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职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3:34:23

护士长职责篇1

任职资质:

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有n3级及以上护士资质,从事5年以上病区护士长工作。

2.临床专科护理业务知识扎实,专科及基础护理技术熟练,有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3.掌握护理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护理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工作职责:

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所分管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在职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是分管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主任负责。

2.负责护理部计划在科室的落实工作;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制定大科工作计划并落实,做好记录。

3.负责督导分管各科室护士长护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每月审核护士长手册。

4.负责督导分管各科室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各项护理规范落实。

5.负责指导分管科室危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组织科室的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工作。

6.负责所分管各科室院级护理质量检查和分析,督导科室整改措施的落实,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7.负责制定大科内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

8.负责分管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追踪,督导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整改;每月进行大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

9.负责分管全院护理质量检查项目的检查、分析和整改工作。

10.负责分管科室护理科研、护理革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指导护士及时总结经验及撰写护理文章。

11.负责分管科室护士层级管理工作,督导科室年终护士晋级考核、绩效测评工作。

12.负责与协作部门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工作。

工作标准:

1.

按时完成护理部布置的各项工作。

2.

掌握分管科室护理现状:人力资源分布和使用、专科护理质量控制环节等;掌握每日各科室护理人力配备、危重病人情况。

3.

工作计划明确,按照计划落实各项工作,做到年、季、月有计划有总结。

4.

分管各科室能正确有效执行医院和护理部的各项工作计划。

5.

分管科室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执行到位,护理人员按照规范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6.

护士在职培训工作有效,护士考核合格率达到全院标准,护士的专业素质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7.

科室的质量控制有效,质量数据收集真实,能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分析和整改,能按照pDCa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8.

分管科室护理质量达标,能及时督导所管科室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整改,无发生严重的护理差错和事故。

协作部门工作关系交往:

外科护士长:总务科、药学部、设备科

内科护士长:院感科、检验科、信息科

骨科护士长:客服部、输血科、保卫科

每周工作安排:

1.

周一上午9:00参加护理部会议,汇报上周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本周的主要工作安排。

2.

每周至少有3天深入临床科室,督导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

3.

按照计划落实科室的培训和质控工作。

每月工作安排:

1、按照护理部安排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

2、每月至少参加3个科室的科会,协助病区护士长进行质量分析和改进。

3、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并做好记录。

4、参加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议、护理安全分析会议、护士长例会,书写质量检查结果并进行通报。

5、每月参加护士长的夜查房和节假日查房。

护士长职责篇2

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分层次分组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将病房病人分为3组,采取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临床护士的管理框架和使用工作形式进行管理;结果:我科在全院护理质控工作检查中由25名上升至第5名,病人的满意度由72%上升到100%。结论: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后,岗位明确,职责清楚,护士的专业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最大的发挥,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护士分层次管理

随着社会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医疗专业的拓展与护理专业的进一步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针对医院护理工作中新护士过多、岗位流动频繁和护理任务繁重的现状,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保证护理人力资源形成一个合理的梯队关系,我科自2009年实行分层次分组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发生显著的变化,病人的满意度迅速提高,各项护理服务指标达到了优良水平,现将做法和体会如下:

1.方法

1.1人员配置

近年来,医院一方面逐步招收护理大专、护理本科生充实到护理队伍,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护士的自学能力,鼓励在职护士通过继续学历教育取得大专或本科甚至研究生文凭,以及派出去学习、进修等,使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优化和提高。

1.2护理模式

实施整体护理,结合科内具体情况,采取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临床护士的管理框架和使用工作形式,将病房病人分为3组,每组人员固定由l名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1-2名临床护士组成,进行分层次、分组管理和使用,确保护理工作落实。责任组长由工作10年以上,业务技术好,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师组成,责任护士由工作4-9年护理人员担任,临床护士由工作4年以下,具有护师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组成,在上一级护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每组护士按不同资历及综合业务能力的强弱进行合理组合,排班时注意小组间人员层次的合理搭配,确保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1.3具体做法

首先把护士划分为责任组长(高层次人员)、责任护士(中层次人员)、临床护士3个层次。责任组长的职责是全面负责组织本组开展护理科研、带教、培训、健康教育,并指导中层次护理人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责任护士的职贵是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负责本组急诊,疑难、危重病病人的抢救,病情观察,常规治疗,以及下一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临床护士的职责是在上一级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组病人基础护理工作。

2.结果

自实行分层次、分组管理后,我科在全院护理质控工作检查中由25名上升至第5名,病人的满意度由72%上升到100%。

3.体会

3.1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

实行按职称上岗、分层次、分组管理和使用后,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年资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强的护士有了用武之地,让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而低年资的护士也看到了上级护士的优势,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逐步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因此积极努力的工作,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了高年资护士流失。

3.2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整体护理工作停滞不前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护理工作职责不清,人员层次不明,从而出现推、拖、顶的问题。通过这一年实践体会到,做好护理人员分层次、分组使用,按照不同学历、职称、资历、能力的护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个人的特点,用其所长,按个人的实际能力分层次上岗,相互间取长补短,真正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我科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各项护理工作得以有效和有序的进行,做到了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病人的满意度由72%上升到100%,且相关科室间未出现投诉我科护理人员的情况。

3.3加强了管理力度

设置分组管理,培养各组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将护理质量意识潜移默化于各个护理人员脑海中,让人人参与管理,各尽其职。护士长每天落实责任组长的岗位职责,而责任组长负责本组护士的工作质量,责任组长要向护士长及医生负责。通过层层管理,加强了科室整体管理力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

3.4有利于护理人员的培养

护士长职责篇3

【关键词】岗位管理;急诊护理

开展护理岗位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一项举措;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推进,探索护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以绩效激励为杠杆,提高医院综合管理质量和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问题[1]。本院是一家位于川西北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780余张,年急诊量约16万人次,急诊护士共47人,为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于2012年全院开展了护士岗位管理,急诊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因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的特殊性,在开展急诊岗位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急诊护士岗位管理的设计思路

护士岗位管理是以医院护理岗位为对象,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监控和岗位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过程[2]。岗位设置要体现急诊工作流程的特点。

1.1急诊护理岗位设置流程成立急诊岗位管理小组负责岗位管理相关工作,成员含护士长、护理责任组长、护士代表、医师责任组长。

1.2岗位分析与分类岗位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有关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分析,说明工作内容、要求、责任、胜任素质及工作环境条件,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资料的活动过程[3]。以前的平台化管理方式使急诊护士所担负的责任不够明确,未能实现护士按等级能力、职责设岗的科学管理。本院构建了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求的3专5期护士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体系。以护士分层管理为切入点,科学合理设置护理岗位[4],岗位等级设定将工作年限、职称作为起始标准,如工作一年作为初级护士从C级1档开始晋级至C级四档,第五年取得护师资格后晋级入B级护士;B级护师根据年限及职称分为两档,8年后受聘主管护士后方可晋级a级护士;a级护士根据工作年限及职称(高级职称)分为三档,表现特别突出者可获得破格晋升资格,通过晋级考核后方可受聘,使得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实现护士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急诊工作流程特点,根据工作责任、能力水平、工作风险、工作量,通过访谈法收集意见,岗位管理小组问卷测评,将急诊护理岗位分为三大类,一类为责任组长;二类包括总务护士、预检分诊责任护士、抢救室责任护士、eiCU责任护士;三类包括日间病房责任护士、院前急救责任护士、手术室责任护士、注射室责任护士。

1.3科学设置急诊护理岗位本科护理为成组制管理,实行apn排班,每名责任组长管理数名责任护士,负责各区域工作。人力资源能级对应主要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自愿选择、竞争上岗、定编定岗,动态管理的原则[5],将岗位设置为如下,具体见图1。

1.4制定急诊护理岗位说明书首先进行岗位描述,即明确岗位名称、所承担工作的职责、工作内容(主要及次要工作)等,如责任组长在急诊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制定岗位说明书时强调了管理协调职责(见图2);明确胜任该项工作的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能力特征等,如责任组长要求主管护师以上的a级护士方可担任,《岗位说明书》明确界定了各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2以绩效改革为杠杆,推进岗位管理工作

护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是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6]。

2.1岗位测评抽取科室管理小组10人、各年资护士10人对急诊护理岗位各班次的风险系数进行打分,由护理部组织第三方根据打分情况用软件测算出每班次岗位系数并录入计算机系统,如本科测算出16-24班次抢救区责任组长岗位系数最高,注射室岗位系数最低,相差约0.6,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各班次的劳动强度、工作难易度、风险度,得到绝大多数护士的认可。

2.2绩效考核分配(1)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正确地引导护理人员的工作动机,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其自身价值,增加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稳定护理队伍[7]。本科在岗位说明书中明确了各层级护士要求,制定量化的护士行为评价考核表,对护士业绩贡献、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缺陷、获得荣誉、参与培训等方面每月考评并按不同权重得分在绩效分配中体现。每年度由护士、医师、患者、护士长对护士进行360度绩效考核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护士破格晋级依据。(2)由护理部垂直进行护士绩效分配,科室只需在计算机系统内录入每人每日岗位班次,录入行为评价考核成绩即可得出本月产出得分加护士岗位等级得分(每层级护士系数不同,如a3护士系数最高,C1护士系数最低)即为本月护士绩效,这种分配方式即体现了各班次的不同劳动强度又体现了护士的职称、工作能力、业绩贡献、职责大小,做到责权利的结合,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3)建立护士激励机制,对于经年度考评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护士提供外出学习进修机会,提供个人发展平台及申报破格晋级。

3岗位竞聘

充分动员,组织护士学习岗位说明书,根据岗位说明书要求提出书面岗位自荐申请表。医师、护士、护士长共21人参与评议,获得荣誉及有急诊专科护士证书加一定分值,参与竞聘护士15人,产生责任组长9人。此举使能力优秀的护士在自愿的基础上有合适的岗位体现个人价值,对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正性激励作用。

4讨论

4.1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是一项需多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需得到医院各部门的大力协助医院成立了护士岗位管理领导小组,人事、财务、信息各科室大力配合,科学制定了护士岗位管理制度、晋级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护士培养方案,使护士岗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

4.2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推进各阶段需得到护士的认可支持岗位管理与护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种制度与标准只有得到护士的认可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因此需要广泛征求各层级护士的意见[8]。开展前应充分动员使护士认识到开展岗位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岗位测评及岗位描述中听取各层级护士意见,岗位竞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护士积极参与是岗位管理工作持续推进的基础。

4.3科学进行岗位设置,体现急诊工作特点急诊护理小组制管理突出组长的管理协调职能,每组岗位配备不同层级护士,实行apn排班,做到24小时有人负责,每个岗位有具体要求,这种扁平化管理的分工方式和排班模式,按照护士资历和能力大小分层使用,工作责任清晰,提高了护理环节质量,保证了急诊患者安全。

4.4绩效管理是推进护士岗位管理的核心本院实行了院科两级绩效分配制度,护士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本科通过构建有急诊特点的具体评估指标,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及方式,月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依据护士分级体系、护理岗位、工作绩效向工作量大、风险高、技术难度高、轮转夜班多的岗位倾斜,形成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5岗位管理同时也是护士职业生涯管理,稳定了护士队伍护理专业整体发展与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每个医疗机构和护理教育机构均应重视护理生涯发展的规划与推动,通过护士分层使用及护士晋级体系的建立让护士看到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努力,使得表现优秀的护士在团队中受尊重被肯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从事的专业,提升了职业认同感,如本科高职称年龄较大的护士均在一线担任责任组长,稳定了护士队伍,避免了人才流失。

卫生部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对岗位所需护士的条件进行分类分级,使得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实现护士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急诊作为医院窗口,其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有其特殊性,本院在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急诊护理岗位管理方式,其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岗位职责和准入标准及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得当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护士培训及晋级考核需不断调整内容贴近临床需要,实践表明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模式与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将是护理事业稳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9]。

参考文献

[1]刘建.郑一宁.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医院,2012,5(5):15-16.

[2]王力红,杨莘.探索护士岗位管理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J].中国医院,2012,16(5):12-13.

[3]郭玉丽,王斌全,商临萍.岗位分析原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4):953-954.

[4]吴欣娟,曹晶,徐园.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59.

[5]李秀云.加强护理岗位管理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20):2

[6]周健,倪彬.建立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医院杂志,2010,7(10):141.

[7]刘保萍,陈海英,王海英,等.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69.

[8]刘亚平,董军,马力,等.护理岗位管理设计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9.

护士长职责篇4

二、三级护理查房制度

1、在进行护理活动中,履行三级护士负责制,逐级负责。主要体现在查房、急症、危重、大手术、老年病人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质量管理方面。

2、下级护士及时向上级护士汇报,并听取上级护士的指导意见,服从上级护士的安排与指导,对上级护士的指示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并落实。上级护士有责任查询下级护士的工作,做到上通下达,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

三、各层级职责

(一)、三级(护士长或专科护士)职责

1、掌握本专科护理的发展动态,引进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应用,制订新病种、新开展手术的护理常规,是学科的带头人。

2、严格质量控制管理。

3、每周查房至少一次,指导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解决大手术、重病人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预见性意见。

4、护士长业务查房时,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组织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二)、二级(责任组长)职责

1、每天对手术病人、老年病人及大手术3天以内的病人进行查房,负责并指导下级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老年病人、特殊疑难纠纷病人的护理。

2、负责重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制定/修改、实施、护理效果评价和健康教育的落实。

3、对下级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质量的检查和指导,发现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上级护理人员沟通。

4、参与病房的管理工作:监督执行护理的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的修订提出建议。

5、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科主任医疗查房和科内的会诊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参与或承担科内护理科研、教学、查房工作。

6、与相关专业团队有效沟通与协调等工作。

7、高级责任护士有权行使初级责任护士的职能。

(三)、一级(责任护士)职责

1、责任护士详细掌握病人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制订、实施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和健康教育的落实及出院指导,及时向上级护士汇报,服从上级护士的安排与指导,对上级护士的指示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将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作记录。

2、执行并监督住院患者的医嘱落实情况,负责护理记录书写,检查其他班次的护理记录。

3、负责所管患者病室环境、陪住管理。

4、指导、协助助理护士按质量标准完成基础护理。是助理护士的培训老师。监督检查清洁员、护工的工作。

护士长职责篇5

【关键词】层级管理;责任包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80-01

2010年1月27日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卫生部指出:护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服务医改大局,做实基础护理,改善服务,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为了响应卫生部的号召我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建工作,我科作为医院首批试点科室率先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分床到具体护士,责任到人,落实整体护理。通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血液专科病区,定编床位50张,护理人员20名,床护比为1∶0.4,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29.2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11名。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8人,中专学历2人。从2010年3月起,我科全面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将整体护理落实到位。

1.2方法

1.2.1科学划分责任小组:首先将17间病房,50张床位划分为三个组,1组及3组分管病区两边病房各18位病人,2组分管病区中间病房共14位病人(其中包括病区危重病人)。再根据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实际工作能力、性格特征等,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责任小组,每小组6名护士,设一级护士1人二级护士2人三级护士3人,每位护士具体分管1个病房3-5个病人。分组时须把握各小组人员优劣势互补的原则,并均衡各小组的力量。

1.2.2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三级护士由工作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担任,二级护士由取得护师执业资格、工作能力及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担任,一级护士实行竞聘上岗制,竞岗资格为工龄10年以上的护师和主管护师,专业知识扎实,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由竞岗成功的一级护士担任相应责任组的责任组长,负责本小组护理人员的分工及指导工作,全面负责分管病人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1.2.3制定并完善各级人员职责:在科室原有各班职责的基础上,制定三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均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具体如下:一级护士实行8小时白班,全面负责该组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安排、督促检查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亲自执行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协助护士长组织科室业务查房护理会诊等[1]。一级护士休息时,由二级护士代责任组长,全面履行组长职责。二级护士及三级护士参加病区晚夜班轮转,在履行本班职责的同时,须承担所管病房病人的部分基础护理。职责要求各级人员对分管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社会状况、阳性体征等要掌握清楚。

1.2.4对护理人员进行效绩考核:效绩考核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依据。科室的护士长可以通过效绩考核来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成效,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工作。考核的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个人素养、沟通技巧、应变能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2]。考核优秀者可竞聘为责任组长,每年一次考核,成绩不达标着下降一个级别。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绝对数(例数)或内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分别见表1、表2:

3讨论

3.1责任小组包干制的实施使病人基础护理得到全面落实:实行责任包干制后,每位护士定病房定床位,护理3-5名患者,由于分工明确,时间宽裕,劳动强度减轻,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留在患者身边,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并尽量能做到在病人没有呼叫前解决出现的问题,强化的管理机制培养出护士良好的服务意识。让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服务。

表1责任小组包干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

相关指标比较(x±s)

注:与实施后相比,p

表2责任小组包干制实施前后病人满意率比较(x±s)

注:与实施后相比,p

3.2责任小组包干制的实施保障了护理安全:实行责任包干制后,护理人员对其分管的病人实行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条龙”服务,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后,病人知道遇到情况和问题可以找谁来解决。同时也增长了护士为患者直接护理的时间,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缩短了护患距离。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所有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就能够在治疗和护理时、做到心中有数、尽早发现错误,准确判断,针对性地为患者解决问题,及时的将差错遏止在萌芽状态,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3.3责任小组包干制的实施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实行责任包干制后,护士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患者有需要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她的责任护士,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让患者感觉到了安全感,让护士得到患者的尊重,建立了“我的病人”这一理念,让护理人员有了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效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提升了护患关系。责任包干制改变了旧的模式,集合了所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满足了患者的服务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责任小组包干制的实施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实行责任包干制后,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去,锻炼了护士会说、会干、会写的能力。会干,是基础,是患者得到实惠最直接的服务,每位护理人员在上班后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由被动变为主动。会说,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体现护士的存在价值[3]。会写,是自我增值的体现,将自己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变成文字,发表出来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提升。责任包干制使护士有了用武之地,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临床,运用于每位患者身上。

4小结

近一年来,我们从落实整体护理入手,实行责任包干制,经过摸索和不断改进,让每位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当中去,护士不再是被动医嘱执行者,而是一个计划者、实施者、依托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护士的价值。而患者基础护理措施也得到落实,安全得到保障,质量得到提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认同,提高了职业认同感。笔者认为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月霞,苏冰莲,冯伟平.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影响的分析.中华全科医学[J],2010,2(8):245-246

护士长职责篇6

1.1实施方法

1.1.1实行分组

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能力分为6个apn护理小组,每组设有带班组长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助理2名,实习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实行组间交叉分管病人,即每组主班护士与另一组责任护士共同为一个病人的责任护士,实现24h持续看护病人。

1.1.2

带班组长评选条件及职责6位带班组长由在niCU工作4年以上的护士公开竞选产生,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做好本小组护理工作的质控、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协助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保证本小组护理工作安全、优质。

1.1.3

质控小组长任职资格由6位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等质控小组长。

1.1.4质控小组长职责

(1)仪器管理小组长: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摆放有序,仪器表面清洁、标识明确,做好日常保养,参与晚夜间临床护理工作质控。每周清点、整理、维护,保证在有效期内,保证物品基数,处于备用状态,建立档案并检查使用情况;每周检查药品有效期、基数,督促班班交接清点,保证用药安全;建立维修仪器登记本,定时跟踪;

(2)备物小组长:进行预算、统筹,保证iCU常用物品、药品的基数满足临床所需,认真落实“五常法”,做好床边物品的消毒,参与晚夜间质控。每周检查物品、药品的有效期、基数,建立快过期物品药品登记本、外借物品药品登记本,保证用药安全。定时清查、签名,及时补充所用物品、药品,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将每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将结果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本上,督促大家查看;

(3)查费小组长:每周查看医嘱有无漏费、多收费等情况,建立查费登记本,每月进行总结,对经常漏费、多收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患者解决费用问题;负责所管病区护理人员收费培训;

(4)教学组长:认真落实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1次/周小讲课或查房;监督带教老师认真带教;每周批改实习护生的周记及读书笔记;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5)护士培训小组长: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1次/周培训学习;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落实情况;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6)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做好护士助理的管理:关心体贴护士助理,使其安稳、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认真落实护士助理的培训;培养护士助理的责任心、耐心;带领护士助理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患者的三洁六短、基础护理落实到位;预防院内感染;落实护士助理的排班;

(7)每周科室进行2h质控。

1.1.5量化考评每月护理组长对质控组长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落实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分为特优、优、良、可、差5个等级,每月考核特别优秀每月加9分,优秀加7分,良好加5分,可加3分,差不加分。考评结果与是否续任、年度评优及晋职称直接挂钩。

1.2评价方法

(1)护理质量采用我院护理部的季度检查分数(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来对比实施前后的差别;

(2)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参考南方医院满意度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设计而成,患者满意度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分别为3分、2分、1分,医生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0分;

(3)职业承诺量表:采用Blau(1989年)编制的职业生涯承诺量表,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其中,“非常反对”计1分,“反对”计2分,“中立”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职业承诺越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8.094%[2]。为方便统计,2010年1~3月和2011年4~6月,每月按数字表随机抽取20名患者、10名医生、2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和职业承诺分值实施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提高(表1)表1显示,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药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提高。

2.2医患满意度提高(表2)表2显示,考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5,p<0.01),医生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23.13,p<0.01)。说明实施后,医患满意度均提高。

2.3护士职业承诺得分提高(表)表3可见,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66,p<0.01),实施后护士职业承诺提高。

3讨论

3.1设置质控小组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质量是护士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如何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3]。设置质控小组长前,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实等无人监督,导致护理质量较差。设置质控小组长后,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负责仪器、备物、查费、护士助理、护士培训、护生教学工作,检查护士落实情况并依据其工作表现打分,有效地约束了护士工作时的不自觉性及随意性,杜绝了护理无法落实到位、护理往往流于形式的现象[4]。层层落实、层层质量控制形成了一个质控网络[5],由下而上层层把关,人人参与护理管理,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实现了护理工作的24h持续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护士长职责篇7

一、岗位标识:

岗位名称:心内科护士长

岗位编号:847

所在部门:护理部

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护理部

所辖人员:14人

直接下级:心内科护士

二、任职资格:

教育水平:大学本科

初任年龄:32周岁

专业:护理

职称:主管护师

经验:18年心内科病房工作经历

知识:具备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心电图知识、管理知识

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危重症抢救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一定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素质要求:品行端正、具有奉献精神

三、岗位职责:

在护理部和科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心内科护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工作,负责心内科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一:

职责表述:组织制定心内科年度工作计划,经科室讨论同意后,负责组织实施。

工作任务:

1,根据医院发展要求和护理部计划,负责心内科护理工作计划和目标的确定。

2,负责向心内科护士公布计划和目标,并开展工作,定期进行审核。

职责二:

职责表述:负责心内科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预案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并及时更新完善。

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部要求和专科发展,负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2,掌握心内科专业发展的动态,结合当前本科的实际情况,负责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预案和专科质量标准,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3,负责对心内科护士培训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预案和质量标准。

4,负责考核护士对心内科护士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纵规程、预案和质量标准的掌握和落实情况。

职责三:

职责表述:负责心内科护士的排班

1,制定心内科护士资质情况一览表。

2,根据心内科病人情况,按年资、能力、数量合理调配人力,弹性排班。

3,在科室有突发事件,护士人力不足时,能替班。

4,负责制定紧急情况下的人力调配方案,并能落实。

职责表述:负责心内科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全面负责心内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工作任务:

1,负责检查晨晚间护理质量。

2,负责落实每日重点检查项目,重点环节的质量监控,有记录。

护士长职责篇8

传统的护士长管理模式是护士长起榜样作用,实践证明激励机制与授权他人在护士长管理中优于榜样作用。授权可以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护士更有主人翁意识,一定的表扬、奖励可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科室充满活力。

1一般情况

1.1呼吸内科:病床50张。人员:护理人员14人。行政职务:设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1名。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6名。学历:大专6人、中专8人。年龄19-50岁,平均(38±1.5)岁。

1.2授权方法

1.2.1制定授权岗位:列出需要授权的岗位,病区一组、二组的责任组长,感染管理组长,专职带教老师,出科病历的检查,抢救室的管理,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的管理。

1.2.2挑选授权人员:征得护理部的同意后制订出授权方法,根据人员素质、身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副护士长协助护士长作好相关的工作外,独立承担出科病历的检查,抢救室的管理,让工作认真负责、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担任感染管理组长和精密仪器管理,选择奉献精神、业务能力强有大专学历的作带教老师。选择外出进修后的2名专科护士分别担任病区两个组的责任组长。

1.2.3明确岗位职责:与各授权护士共同制定各岗位职责,各授权护士必须领会护士长的意图,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目标,护士长在工作检查中发现授权护士理解标准不准确,执行标准力度不够,工作上有困难的授权护士,要个别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不断改进工作,以达到预期目的,授权护士需严格把握好环节质量关,做好协调工作,上对护士长负责,下对护士负责,成为护士长的好帮手。

1.2.4效益分配:根据各授权护士承担的责任大小及工作的难度制定具体的效益分配方案,这个方案既要让授权护士感到满意,又要让其它护士认可,没有较大意见,原则是奖金分配不能与其它护士拉开太大的距离。授权的目的是把握质量关,促进工作,不能因为奖金分配影响其它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2激励方法

2.1树立团队意识:首先对护士团队进行激励,每一年年初为团队树立一个目标,大家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如:2006年年初我科订出计划,争取在全县护理质量竞赛中获一个奖项,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夺到了全县护理技术操作第一名,达到了预期目的。

2.2口头表扬:通过晨会,护理小组活动时口头表扬护士,在日常工作检查中用赞美的语言对护士工作给予肯定,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一样重要。

2.3学习激励:凡护士在医院内或县上护理理论知识竞赛和护理技术操作得奖的科内再次给予奖励,同时进入科室档案,优先外派进修学习。

2.4成就激励:每一年年终评一名优秀明星护士,上榜表扬一年,让每一个病人及其家属在光荣榜上认识到明星护士,让明星护士有成就感,其他护士力争来年做明星护士,评选中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结果

运用激励机制和授权他人管理方法后,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护理质量有很大提高,病人满意度达96%。各项工作有执行者、有检查者,岗位职责得到很好落实。激励营造了一个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授权又严格把握了环节质量关,因此,我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得到了护理部的认可和表扬。

4体会

护士长职责篇9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为我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结合病区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活动。本病区共开展床位56张,共有25名护士,其中主任护师2名,护师15名,护士8名;所有护士中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15名;12明护士工龄在5以上,5人工龄在3年以上,其余护师工龄均在3年以下。

1.2 方法

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予以公示。依据护理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病情配置护士达到1:0.4的配比,采取护士长总负责,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将护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病房。

1.2.1 合理划分床位

根据本病区床位实际情况、病人的收治情况、患者病情及常规工作量,合理安排患者床位。本病区开展床位56张,划分为7个小组,两个大组,平均每个小组负责8张床位。

1.2.2 护士实施分层管理

护士长根据床位的分组情况对护士进行合理分组,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分层根据护士的学历、能力、工作经验、职称及性格特点进行划分。将56名护士分为7个小组,每组有护士8名,每个小组的护士均是责任护士,小组内资质老、能力强的护士为小组主要负责人即小组长,另外选择两名大组长。责任护士划分标准按照低资质的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危重患者,高资质护士负责病情复杂的危重病患者等。实施方法:(1)在治疗、护理上均以大组为单位,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全面负责,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于一体。实行3班倒,对患者实施连续不间断的护理。(2)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每天参加本组患者的医生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以便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3)责任组长或护士长每天评估和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坚持床边交接班,做到交班者清,接班者明。

1.2.3 采用apn排班模式

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采用apn模式对护士进行排班管理,具体排班是a班(08:00-15:00)、p班(15:00-22:00)、n班(22:00-08:00)三班倒的班次安排,其中p班和n班为双班,这样就明显减少了交接班的环节,有效的提高患者信息完整度,保障护理质量的提高。另外将交接班的时间从凌晨改到晚上10:00中,有效保障患者的睡眠,双p班的实施又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1.2.4 综合绩效

考核制定《护士绩效考核分配方案》。首先,每月将津贴作为基础护理专项津贴,根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作为单项奖励。再根据护士的职称、年资、岗位职责;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考核,根据每位护士的考核结果来核算津贴。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培养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成绩优秀者,在外出学习、进修方面优先考虑;考核结果直接与晋升、年度考核挂钩。以便体现优劳优得、奖罚分明的分配原则,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如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以来,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整体护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各级卫生部门需要通过不断的改善与探索,领悟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分层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水平,和谐护患关系。

3.1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次研究中,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全面护理工作,护士长实施工作检查,工作责任落实到组长,这样组长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积极指导组员工作,层层落实,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在住院期间始终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每名护士负责的患者有限,能够增加患者与家属的交流、沟通,提高护患关系,护士的工作得到家属的认可,同时提高护士认同感,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责任包干制优质护理的实施既考虑了护士的资历、职称、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也考虑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等因素,摒弃了传统护理工作中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使护士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3.2 体现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制度的实施,护士分管床位,工作范围相对固定,不仅节省护士体力,而且促进护士满意度,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面护理,提高护士工作的计划性和统筹性,护士可以根据自己工作时间安排。将多项工作内容集合在一起完成,减少工作内容的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实行apn三班倒的排班模式,减少护士交接班次数,提高护理安全性;同时减少护士上夜班的次数,体现人性化护理的一面,交班时间纳入工作时间,减少超时工作使护士能有更多的支配时间。另外,这种护理制度的实施使护士深入患者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及时掌握患者心理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3.3 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及职业价值感

护士长职责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分层管理;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我院于2010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之后,我深深感到护士不仅仅是为患者做好治疗,更要在生活上关爱病人,使病人真正信赖我们。只有做好优质护理服务,才能减轻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科有护士17人,学历:本科11人,大专6人;护龄:≥10年7人,6-9年4人,

1.2转变服务观念我科护士接到要实行优质护理通知时,所有护士都有抵触心理,认为基础护理不应该由护士完成,完全可以由保姆代替去做。但经过学习马部长的重要讲话及上海于井子护理小组的先进事迹,使我们认识到“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护士层级的确定根据护士学历、护龄、职称、综合能力确定层级。除护士长外,分责任组长2人,高级责任护士5人,初级责任护士5人,助理护士4人。

1.4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落实护士长-责任组长-主管护士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将全科护士分四组,实行全员大包干,实行弹性排班,按能级使用,每名护士负责8-11例患者,负责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文书书写等各项工作;2位责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

1.5明确护士职责科室对现有的各项工作流程、职责进行讨论、修订,将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沐浴、更衣、预防跌倒坠床、手术前后指导等全部纳入了工作流程,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将每周二、五定为基础护理日。

1.6简化护理书写优质病房运用了全面而科学简洁的护理表格书写,大大缩短了书写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时间还给病人。

1.7开展定期质量检查责任组长每天查房2次,科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并深入到临床一线工作中,完成并指导病人的治疗及基础护理工作,了解有无缺陷及不足,做到五缝隙的全程管理。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据调查,病房患者的满意度都达到了98%以上,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护士的谢意,病房的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2.2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患者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护士也能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2.3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患者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增多,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医患关系进一步密切和谐。

2.4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优质护理服务使每位护士都参与了患者的管理。患者到病房后,责任护士自我介绍,主动进行健康宣教,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实现了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无缝隙护理。