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十四五规划建议十篇十四五规划建议十篇

十四五规划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1:40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1

1、思想指导行动,在思想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提高处方质量与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建立临床用药干预体系,促进合理用药,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2、加强基础建设,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其综合素质。

3、完善科室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发药差错。

4、深入开展临床药学。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增加药学人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2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好案例

以往人们对中国五年规划的过程了解甚少,似乎很神秘。实际上它是一个较为公开的、有其程序性的公共政策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分为多个步骤,每一步骤都会形成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它反映了在中国特有的政治体系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行为或过程,不同的机构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步骤:中期评估(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前期研究(2008年底至2009年底);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通过中央建议。2010年10月正式召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由国务院总理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全会审议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正式对外公布;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2010年10月至2010年1月);广泛争取内外部意见,形成《纲要(草案)》;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纲要(草案)》(2011年3月);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实施阶段。国务院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约束性指标的责任部门,约束性指标的地区分解,建立约束性指标的公报制度,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组织全国实施。

形成这样一个全国五年规划纲要需要先后经历以上11个步骤,用时长达两年半。但实际情况远比以上所述还要更为复杂、更为细节。这也反映了制定五年规划的过程在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为制定一个成功的发展规划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通过调查研究来“摸透下情”,使规划编制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这是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大特色。2010年2月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及其他成员,就“十二五”规划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密集调研。2010年3月-9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派分赴全国各地就“十二五”规划编制进行专题调研,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咨询。与此同时,各阶段的起草小组工作人员更是经常性地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来研究问题,形成思路。2009年末-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赴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四个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合并召开)关于“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的“片会”。

在规划编制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前期与后期都会有两次大规模征求意见,前期征求意见是一种“头脑风暴”;后期征求意见是阶段性初稿己经形成之后,通过征求意见来不断修改完善,并达成政治共识。征求意见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各派、工商界、企业界、各部门、地方、专家、学者,至少经过十几次易其稿,最后才形成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纲要》。

规划编制过程十分注意发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作用,不但包括大规模的前期研究,同时还成立了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提供咨询,除日常的咨询建议外,“十一五”规划编制期间共召开了四次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十一五”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并形成《纲要》的论证报告,一起报送全国人大委员会,作为审议时参考。

规划编制十分重视公众建言献策,例如北京“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历时三个月的“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共召开了四场不同专题的公众建言会,并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公众意见,共有18648人参加活动,提出建议15073条。这就使得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过程。

在编制五年规划过程中,十分注意吸收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知名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国际研讨会讨论“十二五”规划编制相关的问题。甚至邀请国际机构直接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如2008年下半年,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参与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研究。这些开放式研究,有助于中国学习国际经验,获取国际发展知识。

行之有效的公共决策机制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3

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那么发展和改革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怎么写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4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5

一、“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

(一)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006-2020年,是XX县住房市场发展较快的时期,也是实施宏观调控,探索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时期。

1.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庐江县累计完成投资额XX亿元,相较于“十二五”增长130.91%。

2.房屋建设规显著增长。新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累计完成XXX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累计完成XX万平方米,相较于“十二五”分别增长101.22%、141.39%。

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加。“十三五”期间,新建商品房供应面积XX万平方米,销售面积XX万平方米,相较于“十二五”分别增长82.57%、117.94%。

“十三五”期间XX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05平方米,较“十一五”增加了3.7平方米。

4.房地产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XX县相继出台了《XX县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关于印发XX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地下车位(库)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可售地下停车位销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法律、法规上加强了对住房市场发展的指导和监管,为住房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住房保障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关于印发〈XX市“十三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X房〔2016〕161号),我县2016-2020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新建安置房XX套,根据项目推进,实际完成XX套,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00%,2016-2020年棚改项目基本建成XX套,竣工交付6068套,未全部完成规划新建任务的主要原因是活塞厂、矾矿、化肥厂等老工矿片区拆迁未预期完成。“十三五”期间,棚改项目争取中央省市棚改专项资金X亿元,通过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XX亿元。

(三)物业管理水平更上台阶

1.物业行业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庐江县物业企业从无到有,现有物业企业达136家。

2.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显著增长。“十三五”期间通过每年引进几家大型高资质的物业企业入驻,带动我县的物业管理企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业主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十四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我中心开始着手研究“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经过潜心研究谋划,初步考虑“十四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建立更加规范的房地产市场管理,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一)房地产市场管理方面

“十四五”时期,我中心将根据人口变化、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住房需求状况,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期,解决住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十四五”期间,以住房有效需求为依据,累计完成商品房建设面积51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设面积450万平方米,商业办公用房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其它用房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

(二)住房保障方面

“十三五”期间,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以城中村改造为主,完成了城西新区、磙桥、越城南路、附城、申山等区域改造,取得了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四五”期间,将重点转向老城区改造,把集中成片的棚户区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不断提升庐城城市品味。主要目标:已棚改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等资金来源为支撑,改造城中村800户、改造集中成片的棚户区5000户、新建棚改安置房10000套。

(三)物业管理方面

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组织领导架构,积极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物业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分类管理不同类型小区,在商品房小区一律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在安置房小区的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安置房配套用房、公共设施,实现相应自身造血功能。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指导及培训,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依法规范物业管理行为,落实前期物业管理方案,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和收费标准,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到物业管理中。到2025年,全面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立起物业服务综合第三方测评和各项机制;所有的物业企业都成立党支部,所有的小区业主委员会都有半数以上党员,并成立党支部,实现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全覆盖,真正建立起“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并有效运行;继续引进五到十家大型优秀物业服务企业。

三、对县“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6

一、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5年5月

1、制定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研究上报我县需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和政策诉求等;

3、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4、筛选安排“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规划。

(二)第二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底

1、学习考察外地先进经验,开展重点课题研究;

2、配合县委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

3、起草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框架;

4、起草并完成“十三五”各专项规划初稿。

(三)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底

1、编写“十三五”总体规划;

2、征求社会各阶层对“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及建议;

3、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十三五”总体规划。

(四)第四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底

1、总体规划提交县人大审议批准;

2、辑印出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规划编制方法

(一)着力规划工作创新。一要更加注重目标和问题导向、更加注重系统分析、更加注重风险防范,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化认识,找准问题,加强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二要认真研究外地特别是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立足于研究国际和全国经济发展要求及特点,广泛征集了解外地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今后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积极学习借鉴,以利在更大的范围中研究确定我县的经济发展方向、战略选择和战略定位。三要把项目谋划放在与规划编制同等重要位置,研究提出与规划目标任务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规划有效落地。

(二)加强规划工作衔接。要加强专项规划之间以及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使各类规划之间的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投资安排、政策措施等有机对接。有关部门要主动与省、市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根据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国家、省和市规划编制工作进度,主动汇报沟通,积极跑办盯办,及时将我县“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意图、重要发展事项、重大项目等列入上级规划。

(三)聘请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一是从宏观经济研究部门,聘请专家参与我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我县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二是根据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筛选出专题,委托专家深入到我县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专题报告,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帮助;三是对我县编制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草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修改的基础上,分别聘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专家进行充分讨论论证,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吸引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参与。根据规划需要,利用县人民政府信息网、《信息报》、广播电视台以及有关部门网站建立县规划专题网页,进行信息交流,征集各方意见;同时,不定期印发各方面人士的“十三五”规划研究成果和“十三五”规划工作信息,报送县级领导、各镇(处)及县政府各部门,以利于规划的指导、协调、督促和信息交流。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各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编制,并由主管副县长统筹本口的“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协调、把关、论证和审定工作,以便通过“十三五”规划编制论证审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梳理明确各口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提高我县“十三五”总体规划质量。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已于18日在京圆满结束,会议主要议程之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全会强调“十二五”规划要注重四个“更加”、四个“坚持”,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这几点要求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国家会大力倡导高新科技与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会加大保障民生的力度,这也是新时期保障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作为基层工作者,应该仔细研究和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要求和核心思想,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进而指导我们的工作。一是充分认识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中国经济虽然受这场金融风暴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复苏较快,但是金融危机仍然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震荡,经济实力有所削弱。因此,中国要彻底摆脱金融危机造成的阴影必须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利用“十一五”规划中总结出的一系列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为了巩固发展成果,在未来五年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都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针对规划中提出的关键词,明确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切实为人民服务。未来五年,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还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民生保障措施也必将有所增加,作为基层工作者就要提高认识,认真落实,让人民真正享受到福利。三是继续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注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虽然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结束,但是会议内容和精神关系到今后五年的发展,所以要组织群众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让大家对十二五规划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实现我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8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地方立法活动,保证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以及审查市人民政府报请备案的规章,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地方立法应当严格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应当从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

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法律规定由市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特别重大事项;

(三)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自身活动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常务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法律规定由常务委员会规定的事项;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授权常务委员会规定的事项;

(三)规范常务委员会自身活动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四)其他应当由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或者修改,但是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二章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

第五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政党、军事机关及公民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市人民政府提出立法建议。

立法建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六条常务委员会应当根据立法建议及调研情况编制本届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第七条编制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三)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本款第(一)、(二)项的地方性法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进行综合编制。

立法规划应当在新一届常务委员会产生后六个月内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在上一年度末编制完成,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报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条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不能按时完成的,承办单位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项目的调整。

没有列入年度立法计划而又急需立法的项目,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年度立法计划,或者交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审查、提出报告后,再决定是否列入年度立法计划。

第三章法规草案的起草

第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确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负责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市人民政府起草的法规草案,由其确定起草部门。

法规草案可以委托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学会、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起草。

第十条法规草案的起草实行立法责任制。起草单位应当在年度立法计划下达之日起三十日内确定起草班子、起草进度和经费,并报告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有关的工作委员会。

第十一条起草法规草案,应当从全局利益出发,正确设定权利和义务,防止部门利益倾向。

法规草案应当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规范、准确、简明。

第十二条提案人应当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并在提请审议前完成法规草案的协调工作。

第十三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可以提前介入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了解情况,参与论证,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四章法规案的提出

第十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五条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法制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六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六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十七条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员会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审查、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十八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法制委员会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审查、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法制委员会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审查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九条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十五日前将法规草案及其说明、主要立法参考资料发给代表。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法规草案及其说明、主要立法参考资料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条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提案人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提请审议报告、法规草案及其说明、主要立法参考资料送达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第五章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法规程序

第二十二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二十三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四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荐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五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六条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七条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六章常务委员会审议表决法规程序

第二十八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一般应当经过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法规条文较少的或者部分修改的法规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第二十九条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并进行初步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修改情况、主要问题和审议结果的汇报,进一步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分组会议、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法规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十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根据会议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一条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审查法规案时,可以邀请常务委员会其他的工作委员会人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应当收集整理会议对法规案审议的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送法制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二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

提出修改情况的汇报或者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汇报或者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对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的重要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反馈。

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人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三条法制委员会与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之间,对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四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法制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应当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采取听证会形式的,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十五日前将听证会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在《福州日报》上公告。

第三十五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的重要的法规案,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法规草案在报刊或者互联网上公布,征求意见。

第三十六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其中的个别条款有较大意见分歧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对该条款进行先行表决。

第三十七条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二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由法制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三十八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规案终止审议。

第三十九条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前应当宣读交付表决的草案全文,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四十条交付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规,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第七章法规的报批和公布

第四十一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规,应当自通过之日起十五日内报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二条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予以公布,并及时在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

《福州日报》应当于法规公布之日起七日内刊登公告及法规全文。

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四十三条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退回修改的法规,由法制委员会根据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修改意见,提出法规修正案、修改决定稿,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表决通过后,再报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八章法规的解释、修改与废止

第四十四条地方性法规的解释权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方性法规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规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规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规依据的。

第四十五条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以及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解释要求。

第四十六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拟定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法规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

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公告予以公布,并报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七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对具体问题的法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八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规解释同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适时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修改或者废止程序,适用本条例第四章、第五章或者第六章的有关规定。

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文被修改或者废止的,必须公布新的法规文本。

第九章规章备案审查程序

第五十条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报送备案的规章包括规章文本、说明和备案报告。

第五十一条常务委员会办公厅负责对备案规章的登记、存档,并分送法制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

法制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对备案规章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

第五十二条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常务委员会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一)超越权限的;

(二)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

(三)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

(四)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的;

(五)违背法定程序的。

第五十三条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规章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法制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规章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研究,必要时,送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第五十四条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审查备案规章时,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到会说明情况。

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召开会议对备案规章进行审查,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五十五条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对规章提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应当送法制委员会,由法制委员会向市人民政府提出。

法制委员会与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委员会之间对备案规章的审查意见不一致的,由法制委员会提请主任会议决定。

第五十六条市人民政府收到法制委员会提出的书面审查意见后,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或者废止的意见,并向法制委员会书面反馈。

法制委员会审查认为规章有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而市人民政府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撤销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第五十七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备案规章撤销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对备案规章撤销案和审查意见的报告,并进行审议。

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提出对备案规章撤销案审议的报告,经主任会议研究,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第五十八条常务委员会对备案规章作出的撤销决定,由常务委员会公告予以公布。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地方性法规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性规定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地方性法规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公布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十条常务委员会其他工作机构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的具体分工,由主任会议决定。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9

一、关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思想新精神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必将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新的发展理念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樊杰研究员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是对我国发展经验、发展教训、发展阶段的深刻判断与思考,体现了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尤其是在创新发展中增加的理论创新,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新亮点,也是制定各种发展规划、各种发展战略,进行各种决策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研究员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需要全面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作成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过去也分别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来,这是第一次,这是发展理念的一个创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郭军教授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大的亮点。这五大理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上来认识,其内涵和外延都博大精深、意境高远。

2.新的发展原则

张占仓研究员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六大原则是一大亮点,尤其是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在理论界引起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基本理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玲杰研究员提出,六大基本原则尤其是坚持人民为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之一,体现了中央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民的核心思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袁凯声研究员特别强调发展中“共享”的深刻意义,其核心在于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一种获得感。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发展目标,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这种“共享”也是全部发展成果的“共享”。

3.新的发展目标

张占仓研究员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在经济目标、生活目标、文明目标、生态目标和改革目标五大目标中,生活目标过去确实强调的不多,文明目标、生态目标第一次进入文件当中。尤其是生活目标,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的高度,体现了发展为民的核心理念和目标追求,体现的是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王玲杰研究员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特点,就是明确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第一个就是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还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民生改善、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等五大方面的发展目标,更全面、更系统,体现了均衡发展、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

4.新的发展导向

樊杰研究员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了规划的战略性,体现了规划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这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同时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是一次新跃升,各地区要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谋划发展。张占仓研究员提出,国家“十三五”规划控制的就是功能区规划,哪些地方适宜干什么,国家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明确,不能超越自然规律,干一些前边挖沟栽树,后边费很大劲改进的事情。

5.新的发展战略

王玲杰研究员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战略,如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加以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王元亮助理研究员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集中提出了十四大发展战略,其中的一些战略如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是第一次提出,也是这一次会议的新亮点,各地在谋划“十三五”发展和编制“十三五”规划过程中,要积极强化与这些新战略的对接。

二、关于对河南“十三五”发展的认识

与会专家认为,推进河南“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编制河南“十三五”规划,应突出战略性、前瞻性、深远性,着力理清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战略问题。

1.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研究员提出,当前河南面临着七大阶段性特征:一是河南经济增速由原来的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发展模式由过去的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三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五是城乡关系由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六是收入水平由中等收入阶段转向高收入阶段;七是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刘晓萍副研究员认为,“十三五”时期河南发展面临着五大阶段性特征:从发展速度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从产业结构看,新旧产业转换正处在接续关键期,产业结构逐步演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并重、高成长性制造业与战略性产业并重格局;从发展动力看,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弱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改革红利的新动力正在形成;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整体结构将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城市型社会为主体转变;从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社会发展将从消除贫困向改善民生转变。

2.积极破解发展难题

王作成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和全国一样,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从目前来看,近年来煤炭、电解铝、钢铁等一些产业特别困难,很多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难题;整个投资增长后劲支撑力不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强化。从长远来看,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等,远远没有解决,这些需要我们在谋划“十三五”发展过程中,想办法克服,找出解决的办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完世伟研究员提出,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难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不高、“三农”问题突出、开放水平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难题,需要在谋划河南“十三五”发展和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引起高度重视。

3.健全完善战略体系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庚香研究员提出,河南“十三五”时期,要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发展战略新内涵,重点是延伸丰富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动河南自贸区建设,加快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适时研究推进黄河文明复兴战略,研究黄河文明与中原经济体成长的关系,寻找新的经济战略增长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喻新安提出,“十三五”时期要重视谋划河南发展的重大战略,要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开放带动等已有发展战略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如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等重大发展战略,健全完善河南发展的战略组合体系。刘晓萍副研究员提出,要积极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切实加强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巩固提升发展优势、引领新一轮的发展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

4.重视动力转换问题

李庚香研究员认为,到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领域和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他指出,培育河南增长动力,既要持续用好传统动力,又要加快培育新兴动力、着力打造混合动力,否则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平衡性。谷建全研究员提出,河南“十三五”时期,要更加重视动力转换问题,积极从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包容性发展、“双创”等几方面着手,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增长动力,尤其是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完世伟研究员指出,河南“十三五”时期应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决定河南命运的关键一招,一定要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崛起,以改革助力发展目标实现。

5.着力厚植发展优势

谷建全研究员提出,在河南“十三五”规划中,要充分重视构筑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新优势。比如,构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模式有利于激发河南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构建哪些平台和载体有利于河南高端要素的集聚,构建什么样的创新网络有利于河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效率,构建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有利于提升河南的人力资本等。王作成认为,在谋划河南“十三五”规划中,要认真分析河南有哪些比较优势,哪些优势是能够参与区域竞争的,能够培育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参与新一轮的竞争,在新一轮竞争里立于不败之地。

6.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重点

王作成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的发展蓝图,给“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议,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也把“十三五”期间的一些重大战略工程、战略计划提了出来。例如,在创新方面,提出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共享经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等;在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在绿色发展方面,提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等;在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也都提出一些重大的战略工程。这些重大战略工程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作为河南来讲,怎样能够和这些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战略项目进行对接,把一些项目融进去、参与进去,特别是承接过来,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7.优化调整空间布局结构

樊杰研究员提出,河南“十三五”时期要高度重视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定位区域功能,以主体功能区划来调整空间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喻新安指出,谋划河南“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优化空间布局作为战略重点,以空间布局优化产生新的战斗力、释放新的生产力。同时他指出,原来河南有些县划分是有道理的,但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发展新需要,比如上街区、义马市的设立都是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现在不行了,那怎么办呢?那就应该优化空间格局,消除要素障碍。

三、关于对河南“十三五”其他重大问题的认识

此外,与会专家就河南“十三五”发展涉及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社会事业、创业创新等问题,也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新型城镇化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研究员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公共服务匮乏问题;二是农民进城成本偏高问题;三是城镇化主体意识缺失问题;四是城市管理有待提升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秀东研究员提出,促进河南新型城镇化,要以“三个一批人”的城镇化为重点,以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积极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协调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彭俊杰助理研究员提出,促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要重点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形态,要在巩固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洛阳、南阳、商丘、安阳四大副中心城市,着力发展开封、许昌、漯河等区域性城市,开拓形成“一核四副多点”支撑发展新格局。

2.产业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西三副研究员提出,“十三五”期间推进河南工业转型升级需要转变理念: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应由注重规模招商向注重招商创新和人才转变;二是产业调整应防止产业结构虚高化,不能再执着于产业间的调整,更多需要关注产业类的调整,甚至产品类的调整;三是关注互联网+工业,通过网络营销和数据分析,让消费者参与设计研发新产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林风霞副研究员提出,促进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吴海峰研究员提出,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必须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一是搞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强化粮食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五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六是健全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市民化机制。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陈益民提出,“十三五”时期河南要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着力打造“金融豫军”。

3.社会事业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牛苏林研究员提出,如果按照我国的现行标准,河南目前有53个贫困县,6000多个贫困村,460多万的贫困人口,人口基数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高,“锅底人群”占了30%,贫困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要把扶贫攻坚放在重中之重,一是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制定精准扶贫脱贫规划,进一步摸清我省贫困底数,把我省贫困的基本现状、存在突出问题、重点目标和重点任务、贫困治理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搞清楚、分析透、规划好。二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三是实施“四个一批”分类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殷辂副研究员提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力建设为突破口,以弘扬中原文化与普及诚信教育为着力点,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带动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崔学华助理研究员提出,要关注河南农村“三留守”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破解“三留守”问题。

4.文化强省建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卫绍生研究员提出,“十三五”是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客观分析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呈现的新趋势,选择新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一是瞄准大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重大文化项目,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有实质性进展;二是聚焦新业态,大力推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方法创新,在数字出版、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网络游戏等文化新业态方面形成竞争新优势;三是打造大品牌,重点培育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文化精品品牌、知名文化企业品牌、知名文化品牌等品牌;四是做强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做大做强一批基础好、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郭海荣助理研究员提出,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要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改变“内容时代”的单一业务和“渠道制胜”的集成化产品生产体系,发展成为“平台为王”的领域综合多元化经营和“生态共生”的“端到端、点对点”的全产业价值链。

5.创业创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王景全研究员提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两项国家顶级战略,即“一带一路”和创新创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国家顶级战略,有望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要想成为人才大省、创新大省,使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就必须大力推进创客运动,建设创客大省。同时他指出,河南建设创新大省、创客大省,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支持,积极营造优越的创业创新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关于河南“十三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综合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观点与建议,经我们认真讨论,就河南“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河南“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灵魂。建议在编制河南“十三五”规划时,要深度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大理念对河南“十三五”规划进行谋篇布局,用五大理念来统领河南“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2.合理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结合河南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建议河南“十三五”时期的GDp和居民收入年增长率目标设定为7.5%左右。这样既能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能确保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具体指标设置上,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

3.谋划新的发展战略

建议在谋划河南“十三五”规划时,结合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环境,在有效提升河南三大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有效整合和梳理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开放带动等现有重大发展战略,提出新的重大发展战略,如“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等重大战略,并把将其纳入河南“十三五”规划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4.培育打造新的增长动力

当前,河南正处于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能否因势利导培育形成引领河南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动力事关全局。因此,建议“十三五”时期河南要高度重视新增长动力的培育问题,要在巩固提升和用好传统增长动力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挖潜三大国家战略的政策动力、新型城镇化动力、“双创”动力、绿色发展动力等多种新兴动力,培育打造混合动力。

5.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建议在谋划河南“十三五”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靠拢和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如“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实现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互促互进、相互支撑,推进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协同发展。结合河南发展优势,利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机遇,建议加强与英国合作,建立由国家力量协调推动的中英“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深入讨论中英深度合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合作,持续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6.积极培育发展新经济

当前,新技术革命孕育兴起,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能否顺应趋势、抢抓机遇,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事关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大计,关系河南未来在国家乃至国际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建议河南“十三五”时期,顺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重视培育发展创新经济、服务经济、品牌经济、智慧经济、领空经济、生态经济、健康经济、养生经济、休闲经济等新经济,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7.编制国土利用控制性空间规划

建议结合河南“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组织编制河南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长期控制性规划,科学引导河南国土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形成比较科学、具有长期科学价值的空间结构。

十四五规划建议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章  国家建设征用、拨用土地

第五章  城市和乡村建设用地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一切土地。

凡属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定和变更,土地调查、登记和统计,土地保护、利用和规划,土地征用和拨用,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的处理,必须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  省、市(行署)、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负责《土地管理法》和本条例的实施以及城乡地政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委派土地助理员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在省国营农场总局、森林工业总局及其管理局,设置土地管理派出机构或派驻土地管理人员,其职责由省土地管理部门确定。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五条  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一)城市市区的土地;

(二)国家建设依法征用的土地;

(三)国家拨给机关、国营企业事业单位、部队使用的土地;

(四)国家拨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

(五)未经划拨的荒山、荒地等土地,以及其它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

国家所有的土地,用地单位只有使用权。

国有土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第六条  下列土地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一)依照法律规定,属于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

(二)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

(三)经县(市)以上人民政府确认的乡(镇)企业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七条  城乡一切用地单位必须向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登记,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确认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和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本条例颁布前,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证继续有效。

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转让。

经确认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做好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和统计,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编制土地统计年报。

第九条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城市和乡村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由市、县人民政府处理;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乡(镇)所属单位间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县(市)所属单位间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处理;市(行署)行政区域内县(市)间或者县(市)与市(行署)所属单位间的,由市人民政府(行署)处理;市(行署)间或者县(市)与省以上所属单位间的,由省人民政府处理;

(三)在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或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土地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符合城市规划。

各部门、各用地单位的土地利用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一条  省辖市及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划定菜田保护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划入保护区的菜田,非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一律不准改作它用。

经批准使用郊区菜田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缴纳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

第十二条  因国家建设或农、林、牧、渔业基本建设,需要在一定区域内调整有关单位土地使用范围的,应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该区域调整土地的规划方案,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  各类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疗养区的土地使用范围,均应按有关规定,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上述各区内进行各项基本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按本条例第四章有关规定,履行土地审批手续。

保护区内现有生产、建设等用地单位,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权利和义务,由省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规确定。

第十四条  未经划拨使用的荒山、荒地等土地,均属国有储备土地,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保护和管理。

使用国有储备土地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需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交土地规划方案和有关证明文件。面积在五百亩以下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五百亩至一千亩的,由市人民政府(行署)批准;一千亩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使用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范围内的荒地进行农、牧业生产的,应经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审核,附林业主管部门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十五度以上的坡地,沙荒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江河行洪区和水库、涝区上游的水土保持区,以及堤防、闸坝等水利工程保护用地,禁止开荒;禁止开垦草原和围湖垦殖。

第十六条  占用耕地造林、修建鱼池和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须经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审核,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  使用水域范围内土地、变更水域范围内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应由市、县水利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按本条例规定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因开发地下资源,使地面塌陷,造成损失的,由开发单位负责赔偿和复垦、填复、整修。

第十九条  兴办砖、瓦、砂、石、土场,能利用荒山、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办场单位和个人在开采前,必须把表土层剥离堆放好,采后负责平整土地,或向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复垦费,由县(市)负责恢复利用。采金用地也应按以上规定办理。

凡基本建设单位经批准征(拨)用的耕地,满六个月还未使用的;承包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耕地,不按合同规定使用弃耕荒芜满一年的,均视为荒芜土地,应征收荒芜费。耕地荒芜满二年的,除征收荒芜费外,原批准机关或发包单位可以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

基本建设单位的荒芜费,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征收;承包集体所有耕地的荒芜费,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征收;承包国有土地的荒芜费,属于省农场总局、森工总局系统的,由其土地管理机构征收。

征收的荒芜费,列入本级农业发展基金,专款专用。征收荒芜费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审批占用耕地,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非农业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

第二十一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可向用地单位和个人,征收土地管理费,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土地管理人员凭省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黑龙江省土地管理监察证》,有权对行政区域内的用地进行检查,有权制止非法占地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不得阻挠。

第四章  国家建设征用、拨用土地

第二十三条  申请征用、拨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向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和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以及其它批准文件。

申请征用、拨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应附城市规划部门的审核意见。

临时抢险、防洪等紧急用地,可先行占地施工,随后补办用地手续。

第二十四条  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所在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批准文件三十天内,组织有关单位落实土地补偿安置等事宜,现场测定用地界线,划拨土地。被征用、拨用土地单位必须按期移交土地,不得阻挠。

第二十五条  征用、拨用土地的审批权限:

(一)征用耕地三亩以下,其它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每项工程批准土地的总数不准超过十亩;

(二)征用耕地三亩以上、二十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每项工程批准土地的总数不准超过一百亩;

(三)征用耕地二十亩以上、一千亩以下,其它土地一百亩以上、二千亩以下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每项工程批准土地的总数不准超过二千亩;

(四)征用耕地一千亩以上,其它土地二千亩以上的,经省人民政府审核,报国务院批准。

行政公署可代省人民政府按省辖市人民政府征用、拨用土地的审批权限,批准建设用地。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权限按前两款规定办理。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承办用地审批的时间,从申报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天;情况复杂的建设项目,不得超过六十天。

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用地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土地补偿费标准:

(一)征用耕地、园地,为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至六倍;

(二)征用集体耕地而用国有荒地调剂的,为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

(三)征用草原、苇塘,为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倍;

(四)征用鱼池,为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

(五)征用林地,为全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

(六)征用宅基地,为全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倍;

(七)对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渠道等生产、生活设施和青苗,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用地单位除支付土地补偿费外,还应支付安置补助费。

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土地管理法》规定执行。

征用园地、鱼池的安置补助费,按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每一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被征用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二倍。

征用宅基地和荒山、荒地,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  国家建设使用国有荒山、荒地等土地的,无偿划拨。

拨用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耕地,用地单位应按拨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五倍支付土地补偿费,或由用地单位负责安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

拨用其它单位使用的国有园地、林地、草原、水面等有收益的土地,应参照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标准给予补偿;需要搬迁的,建设单位应负责搬迁。

第二十九条  各类土地年产值的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报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对被占地农户或劳动力,通过下列途径进行安置:

(一)被占地单位用机动土地予以调剂;

(二)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资助被占地农户发展生产;

(三)由市、县(区)土地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被占地单位、用地单位和有关单位,通过发展农副业生产和举办乡(镇)村企业加以安置;安置不完的,可以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用地单位或者集体所有制单位、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并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给安置人员的单位。

第五章  城市和乡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一条  城乡各项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经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不符合规划或者没有规划批件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土地。

第三十二条  使用城市建成区土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  乡村居民点建设,应按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制定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  农村居民新建住宅的宅基地,每户不得超过三百五十平方米。

城市近郊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省属农、林、牧、渔场场部的宅基地,每户不得超过二百五十平方米。

现有宅基地超过上述标准的,应根据乡村建设规划,逐步进行调整。调整前,不准在超过标准的宅基地上建永久性建筑物。

第三十五条  农村居民申请使用村内空闲宅基地和其他废弃地建设住宅的,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居民申请使用耕地建设住宅的,应经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六条  乡(镇)村企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应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件和其它有关文件,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参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乡村居民点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应由主办单位提出用地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其它单位土地的,应给予土地补偿或调剂土地。

第三十八条  农村专业户进行生产、经营设施建设,需要在宅基地以外使用耕地的,由本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占用非耕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占用农户承包使用的土地,可与承包户协商,用串换土地等办法解决。

经批准使用的专业户用地,必须按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准改作它用。

第三十九条  农民进城从事生产、经营,需要使用土地的,参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城市居民买卖房屋,应在成交后的三十天内,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农村居民买卖房屋的,应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农村居民出卖或出租房屋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侵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对当事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不执行对土地争议的处理决定,或在土地争议解决以前,改变土地现状或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责令退出非法占用土地,并赔偿经济损失。对直接责任者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二条,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或化整为零批准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单位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责令退还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每亩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对非法占地单位的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八条规定,使土地资源受到破坏的,责令限期治理;限期内不治理的,必须缴纳治理费,并处每亩一百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乱挖砂、石、土的,责令恢复土地原状,退还所占土地,并处每亩五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采后不平整土地,也不交纳土地复垦费的,责令限期平整土地,并处每亩三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对违反第二款规定,拒绝缴纳土地荒芜费的,土地管理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有权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以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对被检查的个人和单位,分别处以五元和五十元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借征用、拨用土地,向建设单位索取额外财物或不按期拨交土地的,应退还非法所得,限期拨出土地。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批准用地文件无效,并对批准用地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没收房屋和设施。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除按上款规定处理外,并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买卖房屋后,对买方不按期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的,处以每一百平方米土地每日一元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的各项罚款,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同级财政。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经济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经济处罚,由乡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五十四条  对参与非法占地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基层干部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由主管部门处理。

第五十五条  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循私舞弊,接受贿赂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当事人对行政、经济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款:增加受到限期拆除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拒绝、阻碍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198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十八条  过去省内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与本条例有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黑龙江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暂行条例》和黑龙江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暂行条例补充规定》停止执行。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条例》的决定

(1989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条例修正案》的议案,以及关于提请在《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条例》中增加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权限内容的议案,决定对《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做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有土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二、第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转让。

原第三款作为第四款,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三、第十九条,将“缴纳土地平整费”,改为“缴纳土地复垦费”。新增加三款,作为二、三、四款,内容是:

凡基本建设单位经批准征(拨)用的耕地,满六个月还未使用的;承包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耕地,不按合同规定使用弃耕荒芜满一年的,均视为荒芜土地,应征收荒芜费。耕地荒芜满二年的,除征收荒芜费外,原批准机关或发包单位可以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