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01

标语背景篇1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文化背景;要求

在新课标的实施推广中,我们集中把精力倾注在对语文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的认识、对于新课标内容知识的学习、理解的拓展以及对于语文教师形成新理念,运用新理念的倡导及操作设计上。这些研究是有益的,也是有效的,但也是有局限的,其背影更多的是局限在对语文教育自身的比对,而往往缺乏宏观背影的思考和研究,尤其缺少对与语文教育关系密切的文化背景的关注,由此也必然缩减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并与语文的文化特点不相适应。

一、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

教育自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而语文教育作为文化现象的特点更为鲜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阐述中明确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文教育就是文化教育而这种文化教育的着眼点应是人文性的文化。而人文性文化的构成包含了人文的历史积淀,也包含了现实的人文背景,以及由此构成的文化观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对文本的不同内容,不同写作背景,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文化意义的分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任何一种文化,它的产生和存在都与整体的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教学在具体分析、理解、渗透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将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与它所存在的当时社会总体文化联系起来才有其合理的价值和意义,也才符合文化自身的逻辑,语文新课标中非常强调跨学科的学习,特别是语文资源的开发,这就使得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语文教育与社会文化、不同学科的文化有了更紧密的、更广泛的联系,跨学科学习中,尤其是语文课程与史地课程联姻的学习中,它会突破语言文字自身文化蕴藏的局限,从时间和地域两个视角拓展它的内涵,使其对于当下文化拓展到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文化和异地文化甚至是异域文化,这种拓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注释,也就是说跨学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在新文化理念支配下的文化行为。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作为文化教育的语文教育与社会文化融为了一体,语文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地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也就是说,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都是课程资源,也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从中我们体会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教育内容与社会文化的联系达到了从未有的高度,在教学目标上,语文教学目标对文化素养提出了要求,总目标的第二项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的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里是从文化视角和文化的个性方面提出了对学生的文化要求,文化不仅是与社会联系的文化,而且要与整个人类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文化。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语文教育这种文化同整个人类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实施语文新课标对文化背景的要求

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文新课标的把握,不仅需要现代的文化物质基础,更需要现代文化意识。许多教师在讨论语文新课标的落实困境时,往往把眼光放到文化的物质基础上,诸如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具备现代化设施等等。当然,现代化教育设施的缺乏不能不说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阻碍因素,但观念的因素、习惯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对语文新课标实施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刻,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文化观念的转变过程,即从旧的传统文化观念,转到新的文化观念的过程,没有这种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奠定适应于语文新课标存在的物质基础,有些学校有钱可以建楼,买车,但不去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甚至相反,将购置设备的费用挪用去买车、建楼,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社会成员普遍的观念的转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突出了文化教育内涵的语文课程标准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文化支持,没有这种支持,缺少适应于推广新课标的文化背景,再好的教育设计也都会落空,成功的德国职业教育无法在中国推广,是因为中国缺少促使德国职业教育走向成功的文化背景,同样,美国基础教育的民主氛围无法在中国推广,同样是中国缺少促成美国基础教育民主氛围形成的文化背景,因此,要使语文课程标准真正得到落实,在探讨通过具体方式解决问题的同时,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层面上展开对文化背景的构建、语文新课标所蕴含的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它在继承了我国优秀教育有文化传统,尤其是吸收了一百多年来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新视角,吸收了国外基础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从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统语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在传统教育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也明显地落伍,而漠视文化背景要求的差异,在新课标实施中就新课标的要求而狭隘地致力于所谓观念改变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没有文化背景相应改变的所谓观念的改变,很容易被背景同化而重新走回改变之前的状态,那么有哪些背景文化不适于新课标进的落实呢?首先是人本文化的背景。没有整个社会以人为本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有作为文化重要内容的教育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落实新课标的基础,也是新课标的关键。其次是考试文化。考试文化是现实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一大特色,说它是特色,并不是说它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是说我们把它发展到了一种极限,不仅成为百姓观念中的当然,而且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定并实施,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人作为主体的缺位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新课标的实施必然是步履维艰的,第三,整个社会改变传统教育中与新课标相背离的文化理念的传承,中国教育源远流长积淀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传统,新课标现代意识对这些文化传统进行透视进行了继承和扬弃的选择,因此,被新课标扬弃或改变的因素依旧以传统教育文化积淀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的教育文化的背景里,这无疑将阻碍新课标的落实,因此,对这些背景因素进行改变,成为促进新课标落实的必要性工作。首先应改变教师在整个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从而使他们由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交流的平等对话者,其次要改变千百年来固定在人们意识中的考试观念,使考试成为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这样的文化背景逐步形成之后,语文课程标准才能得到真正推广,获得巩固、发展和创新。三、新课标实施的文化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是对语文课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设计,语文课程本身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强调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语文新课标实施的影响,强调需要社会全体人员的努力改变当下文化背景中不适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文化因素的同时,还必须通过语言自身的文化建设,为整个文化增添新因素,促使其文化背景朝着新课标理念方面的转变,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在课堂要渗透教育文化理念,对具体文本的教学中,注重文本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拓展,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开阔视野和广阔的胸怀,认识和理解文本文化,增进师生自身的文化涵养,使师生具备传播新变化因素的素质和传播新文化知识和理念的条件,为影响和引导社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前提之下,在对社区和家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中,一方面在社区和家庭直接获取语文资源的素材,丰富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对素材的处理中,浸注全新的文化理念,使素材成为教学资源时,承载起新的文化理念,特别是在社区和家庭的语文实践,语言交际中,将语文所负载的新课标的文化理念,直接传达给社会,努力促使其对社会产生影响,为新课标的实施创造出和谐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教育文化观念的改变将是这一系列行为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要发挥学校教育文化对社会背景文化的影响作用,教师首先要在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躬行新课标的文化理念,从师生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易位到对话式生成教学的实施,从观念的改变到行为的规范,从课程内容的价值选择到课程资源开发的文化观念的取向,从教学的整体思路到具体活动细节,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都应为新课标的文化内涵做出解说,使人们在这无声的解说中感受体验理解和接受其影响,这是新课标实施文化策略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遵循语文新课标文化包容性内涵,“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即以新课标所体现的文化态度,对待和处理与新课标相背离的背景文化因素,使新旧文化因素在彼此交往中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变化。

语文课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有懒于人类文化的支撑,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阐释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暗含了语文课程的落实中的一种文化背景的适应需要,只有在一种与其和谐,融洽的文化背景中,新课标的文化内涵才能为真正地发掘出来,文化的意义才能得以实现。mabequeathedbyslavery

BesidespanlD,Denverisanothercharacterofhealingthetraumaandachievingmaturityaftersuffer-ing.thougheighteenyearsold,sheactsmuchyounger,maintaininganintensefearoftheworldout-side124andaperilouslyfragilesenseofself.Feelinglonelyandexiled,herself-hooddevelopswiththegrowingofhersenseofself.

Sheisenlightenedbythelattercrisisofherpoorfamily.inthefaceofBeloved'sescalatingmalevo-lenceandhermother’ssubmissiveness,Denverisforcedtostepoutsidetheworldof124.Filledwithasenseofduty,purpose,andcourage,herdeparturefrom124marksthebeginningofhersocialintegrationandofhersearchforindependence,self-possessionandseparateself.Despiteallhardships,shepracticeshernirvana,whichisagreatexaltationofthepsyche.Vengefulvictimandpurgatorialone

Belovediscombinationofpre-oedipalcomplex,achild'searly(non-sexual)fixationonthemotherpri-ortothechild'sentranceintotheoedipalComplexi-dentifiedbyFreudandmaternalhatred,whichseemverycontradictory.

attheverybeginning,BelovedandDenverloveeachotherlikeaunion.whenthetruththatBelovedistheghostofDenver'sdeadsisterisrevealed.theydenieseachotherfortheirdesirleforthesamemother.thesenseofenvyisalsopre-oedipalcomplex.Underthecircumstance,sister-hoodgiveswaytomother-hood.

paradoxically,Beloved'sdesireformotherisvengefulduetohertraumaofbeingkilledbyherownmother.ShemakeseffortstotorturesSethementallyaspossibleasshecan.theinteractionbetweenBelovedandSetheistenseandvulnerableliketheenduranceofachord.onceSethereciprocatesBeloved'sviolentpassionforher,thetwobecomelockedinadestruc-tive,exclusive,parasiticrelationship.

Sometimes,Belovedbecomesextremelymalevo-lent.thesceneinwhichshealmoststranglesSethe,anactthatmirrorsthewayhermotherpreviouslysawedthroughherthroat,suggestsherextremehatredonSethe.Herrevengeispracticedbyherviolenceandviciousness:sheseduceshermother'slover(paulD)andattacksSethe'sdog,herhouse,andSetheherself.Becausemotheranddaughterhavebecomeindistin-guishablebyherwretcheddemands,inwhichSethebecomesemaciatedwhileshebecomesfat,herattackonSetheiseffectivelyaformofself-destructionatthesametimesheruinsSethefiercely.Bytheway,herresentmentwillbeeasedlittle.Hervengefuldesireissopoignantthatthatallareruinedwon'tsatisfyher.Sheisacursedghost,whoisnotonlycursedbutalsocursesthewhole.124isherconsiderableplace,whereeverythingisarrangedforherresentment.Hertraumaseemsincurablebecauseitisfrequentlydepositedandincreasedforeverlikeinanition.

morefortunatethanBeloved,Setheisstillcur-ablealthoughsheisalmostruinedbythehardshipsofslavery.whatsheexperiencesisthepurgatorialsuffer-ing,themostseverepaininlife.

inthehardshipsofslavery,unwillingtorelin-quishherchildrentothephysical,emotional,andspir-itualtraumashehasenduredasaslave,shesuccess-fullymurdersoneofherchildren,whichsheconsidersasanactofmother'sloveandprotection.actually,thedeedistheextremeofmother'sdevotiontoherbaby,whichsherepeatsandemphasizesforseveraltimesinfrontofothers.Herextremeisoneoftenden-cypeoplearelikelytohavewhentheyareintheposi-tionofpossessionandlosing.Sheconsidersherbabyasonepartofherself,thebeautifulpart,whichshehasrighttodispose.inthehardesttime,thetimeofdespair,shedesperatelydecidesthebaby'sdestina-tionbymurderinghercruelly.theextremeclueltylingersonhermindasatraumainherlatterlifeaftertheendoftheslavery.afterwards,Sethe'sbehaviorbecomespurgatorial.Sheenclosesherselfin124,whereshecanregretforhercrueltyofmurderingherbaby.Sheisunabletotellanyoneaboutherpastandsheistotallyenslavedbyit.

Sheisbrokendownandalsocuredwhenshebe-comeshysteriainstrugglewithhertrauma,whichisunintentionallytreatedwhilesheisforcedbyBelovedtorecalltheunendurablepast-storiesaboutherownfeelingsofabandonmentbyhermother,abouttheharshestindignitiesshesufferedatSweetHome,andabouthermotivationsformurderingherdaughter.Herhysteriaisconfirmedbyheractionsintheexorcismscene,wheresheattackstheliberalwhiteman,ed-wardBodwin.FreudandBreuerproposedthathysteri-calsymptomsdisappearwhenthememoryofthedis-turbingeventthatfirstprovokedsymptomsisrecalledandtheaffectoftraumaisaroused.Curecomesthroughthereproductionoftheprimalsceneoftrau-ma,whichcreatesanopportunityforrevisionofthepaychiceventsthatcausetheprimaltrauma.

SethetryingtokillBodwinsymbolicallyconsti-tutesarestagingofhertrauma:thedeathofherdaughter.BodwinapproachesthehousetocollectDen-verforworkinthesamewaythatschoolteacherap-proachedtorecapturehisslaves.Butthistime,Sethechoosesadifierentcourseofaction.insteadoftryingtoprotectherchildrenbykillingthem,shefliesatBodwinwithanicepick.Forthefirsttime,herprotestisdirectedoutwardtowardthesourceofoppression,representedbyBodwin(whostandsforschoolteacher),ratherthantakingtheformofself-destructionofmur-deringherownchildrenlasttime.atlhatmomentBeloveddisappears.Sheisalsoreleasedandsavedbymother'shysteriaandherdesperateresponsetothesametrauma,whichthemotherandthedaughtershareforsolong.

onlywhenSethelearnstoconfrontthepasthead-on,toassertherselfinitspresence,canshelib-eratesherselffromitsoppressivepowerandbegintolivefreely,peacefully,andresponsiblyinthepresent.aftertheclimax,SetheisextremelyexhaustedwhilepaulDeventuallyreturnstothehouse.whensheliesinbed,paulDgivesherhope,gentlytouchingherface:"meandyou,wegotmoreyesterdaythanany-body…weneedsomekindoftomorrow.""'Youyourbestthing,Sethe.YoUare.'Hisholdingfingersareholdinghers.'me?me?"[5]althoughSetheisunsureaboutherself,shebeginstorecognizethatSheherselfmaybethecenterofherlife,ratherthanthepassingbabyorthepastgoneby.SheisforgivennotonlybypaulDbutalsobythecirclesofblacks,whoarealsothevictimsofslavery.HerdesireandpaulD'sareunlockedtoenvisionthefreshfutureforthem.inasense,theybringoneanotherbacktolife.theircon-solingpower,whichliesinthemutualityoftheinnerexperienceandsufferingafterallthetrauma,leadsthecharacterstonirvana,thefocusfromthetraumaticpasttothepresentunderway.

asthedemonstrationabove.peoplerespondtotraumadistinctivelyanddeservevariouseffects."thehardshipshavedeeprepercussionsintheinpidual'sinternalworldsothatevenifoneiseventuallyfreedfromexternalbondage,theselfwillstillbetrappedinaninnerworldthatpreventsagenuineexperienceoffreedom.[6]ifonecansavethemselvesoutoftheinnerillusionofbondageandfacetherealitydespitethetraumaticpastand,themortaltraumawillbeerased,nirvanabeyondthetrauma.

notes

[l]Giroux,Christopher.Contemporaryliterarycriti-cism.v.87,Detroit:GaleResearchinc,1995.194.

[2]ibid,p.308.

[3]Giroux,Christopher.Contemporaryliterarycriti-cism.v.87,Detroit:GaleResearchinc,1995.308.

[4]ibid,p.309.

[5]morrison,toni.Beloved.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5.273.

[6]Giroux,Christopher.Contemporaryliterarycriticism.v.87,Detroit:GaleResearchinc,1995.303.

workCited

Giroux,Christopher.Contemporaryliterarycriticism.V.87,De-troit:GaleResearchinc.,1995.

morrison,toni.Beloved.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5.

tyson,Lois.Criticaltheorytoday.newYork:aUser-FriendlyGuide,2005.

参考文献:

[1]古尔灵.文学批评方法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宋焱.百年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与剖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6-28.

标语背景篇2

关键词:角色转换创新思维英语教学

新课标已经在各地逐步的实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对于有效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很关键的。只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可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地突破。

1、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新课标在很多的地区已经推行了数年时间,但是新课标的理念依然没有被有效的贯彻。很多的英语教师依然在沿袭一张嘴,一支笔和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填鸭和满堂灌”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厌倦,不仅仅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很可能阻碍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新课标,新课本的背景下依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与教学现实格格不入,但是因为观念的原因,很多教师依然在“穿新鞋走老路”。

1.2教学方法性差

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教给学生英语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英语毕竟是一种语言,其实用性非常强,所以仅仅的传授英语语法等知识,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来说是“杯水车薪”的。学生的潜力没有被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并不高涨,有效的运用英语语言很难实现。

1.3教师自身素质制约

应该说自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于教师的培训不断加强,但是教师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于英语教学的内涵,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有效地掌握,英语语言的素质也并没有随着教学年龄的增加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另外因为教师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所以很多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很难被引进。

1.4教师情感投入不足

情感教育虽然仅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感情的激发,但是其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很有可能不能引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关注和投入。一些教师采用粗暴的应试教学方式,在英语的教学中不进行语感和口语的练习,所以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教师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学,所以教师的感情投入不足已经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

2、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方法改进

2.1更新观念,培养新思维

教学观念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很关键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了明显的束缚,确立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关键的。最关键的就是建立以学生为主的人本化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激发英语学习热情和培养英语学习方法的场所。并且可以通过课堂有效的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英语的学习中展现出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观念上,有效的树立将英语的学习作为学生有效利用英语的基本路径,因为这才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一种思维,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有愿望对于其进行探究。

2.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想适应语言的发展,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了,而是需要教授学生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也就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但是目前的多数教师还没有有效的做到这一点。学生只有有效地掌握了自己学习的方法,才可以在英语的学习中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有效的消化和吸收老师的讲授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全面的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触发英语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实现英语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2.3提高自身素质,引进新教学技术

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对于自身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教师的能力达到一定的层级,教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才可以收发自如,对于学生才可以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才可以产生感觉,爱读英语,从中发现自己的需求;爱听英语,在听中熟悉语感。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白板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实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的目标。有效的实现教学节奏的提速,变枯燥的英语教学为趣味的听说训练,变抽象的语言掌握为具体的实景演练,实现教学从静态向动态的跃进,有效的优化教学过程。

2.4培养感情,注重乐学

知识的强化与情感激发进行有效的融合,将会在教学中产生巨大的“引擎作用”,并且可以引起强烈的共鸣。一种轻松和愉快的教学环境,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春风化雨的感觉,学生的内动力可以有效的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英语教师爱的滋润下,学生触发一种心灵的悸动,将心比心学生将产生一种学习的感召力。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发掘,表扬和激发学生,学生才可以亲其师,重其道。在差生得到温暖的关怀后,也会展露出其久违的学习活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及时和有效的转化教师的自身角色,不断的进行思维方式的更新,强化自身素质,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才可以有效的推进英语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乐学和善学。

参考文献:

标语背景篇3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以民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为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英语课堂,必须着力全面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并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构建在交际中学习语言的教学机制,从而做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产生,欲望形成,学生会觉得英语学习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可以说,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多数教师运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活动中获得乐趣,使英语学习成为其一生无穷的快乐之源。同时,多数有经验的教师还充分利用了学生已经形成的浓厚兴趣,尽量满足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语言学习上成功的快乐,并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与欲望。

二、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教学,激起情感共鸣

有心理学家认为:体态语言是爱心的表现,更是一种最美的世界语言。在教学上,体态语可以作为教师强有力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保持课堂纪律,有效防止课堂分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正确适时地运用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形成直观有效的刺激,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质量。同时,教师对语境中的人物或事物的生动逼真模仿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帮助作用。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正确适时地运用体态语言,也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学生,一个提醒的眼神,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回到课堂中来,对于回答问题犹豫胆怯的同学,一个信任鼓励的目光可以使他们信心倍增,大胆参与、乐于表达。这时的体态语既可以避免语言上的尴尬而干扰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教师要避免使用那些带有批评性的、讽刺挖苦性的话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应该采用善意的提醒和鼓励性的语言。还有,作为教师也要学会用微笑来感染和征服学生。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剂,和蔼的微笑,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化为乌有,烟消云散;信任的微笑,能使失利的学生增强信心,勇往直前;鼓励的微笑,可使成功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能以动感、逼真、立体化的方式创设情景,能跨越英语课堂时空,以其新鲜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它以真实的语言环境、流畅的语音、语调激发了学生的模仿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改善教学效果。而自制教具取材不易受限制,教师能因地制宜地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自行设计,方便于教学。如在讲解what’stheweatherlike?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四季的图片资料以及每个季节的活动,然后让学生针对每个季节分别进行口头描述,看着春天处处美丽的景色,夏天河里游泳的小伙,冬天雪地里嬉闹的孩童,……就连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争着回答问题,最后留下笔头训练“myfavoriteseason”时,有学生问:“mayiwritetheseasonsofaustraliabecauseitisdifferentfromthoseinChina.”

四、适当利用母语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总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试图借助于母语的知识来表达思想,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学学生学习英语起步晚,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小学,有的学过英语而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在这种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全英语课堂教学,将母语弃之不用,代之以半生不熟的英语作为媒介开展课堂教学,其结果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甚至还可能教不清楚、学不明白,久而久之,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养成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言行为,形成“中国式英语”,还有可能出现大量的学困生。因此,适当用母语作为媒介进行英语教学,只要这个媒介切合实际、讲求实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既能接受,又能有所提高。

五、树立信心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标语背景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入形式;激发兴趣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普及,我国与欧美国家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在这一背景下,英语被广泛纳入了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不愿学”这一尴尬教学局面,严重制约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先进理念指导下有效展开教学,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一、利用新颖、别致的导入形式引导新课的展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首要环节的课堂导入对于高效率、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同样有着极大的作用与影响。就拿我来说吧,在日常的教学中就不会将课堂导入语言以及形式局限在几种固定的组织方式上,而是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灵活变动课堂导入的语言以及形式,力求通过新颖别致的导入让学生产生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对于有效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对于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教育家孔子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通过这一名言向我们证明了兴趣对于学习者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当中。”我将这一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与实践。例如,在学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这一单元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几段经典的欧美流行音乐以及舞蹈视频,如此一来,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聆听与观看的过程中有效模仿人物的英语发音,有利于其英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形成。

总之,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有效展开教学,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叶晓燕.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语背景篇5

关键词:新课标;高三;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三语文教学的开展也有了新的教学气象,但是现阶段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三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高三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是高三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实施存在的不足

1.习题训练缺乏创新性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不主张以应试作为教学研究的基点,但是就高三而言,客观上,高三正处在面临高考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高三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在高三阶段开展习题练习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从现阶段高三语文习题练习教学课实施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现阶段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练习题的内容选择方面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虽然目前高三语文教师每个人手里都有不同类型的资料,这些资料不论从种类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一堂好的练习课教学,不能只依靠现成的练习题内容,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不同地区的不同编者根据当地高三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的,其在教学的实用性方面不具备普遍性。而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要想让练习更具实效性,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来整合优化练习的内容,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更具实效性,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三语文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上依然遵循着那种“唯我独尊”的权威式的教学方式,在高三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得无条件地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要想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提出自己独有的见解也往往被视为教学中的异类,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同与激励,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此种教学方式持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慢慢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这种刻板而缺乏灵活性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实施的对策

1.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真正取得教学实效,就必须要对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推行的背景下,要开展好高三语文教学,需要高三语文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高三语文教学实施的准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再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创新高三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无论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高三语文教师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创新,让教学的实施更具实效性。

2.要以生为本开展高三语文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高三是高考的关键时期,各个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在高考中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教学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没有错,但是把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作为高三语文教学唯一的教学目标,就未免有些过激了,新的课程理念要求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以学生终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并且强调语文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中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要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考虑,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策略,以实效性的高三语文教学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推进高三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这样学生不仅在高考语文学科方面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语文素质方面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对促进高三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效率的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也有利于高三学生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开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高三语文教学的实施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标语背景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教学机制,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本领和探究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给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组成同等生小组,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并不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还没有得到完全发展,所以教师要细致观察班里学生的学习状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这样会消除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的自卑心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抓住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即a、B、C组。对于C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低,他们只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本课的基本生字词,即“黄灿灿、翱翔、绿茵、恬雅、深湛”等;对于B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般,所以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字词外,还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线索,即“在路上,到青海湖,离开青海湖”的顺序,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对于a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词字、理解文章的线索之外,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刻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我们要珍惜这梦幻般的青海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分层教学法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可见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春》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熟读整篇文章,着重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写意象,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关于“春天”的意境,即“春草图、春风图、春暖花开图”等,同时给学生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沉浸在春天的氛围中。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本课的学习,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意境“山、水、太阳、草”等,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创设具体情境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版)《背影》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理解关键句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线索,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提出问题,即“文章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描写背影的关键词有哪些呢?文章中几次描写作者在流泪?”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本文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思想?”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分析文章,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标语背景篇7

关键词:新课标陶冶式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教育作为汉民族的母语教育,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蕴涵着独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推行标准化考试,抛弃了游戏特性,忽视了儿童的创造性而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将小学语文教学限定在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陶冶的狭小空间。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改革,推行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陶冶式教学模式简介

陶冶是以社会主流价值理念为核心,将教育意向和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的一种育人方法。

二、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因其所面对对象的特殊性而具有其特殊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形真: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形真是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形象”是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要对小学生进行陶冶教育,教学内容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受到优美语言的滋润和陶冶。

(二)情深: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正是陶冶式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陶冶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发掘文本蕴藏的思想感情,更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达课文蕴藏的情感,以情感人,靠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使其在情感的激动中、在情感的洗礼下涵养情性,澡雪身心。

(三)审美: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核心目标。陶冶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步入美的殿堂去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审美的兴趣和能力,而实现小学语文审美式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开展。

(四)对话: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应是师生与文本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课堂多维的对话中,让学生喷涌情感,洞开心门,心花怒放,使语文的陶冶功能充分得到实现。

(五)体验:语文陶冶性教学的途径。体验是人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融合经验和想象,饱含情感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味和领悟。教师在开展陶冶性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还要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的体验,以此实现语文对其精神建构和性情的陶冶。

三、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方法探索

(一)“沉浸”与“吸引”的游戏法。在教学方法的确立上,要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沉浸”与“吸引”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游戏情景中,并与学生一起“沉浸”其中,为之“吸引”。在充满游戏精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实现语文丰富的人文陶冶。以五年级《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实现“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语言”的教学目标时创设了摆扑克的游戏情境。上课前先发给每一位学生点数不同的六张牌。让学生用六张牌分别摆出“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的第一次比赛情况,三场下来都输了。在理解“反胜”时,教师先让学生调换手中扑克牌的出场顺序,结果,一部分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扑克牌摆对了,调换了出场顺序,获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呢?诀窍就在于课文中“怎么样反败为胜”的句子。在这样矛盾交锋的情况下,学生进一步投入地阅读课文,很快发现“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这句话的关键作用,并通过读这句话进一步认识到了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对游戏场景的创设,教师明快简捷地引出教学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搭建起了学生读书、领会、理解的桥梁,使学生自己在完成游戏的同时感悟了语言、体会了情感。

(二)情景创设法。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法是通过创设出与所授课文相对应的形象、生动的情景展开语文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语言学习应用的兴趣,结合情景创设阶段的具体场景,进行具体语文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情景的演绎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以五年级上册《包公审驴》一课为例,我校李老师就采取了情景创设法,通过在班级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包公审驴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揣摩整个故事发生过程中各人的心理变化。以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提高其思辨和感悟的能力。

(三)“不言之教”的暗示法。语文陶冶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是一种暗示教学。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作用。暗示教学就是发出信息者(这种信息可能是语言、表情或举止)用含蓄隐晦的方式,对承受信息者有意或无意地表达愿望、需要和意志的一种教育过程。暗示教学法包括环境暗示、教师的仪表暗示、教师的综合素养暗示、音乐暗示等。我校教师在讲《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配以亨德尔的《水上音乐》,讲孟郊的《游子吟》则配上琵琶曲《泣》,以此种形式感染学生的情绪,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同时让学生在情感陶冶中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标语背景篇8

一、高中语文素养教育十分必要

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在学校中所受到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的。尤其是语文这一科目,它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奠基石,而且阅读、表达、写作都会伴随人们一生,因此语文素养的不同对人一生都可能产生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知晓全部的知识是根本不可能的,例如教材必修一中有《劝学》一文,出自《荀子》,若想熟读《荀子》这一著作并熟练得脱口而出是很困难的,非专业学者很难做到。但通过素养教育,提高语文素养,就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应太过重视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而更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今后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传授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是言传身教,用自身的精神面貌与内在涵养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所以素养在教师身上的体现也尤为重要,应同样重视教师的素养教育。

二、当下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1.互联网和手机越来越普及、应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学生很容易出现对于某个汉字看见时认识但提笔却写不出来的现象。例如:“尴尬”是学生所熟悉的一个词语,也了解其意思,但并不见得都能够正确书写出来,在虚拟平台上交流沟通越来越迅速,写字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揣摩的时间越来越少,养成了不好的组合语句的习惯,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久而久之,导致错别字、结构颠倒、句子不通顺的情况越来越多,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不高。

2.在写作层面,学生往往较少表露真情实感,而更愿意将看到的听到的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实际上,学生少以自身为原型来写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说,缺乏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素养,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3.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科,很多优秀作品的产生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学生若想要充分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内涵就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背景。例如必修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为最典型的例子,《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所涉及的背景太广太深,学生若对其一无所知就很难有所领悟,而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度很低,甚至更乐于阅读漫画、网络小说等,导致学生对优秀作品不能充分领悟,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所阻碍。

4.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的的要求虽然有所改变,但目前仍然是应试教育,对分数要求仍然占据着主要位置,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身,对于分数的苛求远远大于对语文素质提高的渴望。例如《师说》要求课后背诵,学生往往更重视是否能在考试的默写中得到分数,而很少在课后来反思《师说》所要传达的意义,更不要说在学习中应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提高语文素养。

三、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策略

1.教师的语文素养教育同样值得重视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如何要求学生、给学生怎样的导向怎样的影响,都会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应首先改变分数本位的观点,不应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应真正将素养教育当作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适当渗透这位文学大家的其他作品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样既能丰富了课堂,更能激起同学的求知欲望,刺激其主动学习。

2.摒弃电子设备,回归传统方式

听、说、读、写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学生识字、组词、造句、形成篇章是十分有利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后作业的侧重点上可以更倾向于此。电子设备本应该是辅助学习的剂,但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不要让其成为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绊脚石。

3.在语言表达中推进素养教育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语文最终的目地是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交流沟通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语言。现在的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落实到文字的形式占了绝大多数,反而忽视了语言这一重要部分,与字词不同,对于段落和篇章来说,语言表达更容易暴露出文字所表达不出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多组织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形式的教育,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语文素养上可提升的空间,并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会查阅大量资料,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标语背景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趣味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创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教学构建趣味性课堂教学,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突破点,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言的实际运用,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笔者拟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开展的方式加以探讨。

一、形式多样的导入

英语中有一则谚语:agoodbeginningishalfofsuccess。课前教师对新课的导入形式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可由简单的英语歌曲、与英语相关的幽默笑话,形象的单词故事来导入新课的内容。新课的导入形式是否足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标背景下的导入新课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谜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逐步展开对这个谜题的解锁,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轻松地接受了课堂内容,同时也对新课的知识加深了记忆。教师对新课的备案工作要下足工夫,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悬念来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挂图、教具,甚至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可以用作新课导入的谜题。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讲课切忌繁、杂、重,要精讲,长则生厌,应当为课堂的语言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请学生来模仿情景中的对话,将学生从过去的“听”的角色转变过来,争取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的教学提问,并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舞台。有了特定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对语言的掌握才更准确。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满足学生的“成功欲”,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情趣和热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差错,教师不能一味地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了一半,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谜题,留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给学生课下思考,或者一首英语歌曲、词汇朗读来轻松地结束课堂。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引入竞赛机制,实行游戏教学

教科书中的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程度有限,完全地复制书中的内容给学生讲解难免枯燥,学生提不起太大兴趣,自然教学质量不高。引入竞赛机制,利用学生的争胜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激起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刺激每个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课堂教学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寓学于玩,减轻学习负担并有所获,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刺激每个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无意识中掌握了课堂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赛等。如教单词时可比赛谁读得准、写得好。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英语表演、召开英语记者招待会等。每次招待会派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做记者,用英语问发言人,大家你问我答,将所有学过的词句全部用上还嫌少,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英语兴趣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实践交流。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效果,英语实践流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并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英语的趣味教学也要围绕实践教学来开展,教学中多一些趣味性实践和竞赛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语言认知的意识,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促进性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趣味教学,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趣味教学法是在国家倡导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开展方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趣味教学法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上还处于萌芽阶段,为了能让趣味性教学顺利有效地应用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结合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倪俏敏.小学英语的趣味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2006(1).

[2]李左红,李晓云.新课标下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0(19).

标语背景篇10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文化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文化与语言一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文化对语言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人使用的语言透露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反过来,不同的语言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反映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等。例如,在汉语中,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姑、婶婶、姨妈等,把父亲一方的亲戚和母亲一方的亲戚等排列,而在英语中只有“uncle”和“aunt”两个词来称呼以上的关系,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等,也反映了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正因为文化的不同,所以语言才会有很多的不同。

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都属于文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流,只有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用英语交流起来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文化,用英语交流时才能够更好地明白对方的意思。新课标对高中生的文化意识也有了规定:了解英语中常用的成语、俗语、典故和传说等;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有所了解;能对对方的日常行为活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很重要。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课内外学习有限

目前,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参加高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等内容较多,课外练习也是布置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学生课上接受知识点,课下做大量习题,这样学生就没有很多的时间进行文化方面的学习。即使是有学习,大部分也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真正通过课外阅读、英语电影等途径获得的很少。实际上,汉语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学习英语时,学生很容易就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英语、组句子等,这样很容易产生差异。

2.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不高

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是处在该语言的环境中,这样自然而然学习到的就会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讲授英语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只负责记忆。虽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校会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原声电影观看等,但是这种活动一般是很少的。课外,学生也把阅读英语原版书、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等当成一种负担,对提高成绩没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客观方面的原因

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文化意识少,客观方面的原因还是很主要的。首先是教材缺少文化方面的知识,在新课标中,除了高中英语教材适合给学生学习之外,没有一套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英语读本,而与教材对应的教学用书也只是稍微地介绍了一些文化背景,不详细。其次是教师自身能力方面的原因,教师希望能够给学生培养足够的文化意识,但是很多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少,有的只是大学学习到的,平时积累的不够多。

二、增强高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策略

1.课堂上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习文化,课堂还是最主要的地方,教师在上英语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穿插文化内容。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例如CulturalDifferences,CountriesandLanguages等等,教师在讲这些时,可以多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在讲授这些课文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进行适量的文化补充,例如,讲到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差别大的地方像“龙”一类的事物时,可以多补充一些。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也可以穿插着讲解一些文化知识,例如,在我们汉语中,当一个人夸奖我们长得漂亮或是学习好时,我们的回答一般都是“哪里哪里”,这样来表示谦虚,但是英语中的回答却是“谢谢”,这是跟我们的文化完全不同的。

2.课堂外文化意识的培养

除了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课堂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课堂外班级里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英语园地、英语话剧、英语演讲、英语原声电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这些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和声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除了这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简写版的英语名著,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

3.教师自身文化知识的增强

很多教师教授英语课主要是为了提高成绩,有的时候也会忘记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要多多地了解教材知识,多多地了解所提到的文化。同时,教师在课外也要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对比,来了解讲授文化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进行交流,要进行交流就要了解相互的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得比较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课堂上和课堂外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多多了解。

参考文献:

[1]王豆娥.论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J].宿州教育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