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祖国的寄语十篇对祖国的寄语十篇

对祖国的寄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9:02

对祖国的寄语篇1

2、淡照霜飞的是一丝银菊,书写秋空的是一片月华,温润心田的是一抹恩爱,缘系今生的是一世情缘。国庆佳节,盼望与你相聚!

3、国好家好国家好家家都好国圆人圆国人圆人人皆圆,把一份浓浓的思念,和一串串蜜蜜的祝福寄给最知心的你,国庆节快乐。

4、金秋的岁月,丰收的季节,愿我最真诚的笑容伴随你,深深的祝福你,国庆节快快乐乐,事业辉煌腾达!

5、我最大的骄傲是身为一名中国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国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国,最不想放弃的称谓是中国公民。

6、工作是做不完的,身体可是累得垮的,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多多善待自己吧!国庆节假期你该歇歇了。

7、像雨后的彩虹那样多娇,中国好风光;像春天的桃花那样俊俏,中国好地方。

8、中华崛起炎黄儿女生百福,民族团结歌舞升平纳千祥!

9、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10、刚刚送走了中秋的笑脸,又迎来了国庆的喜悦!愿你在这双重喜庆的包围下永远幸福、快乐!!

11、当你看到我给你的这份祝福,请将头用力撞墙,看到没有,你眼前无数的星星是我无限的祝福,国庆快乐!

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幸福的人们欢度国庆,愿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你笑脸常开,祝愿你心想事成!

13、真挚的友情如同美酒,浓浓如醇、芳香似溢,秋色的美景带给美的享受,美的流连忘返。朋友,在这幸福的时光里,让快乐和美好永远陪伴着你!国庆快乐!

14、祖国母亲,您是一位坚强的母亲,饱经风霜!我作为您的儿女,长大后一定会孝顺您的。在此跟您说一句:“您辛苦了!”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15、把这满天飞舞的毛毛细雨,化着关切,遥寄给你。但愿我们间的关切,不再是国庆佳节来临的时刻。

16、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17、新中国走过**年沧桑岁月,饮水思源,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们的家园。

18、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外不愧人,内不愧心,为祖国贡献一切。祖国强,我强;祖国富,我富,我和祖国血肉相连!

19、**年的风雨历程,让落后成为过去。**年的风雨历程,让春光永驻华夏。

20、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21、国好家好国家好家家都好,国圆人圆人团圆事事皆圆。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

22、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在这美好日子里,我们最真诚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23、昌盛时代,山水腾跃诗画里;大兴年头,人民欢笑歌舞中淡照霜飞的是一丝银菊,书写秋空的是一片月华,温润心田的是一抹恩爱,缘系今生的是一世情缘。国庆佳节,盼望与你相聚!

24、祖国,您让我们挺起腰杆,我们为您添砖加瓦。

25、不同的民族,同一个祖国。母亲的生日,同喜同喜。

26、把这满街飞舞的彩带,化作关切,遥寄给你。但愿我们间的关切,不再是国庆佳节来临的时刻。

27、对祖国的深情,渗透在我滚烫的血液中,跳动在我火热的心中。

28、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

29、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随一生一世,国庆放长假,何不一起出去happy?

30、**年的风风雨雨,**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31、六十年,承载了中华儿女无数的光荣与梦想;向着明天,让我们用双手创造更多的辉煌。我在祖国怀里成长,祖国在我心中扎根。

32、7.自信、自强、自立,乃立身之本;忠诚、廉洁、勤奋,为爱国之道!

33、用六十年的沉淀,铸就今天的辉煌。愿祖国母亲明天更好!

34、祝福你祖国,我把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把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35、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我。让我们共同祝愿国兴家和!

36、转眼国庆,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抄袭别人的思考,只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和简单的问好:神啊,希望你保佑这看短信的人平安到老,有我祝福的日子再无烦恼!

37、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你,有你才有我,祝我亲爱的爸妈国庆快乐!身体健康!

38、刚刚送走了美丽的嫦娥,又迎来了祖国的华诞。借此机会我呈上对你衷心的祝福:祝你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39、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我。国庆来临,让我们共祝愿国圆家圆,家和万事兴!

40、风儿吹,鸟儿唱,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下飘扬;民安居,国富强,中国正在用努力奋发向上。祖国**周年华诞,为国喝彩,祝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41、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送给你我最真挚的祝福,也祝全天下所有的人幸福快乐!也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42、是您,孕育了华夏的智慧;是您,见证了子孙的成长。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大步朝前走。

43、新中国**年,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最想说、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腾飞吧,可爱的中国!

44、牡丹向阳繁昌盛,雄鹰鸾鸟舞锦荣。问君花开为谁红,举世无双中国龙。

45、用我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祖国参天大树。

46、万紫千红迎国庆,片片红叶舞秋风。举国上下齐欢畅,家和国盛万事兴。愿这盛大的节日带给你永远的幸运!

47、当你你打点行囊准备去旅游时,记得装上我的祝福---一路顺风!开开心心!

48、只有人人爱国才能让我们生活在和谐统一的大家庭里,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兴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49、真的绝望了,花果山被国家开发成旅游区;师-父前两天也和白骨精结婚了;昨天我把金箍棒也卖了。真怀念我们取经的日子,二师弟你还好吗?国庆快乐!

50、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长江见证了炎黄历史。伟大的祖国,我为你自豪!

51、把握时令,创造时运;成龙成凤,要有自信;态度端正,不要卖命;身体要紧,不要生病;好吃好玩,欢度国庆!

52、**年,从新生到繁荣,是见证沉睡千年的东方巨龙苏醒的**年,祝愿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

53、祖国是我们心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祖国是我们自信的源头,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54、太阳从东方升起,希望从东方升起,巨龙从东方升起,中国从东方崛起。

55、**年的风雨历程,让落后成为过去。**年的风雨历程,让春光永驻华夏。**年见证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年见证了一个走向辉煌的中国。**载的坎坷,**载的风雨,**载的奋斗,**载的改革,使您更加坚强、富强!

对祖国的寄语篇2

纪念中国人名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xx小学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以网上签名寄语为载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浓厚爱国情感。

二、主题集中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面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抒发感言为主要方式,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推动“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深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组织得力

1、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唱响“我的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2、召开全体学生会议,举行“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升旗仪式和动员报告后,全校学生向国旗宣誓: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

3、以班为单位组织网上签名寄语。各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分别在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网页开展“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共筑中国梦。

四、氛围浓厚

1、开展“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定时汇报。

2、利用LeD屏向学生及家长“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宣传栏目。

3、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向国旗下讲话我的中国梦”网上寄语活动。

4、各班级开展以“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进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五、效果显著

通过“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同学们更加增强了爱国情感,并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对祖国的寄语篇3

一、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深入熏陶。

1.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led显示屏等载体,大力宣传有关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建设历程、爱国人士故事和爱国标语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国庆的喜庆氛围,激发学生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努力读书的远大理想。

2.9月29日组织各班召开《向国旗敬礼祖国在我心中》班队会,学生们在班队会上交流有关国庆、爱国等的资料,如展示图片,讲述爱国故事,诵读爱国诗歌,唱诵爱国歌曲童谣等。通过交流,学生们深入了解祖国的屈辱历史和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美好品质和梦想。

3.组织四到六年级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手抄报绘制活动。共收来213幅作品。学生的作品画面美观,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通过搜集资料、动手绘制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国庆意义的理解和对祖国发展的了解。

二、组织“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系列活动

1.9月29日,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环节孙副校长做了《向国旗敬礼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讲话。通过宣传国庆知识、讲述祖国成长历程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鼓动学生积极参与“文明网”的“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在学校宣传栏设立“向国旗敬礼,祝福祖国,飞扬梦想”和在班级设立“向国旗敬礼为祖国祝福”板报园地。学生们将对祖国的祝福和自己的梦想绘制成祝福小卡,粘贴在宣传栏和板报园地上。使整个校园形成浓浓的爱国氛围。

3.9月29日至10月9日,组织学生利用电脑课或学生课余在家上网的时间,登录“中国文明网”或者“xx市未成年人网络家园”参加“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到10月9日止我校共有1682人参与了活动,参与率达92%。学生纷纷写下了精彩的祝福话语,有的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有的表达自己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的心愿。激发了学生浓浓爱国情和拼搏的志气。

三、校内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1.9月30日,xx区关工委的周碧珍、甘桂珍两位退休老教师来给我校部分班级开展“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两位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经典的爱国名人故事,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孝敬长亲,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美好品质。

2.10月8日,我校开展了“诚信友善爱国勤俭孝顺爱家”道德讲堂,通过“自我反思、看短片、诵经典”等环节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品质,勤俭孝顺等品质就是爱国、爱家。

3.10月9日,我校组织了部分党员和“阳光少年”志愿者到社区残疾困难户李xx和孤寡老人谭xx开展“国庆、重阳”双节爱心慰问活动。分别给他们送去了水果、米和面等生活所需物品,并对她们表达了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以上是我校在XX年国庆期间开展的“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意义,也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祖国的寄语篇4

1、学校重视,认真组织落实。

接到通知后,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学生动员会。引导孩子们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航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各地要围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情感。

2、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

三至六年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登陆xx文明网发表寄语。一至二年级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参与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向国旗敬礼活动,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学生们在寄语中,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感情真挚,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增强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

4、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祖国的寄语篇5

首先校领导及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县关于组织好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的文件精神,组织领导机构,安排各处室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总动员,延伸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

国庆放假之前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假期工作,号召全校师生利用假期向伟大祖国献礼,在网上签名寄语、留言等向祖国63周年献礼,积极响应上级精神,落实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10月xx日,德育处、年级组评选出本次活动的先进老师和学生进行表彰。

在工作日中,集中组织学生到学校绿色电脑室,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络签名寄语活动。在活动中,经过信息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们迅速地登录到指定网址并把自己的寄语写了进去,抒发自己的感言,表达出自己一心向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声。同时,我们还将这项活动延伸到学生家庭中,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把寄语带回家活动,鼓动家长支持并和孩子一起参与此项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让家长朋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对祖国的寄语篇6

第一单元1、文学常识

2、注意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思考并理解诗人选择这些形象的深意。

2、品味并积累诗中的名句,仔细揣摩其中的滋味。

3、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1.《诗歌两首》我爱这土地

乡愁第一课时:

1.字词:嘶哑、汹涌、激怒、矮矮、窄窄

2.文学常识: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3.诗歌情感:对多灾多难祖国的哀痛,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4.象征手法:

土地:多灾多难的祖国;

暴风雨:日寇的欺凌;

汹涌的风: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温柔的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5.鸟的形象:

动态描写,近景刻画,它是一只饱经磨难,拼尽全力用生命歌唱的形象。

6.诗歌语言的内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课时:

1.文学常识:

余光中:台湾诗人,诗歌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的精神,抒情细腻,描写细微深刻,被誉为“台湾诗坛祭酒”。

2诗歌意象:

邮票——思儿的母亲

船票——思夫的新娘坟墓——已故的母亲

海峡——祖国大陆

3、诗歌情感:

思念亲人,盼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4、诗歌语言:

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5、诗歌结构

每节四行,节节对应;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

第2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第一课时:

1.字词:

锦幛zhànɡ荇xìnɡ藻zǎo蘸zhàn憔悴(qiáocuì)蝼蚁(lóuyǐ)

2.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诗集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集》等,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3.诗歌的内容: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景象。

4.诗歌的情感

诗人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5.朗读:

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压韵的灵活错综运用,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例如: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第二课时:

1.重点语句含义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形象。“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要注意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其次要设身处地地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遇等特定因素去找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深层意蕴去理解诗歌。

2.艺术手法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②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

a比喻的运用

春天,堤上繁华如锦幛;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B拟人的运用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4.语言特点:

口语化,押韵错综复杂,富于音乐美。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

作者舒婷简介:当代诗人朦胧诗的代表善用意象。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字词:

干瘪淤滩驳船簇新胚芽

对祖国的寄语篇7

关键词:苗族侗族服饰文化

一、苗侗女性服饰文化的相似特征

(一)历史悠久,并随着生活方式等改变而不断发展

苗族服饰在“三苗”、秦汉时期已有诸多记载,同样,侗族服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已经形成。两者的历史相近,而且在历史上都有着多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所以在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中,两族人民为了适应本地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在他们的服饰上发生了改变。主要改变是颜色由单一变得丰富多彩,款式风格由简单变得精细,工艺随着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的发展愈加精良。

(二)材质相似,传统工艺相似

苗侗两族基本上都是在当今的贵州,湖南一带,所以材质上比较相近,都是以棉麻为衣服的原料,首饰上以冠状银饰为典型,并且都崇尚素雅之风,所以两者的颜色也都是以青蓝为主。另外,两者的传统工艺都是挑花,刺绣,刺银等,女孩子在出嫁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刺绣工艺,很多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了。

(三)图案纹样取材于自然,寓意丰富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最相近的一个特征。苗侗两族由于在历史上的相近,在文化观念上的相近,女性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自然。比如两者都很崇拜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于是就在各自的服饰上绣上花草虫鸟;两者都很尊敬怀念他们的祖先,于是就在服饰上绣上各自代表先祖的图纹;两者都很崇拜图腾,于是都在服饰上绣上代表各自图腾的神兽。每一款服饰都不尽相同,都各自寄托了两族人民对于他们先祖的怀念,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大自然神灵的敬畏。此外,两族人民都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各自的服饰文化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诉说着各自的历史和变迁。

二、苗侗女性服饰文化的不同特征

(一)苗族女性服饰文化

1.种群文化――不同亚族群的苗族服饰有各自的特点

苗族主要散落在贵州、湘西一带。由于苗族是一个具有种群文化的民族,所以不同聚居地的苗族人民所穿戴的服饰在款式,颜色,风格上也不尽相同。比如贵州地区,以榕江县一带为例,这一带苗族的服饰主要以“鸟纹”为代表,常常在衣服首饰上绣上代表当地特色,有着神话传说的鸟的花纹;在黔东南地区,又以“江河海”图案最为特殊,在服饰上绣上代表其祖先当时过河过海的花纹;又比如湘西一带的苗族,以“百褶裙”见长。即使都是苗族,但因为其先祖及其后代在迁徙过程中,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所居住地区人文生态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各个支系在服饰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苗族人也常常通过服饰的差异来区别我族和他族,服饰文化已然成为苗族各个分支的文化符号。

2.图腾文化――苗族服饰花纹绣样中的图腾符号

苗族是一个图腾崇拜的苗族。所谓图腾,就是在当人们无法解释某种自然现象之时,苗族人们会把愿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对于苗族人民来说,这既是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也是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先的纪念。在苗族服饰中,最为典型的是“蝴蝶样纹”和“鸟鱼”花纹,这是因为苗族人民将蝴蝶当做他们的始祖,认为鸟儿鱼儿是大自然生命的延续,有着无限旺盛的生命力。不难看出,苗族人民对于大自然寄托了无限美好的情感寄托,对于他们的祖先也是怀着无比敬畏和怀念的情愫。当然,除了出于对大自然的亲近,对先祖的怀念,也是苗族人民在各自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3.历史文化――不同款式风格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历史象征

苗族人民对本族的历史寄托着极高的情感。在他们看来,本民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先祖的生活方式都应该得到继承和弘扬,所以在服饰上面,经常绣有与本民族历史相关的图案,比如很典型的湘西一带的“百褶裙”,象征着他们的先祖曾经住在洞庭湖附近,还有颜色十分素雅的“兰娟衣”是为了纪念他们先祖中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诸如此类,不同的款式,图案花纹,甚至是颜色都有各自的寓意。

(二)侗族女性服饰文化

1.图腾崇拜――寄托美好愿望

和苗族一样,都对图腾有着崇高的敬意,但不同的是在侗族人民心中,他们的神灵是龙蛇,而且和古代庄严的龙蛇形象不同,侗族人民心目中的龙蛇是善良的可爱的,而且富有神韵。其次,他们还崇拜蜘蛛,认为见到蜘蛛是一件吉利的事情,所以“蜘蛛纹”也是侗族服饰上常见的图案。

2.动植物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

侗族人民很喜欢在服饰上绣上花草树木等图案,尤其是梅花纹、桃花纹、树纹。还喜欢把动物的头,把鱼等绣在衣服上,因为这都代表着吉祥,代表着神灵的护佑。另外,由于对动植物的喜爱,家里还会特地种上各种花草树木,养鱼也是在他们农耕文化里的一种。

3.自然天体崇拜――祈求平安幸福

侗族人民经常会绣一种叫做“太阳纹”的图案,有圆的,也有各种形状的,因为太阳是万物之神。还有云雷等图纹,这些对自然天体的崇拜表示侗族人民十分相信天地万物,相信这些力量会帮助他们去除邪恶,保护他们和他们的后代。

4.自产自染的侗布――侗族服饰文化中独特的一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侗族服饰文化中的侗布,侗布应该是侗族服饰中最受女性喜欢的,而且由于工艺复杂,从织布到染晒经过多种复杂的工序,所以比较贵重,一般还作为嫁娶馈赠物品。一般来说,颜色越是亮的说明经过的手序更复杂,而且更加不容易褪色。这种侗布是侗族服饰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侗族女性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三、Y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苗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女性服饰文化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本文在对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的探析中发现苗侗二族虽然由于民族性质的不同,在服饰文化上有些差异,但是二者都有着工艺精良,丰富绚烂,历史沉淀深厚等特征。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苗侗二族的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岳立成.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J].理论与当代,2016,(06).

[2]鲁静芳,吴虹霓等.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研究与分析――以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3).

[3]华思宁.苗族服饰文化内涵探析[J].非遗保护,2016,(06).

对祖国的寄语篇8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写作

手法。

2.在欣赏图片、配乐诗朗诵及音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由手上的一张白纸,引出《纸船》后,学生齐读。

2.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开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诗《纸船—寄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学生朗读这首诗。

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配乐诗朗诵《纸船—寄母亲》,学生听完后会觉得朗诵者读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却读得淡而无味。于是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再一次朗读时就比第一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图(近景:大海轮船人物一张白纸海面上的几只纸船第一节的诗句)。

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节。

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叠纸船、抛纸船)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来、妄弃、总是、留着)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对母亲的思念与执著)

(二)投影:第二幅图(远景:海水轮船人物很多纸船在船头和海面第二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继续叠纸船、抛纸船、纸船被抛出后的不同情况)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句话的含义(内心的执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忧愁)

(三)投影:第三幅图(母亲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梦中梦见了白船第三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①找出这一节的人称代词

你:母亲他:纸船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对母亲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

3.归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

【深入探讨】

教师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小组讨论这首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真情回味】

1.总结全文:

对祖国的寄语篇9

根在大陆

连战的祖父连横(1878~1936)字武公,又字雅堂,号剑花。清光绪四年正月十六(1878年2月17日)生于台湾安平县,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万松关马崎村(今属福建省龙海市)。

马崎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属于美丽富饶的漳州平原一部分,又是九龙江的出海口,村四周遍布名胜古迹,山环水绕,风景秀丽。马崎村现有人口近2000人,其中连姓宗亲1400人。

明宜德元年(1426年),马崎开基之祖连佛保迁居至此后。有大批族人在此聚居,繁衍后代。清康熙年间,连佛保的十世孙、17岁的连兴位从马崎村渡过台湾海峡赴台南马兵营定居。马崎村里的连氏宗祠,就是台湾连兴位及其后裔的祖庙。连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毁于清初“迁界”。康熙三十一千申年重建。黑底金字的“连氏宗祠”横匾悬在宗祠门楣上,白底红字的“兵部尚书”灯笼挂在屋檐下,随风微动。高悬堂中的“翰林”牌匾、祠堂门前的古代树旗台,诉说着连氏家族历史上曾经的显赫与辉煌,也见证了连氏祖辈迁徙的历史。正门旁石刻榴联“前起龙山看凌云在迩,后环珠水快睹万象连翩”。进得大门,过了天井,便是祭祀祖先的“思成堂”。堂上香案、神座淡彩而凝重,红灯红烛跃动不已。祖龛内供奉上祖连南夫、马崎始祖佛保公及夫人等先祖神位。连横即为连南夫的第二十五代裔孙,连佛保第十六世孙,连兴位的第七世孙。

史学泰斗

连横是父亲连永昌的第三子,自小特别受父亲疼爱。连永昌是个沉醉于历史书籍并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的父亲。童年的连横经常陪坐在父亲身旁,听他品茗侃谈古代的那些忠义故事,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1895年《马美条约》清廷割台湾给日本,侵台日军强夺连家老宅为法院,致连横的父亲忧愤去世。连横集国仇家恨于一身,家居终日手抄杜甫全集,学作旧体诗,以叙国难家忧之感。

亲历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奴化统治的连横,感到修史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的载录传承,更重要的是在于向世人昭示“台湾原本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1897年春,20岁的连横到上海入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1898年后,连横出任过《台澎日报》、《台湾新闻报》诸报汉文部主笔,发表了不少介绍台湾山川、古迹、物产、风情的随笔。

1905年,连横携眷到厦门,与人合办《福建日日新报》,自任编辑,大力宣扬民主革命思想。新加坡中国同盟会曾派人到厦门联络,拟将该报办为同盟会机关报。因此报纸言论更为激烈,触怒了清政府,报社最终遭封闭。连横只得携眷重返台湾,在《台南新报》汉文部当编辑。1908年连横移家台中,任《台湾新闻》汉文部主编。连横利用编务之余开始撰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史著《台湾通史》,历时10年,终于在1918年完成。这部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计八十八篇共三十六卷,近60万字,全书起自隋大业元年(605年),迄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该书《凡例》云: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资料丰宦。

《台湾通史》这部充满爱国主义的历史巨著,自问世以来,曾多次在海峡两岸出版发行。它记载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台湾的历史,并详细叙述了大陆人民开拓台湾,与台湾同胞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史实,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爱国诗人

连横还是一位爱国诗人。1895年,17岁的连横义愤填膺,毅然拿起笔与敌人战斗。他的诗慷慨激昂,是中华民族发出怒吼的心声。例一,《闻歌》:“满腔热心半消磨,壮志犹存夜枕戈。如此江山如此月,倚栏无赖独闻歌。”例二,《题桃花源图》:“六国凄凉劫火余,念家山破恨如何!匹夫亦有兴亡责,忍看桃花自隐居?”当时台湾在日本占领军的严密钳制下,书生积愤难以直抒,一时结社吟诗成风。连横于1897年与陈少痕等十人结“浪吟诗社”,后社友零落,乃与赵云石、蔡玉屏、胡南溟等十多人组结“南社”。移家台中后,又加盟林痴仙所创的“栎社”。连横以诗“明志”,托物寓意,咏史寄怀,寄托“亡国”遗民的哀思,宣扬爱国、民主、平等、正义,歌颂民主志士和抗日义士的牺牲精神,鼓励国人抗击日寇,反对侵略。

连横的《台南》七律一首深深体会了国破家亡之痛,堪称爱国诗歌名篇,慷慨激昂,爱国忧民,诗云:“文物台南是我乡,归来何处问行藏。寄愁缱绻莺江柳,大泪滂沱哭海桑!卅载弟兄犹异宅,一家儿女各地方。夜深细共荆妻语,青史青山尚未忘。”此诗收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正气篇》及拙著《中国题画诗大观》。

1924年他创刊《台湾诗荟》杂志,1930年,与友人合办《三六九小报》,以汉诗汉文、笔记掌故为主,向读者灌输爱国思想。1925年,他搜集前人有关台湾的著作38种,编定《雅堂丛刊》出版,使海外孤本得以流传于世。在日本人禁用中文的情况下,他创设“雅堂书局”,专卖汉文书籍、文具。1926年夏天,连横全家再回大陆,居住在杭州西湖。期间,他编定《宁南诗草》。由于大陆内乱再起,来杭州的翌年春又返台。

猜谜奇才

连横也是灯谜爱好者。其父连永昌对灯谜嗜爱成癖,凡悉台湾当地有悬谜征射,他几乎每场必到,常常猜到三更半夜。连横的父亲不但善猜灯谜而且会制灯谜,日积月累,谜稿竟有一尺多高。幼时的连横经常跟父亲涉足谜坛,渐渐对灯谜也产生了兴趣,有时竟成父亲身边的猜谜“参谋”。父亲见他好学聪颖,过眼成诵,倍加疼爱。

1926年,台南南社谢国文自日本学成归台,提倡灯谜为谜坛传承薪火,连横就是其中的灯谜骨干。1930年9月9日,他与台南一群爱好文学和灯谜的雅士创办《三六九小报》,开辟“文虎待射”专栏,推展谜艺。

连横爱好灯谜,因此平时注重收集民间的灯谜佳作。在他所集的灯谜中有许多颇值玩味。如:“勺”(打俚语二)谜底是“作匀、出一点”(意为:要成为“匀”字,却差出了一点。):“各个”(地名一)谜底:半路竹(意为谜面的“各个”是谜底“路竹”的一半)。从连横搜集的灯谜作品中可见数十年前乃至更久年代,台湾已时兴离合、借代、运典、分扣等灯谜制猜法门了。

不忘救国

连横生前为弘扬中华谜学鼓与呼,体现了他炽烈的民族感、爱国心。他还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灯谜交流。针对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加紧推进“同化”运动,禁止台湾同胞使用中文和台湾话,禁止开展灯谜活动的情况,连横于1933年写成《台湾语典》,全书四卷共录1176条词目,凡台湾日用方言都收录其中。他在该书《自序》写道“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台湾语,无一语无字,无一字无来历”。撰写此书,是“惧夫台湾之语日就消灭,民族精神因之萎靡”。他还拟撰《台湾通史续编》,记载台湾沦陷30年来史实,以明国耻,而扼于文网严密,未敢动笔。他后来抱恨说:“此愿未偿,徒呼咄咄……别有难言之余痛也。”

对祖国的寄语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根据市旗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中秋情浓意更浓”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组织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通过开展黑板报专题专栏、手抄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普及传统节日知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3.开展以“感恩、团圆”为主题的手机短信寄语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手机短信,抒发感恩党、感恩祖国的感言。向外地乃至国外的亲人传达节日的问候,表达团圆、思念的情愫,在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