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质考察报告十篇地质考察报告十篇

地质考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5:57:19

地质考察报告篇1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安排,5月21-22日,副市长带领市质监局、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一行10人,到临沂市临沭、费县就创建优质生产基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参观了临沭县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常林等4家化肥、化工企业和费县安信、泰森、华新佳升3家木业企业,并与当地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质监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就创建优质产品基地有关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沭、费县两县创建优质产品基地的基本情况

(一)临沭县“创建全国优质化肥(复混、复合肥料)生产基地先进县”的基本情况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赣榆、东海两县交界,西、西南与河东区、郯城县相连,北与莒南县接壤,距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足10公里。辖12个乡镇,300个行政村;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3亿元。

临沭复合肥产业自上世纪90年展至今,打造了史丹利、金正大、迈金农、金沂蒙等20多家品牌复合肥生产企业,年生产复合肥达到800万吨,约占全国1/3强。在全县3.2亿元的财政收入中,有1.5亿元来自化肥、化工等企业。据介绍,目前,临沭县已有4家企业6个产品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4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这4家企业的产品占临沭肥料产量九成左右。近年来,该县坚持一手抓监管、提质量、创品牌,一手抓扶持、扩规模、增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肥料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企业数量由的56家整合到34家,年生产能力由的450万吨增加到的800万吨,全县肥料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由的35亿元、2.1亿元增加到的83.7亿元、6.2亿元,分别增长139.1%、195.2%。拥有现代化生产线76条,从业人员达2.1万人,逐步由初级产品生产者成长为复合肥产业的技术创新者、专利拥有者、品牌领先者和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者。获得“创建全国优质化肥(复混、复合肥料)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

(二)费县“创建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先进县”的基本情况

费县地处沂蒙山腹地,总面积189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565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实现生产总值168.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1亿元,

费县木业从1992年开始起步,经历了自我发展、政府推动、整治整合、质量提升4个阶段,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板材加工企业6931家(其中小旋皮厂6058家,各类人造板生产企业326家,配套企业547家)。年加工木材600万立方米,年产值136亿元,利税5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销售收入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60%。人造板外贸出口占全县出口额的40%以上,对财政贡献率达到22%。涌现出28个产值过亿元的木业加工专业村,11个专业木材市场。主要分布以探沂镇为中心,辐射到刘庄、新桥、马庄、汪沟、方城等东部乡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在该县板材业起步初期,由于起点低、准入门槛不高,板材加工方式多为家庭作坊,90%的企业老板以农民为主,产业发展不规范、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质量问题突出。7月12日,临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人造板质量专项整治暨创建全国优质板材生产基地”工作,确定了“规范整治、优化提升、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主要围绕“提升、整合、配套、关闭”做文章,三步推动,整治创优。经过近两年的整治,费县的人造板企业各方面有了很大提升。6月13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创建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先进县”。

二、两县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成功经验

综合两地情况,在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过程中,都走的是先整治、后规范的路子。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大宣传,强化措施,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创优意识。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对质量整治和创优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专项整治和创优活动。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对整治创优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宣传,对久拖不办、无证生产的企业公开曝光。通过宣传,提高了企业对整治创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专项整治和创优工作的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针对相关产业数量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缺乏有效的监督,市场秩序不规范的情况,两县由县政府牵头,抽调质监、经贸、工商、民营、林业、环保等部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及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了责任制,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整治目标责任书,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标准要求,限期整治,为成功创建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是以申办生产许可证为抓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检测检验和执行标准“三大技术体系”,规范企业生产和管理,杜绝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狠抓了生产许可证办理及产品合格率的提高,坚持以服务促办证,以联合执法保办证,以巡查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宣传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办理生产许可证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提高产品合格率是创优的重要保证。引导企业以争创名牌和免检产品为抓手,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快技术改造,全面加强质量体系控制,实现由数量到质量和品牌的跃升,鼓励更多企业争创国家、省名牌。

四是摸清企业底子,分类进行整治。对企业进行分类建档管理,对条件成熟的a类企业在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实施创名牌工程,积极引导他们争创名牌、免检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对条件稍差一点的b类企业,通过督促办证,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基本条件,按照国标组织生产;对部分积极性较高的c类企业,走与骨干企业配套的路子,由骨干企业为其提供技术、人员等支持,尽快完善生产条件,获得生存发展机会。对质量意识较差、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提升无望的d类企业,坚决予以停产关闭。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植骨干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形象

打造优质生产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是关键。在整治过程中,两县把骨干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为优化提升的重中之重。

如费县,以安信、森工、鸿宇、龙腾、华鑫等企业为重点,推动不具备办理生产许可证条件的中小企业与其标准化配套,在输入技术的同时,由骨干企业对其技术指导,实现企业低成本、快速度扩张。在整治过程中,已有18家企业与安信木业实现了配套、7家中小企业与龙腾木业实现了配套,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同时,对重点培植的骨干企业,积极引导争创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全县已有安信木业、森工木业、龙腾木业、华鑫木业等4家企业被评为市人造板生产基地示范企业,安信木业获得了全市首块人造板山东名牌。品牌效应提升了产业形象,带动了产业发展。

临沭县出台了《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意见》,把创品牌的过程变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的过程,以产品的高质量创造更多的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集聚,打造“品牌临沭”。目前,全县肥料企业累计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8个、省著名商标5个。山东临沭复合(混)肥产业集群荣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该县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实施名牌战略先进县”称号。

(三)强化部门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费县质监部门针对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情况,派出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对企业进行质量、标准、计量、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清楚了国家法律法规,掌握了质量管理要求,主动改进工艺,规范标识,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为更好的满足企业需求,质监部门还在板材企业最为集中的探沂镇成立了木业监管分局,高标准建立了板材检测中心,承担了原材料(甲醛胶、面粉等)进厂、成品板材出厂检验等工作。全方位的服务助推费县板材企业在短时间内管理水平、获证率、产品质量状况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临沭县强化了人员培训。先后两次聘请省质检院和省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对全县肥料行业200多名质量管理人员、化验员和标准化检查员进行培训,举办了三期厂长(经理)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目前,有23家复合肥生产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10家企业使用采标标志。建立了临沭县肥料行业管理和发展网站,举办了临沭县复混(合)肥行业发展研讨会、全国控释肥研究与运用高峰论坛、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论坛,承办了21世纪中国复混(合)肥质量管理与行业发展研讨会,通过专家报告、论坛交流、发展研讨,帮助企业家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为全县复合肥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三、当前我市创建优质轴承生产基地存在的问题

轴承产业作为我市八大特色产业之一,至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发展成为以烟店、潘庄、唐园三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全市及周边县区,市场发达、规模突出、配套齐全、业户众多的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现有加工生产企业1120家,轴承经销户1.2万余户,从业人员6万余人,形成了轴承钢、轴承钢管、轴承锻造、机加工、热处理、轴承组装等专业化分工明确、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链条,可生产0—9类和非标轴承等十一大类,5000多种型号的轴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烟店轴承市场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7亿元、利税11.4亿元。

从我市的轴承产业来看,和临沭、费县两县特别是费县创建优质产品基地前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加工单位数量大,规模小等,但要成功创建优质产品基地,面临的困难不少:

一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尽管目前我市轴承加工生产企业达到了千家以上,但没有一家真正的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从临沭、费县两县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情况看,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创建优质产品基地困难较大。

二是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自主品牌不多。目前我市轴承企业有注册商标42个,其中山东省著名商标2个。但许多企业满足于用其他企业品牌“借鸡生蛋”,一些企业虽然也创出了一些品牌,但知名度不高,没有做强做大,没有形成品牌,没有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三是企业间协作化程度还不够高。目前我市规模以上轴承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能力大而全现象,虽然个别企业开始走专业化生产路子,如只生产轴承内外环锻胚、车胚、内外套圈,有的只搞热处理加工,但总体协作程度还有待加强。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市轴承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宣传力度不够,“烟店轴承”质量较差的印象仍未彻底改变。

五是缺少资源整合提升和综合整治的总抓手。临沭、费县两县在复合肥和人造板优质基地的创建中,都把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作为总抓手,整治时因为标准统一,工作较为容易。但目前轴承未进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内,我市在下步的整合过程中,缺乏一个总的抓手,成为下步资源整合提升和综合整治最大的难题。

四、创建省优质轴承生产基地的几点建议

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对提升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知名度、号召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品牌发展的道路,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省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鲁政办发〔〕22号文),要求在全省大力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工作,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尽快把我市创建为全省轴承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一)强化领导,加大宣传和整合力度

成立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领导小组,出台创建规划,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责任。烟店、潘庄、唐园等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市政府要与相关单位、乡镇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对轴承质量整治和创优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专项整治和创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质监、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整体合力,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曝光典型案件,营造打击声势,落实打假责任,依法严惩假冒伪劣不法行为,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二)调查摸底,查清底数,分类管理

组织质监、经贸、中小企业、工商、科技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办事处,对全市轴承生产企业开展全面调查摸底。一是摸清轴承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如与国际、国内同行业的比较,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行业质量提升空间等。二是摸清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如执行标准情况、计量保证状况、认证状况等。三是摸清企业品牌建设情况:如自主品牌销售情况、商标注册情况、产品出口情况等。四是摸清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如技术改造、专利技术、自主创新、科技开发能力等。调查中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管基础信息建设,建档立库,实现一企一档,动态管理。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轴承产业比较突出、存有共性的问题。根据所属产品类别、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质量诚信度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实施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其技术、标准、管理、诚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植骨干企业,实施龙头带动

树形象、创品牌是振兴临清轴承产业,创建优质产品基地的必经之路。要出台有关政策,帮助、指导企业培育提高产品品牌和档次。对经济实力强、质量水平高、区域经济特色突出的骨干企业,进行结对帮扶,帮助、指导企业做好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同时,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名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3—5年内力争在本地企业中培树起3家以上固定资产过亿元的产业龙头。

(四)加强质量监督,构建全方位质量监管体系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对问题比较多的企业要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采取一曝(曝光严重不合格企业)、二查(依法查处、查清去向)、三找(找明原因、找到责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措施,提高生产企业的自律意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要大力推行先进管理方法。要深入宣传、推介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5s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理念,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进行iso9000、iso14000、iso18000、iso/ts16949等体系认证,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生态环保型企业发展。

对基础薄弱和无标生产的中小企业,质监等部门要积极提供标准化服务,引导企业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对标准体系完备、拥有技术开发能力及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通过与技术改造结合,把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利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完善规划,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一是加大引导力度,完善发展规划。高标准制定临清轴承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规划目标具有超前性、规划内容具有导向性,科学确立临清轴承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把高精尖产品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中低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二是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产业档次。进一步对烟店轴承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轴承物流园区和烟店轴承会展中心,打造全国一流的轴承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轴承交易基地,筹备中国(临清)轴承产业博览会,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提升轴承产业档次。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建立省级乃至部级研发中心,大力研发高、精、尖和性能优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轴承产品,下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加强与国内权威轴承科研机构和知名技术院校的合作,切实提高企业家和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认真做好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品检测工作,进一步提升临清轴承产品形象。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鼓励扶持政策,加大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对接力度,努力解决好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轴承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强化技术支撑,搞好服务

结合费县经验,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加快技术机构建设,提高轴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鼓励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进企入园,结合烟店轴承工业园区特点,与龙头企业联手设立专业化检测机构,切实解决企业检测难问题。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联建实验室,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我检测能力,实现检测资源共享,帮助企业解决检测难、慢、贵等实际问题。

地质考察报告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因此,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十分重要。

1报告审查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作者通过对大量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报告资料不全

缺少实验资料、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柱状图、岩芯照片等。

(2)工程概述不清或未叙述内容

包括: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等。

(3)岩土工程性质方面问题

①无地质地貌概况说明,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对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评价缺乏依据。

②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不吻合,未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等。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

③分层编号混乱,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不一致,无法参照对比。

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取样个数目不符合规范要求,甚至无取样;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无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或未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⑤地下水评价未说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等,或对水质分析结果判断出错。

(4)场地稳定性评价方面论述问题

①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②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③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

④未提及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未对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5)结论与建议问题

①未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作出评价。

②未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③选择持力层或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不合理,如“建游泳池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以2-5层及其下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而2-5层为砾砂,埋深达31.2-35.0米如何采用天然地基?建议基坑形式时,未说明周边环境状况及岩土技术参数,未提供渗透系数或进行抽水实验;无提供压缩摸量等变形参数;未评价降水措施及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或未提及地下水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建议采用桩基础时,未提供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等数据。

④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以及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如花岗岩的残积土和全、强风化具有遇水软化的不利影响。

⑤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以及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6)图表方面问题

①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出错:建筑平面轮廓不美观;钻孔类别、编号;未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等的地理方位未标明;比例尺漏标或太小(1∶1000以上);剖面线的布设不恰当。

②剖面图:剖面线和编号标错;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连错;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未标出;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不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不当。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数字未写明。

③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的上方,无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比例不对(一般应采用1∶100或1∶200)地基岩土分层不正确。

6.4主要附表、插表:无数理统计和建议值

2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勘察报告进行审查

(1)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是从五十年代参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其主要业务是为设计配套服务,提供设计需要的勘察资料。进人八十年代以来,作为工程勘察主专业之一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转化,从原来单一的勘察扩展到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五个方面,业务范围有了很大拓展。我国加人wto后与国际接轨,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

(2)国家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建设部定位今后勘察行业发展方向要发展咨询作用,向咨询公司方向发展,也体现了功能的转化。业务范围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治理(施工)、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每个勘察单位大都设有岩土工程公司,也都逐步具备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的能力。基坑支护、桩基施工、地基处理业务也由建筑施工单位逐步转移到工程勘察单位来进行。由于国家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勘察报告要满足勘察规范的要求,并涉及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内容,有时甚至涉及检测内容。当然,报告本身要经得起法律的考验,也不要承担不必要的责任,该说的要说,其他内容没必要说的就不多说,在勘察报告中提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论证和地基基础建议与岩土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就可以了。

(3)技术创新是对勘察单位的考验

工程勘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勘察行业业务的拓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将会是每一个勘察单位的追求,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勘察单位必须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技术,提供新的服务。可见,注册岩土工程师对一个单位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单位拥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数量将是单位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

(4)政府质量审查制度将对规范的掌握要求更高

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工程质量事故,国家加强了政府质量监管力度。政府管理勘察设计质量由管理设计质量的抽查检查转移到管项目的设计审查,由对设计文件的审查,转移到施工图审查制度。其中,施工图审查的重点是成果质量及强制性规范的执行情况。

3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工程师提出的主要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以勘察报告和图件的形式提交。一本勘察报告,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去读出报告编写者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学术思想和工作能力;更可以体验报告的校核人、技术把关的总工程师们的工作态度。甚至可以从一张普通的工程地质图去感悟制图者的专业境界。

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应如何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2)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4)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地质考察报告篇3

目前,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设计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作用,而进行地基施工主要依赖于岩土勘察结果。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虽然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以及地基设计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善与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这对工程的质量具有保障作用。

一、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概述

岩土勘察工程要将建筑项目的要求作为依据,分析、研究、评价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环境特征、地质和岩土等,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勘察工程进行编制。现场检验、室内试验、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测绘等是岩土勘察工程的主要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在满足勘察工程各阶段所需的报告成果文件的情况下,全面地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传送的上层结构荷载是由地基来支撑的。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地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其在建筑物整体荷载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质的破坏。一般情况下,地基的土质在受到压缩、膨胀收缩、湿陷、冻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此外,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基础底面单位面积压力应比地基的承载力小。

二、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准备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会影响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工作的开展。很多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项目出现延期的现象。资料收集不全面、未能精确分析勘察数据、未能全面地掌握岩土勘探工程的深度与范围等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勘察手段就是岩土勘察工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填写标准与规范,认真详实地对勘察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填写。如果不按照规范执行,会使勘察报告缺乏实质性和价值性,只是简单地对勘察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会导致地基设计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将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延误工程。

2.2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

勘察单位仍受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框架的影响,在岩土勘察报告中多以描述为主,勘察结论与建议较为笼统且不具针对性,多为理论研究,未能对建议给予重视。参数不仅不完整,而且存在矛盾,报告内容也存在不规范表达的情况。这使地基设计和施工人员无法将其采用,导致了勘察和设计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2.3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

只有规范地进行施工操作,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虽然在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中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这就是规范性不强的表现,极易在后期的地基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要返工返修,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失。经调查发现,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岩土勘察工作无法落实与展开;或者勘察人员并未进行全面勘察,只是勘察了重点地段,导致勘察结果的片面性,对地基设计的相关参数产生直接影响,为后期的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会拖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等。

2.4欠缺对环境条件的考虑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要建造一座质量可靠的建筑就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的地基。但是在现实的地基设计中,往往会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考虑,地基周边的环境同样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气候、山体滑坡、地震多发带等。所在,在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以防止其对建筑工程带来影响,延误工期。

三、优化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策略

3.1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检查

为防止发生准备工作不足而使工程延期的现象,应落实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的准备工作,并严格对其进行审查。对于勘察目的、技术,以及岩土工程的特性,准备工作中的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具有全面的了解,对施工场地、相邻场地的岩土信息和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收集、了解、整理了各类信息、资料后,制定出合理的岩土勘察方案,使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确保地基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3.2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

需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其参加各类相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使其勘察知识更为丰富,从而有效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只有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编写的勘察报告才会更具针对性,同时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令报告内容更为规范,提高定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3加强对勘察现场的监督

为避免发生不规范取样、试验、钻探等现象,应对勘察现场的监督进行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审查勘察报告,对报告中的勘察质量、工作量以及各个数据结论等一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自身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进行加强,使勘察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3.4综合应用勘察方法

对岩土进行勘察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勘察工作中,为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种勘察方法。例如,需要进行划分勘探点位的岩土分区界,应首先运用挖槽法;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同时勘探深度不大时,可使用挖井法;对地层土层的承载力或者其他指标进行查明时可选择方便快捷的触探方法。

3.5制定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地质环境的特点较为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可能会由于成因环境的不同而在物理力学性质与力学性质上存在差异。从地基土的承载力来看,有些地区会低一点,而有些地区又会高一点,制定规范时主要是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去考虑,其建议的指标对大部分地区是可行的,但对个别地区来说却过于保守。所以,要对地区性的研究进行加强,以制定出具有区域性的勘察与设计规程。

地质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岩土勘察;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样的也是加大了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力。那么如何保证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便成了建筑企业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过程是尤为重要的,它关系到后序工作质量的好坏,那便是对于岩土的勘察。

一、对于岩土勘察的基本介绍

1、对于岩土勘察的定义

岩土勘察便是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及测试,对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编制勘察报告,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和建议。

2、岩土勘察的分类及其应用

我们按照对勘察对象的不同大致分为了以下几种勘察:铁路建筑工程的勘察、港口码头建筑工程的勘察、大中小型桥梁建筑工程的勘察、公路建筑工程的勘察、工业建筑工程的勘察、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以及水利电力建筑工程的勘察,其中对于水利电力勘察指的是对于水电站以及水利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港口、桥梁、公路建设工程对于岩土的勘察要求有其专业特殊性,并且工程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这类工程的勘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及规程,这些勘察习惯被称之为工程地质勘察。而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对象是住宅、学校、医院以及工业厂房建设,以及边坡防护、堤坝建设等等。

3、岩土勘察的过程

岩土的勘察首先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的勘探,然后对场地的岩土体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所取岩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运用各种勘探手段对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及评价,最后把所取得的岩土样数据、地质情况说明及分析,对后序设计、施工的建议等内容归纳成勘察报告的形式提出。

二、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查的依据不充分

根据国家岩土勘察的相关规范,在进行建设场地岩土勘察时,不仅要对建设场地的周边资料进行充分收集、分析和整合,还要在勘察前做好对拟建工程建筑物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建设规模了解的充分准备工作。依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勘查方案,做好现场勘探工作。但是因为私人原因,对建设场地并没有进行实际性勘察,也让没有编入相应的实际性数据材料在报告当中,只是充数目来应付了事,以此导致了不与事实相符的虚假情况,从而使工程建设的后果不堪设想。

2、资料质量问题

在对工程整体设计和策划中,需要勘察工作及时对建设场地的环境以及建设场地周边的环境的情况作出分析,并搜集和整合出详细的资料,在资料的整合中,常常会出现数据上的问题。例如在岩土体的参数分析中,因为对异常值概念了解的不透彻,而与其他数据的处理方式相同并进行一统分析,导致了统计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误差值的偏大致使结论不与实际相符。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误差直接导致了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对施工中经费的影响,致使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经济效益随之降低。在岩土勘察中对参数概念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理解片面,对岩土参数取值不予重视,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勘察报告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

岩土勘察工程报告是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最终结果,它是建筑地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依据。勘察报告能否正确地反映出工程地质的条件、岩土工程的特点,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是否能够合理、措施恰当、可靠安全。对于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阶段,勘察报告反映出的内容与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相关规章、规范也对报告编写有所要求。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基础理论,主要由自然历史观指导其理论。其基础理论认为地质体工程特性由地质的成因与演化过程来决定,相应在研究方法方面即从研究地质体的局部特征,探究地质体生成时候的地质环境及地质体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作用,从而整体地认识、把握地质体的结构组成以及其发育的规律,并更进一步预测和探讨它于工程建筑物的作用下的具体表现与工程行为。

三、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1、整理编制资料要合理

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对资料的整理是需要被严谨对待的。因为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最后结果的重要性分析。所以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保证其可靠性及合理性,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工作相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并实现整个工作目标。编写报告时遇到意见不一则要谨慎对待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分析,最终报告所呈现的是统一意见。报告编制过后,编写人员以及校检人员要对报告反复进行检查,确保准确后进行提交。

2、勘探的方式和方法需要科学合理

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也是能够保证勘察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选择勘探的方法就是对于不同地质的场地进行不同方式的勘探,以便于勘察的顺利实施。比如说,对于存在淤泥、软土或无卵砾石土的场地中,就可以运用静力触探的方式,因为这个可以有效直观的反应出土质的力学情况。再比如说对于山洪冲积的地方勘察时就需要我们运用重型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如果是采用静探的方式,对于这种颗粒比较粗的土体,静探贯入的能力有限,无法取得土体的力学数据。因此,不同的地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对地质进行符合实际的勘察。

3、勘察方案的有效性

上述研究都没有全面地考虑勘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如岩土空间变异性、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量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土工参数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得这些量测资料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鉴于这些事实,却存在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以及参数转换模型的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勘察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结果是尽管设计时所采用的理论、公式和程序较为完美和准确,但其最终的结果仍可能是一堆欠缺合理性的数据而已。基于上述问题,我国有学者提出利用基于随机场理论和静力触探试验Cpt模拟岩土参数的固有空间变异性,建立了考虑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勘察范围方法。过程是首先利用随机场理论,建立一个量化土体空问固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基于新的勘察方案,提出了一个由原位测试数据转换到土工参数时的整体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此方法把勘察阶段至估计岩土参数过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跟空间变异性整合,务求获得最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及其不确定程度,利用大量的原位测试数据结合两个方法的应用,对土工参数作出具可靠的评估。

4、运用高科技,提高勘察的技术水平

创设岩土工程造价的管理协会,来负责制定关于管理岩土工程造价的规章制度,制定一致的岩土工程基础定额。充分考虑到施工的环境、深度、方法、工艺和地质情况等因素,不要笼统地套用“打桩工程”;在大直径地灌注桩孔时,必须考虑地层滚石、漂石、卵石的直径大小;岩石可钻性的岩层、嵌岩深度岩层是否有暗河和溶洞;施工孔径、动力来源、钻头类型、孔探、护壁形式、排污等情况,可借鉴勘察工程标准中的方法分类地层。

5、确定勘察的依据

在勘探之前,我们要保证建设场地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就是我们要制定好勘察的计划,对整个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拟定出一个勘察纲要。勘察纲要是对整个工作的详细计划,是实施勘察的指导性文件。同样的,在对于勘察报告的审核上也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把关,报告中绝对不能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内容,对于审核绝对不能够马虎,对现场勘探情况、地质资料的分析以及岩土参数的推算等等都要逐一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对报告的审核加以重视,才能够保证勘察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岩土勘察工程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勘探人员必须重新认识岩土工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执行,有效地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高质量的岩土勘探工程不仅需要真实地体现勘探场地的岩土性质、地下水、地层组成及不良的地质现象等等,更加关键的是要正确合理地分析评价岩土工程,提供可靠合理的岩土工程的参数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耀武,刘拥军.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2]苗会刚.浅析岩土勘探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地质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问题因素;地质勘查;工程工作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地质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但是在我国因为应用地质勘察技术和设计建筑工程基础的时间不长,因此在勘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害工程的建设。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地质勘察报告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地质勘察报告科学,那么就能够建设工程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

1、勘察建筑工程地质的意义和特点

一般可以将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这两种建筑的特性十分不同,但是也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地质勘查是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中最基础的部分,而且也占有很重要的低位。所以必须要详细的进行地质勘查,并且合理的选择地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区段的建设功能也存在差异。要想解决使用和经济上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物。

勘察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

在一个城市之中,通常都会建有公用设施、居住区、交通线路等数量很多的建筑。通常这些建筑都是浅基础建筑物,所以其对地面的影响一般也就只有十几米,而基础的砌置深度也不大于五米。一般静荷载是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所以,在进行这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时,要考察三个主要的特点:a.勘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的剖层面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等。b.在进行勘察时,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状况。c.在一般情况之下,在坑孔的勘探时要按照方格网和勘探线布置,而勘探的深度的限制是整个活动层。

在城市的规划中,场地的区分和选择占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选择出更适合的建筑场地,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来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要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前就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场地的选择和分区。在评价工程场地的分区和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质结构。

二、在勘察建筑工程地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地质勘察的市场环境比较差

现在,我国建筑行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这就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不仅仅给地质勘察单位带来了机会,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因为地质勘探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却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地质勘察市场中恶性竞争、市场无序、相互压价等现象的存在,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地质勘察单位要严格自律,坚持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地质勘察市场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

2.2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察,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涉及内容较广的具体工作内容。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熟悉与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基础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的时间较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

2.4基础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地质勘查报告

由于受到现有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理念与技术模式的限制和影响,设计人员普遍仅仅是把地质勘察报告作为简单的参考资料,在参阅中关心的只是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数据,而对于地质勘察报告中部分专业的技术参数与建议视而不见而地质勘察单位在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供服务时,勘察人员多是将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报告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对于其实用性与可行性的考虑则相对较少,往往导致设计人员在阅读与应用中出现技术障碍。由此可见,国内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难以全面发挥两者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三、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不健全

虽然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已经,并且在勘测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测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种规范的两套地质报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测设计阶段不一致,规程规范也有区别。规程规范的问题较多,甚至产生了一些混乱。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四、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地质考察报告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228-1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土质、岩体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各方面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作出分析和判断,得出有关相关的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1)收集资料,根据要求编写勘察纲要;(2)野外实地考察;(3)室内土工试验;(4)编制报告。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1资料收集不全,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勘察纲要指导性差。

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资料收集不全,比如区域地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资料收集不够,不清楚所建工程项目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这样编制的勘察纲要就不够合理科学,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严重影响勘察工作的质量。

1.2野外实地考察存在的问题

(1)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点(包括坑、槽探)记录不全(记录包括文字描述、素描、照片、影像等)。

(2)对不同钻探工艺适用地层条件、工程要求不熟悉,导致地层被打丢、取样质量不高、孔壁坍塌等。

(3)原位测试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4)工程钻探记录地层遗漏、钻探过程个别地层未采用。

(5)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钻探工作,要求钻探记录的内容不清楚。

(6)地下水的测量不合理。比如地层中如果既有潜水含水层,又有承压含水层时,如果不对水位进行分层测量,就会导致水位的测量结果很不准确。

1.3室内土工试验存在的问题

(1)土工试验委托不合理,对报告需要的参数不清楚,对不同参数的土样的质量、数量要求不明确。

(2)土工试验未按规范规定程序及节点流程作业,实验结果不合理。例如在实际中如果在高烈度的地区进行粉土的粘粒试验,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时,就容易出现把其判断为液化土。

1.4编制报告存在的问题

(1)利用资料不核实资料的来源和正确性;报告提供的个别数据没有依据。

(2)报告提供的数据不准确,尤其是变形(压缩)模量、桩基设计参数。

(3)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时,地质环境不一致;数值模拟结果与报告结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果不一致;报告前后叙述矛盾。

(4)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不舍弃离散性大的指标,导致统计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

(5)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没有认真分析,结果不切合实际,造成施工困难。

(6)剖面图不完整(不能完整反映单体建(构)筑物基础底面地层情况,不能保证每个建(构)筑物至少有一个剖面);剖面图水平及垂直比例不合适(以垂直:水平不大于3为宜)。

2产生原因

(1)工程负责人不熟悉作业程序和各工作节点主要问题,不熟悉贯标文件的规定,易产生错、漏等。

(2)对规范规定的钻探工艺,作业方法不理解;对各种钻探工艺的适用条件及钻探的目的不明确。

(3)原位测试要求、适用范围、操作标准、原理不清楚。

(4)对土工试验结果在报告中的应用不熟悉,不清楚不同的勘察项目需要做哪些指标,为什么要做。

(5)对利用资料不核实其正确性和来源。

(6)对各种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缺乏经验,对其正常情况下的取值范围不清楚。

(7)采用工程类比时,没有考虑工程地质环境(相同或相似)及时间效应。

(8)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离散性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土工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未剔除个别离散性大的异常子样、岩土分层不合理。

(9)地基处理方案未结合地层岩性、建(构)筑物特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尤其是粘性土的含水量、湿陷性、粘粒含量、砂土的密实度、成因、地下水位等因素综合考虑。

3对策

3.1企业加强培训,员工加强学习交流

一线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决定着勘察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对勘察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十分必要。勘察企业应定期组织业内的专家对相关的勘察人员特别是年轻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使勘察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技术得以提升,从而也会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勘察结果的质量。

员工应加强相关规范的学习,坚持常态化的业务学习制度,应清楚作业流程,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同时员工之间要加强技术交流,扩大知识的渗透度,实现加强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

3.2加强对钻机作业的监督,与钻探水平较高的分包公司进行合作

工程钻探由于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作业人员素质不高,这就要求工程负责人加强对钻机作业的管理监督,严格要求;另外,可以寻找钻探水平和质量均相对较高的钻探分包公司,采取优质优价的办法,解决钻探质量问题。

3.3土工试验须严格遵守规范

土工试验室应严格遵守操作节点流程和相关规范要求,克服不良习惯,切实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做到宁缺勿滥。

3.4及时沟通,集体讨论

勘察报告的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报告编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和检审人员沟通,对于重大的项目和复杂项目,专业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集体讨论决定。

4总结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同时结合所勘测地区的经验,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双泉.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硅谷.2013(05):161,168.

[2]刘毅.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2(23):84-85.

地质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常见问题;对策

1常见工程地质勘察的问题分析

1.1对地质工程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察,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1.2地勘部门地勘报告质量不高

地勘部门提出的地勘报告,质量不高,并不乏错误。现某些地勘报告其内容简化到不提供土工试验指标,不作评价,不作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建议性工程处理意见等。一些报告中该省略的不省略,不该省略却没有;不该附的图附上,需要的表格又没有;文字不多,却废话连篇。其做法是蒙哄不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去迎合部分设计人员只要提供地基承载力这一指标。

1.3地质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察部门用所谓的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其做法是一种误导,是不科学的。试想,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都不一样,究竟取用哪一压力定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压裂两侧土层又怎能替代或者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1.4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2加强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对策

2.1编制勘察纲要

在开展现场地质勘察工作前,必须编制勘察纲要。其目的是让工作人员事先对需要勘察的地区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该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分析该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该区域内地质水文条件的了解,确定勘察的主要手段及勘察布置。在纲要中还要详细阐述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项目概况,着重提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方法、仪器设备、勘察范围和技术要求。另外还要对参与勘察工作的人员、在勘察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勘察质量保证措施加以说明。

2.2选择合适的勘察测试方法

勘察主要有钻探、取样和试验三种方法,它们都拥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和资金。那么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可行的工程勘察方法呢?首先应当详细了解场地已有地质资料、沿线构造物情况、与工程建设设计人员充分交流、明确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开展勘察工作,特别是对未知区域的勘察,要分阶段的多次完成勘察工作。针对不同的材料与地质结构,采取的方法有:干钻取芯钻进、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

2.3构建工程勘察质量控制体系

工程勘察对于确保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只有保证了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地质勘察工作失误、失真,将会导致地基基础出现问题,一旦问题形成将会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保证和提高勘察的质量,要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总体质量。不断地引入新的勘察方法手段和仪器设备,加强勘察设计的质量控制。

2.4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在外作业时的勘察质量。项目负责人在外测量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测试点、物探点/线等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在完全保证每一个工点、每一个工段都按照方案保质保量的完成勘察工作,就可以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要坚决避免因资料或数据采集不足而影响资料整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二次进场,这样就会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严重浪费。

2.5做好勘察数据的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灵魂体现,报告的内容将直接成为项目施工建设的指导。文字报告是勘察成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勘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根据勘察的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结构,提出在建设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或隐患及解决建议或加固方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列出工程地质结构的性等的分布、储量和质量评价和开采条件、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附图、附表能够更直观地说明地质勘察出的问题,它能使人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结构。

2.6控制好工程地质勘察周期

勘察周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的重要因素必须满足计划要求。在制定勘察纲要时,应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勘察工作量和勘察方法、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等情况,对野外业工作、岩土试验和室内资料整理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人员和设备。树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勘察设计要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运用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进行技术方案比选,合理确定项目的功能水平,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设计阶段是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最关键的阶段,要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去看待成本,不仅要重视建设成本、维修成本、养护成本的控制,还要重视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控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评价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合理、灵活地运用设计指标,达到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好一项复杂的工程地质项目,需要项目负责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勘察好一个工程地质项目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勘察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因此,要对勘察工作有明确的定位,重视工程地质勘察,落实管理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拥有比较可靠的勘察成果。

参考文献:

地质考察报告篇8

关键词:教学评估;审核模式;方案设计;实施重点

我国首轮大规模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2008年结束,历时5年,对589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组织对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方案进行立项研究。2011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简称9号文)。9号文对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五种评估形式: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评估,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分类开展院校评估,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开展国际评估等。分类的院校评估是指:对2000年以来没有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院校评估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本文基于对审核评估方案的研究,对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点作一简要解析。

一、审核评估方案设计

正确理解审核评估方案需要厘清三个问题:什么是审核评估,为何选择审核评估和如何进行审核评估等。

1.什么是审核评估

审核源于财务审计(audit),1976年美国学者将其引入高等教育评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评估模式,被英国及其一些原殖民地国家用于院校评估。

对于审核评估,尚无确切定义。但借助几个相关概念,可以理解其内涵。例如,财务审计被认为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再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2005(等同

于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审核”的定义为: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其中“审核证据”是指: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审核准则是指: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由此可以引申出:审核主要是指对管理体系(如成本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等)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查活动和过程。一般来说,审核是经过授权和获得相应资格的审核员所从事的活动,是审核员收集客观证据、发现不合格,以促进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外部审核)理解为:由评估机构组织的,对参评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过程。所谓适宜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学校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应程度;所谓充分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的程度;所谓有效性是指:学校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完成体系所需的过程或者活动而达到所设定的教学质量目标的程度。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针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而非专业或专项评估。评估准则是学校自设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国家(行业)甚至国际标准、规定与要求等(后者称“外部参照点”)。审核评估不设指标体系,只设审核范围。这就犹如做健康检查,体检中心根据规定的体检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给出一个体检报告。每项检查是否合格,取决于体检目的。例如就血压而言,如果为宇航员体检,高压应≤120mmHg;如果为运动员体检,高压就可以放宽到≤130mmHg;如果为普通职员体检,高压可进一步放宽到≤140mmHg。也就是说,合格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在这里,体检项目就是审核范围,体检报告就是审核报告,评价标准就是审核准则。

2.为何选择审核评估

目前,国际上有影响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有三种:认证评估、分等评估和审核评估。认证评估的历史最长(约150年之久),美国的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均采用认证模式。认证评估设定一个“最低标准”,评估结论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也可以设有“暂缓通过”(或“待观察”)的“受限通过”结论。认证评估基本上起到一个“准入”的作用,通过认证评估后,就可以自由发展,故认证评估是高等教育的“守门员”。我国本轮评估中对新建院校的合格评估采用的是认证模式。

分等评估关注的不仅是“过不过”,还要看“好不好”,因而具有“比较”功能。法国、荷兰、德国和美国等曾采用过分等评估,但因效果不佳,后来大多改用审核评估。比较成功的是印度以及我国的首轮评估。分等评估的最大问题是“分类”和“定量化”问题。分类越细越“公平”,量化越精越“客观”。然而,这样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工作量,更主要的是过于具体,干涉了学校办学自,限制了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发展。

审核评估的特征是“四不”:不设统一标准、不做评估结论、不对学校分类、不做横向比较。审核评估依据是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与标准,实际上是一校一标准。审核评估不做总体性的结论(例如:合格、不合格,以及优、良、差等),而是给出写实性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审核评估没有必要对学校进行分类,由于一校一标准,因而一校一类别。审核评估是用自己的标准评自己,与其他学校没有可比性,因而不能做横向比较。审核不设指标体系,只需规定一个评估范围。评估时,就审核范围中的每一项关注“4个如何”:如何说的(目标),如何做的(做法),效果如何(效果),如何改进(改进)。也就是说,针对每一项内容要考察4个问题:学校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学校是如何达到目标和标准的?用什么来证明学校已经达到了目标的标准?学校在哪方面和如何进行改进?审核评估真正将质量保障的主体交给了学校。

从国(境)外审核评估实践和成功经验可见,审核评估评的是学校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基于两种判断:其一,如果学校内部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则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能得到保障;其二,如果学校没有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教育资源,也难长期保障教学质量。审核评估相比其他两种评估模式更加尊重学校的办学自,更加突出评估机构与参评学校间的平等互动,更加重视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更加关注从源头上提高教育质量。

每种评估模式都有其内在特质及驱动倾向。认证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关注的是“差者”(或“差项”)。也就是说,是用“差者”(或“差项”)与规定标准比较,因此其基本取向是向下的。这种模式能驱使“差者”(或“差项”)达标。分等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关注的是“优者”(或“优项”),基本取向是向上的,它能驱使争优。审核模式判断的是“是不是”:即该说的“是不是”说了(目标),说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无效的“是不是”改了(改进);关注的是学校自身,不能做高校间的比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它能驱使学校自律。

审核评估是我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最科学、最适宜的选择。分等模式具有“选优”特质和“指标”样板,当我国高等教育尚未发展到一定成熟程度,尤其当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量”为主要依据的今天,如果选用分等评估必然会驱使高校奔向“高、大、全”,走向同质化。认证模式具有“保底”特质和“无限”发展空间,尽管说认证模式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异样的活力和多样化,但这是基于美国的行政模式、分权文化、大学自制、学术自由等独特环境,而这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审核模式具有“校正”特质和“自我”样板,由于它下不“保底”上不“封顶”,要求学校具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即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我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规定新建院校采用认证模式进行合格评估,通过上轮评估的院校或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院校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将认证和审核两种模式相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先“保底”后“自我约束发展”模式。显然,这是适合我国国情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此外,评估模式的适宜性,还取决于它与评估目的的契合度。本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前已述及,审核评估主要指向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来保障和提高质量。显然,审核模式与本轮评估的目的是非常契合的。

3.如何进行审核评估

做好本轮审核评估涉及六个方面:指导思想及原则、评估对象及条件、评估范围及重点、评估组织与管理、评估程序与任务、评估纪律与监督。前三方面关系到评估方案的设计,后三方面关系到评估方案的实施。

(1)指导思想及原则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一个坚持为:坚持首轮评估的20字方针,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点建设;二个突出为: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三个强化为: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审核评估坚持目标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等五项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强调目标导向,注重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主体性原则强调学校是质量的责任主体,注重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多样性原则强调学校办学自,注重办学多样性和特色发展;发展性原则强调持续改进与提高,注重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事实的判断,注重证据(定性的和定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2)评估对象及条件

审核评估对象主要是参加过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589所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对参加审核评估的学校设立了两个门槛:一是办学条件应达到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规定的合格标准;二是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10]567号文规定的相应标准。

(3)评估范围及重点

审核评估范围包括“6+1”个项目,24个要素和63个要点。6个审核项目包括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还允许学校自设1个特色项目。每个审核项目都包括了若干个审核要素,每个审核要素都包括了若干个审核要点,从而形成了“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级结构的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评估重点是培养目标的适恰性和达成度,具体体现为“四个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4)评估组织与管理

审核评估的组织与管理遵循“分级管理、管评办分离”的原则。教育部负责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评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所属院校的评估,由教育部统筹协调。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评估由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实施,地方所属院校的评估由各地具备条件的评估机构负责实施。

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通用方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通用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但需征得教育部的同意。

教育部评估中心统一进行审核评估专家库的组建和专家培训,省级审核评估专家组中外省专家一般不少于1/3。

(5)评估程序与任务

审核评估主要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和评估结果的审议与。

学校自评也叫内部审核。学校应根据审核评估方案,认真组织和实施学校自评,并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审核评估专家在认真审阅学校《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由评估机构根据学校填报的数据形成并提供)基础上,通过进校考察形成《审核评估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教育部评估中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年度就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总结报告进行审议后,正式参评学校的审核评估结论。

(6)评估纪律与监督

实行“阳光评估”和信息公布制度,将相关文件与信息如《学校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审核评估报告》等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坚持评估“十不准”,营造风清气正的评估氛围。这“十不准”为:在评估机构正式公布进校评估专家组名单后,学校不得拜访专家组成员,不得邀请专家组成员到学校访问、讲学、作辅导评估工作的报告。学校应按规定要求从简接待评估专家组,校领导不迎送专家;不安排各种形式的宴请;不安排上级领导接见;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闭幕式);不组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不送礼物;不超规格安排食宿;不变相安排专家旅游等。

审核评估工作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教育部委托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审核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学校申诉并仲裁。

二、审核评估方案实施重点

审核评估有四个重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校自我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和评估报告撰写。把握好这四个重点,是审核评估方案实施的关键。

1.关于质量管理体系

前已述及,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并能持续改进与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整有效。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审核评估的基础。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概念与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过程和因素实行有效监控,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应该指出,首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职责不明确;未能覆盖质量全过程和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重监督、轻控制、缺改进,没有形成闭合循环等。鉴此,学校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有赖于组织机构。结构合理、高效运作的组织机构:从纵向讲,要有利于统一指挥和分级管理;从横向上讲,要有利于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从部门自身讲,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较高办事效率。质量职责是指每一部门以及部门内每一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工作及责任),应特别重视纵向和横向各部门(岗位)之间“接口”的衔接与协调,保证部门(岗位)之间不遗漏、不扯皮、不推诿、不含混。学校应有健全高效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组织机构的管理权限、质量职责以及相互关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落实、职责到位、顺畅高效。

全过程管理与全员参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重视全面质量管理(tQm)方法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它特别强调“三全”,即:内容与方法上的全面性,不仅要着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要对影响质量的所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全员参与,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并对质量各负其责。学校应规定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过程,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管理不仅仅管理人员有责任,广大教师和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应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循环闭合与持续改进。学校应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pDCa”循环(戴明环),使质量管理形成一个闭合循环。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再检查”的运行机制,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应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行。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从而达到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的目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核心是:质量管理的标准、结构和流程。质量管理标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影响质量的主要方面和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质量要求。质量管理结构是使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组织构架,它确定了落实质量管理标准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及其各自的质量职责,包括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执行机构及其管理职责、监督系统及其主要监督内容等。质量管理流程是使质量管理工作得以持续、闭合、循环运转的关键,它是针对质量管理标准所提出的影响质量的要素,使其达到质量要求而形成的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链,反映了影响质量的主要方面和控制方法,并将质量控制点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2.关于学校自评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而学校是质量的主体,因而从本质上讲,这种评估是有内动力的。由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叫外部审核(也叫第三方审核),学校自我评估叫内部审核(也叫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是外部审核的基础。外部审核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内部审核是否扎实有效。内部审核能否扎实有效地进行,主要取决于学校参加外部审核的推动力,即:是为完成一项评估任务,还是将其作为一次以外因推动内因,从而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如果是后者,则内部审核应该是外部审核的延伸与基础,而不是一种应对外部评估的过场,更不应视为是为撰写《自评报告》搜集材料的过程。

严格意义讲,内部审核的目的应体现以如下几方面:依据学校的质量管理标准来评价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验证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在外部审核之前纠正不足。

内部审核强调正规性、系统性和独立性。所谓正规性是指:审核是按照正式要求进行;审核是由正式专家进行;审核是按正式程序进行;审核是按正式证据进行判断;审核必须有正式报告。所谓系统性是指:是对学校质量管理标准所有适用要求的审核;是对学校质量管理结构中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核过程是系统的过程。所谓独立性是指,审核专家必须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

内部审核的基本程序包括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和审核跟踪等。审核准备包括成立审核专家组和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等。审核专家组应由一名组长和若干组员组成,选派专家组组长应考虑其业务范围、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等,选派专家组成员应考虑其业务范围、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等。审核实施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审核的范围,确定审核的重点,确定审核的策略,确定审核组成员的分工和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等。审核策略包括审核方法和审核路线,审核方法包括按部门审核(考虑涉及的活动和要求)和按要求审核(考虑涉及的部门)等,审核路线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随机审核等。每位审核专家要编写自己的审核计划,要明确去哪里、何时去、找何人、查(问)什么和如何查(问)等。

在审核实施中,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包括要把握好审核计划与进度、协调气氛、保证客观和审定结果等。审核专家要掌握审核技术,包括询问适当的问题、验证对问题的回答和观察实际发生的事情等。寻找客观证据是现场审核的主要任务。按GB/t6385(等同于iSo8402)中的定义,客观证据是指建立在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所获事实的基础上,证明是真实的信息。审核评估中的客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情绪和偏见左右的、可以阐述和记录的、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可以验证的以及与质量有关的等。

为将内部审核引向深入,应根据审核范围的每一个项目、要素及要点,设置引导性问题。行为性引导性问题如: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为何要做它(或不做这些会怎么样)?我们为何这样做(或不这么做会怎么样)?我们这样做有效吗?我们怎么证明有效?我们这样做有问题吗?我们为何会产生问题?我们如何避免或消除?等等;状态性引导性问题如:我们目前是什么?我们为何要这样(或不是这样会怎么样)?我们为何会这样(或不会这样会怎么样)?我们这样好吗?我们怎么证明这样好?我们这样有问题吗?我们为何会产生问题?我们如何避免或消除?等等。

内部审核目的的重点在于发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查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加以消除,以避免不合格的不发生或不再发生,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不断改进。根据iSo9000:2005的定义,不合格是指未满足要求,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是由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对(潜在)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审核专家可协助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建议。审核跟踪就是针对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跟踪进行检查: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已实施,实施后的效果如何,采取纠正措施以来是否还有类似的不合格项发生等。

自评报告是对内部审核工作及其结果的客观反映,一定要在扎实的内部审核基础上撰写完成。它是学校内部审核结果的总结与提炼,而不是学校各部门上报材料的汇总。自评报告要针对每个审核项目的每一个要素,说明学校在该项工作上所确立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与手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策略等。自评报告要有翔实数据和事实支撑,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应准确、具体、深入。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夸大成绩,不弄虚作假。

3.关于专家进校考察

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是审核评估(外部审核)的最重要的环节,是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与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撰写《审核评估报告》的主要信息来源。专家进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学校在自评报告中所阐述的办学目标、学校教学状态描述、围绕各审核主题和审核重点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等是否充分、客观;通过第一手的考察取证、面对面的沟通以及亲身体验,获得更多有关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际状况的信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适合性与可信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专家进校考察的工作流程包括:专家进校预备会、与学校见面会、现场考察、专家组工作交流和专家评估意见反馈会等。考察时间为4天,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四。专家组成员一般应在正式考察前一天下午抵达参评学校,当天晚上召开专家进校考察预备会,会议内容一般包括:专家组组长介绍基本情况,提出工作要求;专家组成员交流对学校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审阅意见,主要存在的问题,拟考察的重点等:讨论专家组考察计划,讨论组长提出的分工,讨论专家组成员的考察计划;确定考察第一天各位专家的工作内容等。进校考察第一天上午,召开专家组与学校见面会,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介绍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整体考察工作安排等,学校方面可以就自评报告未反映的或未反映清楚的情况作简要补充说明。进校考察第一天至第三天,各位专家按照各自的考察计划,针对自己所承担的主题和重点,自主选择考察的方式,逐项开展考察工作。由专家组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集体考察。专家组可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专家组内部会,沟通、交流评估考察中的信息,研究考察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考察计划。专家组内部会一般安排安排在晚上。进校考察第四天下午,召开专家个人意见反馈会,主要交流专家个人认为学校应该改进的问题以及建议,时间控制在3小时之内。

专家进校考察方式包括访谈、听课、座谈、查阅材料、实地考察等。访谈主要目的是印证专家的判断和疑问,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应事先做好资料、情况、问题等准备,精心挑选访谈对象,应包括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等不同人群。访谈过程中坚持平等对话,防止高高在上的审问式姿态,对需了解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讨论。专家听课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精品课等;不同类型教师,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有选择地进行。着重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等。应根据需要召开学生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专业负责人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校友座谈会、用人单位座谈会等。专家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应确定座谈的主题,预设要达到的目的,并在座谈中引导大家围绕主题交流讨论。查阅材料包括抽查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以及学校提供的评估支撑材料等。对学生试卷的抽查主要看教师的命题质量、卷面质量和教师的评阅质量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考察主要看共性的优点和不足。包括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验、总结、结论,以及论文或设计的质量监控措施是否符合学校要求,执行是否严格,是否存在突出问题等。教学设施的考察重点是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语音室、图书馆、体育场、校园网等,还可以考察学校的食堂、宿舍等服务设施。

4.关于评估报告撰写

审核评估报告是对审核评估结果的客观反映。它的撰写对审核评估至关重要,审核评估的价值及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核评估报告反映出来的。

审核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概述、总体评价和结果描述。概述主要包括学校概况和评估概况。学校概况一般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院系设置、学科门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以及国际交流等情况。评估概况一般简要说明专家组校外审阅学校自评报告情况和进校考察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总体评价包括三部分:值得赞扬的方面、建议改进的方面和必须整改的方面。值得赞扬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可供其他高校学习与借鉴;建议改进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轻微不合格),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否则会影响进行质量;必须整改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严重不合格),需要立即整改消除缺陷,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结果描述部分要围绕6个审核项目的24个审核要素,分别用详实的事实逐一描述:学校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合理?学校是如何做的,是否正确?学校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如何证明?学校的目标与做法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学校还应如何改进?等等。

评估报告要针对性要强,分析要透彻。尤其是对于问题的提出要有足够的证据,以便于学校整改。评估报告既要简洁,又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事实,以便于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能够阅读理解。

地质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

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岩土的参数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同时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简单介绍

2.1岩土工程勘察的定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编制文件的勘察活动,主要就是根据所要建设的工程的要求来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它的地质、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特征。

2.2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

按照所需要勘察对象的不同将勘察分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的就是水电站和水工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等工程勘察更具重要性,且需要很高的投资造价,所以国家都对这些工程勘察分别制定的各自的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等,且这些工程勘察被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所以说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应用在建造医院、学校的校舍、住宅、工业厂房的地基、基坑、边坡、堤坝等工程的处理,这些工程都会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岩土参数问题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集中在风化岩、残积土以及粗颗粒土等对于获取原状岩土样以及进行试验较为困难的岩土层,使得这些岩土层的变形指标以及承载力等设计参数无法精准确定,而是以平均值作为参考性状数据,或是忽略试验得出的状态强度及岩土性状等与原位测试结果不相符的状况,使得报告统计时相关参数与本数出现偏差,且对相关联的近似概念不作区分,使参数混淆杂乱,勘察报告中的数据不够科学、系统。

3.2勘察依据问题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必须在明确的工程设计意图的指导下,充分收集对工程施工产生较大影响的各方面资料,诸如勘察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的结构性状以及建筑规模等特点,地基荷载、允许变形以及埋置深度等相关资料,但许多工程勘察的前期资料都不够完善,例如界面划分、地质形态等不够清楚明确,使得勘察成果质量不高,从而提供给工程结构设计的数据资料的实用性不强等,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

3.3勘察报告问题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资料数据有失精准,也就直接造成勘察报告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不高,使勘察报告不能为工程结构设计有效利用,甚至还会导致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与整体质量。并且,除勘察成果的原因外,若在勘察报告中,只是对基础设计参数进行阐述而对地基评价不够合理实际,针对性不够强,会使得勘察成果不能有效利用,而岩土工程勘察的功效也就大大折损。另外,还有勘察报告的质量问题,很多勘察报告只注重对基础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却忽视了报告中的图件质量,使得报告中的图件并不能满足报告编制标准,也大大降低了勘察报告的指导意义。

3.4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问题

技术工艺实施的最重要还是人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是直接关系着勘察技术功效的发挥以及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施中,由于很多相关人员存在缺乏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对技术发展与应用认识不够以及缺乏对勘察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利用的能力等问题,进而造成对勘察过程的真伪无从辨别、对勘察资料的重点把握不住以致利用率不高以及面对复杂工程或重大项目时无从下手的局面,致使勘察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勘察资料有失精准以及对勘察技术的应用不够规范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进而给工程结构设计与具体施工带来很多利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经济安全。

3.5原位测试试验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是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人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孔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放置于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而不够详实,进而造成对碎石土评价的困难。

4.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4.1提高岩土参数的准确性

对于原状岩土样获取以及进行试验较困难的岩土层的相关参数,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并综合多学科、多技术应用领域的相关的理论技术等,对诸如承载力或变形指标等参数精准确定,对原位测试结果不相一致的试验结果,应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并分析,确保试验结果数据精准以及统计报告时参数的准确性,并注意对关联度较高或相近的概念做区分,谨防参数统计时出现杂乱混淆的状况。

4.2明确勘察意图,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

首先在工程勘察之前,应对勘察目的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做好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工作,充分把握勘察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性状结构、规模、地基承载力要求、变形模量以及抗剪力强度等所有相关的材料都搜集完全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与归纳总结,认清勘察工作的重点,让勘察资料数据与结论明确清晰,综合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

4.3强化勘察报告的实用性

首先,要强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用性,就要综合提高勘察报告资料的准确性,除勘察资料数据本身的原因外,应加强地基评价的合理性,在基础设计参数的有效归纳与总结之后,还应基于合理准确的数据资料,对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地基变形模量以及固结压缩曲线等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提高勘察报告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勘察报告应满足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应按报告编制标准有效提高报告中图件的实用性,对工程相关的地形地物、道路建筑物等参照物要在平面图中标明,使勘察点与拟建筑物的位置一目了然。

4.4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与综合能力

重视对勘察技术规程规范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尤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注重理论与经验的紧密联系,让工作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相联系,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明确技术发展与应用,并自行合理地辨别勘察数据的真伪,通过其他相关技术方面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合理而有序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有效提高勘察成果质量、保障勘察资料数据准确可靠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的成果质量对工程建设质量有深远影响,要想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严格要求,为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实现工程施工的安全高效、经济可靠。

参考文献:

[1]黄汉芳.浅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思考[J].广东建材,2012

[2]童玲.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地质考察报告篇10

关键词:常见问题;勘察;解决措施

1常见问题分析

1.1现场钻探中常见问题

加人wto后,工程地质勘察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技术与劳务逐渐分离,勘察单位的勘探设备越配越少,且原有的钻机在经济责任制名义下都转为个体钻机。勘察合同签订后就到社会上联系个体钻机,即使有的单位自有一些钻机,由于工期过短,要在短期内完成外业工作也必须联系个体钻机参与抢工期。社会上的个体钻机越来越多,但对个体钻机的管理几乎是空白,最多只是到工地后临时签个安全责任状和技术交底而已,有的甚至都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就大规模开工。个体钻机的钻探劳务费(钻探、取土样、标贯等综合单价)很低,而钻机工人工资近年不断提高,且钻探设备、耗材等不断涨价,钻探成本不断提高。个体钻机业者要挣钱就无法按规范要求进行钻探,必须违规才能盈利。现场常见的违规行为有超管钻进、不取岩芯或少取芯、开水扫孔钻进、不做标贯或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标贯;取土样不规范或采用人工包芯样;甚至编造钻孔资料等。

1.2土工实验中常见问题

规范要求采样密度大,一个工地往往要取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土样,除个别工程外,大多工程工期较短,有的工程甚至要求外业结束后3一5天出勘察报告,扣除报告编写、审核、修改的时间,留给土工实验的时间只有1一2天,而不管有多少土样、不管实验仪器有多少,因此除个别实验室外,大多实验室无法100%满足工期要求,加上目前实验室大多实行经济责任制,满足客户的工期要求是其生存的前提,迫使实验室对一些占设备、费工时的项目(如剪切、固快、压缩、三轴等)不按规范步骤做,或只做部分就编出实验报告。

1.3现场技术管理中常见问题

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很多时候勘察项目多,工期紧,后续服务多,人员紧张,一个项目往往只配一名技术人员,有的项目勘察技术人员配备与工地上多台钻机不相对应,在个体钻机要违规钻探才能盈利的情况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给个体钻机违规的机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时,他能做的就是现场收取钻探野外记录表,回室内后根据记录表上工人所作的分层进行地层描述,并抄录报表上的标贯记录及取土记录等,经常见到同一个工地的多个钻孔地层描述一致。

1.4勘察报告编写中常见问题

由于勘察增长过快,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不足,勘察单位不同程度的启用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进行现场管理及报告编写,受工程经验限制,他(她)们有的不能准确的把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有的不能就拟建物特征紧密结合岩土体特征提出最合适的地基基础方案,尤其是地基处理方案、边坡治理方案及基坑支护方案等。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对岩土设计参数不能有个正确的认识,经常直接取数理统计值作为设计参数,而不能对统计值的失真部分进行分析和修正,因此他们编写的报告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2解决措施分析

2.1加强行政管理

2.1.1加大政策宣贯力度

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尤其是新规范、新技术的宣贯以及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促进勘察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要求各勘察单位按现行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勘察,遵守国家强制性条文,保质保量完成业主委托的任务;要求各勘察单位按国家的取费标准取费,不得扰乱勘察市场。

2.1.2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可能导致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岩芯编录不及时,取样测试质量低劣。要提高勘察质量,必须加强技术管理:要求勘察技术人员持证上岗,上岗证分项目负责和技术员两大类,项目负责应该具备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或经验丰富、取得显著技术成绩的本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资格;技术员应该具有一定工程经验且经培训考核合格。项目负责主持项目勘察,编写勘察纲要、勘察报告,参加施工验槽及工程专题会议;技术员负责执行勘察纲要技术要求,进行现场编录等。每个项目合同备案时,勘察单位应提供相应的项目负责和与钻机数量匹配的技术员资料同步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随机抽查,确保技术管理到位。

2.1.3加强钻机管理

钻探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地质分层的准确与否,原位测试、取土样的规范与否决定了岩土参数的准确与否,加强钻机(尤其是个体钻机)管理,强调质量与责任挂钩。要求钻机按规范钻探、取土并进行原位测试,对钻探报表的真实性负全责。每个项目合同备案时,勘察单位应提供相应的进场钻机、机长、报表记录员资料同步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随机抽查,确保钻探质量。

2.1.4鼓励先进,批评落后

勘察最终产品是勘察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专家对勘察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每次检查应进行评分,对质量较好的给予表彰,对质量低劣的给予批评,并记录在案。质量检查应是随机的抽查,既检查勘察报告,也检查勘察质量管理程序的实施和实验室是否符合标准。勘察资料包括野外钻探记录、测量记录、野外地质记录、实验记录、合同、纲要、计算书等。

2.2加强协会监管

2.2.1加大宣传力度

勘察属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勘察报告可为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提供合理化建议,能较好的指导基础施工。优秀的勘察可以确定出最优基础方案和最优基础尺寸,取得最优的效果;低劣的勘察,尤其是不实的勘察常常导致基础方案不当,基础尺寸过大,甚至施工过程的无休止变更,给工程造成很大的浪费,导致投资增加,工期延长。协会应大力宣传勘察的重要性,让各级主管领导重视工程建设前要先进行细致认真的勘察。

2.2.2加强单价管理

随着改制的深人,勘察单位都实行了自负盈亏,从业盈利是生存的前提,适当的利润率应给予保证,最低限度也不得低于成本价,否则质量管理无从谈起。成本价的确定可由当地勘察协会邀请勘察专家与定额专家共同测定,成本价测定时应分别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勘察要求、《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的勘察要求进行测定。成本价测定后,勘察协会应加强对勘察单价的监管,限定勘察单价不得低于成本价,一旦发现,勘察协会可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勘察工程进行实地监察,发现不按规范进行勘察的给予通报并处罚;此外,由于同一地区的勘察成本相近,不同单位的勘察成本价相当,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的投标方案时,对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书,应给予废标。

2.2.3加强工期管理

勘察各工序都有个时间要求,最合理的短工期是工序的合理搭配:纲要、测量、外业钻探、岩土测试、报告编写、审核、复制等的科学安排,任何不顾工序要求盲目提出的短工期都只能导致人为缩短合理工序的时间,最终结果是损害工程质量。工期的监管应与勘察单价的监管同步进行,由勘察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勘察工期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工期,一旦发现不合理短工期的合同,可要求勘察单位进行解释,并针对各工序进行适时监察,发现因压缩工期导致质量低劣的报告给予通报并处罚。

2.3加强勘察报告审查

勘察报告审查已实行了一段时间,它较好的促进了勘察报告质量的提高,由于报告送审时各项资料齐全,审查时能发现有关质量管理文件、文字报告、计算书、图纸图表和原始资料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还能发现弄虚作假问题。加强勘察报告审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2.4实行勘察监理

对勘察工作实行监理是完善勘察管理重要的一环,监理内容包括:钻机按规程进行钻探、取样、测试;技术人员到位,现场适时编录;试验室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测试等。由于监理的内容较为专业,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岩土工程专业的工程师以上职称,且敬业、能吃苦耐劳。由于勘察费一般较少,相应监理费也不多,加上专业性较强,监理单位一般不愿承接该业务,可由有实力的勘察单位组建勘察监理公司进行勘察监理。

2.5实行注册制

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订立已有一段时间,由那些经验丰富,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任项目负责,能较好进行工期安排,较好的抓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并能针对地基土特征适时调整钻孔深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经过充分的分析比较后提出合理的基础型式和准确的岩土设计参数,能适时与设计人员交流,最终参与基础验槽,在现场确定基础施工中遇到的意外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