的父母在香港,抚养他的是他姑妈姑夫,姑妈曾经在一间中学当过老师,已退休,现在一间公证所做公证员。姑夫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姑夫为人性情淡薄温和,平常对男孩教育过问不多,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姑妈身上。男孩的姑妈说,四岁前,男孩一直由姨妈抚养,姨妈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来到姑妈家后,姑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也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因此,男孩对姑妈一直又怕又依赖。男孩的父母每四个月回来大陆探望儿子一次,男孩常向父母告姑妈的状,但是父母也赞同姑妈的管教方式,不加理睬。男孩每次与父母团聚都很开心,缠着父母不肯放,如果他见到父母对其他孩子亲热点会非常不满。姑妈说,他对管教这个孩子已精疲力尽,有种受挫感。

二、案例分析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

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1]

案例一先由祖父母抚养,再由父亲抚养,最后又与母亲生活,由于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三个生活环境中的语言都不同,孩子不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过着动荡的生活,结果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和缺乏安全感。而由于语言障碍,使儿童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心中产生自卑,环境适应能力差,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形成孩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造成自闭症。案例二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绮、卢咏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父母双亲的严厉的教育方式都与儿童被负提名、儿童的攻击性、学习问题等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被正提名。儿童的害羞等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母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儿童被负提名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攻击性和学习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3]天津社会学院的关颖等通过对天津市区、郊区各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证实了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得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型。我们的案例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案例二的第一个抚养人姨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姑妈抚养时,姑妈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综合体。由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素质不同,其教育方式上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相同与不同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也有差异。如果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均不恰当,对儿童行为的消极影响比较严重;如果父母双方,一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则两种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和抵消作用,因此在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上,不良因素少于父母均为不恰当教育方式的组合。[4]在案例一中,孩子的父母对管教孩子应采取什么方式一直存在分歧,父亲认为要严加管教,母亲则认为应宽容孩子。本来,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加上语言障碍,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父母教育方式矛盾,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此外,孩子的父母尝试过许多办法,也无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父母产生绝望的情绪,从而放弃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孩子的自闭程度。

第三,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母亲与子女的接触较多,关系也比父亲密切,对子女的影响比当父亲的大,若母亲有情绪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是心理疾病,会对子女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在案例一中,孩子的母亲患有轻微忧郁症,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必然比一般母亲给孩子的刺激少,而拒绝多,从而影响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正常建立,扰乱子女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

三、启示

通过本次个案研究,我们认为要防治幼儿产生行为问题,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打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2.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转移教育重心,改进教育方式

现在有不少的家庭教育把重点放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上,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4.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而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则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竟高达60%。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父母在饭桌前、电视机前的种种谈论,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邻居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父母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母亲与子女的接触较多,关系也比父亲密切,对子女的影响比当父亲的大,若母亲有情绪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是心理疾病,会对子女行为产生严重影响。父母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家庭中的琐事,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作息时间有规律,家长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不要打牌,玩麻将成瘾,切忌浪费时间……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特征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5]综上所述,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父母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母亲格言篇8

关键词:幼儿行为;家庭成因

前言:

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笔者深入幼儿园、家庭进行观察和调研,选择两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对研究对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男孩,6周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一整天的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说话,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他,并对问题答案给予许多明显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他也一声不吭。课间,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手脚协作能力很差,跳绳从未成功跳过一下。一些小朋友悄悄对笔者说:“老师,他是‘哑巴’,从来不说话的。”笔者试探地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请他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小朋友说:“以前我们请过他一起玩游戏,但是他每次都不理人,现在我们都不喜欢跟他玩了。”

笔者友好地尝试跟他接近,主动跟他一起玩,逗他说话,小男孩并没有怕生的表现,没有排斥表现,甚至有时抬头对笔者笑,但从来不与笔者说话。班里的老师说,这位小男孩有语言障碍,说话模糊不清,刚进幼儿园时,不但不说话,也不听教师的指令,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小男孩可以按教师的指令行动了,有时候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还可以说几个单词,但很少成句。通过家访,得知小男孩的父母至今仍两地分居,父亲是个生意人,母亲当过教师,家庭经济条件相当优越。小男孩2岁前由祖父母抚养,2岁后跟在父亲身边,一直上幼儿园才由母亲带养。小男孩的母亲对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对儿子的自闭症很着急和忧虑,曾尝试过许多矫正的办法,但收效都不大。男孩的父亲则认为,儿子的自闭症是遗传于妻子,他认为妻子也不爱说话,非常文静,有点孤僻。在教育观念上,父亲认为对孩子应该从小管教,理由是现今社会风气腐化,道德败坏,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从小严加管教可以防止孩子以后误入歧途,而母亲却认为孩子有行为障碍,应宽容地对待孩子。

案例二

某男孩,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故态复萌。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幼儿合作,几乎每天都会受到教师的处罚。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这个男孩的接受能力较差,作业很马虎。见笔者主动跟他玩,跟他说话,表现得很开心,就主动与笔者分享玩具,常常缠着笔者,但好动的行为收敛不多。教师说他可能有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的行为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因为班上孩子较多(30多个),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在与教师访谈和家访中,得知男孩的父母在香港,抚养他的是他姑妈姑夫,姑妈曾经在一间中学当过老师,已退休,现在一间公证所做公证员。姑夫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姑夫为人性情淡薄温和,平常对男孩教育过问不多,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姑妈身上。男孩的姑妈说,四岁前,男孩一直由姨妈抚养,姨妈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来到姑妈家后,姑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也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因此,男孩对姑妈一直又怕又依赖。男孩的父母每四个月回来大陆探望儿子一次,男孩常向父母告姑妈的状,但是父母也赞同姑妈的管教方式,不加理睬。男孩每次与父母团聚都很开心,缠着父母不肯放,如果他见到父母对其他孩子亲热点会非常不满。姑妈说,他对管教这个孩子已精疲力尽,有种受挫感。

二、案例分析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

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1]

案例一先由祖父母抚养,再由父亲抚养,最后又与母亲生活,由于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三个生活环境中的语言都不同,孩子不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过着动荡的生活,结果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和缺乏安全感。而由于语言障碍,使儿童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心中产生自卑,环境适应能力差,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形成孩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造成自闭症。案例二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绮、卢咏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父母双亲的严厉的教育方式都与儿童被负提名、儿童的攻击性、学习问题等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被正提名。儿童的害羞等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母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儿童被负提名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攻击性和学习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3]天津社会学院的关颖等通过对天津市区、郊区各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证实了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得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型。我们的案例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案例二的第一个抚养人姨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姑妈抚养时,姑妈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综合体。由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素质不同,其教育方式上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相同与不同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也有差异。如果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均不恰当,对儿童行为的消极影响比较严重;如果父母双方,一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则两种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和抵消作用,因此在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上,不良因素少于父母均为不恰当教育方式的组合。[4]在案例一中,孩子的父母对管教孩子应采取什么方式一直存在分歧,父亲认为要严加管教,母亲则认为应宽容孩子。本来,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加上语言障碍,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父母教育方式矛盾,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此外,孩子的父母尝试过许多办法,也无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父母产生绝望的情绪,从而放弃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孩子的自闭程度。

第三,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母亲与子女的接触较多,关系也比父亲密切,对子女的影响比当父亲的大,若母亲有情绪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是心理疾病,会对子女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在案例一中,孩子的母亲患有轻微忧郁症,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必然比一般母亲给孩子的刺激少,而拒绝多,从而影响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正常建立,扰乱子女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

三、启示

通过本次个案研究,我们认为要防治幼儿产生行为问题,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打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2.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转移教育重心,改进教育方式

现在有不少的家庭教育把重点放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上,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4.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而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则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竟高达60%。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父母在饭桌前、电视机前的种种谈论,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邻居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父母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父母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家庭中的琐事,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作息时间有规律,家长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不要打牌,玩麻将成瘾,切忌浪费时间……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特征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5]综上所述,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父母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母亲格言篇9

案例(一)

某男孩,5周岁,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霸道,常和同伴抢玩具,难以和同伴协调合作,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几乎每天都被告状,一些小朋友因他经常打人不跟他玩,一些幼儿家长也常因孩子被打而要求老师调位置。该幼儿接受能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和周围的小朋友讲话、甚至离开位置,总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稍稍收敛,但很快又故态复萌。

案例(二)

某女孩,6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的一整天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讲话,在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她,并对问题的答案给予明显的提示,她也一声不吭。课间,她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一些小朋友也曾请过她玩游戏,但她每次都不理人,因此小朋友再也不请她一起玩了。

案例分析

(一)从小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在都不能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亲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角色等认同方式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

案例一中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行为。

案例二中孩子先由祖父母抚养,再由父亲抚养,最后又与母亲生活,由于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三个生活环境中的语言都不同,孩子不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过着动荡的生活,结果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和缺乏安全感。而由于语言障碍,使儿童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从而形成孩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造成自闭症。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拥有关心他的父母是幸福的事,但由于父母的个性想法不同,甚至童年的经历不同,就会导致双方在教育孩子时的态度不一致,对儿童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比较严重的。有些父母,会因为其中的一个忙公事,而由另外一个人承担大部分的教养责任,因而在出现问题时,往往互相挑剔责怪,推诿责任,甚至因意见不和而发生纠纷,让孩子感到困惑、不安,不懂得应该听谁的,结果没有纠正幼儿的缺点,反而引起幼儿的反抗,并发泄到其他幼儿身上,养成其粗暴、急躁、反叛的性格。其实,夫妻双方应该互相鼓励,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对方的意见,然后研讨出最好的教育方式,才不会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

在案例一中孩子的第一个抚养人是姑父姑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到父母抚养时,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在案例二中孩子的父母对管教孩子应采取什么方式一直存在分歧,父亲认为要严加管教,母亲则认为应宽容孩子。本来,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加上语言障碍,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再加以父母教育方式矛盾,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此外,孩子的母亲尝试过很多办法,也无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父母产生绝望的情绪,从而放弃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自闭程度。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三)家长的性格、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的影响

家长的性格、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身上,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吵架、打架,或责骂处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粗暴的环境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慢慢的也会变得性情激动,容易暴躁,并把这些模仿的习性带到幼儿园,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所以,家长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案例一中孩子不愿依母亲的期望、指示行事时,母亲就会变得懊恼、生气。这些敌意感受,其主要隐含的目的是想控制孩子。这种感受与目的,接着可能影响母亲对孩子付诸行动,责骂或体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暴躁的情绪氛围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母亲的言行,慢慢也会变得性情激动、脾气暴躁,并把这些模仿习得的行为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

母亲格言篇10

2、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6、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7、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伊林娜

8、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9、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0、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1、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5、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16、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17、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1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弟子规》

2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22、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23、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24、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8、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

2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31、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

32、母亲在家事事顺。

33、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

34、长幼有序。——孟子

3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7、在孩子的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3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9、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

4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42、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43、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这种爱凝聚成了我的勤奋毅力和意志,它永远闪耀在我青春的光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