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十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十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4:4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分别是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把低年级数学分成了几大块,现把二年级数学的这些单元与这几大块的关系列表如下: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表内乘法(一)

                    6、表内乘法(二)

          常见的量:7、认识时间

          探索规律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测量: 1、长度单位

                    3、角的初步认识

                       量一量比一比

            图形与位置:5、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8、数学广角——搭配(一)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

二、针对教材特点,依据课标,制定了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册内容。

(二)、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三)、学会做人、做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教学实践、教学思维的训练。

四、班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刚从一年级升上来,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养成。小孩子都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被夸奖。我会针对小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对孩子们多鼓励、少批评。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嘛。

五、具体措施

(一)打牢基础

(二)向课堂要质量

(三)严把作业关,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必须面批。当面指出错误,让学生及时纠错。

(四)练习要讲质量,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课外作业也要精心设计。

(五)与家长沟通好,家校共同努力,合力教育。

六、教学进度

第一大周:练习一——练习三

第二大周:练习四——练习七

第三大周:练习八——练习十

第四大周:练习十一——练习十五

第五大周:练习十六——练习十八

第六大周:练习十九——练习二十二

第七大周:练习二十三

第八大周:练习二十四——练习二十五

第九大周: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

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表内乘法(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二);四、测量长度;五、表内除法;六、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一、表内乘法(一)……………………&he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3

转眼新的学期到来,面对苏教版全新的教材,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教材特点,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

结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特点分析如下:

(一)思想内涵丰富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共入选24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二)本学期将重点训练四个项目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一、二、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者们,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研究,在小学中年级段四册教材的阅读教学中,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呢?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将进行“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三维整合”,就是以语文学习为载体,在语文学习中整合“三维"目标,如上文谈到的人文思想教育,要通过朗读、背诵以及这四个重点项目的学习等来完成,而不是把语文学习搞成“三张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获取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又经历、探究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并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情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统筹安排”,就是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不是一个单元安排一个知识点,而是合理地分散安排在两个学年各册教材之中的。如本册“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练习,除了几乎每课都安排了读写词语练习外,还安排了背诵课文8篇,占本册课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中年级阅读吸收、积累这个重点之重点。另外,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在本册教材中,涉及的篇目也占课文总篇目的50%以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课设练”,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练习。我们的阅读教材都是文选式的。入选的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中,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相似或联系,但其语文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的训练点乃至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等,其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每篇课文安排的训练重点均要适合每篇课文的特点。如果一个单元安排的几篇课文,强行统一安排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要么可能因练伤文,要么可能因文伤练。因此,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中年级四册教材均突破了“单元训练重点”的束缚,因课设练,即每课除了安排朗读、写字、读写词语等练习外,还根据各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了“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思考,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等练习,有些课文,还同时安排多项或综合练习。

“多次重复”,是说一个学习重点不可能通过一、两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必须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实现内化。这是因为一个重点学习项目,仅靠两个单元的突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要靠日积月累,反复习染才能形成素养。如上文在“统筹安排”中谈到的例子也体现了这一编排思想。

“螺旋上升”,就是采取循环往复的方式安排学习重点,绝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重复,而是逐步提高要求,螺旋式上升。这四个学习重点虽然在本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但其练习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等,都能明显地看出其学习的要求梯度。

(三)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电子注册;改革

2006年10月,全国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开始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这是实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和修订《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之后,教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次重大改革。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的实行,对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工作,实现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学籍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高校的学籍和学历证书都是靠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由于统计与管理工作量大,手工操作容易导致数据混乱,出错率高。特别是毕业生数据清理、资格审查,各类统计报表以及证书填写、数据上报等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是错误难免。因此,手工管理方式极大地制约着高校的学籍和学历证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信息化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引入了学籍管理工作。使用计算机代替大部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展,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明显存在不足。它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查询与浏览的便利,也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学籍、学历信息的检索与验证要求。

(三)初级网络化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往的单机管理系统被彻底改变。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学历信息查询系统开通,开始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原有技术硬件的全面升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教育部宏观调控的需要,既有的学历证书管理模块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要求。高校违规招生、学籍与学历管理相脱节等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因此,需要对学籍信息管理进行改革,需要对网络管理平台作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二、现阶段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改革

(一)实行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

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即当年省级招生办录取结束后,将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新生数据报教育部,由教育部在网上公布各高校经省级招生办录取的新生名单,各高校在新生入校后上网核对本校录取名单,网上有名的学生给予注册,取得学籍。网上没有名字的学生要么是省级招生办上报录取数据有误,要么是自行录取。属于前者,学校要及时与学生来源的省级招生办复核更正;属于后者,即学校违规招生,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待学生学习结束时发不了毕业证书,学校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及责任。

(二)实现学籍学历的统一管理

以往的学籍管理是指学生在校情况的管理,学籍管理和学历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实行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后,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已不再是学校的一个内部问题,所有的学籍管理必须在教育部的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上体现出来。从学生管理角度看,实行学籍电子注册,使学历电子注册资格审核问题由毕业时提前到入学阶段。学生毕业时所取得毕(结)业证书要报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并上网供社会查询。而每一份毕(结)业证书电子注册的依据是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的数据档案。因此,在进行学籍管理的同时也提前进行了学历的管理。

(三)开通在校生管理模块

2007年年初,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在校生管理模块”正式开通,使得各种学籍变动、学生信息修改、数据统计与查询等工作得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育厅、教育部可以随时了解各大高校,乃至全国的在校生情况,从而为上层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最基本、最及时、最有效的数据信息。

(四)实现了高校、省级、教育部的共同管理

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实现了与高校招生网上的录取数据库对接,实现了在校生网络化管理,使学籍注册与学历注册实现了数据管理贯通。并建立了高校、省级、教育部共同管理和维护的统一数据库,改变了学历注册数据集中时间上网以及数据中心一家负责的现状。通过合理制定各级部门的操作权限和职责,使信息的逐级报送管理,变成了计算机系统即时、分级、交互的维护和管理,最终实现了教育部把握资格,省级部门动态监管,高校远程维护的分级、动态管理系统。

三、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实行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注册,便于掌握每年高校新生入学的报到率和注册情况,为国家制定年度招生计划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也为各地区、各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配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行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使资格审核矛盾得到提前解决,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毕业生就业。学生数据库的共享,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对推进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规范高校的招生秩序

近年来,少数高校无视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招生计划,不经省级招生办自行录取新生,严重破坏了国家招生制度,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扰乱了高等教育办学秩序。为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严格实行高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与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和网上毕业证书查询相挂钩,切实维护招生计划管理的严肃性。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实行严格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将有效防范和治理体制外招生,规范高校的招生秩序。

(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公平竞争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其间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最后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实行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严格学校招生和学历证书管理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同时也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保护了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体现了高等教育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社会形象。

(四)有利于打击假文凭和维护高校的形象

社会上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仍然很突出。制作一本假文凭成本相当低,暴利驱使不法分子甘愿以身试法,这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

和国家教育的形象,扰乱了国家教育的正常秩序,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分配、干部聘任和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进而影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一违法行为。教育部全面推行了新的学籍管理办法,经学校、省级管理部门及教育部三方认可的当年新生录取信息成为学历认证的关键指标,假学历在权威数据面前将无处遁形。新的学籍学历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对学历造假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堵住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造假漏洞。

(五)有利于实现全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

学历信息电子注册是对高校的“出口”进行规范,学籍信息电子注册则是对高校“进口”的把关。从2004年高校新生入学开始,教育部就实行了网上新生名单核对工作,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是对新生名单核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延伸。这样从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延伸到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管理,然后与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工作接轨,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全程网络化管理。促进了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在管理和功能上的新跨越。

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学籍管理

(一)更新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面对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更新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籍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我们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学习潜力,使每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贯彻教育部“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程序性,它负责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的管理以及毕业后学历管理的整个过程。只有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学籍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学籍管理条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作为学籍管理工作者,要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用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三)重视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

学籍管理是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工作,各高校领导要改变思想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备,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籍信息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对学生的学籍信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部实行的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对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保证管理质量

在新的形势下,要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强、忠于职守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队伍是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前形势要求下,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学籍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更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主要措施之一。

(五)实现学校管理系统与教育部网络管理平台的对接

高校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高校、省级、教育部共同管理和维护的统一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的即时、分级、交互维护和管理。因此学校的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应以教育部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与平台的信息保持一致,按平台的要求进行管理。学校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平台的数据对接,学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可直接用于网上管理平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5

导语: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计划,供您阅读参考,更多关于英语计划的文章尽在,欢迎浏览: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遵循四个“有利于”思想,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简析:

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供小学1—6年级的学生使用。本册教材的特点是:1.强调语言运用。2.注重能力培养3.突出兴趣激发4.重视双向交流5.融合学科内容6.重视灵活扩展7.实现整体设计。

本学期使用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英语(第四册)》(peppRimaRYenGLiSHStUDentS’BooK4),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两个复习单元。本册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

四、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五、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七、四年级上册英语课时安排

Unit1myClassroom6课时

Unit2mySchoolbag6课时

Unit3myFriends6课时

Recycle13课时

Unit4myhome6课时

Unit5whatwouldYouLike?6课时

Unit6meetmyFamily!6课时

Recycle23课时

每单元安排一次练习:8课时;复习、考查:2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6

一是招生压力。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在急剧减少。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生源减少会加剧高职院校的竞争,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二是就业压力。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百姓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有研究者因此提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不能再以简单的就业率来衡量,而应该以就业力来评估。

三是教育内部的压力。部分本科院校在向高职院校学习,比如以高职教育的模式培养人才,要求学生有职业能力、部分教师来自企业等。现有的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将不再明显。

四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波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型,人才结构需要调整。

高职院校只有适应这些挑战,才能完成自身转变。同时,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选择将会更加精细,将来优质的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会高于办学质量不高的本科院校,而一些教学质量差的高职院校将会出现严重的生源危机。部分高职院校将面临重组。有专家预测,未来5~10年,如何应对一个生死存亡的处境,是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

一、生源持续下降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

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04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高职教育开始崛起的随后几年,与本科教育既同步发展又略胜一筹。2007年,高职教育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高职学生比占到51%,第一次超出了本科院校学生;2009年,本科院校学生比重新超过高职,上升为5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人。然而,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2009年生源数开始下降,到2010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并且这种连年下降的态势将延续至2020年前后。

一方面生源下降,一方面高校招生计划仍缓慢增长。这一“剪刀差”直接导致了高考录取比例的持续攀升。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从2008年的57%逐年增长,2012年已有8个省、直辖市的录取比超过80%,其中若干省、直辖市超过了85%。这种超高录取比例,最先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很快又陆续出现在了以往“上大学难”的河南、湖南、黑龙江等生源大省。

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对高校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据一些省的教育数据显示,安徽2010年在本科、专科层面,分别有10%、20%左右的学生放弃报到;北京、上海的招生计划中本科招生比例已达60%左右;部分省份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平均每科不足30分。在高考生源数量大幅减少和质量大幅下滑、本科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保生源就是保饭碗”成了许多生源不足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动员大会上最让人心酸的一句话。

二、高职“注册入学”改革受质疑

生源危机来临,从教育部门到高职院校都在采取措施应对,比如提高对口单独招生的比例、试行注册入学、提高中职升高职的比例,政府强制本科退出高职等。这些措施中,高职“注册入学”作为新事物,在业界和媒体引起了很大关注和争议。

2011年,江苏省正式在高职院校中开始“注册入学”试点,政府部门解释是为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专家则认为是“为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江苏省的“注册入学”试点,主要在民办高职院校,也有部分公办高职院校加入。按照规定,凡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统一录取批次录取的文、理类考生,均可申请“注册入学”,院校对申请注册的考生提出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省内取得中职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后也可以申请“注册入学”,院校对考生技能和相关考试成绩等提出要求。凡被“注册入学”录取的考生,凭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报到入学。高考考生、对口单招考生、中职毕业生均可申请“注册入学”。

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信息,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通过“注册入学”录取新生25580人,计划完成率81.6%。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职院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50%以上的有12所,计划完成不到一半的有3所。

从2011年起,福建省10所高职院校拿出部分专业搞“注册入学”试点。省教育厅要求高职院校申报的“注册入学”试点专业,是那些有较好发展前景,但目前还不太受考生关注的专业。2012年11月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本科高校加快退出高职教育”。具体退出的做法包括,本科院校从2013年起按不同比例调减或压缩高职招生计划;本科院校除农林、医药卫生等特殊专业外,不再招收成人专科学生。这些要求,被认为是解决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强有力举措。

“注册入学”彻底去除了学生入学的门槛,使高职院校拥有了更大的招生自,又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萎缩的困境。其实,国外很多职业院校早就实行了“注册入学”。美国“注册入学”的社区学院,每所学校在校生都达到几万人。但在国内,诸多试点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却在“注册入学”中遭遇了生源“寒流”的尴尬。

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点:一是考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便宜没好货”,没有入学“门槛”的大学读了“没意思”;二是实行“注册入学”的院校多为弱校(或专业),即生源减少的最大受害者;三是“注册入学”被安排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进行,导致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生源同时面临复读机构、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就业中介等方面的激烈争抢,到头来高职“吃不饱”也就在所难免。

尽管绝大多数省份目前对于“注册入学”还处于观望状态,然而高职逐步推行“注册入学”是大势所趋。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9年,中职对口招生生源已占到高职招生规模的近13%,再加上5%的五年制高职,全国高职院校来自中职的生源已有18%。2012年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约为300万人。如果800万中职生中有20%升入高职,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生源将近一半来自中职毕业生。2012年,通过单独招生、对口单招等非高考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新生接近100万人,约占新生总数的1/3。2013年,将要突破一半,接近150万人。

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即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分类招考政策。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催生竞争压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我国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普通理工科院校也加入了这一培养行列。

2010年6月,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本科院校培养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被提上日程。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61所工科院校成为首批入选高校。此后,又有133所高校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

“卓越计划”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启动的国家“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学术型为主转到以应用型为主,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将达到50%以上。我国从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比例从2008年的6%上升到2011年的30%,目前批准并设立专业学位硕士专业38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从本科生的“卓越计划”到研究生的“综合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都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所有这些举措,都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似曾相识”,高职院校不得不正视这种竞争压力。

四、技工院校让高技能人才培养多了选择

2012年2月,正是许多毕业生为就业奔忙之时,山东冶金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的毕业生胡文强,眼前晃动着济南的3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待遇都非常优厚。想不到这成了一些技校学生“幸福的烦恼”。

近年来,山东省对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进行了有效整合,目前,技工学校数和年招生数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11年底,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总数达到39.7万人,当年招生14.8万人。技工学校高中以上生源占全部生源的38.84%,年培养高级技工约6.45万人。

在我国,技工学校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技校开设的专业学制一般分为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不等。合格的技校毕业生可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初级、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全国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十二五”末达到5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鼓励企业对高级工以上资格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参照大专毕业生工资标准确定待遇。

技工学校已经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一方重要阵地,摆在高中毕业生面前的选择又多了一种。也就是说,有多路大军与高职院校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竞争。

五、高职教育改革寻径

上述种种变化清晰表明,高职教育本身以及外部环境的挑战,已为高职战线敲响了警钟!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等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整体来看,经过近10年的摸索,不仅“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在进入规模发展后,求质量的提升,求特色的彰显,也已在高职教育界形成共识。面对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高职教育应该在如下方面深化改革。

第一,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教育部分管职业院校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管技工教育。如此各自为政,各成体系,不仅产生了职业教育资源缺乏与资源分散并存,政策缺位与政出多门并存,投入不足与多头领导并存,说起来重要与做起来次要并存等怪现象,还造成各地方的教育与人社部门关系不顺,有的矛盾还相当尖锐。如何理顺落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需要执政者的大智慧和大勇气。

第二,尽快出台《高校破产法》。

生源危机的无限持续,会使高职院校破产和资源重组成为可能。因此需要政府未雨绸缪,通过推动制定《高校破产法》,尽早建立高校退出机制,使高等教育资源实现最合理的重新组合。在高职院校的破产清理中,最优先保障的应该是在校生的利益,其次是教职工的利益,最后才是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第三,尽快出台和落实高职生均拨款政策。

2011年,国务院要求落实教育投入指标,2012年前实现教育支出占GDp的4%。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等文件,意在全面化解高校债务。2012年,各省已经落实本科学生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万元的标准;然而,高职高专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却至今没有出台。国家应尽快提出并落实对高职高专学生生均经费的拨款政策,由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成本相对更高,所以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至少应等同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水平。

第四,建立高职教育的学位体系。

目前上中职、高职,就意味着很少有机会拿到更高一级学历。虽然有成人高考的专升本,但高职毕业生升本的比例很小。为改变这个现状,应理顺中职与高职间的衔接,增加高职升本科的比例。同时,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副学士”学位、高职本科学位,乃至高职硕士、博士学位。

第五,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社会地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注册;职称;管理;思考

0引言

我国注册建筑师于1997年1月正式实行了执业签字制度,目前我国有一支8500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多名二级注册建筑师的执业队伍(至1999年6月统计数字)。这项制度从试点起步至今已有6年的时问了,初步建立了一套较高水准的教育、实践、考试和继续教育的标准,逐步规范了考试、注册、管理程序和手段。这项制度的建立,明确了注册建筑师的法律地位,使注册建筑师的名称和执业行为置于法律监督和保护之下;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做法相似,建立了教育评估、职业训练、资格考试、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一套人才评估体系,明确了注册建筑师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工程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实施了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促进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实行了市场准入控制,只有取得注册建筑师资格的人员才能执业,同时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支持下,建立了建筑学学士学位这~本科专业学位。制定了教育评估的标准和程序,英、美等国派观察员参加,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所院校建筑系专业通过了认定评估,为我国实施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提供了有效的建筑教育保证。但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的建立要有一个较长的完善过程,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入w1D对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必要。

1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透视

1.1注册与职称的矛盾

上下五千年,我国无“建筑师”这一称号,直到本世纪20—30年代,留学生回国后才真正有了我国的开业建筑师。1949年,全国仅有200名中国籍建筑师,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到99年约有12000多个设计单位,职工达80万人,直接从事建筑设计专业人员达60万人以上。建筑院校从60年代的8所增至现在的近80所,每年约有建筑学专业毕业生3000多人,但是,建筑师数量的增加还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师数量不足,建筑设计收费低,量大面广的建筑得不到精心设计,无统一的建筑师法,对建筑师无资格、权利、义务的认定,资格的认定,常常是职称评定,“以评为主“,参差不齐。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必须与国际接轨,注册建筑师考试,职业建筑师注册条例等应运而生。应该说,注册建筑师执业有了保障,建筑市场更为完善、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注册制度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还存在着矛盾,注册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都是对建筑师专业技术的评定,何为重要难于定论。注册制度是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产物,职称评定制度却是计划经济下的做法,二者难于“兼容”。在设计院里,一个高级工程师,如果考不上注册建筑师,就无法签字,反过来,一个建筑师注册了,能签字盖章,那高级职称就不很重要了.而在高等院校,考注册建筑师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建筑教育又如何承担起培养职业建筑师的重任,又如何跟建筑实践相结合。

1.2注册与管理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注册建筑师执行业务,应当加人建筑设计单位,由建筑设计单位统一接受委托并统一收费,囡设汁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建筑设计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第38条中规定注册证书和注册章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但责任既然在院里,注册章理所当然由院里使用。那么院里一些工程盖章不通过注册人员,责任不由注册人员承担,那注册又有什么作用呢。《实施细则》规定等级以上的工程图低,应注明设计单位资格和加盖公章,还须由主持该设汁的注册建筑师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注册章,方为有效。否则规划部门设计审查不予通过,建设单位不得报建,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可事实上,该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

注册章由单位统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注册人员的行为,好的方面限制了一些人在外干私活,限制了想跳槽的人,坏的方面剥夺了注册人员对单位项目管理和对工程负责的权利,这难与国际贯例接轨。

1.3责任和权利的矛盾

注册过的与未注册的人员应该在责任、权利、义务上等有本质的区别,注册人员在图纸上盖章,就意味着责任,出r事故要负责,这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注册建筑师管理条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条例》等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而目前在设计单位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甚至有的在注册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盖章发图,这样,注册章被无偿使用,也成了一种义务,毕竟一个单位只有几个注册人员,图纸都要盖章。

注册人员在注册的同时还要评职称,因为职称才是真正有效的,工资资金与职称挂钩,那么,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注册又有何实际意义。反之,对有些新成立的事务所,注册证书难得而又昂贵,为了达到审批人员要求,不惜高价买进注册资格证书.人可不来工作。一边是尽义务,一边是明码标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晨

2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思考

当前,我国正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地域,世界各国建筑师对中国的建筑市场虎视眈眈,我国许多开发商和业主也倾心于“老外”,承担很多合作项目的我国设计单位“配角”的地位也越来越表面化,这里我们既要承认实际存在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自身的不足。“攘外则先安内”。

1)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允许设计单位的多样化,大小均可,由注册建筑师、结构师、设备师当家,至于组织规模、形式、人员配备、专业设备置等,主管部门没有必要做很具体的规定,让设计单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节,政府部门把好进入市场的“准人关”和设计义务责任关。

2)对设计单位的改革,依具体情况而定,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位人员、技术力量等探索多种改革的路子,建立一些“名牌”设计院和事务所,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创作才能的人才作用,应允许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横向联合,学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可允许成为“个体”职业者,以他们的专长,承担或参加设计项目或提供咨询,而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研究,不必为“养活”事务所而操心。

3)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主要包括市场准人条件(进一步强化注册资格的管理和明确注册师的权利义务),按国际贯例明确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范围,特别是设计后期的质量监督和管理责任虚当在法规上进一步明确,否则我国的工程质量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4)改革单位资质与个人资质并行的管理体制,逐步由单位资质管理为主转到个人资质管理为主,并在实行执行制度的专业领域内淡化或取消专业职称,强调注册是建筑师执业的生命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8

一、考生查询第一阶段录取信息的时间及办法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阶段提前本科批次、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院校的录取工作于7月25日结束。考生可通过以下6种方式查询录取结果:

1.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jseea.cn),凭考生号和动态口令卡进行查询。

2.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查询。考生可关注微信:“江苏招生考试”(微信号:jszsksb),点击“录取查询”进行查询。

3.通过各市、县(市、区)招办查询。考生可到所属市、县(市、区)招办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

4.通过院校招生网站查询。考生可以登录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网站查询录取结果。

5.通过“江苏招考”app进行查询。

6.通过拨打电信声讯电话16887799查询。

二、第二阶段高职(专科)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资格线

1.高职(专科)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文理类:文科类228分,理科类248分。

体育类:文化211分,专业省统考成绩90分。

艺术类省统考:

美术类:文化175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60分;

音乐类(声乐):文化175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20分;

音乐类(器乐):文化175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20分;

编导类:文化228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90分。

艺术类专业校考:文化175分,专业校考成绩合格。

考生的文化分和相关专业考试成绩除达到上述要求外,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还须符合我省及拟报考院校的有关要求。

2.第二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线:

文理类:文科类218分,理科类238分。

体育类:文化201分,专业省统考成绩90分。

艺术类省统考:

美术类:文化170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60分;

音乐类(声乐):文化170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20分;

音乐类(器乐):文化170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20分;

编导类:文化218分,专业省统考成绩190分。

艺术类专业校考:文化170分,专业校考成绩合格。

凡第一阶段未被高校录取且符合上述相关科类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可填报文科类或理科类高职(专科)院校以及体育类或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

三、填报第二阶段高考志愿的时间、办法与要求

第二阶段志愿填报的时间为7月27日至28日(截止时间为7月28日17:00)。

考生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jseea.cn或gkzy.jseea.cn),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网上填报平行院校志愿(含艺术类传统志愿),并对自己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不需要现场签字确认志愿信息。

考生填报的志愿信息网上提交成功后,志愿方才有效。在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考生网上提交填报的志愿信息时,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将对考生志愿信息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果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考生填报该志愿或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必测和选测)等级不符合所填院校(专业)的要求,考生必须按警告的内容仔细检查所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并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如果出现绿色的提示信息,说明考生在报考该类院校(专业)时有相关要求。

考生填报志愿时,须仔细查阅拟填报高校的招生章程,知悉高校的录取规则,根据高校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各专业对考生的选测科目要求、收费标准等,结合本人的体检结论和家庭情况等,慎重填报。因考生本人未认真阅读相关高校招生章程、录取规则等而对录取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的有关要求

1.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统招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市、县(市、区)招办、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jseea.cn)、志愿填报网(gkzy.jseea.cn)和有关媒体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等信息。未被录取且符合相应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条件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附于《准考证》背面)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2.专业服从志愿

在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的每所院校志愿中,均设有“是否服从其它专业”志愿栏。考生若填报了服从其它专业志愿,则表示愿意无条件服从该院校本批次所有的专业。

五、关于部分院校招生计划的说明

1.关于定向培养士官计划

根据军动〔2018〕124号文件规定,2018年我省继续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校招收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部分外省院校在我省招收士官,学制3年,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前2.5学年的全部课程由高校负责,招收部队根据需要对接指导教学;后0.5学年为入伍实习期,由部队负责,实习完成后由高校办理毕业手续。经身体复检和政治复审符合入伍条件的定向培养士官对象,由兵役机关办理招收士官入伍手续。

对于体检、政审、面试合格且有志报考的考生,须在第二阶段填报志愿时,在“定向培养士官”栏填报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和专业志愿,报考定向培养士官院校的考生,不得兼报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定向培养士官的录取工作安排在文科类、理科类本科第二批院校录取结束后、高职(专科)院校录取前进行。

2.关于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我省今年继续安排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分段培养计划,该类计划录取的考生,在相关高职院校学习三年,考核合格者可转入分段培养本科院校学习两年,毕业后颁发分段培养院校本科文凭。

3.关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

经批准,2018年我省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适宜医学人才。凡户籍所在县(市、区)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结合自身情况,慎重选择填报相应院校志愿;考生户籍所在县(市、区)没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的,一律不得填报。如果填报,即使被投档,有关院校也将作退档处理,并且不能再补投到同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其他院校,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4.关于“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计划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省邮政公司下属有关单位定向培养计划,面向全省招生,考生录取后须签订协议,毕业后到定向培养地区就业。

5.关于空乘类专业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

考生报考省外院校须测试合格方可填报的空乘类专业时,不得将该校空乘类专业与非空乘类专业填报在同一院校志愿下;如拟同时填报该校空乘类专业和非空乘类专业,须分为两个院校志愿,分开填报。

6.关于“海外本科直通车”计划

我省部分高职(专科)院校与国外有关高校协作,举办“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考生录取后,根据教学计划,分国内、国外两个阶段学习,学完国内三年专科课程,成绩合格者取得专科文凭,同时完成相关外语和国外合作院校规定的部分课程的学习,以达到进入国外高校续读的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方可到国外协作学校就读本科课程并取得本科文凭。该项目国外学习期间费用按国外协作高校规定的标准缴纳,国内学习期间学费标准按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收取。

六、关于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计划

经批准,今年我省继续在省内部分高职(专科)院校的文科类、理科类专业中进行注册入学试点,并适当扩大试点院校范围,面向普高学生的注册入学试点院校数量共80所(公办58所,民办22所)。注册入学计划与统一录取计划的性质完全相同,其招收的考生除录取方式不同外,在校待遇、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及毕业文凭等均与统一录取的考生相同。

1.考生成绩要求

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未被统一录取批次录取、且取得全部七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普高学生,方可申请注册入学。在此基础上,院校根据其自身情况,对申请注册本校的考生提出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另外,对于体育类(不兼报文理类)、艺术类(不兼报文理类)的考生,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均可选择参加文科类、理科类专业的注册申请。

2.注册录取流程

注册入学均须通过省教育考试院设立的注册入学网上管理平台(gkzy.jseea.cn)进行。注册入学共分两轮进行,每轮均包含考生申请、院校审核、计算机匹配录取三个过程。

(1)考生申请。符合注册入学条件的考生,通过网络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注册入学管理平台,按“院校+专业”的方式,可同时申请注册6个“院校+专业”志愿。

(2)院校审核。院校依据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按照录取规则,对提交注册申请的考生进行审核。

(3)计算机匹配录取。省教育考试院通过计算机系统,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和院校确定的考生预录取顺序自动匹配录取1个院校及专业,注册即完成,考生不需要通过网络确认录取信息。

凡上一轮符合条件未注册成功的考生,均可继续参加下一轮申请;凡已成功注册的考生,不得再重新申请注册其他院校;未能成功注册的考生,一律不予办理录取备案手续。

经过考生申请、院校审核、计算机匹配录取后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可在下一轮继续接受考生申请,当院校录取考生数达到招生计划数时,即已完成招生计划。

3.时间安排

省教育考试院于7月26日起,开放注册入学管理平台,考生可随时登录平台查询注册入学试点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要求等相关信息。

第一轮:8月7日至9日

8月7日8:30-17:00,考生网上提交注册申请;

8月8日8:30-9日11:30,院校审核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

8月9日12:30-17:00,计算机匹配录取。

第二轮:8月10日至11日

8月10日8:30-17:00,考生网上提交注册申请;

8月11日8:30-11:30,院校审核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

8月11日12:30-17:00,计算机匹配录取。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9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

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需要改正,改掉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争取学好本学期的任务。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为: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统计、数学广角等。

三、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

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学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1-02

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得进去”和“讲得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自主、质疑、合作”是关键词。虽然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有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数学课堂不能实施“学讲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年级儿童识字少、理解能力差,看不懂课本,没办法自学;二是低年级儿童纪律性差,不能紧紧围绕学习问题讨论;三是低年级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讲不出来,更谈不上教别人。

上面这几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的确是低年级学讲课堂上的难题,那是不是低年级数学课堂就真的无法推行“学讲计划”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低年级的“学讲计划”:一,“学讲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灵活选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并非有些教师理解的每节课都是固定的学讲模式,都要用“自学法、合作法、质疑法”,都要让学生“讲出来、教别人”;二,“学讲方式”的实施原则之一就是学情原则,就是要遵循教育学的规律展开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较薄弱,那课堂上也就要有与其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相对应的“学讲方式”。三,“学讲方式”的主要目标是打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发展不同学生的潜能。难道低年级不需要这些吗?如果不从低年级推行“学讲方式”,那高年级的“学讲方式”不就成为“空中楼阁”了吗?基于以上的理解,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学讲方式”的理解。

一、关于低年级儿童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低年级儿童可以在家长、教师的协助下自学

很多人理解自学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其实,学生根据别人的引导,自主探索知识也是一种自学。笔者认为,后者更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动手操作能力差,有时需要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展开自学。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为例,上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两个自学作业:一是准备面值为1元及以下的人民币并自己认识它们;二是到商店去买一种价格在1元左右的物品并记下自己买东西的过程。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知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很显然,这两个小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孩子才能顺利完成。

(二)要确定适合低年级儿童自学的内容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的形象材料更感兴趣,脱离现实情境的数学知识很难引发他们的注意力。“图形与几何”部分中大多数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学,例如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等。而算理知识很强的“数与代数”部分就不适合学生自学,因为他们往往只关注计算结果,而不知其原因。当然,针对不同的情况还要通过学情研究来具体对待。比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就不适合先让学生自学,因为教材呈现的方法会影响教师的引导;但有了这一节课的加法知识作为铺垫,下一节课的《8、7加几的进位加法》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学。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很难自己抓住学习的重点,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是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比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5、4、3、2加几》一课时,教师可在导学单上设计以下问题:你从情境图上看懂了什么?怎样列式?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觉进行算法的优化。

(四)要关注不同层次儿童的自学能力

儿童的自学能力会有差异,教师一方面要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不能强求一致。因此,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自学任务,使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以《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为例,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他们自学课本上的内容;而对自学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布置家长与他们共同完成相关的测量。

二、关于低年级儿童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给孩子质疑的机会

低年级儿童的脑海里会有很多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并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讲解清楚,不能不了了之,否则他们就失去了提出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时,有比水果轻重的这样一类题:如一个菠萝和三个苹果一样重,让学生通过推理说出一个菠萝比一个苹果重。教学时,笔者发现小文同学看都不看这个情境图,直接就写下了对、错号。笔者问他:“你看了没有?”他回答道:“老师,我知道菠萝重,苹果轻。”他的话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原来很多孩子是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的,很显然这并不是这道题目所要训练的目的。于是,笔者把实际的物品改成了用几何图形来让低年级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推理、比较的方法。

(二)限制条件,提升儿童质疑的价值

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若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但是他们年龄小、见识面小,难免会提出一些无边际的问题,如果任他们“自由发挥”,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限制提问的条件,提升低年级学生提问和质疑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年级数学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出示相关的情境图,再提问:“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从而达到有针对性训练的目的。

三、关于低年级儿童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注意纪律的组织,让学生懂得小组合作也是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很多学生会趁机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有的讲话,有的做游戏,还有的开小差、走神。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好分工。首先要加强学习纪律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讨论的是数学知识,明确讨论的目的;其次要给每一个学生分配好任务,尽量不让他们有做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检查,了解合作的效果,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断提高合作的实效性。

(二)由简单的合作向复杂的合作慢慢过渡

由两人小组到三人小组、再到多人小组,由简单的告知到描述,再到讨论交流或分组操作,这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由简单的合作向复杂的合作慢慢过渡。一年级上学期,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同时使用同一组学具,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下学期就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讲题目、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逐渐尝试多人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