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校本培训计划十篇小学校本培训计划十篇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7:39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1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更好地落实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要求,我校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通过校本培训,完善教师业务学习的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师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2、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高,能够胜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适应小学跨越性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培训内容:

1、开展师德培训,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2、全面实施新课程培训。

3、开展教学技能研讨培训。

4、开展科研能力培训。

四、培训形式:

1、自学——反思

自学是在学校规划与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要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主要采取上网浏览教育文献,系统学习教育专著,学校博客网站阅读学校推荐文章、到校阅览室学习教学杂志,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每学期写7000字的读书笔记。

2、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2)开展“同上一节课”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参观教师的备课本,学生的作业本,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加强家校合一的研究。

(4)开展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坚持每天一页钢笔字的练习。

(5)开展教师沙龙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探究热点问题,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达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

(6)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科研课题上好每一节课。

3、专家引领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定期来校进行指导,举办专题讲座,零距离地与教师接触,手把手地进行辅导。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相结合,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指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校本培训主阵地作用,各教研组要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4、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科研课题,修改完善每一位教师的子课题方案,围绕方案,各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5、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每月上交两篇教育故事,每学期开放一节研讨课,每学期做一次专题演讲。

六、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严世萍

副组长:王厚安、毛祖全、乐孝彬

组员:潘运智、祝光涛、阎婷、向淼、李普娅

承担的主要任务:

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度,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七、时间安排:

三月:

1、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

2、修改完善各课题组科研工作计划。

3、“开展同上一节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5、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6、完成两篇教育故事。

7、完成“我的学生我满意”活动方案。

四月:

1、检查教师自学笔记。

2、薄弱环节,薄弱学科教学研究。

3、课题小组会议,汇报各小学教研、科研工作情况。

4、德育活动课研究。

5、专题报告会:①学校科研课题诠释;②教师怎样做科研。

6、开展“我的学生我满意”活动

五月:

1、检查教师教育故事。

2、“家长开放日”开放课堂、展示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本。

3、教师沙龙活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4、教科研领导小组会。

六月:

1、完善教师培训档案。

2、总结培训工作。

3、检查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2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一)培训目标

1.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提升教学质量;

2.促动教师关注自身的工作形象与方法,提升自身素养。

(二)培训重点:

1.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教师再备课、课堂纪律管理、作业有效批改、后进生转化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集体备课、一人一课活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策划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3、开展读书活动和心得交流,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

4、继续扎实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二、每月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月份

主要内容

基本形式

备注

2

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

2.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校长“推门听课”活动

集中

集中

个人

3

1.各学科第一次集体备课

2.开展全员赛课活动

3.特色培训: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集中

集中

集中

4

1.读一本教育着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撰写读书笔记

2.信息技术讲课:如何制作flash课件

3.各学科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

4.先进教师交流:仕阳镇小送教下乡

自学

集中

集中

集中

5

1、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

2、评价研究活动:学生作业有效评价研讨活动

集中

集中

6

1.教育科研讲座:如何让复习课更生动

2.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3.期末教科研工作全面检查、总结

集中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3

根据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学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课改研究为核心,以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为载体,加强教师培养,强化质量管理,为全面提高本片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各门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不得随意增减,调换,上好每节课,不拖堂,校领导加强巡查。

2、继续推进教学规范活动。将每学期第十六周定位“教学规范周”,要随时掌握教师执行课程情况,督查教师的教学常规,调查学生在校学习动态,纠正不良教学行为。要继续深化“推门听”活动,不定期进行常规抽查。学校通过教师自查、同伴互查、学校检查(执行课程、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改作、检测等),并结合平时常规抽查,确定25%优秀教师和5%的待合格教师报学区备案(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3、进一步深化“考核课”活动。规定每位教师一学年展示一堂汇报课,分三大组进行。由备课组长安排上课人员,或教导处告知,各组由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优骨干教师负责听评课,活动后备课组长把材料、图片等传校博客,教导处统计分数,并计入常规。规定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领导、组长不少于20节。

(二)努力打造有效教研活动

加强教研活动策划,讲求教研效应,注重有效教研,力求做到“教研工作课题化,教研活动主题化”,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科研工作能力。

1、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学先于教”和“有效学习”为主题对活动进行有益尝试,以常态课的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公开课为示范,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积极响应县、学区全面启动“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如教研室调研、名师指导,联谊教学,组内集体备课,主题式团体磨课,同课异构、观课议课等形式进行。

2、协助校长室继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指导,搭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平台。外出学习的老师要向教导处、组长反馈学习要点,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在教研组内开课、发言,分享学习资源,以共同提高。

3、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论文的评比活动,教导处提供上级有关部门的论文评选信息,努力为教师创设平台,教师要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案例,提高论文参评率和获奖率。

4、立足实际抓好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大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协同有课题经验的老师多多探讨,思考、酝酿切合我们实际的小课题,并积极研究,对于课题有什么要求可以向学校提出,学校将优先解决。数学组将进行课前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研讨,三年级学生进行导学案的落实推进。

5、做好教研资料整理,校以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要将各自教学设计及反思、课件及时上传到教导处,以便资料汇集整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方便大家以后学习、借鉴。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出勤情况、活动记录等以文本和电子博文的形式进行存档。

(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统一思想,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定不移地树立起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贯彻“永嘉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方案”、“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的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做好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试、市学业合格率监测、县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后20%学生的学业质量。

1、学校要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好任课教师,做好开学招生工作,把好插班生的这个关口。

2、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单元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努力做到课堂作业课内完成。3、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三小”培养活动,特别要重视对后20%的学生优先指导,任课老师要摸准这些学生,制定计划,给予关照,做好记录。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加强写字课训练、童心习作与阅读指导、数学口算达标练习和培优指导、数学小论文、英语书写、科学实验操作、科学观察日志、科学记录本、体艺2+1等等,利用午间,课余时间、综合课让学生多读经典国学,如“弟子规”,“三字经”、童书、科普作品等。

5、加强各级段学科质量监控力度,特别是一年级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毕业班学生思想动态、质量摸底。主科教师要利用软件认真做好各单元及期末质量分析。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任课教师要把学生平时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期末成绩及时记录到学籍系统。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4

一、工作要求:

(一)建立校本领导小组。

组长:谢xx

副组长:陈x

组员:谢xx 李xx 孙xx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及时督察全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并及时为校本培训的开展建言献策。

(二)脚踏实地切实开展校本培训。培训开展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题。培训实施签到制度。

2、备存材料,做好台帐。

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材料:讨论稿、备课记录、会议记录等由各教研组长分学期保管好、期末交由校教导处统一分类存档。

学校开展的培训活动的材料:主讲稿、签到册、会议记录等由教导处保存。

3、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校本培训会议:期初、期中、期末会议。及时督察校本培训情况。年度末及时对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并有教导处存档评价结果,以备上级部门的检查审阅。

二、具体工作

(一)集体备课语文组、数学组活动时间安排每周二、周三的午后第三节。计1小时左右。

2、综合组安排于每周四午后第三节。

(二)教学技能培训、德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以及学校开展的其他培训。

因我校全体老师均为住校,所以以上培训安排晚上6:30—7:30,地点:教研组办公室或学校多媒体教室。

(三)公开课外出培训活动。公开课:分集体备课的公开课与教师个人的随堂课。集体备课的公开课先经各教研组集体研究后推荐一名教师上课,课后及时评价。教师个人随堂课,听课老师课后与执教老师面对面评价交流。

2、外出培训教师要在周前会议传达培训学习收获,起到再次培训的桥梁作用。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5

一、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

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

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二、精心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

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

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

3、活动之后,检查评估到位。

三、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

1、校内教研。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业务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能者为师,共同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2、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正是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观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着。其次,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教师经验交流,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极大地调动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6

论文摘要:教师培训是对在职教师实施继续教育,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教育。英国校本教师培训强调以学校为教育基地,注重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来探讨学校教育与教学的规律,以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校本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重视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现实,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形势以及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专业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英国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校本培训(school-basedin-serviceeducation)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英美等国,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旨在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早在1972年,《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学校发生的,校本教师培训可以使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技能得到充分发展,并揭示各种教育需求与不足。因此,詹姆斯小组认为,每所中小学都应把本校教师的在职培训看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并且所有教职员工都对此负责。《詹姆斯报告》关于教师在职培训的观点得到了各教育团体和中小学的赞同,同时由于英国中小学享有充分的自治权,从而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改进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此外,一些教育学者也认为,要确保将学校教育计划付诸实施,就需要有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的支持,进而加深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教学能力。英国皇家督学团也在其督导报告中指出,在各个学校里,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评价他们的进修政策和实践,以及界定将来要优先发展的方面,决定从何开始进修。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通过自主界定本校教师的培训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实施校内培训计划,帮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伴随学校改革思潮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校本教师培训计划在英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实施,经过多年实践,英国校本教师培训计划的学校政策、内容与方法都变得更加完备。教师培训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任务来实施,并将学校教师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学校发展相适应。其中中小学校长在校本教师培训中负有重要责任,以保证校本培训计划的顺利开展,培训内容也要立足教学实践和学校需要,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英国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已将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列为重建学校的一部分,并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实践、校本管理等工作互相结合,强化对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

二、英国校本培训的实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公众对教育质量日益关注,要求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达到人们的期望,而且进一步呼吁政府制定出台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政策。自此,英国教师教育改革把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作为政府发展教师教育的新举措,并在1988年以后,英国将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国家的一项教育政策。

(一)校本培训计划的设计

校本培训计划是在大学、中小学以及地方教育当局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但最终的决定权应在中小学,由于各校情况不一,学校培训计划必须与其所拥有的优势相适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程序,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中小学作为教师教育的实施机构独立承担师资培养任务,是近年来英国教师教育中出现的新趋势,也是教师培养的一种新模式。这种变化说明,为了避免教师培养和训练中专业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训练,已成为英国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理念。首先,由学校制定教师培训政策。说明培训目的,可用的资源,实施培训活动的要求和程序,培训时间的安排及职责分配等,使所有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培训政策。其次,提出年度培训计划及实施程序。分析并说明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三方面的需要及预先计划的培训时间、方式和费用等。最后,对教师培训进行检查和反馈。作出翔实的培训记录,对培训活动取得的成效及开支进行及时监控与评价,并对教研组及整个校内外有价值的观点与实践经验作出反馈和采纳。

另外,在英国的中小学设置专业委员会作为校本培训计划的重要组织。由副校长兼任主任,成员包括学校的教师代表、地方教育当局的中小学总顾问、地方教师中心或大学教育学院的代表。专业发展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性建议、协调与监控,提出年度的优先发展项目,与教研组长和年级主任合作为学校教师培训具体内容提出建议。这使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及具体的职能组织都能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规划和补充。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必须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与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由于英国中小学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其校本教师培训计划、内容与组织均由各自所在的学校负责,但是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地方教育当局的指导方针制订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

英国校本培训是由中小学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而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的,其培训内容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通常被认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验以及系统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达到的一种专业成长,所以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应集中于教师胜任教学及革新教学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论、所教学科的知识与运用、学校管理、学生与班级管理、师生交往、学业评价、教学新技术的运用和校本课程开发,等等。中小学校本培训逐步倾向于满足教师个人的需要,重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和所需教学技能的获取,诸如如何实施对年幼儿童的有效教学,如何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来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如何满足有特殊要求学生的需要等。

为使学校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之间谋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英国中小学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设计校本培训的策略。其一,在设计校本培训时要处理好学校整体规划的计划与程序,学校的年度与学期教师培训计划,教师的具体培训活动与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施校本培训计划。其二,在校本培训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学校教师的整体需要,学校各工作小组或职能组织的需要以及教师个人的需要。最后,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可用资源,重视学校内外的各种优势和力量,充分调动学校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谋求与校外的联系与合作,从而完善培训计划的设计与修改

三、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师资培训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各国加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计划。而我国的教师校本培训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如湖北省十堰市遵循因校制宜、因师施教的原则并依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素质状况,构建了适合本校发展的三型十环校本培训模式,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促进教师个体和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关于校本培训的界定,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解释,经过综合比较,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就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它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对象开展培训,培训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学校负责培训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方式的确定和教师的组织,其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国的教师培训,从表面来看,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提高较快,然而教师素质和学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大多数盲目追求学历的提高,从而出现了高学历的泡沫现象。就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与能力来看,还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教育对象的复杂化、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感到自身的能力无法跟上新教学理念的要求,这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行为,把教师的发展简单地看成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尤其在农村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或进修方面,更缺少时间上的保证和经济上的支持,这些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教育的发展使得教师培训的目的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性的趋势。一是以学历、学位教育为主要目标;二是以更新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三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中小学教育实践为主要目标。所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在强调学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将教师培训的重点转向非学历教育,切实发展教师的思维和教学能力,并着眼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从校本培训看我国教师培训

校本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是由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制订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在教育系统复杂化和教育对象多样化的今天,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既是课程专家,又要成为技术评价者、课程顾问等,要为学校的发展前景服务,这就要求重新认识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重新发现教师,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要注意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拥有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二要认识到对教师增加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以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三要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完整的继续教育。英国的校本教师培训计划是中小学及地方教育当局一项固定的长期工作,在每学期的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安排用于校本培训的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培训课程、各种专题讨论、相关教学咨询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等。校本培训在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在注重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发展,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针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判断。此外,中小学的自治权使学校能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和设计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培训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学习技能,帮助学生持续发展。

为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计划,以确保培训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能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显著改善,我国的教师校本培训要优先改进学校管理机制、基础教育教学培训模式、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等与教育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方面,由此加强教师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第一,学校应建立教师职后培训的良性管理机制,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并将教师任职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校发展战略,强调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要充分享有自治权,使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培训的设计和组织要综合考虑校情、师情,依据现实需要提出培训课题并组织实施。

第二,教师培训要注重教育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交流、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法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此外,教师的校本培训要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这意味着教师要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自我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应更加丰富,密切结合实际,除了专业学科和教师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深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一般文化素养的提高外,还要包括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另外,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同时运用以老带新、假期培训、校际观摩交流和反思教学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教育改革已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新的取向,而校本教师培训计划的推行,让教师通过适当的校内实践经验来获得教学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进行行动研究,从而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广大教师在校本培训计划的指导下,既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在整个生活中创造知识,学会生存所需的态度和技能。这种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适应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反映了当代教育运动的重要规律,并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7

一、目标任务

以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校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完成不少于6000人的年度培训计划,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二、培训项目及内容

1、校本研修专家和引领者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及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今年重点进行市、县(区)两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和“引领者”培训,培育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和骨干队伍。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培训:7月下旬选派50名校本研修骨干外出培训,培训周期10天,培养市级校本研修专家团队;8月上旬邀请专家来培训校本研修业务骨干300人,培训周期10天,培养县区和学校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队伍。

2、初、高中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7月下旬邀请中考、高考学科专家名师(英语学科除外)来延进行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培训,计划培训640人(高中8个学科320人、初中6个学科320人),培训周期10天。

3、初、高中管理人员高级研修培训。7-8月组织各县区及直属中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学主任、副校长、校长)分两批共60人外出参加高级研修培训,培训周期30天。

4、骨干校长、园长挂职培训。与西安高新区教育理事会合作,进行校长园长挂职培训,第一期3月份选派8人(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2人),培训周期5个月。第二期10月份选派8人,培训周期5个月。

5、班主任业务提升培训。为全面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8月中旬邀请专家团队来,组织举办一期班主任培训班,计划培训200人,培训周期7天。

6、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7月下旬在组织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200人,开展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周期15天。

7、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培训。为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计划选择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所,每校1名电教管理人员或学科骨干教师,共100人,6月和10月分两期外出培训,每期50人,培训周期30天。

8、“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按照省教育厅“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要求,组织开展市级“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活动,缓解基层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外出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和经费不足难题。10月份从市级名师专家库抽调中小学33个学科(高中12个学科、初中12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共100人(名师、省级教学能手、教科研专家),选定3个县(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县(区)3天,培训教师5000人。

三、组织实施

1、市级校长(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具体由继续教育科牵头负责,规划与资金科、基础教育科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电大、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等相关单位配合实施。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8

【关键词】业务管理校本培训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32-01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是校本培训的本质追求,华东师大郑金洲教授明确提出校本培训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培训。从2011年开始,浙江省对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实施年度管理,省级培训管理平台也按照年度的方式进行登记。

对县域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管理首先是在顶层上进行设计,涉及到有关校本培训管理的组织、标准、流程、内容体系及相关的保障措施等方面。

在管理组织的安排上,进修学校选派有校本培训方面经验的校级领导分管这一领域,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工分成四个组(全县约40所左右中小学),老中青搭配,每组检查的学校有10所或11所,包含有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小学及职成技校,努力做到各种搭配均衡,有利于后期各组间的交流及提高教职工对各种类型学校校本培训的理解。

中小学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制定标准就成了对校本培训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校长的带领下,先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以往的校本培训管理经验制定初稿,经过多轮的研讨,最后确定了以“组织保障”、“培训管理”、“活动开展”与“培训效果”的4个一级指标及“学校规划”等17个二级指标,并列出了“评分标准”、“整档意见”、“分值”、“评分”及“备注”等栏目,完善了标准的整体格局,并对标准实施“二四级”打分制,同时进行评估检查前的培训,有效避免了不同组之间的分数差距。

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日常工作性工作,并且围绕年度计划安排实施,为规范学校有序开展校本培训活动,要求各中小学按照时间及时上报有关材料,同时加强过程性管理,建立“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制度,总体的年度工作流程分七个步骤,具体如下:1.整理上报计划(2-3月);2.培训校本培训管理者(3月);3.随机检查(4-5月);4.上半年总结(7-8月);5.年度检查(11-12月);6.评分总结(次年的1月);7.登分(次年2月)。在流程每个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加强了各小组与所检查学校的互动与交流。

进修学校加强对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队伍的建设,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者培训,培养一批敬业精神好、政策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中小学校本培训辅导员,这对学校针对学校实际,科学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管理,规范校本培训操作,提升校本培训习得效果,打造特色培训项目,扎实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培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一般是采用通知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4个分支进行构建。学校管理人员分别对本校教师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解与诊断,制定出符合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规划与年度计划,并聘请教师给予培训。

教师进修学校的保障体系对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管理起着重要的支持服务作用,自校本培训开展以来,学校产生了一些关于校本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实施研究》、《校本培训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农村校本培训的调研与思考》、《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初探》、《构建评估体系深化教师教育》等,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同时学校建立了评比制度,通过年度评估与现场评比的方式,在优秀学校的基础上选出校本培训“星级学校”。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许多途径,校本培训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身反思与不断的学习。随着学校快速发展,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校本培训方式逐渐向教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转变,县域校本培训的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2]肖川主编.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8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9

关键词:国培计划;顶岗实习;轮岗;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12-02

一、前言

2010年以前的20年内,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在职学历教育,但随着学历教育的普及以及大量更高学历的毕业生补充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去,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低学历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于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等成为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目的。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为了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于2010年7月全面启动了“国培计划”培训项目,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自“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启动以来,主要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大量的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承训学校以师范院校为主,信阳师范学院的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自2010年开始每年均承接“国培计划”的各类培训项目,受训人数达数百人,涉及多个地市。通过后期回访及问卷调查发现,受训学员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普遍的提升,开阔了眼界,并通过后续的网络研修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进行,延长了学员们向高校及同行专家的学习交流时间。

二、“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培计划”实施五年来,参与省份的培训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受训人数众多,许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及一线的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了授课,所以该项目是农村

中小学教师接受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作为参与管理的培训学校组织者,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受训学校态度不积极。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素质较好的教师,因具有较好的流动便利,很容易被吸引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任教,这样就慢慢造成相对于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不仅体现在教师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上,而且还体现在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上。“国培计划”项目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逐步培养,以点带面,达到提升整体素质的目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短期脱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去,提高了培训效果,但离岗培训需要其他教师来顶岗,而农村中小学原本就师资力量短缺,尽管培训单位提供有“顶岗实习”的学生,但事实上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可能无法到岗,或者即使能顺利到岗,但因缺乏教学经验,受训学校也不放心让其完全顶岗,于是受训学校要么推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的培训计划,要么派出非骨干教师或老(将要退休)、弱(有孕女教师)教师参加培训,以完成培训任务。对于受训学校的不积极态度,作为承训学校的组织管理者,每年都能遇到类似于语文科目的教师来参加数学科目的项目培训这样尴尬的情况发生,但在实际操作中承训方对这些矛盾基本上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2.部分受训教师投入不充分。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师是非常希望能够获得进入大学校园进行培训学习的机会,一来可以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二来可以短期内脱离繁重的业务劳动,放松一下身心,同时类似“国培学员”这样的身份,本身还是一种荣誉,因此中小学教师是渴望获得这样一种培训机会的。但由于受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较大,她们正处于哺育孩子、照顾家庭的时期,而脱产参加的“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大都是临时下达的,没有预案,完全不同于临时出差一两天,因此给受训女教师的家庭生活带来较大不便。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时常遇到女学员请假,甚至来报到后就立即开始请假,理由是孩子在家需要哺乳。因有这些客观的原因,所以不能简短地认为受训学员受训态度不积极。作为培训学校,遇到这些实际情况,只能“人性化”地准假,这样导致“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浪费了国家资源。

3.承训学校有效性教学不够[1,2]。作为承训学校,拥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育学专家队伍,同时也能请来知名的域外专家,这些专家对教育教学理论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理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过于“高深”,与其日常中小学教学有一定距离。同时,一线中小学知名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会给学员带来更大的共鸣,但中小学同行专家从日常的教学积累中提炼出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学经验,却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受训学员时常反映部分同行专家没有讲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就导致短期培训的有效性教学不够,降低了培训效率。

当然,在实际承训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棘手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解决。

三、探索“国培计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国培计划”的第一个五年周期已经结束,实施效果毋容置疑,对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因其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决定着这种培训机制将长期存在,因此积极探索“国培计划”可持续发展策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针对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1.鼓励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轮岗。如何解决受训教师的“顶岗”问题,完全依靠由承训学校派出的“顶岗实习”学生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学生有其个人发展规划,同时“顶岗实习”在时间安排上与其正常的毕业实习不是完全吻合,实习生也没有配合该项目实施的义务。因此,必须寻找长效的、可行的“顶岗”方案。在政策上,支持高素质的教师“轮岗”到农村学校进行短期的“顶岗”,既能够使参训教师安心地接受培训,又能够把好的教学方法、手段从城镇带到农村,通过这种互相影响与渗透,以及传播与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其教学思想,激发其创新意识,从而缩小农村教师队伍与城镇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

2.受训学校应建立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承训学校的管理者,通过与学员交流,获知他们绝大部分是由学校临时派出受训的,之前不知道会被选中参加“国培计划”项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机会外出接受培训,很大程度上是“随机”出来的。而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常态,因此受训学校应该建立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一是积极主动地安排教师外出接受技能培训,不能因为短期内的师资力量短缺而放弃培养计划,可以多渠道地克服困难,力争多让老师们接受培训,这是一个长效的素质提升工程;二是根据教师个人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培训,这样让老师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外出接受培训,减少家庭因素对培训任务的影响。

3.承训学校应积极提高培训效率[3]。承训学校利用高校资源,对学员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从理论上进行革新,这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坠入空泛的理论灌输,因为学员曾反映有些专家的授课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假、大、空”,所以承训学校应该严密组织、精心安排课程,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时效,整合教师力量,共享教育资源。地方高师院校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彼此推荐优秀的教学专家。承训学校应该仔细筛选授课内容,不能一味看重授课专家的名气。

同时,更接地气的一线同行专家的实践教学指导会使学员从中比较出自身的不足,吸取名师的有效经验,但部分专家的理论高度可能会有一些欠缺,因此受训学校应该建立中小学教师名师信息库,每年均将学员的评价记录下来,根据这些反映,不断地调整下一年的外请专家名单,从而形成长效的培训机制。当然,即使是一线的中小学教学名师,聘请范围也不应该局限于本地市,完全可以扩充到外地市、外省市,一切均以提高培训效率为原则。

四、结束语

“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的五年周期已结束,2016年的“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依然延续了原有形式,但不管“国培计划”如何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还是完全被另外一种培训形式替代,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关于“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受训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承训学校,都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当然,我们不能局限于“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中出现的现有问题,有一些隐性问题可能还没有突显出来,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可能还很严重,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从各个方面去积极主动地探索能够提高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安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2015,(3):183-184.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篇10

关键词:教师培训模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03)02-024-04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全民素养,建设教育大国的基本保证。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11年起,启动新一轮教师培训计划;陕西省人民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搞好农村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尤为重要。教育部提出,要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陕西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也指出,要探索“院校集中-送培下乡-远程网络-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如何创新培训模式?各地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思路和建议?围绕上述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我们选择了陕西省代表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3市6县作为样本,分别是:陕北的榆林市及靖边县、横山县;关中的宝鸡市及扶风县、户县;陕南的安康市及旬阳县、石泉县。在以上3市6县,课题组成员分别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学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的同志进行座谈,先后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230余人参加;课题组还深入到十几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分别与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进行座谈,了解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

一、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段教师培训模式现状分析

陕西省目前采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是院校集中、送培下乡(阳光师训)、远程网络、校本研修等四种模式。

(一)集中培训

院校集中培训主要指国、省两级下达的脱产培训任务,也包括市县级培训集中脱产培训。

1.国、省级培训计划。2011年,“国培计划”下达给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脱产培训任务共5100人,其中:3个月脱产培训1300人,10-15天脱产培训3800人。“省培计划”6820人,其中:长期培训1100人(未实施);7-15天的培训5720人。

国、省教师集中培训的优势是由高校统领,使基层一批骨干教师有机会接受省内外高水平的专家指导;培训时间相对集中,使受训教师能排除干扰,专心学习,学习效果较好;通过名校、名师的观摩学习,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好的经验。同时,各地骨干教师聚集在一起,便于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2.市级培训计划。三市本级集中培训情况是:榆林市2011年中小学教师市本级培训有六大类(包括教师全员培训、队伍建设专项培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教育管理者培训、基础教育课改培训、苏榆合作计划)35个项目,集中培训5912人。宝鸡市、安康市是教育部改革试点市,国、省安排的培训计划多,市本级安排的相对少。其中:宝鸡市安排脱产培训六个类型17个项目,2539人参加;安康市安排脱产培训8个项目,1118人参加。

市级集中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任务繁杂。有来自国、省下达给市的培训计划,有市自己安排的培训项目,还有市集中送培到县的项目。

(2)培训内容都是以聚焦高效课堂教学为主,更关注针对性与实效性。

(3)培训机构不仅限于高等学校,如安康市由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承担;宝鸡市由宝鸡教育学院承担;榆林市主要由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担,还邀请有关方面如电化教育等部门参与。

(4)各市都注重了专家团队建设。安康市组建了由安康学院、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安康市教研室、安康市电教中心及有关县区师训中心的教授、专家学者、师训骨干教师参与的专家团队。宝鸡市的专家团队中高校教师占10%,教研机构专家占20%,一线优秀教师占62%,域外专家占8%。

3.县级培训计划。六县都建设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县本级集中培训为主,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等单位组织,培训对象是全体教师,着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研究、课堂教学、班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送培下乡

送培下乡分为三类:一类是省级送培到县,二类是市级送培到县,三类是县级送培到乡镇。

陕西省2011年“省培计划”为63520人。其中,送培下乡54000人,占全部培训人数的85.01%;其中,市、县送培50000人,占全部“省培计划”的78.72%,占送培下乡任务的92.59%。

各市还有自己的送培计划,如榆林市分别在两个县进行了1500人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集中培训。

各县基本上都安排有送培到乡镇、学校的培训。如靖边县2011年送培24项,参训教师2574人次;户县参训教师1630人次。

送培下乡是最受基层教育部门和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它的特点是:

1.便于集中;不影响正常教学,参加人多,有利于解决供需矛盾;费用低,效果好。

2.基于教学,聚焦课堂;示范引领,针对性强;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专题报告、教学展示、观摩研究、课例分析、归类总结等参与式、互动式培训。

各地都创造了很好的培训模式,例如,组织模式:联片设点,送教下乡是普遍采用的组织模式。如旬阳将全县28个乡镇按相对集中原则联为片区,在片区设立培训基地,再分科、分批安排培训。

(三)远程培训

在“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占比很大。“国培计划”(2011)――“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总人数为71100人,其中远程66000人,占全部“国培计划”的92.83%。

基于“省培计划”的远程培训,主要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共计3900人。

基于市级的远程培训也有,如榆林市安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120人。

远程教育由新思考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课程。

好的评价是:工学兼顾,不影响工作;内容和课程同步,可指导教学;名师多,有示范引领作用;课程门类多,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化要求;符合大规模,成本低的原则。

(四)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一切培训的落脚点,也是各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学校主抓的项目。各县、各学校都有校本培训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和相对成熟的经验。概括如下:

1.培训宗旨:教、学、研一体化;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培训原则:面向全员,整体推进;以校为本,突出特色;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3.管理模式:以县统筹;县、乡(镇)、校相结合。

4.运行模式:联片研修、联组研修、送教下乡等。

5.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等四大类。

6.研修模式:课程引领,研修一体。

7.考核模式:各县、各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以教育教学效果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与常效教学结合,与教科研活动结合,与绩效工资挂钩,与评优树模挂钩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院校集中培训方面的问题

1.培训院校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由于各省、市陆续撤并了承担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省级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任务就交给了普通高等学校,且通过邀标、招标的方式分配培训任务。如陕西省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共有20家高等学校,其中5家是外省的院校。

这些院校大多是以学历、学科知识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多数没有设立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门机构,培训任务由负责成人学历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宏观管理任务,包括牵头制定培训项目方案,负责培训学员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管理;具体任务实施由相应学科的各院系承担,包括制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选派教师和班主任等。由于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通常不是从事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也没有配备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专职人员,致使一些培训项目方案缺乏针对性,培训质量不高。

2.尚未形成高水平的专职培训者队伍。教育部文件规定: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专职教师。培训任务分配到各高等学校后,各高校再分配到院系,由其制定培训方案并选派教师。各院校没有配备专门从事师资培训的教师。由于受现行学校考评制度的制约,多数教师更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没有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师资培训任务上,更没有把师资培训任务作为事业或职业来规划。

3.不了解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在调研中,地方教育部门和受训教师对院校集中培训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不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培训缺乏针对性。在授课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课程标准和教材,不了解培训对象的情况,也没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基本上是培训者讲自己想讲的,受训者听不到自己想听的,无法形成互动。二是培训内容重复,缺乏统一性和递进性。有教师反映,在省上参加的培训和在市上参加的培训内容差不多。也有的是在同一学科领域里,由于所请专家不同,对相同的问题持不同的观点,使受训者无所适从,感觉不听还好,越听越迷惑。还有一些培训是系列培训,如心理学,但每次从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没有层层递进。三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不少培训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是上大课,满堂灌,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如情景讨论式、角色扮演、辩论等在培训中鲜有所见。一些培训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无法提供给学员大量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送培下乡方面的问题

送培下乡以聚焦课堂教学为主,是基于实践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辐射面广,使大批基层教师能够享受优质的课程资源,得到高水平专家的现场指导,因而是基层较为欢迎的培训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高校的教师由于缺乏的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深入研究,在指导中针对性不强,甚至还有少数教师将集中培训的模式带到基层,以空泛的理论为主,结合实际比较少。

(三)远程培训方面的问题

1.管理机构不统一,管理人员层次不齐。目前,远程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有的在市,有的在县;组织者各异,有的是项目办,有的是教研室,有的是招办。在管理员和辅导员中,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中小学的校长或教导主任,也有学员自己担任的,层次参差不齐。他们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也没有对培训内容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和解决学员所提出的问题,满足不了学员的要求,对各学科缺乏指导力。

2.远程网络服务不到位,不能完全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远程网络课程资源播放一般都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并且教学实录、专家讲座、教学内容均不许下载。因此,如果学员没能在指定时间内看完,过时间就打不开了,本期学习作废。另外,有些农村学校网络支持有困难,还有的学校计算机数量不够,教师自己又没有,影响学习。

3.远程学习自由度大,质量监控有待加强。远程的特点是过程考核,学习主要靠自觉。学员自主选课,自由点击,通过登陆时间、作业、研修日志、主题帖、回帖等进行考核。有的网络有点击时间要求,如20分钟必须点击一次,证明你在线学习;有的没有时间限制,只要点击就算学习了,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学习检测由作业、发帖、发表文章组成。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学员的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也判合格或良好,都认可了。总之,远程学习自由度大,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员的学习质量监控,还有待研究和改进。

(四)校本研修方面的问题

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地和各个学校都在校本研修上做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调研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可以拿出校本研修的规划、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校本研修的理解、执行还不到位。一是对校本研修内涵和战略地位理解不到位,二是对省级文件执行不到位。

2.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虽然省已经明确了“3+1”的校本研修行动推进机制,但各地落实不到位,仍然是单独练兵,各自为营,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3.缺少总结、评价及专业引领。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没能在有效的层面进行很好的总结、评价并使之推广,同时缺少专业引领。

三、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模式的建议

教育部倡导的几种培训模式是为了解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应以提高质量为原则。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集中培训的质量

1.建立起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高等师范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各级各类教师,而研究、解决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社会最重要的途径。

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各高校应成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学校各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2.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教师队伍。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首先要建立一支由各学科骨干教师梯队组成的专职培训教师队伍。由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把握培训方向,统领培训全过程,同时吸收年轻教师参加,在培训过程中使其成长。要鼓励教师从事专职培训工作,或抽出主要精力从事教师培训,并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要注意吸收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培训,数量不少于50%。专家团队人员既要相对稳定,又应有所流动;稳定以保证其质量,流动以保证其活力。

3.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院校集中培训反映最强烈的是“两张皮”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方案时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把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要能给受训者提供合适的“菜单”;二是培训者要深入到中小学课堂,深入到中小学教师中去进行调查研究,要善于发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送培下乡应强调针对性、时效性

1_明确培训总体模式。各科培训都应以聚焦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中心,都应包括理论引领、教学引领、互动研讨、研修应用等环节。反对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提倡专题报告、教学展示、课例分析、观摩研究、自我反思等参与式、共享式培训模式。

2.充分发挥地方教学、教研部门的优势。实践证明,由市、县教学、教研部门组织的送培下乡效果最好。他们知道教师最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时间安排培训最合适,知道怎么评价和安排怎样的形式进行评价,应充分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作用。

3.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价。这里主要是指受训教师是否通过培训真正得到了提高。一些地区采取“一课两上”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是不错的方法。

(三)大力改善远程网络培训机制,提高质量

1.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议以县管理。即以县报名、管理,市备案,省统计。各县应建立远程培训管理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行政上由教育局管理,主要是把握全局;业务上可多种形式,由电教部门、教研部门、专门机构管理都行,负责督促上网、检查学习、反馈信息、考核等。这样,网络培训就可以和其他形式的培训融为一体,成为整个教师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

2.改善远程网络学习服务。各大网站的课程资源应向学员全方位开放。网站开放时间应与学校教学规律结合起来,避免学校常规活动的高峰;每个模块开放的时间应适当放宽,即在某门课程学习期间,学员可在任意时间上网学习;个人需要时也可下载。这样,让受训教师有所选择,不必再为安排课程、参加会议而影响学习。

3.加强考核和质量监控。远程学习考核除了目前要求的过程考核,为确保学习质量,建议在学习结束之后,由各县管理部门对其学习效果,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等进行灵活多样的考核。

(四)校本研修要因地制宜,为教学实际服务

1.要有长、短期计划。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的落脚点,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就必须有长期的规划,以指引自身的方向。同时,要有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明确本年度要解决的问题,使全体教师本着这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